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

第1篇: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绩效考核;绩效管理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人[2008]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现在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已经着手实施。但是,有些问题还不甚清楚,需要做些商讨。

一、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而是管理出来的

《指导意见》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单纯强调绩效考核的绩效管理系统,这样做有可能事与愿违。因为绩效考核反映的是一个人过去的绩效,仅对教师一段时间内的绩效进行的总结性评价,而不是着眼于提高未来的绩效,尽管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绩效考核所牵涉的利益最大、所占分量很足,单独来看也是最难实施的部分,毕竟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有实行系统的绩效管理,才能带来未来绩效的提高,才能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校的竞争优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所以,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是不同的,《指导意见》混淆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内涵与意义,过于强调“绩效考核”,是典型的“绩效考核主义”。

(一)教师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1 人性观不同

绩效考核主义把人性看作是“恶”的,认为多数人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才能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把教师当作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工具,只有通过“考核”才能促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这很显然是片面的。绩效管理的人性观是“善”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是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实现教师自身价值也是目标,重要的是当学校利益与教师自身利益趋于一致时,教师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能够在被激励的条件下自觉地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 内容不同

绩效考核仅强调教师的绩效结果,并且只在特定时间(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强调教育教学任务结束后的评价。而绩效管理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着重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教育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对教育教学目标的沟通,强调任务过程中教育教学信息的分析,任务结束后教师行为、思想和效果的总结与改进,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伴随着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强调的是事先的沟通与事后的反馈。

3 目的不同

绩效考核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考核”,掌握每个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便于做出某些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教师人事制度”决策,“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而绩效管理除了有以上的作用之外,绩效管理的结果更多的是用于开发教师教育教学潜能、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技巧,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成功与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进一步提高绩效。其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推动教师个人的行为表现,引导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从每个人到各个部门,共同朝着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迈进。

4 效果不同

绩效考核按照教师的业绩进行奖励和惩罚,因而考核过程常常使教师感到紧张、产生反感,难免有的教师在考评的过程中弄虚作假,使绩效考评的结果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真实的情况。而绩效管理在考核结果之后,还要针对教师的情况对其评估结果进行诊断和反馈,帮助教师认识和改进自己,从而真正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二)教师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联系

虽然教师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有许多区别,我们必须承认,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的绩效考核有赖于整个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而成功的绩效管理也需要有效的绩效考核来支撑。从管理的角度看,通过教师绩效考核可以为学校的绩效管理提供很多基本信息和资料,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从而帮助学校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提高整个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通过绩效考核来肯定教师过去教育教学的绩效使教师增强自信,同时找出不足及时给予教师反馈,使教师明了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正是绩效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

总之,单纯强调绩效考核的绩效管理系统就如同一个没有油的发动机一样,转得越快越急,摩擦就越大,对机器的伤害也就越大。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的目的不是为了“绩效”,而是为了通过绩效的认定从而为义务教育事业服务,它的目的不在于考核本身,而在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绩效考核只是一个衡量手段,在绩效管理环节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以教育教学的计划为标尺,来评判教师的行为、态度和结果,另一方面又根据这些评价结果,对教师的优缺点、强弱项做出翔实的归纳与总结,为进一步改进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高绩效不能纯粹靠考核,而是包括绩效考核过程在内的绩效管理系统。

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

从《指导意见》中分析,绩效考核的目的大致有以下三个,有些目的是非常有益的,但有的目的却未必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未必有利于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与管理。

第一个目的是“绩效工资分配”。绩效考核可以为甄别高效和低效教师提供标准,为学校的奖惩系统提供依据,从而确定奖金和晋升机会在教师个人之间的分配。研究表明,尽管影响一个人绩效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报酬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将绩效结果与薪酬联系起来,建立一种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够增强个人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个人的绩效。绩效考核与薪酬的关系也提高了物质利益分配的客观性和逻辑性,如果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之间没有关系,出现“平均”式的工资分配机制,必然导致教师对绩效考核重要性与薪酬分配公平性的质疑,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及奉献精神。从这个层面来说,非常有益于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可是《指导意见》有些过分强调这一点,在此文件的第一句话就是“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强调的是“绩效工资制度的顺利实施”,换句话说,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工资分配和发放服务的。如果是这样,这个目的就是非常错误的。工资作为最重要的激励手段,绩效考核与之关联对教师绩

