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论文大纲范文

论文大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文大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大纲

第1篇:论文大纲范文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再适应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注重对学科综合知识的应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特别强调了对化学实验和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和复习应根据其学科特点和教学方式进行。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和探究,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基本学习能力与方法,通过自我发现进行自我探究,最终达到让学生在高考复习中彻底掌握化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说明》要求的热点和重点。

二、研究“学情”,有的放矢

当前新课程教学大纲已经明确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了学习范围与复习方向,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在高中化学复习中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分析和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才可做到有的放矢。(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是在九年级开始接触化学,一年的学习时间,只能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最基本的常识。而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突然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扩大导致基础能力和学习方式出现断层。这使得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困难开始加大,并且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模式的差异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二)课程内容多而学时少初中化学教学的时间短,没有给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化学基础,进入高中后化学课程更深入、更广泛,让学生一时间不知所措。高中化学课程内容较多,但学时较少,要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点,只能寻找高效的学习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课程一般只可通过赶进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的化学学习和复习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三、研究“方法”,提高有效性

第2篇:论文大纲范文

踏勘工作以及搜集已有资料是勘察大纲编制前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但也是容易被一些岩土工程师忽略的一个环节,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工作和内容都做过明确的规定,通过该项工作的实施,能使岩土工程师在开展勘察工作前初步了解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综合分析勘察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合理的安排布置勘察工作量。

2勘察目的及任务

我国新《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1041—2014)将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划分为初可研勘察、可研勘察、设计阶段勘察、施工勘察四个阶段,并规定了各阶段的勘察任务、要求及一般方法。在这里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勘察规范规定的任务是针对所有勘察场地制定的。因此在编制某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大纲时,应根据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结果,结合具体工作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特别是对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采空区、地震液化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调查;对岸坡、斜坡及人工高边坡的调查。应结合场地具体实际制定任务。避免出现如在岩浆岩、火山岩、沉积砂岩区出现要求调查岩溶的任务这类问题。

3施工组织的设置

每一个核电厂勘察项目的实施,项目承担单位都必须成立项目组织机构,对于主要组织机构人员组成都要明确到人,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单位对参与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往往会出现计划与实际工作的不一致性,随着国家对核电建设质量控制越来越严格,管理部门和业主单位对工程项目承担单位的人员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勘察大纲的过程中,慎重考虑和安排合格可行的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

4工作方法的选择

《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1041—2014)等规范标准对各阶段勘察工作方法都有较明确的规定,但我们应注意的是一些具体工作方法的选择问题,如早期勘察阶段的地面工程物探方法的选择,上述规范主要给出的是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在方法选择的时候,很多单位都是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设备条件来设计工程物探方法,而没有考虑到如电法勘探方法的干扰源、地形条件和地震勘探方法的震源强度等限制条件。从而造成成果资料的准确性问题以及设备人员的重复调配。在其他工作方法和设备的选择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充分了解各方法和设备的适用条件与范围是岩土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5岩土工程勘察实施细则

岩土工程勘察实施细则是总体目标任务的具体分解,也是现场实际工作的作业指导书,这也要求勘察大纲编制时,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将总体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工作方法中,明确提出每一工作方法的目的任务、技术和质量要求、设备人员、实物工作量等,使岩土工程勘察实施细则具有可操作性。

6结语

第3篇:论文大纲范文

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目的是向大桥使用者提供畅通、安全、舒适、优质的行车条件,维护大桥交通秩序,在确定大桥交通管理模式和制定各项交通管理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国际接轨,与实际结合原则。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模式的确定既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式和方法,也需要结合我国粤港澳三地的实情,做到既满足大桥自身管理需求,又满足三地政府对交通管理信息控制的需求。(2)依法管理原则。港珠澳大桥的交通管理必须以相关法律为基础,模式和措施也要与法律法规相适应。(3)长远规划、远近结合的原则。由于管理工作是一个由初期简化模式到成熟期先进管理模式的经验积累过程,加上港珠澳大桥的交通管理没有先例可参考,初期模式更是一个尝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大桥交通要考虑远近相结合的过渡方案。(4)属地归管、三地合作原则。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相关事务中,三地政府和管理部门应该信息共享、协调互助,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2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模式

