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上海高考语文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第1篇: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当你想要离开我的时候当你想要消逝的刹那握住不放直到永远(以诗的形式开头,别致新颖,富有温情。)

沈从文曾对你说过:“我们相爱一生,但一生还是太短。”

而我,只想握住你的手,不想说任何话,因为任何话也概括不了我对你的心。

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我要握住你的手不放吗?

因为,文学???是你!是你!是你让我看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是你让我体味一个个诗一样的人生;是你让我懂得人生的真谛;也是你让我克服一个个险境,超越极限!(“千呼万唤始出来”,原来是文学。前面便是铺垫。)

没错,就是你让清泉淌过我的心底,让那烈火燃烧我的热情!

是你让我看到了李白执剑出长安,坡漂泊入海南,吴敬梓一身落魄修儒林,曹雪芹满腔哀思寄红楼;是你,让我看到基督山伯爵的仇恨,苔丝的美丽与凄凉,娜拉的出走,安娜的卧轨,保尔的追求,海伦的奋斗;是你,让我穿越时空,让我体味人间!

还是你,在一个深夜,翻出你,欣赏你,爱你,喜你,尤其爱那些诗词。

在深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致;感受“马作的庐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豪迈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

在这么一个深夜里,因为有你而充满色彩、味道;因为有你,而变得丰富精彩。

依旧是你???在我灰心的时候对我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在我奋斗的时候对我说:“就这样,有志者事竟成。”在我成功的时候对我说:“满招损,谦受益。”(充满深情地道出文学对“我”成长的影响。)

是你让我充满自信,让我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你让我保持天真之性,能与孩童一起唤出“白玉盘”,能作美丽嫦娥的幻想。

是你,把我拧起,拧起我的精神,我的肉体。(“拧”这个动作,怕有些粗野了吧?)

是你,让我把痛苦延展成薄如蝉翼的金饰。

第2篇: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2015年高考已经结束,这也是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之后的首次高考。今年的高考秉持怎样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介绍: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大幕徐徐拉开。如果说2014年的改革主要是“拿图纸,出方案”,那么2015年则是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抓施工,见成效”。《实施意见》中要求高考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015年的高考语文通过试卷设计和能力架构,落实了改革要求;通过素材选择和精心设题,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自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依法治国的认识,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特点一:突出立德树人导向

姜钢介绍,语文是与社会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2015年高考语文进一步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语文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为了选拔热爱母语、学识扎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考语文试题材料一向注重选取渗透核心价值观的人物事迹、新闻事件和文学作品。今年是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无数中华儿女曾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全国二卷传记阅读《将军赋采薇》,以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的传记材料为阅读文本,不仅适合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全国二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来护儿的重义轻财,全国一卷小说阅读材料中马兰花的诚信友善,以及福建卷语用题材料中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形象等,无不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蕴含依法治国理念 依法治国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今时代主题。语文虽然不同于政治,但在试题中蕴含依法治国,为将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全国一卷作文题“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时接电话”,语用题涉及《食品安全法》,湖北卷文言文阅读谈“廉吏自古难之”的廉政话题,重庆卷语用题《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内容,都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和感悟,无疑有助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文经典已融入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高考语文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查力度。全国卷在古诗文阅读中,既有分析概括、翻译、古诗词鉴赏等传统题型,又有断句、文化素养以及在具体情境中默写名篇名句等新题型。现代文阅读也注意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如全国二卷小说阅读材料《塾师老汪》中对“有朋自远方来”的解释,全国二卷传记阅读中戴安澜借诸葛亮、秦始皇事迹表达壮志的两首《远征》诗等,不仅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承,更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尤能启人心智。同时,四川卷《两汉经学》、安徽卷《中国经典》、湖北卷《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山东卷《四堡雕版》、重庆卷《传统技艺》等试题,无不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凸显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炎黄子孙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在高考命题中凸显创新能力,不仅符合高校人才选拔的核心要求,也是语文时代性、工具性的重要体现。全国二卷作文中以施一公教授为原型的科学家大李、全国一卷传记阅读中朱东润在传记文学创作上不愿“穿新鞋走老路”、湖南卷屈原《离骚》和《九章算术》“割圆术”的教益和启示、浙江卷汪曾祺刻画“捡烂纸的老头”的用意等,无不有助于引导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鼓励创业创新正能量。

