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物流发展范文

农村物流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物流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物流发展

第1篇:农村物流发展范文

关键词:物流;农村物流;农村物流体系

一、我国农村物流现状

(一)发展农村物流的可行性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最大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从当前来讲,农村迫切需要三种服务,一是货真价实的产品服务(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二是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三是高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服务。在这种大环境下,农村物流从农资配送入手,开拓农村市场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

(二)发展农村物流的必要性

第一,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同时,农村消费物价指数持续高于城市,农民收入增幅与农村物价增幅反差较大。

第二,农产品物流要求高。一是季节性生产要求物流的及时性;二是为保证安全必须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三是要满足一些农产品的特种物流方式而我国现在都不具备这种条件,发展农村物流空间还很大,还需要大力发展进行完善。

第三,目前国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当前,农村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的主渠道依然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和部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所办的经营实体。日用品及工业品的供销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与个体经营各分天下的局面。可以说目前在我国农村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畅通的物流渠道。

二、当前农村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物流人才缺乏,技术水平不高

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在农村物流中,由于各环节标准的不统一,致使设备浪费,导致产品成本增加;物流设备落后,在运送产品过程中,大多使用敞蓬卡车,缺少冷藏、冷冻设备和技术,产品保鲜大打折扣;懂管理又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二)城乡物流“二元经济结构”十分严重

城市现代化的物流与农村落后的物流不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城市与农村在物流业发展方面差距越来越大,许多物流资源集中于城市,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相互分割,形成典型的“物流二元结构”。外资投资城市原有的城市物流基础较好,并且工业与商业物流相对农村物流较发达,而农村物流落后,对农村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曾经出现过“东北粮食走廊”走不起来的怪现象:一方面,是世界银行的“现代化投资”;另一方面,是县级以下粮库落后的物流基础。

(三)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供给能力不足

我国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农户为单位(2.5亿多农户)、生产规模小、分工不细、收入有限、对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而物流的供给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规模经济。目前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物流的供给水平。

三、发展农村物流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和改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其是在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却还相当落后。其中,主要表现在乡村公路、运输工具、通讯网络、商品储存及保管技术等方面。因此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以物流产业为突破口,利用现代物流的带动作用,有助于引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从而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促进和带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仍然较为粗放,农业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国农村缺乏高效的服务体系,而且服务体系不健全。通过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和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附加值,推进农村市场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三)提高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失业及隐性失业现象严重。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农村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有利于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如配送、维修、市场调研等,者日是新的就业增长点。这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农村的安定局面。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环境的改善、物流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物品流入本地区,而且按照物流活动的规律和管理形式,流入的商品会以较低的价格、快捷的速度、优质的服务满足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四、农村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农村物流加快发展的趋势

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村物流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效用的扩大,无疑也会促进农村消费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农资物流的发展,这给众多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抢先进入这一领域的就有获得“第一桶金”的机会。

(二)农产品市场化、专业化、商品化、工业化趋势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市场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农产品的商品率会大大提高,农业的“工厂化作业”会出现,农村物流量会成倍增加。

(三)农产品生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以“工厂化作业”为内容的农业现代化的出现,需要农村物流体系与之想适应,使之形成价值链,产业增值性将会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洪涛.《现代物流报》,2008年8月29日A07

第2篇:农村物流发展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智慧物流;商务物流;发展

一、以广西地区为例分析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形势

农村居民可有效利用淘宝等购物网站满足购物或农产品销售等多项需求,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有助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在此”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西地区在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及物流,但这一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广西地区整体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缺少经验,从而很难保证送货速度或达到客户的应用需求等等。未来几年,广西地区仍需提高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水准,同时减少物流过程的资金投入,这样方可保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水平。

二、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特征

第一,电子商务购物网站多元化。据可靠数据显示现阶段人们应用较为普遍的购物网站当属淘宝与天猫,也有一些网民将会选择性的运用京东商城或唯品会等,人们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通常会关心商品价格、配送及时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多项问题,这也体现了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以及购物平台的多元化,建议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过程中从以上多个方面,保证物流配送的及时性与可靠性,满足农村居民的网络购物需求,并保证物流服务质量。第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快。据可靠数据显示广西地区农村网民应用网络平台购物的人数不断增加,每年呈现递增趋势,网络购物已成为部分农村区域农村居民购物的主要方式,可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较为迅猛。第三,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亟待加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意识到融入“互联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的支撑。只有具备完善的网络体系这一基础方可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基础建设步伐,结合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情况逐步形成完整且系统化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这一过程中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应当进一步增强,现阶段部分农村区域的电子商务条件仍旧不够完善,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扶持力度,这样方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与进步。

三、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第一,制度不够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同时也未能形成完善的配套制度或政策体系,这就使得农村地区网络购物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并且农村网民的安全意识也相对缺乏,这就会使得农村网民购物过程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很难借助法律去维护自身权益。第二,配送体系不够健全。正如以上所述广西地区的物流发展相对较晚,因此现阶段物流配送范围也未能真正达到全覆盖,部分乡镇区域难以送货到家,这就制约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给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带来制约。究其根本无疑是由于现阶段广西地区农村地区缺少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致使物流公司不愿将货物配送到乡镇地区。第三,专业人才缺失。现阶段广西地区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但是纵观整体的电子商务及物流发展状况可知专业人才仍旧缺失,虽说最近几年来广西地区部分高校已经提高了对于电子商务及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部分地区的专业人才仍旧匮乏,并且专业人才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不愿进入到农村地区,这就是个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即便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也缺少科学的服务理念以及熟练的技术操作作为动力支持,这就使得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四、“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策略

