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结算货币范文

结算货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结算货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结算货币

第1篇:结算货币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货币结算; 电子货币; 对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电子商务涉及到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其中资金流就是完成货币结算的过程。货币结算是电子商务各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它是电子商务交易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之一。如果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货币结算存在问题,将直接导致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失败,给交易双方都带来经济、心理等方面的损失,必将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的概述

(一)定义及特点

货币结算是指为了偿清交易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引起的货币流动的过程。在电子商务活动的进行中,当双方达成协议后,商品已经通过物流公司运达到客户的手里,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完成货币结算。电子商务中的货币结算主要传递的是数据流,所以具有传递相对隐秘、结算速度快、结算成本低、高效快捷、资金管理方便、数据一致性等特点。

(二)内容

在现行的电子商务活动中,货币结算的方式包括现金结算、银行卡结算、电子现金结算、电子支票结算以及电子钱包结算等方式。其中现金结算在我国应用比较多,而信用卡支付方式是西方国家应用最广泛的电子货币结算方式,在美国、英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比较被大众接受和应用。电子现金支付在欧洲一些国家有应用,例如英国的Mondex、荷兰的E-cash等,这种结算方式特别适用于小额电子商务货币结算。电子支票支付结算比较适用于中大额货币结算,目前已经有E-check、NetBill等电子支票支付系统,这种支付结算的方式需要有较高的电子银行体系,目前各个国家都有网络化的电子支付体系,比如SWIFT、CHIPS等各类电子汇兑系统,我国有包括全国电子银行系统、电子汇兑系统、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等电子银行系统。电子钱包实质上就是电子支付的工具,所有的资金结算问题都是在电子钱包内完成的。

(三)必要性

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至关重要,货币结算涉及到资金财产,是人们比较敏感的话题,建立一个健全、安全、舒适的安全交易环境是每个电子商务交易者的理想。当电子商务结算过程中出现安全、信息外泄等问题时,都是不被接受的。因为这些问题可能直接导致经济财产的损失,降低了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或者由于担心电子商务货币结算的问题而放弃电子商务,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解决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的这些诸多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二、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安全层面

1.电子商务中货币存在资金安全问题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由于打破了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在货币结算上存在着时间差,或者先付款后发货,或者先发货后款,而且第三方支付还存在着结算在途资金和结算虚拟账户资金等方式。而在这些方式中都存在着支付结算在途时间比较长的问题。由于任何交易过程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由于交易双方互不相识,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这种信任关系,在支付结算过程中,买家一般都把资金先存入到虚拟账户上,当收到商品后,再将存入的资金转入到卖家的账户上,在这个过程中,支付结算存在着时间差,一般是2天至20天左右。这样资金就存在了网站的虚拟账户内,给那些非法分子提供了窃取或者修改的可能性。对于电子现金来说,这个问题更是明显,主要原因是电子现金要经过几次过手,接收者很难知道电子现金的来源,给电子货币的鉴别带来了困难。

2.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存在技术安全问题

在电子商务的货币结算过程中,虽然有各种保证安全的技术可用,但是由于技术本身不是很完善,同时也可能有些人为因素,电子商务的货币结算过程容易产生各种漏洞,造成信息的不安全甚至被盗取。另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硬件也不是十分稳定,硬件速度慢、容易发生故障、网络通讯发生中断、容错能力差等问题,都容易造成在电子商务货币结算时系统崩溃和瘫痪,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在交易量特别大的时候,更容易产生交易的滞后和出错现象。

3.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存在隐私保护问题

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货币结算的双方是匿名的,双方互不知道对方的信息是正常的。但是在电子商务的货币结算过程中,由于使用电子货币,系统一定会记录下电子货币的使用情况,这势必会保留电子货币使用者的相关个人信息,必然会造成电子货币使用者对采用电子货币结算的方式有些担忧,担心自己的隐私被窃取。

(二)从管理层面

1.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存在法律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不确定性,所以各个国家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去规范电子商务交易,但是这些法律或者规章制度并不健全,像我国涉及到电子商务的法律就只有一部《数字签名法》。虽然有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仍然有利用电子商务的支付平台进行洗钱等不法现象。另外电子货币是否是国家法定的货币,是否违法还有待商榷。由于在电子商务的货币结算中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包括交易过程中发生断电、网络中断、信息丢失等情况,这时可能会产生经济损失,从而引起法律纠纷,而这种法律纠纷很难界定它的发生地点、过错方、责任承担方。

2.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存在套现问题

在电子商务中可以采用信用卡的方式进行货币结算,而信用卡是可以以信用透支的,这就给某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套现的可能,严重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据调查,截至2011年末,我国信用卡发放量居世界第一达2.85亿张。尽管央行了《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遏制用户采用透支的方式往虚拟账户中转入资金进行套现,但是采用信用卡进行网上支付的方式并没有受到影响。快捷支付成为网购支付的另一种模式。因为采用网上银行支付,支付金额是有限制的,而快捷支付只要输入正确的信息,就可在信用卡的信用额度范围内进行货币资金结算,可以进行大额支付,操作也比较简单快捷,但是在支付过程中可能会收取卖家一定额度的手续费,其实这也会有套现的可能性。

3.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存在审计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的货币结算都是在网络中进行的,电子货币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尤其是跨地区的经济犯罪活动难以发现,偷税漏税、挪用资金、转移资金以及利用网络洗钱等问题,给相关部门在电子货币审计上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三)从发展层面

1.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标准的制定问题

虽然电子商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结构的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电子货币标准和格式,所以世界上出现了各种电子货币,但是没有一个通用的电子货币标准。因为绝大部分的电子现金都需要一个专门的设备来进行读取,所以不同的电子现金需要不同的设备来读取,这无形中增加了电子商务的成本,制约了电子货币的推广和广泛应用,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电子商务中小额货币结算问题

小额的电子商务货币结算存在支付资金少,采用信用卡支付有些大材小用,并且有很多客户需要打印相关收条和报表,所以相对比较不划算,同时小额货币结算也缺乏法律的保护。

三、解决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问题的对策

(一)从安全上

1.将Ironport的IP信誉技术植入防火墙,加强电子商务支付结算安全设施建设

除了应用国内外各种保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成熟的技术外,建议国家信息安全检测中心可以参照思科(Cisco)与Ironport的思考,将IP信誉技术植入防火墙,来阻止那些可能发生危险的链接。这样由于IP地址来源是可以跟踪的,同时IP地址也是唯一的,所以如果哪个IP地址可能发生危险的信息,那么就立即封锁该IP地址不允许其访问电子商务网站系统,并将这个IP的信用度降低,限制其访问相关电子商务网站,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危害电子商务交易结算可能的发生,保证电子商务结算的安全、可靠、正常运行,并能够有效阻止网络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同时也方便对网络通道流量进行监控,建立用户与资源的分级控制管理机制,对级别高的用户和资源重点关注。

2.成立电子商务业务指导机构或采用宣传措施,推广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的应用

可以借鉴国内外其它业务经验,各大银行推行相关的手册和画报,宣传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的方式和方法,也可制作相应的视频和光碟,指导用户进行相应操作,提升人们的认知度,尤其是针对钓鱼网站的识别、病毒的认识,电子商务中货币支付的方式方法以及操作流程的宣传和讲解,可以有效阻止由于用户个人不好的习惯和方法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另外,相应电子商务网络公司可建立一个相关的部门作为电子商务业务指导部门,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的方式,专门针对电子商务支付和结算过程进行场外指导,解决用户疑虑,引导用户正确进行电子商务支付结算。

(二)从管理上

1.成立电子商务立法促进委员会,督促完善电子商务货币结算立法

可以参照日本等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经验,成立一个类似电子商务立法促进委员会的组织,人员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选派。由该组织督促出台关于电子商务货币结算问题的相关法律,详细制定关于交易双方的法律职责,明确交易双方应该履行的义务,同时也要保证银行的利益不受侵害。另外可以参考国外包括北美、西欧等国电子商务立法的经验,尽早明确针对电子货币汇兑系统的要求,包括对电子货币支付和结算中心的监督,以及电子货币发行商、运营商、相关部门的确定和监督工作进行规定。

