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

第1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沼液是人、畜粪便及农作物秸秆、杂草等各种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的液体残余物。沼液作为厌氧发酵残留物的液态部分.不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铜、锌、锰等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而且含有17种氨基酸活性酶,其中,所含的乙酸、丁酸、丙酸、乳酸菌、芽胞杆菌、维生素B,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吲哚乙酸,以及较高含量的氨、铵盐和一些抗生素等成分是沼液抗病防虫的主要因素。另外,沼液中产生的乙烯、脱落酸等物质会激发作物抗逆性反应,再加上沼液本身的营养作用,使得作物植株强壮,从而极大提高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和水平。因其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而被称为“生物农药”。

1 喷施沼液防治病虫害效果显著

(1)喷施沼液防治病害

1)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在盛花期喷1次,隔3~5d再喷1次,防治率可达81%;与药剂多菌灵的防治效果相当,发病率比对照下降20.71%,相对防治效果可提高44.88%。防治小麦赤霉病可采用正常产气1个月以上的沼气池中的沼液(澄清、纱布过滤),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无需投资,便于推广,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优点。

2)沼肥防治小麦全蚀病。资料查证,小麦喷施沼液防治全蚀病效果显著,其发病率仅为6%,而对照率高达40%。

3)沼液防治西瓜枯萎病。首先用沼液浸西瓜种子8h,催芽中棚育苗移栽,667m2施沼渣2000~2500kg用做基肥,在西瓜生育期叶面喷施沼液3~4次,若6h以内遇雨,则应补施。如果发现瓜田有个别病株,应及时用沼液原液灌根,方可治好病株。实践表明,连续3年西瓜田施用沼肥,第3年几乎没有发生枯萎病而死亡的西瓜秧苗。

4)沼液防治黄瓜白粉病。通过试验发现,用沼液原液喷施黄瓜效果最好:其中调查78片黄瓜叶片,总病斑数为191.1个,每叶平均病斑数为2.45个,病情指数为13.8%;而喷施25%沼液,55片黄瓜叶片,总病斑数为413.6个,每叶平均病斑数为7.52个,病情指数为47.1%。通过试验发现了喷施沼液的黄瓜表现生长健壮,叶色浓绿,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厚实,叶脉粗壮,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所降低,这些特征大大增强了植株的抗病性。

(2)沼液防治虫害

1)沼液防治韭蛆。韭蛆一年发生4~5代,以取食韭菜叶鞘基部和嫩茎,使根基腐烂,地上部叶片枯黄而死,严重时造成韭菜成片死亡,为了使广大菜农能生产出无公害韭菜,我们于春季扒开韭菜根部土壤,在有韭蛆白色幼虫出现的地方,用沼液顺韭菜行垄灌和沟灌并使沼液下渗土壤深度为10~15cm,结果发现韭蛆白色幼虫明显减少。

2)防治玉米螟。玉米螟以幼虫危害玉米嫩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同时玉米幼虫还咬食雄穗、雌穗、茎杆,致使玉米籽粒千粒重降低,形成早枯和瘪粒,导致减产。为了减少农药残留,生产更多的无公害玉米,我们在玉米螟幼虫孵化盛期,用沼液50kg,加2.5%敌杀死乳油10ml配成药液进行喷施,玉米螟防治效果良好。

3)防治果树螨蚧蚜虫。取沼液50kg,2层纱布过滤,直接喷施10天~次,发虫高峰期连治2~3次。气温25~C以下全天可喷,气温超过25℃应下午5时以后进行,如加入1:1000~1:2000吡虫啉,或1:1000~1:3000灭扫利杀虫效果更显著,持效可达30d以上。

二、沼液浸种

1 沼液浸种的优越性

(1)营养全面。沼液含有作物种子所需的水溶性多种养分,如氮、磷、钾和铜、铁、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一些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还有生长调控物质如维生素、生长激素等。在浸种过程中,种子吸收了沼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分泌的多种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激化种子体内酶的活动,促进胚细胞分裂,刺激生长。

(2)温度适宜。沼气池出料间内的沼液温度比清水要稍高一些,种子处在适温的环境条件下,新陈代谢活跃,有利于促进种子萌芽,提高种子发芽率。

(3)无毒无害。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的沼液,病菌和虫卵被杀灭,无毒无害;沼液中的多种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活性物质对种子表面的有害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沼液中的氨离子也能杀灭种子病菌,起到药物浸种的同等效果。

