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培训结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对新招聘到酒店的新员工进行统一的礼节、礼貌、仪容、仪表、站姿、走姿、坐姿的规范化培训。
2、宣贯员工手册,培养员工的酒店服务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统一培训结束后,分到各部门,又按各部门具体分工进行下列在岗培训:
①前台销售部:主要培训如何做好客史档案、VIP档案,熟悉牢记元阳本地区旅游风景概况,景点介绍。总服务台的操作程序:接听电话程序、接待程序、退房程序、问询服务、英语培训,使员工能用普通话及简单英语口语接受宾客问询等。
②客房部:主要培训进房敲门程序、清扫客房卫生程序、查房程序、开夜床服务程序、VIP个性化服务程序等等。
③保安部:主要培训军训、队列、步法、停车手势、升旗仪式、“五防”知识、安全技能、应急事故处理预案等等。
④工程部:主要通过跟随厂家安装技术人员,全程熟知酒店各部门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简单修复,重大疑难问题则通知厂家技术人员到酒店或送回厂家修复。做好日常水、电、厨具、电梯等相关工程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巡检,并积极响应县、州安监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对口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⑤餐饮部、娱乐部:主要培训预订、开酒水单、托盘、摆台、折餐巾花等基础培训。
通过加强对全酒店各部门的业务技能专业对口的培训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宾客。
一年以来,在培训工作中常遇到的存在问题和困难是:
1、因酒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培训中须反复宣贯,耐心说服教育,严谨执行操作规程,方能取得一定培训效果。
2、员工思想不稳定,学成后频繁跳槽,见异思迁,频繁辞职到其他城市或其他酒店重新打工,较难制止。
关键词: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82-05
高校管理干部是学校发展建设、工作开展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学校保证办学方向、落实办学思想、推进改革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中坚力量。深化改革,提高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教育理念,掌握高等教育规律,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化、专家化管理干部,是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前提。本调研在分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对管理干部素质能力的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不足展开调查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对策建议。
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高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的使命和职责,这要求高校管理干部要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和专门的业务能力,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和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
在国际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今天,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落实者和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组织实施者,高校管理干部要不断提高党性觉悟,敢于担当时代使命。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追求,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人生目标,主动参与竞争,勇于接受挑战,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2.严谨务实的行政能力和尊重、服务学术的职业素养
大学本质上讲虽然依旧是“学术共同体”,但已不是纯粹的“同质体”,同样有着纷繁复杂的行政管理事务。高校管理工作在按照行政事务管理的基本程序决策行事的同时,也要遵循学科专业、科研学术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管理干部要切实增强执行能力,努力把工作设想付诸于实际行动,转化为现实成果。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者需要、服务学校发展。
3.开放广阔的国际视野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高校管理干部要能够站在国际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视角上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人才、资源竞争现实。积极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社会贡献率。始终站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审视和思考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在继承发扬学校优良教育传统的同时,主动向国际国内一流高校学习,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管理干部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能力,积极更新知识、总结经验、提高素质,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大局,谋划学校发展未来,始终掌握改革发展主动权,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把先进经营理念融入学校发展建设之中。
二、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基本现状
2011年9月至11月,我们对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教育部直属的15所高校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期间,根据课题的研究需要,我们共设计发放了四种调查问卷,一种是综合问卷,另三种问卷分别针对干部培训需求、培训形式内容和培训效果进行专门调查。并对吉林大学两个培训班次共计92人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培训前后有关数据的分析和纵向比较做深入研究。我们发放各类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41份,有效问卷513份。同时,还通过与有关人员交流座谈,向部分省区市高校工委和高校了解lT作开展情况,收集整理有关文件资料。总结分析相关网络信息等工作,对目前我国高校十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有了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1.培训机构设置
