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评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xx同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学校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2、xx在我校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服从分配, 尊敬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人员,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能将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该生严格遵守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同事和睦相处,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经过实习期间的工作和学习,该生基本上完成了单位交给的各项任务,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达到了实习的目的。
3、**同学在本校实习班主任期间,能坚持每天全程跟班,主动与班主任交流班级情况,与同学谈心,进行个别指导。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并虚心学习,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与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大哥哥”。在此期间,独立主持了一次班会,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参与组织了校运会的筹备、组织和管理。通过“家长联系本”用笔谈的方式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指导,受到学生的好评、欢迎!
4、xx同志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5、该生在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踏实、敬业,能够虚心求教,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热爱学生,特别关怀班上成绩较差、行为偏差的孩子,耐心为他们补课,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深得学生的喜爱。教学上有良好的素质,教学目标明确,板书工整、语言清晰,能够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注重教案的编写和反思,作业批改认真细致。相信今后的工作中定能更好地注重备课的针对性(备教材与备学生)、课堂的有机调控和难点的有效突破,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6、xx同志待人诚恳,作风朴实。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
7、**同学在实习期间,非常出色的完成了教育实习方面的工作。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思想上对教学实习工作非常重视,意识到位。从开始实习第一天起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顺利地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其次,虚心好学,肯于钻研,对于指导老师的意见虚心接受,听课积极认真。更加难得的是**同学乐于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交朋友,以亲身经历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难题,真正做到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同学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备课当中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探究实验的教学模式,并在授课当中展现了较强的控制课堂的能力和优秀的教师基本功素养。总而言之,经过这次教学实习工作,相信**同学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使得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8、该生有较高的素质、强烈的责任心、真诚的爱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希望xx同志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10、该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能够虚心听龋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同时该生能够严格遵守我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能与同事和睦相处,表现出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11、该生在实习期间,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同时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具有较强地外语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还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深厚的基础和良好的知识水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Key words: dual-mentor;subject teaching;education master;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status;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8-0288-03
0 引言
2009年1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之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1]。而对于生物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双导师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通过生物学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而目前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推行的双导师制,则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分别由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指导[2],其中理论导师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等,实践导师则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教学的能力。一般而言,理论导师是培养单位为学生配备的校内导师,大多数由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而实践导师主要由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教育教师担任。
随着当前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不断强化,使得对于从事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要求的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科教学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双管齐下,探究教育硕士培养的高效、科学的方法。
1 实施双导师制对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的必要性
1.1 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现状
目前而言,现有的生物类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主要由两个导师共同进行指导,其一是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的校内导师,由培养单位选派高校中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所担任;其二是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校外导师,主要由中学一线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基础教育教师担任。校内外导师高效合作对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硕士研究生充分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为今后从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生物教育硕士的学制通常为两年,其中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由校内的理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所有必修选修课程的学习,按照教学计划修够所需学分;第二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主要是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学生主要采取集中或散点实习的方式在中学开展基于前期理论学习的教学实习,通过教学实习一方面巩固前期理论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则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验,以为将来从事教学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二学年研究生则主要从事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位论文的钻研、撰写,以及后期的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因此,第二学年的主要工作同样也需要校内外导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扎实地投入到相关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之中,以此为今后从事一线教学提供高效保障。
1.2 双导师制对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的优势
相对于目前的双导师制而言,教育硕士的传统导师制即为单一导师制,通常只是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一力承担对教育类硕士的培养重任。由于高校教师通常有比较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同时也承担着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因而花费在教育硕士培养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同时,还由于高校教师较长时间地脱离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学实践工作,因此对于教育硕士的指导也仅限于理论研究层面,这就使得培养的教育硕士也是重理论轻实践,更是出现学生对教学实践锻炼不足,承担基础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就生物教育硕士而言,由于生物学科发展迅速,各方面专业知识更新较快,实验技术方法层出不穷,很多知识点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进行对接,教育硕士研究生固然能够快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但是如何能够深入浅出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教学对象却是需要认真推敲和琢磨的,而在这一点上,校内导师明显是存在短板的。
因此,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双导师制培?B模式的优势不言而喻。其优势主要可以通过与传统导师制的对比窥见一斑。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导师制而言,双导师制补充了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线基础教育教师作为校外导师,共同参与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用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完善教育硕士培养的不足,在校内外导师的联合培养下,教育硕士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又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则能够更加迅速、更加全面的成长,从而更好地适应并承担今后教书育人的伟大重任。
2 生物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建设现状评析
2.1 双导师制下的生物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各院校生物类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双导师制。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力图对每个生物教育硕士进行最大化的全面培养,校内导师充分利用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理论指导,通过授课、报告、学术交流、论文写作指导等方式全面深化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地追踪现行基础教育的理论积淀过程。同时,校外导师充分发挥自身多年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通过各种实践课程及活动指导学生,积极挖掘学生的教学潜能,提升其教学实践水平,为今后的顺利入职做足准备。
2.2 生物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现状与评析
2.2.1 生物教育硕士对双导师制的评价
