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改革项目范文

教学改革项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改革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改革项目

第1篇:教学改革项目范文

关键词:统计学;实践式项目教学;三维依托;四项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4502

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的核心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经管类本科教育追求教学的“实用型”,老师不仅要教,学生不但要学,关键最终教学目的还是要会做。本文根据经管类本科统计学的教学经验,在总结传统统计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引进实践式项目教学,将真实项目引入到教学学习中,并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统计项目,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目的,培养出实践应用型的本科人才。

1实践式项目教学的引入

1.1引入的必要性——数学焦虑现象的存在

无论在经济类还是管理类课程中,统计学的教学都是挑战和困难最大的课程之一,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数学焦虑现象的存在。与其他的课程相比,统计学的逻辑性和抽象度要高出很多,课程信息量大,公式多,模型难,计算复杂。因此,每当面对数学类计算的时候,学生就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形成焦虑情绪,致使工作记忆下降,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师教学质量降低的教学现状。

在这种现状之下,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早已不适用于课程教学,学生光听不做只能继续加剧数学焦虑现象,对统计学最终拒之千里。将实践式项目引入到教学当中,把学生从课堂带到课外,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统计项目中,形象的掌握教材知识和统计软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统计学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

1.2实践式项目教学理念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的任务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讲授其涵盖的理论知识,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强调的统计学项目教学,是“实践”与“项目”的有效结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项目学习。在分解项目、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步骤的投入到真实项目中,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软件应用,将项目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即实践式项目教学。

2实践式项目教学模式构建

2.1实践式项目教学模式概述

本文提出的实践式项目教学强调“三维依托、四项能力”,将应用型教材和统计软件融入到实践式项目中,形成三维依托,并以实践式项目为核心,在具体的实践项目中按前后逻辑关系分别锻炼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的四项能力,从而形成实践式项目教学模式(图1)。

“三维依托”是整个实践式项目教学模式的基础,以此为依托展开教学。在“三维依托”中,应用型教材是前提,统计软件是保障,实践式项目是核心。作为前提的教材,应努力贯彻“少而精”和“学而致用”的原则,既反映学科先进水平,又简明易懂,便于教学。我校统计学教改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就是编写了适合三本学生的应用型教材,充分结合现实案例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为实践式项目教学做好铺垫。统计软件则贯穿项目始终,为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保障的作用。传统教学经常存在理论方法和统计软件“两张皮”的现象,将教材与常用统计软件结合起来,共同融入到实践式项目教学中,通过上机操作,弱化传统的数理逻辑的推证过程,强化统计方法的适用性和分析实际数据的能力,结合社会经济的热点和校园生活的焦点,积极开展统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了前提和保障,从而展开以实践式项目教学为核心的统计学教学改革

2.2实践式项目教学具体步骤

2.2.1项目设计

遵循学生设计,教师指导的原则,让学生选择贴近自身生活,体现自身兴趣的真实调查项目,让学生既能便于收集资料,又能系统练习知识,通过有步骤的实践,分别锻炼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的四项能力,通过一个大项目完整的掌握知识体系,操作统计软件。

2.2.2子项目细化

根据四项能力,将大项目细化为具体的子项目,环环相扣,将教材知识从头至尾分配到各个子项目中,并明确各子项目的相关目标,为日后的实践效果评价做好铺垫。

2.2.3链接知识讲授

根据分解的子项目及相关目标,让学生结合教材,自己梳理各子项目分别要求掌握的知识章节,教师就此进行知识讲授,明确要完成具体的子项目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并如何通过统计软件操作出来。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活学活用到自身的项目当中。

2.2.4子项目实践

结合教材的知识体系,按照四项能力的顺序,每讲授完一项子项目的链接知识,就布置学生进行课下实践。结合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教师指导,完成对应的实践任务,并通过软件操作,形成各组的子项目成果。

2.2.5项目成果评价

项目成果包括子项目成果和项目总成果两部分。每阶段子项目完成之后,采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方式展示成果,改进不足,以利于下阶段子项目的进行。项目完成后,综合每项子项目的成果,整理成完整的项目调研报告,基本涵盖课程主要内容,并在实践调研中锻炼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的四项能力,最终形成项目总成果,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3实践式项目教学实例及效果评价

3.1实践式项目教学实例

本文在实际的教改过程中,以会计2010级为教学对象,实行了实践式项目教学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将实践式项目教学与教材知识和统计软件相结合,形成三维依托,通过子项目分解,锻炼四项能力,让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掌握统计原理与统计软件,实现应用型本科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下表以《会计专业就业与学习成绩关系》项目为例,具体介绍了项目分解及实施的过程(表1)。

