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第1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一、坚持做好价格鉴定认证工作

(一)按照《省涉案物品价格监证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要求,认真做好司法机关委妥的各类刑事、民事案件涉及财产价格鉴定以及仲裁领域的价格鉴定工作,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税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执法领域的价格鉴定工作。

(二)进一步规范价格鉴定工作程序,确保价格鉴定及复核裁定工作质量。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鉴定行为规范》的出台,进一步完善《省涉案财产价格鉴定操作规程》,并在实际工作中抓好贯彻执行。根据新形势发展要求,积极推进《省涉案物品价格监证管理条例》的修改和执行情况的检查。

(三)继续抓好合法合理性价格认证。以“调解价格矛盾、处理价格纠纷”为中心,在做好经济领域价格认证的基础上,主要在“三个围绕”上下功夫见成效:围绕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需要,拓展新业务、重点在政府招标、招商引资、企业改制、拆迁补偿、政府林产林权改革、民生工程、调定价等项目上。

(四)继续抓好交通事故车物定损。加强务办事处人、财、物的管理,开展创规范化办事处建设活动,抓好政策法规宣传,搞好与交警“三个层面”的沟通协调,继续做好新车价格数据库建设。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定损台数不人为下滑,当事人不举报,定损员不违规。

二、切实履行价格认定职能,积极拓展价格认定工作

(一)认真做好价格行政裁定工作,履行好价格鉴定复核裁定的职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

第2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增活力、提质增效促转型、统筹兼顾惠民生、凝心聚力干到位”的总要求,以搞活商贸流通、扩大消费需求、扩大进出口为首要任务,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抓手,强化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推进行业监管,力争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3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进出口总值 __万美元,同比增长10%,促进内外贸统筹协调发展。

一、落实改革举措,增强商务发展内生动力。要立足自身,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变化,把推进流通发展改革作为提升商务工作的着眼点,准确掌握商务深化改革的前沿动态,不断创新工作管理方式,完善商务发展体制

(一)推进内贸流通改革措施的落实。积极推动全市规划先行,落实省级促进流通领域发展的政策法规,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加快制定《关于促进扩大消费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完善《__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和《县区商业网点规划》。密切关注国家现代流通综合改革,积极争取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落实好商务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新举措。

(二)加快落实“三个全覆盖”。农贸市场建设要结合乡镇实际,采取主要乡镇独立建设或招商引资开发等多种方式加快建设进度;农家店建设采取对边远山区和贫困村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的方式加快改造;配送中心和商贸中心当地实施企业没有能力承担建设的,要采取引进或联合建设的办法实施加快建设步伐,原则上各县区每年争取新增乡镇商贸中心1个,华亭县年内必须建成配送中心建设任务,实现配送中心县区全覆盖。

(三)主动适应商务项目管理改革。今年内贸领域推行项目规划文本集中上报、统一竞争答辩的项目竞争管理模式,择优委托实施项目;省上项目资金将向市场体系建设、向西开放等重点项目倾斜。各县区要积极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加大商务领域项目库建设力度,严格审核商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设施、电子商务集成和仓储设施等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产业关联性、经济效益,积极储备一批成熟、潜力好的商贸项目;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问效和绩效考核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突出提质增效,完善市场体系

(四)着力加快商贸物流建设项目进度。以陇东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工程和全省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为重点,重点抓好__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__恒旺物流园等21个陇东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全省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工程已纳入省上目标考核,并逐月调度,实地检查,__县要不遗余力抓好金果国际博览城建设项目,要完成项目进度的65%以上。

(五)着力扩大农产品流通战略平台。抓好8个省列为民办实事县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大力提升改造或规划新建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农贸市场。制定《2015-2017年县乡农贸市场重点乡镇发展规划》,积极规划落实明年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争取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试点,加快产地小型农产品集散市场建设。集中力量抓实省厅下达的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加快__金果国际博览城、崆峒区陇东农副产品交易中心、__陇原红公司、__源润公司、泾川陇丰公司等5户企业的标准化冷链仓储建设进度,8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大力开展 “农超对接”和“基地配送”,扩大鲜活农产品直采、直供规模。引导农产品经销商、贩运户进行公司注册,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逐步完善城乡鲜活农产品销售网络。

(六)着力打造多层次商贸服务平台。按照“三个全覆盖”的建设要求,重点解决实施企业在条件好的村超限额建设、边远贫困村不愿建的问题,今年全市规划建设农家店300个,配送中心2个,商贸中心3 个,力争农家店覆盖率年内达到70%以上。重点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健全社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促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积极争取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项目示范城市建设工程,抓好__恒达公司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集聚区建设项目,确保通过验收;崆峒区要规划筹建好__振辉公司再生资源集散市场项目;引导零售企业设立节能环保、再生产品专柜;鼓励回收拆解企业建立“社区废旧物品回收门店”。

(七)着力完善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平台。根据社零总额县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将社零总额目标任务细化到每个月、每户企业,建立“限上企业基本情况台帐”,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每月做好市场运行督查通报。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两级市场运行监测体系,重点监测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争取在全省月度考核排名中保持在前三位。加强冬春蔬菜储备,组织企业增加储备蔬菜品种,扩大储备规模,增加投放站点;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蔬菜精细加工。加强摸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今年每个县区至少培育3户限下商贸流通企业转型为限上企业,至少培育5户商贸流通业个体户转型为企业。

三、以培育外贸企业为重点 ,着力扩大对外贸易

(八)切实消除任务空白县。有关县必须高度重视,转变发展观念,精心选择培育外贸企业,确保完成任务目标,切实解决县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年内消除空白县。

(九)发展对外贸易主体。加强对__县苹果类产品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政策扶持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市、县两级互动的出口基地培育考核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对重点外贸企业要实行“一企一策”,做好跟进服务;积极争取各项外贸促进政策和重点项目,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马铃薯及牛羊肉加工、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出口企业;果品、中药材等专业市场要增加外贸功能,有进口潜力的企业要文秘站:扩大商品、服务、资源、能源及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促进内贸外贸一体化模式加快发展。

(十)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协调海关、税务、外管、检验检疫等部门,落实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19条意见;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重点经贸活动;建立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的业务指导、政策咨询和实务培训。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解决缺少外贸专业人才,订单散且小等实际问题,有效降低中小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四、促进消费创新,提升现代服务发展水平

(十一)积极落实信用消费促进政策。结合我市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消费倾向,引导商贸企业与金融企业拓展银行卡信用支付功能,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

(十二)完善居民基本生活服务网络。鼓励家政服务企业便民建立家庭服务平台,发展面向家庭的维修、保洁、烹饪等生活业务;结合城市建设,健全居民购物、养老服务、餐饮、再生资源回收等社区综合服务网络,打造一刻钟便民消费圈。同时,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力强、集维修、餐饮、洗浴等于一体的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促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