通过对生物教育硕士的问卷调查与采访,学生普遍对校内导师的评价较好,主要是因为在攻读学位期间与校内导师的接触机会和时间较多,通过经常的沟通和学习,使得学生在教育理论知识水平方面的提升效果较为明显。相对而言,由于校外导师多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平日的教学任务繁重,使得学生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为有限,交流沟通方式主要以电话、QQ或者微信为主,并且交流时间和次数有限,少有面对面的沟通,加之一些学生不善交流,则校外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就更加形同虚设。当然,针对校外导师教学任务繁重的现实,学生表示能够充分理解,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还是希望能够出台更加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能够真正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切身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游刃有余地承担各类教学任务。
2.2.2 校内导师对双导师制的评价
对生物教育硕士校内导师的调查和采访结果表明,校内导师认为?F行的双导师制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学生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只有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切实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践行。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校内外导师有必要通过交流和沟通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诚然,校内导师既有教育硕士培养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学校各级各类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及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任务,如何更加高效地肩负教育硕士校内导师的任务,这也是当前生物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
2.2.3 校外导师对双导师制的评价
通过对与承担教学实习的中学、校外导师、相关一线教师等进行采访调查,发现校外导师对生物类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认识主要表现在:①校外导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一线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从而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知识、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传授;②在指导教育硕士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学生以及校内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如此可以教学相长,不仅对于学生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提升。
3 双导师制对生物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
3.1 理论指导方面的提升
自2009年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以来,学生成了校内外两位导师之间沟通与进步的桥梁。针对于教育硕士的培养在实践方面的需求促成了理论指导的发展方向,而立足于基础教育实际的理论指导则更加具有针对性。相对于孤立的理论学习而言,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相关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并有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的基础教学实践过程。
3.2 实践经验方面的提升
对于在校接受较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生物教育硕士而言,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指导,可以更加高效地促进教育硕士的进步和成长;并且在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大环境下,凭借更加高效的创新实践平台(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促成了生物教育硕士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实践机会,这也使得学生在攻读学位阶段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基础教学理论研究探讨和实践锻炼机会,因而也进一步提升了本校教育类硕士在同领域内的有效竞争力。
3.3 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
通过对已就业的多所中小学的教育硕士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各学校比较一致地认为,相应教育类硕士在承担基础教学的工作后在教学和日常管理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教学研究潜能,这对于一线教师提升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生物教育硕士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确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效果。
4 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有效提升策略
4.1 加强校内外导师之间的沟通
虽然双导师制在生物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校内外导师沟通不畅的问题,同时校外导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一定程度上没有真正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校内外导师的有效沟通渠道。鉴于此,作为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有必要出台针对于教育硕士培养的双导师履行的相应管理条例,以使得校内外导师充分明确自身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从而更加高效地激励双方导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此外,还可以考虑让校外导师为研究生开设教学实践的课程,或者不定期举办教学实践沙龙等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尽早且充分地与一线教师接触,汲取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加油充电。
4.2 以教育教学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
同样地,以双导师制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可以考虑借助于校内外导师的教育教学项目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个性化、具体化培养。对于校内外导师而言,或多或少都会承担一定的各级各类教学教改项目,而导师则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自己指导的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实施的不同环节。这些项目可能涉及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或者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导师则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让指导的教育硕士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相信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学生一定能够从中汲取到最新的教育理论成果,获得教育教学方法或者技能的提升,这种项目导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对相对空洞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同样也更加有利于生物教育硕士的成长与发展。
4.3 充分发挥导师专业优势,侧重实践能力培养
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生物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备较强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的中学生物教师,因此,对于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要更加注重教?W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作为承担教育硕士培养任务的校内外导师而言,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尤其侧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从事紧密联系基础教学实际的教学实践训练,诸如,增加学生教学实践的时间(除了在校实习半年以外,增加平时课程实习的机会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习期间充分参与课程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各项教学事务等等),采取多样化的学位论文形式(包括教材分析、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案例设计等)。
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310016) 任敏龙(点评)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2,5的倍数特征”,P17-P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举例—猜想—检验—说理”探索2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总结方法用以探索5的倍数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做好学法准备。
2.让学生经历从“数的倍数特征与各个数位上数字有关”到“2、5的倍数特征只与数的个位数字有关”的探索过程,为今后探索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做好思路铺垫。
3.让学生体会论证的力量,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掌握2、5的倍数特征,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进而理解同时为2、5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2和5的倍数”的知识。先来研究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二、展开探究
1.举例归纳,形成猜想
师:请同学们写出一些2的倍数。(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观察这些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1: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2,4,6,8。
生2:个位上的数字都是2的倍数。
师:你们的意思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板书:猜想“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检验猜想,丰富例证
师:刚才大家列举的数都比较小,如果是四位数或更大的数,是不是也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写出一些个位是0,2,4,6,8的四位数或者更大的数,然后用计算器算一算,它们到底还是不是2的倍数?
(学生举例验证,汇报:都是2的倍数)
师:有没有同学写出的数个位是0,2,4,6,8的,但又不是2的倍数的?(学生面面相觑,表示没有找到这样的数)
师:看来,确实很有可能凡是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那么,是不是2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必须是0,2,4,6,8呢?举例试试看。(板书:猜想“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
(学生举出个位数字不是0,2,4,6,8的数,即个位数字是1,3,5,7,9的数,经检验都不是2的倍数)
师生(小结):经检验,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
【评析:2的倍数特征实际上是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命题,一方面“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另一方面“2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是0,2,4,6,8”,前者需要举的例子是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后者要举的例子是个位上的数字不是0,2,4,6,8(即1,3,5,7,9)的数都不是2的倍数,这当中的逻辑严谨性往往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此,尽管学习的经历已经让学生累积了一些2的倍数特征的感性经验,教学还是选择了让学生完整经历举例、猜想、验证的过程,在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梳理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感受数学推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3.聚焦数位,说理论证
师:要证明这两个猜想是否正确,一种办法是对所有的数进行验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能一劳永逸地证明2的倍数只与个位数字有关,与其他数位上的数字无关呢?(停顿片刻)按理来说能否成为一个数的倍数应该与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而不仅仅是个位数字。这是怎么回事呢?(停顿片刻)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具体的数拆成由各个数位上的数组成的数,比如,324=300+20+4(板书),看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 “2的倍数的秘密”?请大家按下面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1)举例:每个小组选择5个或以上的数(含几个不是2的倍数);(2)分析:拆成“各个数位上数之和”的形式,2的倍数与和中的哪些数有关?(3)讨论:为什么2的倍数特征,只要看这些数的个位数字?
