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站规划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虚拟现实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旅游由现实空间发展到虚拟空间,也使虚拟旅游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虚拟旅游的涵义与特征,然后在分析虚拟旅游功能结构的基础上对其盈利模式和运营策略进行了探讨。
虚拟现实技术从兴起至今已经二十多年 ,发展迅猛,渗透至各个行业。1995年,Williams和 Hobson首次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必然对旅游业产生影响,旅游业将步入一个新的信息时代,也可称之为虚拟旅游时代。美国民众与互联网研究机构 Pew Intemet American life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美国所有的互联网用户当中,45%的成年美国网民曾有过虚拟旅游的经历;而据西班牙旅游局统计,西班牙70%的人的出行决策是通过Intemet获取的。可见,旅游信息网络化已成趋势,虚拟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虽然目前虚拟旅游仅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潜力却极其巨大。
虚拟旅游是现实旅游的补充和完善,对现实旅游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突破。虚拟旅游这一研究主题的提出使得旅游学由现实空间发展到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涵盖范围更广,学科体系更加完整。对于虚拟旅游的研究,虽然有现实旅游的相关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以借鉴,但它毕竟属于旅游的全新领域,其功能结构、盈利模式和运营策略等问题仍需探讨。
一、 虚拟旅游的涵义与特征
(一)虚拟旅游的涵义
所谓虚拟旅游是指以包括虚拟现实在内的多种可视化方式,形成逼真的虚拟现实景区,使旅游者获得有关旅游景点信息、知识和体验的过程。通过互联网和其他载体,虚拟旅游将旅游景观动态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览路线、速度及视点,还可以参与发生的事件,或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交流。
除了虚拟旅游的概念中所包含的直接效用之外,它还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意义:
1.用于旅游规划。由于虚拟旅游用计算机模拟景区,能逼真地展示规划设计方案,可操作性强,并易于修改,可以预见其必将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
2.再现旅游景观。针对那些已经不存在的旅游景观或是即将消逝的旅游景观开发虚拟旅游,是保护、再现和传播自然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弥补现实缺陷。虚拟旅游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 生存和休闲空间,在其中 “人性”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社会在精神文化功能上的缺失。
(二)虚拟旅游的特征
虚拟旅游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超时空性。虚拟旅游能将过去世界、现时世界和未来世界拥有的物体和发生的事件单独呈现或进行有机组合,并可随时提供给参与者。
2.交互性。交互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沟通,虚拟旅游利用多种传感器与多维信息空间发生交互作用。
3.高技术性。虚拟旅游依托于现代化的虚拟现实技术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脱离了高新技术,虚拟旅游就不可能产生。
4.经济性。虚拟旅游摆脱了客观条件的限制,降低了费用,避免了多种不可抗力的约束,从而使得 “旅游”更加便宜。
5.多感知性。虚拟旅游环境能够给予旅游者景象、声音、接触、经历等多种感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由于时间、空间、经济等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多数人的旅游需求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时基于计算机网络具有交互式多维可视化等特点的虚拟旅游就成为灵活便捷的选择。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的差异见表 1。
二、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与盈利模式
(一)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
虚拟旅游网站是一个集成虚拟旅游体验、游客交流、旅游信息和网上预订等服务的智能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组成:
1.虚拟景观游览。虚拟景观游览系统将景区的实地情景真实再现于网络中,这是虚拟旅游的核心组件。借助导航模块和电子导游系统,游客可以循着系统预先设定的线路漫游也可以自选线路漫游,不仅能通过显示器观赏这些景区的风光,而且可以通过虚拟人物的手势或口令参与到游戏情节中,以了解景点的人文历史或者进行用餐、购物等消费,从而获得宛如实地旅游的体验。
2.旅游信息规划。虚拟旅游的发展同现实旅游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虚拟旅游往往扮演实地旅游前先期体验的角色。因此,虚拟旅游便成为潜在旅游者获取各种旅游相关信息的一个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智能化的系统工具,虚拟旅游可以全面整合旅游者对目的地“食、宿、行、游、购、娱”这些咨询需求,为其提供一个规划旅游行程的网络应用服务平台。
3.旅游电子商务。虚拟景观游览系统与虚拟旅游社区对广大旅游爱好者来说是具有魅力的 “圣地”,同时也吸引了旅游相关机构的聚集,成为重要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供旅游者了解、购买或预订旅游相关商品和服务。 比如美国的 “第二人生”网站,大约有460万会员在其提供的拥有 1000多个景点的虚拟世界中旅游,同时吸引了IBM、喜达屋酒店以及便捷航空等公司,方便了游客进行网上购物与预订。
4.虚拟旅游社区。旅游不仅仅是狭义的景观欣赏,更是一种情感的皈依,人际的互动不论对现实旅游还是虚拟旅游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虚拟旅游社区是人们通过互联网围绕旅游生活而形成的生活空间。围绕旅游话题,社区成员通过文字、声音或视频进行广泛开放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旅游经历与其他成员共享,从而使旅游体验升华;另一方面,也可以分享其他成员的旅游经历,并获得各种旅游知识,为实地旅游做准备。
(二)虚拟旅游的盈利模式
虚拟世界本就是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对于虚拟旅游如何实现收益的问题,国内外仍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就目前来看,基于虚拟旅游的基本结构体系,它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旅游目的地营销。虚拟景观游览系统对旅游目的地起到了实地旅游之前的有形展示作用,在这种营销模式中,虚拟旅游网站可收取大量的广告费用。这也是目前虚拟旅游网站的主要利润点。虚拟旅游给旅游者提供了一个获取旅游信息的平台,而对那些知名度不高的景区而言,则是一个新的宣传手段。因此,虚拟旅游运营商应该主要瞄准那些有潜力但现在还比较冷清的3A或4A级景区。
2.植入式广告。当虚拟旅游网站具有较高知名度并达到一定会员规模的时候,可以与除旅游目的地的其他企业接洽,将其商业广告内置,以获取广告收入。例如,在虚拟景观游览系统的某些场景中,增设客户品牌的酒店、餐馆、茶社、商场等,或者是企业标识、吉祥物、产品广告牌等等,但要注意广告的投放技巧,避免生硬的植入,最好使其自然地融人虚拟旅游的情节之中。
3.虚拟货币及物品出售。虚拟旅游可以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在游戏环节中通过出售虚拟货币及物品等方式来盈利。借鉴网络游戏买卖武器装备的做法,虚拟旅游也可以让旅游者兑换虚拟货币进行虚拟旅行装备的交易,或者在虚拟旅游目的地营造自己的观景别墅或产权酒店等等。
4.旅游收入分成。虚拟旅游网站通过旅游信息查询与旅行线路规划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帮助旅游者设计和实施旅游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向景区、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等旅游企业推荐顾客,从而与这些旅游企业对旅游收入进行分成而获得收益。其实,虚拟旅游运营商与这些旅游企业的合作还可以更加紧密。例如,用户通过注册参与虚拟旅游,若达到一定积分或级别即可获得相应的实地旅游价格折扣,就会带来更多的实地旅游消费。
5.网上购物或预订。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是紧密联系的,在旅游电子商务这一功能结构中,一旦游客对于虚拟旅游相对应的现实景观或物品产生兴趣,网上购物或预订便可产生利润。即使用户不会真正来到旅游目的地,带有当地风情的衣帽、饰品、书画、手工艺品、土特产品等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也会为虚拟旅游网站的盈利提供更大的空间。
6.会费征收。在虚拟旅游社区中,人们按照不同的旅游兴趣形成不同的社群,通过人际交往获得高度的社会认同,找到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归属,并且通过自我形象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实现自己的梦想。基于这些需求,虚拟旅游网站可以向长期参与者定期收取会费,并开发出某些只针对会员的高级服务,比如用户将虚拟财富兑换为现实货币的时候,可设定只有会员才能享受这项服务等。
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与盈利模式的对应关系见图1它表明了虚拟旅游网站各个功能模块所能产生的利润来源。
三、虚拟旅游的运营策略
虚拟旅游的不良体验会削弱现实旅游的吸引力,甚至会导致潜在顾客群的流失。因此,虚拟旅游网站应该采取有效的运营策略,提高顾客体验价值。
1.完善虚拟旅游功能。虚拟旅游是相对现实旅游的一种旅游方式,与现实旅游的综合性相比,虚拟旅游也不仅仅是虚拟景观游览那么简单,应当结合现实旅游中食、宿、行、游、购、娱的多方面和全过程逐步完善其价值功能体系,从而推进现代旅游体系深入发展。
2.更新虚拟旅游产品。信息爆炸的时代,虚拟旅游网站所提供的冗余信息和过时信息可能会干扰旅游者对有用旅游信息的正确分辨与选择,使其难以确定旅游目的地、旅游内容和旅游进程。因此,虚拟旅游网站应该利用丰富且清晰、及时且准确的旅游信息来吸引旅游者,并面向不同类型的旅游者不断推出新颖的、独具特色的虚拟旅游产品。
3.控制虚拟旅游成本。虚拟旅游从构思、研发到设计生产,要经过结构设计、信息收集、信息数字化、模型构建、建设数据库、程序调试、广告宣传等阶段,往往一个小规模景区的构建也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时间,特别是调试阶段,需要认真细致地对每个环节作检测,所耗费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很高。因此,注意控制虚拟旅游开发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才会增加盈利的可能性。
4.开展虚拟旅游合作。现在80%的旅游网站以地方信息或单一旅行社信息为主,服务范围也局限于区域性。另外,旅游企业自己招募人员来完成虚拟旅游的建设,由于人、财、物等原因,质量也不高。旅游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特别是高科技专业虚拟旅游制作公司的引入将会使虚拟旅游的发展更加迅速。