2 浸种技术要点

(1)种子包装。将种子装入透水性较好的塑料编织袋内,装种数量根据品种及袋子大小确定。一般每袋装10~20kg,留出一定空间,以备种子吸水后膨胀,有壳种子留1/3的空间,无壳种子留1/2的空间,然后扎紧袋口。

(2)浸种位置。将装有种子的袋子用绳子吊入正常产气的沼气池出料间中部料液中,在出料间口上横放一根竹棒,将绳子另一端绑在竹棒中部,使袋子悬吊在固定的浸种位置。

(3)浸种时间。根据种子类型和出料间沼液温度的不同而不同。有壳种子浸24~72h,无壳种子浸12~24h。沼液温度低时,浸种时间稍长,反之则时间相应缩短。

(4)浸种后处理。提出种子袋,漏干沼液,把种子洗干净,然后催芽或播种。

3 浸种前的准备

(1)晒种。晒种时间,一般1~2d,每天约晒6h,选择晴天的中午前后几个小时的阳光。为使种子接受阳光均匀,应将种子在晒席上薄薄摊开,每日翻动3~4次。

(2)清理浮渣。用于沼液浸种的沼气池要正常产气1个月以上,并将沼气池出料间内的浮渣和杂物清理干净。

(3)揭盖透气。加有盖板的出料间应清渣前1~2天揭开透气,并搅动料液几次,让硫化氢气体跑掉。

(4)浸种时间以种子吸足水分为宜。沼液浸过的种子,都应用清水淘净.然后催芽或播种。

(5)及时给沼气池加盖,注意安全。

(6)由于地区、墒情、温度、农作物品种不同,沼液浸种时间各地可先进行一些简单的对比试验后确定。

4 沼液浸种农作物效果显著

(1)小麦经沼液浸种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即可播种。如在土壤干旱墒情差时,则不宜采用沼液浸种。据资料显示,小麦经沼液浸种后比对照田早出苗1d,且苗齐苗壮,叶色浓绿,比对照田基本苗多0.7万/667m2,单株分蘖多0.3个,永久根数多0.7条,返青期早2d,拔节期早3d,抽穗期早2d,且秸秆粗壮。小麦成熟期平均穗长多0.5cm,穗数多1.3个,千粒重多0.5kg,667m2产量增加了49.5kg。小麦浸种还能提高小麦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

第2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这一新的服务方式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应运而生的,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减轻病虫害损失,增加产量的潜力很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通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这是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通过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见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几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植保公共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二)主要原则

政府扶持: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

群众自愿: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农民自觉加入专业化防治。

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生产实际、病虫发生特点,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循序渐进:可先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虫上开展试点,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将专业化防治推广到其他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上。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

三、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重点支持,积极推进。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要主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进行汇报宣传,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主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努力提高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

(三)引导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序发展。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专业合作型、企业带动型、大户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要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建立示范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第3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 农作物 病虫害 防止体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72-01

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必然就会增加了我国对于农业的需求,在农业上发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对于农业的生产是起着一定的重要性的作用。开展农作物的专业化的防治,一般就是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性的治理,进而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式。专业性防治是可以更好的适应农业的发展,这也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种创新。

1 制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因

1.1 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体系过程中,一般都是由相关的农业部门来进行的,其实很多的病虫害防治队伍与人员都是临时构建的,这样防治工作人员其实是没有固定的收入,对他们也是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在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缺少相关有效的系统。虽然在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需要专业性的指导,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是过于形式化,这样必然就会失去防治的意义。

1.2 防治设备少,覆盖率低

在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机械设备上看,一般的大型激动担架式的喷雾与背负式的喷雾数量都是比较少的,农药与病虫害的防治药物药效整体上也是比较低的在,防治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药与跑药的情况。

1.3 防治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就当前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人员队伍来看,很多的时候一般是由当地的农民或是临时工作人员进行组成的,这些工作人员对于农业病虫害的名称、特点、防治等都是缺少相关的专业性知识,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经验也是不具备的,对于农具的维护与保护也是缺少相关专业性的指导。

