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混凝土质量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篇: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所以混凝土的质量在整个工程建筑物中十分主要。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从原材料、施工质量、养护等方面来控制。

一、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1、水泥。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进场水泥一定有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2、骨料。包括粗骨料石子和细骨料砂,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1)进场骨料应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进行试验检测。检测的主要指标为颗粒级配、密度、表观密度及含泥量等,如有需要时并且要检测碱活性及石料的针片状含量、软弱颗粒等指标。

(2)粗骨料(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且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混凝土实心板,骨料最大粒径为1/2板厚,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泵送混凝土的碎石粒径,不该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得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

3、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

4、外加剂。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合格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试验检验。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的有效日期,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外加剂还应分别存储。

二、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由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是在饱和状态下,而施工现场使用的砂、石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并且水分的多少随气温等条件不断变化。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中应根据砂、石的含水多少(称含水率)对实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换算,调整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三、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控制。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四、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整个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浇筑前、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两方面。

1、混凝土浇筑前(1)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2)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3)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4)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5)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6)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7) 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施工面的准备,确保模板和钢筋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

2、浇筑过程中(1)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2)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3)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4)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5) 坚持开盘鉴定体制,并且每天都应依照原材料状况进行变更;(6)增强旁站监督,检查振捣状况,如漏振、过振等不良振捣,防止出现内部蜂窝、孔洞等所使得的内在质量难题;(7)泵送混凝土应保持持续工作,如一定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8)监督混凝土的倾落高度,详细为:自由倾落高度不该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该超过3m;(9)保证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达到要求:应用优质的模板和合理的施工工艺,模板拼缝、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符合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模板在重复应用前进行模板刚度校准,使用脱模剂。

五、加强施工现场试验管理

试验管理工作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非常重要。施工现场的试验,应注意加强以下工作:

1、加强坍落度试验

坍落度试验是检查混凝土稠度的主要方法。必须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坍落度筒,并按规定的方法试验。

2、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管理。混凝土试块一种是标准养护试块,试块送标养室养护,作为检查混凝土质量和评定结构强度的依据;另一种是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块与所浇筑混凝土结构同条件养护,作为施工过程结构构件拆模板、预应力张拉或临时负荷验算混凝土强度的依据。制作试块要遵守规范,要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商混标准试块在浇筑地点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在混凝土入模处制作。现场搅拌混凝土,标养试块可在搅拌地点制作。

第2篇: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一、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确保计量精度。配料系统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部分,有条件的工程尽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当混凝土配合比或混凝土配合比编号输入计算机后,电子秤对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进行精确计量,混凝土需按配比严格配料,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定期进行计量动(静)校验,以确保达到规定的计量要求。(2)确定合理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类型、实际搅拌效果、运输时间、坍落度大小等情况而设定搅拌时问。(3)加强过程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当班人员除随机抽样检测外,还应该在出厂前目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如果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坍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

二、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进行混凝土强度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强化原材料、混凝土强度检验应做到:(1)把好五关、做到三个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确保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2)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3)加强信息反馈,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强度、充分利用外加剂和掺合料性能、加强管理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三、在运输中的控制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1)商品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使用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须保持简体旋转,以每分钟约2~4转的慢速进行搅动。以确保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不得产生离析和失水现象。(2)搅拌车运送商品混凝土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内卸料完毕。当气温高于30℃,或运距较远应考虑采取缓凝措施。混凝土运到现场须在30分钟内开始卸料,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混凝土质量。(3)商品混凝土的运送频率(供料速度)应保证施工现场的需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如浇注部位为灌注桩,供料速度保证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

四、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确保强度

自然养护是目前对混凝土工程中进行养护的最常用方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采取一定措施维持潮湿环境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的洒水养护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对于塑性混凝土应在成型后不超过6-12小时进行,在炎热、大风天气不应迟于2-3小时。为了在养护期内保持湿润,每天应不断的浇水,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应该储水养护,浇水次数取决于气候条件,覆盖物保湿程度。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原则,在一般气温(15-20度),每间隔2-3小时浇一次,夜间不少于2次。

保湿养护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特别是对于掺入UEA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最初14天内,必须潮湿养护,方能促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