3.2实践式项目教学效果评价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两种途径,对实践式项目教学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

问卷调查针对2010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抽样,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1份,回收率97%。问卷内容涉及对实践式项目教学的态度、学习难度、学习效果、能力培养四大方面。结果表明,98%的学生对实践式项目教学持支持态度;91%的学生表示统计学比预期的学习难度小,数学焦虑现象减少;90%的学生表示实践式项目教学能轻松的掌握相关知识点,增强了求知欲、成就感和自学能力;92%的学生表示实践式项目教学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同能力。综上可知,实践式项目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本文也对期末成绩进行了分析,将2010级教改后与2009级教改前的学生成绩进行了比对:2010级教改平均成绩为80.56分,标准差6.72分,及格率98%,优良率达到55%;而2009级未教改平均成绩为70.81分,标准差8.69分,及格率85%,优良率15%。由此表明,实践式项目教学效果良好。

综上,实践式项目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应用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代表未来统计学教学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靖.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统计,2010,(5).

[2]曾五一,肖红叶.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

第2篇:教学改革项目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项目制;教学改革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鉴于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特点,在中国现有经济体制下,应该有着很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输送质量等的变化,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到现在为止,高职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如何摆脱这些日趋严重的质疑声?高职教育教学到底需要改什么?怎么改?反思现有的高职教育教学,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也确实有很多需要去改革和改变的地方。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现阶段,各类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都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社会的需要,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进行教学的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整体竞争力,为社会培养理论实践双优复合型人才。所以教学方法的改变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

1、高职教育的历史背景

职业教育起源于古代的学徒制,本身来说就绝对不是一对多的教学形式,但因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承担着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职能,不可能完全的采用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讲授式的集体教学显然更加符合实际。这是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的突出特征。

2、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目标的把握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且将最终影响到教学的质量。高职教育的目标也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目前,我国是制造成品高输出国,要想制造出一流的产品,不可或缺的必须拥有一批高技能劳动者。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适应,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技术型加技能型的复合人才。

3、传统的教学方法

高职现在的教学方法,大多还主要是沿用大学本科、专科的理论式教学,或者沿用高职升级前中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式教学,讲授多,动手少。这对于高职教育的定位及社会的需求而言,都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也更加不可能培养出实际所需的技术型加技能型的复合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但是教学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这是每个高职教育人都需要去思考都问题。接下来,本文就从项目制教学方面入手进行探析。

二、项目制教学改革

1、项目制教学改革的成因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也是专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则是存在和发展都关键。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都走访调研,以及在校生师生交流等形式,从用人单位和学生那里收集到了他们对于现有高职教育教学的一些看法与想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用人单位和学生对于传统式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讲授式教学,意见反馈很大。

很多学生都反馈说,一个学期下来都不知道学了什么,尤其是不知道现在所学的知识的和以后的工作有什么样的联系,感觉太过脱离实际,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前景感觉越发都迷茫,似乎学与不学没有太大的区别。久而久之,课堂上就只剩下了老师的声音,学生是迷糊加迷茫,有听没懂的情况非常严重。当然也有人说,出现这样的问题,那都是因为高职的学生基础太差,理解能力有限。我认为,此观点有所偏颇。学习主要靠的是智商,高职的学生都经历了应有的义务教育阶段,且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的学生一样,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对于重新融入应试教育的理论教学应该是没有大问题,也就是说智商绝对不会是学生现有情况出现的关键决定性因素。

接下来我们看看本就不多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就能看出我们现在的高职学生,不是不知道,而是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很投入的进行技能学习,特别是相对艰苦的工科技能训练。如何让学生摆脱“惰性”,进而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现有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也站在他们的角度,结合他们的认识和认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方式和建议。经过多方调研和探讨,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我们认为项目制教学改革是现阶段最为适合的改革方案,我们必须痛定思痛的进行改革,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真正掌握一些实际的工作方法。

2、项目制教学的含义

项目制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来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在西方的职业院校中,是最为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项目制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3、项目制教学改革的实施

项目制教学的实施,需要以课程为单位来实现,从而将项目制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进而贯彻执行项目制教学改革。课程开发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经过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与提升,最终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转化到学习领域而构建的。

基于工作的学习是项目制教学的核心,也是开发的依据。学校要有效的保证专业教学目标能够从市场需求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总要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对专业进行调研,了解确定专业所面对的工作岗位群,区分典型工作岗位,并对工作岗位进行梯队排列。

加强社会调研,从企业,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入手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从而从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构成相对应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对课程了解的同时,也对工作岗位群建立一定的关联度,从而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能力的锻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梯队的排列则是在于兼顾学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能力的项目,并在项目制的引导下,选择不同的学习难度,进而更好的开展课程的学习。