当然在完善立法的同时,也要对违法行为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加强惩罚力度,对于利用电子商务货币结算方式进行洗钱、恶意透支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惩处,逐渐创建一个和谐、稳定、公平、公正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2.建立电子货币发行和监管标准,完善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监管制度

建立电子商务交易监管部门,对在互联网上的偷税漏税、非法资金转账等经济犯罪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实时监督、实时反馈,并建立一套对经济犯罪活动进行定位跟踪的系统,降低利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进行经济犯罪的可能性。

针对电子货币的发行建立相关标准,电子货币的发行应该以银行为主体,其他企业或组织要发行电子货币需要经过中央银行的同意和批准,并受中央银行和国家的监管和约束,建议建立一个较高准入的标准。另外也需制定一个电子货币的认定标准,针对例如Q币、百度币等虚拟货币是否是电子货币,应该根据标准由国家进行审核认定。

(三)从发展趋势上

1.建立现代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系统,构建电子商务货币结算的环境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开发一个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系统,利用此系统可以完成所有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此系统要求具有系统界面友好、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安全性好、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这样可以为电子商务的货币结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重庆,现在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国际结算型金融中心,其中就包括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这可以作为其他地区甚至国家的一个参考。也可以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或者认证中心,对在我国范围的电子商务交易进行认证,同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交易监管体制,作为第三方监管机构,对电子商务结算的规范进行监督。

2.建立银行中转账户,完善电子商务货币结算信用机制

商务活动都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可以建立配套的电子商务货币结算的信用记录,对每个用户每次交易的信用状况进行记载,并对用户的信用记录进行等级划分。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不信任,才出现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就需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分信任才行,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电子商务结算的担忧。其实这种货币结算方式最终仍然是由银行来完成的,而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度相对较高,可以成立一个依靠银行的交易系统,比如银行可以成立一个信任机构,货款可以先支付到银行的一个中转账户,商品验收后再从中转账户中转到商家的银行账户中,这样由银行主要干涉即节省了成本,也增加了人们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程度,同时也方便建立一个信用记录,记录此账户网上购物的结算和支付情况,否则可能有的不良用户跨网站进行欺骗。

3.制定电子货币通用标准,完善商业银行系统

电子货币如果想做到全球范围无限制的应用,就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出通用的电子货币标准,这样才能真正使电子货币实现无国界的流通,真正体现电子货币的价值。可以联合各国,在某个比较成熟的电子货币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通用的电子货币标准,凡是加入的成员都采用此标准完成国际交易和结算。电子货币通用标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国际货币结算通常要遵循国际SWIFT系统,而人民币并不是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这就使得我国电子商务国际结算存在难度。可以提升依托人民币进行国际货币结算货币的地位,同时建议国内所有商业银行尽快更新自己现有的系统,连接SWIFT系统与国际接轨。

4.引入微支付和移动支付新手段,开创支付新思路

对于小额的电子商务货币结算的支付操作,可以采用移动手机、电子现金支付、IC卡支付等微支付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采用普通手机支付、USSD支付方式、无线支付方式等移动支付方式进行支付,扩充了电子商务中货币结算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美国有一种移动支付的方法可以借鉴,就是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数据接口,用户插入支付小卡,通过卡与移动手机的连接方式,就可以轻松连接到自己银行相应账户上,然后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来完成电子商务的支付。不过,这种方式需要手机供应商、银行、商家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才行,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浩斌.国内网络支付结算业务初探[J].生产力研究,2010(6),86-87.

[2] 王煜.电子商务中网络支付风险与防范的研究[J].经济师,2011(10),58-59.

第2篇:结算货币范文

第一,从中央银行层面将法定数字货币确定为主权货币,由央行对法定数字货币做信用背书,有利于中央银行从整体上统筹纸质货币、电子货币与数字货币,确保人民币计量单位和价值的唯一与币值稳定。

第二,整合?Y源、大幅节约成本。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法定数字货币代替纸质货币流通后,可实现永久循环,将大幅减少人民银行纸币生产、存储、发行、流通、回收及销毁环节和反假人民币的成本,商业银行纸币流转的相关成本也将大幅减少;二是法定数字货币与纸币、电子货币同为主权货币,相互之间的转换通过中央银行的系统实现,将节约纸币、电子货币、法定数字货币转换的交易成本。

第三,将法定数字货币纳入货币政策的统筹范围。将法定数字货币的需求总量、发行总量纳入一国货币发行总量进行统筹规划,对于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传导机制的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监管当局能够获取巨大的数据,对于监测洗钱、恐怖活动提供监管便利,为金融稳定提供预警参考。

二、法定数字货币与当前中国支付清算体系对接的框架设计

(一)实现对接需要确定几个基本条件

“发行人民币管理流通人民币、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的职能之一,并通过人民银行内设相关职能部门实现。将数字货币纳入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体系后,在中央银行层面实现与纸币发行、交易、清算和结算的对接,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基本事项:

第一,数字货币的计量单位和价值与纸人民币相同。

第二,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和纸币的性质一样,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属于发行基金,即属于国家所有。人民银行每年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量和发行纸币的量加总等于货币供应增量。

第三,通过技术手段架设通道,不改变当前中国支付清算机制(或出于适用目的的微调),使法定数字货币通过支付清算系统实现在流通环节的流转。区分纸质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当法定数字货币被人民银行发行之后,通过设置二级科目,将其从中央银行流转到商业银行、再从商业银行流转到单位和个人的通道通过中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实现。

(二)对接的框架设计

(三)对接后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时,在“610发行基金、330发行基金往来”科目下设置“法定数字货币”和“纸币”2个二级科目,分别用于核算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和纸币;新设“法定数字货币”科目,用于核算商业银行持有的数字货币数量。

二是数字货币投放时,借:发行基金往来―法定数字货币

贷:流通中货币―法定数字货币

三是数字货币回笼时,借:流通中货币―法定数字货币

贷:发行基金往来―法定数字货币

期末,流通中的货币科目下的法定数字货币贷方余额,反映中央银行向社会流通领域投放的数字货币量。

四是商业银行从人民银行提取数字货币的核算方法是:

借:数字货币(新设科目)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五是商业银行将法定数字货币存入人民银行的核算方法是:

第3篇:结算货币范文

人民币试点范围扩大对进出口变量的影响

人民币试点的范围扩大有利于我国进口企业和对应的国外出口企业由于人民币具有升值预期,因此我国进口企业与国外出口企业签订的合同以人民币进行结算时双方都可获利。如果原先的结算货币是国外出口企业所在国货币,那么采用人民币结算,对我国进口企业来说,不仅有利于优化汇率风险管理、减少货币错配,而且在需要向银行结汇时可以节省汇兑成本,同时,对于采用外币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汇率风险的企业,以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省外币衍生品交易费用;对国外出口企业来说,以人民币结算虽然丧失了汇兑成本上的优势,但可以在合同签订到价款结算期间提高货币持有收益(相当于投资于人民币)。如果原先结算货币是第三国货币,那么现在以贸易双方其中一国货币进行结算将是明显的帕累托改进,因为这将在每次交易过程中节省至少一次汇兑成本或衍生品交易费用,并将明显有利于其中一方的汇率风险管理,对其中一方明显的好处将通过贸易中的讨价还价过程部分转移到另一方。这几种情况都将导致贸易中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普遍发生和国外出口企业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

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与对应的国外进口企业如果原先结算货币是第三国货币,那么以人民币结算是帕累托改进。如果原先采用进口企业所在国货币结算,那么以人民币结算仍然有利于贸易双方。这是因为,进口企业所在国货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国际货币。这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市场相对完善,有多种金融工具可供企业选择,同时这些进口企业熟悉本国金融市场,能够以较低成本完成汇率风险管理或外汇套期保值。根据相对优势理论,这将有利于贸易双方。

有利于节约多地区交易的成本从政策实效上看,原来四个地区的结算试点顶多只能是实验性质,影响区域太小。此次扩大范围到二十个地区,几乎包括了我国贸易大省(市)的所有地区。一个例子就是,内地人民币存款利率远远高于香港,但自今年1月以来香港地区银行本外币存款比例持续下降,而人民币存款却稳步增加。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额已达破纪录的847亿元,较去年底增加了35%。这种逆利率方向选择内涵了人民币扩大结算范围后,多地区交易节约的成本超过了利率的差异。

