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

4.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李频《春日思归》)( )

5.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

6.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

7.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

8.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

9. 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

10.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

11.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

1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

1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

1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

15.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杜甫《历历》)( )

16.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杜甫《丹青引》)( )

17.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杜甫《丹青引》)( )

18.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 )

19.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

20.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

21.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

2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

23.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

24.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

2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

2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

27.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28.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

29.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崔颢《江畔老人愁》)( )

3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

31.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

32.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33.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第2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2、一切,都只是戏而已,但又是那么真,谁也不是谁生命里的主角,都只是生命里的匆匆过客而已,何必深深在心里牢记呢?

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人非贤人,谁能无错,看淡一切,一切也就过眼云烟,假如然的忘不了,就冷静地珍藏在心底的最深处,藏到光阴的烟尘触及不到的处所……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7、看淡人生,应是心理上的定位:人生过半,当明天理,山有高低,人有高下。命中若有自会有,命中若无莫强求,

8、执手看歌敲金钗,笑语落珠明眸睐。忽然蝴蝶春风满,焉教冷镜瘦朱颜。

9、生当做人杰,死亦做鬼雄。

10、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深知身在情长在,前尘不共彩云飞。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13、看淡一切,善待自己,每个人曾经都经历过很多事,将来还要去做很多事,所以要学会看淡一些过去的悲伤以及现在的烦恼,好好的珍惜现在。

14、看淡人生,应坚持自我,为自己而活。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坦荡磊落,不卑不亢。不趋炎附势,不摧眉折腰。

15、我們掉過的眼淚,其中一些的確毫無意義;但是,有一些眼淚,終歸清明了一雙眼睛;而這些眼淚,大部分是痛苦的眼淚。

16、看淡人生,应看淡功名利禄,看轻荣辱得失。富贵无意,荣辱不惊,厚德积福,逸心补劳。

17、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思。

1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9、瑶宫寂寞锁千秋,九天御风只影游。不如笑归红尘去,共我飞花携满袖。

20、风壑辗转日月追,谁闭尘关不得归。长欲挥剑断逝水,却尽青春铸劫灰。

21、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22、看淡人生,使心灵不再受世俗的羁绊,潇潇洒洒,淡淡定定,从从容容,快快乐乐。把紧锁的眉头舒展,让久违的笑声从心底传出,开开心心的生活,活出自我,活出从容,活出多彩!

23、习惯用那虚伪的笑,来掩饰内心的伤痛。

24、落魄人,只在一念间望不见,只因破红尘心语沉寂乎。

2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6、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7、看淡人生,以一种平静恬淡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人生过半,当顺天命,不必对过去懊丧嗟叹,对未来斤斤计较。不必为未知的命运背上沉重的行囊。负重而行。

2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29、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翩翩白衣云端客,生死为谁一掷轻。

30、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31、三杯清茶,两盏淡酒,日落,有风。我陪你,和着这万千姿态千百滋味一并饮下。

3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33、我开始一个人的生活,没有爱情的生活,一个人走陌生的路,听陌生的歌,见陌生的人,然而,不知不觉中,我已然忘记了爱情的味道,那所谓的爱情,在我的舞台中华丽谢幕,永久尘封。

34、生死不在意,不服气就干一架。

35、看淡人生,应知足常乐,坦然面对现实,从容应对艰难,淡定承受困苦,少一份失落,少一份困扰,多一份满足,多一份快乐!

