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生态景观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景观设计

第1篇: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生态景观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influence factors, appropriately takes the landscape compensation measures, maximize recoveries the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reates the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ndscape environment.

Key words: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即是建筑,在设计建筑中对城市景观进行格局、绿化、生物多样性以及美学等生态补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生态架构,从而有效的加强城市景观自然组成因素的生态机能,改善城市生态质量,更好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1 建筑景观设计概念的引入

我国以前没有景观设计这个词,景观设计的概念是近年来才逐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所谓景观设计,又称景观建筑学,是在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兴学科,如纽约的中央公园、华盛顿的中轴线景观等都是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概念的引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设计中景观设计观念的介入,以及人们环境质量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景观设计,真正的景观设计是自然、安全和经济实惠的,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形态是服从于原始的自然景观形态的。这就意味着,景观设计是以属于自然一部分的人和其相关物象的多样化生存环境、多层次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因素相关联的一个系统工程为工作对象的。

在建筑的设计中,景观与建筑是相互融合、缺一不可的,仅有优美的景观环境或者是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与优美的建筑融于一体,才能建设处完美的建筑。建筑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周围的景观相互呼应。在建筑施工前,只有把建筑和环境景观做到“意”和“境”的完美融合。让景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才能建造出完美和谐的建筑。

2 修复并补偿景观格局

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景观格局,基于不断强化的城市化进程,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功能缺损或架构不合理等问题。具有全面性、决定性的景观格局作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修复并补偿城市景观格局。在城市化前提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等科学手段,积极干扰城市景观,可引导城市景观积极演进。整体城市景观格局、绿化系统的平面与空间布局、水系与地形等要素的相互关系等,都会对物种及其栖息地造成严重的影响。各异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城市均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理想景观格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演变过程总是曲折反复的。不断修复并补偿城市景观,是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的主要目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运行效率,把城市生态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网络,通过保护、修复和重建景观要素,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在设计建筑中对城市景观生态格局的修复并补偿,确定正确的尺度观念是其关键因素之一,利用不同的等级尺度分析、优化与补偿城市景观格局。

2.1 修复并培育关键性景观组分

针对大多数城市景观的主要影响性因素,不可忽视干扰性的人为活动因素,同时,也是个大城市各种重点生物丧失栖息地以及城市景观退化功能的重要因素,对此,需加强景观保护的理念,实施有效的自然景观保护措施。站在城市景观的角度讲,其多数景观格局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关键性要素,它们对城市生态健康与完整的维持保护至关重要,其生态功能难以用人为的技术手段解决,也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空间模式,这些关键因素包含一些较大面积的原生自然斑块、战略点、斑块之间的连通廊道等。它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将致使城市景观整体的上台功能衰退。站在生物角度讲,它们对城市景观各要素都具有利用的本能,但城市景观中的这些关键要素对生物生存演替则具有关键性影响,若设计建筑能积极引导生物,让其能占领这些组分并形成一定的势力圈,则可最有效地利用景观从而重建较为安全的城市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通过恢复并培育城市重要景观组分的具体实施,可有效完善城市景观架构、重建生物栖息地、改善城市小气候、提升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当前,国内城市现有许多原生生态系统绝大部分已被破坏,为使城市走向正确的生态景观演变之路,需适当的对城市中的原生态自然景观进行有效的恢复,或采取恰当的原有生境的模拟重建。

2.2 破碎化的斑块减少

造成逐步破碎化的城市景观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原始生境消失、生境斑块缩小及生境斑块孤立化,它使景观要素被分割成众多小斑块,对景观架构和功能都产生不利影响。要减少斑块破碎化,需从建设生态廊道、做好总平面规划和单体设计等多方面入手。与此同时,建筑及其环境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影响,分别占据不同的时空,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既可能是积极干扰,也会带来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设计建筑对人行为进行引导,正确使用建筑的时间与空间,就能趋利避害,取得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

3 补偿绿化系统

城市化一般不可避免地增加非生物要素,设计建筑可通过增加绿化面积,进一步优化绿化系统的生态功能,平衡其生物与非生物的比例,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率来进行有效补偿。对此,主要有:首先,设计城市中绿化系统的演进需与城市化协同,把握绿化与其它景观要素的关系,既相互限制又相互激发;其次,要区别对待城市植物群落栖息地,引入适宜的自然群落结构机制,自我维持与更新,并产生较大的自然生产力,以协调城市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多种关系。

4 节约并补偿水资源

在建筑全过程中对城市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大量增加;污水、废水的产生;地表植被减少致使城市水资源涵养量缩减。建筑设计主要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搜集、中水生态处理回用等方法来保护、节约和涵养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

5 补偿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生物多样性在最近几年急剧下降。设计建筑对城市生物多样化的补偿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建筑设计为生物提高栖息地。另一方面是提高建筑环境绿化整体的栖息地功能。

建筑及其环境可提高面积巨大的屋面和不同标高的台地空间,这些空间不易受到城市人为干扰的影响,通过屋面的生态化建设,结合建筑庭院和城市绿化系统建设,形成适宜于城市物种生存的栖息地,形成城市的空中庭院物种,可适宜于不同城市物种的迁移与定居。

6 补偿景观视觉

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城市景观中建筑等人工要素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此,需进行详细的视觉补偿设计才能更好的实现生态补偿指标。在生态补偿过程中,适当的添加较多的植物物种,尽情施展较好的群落生态功能,并展示生态美,拉近人与地间的距离,关护环境。同时,通过重新彰显自然,将自然元素及自然过程的显露和引导,来更好的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让人们感受到自在的大自然内在景美的架构,有利于将使用者的生态意识进一步提升。

7 结束语

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是城市化进程中积极的人工干预措施,也即设计建筑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生态系统因建筑在建造及使用全过程中受到的破坏程度。运用便捷的景观设计手段,从而更好的增强建筑及其坏境所起到的缓冲和补偿的生态机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国内城市发展趋势,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容纳尽可能多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就需要将城市生态化推进,并修复与重建健康的城市,运用新兴的科学理论方法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补偿是其关键手段之一。城市化进程使原有自然土地人工化,增加了城市景观中的人工要素,减少了自然要素,这是造成城市生态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丁四保.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2).