港珠澳大桥作为一项大型跨界交通基础设施,涉及到“一国两制”背景下内地与香港、澳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体制的对接,投入运营后建议沿用从国家部委级、省级到项目层面的“三层次”协调机制。这种自上而下按管理权限分层的协调机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协调资源,分权协调、职责明确,辅以其他灵活协调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协调沟通机制畅通、全面和高效。在上述协调机制的引导下,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交通管理模式主要是在现有内地交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大桥的管理特性来制定。目前内地的交通管理根据交通安全管理和公路路政等行业管理的关系可以分为3种模式,其各自的优劣势比较分析见表1。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涉及不同地区的众多部门,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建议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采用“协同管理”模式,建立由交警、路政、边检、海关、消防、海事等多部门参与组成的综合执法模式,并由港珠澳大桥运营管理单位负责信息通报,形成有效的交通管理协调机制。“协同管理”的模式一方面加强了交通管理多部门的协助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故处理的反应速度和作业效率;另一方面从组织形式上为各方协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等问题。因此,采用这种模式时,交通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需要事先充分协商,详细规定各方的职责划分和管理作业程序,建立协商机制,为各方有效协作提供制度保障。

3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内容

港珠澳大桥的交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组织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3大类。由于港珠澳大桥三地连接线和各自口岸根据归属原则,按照各自属地管理模式进行常规管理,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大桥主体部分可能遇到的非常规管理问题。

3.1交通设施管理港珠澳大桥的设施管理中主要涉及到交通标识管理问题。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交通标识设置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等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同时,为了满足港澳车辆驾驶的方便性、安全性需求,大桥的标识设置还应兼顾香港《道路交通条例》及《TransportPlanningandDesignManual》、澳门《道路交通法》中对道路标志标线的要求和规范。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交通标识设置总体做到符合标准、规范统一、科学合理、齐全醒目,还应注意与港、澳地区连接线及口岸之间通行方向转换及其他提醒标识的设置,形成全桥连续一体的导向标识系统。

3.2交通组织管理(1)车辆配额制度。粤港、粤澳之间的跨界通行车辆一直按照配额制度执行。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三地跨界车辆的规管原则上仍沿用配额制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的车辆根据车型和用途可以分为跨界货车、过境巴士、穿梭巴士、跨界私家车、跨界出租车和其他车辆等6大类。不同类型的车辆根据不同的配额制度执行,具体的配额制度应由三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根据交通需求和供给能力共同商议并决策。(2)车辆尺寸和载重管理。港珠澳大桥所行驶的车辆的尺寸和载重管理的依据主要是粤港澳三地车辆的规定和港珠澳大桥工程设计的标准。对于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的车辆管理首先应满足港珠澳大桥的工程设计标准;其次对于超高超限车辆的管理,应根据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部2000年第2号通令)按照超限运输车辆进行统一管理,本着运量的最大化效率和市场选择的公开公平原则,由三方就通行需求和许可达成一致协议。(3)行车规则管理。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是在内地境内,按照内地行驶规则通行,即“左舵驾驶,右侧通行”。全桥的行车规则管理应充分考虑车辆在大桥主体和各自口岸及连接线之间的交通流转换需求,通过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提醒驾驶员转换通行规则。(4)车速管理。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车速管理按照内地高速公路标准执行,采取“分车道行驶、分车道限速、分车道控制”的车速管理办法。由于香港地区只设最高限速,没有按车道限速,且与内地标准不同,因此应先根据大桥工程特点研究与其适应的行车速度,作为制定车速管理标准的参考依据。在车速管理实施阶段,要在主体部分与各地口岸和连接线衔接的部分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提醒驾驶员控制车速。