(一)设置综合服务点

以往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过程中都会将服务点设置在超市等区域,网民需要结合自身的购物需求选择性的自提货物,这样将大大降低配送效率,也无法提高服务质量。基于这一情况,建议物流公司设置对应的综合服务点,并逐步形成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逐步解决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并对资源加以整合,切实提高物流服务水准。

(二)政府给予政策扶持

众所周知,现阶段广西地区农村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仍旧不够理想,并且部分农村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因此有必要结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政府等相关部门可提供政策扶持,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而为农村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3篇:农村物流发展范文

农村物流属于物流运输的边缘化区域,由于公路建设、交通设施、农民的习惯、管理的边缘化等原因,致使规范化的物流在城镇以外区域执行困难,甚至伴随着各种平安事件频发。近年来,摩托车作为经济、实用的交通工具,已成为普通家庭的大众化财产,其数量几乎可和20世纪90年代初自行车数量相当,即便是城镇化之外的农民阶层,摩托车也成为日常交通首选。因此,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农村物流平安发挥最大效能则更具现实意义。

2农村物流的边缘化特征

2.1农村物流的边缘化

尽管农村路网能力得到极大改善,但农村道路偏僻、标准低、基础建设滞后,依然不能满足物流运输的实际需求。农村物流呈现如下边缘化特征。

(1)农村物流的潜在需求和潜在能力依然较大,由于农村的辐射面广、地域分散,按照常规的物流方法,农村物流的运营成本显然高于城市物流,因此形成了总体需求大和具体运营成本难以降低的矛盾,阻碍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2)农村物流货损处理程序复杂,按照现有的物流运输管理办法,物流流程和物流设施已经形成规范的标准化的模式,但农村物流的车辆、人员和管理方法均处于原始状态,一般物流公司不屑于投资农村物流。

2.2车辆使用的经济性和普适性

农村运输以摩托车和农用车为主要工具,据调查,在农村平均每三户农民就能拥有一辆摩托车,个别农户甚至拥有2~3辆摩托车。就连子女结婚,父母也将其作为礼物赠予子女,这和摩托车的经济性和普适性是分不开的。轻便、灵活的摩托车是交通代步的好工具,更能体现使用的经济性,在能源紧张的形势下,油耗小的特征使人们对摩托车具有依靠性,但是,摩托车和农用车用作物流运输车辆显然有悖于当前的物流运输需求。

在农村,非凡是较偏僻地区,公路设施尚不完善,汽车运输受限,出行不便,而摩托车却解决了农民出门难新问题。甚至在农忙时节,摩托车还承担了运送种子、农具、农药、肥料的任务。在农闲时节,摩托车又成为农民的致富工具,可用于经商、做小生意、进城务工等,摩托车虽然因其不平安而受限,但却在城镇周边地区承担着繁重的物流运输任务。

2.3交通事故和案件的频发源

由于无证无牌车多、平安意识差、管理漏洞等原因,农村物流管理呈现不可控状态。

(1)摩托车轻便灵活的特性,使摩托车成为农村物流的重要设备,但由于经济利益驱使,违章、超载、无牌无证等现象反而呈现增长趋向,肇事者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发生事故,给交通事故处理和物流货损赔偿带来极大的困扰。

(2)在农村,多数人习惯认为在自己家门口骑车不用办牌证,即便是会开车,也没有经过正规的驾驶培训,应有的基本交通规则也知之甚少,忽视了对交通平安法的学习,造成物流运输责任人的不合法。

(3)由于摩托车源头管理松散,废旧车辆回流农村现象较多,一些废旧、破残、盗抢的摩托车大量涌入农村地区,使农村物流运输更加不规范。

(4)由于摩托车交易简单、转移快,已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盗抢摩托车案件增多,甚至摩托车也成为作案工具,使农村物流运输形成恶性循环。

2.4管理办法及手段的边缘化

(1)公安交警是车辆平安管理的主要力量,但农村物流的迅速发展,辐射范围宽广,和本来有限的警力形成悬殊的对比,加上对其资料把握不具体,因此,某些管理者对农村物流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置之不理。

(2)一些地区存在执法不公现象,对无证无牌摩托车听之任之,偶然拦截到无证无牌摩托车,也由于乡亲味浓、亲朋好友说情,形成管理执行力不足。

(3)办理牌证收费高且项目多,许多车主为减轻经济负担,节省费用减少额外开支,加上办证手续繁杂,从心理上抵触办理牌证,最后不愿意挂牌。

3农村物流运输的效能分析

在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物流运输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物流运输在农村依然存在许多新问题,面临着各种机遇和威胁,采用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矩阵分析法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农村物流的管理策略。

4农村物流边缘化策略及人本谅解方案

摩托车为农民生活所带来的便利是不可取代的,将摩托车作为农村物流运输的主要工具加以管理,有针对性地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可行的管理办法,制定出相关管理策略,是当前农村物流管理的有效途径。根据以上对农村物流管理策略的分析,提出农村物流边缘化策略和人本谅解方案,包括服务一体化策略、重在抓管理、区域化自治、打击违法和保护并进策略等。