(十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为突破口,引导企业积极利用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大力发展“万村千乡”网络农家店,促进流通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指导“特色中国—__馆”入馆企业积极推进网上运营,督促重点企业积极入驻__馆线下实体馆,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运营模式,带动我市名优产品扩大外销。积极向省厅争取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的项目,力争年内有两到三户企业获得电子商务专项资金。

(十四)着力发展生活业。积极落实商务部和省厅出台的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及时推广家政服务、摄影摄像、美容美发等行业标准和规范,成立美容美发协会,逐步完善服务业市场发展体系;推动餐饮住宿业转型发展,组织餐饮企业开展有影响的促销活动,参加各类会展,积极实施好精品陇菜和早餐示范工程,不断扩大餐饮业对外交流;引导大型龙头家政企业发展连锁试点,加大企业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力度,完成城镇失业下岗人员和农民工培训任务。

五、强化综合执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十五)强化执法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全省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不断创新机制、规范执法,切实抓好商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全市商务综合执法能力。

(十六)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制定全市2014年“双打”工作要点,加大对侵权假冒、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调衔接,努力建立平等和谐的零供关系。配合省上建立商务领域信用记录征集和评估体系,探索建立流通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十七)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加大商场、超市、定点屠宰、酒类批发零售等各类商贸企业主体的监管排查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工作部署,定期召开专题分析会。严查监管不得力、规章制度不落实等问题,杜绝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事故发生。

第3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一、领导重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市委关于*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作为了主要工作任务,*市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治、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着力解决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用药安全性不高、招商引资环境不够宽松的问题”作为“整建活动”实施“三大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

市委常委、市长、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组长王海林,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国庆分别在国务院、省政府印发的全国、全省*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上批示要求:市整规办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副市长刘国庆、戴绍泉分别在4月12日和2月8日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市整规办及时将两位领导的讲话印发给了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并于6月14日和26日分别召开了区县和市级部门整规工作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以及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县、各部门的工作任务。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总体规划的通知》(自府办发[*]102号)要求,在*年底,市整规办印发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自整规办[*]15号),对*年全市整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全市整规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整规工作重点、宣传报道、基础建设工作等。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

二、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巩固整治成果

(一)组织开展节日市场综合整治行动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重大节假日生活健康和安全,市整规办分别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市场全市综合整治联合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节日市场综合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7000多人次,取缔各种非法生产经营户600多户,查获各类案件1045件(其中:立案查处334件)。通过节日市场整治,使全市节日期间未发生重特大市场经济秩序事件,净化了市场,为广大人民群众节日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由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质监局)牵头,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将食品安全整治作为全年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台后,集中4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全市出动执法人员5万人次,依法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2753件,其中立案查处662件,捣毁窝点49个,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和小食品摊点2366户。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17件。

1、加大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市场整治。农业部门重点开展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三大环节的执法行动。农资市场监督覆盖面达100%以上,立案查处案件43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共抽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1009个批次/样,合格率为96.33%,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明显提高。畜牧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放心肉工程,深化畜产品无公害基地建设,加强兽药饲料企业监管,加大动物防疫检疫及监督工作力度。抽检饲料产品和畜产品各50批次,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继续保持为零,畜产品药残超标率控制在6%以内;新申报无公害畜产品养殖基地和品种各6个;禽畜产地检疫率和定点屠宰厂(场)内检疫率均达到100%;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5件,取缔无证照企业16家;没收、销毁不规范兽药23件(瓶、盒、支),违规产品7.9吨、不安全肉品3.1吨。水务部门组织开展了水产投入品经营市场、化肥养鱼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监督管理,开展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完成3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和10个无公害水产品的申报工作;实施成鱼检疫303批次,苗种检疫260批次;对全市具有代表性的水域共1万余亩进行了鱼病测报。

2、继续深化食品加工环节整治。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结合本部门职能职责开展了对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原辅材料、添加剂及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安全类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3C认证违规行为的查处,共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75件,其中大要案10件。

3、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和市场整治。工商部门继续依法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12315申诉举报网络建设;加大食品质量监测和专项抽查力度,深入推进“四制两查两书一承诺”的监管模式;以城市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清理无照经营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取缔无证无照经营1023户,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04件,捣毁非法食品窝点10个,监测抽查食品166个批次,配备食品快速检测仪41套,加大了对农贸市场、超市场所出售的食品的定性检测力度。商务(经济商务)部门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屠宰和酒类市场管理,加强肉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了屠宰市场和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全市取缔非法屠宰点5个,整合关闭16个,查处酒类违法案件11件。我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12月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4、深化食品消费环节整治。卫生部门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目标责任制,与工商、旅游等部门建立了餐饮业联合整治机制,对食品消费环节组织开展了18次专项检查,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查处无证经营户282家,整改到位并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195家,取缔87家,查处违法行为32起。城管执法部门以整治和规范无证饮食摊点、夜宵摊点、游动摊贩和校园周边小食品摊点的无证经营和占道经营的行为为重点,建立了错时上班制度,落实了“划片包干,定人定责”责任制。规范饮食摊点789个(次),取缔占道经营饮食摊点314个。盐政稽查部门继续实施盐政执法驻厂监控制度,健全了盐政举报制度,组织开展了盐业市场专项整治。捣毁私盐窝点1个,立案15件,结案12件,查获违章盐12.3吨,查获无主私盐3吨多。

5、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专项整治。食品药监部门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企业以及医疗器械的监管,组织开展了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17件;监测药品、医疗器械广告32次,移交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28个,收缴违法印刷品5623张,拆除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牌1092个;快检药品1002批,筛查出可疑品种56个,检验出25批不合格药品;GSP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集中焚毁20余吨、货值80余万元的假劣药品。

(三)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年)的通知》和省、市《*年保护知识产权行动实施意见》精神,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1、开展专利保护及专利执法检查。市知识产权局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指导企业对创新技术加以知识产权保护,其中久大集团公司一次性申请专利6项。坚持以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专利执法行动,抽查了各大商场的6000余种商品,查获49种专利权已失效和66种无法确定其法律状态的商品,及时进行了通报,并对相关单位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2、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行动。工商部门组织开展了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行动。指导企业新办理商标注册63件,其中农产品商标18件;“长城”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著名商标”,有3户企业材料上报认定;10户企业申报“四川省著名商标”,有7户企业已经初审处于等待认定中;复审认定“*知名商标”65件,38户企业参加“*市知名商标”新认定;打造“城市名片”,办理“南国灯城、千年盐都、恐龙之乡、盐帮莱”四件商标注册,已办理39件商标注册;查处商标违法案件200件。