特点二:体现考试内容改革方向

语文命题组专家介绍,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高度统一,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知识文化的工具,掌握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方法。高考语文无疑应突出阅读与表达核心素养,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借助语言与思维工具、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基础性 语文既是思维工具,又是表达工具,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又体现了语文为其他学科提供支撑的基础功能。在阅读方面,试题设计积极反映时代要求,除了考查学生在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理解文本、筛选信息、鉴赏评价等精读能力外,也增加了对快速阅读能力的考查。例如,北京卷以三段彼此关联又相对独立的阅读材料开篇,内容是关于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的,每篇均千字左右,大幅度突破了以往社科类文章1100字左右的文字量,要求考生在快速浏览中筛选每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并回答问题。这些设计,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拓宽了对阅读能力这一基本能力考查的视野。在表达方面,试题的设计使考生既有表达的欲望,又有要表达得准确、流畅、清晰的自觉追求。全国卷和分省卷的语言表达试题都既有传统的对词语使用准确与否、语句表达正确与否、语篇中上下文衔接恰当与否的考查,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上海卷要求为小说《雪天》续写情节的补写题、湖北卷“天鹅戏水”图文转换题以及作文等表达能力的考查,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突出综合性 高考语文试题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的试题材料,如全国一卷“电商网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带一路”、全国二卷“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安徽卷“亚投行”、天津卷作文“范儿”等材料的内容,考查学生调动获取文字信息、独立思考材料内容、客观评价作品特征、准确表达思考感悟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实,领会理解试题背后的深层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沟通书本、课堂和学校内外的联系,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能激发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运用已有知识思考、解决身边问题,体现出高考语文综合性的特点。

着重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高考语文拓宽了命题视野,注重引导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深度探究。尤其是作文,如上海的“坚硬、柔软与和谐”、江苏的“智慧与经验、能力、素养”、广东的“人与自然”、浙江的“人品与文品”,都着眼于对思辨能力的考查,避免宿构套作,引导深度的观察与思考。全国二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艺术是什么》,就原文中“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能否推演出“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江苏卷阅读题《罗丹的雕刻》引发罗丹创作对雕刻创新的根本性变革等试题内容,都需要考生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查。

特点三:探索创新试题设计

语文命题组专家介绍:创新试题设计是实现考试内容改革的必要手段。为了更好地落实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今年高考语文学科守正创新,积极调整,探索试题创新设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语用题注重创新 已经进入大数据、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今天,文字之外,从图片、表格、数据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成了阅读“新常态”。而图表阅读题、图文转换题为考查阅读和表达能力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全国二卷语用题“联合我们的力量”展示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鸽子由多国旗帜巧妙构成,学生要根据图形内容要素简明流畅地写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的寓意。此外,还能在作答的过程中,感受到该图暗合今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其他如全国一卷“保护水环境”、江苏卷“中国文化遗产”等标志性图形,重庆卷“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示意图、湖北卷“南水北调”路线图、浙江卷本省与全国阅读情况比较图等,都在阅读文本选择的多样化上作了积极探索。

第3篇: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一、审题立意保方向

如果偏离了题意,就会发生思维混乱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审题立意时,要抓住命题者的意图。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炼中心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为文章的主旨,就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如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作文题的材料是关于农民工老王住院、受助、回报的故事,那么提炼这则材料的中心,抓住其中的共性,可以得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共创和谐社会的主题。

2.抓关键词句法。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起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如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文题材料有很强的思辨性,关键词是“自由与不自由”,那么写作时,就要阐明自由与不自由的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3.由果溯因法。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以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为例,所给的材料是关于“山羊过独木桥”这一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在预赛中出现的新情况,引发的巨大争论。那么,从“引发争论”这个结果的角度谈,为什么会引发激烈的争论?他们没有按习惯上的山羊抵角进行比赛。对此推究缘由:规则的制定不妨人性化一点,不仅可以体现公平公正,也可以体现友爱互助,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学会变通。

4.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作文或叙述“物”的材料作文时,我们需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观点。如2014年高考语文课标卷Ⅱ作文题的材料是关于给野生动物喂食的,材料中的“动物”“野生动物”,我们可以将其引申到人,如由“人喜欢动物”引申到父母对子女的喜欢,引申到长者对下辈的爱护,由此我们就可以写“爱与害”“动机与效果”“教育方式”等方面的话题。

二、明确文体不走样

如果确定写记叙文,就要筛选出能表现主题的事件,并加以拓展,对其中的人物进行多角度描写,充实其中的细节元素,以少量的议论和抒情深化主题。如果确定写议论文,就要提炼出准确鲜明的观点,列举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搭建基本的论证框架,最好能用两种以上的论证方法,并能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三、理清结构显清爽

