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回忆里的你范文

回忆里的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回忆里的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回忆里的你范文

如果能回到五年前,如果能挽回一切。琐碎的如果终究是假想,若把如果当借口,算不算是我的懦弱?完整的爱被撕扯剩一半,谁能明白伤口的疼痛,真正的痛,你能不能懂?当时的痛哭流涕,成为多少年也抹不去的伤疤。

我在你的眼里,还是什么?

是过去的一个回忆吗?我不知道,不知道为何当时自己那么坚强,只有唯一一次的落泪。那时候自己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不懂心痛,还是那时不懂你对我的重要,不觉心痛。一点点忆起,才一点点拾起碎落一地的心疼。我发觉我无力围起裹着我的那道墙,我再也不可能那么坚强,我只知道我脆弱得不堪一击,以至怀念起曾经,总是潸然泪下。

你我的对白成了永远,我只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怀念过往的轮回。

“女儿,生日快乐!”这是你在我今年生日那天发给我的短信。你知不知道那时的我多么幸福,我恍惚觉得自己还生活在五年前,一切都没有改变。那刻,我觉得我在你的眼里,是你最最疼爱的女儿。

你的每一个365天,我只拥有里面短暂的几天。每次你来接我,无一例外的都是我打开车门,撞见你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怯怯地小声地叫你一声爸爸,就上了车。我甚至没有时间多看看你的样子,我沉静地不敢抬起头挪过脸正视你。是我没有那个勇气,我怕我看了之后会更加怀念,更加怀念曾经。你真真实实在我的眼里的时候,没有多少次。也许是我太懦弱,只是把你珍藏在我的心里,悉数追忆。

“女儿,你是爸爸的骄傲,爸爸永远爱你!”这是你在去年为我开家长会的时候,留在我本子扉页上的话。那是我无意中看到的,你知道那刻我的心有多温暖吗?我明白了在你的眼里,我永远是你的骄傲,是你的至爱!那一刻,我的脆弱与坚强都化作了泪水,我毫无理由地把积攒了五年的情感都释放了出来,我不想再让想念的情愫又一次沉淀在心里。

虽然我知道你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常常陪在我身边,我知道你有你的无奈,我知道,我都知道。以前是我太自欺欺人,只活在自己的回忆里,任性地以为一切都还在。是我还不知足,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我想我应该学着成长,即使你不在身边。我想我会更加坚强,因为在你眼里,我永远是你最最疼爱的女儿!

第2篇:回忆里的你范文

我特别讨厌在片名上弄个“调情”什么的噱头,影片原名《The Mistress of Spices》,网上居然有翻译成《调情魔师》的,其实和“调情”没有什么关系,“Mistress”是某方面的女能手、教师、女主人等意思,从影片的内容看,叫“香料魔师”更贴切一些,“香料情缘”也勉强。电影属于没什么大意思,但能看下来的那种,画面温暖,故事简单有点小魔幻。女主角是印度美女艾西瓦娅·雷,1994年的世界小姐,2005年拍片的时候十多年过去,她依然精致可爱,十分养眼,不怪被茱莉亚·罗伯茨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男主角英俊潇洒。香料的功用充满了印度的神秘,香料店温馨迷人,如果想开个小店什么的,可以当作不错的样板。

几年前我迷上植物精油,我开始搜集那些和“香”有关的书籍和物件,精油、天然线香,自己种然后晾晒的薰衣草、香草、薄荷叶、鼠尾草、迷迭香以及一些相关的书籍、碟等等。后来发现,这些都是千百年来很多人玩过的。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为椒房,就是因以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还有的说法是使用花椒树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进行粉刷。颜色呈粉色,具有芳香的味道且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有防蛀虫的效果。我想那样的屋子也一定不进蚊虫。

以前家里都是用石灰水刷屋子,一两年就要刷一次,刷房子的时候,外祖母在石灰浆里放小半块香皂,刷墙的时候刷着滑溜不说,刚刚刷完的房间有淡淡的香皂味,特喜欢刚刚刷完墙那些日子,空气干净,连梦境都变得澄明。不似现在,刷完涂料的房间成了毒室。印度更是一个无处不用香料的国家。他们的饭菜好似都是用香料调出来的,片中的天露(Gingeli芝麻)就是这样一个用香料来施展魔力的香料师。

天露从小有特别的能力,帮助长老找到丢失的戒指、预测灾祸、看到别人的内心……也因此惹来祸端,黑社会为了让天露帮助他们找宝藏追杀天露的家人,并且把天露的父母杀掉。逃出魔掌的天露被香料魔法婆婆救起,并且把天露培养成了一个香料魔法师。香料魔法师能用香料帮助他人躲避灾祸、治疗疾病、解决问题等等,但魔法师也有自己的约束,不能用香料服务自己,不能离开香料店,不能与他人有肌肤接触。

天露给一个跆拳道教练配的爱情配方是情侣餐后必备的槟榔叶涂上让人兴奋的苏帕日(不知道是什么植物)酱加上能让人甜言蜜语的碎椰肉,用茴香籽把上述香料融合到一起,最后再加上誓言相守的豆蔻。不知道槟榔叶香包是吃的还是佩戴的,或者放置到什么地方的,这么一个黏糊糊的香包好像怎么用都不大合适。而在这个配方之前,天露给跆拳道教练的菜谱是烤茄子加蒜片,然后加莳萝籽、小红洋葱和番茄,最后撒上胡椒粉。其实,就是一道加特定香料的烤茄子,片子里说,那的确让跆拳道教练获得了美好的。

天露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应的香料保护神,她自己的就是天露——芝麻,而她爱上的道格的守护神则是一种名叫阿魏的植物树脂——爱情解毒剂,天露当然不希望道格被爱情解毒剂解毒,她希望道格爱她,但是香料们不同意,香料们集体造反,让天露出糗,给爷爷家人和解的杏仁长出了虫子,给夫妻相爱的辣椒让胃像火一样燃烧,花盆里种的植物全都枯萎,给好朋友哈容的香料迟迟配不出来,直到开出租车的哈容被袭击……一切都乱了,仅仅是因为天露爱上了道格,而他们有了肌肤的接触。

我的守护香料是玫瑰、茉莉和羽扁豆,玫瑰和茉莉是我至喜欢的两种花,羽扁豆——就是歌里唱的鲁冰花,受到这种花保护的人,感化力特别强,能够给予朋友或晚辈正面的影响,而花语是幸福,我喜欢羽扁豆长长的紫色花穗,手执一支鲁冰花花穗就能带来幸福吗?

