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摘 要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分析,安排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使教学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快捷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 几何画板;初中数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11-02

1 前言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往往感到有难度。将几何画板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几何画板可以将数学题进行简化,突破数学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如果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加入几何画板这一元素,就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下面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一技巧进行探讨。

2 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学中乐

过去采用的教育模式比较老套,很多学生会在学习的时候感到十分枯燥乏味,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课本中增加了几何内容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难懂而失去了兴趣,时间一长更对数学敬而远之了。随着教学中应用了几何画板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数学的问题难度,通过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形象生动的图形,能够使数学难题变得一目了然,更方便学生找到解题的方法。几何画板是一款优秀的画图软件,在应用的时候往往能够起到一种举一反三的效果,它通过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使原来的题目解答起来变得更加简单。

如图1所示,已知等腰ABC中∠C为90°,P是三角形内部的一个点,AP=3,BP=1,CP=2,要求求解∠BPC的角度。

应用几何画板进行解题的时候,如图2所示,可以首先将CPB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旋转90°,将会实现B、A两点重合,得到CP′A,将P′P两点进行连接。然后经过推断可以得出CP′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P=;AP′?+P′P?=AP?,∠AP′P=90°;最后通过分析可以得知,∠BPC=∠AP′C=90°+45°=135°。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如果不应用几何画板,很难将图画准确;在运用了几何画板之后,原本的题目就变得准确形象了,这就是几何画板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3 融合几何画板,凸显直观性

教师应该注重将课堂变得生动,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当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学生才能够完全投入学习中。几何画板是一种数形结合的工具,它的应用使得数学问题的解答变得轻松简单。以往的教学方法在应用的时候,习题中的图形都是静态出现的,往往存在运动性变化的因素,单单通过纸和笔是没有办法将它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的。利用几何画板来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动态的展示,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高效率学习。

如图3所示,矩形ABCD中已知AD=12,AB=5,P是边AD上的任意一点,存在PEBD,PFAC,PE+PF的值是多少?

这是一道动中有静的数学题,在进行解答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一习题放到课件中进行编辑,利用几何画板工具进行分析解答,最后运用推理可以得知PE+PF=DG=60/13。在进行这道题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优势,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课堂环境,通过课件中加入动画演示的方式,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为动态的演示,将疑难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作图题,另外利用多媒体作为媒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吸引力,从而才能够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多为学生创造理想的教育环境,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运用相应的教学软件,将理论知识与相应实际结合,做到优劣互补、相互整合,从而达到一种提升学生认知的效果[1]。

4 运用几何画板,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数学是一种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的科目。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学教学工具,经过合理应用之后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这一工具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分组练习,分配任务的时候将数学成绩差不多的学生规划为一组,将课本中的数学题目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划分,不同组别分配不同难度的题型。在解决初中数学疑难题目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几何画法的推荐,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稍微简单化的形象直观题目。这种几何画法的运用能够在初级解题阶段将题目变得直观,不至于让学生在初期就对解题失去信心和耐心。另外,通过结组的方式进行探究,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本身相对于其他学生所存在的不足,在小组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缺点,找到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这种形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分组的形式下进行教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还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可以说是一种人际关系与学习成绩的“双赢”。

几何画板的应用从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数学题的难度,教师通过运用这一技术,能够将原本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数学题形象直观地展示到课件之中,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更多的方式和渠道下简化数学题。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是比较新颖的手段,很多学生在采用几何画板方式接受知识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注意力集中、学习态度积极的效果,这一学习效果正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追求的。因此,几何画板应用在数学教学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另外。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与讨论中,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学生可以给教师一些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适时改变教学计划,并对教学情况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师生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的原因,只有沟通的时间多了,才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好坏与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师生之间关系好坏、课堂环境创设是否得当都存在很大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利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课本中加入几何概念的内容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现得对于数学学习没有了兴趣。如果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能够从初级阶段简化题目的难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更多的信心和积极性。

5 结语

几何画板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是在新课改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手段,它的出现标志着新兴的教育时代已经来临,应该积极地把新型的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因此,教师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运用更多的技术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数学教学质量不断取得新的提升。■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所谓教学分化点,指的是在进行教学时,学生感到难以接受和运用,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偏偏又易于明显暴露出来,而教师也感到教材难以处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某些内容.

