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指导教师评语范文

指导教师评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指导教师评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指导教师评语

第1篇:指导教师评语范文

该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实习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较好地掌握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我们一起起早贪黑,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能较快地熟悉班情,独立妥善处理班级日常事物。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注意了学生的个别教育,效果良好,班级各项考核均居年级首位。因此深受学生爱戴。被师生一致认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习班主任。

实习指导教师鉴定

一。服务态度:

热情、主动、积极。对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与兴趣,虚心求教并勇於建言。随时调整自己,力求成长、尽善。积极争取 机会,发挥所长,磨练带领技巧。例:指导乡土戏剧演出、国语文竞赛、化妆游行、新诗朗诵,并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将 枯燥乏味的例行公事趣味化。

二。教学实习:

表现高度热忱,讲解钜细靡遗,能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亦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速度、教学方式 、内容,努力求得学生最大利益。批改作业认真,评语多样、丰富而恳切。上课秩序掌控得宜,收放自如,优秀稳健。发现问题能主动提出讨论,讨论中自然流露极佳学养与见识。

三。导师实习:

熟悉学生背景、性情。心思细腻,眼光独到,善於观察并发现问题。常利用下课、午餐时间和学生谈话,给予引导。特 别关怀班上弱势、成绩差、行为偏差的孩子,给予肯定、鼓励,积极引导其向善,做侠义之约,深得学生喜爱。乐意协 助导师掌控班级、辅导学生,并吸收管理及辅导经验。批改周记、联络簿严格仔细用心。和学生、指导老师有良好互动。善於发掘学生优点, 大力赞赏,永存善念与爱心。

实习指导教师鉴定

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第2篇:指导教师评语范文

对于范美忠现象的评价,社会各界评论很多。我认为,教师道德的评价首先要对教师道德有个定性:该教师的行为是属于职业伦理问题还是个人道德问题。涂尔干认为,道德规范分为三种:第一是每个人与其自身相关的个体道德准则的规范,第二是我们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第三是特殊活动领域的道德,包括家庭道德、公民道德和职业伦理。职业伦理是职业实践中遵守的道德规范。现代社会高度的分工造就了职业之间的高度异质性,也带来了职业群体之间的高度异质性,职业伦理只能对特定的职业生活产生影响。范美忠对自己的辩护之中,没有提到职业伦理,而是从个人道德大谈自由、平等。这反映出他没有意识到社会角色赋予自己的责任。而我们对于范美忠的批判也往往跟着他走,从个人道德层面去赞扬和批判,认为他的言行或者是冲击社会的虚伪道德,或者是违背人类的道德准则。

就职业伦理来说,范美忠现象的辩护说明社会以及部分教师对于社会赋予教师的角色及其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关于教师是否有义务舍身救学生,成为从职业伦理角度评价教师道德的关注重点。有人根据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认为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在前几年的关于学校安全事故责任认定中,一致达成的共识是学校负有“教育责任”和有限的“监护责任”。这里的有限就是指限定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因此,教师的职业伦理不仅是教书育人,而且在极端危险的时候,应当有保护自己学生的责任甚或义务。如果是在学校之外那就属于个人道德的问题了。虽然教育部日前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次写入“保护学生安全”,但是仍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因为在现代社会里,教师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社会里作为社会规范代表的“颜回”形象、近代社会“教育国家化”下作为政治同盟军与启蒙者的教师形象到当代社会“教育产业化”下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形象,走下神坛的现代教师成为了技师或培训者。现代学校只是社会分层的工具,抛弃“教育神圣”的虚假的美丽外衣,教师的任务就是监管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帮助学生取得值钱的文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逐渐成为一种契约关系。教师的职业伦理就是承担这种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取得文凭的责任。这样,保护学生自然难以被教师认可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出现“范跑跑现象”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就个人道德而言,“范跑跑现象”也是教育去道德化的反映。教师从事的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与人的生命交流与影响,比如身教。因此,教师的个人道德本身也是教育的途径或者教育内容。人们将教师道德视为达成教育的道德目标的关键性因素,无批判地认为教师应该有道德家一样的高尚道德。教师扔下学生不管自己逃命的行为,从道德教育角度而言,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对教师个人道德提出了较高的道德要求,身正为范,成为师范生的重要要求。这也是我们的争论混乱模糊的原因。

第3篇:指导教师评语范文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21)

摘要: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综合评价中,对模糊综合评价法中的“投票型”隶属度的投票规则进行了改进,并建立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实例应用,给出了详尽的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经反馈符合实际情况。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法;“投票型”隶属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66-03

基金项目: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教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5XJG047);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度校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评价”(编号:xgj1409)。

作者简介:王化中(1970-),男,陕西户县人,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应用、统计分析、电子商务;强凤娇(1970-),女,陕西乾县人,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分析、系统评价与应用。

0 引言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对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与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其评价有利于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2011年教育部等机构以教人〔2011〕11号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4年教育部又以教师〔2014〕10号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规范》与《意见》的相继出台,反映了教育部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及常抓不懈的决心。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一个多主体多因素综合评价过程,常见的评价主体包括领导与其他教师、学生、教师自身等,同时评价因素基本上属于不易量化的模糊因素,故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其评价工作中,同时对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投票型”隶属度中的投票规则进行了改进,以使其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工作,就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根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及《规范》〔2011〕与《意见》〔2014〕的要求,同时吸收相关学者[1-2]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 “投票型”隶属度中投票规则的改进