3.3交通安全管理港珠澳大桥安全管理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营造快捷、通畅、文明、优质的服务环境,关系到三地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在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保障大桥安全畅通和大桥使用者财产和人身安全。(1)安全管理策略。基于港珠澳大桥的普遍性质和特有的个体特征,与之匹配的综合交通安全管理策略如下。建立依法监管的营运安全体系。首先加强港珠澳大桥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其次建立港珠澳大桥监控通信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大桥的智能化安全管理;最后加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宣传力度,加强对大桥使用的安全教育、法规教育、宣传活动等工作。建立安全预控系统,提高安全预控能力。港珠澳大桥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重视分级分层构建体系,可由港珠澳大桥突发事件三地联动应急总体预案(港珠澳大桥突发事件三地联动应急专项预案)、三地政府分别就各自行政区域内的大桥部分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运营管理单位制定的内部安全方案3个层级构成。建立合作机制并协调实施。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是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首先,制定三地联勤制度,在三地安全管理部门各设一个“联络官”机构,负责安全管理应对的联络协调工作,并实施“三边”通报机制。其次,三地可用签订协议书的方式,制定合作机制,如跨界救援快速通关机制、现场指挥机制、海上搜救合作机制和陆上救援和消防合作机制等,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保障。最后,可通过组织合作机制内的各单位人员共同学习、实地培训、联合演习等,提升联合救援中的默契度及安全服务水平。(2)构建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构建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协调高效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是港珠澳大桥交通安全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港珠澳大桥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应由三地政府层面(横向)和运营管理单位层面(纵向)两个维度的组织体系构成,用以明确三地政府参与应急救援的具体部门及其职能划分,以及这些主要部门之间的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分级响应、及时通报、协调有序的联动架构运作模式。(3)安全管理措施建议。港珠澳大桥安全管理的措施可以根据所发生事件的性质分为三大类:一般安全管理措施、自然灾害预警措施和突发事件处理措施。一般交通安全管理是指在港珠澳大桥日常交通状态下出现的非正常交通事件管理,如交通拥堵、违法行驶等,这类事件属于高速公路交通流中常发生的现象,会对大桥营运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及时处理,以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针对此类事件,建议采取相应日常管理手段,如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监测交通流,尽量在非正常交通事件发生之前进行疏散和引导;建立多样化的信息装置,将信息及时通过多种信息装置传达至大桥管理者和使用者;设置清晰的交通诱导设施,满足三地车辆因驾驶习惯不同在进行换道或其他行车需求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避让损失;制定健全的交通法规、章程和条例,用以规范大桥使用者的交通行为;制定合理的违法行为成本,严格交通执法;加强交警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管理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科技投入,深化智能管理技术的应用;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大桥使用者的交通行为素质等。自然灾害预警管理是通过掌握港珠澳大桥所处地理位置易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天气的发生与分布规律,以预防灾害发生为主,减少灾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的,制定自然灾害预警措施。因此,预警系统必须满足风险对象准确、信息传达迅速、响应行动明晰等要求。对此,建议大桥的自然灾害预警管理做到以下几点措施:成立三地联合气象工作小组,跟踪港珠澳大桥气象管理工作;大桥自身安装的工程气象监测系统要与三地气象监测网密切结合,为实时获取区域的气象信息提供保障;设置独立的环境监测系统,用以监测环境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也可以为气象预警提供辅助依据;采用多样化的预警信息手段,缩短预警响应时间;在各类自然灾害天气下对大桥通行采取适当的交通控制措施,以内地标准为主,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下,适当采纳港澳地区交通管制措施。突发事件管理是指针对事先无法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对大桥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的事件所必须做出的迅速响应和处理。大桥营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类型见表2。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注重应急预案的快速响应和三方各部门的应急联络及协调合作。因突发事件需要关闭大桥时,运营管理单位可按照“先关闭后通报”的原则,及时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并通报三方口岸和连接线管理部门,同时上报三地委和三地政府。