第2篇: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和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②地方性原则:顺应基地的自然条件。③保留原生态性原则:充分应用自然原生状态,避免过分人工雕刻的痕迹。④整体性原则:旅游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做到全面融合。⑤环境舒适的原则:舒适性的基本要求是:安静、空气、和绿化。

2.技术方案:

对仙缘村景观生态类型所适宜的最佳人为活动、最适宜的人为活动类型做出判断,采取引新替旧的方法,用新的更适宜的功能类型在空间上替代原有的景观生态类型。

3.居住区各景观要素的生态设计

水体;道路、台阶;小品;座椅;铺装;植被是生态绿色景观组成元素,这些元素的设计是否得当是表达设计思想,方便游客观赏,享受的关键所在。

桂林市漓江天目湖仙缘村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实例分析

1.区位分析

①桂林市漓江天目湖景区位于灵川县大圩古镇,镇属底丘陵地带。②景区交通便利。③景区周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2.基地现状

①景区位于大圩镇南部,现状主要以山林地为主,入口处分布有少量农田、果园和牧草地。景区中分布有湖泊、溪谷等自然景观。地形基本特征为两侧高山相连,中间为山谷小平原。地势南高北低。

②天目湖景区的现状还是没有被开发的一个山谷,总规划用地为64.3公顷,景区还保持着原生态的一个生物系统,可开发性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仙缘村用地面积1.0公顷,建筑面积1180,地邻湖泊山林。

3.景区现状特点

①地理条件良好,水资源丰富,土壤质量肥沃。②交通便利,景区临近高速公路、国道。③景区周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环境优美。

4.设计理念

仙缘村特殊的地理环境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创造思路,也力图把仙缘村景点打造成为景区特有的活动以及人文景观,让整个水系、自然和人和谐共处,让人们得到返璞归真之感。在规划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生态环境为优先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整体设计。尽可能完善了人们居住、健康、工作、观赏、娱乐、休闲、集会、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主题。

5.总平面布置

总体布局在规划红线以内,整个景区的游览类型定位养生休闲的旅游。经过人工修饰使其更有文化内涵,可以使游客达到缓解压力,修心养性有可以锻炼身体的效果。仙缘村的入口广场中设置了篝火广场,入口景观更注重社区性和参与性,采用材质和色彩富于变化的硬质铺装地面,主入口搭配代表乡土形象的雕塑来增添入口景观的活力。以水景与广场为主要游览娱乐区,可以更加亲近大自然,按照空间的开放―私密性以及浏览路线的合理安排,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个人或团体的休闲之地。

6.功能分析

仙缘村四大景区(篝火广场、休闲广场、农家乐休闲区、交流休憩小广场)主要适应养生度假主题为目的,各主体区分别提供了不同的景观特色,丰富养生、健身的拧一个层次,各住宅组团分散布置在周边因地制宜,与地形、自然环境相结合,丰富了景区内的绿地系统。绿地以"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篝火广场和水景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聚会、活动、健身等场所,也是人们的交流区、生态区,"人-居住-休闲-健康"的体系更充分的体现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亭廊是游客们休息、观光、纳凉、避雨的公共设施。观光亭的柱子上雕刻有关历史文化,使观光亭多点趣味性和文化内涵。篝火广场景观以水的动态和植物的静态丰富人们交往、集会、休闲、娱乐的趣味性。

7.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主干道路宽度3m;次干道路宽度1.5m;景区的主要道路系统贯穿全区,景区的步行道设计自成系统,相连一体,并通过步行系统将小区内的若干景观节点和中心绿地串联起来,形成中心景观区及景观带。

8.绿化景观规划

以生态为主,充分应用现有自然景观,并结合周边景观特征,实现人越自然的和谐统一。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维视觉感观,营造舒适亲人的景观环境。住宅组团区域:亲子乐园、文化长廊、中心广场,休闲区域、运动区域、树阵休闲区,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的合理划分及有机联系,功能区景观特性鲜明。

总结

人居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而且是体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出现了以景观、环保、文化、休闲、智能、绿色等为主题的人居、旅游景观设计理念。以更多的满足居民生活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突出 “以人为核心”,创造出和谐融洽的人居环境。

第3篇: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现代化城市;运用

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人们逐渐改变了对自然环境的观点,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铸造了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环境恶化充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本文对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实践操作方法,优化生态景观设计。

1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城市资源短缺,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就城市的环境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的城市环境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缩影,目前很多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不能满足生态发展的基本要求。

1.1城市景观设计思想与生态环境背离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人们往往认为城市绿化就是生态景观设计,这是大多数人对城市景观设计观念的误区。在很多的广场和公园中不难发现大量的树木、花坛、雕塑等,而真正从生态环境平衡角度考虑的设计思想几乎没有,导致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如出一辙。从生态角度考虑没有对环境发展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又浪费了大量的环境设计经费。从视觉角度考虑,也没有生态景观的美感。由于城市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时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导致了城市景观设计与自然理念脱节。设计者在设计时最主要的是要对环境进行考察,因地制宜的落实好景观设计,根据地形地貌以及水循环的使用状况作出合适的设计方案[1]。

1.2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追求发生着很多变化,劳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大部分人喜欢将闲暇的时间停留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环境景观中的设施不仅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品质追求,还增添了人文气息。然而,在很多景观设计中,只片面的追求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并没有结合人的需求而设计,导致设计作品流于表面,不能走心,在景观设计上缺少人性化与人文气息。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本应该从人的需求本身出发,创造更加舒适的设计作品。在很多的广场上都能看见形式美观的设计,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缺少为少儿或者老年人活动场地,甚至连休息的椅子都没有。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更多的从人的行为需求出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才是我国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2]。1.3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中国特色目前,国际化的设计不断被国人认可,而很多外来文化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文化在设计中失去色彩,严重的说是设计上的崇洋。很多设计延续了国外个性与创新的思想,而设计与环境不能达到协调统一,风格也是格格不入。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甚少体现。