36、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37、匣浅难羁宝剑锋,玉藏石中也玲珑。初试清啼长天破,云光凝碧远岚平。

38、看淡人生,应是心情上的纾解:人生如梦,当知天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39、看淡人生,只是安然满足者劳碌有得、家和事顺的慰藉;看淡人生,只是坎坷失意者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无奈;看淡人生,只是功成身退者门前冷落、世态炎凉的怅叹。

40、假如,简朴的对待一切,信赖情人的爱,伴侣的真,遇事往甜头想,坦诚待人,不奢望不强求,天然不会烦恼,着实,快乐就在本身的心中。

41、看淡人生,是一种境界与豁然。涉世历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争,有所不争,有所求,有所不求。自身利益不轻丢,身外利益不强求。

42、雨夜之美,在于意境,在于生生不息,花草吸纳水汽,原本的死意,也悄然流去,这才是雨夜的美处,也是人生的味道。

43、看淡人生,是一种责任与义务。人生过半,当知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应孝敬父母,夫妇互重,关爱子女,呵护家庭。

44、看淡人生应是心态上的调整:人生在世,当解天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第3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关键词】李清照 声声慢 意境 人文价值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恐怕当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她的愁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正如《声声慢》的末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词牌名,首见于北宋的晁补之的词。起初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舒缓。而李清照的《声声慢》却改押入声韵,这就变舒缓为急促,以豪放之笔写悲怆之怀。曲子词的发源可以追溯到隋唐以前,到了晚唐五代已经成为流行歌曲,士大夫们替歌伎填词,歌舞升平。到了宋以后,词的文字地位才得到了巩固。

一、李清照的生平遭际

李清照(1084―1155后),号易安居士,字漱玉,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生活在一个名门望族里,她气质高贵,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史书记载:“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兼散文家,“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早有诗名,为晁补之赏识。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姻缘十分美满,婚后夫妇唱和,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藏、研究。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建立南宋,夫妻二人被迫南渡,不久,赵明诚病逝,李清照亲历变乱,在寂寞中度过晚年。大约在公元1151年至1156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了人世。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的交替时代,此时不但是社会大变动时期,同时也是词风大转变时期,她的诗词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描写少女、的生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婚后的李清照和赵明诚聚少离多。因此前期词作长于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风格清丽婉转;南渡后,李清照作品主要表现思夫、思乡、思国的情节,悲苦感愤,沉郁悲凉,风格沉哀凄苦。

二、《声声慢》创作的背景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奔母丧南下金陵。后来李清照携书15车,南下,与之会合。明诚家在青州因兵变十余屋书册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赵明诚病逝,时年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憔悴,避难奔走,饱尝流离颠沛之苦,所有收藏丧失殆尽。丧夫、离乱、疾病、孤苦伶仃,公元1132年,李清照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却遇人不淑,此人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对其拳脚相加。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在封建社会提出离婚是要坐牢的。但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冒着坐牢的危险坚决解除了这历时一百天的痛苦失败的婚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含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又名《秋情》,全词寥寥97个字,以惊人的艺术手段,写了一个短暂的秋日黄昏的景象,概括了她南渡后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被历代词评家评为绝世奇文。

三、《声声慢》作品点读

起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便不寻常,开首一连用七组叠词、十四个叠字喝起,奇思妙笔,千古绝句,冠领全篇。

李清照对音律又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叠字的使用增加了时间感、空间感、层进感。使感情由弱到强,强化了词人心情痛苦的程度。有如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仅此三句,以情入手,点明了女词人的孤苦。一种悲戚的氛围笼罩全篇。

心情不好,天气又忽冷忽热、反常多变,女词人烦闷难熬,连觉也睡不着了。便有“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在这种乍暖还寒天气,如果能沉沉入睡,那么还可以短暂的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一种不被人们理解的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淡酒怎能抵挡住那晚来的急风。有道是:借酒消愁,难解愁。在这冷风正劲的时节,端着一杯淡酒,却突然听到孤雁的悲鸣,推窗抬头看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闻声望雁,是诗人寻求感情的寄托。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方人,因避难南下。旧时相识,此时见雁,却无亲人的音讯,那份思乡之愁绪油然而生。旧时相识却异地相逢,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而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真是“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旧日传信使者仍在,而与传书人却阴阳相隔,人鬼殊途,欲语泪先流。抬头望见了旧时相识的孤雁,低头触目所见到处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古人有九九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虽是菊堆满地,却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抬头孤雁,低头残菊。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守窗独坐,是个特写镜头,表现词人的孤独。她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度日如年,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对着这阴沉的天气,一个人怎么熬到黄昏的来临呢?独自一个人连时间都变慢了。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此时的窗外“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叶落,细雨霏霏,这种情感的抒发是步步加深的,先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借酒浇愁愁更愁发展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落叶细雨催泪流。细雨落在屋外两棵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淅淅沥沥,无边丝雨细如愁,看似梧桐在落泪,实则词人的心在滴泪吗!悲凉气氛将国破家亡夫死的凄凉之感推向。