保湿养护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保温养护的目的:(1)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减少内外温度;(2)延缓散热时间,控制降温速率,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和应力松驰,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养护一般不少于15天。(3)在常温季节,混凝土终凝后也可采取蓄水养护的办法,替代前两种保湿保温养护办法。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数据,及时调整蓄水高度,也能收到预期效果。

第3篇: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裂缝;控制

1 泵送混凝土的特点

1.1 原材料和配合比

1.1.1 水泥用量较多。强度等级C20~C60 范围为350~550kg/m3。

1.1.2 超细掺合料时有添加。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水泥和降低造价,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矿渣、沸石粉等掺合料。

砂率偏高、砂用量多。

1.1.3 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以便于运输、泵送和浇筑,泵送混凝土的砂率要比普通流动性混凝土增大砂率6%以上,约为38%~45%。

1.1.4 石子最大粒径。为满足泵送和抗压强度要求,与管道直径比1:2.5(卵石)、1:3(碎石)~1:4、1:5。

水灰比宜为0.4~0.6。

水灰比小于0.4 时,混凝土的泵送阻力急剧增大;大于0.6 时,混凝土则易泌水、分层、离析,也影响泵送。

1.1.5 泵送剂。多为高效减水剂复合以缓凝剂、引气剂等,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有影响,因而对裂缝也有影响。

1.2 工艺

混凝土拌制在搅拌站(楼)进行,原材料计量准确,搅拌均匀,但也

偶有失控情况。

多数搅拌站未设细掺合料、粉状泵送剂、粉状膨胀剂称量和料仑,采用人工或容积法,使计量与分散存在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

当混凝土拌合物过乾、过稀,运输时间过长、停留时间过长且未进行搅拌均匀前入泵时,混凝土拌合物乾稀不匀。

每个运输车中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差过大,加入泵车内输送时,会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性变坏。

混凝土浇筑后振捣不足、振捣过度,特别是面积系数很大的板材,采用振捣棒密实不均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当技术措施不当或不完善时,易产生温度裂缝。

混凝土大面积板材,在浇筑后防风、防晒、养护不足时,易产生干缩裂缝。

混凝土拌合物过乾、人工、无称量的加入高效减水剂或水时,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

2 干缩裂缝的防治

浇混凝土表面,若无恰当措施,极易失水过快产生干缩裂缝。因此必须进行恰当的养护,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

2.1 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处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下养护。

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 天。

2.2 经过二次抹压混凝土初凝后

轻微洒水润湿,混凝土终凝后,每天分几次浇水,保持一周时间使混凝土湿润。

此外,为防止墙、柱、梁等的侧模板过早拆卸,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应在混凝土表面刷养护液。

2.3 水化热引起裂缝的防治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温幅度大、速率快,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防治水化热引起的裂缝,施工前应计算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确保工程质量。

2.3.1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如夏季在水箱内加冰块,降低水温;粗骨料遮阳防晒,并洒冷水降温;细骨料遮阳防晒;散装水泥提前储备,避免新出厂水泥温度过高。采取以上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

(2)夏季,混凝土运输车加保温套或对罐体喷淋冷水降温。混凝土泵送管道遮阳防晒。

(3)混凝土浇筑作业面遮阳,减少混凝土冷量损失。

2.3.2 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1)选择中低热品种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2)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用,R60 或R90 替代R28 作为设计强度。

(3)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

(4)掺入高效减水剂。

(5)掺加缓凝剂。

2.3.3 掺UEA 膨胀剂

掺人UEA 膨胀剂,在最初14 天潮湿养护中,使混凝土体积微膨胀,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产生的收缩裂缝。

2.3.4 采用二次抹压技术

混凝土大模振捣,表层刮平抹压1~2 小时后,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产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

2.3.5 混凝土自然养护

(1)保湿养护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份蒸发,保持混凝上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特别是对于掺入UEA 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最初14 天内,必须潮湿养护,方能促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

(2)保湿养护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保温养护的目的:

1)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减少内外温度。

2)延缓散热时间,控制降温速率,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和应力松驰,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养护一般不少于15 天。

3)在常温季节,混凝土终凝后也可采取蓄水养护的办法,替代前两种保湿保温养护办法。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数据,及时调整蓄水高度,也能收到预期效果。