在调研了解的公办高校中,均设有校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门或科室,但其属性和职责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①独立实体模式。即学校党委设立独立处级建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如党校办公室等,在组织部门统筹下负责校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开展。此种形式的优点是专门人员集中精力做好课程安排和教学组织,提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在于与十部选任管理部门相分离,对干部学习培训约束力不够,十部选拔任用与教育培训沟通协调机制难以建立或运行不畅。②附属机构模式。多数高校采用此种设置模式,一般将校内培训工作部门设在党委组织部,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党校副校长或党校办公室主任,此种形式的优点是干部管理工作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相统一,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性和对干部参学的约束性都较高。不足之处在于此种模式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附属和服务于干部选任管理工作,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有待加强。③合署办公模式。一般是与学校党委办公室、机关党委或思想政治课教学单位合并,个别单位没有独立明确的责任人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此种形式的弊端较多,少有采用。
2.干部参学情况
本调查对124名处级管理干部过去5年累计脱产学习时间进行了统计(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仅8.87%的处级干部过去五年累计脱产学习时间在三个月(550学时)以上,多数处级干部的脱产学习时间在一个月以下,远不能达到教育部关于教育部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参加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110学时,5年内达到550学时(3个月)的培训要求,甚至有12.1%的管理干部5年内从未参加过有组织的脱产培训。
其次,着力提高各期各类培训班师资力量。高校管理干部一般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为宽阔的视野和较为前沿的思维,作为对高校管理干部进行培训的授课者,必须具有相当的业内知名度和较高的业务素养,其知识储备、授课方式甚至包括其人格魅力必须能令高校管理干部信服,这样才能站得住讲台,才能使受训者“信得过,听得进,学得实”。
3.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拓展形式。探索建立多样化、差异化、实用管用的培训模式
高校管理干部普遍学历层次高、学习欲望强,有明确的学习研究方向和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对学习培训有着较高甚至严苛的要求。所以,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就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努力研究解决问题,注重改革的实际成效。
首先,高校要积极整合资源,主动协调联系,不断拓展渠道,将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满足参训参学干部的不同需求。通过加强对项目班次和培训主题的科学设计,着力帮助党政部门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重点指导教学科研单位管理干部理清办学思路、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履职水平。比如。正处级管理干部培训可以采取“专题工作研讨、校外委托培养、境外学习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突出抓好高教理论和宏观战略培训;副处级管理干部培训可以采取“专家专题讲座、校内专题培训、校外领题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突出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
其次,要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校内外重大事件、学校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着力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将主体班次培训主题与推进学校重大任务落实相结合,通过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提高培训等形式,着力提升干部的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校外专门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开展委托培训,着力提升干部高教理论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按照小规模、多渠道、注重实效、厉行节约的原则,重点选派优秀管理干部赴境外有关培训机构或合作高校开展学习考察,着力提升干部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
再次,要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形式,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网络课堂、主题竞赛等新型培训方式,帮助参训参学干部挑战自我、挖掘潜能,培养意志品质、熔炼团队精神;另可尝试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形式打破干部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帮助干部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关键词]农民工 教育培训 探究
农民工是一群家在广大乡村而栖身于城镇的庞大社会群体,其生存与教育问题历来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及“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他们越来越成为“三农”专家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多年参与农民工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劳动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观察与分析提出如下见解,以供参考。
一、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招生难
大部分农民工认为进城务工,只要能干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就行,至于参加教育培训达到提高劳动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知识与技能没有足够的认识,更不用说充满热情,更有甚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其次,参加培训的农民工需支付必须的生活费用,认为不能挣钱还要额外负担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主动自费参加技能培训之说。另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部分农民工也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由此,势必造成各级党和政府花很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来组织农民工培训,结果参训的人数不多,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掌握劳动技能难
任何一项教育培训,要真正达到培训目的,受训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即达到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由于农民工文化基础普遍较低,由此很难达到教育培训目标。
(3)积极性不高
受城乡经济的影响,大量农民工涌进城镇,他们在建设和服务
等行业工作,而这些领域大都是城里人认为低下的工种而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加之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城里人”发生冲突,造成他们自卑心理严重,由此,普遍认为是否参加教育培训意义不大。其次,受户籍、教育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对农民工的歧视性非常严重,农民工能谋到比较固定的工作非常难,更不用说能够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漂泊”、“侯鸟”式劳动状态,使他们根本就谈不上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的“冲动”。