5.加强虚拟旅游宣传。虚拟旅游网站 自身也有一个向用户宣传推介的问题。虚拟旅游企业应采用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比如通过在宣传册、馈赠品上标明网址,在广播或电视广告中展现站点,向顾客发送电子邮件并促进顾客之间的口碑推荐,在热门网站及旅游相关媒体上刊发报道或文章等来提高知名度和访问率。
参考文献
[1]WiUiams P.&Hobson J.S.P..ViuflRea1.ity and Tourism:Fact or Fantasy?[J].Tourism Manage- ment,1995,16 (6):429—435.
[2]于萍 .虚拟旅游初探 [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7O一74.
近几年来,基于TCP/IP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以非同寻常的速度被广泛应用于各级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息与共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Web站点信息。传统的静态网页技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各种动态网页技术应运而生。ASP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动态网页技术之一,而是微软新一代的动态网页技术,并且相对于其他编程技术,它有如下的优势。
(1)面向对象性
将C#作为一种面向对象语言,在很多方面来看,C#将成为微软的与Java相似的语言。
C#是开发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微软会将C#发展成为Java的强劲对手。这也是微软.NET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C#是微软在编程市场上击败对手的主要工具。我们期待着微软能在这个产品后面倾注全力,这样,C#可以成为许多程序员的又一种选择。C#的诞生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微软和Sun产品的战线,但这对用户是有利的,他们可以选择两者之一来开发新的应用。
(2)数据库连接
ASP另一个亮点是它使用ADO对象、ODBC、OLE-DB和事务处理管理器。因此ASPWeb数据库应用开发特别简单。发展了更多的功能,因为有了。带来了更强大更快速的功能。JSP和JDBC目前在易用性和性能上同ASP/ADO相比已有些落后,当新版本/出现后这样的差别会更明显。所以我们希望SUN应尽快能花大力气来追赶/的组合。
(3)大型站点应用
将对大型站点(WebFarms)有更好的支持。事实上,微软已经在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以让用户考虑到多服务器(MultipleServers)的场合,当用户需要更强大的功能时,仅仅只需要增加一台服务器。整个.NET框架已经充分地提供了这个方法。提供了外部会话状态(ExternalSessionState)来提供内置式WebFarm的支持。另外,由于请求的各组件相互间经过了充分的优化,所以速度很快。
(4)还提供更多的其他方面的新特性,例如:
l内置的对象缓存和页面结果缓存。
l内置的XML支持,可用于XML数据集的简单处理。
l服务器控制提供了更充分的交互式控制。
二、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
微软新一代平台的正式名称叫做“新一代Windows服务”(NGWS),现在微软已经给这个平台注册了正式的商标——。在.NET环境中,微软不仅仅是平台和产品的开发者,并且还将作为架构服务提供商、应用程序提供商,开展全方位的Internet服务。在谈及这个平台中使用的新技术,微软透露,它将在.NET环境中提供更多新产品和全套的服务。
将开创互联网的新局面,基于HTML的显示信息将通过可编程的基于XML的信息得到增强。XML是经“万维网联盟”定义且受到广泛支持的行业标准,Web浏览器标准也是由该组织创建的。微软公司为开发它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它并不是Microsoft的专有技术。XML提供了一种从数据的演示视图分离出实际数据的方式。这是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提供了开启信息的方式,以便对信息进行组织、编程和编辑;可以更有效地将数据分布到不同的数字设备;允许各站点进行合作,提供一组可以相互作用的“Web服务”。
根据.NET构想,未来微软所有产品都将走向“服务化”,而消费者将通过租借的方式使用Office软件,或通过MSN用户身份,获得网络音乐服务。
然而,根据种种迹象表明,微软早已为.NET战略后新的划时代战略做了准备,这个新战略将会比.NET战略更可怕,因为它将可能垄断未来所有的软件市场!如果将PC时代分为DOS平台时代和Windows平台时代的话,按照微软的意思,网络时代将会分为.NET平台时代和这个新的平台时代。
又叫ASP+,但并不仅仅是ASP的简单升级,而是Microsoft推出的新一代ActiveServerPages脚本语言。作为微软公司发展的新的体系结构的一部分,其中全新的技术架构会使编程变得更简单。是在抓住ASP的最大优点并全力使其扩大化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同时也修复了许多ASP运行时会发生的错误。
目前支持开发的平台只有WindowsXP、Windows2000/2003、WindowsNT4(ServicePack6a),其中的WebService除去这些还在Windows98、WindowsME、WindowsSE上获得支持。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只有服务器的动态网页技术才能满足各种Web应用程序日益提高的要求,因此各种动态网页技术先后出现。相对于而言,ASP技术较为熟悉,使用简单便利。但由于ASP本语言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功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的强大功能恰好弥补了ASP的不足,因此,技术代替ASP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现有的ASP结构体系上跨出了一大步,其整个构造体系使开发结构化的应用程序变为可能。Web表单带来了一种更加直接和易于使用的开发模式;服务器控件增加了提供公共功能的能力,从而使扩展和加强现有功能变得容易;数据捆绑使创建数据约束型应用程序变得十分简单。它不但具有许多很棒的新功能,而且还有一个用于开发Web应用程序的真正框架。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使用这种技术,它的出现给Internet的发展带来了一次新的浪潮。超级秘书网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该课题为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技术的动态IT培训网站。
该网站具有如下模块:
l登录注册模块:用来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必要手段,用以在线报名、在线咨询以及学员论坛;
l课程信息模块:做为网站介绍自己、宣传自己培训课程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该网站推出的培训课程;
l在线报名模块:通过该模块,实现学员与培训学校之间的零距离报名;
l在线咨询模块:能为用户解答各种与网站的信息有关的问题,使用户和学校进一步拉近距离。
l学员论坛:回答学员问题,提供各个学员之间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是促进培训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1.在充分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网站的如下设计工作。
l总体功能规划设计。
l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l网页框架的规划设计。
2.利用、C#语言、、SQLServer2000数据库技术来实现一个动态交互式的IT培训网站。
五、预期达到的水平及所需的科研条件
(1)网站建设的基本目标为:
l用户登录注册:用户通过注册个人信息来设置自己的登录名和密码。通过用户的登录,来实现网站对用户更好的服务和管理。
l用户个人服务:用户登录后,出现用户的个人服务界面,包括个人密码修改、自己的信息修改、个人所报课程的列表信息和提问咨询信息,以及通过网站统计出来的该用户的喜爱课程类别的一个推荐列表等。
l课程信息模块:通过后台课程信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修改,来实现前台对各个课程信息的,让各个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网站的各个课程的详细信息。
l新闻信息模块:通过一些教育业内新闻,以及其相关的一些信息,让用户了解目前的一些情况。
l在线报名模块:用户登录网站后,通过网页寻找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然后填写自己的详细信息以及报名的方式来报自己所要进行培训的课程。通过该模块,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查询该课程的任何信息以及报名。
l教师管理模块:介绍各个教师的信息及其所教的课程,让用户通过网站了解自己所喜爱的教师,选择该教师所教的课程。
l学员管理模块:介绍该网站培训出来的优秀学员的信息以及他们的个人照片,通过介绍他们成功的经历和一些经验来激发用户对该网站培训课程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该网站的某一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必要。
l企业招聘信息模块:通过一些合适企业的招聘信息让学员能更快地找到工作。
l信息咨询模块:让用户能通过在网页上以留言的方式快速地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让管理员及时解决。
l学员论坛:让学员有一个能够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论坛,让他们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解决学习中不懂得问题,以及一些成功的经验心得。
l用户访问追踪:让网站能通过用户对该网站课程的点击次数以及时间来判断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以便网站能根据他们的需求进一步改善网站的各个服务。
(2)开发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2003。
数据库开发工具:SQLServer2000。
网页开发工具:DreamweaverMX。
动态网页技术:。
Web服务器: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
六、进度安排
3月15日----3月31日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4月1日---4月7日系统分析阶段
4月8日----4月20日系统设计阶段
4月21日----5月20日系统实施与编程。
5月21日---5月27日系统调试与改进5月28日---6月5日毕业论文撰写
6月5日---6月10日毕业论文打印、毕业答辩准备及PPT制作。
参考文献
[1]郑淑芬,许嘉仁,张书源.新一代C#与权威指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杜轩华,袁方.web开发技术.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3]求是科技.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实例导航.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刘浩,陈曙东.C#编程实例与技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摘要: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建设与发展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网站建设为例,论述了民族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情况。