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合理确定评价与决策对象各指标的隶属度,其中把由多个评价主体以投票方式经统计汇总后得到的综合隶属度(或称平均隶属度)文章称为“投票型”隶属度。“投票型”隶属度是通过投票综合反映所有评价人对某评价对象各指标的综合判断结果,虽然不同评价人因学识、价值观、经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其投票结果(个人隶属度)不可避免带有评价人的主观性,但只要个人投票结果能准确的反映每个评价人的真实意见与想法,则经多人投票汇总后得到的平均隶属度便具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

目前在“投票型”隶属度中的投票规则要求每位评价人对各评价指标在给定的几个类别中必选且只能选其一,即意味着评价者个人对选定类别的个人隶属度必须为1,对没有选定的其他类别的个人隶属度均必须为0。事实上这样的规定从隶属度的建立基础上就不符合模糊综合评价中关于“模糊”的概念,正是因为指标外延存在“模糊”性,有些评价人在综合评价中对给定的几个类别经常犹豫不决,难下判断。目前的投票规则显然简单易操作但过于粗糙,面对上述困境,必然导致硬性截割,得到的个人隶属度结果不准确,不能反映每个评价人的真实意见与想法,个人隶属度的不精确必然导致经统计汇总后的综合隶属度结果存在偏差。

为使评价者的个人隶属度更为精确,其投票规则改进的思路是,首先每位评价人对某评价对象的各评价指标关于给定类别做大致判断,判断结果要么为一个很确定的类别,要么介于两个相邻类别之间;如判断结果属于某给定类别,采用目前的投票规则,若判断结果属于给定的两个相邻类别之间,只要求关于这两个类别的个人隶属度均为介于0与1之间的任意小数(一般情况下,保留一位小数位易于做出判断,又符合人们的习惯)且满足合计值为1,关于其他类别的隶属度则均为0。改进后的投票规则能更加精确地反映每个评价人的真实意见,同时解决一些评价人不认同评价对象的某评价指标完全归属于其中一个类别的问题。

假设在某评价问题中,事先确定了{优,良,中,差}4个类别,某评价人对某评价对象的一个指标所属类别大致判定为介于“优”和“良”之间,但较偏向“良”,按照目前常用的投票规则,该评价人的个人隶属度为σ1={0,1,0,0},显然该评价人的个人隶属度并没有准确地反映本人的真实意见。但按照本文的投票规则,该评价人在考虑偏向“良”的具体程度情况下,可能给出其个人隶属度为σ2={0.1,0.9,0,0}(表示10成中有1成把握判定结果为“优”,有9成把握判定结果为“良”)、σ3={0.2,0.8,0,0}、σ4={0.3,0.7,0,0}或σ5={0.4,0.6,0,0}(此处的个人隶属度就保留1位小数)等更符合评价人真实想法的个人隶属度,依改进后投票规则确定的个人隶属度经统计汇总后的综合隶属度结果也将更加客观准确。

3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的应用

某高校人事处与师资处联合发文,要求各院系及各组织管理部门做好2014年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及推荐优秀校级师德先进个人的工作,其中某学院采用由5位教研室以上院系领导评价、各专业教研室老师互评(教研室老师含各其教研室主任对除自己外的其他本教研室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对每个教师的评价,由辅导员根据课表随机选择该教师本年度内授过课的15位同学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并利用表1所示指标体系对学院每个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评价,各院系以上领导的评价则由人事处与师资处组织评价。该高校要求建立4级评语集V={v1,v2,v3,v4}={优秀,良好,一般,差}。依据改进后的投票规则,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主要评价步骤[3-4],对该学院教师1的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过程如下:

3.1 建立教师1的二级指标模糊评判矩阵R

依表1中的二级指标按评语集{优秀,良好,一般,差},首先设计对教师各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表,并要求所有评价人各自独立并采用匿名方式,使用改进后的投票规则对教师1的职业道德通过填写各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表进行评价(本次评价要求个人隶属度仅保留1位小数,对保留多位小数的进行四舍五入);接着分别按院系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和学生评价三个角度,对各评价角度中评价人员关于教师1的模糊评价表求算数平均值汇总;最后将三个角度分别得到的各自平均隶属度进一步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综合后的关于教师1的二级指标模糊评判矩阵R。

5位院系领导(甲乙丙丁戊)关于教师1的x11~x133个二级指标个人隶属度及领导角度计算得到的平均隶属度见表2所示(限于篇幅,领导关于其他二级指标个人隶属度及的平均隶属度、互评及学生评价的个人隶属度及其相应两个角度所得的平均隶属度等略)。

该高校规定院系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的权重分别占30%、30%和40%,经综合后的教师1的二级指标模糊评判矩阵见表3所示。

按照指标x1的计算过程,将计算得到所有一级指标的向量与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计入表4。文献[4]通过理论分析及实例验证了模糊评价中常用的最大隶属度原则是一种简单粗糙的片面性原则,只考虑了隶属向量中的最大隶属度,对其余隶属度一概忽略,有可能出现该原则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或因为考虑问题较为片面而导致评价对象或指标归类与排序出现矛盾的状况;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全面性归类原则,称为“就近”原则。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文章采用“就近”原则对评价对象或指标进行归类,并将归类结果与按综合评价值P(P值越大越优)的排序结果(1~4表示从优到劣)计入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按距离最小的“就近”原则,教师1的4个一级指标归类与排序完全一致,除x4指标属于“优秀”类别外,其余三个指标均属于 “良好”类别,但x2指标虽属于“良好”类别,综合评价值却介于的标准值100与“良好”的标准值80之间,严格来说,x2指标相对于归属“优秀”类别而言更偏向于归属“良好”类别;而x1和x3指标虽也属于“良好”类别,但综合评价值却介于“良好”的标准值80与“一般”的标准值60之间,严格来说,x1和x3指标相对于归属“一般”类别而言更偏向于归属“良好”类别。

