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动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师生互动;传意互动
【Abstract】Interaction is a current in common use language phrase within course reform."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interaction, common development" is new the course position classroom teaching, is also a teacher classroom teaching new of value mindset.
【Key words】The interaction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Spread idea interaction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 “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 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 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 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 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要使学生通过大学专业课程,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并关注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就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法和内容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和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电教资源,为大学专业课程的调整和改革提供了解决方法和技术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新方法、新资源,使得大学专业课程互动教学的实行更具成效,是众多大学专业课程教师关心和探讨的话题。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创设情景”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不论是人文专业,还是理工专业,其专业课程的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对于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即学校通过对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教学,能为社会提供技术型、实用型的专业性人才。而作为需要突出实践性的课程,如何在现实的条件下模拟出最近似的专业实践环境,以进行互动式、培训性质的技能教学,是广大专业课程教师所需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专业技术教学,多是通过教师在实体模型、图纸资料等教学资源前的耐心讲解而进行的。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实体模型、图纸落后于社会现行标准,直观表现程度不够等问题。而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更好地模拟实践的效果,因为多媒体及网络教学资源有其天然的、效果明显的“创设情景”功能:它通过大信息量,以及形、光、声、色等表现方法,作用于学生的客观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紧张的学习变得更为轻松化和直观化。同时,多媒体网络资源还可以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创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除了不限时间空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沟通外,大量的网络资源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来源,对其专业观点思想的形成也是颇有帮助。此外,新兴的多媒体电脑网络资源还能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低成本平台作用。例如机械电机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实践创新活动等等。最终,学生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获取最新的专业技术动态,使专业技术与社会实际联系更紧密。
二、创造性地设立项目小组,以团队竞争性进一步推动互动教学的实行
区别于以往老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的革新之处在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取知识。学生既能提升学习效率,其专业素质也能获得相应的提高。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展互动教学的重要前提。
如何正确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专业方向呢?以往学校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鼓励,多是通过发放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等有限手段实行的。姑且不论这种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只提倡专业基础知识的鼓励方式是否过于片面化,就这种鼓励方式的后果而言,导致学生过于注重实际。
个人建议:创造性地设立团队项目小组,以团队的竞争性进一步推动互动教学的实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组建团队小组进行模式,在竞争中激发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1.构建团队小组。
这种团队小组的建立,可以通过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中长期观察和成绩对比,将性格、能力各异的学生按照一定的团队组合模式进行组合,并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专业课题的牵引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专业课题论证、分工等实践和操作执行。而互动教学的组织方式上,则可以根据各小组的研究结论和成绩做出评比,并附加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以这种团队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式的专业课程教学,既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为坚实的专业技能和认识,也可以适当地减轻教学负担,更多地投入到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培育和沟通上。
2.开展年级、院级甚至校际的团队竞赛活动。
班级、年级内竞争性的互动教学,可以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比较简单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的培养。而院级甚至校际的团队竞赛活动则不是简单的对于团队小组竞争模式的放大,这种级别的团队竞争更加宏观和激烈。各校际的不同教师所带领的团队,其专业教学实践水也可以因此得到全面的评估,从整体意义上了解学校对于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理解和发扬。同时,这对于整个学校的竞争性学习风气也有相当的促进意义。当然作为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活动中相互学习,获取教学经验和研究题材。
三、专业课程教师的跟进与加强,持续有效地增强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在大学专业课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操控者,其对于专业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必须有针对性地改变教育思维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努力,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跟进加强:
1.知识结构需要有针对性的拓宽。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教学知识的综合性,这就需要各专业教师在以往的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基础上,改变仅在本门学科钻研而形成的固定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向考虑竞争性所带来的效果和如何增强这种效果。专业实践能力相关的各种知识类学科,都应该进行相关的学习与综合。做到思维模式上的多样化和深层次化,能够为大学专业课程教师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能更好地提升互动式教学的效果。
2.组织管理能力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
组织管理能力是有效落实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互动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竞争性小组活动强化了活动的开展和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设置,活动的形式也较于以前单纯教授知识的方式更为激烈和多样性。所以,这对于教师的掌控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合理、激励性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教师所必要的团队管理能力及竞赛的评价体系就要及时跟进。因此,培养教师制定适于管理的活动规则、细化的评价表等能力,力求使评价体现活动公平、公正,同时带有竞争性和激励性,是确保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