分化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十分突出.笔者认为,分化点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有显、隐、强、弱、大、小之分,这些表现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针对分化点的表现形式,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解决分化现象,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1 显分化点——降低坡度,循序渐近

某些教材内容,由于本身难度较大,加上学生学习方法不好,教师在教学中又没有设置好过渡过程,学生一开始学习就明显分化,这种教材内容是“显分化点”.如绝对值概念、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列方程解应用题、函数概念等.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地进行,引导学生爬“慢坡”,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这种教学也符合认识过程的规律.

2 隐分化点——打好基础,注意铺垫

某些教材内容在学生学习时的分化现象并不明显,但是由于这部分内容掌握不牢或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的方法不好,以致于后面相关的内容无法学好,这种潜伏着分化因素的内容是“隐分化点”.例如,没学好因式分解,就会影响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有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有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可解方程而不重视用配方法解方程,这就会直接影响到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最大(小)值问题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一要注意打好基础,消除“潜伏着分化”的隐患,二要注意运用预防性铺垫方法,针对学生容易疏忽失误之处,及早谋划,预先采取防范措施,防“分化”于未然.

3 强分化点——突破难点,分散难点

某些教材内容在学生学习时的分化次数和人数较多,一旦分化,就很难补救,这是“强分化点”的表现.强分化点一般是教材中的难点.如韦达定理的应用、点的轨迹、几何综合题等.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难点所在,寻找突破方法.

4 弱分化点——细心指导,严格要求

某些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分化的次数和人数较少,往往为教师所忽视,若不注意,也可能影响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和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这是“弱分化点”的表现.例如,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最简根式和同类根式、线段、射线、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两个角、直角坐标系等.这些内容相对较容易掌握,教师决不可轻视,应严格要求学生,并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求学态度.

5 大分化点——精讲精练,章节过关

有些分化点不但本身包含的内容较多,而且对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影响极大,如有理数、因式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等;有些分化点虽然本身所含内容不多,如算术根概念、绝对值等,但与其他知识联系密切和广泛,这些分化点是“大分化点”.对于大分化点,教学时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精讲精练,把握重心,强调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结构化和能力培养层次化,做到章节过关.

6 小分化点——个个击破,不留隐患

有些知识及部分题型,所包含内容并不多,虽然产生分化,但一时不致产生较大影响,如繁分式、方差、反证法、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四种命题间的关系、“给定区间上的函数的图象”等是“小分化点”.对于小分化点,教师往往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分化点虽然小,但学生碰得多了,又没能得到及时彻底地解决,就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进而产生分化.有些问题不搞清楚还会影响到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如反证法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到高一学段立体几何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充分注意这些小分化点的教学,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个个击破,直至学生基本掌握为止.

回顾

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单元知识学习之后,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出现分化现象.

能否事先“预测”分化点,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学生“分化”程度.我努力去探索,本想量化研究,后感到工作量太大,只好“初探”,仅从分化点的“显、隐、强、弱、大、小”入手探之,“探出”此文.

凝思

我觉得研究教学分化点是很有意义的.以往我们仅凭经验判断,往往会得出“这部分可能是难点”,“那部分可能是易混点”,等等.我的研究,应该说是把我们的“经验式感觉”推进了一步.