2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条件

2.1以自然环境为设计首要条件

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大自然环境的缩影,是将自然环境缩小安置在人的生活区域,让人更好的感受自然、贴近自然。设计上首先要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大力提倡资源保护、能源利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杜绝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生态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能动性,使其发展一直维持在自我修复与更新中,不能破坏其循环结构,一切设计都要以自然为首,以生态效益为优先条件。在景观场地的设计中应该尽最大可能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有地貌形态,设计师需要将生态学原理充分运用到自然景观设计中来,将对自然条件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在美国的查尔斯顿水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将天然的沼泽地保存完好,在沼泽另一侧扩建漫河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亲水性,同时完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处之道[3]。

2.2将外界干扰降低到最小

最小干扰是在外界干扰最少的背景下,达到实际应用的最好效果。大自然有其强大的自我平衡能力,尤其表现在植被、土壤、水循环以及地形中。为了使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系统更加的稳定,那么就应该很好的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危险达到最小化。但是完全保留自然条件就不能说是对环境的干扰了,就不能开展设计行为。人类活动多少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但是在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将干扰因素降到最小。并且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设计者的合理设计,促使自然环境能够继续循环利用,保持原有生物的基本格局[4]。

2.3设计原则尊重地方特色

地方性原则是指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气候的不同将导致环境出现地区差异。这种差异还包含文化的差异,因此才会有不同民族的建筑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事实上,地方性原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法则,首先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来源于具体的地区环境,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以及附加的特殊条件。无论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景观设计的第一步骤就是对自然环境进行周密的考察,对周围生活人群进行调查与分析。景观设计与地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景观设计理念应该充分的尊重乡土意识,环境是每一个居住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充分尊重地区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中找灵感,创造适合人们生活娱乐的景观设计。另外设计本身需要节约环保、就地取材,将当地原有的景观材料进行废物利用,合理取材有效的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完成景观设计要求[5]。

3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运用的建议

3.1生态景观设计注重细节技术

生态景观在设计中,设计技术水平决定着生态景观设计的成败。景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技术应用,第一是高新技术的应用,第二是低技术的应用。其中高新技术是指设计景观设施的加工、处理、成型等工艺流程。随着现代进程的加快,科技不断的进步,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与艺术设计分不开。科学技术能够缓解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从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在目前很常见的高新技术应用主要是太阳能发电以及水系统平衡等。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为自然环境创造更加舒适的温度以及植被覆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新技术都是有益于环境发展的,很多的技术应用本身存在不环保的现象,并且造成资金的重大浪费。例如在很多设计中使用的石材与木材都不能进行分循环利用,因此高新技术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设计技术的第二种,低技术的使用就是指在设计中使用的建材不是工业的产物,是从大自然中取材,直接运用于城市建设中,在设计中与环境相融合,一方面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目前,低技术的使用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源于自然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与高新技术相比,低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避免了矫揉造作,在生活中体现了一种极其自然而真实的生活体验[6]。

3.2生态景观设计减轻生活压力

景观设计源于自然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是在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第三是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在现代环境建设中,不可取代的建设材料主要是钢筋、水泥、玻璃,这些高科技背景下的材料给人一种距离感,就算是再高端的技术处理手段也不能改变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局面。城市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现代化城市建设往往忽略的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关系,设计的距离感,使得人在环境中不能贴近自然。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心理上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自然中可以让人减缓压力,从身边环境中汲取正能量,并且迅速投入生活与工作中。随着教育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在工作与学习中不断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建设中,建设者的能力决定着景观设计的方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培养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拘泥于书本的景观学知识,还要深入研究自然知识,尤其是生态学知识。让学生在就业时不仅注重经济利益,设计更应从生态环境本身出发,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并且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态景观[7]。

3.3生态景观设计为生活渲染气氛

生态景观设计主要以人为本,由于当今人们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希望在空闲的时间享受阳光、亲近自然。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城市景观设计就需要为人们生活营造出温馨的生活情境,这种景观的设计对场地空间没有要求,对设备材料与工艺没有标准,只需要简单的自然背景,使得疲惫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例如在小区中的一片小树林,树下简单的石桌石凳。简单中烘托出浓厚的人文理念。景观环境虽然是属于设计出来的环境,但是也要处处体现自然的气息,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设计内容就是回归自然环境中的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这样不仅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还能在享受环境中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8]。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与自然背离。在具体的设计中缺乏人文气息,不能将大自然风光呈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该结合生态环境的特征,将自然元素注入到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中来。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生态环境合理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该不断更新环境与自然的保护理念,做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韩湘烨.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2]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辛颖.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李岳珅.传统文化DNA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转译研究[D].长安大学,2013.

[5]胡海燕.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

[6]贾红云.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方向[J].城市问题,2009,(10).

[7]陈蓉.现代城市绿地特色的营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6.

第4篇: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生态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高速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物质享受。在带给人们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出现,像环境不断被污染、能源持续紧缺以及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等。因此,如何保障住宅小区景观建设的质量成为了工作者们急于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1 住宅小区生态景观概述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城市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内主要人类聚居地,其景观生态设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态景观概念方面,目前较为主流的是综合性的生态景观概念,该观点认为生态景观是一种复合性的生态系统,生态景观中各种自然要素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统一。其中所包含的主要要素有植物、岩石、建筑、动物、水体、人等要素,生态景观为这些要素共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对其提供保护作用。而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完整的环境整体,这主要从生态教学角度考虑。就生态景观的应用环境不同,也分为不同类型的生态景观,如城市生态景观、居住小区生态景观等,而在居住小区生态景观中,基于居住小区的使用特点和建设特点,其生态景观设计更加注重观赏性和实用性。

2 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理念

(1)重归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休息;人离不开水,人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了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需要安全的同时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也爱涉水、踏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重归生态。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有一定的生态规律,它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健康、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恐怖、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的足迹、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3)尊重区域文化。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多为现代建筑风格,各地区在建筑装饰上也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绿化设计首先应该从这一大的前提出发,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特色是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设计。景观设计要尊重地方性特色,这种地方性特色是由环境形态与当地不同气候、环境、地理特征并综合了当地人们生活习惯而形成的。景观设计与地域环境相融合是关键,这样才能做到只属于本地的设计,而不是一种适用于各个地区的设计模版。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映射,现代社会同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造成人们对本土文化重视程度的降低。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会更深层的理解设计的本土文化问题。