1.4 防治工作不规范

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形式上看,虽然相关的部门在业务上已经对外承包了。但是根据实际的调查分析,很多的农民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费标准的体系上并不是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会出现乱收费、多收费等情况的出现。另外,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承包过程中,有些农业部门对于承包服务的效果还是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评价的机制上也是存在一定的分歧。

1.5 耕作自然条件的限制

有些农作物在耕作上是会受到自然条件等限制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有的时候在同一地点也是没有办法耕种同种品种的,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进一步的影响到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化的防治工作与推广。

近几年来,我省在农业环境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构上已经进一步的完善,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是有着一定的创新,农业的整体社会化服务也是有着一定的完善,使得农业病虫害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一定的积累,整体的市场上运作机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整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条件已经成熟。

2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的构建

2.1 大力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城镇化” 的发展,农业在土地经营上已经成为我省农民心头的难题。所以,农业发展中是需要加大农业土地的流转速度,对于农业承包制度要加大宣传,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十分有利于打消农民对于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疑惑,也会进一步的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情况,推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对于一些农业大户,是需要有着一定的病虫害防治的补贴,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够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不断的完善农作物专业化防治工作体系

逐步的建立与完善病虫害的防治物质网络,在我省各个乡镇都是需要建立相关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点,对于病虫害潜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检测,对于农作物出现的一些情况或是一些不常见的症状也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报告。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是需要严格的控制收费标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是需要张贴在各个乡镇中,让老百姓是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另外,还是需要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专项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引进防治技术、培训方法等。引进相关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的人才,将社会资本、人才等有秩序的推进到专业化的防治市场工作中,这样是可以形成良性的竞争,不断的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专业化水平。

2.3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队伍的建设

农作物病虫害人员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现的有效途径。因此,相关的部门在对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一般都是加大力度对防治人员的培训,来提高防治人员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认识,提高自身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了解与治理的能力。逐渐的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一定的规范,尽可能的实现在一个村都是有着一个专业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来对病虫害的防治。

3 总结

在农业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农作物的生产也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病虫害。我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是需要积极的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加大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治理与宣传的力度,进而有效的遏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

参考文献

[1]高静静、王双龙,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11月。

[2]黎奇林,r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12月。

[3]郭跃华,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思考,山东农药信息,2012年04月。

第4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症状;趋势;化学防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86-1

春季农业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时期,是关系到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事,是实现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的迫切需要。要把握好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加强春季田间作物管理,特别要防旱、防涝、防治病虫害。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1 春季主要农作物为害症状以及发生趋势

1.1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症状

玉米虫害以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红蜘蛛等为主。玉米病害以大(小)斑病、褐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粗缩病等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为主。马铃薯病虫害以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等为主。向日葵主要以向日葵螟为主,主要为害向日葵的花盘和种子,将种仁局部或者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者深蛀花盅,把化盘咬成很多隧道。被害花盘遇雨后腐烂发霉,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大豆病害则以大豆菌核病、大豆灰斑病为主。为害症状是蜘蛛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

1.2 发生趋势

结合气候特点与各种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0年春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然比较严重,总体程度略微重于2009年。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严重发生态势,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螟等呈偏重发生态势,稻瘟病、稻曲病有严重流行的潜在威胁,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

2 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病虫害发生危害不断加重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因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品种抗病虫性差异、气候条件异常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已进入新的高发周期,病虫发生总体趋势表现为病虫发生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区域扩大、时间延长、程度趋重;同时新的病虫害不断侵入和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演变为主要病虫害,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给防治带来了困难。

2.2 病虫综合防治意识不强

大多数农民仍然采用化学药剂,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知之甚少。从短期看,虽然抑制了虫害,但从长远看,病虫的抗药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而增加了以后防治的难度。因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应该过多的依赖化学手段,应该综合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治措施。

3 防治措施与可行性建议

农田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植物、害虫、天敌等构成了一个相对的食物链关系。为防止病虫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一般是在病虫大发生之前进行有效防治,这样对田间天敌不会构成什么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天敌的作用。而“治”病虫确是应急补救措施。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抑制了病虫的数量。但同时也大量杀伤了田间的自然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长期一来,容易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恶性循环。

3.1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预先监测能力

提高病虫害的预先监测水平,要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从而增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确保预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高病虫发生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病虫测报的覆盖面,以增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预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2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病虫综合防治的指导能力。提高农民对各种病虫害的认识与防治手段。以科技下乡的形式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防治虫害,提高他们对病虫害防治的综合能力。

3.3 加强土壤管理和田间管理

应该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施足底肥增加磷肥及时浇灌,从而加强田间管理。秋翻冬灌可将大批越冬茧翻压入土,减少越冬虫量。深翻地、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发病初期打底叶、病叶,同时喷对应的化学药剂。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

4 结论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尤其重要,这样可以未雨绸缪,及时防治虫害。此外,加强土壤的田间管理,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也很重要。要对于不同的病害用不用的药剂以及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将病虫危险更好地控制于允许水平以下,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0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J].湖北植保,2010,(2).