其次,课程内容的更新,带动项目制内容的更新与优化。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最终将由社会企业来进行评定,而人才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课程的内容是否与社会需求,岗位需要紧密相连,实现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对接,也就决定了培养人才的社会需要程度。试想一下,课程教学采用了项目制,但是课程内容却是远已经过时了的内容,那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充分调动了,思维模式也逐步建立,但是走上社会却发现所学的一切都没有实际的效用,那项目制教学的实施也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鉴于此,我们在注重项目制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发展,从而带动项目制内容的更新与优化,保证项目制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最后,师资的建设与培养。教师是教学环节都组织者,项目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者最终要落实到教师身上。

项目制教学是紧跟社会需求,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相对比较高,需要教师知识能够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能有改变的意识与自觉性,更需要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作为支撑。这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特点,但是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教师更多的趋向于传统型,脱离实际实践时间较长,这显然不能胜任高职教育的要求。鉴于此,我们应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师资的建设与培养:

⑴推进在职教师的企业顶岗实践活动,加强院校之间的联系交流的同时,也开通国外访学通道,鼓励教师到职业教育发展更为完善的国家和院校进行访学,吸收先进的理念,学习先进的方法。⑵校企合作共建课程,邀请企业资深人员或者行业专家一起共建项目制课程,聘请他们来校任课,因为他们的实践经验丰富,且对工作岗位的要求有十分具体的掌握,有了他们的参与,能够很快的理顺课程的脉络,找到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制教学的组织。与此同时,他们也将专业前沿的知识带入课堂,以企业的要求来实施项目制教学,为将来学生更好的融入企业社会奠定基础。

第3篇:教学改革项目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是知识化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注重理论知识,主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较少。这种教学方法所传授的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走。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需要完成教学内容并开展实践训练,时间比较紧,课程结束后学生也无法全面掌握所有的知识点[2]。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漏洞。针对这些问题,就急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因此,VB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其是顺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的。通过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比较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

二、VB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开发研究

其一,VB课程项目化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知识点的目标。需要让学生及时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例如编程的语法、界面设计、数据库的访问等,需要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其次,能力方面的目标。需要让学生掌握项目开发设计的能力,对整个VB程序进行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素质培养的目标。在进行VB课程教程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学生及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例如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感的培养。

其二,项目的选择方向。首先,项目选择需要遵循的原则。项目的选择首先就要以教学大纲为前提基础,并根据教学目标为方向进行制定。主要遵循的原则有:(1)项目需要覆盖所学的知识原则。主要指每个项目中必须要涵盖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各个项目之间需要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环环相扣、种类多样的项目群,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流程。每个项目的构建重点在于主题和重点的突出,而不是规模的大小。(2)项目实用性评价原则。对项目进行选择的时候,项目就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体现出VB课程完整的发展过程。另外,项目还需要具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条件。其次,VB课程教学中的项目选择。在选择的时候,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并结合知识点进行选择,在VB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可以从记事本、网络程序、计算器和数据库软件设计和开发几个方面进行。在这些软件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就需要开发一个类似于Windows中的记事本、和计算器,类似于QQ网络的通讯工具以及类似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软件。在项目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组成小组进行,需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3]。

其三,VB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考核内容。在VB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施项目考核措施,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施指明道路,项目化教学主要注重的是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因此,就需要将考核的内容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在平时教学的时候,考核的次数需要适当的增加。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基础技能、综合能力等,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三、VB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1、合适设置问题,引导教学

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完成的项目提出实施该项目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需要合理设计这些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展开项目化教学。其中问题的引导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知识点引导、基本技能引导、综合应用引导。将各个环节的引导要从抽象到具体,将问题划分为多个细小的知识点问题。

2、观察分析项目中的知识点和技术,设定详细的教学任务

在选择好项目教学内容之后,就需要进行知识引导和技能引导。其中,在知识引导方面需要详细了解完成项目教学需要涉及到哪些知识层面,以及这些知识点的特点和连接点是什么。在技能引导的方面,就需要及时掌握将知识点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技能。例如,在进行记事本软件开发的时候,就需要明确记事本软件开发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在知识引导和技能引导方面需要浅显易容,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反应,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需要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将知识点的引导逐渐转化为技能引导,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在项目设计和开发流程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和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学的安排上加大学生上机的机会,在上机的时候,教师需要合理的进行指导,做到每个学生都顾及到,帮助学生解决上机操作中的问题。另外,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布置学生能够动手查阅资料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体会到参与教学和学习的乐趣。