生态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景观品质的直接体现。因此,先进的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理念、智能化的景观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对深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

3 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肤浅的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只注形式不注功能,因此,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2)社区或小区偏重建筑建材,以破坏植被为代价,突出恢宏的人工硬化与铺装等硬质景观。有的小区的人工湖边,汉白玉、大理石、花岗石等应有尽有,与周边建筑相堆砌,而岸边仅有几株灌木及水中些许小鱼,炎夏步行至此,渴望蔽荫之所,使人很难找到湖边林荫下观赏垂钓意境。小区绿地景观的开发与设计,必须与自然特性相吻合,必须按自然的本来面貌加以升华。

(3)动物和微生物的保护意识淡薄。动物和微生物是食物链的营养级。由于植被的破坏,人为的乱捕滥猎,大量使用剧毒农药,使之面临生存危机。国外生态住宅小区内,常有兔子、松鼠、野鸭与人嬉戏、逗乐的情景。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意景,由画变为现实。

4 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新手法

(1)住宅外形构成的灵活化。住宅中的组团由以往的“行列式”变为“半合围式”,这对景观艺术的设计构思比较有利,各种不同的组团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绿化设计,形成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从而达到“园中之园”的意境。

(2)外部空间景观营造的立体化、复合化。设计师运用“挖、填、堆”等传统的造园手法,力求在竖向上有层次、有变化,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本身的高差避免景观设计平面化、图纸化。“复合化”则是近几年来很多明星楼盘提出的新概念。多种功能的复合,增加了小区景观视觉上的兴奋点。在立体植物绿化方面,主要的设计思想是应当充分利用居住小区的空间,由于居住小区绿化面积有限,因而充分利用空间,设计立体化的植物绿化景观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种植垂直绿化植物、攀岩植物、藤本植物等等,并且这种立体植物景观还能够较好地应用在建筑景观、道路景观、人文景观中。立体植物的搭配应当以美化环境、增强环境调节功能为主,并且在栽种位置上应当严格筛选,防止立体植物景观造成不便或者线路安全隐患。

(3)植物布置与搭配多元化。在植物的布置与搭配中充分运用中国园林中“借景”手法,除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也在小区内创造出逼真的人工景观,使业主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小区的优美景观,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在选择配置植物种类时,应以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为基本原则。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选择植物种类。能够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设计中要求根据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上的不同来选择植物,充分

利用空间、营养,各种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善于保护和利用乡土植物能够减少管理维护成本,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小区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建设生态小区的意义在于它在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更有利于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发展,是城市生态系统有机整和的重要过程,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于生态景观的重视,积极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景观的功能。

参考文献

第5篇: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文章以两个乡镇为例,其中包含四个行政村,这个示范区域内没有完整的防护林带网,只有四条主防护林带和三条副防护林带,林带面积和林带数量严重不足,林带还有不同的残缺现象,除此之外,林带都是人工种植,树种单一,只有杨树和椿树两种,群落结构简单,受到病虫害严重,部分林带已经出现枯死现象,致使防护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生态景观方面,因为林带树种单一化,林带网络稀疏,造成防护林没有景观效益产生。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的存在,我们就必须提出整改建议,在合理化方案设计之前,必须对示范区域内的林带数据进行收集,使用SPOT-5卫星遥感影像图获取示范区域的矢量图,在进行修正后,获得项目区域的初步矢量图,再通过实地调查,对初步获得的矢量图进行修正,然后对林带行数、配置、树种、株数、冠幅等进行细致记录,并对林带进行拍照,还要记录与林带相关的数据信息,最后,在获得项目区域与林带相关的信息后,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保存。

2设计方法

通过对区域内已经存在的林带,进行空间上的合理化配置,增添视觉美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并具有观赏效益。所以可以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对农田防护林进行设计。

2.1生态化设计

首先,要确定防护林带的透光度,根据防护林带的最合理透光度以及最佳范围,进一步确定林带乔灌木的合理配置。其次,根据数据研究以后,获得的防护林最佳防护距离和透光度,再结合实际区域内防护林的透光度和有效防护距离,判断出最合理的林带之间距离分布,然后确定是要增加林带还是要减少林带数量。再次,用已知防护林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防护林所占整体农田区域的百分比,按照相应规定标准,计算出林带标准宽度,从而确定防护林的最佳带宽。最后,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到最合理的防护林架构设计方案。

2.2景观化过程

确定项目区域内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景观,视野较好并具观赏性的景观,最终,确定具有优势的景观区域和重要节点,划分出景观的轴线。按照景观的优势以及轴线,对具体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准确定位区域功能,然后对各功能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划分。

3生态景观设计结果

3.1生态化过程

透光度评价是确定防护林带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通过透光度的纵断面和总面积计算得出,并给出最为合理的防护林透光度以及最佳设计方案。由防护林的宽度和长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目前已有的防护林站农田总面积的百分比。为了进一步保障农田防护林尽可能的少占用耕地,想要满足林带占用耕地标准,就要做到保持防护林宽度不变。而对于需要增加或者是补充修建的防护林,其宽度也要在适合范围的最低宽度值。结合最佳防护距离、透光度、占用农田百分比,空间布局,防护林宽度等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项目区域土地整治防护林带的最佳方案。

3.2景观化过程

农田防护林景观设计一定要突出景观优势空间,景观的重要节点。在植物种植上使用规则方式,对景观区域内的植物进行栽植,突出序列、强调序列,并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形成整齐的景观走廊,同时还应该选择一些暖色系的植物,突出景观热闹的氛围。为了使景观区域内的每个功能区,都能突出自身的特点,防护林带乔灌木的植物色系应该相近,使景观整体具有一致的色彩基调,形成非常良好的视觉效果。为了使景观空间更具活跃性,就要选取色彩比较鲜明的植物,穿过灌木之间的空隙,对景观空间进行有效的划分,形成不同的景观风格。通过上文分析得出,防护林的生态结构布局要结合各小区域的不同功能,以及景观轴线的实际需求,对防护林带增加的植物品种进行选择,最终确定景观植物的最佳配置,形成别具一格的农田防护林带生态景观。通过对防护林带的景观设计,有效解决了树木品种的单一现象,不仅增加了林带的面积和数量,还有效改善了原来林带残缺的现象,不仅防治了水土流失,还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