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大多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高质量的图书馆网站,不但能为读者提供远程信息资源的检索下载以及信息等服务,也为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同时,图书馆网站的建立也为高校图书馆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为图书馆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领域。
一、网站建设前提
(一)高校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用户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提供了基于web的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网页是图书馆资源、服务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是揭示馆藏资源和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工具,是图书馆与读者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虚拟中介和载体。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主要用户群是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向本校乃至全国、全球的用户提供各层次的特色信息服务。网站建设要具有针对性,网站的内容要符合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要求,尽量满足各种层次的信息需求,从深度、广度上挖掘图书馆资源,提供具有一定学术性、参考性与指导性的网站。
(二)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发展,我馆网站已由原来的独立转为校园网网站的一部分,是校园网站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网站既要融人到校园网站之中,又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既和校园网站有联系,又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做为民族高校图书馆,一定要体现“民族特色”、“服务特色,”“馆藏特色” 。
二、设计风格
(一)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特色应做到主题鲜明,页面项目布局繁简得当,浏览方便。选用的文字、色彩、图片应以淡雅为宜。选取的图片宜少不宜多,所有组织的页面信息限在点击3次内获取,页面力求简洁、流畅、和谐,要新颖、别致、令人赏心悦目。
(二)高校图书馆网站应简洁、大方,其风格应充分体现高校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感觉,页面应采用能反映网站主题的统一风格;版面编排和色彩的搭配要和谐一致,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网站所采用的主色一般不要超过3种;字体宜采用标准字体,另外,主页不要太长,要尽量少用图片,以保证用户及时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
(三)可用弹出浏览器或层移动的方法突出重要信息和特色信息栏目上,要上下相连,合理设置,方便利用,“动”、“静”结合。
(四)利用链接技术将本站和其他网站的息链接在一起,既可弥补馆藏资源不足,扩大馆际联系,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要做好子网页与主页的返回链接,以方便读者浏览。
三、网站栏目设计
在对网站栏目进行规划设计之前,必须清楚图书馆网站可以提供哪些服务,读者在图书馆网站里能实现哪些功能。因此,必须结合图书馆的现有资源,对将要提供的服务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确定网站的栏目。我馆目前制定了以下几个栏目:
(一)人馆指南:包括开馆时间、借阅规则、馆藏分布、办证须知、人馆须知、人馆指南。通过本栏目的设置,可以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与读者密切相关,是主页中必不可少的栏目。
(二)本馆概况:包括本馆简介、机购设置、捐赠光荣榜、学科馆员。本栏目介绍了图书馆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划、机构设置、学科馆员等,使用户对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文献提供:包括馆藏目录、馆际互借、新书通报、新书导读、参与购书。本栏目介绍的是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功能,读者在“馆藏目录”里能查询到本馆全部的书目数据。
(四)特色收藏:包括民大文库、蒙古学文献、民俗实物。本栏目介绍了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和特色收藏。
(五)电子资源:包括中文数据库、西文数据库、试用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本栏目主要介绍了图书馆购买的一些数据库、电子图书,这是网页中最重要的内容,体现出图书馆的资源信息情况。
(六)信息咨询:包括在线咨询、考研咨询、网上书店、报告讲座、在线阅读、核心刊要目、参考工具。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在线链接,把互联网上分散、无序的信息资源分门别类地链接到相关领域、相关专题下。这是高校图书馆作为互联网上的信息主要提供者和信息集散地所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旨在将用户引导到广阔的互联空间,帮助用户能够准确、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七)通知消息:这是一个比较灵活的栏目,可以图书馆的通知或上级主管部门公布的一些重要信息等。
四、网站建设特色
(一)网站资源建设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大多数读者关心的已不再是信息的数量问题,而是越来越重视网站所提供信息的深度和质量,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不仅是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同时,也给读者利用信息资源带来了许多不便和障碍。因此,图书馆在资源数字化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和开发馆藏特色资源以特色赢得读者。
(二)网页上开放相当数量的具有本馆特色的内容,如本馆开发的数据库等,在“特色收藏”建设。民大文库、蒙古学文献、民俗实物是我馆不同于其他高校图书馆馆藏的代表,因此“特色收藏”也特别反映了我馆的特色和特点。
(三)向读者开放尽可能多的免费内容,在“电子资源”中我馆购买的全部电子数据库、电子图书在可以校园网内免费浏览阅读,即使是试用数据库也要及时宣传、链接,可以吸引和留住相当多的读者。
(四)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高校图书馆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除了以“蒙”、“汉”两种文字网站体现民族特色外,“特色收藏”中的蒙古学文献、民俗实物也充分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特点。
(五)在“文献提供”、“信息咨询”栏目里尽可能地体现服务特色,尽可能地利用馆藏资源和链接手段服务读者,方便读者。
(六)通过“在线咨询”,用户在网上可随时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咨询、建议或意见,实现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互功能的实现是网站互动的特点,也是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目的之一,通过互动,能够及时解决图书馆工作中的间题,改进服务工作。
五、网站建设的技术要求
(一)网站应具有较好的网络设备,应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稳定可靠的服务,并具有较高的访问响应速度。随着各高校校园网的建设,相当多的高校宿舍及家属区接人了校园网,并且通过校园网连接了Internet,这决定了系统要有很高的可靠性—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的能力,以满足师生随时都能够访问资源的需要。
(二)网站应具有较高的性能,包括:网站主服务器可以支持较大的日首页峰值访问量和平均访问量;网站整体站点可以支持较大的日峰期访问量和平均访问量。
(三)网站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确保其工作的安全。
(四)网站要提供后台管理模块,不同管理员有不同的权限对网站进行管理。
(五)要具备懂得网站开发、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人才。
六、网站的日常维护和及时更新
(一)每天察看网站页面内容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检查内容是否与图书馆实际情况相符或内容是否正常显示,目的是有效的防止读者在查询浏览相关内容页面时出现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浏览页面无法正常显示、链接内容与我们的归类所提供的服务不同等等。及时修改已更新的内容,取消已无法连接的的死链,避免因此而造成与读者之间不必要的误会
(二)更新可避免陈旧信息对读者的误导,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更新可保持页面内容的新颖,吸引更多的读者点击、浏览、使用图书馆的网页,充分合理利用我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更新可帮助提高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信誉;更新可及时反映图书馆的工作动态。
【 关键词 】 资源共享;网络硬件平台;软件资源平台;动态路由
Research of Application of Resource Platform in University Experiment Course
Zhang Ya-me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HenanXinxiang 453002)
【 Abstract 】 Resource platform includes network hardware platform, software resource platform and resource databas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ease of use of the system, the whole model is planned into two subsystems that is the platform resources web site generation system and platform resources web site management system platform. The platform resources web site generation system is the desktop client software used for teachers, and the platform resources web sit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server system with B/S structure. The teacher’s teaching guidance opinion and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re combined among the two systems to form software support system which is not only complementary, but also independent of application.