四、结语

第4篇:教学改革项目范文

【关键词】 工作过程;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成本会计》是高职高专财经类会计专业自《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企业中有实际的成本会计岗位相对应。笔者在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过程中发现毕业生对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职业应对能力,较难适应成本会计岗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成本会计》课程适合项目教学

(一)《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需要项目载体

如何以应用的方式给学生实用的知识,是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对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的讲解,具有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计算多的特点,各种数据在各种不同格式的表格中穿梭、演变,需要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和公式进行大量的计算,其表格之多、计算之多是其他会计课程难以比拟的。且该课程与企业实际工作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极强,因此在教学上需要项目载体,让学生在努力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各种方法,通过计算完成各种表格。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更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完整的教学项目,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如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工序、生产中投料方式、产品转移方式等)的介绍开始,模拟各种情境来学习各种核算与管理方法的实践应用。

(二)《成本会计》课程系统性强适合项目教学

成本会计与其他会计课程比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学内容系统性强。虽然教材将各种分配方法和核算方法分别在各个章节中介绍,但是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都是一个核算体系,整个核算过程从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直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环环相扣,知识结构非常系统。因此,比较容易以一个成本核算方法掌握为教学目标来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而且项目成果也明确。

项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围绕职业工作内容选择教学项目,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其核心在于: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以“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过程。笔者从《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出发尝试将教学内容项目化,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开展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工作任务是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它是联系个体和岗位的纽带,在项目课程开发中处于特殊地位。当我们从岗位的角度看待任务时,它就是岗位职责要求;当我们从个体的角度去看待任务时,它就体现为职业能力。笔者通过走访企业与实践专家交流,对成本会计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析,并进行了职业能力分析,最后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对企业的各项支出与耗费进行成本核算,准确地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并理性地进行成本分析与管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高效的成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

(二)重组教学内容,完成项目设计

在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成本会计》课程知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成长规律,遵循深入浅出、综合处理、通用性强的原则,围绕着《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整体工作任务循环式地设计了独立且递进的4个教学项目,分别是品种法应用、分批法应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应用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应用。传统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被重新梳理,各知识点的处理如表1。

(三)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

工作过程本身是完整的,它构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完整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只有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通过对不同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分析,成本会计的工作任务涵盖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管理。其中成本核算工作是成本分析与管理的基础,它包括制定原始资料取得与整理、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来分配各要素费用,登记成本类账簿,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报表提供的数据资料采用专业的分析方法为决策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成本管理更是内容广泛,包括编制成本预算、实施成本控制、进行成本考核等。笔者从教学目标出发,分别模拟单步骤生产、多步骤生产等不同企业的生产背景,以完整的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线进行每个教学项目设计,基本涵盖成本会计岗位各个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每个项目使学生真正了解并熟悉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以项目一品种法应用为例,如表2。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项目教学评价考核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中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考评很难通过一张笔试试卷来体现,因此从考核教学目标实现的角度出发,笔者结合项目教学设计了一套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案。其中终结性考核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各必备知识点的掌握,占最终考评成绩的30%。形成性考核以每个项目教学过程为依托进行考评,占最终考评成绩的70%,考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项目完成质量、团队协作能力,分别由学生自评、组长评定和教师考评综合形成,比例分别是20%、40%、40%。其中学习态度涵盖出勤情况、课外学习准备情况;课堂表现涵盖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主动发言、成果展示情况;项目完成情况涵盖及时性、准确性、独立性、清晰性;团队协作涵盖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4个项目的考评成绩再以各25%的比例形成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

在完成项目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设计。首先在课前向学生提供项目资料,布置学习准备。课堂教学设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任务驱动,小组化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组织过程中,努力营造新颖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组织学生身体力行获取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并自行反馈和评价,牢牢把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想,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在此,以“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教学单元为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其具体内容见表3。

四、项目化教学效果

《成本会计》课程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培养了学生成本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首先,项目教学使学生对成本会计工作有了整体认识。由于教学项目是基于完整的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从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开始到最终完成成本分析报告,学生在营造的虚拟的工作环境中使用来源于企业的学习材料,亲身体验着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因此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对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其次,每个教学项目均以不同的企业生产类型为背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蓝本设计,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设计核算程序,且每一个核算环节都离不开各种原始数据的取得、原始凭证的传递、分配表的编制以及成本类账簿的登记。在实践中,学生操作能力不断地提升,同时岗位工作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岗位应对能力自然形成。

此外,项目教学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到项目评价的全过程中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体,学习与实践交替中学生自主决断,积累经验,渐渐形成对这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地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项目完成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分析、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五、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待完善

《成本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从设计到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尚待解决的问题依然不少。