第5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1 前言

渝北区地处重庆市的北部,是附近山脉的加长地带,因此自然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成就了渝北丰富的农业发展。本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各类蔬菜,并以水果李子而闻名海内外。近年来,我区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并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走向无公害和绿色农业之路。县内先后有不同的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但是,多年来的粗放经营,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了目前渝北病虫害的严重情况。而要从过去农药化肥的依赖转变为无公害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重点分析目前渝北区农作物病害防治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 渝北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

2.1 渝北区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情况

渝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每年春季,常常暴发的病虫害有,稻飞虱、玉米螟、水稻二化螟、玉米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害,小麦蚜虫、以及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虫害。这些疾病,在春季发生率,通常都在60%以上,遇到干旱和洪涝的特殊天气,更是会普遍发生。

之所以每年都会暴发常见农作物的病虫害,主要是因为渝北区的气候造成的。首先,渝北地区的冬季无寒冬,气温不至于将病害虫冻死,而对病害虫越冬繁殖有利。春季以后,气温湿润高温。春季气候对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等病虫的发生流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蔬菜害虫发生较为有利。初夏气候对“两迁”害虫的迁入危害比较有利,也较有利于疫病、纹枯病等其它病虫的发生危害。盛夏的伏旱天气对中、高山地区穗颈瘟的发生不利。秋季气候对蔬菜病虫发生较为不利。

暴发病虫害的另一因素是渝北地区农作物的品种布局比较单一。当品种布局单一的时候,病虫害就会大面积的暴发,因此环境相似的地块非常多,而且还容易连片种植。根据地区农业部门的调查,渝北地区的水稻品种一共有78个,但是其中颈瘟感病或高感的有54个,占69.2%,与近年鉴定结果相比,品种抗性无实质性改善。这种情况在其他农作物上也比较相似,渝北地区的生理小种单一,造成农作物在病害面前没有自我恢复能力和自行阻断能力。

2.2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无公害农业已经被国家和政府大力提倡,但是过去30年来农业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已经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因此,当暴发大规模病虫害时,农民防治病虫害的思路还是从过去的治疗、农药为主,而没有科学的综合的进行病虫害防治。渝北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问题如下。

2.2.1以治为主,忽视了防范的工作

根据本文的观察经验,很多农民在发现病虫害之后,立即喷洒农药。但是根据农业知识,如果已经可以肉眼观察到病虫害了,那就说明病害已经到了发展期。而更长更早的病害萌芽期,被白白错过了。而且很多种植者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从日常田间管理,从作物越冬就开始防治病虫害,而不是等到肉眼看到病虫害之后才采取措施。

2.2.2农业服务部门和农民对于农药,特别是毒药过于依赖

农民往往不能正确选用理想的防治药剂,一味选用高毒农药,一些农民进店购药时就索要“最毒”的农药,其实“毒性”是对人畜而言的,对害虫和病要讲“效力”,对作物、土壤、人类要讲低残留,并非越“毒”越好。

2.2.3防治病虫害的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根据上文分析,病虫害在渝北地区一旦爆发,往往会影响60%以上的农作物。那么防治病虫害,也不仅仅是单个农户个人的工作,而应该是全地区农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但是目前,在病虫害预警,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以及病虫害受灾程度反馈上,虽然建立了一定基础,却不够及时准确,从而不能有效的辅助病虫害防治。

3 对于在渝北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性防治的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认为现代农业要求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并且要考虑到环境成本以及食品安全的要求。因此,应该从综合防治体系、改变耕作意识、以及病虫害信息服务体系几个方面,来进行渝北地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1 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示,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首先,要引导农民多样化的选择农作物品种,促进宏观的生物多样性恢复,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暴发速度,并利用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这就要求农业部门积极的引入和介绍新的品种。其次,要探索生物技术杀虫、杀虫灯、稻田养鸭等绿色的病虫害防治手段,逐渐摆脱对农药的依赖,回复农田生态系统。