3.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等活动更为重要。
互动(Interaction)一词来自于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在1908年所著《社会学》一书。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互动即交互,指人与人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在该理论看来,学生从孩童时代起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成长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之中,学生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在他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即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和“中介人”(教师、同学、环境)之间交往互动的质量。因此,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是教育工程的基本特征,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①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综合概述。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既相对稳定又清晰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新的教学模式的创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从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从孔子的“启发式”,到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体系”,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不论其科学性、有效性如何,可以说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新的教学境界的不懈追求。②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一定具体情景下,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教学程式,是教与学的交流与融合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促进的过程。③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活动过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形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确立起以和谐教学和创新教学为指导,以交互式启发性教学为主线,导学、助学、促学和自学相支撑,课堂内外相互依托,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充分体现了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及学生自身的多向互动反馈过程,充分展示出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创造性、和谐性和交互性。因此,这一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广告专业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我国广告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结构上以“专业模块”构成。过分强调专业性,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学生的知识面过窄,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广告人员每天都必须面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遇到不同的事情,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告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目前,由于广告教育对培养人才的目标滞后于社会和市场的变化需求。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广告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也是中国当今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模仿有余,创新不足,没有发挥好“教”与“学”的双边作用,这使学生难于把所学知识进行转型,难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因而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快广告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我们专业教师迫切面临的一个问题。
广告专业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和谐创新教学理念的导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多维交互,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促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构建“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利用一切机会、时间,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主动、多动、全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达到自主创新学习的境界;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做到动脑、动眼、动嘴、动手、动耳,在“五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的素质和谐全面地发展。
在广告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为如下几种主要的典型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由来已久,早在1921年,哈佛大学就开创了案例教学法,由于这种方法摒弃了传统教学单向传授、被动接收的形式,所以在一些应用学科中运用得相当广泛。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角,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双向交流可有可无,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其角色只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跟学生共同参与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引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角色则扮演着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生们从中可以直接分享到各自的学习成果。通过参与案例教学,学生们能结合各自的生活背景和学习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过程,同时以不同的方式对同一问题发表见解,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发、彼此交流的效果。广告专业的很多课程多适用于案例教学模式,如《影视广告学》《广告创意与思维》《广告策划》及《广告市场调查与研究》等。教师通过精心编写的案例让学生阅读、研讨、分析。通过模拟情境,把学生放在一个当事人的立场上,以此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体验去学习相关理论。哈佛商学院的课程大部分都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让学生站在一个高层次上去把握和分析问题,从而学会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决策。通过大量案例训练,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路和方法,最终沉淀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建立一个精心编写的案例库,能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广告的运作特色;再精选一些中外知名的广告案例,提供丰富的背景,设置好相应的讨论和练习题目,印行成册,供教师和学生当作辅助材料使用;最后,在相关课程中有重点地挑选一些广告案例讲解和研讨。这样,不仅能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形式,吸引学生关注广告界已经发生的实践课题,也能通过案例库统一各个案例的背景和说辞,免得同一个案例出现在不同课程中,每个老师的解释差异过大给学生带来困惑。
2.情境体验模式
人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不仅有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还有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不仅有理智的活动,而且有情感活动。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并且进一步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为此,要想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要重视理智的活动,还要通过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愉快饱满和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广告专业课中的情境体验模式是指各种实战教学。实战教学是营销学、管理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拟实战,如模拟广告公司、虚拟广告活动等。目前在广告教育中已有使用,多数散见在各门课程中,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并组织进行。常见的做法是模拟广告公司。例如,以广告项目为中心让学生自组团队,由老师带领学生演练广告活动的整个流程,完全模拟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这种模拟现实的互动教学,能让学生更加投入,练习互相协作并了解自己欠缺的方面。