效的提高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工资的激励性,把工资的分配和发放作为绩效考核的目的,只会将绩效考核引向歧途。实践证明,过分依赖于物质的激励会使教师做出不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教师之间还可能钩心斗角,不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立,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绩效管理除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外,还要满足教师其他方面的需要,如归属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需要得到满足,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教学的高绩效,教师才肯甘心情愿地为我国义务教育事业付出。

第二个目的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毫无疑问,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通过绩效考核去开发那些工作优秀的教师,通过对教师进行甄选与区分,保证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而脱颖而出的教师就会得到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倾斜,能够赚得更多的工资,同时,也会得到“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便会“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同样,通过绩效考核也会甄选出低效的教师,如果教师的业绩没有预想的那样好,那么,绩效管理也会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便于提高未来的业绩。激励先进教师,鞭策低效教师,在学校内部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教师们争先恐后地学习与实践,并且要学得快、学得有成效,教师的素质就会得到不断提高。正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的:“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绩效管理通过有效的引导机制和反馈机制,提高了教师素质。从这一点上可以认为绩效管理是一种促进教师职业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资。有利于教师队伍加强与建设。

第三个目的是,“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这个目的,我们有些疑问,似乎找不到绩效考核与“依法保障”教师工资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过,在绩效考核中高绩效的教师或骨干教师会得到较高的工资,但是,这个较高工资是因为高业绩得来的,与“依法”“不依法”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而能不能依法获得工资关键是看能不能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与绩效考核无直接的关系。如《教育法》中明文规定“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但是仍有一些政府拖欠、挪用教师工资,这些地方不乏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也不乏有呕心沥血、甘愿奉献、殚精竭虑的优秀教师,但是政府就是不按照教育法律规定去发放“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即使教师绩效再高,有些政府也不会被感动。

三、绩效考核中怎么处理“不合格”教师和“低效末位”教师

既然是考核,根据考核指标体系和内容,会甄选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和高绩效教师,自然也会区分出另外的两类教师:一类是不合格的教师,就是没有履行岗位职责、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一类是“低效末位”教师,就是低绩效、且处于整个教师绩效末尾的教师,这两类教师有别于低效但是合格的老师。对于这两类教师,我们该怎么办呢?

《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这是《指导意见》中唯一找到可以处理这两类教师的意见。我们理解有三种处理办法:

第一,让这些教师去接受“培训”,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向高绩效教师取经,学习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的素质得到更快提高,由不合格到合格,由低效到高效。

第二,不聘请这两类教师担任现在的岗位,转岗、换岗,由教学第一线调整到后勤服务部门,或教务岗,或实验员岗,或在这些教学服务岗之间轮岗。

第三,不认定这两类教师“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不认定教师资格,就意味着不能再作教师了。但是不是就意味着被学校辞退了呢,《指导意见》并没有说清楚。

实际上,只要是考核,必然有不合格的教师出现,也总会出现排名倒数的几位,对于这些教师,能不能淘汰出教师队伍,能不能被辞退,几次不合格能被辞退等问题,亟须我们认真考虑,否则,又如何“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呢?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发放

第2篇: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范文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有效性最集中地体现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即知识技能的有效性、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性。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应该是完整和谐的统一,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个维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过程与方法”,落实“知识和能力”。应从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性质出发,三维目标整体推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生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三维目标真要有所取舍,三者真不能和谐的时候,我们宁愿在知识技能上稍微降低要求、降低难度,但是一定不能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失去体验求知过程中的欢乐,丧失求知过程中所形成的诸多品德因素。”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性,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语文学习能力;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

课堂教学行为是在班级内发生的,班级内每个学生又具有迥然不同的认知差异与学习可能性,因此我们的教学就不得不同时关照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关照到班级全班同学可能共同抵达的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个性化目标,努力达到共同目标与个性差异的结合,避免一部分甚至少数学生拥有“话语霸权”。