4结语

第4篇:论文大纲范文

我国的高职钢琴教学是在借鉴一般本科院校的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不强,不能有效体现高职的办学特色,不利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钢琴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师资力量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学生钢琴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影响教学效果的生成,影响学生的有效就业有效发展,具体而言,在高职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钢琴教学程式化现象严重。在高职钢琴教学中,教学的程式化很强,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导致很多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学习的积极性不强,有的学生学不会,学不好,影响力教学的整体效果。对于钢琴教学而言,教学的个性化比较强,所培养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这种程式化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第二,教材内容职业针对性不强。高职钢琴教材是在借鉴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础上设置的,教材内容的没有针对学生的需要开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不利于学生未来有效就业有效发展。第三,钢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钢琴学习的实践性很强,但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开展的却并不理想。

二、高职钢琴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一)针对学生就业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高职钢琴教学教学内容是在借鉴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差,没有联系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因此,针对学生的就业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针对高职学生的情况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选择,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内容的建设中,要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于一些与学生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对于一些超出学生能力以外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难以掌握的内容要大胆的删去,同时,要结合高职钢琴教育的职业化特点,选择一些与学生未来工作联系紧密的内容,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就业需要,就业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择安排,力图使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积极性,对于有效完成高职教育目标,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钢琴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钢琴教学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钢琴教学要继续利用单独授课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在分析学生接受能和和个性悟性基础上,在研究学生的课程成绩和钢琴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这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钢琴技能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效果。要做到因材施教,作为钢琴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钢琴学习情况,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能力,制定出阶梯式教学计划,要能够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编成合理的小组,实施小组教育。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克服学生钢琴学习中的问题,不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高职钢琴教学中,实践教学实践严重不足,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平时练习曲子的时间有限,一到演出或者是考试,学生就会出现问题,这都是学生职业能力不强的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在课下,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关于义演或者是学校社会上的文艺演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对于钢琴教学的有效发展,对于学生个人的成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第5篇:论文大纲范文

中广网南昌1月2日消息(记者蔡福津)江西井冈山大学两位教师因为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发表70篇造假论文,日前被井冈山大学开除公职和党籍。

去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称,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该杂志上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决定撤销这些论文。《晶体学报》认为这70篇论文涉嫌伪造数据,这些研究“是不可能从这些数据中产生的操作”的“学术欺骗”。

“井冈山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已经承认事实并同意撤销论文。据了解,参与造假的两位教师分别是井冈山大学的教师刘涛和钟华。井冈山大学有关负责人士表示,近3年来这两位教师因数量过大,曾经引起部分同事和该校科研处的怀疑,但学校没有深查和追究。井冈山大学认为,钟华和刘涛两位教师是通过《晶体学报》网上公布的联系方式进行投稿,属个人行为。 论文造假事件暴露后, 井冈山大学学术委员会经调查认定,钟华、刘涛两位教师的行为分别属于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影响特别恶劣。为此,井冈山大学决定,撤销钟华、刘涛的造假学术成果,追回所有造假论文的全部奖励3.2万元;撤销钟华、刘涛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撤销钟华、刘涛的高等学校讲师专业技术资格;撤销钟华于2009年12月15日获得的高等学校副教授专业技术资格;开除钟华、刘涛的公职;开除钟华党籍。

第6篇:论文大纲范文

 

规则1:在引言部分通过传递要素和强调本文的创新性使读者产生兴趣

在写方法部分的时候,我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纲中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因此,在写引言之前,根据方法部分对大纲进行一定的修改。更新的大纲有助于你修改图表,主题,主要观点和目的,这些部分对引言都及其重要。引言部分在审稿的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决定了你的审稿人和是否被录用。

引言写作三步法:

建议:

1.一些新手,不在引言部分列出主要成果,误以为审稿人会自己锁定到后面的章节自己去寻找,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对于学术论文,为了使读者产生兴趣,要直接明确地在引言部分用一句话总结结果和方法

2.有些作者低估了该部分的重要性,认为审稿人会略过这一部分,这也是错误的想法。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呈现你的贡献和成果的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明确清晰的描述本文的优点

3.引言部分不要太长,对大多数杂志,250~600词 即可

规则2:用简明的和令人信服的语气呈现原理,关系和推广

对于讨论部分,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发现和结果,因此这部分的长度,结构可能都不一样。但是也有一些通用的法则可以采用。讨论部分和引言部分不同之处在于,在引言部分,是从研究领域到具体问题,而在讨论部分,是从你的具体问题回到该研究领域。

讨论部分的目的:将你的结果呈现在文中,并解释这些结果的意义,为什么重要

讨论写作三步法

建议:

1.在描述该部分的时候,不要表现出自大 的样子,要客观的去描述

2.常见的起始句有“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 . .,” or “In this study, we have shown that . . .,” or “Our results suggest . . .”

3.在那些具有很多发现或者不止有一个研究问题的场合,应当重申研究问题 然后给出该问题的答案

4.你对研究结果总结之后应该紧跟着这些发现的重要意义

5.一个有用的技巧是在步骤1中提供其他的合理解释,这可以使你不用陷入对结果的强行解释,并可以证明你是一个深思的,考虑周全的研究者

6.在这一部分,你的写作应该传递出自信 和权威,使用主动语态 和第一人称,表达清晰,简洁

规则3: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修改论文,得到反馈后再次修改

在完成了上面所有这些内容之后,你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务。通常情况下,第一版草稿在各方面还差的很远,最后成功的可能性取决于你是否能够修改和编辑你的文章

文章的修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完成

宏观:包括对组织结构,内容以及流程的修改

微观:包括对用词,句子结构,语法,标点,和拼写的修改

建议:

1.宏观角度最好的修改方式是通过修改文章的大纲来完成。大纲能够使你看清你的想法是否结构连贯,你的结果是否有逻辑的呈现,讨论部分的结果是否和引言部分的问题联系起来,发现是否有缺少的环节。

2.下一步是从头开始逐个修改每一个章节,作者建议一次修改的内容不要超过五页。在修改的时候,要克制去修改语法,单词,语句结构的冲动,专注于你的想法的组织和逻辑。有经验的研究者通常要比新手多做三倍的改变。

3.微观角度要彻底检查段落,语句,单词的形式。在检查的时候,没有必要也不建议从头到尾去检查

4.微观角度修改一个常用的技巧就是将文章出声地读出来,可以读给自己,录音机或者同事朋友,这样你能更容易发现哪些地方不流畅,哪些句子不通顺

5.一个有用的修改技巧是发现你常犯的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搜寻。建立一个列表把这些错误记录下来

第7篇:论文大纲范文

1. 设置标题1样式

点击格式样式,在图1的样式对话框中选定标题1,点击更改。

图1:样式对话框

(1) 设置字体:在图2的更改样式对话框中,点击格式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字体。

图2:更改样式对话框

在图3的字体对话框中,将中文字体设为黑体,西文字体设为Arial,字形设为常规,字号设为三号,点击确定按钮。

(2) 设置段落格式:在图2的更改样式对话框中,点击格式按钮,在弹出菜单中点击段落。在图4的段落对话框中,将缩进设为0,特殊格式设为无,行距设为单倍行距,间距段前和段后都为0.5行,大纲级别设为1级,对齐方式设为居中,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图3:字体对话框

图4:段落对话框

(3) 确认设置结果:

图5:更改样式对话框

以上设置完成后,回到更改样式对话框(图5),选定自动更新和添至模板,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回到图1,点击应用按钮。