另一种是真实的实战——即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中亲身感受。这要求学生在基本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后,在真实环境中检验学习效果。学校通常会提供一些合适的项目和机会,大多是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建立的某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建立在互惠基础上,既保证学生有机会学有所用,企业亦能从中获益。营造实战氛围包括聘请广告一线人员授课、讲座以及组织学生进入广告公司观摩、学习等。
3.引导探索模式
教学是由教师主导的教和学生主动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去掌握知识技能上。学生主动地学就是要经历一个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建构新知,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在当今社会中,知识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教育不仅教会学生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会探索和发现。教学中,学校注重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究发现的最优化教学条件,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有目的地进行独立的探索发现学习。例如,在《影视广告》教学中的影视广告创意部分,教师布置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选取电影或电视剧中的某一片断加以改编,形成一则影视广告创意,伴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进一步布置学生独立完成某一命题的影视广告创意。最后教师同学一起对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还有《市场调查》课程中,布置相应的一些调查项目,并完成调查报告的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通过网络、电视、电影等多种手段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把课堂的所学知识融入其中,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训练了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除了以上几种模式外,广告专业的教学还要和社会的大环境建立起立体化的、视野宽广的互动体系。首先,要着眼于广告专业比较活跃、发展迅速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国内挑选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紧转第109页)
(紧接第148页)有较高知名度的广告经营单位,作为广告专业学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合作。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入基地参与广告运营,并形成良性循环。因为广告专业教师在掌握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必须拥有广告实务的知识和经验,了解公司结构,熟悉广告媒介,通晓广告经营与管理。只有教师做到了“复合”,学生的“复合”才有可能。同时,应有计划地安排毕业生定时、定期进入基地开展专业实习。其次,应建立学校与广告经营单位一体化的互动机制。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计划。同时资深的广告学专家可被企业聘为顾问,而企业老总可被学校聘为客座教授,后者的运营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强化学生的广告人意识、广告制作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和全球意识,具有强大的熏染力。第三,应建立校际之间广告院系的互动机制。广告专业作为一个新型的应用性专业,目前在国内各院校都没有很深厚的积淀,在建设和研究起点大体相同的境况下,学校一方面在大力加强与社会互动的同时,应敞开怀抱,加强校际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学科研究、课题与项目研究、教材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研究、教学过程研究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破除门户之见,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掌握办学规律。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广告专业的教学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不断的尝试新鲜的教学理论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广告教学密切联系到行业的变化,富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地去培养人才。在广告专业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和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它既有利于培养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王磊.论远距离教学中的互动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4):23-25。
柯水发.企业管理学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7(6)49-52。
陶文中.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1999(2)62-70。
英语教学 课堂互动 教学模式
一、课堂互动的概念
课堂互动,是指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互动”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交流的结果必须是对交际双方产生影响。无论这种影响发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下,还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之外的社会背景中,都会导致双方心理与行为发生同向或反向的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要研究师生互动,就要对课堂教学情境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的代表,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候的想象对象、上课时灌输的对象而存在。教师采取的往往是强制性的训导方法,学生多数是被动的、被灌输的对象。严格地说,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生未完成“从听众主动向发言人转变”这个过程,他们所在的课堂并不是真正的互动课堂。这样的课堂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感,一味地求助于老师,相信老师,而不能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活动中的不同需要和潜能,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忽略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本质作用。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广建立互动教学模式的要求迫在眉睫。其中,互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法中,尤其是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课堂互动教学的尝试措施
显而易见,基于传统教学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更是迫在眉睫。采取互动教学模式,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者,而应该是组织者、指挥者,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的人。他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学习舞台,把要点教授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引进学习的大门,让他们尽情发挥。但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教学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形式可以尝试。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学习。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每位学生有被尊重感,有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因受到认可和尊重而得到发展,这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产生创新思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自由感,学生在教学中的自由表现就是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学生有自由时间安排学习活动,选择学习内容,探索思维方法。这种民主化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由学习对象变成了学习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2.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开展互动教学。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与学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包括意义协商、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具体活动。Willis指出,涉及语言使用的活动,其焦点是关注活动成果,而不是实现这一结果的语言使用。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体验目标语的机会,优势异常明显。主要有:
2.1师生对话交流
就所读文章的主题向学生提问,倡导和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引导他们自然地进入真实的思想交流的情境,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
2.2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可以显示各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形式除了讨论外,还可以采用辩论、相互问答、采访、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多种形式。在这种课堂活动组织形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导演、评判者、参与者和咨询者。
3.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语言学能、认知方式、人格特征、学习策略、动机以及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年龄、性别等,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数众多,语言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采取任务式、提问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一)互动性
这是互动式课堂教学的首要的特点。这种互动性,体现的是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就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在这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当中体现了多重参与性和多元互动性。其目的是教学相长。
(二)开放性
首先,这种开放性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有固定的同桌学生互动,也有不定的学生与学生互动;有朗读的互动,也有阅读的互动;有作文腹稿的互动,也有作文批改的互动;有单项训练的互动,也有单元小结的互动;有教学内容的互动,也有学习方法的互动……其次,课的形式是开放的。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打破传统,经常淡化课的形式,消融了师生在空间上的距离。教室中桌椅摆放依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喜好而变化,有阅读教学中的分组围坐的讨论式,有训练际的通道排列的辩论式,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席地而坐的游戏式、自由组合的沙龙式等,有时甚至不设讲桌,努力实现师生间没有距离的交流。当然,现在的实践情况是班机人数较多,实现起来有相当的困难,我认为最适合的是采用小组讨论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老师做一下总结和点拨。再次,学生思维是开放的。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头脑里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框架束缚,加之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内容,思维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这时的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最后,答案是开放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在互动答问的过程中,语文答案也常常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我就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在思考,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性,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总之,活动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平台,活动是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活动是促进主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介,活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的支点,实施“活动式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互动教学
语文教学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互动,师生互动是其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课程标准提倡“动态课堂”、“还课堂给学生”、“留精彩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互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开展得不是很理想,需要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目标
1.情感相融。
学生在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相融是较深层次的,不是体现在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之中,而是表现在师生之间的感情流露与共鸣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此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质品格高尚是教材的主要要求,应让学生在富有意境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努力吸收知识,不断完善自身。
2.信息相通。
信息相通意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即学生在老师的教学下获得知识,而老师通过学生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对教学方案及时作出调整。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相通。
3.思维相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只有思维相接才能相互理解,从而开始有效的交流对话。所以在师生互动中,思维相接是极为重要的。师生思维相接后,老师才能更好地判断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接收能力,以便老师适当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育与学习中,思维相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尝试
1.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在师生关系上力求民主性、平等性。
师生有效互动首先要求我们建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本质观。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体现为教师不再是权威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2)在情感上注重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课堂上,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环境。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生当做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学会分享,培养能力。