【 Keywords 】 resource sharing;network hardware platform;software resource platform;dynamic router
0 引言
在实验教学中如果将课程相关的实验素材、教学课件、实验要求等都体现在一个系统平台上,教师可以简便放置课程相关资料,所有学生能在实验室这一平台上查看、下载这些资料,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实践。这是本系统实现的目标。
1 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实验室软硬件设备以资源共享的现状,发现在实际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归纳起来集中于下述三个方面。
问题1:实验课程的地点及其时间太分散,导致相关实验素材不能及时准确的提供给学生,必须在教师到实验室后口头描述或利用计算机自带共享功能来实现;
问题2:经常有一些教师因为实验教学等原因,将以前其他教师设置的相关资源共享给删除掉,造成学生无法访问;
问题3:学生提交课程设计、作业等电子稿时,往往使用优盘来复制到教师电脑上,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病毒入侵教师机,造成危害。
针对以上的问题,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机制进行了改革,研究并实践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为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课程教学上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了实验教学素材,并提供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使教师从繁锁的实验素材共享设置以及手工收取学生设计电子稿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避免实验与实训课程在资源利用上发生冲突。
整个项目分为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软件资源平台的设计以及资源数据库的搜集和组建:
网络硬件平台建设: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连接设备,利用网线将整个计科系实验室之间进行物理连接;重新分配和设置所有实验室相关计算机等设备的网络IP地址;建立多个服务器操作平台来控制整个实验室网络,包括资源文件服务器以及网络控制服务器等。
软件资源平台设计:基于WINDOWS2003 server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SQL server、ServerU和飞鸽传书等软件,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整个实验室范围内的上传、下载以及相关安全验证等功能。
同时利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开发平台,以ASP技术为基础,利用B/S的工作模式,设计了计算机公共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信息平台。实现了实验素材统一录入、修改、删除、上传以及下载等管理功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实验室管理中已经使用。
资源数据库的搜集和组建:由教师在安排实验课的同时,将相关的实验内容、课件等实验素材上传软件资源平台。
2 项目的具体实现内容
本系统包括教学支持系统、互动交流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
系统通过对用户、专题、相关资源及讨论区的管理来完善专题资源平台的功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对某一专题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本系统的设计目标为:
(1)用户管理
实现用户注册认证,用户资料修改,网管员、教师、学生身份管理和注销功能。
(2)资源管理
实现按专题组织和呈现资源、站内和站外资源检索、资源下载、资源上传以及资源审核录用功能。
(3)教学应用
实现专题学习的组织和管理功能,主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意见实现。
(4)论坛管理
实现按专题发表讨论主题、进行讨论、主题检索和网上留言、在线实时交流的功能。
(5)统计分析
实现用户信息统计、关键词统计分析、资源访问信息统计分析、访问栏目统计分析、学校及教师添加和使用资源的统计分析功能。
本系统给出了一个教学模型,就是通过建立所有学科每一节课的平台资源网站、教师教学指导意见、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意见和备课教学工具的框架体系,来全面解决困扰当前影响课堂应用信息技术教学难和效率、效益低的问题。教学模型图示如下:
为保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将整个模型规划成了两个子系统,即平台资源网站生成系统和平台资源网站管理系统,平台资源网站生成系统为教师桌面使用的客户端软件,平台资源网站管理系统为B/S结构的服务器系统,将教师教学指导意见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到两个系统之中,形成既互为补充,又可以独立应用的软件支撑体系。
3 网络规划设计
如果是600余台计算机,使用3类IP地址的话,可以分配的客户端IP地址只有254个,这显然不够使用。因此将网络分为了3大区域,硬件网络区、多媒体软件网络区和程序设计软件网络区,分别使用192.168.1.0/24网段地址、192.168.2.0/24网段地址、192.168.3.0/24网段地址,通过3台1721路由器实现网络的连接。其具体模型图如下:
网络采用动态路由协议RIP来实现3个网络区域的连接。其配置信息如下所示。
Router1配置主要内容为: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 version 2;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1.0;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10.0;
Router(config)# router rip192.168.10.4。
Router2配置主要内容为: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 version 2;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2.0;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10.4;
Router(config)# router rip192.168.10.8。
Router2配置主要内容为: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 version 2;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3.0;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10.0;
Router(config)# router rip192.168.10.8。
4 资源平台教学网站系统的实现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允许,系统在首次运行时需要对有关参数进行设置,包括网站的IP地址、联机数据库参数和系统文件大小设置等,系统参数设置界面如下:
(1)用户注册
在区域性资源平台教学网站中,有三类用户:学生、教师、系统管理员。用户注册只是针对普通用户或学生的,其他类型的用户则是通过系统管理员手工分配管理的。
(2)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是进入系统的门户。本系统提供了单次登录功能,即用户只需要在登录时输入一次用户名和密码,在得到系统的身份认证后,系统会根据用户身份向其提供被授权的所有资源。
(3)区域性资源平台教学网站制作
建立网站的基本框架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老师、资源分类等。
上传的资源主要是进行专题学习用教案、课件、论文资料等,上传资源必须经过资源管理员审核,只有审核通过的资源才可以被使用。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了解上传资源的情况,系统按个人上传资源、入库资源、未录用资源、审核中资源和录用资源分类给出相应的资源列表。
5 结束语
本系统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成果符合实际。本系统既有实验室管理模块的设计,也有实验室查询模块的设计,实现了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双重需求。研究成果能迅速得到实践的检验;
(2) 资源平台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全面、系统、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教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优化使用这些资源进行备课。
参考文献
[1] Jon Edney,Wiliam A,Araugh著,周正等译.无线局域网安全实务一WPA与802.11i[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李勤,张浩军等.无线局域网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实现[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马建峰,朱建明等.无线局域网安全一方法与技术[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钱进,无线局域网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4.