3 采用膨胀剂防治裂缝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大流态预拌泵送混凝土,为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差收缩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一定量的UEA 膨胀剂,拌合后生成膨胀性结晶水化物,使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补偿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防渗能力,通常称为微膨胀混凝土。诸如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后浇带、超长超宽结构不留伸缩缝后浇带一次整体浇筑的结构,在施工中,我们采用掺UEA膨胀剂的办法来消除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要求混凝土在浇筑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14 天,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这种方法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已广泛采用,效果十分显著。

4 结语

第4篇: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桥梁混凝土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1.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应实行专人专管的制度,采购人员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等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进场,对于不合格原材料应清除出场,实现原材料合格率100%;水泥、矿物掺料等应分别储藏,特别注意防潮,杜绝露天堆放。

2.对搅拌过程的控制

混凝土搅拌就是将水、水泥和粗细骨料进行均匀拌合及混合,拌制成质地均匀,颜色一致,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拌合物。

(1)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是从全部材料投入搅拌筒内起。到拌合物开始卸料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搅拌时间短,搅合物搅拌不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将降低;搅拌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搅拌的生产效率,而且还会使混凝土拌合物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下表采用。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GBJ204-83)

(2)投料顺序

投料顺序常用一次投料法和二次投料法。一次投料法是在上料斗中先装石子,再加水泥和砂,然后一次投入搅拌机中。二次投料法是先将水泥和水在搅拌筒内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水泥浆后,再加砂和石子搅拌成为混凝土。试验表明:二次投料法的混凝土与一次投效法相比,混凝土强度可提高约15%。在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约15~20%。

(3)进料容量

进料容量是指搅拌机允许装入的各种材料体积之和,又称下料容量。装料体积不应超过干料容量的10%,如超载过多,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性。经搅拌后的混凝土称为出料容量,其体积比干料减小,出料容量均为干料容量的0.65~0.7倍。

二、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控制

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控制在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准备工作

(1)衬砌台车就位前检验防水盲管、防水板的布设是否满足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行走台车,定位;

(2)台车准确定位后,加固挡头板、丝杠及各种支撑,确保台车整体牢固、可靠;

(3)施工人员、机具就位后,准备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距离的迅速从搅拌地点运送到浇筑位置。确保混凝土运输质量,保证混凝土到施工现场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性能,尽量减少运输时间,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这对混凝土的质量关系极大,因此,必须根据混凝土拌制能力、运距以及灌注速度,气温,振捣能力等因素,认真制定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4.混凝土振捣

(1)振捣方式:混凝土的振捣有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两种。人工振捣指用铁钎进行振捣,只适用于坍落度大,混凝土数量少或钢筋过密机械振捣不太合适的一些部位的振捣体,大体积的混凝土必须用机械振捣。

(2)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振捣,振捣要均匀,振捣时间应控制在振点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

(3)振捣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各种支撑的稳定性。

5.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是混凝土的凝固,硬化和强度发育的过程;它与周转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混凝土浇筑后即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硬化发育所需要温度和湿度。

混凝土的拆模:混凝土经过养护,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拆除模板,拆模应该先拆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为宜;拆模后,应迅速采取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拆模后若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应及时采取衬砌内注浆,并对裂缝进行处理。

三、冬季混凝土施工的要点

混凝土工作在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度,或最低气温低于-30度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时,必须得采取一定的冬季施工技术措施,冬季施工混凝土应采用加热水预热的方法(<80°C)调整拌和温度,若不能满足入模的最低温度,可采用预热骨料的方法(<60°C)。在保证混凝土必要的和易性的同时,尽量减少用水量,水灰比应较小,这样可以促进混凝土的凝固,可防止混凝土的早期冻结,适当采用活性较大,发热量较高的快硬性水泥或高标号水泥伴制混凝土;将拌合水堪至将骨料加热,提混凝土初始温度,使混凝土在养护措施开始之前不致冰冻;适当掺用早强剂,加速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并降低混凝土内水溶液的冰点,防止混凝土早期冻结;用蒸汽法,暖棚法,蓄热法和电热法等进行养护,提高混凝土养护温度。新晨

四、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养护后的质量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包括拌制和浇注对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坍落度等的检查。混凝土养护后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强度表面外观质量和结构构件的轴线、标高、截面尺寸和垂直度的偏差,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

第5篇: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控制;混凝土;质量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优劣对结构物的安全和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关系到工程的最后质量。