3、开展打击盗版侵权专项行动。文化部门深入开展了反盗版天天行动,完成了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区县联网工作,健全和完善了文化市场义务监督体系,开展行业自律建设,加强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取缔无证经营“黑网吧”18家,取缔无证经营电子游戏室30家,收缴捣毁赌博游戏机、电脑板464台(块)、收缴非法出版物3600册、非法音像制品48000多张,立案查处违规网吧82家,治安拘留2人。

4、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山鹰2号”行动,与烟草部门协作配合,查处制售假冒烟草制品案件26件(其中:立案15件,移送烟草部门行政处罚11件),打掉假烟生产窝点3个,查获各类假烟11000多条和大量制假设备及假烟标识材料,涉案金额130余万元,刑事拘留18人,逮捕1人,直接移送4人。烟草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卷烟和非法运输为重点,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节日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作机制,有力的打击了制售假冒烟草制品违法犯罪活动。查获违规卷烟1079.74件,查处案件907件,查获制假窝点5个,贩藏假烟窝点10个,移送司法机关刑事拘留19人,判刑2人。

(四)继续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

1、整治虚假广告、打击合同欺诈行为。工商部门会同宣传、监察、纠风、卫生、食品药监、公安等部门制定了《*市*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工作要点》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联合会审制度(暂行)》,进一步加强了广告的日常监测工作,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查处。继续深入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共查处各类违法广告76件,查处合同欺诈案件6件,调解合同纠纷案件10件,帮助157户企业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新发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13户。

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批捕合同诈骗案件11件12人。

2、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卫生部门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检查医疗机构523家,取缔无证行医机构32个,立案查处案件10件,出具监督意见书344份,并对部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黑诊所、假医生执业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对黑龙江省牡丹江水泥集团医院非法承包科室非法行医行为,给予罚款1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80余万元和设备一台。

3、开展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市商务局、市物价局、成都海关*办事处等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职责组织开展了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专项行动。

(五)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

工商部门加大对工程建设、土地转让、交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教育等商业贿赂的查处力度,今年立案8件,已结案7件,罚款36万元。扎实开展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特别是对涉及民生问题的供水、供电、供气、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垄断企业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全年共立案查处68件,案值87.89万元,罚款56.89万元。主要典型案例有:*市大安区某供水企业限制竞争(强制收取底度)案;*市某供气企业强制收取检验费的限制竞争案;富顺县某电力公司强制用户更换电表和滥收费用案;*市沿滩区某燃气公司滥收费用案。

各级法院依法宣判涉及商业贿赂和反垄断案件20件26人。

(六)继续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

按照7月10日全国、全省打击传销集中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各级工商、公安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市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联合开展了打击行动。重点打击“拉人头”、“团队计酬”和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的行为,捣毁窝点48件,驱散传销人员1810人。开展了创建“无传销社区”、“无传销校园”活动;通过《*日报》、《今日晚报报》宣传5次,提高广大群众防范和抵制传销的能力,通过“打、挖、防”工作体系,努力将传销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农业、质监、工商、物价、供销等部门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农业部门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开展检查,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治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监督覆盖面达100%以上,查处案件53件,其中立案查处43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收缴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农药甲基对硫磷7.2公斤,接待案件7个。质监部门认真开展了农资送法下乡和打假治劣工作,加大了对化肥、农药、农机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力度。查获农资违法案件49件,立案查处41件。发放农资鉴别系列资料8800份,接受群众咨询620余次。工商部门继续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维护农资市场秩序。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48件,取缔无照经营89户,受理农资投诉案件117件。没收不合格肥料25.9吨,农药70公斤,种子130公斤,农膜1500公斤。物价部门开展了化肥价格和涉农收费检查。检查民政、计生、畜牧、建设等涉农收费单位和种子化肥经销点共244个。发送种子经营户价格告戒书300份,查出违法所得金额30万元。供销部门结合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所属农资经营户采取了分级负责制,监督进货渠道,采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配合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八)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

工商部门为规范房地产主体资格、房地产广告、展销、经纪、合同等行为,先后制定了《*市工商局关于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自查自纠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该系统共检查经营主体435户,检查合同82份,核准登记房地产广告29个,立案查处房地产违法案件29件,结案20件。房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商品房预售专项整治,细化了《商品房销(预)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方案,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开通了“*房产168”网站,建立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公示制度;强化了权属登记网络化管理;开展了房地产中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为规范房地产企业一房多买、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市办理房屋权属登记22024件(其中:注销登记409件),受理法院、公安等部门查封冻结363件,受理委托查询350件,受理房产测绘备案139件,共受理投拆举报42件,已办结投诉35件。

(九)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专项整治

市经委组织开展了成品油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严格煤炭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吊销6个加油站经营许可证;关闭煤矿15个;分别换发新版煤炭生产和经营许可证49个和61个;查处安全隐患400多起。

税务部门继续深入开展了税收专项整治。国税部门组织开展了对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销售、药品制造、电力、建材等行业税收专项整治。查处偷税案件75件,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共计122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税案件3件。地税部门开展了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餐饮业、服务业及娱乐业税收专项整治,对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查结案件155件,查补税金及附加、罚款共计2737万元。

物价部门组织开展了化肥价格和涉农收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节日市场、全市猪肉市场、食品价格、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查获案件81件,挽回经济损失159万元,发送种子经营户价格告戒书300份。

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建材市场、计量监督、絮用纤维制品、鞭炮生产企业、饮料冷饮、特种设备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查获案件56件,立案查处40件,货值金额121.73万元,

规划建设部门组织开展了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建设项目报建率、施工图审查率、招标工程招标和公开招标率均达100%;已清理偿付工程款42769万元,民工工资9494万元,分别占网上拖欠总额的99.57%和100%;按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责令整改工程55个;报建工程监督、监理、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整改安全隐患940处/件。

国土资源局部门组织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60件,立案查处28件,面积7.67公顷。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查处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挂牌督办案件1件。

旅游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打击利用“零负团费”欺客宰客、低价竞争、非法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强制或变相强迫游客消费以及“黑车”、“黑导”等专项整治行动。对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景区、星级农家乐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全年共接到旅游投诉25起,立案查处3起、调解处理22起、投诉办理的结案率达到100%,查处安全隐患7起。

成都海关驻*办事处组织开展了减免税设备和加工贸易专项整治活动。查获违规案件2起,案值1190万元人民币,已移交缉私部门处理。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剩余料件、副产物、边角料等补税340万元人民币。

交通部门组织开展了机动车维修市场、危化品运输市场、乡镇船舶安全、渡口渡船和低质量船舶等专项整治,共查出安全隐患48起,全市88道渡口经区县政府审批,19艘单机客渡船舶得到有效整改,17艘水泥、木质船舶已整改完成。

安监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水上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聚集现场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等专项整治。查处安全隐患780起,共发出了隐患整改指令书96份,行政处理决定书47份,停产整改通知书45份,查获案件45件,其中立案查处15件。