第3篇:回忆里的你范文

像水晶球真,真的。

透明。闪烁着光泽。我珍惜呢。不想让她碎。

“老爸常常说友谊是经不起风浪的,但我觉得有时友谊是经起风浪的,因为我尝试过在我失望时,朋友一句安慰的话。老爸,我深知你试过打碎了友谊的玻璃球,我愿意为你贴好。我深知你心里有一条合不来的伤痕,我愿意为你弥补。但愿你知道,友谊是美好的。”

其实,这段话,我觉得挺不通顺的。我没打碎友谊的玻璃球……还有,伤痕不是用弥补的吧。单单失望就称得上风浪?我认为不是。朋友一句安慰的话,我认为,更正常。

可她就是如此充满热诚的。那样简单。不要求什么。在失望时朋友给一句安慰的话就好。这样美好的孩子,你能说她,不可爱吗?

“老爸,如果你坚信友谊经不起风浪,我也帮不到你,但我只想你知道,友谊是美好的。我并不是想在沙漠上种玫瑰,我只是想玻璃苣——因为它代表着勇敢,坚定。我相信,它一定会比仙人掌好。”

关于她上面的那段话。我说过这样一句话,陈程程,你应该知道,沙漠上是种不到玫瑰的。

于是,她就这样说。

其实,我搞不懂玻璃苣到底是什么。我也不像她一样,对玻璃苣这样一类的物质充满希望,什么勇敢坚定的。但她的热诚让我感到安心,感动。这样的一个孩子,我无法割舍。

我曾经因为明明她们说她怎样不好,而对她没有好感。

这是缘分吧。我们同位了。我看到她无怨无悔地帮我。没有一次地索要什么。

心,就是这样被融化的。

虽然我很少说什么话来表达这些。

“老爸,你知道吗?当我看到你那憔悴的脸,一脸泪水的脸,我都很想把你抱在怀里,让你感觉温暖,温暖你那颗冰冷的心。也想你知道——友谊犹如一颗玻璃苣,勇敢,坚定,同时也想你像它一样。”

她是这样热诚。我忍不住用这个词。她的热诚让我看到阳光。我忽然觉得,像她这样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我该感到满足,不是吗。有一次,我在她的草稿本上看到一句话:“你怎么可以这样呢?怎么可以这样自私?一定要无私地帮助别人啊。”我问她,写给谁的。她淡然一笑,这个笑容我一辈子无法忘。因为她笑起来总是开朗而不拘束。然而这个淡笑却是带着点酸的。她说,写给自己的。我如遭雷击。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可惜,她始终都要离开我。她说,她不会离开我。可我知道的,陈程程。我们的友情开始得太晚。但很美丽,它比荷花还纯洁。

第4篇:回忆里的你范文

(1)个人背景: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波本是一个卓有建树的化学家,后来转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该理论不只是在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波及到人类文化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如科学、伦理、政治、法、经济、教育等。

(2)理智背景:挑战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所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

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其根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对话《拉凯斯篇》,该对话的主题是“勇敢”。在关于“勇敢”的对话讨论中,苏格拉底提出,“我们既然知道,那么也一定能够说出来”。作为将军的拉凯斯说,“我认为自己对勇敢的性质是知道的,但不知怎么地,我总是抓不住它,无法说出它的性质。”按照苏的看法,拉凯斯既然不能说出勇敢的性质,那么,实质上他不知道什么是勇敢。

“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这个思想在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形成“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一观点与上述“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正好相对。它肯定了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与合法性。

(3)知识界的广泛认同

波兰尼提出的默会知识理论,现已得到国际社会科学界广泛的认同。例如,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即关于事实的知识。(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如有关自然法则与原理方面的科学理论。(3)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指做某些事情、完成某种活动的技艺与能力。(4)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知道如何某些事的信息。

在这里,前两类知识主要通过书籍、报刊、光盘、数据库等载体,能够用语言、文字、数字和图表清楚地表达的知识,属显性知识,后两类往往难于编码和度量,是存储于人们头脑中的属于个人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常隐含于人的行动之中,属难以量化处理的隐性知识。

二、何谓默会知识理论?

(一)什么是默会知识?

1、定义:“默会的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又称“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action-inherent knowledge)。

“对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挪威哲学家格里门)

2、范例

例证: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日:“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日:“圣人之言”。日:“圣人在乎?”公日:“已死矣。”日:“然而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日:“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说,无说则死。”轮扁日:“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庄子。天道》)

默会知识的范例体现了智力的各种机能,它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比如,眼光、鉴别力、趣味、技巧、创造力等。

3、特点:

(1)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非命题和语言所能尽,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觉察、被意会。(2)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只能通过学徒制传递。(3)不易大规模积累、储藏和传播。(4)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也有人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默会知识虽然是无法言传的,但却是可以意会的,可意会意味着可提取、可反思、可交流)。(5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具有逻辑上的在先性与根源性。 转贴于

“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的一角,而缄默的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在大部分。缄默的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Ron Yang)“默会知识是自足的,而明确知识必须依赖于被默会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一种完全明确的知识是不可思议的。”这表明,默会知识是明确知识的基础,一切明确知识都有默会的根源。从根本上讲,语言符号的使用(包括赋义和理解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默会行动。

4、与显性知识的区分

(1)显性知识是规范的、系统的、公共的,而隐性知识是难以规范的、零星的,并且常常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与个体的个性、经验以及所处的情景交织在一起。

(2)显性知识所陈述的内容往往得到了科学的证实或检验,而隐性知识背后的科学道理还不甚明了。

(3)显性知识是稳定的、明确的,是能够复现的,而隐性知识难以捉摸、含糊不清,没有定形。

(4)显性知识通常已经经过编码或者格式化、结构化,因此,可以用公式、定理、规律、原则、制度、法规、软件程序和说明书等方式来表达,而隐性知识尚未编码和格式化,更多地需要用诀窍、个人特技、习惯、信念等形式呈现。

(5)显性知识的使用者对所使用的知识有着明确的认识,而隐性知识的使用者则对所使用的知识不甚了解。

(6)显性知识容易被储存、理解、传递和分享,而隐性知识则不易保存、传递、掌握和分享。

5、类型

(1)缄默的程序性知识(如知道如何骑自行车)与缄默的陈述性知识(如“打雷是因为天公发怒”)。

(2)缄默的具体知识与缄默的认识模式(如缄默的分类模式、推理模式、审美模式等)。例如,英国美术教师苔伯尔在反思自己的美术教学时发现,他所教的孩子在绘画时,关注的不是物体的视觉效果,而是物体的实际功能以及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他们会根据物体的功能及它们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来安排画面的布局。例如,他们会将那些自己认为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物体放在画面的重要位置,而且画得很大、很认真,而将那些他们认为没有什么用途的物体放在画面的次要位置,画得比较小也比较不认真。这一例子表明,儿童从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中所获得的“缄默的审美模式”对艺术课教学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不理解这一点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得出这些孩子缺乏艺术才能的结论。