展望

我觉得,集体攻关,是可以把每个教学分化点进行量化的.建议这项工作由各地教研室牵头,组织各校数学教师深化研究,细分出教学分化点的“分化分值”,供数学教师教学时参考,这样教学中就可以实施“有效教学”,就可以防患未然.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简约的课堂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数学课堂走向简约,要求数学教学应该从以前不断附加各种因素的做“加法”转变为删繁就简地做“减法”, 使数学教学简约而不简单。但这种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而是要提炼,合理地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时空。

一、数学教学简约化的内涵

所谓课堂教学简约化,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高度概括性,以提高教学速率和教学效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促使学生发生最大的变化,掌握最多的知识。但是这种概括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对教学内容的简单提炼和删除,而是以简明勒要的外在形式,表达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形式上,不仅要表现的简洁明了,在内容与方法上,更要体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文约义丰。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目标简单明了、内容简约厚实、环节简化自然以及语言简洁流畅。

二、数学教学简约化的必要性

1. 数学知识体系的需要

数学知识本身就蕴涵着简约之美,这种简约是指数学的知识、规律必须按照最简单的原则进行。“几何之父”古希腊数学家Euclidean只用5条公理就把几何素材组织成1个有机整体。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Newton曾发表感叹,几何学可利用如此少的几条公理却得出如此多的结果。而这这正体现了数学的简单美。

2.数学课堂教学成本的需要

教学成本与教学效果应该是成正比的,但由于许多数学教师对部分理念片面、肤浅的理解,使得在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案例不当、媒体运用过于豪华,或者是学习方式选择有名无实,导致浪费精力、时间以及感情。

3.教学预设与生成的需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化要求教师有效的减少“教”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将时间留给学生“学”,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即,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三、数学教学简约化策略

1.目标预设,简洁明了

目标翔实,面面俱到不仅不能使学生理解深刻,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精致高效。因此目标预设应化繁为简、并且简洁明。如在《几何初步知识》的认识时,教学目标可如此设定:

1)激发学生对点、线、面学习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细心观察的学习态度。

2.内容引入,开门见山

教师在教学开始时进行导入内容应该开门见山,摒弃了过于隐晦难以理解的“回文诗”、对联、引用中外典故等方式。如“倒数”这节课,首先,以“倒数”一词中“倒”和“数”的不同读音引入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倒数”和“数”的关系引出整数、小数、分数;再次,根据“倒数”与“倒”的关系引发同学对倒数的形式的各种概念;最后,在学生对于倒数有了初步的、朦胧的认识以及渴望了解真正的倒数形式和倒数的相关知识的状态,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教学核心内容。

这样的引入开门见山,简单有效,用“四两之力拨千斤之重”。完全没有上述的“回文诗”、对联、引用中外典故等这些费劲心思,而得不到良好效果的做法的负面影响。“回文诗”、对联、引用中外典故等引入方式其实是在学生对于引入的知识无任何经验、知识、概念等基础之上建立的,只是一味的追求偏离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建立本质联系轨道的所谓趣味性,有时甚至是不科学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不合理的、最终会导致得少失多。

3.内容与环节,有机整合

学生的学习精力、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抓住当节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以“方程的意义”为例,该节课精髓内容有以下3个:

1)什么是等式?

2)什么是方程?

3)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如何?

如此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思路举浮现出来了。对此节课我们可如此设计:

(1)导入

分别统计班级里喜欢果冻和茯苓膏的学生人数,然后提问:如果果冻每Kg为15元,茯苓膏每Kg为20元,那么5Kg的果冻和茯苓膏混合物的单价在什么范围?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定价果冻和茯苓膏混合物的单价?定价的理由?

(2)过程

将导入部分分成3个问题:①果冻多,茯苓膏少的单价;②果冻少,茯苓膏多的单价;③两者同样多时。先解决其中1个,如先解决问题①。

分3部分进行。首先,全班一起分析同一种情况,如4kg果冻和1kg茯苓膏混合物的单价;其次,学生确定自己得出的单价;最后,分析学生的研究结果。

问题②可由问题①延伸而来,首先,让学生估计单价;其次,让学生判读自己配置的的单价,并验证结果。问题②的解决是一个巩固练习的锻炼机会。

问题③较为特殊,相当于一个变式。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归纳为先估测,再核算,最后总结。如此也可扩展到其他教学内容上。形似上,全部设计似乎只有一道习题,其实不然,此设计将数学练习巧妙与解决果冻和茯苓膏混合物的单价的问题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希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又希望学生能进行习题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两者均需占用一定的时间,而课堂受到课时的约束。本设计可很好的对此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4.教学评价,简明真诚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显然是很必要的。在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就有一条强调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究和发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是改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需要,是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需要。这样,应用信息技术将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能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所以,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改革的新课程标准,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自觉地进行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的优势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偏重于逻辑推理,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