审计部门将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和惠民资金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全市完成审计项目116个,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5,382万元,移送有关部门经济案件线索1个,涉案人员3人。

市政府法制办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牵头组织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工作;市司法局开展了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的活动;市发改委在项目审批环节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项目;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开展了反洗钱专项行动。

(十)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各区县整规办结合本地特点,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部署的整规工作,积极组织本地区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各种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荣县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25个,立案查处案件531件,查获案件货值13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0万元,查补税款480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件。富顺县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12个,立案查处案件727件,查获案件货值268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18万元,查补税款303万元。自流井区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10个,立案查处案件196件,查获案件货值58万元查补税款484万元。贡井区共捣毁窝点12个,立案查处案件104件,案值35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5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案件6件,检查机关批捕3人。大安区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4个,立案查处案件126件,查获案件金额26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0万元,查补税款197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2人。沿滩区共捣毁非法窝点10个,立案查处案件66件,查获案件货值14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26万元。高新区共捣毁非法窝点5个,查获各类案件141件。

三、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市委宣传部牵头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并从对象、地域、内容、所有制性质四个方面进行了延伸;市经委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大力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开展信贷市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拓展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工商系统继续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食品药监、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建立了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市房管局建立了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信用体系及网上公示平台;国税局、地税局开展了“依法诚信纳税”活动;司法局开展了法律服务队伍诚信体系建设;成都海关*办事处开展了报关行业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报关市场活动;农业局完善和细化了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资领域诚信档案与诚信评价制度;旅游局组织开展了“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活动;卫生局规范了10余条卫生监督和管理制度,建立每年2次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评查制度,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公开制度,提高了卫生部门在社会的诚信度;供销社开展了农资公司以及各基层供销社网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

市整规办、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卫生局、成都海关*办事处、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广电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外汇管理局)、市企业管理协会、市企业家协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开展了*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推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我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检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协作机制,联系会议制度,公安经侦信息联络员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力度,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检察机关主动深入到工商、烟草、盐业、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深挖立案监督线索。全年共建议行政执法单位移送案件线索6件,均已立案侦查。

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各项工作的推进,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已移送司法机关查处33人;各级公安机关共抓获经济犯罪嫌疑人147人,刑事拘留79人,取保候审55人,逮捕25人,直接移送14人;各级检察机关已批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7件22人(其中:合同诈骗11件12人,假冒注册商标2件4人,虚开增值税专业发票1件1人,生产销售假药1件2人,非法经营2件3人);各级法院已宣判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31件39人。

5月31日,由市整规办、市检察院联合组织市级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到宜宾汉王监狱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规工作的良好氛围

工商等部门开展了“3.15”宣传咨询活动;市整规办、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月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并于今年5月正式开通了*市食品安全信息网;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日的宣传活动。

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我市各新闻媒体加大了宣传报道力度。据不完全统计,1月至11月底,《*日报》刊发稿件70篇,图片10幅,开辟专栏1个——《消费和谐3.15特别报道》;《今日晚报》刊发稿件38篇,图片15幅;以电台《新闻时空》、《1009早新闻》和电视台《*新时空》、《盐都播报》、《都市全接触》、《走进生活》等栏目为龙头,播发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报道:广播消息95条,广播专稿7篇,广播专访4个,电视消息130条,电视专题14期,电视专访5个。

六、开展调研,沟通信息

市整规办组织开展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调研。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思路。在调研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关于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整规办[*]8号)和《关于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整规办[*]8号),上报了省整规办、市委、市政府,并印发给了各区县和市整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4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一、加强监督检查,助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加强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达标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核心要求,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四大类30项44个现代化指标任务落实和完成情况的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就节能减排、生态绿化等部分指标达标工作建立任务分解落实机制、动态监测机制和督查倒逼推进机制,通过重点视察、现场办公、驻点检查、专项督办等形式,保障各项指标任务有效落实,全力推进。

2.加强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重大工作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围绕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转型升级工程、城乡一体化工程、生态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和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重点项目联合督查、信息互通、协调推进机制,对重点项目审批效率、工作实施、任务进展等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全程跟踪问效,确保各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加强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监督检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促进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结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人民生活及资源环境等指标实现为目标,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突出节约用地、科技投入、产业振兴等检点,分工负责,查纠结合,注重整改,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扎实推进监督检查工作。

二、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关注涉及群众利益问题

4.加强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各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是否有效落实,新增宅基地和农村住宅翻(改)建审批是否取消或停止,农宅置换、原宅拆除、土地复垦和一户两(多)宅清理等工作是否按规定执行。督查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足额完成农宅置换商品房建设任务,规范建设程序,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5.加强对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任务是否分解落实,项目是否按时开工建设,政府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建设项目用地是否优先保障供应,税费政策是否全面落实,建设主体、配套设施、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督查住房保障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准入、退出机制和保障性住房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健全。

6.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和进出口环节、餐饮消费环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等9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行政执法工作的效果进行监督检查。督查药品(药械)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强化对基本药物的质量监管,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7.加强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八公开一监督”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过程中实行政策依据公开,征收程序及操作方式公开,评估标准及结果公开,被征收人权利和义务公开,公示地点和时限公开,安置房源及选房情况公开,征收部门、征收实施单位和征收工作人员及纪律公开,特殊补助补贴公开。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征收和补偿行为,促进“阳光操作”,维护群众利益。

三、深入专项治理,严格执纪执法,健全长效机制

8.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功能,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链接和整合建立相对集中的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服务平台和共享专栏,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领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制定工作措施,综合运用信用信息,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

9.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工作。严格界定中介机构主体资格,加强资格审查,完善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严格规范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从业行为,加强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

立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平台和诚信档案,推进中介机构信用分类和评级,强化结果运用,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进一步调动各市场行为主体的积极性,提升我市中介机构的整体水平和档次。

10.严肃查处和纠正各地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加大对各地法人(单位)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查处和纠正的力度,对各地,特别是村(社区)一级的违法用地、违法规划、违法建设的项目进行严格执纪执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违法违规建设和出让或变相出让“小产权房”的,通过畅通投诉渠道,深挖案源,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严肃追究责任。完善信息报送、线索移送、责任分工、联合执法和责任追究机制,坚决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

第5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做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能使金融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正在中国以井喷的态势发展。但这种金融创新业态在带给企业及个人周转消费便利的同时,也在考验各类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水平。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由于征信体系的滞后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运作过程中风险集聚。信用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增加交易成本,还会影响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秩序。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来进行征信成为未来解决信用风险问题的主要途径。依托大数据征信,相关企业可以降低行业总体经营风险,优化互联网企业信审流程,大数据征信将为推动中国诚信文化的传播和诚信体系的构建贡献独特的价值。