4结论

第6篇: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景观;生态设计;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运用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existing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example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eight kinds of technique: analysis field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 climate factor, a regional continue, the dynamic change of landscape and its mechanism, the local plants the building, wate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ste material, the use of natural process, the respect. In order to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urban design future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The urban landscape; use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事业也随之兴起并蓬勃发展。目前国内的生态景观设计大部分都仅仅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上,所谓的“生态景观设计”也就是努力去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地率。不管是在学校、设计单位、房地产行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对生态景观设计存在一股盲目的追逐热情。很多号称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项目,其实际上无非是多种了几棵树而已。

国内关于生态景观设计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如俞孔坚提出生态设计理论和实践包括: 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四条基本原理; 李娟娟提出清洁能源的利用与节能、有效的资源利用、结合地方主义的设计、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等现代园林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熊瑶从增加绿色空间和绿地总量、提高绿色质量及完善绿地功能来阐述景观的生态设计; 乔丽芳等人认为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为: 节约资源能源,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使用期限,尊重土地、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过程,符合生态学原理,尊重地域和文化特征,进行环境教育。综观这些学者的研究,可知他们基本上属于生态景观设计概念探讨,在指导具体的生态设计实践中起到观念引导作用,但不具有可操作性。笔者参考了很多成功的生态设计、生态景观的案例,并就“什么是生态景观设计”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了在城市生态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应注重的八种手法。

1. 分析场地特征

在做一个项目之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查,亦即必须遍访场地及其周边环境,观察并记录下各种外形的状况,所有细微以及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项目所涉及区域都是自然巨变和不断地人为占用的产物,因此而留下了各种遗迹、外形、布局。在生态设计中,节约的设计手法能最大可能地使设计不至于脱离场所的个性,从而保持其一贯性,避免过于粗暴地割裂文脉。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 考虑气候因子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态景观设计涉及的气候因子主要有阳光、气温、风等,这些气候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态景观设计的效果。生态景观设计之始就应融入环境理念,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配置道路、建筑、水体、植物等。减少土方开挖或土方就地平衡,保护和尊重原有自然环境。在规划布局中,应首先分析场地的特定气候状况,充分利用其有利气候因素来改善场地的生态环境条件。

拉・维莱特公园中的竹园采用了下沉式园林的手法,低于原地面 5 m 的封闭性空间处理形成了园内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在排水处理上,遵循着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在园边设置环形水渠,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增加了园内的湿度。竹园的照明设计采用类似卫星天线的锅形反射板,形成反射式照明效果,并且在将灯光汇聚并反射到园内的同时,将光源产生的热量也一并反射到竹叶上,借此能够改善竹园中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竹子的生长。以此达到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

3.地域性的延续

所谓“地域性”生态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人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人们所看到的生态景物或生态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生态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生态空间场所。

在法国苏塞公园中,视线所及之处,林间宽阔的园路、多叉路口的形式和林中空地,构成法国传统的平原上的树林景观。巴黎雪铁龙公园的空间布局有着尺度适宜、对称协调、均衡稳定、秩序严谨的特点,反映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影响。设计者充分运用了自由与准确、变化与秩序、柔和与坚硬、借鉴与革新,既异乎寻常又合乎情理的对立统一原则来对全园进行统筹安排,雪铁龙公园继承并极大地发展了传统园林的空间等级观念,沿续并革新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造园手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景园林师吸收融合国际文化以创造新的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但是断不能离开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社会环境,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①将传统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加以发展,运用到现实创作中; ②将传统形式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炼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并赋予其新意,创造性地再现传统; ③尊重地域传统、环境和文化。

4. 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机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类的各项活动对城市及区域现有的生态景观的干扰尤为强烈,原有的生态景观结构遭到破坏,系统功能紊乱、减弱甚至丧失;景观机理悄悄发生着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自然生态景观的衰退;城市涝灾的发生;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一系列自然现象的发生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原有自然生态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机理,以既有的自然生态景观为标本,研究分析在大环境下,长期时间下,形成既有生态景观的原因及特点特征,通过这点特点特征景观的动态变化及形成的机理做以总结,在城市生态设计中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格局和功能区域,使整体功能与地域相适应。为营造一个舒适、宜人、安全、高效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障,以此达到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

5. 乡土植物群落的营造

在城市生态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应兼顾观赏性和科学性,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基础,保证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当地的生态条件相一致。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本地区的植物景观特色。在具体的植物配置过程中,注重植物生态景观的营造,尤其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野生植物和草本植物。同时利用对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和小气候条件的深刻了解,将植物的生命期和生长周期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的适应性和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作为生态景观设计理念的基本出发点。

在北杜伊斯堡风景园林,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 在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中,保留了野草与其他植物自生自灭的区域; 在奥古斯堡巴伐利亚环保局大楼的外环境设计中,设计师在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境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不同的小生境,丰富植物群落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共设计了 10 种不同的草地群落景观,以达到多样性的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的目。

6.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在城市生态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

在北杜伊斯堡风景园林中,水可以循环利用,污水被处理,雨水被收集,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奥古斯堡巴伐利亚环保局大楼的外环境设计中,更是贯彻了地表水循环的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使其作为水景创作的主要资源,尽量避免以硬质材料作为地面铺装,最大限度地让雨水自然均匀地渗入地下,形成良好的地表水循环系统,以保护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对硬质地面,利用地面坡度和设置雨水渗透口,使雨水均匀地渗入地下。对半硬质地面,雨水可直接渗入。屋面雨水大部分( 60% ~70%) 通过屋面绿化储存起来,经过蒸腾作用向大气散发,其余部分则经排水管系统向地面渗透或储存,并为创造水景提供主要的水源。