3.4 教师1的两级模糊综合评价

在一级模糊评价基础上,将一级指标权重与一级模糊评价值汇总得到教师1的两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P1=(0.0283 0.350 0.217 0.150)(79.51 81.83 74.28 90.52)T=80.84。按“就近原则”教师1的职业道德应归为“良好”类别,严格来说,介于“优秀”与“良好”之间,更偏向于“良好”类别。

其他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参照教师1进行,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评价结果在该学院内网上公示三天,无异议。模糊评价法可实现对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归类,还可利用综合评价值P对所有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优劣排序。该学院按照学校分配的校级优秀师德先进个人名额,推荐综合评价值最大的2位教师作为校级优秀师德先进个人。

4 结论

在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并结合两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使得定性指标得到了定量化的处理,计算简单,评价思路清晰。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高校的一线教师,对在组织管理岗位或后勤保障岗位的教师,则须考虑不同工作岗位教师的具体要求,对建立的指标体系适当增加或减少,其各指标权重也应考虑不同高校与不同教师岗位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使确定的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更加符合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马琰琰,徐媛媛.构建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J].继续教育,2012,05:48-49.

[2]王红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第4篇:指导教师评语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实践及指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72-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增长速度迅猛。2014年对外贸易总额达26.43万亿人民币,货物贸易总额稳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扩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人才的需要,各大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竞相开设国际商务专业。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国际商务专业作为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离不开师资力量的保证。国际商务专业教师是国际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实施的主体,其专业素养、教学水平、双语能力、科研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综合竞争力要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关系着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因此,全面科学合理评估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更高效地发挥教师的主观性和创新性,更好地为教学研究服务,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地区发展的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其中,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国际商务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需要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及指导能力,本文将对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实践及指导能力进行探讨。

二、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实践及指导能力的基本要求

国际商务专业是国家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增强国家竞争力而设立的学科,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中外合资企业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着2004年7月1日我国新外贸法的出台,外贸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每年所需的职业院校输送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他们在国营进出口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检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外贸业务员和涉外文秘人员等工作,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

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类似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其发展理念正可以适应和满足职业教育“双证书”(即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期限内获取学历证书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教师的诉求。

因此,国际商务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事实上对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挑剔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光要掌握必备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及指导能力。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语言应用方面,能够熟练进行双语教学。国际商务专业是为外向型经济服务的,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英语课的设置上,而由于本学科的较强专业性更应贯穿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因此,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尤其应熟悉商务英语。

第二,在实践教学方面,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讲授实操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PPT课件及专业软件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形象快捷地感知教学内容;而国际商务类实验实训室等先进实操平台的引入,需要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及时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操技能。

第三,在企业调研方面,能够经常下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国际商务活动日新月异,作为专业教师,不仅应该在理论上及时更新专业商贸知识,而且应该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以适当的方式真正进入企业获取第一手资料,积累实践经验,了解实际的业务程序、工作流程,促进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融合。

职业教育视角下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实践及指导能力评估分析

第四,在考证培训方面,能够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指导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目前职业教育推行的“双证书”模式,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至少考取一门职业资格证书,适合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报考且社会需求较大的资格证书有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和国际货代业务员等,专业教师首先自身要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双师型”教师的条件,然后还要培训学生参加资格考试。

第五,在专业实习方面,能够带班下企业实习或指导顶岗实习。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比,学生将更快地直接接触社会、走上专业岗位,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行要求专业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离校的专业实习环节,有条件的情况下能亲自带班下企业,不能离开学校工作岗位的情况下要制定具体实习计划并定期指导走访。

第六,在就业指导方面,能够提供专业岗位的相关就业信息。首先在学校层面应该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组织大型的招聘会,其次在专业教师层面也应该对经济趋势、行业发展、学生实际情况有所分析判断,提供更新的行业需求与就业信息,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三、 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实践及指导能力现状分析

当前,职业院校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数量庞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规定、轻描写”的滞后传统教材模式以及“喜照本宣科、厌企业调研”的封闭式研究模式仍然成为国际商务专业发展的桎梏。从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角度来分析,虽然职业院校基本上每年均引入一定数量的师资人才,在学历及职称上也有所提升,但是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着实践经验少、实操能力弱的问题,专业教师的实践及指导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一)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数量所占比重较大

很多职业院校中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未形成合理梯队,呈现出少数几个高级职称教师带领一大批年轻教师支撑教学的局面,而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毕业生,具有经济理论知识水平高、新教学技术掌握快、新专业知识更新快、教学热情高等一系列显而易见的优点,但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国际商务业务实际应用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硬伤,这将直接影响国际商务实践教学的开展与质量提升。

(二)职业院校课程任务较重难以保证实践时间

由于近年来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量明显加重,很多教师身兼数门课程,多年级、超课时授课,工作超负荷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中职学校中专业教师还需要承担班主任工作,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更多,因此对于专业实践实在是“有心无力”,很难挤出时间下企业实践,客观上制约了其实践及指导能力的提高。

(三)部分教师不够重视自身职业竞争力导致“双师型”教师人才稀缺

职业院校很多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特别是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不了解职业教育的新动态,缺乏对自身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要素的总体认知,而且还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对自身的职业资格技能不够重视提升,达不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实践及指导能力有所欠缺。

四、 提高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实践及指导能力的途径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视角下“双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国际商务的专业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求,必须建设一支能够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的“双师型”高质量师资队伍。其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实践及指导能力:

(一)发挥国际商务专业教师自身优势

1.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为了更好地进入相关行业调研实践和开展实践教学,应该在完成工作任务之余,取得至少一项与国际商务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国际商务师等,进入“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2.积极参与社会业务实践,积累实践经验。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作为专业教师应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主动到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业务实践,了解国际商务专业在实际中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有条件的能够参与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中,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

3.重视继续教育,掌握新的教学手段与技能。专业教师不应由于工作任务繁重而失去学习的动力,相反更应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可以利用校内校外交流培训的平台、提高在职学历等方式来实现。

(二)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搭建平台

1.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操能力。一是从本校或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校内的相关培训,如邀请相关企事业单位拥有业务经验丰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以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强化“做中学,做中教”的新教学理念,使之掌握相关业务技能;二是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参加专业培训,如派出骨干专业教师参加国培,到企业进行短期业务实践或课题调研,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取经,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习深造等。

2.重视实践教学,建设综合实训平台。一是建立集实践教学、培训考证、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安装相关商务软件,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为专业教师提高实践及指导能力提供高仿真的商务环境及演练场所,通过实际商务情境的模拟,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二是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由相关企事业单位吸纳专业教师到一线业务岗位实践,摒弃以往光谈理论的“高空教学”,提高专业教师的操作能力,并能在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时及时提供专业指导。

3.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业务行家担任兼职教师。职业院校应加强与外贸行业的联系,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及管理人员走进校园课堂担任兼职教师,并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合作开发教材和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外资源;而校内的专业教师通过与业务人员的交流,也能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有利于及时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无形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及指导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视角下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实践及指导能力是专业教师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关系着职业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作为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科学合理地评估分析自身的实践及指导能力,发挥优势、不断完善,找出差距、迅速弥补,方能逐步提升综合素质,消除社会对专业教师是“重理论、轻实践”教书匠的误解,从而为外向型服务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国际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欣,康海波.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概观及师资建设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4).

[2]万连增,李海川.“双证书”模式下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发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3]光莉莉.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李淑艳,曾艳英,曾立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基于广东省外贸企业实证调查[J].职业时空,2012(9).

[5]黄敏华.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

[6]龚发辉.校企多元合作――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J].海峡科学,2011(8).

[7]吕玉花,孟素芬.国际商务专业“3+1”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

[8]杨磊,黄春元.基于“双向对接”功能的校企一体化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4(2).

信息荟萃

我省第二批中高职衔接标准研制项目中期检查会议召开

为推进我省第二批中高职衔接标准研制项目,9月21日,省教育研究院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组织召开第二批中高职衔接标准研制项目中期检查会议,对商务英语等11个项目的标准研制工作进行中期检查。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王魏锋出席会议,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曾用强致辞。检查组成员由省教育研究院和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组成。

第5篇:指导教师评语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举全校之力,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高标准、规范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涞水县教育和体育局的工作要求,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装备使用效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通过“省检”。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校迎“省检”准备工作,成立学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王福元

    副组长:王雅璐  乔阌秩

    成  员:学校全体教师

    1.校园环境、德育活动组:

    组  长:乔阌秩  成员:王喜银  吕志娥  廖红兴

    2.法制安全、班级和学生管理组:

    组  长:宫新会  成员:各班班主任

    3.教学教研、档案组:

    组  长:王雅璐  成员:张海艳  刘桂娜  魏赛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调查摸底(2019年2月-4月)

    1.宣传动员。学习涞水县政府、县教育和体育局有关文件,

制定《王各庄小学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方向,明晰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确定工作职责。召开迎检动员大会,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2. 调查摸底。对照督导评估标准,对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在实验

仪器、图书、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器材等方面的缺口进行自查并分类汇总。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隐患的排查进行自查。

    第二阶段:集中准备,落实提高(2019年5-8月)

    1.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要借省督导评估之契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一是要加强专用教室建设:要对照评估标准,增加专用教室数量;二是按照新的配备目录摸清底数,对各科教学仪器、图书、器材等科学合理地进行配备和补充,特别是音体美器材,确保达到省定评估标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绿化美化校园:粉刷墙面,栽种、修剪花草。二是墙面文化,包括墙面文化、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等。三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团和活动机制,推进广播站工作,完善哗啦圈、书法、音乐和计算机社团。四是网络校园建设,推动教师博客和学校博客圈建设。五是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3.推进素质教育,抓好教学教研。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向纵深发展。三是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对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规范教师目标考核机制。五是抓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和校本课程等方面工作。六是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4.加强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一是强化德育的地位,落实德育基地、场所建设,开展德育活动和德育工作交流。二是完善学生养成教育机制和措施,注重过程性、形成性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三是规范班级管理,有制度,有措施,规范学生评价机制。四是搞好校园卫生。

    5.搞好法制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二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三是搞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排除安全隐患。

    6.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学校要加强档案管理,将过去的工作痕迹、工作成果、工作资料及时分门别类的汇总整理,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第三阶段:自查、交流完善(2019年9月-10月)

    1.完成各种文字材料、数字报表、档案资料的汇总整理。高标准完成自查报告、学校简介、2016年以来的档案整理等工作。

    廖红兴:汇总各处室工作计划、总结等常规管理材料;学校简介等方面资料。

    宫新会:负责学校各项制度汇总、学校法制教育、安全等方面资料。

    王雅璐:负责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总结、学校发展规划等;负责汇总素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档案;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资料;体育卫生档案;艺术教育档案;综合实践魏赛赛;学籍档案、档案室建设;各专用教室管理档案、使用记录等。

    乔阌秩:负责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校园卫生、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档案。同时负责教育经费预算、报表、基建、购置、校务公开、公物维护及校园建设等方面档案。