(一)项目内容设计需要更加工作化、精细化

项目内容应该不仅涵盖教材中的知识,还应更多的补充实践知识,如目前企业普遍利用ERP软件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如何在课堂中结合软件应用知识与技能是其中一个问题。另外,成本管理方面内容如何精细化地渗入各项目内容也是问题,如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等。

(二)项目的训练价值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项目设计都是以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的应用为基础,项目完成方法与工作流程设计也具有事先的设定性与通用性,项目的训练更多培养的是操作能力,缺乏采用混合方法完成的项目,缺乏项目的问题障碍设计,缺乏对学生复杂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理论认知能力的培养。

(三)项目教学形成性考核实施需要提高可操作性

尽管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得非常明确,但是在目前非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很难对每位学生每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评价也很难准确到位,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形成性考核的可信度成为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第5篇:教学改革项目范文

岗操作还需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会使企业对学校的教学产生怀疑从而终止与学校的合作。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学生在老师和企业的导师指导下参与项目的运营与操作,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的运作中学到实际工作岗位技能。

2企业项目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2.1采用企业真实项目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目前各高职的专业教师一般是从学校到学校即毕业就来学校支教,因而大部分教师缺乏长时间的企业运作、管理经验,理论知识都比较丰富但是实际工作的能力不强。如果和对口企业建立长期、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整个项目的运作流、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和企业导师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能学到很多以前不具备的实践技能并在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际项目运作能力。

2.2采用企业真实项目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满意度

企业最关注的利益最大化,就招聘人才而言他们希望招到的人就能直接上岗操作并创造价值。很多企业愿意与高校合作因为高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企业和学校合作可以实行校企共建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到高校中,既能在校培养员工又可以获得优秀人才,电子商务企业也是如此。电子商务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电商人才,很多企业就选择和电子商务专业合作办学,在学校期间企业将岗技能以真实项目的形式植入到教学中,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操作从而节约了培训的时间和成本。

2.3校、企、学生三方受益

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校园进行运作,企业可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场地优势,实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的运营效果;学校通过引入企业项目,最大程度上做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提升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学生在锻炼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带来一定的收益。因此,基于企业真实项目运作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实现了三方受益,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支持。

3基于企业真实项目运作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从2006年开始与阿里巴巴、上海珍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合作,先后开设了阿里订单班、珍岛订单班开启了电商专业校企合作的先河。2013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办校企合作班。在所开设的几个订单的教学中均采用企业真实项目运作,教学效果良好。将真实企业项目引入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在校内创业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为在校生提供了创业实训基地,有创业愿望、能力和好的项目的学生可以申请创业场地。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创业相对简单,老师帮学生从企业接来实际商业项目,指导下将学生分团队运作企业。在实际的项目运作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企业的氛围,能了解企业真实项目的运作流程和工作技巧。从而很快的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并且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都会大大提高。

3.2与对口企业合作建立校企联合班

校企合作市现代高职教育的必经之路,学校教学缺乏真实项目的支撑教学就显得空洞无味老师教学大部分都停留在模拟和理论教学阶段,学生对理论学生毫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到企业还需进行上岗培训。对于企业而言想找到技能过硬的学生,但是大多学生到企业不能及时上岗还需进行培训,因此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到日常教学中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教学从而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一举两得。我校与清华IT水木荷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网络营销学院,联合参与的企业有50多家。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委员会、中国商业联合会、武汉电子商务协会、黄冈市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协会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丰富的素材,保证资源与政府、企业、行业的关联度。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为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2013年与清华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并进行实质性运作。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从清华IT引进九大实训项目助力教学,创业项目供学生实施,包括:搜索广告管理项目、搜索引擎优化项目、天猫商城运营项目、移动互联网推广项目、垂直电商平台运营项目、互联网品牌推广项目、网站运营管理项目、基于用数据分析的商业网络架构设户计与策划和SMO社会化媒体营销与推广项目。2014年学生创业项目已经启动,主要业务有:校园电商、电商外包和企业网站推广,目前运营效果良好,企业师资全程指导。

3.3科学合理的各阶段教学安排

以“真实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实施,首先要遵循相关的教育教学规律,掌握其中学习的技能关系,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此使得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有阶梯式的提升。以图1为例,在学校的第一个学习的时候,通过开展淘宝实战。将所有的学生都纳入的到该实践体系当中,并通过和学分挂钩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而该实践方案的培养主要针对学生在商业方面的感知、把握的能力和利用网络平台创业的意识。第二、在学生实践后的第三个学期开始鼓励学生进行网点的装修和推广。由学生组成不同的项目组,分别承接社会项目,项目完成情况计入相关课程考核,与学分挂钩。旨在培养学生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力、选择营销渠道的能力及网络推广能力。第四、五学期,学校出面承接来自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务,这类业务包括网站规划与设计、网络推广、客户服务的整体方案与实施,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实训项目,全面培养学生的项目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及技能基础。在这个过程当中,其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不同的转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引领者,通过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而在对项目的实施中,学生的角色转变为社会中的实践岗位,从而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实践理解其中的知识;在项目结束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则教师变为了评估者,学生的角色有从社会实践着转变回来,从而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成了专业的岗位人才。通过这种灵活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在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