3.2 从精耕细作的角度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免耕栽培、抛秧、玉米增密增肥、水稻小、中苗直插等技术在农户之中逐渐被采用,但是这些技术其实是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应该通过培训和引导,在不放弃现代农业机械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向传统农业智慧学习,继续精耕细作,适度稀苗,培育壮苗,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植株抵抗力,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3.3 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的信息系统

首先,要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并逐层落实,直到农村村委会层面。当发生连续的阴雨高温天气的时候,或者其他气候灾害,形成了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农业部门应该提前预警,让农民注意防范。结合现代信息化手段,可以进行手机短信提醒。例如通过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每周定期免费向全区涉农手机用户发送有关市场价格、供求信息、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技术、预警信息等涉农方面的涉农信息4-5条。开通农业资讯热线,更直观的回答农户问题。同时,每年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详实的信息数据记录,用于农业部门分析和跟踪,才能有效的制定来年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周蕊,崔晋波,彭文学,姚永宏.重庆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05)

第6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农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品种、种植方式和管理制度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在这种农业改造工作中,由于植物结构复杂、农业产品较多和耕作模式的多样造成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新问题,给植保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历程回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明确的指出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是以消灭病虫害为主要目标,而是将这些病虫害种群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到不致造成农作物危害的水平。同时,在1967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而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工作中概括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进而形成了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措施。在1975年,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目标和防本文由收集整理止措施成为被正式的确定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针。同时进一步的指出在工作中要因地适宜、合理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理防治等多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而达到经济、实用、安全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目的。

二、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现象

1、迁飞性病虫和偶发性病虫暴发频率增高

随着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不断变化,极端气候条件的不断增多,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迁飞性害虫纵卷叶螟、稻飞虱连续多年大发生、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和生态危害。

2、次要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

水稻灰飞虱在多年以前还属于次要害虫,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没有专门开展过防治工作,近几年已上升为本地区水稻上最主要病虫害之一。

3、新的检疫性病虫害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品种更新加快,新品种引进调出频繁,同时也加快了新的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如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烟粉虱、美州斑潜蝇等。

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次我们国家和日本就“毒饺子”和“毒包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归根结底就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要消费食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怎样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这就要求从源头抓起,首先要管理好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如果在稻麦生产上投入大量的有机磷,甚至是违禁药品甲胺磷,或者是超量用药用肥,滥用农药化肥,那是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种植管理习惯,更新知识,科学种田。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三降三提高”,即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益,提高产品质量。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近几年,农业生态环境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病虫害随着环境和生态的变动而变化,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等条件下出现了各种新的病虫、草虫和新况,而原有的病虫害生长习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对农作物综合防治力度,提高防治管理水平。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抓住水稻某一生长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兼顾次要病虫害,在控制方面则采取多种手段,例如采取农业措施清洁田园,选择抗病抗长品种。轮作换茬,改变适应环境,延迟或提前播种错过(避开)病虫发生期,降低发生程度。化学防治措施则有交叉、轮换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很快产生抗性等合理用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要讲求综合控制,长效治理,降低药量药本,减少施药次数,一药多治,减少劳动力投入,达到省工、省时、省力、节本的

转贴于

目的。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对鱼、虾、蟹、畜禽的影响,又保证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四、配套技术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第7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摘要简要分析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意义;存在问题;建议

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就是通过成立市场化的专业防治组织,在农业部门的科学指导和管理下,采用先进的测报技术、防治器械和防治方法,对较大面积的农作物实行统一防治的方式。其不仅是解决一家一户治虫防病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规模化、优质化、现代化农业的需要[1]。

1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意义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一是病虫专业化防治是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是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二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降低了农民防治费用、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也有利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分散经营与病虫害统防统治。目前农村实行的“”是在一家一户基础上的相对分散经营,零散种植农作物的多,集中连片的少,这无疑给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是病虫害防控主体力量薄弱。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妇女,由于这部分人中文盲、半文盲比例很大,不仅致使作物种植水平下降,而且农田管理上常造成盲目喷药、无效喷药。三是基层植保体系不健全。不少县级基层植保站中经验丰富的植保员在机构改革中被下岗分流,专业人才大量流失,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植保工作比较艰苦,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植保工作,即便有也是身兼数职,难以做到专人专职。四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防治效果评定、服务费用收取的标准;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存在缺乏高效施药机械、后勤保障跟不上以及解决纠纷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2]。五是缺少政策、资金、技术支持。专业化防治工作是“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体现,尤其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资金,为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控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3建议