无论决定写什么文体,我们都需要认真构思,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需要什么样的素材,需要什么表达方式。这样才不至于写作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文章安排段落结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是“纵式”和“横式”两种。安排段落结构,还应当注意不同文体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同一文体在结构上的变化。如:安排记叙文的结构层次有以下方法: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按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划分。议论文有以下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递进式(按逻辑顺序);对比式;总分式(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要想理清结构,写作前最好能列写出提纲。列了提纲,就知道写什么,并且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此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层次清晰。以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为例,首先根据立意,确定好文体。如果要写记叙文,就要明白需要写一个什么样的事件才能反映“打破常规”获得双赢的主题;如果要写议论文,就要写清楚“如何”打破“什么样”的常规,正面的例子举什么,反面的例子举什么,引用什么名句。最后提纲如下:

观点:打破常规,获得双赢。

文体:记叙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

事件:班级里的一个差生被新班主任用非常规的手段转化的事件。

结果:差生不再搞破坏,能和同学和睦相处,并用心学习。

第4篇: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例如数学,可以说数学与语文的联系是很松散的,但它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数学家的故事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据,陈景润、华罗庚、熊庆来等数学家的故事经常被大家引用。大家知道数学是讲究逻辑思维的学科,而写议论文也需要讲究逻辑,在作数学题时锻炼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能促进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例如数学中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就对写议论文很有帮助。修改病句中有一类“逻辑错误”,在“逻辑错误”中就有故意混淆三者的错误。

例如历史,历史人物可以作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材料,还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涉及历史知识,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要把历史与语文结合起来,这样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一文就涉及到我国现代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课文所写的“”一段历史,只是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冰山一角。而要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就必须超越本文有限的几段文字,从历史学科中去寻找更多的资料,我们可以拿出《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上海教育版)查找有关“”的章节阅读。《历史与社会》课本中有关“”的资料比语文课文《》一文要丰富得多。它不但有文字,有彩图,还有当时的实物照片,其中反映的惨状令人发指。看到这些后,我们对《》的理解会更深刻。

历史课本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就可以作为09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作文的素材。大家知道,09年山东高考作文为命题作文“见证”,我们可以用这一单元的材料,说浩渺的太空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写两弹一星、火箭发射见证了中华的崛起。例如广东省的高考作文为话题作文“常识”,这一单元上有关于相对论的论述,其中有相对论有悖于常识,一开始遭到反对。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材料写《常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如果仔细研究,其他省的作文题也可以从历史中选取材料。古代有文史哲不分家之说,这充分说明了历史与语文两门学科之间的亲密关系。

例如政治,现在的政治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得非常紧密,语文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与现实联系也非常紧密,因此,二者有很多交叉内容。政治课本的很多内容都是围绕某一个专题或曰“话题”组织材料的。这些话题都可以作为高考话题。例如政治上有“诚信经营”的专题,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就是“诚信”。但是,当时的名篇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赤兔之死》都是采用的文学笔法,都是玩弄文字技巧,在思想上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也许,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心里想的只是些华丽的句子,独特的构思,而没有想到以独到的观点,深刻的思想取胜。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们语文老师视野的狭窄有很大关系。我们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没有做好学科渗透。如果我们做好学科渗透,学生用政治上学的观点关照作文,我相信当年会出现很大观点新颖的作文。

第5篇: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12年前的199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在高考语文全国卷中首先推出了“给话题”的作文命题,这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与此前的作文题目相比,提示与鼓励开放的意图更鲜明,于是,高考作文题目的开阔性、普适性和贯通性也就更鲜明地展现出来。高考作文题目奏响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序曲,也使得高考作文题目更贴近了写作的本原意义。

一、洞悉高考作文题,与出题者“心有灵犀”

“给话题”的作文“元年”――1999年,给出的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题目表现形式新颖,实质要求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或“我最熟悉的一件事”这类最传统的题目。

“移植记忆”的过程就是调动素材积累的过程。可以写“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记述经历”,可以写记述性文字;“编述故事”,可以写文学性作品;“抒发感情”,可以写抒情性诗文;“发表议论”,可以写论说性文章;“展开想象”,可以写任何形式的幻想。

2000年,给出的作文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说出了永恒的真理,而“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更道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原因。

作文题目,门窗洞开,八面来风。此前此后,面对所有作文题目,都可以从这两个题目中得到启发。比如2001~2003年之间所出的高考作文题目:

2001年给出的作文话题是“诚信”。怎么看待“诚信”?在何种条件下恪守诚信?在何种条件下抛掉诚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02年给出的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题目实质是要求考生把自己或自己熟悉的任何人,做某件事之前、之中的心理活动挖掘出来,写成作文。不同的心灵选择,见证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03年给出的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既可以是基于“诚信”的判断,也是一种“心灵的选择”。人们对“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认识各不相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考生要写自己,还是哪位人、哪件事,那就只有移植相关的记忆了。

二、感悟生活真谛,与生活“浪花”共舞

生活,是高考作文永恒的话题,所有作文题目都在演绎、阐发这一主题: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承递、碰撞和交融――传统来自历史,时尚通向未来。生活在时间长河中的人们,无不感受着新与旧的承递、碰撞和融合。

2004年,继上海市、北京市高考先后自主命题后,很多省市进入了自主命题的阶段。作文题形式百花齐放,归总起来有“给话题”“给标题”“给材料”三大类。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作文题目都是“生活”这条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或者是针对一种“传统”或“时尚”而提出,而建立其意义;或者直接包含着“传统与时尚的承递、碰撞和交融”。比如,2004年全国卷的“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2005年上海卷的“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天津卷“留给明天”等等。

生活和生命的本质就是“传统”与“时尚”的承递、碰撞和交融。懂得了生活和生命的考生,还有什么作文题目不能驾驭呢?

三、掌握作文题目出题态势,以不变应万变

2006年开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全国开始推行,高考作文题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代表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新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题目给出的,不再是一个话题或标题,而是一则材料。材料是一种生活场景的体现,题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型材料作文”是没有靶心的靶子。考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此外,作文题目提出“根据要求写”,具体要求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也就是说,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选好角度”,即依照“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鼓励考生选择“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的角度。

那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是什么呢”?如2011年全国卷的作文题,介绍一条社会新闻,“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其范围类似于2001年全国卷作文题目“诚信”、2002年全国卷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这位业主的作为,当然也会使彩票销售和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年辽宁卷作文题目);和谐社会人都应该这样,这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2006年天津卷作文题目);但也可能有人会说“都什么时代了,到手的533万大奖不要,还自己去挣那点儿工资?”(2010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目);并且也可能出现在“鹿特丹世乒赛后师生们谈论的内容”之内(2011年北京卷作文题目)……

哪个角度最好?毋庸置疑,真情实感最好,“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最好。如何表达好自己已选择的最好的角度?这就要联系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去写。

四、了解高中语文“课标”规定,在广阔天地里量力而为

第6篇: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通过导向强化母语

北京在此次改革中,高考语文分值和英语分值“不分高下”的状况被打破了。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将高达180分,整整高出英语80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很重视外语教学,但却没有哪个国家会把外语教学置于母语教学之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表示。加强外语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桑锦龙曾担忧地发现,语文学习并没有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为学习外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远远超过语文,甚至挤占了语文学习的时间。他认为,通过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强化母语教学,可能会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契机,这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北京高考对英语减分、对语文加分引发热议。这股热议之风也传到了中国台湾。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在厦门参加文博会活动时表示,她赞同提高语文在高考中的分量,认为这是好事,提高语文分数,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张晓风在两岸有着众多读者,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张晓风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起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台湾中学的教科书,她的散文《行道树》还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初一语文课本。余光中先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她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张晓风说:“国文跟英文比例调整,这是很好的事”。她认为,语文是表达自己、记录自己的很好的工具,掌握好自己的母语才是一件幸运的事。

地位相对下降

教育界很多人认为,母语教育的地位偏低是影响我国母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郑国民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很多国家都深刻认识到母语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母语教育倍加重视。我国母语教育虽然具有优秀的传统,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对于母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从目前中小学补习班最火暴的是英语、奥数这一现象中,母语教育的地位相对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母语教育:为了让8岁的孩子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白宫亲自倡导“美国独立阅读挑战计划”,并动员联邦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其中。法国初小一年级,法语每周为9至10课时,占每周学时总数的35%至38%,比数学多出4至4个半课时。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占总课时的比例比上述国家都少。其次,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量极其有限。很多孩子一个学期只读一本语文教科书,没有机会阅读课外书籍。而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可能保证运用母语能力的发展。一些美国社区图书馆为了鼓励中小学学生多阅读,设计了很多活动吸引学生多借书和多读书。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图书后,会获得图书馆人员赠送的小礼物。同时,学校会让学生每周到学校图书馆上阅读课,有专业人员进行阅读指导。