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发展

2014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之年。据《中国P2P网贷服务行业评价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网贷运营平台约1600家。其中当年新上线平台超900家,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超48家。

进入2015年,我们依然在接受互联网金融对国家金融体系的“洗礼”,无论是货币基金、银行理财,还是保险理财、票据理财、基金、债券、P2P网贷,里面都有互联网金融的身影,互联网金融已然成为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熟知的一种金融方式。比如P2P网贷就通过信用贷款、房产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供应链金融、银行过桥、委托贷款、保理业务、融资租赁等方式迅速普及了我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显示出其野蛮的一面。

比如对于P2P行业而言,截至2015年5月底,一家从事P2P行业研究的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349家P2P网贷平台,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迅速转为红海,由于竞争非常激烈,其野蛮生长背后所出现的风险大、管理弱、安全性存疑等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

在P2P行业中,近两年就发生大量的跑路倒闭情况,这也造成网贷行业“满眼尽是繁华,终究不太放心”的尴尬。其中2013年年底和2014年年底,P2P行业就出现了两次“跑路倒闭潮”。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问题P2P平台总数为275家,其中诈骗类平台高达126家。进入2015年以来,这种情况今年并未得以缓解。今年4月,全国P2P网贷发生倒闭、跑路、提现困难等各种问题的平台新发生53家;今年5月,新增主动停业的平台以及问题平台新发生67家。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所涉及的其他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比如因内控缺位导致个别互联网金融平台捏造虚假资金供求信息骗取客户资金;或是平台建设缺位,资金支付或借贷环节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还有因为网络技术安全漏洞、个人隐私保护不力等;以及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存在的洗钱、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等。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现在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本应随互联网金融同步发展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由此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和监管问题持续集聚,继而导致了以上所说的各种问题。

信用为题缘何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其主要原因在于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为市场交易者提供全面的信用信息,能有效的解决经济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为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交易环境。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针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征信体系仍然缺乏,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有征信记录的约3.3亿人,约占总人口数的24%,远低于美国征信体系85%的覆盖率。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获得有效的征信数据来源。这就导致一些问题连环发生,比如有的借款人违约造成坏账出现后,由于其失信成本较低以及尚未纳入到征信体系,但其他平台根本无法获得警示,造成了整个行业信息不透明持续存在,信用风险越来越高。

可以说,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的确有很多优势,比如能使金融资源配置得以优化,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但纵观目前中国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因为互联网征信不健全所导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障碍也很多。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建立、信息安全风险突出和失信惩戒力度不够等。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做好互联网金融信用与风险控制,完善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与行业规范的发展,实际上已经不仅是该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关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问题。

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

信用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尤为重要。司马光曾讲:“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更早的《左传》也认为:“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即一个人说话是否算数,是可以得到验证的。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很多新经济发展的支点。

比如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曾经饱受缺乏商业信用的困扰。因为不管是付款方还是发货方,总有一方不放心,这一信用“瓶颈”直到第三方中介支付宝的出现才得以缓解。

当下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行业规范与风险控制问题依然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大挑战,例如在征信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企业或个人向P2P平台贷款,由于信息不对称,P2P平台很难全面的掌握贷款对象的信用信息,有些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额度远超过其贷款能力,此时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P2P平台造成严重的影响。信用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增加交易成本,降低资金利用率,更严重的会影响市场交易秩序,阻碍经济发展。

在现在发达国家中,信用报告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所以征信服务非常常见。通过征信既可防范信用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又可营造“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环境。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没有征信系统的情况相比,征信系统可以拉动约0.33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征信系统可促进小微企业贷款增加额占比近三成。

一个市场经济能够蓬勃健康发展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征信体系完善的社会。正因为如此,从2013年开始,中国征信建设的节奏明显加快。

其中在2013年3月,我国首部征信行业法规《征信管理条例》开始实施;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征信机构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201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开始对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实施收费制度;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并明确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以此为基础,全社会开始对征信业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开始努力推动征信业发展。

为提供有效的信用信息支持、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和环境,2015年6月,中国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中国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该规划目的是到2020年左右将保险业信用信息的采集范围进一步扩大,信用记录覆盖率力争提高到95%,并依托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国家其他各类信用信息系统实现有机对接。

与此同时,国务院也迅速批准了《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发改财金〔2015〕1104号)有关规定。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统一工作部署,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在政府采购领域建立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等内容。

同样在6月份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发改委近期将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领域信用记录,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

与此同时,我国针对互联网金融有效征信体系也开了了具体的部署。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在1月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首批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8家机构名单。

根据这份通知,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需要在6个月时间内准备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所以才有阿里的蚂蚁信用查分、腾讯微众银行的人脸识别贷款、拉卡拉的考拉评分等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的征信产品陆续面市。

大数据征信为互联网金融提供风控保障

征信过程最重要的就是数据。传统金融机构征信采集的数据基本上是通过现场方式进行采集,也就是要求客户到银行去,在柜台上填写各种关于收入、固定资产等财务情况相关的表格后当面采集信息,因此身份识别很容易。这种数据收集方式可以看做是定量化收集,是小数据。

但是在今天,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来收集数据。由于巨大的客户数量,随时变化的金融服务要求,以及移动化的在线特征,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可能要求客户进行现场采集数据,这就要求更为便利的征信服务方式。

幸好有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由这两项技术组成的互联网征信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今天的互联网征信过程中所要求的信息的全面程度,已经完全超乎了你的想象。脱胎于互联网的信用数据是一种“大数据”,其特征是来源更广、种类更丰富,时效性也更强,涵盖了信用卡还款、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社交关系等方面。很多非财务类的数据,例如社交行为、文字言论、谈话语音、图片甚至交友情况等信息也被列为征信的数据对象。由于客户通过互联网产生了实时,留有痕迹,容易追踪的数据,所以相对于传统线下的采集和整合更加全面和准确。

不过,由于“大数据”太复杂,比如用户利用社交网络、电商网站、网贷平台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化数据非结构性特征强,这就要求征信企业对数据的存储和挖掘、分析计算能力有极高的要求,特别是需要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这时候,云计算就派上了用场。云计算则利用高效的数据挖掘技术和计算能力来增加征信的效率,同时允许使用专有的硬件部署来运行关键业务应用程序,所以可为用户提供了效率和安全的保障。

以2015年1月央行批准的可以对企业和个人征信的8家机构为例,这8家机构的数据来源均使用了大数据模式,其中的数据大同小异:既包括自己长期积累的数据、外购第三方的数据,也包括金融机构提供的数据、客户自己提供的数据,更包括从网络上公开获取的“大数据”,比如用户行为数据、社交数据等。其中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特别看重互联网行为数据,“芝麻分”和“猪猪分”都侧重对个人行为习惯进行分析。