一是探索适合该地发展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模式。专业化防治的组织模式可以借鉴黑龙江农垦总局各农场植保工作的管理模式,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3]。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农药定点销售和配送,把病虫害防治技术、专业人才、植保机械整合在一起,发挥综合优势。二是健全基层植保体系,为专业化防治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基层植保体系的投入,特别是县级植保机构,改善植保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充实植保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测报员工作的补贴,尽可能解决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病虫害监测信息准确、信息传递迅捷、专业化防治更到位。改革乡镇农业站,增加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建立乡镇的“农业局”,解决由于借调、混岗而导致“无人干活”的现象,使其职能更专一、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建立村级植保组织,是克服当前植保工作人员不足,经费短缺,保证植保工作基本正常运行,努力减轻有害生物造成损失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方法[4]。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组织,给予一定资金、政策、技术得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四是健全专业化防治的管理机制。制订适合该地区的专业化防治的管理办法,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或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制订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及防治效果纠纷的解决办法。五是加强培训。植保部门要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组织人员在病虫害识别、用药安全、防治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时向专业化防治组织病虫情报及防治要点,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

4参考文献

[1] 陈会柱.求真务实 稳步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9(3):43-45.

[2] 陈振天,孙丰年,宋婷婷,等.吉林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及发展思路[J].吉林农业,2010(6):92-93.

第8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对策;黑龙江北安

北安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农作物病虫草害困扰着粮豆生产全过程,遇暴发流行年份造成大面积减产。虽然近年来,北安市防治病虫草害的种类逐年增加,防治手段逐步改善,防治效果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防治方法,化学防治落实的多,发挥农业、生物、物理技术措施较少;二是防治策略,从单一病虫草的综合防治考虑的多,而从作物的生物防治出发,统筹安排不同生长期各种病虫草综合治理体现的少;三是防治效益,过去强调增加产量最多,忽视对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指标的研究,讲究提高防治的经济、生态、社会之大效益少。因此,北安市农作物病虫草的整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1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组织实施

1.1 建立综防领导组织,明确责任制

农作物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具有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保证。根据北安市作物生产地域广、区型多的实际情况,落实综合防治技术的各项任务,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使农作物综防工作有组织上的保证,研究制定《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方案》,并建立综防领导小组和综防技术小组,按照方案规定保证实施,做到责任分明,层层有人抓。

1.2建立基点,以点带面

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在广大农村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抓好基点极为必要。为此要做到市有基点乡、乡有基点村、村有基点户,逐级设点,以点带面搞好综防技术的推广工作。试验基点侧重在作物品种抗性鉴评、病虫及天敌种类调查、必要的生物、化学试验和防治指标、施药技术研究等方面;示范基点主要做好农作物对比试验,示范区按方案落实到乡村的实际面积,发挥各基点的示范作用,使综防技术在广大农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

1.3 搞好技术培训,普及综防知识

结合“科技之冬”、“指百联十”科技大集等形式,培训乡、村、户的技术骨干,充分利用媒体及时普及综防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综防意识,从而推动综防工作的开展。

2综合防治重点与策略

2.1防治重点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全面考虑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治,结合地域特点,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防治技术体系,将病虫草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对主要危害农作物的大豆菌核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玉米黑穗病、大斑病,大豆食心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二条叶甲、蚜虫、潜叶蝇,突发性草地螟恶性杂草重点防治。

2.2防治策略

鉴于北安市农作物苗期害虫多为点片发生,且具有明显的补偿功能,应重点抓好播种期和成株期防治。其中播种期以预防为主,通过抓好“三种”、“三推广”,对主要病虫草害进行田间防治,苗期为管防结合,以测报为依据,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田间挑治;成株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明确主攻对象对病虫进行兼治,推广应用生物防治,良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健身栽培,配合各种措施,综合治理草害[2]。