此情此景淡酒、急风、秋雁、残菊、梧桐、细雨,处处含愁,处处怀悲,苦情到了极限、人生到了绝境所发出的一声撕肝裂胆的哀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用口语的形式,简单直白,脱口而出,极其有力,总括全词;“怎一个愁字了得”又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词人的愁已非笔墨所能形容的,明明是提醒人们,除了悲欢离合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这结尾即是收,又是放,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给人许多的回味和思考。

四、《声声慢》的艺术特色及其人文价值

(一)凄美感人的意境

中国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讲究意境。文学作品中,从来就没有单纯写景的,写景都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怀的。《声声慢》就营造了凄美感人的艺术至境。采用借景抒情,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句句写的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反映的是孤独凄凉的境界。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 “真景物”是说写景要自然真实,而非刻板描摹;“真感情”是说感情发自肺腑,而非虚情假意、无病。李清照善于把自己感情融入自然景物,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着的美感。创造出真景真情的以小见大的诗情浓郁的境界。

《声声慢》描写的是黄昏的景象。黄昏是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很有诗情画意的时间概念,蕴藏着深刻的意境。乍暖还寒时候的某个“黄昏”写的是词人眼前的景物和一时的心境;令人想到了词人人生的“黄昏”,是作者孀居暮年的自身哀叹;甚至感到了时代的气息,就是整个宋王朝(时代)的“黄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思考的余地。

(二)清新淡雅的语言

李清照的语言独具特色,清新淡雅,不用华丽的词藻来装饰,用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全词中使用四个反问句穿插在平稳的陈述句中,有力度,有余音。大大增加了全词迭宕起伏的色彩。

她的语言别开生面、精妙清亮、用韵天然。善于用最平常最精炼的语言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看似简单的平常的话,实际上都是经过慎重推敲、精心安排的,李清照晚年的填词艺术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三)意蕴深厚的人文价值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性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敢于冲破重重枷锁,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同时她对时代有着冷静地清醒地认识,能突破狭隘的个人世界,表现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体现了博大的中国文化和向上的民族精神。她保持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铮铮风骨!

欣赏女词人李清照其人其文,品味《声声慢》中的人文价值,提升文学修养,提高人文素质,就是要“以优美的意境感染人,以深邃的哲理教育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继承发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激发出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①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②《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4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红酥手,黄滕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这首词相传是陆游三十一岁时所作,此中还有着一段哀婉缠绵的爱情故事:初时,陆游娶表妹唐琬为妻,伉俪甚笃。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氏,强逼陆游休妻。两人被迫分离。此后陆游另娶,唐琬则改嫁赵士程。数年后,一次春游沈园(今浙江绍兴),陆游与唐琬不期而遇,唐琬遣人送酒肴致意。

陆游怅然久之,便在沈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词。

词的上片追忆往事:第一、二句说,当时春色满园,宫墙旁绿柳飘拂,你红润白腻的手,为我捧上一杯黄滕酒。词人以一典型情节,写夫妻恩爱,生活和美。“东风恶”四句急转直下,暗点一场家庭变故,“东风恶”,即东风急,喻指母亲相逼,无奈休妻,夫妻欢爱很快就成为过去。几年的分离,“我”满怀相思之愁,往事不堪回首。上片结句一迭连声的“错,错,错。”是词人对自己夫妻情深而又母命难违的悲叹,对自己一时软弱铸成终生大错的自责,深沉哀婉,震撼人心。

