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农业统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统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统计分析

第1篇: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科学引文索引;统计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25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79-03

1引言

SCI、ISTP和EI是国际公认的3大著名检索工具,不仅具有文献检索功能,还具有对期刊和论文影响力的评估、科研成就的评价等功能,通过评价收录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地区或机构科学研究水平和实力。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2011年购买引进了web of science(SCI)数据库,SCI作为世界知名的3大检索工具之一,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学术研究的重大突破、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热点难点问题,是衡量一个机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一所高校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情况反映了该校的学术地位和综合研究能力。定量分析了2003~2012年10年来的科技实力和发展趋势,以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科建设、科研决策及人才培养提供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的评价数据和理论依据。

数据来源为登录SCI数据库,检索策略为地址= (inn* mong* agr* univ*);出版年= (2003-2012);引文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 (CPCI-S);CCR-EXPANDED; IC。

2结果统计与分析

共检索到署单位名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作者发表的论文716篇,本次统计不包括本校人员以其他形式署单位名称发表的学术论文。

2.1论文数量分析

2003~2012内蒙古农业大学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情况见表1、图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0年间,内蒙古农业大学每年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呈快速递增的趋势,2007年发表的文章被SCI收录60篇,以后逐年增加,到2012年发表的文章被SCI收录达164篇,这说明本校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和能力在逐年提高。近年来,学校每年对发表被SCI等3大引文系统收录文章的教师给予奖励,既提高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学术地位,又激发和提高了老师的科研能力,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将会对该校科学研究的发展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8论文主要国际国内合作情况

通过合作,可以更快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播到世界。研究表明,合作研究成果的论文一般比独立完成的论文要获得更多的引用,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我校科研人员参与发表的716篇SCI收录论文中有228篇通过机构间合作完成,占31.8%,合作机构达105个,合作国别有17个国家和地区。可见,我校科研人员国际国内合作是比较广泛。

3总结与建议

经过以上统计分析,近几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虽然逐年在增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从引文量来看,除去自引文献,实际被引的数量并不高,说明我们整体论文的科技水平还偏低,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2)从发表文章的期刊影响因子来分析,只有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超过了5,大部分都在1以下。分析其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每一学科 SCI收录的期刊种数较多,其影响因子各不相同,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所要求的论文科技水平质量就高,如果我们科研人员的论文质量达不到此类刊的质量要求,拒收比例就高,论文投不到此类刊上,投到影响因子较低的刊上相应影响因子就不会高。其二,我们的科研人员的论文质量较高,但是没有认真地去选刊,产生了高水平的文章投到了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因而表现出了大部分作者的论文所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整体偏低。建议作者今后在努力提高论文质量的基础上,在文章发表时,作者一定要认真比较分析同一学科不同种刊物影响因子,正确评价文章的质量,做到适得其所。

(3)继续加强国内外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提高科研水平。我校科研人员总体发文量与全国其他高校想比,数量和质量还相差甚远,我校现有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需要还不是很相称;其次,由于许多国外刊物不符合中国国情,不少优秀学术论文没有被该系统收录。主观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国际合作的意识是有,但强强联合是不够的,没有通过国际合作这个大舞台大幅度提升自己科研水平的想法。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和认真分析我校的科研现状,进一步加强和鼓励教师们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学术国际间的合作,产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努力提升我校整体科研实力。

参考文献:

第2篇: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农业物流是指在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联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销售过程中,一切物流活动的总称(徐益敏,2005)。和传统物流一样,就其过程也可以分为农资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和农产品销售物流。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源于英国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本意是出于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气候变迁关系的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及架构设计,规制发生源,理顺供应链各环节,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建立低碳排放的体系和产业结构。对应生产流通形式,低碳经济应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流通的低碳化就是要使生产要素和产品能够自由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着眼于流通体系优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物流的低碳化。目前农产品同时呈现了“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两种景象,一方面城市菜价及其它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快,另一方面农户却增产没有增收,甚至滞销。

我国现行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目前来看,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分为农资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活跃着多个生产要素。近几年,国家对“三农”日益重视,但长期以来农村商贸流通与城市商贸流通没有统筹,双向流通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笔者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将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显然,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它联接千家万户的农户、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有的加工企业,自建商贸网点搞工贸一体化;还有的加工企业以加工外销为主,把网点拓展到了国外。其特点有:这种模式涉及面较窄,主要是针对一些须深加工的农产品,如临安山核桃、金华火腿、食用油等,但对于一些无须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刘磊,2005)。加工企业须是当地龙头企业才能担当主导者。企业上规模,加工精度深,加工费用相对低廉,能吸引供应农产品的农民;吸引了供方,就会吸引销方,批发商和零售商就会找上门来。加工企业的服务能力往往有限。加工企业主业加工,往往在物流服务如运输、配送,特别是商品跨区域的流动上会显得乏力。加工企业的辐射能力较弱。很多加工企业都建立了企业网站,产品信息、加工常识、技术支持一览无余,但主要是朝“专而尖”方面发展,辐射面有限。

(二)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这里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偏“商”,包括农产品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等。由它们来联接农产品初级产品提供者农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城市终端的的消费者。其特点有:农产品流通企业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它会选择大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有比较稳定的货源。农户、加工企业或生产基地须“抱成团”,以迎合这种倾向。流通企业往往对农产品标准、农药残留量、产品包装甚至生产技术都有较严格的标准。而总体上,分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这种标准的执行常常不到位。相对于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运作模式来说,这种模式运作效率较高,并能降低一定的市场风险。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往往运营网点广泛,如上海联华、乐购等,它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直供合同,把城乡对接起来(焦必方,2002)。但总体上来说,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流向还是单一的。只是“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互动,没有双向流通,而实际上农村市场巨大。