4.1加强服务一体化策略和普及平安教育

许多摩托车驾驶员并没有经过正规化的驾驶培训,驾驶技术不熟练又不懂交通法规,忽略了物流运输应具有的责任感,因此,应该把摩托车驾驶技术作为一种新技能进行培训,使农民有过硬的驾车技术,从而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充分体现摩托车在农村物流运输中的价值。

管好车辆,办牌办证是基础。为广大农民着想,把摩托车的办证和年审放到农村基层,简化办证手续,实行一条龙服务,体现一体化策略,简化填写表格验收等各种手续,尽可能的使车辆合法。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深入群众,把培养农村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当做普法教育来看待,开展能激发农民喜好、农民易接受的活动,从而提高农民的法律法规素质,尽可能使车辆责任人具备平安常识,车辆、人员的合法性是农村物流的必要条件。

4.2区域化自治策略

运输管理机构执法不公、不严、不周到、不主动是农村物流运输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执法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有服务于人民的态度,在工作中要本着立警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以整顿农村物流秩序为目标,从严执法,对违规违法的摩托车要果断处理,严格执行交通管理法规,创造一个平安、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在农村流行一句话“买车轻易养车难”,各种费用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城乡道路有差别但收费却没有差别,这对农民是不公平的,所以农民应当减负。然而低收费却不能支付基本的管理费用,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矛盾,因此要充分为农民考虑,降低购买摩托车后带来的各种费用,同时对农村物流管理以区域自治为原则,成立村镇自助摩托车管理协会。把车辆的办证和年审点放到农村基层,简化办理牌证手续,降低农民的办证成本。

4.3打击违法和保护并进策略

利用摩托车的违法违规现象总是伴随着管理的空白地带和对违法的纵容,因此,打击违法是对车辆管理的最大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强车辆的保险业务管理是农村物流管理的补充手段,目前“交强险”碰到强烈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它还没深入民心,人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到它的价值,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不愿承担。因此,交警部门应加强摩托车的保险业务管理,大力鼓动农民朋友买保险。

5结论

摩托车是世界公认的大众化交通工具,对农村地区滞后的道路建设和不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对农民生活所带来的便利是不可取代的,但是对其采取规范的交通管理方法必将适得其反,因此采用边缘化的管理策略能够获得最大的管理效能,体现农村物流管理的人本特性和人本谅解特性。

农村物流虽然不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规则,但农村的商业运输却是历史悠久的,建立人本谅解方案下的农村物流区域自治策略是解决农村物流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摘要:

[1马守忠.农村物流的瓶颈制约和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市场,2007(23)摘要:38-39.

[2燕来荣.农村摩托车的平安管理和策略[J.交通管理,2007(1)摘要:72-73.

[3郝娟.“交强险”将为农村摩托车市场发展保驾护航[J.摩托车技术,2006(8)摘要:3-4.

[4王慧玲,袁维海.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系统的探究[J.技术经济,2006(8)摘要:58-61.

第4篇:农村物流发展范文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关系

产业经济学收入弹性差异和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理论表明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农业,农产品的需求特性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即它的收入弹性出现下降;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比工业要困难得多,因此,对农业的投资会出现一个限度,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由此可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并不能单纯的依靠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村经济要拓宽道路,现代物流的发展即为拓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之考量。

1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果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惠及农民,改善“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农业。经过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发展势头强劲;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就业创业门路拓展。在农村经济向农业现代化方向挺进的道路上,物流业越来越抢眼的扮饰着劳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伙伴关系,或称之为越来越抢眼的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从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果关联的理论探讨不断推出新观点,如刘南、李燕运用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两个角度分析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1]。钱晓英、马传秀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构建模型物流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三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2]。胡愈、徐红莲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证明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城市化程度、自然灾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物流发展有重要影响[3]。周建勤,鞠颂东从农业与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关系、农业与农村物流规划的内容、农业与农村物流节点布局和农业与农村物流运作主体培育等四方面论述了区域物流规划中农业与农村物流规划的思路[4]。从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果关联的实证看,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而且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我国每年大约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路上腐烂,如此之多的农产品足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发展农产品物流,对降低我国现在高达20%以上的物流环节的农产品损失率,切实提高农民应得的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2.1调整优化农村物流业,以现代物流业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依靠政府的重视和规划发展,尤其在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要加强规划,加大投资力度。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物流路网结构,做好农村公路、村道与物流运输干线的联网工作,方便各种物资到村到户以及农产品的运出。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的集配中心,增加销地冷藏、保鲜运输和保鲜加工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跨区域冷链配送能力。在邮政业方面,很多农村地区即使是城郊的农村,快递等业务都不能送达,应优化物流资源增加生活用品的配送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和公交公司合作每天配送一次生活用品等零单物流业务,缩小城乡生活差别,以发展农村物流业来带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规划农村物流园区,将农村物流网络纳入到城市物流网络中。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城市化将农户的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类化零归整,更有利于构建农村物流园区。建立农村物流园区在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周边建设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以减少运输距离,降低装卸、搬运次数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当然要实现农村物流园区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形成规模化生产运作,创立品牌效应。物流配送中心在园区内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应当鼓励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参与到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中,也有助于城市物流资源的整合。2.2迈出农业经济发展新步伐,为现代物流业诸如生机和活力。农业部长韩长赋对党的十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概括为;是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新局面,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在我国农业经济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也即在现有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基础上,要积极创新农村生产方式,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发展农村经济的新举措、新作为、新成就,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坚实和做大物质基础,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的相互支撑和共同进步。作者简介:周璐璐,1977年生,女,北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区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151-154.