二、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如何才能真正发挥“阳光工程”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完善制度,用“订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吸引农民工参加培训
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教育培训单位充分领会“阳光工程”工作的实质,认识到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政策之一。为了把“阳光工程”落到实处,农业部门必须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各级培训与就业部门建立沟通与监管机制,与企业联合实行订单培养模式,走“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促培训”的路子。其次,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广泛联系,为了把“阳光工程”抓到实处、抓出成效,必须结合农民工的实际实行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作为劳动用工制度的抓手。
(2)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考核
“阳光工程”是由国家出资,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市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教育培训工作大都由相应的职业院校与农口相关的院系来完成。加强对它们的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接收培训学员的数量、后勤服务与保障及生活安排、课程设置、实训场所的选择、师资人员的资质、教学与管理人员的企业工作经历等软硬件条件必须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不合格的培训单位必须严格淘汰,加大检查与社会监督的力度,建立由农业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纪律监察部门联合检查考核机制,严厉打击套取国家培训资金的犯罪行为。
(3)强化实用型培训形式,走“厂中校、校中厂”的培训模式
为了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必须立足强化实用型培训。培训内容要侧重于动手型的技能培训,比如,在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的教育培训中,我们往往注重计算机操作与维护方面的技能操作,同时对少数有一定文化基础者,加强对其实用文书的写作,重点教会他们计划、总结、合同及各种条据的写作。
总之,党和政府的“阳光工程”为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要真正做好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非一日之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加速从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强国,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个子课题,这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要真正关心他们学一技之长,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首先,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遏止安全事故,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对其不断灌输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渐渐的在其大脑中形成概念,能够正确的判断所处环境是否安全,从根本上消除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能够促使企业领导安全意识的形成,对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深刻认识,培养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引导他们重视安全生产、关心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并参与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最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展开,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整个团队的安全素质和意识,通过对所有员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时刻注意到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
2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有些煤矿企业,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了安全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组建了安全教育培训小组,并且每个小组都安排了组长、副组长,严格遵循日常培训的基本模式。从而建立起了共同管理的安全培训机制。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遵循四个三的教育模式,就是严厉、严谨、严格的安全管理,适量、适度、适情的安全奖惩,能干、能会、能知的安全培训,还有利用柔情、爱情、亲情进行安全教育;把握四项基本教育内容,即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对有关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对安全形势的教育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教育。各个培训小组组长需带领大家不断强化培训过程,时刻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放在心中,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
3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方法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一个合理的、实用的、适用的培训管理流程是很有必要的,将培训的各个环节看成是一个循环体,使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变成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定计划、报到登记、组织教学、定期考核、资料存档、学习反馈、评定改进。一套完整的程序可以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效率。