二、组合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欲使教学有效,必先让学生的学习有效,欲使学习有效,必先让学生高度参与、主动参与。参与之功效是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经历,在经历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悟得真谛,在经历中掌握方法、归纳规律、体验情感。教师以平等的态度、赏识的目光、开放的胸怀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鲜活的氛围、真实的情景、多样的手法促进学生的参与效度。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优化组合课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高度参与和教师的适时指导趋于和谐,才算是有效的教学。语文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启发、指导、点拨、评价、矫正,起到拓展思路、提炼精要、升华情感的作用,让师生对话得以持续,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刻,使教学目标迅速达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适时点拨,组合多种教学方式以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才能顺畅,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从懵懂走向顿悟,内心才有可能从迷惘变得敞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把握一条:“放亦有度”。放而无度的课堂其实是教师的缺席,一堂课要通过哪里抵达何方,没有哪个学生比老师更清楚。教师永远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三、兼顾预设与生成,实现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生成并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源于教师高水平的预设,高水平的预设源于教师周密的教学准备,但是,教师如果预设过度,将课堂教学设计得丝丝如扣,便有可能使教学陷入固化的囹圄之中,机械、呆板,失去灵气与个性;极容易使教学主体错位,形成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套路。欲使课堂充满活力,充分展现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应该创设情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而合理地生成,但是,如果生成过多或随意生成,必然会导致目标模糊,方向偏离,影响教学进程和目标的达成。所以,有效教学主张科学预设与合理生成的和谐统一。

四、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和谐教学关系的有效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能力得以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

教师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个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语文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自己的平等,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因此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的活跃、和谐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体验,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审美情趣还有待完善,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引领学生回归文本,深入研读,依靠文本提供的最原始的语言材料,依靠与文本面对面的推心置腹的对话,依靠对文本语言的研读与品味,正确领悟文章的主旨,认识文中的人物形象。创设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有效教学实施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方向的和提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范文

一、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成果,因而要不断地完善教师的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过强、职业素质过硬的教师,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做好坚实的后盾。首先,要坚持师德为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自己的职责所在,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要热爱本职工作、热垩生,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过程中需要有完备的制度保障,这也是小学语文科研进行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所在的环境需要校方提供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从而为语文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干,做出更多有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最后,要坚持教师队伍的整体性,这就要求校方关注教师整体结构的素质提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时刻不忘记自身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有效教学方式,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整体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师队伍的强大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科研能力的提升要从最基础的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

二、落实素质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模式的基础,它主要着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以及提升,通过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需要更多地渗入素质教育,不能够只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因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转变自身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要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研究如何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这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阶段的学生心理,因而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地分析学生的心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准备图文并茂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之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活跃课堂氛围,这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三、合理分配师资资源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中城乡师资资源差距过大尤为明显,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教学环境较城市也有很大的差距,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小学语文教师在农村地区更是匮乏,直接导致教研水平受影响,因而要进一步地促进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合理地分配师资资源。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要有所投入,以此保证农村教师的基本生活,从而进一步留住教师,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要为农村语文教师提供更好的进步机会,要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以此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定期组织一部分的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进行支教,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到城市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估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活动的改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学校要注重教学评估环节。首先,学校要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标准作出量化的考核,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另一方面通过语文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考核,制定相对完善的考核标准,以此对语文教师进行监督和督促,高标准、严要求,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进步和创新。其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学生是教师讲课的直接受益者,通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语文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地予以改进。最后,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自我评价,及时找出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自身在一个阶段内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进一步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进步,学校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做出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及时的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进步,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4篇: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范文

一、情境创设

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愉快,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小班化教学班级的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性格的交叉区的范围更大,师生的交流量增多,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

2.营造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语文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民主文明的重要标尺。

1.开展学生课堂自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于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知识上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问题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

三、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式,在小班化课堂中,由于人数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才有发生的可能。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和交流,在教师、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当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共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科学组合。要科学组合学习小组,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2.有效互动。交流和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问答结果,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是学生在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注重指导。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不是局外人,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矫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出现的偏颇,让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展示时进行适当点拨提升。

四、分类指导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且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真正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1.学生组别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按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建立档案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学习情况定期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统一。

3.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教学要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

五、多元评价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调节、激励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1.注重导向的激励性。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外,教师要重视对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随时给学生以激励。

2.注重主体的多元性。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3.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课堂内的评价语言不能单一、老套,不然学生会感到腻烦;评价语言也不能吝啬,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夸一夸”,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有活力。