[2]钱晓英,马传秀.物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协整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4):84-87.

[3]胡愈,许红莲.现代农村物流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2):85-88.

第5篇:农村物流发展范文

随着“互联网+” 计划的提出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互联网在甘肃农村地区不断渗透,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促使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应以农产品、 林果产品、 民俗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为主,依托电子商务平台、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社农资连锁店、 农村邮政局 (所) 、 乡村快递网点、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等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 并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水平。 物流业是电子商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甘肃省作为农业省份,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物流, 为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创造环境。

2 甘肃省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水平较低,不仅交通不发达, 物流节点少, 且互联网普及程度低, 农村物流服务信息不健全, 导致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缓慢。相关调查显示, 截至 2016 年底,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仍未能达到我国平均水平,物流节点相较其他城市少了大约20%, 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创造的经济效益, 较平均水平相差40%左右 [1] 。由此可见, 甘肃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物流, 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推动经济发展。

3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推广力度比较低

电子商务包括网络购物与网络销售两种,农村电子商务为农民搭建一个购买农资材料和销售农产品的平台,使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越过各级经销商, 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因而, 互联网+时代,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将甘肃省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机会难得。 但是, 甘肃省农村网民文化水平不高, 对互联网的掌握程度低, 再加上对互联网推广等技术手段的不了解,导致甘肃省农产品电商平台的知名度很低。 这不仅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而且很难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企业的对接,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

3.2 基础设施落后导致配送成本高、 速度慢

服务质量一直都是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服务质量主要指卖家的服务态度、 产品的真实程度以及物流配送的速度, 而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来说, 配送成本与速度将直接影响着成交量。 目前,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从订货到送货的时间比较长,且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线下送货的过程中,往往在最后一个物流节点上配送速度是最为缓慢的 [2] 。同时, 甘肃省地域广阔, 尽管道路基本实现村村通,但乡镇分布分散, 道路密度低, 且尚未成立农村物流企业, 快递公司的送货系统仅在县城, 没有覆盖乡村, 使得甘肃省电商物流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客户满意度较低, 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此外, 信息技术滞后、 快递网络的不发达,冷链物流的缺失, 不利于农村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

3.3 农村物流节点较少

甘肃省农村面积较大, 且大多数乡镇区均位于山区, 交通不便, 增加了快递揽货与送货的成本, 致使部分快递公司不愿意在农村地区增设物流配送、 揽收网点, 对甘肃省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发展极为不利 [3] 。 目前, 通过调查显示, 甘肃省只有邮政开设了乡镇快递网点,但自然村一般都不提供揽件与派送业务; 卖家不得不自己送件, 致使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买家自行取件, 使买家对电子商务物流的满意度下降, 影响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 解决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的具体对策

4.1 提高农村电商平台的推广力度, 实现与物流企业的协同发展

首先,要提高农村电商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认知程度。例如: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系统化的电商平台推广技巧培训, 介绍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电商平台的推广方法,让农村电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最佳的推广方式; 通过引导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 返乡高校毕业生等投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扩大农村电商经营主体;也可以通过鼓励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和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电子商务,使农户通过电商平台致富, 进而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 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 通过电子商务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邮政快递物流企业信息对接, 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 高效联动。

4.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投入, 增加道路覆盖面, 加大道路的密集程度, 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 利用已建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农家店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 提升农村流通信息化和时效性。快递物流企业应尽快探寻适合农产品特点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供应链配送体系和生鲜特点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甘肃省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通过交通运输、 供销、 邮政、 快递企业与农村物流服务资源信息共享, 完善乡村物流快递服务体系。

4.3 增加农村物流节点, 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质量

甘肃省的农民居住地比较分散,道路等基础性设施较为落后, 导致物流成本比较高, 影响了各大物流公司开设农村物流节点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建立巨大的县级以下末端配送点, 进行全省的物流规划, 通过大面积大范围配送点的设立,保证省内物流快速、 便捷、 安全发展 [4] 。末端配送点的建立,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施。一方面, 可以充分发挥邮政在农村快递物流中的主体作用和布点广、 覆盖率高的优势, 解决由乡镇到村 “最后一公里” 快递配送瓶颈问题。另一方面, 各乡镇、 村等可以将农村超市建设成物流节点,并对超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可以很好地完成商品的揽收、包装以及信息处理等, 为网商提供优质的服务。

5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对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的具体对策。总而言之,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对甘肃省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有关部门应重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 积极解决其在实际运行时遇到的问题, 进而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 刘岩.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 —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J].现代商业, 2016, 13(11):31-32.

