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农产品营销; 网上营销; 互动。
农产品市场大多数处于初级现货市场阶段,营销渠道不够畅通,特别是在我国农产品连续 7 年丰收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出现了非供求性的上涨,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收入并没有显著的增加,究其原因,除了游资榨取其中的利润外,农产品现实营销渠道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户的收入及农产品的价格。为此政府出面投入资金倡导“农超对接”,借此缩短农产品营销环节平抑物价,但效果微乎其微。这引起了研究者对农产品传统营销模式变革的思考,城市中农产品超市销售这一垄断零售业态局面不改观,政府想通过改革中间环节来降低农产品价格根本无法实现。对此,笔者认为只有打破超市零售垄断,发展新型的农产品零售业态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农产品的营销中发展网上营销这一营销新形式,充分发挥网上营销的优势作用,对稳定农产品物价及保护农民利益有着极其重要的双重作用。
1 农产品市场的特点。
1. 1 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节令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农产品的生长期长短不一,发育周期不同,而这一周期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因此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必然导致农产品的营销也必须适应和服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规律,必然导致农产品市场的货源供求及价格变动情况随农业生产季节而变动,再加上农产品具有很强的时间特征,在运输、储存、销售各环节中容易腐烂、霉变,极易造成损失,因此农产品营销要有调节淡旺季供应的职能。
1. 2 中间流通环节过多,交易成本高 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不畅,普遍存在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交易不规范,交易成本高。我国地域广阔,农产品分销渠道多,农产品流通过程除了生产者到消费者外,还有农产品诸多市场和众多中间商存在,再加上我国农产品市场环境不成熟,农产品的交易过程缺乏规范性。分析整个农产品成本构成要素,生产成本很低,中间环节加价太多,使农产品的最终价格太高,但农户所能获得的利润却很低。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农产品的产地价与市场价比超过 1∶ 2,而从事中间经营的菜贩得利是农户的 2 ~ 3 倍。批零差价太大造成农产品价居高不下,流通搞不好,得益的仅仅是中间环节,进而出现“两头叫、中间笑”的批零差价太大的不合理状况[1]。
1. 3 价格波动大,市场变化快,交易信息不对称 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多,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价格就会发生变化,再加上农产品的产销变化非常快,交易对象和主体经常置换,农户需要不断搜寻新的更合适的交易对象。另外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参与的主体各自掌握的信息量不同,部分大企业由于拥有健全的营销网络和掌握充足的供求信息,其所掌握的信息远比一般农户精准得多,这必然导致农产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1. 4 品质差异大,更新换代慢,区域性强,营销复杂 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生产品种的稳定性、产品等级的差异性,再加上产品消费习惯的区域性,这一切都导致了农产品营销的复杂性。不同的农产品有其最适合生长的地理区域及生长时间,表现为生产品种、产品规格和质量上的差异性,即使相同品种的农产品,生长在不同区域也会表现出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差异,由此形成了不同农产品生产的优势区域。由于农产品的自然生长特性,所以农产品品种的开发和更新换代不仅取决于生物工程科学的研究水平,还要受农产品生产周期的制约,这种特点使农产品的经营品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此外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使农产品营销也带有区域性,农产品营销首先要从产地开始,但产地集中与消费区域分散的特征决定了不同区域之间农产品的营销。再就是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影响人们消费习惯性的形成,决定了农产品消费习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近几年农产品生产的自给自足的比率不断降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还大量存在一方面农产品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消费者得不到满意的农产品价格等问题。
2 传统营销方式对农产品营销的不利影响。
2. 1 信息渠道不足,农户缺少灵敏的信息指导 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形成机制及信息传播手段落后,大多数农民对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信息不灵,盲目跟风。今年什么销路好,明年自己就种什么,农民缺乏快捷、准确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更谈不上科学的市场分析和预测,结果导致农产品“多了烂、少了抢”的局面。
2. 2 交易手段落后,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 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方式主要是一对一的现货交易,现代化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不普及,期货交易、无期合约交易形式更无从谈起。
这种现状影响了农产品的营销效率。
2. 3 流通渠道可控性差,信息反馈不及时 多层次的农产品交易方式造成信息流通不畅,不利于形成农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在当前的农产品营销方式中,通过农贸市场销售还占主导地位,同时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要经过农业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许多环节,从而使市场反馈信息严重滞后,经过的流通渠道不同也使得同一种农产品的价格差异大。
2. 4 商品化的比例不断提高,营销渠道呈现多样化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日趋多样化,传统农产品所占份额日趋减少,而农产品和水果类农产品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农户在选择农产品生产时,求稳的心理比较明显,农户农业投入普遍不高。从农产品营销情况看,农户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营销渠道呈多样化发展。
2. 5 市场流通体系多元化,农产品市场处于无序状态 大批农业劳动力进入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形成了专业的运销户,部分充当农产品经纪人,成为农产品中介流通组织,但这样的流通体系存在着季节性、临时性的问题,使得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
2. 6 深加工不足,品牌产品比例过小 农产加工包装能力低下,形成的农产品品牌数量少,市场覆盖率低,品牌及包装产品一般是粮油等初加工品,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基本上仍以散装原产品为主。目前我国初级农产品出口率占 80%,农产品深加工出口只占20%,而荷兰深加工农产品出口率为75% 。我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
导致农产品的所呈现的形式还很单一,同一条产品线上的产品项目较少。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营销。
3 农产品网上营销的优势。
3. 1 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特性 针对农产品营销所具有的独特特性,农产品网上营销所具有的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特性使得网上营销在农产品的营销中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营销的效率。农产品的网上营销从全球范围寻求供求信息,快速地完成信息搜寻,使农民在生产与营销中获得足够的信息,起到调节淡旺季供应,促使农产品供给稳定,并快速完成网上交易,迅速作出配送安排,使农户利益最大化。
3. 2 强大的后台数据库的支撑 农产品网上营销凭借其强大的后台数据库的支撑,加深了农户和顾客的互动关系,为农户开发稳定长久的客户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能有效抵御价格风险。农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生产,转变以前只顾埋头生产的局面,换之为先从网上了解客户未来的采购信息,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按订单生产,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为农户开发出稳定的客户群。在这一过程中农户直接与诸多的商家发生交易行为而不降低其营销效率,大大缩短了中间环节。农户通过网络后台数据库分析顾客的数据资料,一改农户从农产品价格接受者变为网上农产品价格的制定者,这样农户既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又能让利给最终消费者,使消费者接受合理的农副产品价格,极大地避免了农户农产品的价格风险,平抑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3. 3 信息的快速沟通和传递 农产品网上营销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信息的快速沟通和传递,能明显改善农产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特别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国际农产品期货,借此可以有效地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帮助农产品企业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及时应对价格变化,改变农户在农产品的定价中的弱势地位,创造稳定的全国性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再加上网上营销中大量使用标准合同文案,对交易的流程有明确的规定,能提高农产品交易的规范性,保护各个交易对象的利益,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使农民安全获利[2]、提高农产品营销效率的作用。
3. 4 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 农户通过分析网上访问者的资料,不断与特定的顾客在网上相互沟通,了解其需要和欲望,发现新的市场,为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帮助农户建立了一种有效快捷的农产品营销反应机制,这种差异化有效抵御了农产品的价格战,真正做到了农产品网上差异化的营销,有效抵御市场上单纯的价格竞争,为农户抵御价格战创造了条件。
4 农产品网上营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4. 1 农产品网上营销存在的问题。
4. 1. 1 农户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高,缺乏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人才。在我国信息化意识并未深入广大农民之中,农民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并没有顺应全球信息化向前发展的趋势,对电脑、高科技通讯、网络的应用也十分有限。真正懂信息、懂科技、有开发能力和高水平应用能力的农产品网上营销人才难以寻觅。
4. 1. 2 农民网上营销观念淡薄,网上购物不直观。这对于习惯于现实购买者来说,很难以适应。此外,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更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人们对农产品的网上消费习惯还有待培养。
4. 1. 3 农村网络覆盖率低,农民上网不便。目前虽然有一些农户家里购买了计算机,但上网的农户却很少,即使上网但由于还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使得农户空有网上营销愿望,但无法规范地完成网上交易,使得农产品网上营销存在隐患。
4. 2 实施农产品网上营销的对策与建议。
4. 2. 1 加强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提高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尽快让农产品种植商、加工商、销售商及农户上网,建立专业的内部农业信息网,设立专业服务器,提高农户上网收集信息的效率,充分利用专业的农产品网络信息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网上营销活动。
4. 2. 2 提高农民的网上营销意识和技能。提高农户及城市居民利用农产品网上信息的意识,培养高级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加强各县市农产品网上营销队伍的建设,鼓励农户提高网络信息观念,帮助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农户习惯于农产品网上售货。政府应该利用各大媒体宣传,主动引导消费者利用农产品网上购物平台,鼓励居民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平台去购买日常农副产品,尽快让消费者养成网上购买农副产品的习惯。