(三)以农产品批发中心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农产品批发中心,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们功能相似,但在规模大小、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农产品批发中心按其地理位置来分至少有两种类型:一是城市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联接的是批发商与零售商、公司用户、终端消费者;二是乡镇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联接的是作为农产品供应者的农户与批发商。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农产品批发中心在目前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中占据了一个比较核心的地位。农产品批发中心往往又可以细分为副食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肉禽蛋市场和粮油市场(何秀容,2002)。它以批发为主,但往往批零兼营,同时具有市场管理、物流配载、工商税务、产品检测等功能。农产品批发中心能基本反映市场供、需的基本情况,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批发商对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和广大消费者进行消息封锁,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一些批发中心信息平台是缺失的,有一些批发中心即使有信息平台,但透明度不高、信息更新不快、在线交易不畅。我国农产品批发中心从量上来说接近饱和,但从质上来说,相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绝大多数批发中心还是处于粗犷性经营中,专业市场不够细分,精深度不够,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四)以农产品物流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此种模式下,龙头农产品物流企业担当农业物流运营的大任,这也是商业繁荣下市场专业化分工的表现,它虽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和销售,却能较有效地联接起分散的农户和城里人的餐桌。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龙头物流企业利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能帮助用户获取物流服务、流通速度、产品价格、在线交易等支持,特别受到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性企业的青睐(骆温平,2001)。此种模式下,组织结构清晰明了,有利于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跨区域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尚在规划和完善中。只有当物流服务网络发达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和城市。绝大多数农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尚在起步阶段,管理水平、专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都还很不健全,亟需完善。

低碳经济视角下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农业物流模式

(一)农业物流模式构建应坚持低碳经济原则

1“.低碳”原则。低碳,意味着农业物流发展应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优化农产品的流动,从对物流源的控制上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车辆实载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转型。从农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割据,缺乏统筹规划,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各自为阵,分散经营,缺乏公共的、统一的及公信力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导致物流节点间衔接度不够,货流不畅。而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农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农业物流从服务内容上看已经从单纯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从服务范围上看逐渐向全国性、国际性方向发展,这些都显示了农业物流需要一个网络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2“.经济”原则。经济,意味着要在规划农业物流网络、控制物流源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现行的农业物流模式由于分段、分散,资源不够整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物流供应链整体性与农业物流主体的个体性对接度不高,无法匹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布局农业物流网络,可对农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便于城乡间商品和服务、资源与要素的顺畅流动,实现规模经营,可以使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并兼顾生态环境,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农业物流模式

构建坚持低碳经济,首先应从网络布局着手,网络是实体的“点”和虚拟的“连线”交织而成,故布“网”一定意义上重在布“点”,很显然政府层面规划就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除了组织的网络化,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城乡能否双向互动的关键。其次,经营性企业从具体运营层面应发挥主体性作用,我国目前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停留在“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双向流通,这样一是农村广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也会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故若以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居间性作用,实现“城乡对接”,不仅有利于流通环节低碳化,降低运营成本,也会极大地促进城乡市场的开放与融合。

1.政府主导:以发展农业物流节点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这一模式是指通过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建立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城乡双向的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其流通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网络化是现代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农产品流通效率直接依赖和受限于网络结构。鉴于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经济,构建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从布局、结构、区域上构建和优化农业物流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使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紧密。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应符合低碳化,应优化布局,避免重复布局、重复建设,必须摆正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现代农业物流服务网络是由节点、联结、层次和活动有机结合而成的。由于节点功能和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物流网络布局和功能结构,因此,通常将发展物流节点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关键和重要切入点,发展物流节点应坚持低碳经济的原则。

第二,农业物流应纳入已有流通主道,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应和工业物流基地、小商品物流基地并存于政府统筹规划的分区域、多层次的物流园区。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线路和节点配套不好、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等,导致城乡资源和要素不能顺畅流动。如何按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构筑我国大物流网络,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是我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在一个网络结构中,为了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必然需要网络的许多成分共同参与,因而网络成分之间是相互补充的(黄静兰,2003)。农产品批发商、加工企业、物流企业是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组成成分,也扮演着主角,它们又有各自的供应链网络,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促进了节点的发展。

第四,以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借鉴日本农协的做法,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合作购买和合作销售(赵慧峰,2002)。通过“合作购买”(主要针对化肥、配合饲料、农药、农业机械等农资品)和“合作销售”(主要针对农产品),实现城乡间商品和服务的顺畅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农产品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城乡间商品的快速配载、农资供应、实时跟踪,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业务管理、客户查询及业务跟踪、农业科技合作、农业咨讯服务,有效地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和费用,并且由合作社组织合作销售、合作购买,“统一计算,费用分担”,使农户能取得稳定的收入,调动了农户参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积极性。

第3篇: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喷灌系统;优点;缺点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作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及部门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视力度一直很高。农业作为耗水量最为严重的产业,推广及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与经验,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系统的组成、分类及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1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近年来,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各地区与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的推广及运用力度。节水灌溉技术其实是一种以农作物的实际需要为依据,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式与手段的概称。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对生态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之,节水灌溉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以最小的水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值得强调的是:节水灌溉技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包括水资源的利用,还包括水资源的开发、优化、输配、量测、监控等方面的技术。具体来说,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微灌技术以及农业节水措施等。