第6篇:农村物流发展范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物流;可行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79-04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是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山东省菏泽市(原菏泽地区)一度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至今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选择正确的途径。

1发展农村物流业的可行性因素

目前,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虽然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也有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具备了一些可行性因素。

1.1广阔的市场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广阔。菏泽市位于鲁西南平原,是山东省人口大市,现有5939个行政村,13996个自然村,农村人口700多万,约200万户。位于苏鲁豫皖4省8县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素有“中原锁钥,四省通衢”之称,是发展商贸流通业的风水宝地。以菏泽市为中心,向周边200公里辐射,是一个有6000万人居住的人口密集区域,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

1.2丰富的资源

菏泽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全国三个农区畜牧大市和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菏泽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除了满足本地需要外,每年都有大量调往全国各地,极大丰富了全国城乡市场。菏泽周边的徐州、商丘、濮阳、聊城、济宁等地区亦是农副产品大区,且交通方便,这些地区的农副产品也能成为菏泽物流市场的丰富商品资源。

1.3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发展农村物流业的根基是经济的发展。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菏泽作为欠发达地区,近些年来经济综合实力也明显增强。2007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2亿元,是2002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3%。各项存款余额572亿元,是2002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9%。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财力支持。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十五”期间,菏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3900多元。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农民现金收入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农村的购买力,为农村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

1.4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农村物流业如果得不到农民的理解、认可和渴望,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落实,再好的物质基础也没用。农民买需要好产品、低价格、新技术和售后服务,卖希望快捷方便、服务周到、价格合理。而在当前,就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言,分散的、实力很小的、素质不高的个体商业,组成了农村流通体系的最主要的部分。这种现状造就了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的泛滥,诚信、优质难见,退货、索赔无门。据了解,目前国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我国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菏泽每年就有15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他们迫切希望发展农村物流业,使其家人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不用赶集就能卖出富余的农副产品,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广大农民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的强烈愿望和现实需求,为创建并发展农村物流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1.5不断优化的政策环境

农村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亟待发展的产业,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着农村物流的不断发展,并向现代物流的目标迈进。200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各部委也相继印发了一系列旨在保障、促进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文件。如交通部、公安部等7部门共同提出《全国高效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改善了鲜活农产品流通营运环境;商务部会同监察部等7部门下发了《关于清理在市场经济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通知》,促进了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的建立。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也根据规划需要和自身实际,制定了发展农村物流业的具体指导和实施意见。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菏泽、带动西部、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建立商贸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突破菏泽”的三大举措之一,在基础投资、交通设施、招商引资、招才纳贤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对菏泽的扶持力度,为菏泽农村物流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菏泽市及各县区人民政府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发展大流通,实施商贸兴市、商贸兴农,已成为菏泽市调整产业结构的又一重要战略决策。菏泽市搭建专项基金平台、财税政策平台、用地优惠平台、水电支持平台、信贷扶持平台“五个平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这一切,都为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和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政治保障,提供了强大助推力。

1.6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

要提高农村物流水平,就需要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基本条件做支撑。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目前,菏泽市有专业批发市场150多处,其中不乏过亿元甚至10亿元以上的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20多亿元。全市9个农业市场项目建设顺利;曹县优质板材、郓城杨木制品、鄄城中药材、成武大蒜等10大特色专业市场得以改造提升;一批新的市场建设项目正在规划、筹建。近年来,不仅涌现出成千上万中小物流企业,而且还培育出像山东天宇物流、菏泽口岸、中国中原(菏泽)农业港这样的大型物流企业。这些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现代工贸设施的正常运行,为现代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都有了极大提高,一些农户还用上了互联网。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给物流产业提供简单型的外向服务,并不断扩大服务面、拓宽服务区域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物流服务与农业生产需要直接对接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物流教育蓬勃发展,为菏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铆足了后劲。

2目前农村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能忽视的是,虽然农村物流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当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农村,问题更为严重。

2.1农产品物流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在5%以下。另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输途中腐烂,如此之多的农产品足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些年里我国每年损失大约450亿公斤粮食。

2.2农资物流环节较多

当前农资物流环节多,从厂家到农户、从农户到厂家(客户),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批发、多次倒手,致使出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资料价格上升,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以及假冒伪劣产品多、秩序混乱等许多问题,阻碍了农资物流的发展。

2.3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滞后、标准混乱、标准无法沟通、标准不完善、食品质量检测标准不统一,致使“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孬”产品无人问津。另外,我国食品流通检测及环保体系建设等问题也较多。

2.4城乡物流不能有效结合

城市现代化的物流与农村落后的物流不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城市与农村在物流业发展方面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物流落后,对农村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曾经出现过“粮食走廊”走不起来、“果蔬通道”不通的怪现象;一方面是世界银行的“现代化投资”,一方面是县级以下粮库、冷库落后的物流基础等。

2.5农产品加工物流薄弱

我国农产品加工物流相对落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间的比例为1∶3~1∶4,而我国仅1∶1或稍多一点。在欠发达地区,农副产品大多仍作为“原料”卖出,农民种植农产品得到的收入有限。

3制约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原因

制约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3.1农村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在中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重生产、轻流通”思想意识的影响广泛,而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作用认识不足,更没有形成农业物流完整的行业体系框架。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引导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配置,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产业效益,需要有现代农业物流理论指导。中国农业流通和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对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的意义认识不足。

3.2农村物流的基础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基本建设投资不足。目前,农村现有的物流条件远不具备现代要求,这意味着它满足不了质的需求。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这个链条中,运输环节的不足,导致这个链条变得较为脆弱,极大地制约了实物流、资金流乃至信息流的流动,出现了“肠梗阻”现象。