学生小组汇报情况如下。
小组1:234=200+30+4,57=50+7,5368=5000+300+60+8,137=100+30+7,999=900+90+9,除了个位数外,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数的个位都是0,已经是2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就可以了。
小组2:33=3×10+3,157=15×10+7,7654=765×10+4,258=25×10+8,8546=854×10+6,这些数可以表示成×10+的形式,×10肯定是2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就可以判断了。
小组3:所有的数都能拆成“……+×1000+×100+×10+”的形式,除了个位外,其他的数位上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2的倍数了,所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是2的倍数。
……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讨论,我们知道了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实际上跟这个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字有关,对于2来说,个位前面的那些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2的倍数,所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字是不是2的倍数,如果个位数字是2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数是2的倍数,则这个数的个位数字必须是2的倍数。
【评析:归纳推理(不指数学归纳法)属合情推理,通常有助于形成猜想,却往往不能保证结论正确。保证结论的正确需要演绎推理。通常认为,“不完全归纳”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法则、规律的主要方式,教材关于2、5、3的倍数特征中的教学也作了这样的安排。先学2、5的倍数特征给了学生研究数的倍数特征先看个位的印象,待学习3的特征时,学生很自然就去看个位,虽然很快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但又不知进一步的研究从何而入,教师也不知道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办,只好挖好“陷阱”让学生往“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里跳,这基本上就是在“已知事实”暗示下进行的“伪归纳”。最后,学生不知道2、5的倍数为什么看个位,3的倍数为什么要看各个数位,只能记住而已。这就需要回到数学的原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研究一个数的倍数特征,正常的思维是先全面考察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基于位值原则的拆数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再从中找出规律(如果学生有兴趣探究“4、8、25”的特征,则更应如此),这就为后续的探索研究作了知识和思路的铺垫,进而帮助学生澄清知识本质。本课通过“为什么只要看这些数的个位数字”的问题引发留有恰当停顿的连续提问,引导学生尝试将数进行逐位拆分,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所有的自然数都能表示成“……×100+×10+”的形式,进而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4.基本练习,体会优越
教师多媒体出示:下面各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
33 98 355 984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让学生体会直接利用特征判断的优越性。
三、学法迁移
1.提出问题,小结学法
师:掌握倍数的特征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解决问题。接下来“5的倍数特征”该怎么研究呢?(停顿)我们是不是先来总结一下研究“2的倍数特征”的方法?
生:先举例,再形成猜想,再举例验证,最后拆数说明为什么与个位数字有关的道理。
师(板书:举例—猜想—检验—说理):下面我们就尝试用这种方法来研究“5的倍数特征”。
2.学法迁移,探索新知
学习要求:(1)举例、猜想、验证,归纳出5的倍数特征;(2)说理: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3)小组交流,并准备汇报。
小组汇报情况如下。
生1:我们发现5的倍数特征就是个位数字是0或5的数。因为除个位之外,其他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10的倍数,也就是5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就行了。
生2:我们认为个位是0或5的数,就一定是5的倍数。所有的数都能拆成“……+×1000+×100+×10+”的形式,因为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10的倍数,即5的倍数,所以只要判断个位就可以了。
……
【评析:从归纳到演绎,这是数学发现的一般规律。这一环节,在小结“2的倍数特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应用——用这种方法来研究5的倍数特征,巩固了学法,为后续探究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奠定了基础。】
四、巩固提高
1.及时巩固,适当拓展
呈现问题:将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相应的圈内。
24、35、67、90、99、1560、60、75、106、130、521、2
师:这两个交叉圆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1:左边的区域是填2的倍数,右边的区域是填5的倍数,中间交叉区域填的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观察这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生2: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为什么?
生2:2的倍数个位数字是0,2,4,6,8;5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是0和5,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数字只能是0。
(板书:画两个交叉圆,一个表示2的倍数特征,一个表示5的倍数特征,填入相应的个位数字)
生3: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就一定是10的倍数,10的倍数个位上必须是0。
师:很好,像这些个位是0,2,4,6,8的数,也就是2的倍数的数又叫做偶数;个位是1,3,5,7,9的数,也就是说不是2的倍数的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偶数、奇数)
2.综合应用,培养能力
问题:把4、35、31也填入上图的区域中。
生4:4,无论填什么数都是2的倍数,因为只要个位是0、2、4、6、8的数,一定都是2的倍数。
师:那么35又应该放到哪个区域呢?为什么?
生4:35因为个位是5,所以一定是5的倍数。
师:31呢?
生5:如果31的里写0、2、4、6、8,那就是2的倍数,如果里写0或5就是5的倍数。
生6:我来补充,如果31的写0,那就是310,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填在中间这个区域。
【评析:练习的第1题起到了及时强化2和5倍数特征的作用,并适时引入了“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同时还巧妙地利用维恩图的表示功能,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再次经历现象归纳、演绎说理的过程。第2题则是第1题的深化,借助三个“不确定”的数,培养学生在干扰的情境中正确使用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添学习乐趣。】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生实习 实习管理
中职学生参加实习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中职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帮助职业学校深入了解企业人才培养、伎术发展、产业转型等需求信息,从而为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课程提供参考。然而,实践发现,在职业学校学生买习过程中,也暴露出实习管理失之以宽、失之以松、实习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实习岗位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为引导和规范执业学校学生实习,依法解决实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首次实现了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全覆盖,并划设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高压线”,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一、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培养模式单一,实习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在顶学生实习培养方面较为保守,有关实习的各项管理体系不完善,各级管理层的工作职责混乱。校外实训基地缺乏严格筛选,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同时,驻厂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职责不明确,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大。驻厂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十分重大,一方面要协助企业办理学生从入职到离职的各种手续,另一方面要及时处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然而,由于我国实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时间还较短,驻厂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组织、管理、培养上缺少经验,导致实习育人的目标难以有效达到预期。
(二)缺乏完善的实习学生考核机制,学生实习评价方式单一
职业学校对于学生实习的考核,大多以“实结”等总结报告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实习考核分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内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任务表、周志或日志、实习报告等内容实结。校外评价由企业和校外指导老师完成,一般由驻厂实习指导教师写评语,企业人事部门盖章。然而,此种考核评价方式不仅缺乏严谨的科学体系,也缺乏预警和反馈作用,更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细致的评价,无法使学生在教学和实习的循环往复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改善。
二、提升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不断健全和落学校管理制度
职业意识、服从意识、服务意识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可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活动及各种手段,建立比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分年级实施,潜移默化。
1.汇编学生手册
学校可以自行汇编《学生手册》,里面汇集教育教学及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办法等,学生入学时人手一册。通过主题班会,全校集会等各种形式学习里面的规范和制度。高一年级时候,侧重点是学习各种规范,培养学生服从意思和规范意识。高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服从意识。
2.分层教育教学活动
在校内实训课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好专业课程,增强动手能力,为校外实习做好准备。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就业趋向,培养适合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的人生。二年级开始就业指导课,强化学生实习就业意识,并加强对学生礼仪、行为规范、服从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学会生存,怎样在求职、就业、升学以及自身发展等方面做出正确选择。
3.加强校企合作,强化行业联系
学校可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企业文化氛围浓厚的、以企业命名的班级,通过企业考察,了解最新企业和行业要求及其专业发展趋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要与实际相结合,要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实践尽量接近实际的情况。特别是在实习中应强化工作的内容和效果与社会接轨。
(二)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心理干预
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二年级的学生必须到校外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在学生参加实习之前,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十分必要,较为有效直接的方法是学校实习管理处联合教导处和学生处分别召开学生大会和家长会,明确实习的重要意义,并对参加实习的学生提出要求,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克服挫折和困难,学会调控自我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继续保持勤问好学、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善于汲取各方面的知识,特别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尊重上司领导,与工友和同事和平相处,互帮互助,遇到问题要勇于面对、并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从而实现顺利适应职业岗位、完成自身角色转换的目标。
(三)精选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
学生参加实习具备的是双重身份,他们进入企业必须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待自己,同时他们还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两种角色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实习的管理中必须要有实习指导教师。驻厂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顶岗实习的主导,驻厂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既是班主任又是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学生职业指导、学生心理疏导、应急事件突发处置、企业沟通交流等各项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学、强烈的责任心,吃苦耐劳、富有耐心且沟通能力强。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至关重要,是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的必要途径,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职业学校必须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机制建设,严格学生实习过程管理,严肃学生评价考核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为学生真正走向社会,走向就业岗位,甚至为创业夯实基础,促进学校、学生、企业、社会的多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张明川.我国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J].职业时空,2015,(02).