2 喷灌的系统的组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喷灌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一种,而喷灌系统则是对这一技术运用过程中各要素的系统化描述。所以,喷灌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水源、动力设备、管网、喷头及田间工程等[1],具体如下。

水源主要是指河流、渠道、渠道、湖泊、塘库、井泉等。值得强调的是水源的选取必须结合实际的需求,水源提供的水量、流量、水质必须满足喷灌系统的要求。不然的话,不仅不能达到灌溉的目的,而且对于设备的损伤非常严重。

动力设备主要是水泵,一般情况下,水源与灌溉区域的高度差不能满足灌溉的要求,甚至很多时候,水源的地势要地域灌溉地,所以必须要借助外力将灌溉水吸提加压,而水泵就是起到这个作用。其实,水泵不是真正的动力源,因为水泵还要通过电动机、柴油机或者汽油机等设备来带动。另外,拖拉机也可以作为动力机带动水泵。

管网是结合灌溉的需求,用管件铺设成的供水网络。一般来说管网包括干管和支管2级,还有一些连接及控制的部分[2]。管网的作用主要是将有压力的灌溉水输送、分配到田间。管网不仅起到输送灌溉水的作用,而且提高了灌溉的针对性。

喷头是一种喷灌系统中专用的部件,由竖管支撑与支管连接,不然的话,很容易被顺坏。喷头的作用是将灌溉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细小的水滴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而且有利于灌溉效率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 喷灌系统的优缺点分析

喷灌系统主要是利用管网将灌溉水输送及分配到田间,然后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雾状水,然后均匀地洒落在灌溉区域,以供农作物吸收。由此可以看出,喷灌系统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3.1 优点

3.1.1 灌溉均匀,节约用水

喷灌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据相关部门统计喷灌水均匀度可以高达80%~90%,利用率高达60%~85%[3]。

3.1.2 喷灌系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主要是因为喷灌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宜的灌溉,使得土壤中的水、热、气比较协调,这对于农作物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能够调节田间小气候。

3.1.3 喷灌系统的灵活性比较强

喷灌的过程对于地形及其平整度要求不高。传统的地面灌溉,土地不平整,很容易在低洼地积水,凸出地又达不到灌溉的效果。

3.1.4喷灌系统的土地占用量及工作量都相对比较小

一般来说,喷灌技术可提高土地利用率7%~10%[4],相对地面灌溉来说,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据相关数据统计,喷灌相对于地面灌溉大概能节省50%左右的劳动力。

3.2 喷灌系统的缺点

喷灌系统的运用受风的影响较大,因为喷灌的雾状水滴,如果风大的话,很容用被吹散,这样不仅不能节约灌溉用水,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浪费;喷灌系统是通过管网输水,而且需要动力设备做支撑。

投资相对来说比较大,一些欠发达地区很难运用。另外,如果采用移动式或者半固定式喷灌设备的话,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但是,移动的过程比较麻烦,而且对农作物的损伤比较严重。总的来说,喷灌系统运用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利大于弊。值得在农业生产中推广。

4 结语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不仅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社会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对灌溉地面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运用范围比较广。

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的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钱蕴壁,李英能,杨刚,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12).

[2] 段爱旺,孙景生,刘钰,等.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1(1).

第4篇: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一、合同履行中公司与农户的博弈关系

以契约为纽带的“公司+农户”、公司与农户垂直一体化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农业产业化中公司与农户博弈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前者所占比重较大,为非合作博弈;后者所占比重较小,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式,为合作博弈。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实践中,“公司+农户”中的“+”是指“订单”或“合同”关系,这种关系中二者是“零和”博弈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两个主体之间的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表现为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合同的违约率居高不下。据统计,双方之间的合同的完全守约率仅20%左右,其余80%的合同,要么公司违约,要么农户违约。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时,农户可能会违约将农产品卖给公司以外的他人;当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时,公司可能会拒收合同定购的农产品或者压级、压价收购,违背当初的约定。这种行为的出现,显然不利于农业产业化中公司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联盟关系。

二、农户高违约率的成因

(一)公司一方的资产专用性远远高于农户一方

一般而言,公司的土地、厂房、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等一经投入,就会产生专用性:用于加工大豆的设备无法用来加工蔬菜。而这种专用性本身带来的不灵活性就决定了其专用性资产准租金被农户剥夺的风险很大,也就是说农户违约、对公司进行“要挟”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公司与农户签了收购大豆的订单,到秋收时,农户可能要求提高收购价格(当然是在供不应求时),否则会以将大豆卖给别人相要挟。因为农户很清楚,公司如果不答应,就可能收不上来大豆,而那时即使市场上蔬菜等大豆以外的农产品的供应量很大而且价格很低,公司却因资产专用性的限制无法轻易将加工大豆的设备转换成加工蔬菜的设备,就只能承受因原料短缺而开工不足的损失了。这样,公司就可能答应农户的提价要求,也就是说农户的“要挟”会很有效,这必然纵容农户的违约。而农户一方,虽然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了耕地、种子等生产资料在一个周期内专用,牛舍、羊舍等也因无法不花费成本地转换为其他生产资料,使得农户资产也具有一定的专用性。但农业生产的资产专用性相对而言有较大弹性:第一,有些资产只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专用,下一个生产周期很容易改变用途,如耕地,今年种大豆,明年就可以种蔬菜;第二,农户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其专用性资产的金额远远低于公司,所以农户的资产专用性准租金被剥削的可能性和被剥削的损失远比公司小得多,因此农户的违约成本一般而言要比公司低,就必然导致农户违约的多发性、而有经营实力也就是资产专用性较强的公司却不敢轻易违约。比如公司与农户签订了收购大豆的订单后,公司如果因当年市场供过于求擅自降低收购价格,当年可能会获得一些投机收益,但下一年农户就不会再与公司签订单种大豆、可能会转而种植蔬菜,而公司加工大豆的设备却无法在下一年转而加工蔬菜,所以公司会遭受更大损失。