3.3农村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农村要实现现代物流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我国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村市场开拓能力弱。由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加之农村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导致观念陈旧,对电子信息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市场供求趋势和商品价格动态信息,难以把握农产品卖出和商品购进最佳时机,难以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3.4农村物流成本偏高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种子、农药、化肥以及农用设备的采购、农产品的销售多采取分散(自行)采购、销售方式,没有依靠物流系统支持,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这种分散采购和销售的方式具有自发的盲目性,也因此导致其设施利用率低,生产要素的供应时间长而不稳定。农副产品销售的盲目性大,造成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渠道不畅。此外,由于时间、所需物品的质量、销售渠道不能保证,使得农业在自然风险外又增加了生产要素供应和农副产品销售的风险。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也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国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

3.5农村居民购买力不足

物流业是一个规模经济和临界规模非常显著的行业。只有拥有稳定的核心客户,才能帮助物流企业跨越临界规模而进入持续稳定的业务增长阶段。而这一切,都是以有足够的市场和消费主体有足够的购买力为前提的。尽管近年来中央实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受自然条件和农民素质等多种因素限制,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价格相对较低,使农民实际收入增长有限。再加上农村多数地区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动力数量有限,农村的隐性失业大量存在,新的增收渠道难以开辟。由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部分农民预期收入信心不足,很难摆脱“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心理,存在着“想消费,不敢花”的问题。作为农村消费主体的农民,预期购买力不足。

4加快农村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针对农村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加快农村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4.1加快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教育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是基础,观念的树立是根本,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逐步在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的头脑中树立现代物流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快物流教育,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农村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这是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最紧迫的要求。

4.2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物流企业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农资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和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为发展农村物流业搭建起坚实的物质基础。

4.3引进农村物流新型业态

大力发展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建立起以超市为先导,以农业生产基地为支撑,以科研、生产、加工与流通为动力的经营新体制,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进程。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优势,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全力打造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实现镇镇有超市,村村有连锁,使传统的农村集贸市场和零售网点逐步退出市场,促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流通业快速转变。

4.4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从整体看,尽管我国告别了农产品短缺的时期,达到了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农产品难卖成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应整合农村市场主体,采取多元化的办法,发展农产品流通渠道。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壮大专业从事农产品商贸的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资产重组改造,改变目前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按照农产品流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农产品运销协会,鼓励“生产基地+农户”、“加工企业+农户”、“运销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的发展,使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被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所替代,在发展农村物流业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水平。

4.5完善农村物流发展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专业从事农业物流的龙头企业很少,要发展农业物流,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农业物流业的发展,确立农业物流的合法地位,规范农村物流的组织行为,将建立农业物流体系作为工作的重点,尽快研究制定构建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促进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另外,农业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在保证国家对农产品市场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调控中非常重要,因此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有效调控农用物资、农副产品,引导农业健康发展。同时农业物流市场的开发与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制造宽松适度的环境,保障市场运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一体化运行格局。

参考文献:

[1]李宏宇.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2):

243-245.

[2]陈勇.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6-78.

[3]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现状与政策性建议[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6):101-105.

[4]陈秀丽.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理论探讨,2005(5):83-84.

第7篇:农村物流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发展机制

一、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和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农产品物流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农产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具体是指,通过对农产品进行运输、存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以实现农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2.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量巨大。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农业发展,用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育了世界上22%的人口,中国生产的粮食持续排在世界的首位,成为了大型的农业产品物流市场。

(2)农产品物流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主要是受温度,气候,土壤,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农产品绝大多数是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产品物流专业性强。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以及整个流通过程所需的设施设备无不需要具备专业的规范化的操作,运输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对人的专业知识要求也颇高。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在包装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信息网络也应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一个系统。

(4)多样化和贸易多样化中国物流主要农产品有: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民营企业等。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除了买卖交易的传统方式,也有期货,拍卖,订单等的出现”。

二、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

(1)运输和装卸搬运水平落后。我国农产品综合运力不高,铁路运输不能完全满足农业运输,公路运输尚未形成网络。有些地区交通不发达,而且收费站林立,这又无形之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大多采用敞篷车,没有制冷技术。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产品,需要配套的运输工具,但目前农产品专用工具缺乏。装卸搬运大多是手工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叉车、托盘、堆垛机等设备有限。

(2)仓储设备水平相对不足。我国农产品仓储条件差,多为露天,导致霉变、陈化,鼠虫害严重,粮损率高达8%――10%。大多数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只有部分批发市场拥有冷库等设施。

(3)流通加工和包装落后。中国农产品流通时间长,损耗大,效率低,一个分销渠道,尚未形成一个多渠道的营销体系,无论在时间或空间无法形成在新鲜农产品的鲜售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损耗巨大。农产品分级和包装技术水平低,甚至没有包装,过量使用保鲜剂的现象比较普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很不合格,污染比较严重。

2.信息化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产品物流的需求。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多、规模小,分散经营,对生产信息的获得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农产品需求信息传递被扭曲。信息获得的渠道,以自己的信息渠道为首,依靠同行的传播为辅,其他渠道如政府、媒体、网络欠缺,资源无法共享。

成本高,再增值能力不强

农产品的流通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者批发商产地市场销售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物流节点众多,对运输过程中运力的专业性需求导致成本较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巨大,包装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再增值能力不强,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逐年增高。

3.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才稀缺。现代化的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以及整个流通过程中,都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技术手段,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人才也就十分紧缺,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还没有农产品物流相关的专业课。

4.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足,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欠缺。农产品物流数量多,范围小,竞争力弱,成本高,目前国家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

三、针对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建设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物流的运输能力,加快农村公路网的建设,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改善仓库储藏设施,对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需的温度、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提高农产品的分级包装、保鲜技术,装卸搬运技术等的创新,强化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水平。