4. 2. 3 建立农产品网下配送体系,鼓励第三方物流参与农产品日常的配送。政府应该对农产品的第三方或农户自建的配送体系予以补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产品的配送体系,并给予税收优惠或免税,从而支持新兴农副产品网上营销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产品网店;零售;经营特点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082-03
近几年,随着电子信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成为新的销售模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85万亿元,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近两年发展势头较猛,据统计,2013年在全国3.1万家涉农网站中,电子商务网站达3 000多家;农产品网络零售异军突起,仅淘宝网注册地在农村的网店就达到203.9万个,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这与农产品自身特征和农产品网店经营的特殊性有关。本文对主要的农产品零售网站进行了调查,总结农产品网店的经营特点,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农产品网店经营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一、农产品销售平台介绍
现有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包括B2B、B2C、C2C等。B2B模式的农产品交易网站大多为专门的农业网站,专业性较强,主要进行大宗型农产品销售。如中国农业网、中国农产品批发网等。除提供交易信息外,网站还会向用户提供农业政策、科学技术等相关农业信息,帮助企业和生产者获取生产、市场信息。B2C与C2C模式直接面对消费者,属于网络零售,一般以依附购物平台,建立网店的方式进行销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12月,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上天猫商城(市场占有率为50.1%)排名第一,京东第二(22.4%),其次为苏宁易购(4.9%)、腾讯电商(3.1%)等;在C2C网络零售市场中,淘宝集市地位稳固,市场占有率为96.5%,拍拍网占3.4%,易趣网占0.1%。
以上三种模式的对比可以看出,通过建立网店进行农产品零售的形式更为大众化,网店经营者可以充分利用平台已有的客户资源、商业资源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第三方购物平台对商户进行统一管理,使交易过程更为安全可靠,因此,受到中小农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二、农产品网店经营流程
农产品网店经营流程包括货源选取、网站开店、宣传推广、网上交易、包装物流、售后服务六个方面。
农产品货源需要依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整合各类农业资源。一般要求农产品网店经营者要具备一定的农业专业技术知识,有长期稳定的货源渠道。目前的网站平台都能免费注册开店,网店没有装修费、店铺租金、水电和人工费,只需少部分的管理和销售费用,并且不用缴税,只需要进行身份证、银行账户认证就可以开店,可以省去很多成本;在店铺装修和布局上也有各种模板供卖家参考,卖家仅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就能进行操作,对于计算机不熟练的农户,也有专业的服务商提供服务。
利用网络进行产品交易优势突出,但也存在弊端,网络带来大量商机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如何在众多网店中脱颖而出,被广大消费者发现,离不开宣传推广。现行的推广方式有很多,如论坛推广,商家可利用论坛交流心得,让更多的人关注收藏店铺;如微信订阅号,微淘等,商家利用移动设备向客户提供实用的购物指南,与客户互动的同时,也宣传了网店的购物优惠信息。大部分网站采用“拍前联系”的方式,在买家选好产品后,通过聊天软件或在线咨询,对商品价格、特征进行沟通,达成交易意愿后,对产品进行支付,支付方式包括网上银行支付、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支付、货到付款、银行柜台转账等。对于网上支付交易,买卖双方需要应用如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等第三方保证机构作为中介,增加交易安全信度。据统计,目前用户网上支付使用支付宝的比例最大,占93.9%。
三、农产品网店经营特点分析
(一)经营主体
农产品网商主体呈多样化发展,数量增长迅速。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农户等。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经营主体由个体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服务商、渠道商共同参与。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39.40万个,其中淘宝网卖家为37.79万个。经营主体的个体化,一方面增加了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多样化,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个体农户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能力都有欠缺,也会对网店经营管理带来负面效果。
(二)经营的农产品特点
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使其区别于其他网络销售产品。由表1知,当前,网售农产品趋于多元化,网络销售量最多的是零食、特产干货、饮品等加工农产品,这类农产品经营周期长、附加值相对较高,受到卖家的欢迎。进口产品及保健产品成为网络销售新热点,主要原因归咎于其产品网络销售价格相比实体店较低,卖家对进口产品高利润的追求及消费者对养生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升、对优质和多样化产品的需求等。水果蔬菜等生鲜农副产品保鲜时间短、品质信用低,产品销售种类数少,这两年成快速发展态势,在淘宝平台上,2012年生鲜相关类目同比增长是99%,2013年增速更是高达194.58%,人们的消费重心逐步向生活化产品转移。
从农产品自身来看,农产品销售具有地域性,不同省区开设的网店多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以淘宝网为例,江南区的绿茶、水产,华北的枣类,黄渤海的海鲜,上海、广东的进口食品等,都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受季节和生存环境的限制,部分农特产品产量较少,无法实现大规模销售,这也成为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制约因素。其次,农产品的品牌众多,品质存在差异,中国农业是以小规模,分散种植的小农经济为主,企业和农户资源很难有效整合,导致国内同种农产品品牌分散,各自为营,标准化程度低,品质参差不齐,农产品竞争力低,食品安全监管受限。在价格上,网售农产品的价格区间大。从淘宝网1元钱的东北农家毛葱,到京东上价格上万的纯手工绿茶精品礼盒,有机、绿色食品成为新潮,多数网店以此为噱头,价格相对高于其他普通农产品价格。
(三)农产品特征描述
经营农产品网店,对于产品的描述至关重要。消费者无法对农产品的色、香、味有直观感受,只能通过产品描述进行了解,所以农产品网店的经营者在产品时,对产品的描述相较其他产品更为详细,图片要求更为精细、美观。网站为保证产品的品质,一般要求网店经营者对农产品的重要信息,如农产品的生产厂商及产地、生产日期及批号、保质期等进行认证,对于有机、绿色农产品要求建立农户、农场档案,公开产地、生产过程、有机认证等信息,确保商品信息的透明、公开,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初步鉴定,以此达到食品安全管理的目的。
(四)营销方式
就农产品营销方式来说,购物平台农产品营销方式更为丰富,网站除为卖家提供传统的节日促销、店铺推荐等多种营销方式外,也相继推出不同的营销方式,兴起了不同的营销模式,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1.F2O(focus to Online)模式,即“焦点事件+电子商务”,焦点事件在电视等媒体形成扩散效应,电商平台迅速推出相应产品(如美食、服饰等),满足瞬间激增的新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热点事件的升温,形成媒体和电子商务的良性互动。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时,地方美食快速成为焦点,消费者在电视媒体的刺激下,引发购美食热。此前冷门的地方特产销售量迅速增长,阿里平台上,云南诺邓火腿在纪录片播出后5天内,成交量增加了4.5倍。不仅提高了网店收入,还提升了网店的知名度和口碑,为网店进一步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条件。
2.预售模式,此类销售模式适用于生鲜农产品,很多网站平台已经通过与农业合作社,农场建立合作关系,采用预售模式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销售渠道。其交易流程是在生鲜农产品尚未收获的时候,就提前在网上进行售卖,收集完订单后,生产地的农民才开始根据订单需求采摘并安排发货,将农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① 预售模式将原产地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联系到了一起,产地实现按需供应,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的库存风险、生产成本。
(五)物流环节特点
农产品物流包括产品包装和配送,包装直接影响产品综合品质。对于食品类农产品来说,内包装一般采用热收缩膜,可以抽空空气,保证食品的新鲜;干货类农产品多选用自封袋,可以防潮防水,重复使用;生鲜农产品对于包装的要求极为严格,例如冷鲜肉,需要采用真空包装和冰袋保温箱包装,也易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
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物流多以快递为主。配送分为常温和冷链两种,生鲜农产品需要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产品的新鲜程度,所以对冷链运输需求大。据统计,目前国内90%的农产品物流仍属常温配送,冷链物流不仅要建库房,同时还必须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冷藏周转箱及恒温设备等,费用高昂,客观上造成冷链物流发展相对缓慢,成为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条件。为缩短快递时间,保证产品质量,节约物流成本,多数网店都会限定快递范围,同城快递成为新的物流配送方式,经营者将销售对象固定为同城用户,可以及时将生鲜农产品送达客户手中。
四、小结
通过以上经营主体、经营产品种类、产品特征等五个方面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农产品网店发展经营特点。
在经营主体上,农产品网店经营主体多样,经营主体成个体化发展趋势。增加产品的多样性的同时对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个体农户在农业资源整合、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欠缺。
在农产品特色上,零食、坚果、特产类农产品由于保质期较长,物流成本相对较小,经营数量最多;进口食品和保健品和生鲜农产品成为经营热点。农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具有地域性等特点;销售的品牌众多,品质存在差异,生鲜农产品品质安全无法确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难题;农产品价格区间大,消费者对农产品有产品品质和安全的信息需求,要求经营者对于生产过程和产品特征有必要的说明。
在营销方式上,网店与平台合作创新营销模式,降低网店的经营风险及生产者的生产风险,解决了生鲜农产品库存风险,经营主体可以提前获知市场信息,稳定市场价格,引导市场导向,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在物流配送上,农产品的包装和物流成本费用相对较高,农产品物流的模式主要是常温配送,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高昂的建设和经营成本使得冷链物流成为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问题。对于生鲜农产品来说,在冷链物流尚未完善时期,同城配送成为经营者新的选择。
可以看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农产品成为网购热门产品,在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农产品自身特殊性及经营特点,在人才培养、冷链物流、产品品牌建立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专业人才培训的方式,让农产品经营者学习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专业服务团队,向网店经营者提供专业的推广、运营等综合服务,规范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物流建设上,应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各大物流公司需要建立冷链物流业务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建设覆盖全国范围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应尽快建立农产品品质标准,加强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朔体系,建立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利用平台资源,打造农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 阿里研究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Z].2012.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R].2013.