(二)我国农户具有数量多、规模小、高度分散、实力薄弱的结构特性

首先,由于我国农户生产经营单位具有“小、多、散、弱”的组织结构特点,由此决定了即使农户违约,公司也没有精力、没有能力去向千万个小农户讨要赔偿;其次,我国农户的弱质性决定了即使其违约、且令其承担违约责任,也会因农户没有或没有更多可用来承担责任的资产,而令公司方(包括法院)束手无策;第三、政府、社会,包括法律,普遍存在着同情弱者情结,农户违约,很容易博得大家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免于承担相应的责任。鉴于三方面的原因,在农户违约成本很低甚至可以不承担违约成本的现实条件下,农户违约无疑很常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农业产业化中并不适于违约的事后法律制裁,更应从事前控制角度来降低合同违约率。

(三)公司自身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有限,无法提高农户违约的机会成本

公司一般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龙头,只有龙头的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足够强,才有足够的为农户让利的能力,才有足够的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诱导”、“贿赂”农户来守约的目的,才能使违约农户因失去公司的庇护而遭受较大的损失――承受相应的“经济制裁”,才能真正增加农户违约的机会成本。而我国有这样能力的龙头公司并不多,既使是国家级龙头企业也未必都具备这样的制裁能力。

三、改善公司与农户博弈关系、降低违约率的对策

(一)诱导农户增加专用性资产的投资

从公司角度而言,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比直接给农户投资更有诱导性。以蒙牛公司的做法为例,在我国乳业大战中,控制奶源是关键,为培育并稳定稀缺的牛奶原料来源,蒙牛公司通过提升牛奶收购价格、提供周到细致的技术服务等方式,诱导养牛农户对养奶牛所获高利益的预期和对蒙牛公司的忠诚,诱导农户自发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增加牛舍,而奶牛、牛舍都属专用性较强的资产。也就是说蒙牛公司想方设法在诱导农户主动增加专用性资产投资、自愿承受专用资产的不灵活性,自然也就使农户承受了高额违约成本。如合同规定,农户一旦违约,蒙牛公司将拒绝再收购其牛奶,而农户将牛奶转卖给他人是需要转换成本的,尤其牛奶具有容易变质、不易保存的特性,若蒙牛公司拒绝收购,其投入的专用性资产便无法得到相应回报,就会遭受较大的损失,也就是说农户违约的成本就会提高。从政府角度而言,为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可从鼓励专业化生产相关的政策入手,诱导农户进行专用性资产配套投资。另外,农户随着市场观念的逐步强化,自身也有动力加大专用性资产的投资,以获得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

长远看,公司、政府、农户三方,都有促使农户提高资产专用性的动力,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户违约成本逐步提高是必然趋势。

(二)将公司与农户的非合作博弈关系转变为合作博弈关系

据博弈理论,在目前我国公司与农户的两种联结方式中,“公司+农户”方式中,二者之间关系是非合作博弈关系,是“零和”博弈,双方都强调个人理性、个人优先决策、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双方冲突较多,违约可能性较大;而公司与农户垂直一体化为股份(合作)公司的方式中,二者之间是合作博弈关系、是“正和”博弈。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理性,强调效率、公平、公正。如果能将双方的博弈关系由非合作转为合作,也就是将双方由合同关系转为股份或股份合作企业的垂直一体化,将双方融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违约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因为公司和农户变成了股份或股份合作企业的股东后,二者的利益就由相对独立(甚至对立)变成了统一。

(三)实行多户联保

农户的弱质性,决定其没有能力提供更多用来担保履约的抵押品,但采用五户或十户联保的方式,其中一户违约,其余所有联保户的财产都得用来承担违约责任,这样就使农户的违约成本提高了五倍、十倍,可有效地使农户的违约动机缩水。这同时也解决了因农户的分散性、弱小性造成的公司无法向千万个小农户讨要赔偿的问题。

(四)公司方不断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有足够能力使农户对自己产生依赖预期,建立起内部淘汰机制

违约的主要诱因是价格问题,如果公司有经济能力给农户更多让利,使农户真正分享整个产业链条的平均利润,农户的违约动力就会大幅降低。例如,河南宛西制药厂与农户通过订单建立山茱萸生产基地,合同中收购山茱萸的价格很高(公司以其经济实力让农户分享利润),农户享受着巨额收益,但合同中有一款明确规定:如果农户违约,公司在未来三年内将不再与其签约,三年后即使签约,收购价格也要低于无违约记录的农户。这样就建立起了内部淘汰机制,使农户真正懂得诚信的重要,也大大提高了农户违约的机会成本,使得想投机违约的农户不再违约。但这内部淘汰机制的建立,是建立在公司的经济实力和公司为农户让利的经济意识基础上的。如果宛西制药厂没有能力将收购价格提到让农民心动的水平,或者宛西制药厂尽管有经济能力却仍肆意压级压价,都无法达到建立内部淘汰机制、提高农户违约的机会成本的目的。

(五)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建立“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第5篇: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能值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保护;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7;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0-2457-03

Agro-ecosystem Conservation Strategy in Sichuan Based on Energy Analysis

SHU Liu1,WANG Bo1,ZHOU Shun2

(1.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Deyang618000,Sichuan,China;2.Chengdu Industry College, Chengdu611730,China)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ecosystem value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e in Sichua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nergy analysis system. The protection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ecosystem was put forward. It is suggested tha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be increas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in energy value release. Moreover, output structure should be adjusted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otecting Sichuan agricultural ecosystem.