    2.交流提高。组织各处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到其它学校参观学习,邀请教育和体育局各相关科室到学校指导工作,通过交流学习,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督导评估。迎接教育和体育局的模拟督导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召开主要负责人工作调度会,按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立即整改,切实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阶段:接受评估(2019年11月)

    全面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验收。

    五、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全体动员,全力以赴。学校成立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迎检工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学校将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口号、广播站等形式,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任务、目标和要求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动员和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我校的发展。

    3.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制订的此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下,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全体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迎检”作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手段。

    4.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巩固和提高“四率”指标,五是抓好教学教研工作,六是搞好校园文化,七是认真准备档案资料。

    5.开展督导自查,为使迎检工作按时按目标完成,领导小组将进行过程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切实做到以本次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我校管理水平。

    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是是我校今年的中心工作。全体教师的所有工作都将围绕迎检,为迎检服务,努力在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等方面做到全面详实,并注重突出我校特点,体现优势项目,为全县在迎检中得到高分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6篇:指导教师评语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

本文主要从我国目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我国城市道路交叉通出现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的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集中化程度较高,因此出现了交通拥挤的问题,特别是在道路平面的交叉口部位,交通事故频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比较混乱,不能按照正常的秩序行驶,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二、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产生交通拥挤的因素

我国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比较拥挤,在拥挤的交通中就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而且,在这些路段,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没有秩序,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地方,进道口的拓宽长度比较小,不能符合实际的交通运行量,车辆在行驶中还要进行排成直线队伍,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进道口的车道数过少,导致车辆在进道口处很容易发生拥挤现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处的红绿灯设计时间不够合理,很多时候行人和非机动车不能在绿灯闪亮的时间间隔内走到马路对面;市民遵纪守法的观念和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不能自觉地依据交通指示灯行走马路或者驾驶车辆驶过路口。这些原因都导致我国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各种交通事故频发,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交叉口渠化分析

(一)交叉口渠化概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在道路上划线、采用各种方向岛、中心岛、分隔岛、安全岛等用来分隔不同类型、不同驾驶速度的车辆的运行车道,从而使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处的车辆能够像渠道里的水流一样井然有序、互不干扰、并行不悖地运行。

(二)交叉口渠化作用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运行具有以下主要作用:通过采取划线、使用分隔带以及交通岛的方式,对交叉口处的车辆根据其类型和速度划分成不同的分流,保证各种车辆能够在各自的行驶车道内井然有序地运行,避免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保护车主和行人的安全;交通岛能够对过往的行驶车辆进行有效地引导和限制,通过引导,改变车流行驶的方向,更加便于车辆安全、有序地转向及直线行驶。

四、交叉通的设计与渠化设计分析

(一)渠化设计方法

1.进口道的设计

在对进道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分析往常的进道口车流量,然后设计进道口的宽度,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上游路段的进道口的宽度按照原有计划再进行拓宽,以免在车辆多的时候造成进道口的拥挤问题。

2.出口道的设计

在对出道口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车流量分析出道口的宽度,对出道口的宽度进行设计,也要根据车流量分析出道口的长度,在设计治理型的出道口的时候,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出道口进行设计,按照标准设计车道数,在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出道口进行改造,或者建设新的出道口的时候,应该根据上游的信号,从而确定最大的进道口,确保车道的数量能够满足车流量,按照出道口增加的数量,从而确定出道口的宽度。

3.交通岛的设计

采用导流岛对车辆实行分流管理时,导流车辆的宽度既要保证车辆能够安全驶过,又不能设置得过宽从而导致车辆并行抢道的现象发生。交通岛的设计必须保证具备一定的通视范围,岛上的绿化标志必须显眼,交通岛本身的面积不应过大,应该按照交通车流的流线设置交通岛的位置。

4.行人过街设计

在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处的行人街道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根据行人的数量,而且要关注街道的主要人群,从而进行科学的设计。在对行人过街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尤其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过街能力,确保各类人都能安全地通过道路。在设计行人过街设施时,应该按照过街速度1.0m/s以内的速度进行确定。

5.交叉口美化设计

在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的交通组织进行渠化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在设计的时候,尽量美观,让人们看起来不那么突兀,而且能够与周围的车道结合起来,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和人性化,各种交通渠化设施与环境高度和谐统一。

(二)渠化设计要点

1、在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坚持合理性原则,交叉口的宽度要合理,既不能过小,影响车辆的通行,又不能过大,占据太大的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察实际情况,从而能够使车辆顺利行驶,避免车辆在路口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能够提高城市交叉路口的车流量,确保人们能够顺利出行。

2、在进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组织设计过程中,尽量不要考虑多岔交叉口,因为多岔交叉口的交叉与合流等的数量会比四岔以内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大增加了交叉路口的事故隐患。如表1所示。

3、尽量将多岔交叉口改成四岔以内的交叉口,可以考虑将多岔交叉口分割成2个交叉口,以缓解交叉口处的交通压力。对于没条件改造的多岔交叉口,应该注意尽量不要增加过多的相位数,应该尽量控制在4相位以内。还应该对多岔交叉口施行相关的交通管理和监督措施,尽量控制多岔交叉口的不利影响。

4、在设计城市道路平面的交错路口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的形式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扩大车流量,可以运用十字路口形式与Y形交叉路口结合的方式。

5、分析车辆主要行驶的方向,在设计城市交叉路口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设计不规则的交叉路口,从而能够对拥挤的交通进行改善。

结语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能力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应该在现行的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总结,进行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并对我国现行的道路交叉口进行合理地改造,从而最终缓解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冯海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组织与渠化设计研究[J]. 门窗,2015,02:255-256.