在合肥市长丰县魏老河生态度假区的设计中,本人在勘察现场、分析自然现状及自然因子之后,考虑现有的地势高差及地形的变化,稍作处理和改造,将度假区洗车中产生污水经过沉淀池首次沉淀净化后,利用引入的湿地植物的自然净化能力二次净化污水,排入地表,循环使用,达到生态度假区水的动态流动、贯彻了地表水循环的设计理念,使生态度假区的水资源的加以保护及利用,以此达到景观设计中循环和自净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

7. 废弃材料的利用

在后工业时期,一些景观设计师提出并尝试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思路,在废弃地的改造过程中,尽量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和生态发展的进程。如北杜伊斯堡风景园林中,原有的材料仓库变成了不同主题的小花园。在这些设计中,场地上的物质和能量尽可能地得到了循环利用,很多工业废弃地从荒野到工业区,再转变为城市公园,成为市民的日常休闲场所,而场地中的残砖破瓦、工业废料、矿渣土堆、混凝土板、铁轨等,都成为景观建筑的良好材料,它们的使用不仅与场地的历史氛围很贴切,而且是“自然界是没有‘废弃物’的”最好证明。

在北杜伊斯堡风景园林生态设计中,庞大的建筑和货棚、矿渣堆、烟囱、鼓风炉、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重机等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炉等工业设施可让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 废弃的高架铁路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处理为大地艺术的作品; 工厂中的一些铁架可成为攀缘植物的支架; 高高的混凝土墙体可成为攀岩训练场,公园的处理方法不是努力掩饰这些破碎的景观,而是寻求对这些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的重新解释。设计也从未掩饰历史,建筑及工程构筑物都作为工业时代的纪念物保留下来,以达到废弃材料二次利用的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的目的。

8. 自然过程的尊重

自然系统的这种自我设计能力在水污染治理、废弃物的恢复以及城市中地域性生物群落的建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湿地因其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之中。

成都活水公园由 6 个植物塘和 12 个植物床组成。这个系统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并种有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荟、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挺水植物,伴生有各种鱼类、青蛙、蜻蜓、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使有机污染物中的大部分被分解为可以吸收的养料,污水就变成了肥水,在促进系统内植物生长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水质明显改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好似一个生态过滤池,使污水得到有效净化,以此达到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

9总结

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是手法并非简单单纯的创造和增加,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应遵循的八种手法: 分析场地特征、考虑气候因子、地域性的延续、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机理、乡土植物的营造、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废弃材料的利用、自然过程的尊重。生态景观设计应体现在整体的设计方法上;体现在尊重场地其他元素、生物的需求上;体现在尊重自然,保留一些自然的荒地、原野,以研究自然的变化上;体现在减少能源消耗、保护自然资源、废弃物再利用等方式方法上等等。综合这些方法方式,才能使得生态景观设计体现出它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曦.园林规划设计生态因素的思考[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

第7篇: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

【 Abstract 】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unprecedented improve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urban expansion and to the explosion that polluted environment, cause ecological system disorder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drop, so, now residential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Based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and ecological concept, it finds out the residential landscape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and insights.

【 Key Words 】 : urban residential area, ecology,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种环保意识的加强在住区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发商认识到环境好能促使房地产增值,开发程序经历了从初期的“容积率至上”,到后来的“建筑优先,环境补救”,直到现在的“环境当先,建筑跟后”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居民在购房时,除了考虑房型、住区外部环境( 交通、购物、教育、文化、卫生设施等)之外,住区内部环境也成为决定因素之一。市场买卖双方的互动过程,推动着住区环境品质的不断提高。

1居住区环境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1.1 忽视对自然景观资源的利用

目前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中常常忽视原址环境中有价值的信息,如水体、生物种类、地形地貌、既有景观等。缺乏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不论基地自然条件如何,一律先填沟推山,将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一概抹去,代之以全新的布置,这实际上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逆生态做法。

1.2 片面认为高绿地率即能产生好的生态效益

许多住区建设片面追求高绿地率,把其作为衡量是否为生态住区的唯一标准,认为只要绿地率高就能产生好的生态效益,小区的环境质量就高,就是生态小区。

1.3 重人工环境,轻自然环境

居住区中动辄长达100m以上的轴线,广场、喷泉、雕塑一应俱全,以为这样就成了现代高档小区。过分追求精心修饰、超前铺张的人工化环境,形成大面积的硬质铺地,却忽视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化环境的内在精美结构。殊不知相对于人工环境具有的功能性、时效性而言,自然环境更具有田园式的魅力。

1.4 过度追求植物材料的珍稀与奇特,忽视本土植物的运用

1.4.1 植物配置时选用苗木树种不当

住宅区绿化要适地适树,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但一些房地产商为追求新异,加强卖点的宣传,常要求种一些高档的树木,一株树动辄十几万,几十万也在所不惜。

1.4.2追求大树,忽视实生苗的使用

为了楼盘促销,要求植物种植能够立竿见影,从而违反生态规律的各种做法比比皆是。尤其是在植物配置方面,为日后的管理埋下隐患。因此,待效期太长,三五年后才成型的种植设计不是好的设计,刚种上时没有叶子不行、修剪过度不行、会落叶也不行,造成对植物选择的局限性极大。

1.5 水体的过度使用

水景对于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许多小区的水景大多是用水泥石块砌筑而成, 甚至底面也用水泥浇筑,这对于面积较小、有特定功能的水体( 如喷泉、戏水池等) 来说是无可非议的,对于面积较大的水体(如人工湖泊)来说就不太适宜。它严重影响了水循环的质量及时空分布,进而影响了水体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了水体的美学、游憩和教育功能。

1.6“以人为本”的理念难以体现

目前,我国许多住宅区内景观设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景观要“以人为本”,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 这样才能使小到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让住户感受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2思考居住区环境建设措施

2.1 保留现状植被

长久以来,城市或住区建设中,绿化植物都当做点缀物。出现了先砍树、后建房、再配置绿化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生态学知识告诉我们,原生或次生地方植被破坏后恢复起来很困难,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和人工维护。因此,某种程度上,保护比新植绿化的意义更大。因而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应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古树名木是基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可能将它们组织到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去。