人民币试点范围扩大对国际间结算引致的货币市场的影响

有助于解决我国外汇储备问题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不仅有利于当前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而且未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问题及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问题。一方面,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不需在银行结汇(不管是意愿的还是强制的),外汇储备不必增加;另一方面,原先以美元结算的非美国经济单位的出口现在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明显降低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的比例。

此外,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范围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是结算试点从以第三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地区扩大到以贸易其中一方所在国货币结算的地区。这一改变使人民币迈向国际货币的过程更为直接。因为人民币结算已经从“萧墙”之外翻越越到“萧墙”之内了。

理论上说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的扩大为投机人民币创造了一条有效渠道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增强,对人民币的贸易结算需求使短期内的人民币需求大幅增长,而且相关企业及投机客也会充分利用火民币结算的机会持有人民币。原先某些出口中国的潜在需求现在可以通过出口取得投资人民币的机会,这就使得向中国出口变得有利可图,从而一方面促进我国的进口,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央行为了对冲这种压力,短期内会加大货币投放。否则,不仅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累积,而且国内有通缩的危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民币升值压力是源自市场的,而非政治的。尽管人民币升值压力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是负面的,但或许正是因为人民币的这种升值预期才使更多的国外企业增加人民币或人民币存款账户的持有额度,这些企业在中长期等待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客观上促进了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

从国外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看,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扩大将导致人民币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便利性提升,开放经济的小国居民可能会愿意使用人民币作为日常支付手段之一。同时,该国居民对人民币的投机需求将会增加。这两方面都会增加我国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从国际货币体系上看,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将有助于加快改变当前美元霸权体制下的货币体系从而为构建一个更加合理、帕累托改善的国际货币体系创造市场基础。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意味着美元和其他国际货币结算范围的相对缩小,首先是处于霸权地位的美元。从目前人民币在国际上,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受赞誉程度看,美元近期会向国内回流,美国央行虽然可以回收美元维持币值相对稳定,但无法控制回流美元对国内资本品和消费品的追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推高美国国内物价,降低美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对我国的出口有正面影响。

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较小,否则将对我国净出口造成更大的打击,在存在不稳定因素的经济复苏阶段,GDP量的目标就会难以实现。

人民币试点范围扩大对汇率的影响及风险的防范

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扩大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人民币结算替代其他货币结算导致对当前各种国际货币不同程度的冲击,从而产生不同的汇率变动压力。如果人民币汇率与一篮子货币挂钩,那么就有可能使人民币兑篮子里的每种货币都出现大幅波动;如果人民币汇率与一种国际货币维持相对比价,结果将会是人民币汇率对其余国际货币比价的不确定性提高。尽管如此,当前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央行也将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民币与本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性。

从长远看,人民国际化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金融市场发展完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央行在发行更大数量的人民币过程中取得很大一笔铸币收益,本国经济单位与外国经济单位之间产生经济行为时也会节省相当数量的交易成本,而且巨额外汇储备问题将逐渐得以解决。如何在这一进程中避免相关风险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登陆外国的人民币有反登陆回我国的可能一个国家或地区,其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同时具备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条件:政治方面,该国至少需要在国际重要领域具有主导地位;经济方面,该国需有强大的经济规模,并且具有保持货币政策和货币的相对稳定以及持续的经济增长的能力。虽然目前有

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单位愿意接受人民币,但是背后的原因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观察。如果投机需求是主要原因,那么人民币迅速升值或者长时间维持稳定都有可能导致外国经济单位减少人民币的持有,人民币反登陆回我国。这一方面为前进中的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挫折,另一方面增加了货币政策和贸易企业的不确定性,都是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因此,持续的经济增长、加快改变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扩大增加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决策的复杂性在此之前,央行可以仅仅考虑国内的货币需求以及国内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试点及试点范围扩大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的考虑空间将从一维变成多维,央行不仅要考虑本国的货币需求,还要预测外国企业和居民对人民币需求的波动,更要考虑各种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对国内金融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货币发行国针对我国货币政策作出的应对政策,尤其是在没有完成相关经验积累的当前时期,货币政策的决策难度更大。因此,我国央行在总结借鉴其他国际货币发行国央行货币政策执行经验的基础上,就必须充分分析货币政策在国内外的传导机制,建立更加灵活全面的动态预警系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第4篇:结算货币范文

中国

关键词:人民币 跨境结算 

 

人民币跨境结算推出的背景

 

实体经济对人民币结算具有较强的现实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大都采用主要的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在与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货物贸易中,超过90%的结算采用第三方货币。两国的银行必须通过第三方商业银行才能实现货款的最终清算。一笔贸易款项可能涉及进(出)口方、进(出)口开户行、进(出)口方的外币清算行等多家机构的多个环节才能完成。过多的环节使资金流转速度、到账速度放慢,且每个环节都需承担一定的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流动性紧张,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规避风险。 

对境外企业来讲,其在进行结算币种时一般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结算的货币要有最广泛的可接触性;二是币值要稳定,甚至有升值空间。 

在当前国际主流结算货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允许我国企业以汇率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不仅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也有利于贸易双方锁定交易成本,降低因采用第三方货币结算而带来的二次汇兑成本,从而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 

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本币结算中人民币能否被市场选择作为结算货币,是由经济实力、币值稳定程度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归根到底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的不断攀升以及全球贸易比重的不断增加,为外贸企业利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投资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人民币区域化后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人民币支付环境的改善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近年来,人民币支付结算环境不断改善,金融体系结算效率不断提高,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96年12月以来,我国认真履行人民币经常帐户可兑换的承诺。这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制度安排也遵循了人民币经常帐户可兑换的原则,并体现了本币结算的便利性安排,例如人民币贸易结算不再纳入外汇核销的管理;结算中产生的人民币负债只需外债登记,不纳入外债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将主要通过监督商业银行切实履行贸易真实性审核责任,建设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与有关部门建立必要的信息共享和管理机制,共同防控试点中的风险。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义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此次金融危机让我国意识到,要摆脱当前各种不利状况的影响,充分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必须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业务的适时启动,不仅使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得以加快,也使我国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事务中的地位得以提高。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该国的经济金融实力和地位。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大国,这些都为人民币在未来进一步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美元强大的规模效应,且其已经形成了市场的自发选择,在短期内对于美元体制的改革将会非常困难。较为现实可行的做法应该是推进本币国际化与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而有意愿且有能力推进这种变革的,无疑是东亚地区。 

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无疑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储备货币的漫长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长期目标的一部分。人民币国际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周边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实现了准周边化,第一步可以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一起,形成一个大中华货币区;第二步建立东南亚货币区,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第三步扩大至整个亚洲,构建亚洲区域经济体和货币区。即将人民币从准周边化发展为正式周边化,进而发展为正式区域化及准国际化,最终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其货币职能的三个阶段为,一是鼓励外资和金融交易用人民币报价和结算;二是通过股票、债券和资本帐户交易强化人民币的国际投资货币功能;最后在外贸和金融交易对人民币达到某一临界量之后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以内地与香港地区的贸易结算为例,如果全部转换为人民币结算,现在的总贸易额约为1730多亿美元,占国内年度贸易总额的7%左右。事实上,国内进出口总额的53.3%是与亚洲国家进行往来,并占东盟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10%以上。2008年,我国在贸易项目下,即向亚洲国家进口7000亿美元,约4.8万亿人民币,理论上(如果全部以人民币对外支付)相当于仅在贸易项目下即可向亚洲国家输出人民币4.8万亿元。因此,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对于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第一步——产生“亚洲人民币”意义重大。在中国经济金融保持现有稳定增长发展势头的前提下,人民币在未来5-10年的时间内,会上升到除了美元和欧元之外,与英镑、日元同等地位的第三大贸易结算货币。 