另外,政府也注意到大数据在完善我国征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6月17日,国务院第9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我国政府也承诺要依法应予公开的政务信息,特别是市场主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积极推动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

目前已经有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应用互联网征信来提高工作效率。其中阿里巴巴网贷就是利用芝麻信用的其电商平台进行“大数据”征集和使用的案例。目前芝麻信用在蚂蚁金服旗下以征信事业群的形式存在,能够横向调取阿里巴巴集团的数据。阿里巴巴的征信平台,可以借助借款人在阿里平台上的所有消费信息进行有效评估,从而降低坏账的风险,进而实现稳定、可观的利息收入。

此外点融网、银湖网、拉拉财富都已经把芝麻信用分纳入风控模型,作为审核合格借贷人的指标之一。这些信用评估将帮助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借款用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做出决策判断,丰富了对借款人资质评估的手段。同时,合作双方会把自有资源互换利用,通过黑名单分享,芝麻分评定等措施,更好地针对信用类借款用户进行信用评估以及贷后追踪。

需要加快对大数据征信的立法

将大数据(主要是社交、电商等数据)纳入征信体系是中国征信业的一大进步,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征信,可覆盖人群面广,对于在互联网上留有数据的人信用描述相对准确,但是业界人士仍然表示,大数据征信还有几个重大的问题尚未解决,其一是身份识别,即如何确定留下的数据属于这个人,以及保证所采集的数据的真实性,还有征信的授权的问题等。因为这些问题涉及到征信方是否有资格去采集、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以及法律的边界问题,里面都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目前我国对大数据征信主要是以《征信业管理条例》为依据,并不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虽然《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禁止征信机构采集与信用无关的个人隐私信息,规定了绝对禁止采集和限制采集的个人信息范围。比如绝对禁止采集的个人信息范围包括、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严格限制采集关于个人财务状况的信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个人财务状况的信息,包括收入、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是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进行部分采集的,而这些采集过程是否合法,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说明。

另外就是个人隐私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征信平台在数据获取渠道、覆盖人群等方面显然优于传统征信系统,但也使得用户个人信息面临更多被泄露的可能。虽然很多征信平台表示,个人隐私的保护是征信的首要考虑因素,所有信用相关信息的采集一定在用户知情的前提下开展。但是目前大数据征信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征信平台的迅速对接,都为个人信息隐私的泄漏都留下的空间。

笔者建议应该尽快对征信立法,只有有法可依,才能确保征信过程中数据集、信息使用的有序和合法。比如征信机构采集和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个人信用信息都需要征得信息主体的同意。再比如在保障隐私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尽快出台;针对数据缺失,大量原始数据分散在司法、工商等政府部门的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从立法层面使数据采集从私法授权的方式改为公权力授权,即当央行授予民间征信机构征信牌照之后,该机构即拥有央行的公权力授权,可以直接对接拥有原始数据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但涉及法定的保密信息的除外。

第6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一、政务公开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由于单位人员的变动,我局及时调整了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务公开办公室在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气象台长兼任,具体负责政务公开日常工作;形成了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制。今年以来,我局多次组织召开政务公开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信息公开工作,对政务公开各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同时还明确来我局政务公开年度工作重点,细化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内容,按照部门职责划分,把具体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要求各部门落实专人负责跟进做好相关工作,切实增强政务公开实效。

(二)宣传贯彻落实新《条例》

今年,继续加强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宣传贯彻,通过局职工会再次学习新《条例》。会议强调,要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原则,凡是能主动公开的一律主动公开,切实满足人民群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合理需求。政府工作要更加规范,要经得起检验,要习惯在制度约束下开展工作。

(三)认真做好主动公开

今年,我局努力提升政务公开水平,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平台,在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开展政策解读、网上调查、民意征集、政务咨询专栏,开展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及时公开意见征集采纳情况。

(四)规范依申请公开答复

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做好依申请公开接收、办理、答复、存档等工作环节,严格依申请公开办理时限,从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相关依申请公开信息按规定时限回复。截至目前,县气象局尚未收到信息公开申请,全年未收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五)落实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依托县政府门户网和政务服务网,做好市县网站集约化准备工作。为公众在查阅信息、网上办事提供一站式平台,提升了网站整体质量和政务公开的组配完备性。积极开展基本目录新增和重点领域目录修订工作,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管理,对目录进行了调整完善,实现了栏目的优化升级以“五公开”为主体,突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制作回应关切、政策解读、信用信息双公示、新闻会、财政信息公开和社会公益事业等专题。

(六)监督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定专人负责,业务值班人员5人参与每日气象服务信息。二是规范制度建设。严格政务公开工作中的制度规范,加快将政务公开要求固化到现有工作体系中,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与气象业务运行相结合。三是加强督查整改。注重日常网上测评,适时开展现场督查,督查整改一直贯穿于公开工作中。

(七)政府信息管理

根据安徽省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规范要求,及时对信息公开目录进行调整,做好新目录上线工作;做好对政务公开栏目日常读网监测工作,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我局在推进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工作人员的公开意识还有待加强;二是重点领域公开内容有待完善,要素内容要全面;三是政策解读、回应关切方式、新闻、决策公开、执行公开和公众参与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围绕2021年政务公开重点任务,完善主动公开目录体系建设,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集中力量推进气象服务重点内容的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信息及时完整。

第7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一、进一步完善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根据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情况,对20*年市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多次修订,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加大了对商贸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了对县(市)商贸重点企业的扶持政策,得到了各县(市)商贸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欢迎。

二、落实商贸专项资金,促进商贸企业发展

按照市政府政策,密切与财政沟通,积极做好商贸专项资金的预算,细化和落实支持项目。20*年度市政府批准商贸专项资金5300万,比去年增加1100万,到年底5300万专项资金全部兑现到企业和其它项目。通过商贸专项资金对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和商贸重点企业发展项目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商贸服务业的提升。同时加强了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申报、审批的严格考核审查,公开、透明、规范审批程序,在年内两次全市专项资金检查中,我局专项资金的使用均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

三、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按照市政府法制办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成了我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审批、审核事项的制度、程序,今年又压缩20%的审批时限;清理了近几年我局的规范性文件,6个文件失效,2个文件需要修改,没有应予废止的文件;制订了市贸易局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编制了市贸易局五年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呈报了三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加强了对委托商贸监察中心执法监管事项的工作指导和执法工作制度建设。

四、行业管理工作取得新发展。

协助整合餐饮等3个协会,新组建了农贸市场、旅游品2个协会,重组了美发美容协会,正在筹办酒类协会,调整更名商业总会为商业联合会。召开了两次行业协会例会和有关法规培训,组织行业协会制订行业标准,并与质检局共同了《家政清洁企业等级标准》、《*社区商业设置规范》;与商业联合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年货大联展,制订了《*市贸易局关于进一步促进商贸行业协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送审稿。