[2]李小荣,蔡晓禹.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重庆市北部新区示范路口建设[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09:10-14+226-227.

[3]余志刚.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组织与渠化设计研究[J]. 低碳世界,2014,09:263-264.

第7篇:指导教师评语范文

关键词 进化教育论 通识教育 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and Practice of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under "Educational Theory of Evolution" Guiding

GAO Zhangxing, MIAO Hanjun

(College of General Education, Wuhan International Trad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Vigorously develop education, is a key work of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worrying,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a "weariness students, teachers difficult to teach, hard to open schools" embarrassing situation. How to protect the quality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to become the focus of education reform success, but the key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that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From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education" perspective, analyze practical problems of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on this basis, attempts to use "evolution education theory"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explore practical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methods.

Key words educational theory of evolution;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evaluation

1 “进化教育论”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1.1 “进化教育论”的含义

“进化教育论”的思想理念是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创始人、校党委书记涂宏斌教授首先提出并付诸教学实践的。所谓“进化教育论”,就是在教育过程这个系统中遵循进化规律,改善、优化育人环境,从而孕育学习主体(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学原理。“进化教育论”对教育本质的描述,即:作为自组织系统的学习主体具有自主成长的潜能,在育人环境的选择下,使其自主成长的某些特质得以释放和保留,从而使学习主体的素质得以改变。①

1.2 现代通识教育的起源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可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从20世纪开始,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我国的通识教育与实践,始于五十年代中期,代表人物为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他认为大学教育应该是“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本末兼赅,通重于专”,由此开创了清华校史上培养一流人才的黄金时代。②

1.3 “进化教育论”与通识教育的内在联系

相对于高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言,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专业教育培养“职业人”的基础之上,将学生塑造成健全的“社会人”,使其既会做专业的事,也会做社会的人。而只有完成这个双重教育的过程,才能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职场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进化教育论”包含“自主成长、多元融合和环境优化”这三个核心观念。由此可见,在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加强通识教育,实际上就是在践行“进化教育论”。

2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现实问题

如何保障通识教育课程质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成败的着眼点,而通识教育课程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在于通识教育课程评价。③面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现实问题,必须引起高等院校及有关教育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究其根源,可以对应“进化教育论”的三个核心观念加以分析:

2.1 学生考核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育国防教育课程、社会人文教育课程、自然科普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模块。而在我国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通识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很多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上不够重视,导致通识教育课程相对单一,甚至与专业课程混淆重复。武汉大学的曾德军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中,对武汉大学现行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调查发现72%的学生认为“(通识教育)课程只注重知识的罐输,忽视给学生提供思考、分析和批判的方法”。④从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对于通识教育的对象――学生而言,现行的考核模式过于单一,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没有体现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差异化,往往使学生陷于考试的无形压力之中,容易产生通识教育课程“既没有专业课程有用,还费时费力”的厌学心理。单一化的通识教学考核模式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这与“进化教育论”提出的使学生“自主成长”的教学观念是背道而驰的。

2.2 教师考评功利化倾向明显

教学目标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水平,教师作为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对于任课教师的考评,仍然是简单套用专业课程教师的考评方式,以课程通过率、优秀率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以课程相关的教学科研获奖情况作为加分要素,而课程考核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评优晋职和职称评定,致使通识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得不陷入片面追求功利化教学的误区,最终导致通识教育课程质量无法提高。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在短期教学过程中,难以显现明显的教学成果,通识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其对于全面建设和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决定性作用,作为任课教师应该有清楚的认识。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的陪衬,更不是专业教育的累赘,应该真正做到和专业教育“多元融合”,从而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这也正是“进化教育论”所倡导的。

2.3 课程教学配套体系的考核缺失

任何一门课程能够真正取得教学实践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除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的认真教学,还必须建立健全与课程教学配套的相关体系,通识课程当然也不例外,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多数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评价过程中最为忽视的。通识教育课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肯定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式的单一教学模式,应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以促进教学不断提升。因此,完善的教学配套体系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有机组成部分,根据不同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也有不同。例如,硬件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能在户外的素质拓展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有各种亲身体验,其教学效果一定优于单纯的课堂讲授;软件方面,由于通识教育的特殊性,应开拓多重有效的课程学习交流形式,如国学教育课程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建立课程互动、资源共享平台,利用校园学生组织创建国学社团延伸第二课堂等。通识教育课程不应局限于对学生、教师进行评价,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理应包括对课程教学配套体系的考核,从而有效促进通识教育的改革实践,这也与“进化教育论”提出的“环境优化”观念不谋而合。

3 运用“进化教育论”探究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评价实践

评价对于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符合通识教育思想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机制,是全面推进通识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⑤建立健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是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与实践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进化教育论”的三个核心观念恰好可以演化为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的三大标准:

(1)基于学生的“自主成长”标准,即通识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考评,应着重考核是否符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身性格的完善以及文化涵养的提升,摒弃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考核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性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使其自主成长的教学目的。(2)基于教师的“多元融合”标准,即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教师的考评,应着重考核是否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促进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做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和有机融合,摆脱机械单调的课堂说教式、知识灌输式教学,积极探索学科之间、课堂内外的多元融合式的通识教育创新模式。(3)基于教学的“环境优化”标准,即科学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和教师的考评,其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综合评价。通识教育的成功,相关课程教学配套体系至关重要,因此,教学环境理应纳入到课程评价范畴之中。

4 结语

作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重点的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全国各地高校都越来越加以重视,采取了形式各异的改革措施运用于通识教育教学实践。可是,就目前国内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现状而言,最终的教学效果大多并不容乐观,甚至与课程设置之初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归根结底原因在于,通识教育受到当今社会功利化的负面影响,没有把握好其本身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从而陷入了形式主义的应试教育怪圈。而有效摆脱目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困境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进化教育论”的理论精髓,其所倡导的三个核心观念,恰好可以帮助现在通识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打开思路,各个高校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国情、地情和校情,不断探索符合自身“自主成长、多元融合和环境优化”三位一体、科学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从而有效保障和促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良性发展。

本文系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13年“进化教育论”校级研究课题成果

注释

① 周登超.进化教育论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24):100-101.