下片“春如旧”照应上片的“满园春色宫墙柳”,说春光依然明媚,人却因离别伤怀而白白地消瘦,泪水和着红色的胭脂,把手帕都湿透了。这几句看似写对方悲苦的情态,其实又何尝不是词人内心痛苦的写照。紧接着“桃花落”两句,以景写情,桃花纷纷落下,池阁再也无人游赏,写尽词人心境的凄凉。“山盟虽在”两句,说往日的海誓山盟犹记心间,心中的相思之情却难以传达。最后的“莫,莫,莫!”是识尽愁滋味的“欲说还休”,表达了词人说不尽的痛苦和无奈。

庆历五年春,陆游时年75岁,他再游沈园,睹物思人,倍增伤感,又作《沈园》二首。录其一“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可见陆游不老的爱情和不尽的遗恨。

唐琬《钗头凤》赏析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与离异的妻子唐琬在沈园相遇,在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唐琬就和了这首词,不久,她便抑郁而死。

本词与陆游的《钗头凤》感情息息相通,处处呼应。

上片写被迫离异后无限痛苦的心情。“世情薄,人情恶。”开篇两句,由陆词“东风恶,欢情薄”演化而来。陆游以“东风恶”来暗喻他母亲的专制暴虐,对唐琬被遣他敢怒而不敢言,所以措辞也比较委婉。唐琬则不加隐饰,她的怨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她的处境和遭遇决定的。“雨送黄昏花易落”一句与陆词“满城春色”和“桃花落”相呼应,她以“花”自喻,“黄昏花落”是说她遭遇不幸,被婆母休弃,离开了陆家。“晓风干,泪痕残”自述她被休以后的生活。“晓风”即“晨风”,晨风吹干泪水,脸上残留泪痕,说明她夜晚经常哭泣。陆词中有“泪痕红鲛绡透”,唐琬即以此相和应。“欲笺心事,独语斜栏”,她想写下自己的心事,又有诸多不便,只好倚着栏杆自言自语。以下连用三个“难”字,这是她对生活的总结,她觉得活在世上做人难,想对不公平的待遇抗争难,甚至想对人一吐心中的苦衷也难。这三个“难”字是她与陆游分手后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下片紧承上片,围绕“难”字,具体叙写与陆游分手后的境遇和心情。“人成各,今非昨。”自从她被婆母驱遣以后,与丈夫各奔东西,她就成了孤单一人了,这日子与从前大不相同了。“病魂常似秋千索”,这句与陆词“一怀愁绪”和“人空瘦”两句相对应,说明她身体不好,又常常生病,加上心情不佳,生活如“秋千索”,摇摆不定。本句用形象的比喻,写了她的身心状况。“角声寒,夜阑珊。”这两句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气氛,说明每当夜深人静,城上响起清冷的号角声的时候,也是她最痛苦的时候。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一方面痛不欲生,一方面还要咽着泪水强作欢笑,为的是“怕人问”,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写“难”,“难”的程度也更进一层。内心的苦楚写不得,说不得,甚至不能让别人知道,这就更难了,她无可奈何,就只有“瞒,瞒,瞒!”和上片结尾一样,全词收尾是三个独词句,连用三个“瞒”字,与上片的三个“难”字相呼应,更突出了“难”,需知要把痛苦深埋心底,“瞒”住周围所有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本词为和陆游的词而作,写出一个被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的痛苦,情感真挚,字字血泪,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沈园情梦

这两首词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琬与陆游的沈园情梦。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琬,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瑕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琬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烛,唐琬便成了陆家的媳妇。从此,陆游、唐琬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禄、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琬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琬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琬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琬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异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琬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琬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不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琬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陆游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琬,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琬鸳梦重续、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徜徉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琬。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此时的唐琬,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琬,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琬饱受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琬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琬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琬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琬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进食。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琬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琬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琬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见唐琬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

随后,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琬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第二首《钗头凤》。

唐琬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此时的陆游,仕途正春风得意。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琬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琬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琬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琬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羞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惟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