(3)认识者没有明确意识到的知识和认识者虽然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明确表达出来的知识。

(4)在前语言阶段,婴儿的学习完全是一种默会的认识。这种默会认识与人类学会了语言之后所具有的默会认识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默会认识。事实上,默会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明确知识的学习。

6、默会知识的习得方式

(1)通过显性知识及其辩护理由的自然遗忘而获得。(2)通过实践活动(如反复操练和训练)的方式获得,如技能的强化训练。(3)通过建立“师徒学艺制”的方式获得:隐性知识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实现转移。(4)通过使他人隐性知识外显化而获得:对他人的隐性知识加以显性化、符号化,然后对它的合理性加以检验、修正与利用。在这里,默会知识的外显化以及它的检验,必须借助个体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而个体自我反思能力的获得又必须借助一定外显知识的掌握才行。

(二)什么是默会认识?

1、所谓缄默的认识,是认识者使附随认识与中心认识“缄默整合”(tacit integration)起来的一种认识机制(这里的整合者是“认识者”,整合的意思是将“附随认识”融进“中心认识”)。任何认识都包含一种“由此及彼结构”(from -to structure)。“由此”指代缄默认识中近身体中心的“附随认识”(subsidiary knowing),它是我们所依赖的东西,“及彼”指代缄默认识中远身体中心的“中心认识”(focal knowing),它是我们所关注的东西。

2、在缄默的认识中,“附随认识”的作用辅的、从属性的,它只是被缄默地使用,是通过内隐的方式觉察到的东西,而“中心认识”则是我们专注的对象,也是我们外显地描述的对象。一旦认识者把注意力的中心从“中心认识”转移到“附随认识”上,那么缄默整合的“三合一”关系就会消失。

3、所有的认识都包含有一个缄默的尺度,这就是说,在每一种外显认识的背后,均存在一整套没有表达出来的、有时是不可表达的假设与信念。这些没有表达出来的或不可表达的假设与信念作为缄默认识中的附随认识,事实上不可能整个地加以外显化。因为根据缄默的认识论原理,当我们试图使那些作为附随认识的知识外显化时,也即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原来的附随认识上并使之成为中心认识对象时,我们岂不是又要面临着使作为附随认识的附随认识外显化的任务吗?这样只能导致无穷的回归倒退。可见,无论是中心认识还是附随认识永远都不可能被彻底地外显化。

结论:“我们知道的东西比我们能告知他人的东西要多”。

(三)相关概念及其联系:

1、赖尔关于“know-how”与“know-that”的区分

“know-that”能够表述为各种命题性知识,“know-how”则表现为各种做事的知识。“当一个人知道如何做某种事情的时候,他的知识就体现或实现在他所做的事情中。”

与“know-that”、“know-how”的区分相联系的是“理智(intellect,主要是一种理论活动)”与“智力(intelligence)”的区分。这种区分蕴含了“无知(ignorance)”和“愚蠢(stupidity)”的区分。赖尔认为,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的区分十分重要。愚蠢是智力欠缺的表现,是know-how方面的欠缺;无知是在know-that方面的欠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康德也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有学问的人因为缺乏判断能力而显得比较愚蠢。

赖尔也认为,know-how相对于 know-that具有逻辑上的在先性。无论是发现还是拥有一种know-that知识,都是know-how为前提。“一个科学家首先是一个knower-how,其次才是一个knower-that。除非他知道如何发现,他不会发现任何特定的真理。”这意味着,当某人在发现了一种know-that的知识以后,如果不知道如何来使用它,就不能说他真正地拥用这种know-that的知识。赖尔区分了对知识的“博物馆式的拥有”和“工作作坊式的拥有”,后者把知识的使用作为一个内在的环节包含在自身之内,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对知识的拥有。“烹饪书不是一个独立的、烹饪可以由此产生的起点;它只是某人如何烹饪的知识的一个抽象:它是这活动的继子,而不是这活动的父亲。”

试图将“know-how”还原为、归结为know-that是错误的。

有些唯理智论者主张,“知道怎样做”可以用“知道那个事实”来定义,一个活动要显示出智力,就必须为一个在先的理智活动所指导,就必定包含着对于规则的遵守或对于准则的运用。比如,厨师必须先熟悉食谱,然后才能根据食谱进行烹调;英雄必须先用内在的耳朵倾听某个适当的道德命令,然后才会跳下水去救溺水者;棋手必须先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下所有有关的下棋规则和战术箴言,然后才能走出正确的和有技巧的棋步。

事实上,有些行为虽显示了智力,但它们的规则并没有明确表述出来。比如,一个机智幽默的人知道怎样构造格调高雅的笑话,但他无法对我们或他自己说出他构造或鉴赏笑话的方法与准则,又比如,亚里士多德最早得出了正确推理的规则,但人们在闻知他的教训之前就已经知道怎样查知和避免错误了。

2、陈向明关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区分。

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可划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前者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后者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或表现出来的知识。前者通常停留在教师的头脑里和口头上,后者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实践中。

实践性知识通常呈内隐状态,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镶嵌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她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性知识比理论性知识更为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陈向明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其构成而言,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通过教学机智反映出来);教师的策略性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的策略)。

陈还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可分为三类:可言传的实践性知识;可意识到但无法言传的实践性知识;无意识的、内隐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具有可反思性、行动指向性、情境制约性、模糊性、统整性等特点。

三、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1、重新认识教学过程的多重性: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递和掌握显性知识的过程(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同时也是一个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和获取必要的隐性知识或直接体验的过程(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或者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同时还是一个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符号化,从而得到检验、修正与利用的过程(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功能的重新定位

2、重新认识掌握知识的含义:掌握知识不仅包括掌握明确的显性知识,而且还包括掌握必要的隐性知识。一方面,任何外显认识的背后都有相应的“附随认识”作为其支撑物;另一方面,要发展一个人的实践能力,光靠掌握外显的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个人实践知识”~ 即隐性的程序性知识才行。所谓“高分低能”现象的形成,要么是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个人实践知识造成的,要么是由于学生原有的隐性认识与当前学习的显性知识相脱节所造成的。(另外的理由: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具有逻辑上的在先性)

3、缄默的认识理论再一次确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实践性教学、直接经验的获取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逻辑地位。再好的讲解式教学,即便是启发式的教学,也不能代替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或亲身参与的方式,去学习和获取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极为重要的个人实践知识,即隐性的知识。