[3]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2013.
[4] 杨木,张润彤,杨海楼.C2C电子商务交易流程优缺点分析及改进[J].商业时代,2009,(4):76-78.
[5] 杨硕.构建鲜活农产品全程电子商务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0,(11):97-101.
[6] 陈莉.购物网站中农产品经营的特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6):27-28.
[7] 杨雪.中国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
[8] 梁文卓,侯云先,葛冉.中国网购农产品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4):40-43.
Analysis of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nline Store
LI Shu,ZHAO Yuan-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 010018,China)
当前我省农村农民文化水平偏低,整体素质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我省农民劳动力的思想往往都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不仅造成对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不理解,更是缺乏市场竞争观念,最终导致农产品在产量和质量上达不到市场标准化的要求。除此之外,农产品网络营销对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可是我省虽是一个人口大省,但是人才流失率也比较高,甚至达到30%左右,因此人才缺失问题将是制约我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
二、河北省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的机遇分析(O)
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今年我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提出具体要求、目标和意见。“十二五”时期,河北省将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4000美元向6000美元的跨越,处于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黄金时期。当前,我省针对我国提出的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意见,提出以促进农业经营网络化为目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其次,巨大的潜力市场。从我省及我国逐年扩大的网民规模分析,我省及国内存在众多的潜在客户。当前我省进行网络购物的群体的年龄段在20到40岁之间,目标群体主要是学校师生、机关行政人员、媒体和金融的从业人员等。这些目标人群(除去在校学生)月收入在2500以上的比例达到60%左右,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等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因此可以预见我省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河北省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的挑战分析(T)
我省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物流配送方面。我省物流配送发展缓慢,省内乃至国内未形成一个系统,未能达到农产品网络营销对物流的基本要求。一般产品的网络营销的流通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商流,既网上的查询、购物、支付等;另一部分就是物流,既订货成功之后的送货的环节,既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的顺利进行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当前我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交易是分散的,要求物流做到小批量、分散配送。然而,送货量过小及用户过于分散等问题将造成物流配送企业成本过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伴随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河北省的物流配送行业已经不能跟上网络营销的发展步伐。
四、结论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交易;交易模式;B2C与O2O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9-0008-01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借助网络买卖双方能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更加高效的完成农产品的交易。
一、农产品网络电子交易
农产品网络交易是一种新型的农产品交易模式,在交易平台中,农户将自己的农产品通过交易平台进行销售,而消费者则通过交易平台进行购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买卖两难的问题。农产品交易平台能突破农产品交易的地域性限制,提供实惠的农副产品、优质的服务和便捷的买卖方式等,能够解决农产品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积压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的难题。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交易模式的分析
(一)农产品网络交易情况的调查
根据我们课题组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有53.04%的农户愿意把自己的农产品通过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还有31.76%的农户愿意尝试;有48.28%的消费者表明在能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愿意采取网购形式购买农产品,还有26.39%的消费者持尝试的态度;超过40%的消费者认为现在的消费方式不够方便,有改进的余地。由此可见,农产品的网络交易是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的。
(二)农产品网络交易可采用的模式
①B2C交易模式:B2C是商户与消费者的电子交易模式。其主要是针对商业零售服务,直接对消费者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在付款方式上是实行货到付款或在线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农产品商店。
②B2B交易模式:B2B是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其主要由买与卖及物流等三要素构成,是将商家与商家的交易关系通过网络把企业内部的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优势表现在货源广,拥有的大量的企业生产商,覆盖范围广,快捷方便。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
③C2C交易模式:C2C是农户与消费者的电子交易模式,电子交易平台具有商品种类多、商品价格低廉等优势如淘宝、易趣网等[1]。
④O2O交易模式:O2O是指线下的商家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优势在于把网上和网下的优势完美结合。通过电子交易平台把互联网与线下店面完美对接,实现互联网落地。如拉手网、大众点评等[2]。
(三)现有农产品电子交易模式存在的缺陷
①农产品质量的保证问题:农产品主要通过农户生产,再面向市场。由于大多农户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认识的局限性,在销售农产品时一味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在网络交易中,卖方占有主动地位,卖方是出售农产品的一方,其在农产品的质量未达到合格标准的情况下尽可能将自己的农产品出售给买方。但是对于买方而言,买方在购买前无法实际接触到商品,只能通过商家对农产品的介绍购买自己需要的农产品[3]。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农产品的质量和健康安全。
②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问题: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短、储存时间不长、易变质等特点。在鲜活农产品进行电子交易时,需要便捷、快速、保鲜、保质的完善物流体系。由于现有的物流制度、物流体系不完善,不仅物流成本高,而且不能满足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要求,对农产品的网络电子交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困扰着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发展。
三、农产品电子交易模式的选择
选择一个适合农产品的网络电子模式应当实现买卖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促进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健康、快速地发展。农产品网络交易模式,将使农产品交易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缩小,面向更广阔的市场。结合现有电子交易模式的优点,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融合与发展,在质量检测、信息传递以及物流配送方面进行创新,创造一种更为全面可靠的交易平台。
(一)农产品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
①交易模式的创新:农产品的电子交易模式可以通过B2C与O2O的融合,即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商户通过交易平台与消费者进行电子交易。电子交易平台可以在B2C的基础上推进O2O的创新。电商可以通过与线下的农户、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达成合作。消费者只需要在电子交易平台下单,电子交易平台则提供最近范围的商户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服务。这种线上与线下(B2C与O2O)的结合即能及时解决农产品的保鲜问题,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同时也能扩大农产品的交易范围,为农户带来收益的提高。
②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创新:加强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也是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必须面对的程序。农户: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到绿色无公害。在农户收割农产品后,农户将自己的农产品交于第三方检测平台进行质量抽样检测,在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即可以在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出售。交易平台:通过与第三方检测机构达成合作,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检测成本,并对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监督。确保做到农产品的安全性。
③农产品的需求信息的创新:消费者―交易平台:消费者在交易平台进行农产品的交易活动,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评价进行总结。做到从数据解决问题。农户、商户―交易平台:农户、商户与交易平台达成协议。农产品交易平台将总结的农产品交易信息,第一时间提供最及时农产品供应信息给农户(卖方),即农户再生产农产品时根据消费市场需求的生产,从而更有利于农户提高效率与节约资源。农户、商户―消费者:买卖双方在交易的同时达到了更深程度的交流,即消费者能及时告诉农户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农户更能准确的知道自己该生产什么样的农产品。