我国语文学科地位在不断下降,课时数不断减少,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已不足以为课外自学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陈先云指出,我国语文学科的课时数,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减少的。尤其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后,9年的语文课时数,差不多只有五六十年代小学6年语文课时数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那时的小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的时间要比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加起来的时间还要多!“多读多写”是我国古老的学好母语的成功经验。即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需要有起码的课时保证。现在如此少的母语学习时间,课外的各种补习班又尽是奥数和英语,母语学习的质量怎么保证?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打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提高母语水平的主渠道也应该在课堂。课堂时间从哪里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因此,在义务教育的9年中,特别是小学阶段,要在课程设置上把母语学科放在首位。

语文不应成了“小三”

此次大幅度提升语文学科在中考和高考试卷中的分数比重,北京市教委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加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它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希望通过高考指挥棒来矫正英语学习过热的社会现象,应该是北京市教委意图之一。”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特级教师马说。 相关部门统计,上海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12年间,语文和英语课时数比例为4∶3,其中,在中学阶段两者所占课时、学分完全相同,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已不分上下,而在学龄前和大学,大家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更远远高于母语学习。

“语文学科在中小学的‘沦落’,是到了该警醒的时候了。”上海市第十中学副校长任其斌说,“语文虽然在三门主课中排在第一,但实际上早已落到了‘小三’地位,语文总能混个及格,而英语如果一放松,成绩就会滑坡,很多学生就会想,花这么多时间在语文上做什么呢?”

语文学科一直由于拉分少、进步慢等学习特点,往往容易被学生有意无意地忽视。在平时的考试中,数学和英语更容易拉开分差,这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数学和英语上,而不愿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语文上。如今,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要远远多于语文,而语文教学的恰恰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轻视语文学习的一大后果,是现在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度不够,写不好字、提笔忘字的现象日趋严重。而实际上,学好语文,关系到母语的前途和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其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语文本来就是最基础的学科,理应得到重视。部分省市现在计划加大语文高考权重,有意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这对巩固母语地位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汉字听写唤起新认知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的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已经终结,但是余音依旧绕梁。在8月2日开播到10月18日收官的13期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向观众呈现了一席汉字的饕餮盛宴。其倡导的“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精神,正唤起人们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决心。这次大赛的大赢家当属杭州外国语学校,5位同学入决赛,并包揽了冠亚军。这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学,同时也是“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介绍:本次大会共有32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代表队由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在内地接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组队参加。能够参与此次比赛的选手都是各省重点学校或“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中,通过层层选的各省前五名。马认为,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的意图应该和北京市教委一致,就是要唤起大家对母语的重新认识。节目中考到学生很多并不常用的生僻字、繁难字,很多语文老师也未必能够正确书写,但这也让大家认识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可以给语文教师很多启示。

让改革有效果

改革最大的难点在于整体改造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的教学策略。这包括目标的设定、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的回归,还涉及到老师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学生学习方式等。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希望未来的孩子具有深厚的母语素养和传统文化积淀,并通过国际交流把中华民族最美好、最鲜亮的东西传递出去,在世界舞台中立于不败之地。李奕认为,语文老师在改革当中也要进行反思和改变。语文老师不仅要知道母语教学是识字或者写作文,而且还要把母语应该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跟其它学科必要的关联整合进来。

第7篇: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语文学科特邀名师:朱昌元

浙江省特级教师

教授级中学高级a教师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

浙江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古诗文名句或许“回归”默写

文学常识改错可能“回归”填空

基础题的布局会比较稳定,如有变化,很可能出现在第5、第6小题。

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古诗文名句,不是理想的方式,考查方式应该更直接、更简明,比如回归到以前的“默写”。

考查文学常识的方式有很多种,去年我省的文学常识改错只是众多的形式之一。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也应该更直接一些,少转弯抹角,不搞“虚拟错误”。比如200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第24题,结合古文阅读要求同学们填空:“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一部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人名)。”何等自然,何等明快!同学们复习文学常识时,应该以课本为“根据地”,不要盲目扩大“战线”。

“大阅读”:表现历史思考、文化思考和审美体验的散文更有优势

会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鉴赏能力

俗称的“大阅读”是高考的“重头戏”之一。戏剧、小说和散文都可以进入高考试卷,但从高考命题艺术的角度讲,散文更有优势。散文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可供命题选材的天地更广阔、更自由;散文的“题眼”丰富多样,更适合拟制体现现代文阅读要求的题目。其中表现历史思考、文化思考和审美体验的散文内容更厚重,更值得同学们复习时关注。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阅读”的最后一题都采用“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形式考查对文章的鉴赏。而2007年的浙江卷改变了路数,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鉴赏能力。这个变化其实是对鉴赏本质的回归。主观题的形式单刀直入,简洁明快,更能考查出鉴赏能力的高低。这种形式在2007年高考中才出现,很有必要继续探索。当然,它也可以有变式,比如对相关的两段文章或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鉴赏等。