3.1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一个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万事开头难。每年年初,有关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通过调查分析,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还要考虑裁员等因素,然后制定全年度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为之后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3.2实施计划第一,报到登记。参加培训的人员到指定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要求其带着该企业的介绍信或证明信及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报到处报到并注册,登记之后,所有成员由培训机构管理,其需要建立及备份档案。第二,组织教学。安全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要求所有员工,坚持上岗前先培训、就业后再培训、工作中仍培训的思想,理论实际相结合,根据相关规定和法律要求组织好安全教育培训,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员工。第三,定期考核。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遵循考教分离的原则,由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教学管理,由相关部门领导负责定期的考核。对于结业考试,一定要严格要求其考场纪律,严格考察培训的质量。第四,资料存档。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管理员工档案,安排固定的档案管理室,给员工档案进行编码,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编制特定的档案查询程序,建立数据库系统,做到方便查询、数据信息共享。这样使整个培训过程更有制度性,使员工也受熏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素质,增强企业的实力,有利于企业发展。
3.3学习反馈企业培训机构可以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或者开展班会进行讨论学习感受。每次培训结束后,可以开展班会,学员之间互相请教,反应该培训机构对教学的管理或者教学水平,培训机构可以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有关负责人根据学员平时的表现和考核结果对其进行评价,填写调查表然后存档。
3.4评定改进培训机构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改进其教学方法,确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好的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年终总结,分析自己的缺点,积极改进。
4强化培训制度
第一,加强对教学的管理。在培训中最好形成分层的教学管理,按员工的级别进行分组,做到一级抓一级,上级管下级,下级监视上级。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注重教学环节。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应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教学过程作为重点,严格要求教学中的备课、授课、听课及对班级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对教学思路的创新。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学分制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所占分数比例各不相同,其中出席占10%,平时表现占20%,考试成绩占60%,作业的完成与否占10%,通过这种方式的管理,可以提高学员对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然后对教学思路进行创新,完善教学管理,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章节,列出相关项目,让其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学员素质,为企业培养出更优秀的员工,带动企业的发展。
第四,提高教学水平。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实行网络化管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运用课件授课,包含了声音、图片、文字等几方面,还可以适当的插入视频及动画,这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员对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可以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形成网络培训及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网络化的管理目标,还拓宽了学员的学习范围和视野。通过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动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安全素质,并且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突显了教育培训等作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人才,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和人力方面的支持。
5结语
为了更充分地了解农民工学习需求的情况,我们对农村初中、高中及大专毕业没有再继续上学和农村外出打工这一青年农民工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80份问卷,收回76份,其中有68份有效问卷。对本次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了本市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本文就对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进行如下报告,并提出解决农民工学习需求的一些建议。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农村初中、高中及大专毕业的就外出工作及部分农村外出打工的群体。他们大多集中在18—25岁的男女性,他们的文化程度都较低,大多数在高中及大专,少数在初中。都是农业户口,他们的家庭成员较多,多数在4—5人,少数在5人以上,90%的人都还未结婚。调查对象均为在北京工作的农民工。他们工作在一些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及其他一些企业,工资水平较低,税后平均月工资集中在500—1500元,女性平均工资水平较男性低,当然,一些人做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报酬自然就要高一些,除此以外,有些人本身的能力较高,能胜任较高能的工作,工资也就当然高了。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绝大多数人都要工作12小时或更多,只有少数人工作在8小时左右,并且,工作环境较恶劣,安全保障也较低。所以,大部分人在对问及:“你对未来的发展及学习,有什么希望和要求”时,均提出这样的意愿:希望通过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找到更好的工作,有个好的工作环境,拿到更高的薪水。更有甚者,写到,自己当老板,做百万富翁。
二、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状况
在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农民工学习需求的情况,主要表现如下:
1.在竞争越来越激励,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没有知识、技能是很难在今天生活的,农民工也意识到了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大多数农民工都迫切要求在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
2.由于农民工大多工作较低、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地点较偏远落后。他们不能支付较高额的学费,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有利的条件来保证他们的学习,因此,他们大多选择业余学习、短期培训等学习方式。这就不仅不能让他们好好学习,也给他们增加了负担,使得他们工作、学习都不能保证。
3.大多农民工缺乏一些很基本的知识、技能,如英语能力低下、不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等,使得他们选择学习的范围较窄,大多数农民工选择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遍的有必须的领域,如计算机的简单应用、美容美发、餐饮服务及市场营销等领域,只有少数人选择较高领域,如数控技术、机电技术等。
三、改善农民工学习的建议