Key words:energy analysis; agricultural eco-system protection ;evaluation; strategy

能值是由美国生态学家Odum提出的新的科学概念和度量标准,是将一种流动中或被储存的能量中所包含的能量数量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形成过程的投入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值。能值理论是基于系统生态学观点提出的能量价值理论,从根本上定义了自然资源拥有的真正能量和价值。由于各种资源和产品的形成都需要太阳能量,因此以太阳能为基准能够衡量各种能量。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矛盾的日益凸显,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主要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反映生态与经济能量值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效益的双重评价。但由于不同性质的能量不能直接相加,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值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农业生态系统不同于简单的自然资源能值分析,其不仅要求输入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同时也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输入劳务、机械、化肥等非自然属性能量,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管理就是通过上述投入的管理来实现的。

1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值应用

总体来看,能值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资源能值评估。能值分析能够提供评估环境价值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传统的经济分析方法更加关注货币的作用而忽略环境和生态的因素,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性和环境外部性,GDP和GNP也不能真正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水平。但能值分析能够同时衡量人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更好衡量某一地区财富标准的是创造经济财富的太阳能值。根据Ulgiati等[1]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能值评价,15年鲸鱼的平均能值的货币值高达2.6亿美元,可见从生态能值的角度讲,越稀有的物质形成需要越多的能值投入,因此对应越高的价值。此外,Ulgiati等[2]还指出,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评估。生态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及其与外部资源、经济及环境之间都存在错综复杂的物质关系、货币关系以及信息关系。如何在分析系统中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目前仍然是生态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原有的投入产出分析等经济学分析框架以及能量分析等生态学框架容易将各种利益分离讨论,无法完整反映系统的内部机理和动态过程,能值分析则是在对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所创造的定量分析方式。第三,国际交流能值评估。自然资源自身所含有的能值要远远高于购买该产品所付出的的货币价值,因此,从能值角度来看,当一国大量出口自然资源产品时,国家受到了巨大的财产伤害。因为原始产品的能值比较高,而出口产品的价值通常仅仅是对为取得该产品而付出的劳务价值的补偿。

2四川农业生态系统指标及能值分析体系的构建

2.1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根据Brown等[3]的理论建立能值转化基本模型,太阳能值M=B×T。其中,T为太阳能值转化率,B为可用能量。在此基础上根据计算结果建立能量体系和能值系统,并根据一系列衍生指标对四川地区生态农业系统进行评价。所有数据均来源于要《四川统计年鉴2012》和《中国农业全书》(四川卷)。

2.2四川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的建立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分,是承接华南、华中以及西南、西北的重要交汇点。四川位于东经97°21′~108°31′,北纬26°03′~34°19′,其土地面积为48.6万km2。从投入产出两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对四川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别评价。其中,对投入的评价主要考虑3个方面:环境能值投入,包括太阳能、风能、雨势能、雨化学能、地球旋转能和土壤损失;不可更新辅助能值投入,包括化肥、农药、机械和能源等后期非自然投入;可更新辅助能值投入,包括有机肥、农膜、种子和人力。对产出评价主要按照行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4类[4-6]。选取2012年四川省相关年度数据,综合上述指标对四川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值进行综合评价。

在指标计算方法上,按照能量(J)概念对各类投入产出要素进行能值列示,然后以太阳能为基准对其他投入产出要素能值进行转化,其中太阳能转化率(T)为1,其余按照能量关系给予相应的转化系数。宏观价值=该投入或产出的太阳能值×四川省2012年农业总产值/总能值。根据上述方式,计算出四川农业生态系统投入产出能值指标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3基于能值体系的四川农业生态系统评价

从四川农业生态投入情况来看,不可更新辅助能值所占比例较高,约达50%,这主要由于四川省自身的自然环境和地形特征所决定的。四川省属于盆地,太阳辐射密度较低,积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同时,盆地丘陵地形也决定了四川地区农业难以进行大规模农机投入,因此,在不可更新辅助投入中更多的是化肥等。此外,从太阳能值角度分析,四川地区农业生产中环境能值投入与可更新能值投入比重基本一致,各占约23%,这一环境所占比例与传统经济学中认为的环境因素对产出的贡献率在10%~20%的经验数据差异不大。但从宏观价值角度来看,产值分类中环境投入与不可更新辅助投入所占比例则为41%和32%。四川农业生态系统中环境投入与不可更新辅助投入所占比例较高的特征说明,四川地区农业产值仍然较大地依赖其自然环境,四川地区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进行了较好的经济补偿。

从四川农业生态产出情况来看,种植业仍然是四川地区农业的主要形态,产出能值所占比例超过50%,其次是畜牧业,约占37%。种植业与畜牧业在产出能值中所占比例的高企对投入特征进行了有力解释,在4项考察的子行业中,种植业与畜牧业均不仅要求自然资源投入也要求后续不可更新资源的投入。