[5] 金纯,陈林星,杨吉云著.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 刘乃安,李晓辉著.无线局域网(WLAN):原理技术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7] 吕霞,杨军.WLAN标准GBl5629.1l安全机制——WAPI协议解析[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4.
[8] 王能.计算机网络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9] 杨丰瑞,杨丰任.实用教程最新计算机网络[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10] 徐立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一、重点项目突破攻坚
(一)银耳博物馆建设。已完成馆主体建设。通过招商引资4000余万元,正全力推进陈列布展和室外生态景观打造。计划8月底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二)群文中心建设。项目主体二层已全面竣工,二次装修设计已启动,设备采购正在进行中。在项目手续方面,发改局已立项,建设、规划、国土等手续正在办理之中。目前正抢抓工期,力保年内全面完工。(三)纪念馆二期工程。已完成供排水管线、供电线路、旅游厕所和部分展墙的维修改造,完成投资150余万元。(四)图书馆维修工程。已于3月下旬开始动工维修,计划6月下旬完成。(五)数字影院建设。主体建设已全面完工,装修设计全面完成,6月正式进入装修阶段,10月正式营运。(六)千佛崖保护工程。已于5月底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资料整理与保护性规划设计方案,并请省社科院完成了整个景区的设计规划方案。
二、民生工程加快实施
(一)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完成空山、唱歌2个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完成4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专用设备配送。建成文化示范村80个,建成文化大院150个。(二)“村村通”工程。进一步巩固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累计维修直播卫星451台(件),高频头687只。规划了全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了地面数字电视用户统计规划。(三)“村村响”工程。完成对已建139个行政村的广播升级维护及村广播室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完成今年145个行政村“村村响”设备的招标工作,计划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四)“2131”工程。全县22个放映队,上半年共完成4755场次放映任务。全县已将5个农村固定放映点建设纳入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中,已完成空山乡固定放映点建设,正抓紧建设、、等乡镇固定放映点建设。(五)免费开放文化场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银博馆、美术馆、乡镇文化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各场馆累计接待游客51万人次、旅游团体170多个,免费讲解4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提供各类咨询服务70余次。(六)整合乡镇文化资源。截止目前,已整合12个乡镇文化资源。(七)书屋建设有效推进。今年计划建成社区书屋10个,相应设施正在采购中。2014-2015年11家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目前已完成计划申报工作。
三、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一)重大活动抓特色。充分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三八节期间在高明新区举行了专题文艺演出;在广场举行了“群文荟萃迎五一”大型文艺演出;在王坪开园2周年之际,举办了“唱响红云崖”红歌大赛;5月举办了“夏日廉风•清韵”书画展及文艺演出活动周活动;积极筹备第三届银耳节文艺演出活动。(二)主题活动求创新。积极开展“送辅导、送演出、送书画、送图书、送电影、送展览”系列文化进军营、进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和院户活动;积极开展文化展览进校园,廉政文化展览进机关、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以“群教活动就是好”为主题的巡回演出活动;举行“魅力山水城”月月红广场群文展演。累计举行文化下乡演出48场,基层文艺培训2000余人次,送春联10000余幅,送图书及报刊11000册(份),送《书画印》报1000余份,开展廉政电影展映48场次。(三)基层队伍再壮大。城乡组建了红云舞蹈队、锣鼓队、秧歌队及社会演出团体32个,积极开展城乡日常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文广新系统分别在杨柏、、王坪、广纳、空山、诺水河等乡镇或村建立了群文培训基地。组织县书画协会、县老年书画研究协会会员创作书画作品60余幅,参加了在举办的“省川东北六市老年书画联展”;为打造诺水河风景区,组织书写制作了楹联5幅。(四)文化市场监管有力。成立了网吧视频监控分中心;进行了“拉网式”消防安全大排查;开展了“三个一遍”、网吧“双百”行动、公共视听载体播放等专项整治。以“净网”、“清源”、“秋风”三大专项行动为主线开展“扫黄打非”,确保了出版物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积极推进了“正版软件”复查工作。完成全县4家印刷企业和58家出版物发行单位年度核验工作。开展了打击假报、假刊、假记者“三假”行动和印刷行业质量管理年专项检查,及“绿书签行动2014”专项行动。
四、精品创作积极孵化
(一)精品创作常态化。2014年是创作之年,我局以“中国梦”、首届民间艺术节、县第三届洞乡银耳节为契机,不断创作文艺精品。歌曲《走进百姓家》、《永不平凡》、《群众在我心》、《千年等你来这方》,小品《生日快乐》、《屌丝》,舞蹈《背篼》、《我们村的大妈们》、《扁担情》,摄影作品《花轿迎亲》,
《时代聚焦》、《晨曦》、《新村新歌辣嫂子》,分别获省市大奖。(二)精品工程见成效。县摄协17幅作品入选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2014年省新人新作摄影展。在“先锋”电视节目展播中,以景祥俊、廖占富、张兴琼等先进典型为素材精心排练了音乐剧《一棵树》和音诗画《两座山》。论文《浅谈山区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试谈巴山民歌的保护与传承》两篇文章被国家级刊物《文化月刊》采用。书法作品《草书斗方》、美术作品《山水》和《晓寒》均在省博物馆展出。版画作品《秦巴三月》入展省版画提名展第二回,并被神州版画博物馆收藏。(三)精品意识再提升。在文艺创作过程中,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紧贴“一府三乡”地域特色和基层民众生活实际,全力打造反映我县民众真实生活的艺术精品,“中国梦”文艺创作、“魅力摄影展”、洞乡银耳节开(闭)幕式节目创作正在创编之中。
五、文物保护全力实施
(一)文物保护成效显著。举办了“文化遗产图片展”和“文物违法犯罪图片展”下乡宣讲活动,开展了《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5.18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专题活动。千佛岩石窟文物保护规划已落实编制队伍和前期准备;千佛岩石窟旅游规划已与省社科院达成意向协议;完成了石刻标语群文物保护规划、石刻标语群“赤化全川”“争取苏维埃中国”抢险保护工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保护规划预(概)算编制、送审和经费申请;委托省考古研究院编制了《石刻“赤化全川、争取苏维埃中国”保护方案》,已获省局批准;编制了白乳溪石窟文物保护规划、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修缮、千佛岩石窟保护维修立项报告,已获省局支持,可望列入国家计划。积极开展米仓古道申遗工作。(二)监管工作规范有力。全县859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检查,检查发现被盗5处,损毁2处,涂染7处。针对巴山民俗文化博览馆无机构、无编制等问题,向县委、政府和县编委报送了情况报告和规范管理的请示。(三)文物普查加速推进。选派专人参加省文物局举办的可移动文物普查班培训,完成普查设备采购及安装,启动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平台试运行阶段录入工作,协助市文广新局在县成功召开市古村落、古民居保护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现场会。
关键词:大学高密度校园;特质化需求;交通组织
Abstract: This paper though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high-density campus and the research of particular requirement of the Road Traffic, put forwards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approach for high- density campus road planning.