多数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是短期合同,甚至没有劳动合同,这种就业的非正规性导致其对农民工的学习培训缺乏积极性。工资微薄,而且往往被克扣,甚至被拖欠,除去日常的消费支出以外,能用于学习培训的非常有限。工作不仅苦、累、脏、险,加班时间也过长而且不稳定。务工单位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距离城市比较远,参加教育培训很不方便,就业限制、社会歧视、拖欠工资和缺乏劳动保护等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城市人对农民工形成的社会歧视,使得农民工很难摆脱心理上的自卑感。这些都导致了农民工没有足够的费用、时间和精力参加学习培训,影响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因此,我建议实施以下措施,保证农民工学习、培训。
1.构建农民工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通过制定法规支持农民工学习、培训工作,依据法律规定规范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教育应该公平、公正地为每个人开放,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付不起学费而不能进一步地接受教育、从而被排除在终身教育体系之外。应该完善教育资金的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教育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意识。推行行业准入制度,引导农民工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以使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持久开展下去。
2.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工作的有效渠道
充分发挥各类化学校及社区学院等各类教育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引导性、城市适应性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知识素养和文明水平。充分发挥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技能教育培训主体作用,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提升农民工的学历层次。
近几年,我国家公共项目每年对全县农村(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因农村乡镇卫生人员具有一定群体性,培训教育与管理要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特点,且有一定困难。总结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工作体会,探讨管理思想与方法。
陇西县属国家级扶贫县,写作医学伦理学论文山大沟深,地域面积广,农村机构有20所乡镇卫生院,230所村卫生室,农村卫生人员538名,占全县卫生人员的21.4%。山区农村写作医学检验论文卫生人员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低,知识陈旧、人员缺乏、医疗水平差、设备落后、经济落后、观念落后等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现有资源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面向山区农村卫生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是贯彻落实“科技兴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山区农村卫生队伍素质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推动农村卫生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改变山区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等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自“非典”发生以来,国家开展了对农村卫生人员每年一个专题内容培训工作,共举办农村乡镇卫生人员培训班14期,其中中长期班3期,其余均为短期班,累积培训2867人次。接受培训人员以山区农村乡村两级基层卫生人员为主。在具体实施培训中我们体会到做好工作,一定要狠抓管理、明确目标、优质培训。
狠抓培训管理:一是要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内容技能、培训场所、后勤保障等;二是建立培训管理队伍,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三是实践技能培训过程中,注意对成人教育管理资源的发挥和利用,采用不定时签到、点名考勤制度;四是把培训参与和合格率作为年终卫生院人员考核和村卫生室机构准入换证的重要依据;五是建立培训档案。每个学习培训班都利用学习的间隙,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学员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带班人员还把握各个班的动态活动情况,为各个专题项目培训班建立继续教育档案,档案内主要收集图片资料、优秀学员教师名单、学员教师黑名单、结业总结报告等,为下一年工作提供好资源。在项目培训学习班的管理中,带班主任对学员的信任尊重和后勤保障是实现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
明确培训目标: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的应用培训由相关科室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为主,培训内容以新颖先进实用为原则,学以致用,应以3~12个月的长期班、医院进修为主。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新发传染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季节性、地方性特定易感人群的传染病预防,需要医学培训作出快速反应,以3~5天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达到培训要求后迅速返回各自单位,开展预防工作。每一期培训班,目标都应非常明确,一个主要内容与目标就是着力培训,从实际和实践出发,培养专职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着力在实践实习教育培训上下功夫,达到一但某种传染性疾病流行时能够认得准确,报得及时,预防有效;学一个新技术,开展一项新业务,服务一方百姓。
开展优质培训:严格执行国家培训计划与大纲,不因时间、经费、教学资源等因素而打培训内容的折扣或走过场;安排有经验的专家为培训学员授课,重要内容可外请著名专家来执教讲座;安排条件好的医院、疾控中心作为实践环节培训基地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为项目培训班提供最好的教学设备、设施及后勤保障;周密安排培训教育的时间,尽量避免学员培训教育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建立严格的考勤考核考试制度;建立领导不定期到培训班督查看望学员-激励学员制度。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应以基层普通教育培训为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培训,才能达到培训效果和目的,同样要有一个过硬的管理班子,过硬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培训内容,合理的管理制度,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回顾的总结,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培训任务,为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村百姓提供优质卫生服务做出奉献。
一、与省级厅局、行业系统联合办学的模式