4四川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策略

通过对四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能够从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双重角度了解农业生态体系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投入产出情况、运行经济效率以及环境负荷程度[7]。应该根据上述能值分析体系中指出的四川农业生态体系特征,对四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完善的保护,因此提出如下保护策略。

1)要增加科技辅助能值投入,优化系统能值的投入结构,从而实现产出效率的优化。由于四川地区盆地地形环境复杂,适宜居住和生产的农业用地相对较少,造成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加之工业辅助能值投入能力偏低,从而制约了人力能值效用的发挥。同时,低人力效率也导致了对环境开发的低效率和浪费。四川省地形沟壑纵横,海拔高差较大,太阳辐射密度较低,水土热的配合存在一定问题,加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能值与产出效率均较低。因此,要积极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方式提高辅助能值投入的效率。

2)要积极调整系统能值产出结构,提高系统产出效率[8]。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四川省农业产出的主要方向,其中种植业所占比例超过50%,成为引领四川省农业经济的主要动力,畜牧业虽然近些年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其所占比例远远未能超过种植业,林业与渔业所占比例较低且发展水平不高的特征表现更加明显。考虑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牧产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上涨,应该继续加强畜牧业的能值投入。此外,四川盆地地区林地资源丰富,林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发展林业一方面能够进一步调整四川地区农业的发展结构,另一方面也是以农业带动当地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针。四川地区应当以现有林地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林地面积,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同时也能够实现防风固沙、遏制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的保护作用。提高环境资源质量对实现四川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能值的双重提升。

3)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扭转当前四川生态环境不可持续的状态。从能值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四川农业生态系统虽然整体上较为健康,但仍然存在不可持续的因素,不可更新辅助投入所占比例过高,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对自然资源中的水、土壤均形成恶性和难以逆转的破坏,未来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不足以及耕地退化等不利的生态结果[9,10]。因此,应该从根本上加强环境资源保护,逐步减少不可更新辅助投入中化肥与农药的投入,依靠科技投入的同时,还要树立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ULGIATI S,ODUM H T,BASTIANONI S. Emergy use,environmental loading and sustainability an emergy analysis of Italy[J].Ecological modelling,1994,73(3): 215-268.

[2] ULGIATI S, ODUM H T, BASTIANONI S.Emergy analysis of Italian agricultural system: The role of energy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inputs[A].BONATI L.Trends in Ecological Physical Chemistry[C].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3.

[3] BROWN M T,ODUM H T,JORGENSEN S E. Energy hierarchy and transformity in the universe[J]. Ecological Modelling,2004,178(1):17-28.

[4] 武志杰.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及其产业化[J].中国科技成果,2003(24):23-26.

[5] 张雪萍,郭艳清,高梅香,等.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以泰来县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9):651-654.

[6] 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2004,59(2):223-229.

[7] 杨国栋,孙立宏.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1):62-64.

[8] 陈艳.湖南省土壤污染现状与修复[J].湖南农业科学,2002(6):31-33.

第6篇: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一、多元统计分析概述

(一)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当对多个指标进行分析统计时,通常要用到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在多元统计分析中,通常要将多个统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农业生产条件中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能够充分掌握各种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化肥、农药等条件因素,找到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就能够清楚地了解各条件因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制订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合理分配农业资源,从而保障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多元统计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为了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加强农业的多元统计意义重大。农业多元统计包括影响农业经济的诸多因素,如土壤情况、气候条件和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应用多元统计数据来指导农业经济的发展。运用多元统计的结果来改善土壤、规避恶劣气候,保护农业生产,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农业多元统计的过程也是优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过程,合理配备农业生产人员,配置或更换农业设备和设施,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条件有:农用固定资产、农村用电量、农用塑料膜用量、农机总动力、农药用量、化肥用量、耕地面积、灌溉面积、农村劳动力人数等,在不同的时期,各种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农用固定资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时期,农用固定资产与农业经济的关联度始终高于其它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经济的关联度。农用固定资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始终排在第一位,这充分表明农用固定资产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首要的作用,并且农用固定资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相对稳定。

(二)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劳动力数量与农业经济发展关联度比较低。表明劳动力数量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小,可见,农村劳动力人数并不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农业可利用自然资源的减少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必然要逐渐减少,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小,农业劳动力不断转向非农业部门,使得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弱。近年来,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提高,说明农村劳动力过多、过快转移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由此看来,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农村劳动力。

(三)耕地面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经济与耕地面积的关联度也较低,表明耕地面积不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度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缩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本的提高,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耕地面积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逐渐降低。在考察不同时期耕地面积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近年来,耕地面积与农业经济的关联程度有了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几年耕地的大幅减少加大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物质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1991~1995年,农业物质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农村用电量、农膜用量、农药用量、化肥用量、农机总动力、灌溉面积。从1996~1999年农业物质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化肥用量、农药用量、灌溉面积、农膜用量、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从2000~2004年农业物质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农机总动力、农膜用量、化肥用量、农药用量、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用电量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排在物质条件的首要位置,当时的农村用电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90年代后期及近年来,农业用电量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不断降低,在物质生产条件中,由首要位置降低至末尾的位置。究其原因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用电量中用于农业生产的电量比例逐渐减少,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中科技投入的逐渐加大,使得农业用电量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减小。

三、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完善农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