转贴于中国

(二)对进出口企业的意义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实施对进出口企业而言,一是在国际结算货币上多了一个选择,增加了企业结算的灵活度;二是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国际结算成本,这主要表现在节省了用外币收付款而引起的汇兑成本,同时也节省了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有关费用;三是直接用人民币收付,避免了汇率风险。虽然境内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也可能遇到汇率损失的问题,但进出口企业与投资机构的经营理念不同,进出口企业无需从汇率变动中获取差价和收益,在收款和付款都为同一种货币时,就能够在从事进出口贸易中锁定汇率风险,使企业平稳运行,改变以往企业出口越多汇率风险越大的状况;四是可以进一步加快结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国

另外,出口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贸易,其收汇资金可以存放境外且只需备案,无须审批,不影响进出口企业货物通关速度,按照有关规定还可以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企业在办理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也不需要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

(三)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跨境人民币结算是在国际结算领域的重要创新和探索。从准入角度而言,从事人民币贸易结算只是将国际结算业务的币种进行调换,并不需要用类似资本金、资产质量等硬性指标限制银行;从技术角度而言,人民币贸易结算主要是实现银行间的帐户对接,清算等,相当于通过境外行或港澳行作为中介,延伸了央行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覆盖的区域半径。而且,在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之后,跨境贸易的清算行范围大大拓展了。在此之前,仅有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拥有与央行大额支付的清算功能,而试点之后,几乎所有具有国际结算能力的境内银行都可以成为境内人民币贸易的清算和结算行。可以肯定,跨境人民币结算在银行现有的国际结算体制下,将为境内银行拓展国际业务开辟新的空间,增加新的业务,同时也带来大量中间业务收入的产生,而且当人民币在境外产生一定的沉淀资金后,势必会对银行其他的理财服务产生需求。

对商业银行而言,在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一直都在承担着资金上的巨大损失。如果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可以减少银行外汇头寸储备,也就相应地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损失。

另外,银行可能因为这项业务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外资银行由于拥有网络和头寸优势,以前一些大型进出口企业更趋向于在外资银行办理业务。而采用人民币结算后,这种优势将转向中资银行,尤其是能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的中资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将拥有绝对优势。

推行人民币跨境结算面临的问题

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进展较慢,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作为一个全新的业务,相关的管理部门、企业和银行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学习和磨合;二是因为试点企业地域相对有限,从某种意义上也限制了试点规模;三是一些配套制度和政策仍在制定中,在企业和银行的具体操作上有一定困难。

从人民币本身来看,一是美元作为传统货币有着巨大的优势,路径依赖使得企业很难放弃原有结算方式;二是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海外进口商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三是人民币作为非自由兑换货币,国际化程度不足,资本账户的管制又使得境外人民币持有者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流出渠道及规模均受到制约,降低了人民币的吸引力,而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也在近年来力推本币国际化,对于人民币结算积极性不高。

虽然有种种问题,但相信随着试点地区的扩大,随着中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特别是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正在制定和推出中,该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业务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婧薇,史进峰.首日人民币跨境结算上海写实[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7

2.刘昕.汇改四年[n].国际商报,2009.7

3.魏革军.人民币对外支付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j].中国金融,2009(14)

4.王静文.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与中国对策[j].中国金融,2009(13)

第5篇:结算货币范文

关键词: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金融中心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3-021-03

2009年7月,我国在上海和广东的部分城市正式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这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在货币发展规律的作用下,我国人民币的支付结算功能从国内向国际的自然演进。由于跨境贸易发生在境内外的两个经济主体之间,因此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意味着用人民币来结清两者之间因贸易而形成的跨境债权债务,其结果有二:一是人民币通过贸易结算渠道被境外主体持有;二是人民币的服务对象将延展到境外主体。正是这两个结果提升了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论证如下: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导致人民币的境外持有,但人民币在清算规律的作用下依然存放在我国银行体系内,这为我国建设基于本土的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天然条件

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任何国家的信用货币在国际结(清)算上存在着三个铁的规律:规律一是所有货币的结算都在其发行国完成最终清算且以中央银行的清算为终极清算;规律二是所有货币都存放在银行体系内,除了民间收藏的现钞;规律三是所有结算和清算都是通过银行账户间的借贷记动作完成的,也即货币的国际结(清)算以银行间跨境结(清)算为形式开展。在这三大铁律的作用下,所有货币都存放在其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内,即所有美元都存放在美国的银行体系内,所有欧元都存放在欧元区的银行体系内。只不过这种存放是直接还是间接而已。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虽然通过经济主体间的跨境支付,人民币的所有权随着货物的所有权发生对向转移,但由于银行间跨境结(清)算的作用,所有被支付的人民币最终都以境外银行在我国境内银行开立的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存款的方式存放在境内银行体系内。也就是,境内主体对外支付人民币贸易货款是一个“银行凭企业付款通知扣减(借记)该企业存款账户,并同时将相同款项增加(贷记)到某一境外银行在我国银行开立的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上并向对方发出已贷记通知,该境外银行又将相同款项增加(贷记)到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境外主体的银行存款账户并发出已贷记通知”的一系列行为过程;同样的,境内主体对外收取人民币贸易货款的过程也是一系列反方向的借贷记外加电信报文通知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境内贸易通过银行账户支付结算无差异,只不过是银行发送借贷记通知的对象在境外而已。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与外币结算截然不同的地方。采用外币结算时,由于国家信用货币需要依托银行间结(清)算的规律的作用,我国的银行需要在该外币的发行国银行开立该外币的同业往来账户。以美元为例,我国银行需要在美国的银行(包括我国银行在美国的分行等营业性机构)开立美元清算账户才能向境内经济主体提供跨境贸易的美元结算服务,且为了提高清算效率,我国的银行需要选择那些已经加入美国的美元清算体系即已在美联储开立了美元清算账户的银行来开立此类跨境美元清算账户,因为规律一决定了,只有直接在美联储开户才能加入当地的货币一级清算,才能提高资金的清算效率。由此可见,以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时,我国的银行是境外银行提供人民币跨境清算服务的主要承载体,以外币结算跨境贸易时,该外币发行国的银行是我国银行提供外币跨境清算服务的主要承载体。就货币资金的存放地而言,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时,我国银行体系是跨境贸易结算后全球持有的人民币的存放地,外币结算跨境贸易时,我国持有的外币都存放在该外币的发行国银行体系内。

结论: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境外主体将通过贸易渠道获得人民币。由于这些人民币本身就存放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内,为境外主体提供贸易结算便利以及资金管理便利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金融业的职责,正如美国的各类金融机构向我国提供的各类美元金融服务一样,而这也正契合了我国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方向;通过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来实现人民币资金的境内外有效配置可以达到我国在国际金融资源配置中掌握主导权的目的。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导致人民币的货币职能和服务对象向境外延展

选择何种货币用于结算双方因贸易产生的债权债务取决于以下几个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与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有关:一是货币的服务职能,即货币能否为贸易双方带来便捷高效的清算服务以及规避汇率风险的便利,以至于贸易双方都感觉到方便安全;二是贸易品的市场属性,即贸易品是否具有较高的替代性或稀缺性,以至于贸易的一方具有绝对的成交决定权和货币选择权。间接因素与货币的资产功能有关,即对于贸易双方而言,支付者能否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该货币用于支付,收取者能否从收到的货币中获取合理的收益。

据上分析,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意味着我国境内主体和境外主体在商务谈判中要在众多的国际备选货币中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人民币结算国际贸易对于我国主体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本币结算后我国企业不再需要考虑外币结算所带来的汇率风险问题,也不再需要承担本外币间的兑换费用,在企业的经济核算上成本收益将与国内贸易一样直观;然而对于境外主体而言则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境外主体需要在美元等主流国际货币与人民币间进行比较,选择对其有利的货币来结算与我国间的贸易。这意味着人民币需要通过参与国际货币竞争来成为贸易结算货币,也就是我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政策要真正惠及我国的企业和对外经济需要经历一个境外主体的比较选择过程。如果在比较选择过程中,人民币相对于其它货币而言无优势或劣于其它货币,则这项政策将无法实现其初衷。从对当前国际货币的比较来看,对境外主体而言,选择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有以下优劣势。优势方面主要有:人民币是一个稳定货币,汇率风险预期比较明确;人民币是一个处于升值通道的货币,通过贸易结算后获取人民币有利于资产保值增值,等等。劣势方面主要有:人民币缺乏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市场,管理成本较高;人民币尚是一个有管制的货币,进出不便利;人民币资产市场对外开放度低等等。两相权衡,对境外主体而言,是否选择或同意选择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取决于其对人民币的风险管理能力,如其已持有人民币资产(在境内有投资等情况),则可以借人民币结算贸易来综合管理其境内的人民币资产。这也解释了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大多发生在境内外的关联企业之间的原因。对于其它企业而言,如其在贸易中具有谈判决定权(涉及贸易品的市场属性),则大多会拒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因为人民币在上述货币服务上劣于美元等主流国际货币。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升了我国建设本土国际金融中心的迫切性