4总结

第6篇:教学改革项目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项目教学,改革

目前,许多学校通过对职业岗位任务、职业能力构成的分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成来构建课程体系,着力全面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组织形式,我们也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企业、学校和学生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广泛、充分的场调研,以其为依据对《基础会计》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改革,对《基础会计》进行了项目的细分,把《基础会计》划分为两在模块,八个项目。

一、课程教改设计的基本思路

课程的设计贯彻了“教、学、做一体化,教、研、产一条龙,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原则,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校外职场的结合。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设置教学任务。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本科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为参照,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训练,从而导致教学内容重复、过度、学问化的弊端,被人们称作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在新的教学改革中,以职业意识的培养为主旨,把教学内容及顺序按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来组织,根据会计工作的要求来设置项目,让学生在做项目中不但学会会计知识而且还要培养起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人的意识。

(二)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工学结合。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可能让每位都学生实际参与到一个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全过程,那我们可以通过模拟某企业一段时间的经济业务,然后将整个项目贯穿全课程,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通过调研,从考证的需要,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未来职业的发展方面,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七个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每个项目又有若干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子任务分别完成,最终就完成整个的实际项目,项目和项目之间即能独立存在又相辅相成。

二、课程教改整体设计

(一)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针对会计各岗位的共性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一般工作流程,能够进行各项会计基本技能操作,并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的专业品质,初步形成职业习惯。

(二)课程项目设计。本课程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两大模块:会计职业入门模块和会计核算技能模块。会计职业入门模块主要从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组织以及会计职业来分的;而会计核算技能模块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层次共分为八个项目,这些项目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可行性等特点,能够全面培养学生会计操作技能。

(三)项目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设计。根据会计工作过程创设工作情境,进行仿真式教学,实现了以岗位工作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基于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利用真实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做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对会计项目化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也事半功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也较快。

三、项目单元教改设计

教学的每个单元组成了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在实施项目任务的教学中先要按步骤来划分单元,根据任务目标来确定单元的课程目标,并确定相应的具体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这里以报销差旅费为例来说明。

差旅费的报销是编制记帐凭证中的一个环节。按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上来先介绍凭证的内容、种类、填制要求,然后根据文字描述的业务,练习编制记账凭证,学生往往很难把所学的知识与会计实践操作相联系起来,其后果是学生的认识知识有了,但是到了实际工作岗位却发现不会做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先引入情境:海蓝有限公司销售部张名海出差回来,持出差发生的相应费用发票和已填制好的差旅费报销单到会计科报销差旅费,然后将班上学生分成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讨论:1、在这件业务中涉及经济活动具体内容是什么?2、差旅费报销的会计岗位和工作流程是什么?3、应当填制一张什么格式的记账凭证?每组同学通过讨论得到结果,接着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老师评价并作相应讲解。

既而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分角色扮演出纳、总账会计、业务员合作完成情景中付款凭证的填制的任务。扮演的业务员出差回来,持车票、住宿费等单据到本单位的财务科报帐,会计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填写差旅费报销单,交单位领导审批,扮演的出纳根据业务员填写的借款单金额结算借款不,然后由扮演的会计人员根据差旅费报销单等凭证编制记帐凭证,登记日记帐及有关明细帐。实现了根据原始凭证(单据)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通过实际业务操作流程来实现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处理使学生从抽象的数据处理中回到了真实的会计核算流程中,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他们未来从事的会计工作需要“做什么”,“怎样做”!让学生在自主、愉悦、和谐、真实的“工作氛围”中掌握凭证的填制技能。

第7篇:教学改革项目范文

项目化教学,是教师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一个或者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在教学过程,项目是导向,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教师借助引入的案例,将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进行思考,全程体验设计过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程教学项目来源

(一)企业项目

企业项目的引入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需与设计程序相结合,学科之间的糅合度较高,有利于学生把条框的知识系统化与实践化。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产品制造、原理方面的经验,学生在多次完成企业项目后,能够胜任成熟的产品设计工作。当然亦存在相应的问题,如项目的来源,项目的困难度、前期投入较大、项目开展周期较长。