古诗词鉴赏:涉及“感叹历史兴亡”之外的任何主题

2007年浙江卷第16题围绕“感叹历史兴亡”的主题选取了诗、词、曲三个作品。中国古代的诗歌如恒河沙数,表现出来的情感类型也多种多样,如怀古、伤时、惜别、思乡、友情、爱情、报国、宦游、讽喻等。从情感类型的角度讲,除了“感叹历史兴亡”外,2008年的古诗词鉴赏题有可能涉及其他任何主题。

文言文阅读:从“传记时代”到“‘杂’文时代”

断句与求学、修身、励志、孝亲、交友、亲师等内容相关

经过多年的摸索,文言文阅读题已渐趋成熟,题型和命题角度相对稳定。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已从过去的“传记时代”过渡到了现在的“‘杂’文时代”。此处的“‘杂’文”不是指“像匕首、像投枪”的具体文章体裁,而是指文章的范围更加广泛,取向更加多元。短小精悍并有一定现实借鉴意义的文章,如传记、小说、游记、序文、杂感、语录、寓言等,都有可能被选取。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点,离不开对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对典型句式的判断,以及对文意(包括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的理解、判断和辨析。

作为我省2007年出现的新题,文言文断句能够有效地检测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今后的文言文考查题中可能会继续看到它的“身影”。用以断句的材料应与同学们息息相关,会涉及诸如求学、修身、励志、孝亲、交友、亲师等内容。

语用题:追逐新题和“立定脚跟”

语言运用题是新题型的“试验田”和“展览厅”,各种花样翻新的题都在这里露面,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你未唱罢我也登场”。复习时,既要追逐新题型,如写颁奖词、机短信、模拟正方或反方陈词、给刊物或电视栏目命名、填写稿件处理单等,又要“立定脚跟”训练,就是根据表达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新的题型层出不穷,永远追逐不完,决难一网打尽,只有抓住语言运用的本质扎实训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话题作文继续得到命题人的青睐

话题具备文化性、时代性、理趣和情趣,能“引爆”个体表达

由于话题作文在限制与开放的矛盾中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平衡,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套作甚至抄袭,又能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同学们一展长才,因此它将继续得到命题人的青睐。当然,凡事不可偏废,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作文命题富有文化含量,富有时代气息,富有理趣情趣,对个体表达有强烈的“引爆”功能――浙江卷作文题将会坚持这一追求。理想的作文题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包容度与开放性,提供的话题语料应该既简练典雅又引人深思,能够引导同学们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联想和思考。同学们既可以写情真意切的记叙文,也可以写富有哲理的议论文。当然,如果两方面结合夹叙夹议,则更有兼收并取之效。

语文学科特邀名师:程继伍

浙江省特级教师

浙江省中小学2211名师工程人选

浙江省首批中小学高级访问学者

浙江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

试卷的结构变化不大,具体题目的形式和内容却有不少新意

与其他省份变化“激进”的试卷相比,我省的试卷属于“稳中有变”式。整张试卷的结构变化不大,具体题目的形式和内容却有不少新意。比如2007年的试卷将文学常识填空改为文学常识改错,语用题中出现了填写稿件处理单的题目,等等。200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应该会延续“稳中有变”这个思路。

基础题:前四道题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创新点在后两题

一般情况下,基础题的前四题的内容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熟语和语病等;而后面的两道题目,一般都会出现一些变化。

文化常识作为高考内容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上个世纪的事了。2007年,在全国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都没有明确提及的情况下,文化常识突然出现在基础题第5题中,着实令大家吃了一惊。客观地说,这道题难度并不大,但考生的失分率非常高。基础题的第6题是判断名句正误,而以往考查名句都是以默写的形式出现的。有人认为,这道题有“为陷阱而设置陷阱”之嫌,引起了广泛争论。这些 “争议题”2007年考了一次,2008年还会继续考吗?何不换换花样,来点别的东西呢?