2. 设置标题2样式

重复1中的步骤,其不同处在于:在图1中选标题2。

(1) 设置字体:在图3中将字体改为四号,其余完全一样。

(2) 设置段落格式:在图4的段落对话框中,将大纲级别设为2级,对齐方式设为两端,其余完全一样。

(3) 确认设置结果:与1中完全相同。

3. 设置标题3样式

重复1中的步骤,其不同处在于:图1中选标题3。

(1) 设置字体:在图3中将字体改为五号,其余完全一样。

第8篇:论文大纲范文

【关键词】过程管理 实施细则 审核 责任预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13-01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重要环节。2000年颁布并在全国高等院校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学生而言,毕业论文是检验其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学术能力的标准之一。而对学校,毕业论文的质量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检验学校行政能力的良好手段。因此,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都需对毕业论文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一 制定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全局宏观把控毕业论文写作

在《大纲》中,明确了“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这一要求仅仅只明确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撰写语言和纲领性要求。而毕业论文究竟应该怎么写、写什么,学生还需要更为具体的细则来作为准绳。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而言,每个学校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就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的详细指南。毕业论文实施细则一般要求各专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列明论文进度安排、选题范围和要求、撰写语言、最低参考文献数量等部分。一旦细则出台并能严格执行,学生可从中了解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的详细步骤和要求,学校也能从宏观上根据细则把控毕业论文写作的进度和质量。

以进度安排为例,毕业论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一种,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由于本科生的研究深度欠缺,因此本科毕业论文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大量阅读前人理论、研究和著作之上。英语毕业论文除中文文献之外,还需要学生阅览大量的外文文献。这一过程是集翻译、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的一个综合过程。所以在制定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的进度安排时如能把整个论文进度提前,将有益于学生的研究。同样,选题作为论文的重头戏,一旦选定研究方向,切入点找得好,学生论文自然写得也顺畅,不会出现写不下去、需要重新选题的情况。所以在制定进度安排时也可以适当延长选题的时间,让学生能找准切入点,有时间将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做充分,从而从源头上提高论文质量。

二 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毕业论文审核及责任预警机制,实时调控毕业论文质量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浙教高教〔2004〕137号)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各校教学水平、进行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毕业论文的质量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联系和运用上,同时也体现在导师的指导和学校的监管上。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毕业论文审核及责任预警机制就成为了提高论文质量最好的助推剂。

在选题和结构方面,可以建立从论文指导老师到论文小组再到专业的三层审核工作,层层汇报、层层负责的预警机制,充分运用专业老师的学术严谨性和权威性,而学校作为管理单位可以起到总体监督、避免重复选题的作用。而在语言严谨性和格式规范性方面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审能力,在专业和学校给出一定要求和参考模板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自查和互查的能力,互相取长补短有所学习和借鉴,从源头上做好质量的保证,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专业导师在语言和格式方面的后续审查效率。学校管理层面以表格工具的形式走程序化管理线路,做到所有重要质量监控环节执行情况都有据可查。

三 充分调动、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9篇:论文大纲范文

一、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现状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通常由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或环节、实现条件以及教学评价等因素构成。目前多数高校将“会计学毕业论文”作为课程体系中工作技能教育层面中的一门必修课(4学分),与会计专业其他课程相比较,该课程近年来在教学方面的改革显得不足,尤其是缺乏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随意性较大,使得该门课程应具备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质疑。