② 冯惠敏.梅贻琦的通识教育观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17-19.

③ 李满满.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研究.宁波: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1:1.

第8篇:指导教师评语范文

关键词:BSC;城市轨道交通;教育质量评价;维度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68-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伴随了各类问题,这是由于产业规模的庞大化、产业结构转型及升级等造成的。其中首要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多层次、多因素且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征[1],对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需将各项评价内容看成一个大系统,相互关联的系统构成要素的价值实现形式,采用教育质量的BSC(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能够将短期目标与持续增长结合起来,进而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育健康均衡发展。

二、BSC方法用于教育质量评价的四个维度

平衡计分卡,简称BSC,是一种系统性绩效评价和管理工具,其核心思想为围绕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个维度的指标,通过其相互使能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流程,更进一步,实现绩效的评价,帮助组织将战略实体化,最终实现该组织的战略目标[2,3]。

平衡计分卡是针对企业的组织架构提出的,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应在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针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特征,改进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由平衡计分卡理论,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质量评价划分为财务维度、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发展维度,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发展目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1.财务维度。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财政收入主要为主管行政机构对该专业所拨的事业费及部分科研项目经费。因此,为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财务状况有效监管,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收支指标,使财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避免浪费。

制定合理的财务收支指标,需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特点。在支出方面,主管行政机构所拨的事业费实际上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稳定的、占比大的收入来源,在保证基本业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应优先将其结余款项用于教学硬件和软环境建设,此外,部分科研项目经费通常可以依据课题情况适当的用于教学硬件和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教学成本的控制及资源共享的手段控制支出,对包括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实验室等教学环境的投入进行评估,采用有效手段降低投入成本,并且开放教学资源的使用,提高其利用率。在收入方面,从制度层面,鼓励教师及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组成课题组,研究轨道交通领域内的创新课题,以高职层次的科研现状,可以争取横向工程类课题,增加科研经费收入。

2.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维度。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面对两部分目标客户,包括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包括家长、企业和社会大众等)。一方面,学生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培养的主体,学生对专业教育的满意度从各方面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发展,学生部分的衡量指标包括学生对专业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就业率、就业后的收入水平等。另一方面,从利益相关者维度,家长衡量的指标为学生的就业情况、收入水平等;企业衡量的指标为劳动者的素质、知识结构及专业工作的适应性等,社会大众的指标主要为学校知名度及口碑。该部分的指标可以采用模糊理论进行定量评估。

3.内部流程维度。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内部流程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使优质的教育资源一体化,进而集中优势资源加强专业建设。制定扶持性政策,提高精品课建设,增强创新能力,建立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优势专业。二是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市场的调研,并与企业沟通常态化,进而以就业为目标,进行订单式培养,使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维度的评价结果较高。与企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知识结构及专业工作的适应性。三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目标设置以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主。

4.学习与发展维度。平衡计分卡评价法是以某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质量评价的潜在性因素,实现该组织战略目标的基本驱动力为强调学习与发展。为此,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领导层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包括引入ISO9001体系、进行定量化评估等手段,提高人员本身的自学能力,增强城轨交通专业的持续发展力和创新力。

学习和成长维度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教研人员的能力,在该方面应把教研人员的学术专著及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参加过的培训等作为主要的能力评价指标。专业的领导领导层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便于更好的计划安排、调度与沟通各类事务性业务。二是组织结构的建设方面。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作业指导文件或规范;建立较长时间内符合现状的考核方案、监督管理机制,提高专业工作的运行效率。三是架构开放式公共学习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共享各类网络教学科研资源,全面性、多元化培养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其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归属感。

三、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方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该思想应用在投入和产生两大因素中,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4][5]。

(一)投入方面的因素

1.教学主体。现代教育理论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调动受教育者的内在驱动能力,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其主观能动性,这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最佳手段。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大纲及教学细则,教学大纲让学生能够在仿真性环境下,自主探索教学目标任务,实验细则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学生在探索阶段完成后,通过实验细则的实施重构其知识体系。探索性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故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学主体的投入,既包括教学主体,也包括学生主体。(1)教师主体。教师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也是专业领域课程项目的设计者。专业教师的数量、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该方面设计的评价指标如下:人员配置方面,包括副教授、教授占教师的比例、双聘人员占教师的比例等。业务能力方面,包括教学工作量、专项进修、顶岗实习等。科研方面,包括教改项目、工程项目、级别等。(2)学生主体。该投入体现在对学生管理进程的收入。设计的评价指标包括:对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的投入、学生实习、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等。量化指标可以通过学生的获奖、实习的数量、岗位及工作时间等进行评价。

2.教学条件。教学条件保障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及良好成效。对该专业的投入主要包括对教学硬件和教学软环境的投入。硬件方面的投入包括:规划各专业课程适用的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教学仪器、各类专业图书及教材、校外的实习基地等,对硬件方面的评价指标需从固定资产额度、使用效能、频率、数量、图书及教材的册数等方面开展。软环境的投入包括各种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产出方面的因素

1.人才培养:(1)从行业人员的供需平衡及学生规模角度,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满意程度是衡量人才培养产出因素的重要指标。具体评价指标设置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曲线、在校城轨交通专业学生数、毕业生数量及就业率等。(2)学生的职业水平。职业水平是衡量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另一重要指标。具体评价指标可以设置为:在技能大赛中的获奖情况及获取率、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该企业就业的签约率及毕业生被动更替就业岗位的频率等。

2.教改产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程度是成线性关系的,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按照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条件、技术要求和岗位的任职要求推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具体评价指标设置为:教学改革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模式的应用情况、教改课题组的教改成果及获奖情况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对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教学水平,实现该专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为。它涉及了不同维度的多种指标,属于复杂的大系统工程。成功的实施基于BSC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战略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晓玲,封纪琴.基于BSC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研究[J].职教论坛,2014,(6):10-12.