④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的创新:在电子交易模式O2O与B2C的融合中,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创新。SOPL与LBP模式结合:平台通过与第三方物流达成合作。消费者在线上下单后,农产品由农户、商户直接交付于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由第三方提供冷链物流的方式进行农产品的配送。SOP模式:交易平台与线下卖家达成合作,消费者下单成功,由距离最近的卖家为其提供农产品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中华.农副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D]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2011(10-1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环境对农产品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工作带来影响,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的影响下,对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首先需要采取必要的营销策略,通过正确的营销渠道进行线上销售活动,对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转变,这种网络营销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销售量,对农产品企业来说保障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推动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日趋成熟,人们传统的销售方式和营销格局发生改变,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营销的工作模式对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打破,企业改变了传统的营销观念,对网络营销的方式进行创新和改善,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1]。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受到制约,农产品销售量并不十分可观,农民对于农产品市场的信息获知较为困难,电子商务是对传统营销方式的一种改革和创新,在各大电商平台下发展新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打破了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但目前我国在农产品网络营销工作中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本文就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和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
电子商务活动是一种电子交易形式,是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进行贸易活动和销售行为,并为顾客提供一系列相关服务,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格局。其中电子商务活动包含了各个方面,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为客户提供营销服务。网络营销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来对产品进行创新,拓展市场,对产品进行定价促销和宣传推广,通过营销手段来完成销售的过程。因此网络营销不仅仅是指信息的传递,还包括一系列附带,如购物,物流配送等。经调查发展,企业通过多种信息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制定营销策略,并对产品进行定位和开发,在此基础上开展营销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大企业都认识到并重视网络营销所能带来的价值[2]。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来获取农产品市场的有效信息,并根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进行SWOT分析,根据营销的4P理论展开线上交易活动。企业需要掌握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需求信息,根据收集的数据信息来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和加工,为用户提供配送服务。在农产品营销活动中通过电子商务有利于掌握用户的消费倾向,快速收集用户需求信息数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此外,还有利于企业及其他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督,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保障。
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网络基础建设较薄弱
在企业农产品营销过程中,企业对于网络基础建设不完善,从而导致农产品信息的和获取不及时,在各个行业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农产品信息的利用率较为低下,不利于农产品营销工作的开展。此外,部分企业所建设的农产品销售网站,仅仅只是作为广告宣传,不具备实效性,信息的存在滞后性,企业缺乏对网站的维护工作,导致企业网站建设不能发挥其根本作用[4]。不同的地区,经济条件不同,导致在网络建设中,对于导致偏远性地区或农村地区的网络信息覆盖较小,网络信息获取存在一定的限制。
2、网络营销服务机制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中对信息收集和获取的能力较差,网络营销服务机制的建设不足,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足,对用户需求数据信息更新周期较长,对新技术不能及时掌握,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水平较为落后,在部分企业中不具备或缺乏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能力,从而导致对农产品的生产工作缺乏重要的数据信息支持。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展开较难,阻碍了农产品贸易市场的发展。
3、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
一般来说,农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包装要求需要符合我国相关规范的标准化要求,且满足农产品市场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农产品单位均属于个体经营,经营的规模较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生产方式存在差异性,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且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具有农产品专业品牌的较少,因此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进行农产品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此外,根据部分农产品自身鲜活性的特点,对于运输和保存的要求较高,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应对物流配送或市场流通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产生约束性。
4、物流配送服务较为落后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主要是客户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一种销售模式。企业将客户所需的农产品进行物流配送,确保配送的安全快捷[5]。由于我国目前在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中,对于农产品的配送体系和物流配送点存在不足,组织性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规模性较小,农产品在营销活动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和约束。且根据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在物流配送运输中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的保护,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和安全。
三、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
基于虚拟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构建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建立首先需要企业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提高农产品信息的获取力度,实现多产地,多省市之间的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和信息交互中心,对农产品信息基础数据进行及时更新,推动不同区域的农产品交易合作平台。
2、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
网络营销服务主要是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和消费等环节为顾客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流程,是一种网络贸易或网络交易形式,从而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快速交易[6]。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主要是对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市场、组织、信息等环节构建联系的过程,从而建立一种标准化和信息化的网络服务平台。对于农产品生产需要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工作和管理,将农业生产基地作为生产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对于农产品市场主要是以市场为载体的网络营销活动,形成农产品组织或大型批发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水平;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的流通中介一般是以农产品组织形式而存在,对农产品进行销售。而农产品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将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信息进行资源共享,来展开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
3、加强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物流配送
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性与其他产品不同,农产品具备鲜活性的特征,因此在进行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中,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服务,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服务体系,保证农产品配送的安全性。加强物流配送主要是在保障配送成本这一基础上建立一种高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现代化物流体系是基于信息管理平台上建立的,获取农产品各项信息或数据,整合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进行统一管理和配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需要具备成熟的物流服务体系,并建设具有规模化的组织形式,从而使得配送方式能够实现共享,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人们在农业产品的需求方面对质量要求及数量要求也更高,但大部分企业在农产品市场推广和农产品营销工作中仍不成熟。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对农产品的市场发展动态及用户的需求信息及时掌握,与用户之间达成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营销范围,转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推广,扩大某一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促进农产品销售量提升。在农产品网络营销工作中企业需要提供在线交易服务和售后服务这一整个服务流程,农产品服务体系的完善,能有效降低销售成本,保障了企业的经济效益[7]。目前我国在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工作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对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部分企业中对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仍比较薄弱,网络营销服务机制不完善,物流配送存在滞后性及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等诸多问题,因此文章中就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农产品的营销渠道进行拓展,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提升,对企业长久发展与稳定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雨轩 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厉鹏: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营销策略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77-179.
[2]冯晨晨:浅析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农产品营销策略的改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137-138.
[3]刘雪梅:电子商务领域下的武威市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探讨[J].甘肃农业,2016(16):26+42.
[4]高国霞,高安刚:广西特色海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4(12):169-170.
[5]梅玉:铜仁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策略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4(07):24-25.