前述分析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催生了对人民币服务境外主体的各类金融需求,且由于这些被境外持有的人民币本就存放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内,因此需求的直接作用对象就是我国的金融体系。在货币清算规律的作用下,我国的金融体系有着天然的优势直接掌握境外主体的需求,但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尤其是金融市场建设的缓慢导致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放度较低,境内金融机构的对外服务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致使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界定,金融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其服务的提供有四种方式:一是跨境提供;二是境外消费;三是商业存在;四是自然人流动。对我国而言,我国金融体系通过“跨境提供”方式向境外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意味着我国金融服务的出口,即境外需要通过向我国金融主体购买服务来解决其人民币结算和资产管理上的需求,因为人民币是我国的本币,我国金融主体是人民币服务的主要经营者。根据“货币发展规律与其金融体系发展之间存在正向互动效应”的规则,正是这类需求构成我国的金融主体借本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之机得以发展壮大的动力来源。而“境外消费”人民币金融服务则意味着我国金融服务的进口或人民币金融服务于与我国无关的国际贸易(消费的供需双方均在境外时发生的交易),这将导致人民币金融服务市场的外移,削弱我国金融主体提供本币金融服务的机会。从美元国际化过程中的美元定价权外移1以及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因日元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隔离而导致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空洞化2的教训可以看出,本币金融服务的“境外消费”对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服务业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在货币定价基准市场选择(benchmark tipping)的作用下,存在本币境外金融市场的结果是本币定价权外移或受制于境外市场,央行的宏观调控或危机干预效能下降,需要借助与外国央行的联手才能部分地实现调控或干预效果;进一步地,由于境外没有任何管制,一旦本币在境外形成金融市场,其发展势头将远胜于境内市场,在本币的资源配置上所起的功能将超过境内金融市场。这时,境外本币金融市场不仅吸收了境外本应对境内金融服务的需求,还将导致境内金融服务需求的外移(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下,发展资源将流向更少管制效率更高的市场),造成境内金融体系的发展因缺乏需求支持而形成金融市场、金融产业的空洞化。

结论:中央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挂钩是具有战略远见的决定。人民币基于跨境贸易结算而起步的国际化进程中需要有一个能够实现国际资源配置的本土金融中心,这对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储备资产货币发展过程中,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并牢牢掌握人民币的国际资源配置主导权非常关键,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业在国际的地位,借此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注:

1 参见《从美元定价权外移对美联储危机干预的影响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要点》一文。

2 对日元国际化过程的研究显示,因担心对遭受境外冲击和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日本采取了发展隔离型东京日元离岸市场的做法,以争夺对欧洲日元市场的需求资源;然而由于隔离型离岸市场没有庞大的日本国内日元资产的支持,导致欧洲日元市场(无管制)的发展远甚于东京日元离岸市场;同时日本国内金融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出现被日本金融界称为“金融市场空洞化”的现象。

第6篇:结算货币范文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际化理念;最大收益者

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企业电子商务创造价值的过程产生了高度的关注。探求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创造价值的过程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中心问题。对这一机制的探究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交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

国际经济往来需要货币作为媒介,这种媒介一方面为国际经济提供流动性,另一方面要保持价值的稳定。从流动性来说,充当国际货币的数量必须与国际经济的规模相一致,从而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开展;从价值稳定来说,则要求货币发行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这两者往往是矛盾的,即有名“特里芬难题”。从金本位制度开始,国际货币制度中充当流动性的货币往往是因为没有解决这个难题而出现问题,比如,金本位制中,黄金作为流动性,因为供应不充足而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则因为美元贬值而崩溃。解决特里芬难题,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增加本位货币,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从这个角度说,也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运行的贡献。

二、人民币结算的尝试

从2009年7月份启动到2010年3月底,上海的结算金额累计已经超过了70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以来的结算金额就达到了50亿人民币,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发展势头迅猛。而截至5月中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额接近500亿元。

截止到2009年九月底,国务院批准的内地试点区域包含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而海外试点区域则包含港、澳地区,以及东盟十国。目前就境内而言,只有成为试点企业的公司才能与上述境外区域的贸易伙伴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截止到九月底,全国已有365家企业具有试点企业资质。而对于境外区域的企业则没有门槛限制,只要他们与境内的试点企业有业务往来,均可以采用人民币做结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4月2日的《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支持市场发展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同时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报告指出,将研究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研究推动将试点项目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不仅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且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增长,更有甚者在于进一步地开拓相关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路径。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经历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三个步骤。如今,通过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减少周边国家对美元结算的依赖性,从而为将来人民币在区域内扮演投资和储备货币职能打下基础。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在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是人民币从本币走向区域化货币,进而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步骤,这样可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使用范围和地位。因此,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币真正变成国际货币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但任何货币的国际化都必须从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开始。只有当我们的货币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结算货币,国外的企业或者政府机构才有可能拿人民币作为一个投资货币,发展离岸市场、债券市场或其他市场。同时在这些都有相当基础之后,别国才有能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而在汇率风险可控的基础下,有利于贸易双方控制成本及锁定利润,为跨境贸易实现双赢,促进贸易的平稳发展。

宏观经济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受益良多,我们也不应忽视不利之处。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随着更加不确定,风险因素更不确定,如果处理不当,宏观经济将受到冲击。

2.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跨境贸易结算不仅对宏观经济影响深远,对微观经济个体的企业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微观经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会表现为什么样子?首先应该是避免了外汇汇率波动,尤其是结算货币汇率下跌的风险,从而避免了因为汇率下跌而不盈利,进而放弃国际市场的情况出现;然后还表现为结算的便利,减少结汇售汇成本等等,然后在列举哪些企业会受益。

人民币结算不仅降低了汇率波动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减少了企业的结售汇成本。在外汇不能流通的情况下,通过银行结汇,企业要给银行支付不少的手续费,而如果用人民币直接进行结算,就可以节约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左右的汇费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兑为例,银行兑换货币多数并未收取手续费,却施行“低买高卖”:即客户要低价卖给银行(以2010年5月7日的中国银行当日牌价,100美元可卖681.2元人民币),却要高价找银行购买美元(需要683.94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00美元)。一买一卖,100美元就得被银行赚走2.74元人民币差价,即100万美元的业务相差2.74万元人民币。以厦华在台采购4.3亿美元为例,若台湾的采购对象主要以新台币进行日常运营的,就需要上千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此前对媒体表示,如果对台出口用人民币结算,外贸企业可以减少购汇、结汇以及开办信用证的成本。因为用美元结算,银行开信用证需要支付1.5个百分点,结汇又需要支出1个百分点。据估算,出口企业改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约的成本为交易额的3%-5%。对于众多处于微利状态的出口企业来说,以前被银行拿走的这几个百分点的利润相当可观。据厦门市长刘赐贵在台湾披露的数据。

此外我国的一些进出口企业对于汇率和利率的风险掌控能力是有限的,采用人民币算就可以不用去分析国际市场上美元或欧元的汇率走势、利率走势等,企业可以将精力完全放在经营上,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现金的能力和使用效率。

3.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政府调控经济的政策显得越来越重要好。在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审时度势,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尤其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外汇管理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外汇管理以前,对外经济活动只能以境外可兑换货币计价结算,所以外汇管理只是管外汇。现在人民币开始逐步履行国际结算功能,要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自然也要纳入外汇管理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范畴。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与其在境内履行相同功能显然要有不同的监管标准,如人民币对内计价结算只会区分对公对私业务,而不会区分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交易性质。目前部分现行外汇管理原则不完全适用于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但彻底独立于现有外汇管理框架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可能因本外币分割造成对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空隙。有迹象显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热钱”似乎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在贸易顺差及FDI(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下降的情况下,外汇占款的增量却创出了今年新高。