一、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对混凝土的粗骨料要控制在3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着重抓好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水泥在使用前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各级石子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与和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

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着。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原材料计量控制。搅拌机应配备水表;事先称量出外加剂每盘一份加入;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砂石料;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4.浇筑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明确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浇筑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5.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要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并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才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张厚先.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陈本沛.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理论与发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第6篇: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质量、控制

鉴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独特的结构性能,在高层建筑工程如框架-剪力墙、筒体、框支剪力墙等结构中充分发挥型钢混凝土承载力大、延性好、刚度大的特点,在多、高层建筑的各种体系中,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可以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组合,也可以与钢结构构件组合,在不同结构发挥其各自的特点。因此,型钢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逐步得到全面推广使用。

结合在某工程施工监理过程的经历,本文简单阐述了型钢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不足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事前控制:

1、设计交底和深化设计:

监理的质量控制是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因此,对设计图纸的深化工作极其关键,特别是型钢施工单位或型钢制作厂家必须根据设计和施工详图,精心编制型钢制作工艺书,编制工艺书过程中,必须仔考虑到型钢施工过程中柱、梁纵向钢筋、箍筋和型钢之间的位置布置,主要是为了便于型钢安装和钢筋绑扎,避免操作过程中的施工误差。因此,设计图纸会审和交底以及深化设计工作必须得到建设、设计、主体结构施工、钢结构施工分包、监理等单位的高度重视。

2、厂家选择:

结构中的型钢制作必须选择有钢结构设计、施工(包括吊装)相关资质的单位完成,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柱、型钢梁、牛腿等是成品、半成品构件必须在厂家制作完成后运到现场实施安装。因此,厂家资质条件非常重要,其不只具有钢结构制作施工能力,还必须具有二次深化设计的能力,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质保体系,这是一个单位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

3、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包括辅材)控制:结构用钢、焊接材料、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栓钉、锚栓等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型钢钢材根据结构特点选择其牌号和材质符合《碳素结构钢》、《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标准。焊缝和坡口尺寸应符合现行行业《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A和B级》和《六角头螺栓-C级》的规定。高强度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与技术条件》或《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落刷连接副》的规定。型钢构件中设置的栓钉应符合现行的《圆柱头焊钉》国家标准。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高强度螺栓设计预拉力值必须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4、审查施工单位制作工艺原则及吊装施工方案。特殊的制作工艺或吊装方法应有详细的工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5、审查施工单位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工合格证、焊缝探伤人员资格证书。其别应注意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中的板厚、焊接方法及材质的覆盖性。焊工合格证的焊接方法、位置、有效期等方面的内容,严禁无证上岗。正式上岗施焊之前应经过考核合格。

二、事中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1、现场监造:成品、半成品制作过程监造工作是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完成,条件具备的,监理工程师宜驻厂家现场实施监造。监造过程负责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焊接加工质量控制等。

2、型钢焊接使用的焊条必须符合《碳素钢焊条》或《低合金钢焊条》规定,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焊丝、焊剂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焊丝应符合《熔化焊用钢丝》规定。

3、加强对高强螺栓的质量控制:高强螺栓轴力试验、出厂证明、批号,对不同批号的高强螺栓定期抽做轴力试验;试板摩擦系数的检查,确定摩擦系数值;旁站检查钢构件摩擦面质量;对高强螺栓工艺、包括操作顺序、安装方法、紧固顺序、初拧、终拧的检查等。

4、进场验收

原材料或半成品构件相关资料的验证,主要收集质保资料和构件外观尺寸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现场吊装过程监控:

钢结构吊装应有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实施。钢结构吊装前应要求施工单位对构件进行尺寸预检和预拼,并对构件安装部位轴线及标高进行检查控制。对于高空连接焊缝,应特别严格控制焊接环境湿度、清洁度及雨、雪、风的侵袭,保证焊接接头对口质量。安装时应要求吊装单位注意风载的影响及结构的稳定性。

钢柱安装测量记录:标高(2mm)、中心线(3mm)、垂直度(H/250≤15且≤10)、柱间距(3mm)的偏差控制。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线锤、卷尺等。

6、钢结构锈渍处理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钢结构表面应进行除锈处理,确保混凝土与钢结构面之间的粘结力。