(二)设计竞赛项目

设计竞赛是有效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之一。首先,由于设计竞赛公平、公正、公开及具有相应的奖励机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在大赛评审的过程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对产品的审美、市场对接、开模制造、舒适性、安全性,操作的便利性等要求,而对于这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可控的,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较大的设计赛事通常会举办相应的设计展,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另外,项目来源异常丰富,每年由年初到年终,我国举办的设计竞赛不胜枚举。

(三)毕业设计项目

严格意义上的毕业设计就是一个标准的项目完成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进驻设计公司或者企业的实习期间,结合设计公司或企业的需求,设计出满足本单位的产品。整个过程必须在最终的毕业设计中有所体现,包括:毕业设计由概念形成、手板制作、可用性测试、投产等,这亦符合企业的生产流程。而产品的评估则由校方和企业方共同完成,体现在校方中的是毕业答辩及毕业论文。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化教学课程群的研究

一般来说,完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项目,需要多个课程知识的支撑,项目的选择必须同专业课程的开设顺序、课时安排相匹配,也需要授课教师的协同指导,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群是项目化教学的前提。另外,由于企业项目的导入时间在教学设计中是无法预计的,因此,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可预留一个较为灵活和宽松的教学周期,本个学期如果没有企业项目引入,可插入相应课程。项目化教学应该务实地基于本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及特点。对于一般的带鉴赏特征的课程或者是工业设计基础课的课程,是否应该引入项目化教学,需要经过商榷及论证。而对于类似于“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专题”等富有操作性与灵活性的课程可相应结合企业项目展开。

(二)完善项目教学评价机制,注重教学过程和项目成果

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要及时反馈,以利于修正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同时,评价方式应当避免单一化。

(三)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第8篇:教学改革项目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项目教学;问题;改革措施

项目教学以具体的项目作为载体,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了起来,教师和学生能在实际项目中朝共同的方向努力发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教育形势不断发生变化,项目教学而言需要实现改革,以此提高项目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高职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职院校项目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项目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广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寻求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但是,具体的改革实践现出不少问题,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项目教学改革的推动乏力。项目教学实施时间并不长,经验缺乏,教师对项目教学的认识不够,在改革工作中容易出现偏差,无法取得有效的改革成效。例如,不少高职院校教师都是在毕业之后留校任教,缺乏社会实际工作项目的经验和认识,对项目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把握项目中每个学生应该扮演的角色,项目教学混乱,存在局限性,甚至与实际脱轨。其次,学生在项目教学改革中主体意识不足,没有体现出教学主体地位。以生为本的教育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来越强烈,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变化受到学生主体意识的影响。项目教学的改革同样离不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实际表现将会决定项目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但是,当前大多数学生虽然认识到自己是教学中的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甘愿处在被动地位,由教师主导课堂,这就使项目教学改革无法接受学生反馈。最后,教学管理工作滞后,难以对项目教学改革形成支撑。教学改革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多方面支持,其中教学管理对教学改革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但是当前教学管理工作滞后性明显,忽视了对教学管理的改革,导致其有效性降低。

二、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使项目教学改革陷入误区,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水平,推动项目教学改革,形成完善的师资队伍。首先,加强双师型队伍的构建。针对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加速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在具备高水平理论的时候同时具备良好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可以将教师安排到专门的企业进行定岗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其次,构建兼职教师体系。单纯依靠校内教师到企业实习积累经验还是不够的,无法快速满足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改革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加入教师队伍充当兼职讲师,构建一支体系化的兼职教师队伍,将企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理念、工作经验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双师型队伍和兼职教师的双向交流,双师型队伍向兼职教师队伍学习实践经验,兼职教师队伍向双师型队伍学习教学理论。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工作队伍的共同进步,为项目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2.转变学生意识观念,推动项目教学改革。学生的意识观念对项目教学改革具有显著影响,而学生依旧处在被动地位,大大弱化了意识观念对项目教学改革的推动。因此,要想办法转变学生的意识观念,弱化学生在教育主体地位凸显上的惰性,使其在教育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应实现项目教学改革。具体说来,首先要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分解和补充,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和主观意识,让学生在教学中更多地依靠自己完成学习。其次,要优化教学体系,将项目化教学升级为项目式教学,从更高的层次实现教、学、做的结合,构建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教学中的实践是形成工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项目教学改革深化实践,才能让这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3.完善教学管理,为项目教学改革提供保障。要保证项目教学改革彻底落实,需要完善教学管理。首先,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依据实际进展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变更和调整。其次,加强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创建,给项目教学开辟专门的场所,让学生能在实践基地中深化项目学习。最后,加强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将项目教学的各项信息汇总到一个平台上,以便进行专门分析,及时得出项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项目教学的质效提升。

三、结束语

项目教学面临改革,从高职院校的教育实情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当前存在的缺陷,从构建教师队伍、转变学生意识观念、完善教学管理出发,推动项目教学改革,使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建.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