在课件《生活中轴对称》的制作中,我利用网络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又利用蝴蝶飞舞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将一只蝴蝶框定放大成为平面图形;在讲授多面体的展开图时,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实物,给正方体的六个面标上字母A、B、C、D、E、F,但由于实物不透明,学生观察不方便。因此,我利用《几何画板》做了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且可透视,再结合实物进行教学,这一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然,抽象于实践,创设了数学教学的良好情境,建构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数学教学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现状。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收集一些与勾股定理有关的素材,如《外星人与勾股定理》,以此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热情后,提出以下问题: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谈谈它的由来。它的证明方法有哪些?它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勾股数等。其次讨论分析以上问题,然后分小组分任务解决。第三,学生明确目标后,带着问题独立地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收集相关的信息。第四,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解决的办法,通过电子邮件、腾讯QQ实时聊天或在BBS上发表帖子交流,并讨论它的可行性,以及收集到的信息是否有效。第五,收集到与勾股定理的信息后,由学生汇总信息,完成课题的小结并打印成册,得到《勾股定理史话》,《毕达哥拉斯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勾股数研究的现状》等,最后由小组成员向全体同学做出书面汇报,并要求学生回忆探索与协作的过程,反思如何从问题中提取数学知识、怎样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选择有用信息、解决该问题用了哪些数量关系、与小组成员协作是否愉快、学习伙伴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打算以后怎么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等。通过这一过程,全体同学基本上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都有有了比较好的掌握和理解。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我们通过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正是对激励、唤醒、鼓舞的这一教学艺术的诠释。在教学中创设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激活其思维的情境,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能让教学形式有趣、新颖,生动形象,从而萌发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我利用flash设置“圆柱的烦恼――怎样减肥”这样一个故事来制造悬念:有一个圆柱国王,住满了形形的圆柱,其中有一个底面积,高为 的圆柱,膀大腰圆,威风八面,自己以粗壮为美,可近来却忧心忡忡,忽然变得自卑起来,探问何因?原来其他苗条的圆柱都在嘲笑它,说它太胖了,爱美的圆柱 既想让自己的空间优势不变(体积不变),又想让自己变瘦,想变成 高,它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聪明的同学,你能帮助圆柱 解除烦恼吗?这样乘胜前进,引导学生探究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带有俏皮的童话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迅速调度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使学生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四)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掌握和记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形象思维的优势大于抽象思维。事物或图像比抽象的语言和公式要有说服力的多,再加上他们好动、好奇,容易被直观、有趣的事物吸引,并且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就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由于动画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因此完全可以引入课堂,参与教学。它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降低教师教学难度,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

1、从抽象到直观,使之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对“对于 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这一概念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我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 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时间设为,就形成了 与 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2、由静态到动态,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3、以数解形,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教学中,传统教学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双曲线的形成,二是对双曲线与两坐标轴无限逼近的理解。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我一改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讨论”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画图软件,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一媒体技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给自变量赋与更多的不同的数值,让学生自己来“绘制”出双曲线,并最终发现和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这样的数学活动,不是独立地理解数与形,而是自然而然地由数到形,加深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五)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它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个体差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又各不相同。这样使得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讲演法很难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特别容易形成“满堂灌”。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分层教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就将这节内容做成网页,分成“判定定理”、“例题解析”、“知识探索”、“牛刀小试”、“中考试题”。在“牛刀小试”、“中考试题”这两部分的试题由易到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并且题目与答案均有超链接,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得到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成就感,同时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可重现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去侧重解决自己的难点,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

二、信息技术在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利用各种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加工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是要储存和传递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以及传递信息,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的工具。在数学整合的教学实施中首先需要将教学内容信息化处理,形成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化环境展开教学,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源,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而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计算,作图,数据处理的工具