2.2 保持绿化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学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同时,植物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也将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有数据表明,同样面积的乔、灌木和草坪组成的复层结构的综合效益,为单一草坪的4-5倍,而养护管理投入之比为1:3,生态效益的趋势是:乔灌草复合型群落>灌草型群落>单一草坪>裸地。所以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应避免盲目使用大面积的单一草坪,而采用综合生态效益更佳的复合林地绿化。

2.3 以生态学的角度配置植物

居住区环境的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根据不同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空间分布。植物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地带性树种,它们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需要的养护、水分等投入也较外来植物少。另外,选择生态位有较大差异的物种进行合理配置,物种之间的竞争才比较缓和,植物各物种之间对营养元素的利用趋于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再有应注意在居住区绿化环境建设中强调立体绿化的模式。

2.4 住宅小区的水景设计

在小区的水景设计时,首先要将水景作为一个小的生态环境来考虑。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创造优美的景观,同时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现在水资源日益匮乏,减少水景中水的耗损是设计水景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一般采用的是底面和侧面的防渗措施。在设计时应考虑使用天然的防渗材料,既防渗又环保。如果湖泊溪流的底面是很好的土壤,可以稍加夯实即可达到防渗效果。如果是沙土或者建筑垃圾较多的地方,要加50cm 厚的土壤后再夯实,就可以达到防渗目的,还可以种植水生植物,能满足生物对土壤的需求,改善水体景观。

3结 论

总之,随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现代居住区中的景观生态设计对于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开发商而言,景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居住区有着更好的市场前景;对于消费者而言,有着良好景观生态的居住区是人们选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徐瑞萍,郑宝俊.浅议住宅环境景观的几个设计误区.建筑科学.2009

第8篇: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景观;人文元素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如何融入人文元素的设计方法和要点,逐步探讨适用于当今生态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化人类对于生态景观设计的认识,提升其价值。创造一个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生态景观设计。

一、景观设计及生态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多种文化学科交融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具有主客观的双重性,包括具象的生态形式和抽象的生态形式。景观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它还在寻求一切生命的和谐共存关系。

生态景观是把景观设计的触角延伸到生态的层次,把景观设计作为改善和改造自然环境,提高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手段并形成生态的景观效果。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意义和学科的交叉影响,更主要的是这种景观设计的广泛性、科学性,以及它所形成的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设计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生态景观设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为景观,包括自然生态景观、经济景观、人文景观等格局、过程和功能的多种藕合复合生态体。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系统之间的生态联系。它强调人类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系统结构和功能之间的有机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关联,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融洽性,倡导“科技、生态、景观、人文”的共同主题。生态景观设计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目的,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将原始、天然、趣味的大自然环境引到城市建设中,使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能够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二、生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我国城市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但是也可以看到,不少城市和地区,由于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特色的保护,破坏景观也是十分严重的,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人文元素主要面临问题:

1.建设性的破坏。由于认识的偏差、措施不当,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旧城改造中,由于许多城市没有重视历史街区的保护,使得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遭到破坏,破坏了历史古迹,导致有些历史文化名城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文化韵味。周干峙院士对这种现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名为新思路、新风格,实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是一种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拆掉了不懂得真古迹,却又拼命地热衷于建造假古迹。假古迹既不代表古代文化,又不代表现代文化,将一些人文元素濒临灭绝。

2.改善环境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缺乏妥善协调。有些历史文化名城,商业氛围越来越浓,而文化氛围却日益淡化。丽江古城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古城保护得不错,但古城内一个商店接一个商店,文化氛围不浓,不能充分反映古城的特色,这是令人遗憾的。

3.要加强法制保护。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的是要加强法律保护。因为文化遗产是最稀缺资源,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再造性,也是不可替代的。它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来估量。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和监督机制来加强对遗产的保护。始终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仅包括文化元素本身,而且还应涉及周围自然景观的保护。

三、生态人文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入思路

1.生态人文景观设计方向。自然观光旅游开发:群植古银杏观览、孤植千年古银杏观览、野生动植物景观。民俗民风展示山地景观观览、茶园、田园风光、历史文化观光产品:古朴幽深的古祠、民俗民风博物馆、古朴民居、摩岩石刻、寻找英雄足迹、野战活动游戏。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农家乐、民俗民俗风情展示、休闲垂钓、山地野营、山地运动、山地休闲。山寨绿林疗养产品:山寨疗养、山地绿林度假、山地绿林保健。

2.生态建设措施。注重生态自然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保护现有自然环境,荒山荒地应抓紧实现以森林覆盖为主的绿化,最大限度地增加林地面积,做好造林,抚育工作,使地形地貌不受到破坏,山石水体不受到污染,动植物生长不受到阻碍,生态系统平衡不受到伤害。例如,在山体上种植一些茶园,既可以传承茶文化,也可以保护生态自然资源。总体目标:蓝天碧水,林深草密,清新自然。注重水体资源与环境保护。水质治理是切入点,水体质量一旦遭到破坏,其净化的代价往往非常大,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形成最大障碍。例如,通过在水体中种植可以净化水体的藻类,放养鱼类,既可以开发成为休闲垂钓中心,也可以保持水体资源环境的平衡发展。在旅游景区和浏览道路的景观范围内,严禁开采山石,要保持山体风貌的整体性和观赏性。采用:“游住分离模式”,最好还要在山上建各类接待设施。

3.人文元素及其环境保护。保护人文社会资源。注重保护民俗民风博物馆:如氏祠等几个姓氏的的几十本草族谱、族规界碑及期修祠纪念碑。保护当地乡土民情,其中古朴民居、居民的生活活动方式,也是生态旅游景观中被观赏的对象,是景点。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组织专门机构,专人,分门别类进行收集整理历史文化与民众资源、编辑、出版相关文化、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人物词典、小说使其成为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即可提高旅客的探迷,探知兴趣,同时也是提高旅游区文化品位的需要。

传承文化典故。以当地农耕文化的石磨,水车,风车,织布机等古老的劳动工具,作为风俗风情展示,传承农耕文明,发扬当地风俗风情。“五老树”、“银杏至尊”等神话传说的典故,通过摩岩石刻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法,传承银杏谷文化,发扬中国传统。