[2]陈家润.平衡积分卡的理论与实践[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报,2006,20(4):59-62.

[3]郑丽.平衡积分卡在示范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23):171-172.

第9篇:指导教师评语范文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 BB平台 建构主义

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生接触医学的第一门课程,是学生最直观认识医学、了解医学的奠基石;解剖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相关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的学习[1]。解剖学的理论知识量较大,名词多、描述多、内容广而枯燥,使得有些同学对解剖课程不感兴趣。传统的以“粉笔、黑板、挂图和标本”为主的教学手段,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知识、机械性进行记忆,理论教学中所展示的静态结构,难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人体结构建立起详细而准确的空间概念,使其缺乏对人体各种结构与其功能相互关系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

目前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信息系统,多媒体教学具有媒体融合性、交互智能性和信息扩张性等多种特性。它把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经验及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扩展了思维,增强了能动性,而且方便备课,利于及时更改,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对生动教学更加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2]。但是,若单纯依靠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施教,则会减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3]。布鲁纳曾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事实证明,没有学生的自觉参与,没有师生间的互动合作,知识的学习等于剥夺了学生思维和体验的权利,抑制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和创造力的发挥。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结论面面俱到地教给学生,而是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简称BB平台)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教学平台之一,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具有资源共享、方便操作、跨越时空等特点,目前全球有超过3700所大学及其他教学机构采用此平台[4-8]。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改进了老师的教学方法,突破了新的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解剖学课程的BB平台建设走在了我校BB平台建设的前列,曾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BB网络课程评比一等奖,解剖学有关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复习及测试题、课程延展内容等都构建至BB平台。教研室老师和本科生可以通过BB平台进行课堂、网络辅助的教与学活动,并且能进行在线的答疑及讨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也称为结构主义,其观点在国内外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学习中的四大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提倡教师不应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教师的责任仅在于创建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交互学习方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最终达到使学生能主动地将新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自身知识,实现新知识“意义建构”的目标[9]。“教师作为主导――学生成为主体学说”把教师看作是教学主导,学生变为教学主体,两者在教学过程之中是统一的[10]。怎样根据解剖学的学科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BB平台的网络优势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高效的解剖学课堂是一线解剖学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探究基于BB平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解剖学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解剖学BB平台的构建

1.1收集整理解剖学素材

我们将真实的解剖标本图像按人体的系统进行分类整理,挑选出适合中医院校解剖教学的图片240张,将图像分别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要求进行分类、编辑。我们将每一幅图像应用Adobe photoshop CS5软件对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注意的重点解剖形态结构进行标线、标号(用于填空题)及标实心黑方框(用于辨认题)处理,并编写相应的学习题库及测试题库。

我们编写了课程简介、教学日历及大纲,收集了教师信息,制作了教学课件和视频,设计了教学案例及实践教学内容等相关解剖学素材。

1.2创建解剖学BB平台

我们用教师账号登录BB平台,点击“控制面板”选择“课程选项”中的“管理课程菜单”上传解剖学素材,从课程内容、课程工具、课程选项、用户管理和测试五大版块完成了解剖学BB平台的构建(图1)。

2.基于BB平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解剖学教学模式

我们将每个学期上课的学生根据专业纳入BB平台管理系统,在学期初,通过Blackboard平台向学生公布课程的学习及评价考核方式,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整个体系,以便在后续学习中按时完成相应的学习及考核任务。学生通过登录可进入BB平台进行解剖学的学习、测试及查看成绩。

在课堂中我们将必修解剖学课程的学生随机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组8-10人,每组设一名负责同学。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课时安排,把教学内容中的运动系、内脏系、循环系及神经系四个版块的内容各抽取若干部分共计36学时,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放于BB平台的教学案例资料库中供小组同学提前准备;在网络环境下,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性,小组成员根据所设置的情景问题进行协作,能够结合自己的需求收集和整理适合的信息;在课堂上根据老师的课程设计,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学生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完成了对所学解剖学知识的建构,并深刻理解了当前学习内容。在课后,同学们进一步利用BB平台进行解剖学知识的巩固和延展。

我们根据中医院校的专业特色及解剖教学的授课特点自行设计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认同和好评。

参考文献:

[1]林小博.浅议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3):105-106.

[2]王苒,桂淑玉,孙耕耘.多媒体教学在呼吸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301-2303.

[3]汪家龙.解剖组胚学多媒体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2):74-75.

[4]王晨晨,林炜斌,王磊,等.Blackboard平台在ERP沙盘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173-175.

[5]王磊,王晨晨,林炜斌,等.Blackboard网络平台支持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95-197,214.

[6]刘兰娟.Blackboard教师操作手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7]张萍.基于Bb平台的“古代汉语”实践教学探索――上海大学“3+1”教学模式课改尝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6(4):91-94.

[8]李星.基于Black Board网络教学平台日语教学的探索――以《基础日语》BB网络教学平台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3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