2.增加农产品物流额外服务业务

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产品适度加工后分类包装、保鲜增值服务,农产品配送增值服务,特种农产品运输、仓储和管理增值服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半加工包装的产品,对农产品分量进行洗净、去皮、切断、保鲜的处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获得了更高的利润。拓展农产品物流的增值服务,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

3.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配置,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

建立农产品供销,交易价格等信息,整理和传播机制,加强在流通过程中的农业信息传递,规范农产品市场标准化全国统一集合。改善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平台的整合改造,通过种植,收割,运输,储存,流通加工,搬运,包装,配送等资源,及时分析形势,预测信息台建立,为市场提供服务。

4.加强农产品物流专业化人才培养

在物流中的主要院校投资办设农产品物流专业,支持相关领域的研究及活动,支持和鼓励企业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培训教育,以实现农业物流人才的培养计划。

5.积极引导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第三方物流

培养农产品物流第三方物流主体,使第三方物流形成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一系列活动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降低损耗的同时又能增加收益。

6.构建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具有较大的综合优势,可以设计专门的灵活的物流网络,建立一个合理的路径和物流节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7.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扶持力度

在建设的高效绿色通道网络,降低运行费,简化物流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惠农政策,安排一部分专门资金,鼓励支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只有完善农产品物流市场,为农产品物流市场创作良好的大环境,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高效的物流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的速度,以保障城乡居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整体效率。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农业和和设备落后,信息系统不完善,成本较高,损耗率较大,再增值能力不强,主体竞争力低,缺乏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出了“诸如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第三方物流主体和专业人才素质,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及运作模式,构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等针对性建议;探索适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路径,为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对活跃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雷蕾.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2.

第8篇:农村物流发展范文

关键词:物流;农村快递物流;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60-02

1 引言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其发展并不平衡,城市物流远远超过县镇及农村物流,并且目前农村物流主要倾向于单向输出,因而随着县镇及农村对物流的需求增大,有效地实现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产生的,主要包括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物流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其次,服务对象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最后,交通不发达,使得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农村物流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具有建立完善物流系统的基础。然而,我国偏远地区物流尚未体系化,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建设。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缺乏总体规划,物流网点覆盖率低;其次,政府对乡镇地区物流的支持程度对农村物流硬件的建设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物流人才资源匮乏,综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最后,互联网的覆盖率对农村物流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农村物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国内学者对乡镇物流体系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乡镇物流体系的内涵——乡镇物流体系的构建——乡镇物流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及其优化”三个阶段。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立足于解决农产品“进城”物流及农村输出物流问题,提出了以农产品供应链为主导、以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平台为手段的农村物流体系。

然而,从研究方向上来看,现在对于农村物流体系的研究多从农产品输出物流方面着手;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偏重于规范分析,主观经验因素强,实证分析不足。乡镇地区双向物流体系注重流通链条整体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农村双向物流体系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选择标准,充分了解城乡物流一体化,实现农村物流输入和输出的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与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2 实证分析

本文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农村物流覆盖率A0用每千户居民所拥有的物流网点个数表示;农村教育投入A1用平均每户每年花在教育上的支出衡量;农村物流从业A2情况包括与快递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业以及快递行业的从业人数判定;政府政策支持A3以政府对农村物流硬软件的投资来测算;农村互联网覆盖率A5用每百人所拥有的电脑台数衡量。

求得A0与Ai之间的关联度R1=0.83;R2=0.99 R3=0.99;R4=0.96;R5=0.86;R6=0.95;一般而言,关联度越大,我们就可以肯定Ai与A0越发相关,也就是Ai在影响A0的变化过程中所占的权重越大。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物流从业状况A2、政府政策支持A3、居民纯收入A4和农村城市化程度A6是影响农村快递服务的主要因素。

3 政策建议

首先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决定社会物资的生产方式、流通方式、消费方式。农村经济与农村物流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农村经济的不发达直接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而当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民增收,消费能力增强,自然推动商品在农村市场的流通,从而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因此,我国仍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稳步向前发展。

其次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速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当地的交通、信息通达度和服务水平直接制约着农村物流的发展,而政府在以上方面都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首先,在农村的经济水平尚不发达的条件下,物流环节的大笔资金投入需要政府的统筹。政府可鼓励乡镇企业加大投资,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有机联合。其次,要建设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中心,分门别类对物流对象进行处理。第三,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资源,依托乡镇客运站建立货源集散中心,发展连锁经营、快速配送和专用运输。

同时要完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一是加强网络,中介服务,加大电视、电台等传统信息资源整合,形成与网络互补的信息传播新模式,实现农业信息载体多元化、手段多样化、服务产业化。二是结合全国农业科技人户工程的推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满足现代农民快捷获取各类农业信息的需求。三是大力实施“农业上网”工程,积极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与销售。

最后要鼓励物流人才到农村发展物流人才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关键,可以从多方面着手,鼓励物流人才到农村发展。如,动员高校学生到农村物流部门实习;有关部门可以开办物流专业培训,培养具备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另外,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如城市,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物流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

总之,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以现代物流方式,构筑起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水平,成为重要研究的课题。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引进农村物流人才是今后农村物流发展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胡愈,许红莲.现代农村物流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07,34(12):85-88.