一、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现状与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越来越多从事农业的管理部门、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的经营大户和农民都开始重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利用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积极开展营销活动,有很多地方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营销的尝试,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民和农业企业网络营销意识也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网络营销的方式销售农产品,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更多的农民开始懂得利用网络来寻求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止2011年6月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到1.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够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产品营销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一方面政府不断加大对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将信息化发展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逐渐接受网络商务活动,截至2011年6月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了1.73亿,使用率提升至35.6%。但是与书籍、音像、数码等产品相比购买农产品网民比例还很低,这与农产品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
总之,虽然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制约因素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网络营销意识薄弱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网民数量也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统计,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尽管农村网民规模增加迅速,但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农产品网络营销要求。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统计至2006年,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2%,而农村网民学历也普遍不高,初中以下学历占62.5%。数据表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农村网民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农村,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聊天成为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其用户的规模均超过了5000万人,也就是说大部分上网的农民仅为娱乐目的,利用其进行生产经营的少,这也与文化素质低导致的经营意识差有关。我国农民特别是农村网民文化程度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使他们不易接受网络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方式。
(二)农村信息化基础薄弱
根据《2010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显示,随着最后一批行政村开通电话,我国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十一五”农村通信发展规划目标。此外,已有19个省份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电话,75%的行政村基本具备互联网接入能力。此外,在“信息下乡”方面,建成“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全国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涉农互联网站接近2万个。尽管我国农业信息化取得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而且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不足、信息服务业落后和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政府没有很好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问题,使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三)缺乏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
1.网络安全度低,网民缺乏对网络交易的信任
在网络营销领域,人们对安全性的置疑是一个主要的阻碍因素。一方面是技术安全质疑,如网上交易的支付问题,网民网络交易信任水平偏低,仅有29.2%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安全的,不到四成的网民愿意在网络上填写真实信息。虽然目前中国互联网商务类交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较低网络交易信任度成为商务类应用发展的障碍之一。另一方面是信用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在商品交易过程,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商业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市场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格的社会监督等等。这些均造成网民的网络交易的信任度低,而农产品由于其易腐性和非标准性,使消费者对通过网络方式购买更加持怀疑态度。
2.消费者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方式的接受度不高整体来看,网络商务交易类使用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网络购物普及率为26%,而且目前网络购物大多集中于电器、服装等产品,消费者对于农产品仍习惯到现场亲自购买,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方式观念上还没有接受,甚至不了解、不关注。2009年上半年有4529万网民访问过农业、农村类网站,占网民总数的13.4%,而86.6%的网民没有访问过涉农网站,如果再涉及到网络查询、购买、销售农产品的网民数量将更少。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农村网民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也不多,截至2010年12月底,农村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0.1%。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还缺乏对农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农产品的质量、规格等的非标准化,使消费者难以像购买其它产品那样在网络上进行价格和质量对比,抑制了其消费行为。
(四)农产品物流体系无法满足网络营销要求
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很难达到经济规模。另外,农业生产资料的分散采购和农产品的分散销售也具有自发的盲目性,很容易导致设施利用率低,生产要素的供应时间长而不稳定,物流成本过高。农业专用运输工具也很缺乏,技术装备落后;存储条件不足,加工处理水平低,并且不少农业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物流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农业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农资生产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习惯于自行进行物流储存、运输。由于缺少足够的用户,第三方农业物流发展不完善,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
二、美国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经验与特点
(一)农业信息化高度发达是农产品网络营销基础
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农业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同步发展的。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入,互联网在美国农村普及迅速。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报告,2007年美国共有农场2196791家,其中配有互联网接口的农场数量达到了56.5%;拥有电脑或租用电脑的农场数量为59%。并且美国农村高速上网日益普及,2009年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46%。互联网在美国农场的普及有力的促进了美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据统计,2003年以来,美国农业电子商务的销售额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全美零售额的增长速度仅为6.8%。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同时,美国拥有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通过立法规定由美国农业部农产品销售局(AgriculturalMarketingService,AMS)负责收集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并且主要通过网络无偿提供信息,农业从业人员可依据网上实时市场信息,寻找最佳交易对象,确定最佳交易时机,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美国还建立健全了农业信息化法规并注重监督,依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并积极促进信息的共享。
(二)农产品标准化监管体系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保证
美国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主要存在于各种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之中,如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HACCP)等。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标准监管体系。美国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督执法把重点放在对污染、疾病、加工、残留、守法和经济欺骗6个危险领域进行“关键控制”,在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实施识别标志制度。美国的食品安全已成体系,它以强有力的、灵活和科学的联邦和州的法律为基础,同时也赋予食品行业必要的食品质量控制权力。政府各有关机构和食品生产等部门基本上能做到有效的配合与协作。同时,美国食品安全体系重视预防和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分析和预防,即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都考虑了风险,并有相应的预防措施。质量、规格等均实行标准化的农产品,降低了消费者由于通过网络方式无法直接感触产品而造成的质量和品质方面的担心,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了保证。
(三)发达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网络营销提供渠道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不仅其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农产品流通模式也非常先进,有利地促进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美国农业物流组织大体有三种:一是从事农资和农产品流通的各种私营和股份制企业,如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二是农场主参加的各种农业合作社;三是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这些物流组织承担了全美农资和农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和信息传递等,在美国农业物流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条码技术、射频技术被普遍应用,信息传输快捷而准确,大大降低了农业物流企业的单据处理、人事、库存等运行成本。同时,在发达的通讯设施支撑下,农业物流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和销售的具体要求,及时组织农资和农产品的供应,避免大规模的仓储消耗。
(四)高素质农业劳动者为农产品网络营销奠定了前提条件
美国非常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注意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2007年美国农业部《农业资源管理调查》(ARMS)全国有3500所中学开设农业职业教育课,约有1/3的高中学生进修。此外,美国还有近5万个农村俱乐部,帮助农村青年学习各种专业技术,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美国的农业劳动者普遍受到了较好的教育,素质较高,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24%,完成部分大学课程的占25%,高中学历占42%。农产品网络营销需要农业管理、计算机、网络和营销管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美国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下培养的高素质现代农民,完全可以满足农产品网络营销这一要求。