在做好外汇管理的同时,货币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币实现跨境结算后,一方面,突发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将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另一方面,人民币输出可能会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效力,突发且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也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并影响汇率、物价和就业。与此同时,作为储备货币的币种将在提供流动性和保持币值稳定两方面处于两难境地。该问题也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所无法回避的难题。而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和升值压力两大问题。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应对策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积极思考,努力应对,减小其带来的危害。我们应从构建有效的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增强央行对本外币市场监管力度,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四个方面来积极应对。把加强对人民币的监管放到首要的高度,严防国际金融炒家的投机行为。

首先,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的安排关系到能否有效管理境外人民币市场及交易的问题。首先政府要确定对海外人民币市场的态度。由于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必然出现的人民币海外持有现象,如制度安排和监管设计上未对此有充分的考虑,极有可能出现一时被动和管理滞后的局面。因此建议在人民币走向区域化货币初期,应该适当抑制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以便为我国央行逐步熟练地掌控海外人民币市场和交易赢得时间。在起始阶段应当规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形成的海外人民币债权债务的处理上遵循以下原则:海外人民币资金可以按照规定的渠道使用和投资国内市场,可用于向中国进口的支付、对中国境内直接投资、就地兑换成其他货币以及委托存款银行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投资中国境内金融资本市场。

其次,在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方面,将长期以来以外汇和外汇收支作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转变为以跨境资金流动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从制度安排及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监管监测体系并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在银行监管层面上,应强化对法人的一体化管理,包括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经营状况的管理和强化合并报表后的综合风险管理。从对人民币跨境流动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管理角度来看,要求央行密切关注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加强与相关国家央行的配合和联系。与此同时,要研究如何与此相适应,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加强对进入国内市场的各类主体的监管,而非当前单纯地对外汇资金的监管。

又次,央行对本外币监管应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同时要进一步缩短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通常可能存在的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对市场动态做出快速的反应。

最后,科学和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至关重要。香港地区开放银行人民币存兑汇业务后,市场人民币兑换活动十分活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要求,这部分资金规模应该进入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同样,人民币在香港、东盟十国和韩国等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形成的海外债权也应及时地通过适当方式反映出来。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从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整个流程来看,没有货币兑换环节的国际结算业务更趋简单,但同币种结算中很容易混淆一些统计要素(目前许多统计要素是基于货币类别来设计的),尤其是当资金通过几道转汇环节以后。因此在试点阶段,有必要通过规定银行的清算渠道和特别的会计处理来辅助完成这些统计监测要求。

参考文献:

[1]沈继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2004(11):327-331.

[2]朱雄雷.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义[C].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209-237.

[3]陈红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与港澳人民币业务发展[J].市场论坛,2007(11):30-32.

[4]宴玲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分析[N].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5-25(3).

[5]高玲.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华东经济管理,2006(8):89-91.

[6]石海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9):136-137.

[7]程磊.香港跨境贸易人民不结算面面观[J].特区经济,2009,12.

[8]樊晓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企业的影响[J].每月观察,2009(8):34-35.

[9]王宇,姚均芳,余小洁.上海广州等五城市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W].新华网,2009-4-8(16).

[10]高改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挑战中的机遇[N].中国证券报,2009-4-9(A02).

[11]周元元.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区域化研究[J].金融研究,2008(5):163-171.

[12]高晨.中国频签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N].京华时报,2009-4-2

(第034版).

[13]叶檀.人民币结算试点须相关配套[N].广州日报,2009(3).

[14]葛兆强.以“三步走”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9-7-17(17).

[15]黄燕君,包佳杰.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9(8):

10-12.

[16]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09]第10号)[Z].2009-07-01.

[17]陈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分析[J].当代经济,2009(8):10-12.

[18]Grassman,Sven.(1973)A Fundamental Symmetryin International Payment Pattern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vol.3,105-116.

[19]News Analysis:china’s RMB Clearing Cross-Border Trade Represents A Key Step.[China daily][09-07-06].

[20]More Than 20 Enterprises Starts Cross-Border Trade In RMB Clearing Business Now.[China daily][09-08-10].

致谢:

在本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里,他始终给予我严格的指导和不倦的教诲。导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师对事业的执着和敬业精神更是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益。从导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此期间,我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第7篇:结算货币范文

摘 要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元为全球主要结算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国际结算货币制度下各国都将美元作为其主要持有货币并大量持有美元从而形成美元泛滥,一时间将现有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成为全球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实意义展开论述,进一步分析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人民币 跨境贸易结算 制约 对策

当前国际结算货币制度下各国都将美元作为其主要持有货币并大量持有美元,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相当大,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明显需求,由于,人民币汇率和通胀率较为稳定加之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并且逐步开放。2009年4月行行长周小川提出超货币的建议。2009年7月6日相继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市开展人民币结算。2010 年 6 月,中国央行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从启动之初的 5 个城市扩大至 20 个省区市,参与的出口企业从 365 家扩大至近 7 万家,同时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6.84%的对外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中国,高于2010年同期的0.5%,并且约89%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都来自进口。

一、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实意义

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初阶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剧烈和我国对外贸易快速持续增长的状况下,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于减少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企业与国外贸易企业大多采用美元、欧元计价和结算,美元为主的结算传统格局对企业来说非常不方便。一方面是手续繁琐,从订立合同到合同履行、结算收汇完成,相对周期较长,购汇结汇的过程手续非常麻烦,此外还要向银行另行支付手续费。另一方面是进出口企业始终要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商品定价时的汇率与支付收汇时的汇率变化趋势往往难以准确预测,由此带来的风险损失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而近两年来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变动的风险,再加上来来去去的换汇成本,让一些企业不堪重荷。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在采用美元、欧元结算时,国内外企业往往需要承担结算、汇兑、保值等运营成本。一般贸易结算须经过本币――美元――本币两次兑换,除两次汇兑的汇率损失外,在购汇、结汇时还要支付银行手续费,因此会增加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在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后,就可以减少一次货币兑换和并减少相应的银行手续费用。

(三)有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目前,国内专家、学者针对人民币国际化途径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步骤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现阶段,我国现阶段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尚处于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的起步阶段。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迈出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先从周边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开展,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出入境,使其成为我国与周边区域国家的主要交易工具,逐渐为大部分国家所接受,当人民币在全球范围流通,并成为国际贸易计价货币之时,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方得以建立。

(四)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的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失衡状态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额逐年增加,在国际上已进入贸易大国行列,但作为新兴经济国家,我国的货币地位却并未显现。国际货币体系长期以美元为首,我国人民币汇率也一直保持与美元挂钩,因此,在国际经济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长期以来受美元汇率变动的牵制与影响十分显著。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能够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的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失衡状态,有利于减少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波动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五)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的发展

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使得我国与周边各国的贸易更加的方便有效率,而且,由于人民币在周边各国被普遍接受,所以采取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一种促进经贸关系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制约我国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因素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但机遇中却孕育着诸多的挑战与风险。从目前人民币资本项下尚未实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面临着许多制度上和技术上的制约与挑战。

(一)来自国内的制约

1.增加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

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在我国境外就会形成境外人民币债权。当这种债权达到一定的规模后,由于我国人民币被海外持有,这部分资金将更多地随着境内外、本外币两个市场的收益率变化而流动,如何科学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需要考虑。

2.增加我国外汇管理的难度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是以外汇的跨境收支为条件,许多监管工作基于企业收支外汇并发生结售汇开展,如外汇核销制度是以企业实际发生进出口贸易的收付汇而设计的。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将会出现出口收汇、进口付汇都是人民币的现象。这样可能会存在人民币来源上的混淆,特别是出现多次转汇后支付渠道与国内支付渠道混淆时,如何界定资金是否来自境外的问题以及有关出口退税的依据和凭证问题。

3.缺乏系统的人民币跨境清算网络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全面实现需要建立广泛的信息技术网络,需要逐笔收集并保存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关的各类信息,需要对人民币跨境收付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监测。目前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元清算体系中,超过90%的清算量为美元的国际清算。由于我国尚没有建立全方位的人民币跨境贸易清算系统,没有建立涉及国际结算网络与国内清算网络。国内清算网络对于人民币的清算是不存在问题的,但会出现一个国内清算渠道承接人民币国际清算的业务量问题。