关键词:高职;会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课题编号:GJXHZ2013-3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3日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原则
顶岗,顾名思义,就是在生产、经营一线的诸多岗位从事生产性劳动。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通过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们转变观念,从大学生活、学习中转换到现实社会,了解社会,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岗位意识。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地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炼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这是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实习,可以强化专业技能,增强见识和工作经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有了适当的顶岗实习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学校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时,应严格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把学校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并学习致用。
二、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一)实习单位分散化。会计专业由于其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每个单位不可能同时容纳多人进行实习,而会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又比较大,导致学生的实习单位较多,比较分散。
(二)实习岗位多样化。会计岗位的多样性以及实习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状况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时,首先选择的实习单位性质不一,有的去制造业,有的去商品流通企业,还有的去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其次实习的岗位大多跟会计相关,但也存在着差异,比如有出纳、材料会计、库管员、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助理等岗位。
(三)实习指导松散化。由于存在实习单位分散、学生数量较多、实习岗位多样等特点,导致管理存在松散化,学校不能深入到全部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平时只能依靠实习单位的人员进行管理,容易产生脱离于学校管理之外的感觉。所以,学校务必增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强化过程监督和指导。
三、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院按照“实习前动员,实习中督导,实习后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抓好顶岗实习的每一步,确保学生在顶岗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实现就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一)实习前动员
1、严密规划。在实习前,一定做好严密规划,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目的、方式、进度、内容、岗位、管理、实习报告或实习手册的填写以及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多项内容。从教育过程来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虽然教育行为没有发生在学校,但是实习过程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它更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不能以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不用再管其他了。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更是要将行为和思想指导渗透到学生顶岗实习的细节之中。
2、做好动员。做好规划之后,要提前进行学生顶岗实动员,吹响实习的号角,宣传动员主要包括:一是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二是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三是顶岗实习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动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实习目的和意义,提高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
3、寻岗定岗。顶岗实习能否落实到位,关键是要找到数量充足、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首先,充分利用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他们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联系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寻岗、定岗,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实习岗位。确定岗位后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台账,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把好实习的第一关。
(二)实习中督导。学生的实习单位、岗位确定后,真正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企业和学生必须三方联动,进行过程督导和管理,把好实习的第二关。
1、学校过程督导。学校层面,务必做到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实习指导教师,实施“全过程指导、无缝式对接”,要求学生做到“每周有日志、每月有汇报,结束有报告”。由于实习学生比较分散,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进行实时指导,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
(1)每周日志。实习日志记录着学生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实习体会与收获,每周至少要求学生写1~2篇实习日志,随时记录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实习日志,记录着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
(2)每月阶段性汇报。一个月结束后,学生应该对整个月的实习做一个阶段性的汇报,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情况,或者倾诉工作中的苦恼与欢乐,有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去分享实习的收获。
(3)实习报告。实习全部结束,每位同学要完成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实习报告包括个人实习计划、实习单位简介、实习过程、收获与体会、实习单位评语等内容,作为顶岗实习的重要档案进行留存。
2、实习单位实战指导。实习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起到了直接指导的作用,学生的实习情况应全部在实习单位的掌控之中。从考勤、职业道德、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实践技能、专业指导等多方面要求学生,将学生视同单位员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进行管理,严要求、强管理。
关键词: 顶岗实习 管理模式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及现状
从国家层面看,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2+1”的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1]《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部分)》指出: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2]
从学校层面看,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师、学生的任务。每个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规定了顶岗实习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顶岗实习既是学生应该完成的不可缺少的学习任务,又是学校应该负责的重要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圆满完成顶岗实习,实际是没有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对于学校而言,不能算实现了培养目标,对于专业教师而言,没有指导学生实习,就失去了一个了解行业和学生的机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对于“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纸上谈兵。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校对顶岗实习重视的程度不一,管理的力度不一,完成的程度不一,取得的效果不一。总体上来说,对于顶岗实习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不够重视,至少不像对待学校教学那样重视;有一些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不一定按制度办;实习是否按质按量完成也不会那么较真;学生的实习成绩的评价也不是那么有凭有据,以至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顶岗实习只是一个过场,甚至误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就业,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回家休息挨过这段时间。