第5篇: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小组合作

口语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人员统计,在语言的使用中,听、说能力占比75%左右,而读、写能力占比25%左右,由此可见,口语能力对于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迫于考试的压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能力上,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低下。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理念,结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格局,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在口语教学上,一般都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没有自主发言和说话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彻底改变这样的教学格局。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的个体,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通过将学生分成几个科学的合作小组,通过设置情境对话的模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这对于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格局,创新语文教学的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有利于强化主体地位培养,促进自主能力提升

都说:在新形势下,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这里的“主角”其实就是新课程改革理念所要求的“重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讲,这种主体地位的重视,对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的口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这种主体地位的突出,可以促使学生去交流和表达,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的对策

1.科学合理分组分工,夯实合作学习基础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科学合理的分组和分工,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基础。在分组的过程中,教要根据合作学习的项目,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如教师要开展情境对话,则根据情境对话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成员的组成人数,这一点则根据对话的内容来定,一般以4-6人为宜;其次,教师还需要考虑小组成员的组成方式,是按照男女搭配的方式呢,还是按照学生的能力层级以及特长等进行分配,教师都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计划。从根本上讲,科学合理的分组和分工,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组织显得格外重要。

2.创设口语教学情境,促进交流表达学习

对于口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口语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在词汇或者是字句的积累上并不是很多,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给学生创设不同的交流表达场景,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和表达,最终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自我介绍的场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兴趣爱好等等;也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一个购物的过程。总的来讲,情境教学的方式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难度,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模拟情境,最终实现良好的口语交流和表达效果。

3.加强教师监督管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的过程,虽然对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本着“玩”的心态来学习,而应当本着“学”的心态。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定力不足”是绝大部分学生的表现。因此,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监督和管理作用,督促学生认真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以促使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口语表达状况,对于学生发音不准的或者是语言表达不够流利的,应当在点评的环节,给学生纠正,避免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出错,最终将这种错误当成是一种习惯。

4.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改革进步

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是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和进步的有效途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完善奖惩机制,以小组作为单位进行考核,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总的来讲,所有的一切考核评价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口语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能够认真、用心,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潜能,最终为提升学生的口语交流和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口语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口语交流和表达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口与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为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婷.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探究[J].海外语文,2012(6)

第6篇: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范文

考试是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能有效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命题的新思路,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新思路;浅探

考试是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不仅监控着整个教学过程,而且导引着整个教学过程,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更加科学、高效,便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非常关注、经常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在此全部抛出,但愿能成为引玉之砖!

一、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现状

1.界限含糊不清,目的模棱两可

据调查,界从含糊不清,目的模棱两可,是目前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存在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占比太大,阅读能力的考查题占比太小,导致了重基础知识考查轻阅读能力考查,使从教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让小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却放松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是命题过分突出写话训练,使“读写结合”成为空话,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成效。

2.主观色彩太浓,价值取向欠准

近年来,小学语文考试中屡屡出现表达自己主观感受的命题。这虽然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小学生阅读的个性感受和体验不断增强,但在主观色彩太浓的情形下,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导致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严重缺失对小学生阅读素养考查的窘境。

3.比例严重失调,重心明显出轨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以阅读为第一要务。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点抓好阅读教学。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对阅读教学的考核一直停留在“不够重视”的层面,而对基础知识教学、写作教学的考核却始终予以高度重视,从而导致小学语文考试时,命题中阅读类试题占比太小,基础知识类试题和写作类试题占比过大的不正常结局,最终使阅读教学被冷落在一边。

二、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分层

1.获取信息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结合文本信息,加深对逻辑的理解、字面信息的理解和隐含信息的理解。

2.解释文本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针对文本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启示和理解。

3.反思与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价,既要对内容进行评价,又要对表达形式(结构和语言特征)进行评价。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分层主要包括以上三大类型,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进提升的关系。

三、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配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着眼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考试中科学配置命题,让阅读测试题占据整个全部题的大部空间。我们要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狠抓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把阅读教学放在整个语文教学的突出地位来对待。首先,根据年级高低,把阅读考查题逐年级加大份量,容量要高于基础知识类考查题和写作类考查题。其次,阅读考查类试题要转向对阅读能力的重点检测上,除在试卷中留存少许基础知识考查、写作考查试题外,一定要保证阅读能力考查试题的质和量。再次,阅读能力考查试题要在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同时,突出对表达方式的考查。第四,要加大评价类试题的占比,此类试题既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检验出小学生的真实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途径。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形式单一死板,内容陈旧乏味,已成为阻碍语文素质教育发展步伐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切实抓好阅读教学。而抓好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改革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内容,让阅读考查类试题占主体地位。