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依然还是传统的“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人们广泛地认为,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书本和课堂,只能能够言传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课堂教学忽视了默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默会能力的培养。波兰尼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学习至少有四种形式:(1)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言传)(2)从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内化)(3)从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外显)(4)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意会)

根据这种重新认识的学习观,我们可以看到活动式教学同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活动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1)强调实践、操作及自主探索行为。强调从做中学,从行动中学习。(2)重视人际交往互动和学习共同体的作用,突出情感体验的作用。(3)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学习。新课改中强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海市二期课改强调的学生自行探索、问题解决式的研究性学习,都属于活动式教学的范围。

4、默会知识理论揭示了人文教育不同于自然科学教育的某些独特的地方。人文知识的学习更多地诉诸默会的能力。有人指出,对人文学科的学习不能搞“唯概念思维”,“理性逻辑思维”,而是要诉诸“象思维”(非概念思维、非理性思维)。“象思维”在幼小的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活跃和明显。例如,运用隐喻、情景体验、移情想象、对话讨论等,都属于象思维。例如,中国的书法就典型地反映了象思维。

5、缄默的认识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教师试图以某种方式让学生理解某种知识遭到失败时,他最好反省一下学生是否使用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独特阐释框架,或者自己所使用的阐释框架从根本上讲不适宜于某一类的学生。

6、一个人阅读的范围越宽广,一个人缄默认识的潜在范围就越大。又由于“中心认识”常常是在缄默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一个人缄默认识的范围越大,各种类推与观念就愈是可能从中涌现出来,这样,一个人就愈是能够提出新的理论或发现。这也就是为何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总是强调要写好作文,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生活积淀的原因。此外,普通教育的合理性也可以从中得到证明。

7、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去了解,儿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大量缄默知识是什么,以及这些认识对他们学习书本显性知识的影响是什么。为此,教师应努力了解“儿童的哲学”、“儿童的数学”(区别于学校数学)、“儿童的物理学”(区别于学校物理学)、“儿童的化学”、“儿童的文学”、“儿童的历史”、“儿童的经济学”等。例如,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知道,“运动是由外力的作用产生的并会随着外力的消失而消失”,这即是儿童的物理学。又比如,如果学生将乘法的意义理解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那么他们就会在理解“5×0”或“5×1”这样的乘法算式时出现困难,因为他们不能说“0个5相加”或“1个5相加”,这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句子。

8、为了激活儿童的缄默知识,使儿童的缄默知识得到检验与修正,应大力倡导对话与讨论的互动性教学方法。因为正是在自由的对话与讨论过程中,每个个体缄默的认识立场、观点、信念或认识模式,才能伴随着他的见解的发表而“显现”出来。在那种缺乏对话和交流的课堂里,师生双方既不可能认识和理解他人,也不可能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缄默知识。

(二)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1、默会知识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教师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是不会教书?实际支配教师教育教学行动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他的实践知识(或默会知识)。陈向明认为,实践知识(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比理论知识更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保障。

2、重新认识师徒制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朱克曼在《科学界的精英》一书中统计,在美国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48位曾经作过老诺贝尔将获得者的学生或年轻的同事。她还注意到许多杰出的科学家系列,表明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过师生关系在不同代际之间的延续。因此,传统的师徒带教制仍应保留。

3、对于教师教育而言,典型的培养方式有四种:(1)理论学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2)推行案例教学(从中获取案例知识)。(3)通过微格教学训练教师的教学行为。(4)实践中的反思(如开展行动研究、推行反思性的教学等)。

4、对于教育研究而言,研究民间的教育知识(如民间的教育习俗或民俗),开展专业教育学与民间教育学之间的对话,这对于丰富和检验专业教育知识十分重要。B。托尔夫把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头脑中业已存在的缄默的教育知识,称之为“民间教育学”(folk pedagogy),其内容包括从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有关“知识”、“教育”、“学习”、“教学”、“发展”等观念。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教育学,一种是缄默的、直觉的教育学,未来教师从一开始就有,另一种是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它由师范教育的正规课程提供。托尔夫批评以往的师范教育忽略了民间教育学的存在及其对个体教育行为的深刻影响,以至于一个人尽管接受了师范教育,但是其实际教育行为仍然受缄默教育知识的支配。

为此,托尔夫主张:首先要唤醒教师民间教育学的意识;其次,要努力揭示每个教师所持有的民间教育学知识,使其从一种缄默的教育知识变成一种显性的教育知识;第三,要动员教师对自己所持有的民间教育学知识进行理性的反思、批判和评价。最后,要将民间教育学知识与学科化、专业化的教育学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教师独特的教育知识结构。 转贴于

参考文献:

(英)波兰尼著,许泽民译,《个人知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顾泠沅著,《教学任务的变革》,载《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0期。

陈向明著,《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

郁振华相关论文。

如《克服客观主义》,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第1期。

《理解历史》,载《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4期。

第5篇:回忆里的你范文

谢彦 38岁,IT业

朋友们说我爱工作胜过爱男人,其实是上帝分给我的那个男人迟迟不肯出现,我已经寻寻觅觅这么多年,也不在乎再等下去。至于最终出现的那个人是和我一样坚持守侯,还是告别了曾经错误的选择,我并不在乎,只要是真命天子就好。

Emma 27岁,幼儿教师

离婚男人大致就两种,能干的花心,不花心的又平庸。我感觉自己还不算老,也不着急把自己打发掉,因此离婚男人基本上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郑雪儿 31岁,导游

任何经历都会留下人生的经验,走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有心的男人就会反思、总结,当他们有信心走向下一段感情或是婚姻时,心理上的准备会更充分,也更容易成功。通常我们都觉得同龄的男人没有女人成熟,经历过失败婚姻洗礼的男人,会向成熟迈进一大步。

樊雨辉 40岁,工程师

如果事先不知道某个男人离过婚,可能觉得这个人挺不错,一旦后来知道了,立刻打了折扣,其实这完全是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在我看来还是个人素质最重要。如果这个男人带着孩子,这是惟一让我觉得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和继子女的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新家庭的稳定,这种情况下还得综合考量。

美芸 37岁,珠宝设计师

身为大龄女,对婚姻不会呵求那么多了。要说以前可能还有资本,能够左挑右选,现在,和我同龄的差不多都是有家室的人了,因此我接触的男人以离婚的居多(姐弟恋我不喜欢)。目前,我对是不是离过婚无所谓,只要他对我好,会照顾人,有一定经济实力,他一样会成为我的白马王子。但我发现年龄越大,越难找到真爱,因此至今也没找到自己的归宿。