7、焊缝探伤试验

(1)待全部焊接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对所有焊缝实施100%的检查,包括焊缝厚度、内部缺陷、外观缺陷、焊缝尺寸等等。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度较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基本清除干净。

(2)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现场抽取一定百分比的焊缝进行探伤试验检测,检测结果应全部合格。对于不合格的焊缝,应返工施焊后重新检测,直至检测合格。

8、型钢结构涂层质量控制

(1)防火、防锈涂层材料与厚度的检查(包括涂料与基层的粘接力,涂料间相容性等),符合设计要求;

(2)明确防锈、防火等级;

(3)防火涂层连接牢固度的检查;

(4)涂层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喷砂质量检查。

9、混凝土浇筑

型钢柱(梁)混凝土浇筑往往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混凝土浇筑专项方案,经监理部审查批准后实施,该部分工作内容执行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型钢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物的转换层施工中,模板支撑一般属于超过规模的危险性较多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组审查论证后实施。同时注意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三、事后控制

做好事后控制的主要工作:

1、对型钢混凝土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包括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谈记录、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施工现场试验报告及见证取样报告、强制性条文的检查项目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高强度螺栓施工记录、其他施工记录、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重大质量、技术问题的实施方案、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等等;

2、有关安全及功能检验和见证检测项目检查记录常见的有:

(1)见证取样送检试验报告:钢材及焊接材料试验复试报告、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扭矩系数复验。

(2)焊缝质量检验报告。

(3)柱脚及网架支座检查记录:锚栓紧固、垫板、垫块、二次灌浆;

(4)主要构件变形检查记录:钢屋(托)架、桁架、钢梁、吊车梁等垂直度和侧向弯曲、钢柱垂直度、网架结构挠度;

(5)主体结构尺寸检查记录,包括整体垂直度、整体平面弯曲等等。

第7篇: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加上高层建筑对于基础施工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墙体以及受力结构的要求都要高于普通建筑物。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就需要严格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工作。而借助于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合理控制,才能够确保该混凝土的强度,并确保整个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1 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1.1 供应商的确定

有别于早期建筑施工的现场搅拌混凝土,目前来说,混凝土施工均采用商品混凝土,那么以往的对于搅拌混凝土中的质量控制,就变成了对商品混凝土厂家的控制。所以在考察和选定商混供应商时,要重点考察商混厂家的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厂家信誉、供应能力、标养室条件、运输距离等,严格要求商混供应商对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标号、配合比、塌落度、搅拌时间、混凝土的运输等数据,以此作为混凝土成品质量的基础保证。

1.2 浇筑前试验

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浇筑前,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混凝土现场试验,现场取样测定商品混凝土塌落度,交货地点的塌落度与出站前塌落度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现场准备混凝土试模,含标准抗压强度和抗渗强度模具,以便现场取样,制备混凝土试块,经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后用以测定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抗渗标号。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 进行浇筑方案的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浇筑顺序来进行施工,从而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不会出现冷缝等情况。此外还需要对层间的间隔时间进行合理控制,来避免因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增大过快而导致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有裂缝产生。此外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混凝土的覆盖工作,容易对混凝土的散热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就需要在混凝土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对其进行覆盖处理。

2.2 进行浇筑工艺的处理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越少,则证明该混凝土的生产水平越高。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一旦混凝土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则会直接影响到该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且容易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因此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强度保持在一个要求的范围内,这样就能够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并确保整个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同等的温度应力影响下,一些抗拉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部分会发生开裂现象,而与其相邻的混凝土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形收缩现象,并严重影响到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因此要求浇筑工作在初始的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就浇筑完毕,才能够避免变形收缩现象的发生。

此外,在浇筑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并且要求将其温差控制在25~30℃这一范围内。因此在夏季等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就需要在原材料的堆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遮阴措施,并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到施工原材料上面。

2.3 混凝土泵送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重点在高,难点也在高,所以在混凝土泵送环节,应重点把握,必须保证连续不间断。当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清洗管内参与混凝土。保证料斗内混凝土充足,以防空气进入产生堵塞现象。高控支模是非常重要且要求很高的一个环节,每一块模板的精确位置必须确定。而且由于泵送施工使用的混凝土塌落度大,浇筑速度快,混凝土流动性大,因此,对模板工程的施工要求必须严格,支撑、拼接缝、搭槎要符合规范要求,墙模下口与楼板接触面拼接一次成型。混凝土浇筑时,自由下落高度必须控制在2m以内。