“小阅读”:注重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

经常听到有同学讨论“小阅读”选材会是自然科学类文章还是社会科学类文章。在此,我要着重说明一点,“小阅读”考的是同学们的语文能力,而不是考对材料专业内容的理解。所以,大家应该认识到,重要的不是考什么体裁、题材,而是考对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总之,提高自己的筛选判断、概括理解能力,就足以应付任何题材的“小阅读”文章和题目了。

“大阅读”:以现当代散文为主流

从根本上讲,“大阅读”是最能体现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反映阅读和鉴赏等语文能力的题型。

“大阅读”的选文以散文为主,但不能绝对排除小说等体裁的文章。一般会选取文质兼备的现当代散文,国外的也可能会少量涉及。设置的题目突出地体现了对鉴赏的侧重,比如2007年浙江卷的第21题。答题时,首先要依据原文,找出相关的信息;其次要分层表述,可以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逻辑顺序答题,显得条理清楚,有层次。

话题作文似乎占上风,但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并非会终结

应扣住主题深写

第8篇: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关键词】 语言运用 后期复习 复习方略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2

针对一年一度的高考复习,语言运用题复习在探索更加灵活科学的考试内容以及命题方式的同时,为了保障学生语言运用题的复习效果,试卷、讲义必须理清能力型题目和机械型题目的差距,在题题过关、卷卷落实的基础上突出复习重点。在高三后期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掌握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复习训练,通过明确基本点、重难点、突破点,让学生用正确的复习方略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学生高考语言运用题的分数。

一、依靠传统题型,明确高考命题方向

(一)明确题型意蕴,掌握题干要求

根据教育部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十七套高考题型中,十五套高考语言运用题属于传统仿写和压缩的考点进行命题,只有湖南和上海没有采用语言运用题型。在2009年高考中,仿写作为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被安排到了第七道题目中;另外还有全国卷的20题,2012年广东卷18题,2010年广东卷24题。因此,在高三语言后期复习过程中,必须强化语言频率训练力度。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系改革,很多新型题目越来越被命题者以及教师关注。在2006年(高考全国卷)通过示意图对具体地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所在的位置作一个介绍;2011年北京卷23题,通过新闻点评的方式再现了当代公益广告和自然环境的问题。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了当代高考写作方式和以往仿写命题、漫画作文等方式有着形同质不同的差异,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另外, “为北京奥运提建议”、 “为校报拟定宗旨”、 “向作家提能引起师生兴趣的问题”以及简短书评等都是崭新的题型。同时在这些题目中,后面两题通过全新的意念和思维方式,对考生的思维品质要求非常高,在这个过程中,书评要用怎样的方式展现见解,提出有意味、有价值、有特点的问题,在后面的训练中都必须进行正确、科学的指导;字数控制作为影响语言题型的重点内容,必须提高表达能力。两则书评的要求一般在九十到一百字之间。在为奥运提意见这道题中,北京卷要求在八十字以上,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增加文字量,其实也是对条理表达、整体思维提出了要求。

最后,从命题内容来看,具有现实意义的时事题目很多,例如:在2010年高考卷全国卷20题中,命题方要求以《奥运和祥云》为具体内容进行想象和描绘,从而展开一段心灵独白;江苏卷20题通过添加奥运会主持人开场白的方式,让学生发散思维;广东卷22题,根据奥运会项目图形,要求学生紧紧抓住图形动态内容,进行联想,从而发挥思维作用,进行描述等。

(二)探索语言新考点,掌握考题动向

通过对历年高考语言题型调查研究成果来看,语言运用题型作为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出现了一些新的考查点。

1. 反驳辩论式

辩论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展现一个人的思维敏捷度;从考查的角度来看,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提供论述资料和观点,让学生在反驳过程中达到复习要求。另外,在方法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引申论以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方式,从对手的观点中寻找谬误的缺口,从而利用对方论据一步步归纳出和对方完全对立的观点。在复习策略中,这些方法通过巧妙利用,从而赢得以少胜多的成就。在辩论过程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具体的论辩技巧进行换位思考。例如:课外阅读课文《琐记》在描述鲁迅根据当时社会形势,禁止男女共同游泳的荒谬规定,从人们日常生活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的荒诞结论,让对方观点不攻自破。

2. 自荐信、竞选词以及合同条款的表达方法

在语言运用后期复习中,自荐信和竞选词在复习中必须根据表达重点,明确职位特性,从而正确展示出自己的优势;要符合语言得体的表达要求,既不过傲也不过谦。在合同相关条款阐述中,根据数字书写规范以及数量单位的正确使用,从根本上避免语句歧义。对于历年不同的考查点,应该根据运用情况以及实际环境特征,在抓住关键点的同时,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掌握知识重点。