晶晶 29岁,健身教练

离婚男人没有什么不好,只要没孩子,我完全可以接受。有孩子的离婚男人,会比较麻烦,又要负担养孩子,与前妻的关系也会因为孩子扯不断理还乱。假如这个男人除了要顾我还要顾前妻和孩子,我根本就无法接受,这个男人再优秀我也不会选择。

凯丽 24岁,银行职员

我是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女孩子,我身边有许多未婚男士哦!他们经常对我表示出好感,比如送我小礼物、约我看电影、约我出去旅行,我在他们中选择就好了。我想感情还是原装的好,所以我不会选择离婚男人。

男性观点:

王凯 25岁 销售行业。

我想,离婚,并不代表这个女人怎样怎样,因素有很多,可不可以认为是她的前夫不懂得欣赏她呢?或者是她前夫本身有什么让她容忍不了的事情呢?总之离婚并不代表什么.所以离婚女人我会去爱。

于先生 35岁金融行业

人家说一次离婚的女人是不幸的,多次离婚的女人对婚姻是不慎重的,前者我不在乎,后者我避而远之!离婚不可怕,如果多次离婚,这就需要总结了,呵呵。

李楠 30岁 律师

离婚结婚没什么,不同在于做人本质和对生活的态度。有句哥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没错!婚姻也如此 如果有她有着善良的心,并且对生活有追求有希望,我会给她一次成功的婚姻!?

姜先生41岁 广告创意

感情往往发生在一瞬间,没有人能提前判断。就算我现在我说会,不会,都不会有太大用处,感觉来了就爱,没有就不爱,很简单的道理。跟对我的事业一样,跟着感觉走。

赵强 30岁记者

真爱在,不会在乎离婚否。 如果我对这个女人是真心的,离没离过婚我根本不在乎,是否有孩子我也根本不在乎。我就是一个爱走独木桥的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重要的是我爱她!

王先生20岁 足球运动员

舆论压力太大。 我是一个80后,对于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跟离过婚的女人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好,她经历过,挣扎过,痛苦过,所以更能体会到婚姻带来的和失去的,带给我的东西对于年轻的我也是非常宝贵的。但是,亲戚,朋友,将会给我带来无限的舆论压力,这种压力不是我可以承受的,我也不愿意有了媳妇,不要娘 ,所以对于离过婚的女人,还是坚决说no了。

第6篇:回忆里的你范文

早在1954年,Burch报告了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形态特殊的巨大倒置T波等心电图表现,其常见于颅内出血,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以及颅内损伤、急性脑梗塞、大脑静脉血栓、脑外科手术、垂体冷凝破坏术、阿斯发作后、急腹症等患者。

1 临床资料:

(1) 62岁,男性,患者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能3小时入院,头颅CT示:左侧丘脑、颞叶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左侧侧脑室可见铸型高密度影,出血量约19ml。既往冠心病病史。患者入院时心电图未见ST-T异常改变,患者入院后第4天因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当日突发心率加快,急查心电图可见ⅠaVL V4-6导联T波倒置,急查肌酸激酶同工酶未见异常、肌钙蛋白正常,动态监测心电图ⅠaVL V4-6导联T波倒置逐渐好转,第7天复查心电图恢复至入院时心电图情况。

(2) 87岁,男性,患者主因右上腹痛3天入院,既往冠心病、房颤病多年,既往心电图未见T波异常,入院后考虑急性胆囊炎、腹腔积液,心电图示房颤律,心室率81次/分,未见ST-T异常改变,急诊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转入监护室治疗数小时后突发快速房颤,急查心电图可见V4-6导联T波倒置,心室率158次/分,予胺碘酮静推后心室率降至89次/分,急查肌酸激酶同工酶未见异常、肌钙蛋白正常,动态监测心电图V4-6导联T波倒置一度加深,4天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未见异常。

2 .资料分析:

上述2例虽然有“冠心病”病史,但是本次发病肌钙蛋白正常,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不高,心电图除T波倒置外未见有明显ST段异常改变,数天后异常改变的波恢复正常,这些都提示T波深或倒置不仅仅是“冠心病”造成的结果。

3. 倒置T波的相关知识:

(1) 尼加拉(Niagara)瀑布式T波发生机制:

①自主神经因素:激动、紧张、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使T波幅度降低,甚至倒置,迷走神经兴奋时,T波增高。自主神经引起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高达20-40%。

②儿茶酚胺风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大量的儿茶酚胺分泌入血,刺激下丘脑星状交感神经节,引起T波的改变和Q-T间期的显著延长;过量的儿茶酚胺也可直接作用于心室肌使心肌复极过程明显受影响;儿茶酚胺风暴还能使心外膜的冠状动脉痉挛,造成透壁性缺血,使心外膜复极延长。

(2) 尼加拉(Niagara)瀑布式T波心电图特点: ①巨大倒置的T波,倒置的T波的振幅多数大于1mv,部分可达2.0mv,倒置的T波常出现在胸前导联,集中在中胸及左胸V4-6导联,也可出现在肢体导联,而在aVR、V1、Ⅲ等导联可能存在宽而直立的T波; ② Niagara瀑布样T波的演变迅速,持续数日后自行消失; ③T波宽大畸形 异常宽大的T波形成与T波前肢和ST段融合有关,与T波后肢和隐匿,倒置的U波融合有关。T波的开口及顶部都增宽,T波最低点长呈钝圆形; ④不伴有ST段的偏移及病理性Q波; ⑤QTc间期显著延长是重要的特征; ⑥U波幅度常>0.15mV; ⑦常伴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4. 总结:

如看见异常表现的心电图,不要把目光仅停留在心脏本身疾病。许多疾病,如脑血管疾病、低氧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药物、毒物等都可以出现心电图异常表现。心电图异常固然对心脏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反之,心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心脏病的诊断,而且很多与心脏无关的疾病也可出现心电图异常。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多思考,多鉴别,切记不要先入为主。

参考文献

第7篇:回忆里的你范文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全新的经济理论,“广义虚拟经济之父”林左鸣“将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往往是以心理需求为主导)的经济,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总和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二元价值容介态,即传统商品价值由于不断容入旨在满足人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心理需求的信息介质而进化为更高级的商品价值。它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生活价值论’的人本经济,着重考虑人的心理需求和由此反映出来的并以社会进程中所生成的信息态为基础的价值进化及其发展规律。”[1]

一、人力资本概念界定

舒尔茨将人力资本表述为:“人们获得了有用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形态,这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用于教育、卫生保健和旨在获得较好工作出路的国内迁徙的直接开支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明显例证。”[2]