五、积极促进社区便民便利商业服务的发展。

举办了两次社区便民便利企业“双进工程”的培训;落实政策,对佑康、可的、大佳洗衣等便民便利进社区的企业兑现专项资金225.5万元,全年新增社区便民便利连锁门店100余个。红石社区、临安康顺家政被推荐为商务部和全省示范商业社区和社区商业示范企业。积极创新社区商业服务模式,认真组织实施浙江省96365生活服务平台建设,并在12月份正式启动运行。

六、开展了新兴商贸示范企业评比和大型超市分等定级工作。

组织各级商贸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申报,评出了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等15家为2007年度新兴商贸示范企业,并给予表彰奖励。贯彻商务部要求,对全市22家大型超市开展了公等定级工作,其中12家符合《规范》标准,已报省经贸委。

七、认真做好现代服务业商贸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协调工作。

组织实施和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年初与我局签定的目标任务;制订并呈报了商贸服务业培育大企业集团的五年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

第8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小康目标统领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4221”工程相关目标,引导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中小企业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升运行质态,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总体目标

1、全市净增私营企业2860户、个体企业2万户,净增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注册资本金52亿元。

2、乡镇工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6%,增加值增长18%,利税增长20%;其中,规模乡镇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24%,入库税金增长16%。

3、乡镇工业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以上,建成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入30亿元以上。

4、加强节能减排,全市列统乡镇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电耗下降4%。

5、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成立服务中心10个,培育市级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10个,建立市级创业示范基地10个,培育重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8个,组织参加各类培训达10000人次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是优化发展环境。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36条、《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法规文件精神,掀起新一轮学习宣传热潮,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坚持参与开展全民创业调研服务暨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切实帮助小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树立和推广创业及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的各类典型。

二是加快集中区建设。全力实施“313”工程,即: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以上,平均每个集中区投入300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平均每个集中区建成1万平方米;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入30亿元以上,30个市级重点集中区平均每个投入5000万元,其余集中区平均每个投入2000万元。各地要积极运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加快集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采取主攻招商引资和推动全民创业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不断加快集中区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认真抓好集中区的规划和考核工作。

三是培育产业集群。集中精力抓好楚州教学具产业集群、针纺织产业集群、金湖机电产业集群、盱眙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淮阴木业及木业加工产业集群、洪泽盐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集群培育,着力引导和帮助各地做好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有计划地扶持一批上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低水平产能过剩的企业主动调整结构,努力培育一批影响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群体。力争到年底,6个产业集群共实现销售收入达150亿元以上。

四是推进科技进步。进一步强化投入意识,尽可能多的上项目、上大项目。完善协调机制,加大对列入考核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努力帮助解决用地、技术、人才等要素问题。积极引导企业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项目投入资金不足的主要途径。多方位传递有关招商引资信息,多形式帮助牵线搭桥洽谈项目,全过程帮办项目实施,努力提高项目成功率。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达80亿元。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开发新产品。到年底,全市开发省级专利新产品6个,申报确定省级自主创新示范企业4家。认真做好2007年度项目库建设工作,努力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有关资金和项目支持。

五是引导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提升产业层次,在与大企业配套时发展循环经济,在加强节能减排上提高经济效益,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路子。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项目引进和设计以及产品开发的源头抓起,实施污染物的防治,积极开展创建环保模范企业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活动。到年底,确保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中小企业达12家。引导有条件的重点乡镇,结合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大力推进以种植业为龙头,发展粮食加工、饲料加工,再发展养殖、加工的大产业循环链,以农促工,以工带农,形成大循环经济格局。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六是实施百佳民企工程。挑选确定100户成长型民营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实行政策聚焦,分类扶持。指导和帮助企业研究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搜集、提供相关信息,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联合重组,走低成本扩张之路。重点帮助百户成长型企业向上争取有关扶持项目和资金。引导和帮助企业提高组织层次,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企业加强基础管理,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保认证,加速提升管理层次。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争创名牌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工程”。建立骨干企业监测点,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努力构建以骨干企业为“点”,条线汇总为“线”,整合工商、统计、税务等部门信息资料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民营经济信息采集体系,探索全市小企业信息收集分析的新渠道、新方法,逐步建立规模乡镇工业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体系。改善信息传递手段,建立健全财务和统计报表制度,提高数据信息质量,坚持定期分析,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第9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刚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整规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全面总结了*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来整规工作的经验做法,并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吴仪同志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做好今年的整规工作提供了经验,指明了方向。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全国整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吴仪同志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切实把中央各项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下面,围绕我省去年以来整规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重点,我讲三点意见。

一、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年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按照国务院《*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要求,严格执行全国整规办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规范的思路,健全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基础建设,牵头制定《泛珠三角区域整规工作联席会议章程》,搭建泛珠三角区域整规工作交流平台,区域联动、部门互动机制进一步畅顺,有力促进了整规各项工作的开展。全省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扎实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好转。在食品安全方面,食品安全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全省50%的餐饮单位实施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抽查的12.25万家有关单位,符合卫生许可要求的达到96.80%。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共检测蔬菜样品9.25万份,其中定性(快速)检测阴性率达到94.18%,瘦肉精检测1.72万份,定性检测阴性率为99.07%。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全面启动。去年已有352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省已建成省级农家店项目5500个,县级配送中心项目40个,完成国家商务部试点农家店项目5442个。在药品安全方面,妥善处理了“齐二药”、“鱼腥草”和“欣弗”等药品突发事件,降低了事故危害程度,表现突出。医疗器械市场日益规范。全省87%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完成了自查自纠工作,注销了176个不合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不断深入。检查了525家药品生产企业和150家医疗机构制剂室,发出整改通知书228份;检查了全省现有的全部9家疫苗批发企业;GSP认证工作全面铺开,收回GSP认证证书14家。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不断深化,建立了药品供应网1.78万个,覆盖面达到91.1%,基本满足了农村用药需要。

(二)知识产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正式成立*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印发了《*省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实施方案》。保护知识产权网工程全面启动。成立了省一级、深圳、汕头和湛江4个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开通了12312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公益电话和保护知识产权网*子站。保护知识产权涉外能力明显加强。与欧盟商会签署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承办了全国重点地区保护知识产权涉外工作座谈会、首届中德(*)知识产权执法培训班。积极参加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显著提高。全省版权部门共查处案件数量1060件;省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侵权纠纷194件,审结161件;*海关系统共查获走私盗版光盘约19亿张。