Key words: High-density campus;Particular requirement;Traffic org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通过多种形式的迅速扩展,入学率从1990年的3.7%增加到2000年的11%,预计到2021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40%,而2035年将达到50%,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表1所示为大学校园毛入学率趋势分析图。
表1大学校园毛入学率趋势分析图(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网)
表2 部分城市型大学校园人均用地现状统计(数据来源:各高校网站)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正在不断加大,入学率的增加导致用地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内规划新校区用地控制指标实行“人均一分地”的规划标准,即人口密度是1.5万人/平方公里,其人口密度已经相对较高。受扩招的影响,大部分城市型大学超过了这个指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情况更为严重,如表2所示。校园用地不足与原有建筑的土地使用率较低的矛盾成为城市型大学规划的主要问题。节约用地,促进校园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型大学校园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密度为切入点,提出“高密度”校园的规划设计手法。
1高密度
1.1高密度城市
香港规划师协会前主席潘国城曾提出城市高密度地区的定义:密度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密度的高或低,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它描述的是一种城市状态,即在某一区域甚至世界范围内,与城市中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的建筑相对密集,居住或就业人口稠密,形成一个“高密度地区。中心商务区是高密度地区的典型代表形式。
高密度的规划设计理论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得到了较早的应用,欧美的紧凑型城市理论、
新城市主义理论和精明增长理论都给出了城市向高密度规划设计的理论指导。1990年欧洲社区委员会(CEC)的布鲁塞尔绿皮书中就已经提出:相对较高的密度能减少交通压力、能源需求以及环境污染,从而更好地保证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这一理论宗旨是推崇紧凑而且高密度的城市形态,提倡高密集而多样化的城市。
1.2高密度校园
大学校园是微缩的城市,城市的规划理论理应指导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本文提出的高密度是指“合理密度最大化”。即在满足校园舒适性、安全性、有序性的基础上、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实现的土地使用最高效率。
高密度校园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交通密度以及活动密度等。人口密度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大学高密度校园面临着的根本问题。虽然目前尚无关于大学高密度校园数值上的定论,但以大学所在城市的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作为参照系,本文认为大学校园人口密度达到或者超过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称之为大学高密度校园。
2大学高密度校园特征分析
大学校园是特定的人群在一定的土地基础上所建设的文化景观。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校园包括实体要素和空间要素,如建筑、道路、广场、绿化和小品等。它们构成了大学校园的物质空间环境。因此,大学校园规划的构成要素可以总结为:校园建筑、校园交通、校园公共空间、校园景观四大类。大学高密度校园由于人口密度高于普通大学校园,具有其特质化表现。
2.1聚合化的校园建筑
聚合化趋势的校园建筑表示的不仅是建筑功能的聚合,而且是建筑数量的聚合。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大学高密度校园建筑开始出现紧密相连的系科集群乃至巨型的教学、科研综合楼。
2.2高强度的校园交通流
大学高密度校园人口的大量集聚,直观反映的不仅是土地利用强度加大,同时还有交通量的明显增加。高强度的交通流直接关系着校园的安全性与秩序性。
2.3变异的校园公共空间
人类对于外界高密度的生理反映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在每一个特定的区域文化中,总有某种确定的空间利用模式来应对高密度而导致的偏离。大学生对于高密度空间的适应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学生们认同的公共空间不是同质性、等级性与神圣性的公共空间,而是具有场所感、参与性及互动性的新型公共空间。
2.4匮乏的校园景观
大学是城市难能可贵的“绿核”,是设施齐全的“城市花园”,大学校园的绿化环境对校园本身和所在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高密度校园建筑的大体量、高数量集聚以及道路交通容量的增加,对校园景观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作用。许多高密度大学校园牺牲了大量的校园环境和景观来保证校园必须的建筑和道路容量,造成校园景观匮乏和人文环境稀缺。
因此,大学高密度校园需要更高效的交通组织、更新的建筑技术、更高质量的公共绿化和公共空间、以及更高的防灾要求等来保证校园生活的正常运行。
校园道路是校园环境的主导性构成要素。道路连接建筑及空间节点,是校园空间形态的骨骼,是校园形态特征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取得校园整体秩序的最有力手段。如何有效组织大学高密度校园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创造安全、舒适及有秩序的校园环境是大学高密度校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3大学高密度校园交通组织特点及问题
校园土地利用的高密度开发,必然会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流量和交通量,导致校园大量且集中的交通需求。大学高密度校园在一般大学校园交通特征的基础上,显示出其特有的交通需求和不足。
3.1不匹配的道路容量
大学高密度校园随着人口密度增大,人均用地减少。体现在校园构成要素上,带来的不仅是校园教育用房的严重不足,更严重的是校园道路容量不足,从而引发道路交通拥挤不堪、停车困难等弊端。尤其是在校园交通阵发性和交错性特征的基础上,更需要有充分的疏导和流通的路网空间,否则极易造成交通状况的混乱和发生交通事故,对校园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3.2混乱的可达性
校园道路往往要承载步行、自行车行、机动车行三种交通方式。许多大学高密度校园自行车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自行车保有量极高,校园用地紧张导致缺乏相应合理的停车设施和管理制度,大量的自行车停车场地冲击了良好的步行空间,极大的影响了道路交通组织的通达性。大学高密度校园在交通量增加的情况下,要求道路交通具有更高的可达性和连接性,以便更迅速的疏散瞬间爆发的大交通量和缓解主要道路交通的压力。
【关键词】工程作品;教学;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6-0045-03
对学生来说,什么是“学以致用”?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以致用”,应该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计算机操作知识与技能后,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能力,并能够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对老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作品教学提倡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某些知识点的作品任务,课后上交作品成果。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师生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但其组织形式大多是碎片化的,一节课完成几个知识点,前后的任务没有内在联系,致使学生缺乏作品整体化的设计。浙江师范大学王基一教授在“2012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中针对VB的教学设计点评说:“我非常希望大家用‘工程’的思想去统领所有的课时。我非常不希望大家用一个个小故事去讲(零散的知识点)。不是说这个例子有趣,就可以拿进来教学的。”
如何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既传授考试所要求的知识,又能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的教学内容为例,介绍我校教研组是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
工程作品教学的优势
工程作品教学是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共同探索的一种工程化的作品教学形式。它继承了传统作品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品创作的精髓,又摒弃了知识碎片化、分离化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的教学安排,逐渐地、完整地进行主题作品的创作。
工程作品教学的特点是系统的、连续的,它以一个知识模块为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主题式作品的创作,串联该模块下的多个知识点,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体验作品创作的过程,并且多采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喜闻乐见的主题进行创作。下表对比分析了传统作品教学和工程作品教学的优势和劣势。从长远来看,工程作品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工程作品教学的具体实施
开展工程作品教学的准备时间远长于传统作品教学,需要整个教研组的共同努力。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由5名教师组成,自2011年起开始进行工程作品教学的实践研究,分工合作,相互监督,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施的流程首先需要建立教学实施的监控体系,大家通力合作,确保教学正常实施,然后设计工程作品教学的主题任务,让每位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最后对工程作品进行有效评价。
1. 建立教学实施监控体系
这需要建立一支以监控教师、创作教师、辅助教师组成的课程策划团队。由教研组长担任监控教师,负责顶层设计,全程监控。其他教师轮流担任创作教师,负责教学的任务设计。辅助教师主要负责测试和反馈。该监控体系的工作流程是先由全体教师会议决定作品主题,再由创作教师设计教学设计、作品素材、配套习题等内容,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提出整改意见。
2. 工程作品教学的主题设计
作品主题的设计是工程作品教学的核心环节,一般需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创作教师先根据教学指导意见确定每个知识模块的知识点体系,然后根据主题内容进行作品设计,完成教师样稿,再根据本学期课时安排分拆教学内容。课时任务确定之后,再准备每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本课的教案、课件、素材以及课后习题等。最后将每节课的教学资源上传至课程网站。“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主要包括三个子模块的内容,分别是图片设计、音视频编辑、Flash制作。下表是我校对这三个模块确定的作品主题和课时分配计划。
由于工程作品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上一节课完成的学生作品需要让学生下节课继续使用。教研组为此研发了网络教学平台,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任务单、教学素材等也都全部上传至该平台。该平台还支持学生在线上传作品文件,学生只需打开网页就可以快速查看、下载作品,省去了教师每节课将资源发送给学生的麻烦。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要尽可能多准备几份素材。一般以10名学生为单位,一个40多位学生的班级至少准备4~5套素材。文字、图片类素材可以让学生在课程网站上预览下载,声音、源文件类素材可以让学生下载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3. 工程作品教学的实践
为了适应新型的工程作品教学,我们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每节课包含以下五个环节。这种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课堂前后连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时间。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层次高的学生只需要跟随课程网站就可以完成本堂课的任务,还可以在剩余的时间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甚至提前完成整个作品设计。而对于层次相对较低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这样就有效地实施了分层教学,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需要。最后5分钟,教师会开放网络,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材,寻求更加奇妙的技术应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各自发展的需要。以下是Photoshop模块经过3个课时教学,学生的作品创作过程。
Photoshop工程作品创作过程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作品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工程作品教学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想法到成品、从系统架构到具体实施的详细过程,充分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知识本位向应用本位转变。