(一)教学理念不明确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新理念,越来越多的课程教学中开始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通常是采用课下指导的方式,并且通常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忙于就业联系工作,教师难于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到位,谈不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由于无暇顾及论文,常采取临时突击应付了事的态度,使得论文写作成了一种形式,更谈不上在论文写作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得该课程由于教学理念不明确导致师生关系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二)教学环节不规范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即教学环节,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与环节通常包括:选题、搜集整理资料及技术准备、制定进度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交流讨论、撰写论文初稿、思考讨论后的修改及定稿、进入论文答辩,并且在这些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贯穿其中。但由于该课程的教学环节通常采取课下指导的形式,再加上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师生沟通交流讨论的时间难以保证,使得某些教学环节被忽略或者越过,各环节的任务无法有质量地完成,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教学大纲缺失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目标、内容、课程进度、文献及参考书目、学生作业及评分标准等做出规定,是实现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多数高校会计学毕业论文作为课程体系最后一门课程缺少教学大纲,指导教师不能及时地根据学科发展、课程改革以及社会需要调整选题,不能合理根据预定的进度安排文献查阅整理、提纲拟定、论文撰写等指导以及与学生在各环节的交流讨论,不能有效地查看学生的完成进度及对学生各环节的表现做出评价,学生不了解该课程的具体要求,不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好论文写作,只是一味地在指导教师的催促下被动地完成任务。

(四)教学评价标准不尽合理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中所特有的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目前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小组各自给出成绩,最后按比例给出最终综合成绩。尽管从选题、调研、搜集资料、论文撰写、修改到定稿、参加答辩,每一环节和过程都制定有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学生如果毕业论文成绩不合格就无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不得不降低评定标准。在答辩资格取得和控制方面通常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使得部分学生在论文写作时缺少压力和动力。同时也缺少对指导教师的考评办法,没有从努力程度、优秀论文等方面进行评价,也使得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会计学毕业论文应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

研讨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起源于18世纪德国哥廷根大学,现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始尝试研讨课教学模式,并开展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如开设新生研讨课,帮助学生完成进入社会生活和学术生活的过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专业兴趣;一些专业老师也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将研讨课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由于会计学毕业论文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没有专门的主讲教师,而是将学生分配给每一位指导教师,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但都没有将其视为一门需要独立完成的课程,忽视该门课程的质量和效果,缺乏探索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使得该门课程长期处于教学改革的边缘境地。尽管针对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下滑进行了原因和对策分析,但至今尚未真正从教学模式的改革上进行探讨。研讨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与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有着很大程度的融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二者在教学理念上的契合研讨课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强调学生活动的目标、学生的动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推动者,这种教学理念符合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会计学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的习作性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师生之间需要经常互动研究和讨论,教师应当发挥好指导作用,做好选题、文献搜集整理、观点梳理、实地调研考察、论文写作方法等的指导,这种指导应当是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要求。而研讨课教学模式则具有固定的时间、具体确定的教学环节和要求,它不同于一般松散的学术讨论,更不同于随意性的课下辅导,这些具体而明确的规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种课程类型稳定下来并形成制度,对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和学生形成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能够真正地体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二者在教学内容上都具有拓展性的特点课程是否适合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课程,一般应考虑以下条件:适应一年级新生的知识背景,以入门级课程为主;以专题为教学内容的主要组织载体,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研讨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在于帮助学生在一般原理的启发下理解具体的事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运用和拓展。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会计学毕业论文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它需要指导教师关注实际问题,具有选择和确定恰当问题的能力,即论文的选题。会计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可以有不同的渠道:指导教师对会计专业或与专业关系密切的跨学科的研究热点、前沿问题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或者将自己的在研课题分解成若干问题,或者将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等,确定为可供学生选择的论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课堂的专业课学习中发现的理论问题,或者是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题。在选题阶段,一般指导教师不宜直接给学生指定论文题目,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发现、归纳、整理自己的研究点,这一过程是学生对前期专业课程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指导教师将这些论题整理成大致的研究领域或方向写进教学大纲供学生选择,这样一方面学生在选题时有一定的空间,挖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确定恰当的论文题目,另一方面也方便指导教师根据学科理论动态以及会计实务的新变化,随时调整论题。