我们在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繁琐的计算,需要做出复杂的图形或者图象,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基础性的数学活动,从而使得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对数学规律的探究与反思、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信息技术可以展示和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思维学科,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数学具有鲜明的特点,数学概念高度抽象、数学语言科学简洁、数学逻辑体系严密、数学思想方法深刻。当我们在抽象思维遇到障碍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形象的展示数学对象,而且还可以展示数学对象的构造和变化过程,反映出数学本质、展示出数学思维。因此,信息技术使得数学对象形象化,使得数学关系明显化,能够展示和发展数学思维,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更高层次的数学对象,展开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四)、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方便的教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也可以使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库,综合利用各种资源,选择能够揭示所需问题的数学本质的资源组织教学,形象直观地演示数学对象,动态得展示数学关系,揭示数学本质,表达数学思维,创设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发展的数学情景,吸引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景去感知、理解、建构数学的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与初中数学的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不能流于形式,要始终要起到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发生、发展的播种者及浇灌者,更应是学生处事的模范。灵活的应变能力,严谨的求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些都要靠师生之间的心灵感应,靠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互融,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们不应让“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键盘手。课堂教学必须从教学的目标和技术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保证数学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时采用,讲求必要性、适度性、实效性,不能追求形式,为了整合而整合。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不求时髦,但求实用

课件的运用应整合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针对以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为培养目的的数学教学,课件中存储内容要精练,画面要简洁,讲解和推导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完成。为帮助解决数学中数形结合的难点,理解抽象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数学思想,我们认为,应根据数学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将课件设计成一些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让老师能按自己组织教材需要,针对各自不同教学思路,灵活调用各模块里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网络电子教室应成为数学教育的理想场所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2—0086—01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感到课堂上有无穷的乐趣,做到人在课堂、心也在课堂,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化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紧贴生活,诱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联系生活实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知识学习为无穷的探究之乐。例如,针对中国人喜欢燃放的爆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教师可作如下分析: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KNO3)、硫磺(S)和木炭(C)。如果是制作一些其他种类的爆竹还会加一些镁粉、铁粉、铝粉之类的金属。当爆竹被点燃时,这些物质就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气体,同时会有氧化镁、氧化铁的粉尘进入空气中。在产生出的气体中,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属于有毒气体,吸入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反应,如果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产生化学反应:SO2+H2O=H2SO3 ,形成酸雨,对地球上的植被和房屋建筑等有毁灭性的伤害。爆竹燃烧的粉尘会使空气污染指数增加,影响人们的健康。如此一来,学生会对化学如何影响生活更加关心,进而喜欢学习化学。

二、实验探究,培养兴趣

新课程《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此应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用实验去引燃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求知的火花。

例如,在研究SO2漂白原理时,可通过实验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再加热,可观察到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来颜色。将Cl2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再加热,可观察到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无变化,溶液仍为无色。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是一种氧化性漂白,是永久的,不可逆的,而SO2则是与有机色素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这种漂白具有不稳定性,加热后又会分解。

三、多媒体演示,激发兴趣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如在“碳的可燃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煤块燃烧的整个过程拍摄下来:新的煤块加到炉膛中,炉膛温度会下降,发生的反应有:C+ CO2 ■2CO,过一会煤块表层有蓝色火焰,发生的反应有:2CO+O2■2CO2;随后炉膛温度迅速上升,碳开始燃烧,发红、发光,并且煤块表层同样有蓝色火焰,发生的反应有: 2C+O2■2CO,C+O2■CO2,C+CO2■2CO,2CO+O2 ■2CO2,劣质煤燃烧还会产生强烈刺激性的味道是因为S+O2■SO2。一段时间后,火焰慢慢消失,碳的发红、发光减弱,炉膛温度慢慢下降直至熄灭。

四、 利用趣味的比喻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画板;应用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想要更好地对当代的学生进行教学就要结合当前的科学和技术。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不仅仅体现在健康方面,与此同时对其学习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加大了投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都比较出众。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把初中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式发展的必然的趋势,特别是初中数学的教学,利用几何画板做出一些精细的图,使理论知识更加的生动形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初中数学的教学采用单一化教学、题海战术等方式,这不仅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下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