严禁毁坏文物,杜绝人工建。设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状况。入口大门的设计、雕塑、小品的设计以千年银杏村的银杏叶为设计元素,将现代的大门、雕塑,通过融入人文元素的设计方法,设计成为既生态,又具有人文元素的生态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l]武星宽.设计美学导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1.1 设计背景

由于片面地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我国各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有时甚至完全不顾本地的气候和土质状况。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地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破坏。乡土植物是指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此形成的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张家港香山公园地处江南水乡,风景秀丽,环境优雅。山上有成片的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上有桃、梨果园,品种多样的野生药材遍及全山。生态设计则是一种保护资源,遵从自然规律,让环境更具自然气息的设计方式。所以在本次设计中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植为绿化植物,尊重当地的生态系统,竭力做到真正的生态化设计。

1.2  设计理念

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形成和保持的景观效果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 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站在生态的角度上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种类,尊重场地的自然再生植被,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或是充分利用基址上的原有植被,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这才是绿色生态设计。

营造乡土景观,体现生态、人文的主题,引领人们感受具有乡土情调的休闲娱乐方式。

1.3 设计内容

张家港香山公园,位于张家港香山风景区,总用地121043平米,为一市民休闲活动公园,要求结合香山景区特色,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合理安排功能区块(要求包括停车场、游客中心、儿童游乐园、烧烤区、活动表演区、广场区、纪念馆、公厕、运动区块),要求充分利用园区地形,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下,创造一个适合市民休闲、度假、娱乐的市政公园。通过工作组的资料调查、场地分析、集中讨论等环节,最终确定了以“生态”、“乡土”为主要思想来贯穿整个场地,并且结合公园周边景观特色,以对当地果树、农作物的应用作为设计亮点来完成整个公园的设计。

三、设计特点

3.1 总的概念想法

(1)田:我们将“乡土”、“生态”的理念以农田的形式融入到在整个公园的设计中。

(2)果园:充分利用了公园周边山坡上的农作物资源,将它们延伸至公园内,使整个公园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3)强调景观的动态过程:每种作物都有其生长、凋零的生理周期。每一个时期的变化都景观观赏的一部分。

(4)可参与性:游客们都可参与公园内作物的种植、维护和采摘,不仅感受了农耕的乐趣,还能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

(5)观光设施:贯穿田间的木栈道,矗立的观景台,不仅能让人尽情穿梭于田地间,更能将美妙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3.2 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自然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是任何人工环境都无法替代的。景观生态化以生态和谐为特点、遵循生态学的原理,以本土化植物配置,主要采用乡土化的材料,使其在对环境造成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艺术美和功能性的统一。遵循“回归自然、再现田园景观”的理念,本着友善对待环境的设计观,以简朴的造园手法,运用天然、环保的造园材料,营建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态园。

    在香山公园边缘的山坡上有成片的梨树和桃树。于是在设计中,我们将这些果树延伸至公园内,在

公园的南北两侧形成了两片分别以桃树和梨树为主的果园。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公园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协调,而且因为是当地植物,它们的适应性更强,能够更好的抵御自然环境以及病虫害的威胁,与周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了稳定的生态关系,不会像一些外来品种对周边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从观赏价值上讲,桃树和梨树的花朵都非常漂亮,加之它们的花期相近,每年四五月时,公园内外的果树将形成一大片粉色与白色的花海;7到11月间,又能见到大批桃子和梨子,所以,果园的开发是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

  

农田中的农作物种植,主要以水稻与油菜花为主。

  选择这两种作物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这两种作物

 

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次,它们的种植和养护相对来说都比较容易,便于普通市民的参与。再次,两者的生长期能很好配合起来。每到入冬前第二期水稻收割后,10~11月的水稻田便进入了休耕期,这时可以播撒油菜花种,经过40多天后,稻田里就开满了油菜花。而且油菜可以被当成绿肥植物、有机肥料来使用。这样便又有利于下次水稻的种植。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同时兼顾了生态利益、美学利益和经济利益。

    将农田与果园引入城市公园,不仅满足生态设计的要求,更具有生产功能和休闲教育功能。

(1)生态功能:农田和果园中对当地乡土植物的应用,大大保护了当地物种,节约了资源。而这些板块又与周边的绿色环境发生联系,形成一整片的绿色屏障,有利于景观的稳定,并且提高整体的生态效益。

(2)生产功能:在田间种植的油菜花、稻子,以及果园中的梨树、桃树都能给公园带来收成。

(3)休闲和教育功能:农田和果园都是很美丽的景观,但如今的小孩及青年人都鲜能见到这些,更别说亲自参与其中。公园中的田与果园两大区块就能很好的满足这类需求,既增加了孩子们的农耕知识,又给中、老年带去了对昔日的回忆。

3.3 人与自然的互动

我们可以把景观定义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俞孔坚,2002)。乡土景观便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人在这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每天的生活中,人总是不可避免的投入自然、参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我们的设计中,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接触自然的平台。游客们可以亲自体验播种的艰辛,感受丰收的欢乐。

四、结束语

乡土自然作为一种风土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乡土自然所附着的风土色彩和蕴含的文化氛围,是任何城市环境都无法替代的。我们在设计中充分重视乡土自然的回归,选用乡土植物将农田、果园带回城市,让人们置身于乡土自然中,切身感受到自然循环的力量、四季的变化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乡土自然所固有的快适性,也成为现 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一种源泉。城市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到乡土自然中来寻找乐趣,充实自己。

致  谢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把毕业设计圆满的完成了。能完成这次任务,首要感谢的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张挺老师。在他专业、耐心的指导下,我们才能逐步地完善方案。其次要感谢的是我们的组员,大家在设计过程中通力合作、相互帮助,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最后感谢所有教导我们的老师,是你们的辛勤教导才让我们拥有了设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感谢你们!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吕明伟、任国柱编著,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吴忆明、吕明伟编著,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

3

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生态学报,1999,19(1):8-15

4  俞孔坚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歧江公园设计[J].新建筑2001(5)

5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

6    俞孔坚  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建设科技》(绿色建筑特刊)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