(三)打击商业欺诈全面展开。加大打击商贸领域欺诈行为力度,开展了“制止欺诈月”活动,重点查处利用互联网、手机,虚假商品、服务信息等欺诈消费者、从事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积极整治商业零售企业各种违规促销行为,规范美容美发服务业。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作用打击价格欺诈行为。我省各级工商部门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351宗,涉案金额2.7亿元,罚款1674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561万元。打击非法广告成效明显。全省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559宗,广告违法率持续下降。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年5月至*年底,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0.35万人次,取缔无证行医场所1.68万户次,查处违规违法医疗机构、计生机构3282间次。

(四)打击传销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完善了省打击传销联席会议制度,下发了《*省打击传销工作考核办法》。查处了中国药科大学学生洪启梅被骗入传销组织事件,受到国务院吴仪副总理的表扬。查处了亿霖集团传销案件,涉及全国16个省市,涉案金额20多亿元。全省共有1036个社区(村)开展了“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开展了打击传销宣传月活动,活动期间对594.7万多人次的群众进行了宣传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省捣毁传销窝点4924个,清理遣散传销人员3.3万多人次,刑事拘留、治安拘留传销头目631个,依法判刑78人,解救受骗群众1136人。

(五)其他领域市场整治工作不断深化。继续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卷烟专卖、外经贸、保险、金融、文化、证券、建筑、交通、土地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继续组织开展汽配、二手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全面开展酒类打假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外汇交易行为,不断推进房地产交易专项整治行动。

(六)信用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积极推进信用建设基础工作。加快《*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立法工作。深入开展*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举办企业“诚信兴商”签约仪式,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和创建“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鼓励和扶持信用中介发展,大力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继续发挥“企业信用信息网”作用。目前企业信用信息网省级系统已收集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省属共约200万条企业信息,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体系发育还不健全,我省市场经济秩序的进一步规范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依然让人担忧,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还经常发生,各类商业欺诈手段花样百出,规模不一的传销组织仍然存在等等。同时,我们的市场监管水平和能力还不高,执法惩治力度不足,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年全省整规工作

今年是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继续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深化专项整治,积极构建长效机制,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实现“三年规划”各项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保障食品餐饮安全。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快食品安全立法工作,尽快出台《*省食品安全条例》。认真开展食品安全评价工作,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加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推行种植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大力规范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推动强制出厂检验。严格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加大力度严查无证生产行为。继续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清理工作,在重点抓好节日食品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鼓励推行新型食品流通模式,加大对批发市场和超市的检测力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许可,鼓励支持个体私营餐饮企业提高食品卫生软硬件条件。

(二)大力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监管,开展药品生产企业清理整顿工作,严格药品生产准入管理,坚决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全面检查GMP执行情况。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从重追究药品安全违法责任。继续抓好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打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力度。继续完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加强药品知识宣传培训,增强群众科学、安全用药能力。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药品安全事故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加强药品监管队伍建设,深入查处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行为。

(三)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健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加大案件督办力度,充分发挥省内4个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的作用,推进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进会展进园区工作。大力贯彻落实《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年)》,制定*年*省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严厉打击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软件、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大力打击地下光盘生产线。继续围绕进出口、展会、定牌加工、印刷复制等重要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办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加强业务培训,大力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知识产权涉外能力,与欧盟商会就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深入合作,鼓励企业海外维权行为,支持企业应对国外知识产权诉讼,积极协助企业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

(四)严厉打击各类商业欺诈。重点抓好打击虚假违法广告、非法行医和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严厉查处利用互联网、手机虚假商品或者服务信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积极整治商业零售企业不规范促销行为。着力解决医疗服务供需矛盾,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非法行医。坚决取缔非法医疗机构,加强城乡结合部出租屋管理,清理非法医疗机构,加大打击涉“黑”非法医疗诊所力度。大力打击美容美发、药品、医疗、保健食品等虚假广告,打击特许经营欺诈行为。加强媒体监管,督促各主流媒体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广告审批制度,实行广告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制止虚假违法广告,加大对把关不严、违法广告媒体的惩戒力度。严厉打击炒作、哄抬商品房价格行为。

(五)严厉查禁传销。继续完善“打控防”体系,充分发挥省打击传销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协调作用,形成打击传销工作合力。落实打击传销工作责任制,组织实施《*省打击传销工作考核办法》。坚决打击重大案件,集中力量查办涉及地区广、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从重打击诱骗学生、农民工参加传销的行为,加大对传销组织者打击力度,严惩传销组织头目。注意教育传销受害者,引导和支持受骗群众回归正常生活。继续保持打击传销的舆论氛围,深入学校、工业区开展宣传,大力宣传《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扎实推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大力创建“无传销街道”、“无传销镇”、“无传销区”。

(六)规范农村市场秩序。深入开展农村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继续开展农资打假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推进农村食品“三网”建设,鼓励连锁经营,扶持农家店建设。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农村食品检测设备投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加强“散装”食品监管。开展针对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支持放心农资下乡。重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捣毁制假窝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渔机渔具的违法犯罪行为。

(七)深入开展其他各项整治。大力开展酒类打假工作,重点整治假冒国产名优酒,着力规范酒类专卖市场秩序,打击以次充好、以劣代优行为。严厉打击卷烟制假售假行为,加大力度整治假烟集散地,摧毁假烟分销渠道,集中力量捣毁假烟生产基地。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加大打击虚开增值税发票行为力度。继续保持打击走私贩私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抓好土地、文化、货币、证券、外汇等市场整治工作,大力打击“血头”、“血霸”。推进其他专项整治工作。

(八)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深入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支持和监督行业协会开展各类信用创建活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推进两法衔接平台建设,尽快出台《*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的意见》,完善备案登记、信息通报、联席会议等机制,推动建立经济犯罪奖励基金和情报交流、案件移送表彰、移送督促监察机制,提高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充实基层执法人员、设备和手段,善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执法水平。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政府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促进市场繁荣、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调控手段,既要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又要抓好正面典型的宣传。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确保我省整规工作取得实效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努力创造条件,协调配合,综合治理,保障整规各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决消除整规工作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错误思想,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落实必要的“场地、机构、人员、经费”,切实提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整规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明确责任,相互配合。职责不清、监管不严是影响整规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效的重要原因。最近,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课题研究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省整规办要抓紧组织力量开展调研,促进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尽快出台,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责任追究机制缺失的局面。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此为契机,明晰监管分工,层层落实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形成市场监管合力,对于推诿扯皮,监管不力,不履行部门、岗位职责的,要严厉追究责任,决不姑息。

(三)建章立制,强化执法。要坚持依法行政,首先必须不断完善法规、政策。目前,我们仍存在法制不完善的情况,个别领域往往无法可依,造成执法机关缺乏实施打击的法律依据,违法分子逍遥法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压力不断加大。为此,要不断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填补法律空白,实现有法可依,执法有据。同时要切实强化执法,坚决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通过强有力的执法行为,使法律成为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切实起到预防和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