(二)来自国际的制约

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国际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属性归属不明

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后,人民币用于对外贸易结算的结算货币,其结果就是形成了人民币的境外债权债务。境外的人民币债权债务的属性和其后的利用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处理方法,也就会给国际收支的统计与该笔人民币境外债权的去向统计造成困难。

2.增加国家收支统计监测的难度

目前,许多统计要素是基于货币类别来设计的,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后,涉及到跨境资金流动,深刻影响着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的全面性,尤其是当资金通过几道转汇环节之后,同币结算反而更容易混淆一些统计要素,这些都是我国国家收支统计监测提出的新的挑战。

三、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政策建议

针对在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进程中所面临的制约,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又要积极研究对策,加强风险管理。

(一)国内方面政策建议

1.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进程,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管的作用,建好金融“防火墙”。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之后,随着企业结算习惯的改变和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增强,人民币在货物贸易结算中占比将不断提高,贸易结算产生的人民币需求就不得不成为制定货币政策考虑的新增因素,如何结合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和金融衍生品风险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体系。

2.加强对进出口企业收售汇的管理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是以外汇的跨境收支为条件来设计的,许多监管工作是基于企业收支外汇并发生结售汇来开展的。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将会出现出口收汇收到的是人民币、进口付汇支付的也是人民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当前的进出口核销制度出现操作上的暂时困难,即可能会出现人民币来源上的混淆,特别是出现多次转汇后支付渠道与国内支付混淆时,如何界定资金是否来自境外的问题。与进出口核销相关的还有出口退税的依据和凭证问题以及国际收支统计申报问题。这些技术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3.建立健全的人民币跨境清算网络

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的安排关系到能否有效管理境外人民币市场及交易的问题,我国政府要在制度安排和监管设计上对此有充分的考虑。建议在人民币走向区域化货币初期,应该适当抑制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以便为我国央行逐步熟练地掌控海外人民币市场和交易赢得时间。在初期可以通过以下安排来达到这一目的:(1)对于因国际结算而产生的人民币海外债权,我国必须承诺可以随时自由兑换。(2)在企业主体层面上,允许海外人民币债权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入我国:一是用于向我国进口的支付;二是委托该存款账户行开展人民币委托理财业务,投资国内的人民币资产或金融市场;三是可以向我国直接投资并享受外资投资同等待遇。(3)在银行主体层面上,允许银行以吸收的海外人民币存款办理当地企业与我国之间的贸易信贷融资业务即买方信贷或卖方信贷业务;允许该行通过上存总行的方式投资境内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

4.加快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不断增长,人民币离岸市场必将形成。无论是人民币资金来源,还是人民币资产组合管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都会催生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国将要建设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将会是下一个政策解决问题。

(二)国际方面政策建议

1.构建有效的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

首先,应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会形成境外人民币债权,境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的制度安排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境外人民币市场及交易能否有效运作。这种海外持有的规模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国央行在海外的信誉、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以及金融监管的信心。当这种债权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容易产生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人民币被海外大量持有,国家在获得铸币收益的同时,货币供应量能否再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需要审慎考虑。

其次,必须妥善安排海外人民币债权的运作渠道。由于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必然出现的人民币海外持有现象,如果制度安排和监管设计上没有充分的考虑,极有可能出现一时被动和管理滞后的局面。

2.加大资本账户开放,构建通畅的人民币回流机制

人民币国际结算开展以后.必然会增加境外人民币的存量,这部分人民币如不能回流,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境外人民币的进行消化,形成双向流动。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建立人民币QFII制度、在港上市人民币计价的ETF基金,设立合资公司、在港推出人民币寿险服务和金融衍生产品等。建设以中国大型银行为主,并以试点城市当地法人银行参与的商业银行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同时,促进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既能够为进出口结算对冲之外的结余人民币提供出路,也能够减少人民币的流通风险。

3.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

香港地区开放银行人民币存兑汇业务后,市场人民币兑换活动十分活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要求,这部分资金规模应该进入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同样,人民币在香港、东盟十国和韩国等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形成的海外债权也应及时地通过适当方式反映出来,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从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整个流程来看,没有货币兑换环节的国际结算业务更趋简单,但同币种结算中很容易混淆一些统计要素(目前许多统计要素是基于货币类别来设计的),尤其是当资金通过几道转汇环节以后。因此在试点阶段,有必要通过规定银行的清算渠道和特别的会计处理来辅助完成这些统计监测要求。

从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整个流程来看,没有货币兑换环节的国际结算业务更趋简单,但同币种结算中很容易混淆一些统计要素(目前许多统计要素是基于货币类别来设计的),尤其是当资金通过几道转汇环节以后。因此,人民币要实现跨境贸易结算,必须建立广泛的国内清算网络和国际清算网络。

4.加大境外人民币供应

目前,通过境外旅游的民间渠道流出的人民币大约有上千亿元;通过一系列的货币互换协定,人民币以官方姿态流出6500亿元。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深入展开,这些资金远远不够的,还需通过一些方式增加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供应量,例如增加以人民币支付的进口,中国可以直接给资金匮乏国家人民币贷款,用于从中国进口:允许境外银行为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逐步放松人民币和港元的兑换限制、支持境外银行通过多渠道获取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在内地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中国对外投资,需要从国内购买设备和原材料,也以人民币来支付。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既有机遇。从英镑、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来看,其国际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经历较为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目前我们还只是试行阶段,要谨慎对待在实际操作业务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完善规章制度和实施准则。防止在海关、税务和核销方面的漏洞被违规者所利用。

参考文献:

[1]朱启松.外贸企业如何利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经贸实务.2010(9).

[2]陈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益成本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10(8).

[3]张云,刘俊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投资研究.2009(4).

第8篇:结算货币范文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境内机构与境外机构进行跨境经贸时,以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并且允许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账户去方便国际结算的进行。

我国自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以来,跨境贸易结算量迅猛发展。试点初期全年结算量仅36亿元,2011年范围扩大至全国后全年结算量为2.08万亿元,较2009年增长57678%。截至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累计达到3.27万亿元,同比增长59%。同时,其占贸易总额的比例也从2009年的0.03%上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26.25%。

二、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国际借鉴

(一)美元经验借鉴

美元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货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占40%左右,在各国国际储备中所占份额也超过半数之多。两次世界大战、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马歇尔计划均在助推美元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美元的有利条件已经不可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重现,然而美元的路程也为我们揭示了成为跨境贸易结算主要货币的基础条件。

1.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国际结算货币的基础。美元经验告诉我们,一国的经济实力从根本上决定着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从美元崛起的历程来看,国际货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才会有强大的货币。因此,无论是19世纪的英镑还是20世纪的美元,都说明跨境贸易主导货币都是由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提供的。

2.发达的金融体系是维持美元国际货币的保障。美国在一战前就已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美元真正替代英镑成为世界核心货币却是随着美国金融深化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经济实力基本具备的条件下,完善的金融市场能为需求者提供低成本、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金融工具,从而促进该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使用比例。

(二)日元经验借鉴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GDP年均增速高达9%,与当今中国十分相似,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使日元国际化迎来了空前的繁荣。但迄今为止,日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与美元和欧元相比,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极其微小,日元远没有获得与日本经济相应的地位。日元国际化作为一个失败的案列,其国际化历程中的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1.日本政府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在亚洲金融危机前,日本政府未主动构建一个系统的、连贯的国际化战略。面对日元全球化的市场需求,日本政府从最初的消极抵制,转变为迫于美国对日元升值压力而采取的零散且不成体系的应对措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府才开始提出日元亚洲化战略,但此时日本的经济条件和国际环境却早已发生了变化。

2.金融市场改革滞后于市场需求。为保护国内金融市场,日本政府实施的是内外分段的国际化金融改革:封闭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欧洲日元市场和东京离岸市场,此种方式与日元国际市场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冲突,严重阻碍了日元国际化进程。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才开始认识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但此时的改革已错过日元国际化的最佳时机。