二、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际管理与访问调查,发现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难以坚持完成实习任务:有的不愿意在酒店实习,有的认为实习时间太长,有的完成不了岗位任务,有的认为太累而逃避,有的感觉欺生而心生抱怨,有的认为别人的岗位比自己好而不满,有的认为学不到东西而放弃……学生提的问题集中在:可不可以不实习?可不可以不到酒店实习?可不可以自己找单位实习?可不可以实习时间短一点?把顶岗实习看成可有可无、能省则省的过程。这种心态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就业的不稳定性,碰到问题就逃避,碰到困难就辞职。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本身的原因
1.中职学生年龄偏小。
不够成熟,做事不考虑后果,动不动就不干了。
2.对酒店行业心存偏见。
不愿做端盘子、刷马桶的服务工作。
3.吃苦耐劳精神差。
平时在家、在校基本没做什么体力劳动,到生产一线顶岗实习,压力骤增,一下子难以承受。
4.理想与现实反差大。
在学校时觉得约束太多,盼着快点毕业、早点就业,但一到岗位,才发现上班一点不比学校受到的约束少。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有关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例如,对于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缺乏依据;对指导教师的责、权、利没有合理设置,特别是相关待遇问题不太明确,教师只能凭自己的责任心做事,凭奉献精神做事。
2.过程管理不到位。
有些学校由招生就业科统一管理,而一个学校那么多专业、学生、实习点,招生就业科几个人为学生找到实习单位就不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实习点进行指导。
3.指导教师的时间、精力不够。
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都是兼职的,本身有较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或其他行政工作,不可能长期进入企业指导实习。只能巡视和发生问题了去处理。
(三)企业方面的原因。
目前酒店行业由于用工紧缺,它们非常需要和欢迎顶岗实习的学生,这使得酒店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较之其他专业更容易安排,而且酒店方面(主要是人力资源部)在组织、管理、沟通上都比较重视学校的意见,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存在以下问题:
1.有些老员工“欺生”。有些对实习生颐指气使,有些对实习生讥笑讽刺,有些把自己的工作指派给实习生做,使实习生感觉憋屈不想待下去。
2.工作时间有时超过8小时又没有安排补休,学生感觉过于劳累难以坚持。
(四)家长方面的原因。
1.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小孩比较溺爱,认为自己孩子还小,一听孩子说太累了、受委屈了、不想干了,就依孩子的意愿,要么回家,反正养得起;要么给孩子安排到熟人的单位,希望得到照顾。
2.有些家长本来就不怎么管得住自己的孩子,只好随孩子自己决定。
三、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框架设计及重点
在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我们虽然不可能一下子百分之百地全部得到解决,但是我们通过对问题的原因分析,完全可以找到一些相应的措施应对。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针对以上问题、比较好操作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旨在使顶岗实习管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其中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参与顶岗实习的各方都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看到顶岗实习给自己带来的实际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顶岗实习。
(一)制度上的设计。
学校要像重视课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样重视实习,建立一整套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包括《顶岗实习教学大纲》、《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指导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制度》等,并且和激励制度相结合。举例如下:
1.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制度。
对于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实习优秀的学生,从学分上给予奖励;无故不参加顶岗实习或顶岗实习不合格,不能颁发毕业证。实习不合格的学生,如果重新实习并合格,可以补发毕业证。
2.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制度。
建立一支以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为主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每个专业课教师都要轮流下点指导实习,有条件的话,可以驻点指导,并填写指导实习日志。对于指导实习可以折算成相应的课时或给予相应的补助,同时可以视同完成了教师的下企业实践。
3.利用好国家已出台的相关制度、政策。
2006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其明确指出:“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给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3]为接受实习生的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的政策依据。由于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可能不知道,学校可以提示、配合企业获得税收优惠。
(二)程序上的设计。
1.准备阶段。
(1)遴选顶岗实习单位。尽量在校企合作单位中选择。学生实习前,一定要去实习单位实地考察,确定企业在实习场地、实习内容、安全保护、生活设施等方面都比较适合学生。
(2)组织学生学习顶岗实习有关制度,填写《顶岗实习承诺书》(其中包括家长签字)。
(3)顶岗实习动员会。
2.实施阶段。
(1)实习开始,班主任和相关实习指导要到实习点了解学生岗位安排、住宿、生活安排情况。
(2)实习期间,指导老师定时或不定时到实习点指导学生实习,如果有可能最后和学生一起实习,及时处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3)平时通过电话、QQ等方式多和学生保持联系、沟通,做好学生的安抚、鼓励、教育等工作。
(4)因为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提醒企业妥善安排实习生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购买学生实习责任险。[4]
3.总结交流和表彰阶段。
(1)实习结束时,学生上交实习周记、顶岗实习鉴定表(打印稿)、实习报告。
(2)实习指导教师到实习企业统一拿回顶岗实习鉴定表。要求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填写评语、实习成绩,人力资源部加盖公章。
(3)回校召开实习经验交流会暨优秀实习生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优秀实习生,颁发奖品和奖励证书。低年级的同学参加,为他们以后的实习预热。
(三)思想教育上的设计。
学生顶岗实习不适应发生“在校外、在企业”,根子却是“在校内、在教育”。
如果在顶岗实习之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比较到位,那么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较少,出现了问题自我克服的可能性就大。思想教育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与不适?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做企业喜欢的新人。
1.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学校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形成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职业意识,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等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让学生尽早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劳动安全。
2.结合专业教育,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专业教师要把“职业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服务”观念的看法。
3.顶岗实习体验。
在学生一、二年级学习期间,依托校企合作单位的平台,在节假日安排学生分批进行短期实习。既帮助企业解决了暂时性的人手紧缺,又帮助学生提前认识了岗位及岗位职责。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得到的收获都可以作为案例运用于教学,这种教育更生动更有效。
四、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及意义
(一)建立与专业相适应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二)学校设立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机构,校长是实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以教学科室、教研室和班主任联合组成实习指导小组,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
(三)建设一批较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或企业。
学校和企业充分沟通,认识双方的目标和意图,做到互利双赢,可持续发展。
(四)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
不管是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还是企业的“师傅”(企业实习指导老师)都应该具备思想品德优秀、关心学生、能力强等品质,胜任指导老师的角色,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能够较好地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障顶岗实习效果,提高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几率。顶岗实习管理实践也为完善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
[2]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部分).2012.