陕西电大先后依托省级有关厅局、行业系统,按照“委托招生、自主办学”的原则,先后建立了50多个电大工作站组织教学活动,针对政府厅局、行业系统的发展要求和提高职工素质以及适应职业技能竞争的需要,在科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开设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提升学历层次。模式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行政领导作用,培训项目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办学层次具有多样性。如:开展“会计师、审计师岗位培训、检察干部专业证书培训、计算机在银行中的应用、档案干部知识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在学历教育中开设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并提出达标要求,如:开设文史、政法、农医、财经、外语等专业,特别是开设:新闻、档案、图书、物资、人事等专业,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开设专业学习中同时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可选学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单科学习,取得单科结业证。
二、面向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模式
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实体,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对企业员工进行素质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陕西电大依托电大系统网络管理平台,确立以西安、宝鸡、汉中、延安四个市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在近10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电大工作站和辅导站,针对大型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扩充知识、提高技能的继续教育。模式的特点:针对性强,有很强的适用性。如:举办大学后继续教育的“现代工程师继续教育”、“电气工程师继续教育”课程;再如:针对企业会计开设的《市场营销》、 《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 《现代企业财务与金融》课程,财务管理人员既可拿到电大颁发的单科结业证,也可拿到由学校和企业联合颁发的继续教育证书。与此同时,企业电大工作站也开设企业管理、企业财务、机械制造、电气工程等管理类、理工类学历教育。
三、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继续教育模式
陕西电大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和教学网络的辐射功能,在全省70多个县建立电大辅导站,并向乡村延伸,主动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把通俗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技术、信息和致富经验送到农村。模式的特点:受教育的面广,应用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如: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培养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最受欢迎的是医护类和师范类专业,陕北榆林地区现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学教师中,有三分之二是电大毕业生;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培训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主要是本着“农村开发什么产业,就搞什么培训,农村需要什么技术,就开什么课程”的原则,适应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开设计算机、家政服务、电器维修、餐饮服务以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学校与有关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拍摄制作了10多部农业实用技术专题片,同时,把部分实用技术专题片刻录成VCD,送到农民手中。为了培养农村科技致富人才,中央电大最近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对提高农民素质,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继续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学科研条件、师资力量、实验手段和图书馆藏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电大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普通高校的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模式的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培训层次较高。我校着重在三个方面联合办学,一是与普通高校合作开展远程学历教育,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与普通高校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讲座体现出层次高、专业性强、效果明显的特点,使受教育者拓宽了知识面,了解和掌握了前沿科学以及本学科发展趋势;三是与普通高校联合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以满足部分在职学习的学员续读与岗位相适应的研究生课程。
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开展“一本多证”的继续教育模式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两种教育形式优势互补,有利于发挥电大远程教育系统优势。学历教育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模式的特点:与所学专业、课程相结合,既可获得学分,又可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证书对学员专业岗位有一定影响。我校在教学计划中安排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如在教育学科各专业中安排《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学员通过测试可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土建类专业开设《物业管理》课程,学员可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物业管理员证书”等等。与此同时,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开办“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培训,并办理相关证书;对教育学科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学生办理“教师资格证”等。在开展学历教育同时,配合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人制度,开展各种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培训,使电大办学逐步实现从学历证书教育为主向学历证书教育与岗位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的转变,既适应了求学者的需要,又提高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六、利用电大网络平台,为学习者和社会成员提供个别化学习的继续教育模式
【关键词】 赣南地区 农村 中学英语教师 继续教育
外语教师的素质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由于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赣南地区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滞后,教学设备简陋,信息来源较慢,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少,继续教育工作任然面临诸多困难。为了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状况,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赣南地区的部分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下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通过对问卷做了统计,现将调研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建议叙述如下。