作者:宋杰 单位:内蒙古锡盟二连浩特市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改进方法

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促使课堂评价行为势在必行,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引入,冲击了原有的学校教育行为和课堂评价体系,这对管理者的决策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加人性化的要求。本文在介绍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开放、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对评价主体的思考,对评价形式的反思。

一、我国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现状

随着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口素质的极大提高,我国对国民教育的重视度也随之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根本改变,相应的将适应时展要求的教学方法引进到了课堂,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课堂行为评价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落实到点,就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和内容的滞后。

(一)评价指标单一

与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相适应,我国大部分小学经常使用的考核方式是抽查学生生字生词的记忆情况、课文的背诵情况、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等,这些可具体量化的考核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能显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却无法全面反映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其知识面的广博与否,淹没在这些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之下的是对学生其他方面才能的忽视,如果语文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原则去评判优生和差生,则会导致出现与小学教育宗旨相背离的情形时常发生。

(二)评价的功利色彩浓厚

传统应试教育的时代逐渐远去,素质教育的回声在耳畔回响。在新课标的大旗下,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评价应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各项能力为着眼点。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以获取高分为目的的课堂教学依旧引用过去的课堂评价方法,对那些表现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差生”,教师甚至会采取严厉措施惩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阴影。这样一来,小学生的主体性就得不到充分调动,课堂评价沦为一种教师达到自己认可的教育目的的手段。

(三)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科任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占绝对支配地位,他们既是教学内容的实施者,又是学科评价的主导者,在广大农村地区,甚至只有语文教师这一个评价主体。评价主体的单一,不仅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平衡和客观性较低,也会因为评价结果的不公正引发同一学校或同一地区语文教师间的不合理竞争,同时伴随出现的是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控制和引导,会导致出现更加难以控制的局面。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改进策略

从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评价现状来看,课堂评价并没有真正得到老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有的地方甚至停留在应付领导检查的层面。要很好的解决好这个问题,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必须大力营造人性化的评价氛围

为了正确应对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一系列挑战,学校应树立“评价科学化、教学人性化、发展均衡化”的课程建设目标,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优化他们的汉语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评价手段都应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前提。让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创造有利于人性化评价的人文氛围,为制定学校统一、规范、高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二)语文教师要提高对语文课堂评价的重视

尽管我国前后两个时期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课堂评价的主导者仍然是任课老师,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老师对课堂评价的重视是重中之重。课堂评价,既是他们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的判断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参照,可见完整、有效、适宜的评价策略能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获益。

(三)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多样化

科学的评价机制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这两项是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就是除了教师之外,还应让家长、社会人士、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评价方式应该遵循课外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成绩考核与其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多种评价方式所形成的合力的作用下,促使教学成效的增加。

(四)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制度

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机制是保证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要使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公正客观,能够真正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必须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明确评价者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考虑被评者的心理,还要讲究评价艺术;坚持以实事求是、平等对话、激励性和因人而异的原则进行灵活评价。为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合理性,还必须及时进行信息处理和再评价。

解决行为上的缺陷,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入手。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学校管理者和语文教师有着密切联系。创新课堂评价的形式,完善课堂评价所涵盖的内容,强调多样评价主体的参与,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为宗旨的教育理念,不断规范学校教育和课堂评价,从总体上推动义务教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程达.教学目标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第8篇: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这门课程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谓是处于一个“霸主”的地位,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接触它,而且花费很多时间去学好它,因为小学语文对与小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奠基的过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从开始接触这个大千世界时就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并且学会很多人生哲理和处世哲学,这样他们在日后的发展中面对问题时也能更加从容的去解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是任重而道远,他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以教授书本上的知识为目的,必须要确保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给他们带去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样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才算是真正的达到了。但是受我们国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如今老师们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升学为主,这无论放在学习过程的哪个阶段都同样如此,毫不夸张地说,有的人从幼儿园就开始注重学生的成绩,小学更不例外了。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够去完美的作答试卷,而对于他们从知识中是否有所感悟却毫不关心。这就造成了我们国家出现了很多没有自己的思想的“高材生”,虽然考试成绩高,但是在真正的社会工作中却难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这种现象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必须发生变革,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进行本次研究时,调查者选取了一所小学,然后从中挑选了两个人数相同,师资配备相同的班级,让这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进去,另一个则采取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