三、促进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健康发展的建议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积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从人才培养、硬件设施、物流体系等方面全面改进,发展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农产品网络营销。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完备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是开展网络营销的前提。虽然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规模一直呈高速增长,但考虑到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城乡差距巨大。应由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农村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质量,及时将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产品市场信息通过网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农业企业和农产品消费者。同时,对投资于农村的民间资本积极引导,对农业企业和农户在筹集建设资金,网络设备设施购置和网络接入等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健全法律法规,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规范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特别是C2C和B2C,双方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和信用管理作为对买卖双方进行约束的基础,那么由于网络营销中的虚拟性,必然造成双方的不信任,所以农产品网络营销必须有法制基础和信用基础。政府应加快对网络营销的立法,在消费者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管、交易监督等方面填补法律空白,规范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行为,为农产品网络营销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平台。同时,政府要积极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包括国家关于信用方面的立法、执法;政府对诚信行业的监管;行业自律等方面制定相关法律,为网络营销形成互信的氛围。
(三)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素质
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需要掌握充足的网络知识和营销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体———农户或者农业企业,在这些方面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结合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情况,政府一方面要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就引入网络教育,普及网络知识,另一方面加强成人教育培训,有针对性的开设培训项目,并提供网络营销的技术与知识支持。同时,鼓励农业协会组织积极参与网络营销。对于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经营者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意识,培养、引进网络营销人才,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可以建设企业网站和数据库,与专业机构合作,树立企业形象,形成产品品牌。
(四)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由于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利用完备的物流配送体系使农产品能够快速到达消费者手中至关重要,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政府应加强在公路、铁路等设施投资力度,形成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农产品物流企业要积极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借鉴国外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方面的成果,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在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
关键词:新发展;黑龙江农业;网络营销;黑木耳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现在,购买农产品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变得更好,吃得更好,这关乎人们的幸福感。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营销,其成为新型营销的核心要素,这种新方式是高速发展的,并且这些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致富,电子商务农产品的出现代表了农产品新的潜力和生命力,也代表了农产品市场化的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需要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行业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地处东北平原,对于机械化和大面积种植有着天然的优势。据统计,宜农土壤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0%以上,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7.6%,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同时,又因为肥沃的黑土地,黑龙江省产出的农作物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和信赖。因此,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农产品品质方面,黑龙江省有着独特的优势。黑龙江绿色农产品素来以质优、绿色、放心、安全而闻名全国,近些年来,黑龙江重点扶持发展“绿”等老字号绿色农产品,不断完善全国首个省级质优绿色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评估体制,而且已经发展出一个较为完善的食品可持续回顾质量追踪系统,提炼出“龙江绿”并且通过筛选制定出近70项食品衡量标准体系指标来加以规范和进行保障,力求使每个品种和各项质量指标能够同时满足用户期望和市场需要,不仅要发展健康绿色农产品,还要牢记带动农民增收的使命。此外,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建设方面成果颇丰,已有十余个品牌价值超过亿元,有5个产品达百亿元,品牌价值总额更是可观。尽管有优质产品,但从黑龙江省各层级目标市场以及省外消费和流通的生鲜农产品来看,线上销售占比不高,近九成农产品是通过批发市场分销出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农产品分销售卖、增厚农民钱包、满足城镇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网络营销新模式仅是通过各网络平台以超市为媒介配送到买家手中,还有一些零散个人卖家通过电商平台售卖农产品,并且黑龙江省物流保障体系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与现代物流的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缺少深加工产品
农产品消费市场其实是一个天生高度同质化的市场,越是基础性的食品,同质化越是严重。对于初级农产品进行售卖必然导致缺乏竞争力,致使投入与收入不协调。黑龙江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做惯了传统市场,转到网络营销没有看到市场需要的产品特点,不具备深加工产品观念,导致在网络平台售卖的都是初级农产品,与其他精加工的商品比起来十分缺乏竞争力,黑龙江省需要把农产品精加工提上日程。
(二)黑龙江农产品品牌形象缺乏个性化和品质化
黑龙江省一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农产品品牌优势农业资源还未完全得到有效整合,品质好的农业优势品牌资源由于没能很好地有效整合转化而不能成为好的农业生产品牌优势。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调查普遍反映,农民不论是进行种植还是以水产养殖的方式去提高收入,收入都不是很稳定。其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于这些产品的不信任,以及高替代性。所以黑龙江省急需把农产品品牌建设起来,完善品牌形象,打造个性化和品质化。
(三)缺少专业人士的参与
网络营销工作是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的一个过程。企业要切实保证企业信息化营销体系的有效性和运转,开展网络营销工作需要企业有自己的营销技术和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而黑龙江省的农产品网络营销运营的主体人都是专注于生产的农民,既缺乏专业信息知识也缺乏管理的精力,即使学习,也难以短时间内吸收和运用,并且网络营销知识更新快,对于专注生产的农民来说很难把握。
三、黑龙江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及建议
(一)农产品精细化通过精细化加工技术带动特色农产品优化开发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年的成功经验。比如说美国,单就玉米这一种特色农作物就已经精深加工研制成3500多种特色农产品,日本仅老年保健食品的消费市场销售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千亿元。而且针对农产品精细化加工已经不仅是好吃的和好喝的,日化也是不错的新方向,如日本石泽研究所备受好评的大米面膜,还未正式发售,就凭借着天然、温和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关注,上市后大米面膜成功获得了日本COSME国际美容大奖鉴赏中的面膜产品类第一名。农产品的精细化生产加工业要跟一些国家相关科研单位企业进行长期密切合作,研发设计并生产出各类新的加工产品,把各种新的产品可能性充分呈现并展示传达出来,再和各种国际化的市场需求进行紧密结合,打造黑龙江省品牌化和多元化的高端农产品。
(二)明确定位,打造差异
随着产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网民面对众多高重复性的农产品进行选购的行为,随机的概率很大,进行网络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定位,针对定位群体,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打造差异点、记忆点,向广大潜在客户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产品及品牌形象。以东宁木耳为例,了解自身的特点:东宁黑木耳,形如弦月、色如玄墨、品尝起来层次丰富,对人体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质检报告体现出东宁黑木耳粗纤维含有量和氨基酸含量比同类产品更高,同时还具有温养皮肤、清血脂的奇特功用。1.改变种养手段和品种筛选,在产品上制造差别特色品种有的会带有与众不同的外在差异,形成独特形态,这是这类地域特色产品备受消费者喜爱的原因之一。人们总是对独特的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就像人们一提到东宁木耳就想到形如月、色如墨。这一连锁反应,就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潜在关键。2.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农产品市场的重复性是避无可避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直面“高度相似”问题。产品本身的特殊性不足,就要调换角度深入挖掘差异性,力争在其他方面如产品和品牌价值传递上挖掘出不同的内容。如东宁具有“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的美誉,而且东宁被长白山与完达山余脉三面环绕一面向海,林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黑木耳主产基地,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性。让产品和品牌在表面特点上做出变化就能够在众多类似的产品中取得先一步的进展,将表面特点差别化和深入价值具体体现,即内在品质外在化,总而言之对于表面特点个性化凸显、差异化定位,品牌和产品特征的突出都是重点,这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第一,建立品牌识别符号;第二,选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确的广告;第三,用好的包装彰显价值和差异;第四,用差别来促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通过终端美化打造差异记忆点。
(三)加强对网络口碑营销的运用
在数字时代,通过口碑传播进行品牌促销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并在科学和先进技术发展的今天也起到积极作用。口碑传播非常考验技术和技能,也能够测试企业的科技能力和理解用户的调研力。它能有效地将一条信息传达给世界,使人们信任。所以必须关注用户需求从而进行营销。口碑营销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道路也是很重要的。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是否可靠,取决于外观的新鲜度和口感的感知。人们往往很难从他人推荐中脱离出来,因此要加强网络口碑营销。
(四)完善销售渠道,加入直播队伍
农产品的比较,一个是产品,另一个是渠道。产品是名片,而渠道是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30多年来的中国的营销过程就是渠道变迁的历史。无论农产品如何改变渠道模式,农业营销渠道都是生命线,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市场与大中小型超市的运输互通模式上。而提到网络营销,一般想到的都是淘宝、拼多多两个电商平台,以东宁黑木耳为例,东宁黑木耳网络销售渠道并不单一,淘宝、拼多多、抖音直播等多个平台都有它的身影,网络销售量近两千吨。随着网络直播的发展,不少网络商家纷纷加入直播的队伍。而直播原本就是一种经过后期合成的地方广播电视台在节目、播出同时也在进行的一种播出呈现方式。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开启,网红主播能与观众进行实时交谈,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达到增长粉丝的效果。头部主播的发展,带动了粉丝观看直播的热情,从而粉丝转变成消费者,消费者通过直播可以直观地感受商品的价值,产生购买的欲望。网络直播这种营销方式入行门槛低,与传统线下门店的模式相比,投资更少,风险更低。消费者只需要注册并登录,就可以观看网络直播,带货的设备也比较简单,只需拥有一台手机,移动端下载App就可以完成线上交易。这一过程相较于其他模式几乎可称为“零成本交易”。此外,在互联网时代,抢占的是消费者的屏幕时间,短视频平台做到了这一点,网络直播这种营销模式基于平台扩大了服务范围,通过简易化、娱乐化的方式将产品通过网络平台推销给消费者,从而大范围地成交。《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亿,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其中短视频平台用户规模为8.18亿,接近整体网民的90%。实体店销售只是针对当地的消费者,甚至更多的是针对某个社区的消费者。但网络直播带货面对的是短视频平台上所有的用户。在2020年疫情期间,大家出行的概率大大降低,通过网络平台购物的概率大大增加。2020年,抖音和快手均拥有约4亿的用户。由此可见,网络直播这种营销模式可以将商品分享给更多的观众,扩大了商品的市场。