(三)二者在教学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讨课教学模式具有完整而规范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研讨主题、查阅文献资料、主题报告宣讲及课堂讨论交流、修改报告论文等,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可以结合不同课程的要求加以运用。与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相比较,二者有许多相同的环节,可以尝试将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规范流程科学地运用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发挥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问题、合作研究、提高创新能力等功能,最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在将研讨课教学模式应用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学毕业论文实践性要求较高,要求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需要灵活地安排试验、参观、调查等教学活动,或聘请实务界人士进行座谈,让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往的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大都是在课下时间完成,使得论文指导工作随意性较强,论文质量难以保证。根据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要求,可以将一部分论文指导工作安排在课堂时间来进行,如把实习调研、选题、文献查阅搜集整理方法、开题报告和拟定提纲、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通过不同的专题讲座形式来集中指导,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减少逐个学生指导的随意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主题报告宣讲、课堂讨论交流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合作,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真正实现教学和研究的融合,促进教学相长。

三、会计学毕业论文应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在将会计学毕业论文设置为一门专门的研讨课时,要注意与其他课程教学中采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要求不同,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自身的教学规律和特征。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整现有的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学期和时间上的安排,将其时间跨度安排在第七、八两个学期。在第七学期分配指导教师后,指导教师便可根据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首先,指导教师将选题、文献查阅搜集整理方法、开题报告和拟定提纲、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通过不同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在课堂上集中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既是讲授者,又是指导者和主持人,并负责解答学生的提问,或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应达到的要求。其次,学生确定好选题后,安排每个学生就其选题所作的资料搜集、观点梳理、文章结构等论文前期准备工作以主题宣讲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作为参与者、讨论者、提问者展开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在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不断地得到新的启发,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在第八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并完成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修改定稿等,可以和指导老师单独沟通交流。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以往论文指导和写作的仓促,也避免了与就业联系工作时间冲突,更重要的是在研讨课教学模式下,会计学毕业论文课程更加规范,从而使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根本的保证。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对规范指导课程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特征,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会计学毕业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指导教师汇总的选题,学生可以在选题范围内确定论题;二是指导教师就各项指导内容安排专题讲座。(2)研讨课教学方法的说明。描述将研讨课教学模式融入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的流程和环节,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这一过程,明确教师和学生彼此的权利和责任。(3)课程跨度时间较长。毕业论文的准备与写作有一个过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教学大纲中要明确规定在各个时间段内需完成的任务,具体包括:在第七学期的课堂指导中,指导教师所进行的每次专题讲座的名称和进度,根据需要安排的参观调查、专家座谈的大概内容和进度,以及每个学生的主题宣讲进度;在第八学期,学生需要完成初稿、修改、定稿、答辩。(4)课程评价的过程性。由于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引入,使毕业论文的评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除了包括以往论文写作质量和答辩表现两部分成绩外,还加入了根据资料准备、课堂主题展示及观点陈述、课堂讨论、开题报告的完成等环节的诸多表现情况给予学生成绩评定。同时,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并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

(三)需要其他课程教学的合理配合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获得不能单靠这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来实现,而是需要本科阶段一系列的课程教学配合来共同实现。这就要求其他课程教学中也应进行多种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践,而研讨课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做法:一是在一些知识体系完整而系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将适合研讨的内容由教师确定合适问题,引入研讨课的教学模式;二是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同阶段递进式地设置若干专门的研讨课课程,如一年级的“会计学科概览”、二三年级的工作技能教育层面的某些模块课程选修课、四年级的“会计专题”等,让学生在这些不同的课程中,多次经历发现问题、研究收集、归纳整理、主题发言、交流讨论、书写报告及论文等过程,不仅能够体验到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逐渐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能够在最后的毕业论文环节得到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强调的是,会计毕业论文还需要与“毕业实习”环节紧密配合,学生可以通过毕业实习熟悉企业情况,搜集论文数据,实现毕业论文与社会实践的链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配备一名实践导师,由校外单位或学校实习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和论文写作期间遇到的一些实务问题,以弥补理论指导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

[本文系2013年度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引入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于卫兵:《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9期。

[2]宋光辉:《开设新生研讨课“教育与经济”的三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4期。

[3]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4]唐轶:《美国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

(编辑熊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