(二)研究方法

调查者先让老师准备教学内容,然后对选中两个班级之一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老师有意识的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他们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而在对另一个班级教学中,让老师采取与过去相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由研究者出题,让参与研究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作答,最后对他们作答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结果

通过对最后回收上来的试卷进行分析,调查者发现,受到“以人为本”理念教学方式影响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上比另一个班级的学生更加优秀,他们能够将自己的一些思想融入到问题的答案中去,而与此同时,另一个班级学生虽然在回答问题的结果上去他们相差不大,作答正确几率也很高,但是,他们大部分回答的都是课本中的内容,很少有自己的想法掺杂在其中,所以研究者认为“以人为本”理念是否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三、讨论

(一)怎样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首先,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面向全班进行教学,对知识进行统一讲解,而对于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就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了。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不牢固,更别提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所了解,要知道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为了自己在进行工作时更加省事而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其次,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修正,不能再以升学、成绩等指标作为自己教学的目的,而是要把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考虑的重点,根据这个重点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虽然都很简单,但是它们都返璞归真,蕴含了人生最基本的哲理,而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这些哲理印刻在这些“白纸”上面,但是很多老师考虑的都是学生应试成绩的问题,这就使他们忽略了很多书本中深刻的知识,学生也难以收到这些教育,这对他们的发展自然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将学生未来的发展考虑进教学目标中去,以此为导向,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

四、总结

小学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自己身上的重任,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响应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号召,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为每一个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易海燕(1985-),女,汉,籍贯:湖南,当前职务:小学教师,当前职称:中学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单位:衡阳县曲兰镇中学小学。

参考文献:

[1]刘亚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J].才智,2015(23):17-17.

第9篇: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一、推行研究性教学,调控教学过程

研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教学的确加强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但是却没有削弱“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对于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掌控主要有: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的把握和随机应变、巧妙创设学习情境,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调节课堂气氛,正确指导学习方式等等。其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越突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越高涨。随着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启发者”、“鼓励者”和“促进者”。使小学语文教学向着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二、加强“说”的训练

重视“说”的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课题。如何改革语文教学,加强“说”的训练呢?我以为必须重视采用“复述课文”、“课堂答问”、“口头作文”、“演讲比赛”、“即席答辩”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说”的训练。

复述课文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由“读”到“说”的桥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或简单复述,或详细复述,或创造性复述。课堂答问是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而有效的方式,可是现在有些学生胆小、腼腆、不肯答问,课堂里常出现“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局面。我们可以把发言答问是否积极,列为学习态度评定的依据,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我们还可运用“讨论式”,开创学生积极发言的新局面,口头作文是训练“说”的能力的基础形式,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认为小学阶段必须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甚至很有必要开设口头作文课。有一位语文教师,每次上课前,都拿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命题口头作文训练,结果他教过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强,整体语文素质较高。“演讲比赛”侧重训练议论能力;“即席答辩”使学生无法事先准备而必须即时迅速构思腹稿,立即有条不紊地说出来,这对于训练学生说话出口成章,大有裨益。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如果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就会尽力求索、知难而上,就会视学习为乐事。既然兴趣对学习者来说如此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其所学的语文知识是“很有用”的。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所以,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语文与日常的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四、改革考试制度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也必须进行完善。合理评价学生小学语文水平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创造力的有效手段。评价体系要修正传统的、仅看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定高低的单一考核评估方式,应综观日常学生作业质量、语文水平、完成写作的思路及能力等设定若干评估指标,同时结合课余扩充知识的阅读和实践进行考查,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尽量避免考核结果的片面性,力图真实全面地反映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此检测教学效果和鞭策学生。

五、多媒体引进语文课堂,扩充知识容量

粉笔、黑板教学的模式传承悠久,边板书演示边口述的,配合以教师眼神表情和语言交流,使教学节奏调控灵活,达到真切的“教”与“学”的情感交流与互助。教师可全面监督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反映,适时变化教学的程序和模式。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他的出现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对传统的“一口、一手、一黑板”的教学模式提出极大的挑战。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发挥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方面的优势,再配合教师画龙点睛的点拨和升华,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活泼、生动、丰富多彩,既减少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又增加课堂讲授的时间含量,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重视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