(五)丰富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区别认知的关键,其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对企业或产品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所以要重视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中有一类是公共品牌,公共品牌有很多优点:政府主导,依托资源禀赋,标准化生产、优质优价、有产品追溯和质量监管体系,黑龙江省有很多区域公共品牌,所以在其他品牌形象打造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这些公共品牌形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行业研究、产品研究、消费者研究,提出品牌策略、视觉解决方案打造独特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完善品牌形象,打造知名度和市场独特地位。树立品牌形象首先必须把住产品关,从质量和服务出发,质量是地基石,所有优势品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质量这块地基石过硬,在质量方面,企业必须始终领先于市场需求,领先于消费者需求。长期以来,农产品终端以商超、菜市场、水果店、地摊等为主,形象普遍脏乱差,产品包装和保养也十分粗糙。不仅使产品饱受诟病,还严重降低了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打造品牌个性化的本质上的差异,提升品牌调性,提升品牌意识,是品牌发展的必要道路,是塑造品牌形象不可或缺的阶段,是品牌辨析的重要要素。因此不仅要进行细致的调研研究,还要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品牌差异化体系,达到最佳的品牌辨析效果。品牌的个性化包装要敢于引进创新理念,建立完整的视觉品牌Vi识别系统,使品牌形象提升并形成良好的品牌声誉。在网络时代,我们要重视受众群体,品牌形象最终要树立在大众的心中。大众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取决于大众对品牌的印象,因此所有的品牌形象塑造工作都应该包括宣传和广告,以受众为中心,以受众为核心,重视受众的反应,使品牌与消费者形成友谊,建立持续性良好关系。企业也应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以此来让消费者改变对企业的认识。品牌的形成过程较长,涉及企业内外的人、物等多个方面,是一个三维、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一个完整的品牌需要一个精密细致的完善过程。
(六)加快培养人才的脚步
专业的事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网络营销之路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村走上电商快速产业布局、高速经济增长的道路的同时,人才的培养缺口也在不断增大,并已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产生了日益明显的桎梏作用,所以,要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至关重要,这代表农民要更新思想,不能再只关注土地,也要转变思想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成为现在解决人才难题的突破口,相关政府也要提供帮助,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大精力。不能仅局限于在高校培养人才,更要深入一线,帮助农民转变思想,培养其网络营销意识,完善农民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士的沟通渠道,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加大力度对农村地区企业进行农村电商营销专业化网络人才素养培训,尽快弥补人才短板,培养一批农产品网络营销专业人才,这是电商时代快速发展的必然,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村地区电商的关键。
四、结论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影响下,电子商务的出现虽然使我国传统农业销售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农业走上网络营销之路势在必行,但是目前电子农业商务的快速发展所需时间较短,日新月异,并且如果互联网和目前具有庞大体系的中国农业相结合,也会出现很多新营销思路、新营销玩法,也将有大量互联网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跨界而来。与此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走上网络营销之路,为黑龙江省的农业创新和创业打开新的篇章。所以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要在了解和把握的情况下进行,才能准确进入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文娟.科技撑起一片天力促乡村百姓富生态美[J].中国农村科技,2018(10):32-35.
[2]牡丹江新闻网.东宁黑木耳品牌价值蝉联全国第一[EB/OL].(2021-05-17)[2022-01-12].
[3]刘春延.富硒黑木耳硒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7.
[4]刘晓宇,杨柳.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7):67-68.
1.农产品营销引入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的企业管理,商品交易等一系列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可以跨地区、24小时不间断的运营,而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恰是信息共享,因此电子商务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农产品营销中的市场供需信息获取、传递困难的问题,并减少农产品交易环节,甚至可以实行直销模式,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成本,经历发展后能更好的融入全球的农业经济,做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因此,引入电子商务到农产品营销中将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影响如下:
1.1改变农业企业管理结构与方式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缩短”了交易双方的距离,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扩大了销售的渠道与销售的对象,使农产品的销售可以面向全国甚至面向国际市场,这对农业企业的管理结构和方式会带来冲击与改革。电子商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农产品营销进行即时的动态管理,并可以整合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于一体,因此农业企业更适合扁平化结构。
1.2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网络直销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拉近了生产方与购买方的距离,甚至可以直接沟通,扫除双方之间的空间与时间上的障碍,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电子商务中更多的是扁平化的结构,企业之间的交易也更为透明,更多的从事直销,这从根本上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使交易双方同时获益,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双赢。
1.3改变农产品销售方式
在电子商务下,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及时的市场供需信息,能为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决策提供很好的依据。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为农产品的交易开拓了一片新的市场,也使得销售的模式发生改变,从过去的生产——销售的“推式”发展成需求带动生产的“拉式”,订单农业也随之兴起。
2.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
2.1“公司+农户+电子商务”
该营销模式借鉴“公司+农户”的思路。“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是农产品流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结果,让很多的企业也尝到了甜头。利用电子商务来拓展公司的销售渠道,将电子商务的特点与传统的产品相结合,积极掌握供需的双向信息,将农产品放置于网络平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运营,扩大销售渠道让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商或消费者掌握农产品的供应信息,这也为公司更好的提供了市场信息,增加了销售的渠道,延长交易时间,获取更多的交易对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销售空间,这就是“公司+农户+电子商务”。由于农户的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农户在该营销体系中并未直接参与电子商务,而是与公司进行接触,进入“公司+农户”体系;由公司负责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运作,负责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交易信息、交易订单处理等;最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将农产品销售给采购商(消费者),而采购商(消费者)利用网络银行将款项付给公司,完成交易。
2.2“政府组织+农户+电子商务”
目前在农业方面涉及的政府组织大致有:农业部(农业厅)等行政管理部门、农业科学研究院、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技站等服务协调部门。政府的这些组织在农业的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过去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下,政府组织当然也可以借助新型的手段来推动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产品的营销。“政府组织+农户+电子商务”即农户借助政府组织的技术、物力和财力等来实施农产品营销的电子商务化。应用“政府组织+农户+电子商务”的渠道后,农户将各自的供应或需求信息告知政府的相关农业组织,由组织的技术人员负责将农户的供需信息到电子商务平台,向农户反馈市场动态信息,并负责与采购商沟通、处理农户的订单,直至交易的最终完成。政府组织在这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3“农产品中介组织+农户+电子商务”
政府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及农业的发展,政府组织将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需要,在这个情形下农产品中介组织就可以很好的介入到农产品电子商务中来,替代政府组织的部分功能。“农产品中介组织+农户+电子商务”即把农户集合到农产品中介组织,由该中介组织提供技术支持来实施农产品营销的电子商务化。农产品中介组织目前还非常的少或由个人充当,农产品中介组织可以是一个技术较好的、集网站开发和管理维护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类企业,也可以是单一的应用、管理型组织,如:浙江省目前实施了“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其实这些资源就可以整合成一系列的中介组织,很好的应用于该营销体系。
2.4“农户+农户+电子商务”
在上述的营销渠道中的农户是相对安全的,其受市场的波动影响较小,所获得的利益也相对较高、较稳定,这种模式固然是好,然而我们还有很多的农户因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未能加入到该体系中来,因此也就催生了“农户+农户+电子商务”的营销体系。在农户未能加入到公司的组织中去的时候,农户就应该自寻销路拓展营销的渠道,然而一个农户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可以采用“农户+农户”的模式,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壮大了自己。农户直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信息的交流、24小时不间断的运营,扩大销售渠道,获得更多的销售对象,同样能给农户自身带来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农户+农户+电子商务”。
3.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建议
3.1转变观念,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产品经营者的传统营销观念,让其了解并逐步接受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的新观点。通过宣传与教育网络营销的知识,使农产品经营者了解当前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认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的优势;克服农民的小农意识的狭隘性、保守性、封闭性,增强大市场的观念;掌握在网络信息经济时代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法则;激发农民掌握信息时代下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商务技术等相关的基本知识。由于多数农民缺乏学习运用科技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没有科技投入的动力,只有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导向和典型示范,增强农民利用网络营销这种新技术来促进农产品销售的观念和意识,达到科技致富的目的。
3.2建立农产品行业电子商务网站
目前各地的农产品信息网站比较混乱,缺乏专业水准,群众对这些网站的信任度也很低,导致了其实用性差。政府相关组织可以集思广益,建立一套适合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商务网站,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一,政府建立的行业性网站可信度高,一定程度上解决群众的心理阻碍;其二,可以给各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起一个示范作用。3.3延伸政府组织功能,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政府相关农业组织应积极为农户和农业企业做好产前的引导、产中的指导和产后的销售工作。在政府相关农业组织中(比如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技站等)设立电子商务工作部门或电子商务专员,为农户解决技术上的困难,为农户提供市场动态信息,为农户做好产前的引导;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政府相关农业组织积极组织专家指导农户与农业企业进行技术生产,防治病虫害,积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努力提高产量,降低各种风险因素;在农作物成熟后,积极为农户农产品信息,处理交易订单,利用电子商务寻找各种销路。
3.4积极推动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
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能更好的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如何促进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工作。政府可以为农产品的营销施行地税或免税政策以更好的鼓励和推动中介组织的发展。另外部分中介组织在对农产品进行营销的同时可以开展工业产品的营销,比如在“万村放心店”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来为广大农户买卖生活用品等,以提升中介组织自身的利益空间,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专心经营农产品。
3.5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我国农村人口比较多、人力资源也比较丰富,但因农村缺少教育条件,使得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化农村发展的需要。而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培养大量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可以促进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发展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农村教育,第一,就要加大政府的教育投资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培训,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设一些培训学校或培训班。