(一)保证报表的质量

以往由于基层农业报表频繁、数量较多,一些农业统计部门为了完成指标任务,随意填写报表,使得农业统计报表失去了真实性。所以,必须减少基层农业统计的工作量,减少农业统计报表的频率和次数,比如只做年报和定报,“定报”可以结合夏收、秋收填报。通过减少农业统计的工作量来提高农业统计数据的质量,以保障农业报表的真实性,使上报的数据既真实又准确。针对畜牧领域的统计,可以减少统计对象和统计指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只对当地代表性较强的畜类进行统计。果蔬类也可参照畜类的方法进行统计,合并相似的指标,精减数量较少的统计对象,通过减少农业统计人员工作量来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年报工作中,可以向先进的农业统计地区和单位学习,将本区的农业生产总值、消耗值以及特色指标纳入农业统计体系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将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等体现在多元统计体系中,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参考。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

目前,很多地区的农业经济是由技能统计站报上去的,数据多数来源于乡村统计员,这些基层的统计员大多数是由乡村干部兼任,这些人员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对专业统计知识知之甚少,不可避免在农业统计工作中出现偏差,甚至出现错误,致使报上去的数据根本不准确。这就使得上级部门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不真实,统计分析的数据难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使得农业经济的统计效率大大降低。要想提高农业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和统计质量,就必须采取合理的、科学的统计方法,改变农业调查的传统方式,抽样调查要做到周密和全面,记录要准确。如今是农田家庭联产承包,统计涉及到千家万户,跟原来的集体制相比,统计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若依然采取原来的老一套统计方式,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采用抽样调查的统计方式。如由村镇两级来填写播种面积和产量等报表,村镇必须准确掌握有关数据,以保障县市级制作的统计报表更加符合农业生产实际,从而全面提高农业统计质量。

第7篇: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基本问题;统计分析;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分析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鲜明复杂性特点与专业性特点,涉及工业、农业以及科研等多个社会经济领域。做好宏观经济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对于科学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综合运用各种理论与技术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一项经济学与统计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知识科目体系。由于统计学是经济学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将统计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结合起来,能够将各个领域的研究方面与研究方法统一起来,打破不同研究内容在领域上的界限,为经济决策与经济规律的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我国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领域的起步比较晚,在该研究领域中尚未形成一个高效的研究体系,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变化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意义才逐渐显示出来。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初期,由于统计学的有关理论沿未得到完善,尤其是在计算机技尚未成熟时,统计学分析理论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造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实际应用方面所直到的作用不够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生产部门的不断分化,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与经营决策方面对于新的统计与分析技术表现出了巨大的需求,加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学理论在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下开始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周期性经济规划目标,根据周期性经济目标对我国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大幅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我国经济的调整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能力在已经进入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并行发展的重要阶段,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在目的划分上更加明确,在应用效率与应用水平上得到了大幅度的蚊帐,两项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选择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分析技术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在网络环境下,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费需求数据,有关单位与企业可以以用户的消费数据为资源,以统计学与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为重要手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判断,提高社会产品生产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电子商务消费用户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商品,为我国经济消费的不断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除了电子商务领域之外,银行业与服务业也可以利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有关手段对用户名的储蓄行为与消费行为进行判断,为用户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理财方案与出行方案。对于政府单位来说,则可以利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结果,对社会公众的物流状态与交通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社会公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支行规律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领域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成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已经成为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水平十分重要的一项工具。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该领域的研究力度,为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与技术基础,真正认识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政府及有关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数据信息的收集能力建设与处理能力建设,设置云计算中心,对各方面流动数据进行统计,了解经济数据变化的有关规律,交各方面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应用到市政管理与组织决策中,为区域内乃至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自主发展

由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无论对于政府机关还是在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应用范围与应用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社会各阶段与各领域工作与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的有关理论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也是统计学领域宏观经济分析得到快速独立发展的重要机遇,由此可以实现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进步性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自身的独立发展前提下吸收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之后又利用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尝试。

先进的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重要支持,与此同时还应该配合以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先进技术和统计学专家的密切配合下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实现系统完善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作者:张勇 单位:太原市迎泽区社会经济调查队

参考文献:

[1]蔡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商,2015,47:266.

[2]袁天夫.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20.

第8篇: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 Excel;生物统计学;普哇松分布;POISSON函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87-01

生物统计学是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的一门科学[1],也是畜牧、兽医、农学、微生物、医学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统计工具,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离不开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在生物统计学中的上机实习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已经把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普哇松分布等的概率计算纳入生物统计学的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针对不同数据清楚其分布类型,针对不同分布类型选用不同的Excel函数模块,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分布的概率计算,可以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数据分析。本文主要介绍利用Excel中的POISSON函数来计算普哇松分布的概率,现就POISSON函数的具体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1 普哇松分布

普哇松分布(Poisson,也称泊松分布)是二项分布的一种极端形式,就是说某种试验结果或某种事件发生的概论极低(P很小)。因此,在应用中很容易将普哇松分布与二项分布混淆,普哇松分布的特点就是λ=π=σ2。普哇松分布的概论函数为[1]:

2 普哇松分布的概率计算示例

例题:已知某地区的牛群中每年出现怪胎的次数服从普哇松分布,每年出现怪胎的次数的平均数为2,计算该地区一年中出现3次怪胎的概率以及出现3次和3次以下怪胎的概率。对于这一问题,很显然牛群中每年出现正常胎和怪胎2种结果,而且怪胎出现的概率极低(平均2次),因此其属于普哇松分布。由于已经知道“每年出现怪胎的次数的平均数为2”,即就有λ=μ=2,因此该地区为出现3次怪胎的概率为:

2.1 出现3次怪胎的概率

利用以上公式可以直接计算普哇松分布的概率,但是因为需要记住公式,并且需要手动来计算,所以还是比较烦琐的。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借助Excel中的函数来快速计算出其概率。

首先在Excel中,选定空格按照以下顺序:插入―fx函数―统计―POISSON,出现图1提示框,在提示框中从上到下依次输入3、2、false,点击确定。就可以获得该地区出现3次怪胎的概率为0.180 4。

2.2 出现3次及3次以下怪胎的概率

首先在Excel中,选定空格按照以下顺序:插入―fx函数―统计POISSON,就会出现图2提示框,在提示框中从上到下依次输入3、2、true,点击确定。就可以获得该地区出现3次及3次以下怪胎的概率为0.857 1。

3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更多的软件被应用于生物统计学,如Excel[2]、SAS[3]、SPSS[4-5]等,但是不同统计软件具有着不同的统计特点,如Excel统计功能更为简单,适合生物统计学的初学者。SAS统计功能比较宽广些,因其统计模块的限制,所以更适合能够自己编写程序的学者。SPSS的统计功能更为强大,几乎具备了所有的统计分析功能,操作相对简单、直观[6-8]。

虽然从统计分析上来看,SAS和SPSS的统计分析功能略胜于Excel,但是Excel也具有其独特的地方,如对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普哇松分布等常用分布的概率计算来说Excel就显得简单多了。在普哇松分布的概率计算中虽然就是一个POISSON函数,但是针对不同问题这个函数里最后面的选项却不同,在POISSON函数的提示框中最后选项如果选“false”,则结果是显示P(X=x)的概率,而当最后一项选择“true”,则显示的概率是P(X≤x)[9-11]。

4 参考文献

[1] 张勤.生物统计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香萍,王文凯,李俊凯,等.EXCEL中关于生物统计中两组平均数的应用方法及探讨[J].考试周刊,2011(6):180-181.

[3] 黄中文,张丹.生物统计与SAS教学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140-142.

[4] 白俊艳,贾小平,张小辉,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 (10 ):57-58.

[5] 白俊艳,徐廷生,张小辉.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247-248.

[6] 李萍,胡琼波. Excel 2000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51-53.

[7] 林树茂,吕敏芝,田允波,等.应用Excel进行畜禽性状相关和回归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05(4):89-90.

[8] 赵秀敏.Excel和SPSS在生物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4(18):30-31.

[9] 范平,崔党群,詹克慧,等.Excel软件在生物统计实验教学中的综合开发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65-69.

第9篇:农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田间试验;生物统计;教学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是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农林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包括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两部分内容,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但本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多、计算公式多且难记。而现在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农林职业院校文理兼招,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本课程是较难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学习中困难很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要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在充分认识本课程和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及技能,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分析

1.课程特点分析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理论性强,因为本课程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应用科学,与数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许多统计分析的理论来源于数理统计,如概率分布等,因此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二是公式多且复杂难记忆,不论是特征数的计算,还是概率分布的计算,或是方差分析,都有很多公式需要加以理解和记忆,如果不能掌握计算公式,则不可能完成统计分析。三是有很强的实践性,如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2.学生特点分析

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现在的农林类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能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此外,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现在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农林类专业都是文理兼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缺乏实际生产能力,对学习本课程是十分不利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上好绪论课,激起学生兴趣;二是把握教学过程,培养兴趣;三是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1)专业术语、理论分布和基本原理是重点。原理、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是本课程的三个难点。“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中概念、名词较多,如总体与样本、回归与相关、标准差与标准误等。而二项分布、t 分布、F 分布等则是统计推断的基础。小概率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又是假设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对这些理论分布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应属重中之重,应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可通过恰当举例,便于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对于计算公式,通过反复强调,增加印象,加强练习,强化记忆等手段和方法进行强化。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理解。通过实践和课外辅导,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公式的运用是统计分析的关键,对计算公式正确合理的运用是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应使学生掌握各个公式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以免错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笔者尽量改进教学方法,综合采取启发式、对比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图表、PPT演示等增强直观性,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统计假设的步骤、方差分析的步骤等内容时,先通过实例说明每一个步骤,最后推出基本步骤。讲授直线回归和相关时,通过对比说明其各自特征、区别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讲授总体和样本时,把一个班示作总体,将其中某几个示作样本等进行说明,使学生通过事例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又十分强调实践教学的学科,在加强理论的同时,应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生物统计学中的各种设计方法、试验方法和统计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才能被学生掌握,成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1.开展田间试验,提高学生能力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试验课题、拟订试验计划、实施试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从而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应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试验中的问题,这既增强了学生进一步钻研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体现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2.参与科研,提高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中吸收学生参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既提高了学生能力,又解决了实践教学的不足。笔者这几年主持的研究课题,如“弥渡县灯盏花漂浮育苗病害防控研究”“大理州烟草漂浮育苗病害防治试验”等都有学生参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生物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现在的生物统计中各种统计方法在计算机中都有相应的程序可以应用,如Excel、SAS程序等。因此,通过运用计算机中相应程序的实践教学,既让学生掌握相关程序的使用方法,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既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又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了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汤赵云,田朋萍,张霞.《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2):82-83.

[2]杜瑞卿,杨建伟.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