[3]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险的通知.2009.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工学结合;考核方案;教学改革
课题基金:本课题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关键职业能力的工学结合网络系统构建――以国贸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中国也不例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五项改革,把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排在第一位,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袁部长提出,整合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
基于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实践教学理念的“工学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将教育和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的质量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并在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密切校企关系,有利于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5月首次在经贸学院05级学生实施“工学结合”以来,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二、当前工学结合考核方式的弊端
浙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省份,浙江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承担着为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何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宗旨,真正将该理念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尤其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中,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反思目前工学结合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真正突出能力训练
德国“双元制”下的工学结合模式,着重训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等四大能力,特别是面对未来复杂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目前实践教学却未明确实习前后及各环节的能力训练。
(二)实习目的较盲目
由于企业对机电类和经贸类学生的岗位需求量不同,学生找工作以分散为主,学生实习前普遍撒网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忙着完成订单、生产、质检等工作任务,但对于自己在实习前要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实习中如何提高、实习后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未来职业前景却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锻炼。
(三)实习资料太粗糙
实习手册是学生记录学习历程、收集资料和考核的依据,目前仍以学生周记和总结、企业考核表、实习指导教师评价表等文字资料为主,学生周记是流水账,实结是阎王账,篇幅极长、内容苍白,甚至有的学生抄袭网上资料;企业考核表往往是企业盖章,让学生写鉴定;绝大多数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这些伪造资料闭门造车。
(四)考核标准较模糊
考核项目一般区分为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工作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三项,各项目未明确考核标准,导致各教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教师考核结束后只是给学生打分,不与学生沟通反馈,未肯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五)终结性考核为主
按照学校要求,学生与学校指导教师一般每周沟通一次,少数指导教师实地检查也只是走形式,基本以实习结束后学生上交的实习手册、学习笔记、实习案例等纸质材料判定成绩。
(六)信息系统功能单一
2013年初,学校用浙江省较为先进的工学结合实习网络系统试运行,试运行期实施纸质和网络双线操作。单纯就该系统功能而言,仍沿袭传统学生周记、总结形式,教师考核仍是传统的评语加等级评定,未真正体现职业核心能力考核;并且该系统在实际操作中未实现短信、在线讨论等功能,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师、企业、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借鉴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机电”)经贸管理分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于2011年初至2013年暑期,尝试对大一2周认知实习(2个班)、大二18周顶岗实习(3个班)、大三15周(4个班)毕业综合实践共9个班级的工学结合实习各抽6人进行小组试点,进行对话式教学。考核方案力求学习视野长远化、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要求个性化、考核标准明晰化、评价主体立体化的科学考核体系。
(一)能力目标递进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三年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市场需求,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技术教育”的原则,明确以培养浙江经济与贸易发展所需的“外语+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商务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校企共建、情景模块、工学结合、交替深化”的思路设计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完成专题任务:大一必须明确专业方向,在2周的认知实习过程中必须了解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点,访谈岗位成功人士和分析某一外贸岗位关键能力;大二必须熟悉专业岗位,14周的顶岗实习需结合本职工作分析如何胜任外贸岗位,为外贸企业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研究行业最新发展动向或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大三必须准备专业发展,针对毕业论文进行调研,研究成功外贸企业家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能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以上要求必须体现在实训手册要求撰写的3篇专题文章中,提出自我改进方案。
(二)能力标准明晰化
在教改过程中,考核评分表的设计和分值比例进行6次大的改动,近期考核表设计16个考核点,考核方案重视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占比均为30%,社会能力和人格能力各占20%,合计100%,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五级评定。为使考核有据可依,对考核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标准进行说明,供学生及校内外指导教师参考。
以下为大二工学结合考核优秀的部分标准:
1.外贸磋商、签订合同、备货、制单、检验、保险、报关等进出口业务流程基础扎实,能选取合适的工作方法,优化流程和过程,主动监控工作成果(专业能力)。
2.业余时间自学至少一门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3.迅速融入团队,严于律已,宽容他人,为了工作大局和团队能牺牲个人利益(社会能力)。
4.富有工作热情,克服各种因素按时到岗,主动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各项任务,细心周到,灵活适应新情况(人格能力)。
(三)实习方案个性化
实训前在学院指导教师采用圆桌对话方式讲述职业核心能力后,进行小组讨论,首先进行外部经济环境分析,厘清当前社会各方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再进行个人能力分析,逐项分析个人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人格能力的优劣势,再寻求个人实训过程中亟需完善之处,按周分阶段明确实习目标。任务完成后,选出小组长负责小组相互沟通和学习。实习过程中学生若遇到问题,学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自主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可以请教企业教师,或每天晚上与学校教师通过实习网络联系,周记在每周日晚24点前提交系统,超时记为零分,内容必须体现职业核心能力改善。
(四)考核体系立体化
职业人的特点是要为自己负责,要与他人竞争,满足企业及社会的全方位需求,而不是仅对教师负责。为真实体现职业人的考核,考核设计个人自评与小组内互评占50%,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评分占50%。
学生实习结束后,为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每位成员需要展示实训佐证资料,在5-8分钟内口头汇报实习过程,解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该方式一是利于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负责的精神;二是利于学生横向比较,鼓励个人进步和发现不足;三是有助于发现学生是否真正利用工学结合时间在资料造假从事别的事情;四能使学生感知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教师汇总小组、个人、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后,与学生个别交流,明确指出每个学生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考核最终结果每组只能有1-2名优秀组员,即使碰到组员特别优秀也不能破例。
(五)优良学风传承化
新的工学结合考核方案规定,每位考核等级优秀学生必须在学弟学妹实习动员前准备5分钟的发言,传授面试和实习心得,回答下一届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国贸0881、0832、0941班毕业综合实践的优秀学生为国贸0931班学生传授实习经验,当场解答如何解决找工作和在工作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无形中为下一届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增强了优秀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有助于优秀学习风气的养成,实现顶岗实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六)校企合作深层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与浙江新秀箱包营销有限公司、浙江中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万事利集团、绍兴轻纺城等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业务烦忙的季节请实习生任外贸助理,有意识地挑选优秀学生作为储备人才。在此合作关系下,企业教师自愿到学校担任国贸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与学生有早期的熟悉过程。学生实习前与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自我职业能力评价客观,实习目标明确。实习过程中校内外教师密切合作,每2周至少一次定期走访和电话沟通,以观察者、顾问的身份开展教学,观察学生实习过程,评估各方面的表现或哪些方面尚需完善等,与学生保持积极动态反馈。校外教师在学生实习后,需填写一张对学生按职业核心能力细化考核的表格,除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评定打分外,要在实习评语中肯定学生的进步,明确指出改进的方向,避免以往考核走过场和写套话的弊病,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从业者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1999(6).
2.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3.马乔林.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吕景泉.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5).