贝克尔在《人力资本》一书中认为,所有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消费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并指出:“对于人力的投资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形成的人力。”[3]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从资本与人力资本比较的角度给人力资本下的定义是:“作为现在和未来产出与收入流的源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人力资本概念大约于1980年前后传入我国后,我国学者对人力资本的含义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李建民(1999)认为,个体的人力资本与群体的人力资本应分开进行界定:从个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从群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健康等质量因素之整合。[4]

李忠民(1999)从知识、技术、信息的商品化这一事实入手,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5]

林左鸣(2010)认为,贡献出人类“无差别劳动”的是人力资源,而贡献出人类“非无差别劳动”的就不再仅仅是人力资源了,而应该是人力资本。只有在企业的容介态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从业人员才是人力资本,否则只能是人力资源。容介态是当一种状态不断容纳入新的信息介质时,使整个状态自身不断发生质的变化的运动。容介态即质变或进化的状态,是以信息变化为基础的质变或进化现象。[1]

以上有关人力资本概念的各种观点或从人力资本的内容角度(舒尔茨、李建民);或从人力资本的投资性和功能性角度(贝克尔、李忠民);或从资本与人力资本比较的角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笔者认为林左鸣的观点最能把握人力资本的本质,最能厘清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关系。物理学家海森堡在《物理学及其他:相会与交谈》一书中说过:“科学根源于交谈。在不同的合作之下,可能孕育出极为重要的科学成果。”用林左鸣的容介态理论来解释这一“交谈”其实就是一种“容介态”的过程:只有在企业的容介态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从业人员才是人力资本,否则只能是人力资源。

二、理论基础

(一)资本雇佣劳动

在正统或主流的经济学思想中,“企业是资本家的企业”向来被看作天经地义的真理,那么“资本雇佣劳动”就理所当然,无可厚非。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和模型来证明“资本雇佣劳动”是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张维迎(1996):非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在自然形态上的可分离性,使得非人力资本一旦被投入企业,便成了一种抵押品,作为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就难以任意地退出企业,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自然就有了作出最优决策的积极性,成为天生的企业风险的承担者;相反,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在自然形态上的不可分离性,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无后顾之忧,可随意退出企业,逃避风险,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因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而且由于一个人的经营能力是私人信息,而财富数量是公共信息,非人力资本具有信号显示优势。如果缺乏有效的信号显示机制,各产权主体就难以对自身价值和他人价值形成合理的预期,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就会比较严重,由此影响企业所有权安排和治理结构优化。[6]张维迎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拥有量是一个人力资本可能具有的“企业家才能”的信号和获取企业经营权的抵押品,因此资本家是天生的企业家,“资本雇佣劳动”是最佳的制度安排。

(二)劳动雇佣资本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以知识经济为背景对“劳动雇佣资本”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进行论证。方竹兰(1997)、洪智敏(1998)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所有者才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因而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7]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投资于企业时,即可以在事前进行投资风险的比较,选择投资风险最小的非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也可以在事中和事后出现投资风险时,审时度势,在各种非人力资本形式之间进行转换,以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地减少最终造成的投资损失。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也从过去以实物型直接投资为主的投资方式越来越转向以证券型间接投资为主的投资方式,由过去直接投资于企业以获取企业剩余价值为主,转向间接投资以赚取股票差价为主,当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股东就会抛售股票。非人力资本投资的多样化、市场化和证券化,使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逐步弱化和间接化,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也逐渐降低。相反,人力资本所有者日益变成企业风险的承担者。[8]特别是企业家,他往往是从公司的最底层开始沿着等级阶梯向上提升最后达到公司的最上层领导,他的资源配置能力需要他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逐渐积累、磨练,很难一蹴而就。当他用漫长的职业生涯积累成公司的最上层领导后,他进出公司的成本变得异常巨大,相应地,企业家所面临的风险也变得巨大,这使他的决策也不得不变得小心谨慎,如果其不能享受剩余索取权,其决策将趋向于保守,不利于公司发展。而且,由于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家脑力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所以让企业家拥有企业的部分所有权,是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的必要条件。方竹兰还从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这个角度阐述了为什么要“劳动雇佣资本”,他认为企业价值是人力资本创造出来的,随着人力资本所有者谈判实力和谈判技巧的成熟,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必然要进行价值分配。当企业财富的分配以财富创造者为本时,人力资本所有者实际上就支配、控制着企业的非人力资本,“劳动者占有资本”的企业制度就会替代“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制度。

(三)所有权共享理论

周其仁(1996)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一个特别合约,非人力资本即企业财务资本是一种“消极货币”,而人力资本是一种“积极货币”,人力资本是非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和扩展的源泉,同时他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说明人力资本只能激励不能压榨,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该分享企业所有权。而且随着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突出,人力资本占有企业所有权的比例将不断扩大。[9]

林左鸣(2010):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暴露出一个突出问题,现代企业的委托制度不但不灵了,甚至导致企业内部管理者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选择了更多的风险决策。这种情况下,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往往是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显然是管理者。因此管理者的人力资本应该和现金性资本(货币资本)处于同一起点上得到投入回报,而不是所谓的成本问题。委托制度在现代企业的广泛应用,重要的并不是要确定合理的成本问题,而是要明晰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定位,只不过是在委托制度的理论框架下,这一点并未被认识到而已。当投资者把资本和企业高管一并考核其价值的创造时,企业经营管理者实际上身份就出现了转变。从人力资源这样一种被动地被资本所驱使的要素,转化为何资本地位同等重要,并驾齐驱的要素。其实这时人力资本就诞生了。所以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传统的流通模型g—w—g′,转变为g—x—g′,还不是“究竟”的。因为企业仅仅靠投入货币资本还不能创造所需的虚拟价值,必须加上相应的人力资本的投入,使之与货币资本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虚拟价值。这样我们以h来代表货币资本加上人力资本的企业流通的初始投入,这个模型就从g—w—g′转变成了h—x—h′。在这个流通模型中的h′虽然有一部分以货币的形式出现,却还有以品牌的形式出现。而h′中的货币形式的量原则上应该高于初始投入中h里包含的货币资本回报的量,也就是说应该大于g′,因为超过g′部分的货币增值正是人力资本应有的收益。[1]