二、挖掘特定情境,明确隐含信息

(一)充分展现材料要求以及隐含的信息

1. 隐含的材料信息

在语言运用后期复习中,对于参考资料,大部分同学只关注句子形式、字数、关联词等形式要求;从而忽略了参考材料的内容概况,例如:中心思想、内容重点、逻辑概念等;导致很多句子经不起推敲,内容相似,而缺乏实质内涵。例如:某仿写题:修养的花朵,在寂静中开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中绽放。从文字层面来看,很有意蕴和美感,但是仔细推敲,仿写的句子却没有按照仿写要求进行,花朵对修养,果子对成功,实质上可以换成明喻,将句子进行调整修饰,才符合考卷要求。

第9篇: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北京

2018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__我心生敬意

天津

2018年天津中考作文公布:材料作文

上海

2018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目:真的不容易

重庆

2018年重庆中考(A卷)作文题目:___的你___的我/材料作文

2018年重庆中考(B卷)作文题目:敢与不敢

山东

济南

2018年济南中考作文题目出炉:从未停止

青岛

2018年青岛中考作文题目:我的荣誉

滨州

2018年山东滨州中考作文题目: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泰安

2018年山东泰安中考作文题目:关于名人语录感想的材料作文

聊城

2018年山东聊城中考作文题目:适时转身/守望花开

淄博

2018年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目:我是一个稻草人

烟台

2018年山东烟台中考作文题目:____不能缺席

东营

2018年山东东营中考作文题目:解密

威海

2018年山东威海中考作文题目:高中,我来了

潍坊

2018年山东潍坊中考作文题目:关于青春的材料作文

济宁

2018年山东济宁中考作文题目:倾听

枣庄

2018年山东枣庄中考作文题目: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

德州

2018年山东德州中考作文题目:根据诗歌扩写文章

临沂

2018年山东临沂中考作文题目:作文二选一

浙江

杭州

2018年杭州中考作文公布:关于麻烦的材料作文

宁波

2018年宁波中考作文题目:幸福的约束

绍兴

2018年浙江绍兴中考作文题目:由网络引发感悟的材料作文

温州

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目:依据情景写作

金华

2018年浙江金华中考作文题目:图表作文

嘉兴

2018年浙江嘉兴中考作文题目:写一封回信/演讲稿

舟山

2018年浙江舟山中考作文题目:回信/演讲稿

丽水

2018年浙江丽水中考作文题目:图表作文

衢州

2018年浙江衢州中考作文题目:讲真实的故事材料作文

台州

2018年浙江台州中考作文题目:关于成长的材料作文

湖州

2018年浙江湖州中考作文题目:诗歌引发感悟的材料作文

四川

成都

2018年成都中考作文题目:答案

乐山

2018年四川乐山中考作文题目:___,我的青春旋律

南充

2018年四川南充中考作文题目:陪伴/一次___的选择

内江

2018年四川内江中考作文题目:我心中的英雄

巴中

2018年四川巴中中考作文题目:____让我如此美丽

达州

2018年四川达州中考作文题目: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

广东

广州

201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目:《原来这么简单》

深圳

2018年深圳中考作文题目:我与深圳的___细节

省卷

2018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目:恒

山西

太原

2018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目:那天,如果____

辽宁

沈阳

2018年沈阳中考作文题目已出炉:二选一

湖北

武汉

2018年武汉中考作文题目:德不孤,必有邻

随州

2018年湖北随州中考作文题目:绿意的生活

十堰

2018年湖北十堰中考作文题目:无言的褒奖/芬芳

鄂州

2018年湖北荆州中考作文题目:攀爬的姿态

咸宁

2018年湖北咸宁中考作文题目:发现

黄冈

2018年湖北黄冈中考作文题目:一路阳光一路晴/材料作文

黑龙江

哈尔滨

2018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作文题目: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江苏

南京

2018年南京中考作文题目:____在2018

苏州

2018年苏州中考作文题目:什么是个好

扬州

2018年江苏扬州中考作文题目:我心雀跃

连云港

2018年江苏连云港中考作文题目:我在书中找亲属

盐城

2018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目:走过,才明白

宿迁

2018年江苏宿迁中考作文题目:______不留意

河北

石家庄

2018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爽”话题作文

安徽

合肥

2018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目:原来,我也很_____

河南

郑州

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材料作文

江西

南昌

201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目:小事

湖南

长沙

2018年长沙中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衡阳

2018年湖南衡阳中考作文题目:欣赏___得我/欣赏____的我们

娄底

2018年湖南娄底中考作文题目:关于积累获得成功的材料作文

邵阳

2018年湖南邵阳中考作文题目:考试/材料作文

岳阳

2018年湖南岳阳中考作文题目:三选一命题作文

甘肃

兰州

2018年甘肃兰州中考作文题目:这真的让我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