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千工作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 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 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 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 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 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03年12期.
[2] 李瑞生. 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2):56.
关健词:现代建筑;深基坑支护;特点;关键技术;结构方案
1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1) 复杂多样性
深基坑支护工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约束,且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通常不为人所了解。影响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有代表性的因素可归类为环境类、工程技术类、地质结构类、工程结构类。
(2) 系统性
深基坑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因为:
第一、深基坑工程涉及面大、广、影响因素众多。
第二、基坑工程由挡土、支护、防水、降水和土方开挖等环节构成,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可能酿成工程事故。
第三、基坑工程不仅仅是一简单的孤立的支护工程,深基坑自开挖之日起,其支护体系、施工过程就与周边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 顺次性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顺次性,因此在优化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步逐级优化的方法,在不同的层次可以采用不同的优化方法。
(4) 不准确性
在影响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取和设计的众多因素中,大部分都具有不准确性,比如在不同地域的土层土质情况、适合的力学计算模型、各种分项工程的市场价等。对于这些因素,应使得一定的数学方法(如:数理统计、模糊估计等)对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估计,以保证优化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2SMW工法的前期施工准备
(1) 场地平整及地下障碍物探察
在三轴搅拌机施工前首先要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区域的表层硬物和地下障碍。地下管网、线路交织纵横、错综复杂的场地,应专门请各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协助调查,并请专业物探部门进行全场沿线地下障碍物探察,根据探察报告将障碍物进行处理或保护。
(2) 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GPS 点,按照设计图进行放样定位及高程引测工作,并做好永久或临时标志。放线定位后进行报验,确认无误后进行沟槽开挖。
(3) 开挖沟槽
根据基坑围护内边控制线,采用挖掘机开挖导槽并清除地下障碍物。导槽尺寸要求中心线两则各宽0.16m、深0.15m,在施工中随筑墙随开挖导槽以保证浆液不外溢,置换的余土及时清运,以保证SMW 工法正常施工,并达到文明工地要求。
(4) 放置定位型钢
沿垂直导槽方向放置两根定位型钢。为防止H 型钢插入时不正,可在平行导槽方向放置两根定位型钢,规格为300mm×300mm、长8~20m,在型钢上做标记,便于施工中找桩位。
(5)三轴搅拌机桩孔定位
三轴搅拌机三轴中心间距1200mm,根据这个尺寸在平行H 型钢表面用红漆划线定位。
(6)工艺试成桩
试成桩的目的是标定各项施工技术参数,其中包括搅拌机钻进速度,灰浆的水灰比,外掺剂的配方;搅拌机的转速和提升速度,灰浆泵的压力;每米桩长或每根桩的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喷浆口的时间等。通过试成桩试验得到以下较为理想的施工参数:水泥掺入量18 %、注浆压力115~ 215MPa、注浆流量200 L/min、水灰比1.5、下降速度不大于1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2m/min。
3SMW工法施工顺序
(1)桩机就位
桩机就位;对于不能承载三轴搅拌机的地面,要预先铺设型钢或2cm 厚钢板,以保证桩机在钻进时的稳定性。桩机要平稳、平正,并用经纬仪进行定位观测,然后用线锤校核,确定桩机的垂直度误差,孔位偏差值均保证在规定范围内。
(2)钻进及注浆
①钻进与提升三轴搅拌机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下沉速度不大于1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2m/min,在桩底部分适当持续搅拌注浆,并填写成桩原始记录。
②制备及注入水泥浆液在施工现场搭建拌浆施工平台拌制浆液,并搭建水泥库,在三轴搅拌机开钻前对拌浆工人做好技术交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拌制浆液和注浆。
③施工冷缝处理施工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一旦出现冷缝,就要在冷缝处围护桩外侧补搅素桩,素桩与围护桩搭接厚度10cm,为保证补桩效果,在围护桩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可进行补桩,这样就可防止从冷缝处渗漏水而达到止水目的。
(3)桩孔插入H 型钢
①H 型钢焊接及涂减磨剂由于基坑深度不同,施工中经常要对型钢进行焊接,焊接时需在两根型钢对焊处开一方孔,在方孔处焊接钢板,以保证焊缝处受力面积大。焊后将焊渣等突出物表面磨平,在型钢各表面均匀涂抹减磨材料(非油性或水性材料) ,以便回收重复利用型钢。