2.4 人工进行温度的控制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人工控温主要有保温法与降温法这两种方式,其中保温法就是借助于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草席的覆盖以及朝混凝土表面喷洒温水等方式,来保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从而保证其内外温差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降温法则主要借助于朝着混凝土外部进行洒水的方式来达到降温的效果,并能够使得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接近与其外部温度。借助于人工控温的方式,能够将浇筑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有效降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此外还有一种控制温度的方式,是在混凝土的内部埋入水管,并且借助于循环水的方式来达到保持混凝土温度均衡的目的,并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

2.5 拆模的时间控制

模板拆除均要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报告为依据。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其中侧模拆除的混凝土强度要保证其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受损伤。

2.6 进行养护措施的控制

早龄期的混凝土其所处环境的温度比较低时,就会因为表面温度较高的缘故,而导致该混凝土出现裂缝等状况。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其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并需要对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安排好拆模的时间。完成拆模工作之后还要采取一定的隔热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能够控制在一合理范围内。为了避免温度的突然变化,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隔热层的设计,并使得其表面温度能够接近与实际的环境温度。但是在进行隔热层设计过程中,为了防止过厚或者长时间设置等情况出现,还需要对处于升温过程中的混凝土避免进行隔热层的设置。

3 进行混凝土裂缝的合理控制

混凝土浇筑完工的初期也是预防混凝土裂缝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立即加混凝土构件表面的养护工作,并尽可能的减少构件表面水分的蒸发,而对于一些体积比较大的混凝土构件,还需要采用埋设散热孔以及通水排热的方式,来对混凝土构件的内外温差进行合理控制,从而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此外还需要尽量避免早期强度比较高的水泥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并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掺合料或者混凝土外加剂的方式,来尽可能的降低水泥用量。在施工工艺的选择方面,还需要避免过振以及漏振的现象,并需要将其内部的水分尽可能排除干净,来避免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出现收缩开裂等质量问题。对于现浇板中的线盒与线管还应当放置在上下层的钢筋之中,其交叉布线的过程中还需要沿着预埋管线的方向来进行钢筋网带的增设。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高层建筑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多。不管是从外观还是建筑物自身强度来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都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第8篇: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浅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不断的深入研究、精心组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肤浅看法。

1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混凝土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主要建筑材料,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工程的成败。混凝土整体性能好,可灌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

1.1混凝土的原材料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制,经过均匀混合搅拌,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1.1砂石

砂石为粗细骨料,主要检验含泥量、颗粒级配等指标,是由石材的品种、颗粒级配、含泥量、坚固性、有害物质等指标来表示它的质量。混凝土细砂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 时含泥量不大于3%。 石子粒径16-30m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0时不大于1%。砂石质量越好,配制的混凝土质量就越好。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中时,由于组成了密实骨架,可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

1.1.2 外加剂

由于混凝土外加剂用量较小,能够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并节约水泥,提高工效,所以使用较普遍。外加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1.1.3 水泥

水泥是一种活性胶凝材料。使用前,除了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作强度、凝结时间、安全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1.2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水泥、水、粗细骨料及掺和料、外加剂之间的比例关系。配合比中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性质和耐久性起了决定作用。按粗细骨料的级配和空隙率确定混凝土的含砂率,然后计算粗、细骨料用量。它的配合比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必须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一定要符合经济的原则。

1.3 混凝土的浇筑振捣

浇筑混凝土时,自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应连续施工,不留或少留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如果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振捣棒插入下层已振混凝土深度应不小于5cm,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一般在20秒左右,严防漏振或过振。并应随时检查钢筋保护层和预留孔洞、预埋件及外露钢筋位置,确保预埋件和预应力筋承压板底部混凝土密实,外露面层平整。振捣时间短了,拌和物难以密实,振捣时间长了,生产的效率就不高。

1.4 混凝土养护措施

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强度增长,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由于散热时间延长,混凝土强度和松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混凝土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了贯穿裂缝的产生。在气温高、湿度低、风速大的天气及早覆盖、喷水雾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在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的水化充分、完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法使混凝土温度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的温差。在天气干燥时,要及时地进行洒水,让混凝土的表层足够的潮湿,避免产生裂缝。