[2]陈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针对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学分制改革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

第9篇:教学改革项目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前厅管理与服务;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进行《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高职人才项目培养。要引入以项目入手,完成项目为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和团队意识。这符合高职人才“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以前厅部服务与管理能力培养为重点,听取紧密型合作基地酒店前厅部服务与管理行业的专家以及历届毕业学生的意见,进行重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是单一、个体的内容,而是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从项目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职业需求。

以结合前厅部工作流程,以学习情景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而非单一独立的任务,注重项目的综合性和能力培养的连贯性。通过学习情境中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教学所要求的内容。

一、前厅管理与服务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

前厅管理与服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酒店的一线部门,它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以后,应该掌握酒店前厅部门的日常操作,能灵活的处理和宾客的关系,熟悉前厅部门各层级的管理。前厅作为酒店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的地方,也是与客人交流、接触最多的地方。他们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宾客对酒店的整体印象,甚至关乎到酒店的对外形象。因此,前厅管理与服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课程具有专业性的特点

前厅管理与服务课程是一门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具备自身的专业用语,专业操作程序和专业的管理方式。该课程要求学生贴近专业,掌握交流方式、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它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专业操作能力和处理事务能力。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三)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前厅管理与服务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内容涵盖了前台服务、宾客关系处理、前厅部门管理等三大块内容,而这三大块内容里涵盖交流、服务、管理等诸多能力,因此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前厅管理与服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积极推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前厅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要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前厅服务、前厅管理实际生产过程,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1.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严格课程开发程序。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聘请专业领域各层级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2.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在借鉴诸如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等知名酒店的成功经验,注重岗位典型技能培养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开发项目,结合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以培养前厅部综合人才的目的整合课程内容,重新构建了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项目化为专业核心能力平台,专业文化为基本素质平台,前台服务、宾客关系处理、前厅部门管理为专业核心能力拓展平台,构建了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高职前厅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核心能力平台和专业核心能力拓展平台的课程按照“项目教学、实境训练”的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学习结束后,完成前厅中级服务员、前厅高级服务员、前厅经理培训证书、国际饭店业前厅督导师专业资格证书(PFOS)等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一)课堂展示

坚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课堂报告”,可以在每次上课用10~15分钟,安排1~2组学生上台,按照上课进度,或是服务程序的演示,或是案例的重演,或是管理方案的提出。以此来开阔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落实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在于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同时传授的信息量大。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讲授课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配合教材,放映一些电影、录像、图片、宣传片等,利用相关前厅使用软件、网络资料等作为教学素材,来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造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其特色是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前厅管理与服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拓展场景,如投影、视频短片等,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服务流程示范和语言使用示范,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取信息,再根据教材讲解专业术语、服务规范、口语表达等知识,然后给出特定场景,由学生在课上或课后,结合书本以及课外资料准备场景对话。比如在学习入住宾馆对话练习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一人始终扮演客人,一人先后扮演行李员和前台工作人员,场景设定:客人下车走进酒店,到前台办理入住手续,送客人入房。先通过实景照片展示前厅服务项目,并讲解行李员和前台工作人员的服务流程和规范礼貌的工作用语,再带领学生学习具体的语言表达,提示不同的语句可以结合不同的肢体语言以及可能出现的道具,比如客人打开车门时左手轻轻挡住车顶,引导客人进入大堂时右手指示方向,接受客人小费时自然大方,等等,最后要求他们自行完成场景对话。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项目教学法

课程中导入项目,项目必须来自行业、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尽可能引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真实项目,为部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可以与学生签订保密协议,不要让教学永远停留在模拟阶段,而是真实的去思考、策划,对于可以采用的项目成果给予奖励。据此进行教学组织和实施,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

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每个模块都增加知识拓展部分以供学生课后阅读学习。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学习成绩的检验采用过程性考核,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知识,查阅其它酒店的工作流程,制订适用酒店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社会上许多新开酒店缺乏策划团队,与这些酒店合作,把真实的项目拿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真实的去实践策划,有被采用建议的学生团队给予加分,从而促使学生在课程的每个环节积极参与。同时指导老师还引导学生提升服务质量,注重团队合作。

(五)改革考试方式

考虑到前厅管理与服务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有必要对考试的方式进行改革:一是从考试的形式来说,打破以往单一笔试的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可以进行笔试附加操作的形式;二是加大平常考核的力度和比例,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情景模拟等都占有一定的分值,督促学生重视平常的课堂练习和活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文章分析了前厅管理与服务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对于教材、课堂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改革的几点建议,主张高职院校前厅管理与服务教学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为酒店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前厅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04期,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