关键词:法学类;专业实习;职业技能
法学类专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文拟探讨专业实习在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问题导向和质量标准,剖析新时代法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阐述提升法学专业实习质量的措施。
一、法学类专业实习在高等法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类专业实习能提高法科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树立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法学类专业实习是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法学类专业教育首先是法律素质教育,法律素质教育在于培养法律人的法律素质,法律素质要求法科学生掌握法学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法律职业认同感,具有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最好途径是专业实习,实习学生有双重身份的优势,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单位的员工。在高校和实习单位双导师的帮扶下,引导法科学生进入社会,实习指导教师充当“领路人”的角色,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以良好的法律素质为学生做好榜样。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法科学生以法律职业者的角色面对法律事务中的事实、法律、经济、政策、道德、传统、人际等各种问题,依照法定程序,搜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准确定性,正确定责,善于调解,敢于判决,通过亲身经历来强化内心信念,像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一样对法律事务进行分析并得出建设性结论,自觉自愿地争取最佳结果。法科学生在法律实践中培养法律素质,在法律实践中提升法律素质,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专业实习是法治人才素质全面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法学类专业实习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法学类专业实习是法科学生在处理法律事务过程中将法律条文以及法学理论知识运用到法律实务当中,在指导教师的帮扶下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法科学生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要用具体的法律制度或者具体的法律规定去审视问题,既要考虑这些制度与规定产生的理论根源,又要明确其对现实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对现实产生的积极作用或者消极的影响,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也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法科学生通过亲历亲为的法律实践来获得法律职业技能。“通过体验达到最佳实习效果的过程可以总结为持续、循环的四个阶段:亲身体验、回顾反思、形成理论、应用理论。”[1]法学类专业实习的过程就是法科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扶下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一个过程,也是法科学生对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重新认识和反思的过程。重新认识和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消化吸收深化的过程:可以是对所学法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肯定,并不断深化、完善的认识过程;可以是对所学法学理论知识的质疑与探究,进而建构更为合理答案的过程;可以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种否定,用新方法得出创新结果的过程。总之,法学类专业实习的过程是对所学法学理论知识一个全新的认识过程,既是课程教学的延续,又是课堂教学的深化阶段,法科学生在法律实务中开拓思路,不断认识和重新认识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
(三)法学类专业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有较大的差异,做了十几年的学生,已经习惯从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使大学生认识社会不全面不深刻,容易形成认知的片面性和思维的局限性,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出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状况,从高校进入社会常常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实习是架起高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可作为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转换的过渡平台,让法科学生走出相对封闭的学校,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舞台。法学专业实习是在指导教师的帮扶下让学生进入社会,从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实习中不断动手动脑独自面对法律问题,增加社会阅历和办案经验,了解社会生活,体会社会所需,认清自身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看到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认准社会发展方向,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时代法学类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型生产方式,对法治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法学教育职业化的背景下,新时代对法学类专业实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的法学类专业实习的效果与质量并不理想,这主要体现为法科学生的职业技能不熟练,缺乏分析问题能力及法律适用能力等。如何进一步提高法学类专业实习的质量,还需我们做更多的思考。
(一)法学类专业实习的目标不够清晰
在法学教育大众化职业化的背景下,法学类专业实习的基本目标并非在于通过一学期左右的时间即可使法科学生成为熟练地处理各类法律问题的法律职业人。法学类专业实习目标过高,既不科学,也不现实,让法科学生在实习中感到自卑。相反,法学专业实习目标过低,甚至把学生实习当作见习来定位,一些教师认为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法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不是训练学生掌握某种职业技能,像法律职业技能只能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经过长期积累才能获得,法律职业技能的获得不是法学类专业实习的目标,这就导致对法学类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实习时间过短,失去了实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从而造成“实而不习”的局面,只是走流程走过场,是为了完成相关文件要求。
(二)法学类专业实习的内容不够专业
到实习单位之前,有些法科学生对于实习什么、怎么实习、专业知识有无收获、职业技能有无提升等停留在较模糊的状态。到实习单位之后,集体实习的法科学生在司法实务部门所做的工作往往是性的辅助工作,比如装订卷宗、打印材料、送达文书等,学生只能了解实务工作的局部,而没有有效参与和全程介入案件,很难学到真正的职业技能。分散实习的法科学生想把实习与今后工作结合起来,学生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多是公司、企业等营利法人,分散实习的目的是与将来的工作挂钩,实习内容与专业有的相差较远,实习与专业挂钩不理想。
(三)法学类专业实习的指导不够优质
法学类专业实习是法科学生从学校到实务部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完全依靠自学很难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实习指导老师在法学专业实习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法律院校的师资力量有较高的学位,一般是法学博士,至少也是法学硕士,在某方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这些求学时间比较长且学历层次比较高的教师,与其说是‘进入’高校,还不如说他们是‘留守’高校,因为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教育经历之后,他们经过学校内部程序的选拔就直接以教师身份而进行职业生涯,因而这些年青教师实际上从头至尾都从未‘离开’高校。”[2]但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缺少实务背景与实践经验,导致职业技能缺乏,实践能力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从事实体法教学的,只对某一门课熟悉,不了解程序法,就实体论实体;而从事程序法教学的,不熟悉实体法,就程序论程序。而法律问题既包括实体又包括程序,导致高校指导老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时力不从心。再加上高校现有职称评定、津贴待遇等大多以科研成果为衡量标准,使得教师也不愿在此方面投入充足的精力,指导实习教学效果不佳。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在繁重本职工作之外增加了指导学生实习的任务,指导学生实习需要投入相当大的时间、精力,又没有增加相应的津贴待遇,缺乏积极性,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有的实习单位把指导实习的任务压给一些刚刚入职的法律职业能力也不足的职工身上。
(四)法学类专业实习的考核不够科学
法科学生的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这个时间也是学生考研和法考等决定考生命运的关键时期,部分学生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不愿参加集体实习,不得不参加集体实习的,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之中,对实习敷衍了事,甚至是虚假实习。实习单位对学生的难处也能够理解,对实习生的要求也比较宽松,只要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出什么大事,对实习成绩的评价就不会刻意刁难,这种评价基本都是形式上的,很少有实质内容,可靠性较低。再由高校实习指导老师根据专业实习单位的意见、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并考虑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表现、实习周记、实结报告和提交典型案例等情况,综合评定最终实习考核成绩,实习考核有较大的随意性。
三、提升法学专业实习质量的措施
(一)明确法学类专业实习目标
遵循法学教育规律和法治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法学类专业实习的基本目标是在指导教师的帮扶下法科学生能够处理在实习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具备基本的法律分析和法律适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使学生对法律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具体包括:第一,通过专业实习,加深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基本体系和基本制度;第二,通过专业实习,检验法学理论教学课程和法学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实战中训练法律职业基本技能;第三,通过专业实习,熟悉法律实务部门处理法律实务的程序、流程和方法;第四,通过专业实习,找出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改进补充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将来更好就业做好充足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法科学生法律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在其参加工作之后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慢慢养成。