3.日本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在进口结构方面,日本作为资源匮乏型国家,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占比约50%。按照国际惯例,初级品和国际大宗商品都以美元进行计价结算,日本的进口结构决定了日元在进口贸易结算上的弱势。在出口结构方面,日本作为出口主导国,出口对象多集中在欧美国家,而美国进口的产品80%均以美元进行结算。

4.日元汇率波动剧烈频繁。日元汇率的频繁大幅波动导致日元无法广泛用于国际结算领域,在1971年至21世纪初的40多年中,日本年均汇率波幅大于10%的年份超过30年,波幅大于20%的年份超过13年。日元曾出现过一年升值40%以及三年内贬值100%的记录。日元汇率的大起大落致使贸易伙伴甚至是日本本国企业都避免选择日元进行结算。

(三)马克经验借鉴

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到欧元诞生期间,马克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第二大币种,地位仅次于美元。在马克国际化过程中,也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顺差和随之而来的货币升值压力,与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环境有类似之处。但马克顺利完成了升值过程,带来了与日元升值完全不同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1.稳定的货币价值。马克的币值稳定包括对内价值的稳定和对外价值的稳定。对内价值的稳定表现为自其投入流通以来一直保持着较低通胀率。在马克使用的50多年间,通胀率多保持在3%以下的低水平,为美国同期的二分之一。马克对外价值的稳定表现为战后汇率稳中有升。在马克实行浮动利率的26年间,除1981-1985年、1997-1998年这7年马克对美元出现短暂贬值外,其他年份都是升值过程。马克汇率的稳中有升,使其在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形象。

2.独立稳健的货币政策。1974年,在马克汇率升值的过程中,德国政府面临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取一的选择。为维护国内物价的稳定,德国政府坚决地奉行了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德国经济顺利发展,没有因为汇率的升值问题而受到伤害。1987年,美国为维护美元稳定,要求德国降低利率,德国表示中央银行拥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利、政府无权干涉,没有因为美国的压力而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三、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宏观建议

(一)持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经济实力是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坚实基础。美元、日元和马克成为主要结算货币时,本国经济占全球百分比分别为51.3%、9.18%和5.27%。2013年中国经济占全球比重为12%,已具备结算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但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上述国家人均GDP为全球平均GDP的4倍左右,我国人均GDP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66倍。因此,我国应继续提升经济总规模和人均规模水平。

(二)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性

结合日元汇率大幅波动和马克币值稳定的国际经验可以看出,货币国际化过程中汇率升值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过快升值、波动过猛,从而对经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本文认为汇率升值问题并非不可化解,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和把控:

1.采取缓慢渐进的方式来调整汇率。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民币升值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的进程以及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相适应,缓慢渐进的调整方式能有效避免人民币在短时期内急剧升值或贬值。2009-2014年间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渐进发展,最大波幅仅为-2.6%,平均波幅-1.09%。

2.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自主性。德国经验表明,一国在面临货币升值压力时,在坚决维护物价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的汇率浮动和资本项目开放并不会破坏本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货币政策的独立自主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应坚决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不能依附于国际大国的意愿;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应独立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中央银行应根据经济形势自主制定政策,不受政府的干预和影响。

(三)逐步建立健全金融市场

1.逐步开放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人民币资本账户不可自由兑换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发展的一大阻碍。从中长期来看,逐步实现资本项下的可兑换,才是跨境人民币结算稳步发展的要务:一要逐步放宽限制条件,以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提升境外机构对内投资积极性,从而引导人民币回流境内。二要在加强政府监管水平、适合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放宽条件,扩大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业务规模。三要通过拓宽境外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地域、增加债券发行量和债券品种,逐步满足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需求。

2.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作为人民币境外投资的主要渠道,在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要通过鼓励人民币债券证券和其他人民币金融产品在境外市场的挂牌和流通,增加境外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二要通过建立境外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形成机制,逐步拓展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三要因地制宜地发挥香港、新加坡和伦敦等几个离岸人民币中心的不同作用。

3.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我国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应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在利率形成机制方面,应努力发挥人民币市场基准利率对市场的定价能力,通过境外人民币的交易流通,形成和世界市场接轨的人民币利率,逐步融入世界金融市场。在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形成机制,努力协调好市场与政府间关系,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采取多种风险监控方法进行检测,防止汇率大幅波动。

(四)优化进口出口贸易结构

产业结构是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发展的一大动因。我国进口贸易中初级产品比重较大,约占30%左右,这就意味着在总体的进口贸易中约30%将使用美元进行结算,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为27%、机电产品占比43%。在出口贸易中竞争力较强的机电产品占60%,高新技术产品占31%,说明我国出口仍然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产品方面,出口产品替代性仍较强。因此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外延型转向高效率的集约内涵型,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二是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我国由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三是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度创新和结构性调整,争取实现由世界工厂到创新策源地的转变。

第9篇:结算货币范文

关键词:医院 货币资金 内部控制

一,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和环境

货币资金是医院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医院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业务中的各种错误和舞弊。影响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环境有医院管理决策者的管理方式、知识水平、道德法制观念;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货币资金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对防范货币资金的舞弊行为。

二、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键点及内容

医院货币资金业务主要包括资金收入、支付、保管等业务流程,其中医院的货币资金收入业务主要集中在医院结算中心(住院结算、门诊结算)和财务部,货币资金支付业务主要集中在医院财务部,由于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具体业务流程有所区别,医院应根据各部门的资金业务特点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采取相应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措施。

(一)医院财务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医院财务部的资金业务主要涉及各类支出项目,收入业务则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其他收人(包括培训收入、利息收入等),对财务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主要集中于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控制和医院收费票据的管理,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首先,经办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必须分离并相互牵制。医院财务制度中要明确出纳岗、记账会计岗、稽核岗的职责以加强各岗位之间的制约和监督。其次,医院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必须有计划地进行轮岗,在其离岗之前应不定期检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和银行余额调节表是否相符,检查现金日记账余额数与实际库存现金是否相符;在财务人员轮岗、交接过程中,医院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对实存货币资金和货币资金帐目进行清理与核对,做好监交工作,最大限度的防止货币资金差错行为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2、严格控制医院货币资金年度支出,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医院的年度支出建立在医院收入预算和各部门费用开支计划的基础之上,对医院各部门、各类开支医院财务部在年度计划中均应有详细的安排,在日常资金往来业务中财务部应按年度计划对各部门支出加以控制,对不可避免的超额支出应在预算计划内合理调配资金以减少资金短缺的压力。在合理预测一定时期货币资金存量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延时支付货币资金的采购政策和加速货币资金回笼的政策等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的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

3、完善医院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程序。加强医院货币资金支付的管理需要完善医院授权控制制度和财务审批制度。医院上、下级主管领导的授权要根据业务工作的特点确定授权范围,在授权范围内进行资金支付,对超出授权范围内的资金支付必须经上级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支付。

4、加强医院票据内部控制管理。医院票据由财务部统一购买、保管、发放,财务部指定专人保管票据。比如:票据在入库、出库时。票据的保管人员和领用人员需核对票号是否连续,有无错号、跳号的现象;票据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票据的发放数量;票据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医院收费规定,对各类收费项目和收费行为由财务部进行统一管理;票据存根的审核工作由财务科设专人负责,审核票据的存根联是否连号,有无缺号,作废发票是否联次齐全并加盖作废章等等。

(二)、医院结算中心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医院结算中心(包括住院收费处和门诊收费处)是医院资金流入的重要窗口,其中住院病人预交押金、出院病人补交住院费和门诊收费是结算中心现金流人的主渠道,病人退费则是结算中心现金流出的主渠道。主要控制关键点主要有:

1、建立岗位分离内部控制制度

结算中心的收费员和收费稽核人员,收费员和收费票据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分离制和岗位责任制并执行定期或不定期轮岗制度。医院结算中心收费人员每日经手着大量的现金,结算中心稽核人员必须核对每个收费人员当天所收现金金额与所使用收费票据的总金额一致。发现长、短款现象的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结算中心的票据管理人员应每日对其所发出票据与收回票据及每一位收费人开具的票据进行审核,对票号的连续性、票据使用的正确性进行核查,发现缺号、断号的查明原因,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2、建立收、退费稽核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