林左鸣认为“今天很多创意性企业,比如软件开发企业、文化企业等等,只要其所创造的商品虚拟价值含量越高,在企业投入中人力资本的比重就越大。其特点是企业的经理往往既是企业的实际运作者,也是企业的重要投资者,比尔·盖茨、江南春、马云等应该均属此类。这就说明,这些企业的成功并非仅仅取决于资金性投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处于企业经营层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如果说资本是不断增值的,人力资本的效应也是会不断增值的。人力资本的这种增值就表现在企业的品牌价值不断上升上。一个优秀的品牌吸引货币资本的加盟来创造效益,已是一种很普遍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个商业模式的背后则是人力资本的效应,如果说利用人力资源可以创造使用价值的剩余价值部分,那么利用人力资本的效应则几乎决定了在企业中所有新的虚拟价值的创造。对于只有靠创造大量虚拟价值赢得发展的企业,在其分配制度设计中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应当获得的回报,这个企业的制度就显然是不合理的。”“其实在硅谷,当一种全新的技术出现,并且可以用这种技术创新兴办一个企业,甚至发展成一个全新的产业时,拥有技术创新的发明者已经在市场中反客为主了。这些新技术发明者作为人力资本出现,风险基金投资者的货币投入已变成完全从属的地位,无非是想加盟人力资本分享一部分利益而已。这种特点在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量的文化型创意产业已是越来越普遍,人力资本的虚拟价值效应越来越以无形资产的形式扮演着巨大而且重要的角色。”

本文赞同林左鸣关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应该和货币资本处于同一起点上得到投入回报,即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应与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共同成为企业权益所有者,这是本文研究人力资本会计对会计恒等式拓展的理论基础。

三、会计恒等式

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第一本涉及记述复式的著作,就是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这本著作开展了科学的会计记录的历史。该书形成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取名“借贷记账法”。该方法因为对经济事项记录的科学性而被广为采用,葛家澍在《会计·信息·文化》中提出:如果认为复式簿记只是对每项交易同时记两笔账,反映财产物资的价值的流动即反映交换的来龙去脉,那么我们就没有触及这种记账方法的精髓即其公平平等的思想基础。葛家澍认为由帕乔利著作传播的复式簿记在思想意识上的价值——传播财产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关系,远远超过复式簿记所显示的会计记录在科学性上的价值,复式簿记的公开传播是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力作组织准备和舆论准备的。[10]葛家澍举例说,设a、b、c三个合伙开设一家商店,他们分别出资为:a:现金50,000;b:店房一座,估价30,000;c:装修设备,估价20,000,并推a管理这家商店。那么,开业的第一笔交易,应当是合伙人的投资记录,分录如下:

现金 50 000

固定资产—店房及设备 50 000

资本—a 50 000

b 30 000

c 20 000

这个分录说明,这家商店共有可供a使用的财产是100,000元,a、b、c的投资比例为5:3:2,分录明确了a对该店资源的使用权,同时明确了a、b、c三人对该店资源的所有权和由所有权派生的收益分配权(以后商店的赢利,就按出资比例分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体现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逻辑的会计恒等式,广义虚拟经济的出现,淘汰了许多工业时代竞争的基本假设,林左鸣认为“人力资本的出现,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新特点,然而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的研究则是浅尝辄止,甚至几乎未有涉及。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把虚拟价值的特点混同于使用价值,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虚拟价值之所以具有价值,完全是因为有人类生活对象化或信息化在里面。这和使用价值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化在里面从而具有价值是根本不同的。其不同点在于,人类劳动可以抽象为无差别劳动,可以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衡量,即有社会通约性。但是,人类的生活则是千差万别的,无法抽象为无差别的人类生活,不能简单用生活时间来衡量,没有社会通约性。就如人的指纹找不出一例是完全相同的一样,他们总是有差别的。具体到市场中创造的虚拟价值,比如一个文化公司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在同一地点、同样条件、用相同的时间进行歌唱,不同的演员所创造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再比如企业生产一辆汽车,即使耗用完全相同的原材料,用完全相同的工序时间、技术标准来制造,车子的设计功能和实际功能也完全一样,但只要是来自于不同品牌的企业,那么这辆车由于品牌的原因给客户的体验感觉就完全不同,其价值也有很大的差异。而形成这种差异完全不取决于资金性的资本,而取决于人力资本的效应及其经营累积结果。”

对于体现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逻辑的会计恒等式,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发展,杜兴强和李文认为,资产=财务负债+人力负债+财务资本权益+人力资本权益。[11]徐国君:物力资产+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12]王淅琴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会计恒等式分解为资产=人力资源权益+债权人权益+出资者权益(包括应付利润)+政府权益+其他权益。[13]刘国武、陈少华从知识资本产权特征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财务资产+知识资产=财务债权人权益+知识资本所有者权益+财务所有者权益。[14]刘海生: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物质资本所有者权益。[15]在上述文献中,相关作者从人力资源、劳动者权益、利益相关者权益、知识资产等不同的角度对会计恒等式进行了拓展。然而,杜兴强和李文在其拓展的会计等式中没有对人力资源进行划分,在他们的逻辑中,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是没有区别的;徐国君在其会计等式中没有考虑无形资产;王淅琴只是对权益进行了划分,没有对资产进行划分,尤其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及其创造者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在刘国武、陈少华的会计恒等式中,没有界定知识资本的范围,更没有体现知识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区别与联系;刘海生将人力资本划分为同质型人力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其同质型人力资本就是本文所说的人力资源,而其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本文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既是资本,收益就不应该是工资(劳动报酬),资本的收益应该是产权,所以人力资本在企业中要拥有产权,而人力资源不具备资本的特性,其收益应该是劳动报酬,让其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享产权(劳动者权益)也是不恰当的。

本文给出的拓展的会计恒等式是:

物质资产+无形资产=负债+人力资本权益+物质资本权益

第8篇:回忆里的你范文

我叫Randy Miller,和我的妻子以及两个女儿住在德克萨斯州中部。在一个风轻云淡的周六,我在附近机场的固定运营基地租了一架赛斯纳172,准备载全家人去德州中南部的一个小机场附近的餐厅享用午餐。周六清晨的天气凉爽无风,令人心旷神怡,若是此次的飞行能平稳顺利,那这次家庭出游将会是多么圆满。

我们起了个大早就出发了。一路上,蓝天白云包裹着我们小小的飞机,大家的心情都很舒畅。我的妻子是名业余摄影师,她将眼前的美景全部用相机记录了下来。我的两个女儿第一次乘坐我开的飞机,她们也显然陶醉在美景之中。

空中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飞行不久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降落后,我们将飞机停在停机坪,在餐厅里享用了丰盛的午餐。吃完饭,我们全家悠哉地在停机坪上散步,边聊天边欣赏着其他食客的后三点式飞机。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决定开始返航。

突然变坏的天气

由于气象广播是根据分析精准的高空卫星云图产生的,所以即便是表面上始终平静的天气在高空也可能有着很大的变化。在起飞之前,我抬头观测了一下天气,依旧如两个小时之前一样平静。可能是上午顺利的飞行使我放松了警惕,我没有重新收听更新后的气象广播。

时间不过是才过了两个小时――天气又能变坏到哪儿去呢?