所谓分享,就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课堂上的倾听是师生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会;是一种亲切的对待,一种由衷的信赖,一种美妙的心境。其次意味着学会欣赏。有人讲,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教师就会变得胸襟开阔,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分享,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根本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者变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3.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划一。教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具有情景性,有些学习结果可以预先确定下来,有些学习结果却是非预期的,是不能以行为目标的方式陈述的,这些行为目标之外的学习结果对学生来说往往“更具有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往的单一的线形评价方式正是“对最有价值的教育意义的忽视”,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而且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中,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自评让学生较客观冷静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集体互评可以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种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可组织学生评价老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让学生通过“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不)希望……”等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的载体,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也许是幼稚但是却是有效的评价。通过评师,教师得到信息反馈,不断地调整工作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互动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发展。
三、避开互动误区,实现互动高效
老师都很重视课堂互动教学,但是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不够深入,教学设计得不够精细,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课下效果不佳的情形。
1.老师问学生答模式单一。
课堂互动教学是老师、学生、教材之间多项的互动。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互动的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老师要摆正教学中的角色,启发、引导学生提问,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
2.问题越多越好错误思维。
我们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节课上的内容阅读、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方面面都涉及才好。古语有“贪多嚼不烂”,因此,我们在互动中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形成解决问题的某项能力即可,只要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就有效果。
3.认为提问就是高效教学。
互动需要师生之间以多问题进行探讨,但是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提出来,提问要讲求时机、讲求质量。如某老师《负荆请罪》的公开课中提出:廉颇请的什么“罪”?负荆请罪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设问。如此,反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不能达到发展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效果。
构建师生互动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善于创设互动情境,善于提问,善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理解、信任、尊重、宽容、民主、合作的氛围充满课堂,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语文教育之花也才能开得灿烂多姿。
参考文献:
[1]丁名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读与写杂志,2013.4.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互动教学 互动环节
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一、互动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1.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教师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团结和谐。
2.质疑问难,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采取“两欢迎、三允许”的政策,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教师要善于在留出的时空余地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三个要素:提问的时间、环境(氛围)和问题自身。一言以蔽之,应在最佳的时间,最活跃的环境(学生的求知欲最强时),提出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同样要注意上面三个要素。教师课前要充分考虑,讲到什么时候让学生提出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问题。
二、在关爱、激励、自信中实现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自信心对于学生学习非常重要。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18个班中随意抽取了一些学生,以赞赏的口吻、煞有介事地将“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郑重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并一再叮嘱: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八个月后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浓厚。为什么这些本来十分普通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原因就在于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谎言”暗示老师,坚定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信心,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唤起了他们的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学生心中荡漾,使他们学习时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三、教学互动中的行为状态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联动阶段和能动阶段,分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七个环节。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激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
充分互动——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做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强化: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本节的主题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主线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对其评价。
二、学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必修2中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接触过“假说——演绎法”,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3、能力目标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利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五、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六、学法指导
创设情境、引领探究;分析比较法、小组讨论法等。在本节课里,先结合素材讲解设计和观察实验的思路和要点,然后再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开放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利用玉米种子萌发幼苗在实验室模拟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将实验结果拍成照片,供课堂教学用。植物体有关图片。制作植物向光性的FLASH。
八、教学过程
1、自学导纲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设问:
a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b环境中的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
c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2、出示导纲,自学课文
1.向光性是指在 光照射下,植物朝向 生长的现象。
2.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并设计了怎样的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
3.达尔文的实验指出:单侧光的照射使 产生某种 ,当这种 传递到下部的 时会造成 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
4.詹森做了什么实验?他的实验说明了什么?拜耳做了什么实验?实验证明了什么?
5.荷兰科学家 温特做了什么实验?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什么?
6.生长素究竟是什么?