②H 型钢插入三轴搅拌机施工完毕后移走一段距离, 立即将吊机就位。起吊型钢时宜采用2 点定位,型钢翼缘必须与基坑垂直对准沟槽定位卡,并用线锤校正H 型钢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将H 型钢底部中心对正桩位中心,沿定位卡依靠型钢自重徐徐垂直插入水泥土搅拌桩体内,禁止冲击打入以防型钢扭转失稳。
若H 型钢插放达不到设计标高时,则采取提升H 型钢重复下插使其达到设计高程。
③控制桩顶标高将现场高程控制点用水准仪引测到定位型钢上,根据定位型钢与H 型钢顶的高差,在定位型钢上搁置槽钢焊吊筋控制H 型钢顶标高,误差控制在±5 cm 以内。待水泥土搅拌桩达到一定硬化时间后,将吊筋与沟槽定位型钢撤除。
④报表记录在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详细、真实、准确地记录每根桩的下沉时间、提升时间和H 型钢的下插情况,做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4)H型钢回收
待地下主体结构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 采用专用夹具及千斤顶以圈梁为反梁起拔回收型钢,然后用1∶015 水泥砂浆自流充填H 型钢拔除后的空隙,减少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影响。
4关键技术的施工工艺
H型钢水泥搅拌桩支护结构的施工关键在于搅拌桩制作,以及H型钢的制作和打拔。
(1)桩体施工方法及控制措施
在铺设道轨枕木处要整平整实,开挖导沟,使道轨枕木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开孔之前用水平尺对机械架进行校对,以确保桩体的垂直度达到要求;用两台经纬仪对搅拌轴纵横向同时校正,根据放线桩位设置SMW 搅拌机,确保搅拌轴垂直;施工过程中随机对机座四周标高进行复测,全面检查机械状况,正式施工前应空机运行检查,确保机械处于水平状态施工,同时用经纬仪经常对搅拌轴进行垂直度复测与常规搅拌桩比较,要特别注重桩的间距和垂直度。施工垂直度应小于1%,以保证型钢插打起拔顺利,保证墙体的防渗性能。注浆配比除满足抗渗和强度要求外,尚应满足型钢插入顺利等要求。压浆阶段时,不允许发生断浆和输浆管道堵塞现象。若发生断桩,则再向下钻进50cm 后再喷浆提升;采用“二喷二搅”施工工艺,第一次喷浆量控制在60% ,第二次喷浆量控制在40% ;严禁桩顶漏喷现象发生,确保桩顶水泥土的强度;搅拌头下沉到设计。
(2)轻型动力触探(N10)仅适用于成桩3D内的桩身均匀程度的检验
由于每次落锤能量较小,连续触探一般不大于4m,但是如果采用从桩顶面开始至桩底,每米桩身先钻孔700mm 深度,然后触探300mm,并记录锤击数的操作方法则触探深度可加大,触探杆宜用铝合金制造,可不考虑杆长的修正。
(3)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是检测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效果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一般宜在龄期28d后进行。
(4)经触探和载荷试验检验后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一般可采用双管单动取样器对桩身钻芯取样,制成试块,进行桩身实际强度测定。为保证试块尺寸,钻孔直径不宜小于108mm。
(5)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不符合设计要求。
只有基槽开挖后测放了建筑物轴线或基础轮廓线后,才能对偏位桩的数量、部位和程度进行分析和确定补救措施。因此,水泥土搅拌法的施工验收工作宜在开挖基槽后进行。对于水泥土搅拌的检测,目前应该在使用自动计量装置进行施工全过程监控的前提下,采用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检验。
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并应坚持全程的施工监理。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桩进行质量评定。检点是:水泥用量、桩长、搅拌头转数和提升速度、复搅拌次数和复搅拌深度、停浆处理方法等。
(6)水泥土试验
水泥土的龄期(7~14d)强度增长不明显,对于初始土质较差的土尤为如此,强度增长主要发生在龄期28d 以后,并且增长至120d其趋势才减缓。这与混凝土的情况不一样,因此要合理利用水泥土的后期强度。
(7)渗漏水处理
基坑开挖阶段应密切注视基坑开挖情况,一旦发现墙体有渗漏要及时进行封堵。堵漏采取双液注浆法进行。
5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选择
支护结构方案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工程实际,遵循“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在方案选择的具体操作中,常用方法有:一种是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深基坑支护工程选型的实践经验总结,倾向于按某个特定的方案选择顺序进行选择;一种是根据多目标决策理论,采用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进行方案优选。
6工程实例分析
苏州雅戈尔雷迪森广场A1地块地下室工程,位于苏州市中心,交通繁忙,工程四周均有聚集建筑和主要城市交通道路。工程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面积近1万平方米,基坑安全等级二级,围护结构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加一道混凝土内支撑,止水帷幕采用三轴搅拌桩。支护形成为Ф650SMW工法桩内插500×300×11×18H型钢,基坑开挖深度为6.75m,型钢长度为12m。
根据设计要求,基坑四周用钢筋砼冠梁把H型钢进行整体联接,钢筋砼内支撑与冠梁整浇,形成牢固的整体支撑系统,以防止H型钢上部位移。SMW工法施工周期短,平均一天施工10余米,总施工期仅30天,给工程的后期施工进度预留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基坑土移小,经累计检测总位移均在设计的控制范围内,支撑拆除后,未发现周边建筑产生裂缝及地下室管线断裂现象。SMW工法比较砼钻孔桩围护,有噪声小、安全性好、成本低等优势,经测算,成本可节约用30%左右,通过该工程的实践,SMW工法本工程的施工是成功的,真正体现了技术、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经济等方面的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