第二,培训的范围要全面,要兼顾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需要对农户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进行培训,也要对农产品的营销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进行传授,全面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优化师资结构,做好培训教师的协调工作。要想发展好教育,师资是首要解决的任务,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聘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教师,使农村师资队伍得以扩大,师资水平得以提高。当然,高技能教师的聘请可以兼职或挂职的,不能一味的追求全职教师,可以从各大高校或职业院校中下派科技员,挂职锻炼,帮助当地做好农户的技能培训工作,甚至可以是临时的聘请,专讲一二个知识点。总的来说要改变目前农业生产技术教育的教师多,而讲授经营管理的教师少的不合理的教师结构情况。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081-0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缩短城乡差别的“三农”问题是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核心问题,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但目前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完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越发凸显出来,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相当多的人为农产品没有销路犯愁。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通过互联网在线活动建立和维持客户关系,以协调满足农户与消费者之间交换农产品和服务的目标,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新鲜的果蔬和肉蛋类产品,达到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改善顾客服务并最终扩大农产品销量目的的一种农产品营销方式。农产品网络营销对解决我国农民“销售难”的问题有重大战略意义。
1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农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已引入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思路和技术,抢占市场,建立起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中心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信息体系,开办了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网站、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设立农产品物流中心。但是,实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国现行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建设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思想观念问题
从农民自身来看,大多数农民对网络营销根本不了解,甚至还没听说过,更别谈认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许多农民辛辛苦苦耕种出农产品,被动地等待着“收菜车”的到来。接触过网络的人,在目睹网络商店亏损、频繁倒闭的现象后,失去了进行网络营销的动力。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一时难以转变。在农产品选购过程中,消费者通过眼观、手摸、甚至亲口品尝等多种感觉来作出判断与选择,尤其一些鲜活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人们还是相信“面对面”的判断。所以,他们宁可多花钱、多跑路、多费时间,也要“眼见为实”,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发展。
1.2 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的信息网络建设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很薄弱,表现在农村网络接入相对分散,硬件设施不完善,配置相对落后;对于收集、处理、传播信息必需的软硬件设施在大部分农村还没有,有网络的地方由于信号差、网速慢等原因,削弱了农民对网络的信任;电脑及网络成本较高,大部分农户不愿意多增加这一部分支出;各省市的涉农网站信息资源相对分散,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跟不上农民对信息的需求。种种原因造成我国目前出现了明显的城乡之间信息不平等和较大的数字鸿沟。
目前,虽然经济发达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较理想,但欠发达地区则较差,城市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市民的基本需要,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则还不具备上网的基本条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约束限制了农民成为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体。
1.3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调查表明,有标准规格、易配送、为消费者所熟知的产品,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在网络进行宣传和销售的效果会更好,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农户农业生产规模小,大部分农户生产“各自为政”,各户之间提供的产品差异较大,根本谈不上“标准化”,许多农民自身缺乏对标准化的科学认识,甚至认为种“萝卜白菜”还需标准化?对标准化的认识不够。在销售过程中,如果因为产品的个头、色泽等原因销售不出去时,许多农民被动地选择留下产品自己食用或者转送的方式,没有意识到标准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导致对农业的规范化管理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无法实施。
1.4 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和营销人才缺乏
在网络营销活动中,虽然充分强调工具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人。因为工具的制造发明、工具的应用、效果的实现都是靠人来完成的,所以人在网络营销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农户利用信息的能力不高,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而且由于许多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许多人根本不懂网络,懂网络的人对其应用也十分有限,真正懂信息、懂科技,有开发能力,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并熟知网络营销知识的有能力的人才很缺乏。许多掌握了现代信息知识和营销技巧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很少有人愿意回乡发展。此外也缺少对农户关于信息和营销知识的培训。
1.5 农产品在物流配送上存在难题
农产品物流对农产品质量保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产品的包装、运输、储存要求很高。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主要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农产品生产非常分散,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组织较多,导致组织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二是农产品大部分是生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在运输、储存、销售中会发生腐烂、发霉和病虫害,极易造成损失,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
2 完善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对策
2.1 向国民灌输网络营销理念,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较晚,且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如前所述就农户和消费者自身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很多误区和偏见。政府需要强化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舆论宣传,使农业企业和农产品销售者及消费者真正理解网络营销的内涵和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重大意义,消除公众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同时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国民在参与网络营销活动中权益不受损害,保障安全性。社会应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过去“眼见为实”等传统购物方式和习惯,使广大消费者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从心理上接受农产品网络营销这一现代营销方式。
2.2 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网络营销体系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网络营销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政府需加大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财政投资力度,促进农村网络建设和网络质量提高,及时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同时,政府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其他的农产品营销的相关群体,如农户、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也应积极参与网络建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置一些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所必需的设备,解决网络普及中的信息不平等和数字鸿沟问题。
2.3 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在国内外贸易中,商品的检验鉴定、谈判成交和货物交接等都以标准为依据。为此,应参照国际和国家质量标准,尽快制定和完善自己的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以此加强质量监控,严格把关,为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提供保障。使农业生产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管理,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产品绿色认证、有机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等认证形式的发展,以保障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2.4 开展有效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与农业信息化培训
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是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基础。针对当今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失的情况,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加强人员培训,应选拔既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现代农业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造就一批高水平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发挥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帮助农户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形成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各级政府应留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建立农村技术培训班、农民夜校等多种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农民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培养大量从事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技术人才。此外,要设法鼓励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大学生回乡发展。
2.5 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农产品网络营销呼唤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如何在农产品消费者下订单后快速安全地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是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产品流通中心,强化物流技术建设。同时,针对农产品自身易腐、易烂特点,在物流系统设计中要重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建设,要考虑农产品物流的合理化和最优化问题。使用保鲜新技术,对农产品妥善储运,确保农产品新鲜上市。在此,我们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3 结 论
网络经济时代,市场具有新特点,农业面临新机遇。面对新技术与新手段层出不穷的网络环境,简单模仿与因循守旧必将失败,那么农业生产者如何顺势而动,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话题。作为农业生产者需要从思想上、具体行动中全新认识网络营销,研究科学模式,提高农业营销效率,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玉清,方成民.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黎东升,查金祥.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系统架构研究[J].中国农村问题,2006(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