7.植物激素是指对植物的 有显著影响的 ,它们是由 产生的,能从 部位运送到 部位。
8.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有哪些?它如何从合成部位运送到植物体的全身呢?在植物体各器官中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这等于是“战前火力侦察”。学是教的依据,学生先自学是其自己发现问题的过程,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引导、组织其展开小组讨论。对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全班讨论。
2、合作互动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合作探究,体验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首先介绍科学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由达尔文实验根据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四个假说:
(1)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2)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3)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
(4)单侧光作用下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关键词: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方法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师生群体行为为主体,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要特点,从而实现高中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作为最根本的目的,这被称之为互动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以互动为其主要特征。下面,笔者将就高中英语互动教学进行探讨。
一、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
互动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为交际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所要求的是多个教学用途以及学习英语的多重目的,要求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在英语课堂组织上,应当以高中生为主。英语教师之责任主要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交际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们能够轻松自如地表达个人意见,并且交流个人的意念以及思想。英语教学所产生的互动往往是一种进行彼此合作类的相互互动,主要包括了教学者、学习者、语言坏境等要素。因此,互动教学并不仅仅在于传递教学信息,而且还要让学习者能够理解加工信息等过程。互动教学并不只是具备反馈与双向互动等鲜明特征,而且还能让学习者立足于互动教学来获得教师未曾指导过的各类外部信息。
二、实施英语互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英语互动教学可以说是高中新课程教学所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正是由于这一因素,才让互动教学显得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现具体阐述如下:
(一)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上发挥出学生所具有的主体性作用。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实实在在的主体,而英语互动英语教学则是发挥出高中生主体性的一种最为理想的教学形式。这是因为互动教学是一种自身就对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着必然性要求的教学形式,一旦缺少了学生群体的主体性,自然也就没有了互动教学这一形式。同时,唯有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与智力互动,教师与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到对方或者其他人的本质,而且,采取互动式教学还能引领高中生们的主体性发展方向。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教师所给予的启示、师生之间的探讨、学生之间的争论等等,这些内容均将积极引导学生的主体性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能够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当今时代之变化,对于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角色、行为等均提出了应当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新要求。如今,高中英语教学所提倡的一个核心理念即为以学生为真正的主体,以促进学生群体的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在实施这一理念之后,就要求英语教师从以前的知识权威与课堂控制者的角色切实转变为学生们的亲密合作伙伴、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以及参与者。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合理调整。英语教师应当学会快速地适应于当今英语教学的新要求,而最为理想的方式就是要运用新型教学手段,英语互动教学恰恰是这样一种非常合适的教学形式。
(三)能够更加有力地推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英语课堂改革成败之重点在英语教师,而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其教学行为是不是真正地改变了。比如,中学生群体的主体性是不是真正得到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是不是真正地得到了实施。英语教师所具有角色定位往往是教学行为改变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唯有让高中生群体的主体性能够真正地得到展现,教师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加准确,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得以改变,也就能够更加有力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英语互动教学就正好能够让学生们的主体性得以实现,让教师的角色得以合理地定位,英语课堂的教学行为也才能真正地进行改变。
三、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开展互动教学的方法
(一)认真设计互动交流情境。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所具有的中介作用一般都是借助于英语语言来加以实现的。有鉴于此,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要精心创设出良好的英语语言交流情境。一个十分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能够让高中生们沉浸于应用语言的良好环境当中,从而能够开展富有意义,而且具有实效性的交流与沟通。
(二)英语教师进行积极启发。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更加合理地应用互动教学这一形式。教师的悉心启发与全方位指导是实现英语互动教学的重要前提。英语教师的启发主要是指教师在指导中学生开展各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们创造出新的更加多的好机会,让其能够全面运用自己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同时,英语教师还是课堂当中的主导者以及监控者,能够发挥反馈之作用。英语教师要做到随时随地地检查中学生们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展,让学生们能够朝着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目标踏实前行。
(三)高中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之中,绝大部分高中生对于英语教师依然存在着非常大的依赖心理,而不知道如何体现出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旦长期如此,必然会导致其在英语学习当中处在被动的位置上。通过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越高,也就越能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师生之间实现全面互动。在英语教学中,一旦学生对于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没有兴趣,那么自然就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一般来说,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所学到的内容主体是教育教学专家事先所精心挑选出来的。处于学习阶段的高中生未必就能领会到其中的深远意义,对于学习所应当达到的目标更是没有进行思考。所以,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师生间进行全面而充分的互动。通过这一种互动式教学,学生们才能真正地理解教师,并将个人的精力集中于英语学习之中,从而真正地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必须不断改进目前的教学方式,从而改进高中生群体的学习方式,形成更具生命力的师生互动英语教学模式,提倡互动型师生关系已愈来愈受到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了,实施英语互动教学已成为当今时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徐琴琴,王京.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互动学习的探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