很快我就后悔了。刚飞起来,我便看到12点钟的方向,在2000英尺高度处有一层薄薄的云。我飞到云的上方,保持目视飞行。过了几分钟后,我痛苦地意识到这片薄薄的云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并且迅速地延伸到了我目的地机场的上空。因为我还没有拿到仪表飞行的驾照,所以我没有能力进行穿云飞行。这可真够呛,我该怎么办呢?

我将无线电调到目的地机场的自动终端情报广播(ATIS)的频率上。在听完气象播报后,我连忙呼叫塔台。塔台立刻给我了准入许可,并让我在飞到距离机场5英里的位置时再次呼叫塔台。上空的云继续向下压,我有些担心机场附近的天气情况,于是我再次询问塔台。塔台说目前机场附近的天气仍然符合目视飞行的标准,所以我的降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塔台的回复如同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可是没过多久我便又紧张了起来。我返航的路线会经过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当平时飞行高度足够高时,山脉对飞行的影响并不大。可是由于上方的云层不断下压,我需要保持更低的飞行高度,这时山脉便可能扰乱气流,对飞行造成很大的影响。

万无一失的着陆

尽管我已经能够看到机场了,但是云越压越低,近乎达到目视飞行要求的上限了。此时的风也越刮越大,我能感觉到我的飞机被风不断地吹离机场。即便当我现在写下这个故事,我也不敢相信我居然将我的妻子和女儿们置身于这样的险境中。我猛推油门,一点一点地将飞机推回机场方向。我的妻子好像也了解到了我们的处境,但是她表现得很平静,并且很信任我能够将她和孩子们安全地带回家。对此我十分感激她。飞机后方的云也压低了下来,现在的我除了继续向机场前进之外再无其他选择了。

由于我现在的处境十分危急,我呼叫塔台请求直线进近着陆。可能我是当时唯一一个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还开着飞机在外面乱转的人了,塔台在接到我的请求后立刻给了我着陆许可。当听到“允许着陆”的指令时,我不禁感到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如释重负的时刻。

可是紧接着,担忧又涌上我的心头:万一我需要复飞怎么办?

破釜沉舟,若是这次降落失败,便没有补救的机会了。我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所有着陆的准备工作,并将飞机的进近线对准跑道中央,确保这次着陆的万无一失。

谢天谢地,当飞机的轮子触到地面上的时候,我知道我成功了。这次着陆是我飞行生涯中做出的最完美的着陆之一。

第9篇:回忆里的你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整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2-02

1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更全面的观察病情,搜集资料,促使病人康复

1.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内脏病变也可以从神色、形态及五官、四肢体表反应出来,故《丹溪心法》曰:“盖有诸内者,必行诸外”。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其中的望神、望色、舌诊、脉诊尤具特色,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以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为理论依据。如心与小肠相为表里,主血脉,开窍于舌;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气,开窍于鼻等。如脾胃功能失调,可见舌苔厚或腻,口唇、面色萎黄不泽等。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要注意患者局部的病变,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体质的变化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才能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的治疗和护理。“辨证”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从而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在实施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过程中,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护理工作,可使病人得到更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从而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

1.2运用沟通技巧实现与患者的有效交流,进而收集到更多有关病情的信息、资料,以确立正确的护理诊断,提高中以安慰,有些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减轻。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属的态度和行为是治好患者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于患者,除了医护人员应成为其重要的支持者外,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支持以及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支持的作用,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与照顾,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同时要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其隐私权。对于隐私内容,无论患者有没有向护士提出保密要求,护士在行为上都有保密的义务。严格履行这种义务是对患者最起码的尊重,也是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善于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以积极乐西医结合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2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重视情志护理

中医十分重视情志和疾病的关系,因而特别强调情志护理,也就是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患者因住院,突然脱离了工作,打乱了其正常的生活规律,骤然转入一个的陌生环境。特别是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与家属见面、不能下床活动、大小便在床上解决等使患者对住院生活在各方面都感到不习惯、不适应。故患者入院后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忧虑、恐惧等心理变化。张明园等4报道人群中抑郁发生率15.1%~22.5%。在与患者交谈中,注意观察其神态、举止、语言特征等,据此作出心理评估,弄清不同患者可能影响治疗的不良心理因素。另外脑卒中患者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发病迅速,致瘫痪率高,引起患者焦虑、恐惧、烦躁,这些不良情绪刺激使患者思想上消极,失去锻炼信心,导致内分泌紊乱。护士运用中医暴喜伤心,怒则伤肝,忧则伤脾等七情致病理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患者产生主要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有的放矢,耐心疏导,如对抑郁、情绪低落者,就在耐心解释疾病性质,治疗过程和愈后评估同时,告之其忧思伤脾,易致抑郁,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医学常识,多予安慰,鼓励;对慢性肝病等情绪易激怒,性情暴躁的患者,则先耐心倾听其诉说,让其充分表达苦闷的心境,再给患者讲明怒则伤肝,肝火旺则反克脾土,加重肝损害,出现腹胀纳差的医学知识,劝导患者慎怒,慎思,以免加重病情。这样既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患者在被尊重的氛围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情绪,达到怡情,养神,疗病的配合治疗状态,以利患者身心和疾病康复。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就是用科学的护理手段,调整患者的整体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的、健身的目的。

3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功能性护理模式5

急性脑梗死大多数情况下有血栓形成,从而造成脑供血供氧不足,神经细胞坏死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出现偏瘫、失语等严重神经功能损伤,从而造成严重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生活负担。为了在康复黄金时段内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中风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在进行一般护理外并积极加强肢体康复训炼、言语功能训练、营养改善以及传统中医针灸等康复手段,通过积极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手段对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均有积极作用6。因此,急性脑卒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模式中的康复护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4应用效果

通过应用中西结合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增加了与患者的接触交往,使护士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治疗效果明显提升,缩短了住院日,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的愿望,为患者节约了医疗费用,由于医患、护患关系融洽,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士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增加了其成就感,也使其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值有所提高。

通过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模式提供的护理服务,护士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也是护士日益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洁,马桂英,李菲,龙兆英.护理研究,2009,23(2):139

[2]张春玉,谢桂荣.100例癌症病人家属的心理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89,24(6):348-349

[3]施卫星,杨廷忠.护士应如何看待病人的隐私权.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312-324

[4]张明园,任福明,樊彬乐.正常人群中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7,20(7):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