2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2.1温度变化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

2.2收缩裂缝

在实际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混凝土在应力作用下,由于水的作用混凝土中的 Ca(OH)2 和空气中的碳酸气体产生化学反应,引起炭化收缩。

2.3 不均匀沉降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地质差异太大。

2.4 出现孔和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混凝土离析,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3 提高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3.1防治混凝土裂缝

一般环境下不做专门防护,特定环境下可以采用覆盖表面防护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升,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采用保温或保温养护,延缓混凝土降温速度。做好温度监测工作,及时反映温差,随时指导养护。适当选择配合比,掺外加剂控制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搀加粉煤灰,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避免使用粉砂,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3.2 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控制水泥品种选择和水泥用量,水泥袋装检测应以同一水泥厂、同标号、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场同期的水泥为一验收批,按一验收批检测。砂、碎石或卵石检测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按一验收批检测。外加剂必需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减少温差。水灰比越大,干燥收缩越大。所以,必须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3.3 把握好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严格把握好原材料的质量基础上要有严格地设计,设计配合比,是以干燥材料为基础的,而工地存放的砂、石材料都含有一定的水分。所以现场材料的实际称量应按工地砂、石的含水情况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配合比,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要严格地按照比例来控制。

4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的特点,并且具有较高强度和耐久性,便于浇筑成各种形状的构件或整体结构,能与钢筋结合成坚固、抗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一直是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影响结构物的安全,也影响结构物的造价,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程双涛.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158

第9篇: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

1 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粗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的质量好坏主要由原材料来决定,所以原材料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源头,只有把源头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才能有保证。对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必须严格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规范原材料堆放,保存和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1.1 水泥

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所有的混凝土工程用的水泥都需要厂家合格证,经过自检试验室或者委托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关键的原材料之一,必须从严把关,抽检频率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不能处于失控状态。

1.2 砂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同时,级配良好也是选用砂的重要指标。

1.3 石子

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选择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对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及质量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

1.4 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要着重控制。

1.5 外加剂

添加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产品有针对性得提高工程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选用某种外加剂之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资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符合本工程要求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2 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提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需审查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混凝土性能报告,得出该混凝土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制拌和浇筑工作。

严格按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拌合均匀,防止离析。

3 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原材料计量控制。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4 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控制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是否到位,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同时,重点关注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现象。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5 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6 加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有针对性地开展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做到首件交底、特殊方案交底、分项工程交底,确保工程质量。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和了解所承担施工的任务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

7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

7.1 混凝土表面水纹线的治理

针对混凝土存在水纹线的质量通病初步分析为:

7.1.1 附着式振动与插入式振捣的前后不协调问题;

7.1.2 是混凝土坍落度偏大, 混凝土流动性过强甚至有局部离析现象;

7.1.3 附着式振动震动时间过长使侧板中下部位混凝土表面出现离析、下坠现象。

7.2 混凝土表面粗糙、粘皮和个别漏浆等现象

7.3 混凝土拆模后的其他问题

7.3.1 气泡

受混凝土的含气量、混凝土的灌注顺序、混凝土局部振捣差异等影响,拆模后梁表面出现气泡。

7.3.2 蜂窝、麻面

混凝土蜂窝是指骨料间有空隙而形成的蜂窝状窟窿,具体指混凝土表面缺浆、石子露出深度大于5mm,但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缺浆、起沙、粗糙,表面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露筋现象。混凝土蜂窝、麻面与摸板的干净度、漏浆、漏振、混凝土的配合比等有关。

7.3.3 砂沟、砂线

砂沟、砂线的形成主要是受混凝土的配合比、局部相邻混凝土振动的强弱、灌注混凝土的间隔时间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处理方法:与蜂窝、麻面的处理方法相同。

7.3.4 “狗洞”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孔洞,形象的叫为“狗洞”。 “狗洞”出现与钢筋的密集度、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的振动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7.3.5 露筋

钢筋在梁表面或者钢筋的保护层不足设计保护层距离的都为露筋。主要受钢筋位置不精确、混凝土的振捣不正当造成的。

7.3.6 错台

错台主要是摸板的安装不精确、混凝土的振捣不正当造成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