3防治对策

3.1充分发挥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一是选用抗病高产质优良种,选用良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既经济又有效的途径,也是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一环。二是实行人工和机械选种,防止病粒、虫体、虫瘿、草籽、菌核等随种播种,成为初侵染来源。三是种子处理,实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杀菌剂拌种。四是轮作,实行统种分管。实行轮作是不增加任何投资减轻病虫损失最有效的途径。五是推广农业措施,调整群体结构。大豆推广精量点播,玉米综防田提倡催芽播种,降低发病率。六是推广精细整地,恶化病虫生境。翻地、细耙地病虫害明显低于未翻地,大豆病粒率减少,虫食率降低;玉米综防田拾净茬子,耕翻整地,降低虫源基数和病菌成活率。

3.2开发利用生物制剂,强化四大作物健身栽培

以保护利用天敌,积极开发利用生物制剂,把推广增产菌、赤眼蜂作为综防重要内容,通过以菌治病,以虫治虫,强化农作物健身栽培,维持农田生态平衡[3]。

3.3综合治理草害

杂草危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治理草害对农作物尤为必要。着重从药剂筛选、施药时期、杂草防治指标、施药技术改进及农业措施配合等5个方面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大面积对农作物杂草的进行综合防治[4]。

4 毕玉昌,杨萍.金安区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社会化服务的做法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陈其志.农作物病虫草害可持续控制及其发展趋势[J].湖北农业科学,():-.

张玲,戴奋奋,赵刚.江苏省主要农作事病虫草害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机化,():-.

第9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双柏县地处楚雄州南部,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高原立体气候突出,气候类型多样,境内最高海拔2 946 m,最低海拔556 m,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十分有利水稻、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粮经作物种植。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 333.3 hm2左右,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5 333.3 hm2,经济作物面积8 000 hm2,粮食作物总产量6.5万t。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复杂自然地理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各种农作物病虫草害频繁发生危害,部分重大病虫害如小麦条锈病、玉米灰斑病、水稻稻飞虱等甚至威胁到粮食生产及农业安全。实践证明,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已成为现阶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一种重要防治措施,其中以植保服务社为载体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从全县情况来看,通过农业部门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当前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建设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双柏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绿色经济示范县建设步伐,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进程中,通过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扶持、规范运作”等有效措施,使全县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8年7月,在县农业局植保部门的牵头下,全县8个乡镇成立了8支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应急机防队,有队员100人,共配备背负式机动喷雾器60台,配备专业防护服60套;县级储备机动喷雾器60台,其中担架式机动液泵喷雾机1台,为全县重大病虫疫情应急封锁和扑灭控制提供了重要保障。2009年9月,在县烟草部门的牵头下,全县8个乡镇成立了9个植保服务社,有从业人员44人,占全县农户数的0.13%,拥有小型植保机械94台,其中背负式机动喷雾机79台,为现代烟草农业病虫害防治开创了科学有效的专业化服务模式。201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病虫草鼠害面积33 133.3 hm2,组织防治面积49 533.3 hm2,占发生面积的149.5%,共挽回粮经损失3 233.1 t;开展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 786.7 hm2,占防治面积的17.7%,其中: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4 786.7 hm2,占种植总面积的31.2%;经济作物烤烟统防统治面积4 000 hm2,占种植总面积的92.3%。

这些专业化防治组织紧紧依托种植烤烟、茶叶经济作物及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立足服务本地农业生产,走出了一条“专业化防治+服务社+社员和农户”的新路子,开创了一头连农户、一头接市场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经营服务模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病虫害防治管理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作物种植及管理、收获的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生产成本,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种粮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相比,收益明显偏低,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农户的承包土地撂荒闲置,举家外出打工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家庭困难、经济基础较差,种粮成本投入不足,疏于病虫害防治管理,病虫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或有种无收的情况突出,导致大多数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由于农户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无法开展服务。

2.2 统防统治组织化程度较低,病虫害防治效果差

全县粮经作物、大小春作物之间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发展极不平衡,表现为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经济作物专业化防治的面积和组织程度远远高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大春作物明显高于小春作物;目前农业生产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模式为主,由于农作物种植时间、种植品种及田地分布情况不同,农民缺乏统一有效的组织形式,难以实现大面积的连片统防统治作业,使病虫害防治时间不统一,防治不彻底;受利益驱使,部分农药经销商胡乱开单售药,甚至推销假冒伪劣农药,常误导农户多种类、大剂量配制使用农药。重复大量施药使病虫抗药性增强,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不理想,严重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增加了用药安全风险,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2.3 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组织专业化防治较为困难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工作力度加大,