[3]胡愈.农村现代物流与农村消费增长相关性研究[J].消费经济,2007,23(2):38-42.

第9篇:农村物流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物流;第三方物流;优化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办法,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转变农村经济结构,国家政府不断予以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为农村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但是,落后的农村物流与农村生产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凭借其专业高效、便捷安全的优势在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中崭露头角,因此,推进农村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户或者农产品企业合作,逐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使农民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农村物流的概念

农村物流是指建立在农业产业综合性和物流系统整体性的基础上,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需要服务,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集成。

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言的一个区域范围的概念。它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具有其鲜明的特点。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分布广泛,需求量大,物流操作复杂;农民是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基本融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规模小且高度分散,合理组织农村物流比较困难;另外,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与多样性也给农村物流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二)第三方物流的内涵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又被称为外包物流,是指独立于供货双方之外,提供全部或者部分专业物流服务的商业模式。第三方物流不拥有商品,而是物流发展的又一次专业化分工,具有关系合同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等特点,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物流信息,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三)农村第三方物流的界定

按照上述我们对农村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含义的剖析,我们对农村第三方物流的概念重新界定:农村第三方物流是指供需双方通过契约的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物流业务交于第三方完成的运作模式。

二、农村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分析

第三方物流以其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运做,确保物畅其流,减少农村经营风险,满足农村生产者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对革新相关物流技术,整合物流力量,调整农村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农村第三方物流起步比较晚,当前主要提供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服务,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务还在逐渐完善,仍存在着管理分散,企业规模较小,信息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一)物流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政府、企业和农民都对第三方物流缺乏系统、科学的认知。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规模小、设施设备落后、服务水平低的物流企业,占据了农村物流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大部分农村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表示怀疑,担心无法保障产品安全,自建物流系统,导致农村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潜力巨大。

(二)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我国农村地区物流需求范围广泛,农村作业和居住生活相对分散,单位空间物流成本较高,加上落后的经济社会文化,导致我国农村物流整体水平比较低。加上农业生产自然属性,物流成本比较高,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涉及农村领域。而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有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

(三)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

在农村物流市场主体上,邮政、供销合作社以及集资企业鱼龙混杂,它们交叉覆盖的经营业务、参差不齐的服务水平再加上大小不同的经营范围、经营物品、经营目标也各不一样,致使条块分割严重,市场管理疲软,农村物流网络缺口很大。

(四)流通渠道单一、第三方物流效率低下

农村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很多物流企业仍采用简单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方法,“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一直难以解决。另外,农村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EDI、RFID等技术尚未全面普及,商流与信息流不能及时同步,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共享,使得第三方物流效率低下。

(五)专业人才匮乏,企业缺少竞争力

现代农村物流是一个新兴的知识、技术和劳动混合密集型的复合性产业,而我国高等学校对物流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同时,我国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大多数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知识构成不合理,创新能力缺乏,严重制约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六)冷链技术不发达,农产品损耗严重

据统计,由于我国冷链设施落后,冷藏车辆和冷库数量不足,农产品保鲜和冷藏在运输、仓储等环节无法得到保障,导致每年农产品损耗率在20%-30%之间,超过3000亿元,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损耗率在5%以下,相差数倍,在国际市场上农产品贸易困难,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农村第三方物流的优化研究

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目前我国农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竞争力,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很大程度上受农村物流水平的影响,而专业的物流力量决定了农村物流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工分拣中心等网络节点的功能是否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推进服务完善、信息畅通、配送快捷、成本较低、规模适当的农村第三方物流发展,是提高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一)政府的大力支持

农村物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是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具有促生产、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的重要功能。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下拨专项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正确引导、科学规划,利用现有的农村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创造多种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积极打破制约农村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扶持农村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二)发展战略联盟关系

构建农村第三方物流联盟是指企业在物流业务基础之上,以产权或者契约方式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在短时间内,扩展服务范围,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各企业的物流资源、功能要素联合在一起,减少车辆空载率,为客户提供纵横一体化的服务,有利于企业降低服务成本,控制合理库存,提高运营效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三)加强物流信息建设与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体系的中枢核心,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加大物流信息化建设投入,选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RFID、EDI等,提高物流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工作效率,构建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和信息流相互衔接,做到同步统一,充分与客户共享资源。

(四)增强企业管理,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

优秀人才的培养运用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社会需要的良好契机,开设全方面、系统化的相关课程,注重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要重视第三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满足现代农村物流的需求。

(五)强化增值服务,扩大农村认可度

发展农村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发展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断拓宽业务范围,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并以此迎合和引导农村物流市场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增强自身服务意识,保持快速反映市场的同时,可以通过媒体加大社会宣传报道,积极营造顾客口碑,提高农村社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认可度。

(六)发展冷链技术,减少农产品损耗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战略联盟的优势,改变冷链配送的无序状态,大力发展冷链技术,采用先进的保鲜冷藏设施设备,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减少农产品在采收、运输、仓储、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损耗,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结语

扩展农村第三方物流市场,完善现代农村第三方物流体系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应该看到农村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物流严重滞后的状况,满足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的需求。同时企业也应增强自身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扩大社会认可度。由此,我国农村第三方物流必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其专业化、个性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模式及体系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2]卢芳.我国农村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外部环境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9:56-57

[3]方芳.我国农村第三方物流发展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9,35:3334

[4]王晓晚,庞燕.第三方物流企业开拓农村物流市场营销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