1.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现状
我们首先关心的是教师是否参与过教师发展相关培训课程,他们总共参加过几次,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参加培训。从以下调查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87%的老师已参加过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只有13%的老师未参加过继续教育。已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教师中有35%的老师参加过至少两次培训。未参加过继续教育的老师中,35%的老师是由于没有机会参加,例如他们是刚参加工作的工龄较短的新教师,或者是分配给农村中学的名额较少以至于轮不到他们。另55%的老师则认为他们工作太忙,担任的课业任务太重以至于没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已经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教师,他们通常接受以下几种形式的培训:A、听专家讲座或报告B、研讨会C、现场观摩示范课D、短期课程培训E、网络课程培训F、脱产培训。有些教师可能参加过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因此他们有多种选择。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形式是听讲座或报告(A),其次是现场观摩示范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可供选择的目的有以下几种:A、改善和更新教学理念B、提高教学科研能力C、为了完成学校分派的任务D、为了追赶潮流不落伍。教师们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现状引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调查对象中有58%的人选择了B,表明他们有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愿望,只有极少数老师,分别是8%和5%认为他们参加继续教育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或是随大流。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都有积极的目的和较高的热情。问题在于目前的继续教育形式能否满足教师们的需求,教育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
2.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继续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效果能否让受训者满意。教师对于继续教育后的反馈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该次教育培训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超过一半的老师对目前的继续教育不满意,而另外10%和35%的老师分别认为目前的继续教育很令人满意或基本满意。然而,仅此项数据并不能明确定论我区目前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好与差,笔者们将从以下数据了解更多的情况。问卷中关于“你认为目前的继续教育中存在什么问题”有如下选项:A、培训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B、以培训者为中心,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与培训者之间缺乏交流与讨论 C、培训内容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相关性不大D、培训时间太短,因此培训者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灌输。问卷中该题为多项选择题,调查对象可以有多种选择,调查结果表明40%的老师认为培训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缺少案例分析,对教学实践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53%的老师认为培训内容与日常教学相关性不大,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来说,更是不切合实际。40%的老师认为目前的继续教育模式以培训者为中心,缺乏交流与讨论。另一个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关于培训所使用的教材,或者说培训的内容。一半以上的老师反映培训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大多为培训者的个人讲义而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教材,也就是说培训者只是根据个人讲义进行授课,受训者对本次培训的目标很不明确,培训没有目标性,没有针对性。
继续教育的结构通常包括教育培训的形式、培训内容和评价手段。而评价手段是提高和衡量继续教育质量的杠杆,评价手段的不合理将严重影响继续教育效果。对于继续教育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以下方式:A、闭卷考试B、规定时间地点的开卷考试C、开卷、闭卷相结合D、写论文。
数据显示,71%的老师参加过的继续教育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或开卷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这表明目前我市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以终结性评价手段为主,即受训者参加完培训课程学习后,参加相关科目的考试,以考试成绩断定教师的受训成绩和培训效果。这是一种极不科学的评价手段,忽视了对学员的过程性评价。
3.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各项数据,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3.1我区绝大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持较高热情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他们迫切需要拓展和丰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使自己能够满足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
3.2目前,我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两大严重问题是教育培训模式问题及教育培训内容问题
调查显示,很多老师对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持悲观态度,主要是因为继续教育培训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所学内容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指导意义不大。继续教育从模式运用,课程安排及材料选择上均忽视了受训对象的需求,导致受训者以消极被动的态度接受继续教育。
3.3我市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如前所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有意识和愿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该市有几所地方高校,特别是在赣南地区历史悠久,非常具有师范类教学特色的赣南师范学院,为该市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及良好的基地建设基础。同时各县也具备了一些相应的继续教育基础。我市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3.4继续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这将反过来影响教育培训效果