(二)完善法学类专业实纲
《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法科学生实践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实践教学课程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四大类课程。四大类法学实践教学课程是一个由单一到综合再到实战的紧密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专业实习的重要性,明确要求专业实习时长不得低于10周。要根据法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完善法学类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应当与实习目标紧密联系,明确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实习时间、实习期限、实习方式、实习基地、实习小组的配置与职责、实习指导教师的权责、实习质量的保障与监控、实习考核的内容与方式等方面。法学类专业实习时长一般为一学期。
(三)选择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
“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涉及法学职业性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以培养具有理论建构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为己任。虽则是相同的法学专业,但学生的兴趣点并不一致,有些学生进校之际,就确定了走法学实践的道路,部分学生热衷于研究法学理论问题。针对不同兴趣点的学生,法学院系应作出有效调整,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3]为了保障实习单位能够提供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习内容,严格根据专业选择法律实务部门作为实习单位,如当地的法院、检察院、行政执法部门、律师事务所、有法务部的公司等。事先了解学生对实习的不同需求,把实习与自己的学习兴趣、职业规划等联系起来,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或者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有选择地参与相关案件办理。对犯罪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申请到检察院或者法院刑庭进行专业实习,对民法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法院民庭实习,对公司法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公司法务部实习,规划将来从事律师职业的同学可进入律师事务所实习等。实习期间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扶下亲自处理法律问题,检验和提升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如果同学们实习期间表现突出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毕业后经过努力还可以进入实习单位工作。
(四)提升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让法学教师具有实务工作背景或实务经验,鼓励高校法学教师走出去,担任人民法院陪审员、人民检察院监督员,从事兼职律师工作,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至少挂职1年,提高高校法学教师知识结构和实务能力,量化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使指导教师的投入有所回报,而且在职称评定、津贴待遇等方面占一定的权重,使得为实习贡献力量的教师得到应有的回报。对实务部门的指导专家也应当量化工作量,折抵一定的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津贴补助,确保高校和实习单位选派的实习指导老师是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安全防范意识高的行家里手。
(五)加强实习学生教育管理
推进实习信息化建设、建立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进入实习单位前,每位实习学生在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上设计好实习方案,明确实习什么、怎么实习。到实习单位之后,高校要做好学生的安全纪律教育及日常管理,实习单位要做好学生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实习学生应当尊重实习指导教师,遵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守实习单位秘密,服从岗位教育管理,在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纪录当天的实习情况,逐日记录实习内容,包括完成实习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有待解决的问题、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等,指导教师每天在平台上回复解决实习问题,实时动态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时,每位实习学生都要按要求提交实习报告,要对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业务活动、工作态度及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实事求是地进行全面总结。
(六)健全专业实习考核机制
实习结束后,首先由实习单位对每个学生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道德品质、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写出综合性的评语。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纪录的实习情况以及其他途径所掌握的实习态度、思想表现、操作技能等方面情况,结合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考核意见及评语,综合评定实习成绩,成绩的评定一般分为实行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实习成绩在学生的成绩单上要明确记载。
[参考文献]
[1]罗伊•斯塔基.完善法学教育——发展方向与实现途径[M].许身健,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59.
[2]陈伟.面向实践性的法学教育改革路径探讨[J].海峡法学,2014(3):97-103.
实习学生可在各类工商企业、外资企业、服务行业等领域从事市场开拓、营销策划、采购管理、营业管理、销售管理、办公文案管理、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运营等项工作。
二、参加实习班级、人数及实习形式
(一)实习班级及人数:D04营销1、2班,共计76人。
(二)实习形式:系部集中统一实习与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分散实习相结合。
1、推荐实习就业
由学院、系部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原则上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对于不服从分配的毕业生,不再参与第二次分配,学生必须自行寻找实习单位。
目前的实习单位有:
xx集团等。
带队教师:
2、自找单位,自行实习。
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自愿组成实习小组,进行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有关的实习活动。
具体指导教师: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实习小组的任务是:
(一)帮助联系或落实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
(二)检查实习进度,反馈实习意见,帮助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实习指导老师及有关事项;
(四)考核学生实习成果。
四、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实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系部实习就业动员大会定在20XX年1月9日下午14:00—15:00,地点6306教室。实习分为二个阶段,即毕业实习阶段和毕业论文撰写、答辩阶段。每一阶段的实习内容和主要目标如下:
(一)毕业实习阶段(20XX年2月10日至20XX年4月10日):所有学生均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岗位上进行实岗操作。具体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并结合日后工作意向自行确定。自行安排实习单位的学生须在2月20日前把实习单位接受函交与辅导员;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者,与辅导员联系,由系部协调安排。
1、实习要求:
通过实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已学习过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缩小理论教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差距,为以后学生很快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打下基础。
2、实习内容:
(1)在实习指导教师和所在实习单位有关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深入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有关部门与科室的具体业务中去,进行实岗操作,尽快适应相关岗位要求和熟悉岗位技能。
(2)实习期间撰写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XX字。
(3)结合工商系网站给出的论文参考题目、也可自行设计初步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
3、实习报告格式要求:
(1)封面:论文题目(字体3号)、系别、班级、姓名、学号。字体为:黑体、四号。
(2)正文:仿宋、小四号。
(3)纸张:A4。用微机打印。
(4)实习报告中须有实习单位对毕业生的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写出评语,并根据实习情况评定成绩。
(5)实习报告不少于2千字,上交一式三份。
(二)毕业论文写作、答辩阶段(20XX年4月10日至20XX年5月26日):
1、毕业论文写作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
(1)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2)检验学生专科阶段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全面检验
3、毕业论文要求
(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搜集、整理毕业论文题目的相关资料,拟订毕业论文的提纲,撰写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结构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标题、中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具体参见工商系网站上的论文指导书)。
(3)在论文的撰写方面,要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对实际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把观点和材料密切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观点明确,材料可靠,分析透彻,论证有利,结论科学。论文不少于3千字。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凡毕业论文的书面主要内容为抄袭,或弄虚作假,伪造数据者,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4、毕业论文选题。各位同学请参考以下论文题目作为你的毕业论文选题,也可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题目。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见附表一。
五、实习成绩考核
(一)实习报告考核(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