一、当代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

目前,存在很多学校一味的重视考试成绩,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就会抓紧时间讲解更多的知识,课下也会布置大量的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渐渐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初中是培养学生行为品质的关键时期,应积极的采用新型的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数学这个学科失去探讨的兴趣,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在小学时期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本身,利用当代先进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而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对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整合缺乏重视

在平时讲解数学时,很多教师只是采用一贯的方式,并不会考虑将先进的教学技术运用到平常的课堂中去。老师认为学生只要明白了数学的解题方式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单纯地依靠记忆进行解题,在遇到一些新题型的时候,发现原本记得的东西并不牢固,想要利用原先学习的东西进行解题,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如果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同时采用多媒体中形象生动的方式,就会让学生记忆的比较牢固,在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就能够灵活的运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具体应用

(一)将几何画板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一个活跃的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很多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学校紧凑的教学不大适应,在数学的课堂上可以运用几何画板做一些图形,采用一些动画和动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应的数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及时与学生进行时时互动交流,利用几何画板技术让难以理解的东西具体化,进而提升学生对几何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上,在数学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教师和学生共同利用几何画板探讨的方式探究的方式。在理解三角形运行轨迹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在头脑中想象三角形沿直线是怎么运行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几何画板在多媒体上呈现运行的轨迹,带领学生一步一步体会,并且把相应的运行过程呈现到画板上,最后合并总结三角形运行轨迹。这种通过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对理论知识记忆更加深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的数学的学习的兴趣。

(二)在活动中利用新颖教学方式

在平常的空余时间,教师不要一味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家门,鼓励到户外去感受一下数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在周末或其他空余时间,利用几何画板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亲身参与感受一下数学在生活中所带给我们的快乐,可以用一些几何画板,在户外画下自己的所感受到的有趣的图形几何,然后把自己理解到的东西画出来和同学一起探讨,通过几何画板的户外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总结

综上,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几何画板和初中数学相互整合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各个学校的教师应该重视这个方法,进而使教学和学习变得有意义,同时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与时俱进,想要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让学生接受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而帮助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伶俐.几何画板在农村初中数学尝试教学中的研究应用[J].红河学院学报,2016(03).

[2]袁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买践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2013(24).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XX级全年级人数为121人,xx年年下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分,总体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倒退。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完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由于缺少三角形全等与勾股定理的相应知识,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学生对四边形中的相应的数量关系缺少更深入的认识。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在知识上学生对不等式、整式的乘法、公式、机会、平移与旋转、四边形的学习,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会这一学期孩子们在代数中无理数与实数的学习,对数的认识上一个台阶,函数的学习,比例与相似,也会使孩子们在数学的认识上来一个飞跃,前面的学习为这一期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最令担心的是班级中的差生的学习,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的使他们跟上班级体整体前进的步伐。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前一学期鼓动孩子们去买自己喜欢的参考书,通过自己的努力,一部分孩子的数学有了较为显着的提高,本学期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孩子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初二,还剩下一期的时间里能更上一层楼。更多的希望他们能买买有趣的课外读物。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用面积来证题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前一学期由于在实验不向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课外的活动多了,孩子们长得更结实了,是令人高兴的,这也带来了负面的作用,就是来自老师的任务少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前一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与不布置作业有一定的关系,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懒惰,给自己的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己是在进行实验,自己是在探索而进行开脱,实际上上期比以前更忙碌了,是没有偷懒的,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实验与探索而让孩子一生的成长而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本学期务必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数的开方 本章主要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四则混合运算,实数与数轴及其相关知识。这一章是孩子们初中学习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将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实数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直到复数的引入是学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归纳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进而展开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接着前进到实数,完成对数系的扩充。本章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实数的概念。要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 本章的学习会带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又一大飞跃,学生要从常量的学习中进入到变量的学习中,是继方程和不等式之后的深入学习,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探索和实践等。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定义(也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其难点是函数定义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将一直延伸甚至大学),实际应用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比如由一次函数解析式迅速转换为其等价的图像,以及由函数图像迅速转换为其等价解析式,或者不能看到函数解析式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这个图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十八章 图形的相似 本章的学习将使得孩子们对几何的认识也来一个飞跃,以前学习主要是全等变换,无论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全等变换,对线段之间关系,大多数涉及两条线段的关系,进入这一章之后,很多时候要涉及到四条线段间的相互制约与和谐的关系,其证明题的难度显着增加,随着知识前进到圆后,其很多知识要都依赖于相似的基本理论,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相似是关键”。本章的重点是相似图形的性质与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直角坐标系研究图表变换。难点是比例线段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其应用。要通过观察、测量、画图与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合情推理,给学生注入对称的思想(这里的对称非几何中的对称,是广义的对称),注重特征图形的使用,对知识的记忆注重图形的位置记忆,而非字母的记忆,这样能极大限度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对比例式的变换要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这些工作要在课堂中解决。

