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杨善洲学习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生差异;教师性格差异;课堂差异
课程改革是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展开的。正如叶澜说:“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必须要求教育做出及时相应的变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自觉认识时代的要求并积极行动,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进。”①课程改革充分表明了国家对知识的重视,然而由于对现状认识不够深刻,对教育主体的特殊性和教育内部各要素差异性的忽视,致使教育改革仍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如把学生局限在同一课堂,统一要求、统一评价,导致学生创造力差、实践能力低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弱。面对这种状况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有必要重视学生差异性、教师性格差异性、课堂差异性。
一、重视学生差异
“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横扩展中,每个人都以其无可替代的独立个性存在着。”②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既是完整的、全面的,又是具体的、独特的,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③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独特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第一,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每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用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孔子是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如《论语•先进》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根据弟子不同天赋,将他们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种。再有《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对于子路和冉有就同一问题的提问,孔子做了相反的回答。他解释:子路和冉有性格不同,子路好勇争胜,所以要约束他;冉有过于退缩,所以就鼓励他。
孟子也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总结了五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④就是说对于资质聪颖的学生,可以像时雨对草木那样一经点化即领悟成长;有些学生只应注重培养其德性;有些学生对其所提问题要详加解答;有的学生可以私下地给与教育。这些教育思想,表明先人已认识到个体差异在知识传播中的重要性。推古及今,当今培育人才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性,个体差异性,在“求同”中“存异”,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第二,重视差异还表现为对学生独立性的重视。不管学生年龄大小、年级高低,他都是一个拥有自己思想、追求自我情感的人。成人不应以他们年龄小,不谙世事控制他们的行为,剥夺其自利。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亦不应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命令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自立程度给以区别指导。如对理解领悟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而对自立能力强、领悟快的学生,教师稍给予指点即可。切不可僵化教条。孔子在这方面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⑤当学生经过思考却不能透彻理解时,教师就要启发引导之,使其举一反三。孔子注意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启发引导,适时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针对学生独立程度的不同给予区别的引导帮助,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压缩课堂讲授时间,把时间的使用权、学习计划的制定权、学习材料的选择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下,学生不仅不会被束缚在课堂上而与外界的信息隔绝,反而会更自由、更符合自己特点的进行学习,因而学习效率会更高,吸收的知识也越多。
二、教师性格观念差异
首先,与学生的个性差异一样,教师的性格、教学态度同样对知识的接受、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大师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谚语也云:“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表明性格对人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证明,教师的性格对教学效果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急躁、感情冷漠,对学生严厉,讲课呆板,没有生气、幽默感,大多数学生则会精神沮丧、低迷消沉,相互倾轧,不能与老师合作,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最终影响知识接收的效果。教师感情丰富、活泼开朗、宽容热心、和蔼可亲、公平正直,学生就会因受到老师情绪的感染而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积极向上、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涨,乐于想象敢于提出新问题,愿意与老师沟通,师生关系和谐,同时有极强的责任心、正义感,敢于承担责任,因而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还锻炼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时教师开朗的、乐观的、积极的、向上的性格还有助于形成幽默诙谐、轻松的、潇洒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认真研究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分配相应的教学任务,相应的专业,使“教”与“学”能够达到最好的结合状态,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评价人才的观念也会对知识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英语学习也势在必行。教育界为了适应时代需要,也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学好英语并取得相关等级证书,英语成绩优异、英语证件齐全便成了走上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垫脚石,反之则被时代遗弃。但若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学好英语似乎有悖常理,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习英语,正如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演说家一样。然而在这一潮流的趋使下,大学校园随之出现了“英语热”,学生为了减少走上工作岗位的障碍,盲目学习、盲目应试,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英语学习上,反而耽误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得不偿失。教育界应该尽快认识到观念在评价人才和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挽救大批的知识分子。改变观念才有利于知识传播与接收。
三、课堂差异
尊重知识培养人才除了要重视学生差异,教师性格、观念差异外,还应充分认识到课堂在培养人才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传统的课堂,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场所,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是传授灌输型的教育模式,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往往表现为创造性差、实践能力低、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弱的特点。这恰好与时代所需人才的标准背道而驰,因而为突破这种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的教育方式,应该大力发展“第二课堂”。把“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成分,共同促进了人才的成长。
“第二课堂”具有多样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改善素质等方面,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它以学生为主,自愿参加,在学校指导下独立地开展各种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自由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另外它为学生提供了独立工作的机会,创造了独立工作的条件,增长了学生的才干,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第二课堂”还有助于增加学生与外接广泛密切的联系,不断掌握新信息和其他方面的科技发展新动态,这是传递最新消息的最佳渠道,使学生变得“宽、新、活”。从而有利于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丰富自己的头脑,开阔视野,眼睛始终盯着现代和未来,并使所学知识总处于最新最佳状态。所以这种课堂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点,而且还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并保障每一个学生能够了解最新时事,不落于历史潮流之后。因此,针对两个课堂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点,使二者相得益彰,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总之,在课程改革中应充分认识学生、教师观念态度和课堂几方面的差异,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只有重视差异,才是对知识的重视。“尊重知识就要重视差异”,让我们共同努力,开辟中国21世纪教育关注学生差异的新纪元!
注释:
①叶澜编著.《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
联书店,1999。
②香山健一.《为了自由的教育改革――从化一主义到多
样化的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6,100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
版,第123页。
④《孟子・尽心上》
⑤《论语・述而》
参考文献:
[1]熊承涤.中国古代教育史料系库[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2]周彬.扣问课堂[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蔡楠荣.课堂掌控艺术[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郑金洲. 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6.12
[7]林华民.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 华语教学出版
社,2007.6
[8]张钓,杨惠滨.性格与命运[M].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12
[9]瞿葆奎主编,吴慧珠,蒋晓,选编.课外校外活动[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