4. 工程作品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既能帮助教师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再提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作品类别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对于Photoshop作品,静态图片可以方便地在网页上展示。学生上传jpg格式的图片后,全班同学就可以快速浏览到作品的效果图。相互之间可以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赞,也可以留言评论。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实时性,教师下课后就可以掌握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
对于音视频和Flash作品,由于在线展示相对麻烦,教师需要课后花时间逐个打开检查。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保存在Excel文件中,下节课上课时发给每位学生。通过量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图是Flash作品教学中学生五次作业完成的情况比较。前阶段学生的作业效率并不高,而在后阶段可以明显地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课堂所要求的操作任务。
学生五次作业完成的情况比较
作品的课后评价同样不容忽视。每当学生完成好作品,教师就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个人空间(如QQ空间、微博、微信等),或者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制作成展板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关注,鼓励学生课后积极进行创作,增强创作的成就感。
5. 工程作品教学的反思
在开展工程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疑问并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此做一分享。
反思一:是否要让学生参与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有教师提出,既然是工程作品,那就应该让学生完整地参与作品设计,包括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脚本编写、具体制作等过程。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参与作品的创作历程,同时学习了多媒体的理论知识。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确实应该从需求分析开始,让学生能够逐步参与每个过程的设计。但是考虑教学课时安排,以及保证教师对课堂进度的掌控,可以采用先“实践”后“回顾”的教学策略。其实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相关软件的操作功能,如果一开始直接让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可能会让学生更加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我们选择先让学生参与实践作品“制作”的过程,学生有了亲身实践后,在后期讲解相关理论的时候再套用学生已实际操作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前后呼应。
反思二:是否把多媒体的多个模块联合在一起
有教师提出,是否可以把图片设计、音视频编辑、动画制作三个子模块的教学联合在一起,让学生完成一个更大的工程作品?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虽然把三个子模块联合在一起似乎更加全面。但是这个大工程至少需要10个课时,相当于让学生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在完成同一个作品。学生很容易产生“课堂疲劳”,一部分学生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产生厌倦的情绪。而且过于漫长的教学周期,后阶段很容易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利于教师对课堂进度的掌控。因此,我们采取折中的办法,分子模块进行作品教学。当然,在课余时间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将这三个模块的技术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的。
论文摘要:介绍了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针对目前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1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展和成效
1、1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历程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起步较早,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O世纪8O年代初开始,模拟手工操作的税收电子化阶段(如GCRS,CRI:’G软件等);
第二阶段从1994年开始,是步入面向管理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如增值税稽核、协查系统等);
第三阶段从2004年开始,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实现并创造税收价值的全方位税收服务系统阶段,即电子税务建设阶段。
1.2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就
国家税务总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降低征纳税成本,改善税收环境,为纳税人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税收服务。主要表现在:一是进一步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加快了依法治税过程;二是有效地遏止了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偷骗税活动,保障税收收入及时入库;三是进一步规范了税收秩序,保护了广大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四是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保护企业的合法经济利益;五是进一步增强了税务机关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税收管理的意识,实现了税收管理手段的根本转变;六是显著提高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税收征管质量;七是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由于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主要由政府提出并组织实施。用户主要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受用户使用数限制,网络的建设很难以用户驱动来发展,网络建成后也很难实行企业化经营,因此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大,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来解决,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当前税收信息化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资金的需求量也进一步扩大,庞大的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需要在硬件购置、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建设以及各项运行保障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2、2信息安全问题
影响税务信息安全的因素相当广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滞后,原始信息的可利用性存在安全隐患;手工录入导致的信息失真,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由纳税人提供的涉税信息的安全保障缺乏法律性的规范;电子政务建设的理念有所偏差,多注重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的投资,而轻视对应用系统的经常性维护;计算机病毒对涉税信息安全的冲击;税收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信息安全隐患等。
2.3信息孤岛问题
多年来税务信息化发展的推动因素大多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业务的应急需求,缺少统一的规划,因此,各地信息应用系统建设自成体系、重复开发、功能交叉,而且普遍存在“信息孤岛”。
2.4信息共享问题
数据集中度明显低,信息共享困难,数据很难进行综合利用。到目前为止,国家税务总局征管数据2,3在征管的区县,l,3数据库建在地市一级。软件功能也是功能交叉,带来数据重复采集,一个税种一套表,很多共享表格要填多次。系统软件不统一,造成运行环境不兼容。操作系统、数据库,包括中间件,各种公司的产品都有。CTAIS与金税工程二期各自独立,不能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
3国家税务总局电子政务建设对策
3.1优化税收征管流程以形成高效电子税务格局
若要优化税收征管流程以形成高效电子税务格局,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适合电子税务、科学规范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征管机构调整后,必须对税收业务和工作规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既符合专业化管理要求,又适合计算机管理、便于操作的税收业务流程。要以简化的业务流程为基础,将内部管理所用表、证、单、书简化、合并或部分取消。按照税收管理的认定、申报、管理、评估、稽查、执行等环节,确定最小化的指标体系。
二是优化纳税服务,实行人性化管理。优化纳税人服务管理,应体现在征收管理流程各个方面,包括渠道管理、内容管理、纳税分析、税务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税务机关应在建立税收管理信息传递机制后,对纳税人进行有效的、富有针对性的服务与管理,并加强对纳税人的状态监控。纳税服务人性化应包含:简化税款征收程序;税收管理环节准确、高效;建立良好的纳税环境。并建立上述各环节状态的信息库,以纳税人客户关系管理和状态管理为原则,整合税收管理业务流程,建立以纳税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新体系。
三是改革审批制度,提升电子税务效率。重点是将现有征管分类.对不存在审批实质、流于形式的部分征管业务,从“审批制”转为“核准制”。例如税务登记,税收登记人员只需查验资料齐全、证件合法,即可当场核准税务登记,发放税务登记证,免于审批。
3、2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以强化税收数据的开发利用
科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仅要搞好技术平台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在于搞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首先,要加强对数据的采集,按应用需求对数据采集内容进行整合,加强数据审核,尽可能从源头保证数据的质量,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其次,应定期进行数据的清理和校验,进一步把垃圾数据清理出系统之外,确保在此基础之上加工的数据产品真实有效且能对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其三,应在数据加工和分析上下工夫,把各种历史数据、各类财务信息、申报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通过数据仓库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抽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并且把数据转化为信息,进而使信息转化为知识,最终将其输送到决策者和用户手中,发挥出信息化的应有效用。
为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在省一级建立数据处理中心,通过安全畅通的网络,保障各级税务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在内网平台基础上实现包括工商、海关、银行、财政、统计等部门的网络互联,实现信息交换、建立共享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层体系结构的数据库技术,对所有涉税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的联合分析处理,通过数据抽取、加工、比对、合并、分析等功能,整合异源、异构数据资源,形成统一的有效信息,利用科学的分析预测模型进行目标、过程和行为的管理决策支持,利用纳税人电子档案、报表、征管质量分析等数据产品,提供信息服务,使数据真正向管理信息转化,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综合、快捷、高效的功能。
3-3建设一个系统及三大体系以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服务
3.3.1税务决策支持系统
这是最高层次的电子政务,是全面提升我国税务预测和决策水平的现实需要,是我国税务工作从操作型管理走向数量型、分析型、智能型管理的标志。在指导思想上,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应着眼于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立足于税务行业跨越式发展需要,构建一个集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开放性、安全性于一体的高效、智能化的决策系统。在功能上以面向决策层服务为主导,兼顾管理层的需要。同时,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应遵循先进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共享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按所使用的技术不同。可以将决策支持系统分为四类:一是基于模型库和数据库的“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二是基于模型库、知识库、数据库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三是基于数据仓库、OLAP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的“新决策支持系统”;四是将上述三种类型决策支持系统所使用的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新决策支持系统”是目前税务系统发展决策支持的重要方向,而“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框架设计是决策支持系统开发设计的核心所在,它决定了决策者进行决策的范围和最终的信息来源。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4个子系统:
一是税收业务子系统。二是行政管理子系统,三是组织文化子系统,四是技术监督子系统。从功能上看,应该包括报表浏览、即席查询、多维分析、模型分析等四大功能。
3.3.2税收经济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税收经济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目标是构建网络环境下经济与税收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建设以总局为核心,有效地减少信息冗余的、垂直的税务门户网站。这可能需要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和及税务服务企业联合运作,采取有生命力的管理机制和市场机制。
不论是政府部门、企业、个人。还是学术机构、教育单位,均可在该网站或映射网站上得到相应服务。在强调客户群体。即纳税人的广泛性的同时,注重对高端客户的细分,根据最重要的客户群设置栏目和内容;网站内容要突出时效性和实用性。一个具有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有特色的税收经济公共信息服务网站至少应具备如下功能:一是法律法规检索指引功能;二是综合财经新闻、财政金融信息动态服务功能;三是财政金融专家在线咨询功能、疑难自动解答功能;四是税收征纳业务网上电子处理功能;五是财政金融基本知识、前沿理论的介绍与讨论功能;六是网上财政金融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功能;七是网上出版物及相关资料的发行功能。
3、3、3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首要保障就是需要制定极其严格的标准体系。它的重要意义是,在无数形态各异、标准不一的硬件、软件、网络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的“语言”,从而能够把现实中的一个个税务应用系统连成整体。为此,需要进一步修订、补充、完善税务信息化的业务规范。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研究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但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薄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对当前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并从创新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工作内容上对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
长期以来,因为高等学校毕业研究生一直供不应求,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忽视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很多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部门主要的工作仅限于贯彻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办理毕业研究生一些就业程序上的手续,致使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较大差距.加之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就业形势越来越趋于紧张,所以切实加强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迫在眉腱的工作。
一、对当前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理性思考
(一)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不高。
在本科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却悄然无声。这反映了高校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充分重视,对于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投入非常欠缺,其中包括经费的缺乏和人员的缺乏。而长期以来,研究生的就业往往只有各个高校的研究生部委派一两个人管理,没有专门的拨款项目。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有些高校某些院系的研究生并不比本科生少,这样就使原有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不足。
(二)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在许多高校。制约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瓶颈就是负责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
I.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思维和方法。这导致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过多停留在对研究生简单的程序化服务上,而在就业环境的把握、就业敏感点的掌握等方面难以为研究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2.缺乏足够的社会关系与拓展能力。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社会关系联系与拓展能力,就业指导人员即使想为研究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不大。
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在一些高校甚至还处于“自然发展”的阶段,工作创新不大。主要体现在:
1.缺乏推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工作平台。如何结合本校研究生的就业实际.创新推动本校研究生就业指导的工作平台,在很多高校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2.缺乏推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何在把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和实施一套有效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加大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的重要推动力
二、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
(一)帮助研究生全方位了解自己,准确定位。
开展对研究生面对面的就业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最佳途径。通过确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研究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同时对职业与个人关系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每次就业均为实现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步骤,而能否走好每一步又关系到最终目标能否达成。一旦建立了这一职业观念.研究生就会逐步理解个人事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只有人尽其才,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建立研究生就业实践基地,帮助毕业研究生积累择业经验。
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是影响研究生就业的难题之一。研究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尤其是企业,往往还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眼高手低成为困扰研究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因此,提高在校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三)培养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培养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并非是让研究生马上去创业,而是为其将来的创业打下基础,使其知道应该如何创业。这样当机会来临时,他就会抓住机会积极创业。一旦具有了自主创业的意识,就会自觉扭转研究生高才低就的现象
三、对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在成为国家就业政策、市场就业信息的“洼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在创新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工作内容上加大力度,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创新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1.充分发挥专职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的核心作用。在研究、建立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上,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要注意在三个方面积极发挥作用:要在市场信息搜集、分析与处理上切实发挥作用:要在用人单位的保持与拓展上切实发挥作用:要在为学校统筹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当好参谋,切实发挥作用。
2.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和学校已毕业校友的积极性。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要注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向用人单位传递本校毕业研究生的信息;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与学校已毕业校友尤其是在社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的联系.借助于他们和母校之间的感情。充分调动他们在促进研究生就业方面的积极性。
3.充分调动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院的主动性。研究生导师的社会地位高.社会关系广。对研究生比较了解。因此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就业中的主动性;研究生是就业的主体,研究生在丰富、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同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摒弃“等、挑、要”等错误思想,主动出击;研究生所在学院也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种资源,为研究生就业打造良好的环境。
4.充分发挥四个作用,即研究生就业信息网的作用、校内有关部门的联动作用、高校就业联盟的作用、学校与专业招聘机构(网站)互动的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就业信息网的作用.就是一方面要让就业信息网成为研究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就业信息网还应该成为用人单位和相关机构认识、了解研究生的重要途径。发挥校内有关部门联动的作用,尤其是注意发挥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与本科生就业指导机构的联动,以整合校内资源为研究生的就业提供服务。发挥高校就业联盟的作用,通过这一平台。各高校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发挥与专业招聘机构(网站)互动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在这些机构(网站)进行专门的毕业生推介等方法,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
(二)创新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
1.政策指导。就业相关政策的指导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业市场政策。国家部委或地方按照就业市场的规律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用来规范毕业生市场的规则性,优化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其次,就业准入政策即毕业生就业获准进入某些地区、职业等的相关政策。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制定的何种条件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再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如近几年出台的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去工作的政策。此外,还有毕业派遣政策、创业扶持政策、权利维护政策等,共同构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指导。通过解说这些相关政策、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科学发展。
2.心理指导。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研究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一般来看,研究生的择业都有较高的心理期望值,但是有时这个期望脱离现实.就会导致心理的落差。影响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的内容就包括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针对研究生这一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在择业中所暴露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使研究生能够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能正视社会,科学规划,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