第十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本章是三角函数的基础,本章知识更直观的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一个深化过程。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的关键是熟记特殊的锐角三角形函数,熟练进行三角函数定义的变形及其应用,充分运用本章中的两个特征图形,能极大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能让孩子把知识掌握牢固。教学中即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第二十章 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其计算,理性分析机会大小。难点对选择好的图形准确的画出图形,方差的计算,机会大小的分析。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选取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计算器处理相关数据。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学习实数;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六章 数的开方 4 第一周四~第二周三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 25 第二周四~第五周一

第十三章 图形的相似 28 第五周二~第十周一

半期考试

第十四章 解直角三角形 24 第十周四~第十五周一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现状与问题

1.先进教学理念认识偏颇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先进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在实践教学中试图运用,然而对教学理念认识存在着一些偏颇。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应用了信息技术,那就是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他们在一节课中想方设法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而不注重对整合点以及化学学科知识的本体分析。

2.信息技术支撑无力化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已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探究式教学中,由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因而学生需要有力、有针对性的资源支持他们探究。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能够提供创设情境的资源,对于支持学生探究的资源显得无力而无效,学生常常无目标、无工具去探究,因此收效甚微。

解决方法

面对以上的误区与问题,我们应不断加深对先进教学理念的认识,并试图从学科本体出发,设计最佳教学思路,分析出整合点,并设计与开发出有力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学,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我们应对融合予以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并不是由信息技术是否运用进行评判,更不以信息技术应用得多或少进行评价。真正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为一体,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自然而然地用,不用想就自发地用,并且利用信息技术真正地帮助突破重难点的学习,解决教学瓶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中,信息技术应时时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时时为学生习得能力服务,时时为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服务,时时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服务,这样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实质。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初中化学教学;课程改革研究;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68-01

1引言

在信息技术下开展的化学教学改革,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化学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就要求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前,做到对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化学教学中。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理论理解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发展。

2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课堂

课堂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和谐的、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就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互动,更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1]。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有趣味性的创新型课堂。这样的课堂,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性质活泼的氧气”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氧气的性质比较活泼,其本身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样的教学内容单一的通过文字的讲解不仅抽象而且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非常乏味,很难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氧气的性质。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关于氧气的性质的动画短片,让学生真是的感受到这种物质的活泼形态。通过视频播放,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这样的创新型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应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的引导,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教师幽默风趣的授课形式,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更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2]。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丰富授课内容,并且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另一方面是通过为学生营造更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三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时,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就是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以及重要的金属———铁的冶炼与应用。由于金属的冶炼实验,不能够在实验室进行,学生很难从课本的讲解上,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的状态变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金属也练得过程,然后,让学生对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的变化以及涉及到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这样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习,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技能检验。通过综合学生的测试结果,来检测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状况,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例如,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建立阶段性测试平台。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账号,教师将每一阶段的重点内容,以及重要知识进行整合,在平台上。每一阶段结束,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自行进行检测。教师最后进行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通过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可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化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充满趣味性和创新性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推进了教学改革的步伐,可谓是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杨传宇.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方案[J].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