转贴于

拓宽了农民的就业致富渠道,也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当前农村中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成为热潮,仅剩一些中老年人和妇女在家种粮,他们的科技意识普遍较低,缺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对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这种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比较缓慢,在组织他们进行病虫害统一防治时,大多采用老式喷雾器,施药器械陈旧,药液“跑、冒、滴、漏”现象突出,雾化效果差,农药吸收利用率不高,施药时不使用防护装备,安全防护意识较淡薄;农户施药后的农药包装袋、药瓶随处乱扔,未作统一回收处置,农药流失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2.4 专业化防治组织缺乏活力,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现有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人员少,规模小,底子薄,自有资金十分匮乏,仅靠入社会员的少量会费和牵头单位投入的一些固定资产来维持日常运转。从全县情况来看,虽然在固定场所挂起了牌子,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但实际运作和管理并不理想,有的对外开展业务几乎处于空白状况;由本文由收集整理于植保服务社的成员自身也从事家庭农业生产,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其他农户需要防治服务时,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及时提供服务;有的植保服务社仅为社员提供器械,让社员自己找市场和服务对象,由于外部缺乏有效的组织支持,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激励机制,植保服务社市场开拓和竞争力不强,社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较低,植保服务社的便捷高效服务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其吸引力小、作业量少。

3 对策

2010年农业部决定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同时启动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活动,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实现主要农作物、重点地区、重大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面覆盖。云南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病虫害监测预报网,建设120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队伍。这些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双柏县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机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集约项目、整合力量、优化技术、创新服务、规范管理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工作,努力提升全县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水平。

3.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和增加政府投入是启动植保专业化防治支持农业服务业的关键,因此县、乡都要高度重视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要认真研究制订和组织实施好适宜当地专业化防治的发展规划,落实好重大病虫害属地管理责任制;要成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负责部门间协调、资金和物资整合调备、实施方案制定、项目检查、资料汇总、信息上报等工作;形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抓、分管领导坐阵协调具体抓、植保部门深入一线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培训,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1];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和植保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大病虫害防治补贴等专项经费,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给予农药、防治器械、活动场地、技术培训、雇工及劳动保护用品支出等费用补贴,稳步推进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3.2 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整合生产要素,夯实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将农户零星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管理,建设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村土地、种植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经营大户,协助和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与他们建立良好合作共赢关系,开展对农作物整个生长季节的全程承包统防统治,通过优质服务展示专业化防治的作用和效果,实现最大程度降低病虫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增加农业效益的目的,为深入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奠定坚实基础[2]。

3.3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防治形式,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拓宽劳务信息服务渠道,采取合作制、合同制、股份制、会员制等方式,多渠道探索建立形式多样、服务周到、符合现阶段农村实际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逐步代替千家万户参与的费时、费力、低效的传统防治方式;要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的收费标准、服务方式、机器管护、用药规范等管理制度,可

转贴于

以通过提供防治技术+防治药物+机动喷雾器“三结合”或+专业防治人员“四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收取合理的服务费,引导它们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人才、技术、装备优势,打破地域界限,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可从单一的粮食作物向烤烟、茶叶、蔬菜、葡萄、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发展,服务方向可由单一的生产中期提供劳务服务型向科技培训、信息咨询、物资配送、器械维修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发展,不断延伸服务链条,提高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后劲[3]。

3.4 举办统防统治样板,开展绩效评价,推动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结合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示范、优势作物标准园区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大力举办水稻、玉米、小麦、蚕豆及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样板;要选择在病虫害常发和重发区及专业化防治工作基础较好,农民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乡镇,以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和地区为突破口,建设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在重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发动,召开防控动员会和现场会,将示范区建成各级领导病虫防控的指挥田、植保新技术的展示田、农民群众病虫防控知识的教育田;要适时组织相关部门代表、科技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开展现场观摩活动,集中展示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效果;要组织制订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按照规范的病虫危害损失率测定统计方法,全面评估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的实施成效;要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药害鉴定和纠纷仲裁机制,及时解决专业化防治中出现的问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