很多培训项目都是虎头蛇尾,重开头而轻结尾,最终的目标没有得到落实。由于培训机构不够重视培训后的考评,参训者也敷衍应付,有些老师甚至为了赶回学校上课,培训课程还未结束就开始离开,最后的考试就叫同事或朋友随便代为考试或交一份作业就能顺利结业,拿到证书。
4. 结束语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的解决,该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才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继续教育应该遵循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与要求,结合英语教学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实用的教育内容,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使继续教育成为教师的生存需要和自觉行为。只有这样,继续教育问题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下基层林业企业安全教育管理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基层林业企业必须要研究当下企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新的形势,分析当前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形成企业安全教育管理的新局面。
关键词:
基层林业;安全教育;管理机制;有效途径
1当前基层林业企业安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教育管理的认识程度严重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对于林业的管理不断增强,部分林业企业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基层的林业企业责任逐渐旁落。基层的林业企业对于安全教育的管理认识越来越不足,尤其是从业人员基本为临时聘用的当地农民,学历低、文化素质低,有的甚至不识字,导致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对于企业来讲也只是表面应付,根本不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导致整个行业人员素质较差。
1.2缺乏安全教育的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
林业企业的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多数是由一些林业人员兼职担任,其管理素质严重落后,在对安全教育管理上缺乏专业知识,不知道如何开展和实施培训,也缺乏经验积累,导致培训就像是“蜻蜓点水”,尤其是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导致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浮于形式。
1.3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教育培训
由于基层林业企业安全的人员多为临时聘用或者是劳务派遣,这都使得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严重不足,即使是企业经常组织安全技能培训,由于水平有限,对于培训的知识不能够正真的消化吸收,再加之缺乏约束机制,使得施工人员思想麻痹大意,对安全事故的危害性不能够有深刻的意识,最后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了林业的损失和人员的伤害。
2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林业企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举措
2.1严把用人关,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鉴于当下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素质低的现状,必须要通过正规的招聘,聘用素质高、学历高、综合素质高的人员从事基层林业工作,这样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职业技能,从而维护基层林业的安全。为了适应新形势,基层林业企业必须要重视人才,聘用高素质人才,不能单纯为了节省开支,聘用学历低、素质低的农民滥竽充数。同时,要防止就近照顾、领导子女随意安排工作的现象出现。
2.2提高安全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建立安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只有提高了安全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够更有效地对人员进行管理,并且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各种安全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职业技能,不断丰富安全技能新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为了把管理工作做好,必须要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才能够让安全管理工作的展开有据可循,因此,必须建立安全管理机制。
2.3严格培训,加强考核的重视程度,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要想使得培训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尤其是考核技能,不能严进宽出,对培训产生懈怠,要把培训的实际效果作为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这就需要严格实施考核制度。通过培训后,组织培训结业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不合格者继续培训或者辞退,提高培训人员的学习意识,真正掌握培训所学的知识,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从而使得基层林业企业改变当下人员素质低,培训又难以取得实效的尴尬局面。另外,为了取得培训的实际效果,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培训形式,通过多媒体的放映,提高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性或是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技能的演练,提升培训的实效。
2.4建立创新的企业文化,优化员工的工作态度
企业文化具有凝集人心、激发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基层林业企业也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创建与创新,让基层林业工作人员能够尽心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工作人员本身的工作积极性,才会在事故毫不发生的情况下,依然能兢兢业业、毫不松懈。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十分有必要,能够改变当下工作懈怠、人人悠闲侥幸的工作心态,形成“领导重视、员工努力”的良好局面。
3总结
在新的形势下,基层林业企业要想适应新形势,建立新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必须改变传统的用人和管理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开展多样化培训,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严格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建立各项完整的机制,确保基层林业企业安全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适应新的形式,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桂云.新形势下基层林业统计工作开展的相关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