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放弃抵抗的妈妈范文

放弃抵抗的妈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放弃抵抗的妈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放弃抵抗的妈妈范文

有关挫折教育的疑惑

白白的米饭、香喷喷的排骨、色泽翠绿的豌豆、红得诱人的胡萝卜,满桌子都是琛琛平素最爱吃的食品。然而,面对一桌子好菜好饭,3岁多的琛琛口不吃。“我要吃红烧鱼!我就要吃红烧鱼!”先生的眼里点点地添了恼怒。

早上刚刚与先生讨论过关于挫折教育的问题,并且我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想要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琛琛一些颜色瞧瞧,以提高他的抗挫折能力。于是先生拉开架势,与琛琛“武斗”起来。

琛琛先是被先生训得体无完肤,拼命抵抗的小家伙又被忍无可忍的先生在他的小屁屁上印上了一记红红的巴掌印。这下,小家伙老实了,偷偷用余光扫着先生,时不时抽泣一两声,一边心不在焉地往嘴里扒拉着饭粒,那副委屈的小模样叫人看了难免有些心酸。晚餐时,我特意为琛琛做了红烧鱼作为补偿。然而,琛琛吃红烧鱼的时候仝没了我想像中应有的喜悦。更让我心疼的是,琛琛看先生的眼神里充满了畏惧。那一刻,我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难道这就是我们期待的挫折教育吗?

曾经那么可爱的小家伙如果在我们的高压下变得畏畏缩缩,我们的挫折教育又有什么意义?挫折教育并非单纯为了让孩子体验挫折,让宝宝学会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挫折,这才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终极目的。

挫折教育也是让孩子学会变通的教育

很快,实践挫折教育新招术的机会来了。先生出差了。对琛琛来说,送走爸爸,几乎等于送走了某个凶神恶煞。我分明看见琛琛的眼里有了翻身农奴得解放似的喜悦。

事情还是发生在餐桌上。望着那盘黄灿灿的糖醋鱼,闻着略带酸味的西红柿鸡蛋汤,连我都垂涎欲滴了,小家伙竟然不知好歹地将小勺往桌上一搁,随口来了一句:“妈妈,我不吃鱼,我要吃饺子。”我二话没说,拉起琛琛的小手出了家门,去菜市场。“好,我们去买菜买肉,回来包饺子。”

到了菜市场门口,我掏出张5元人民币交到琛琛手里:“你到那边买一小块姜,两根大葱,其它东西我去买。”自认为与妈妈斗法成功的琛琛还处在得意之中,接过我手中的钞票就往卖菜的小摊走。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径直往卖肉的摊位走去。快走到卖菜的摊位时,琛琛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妈妈。眼看着他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卖菜的小伙子满面笑容地招呼着琛琛。琛琛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将钞票递给了那位叔叔。当我买完其它物品走向琛琛的时候,他也捏着找的零钱,提着他第一次自己独自买来的姜和葱向我走来。我轻轻拍拍琛琛的头,随后又向他竖起大拇指,将他大大地夸奖了番。

回到家,我们手忙脚乱开始包饺子。和面、洗菜、剁馅,我的肚子也叽里咕噜叫着造起反来。饭桌上的饭菜还在冒着香气,那诱人的香味更进一步强化了我的饥饿感。面还没和好,小家伙突然冒出一句:“妈妈,我饿了,我们还是吃糖醋鱼吧。”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原本无可厚非。抗挫折能力应该也包含了这层含义吧。琛琛在肚子饿得咕咕叫而又短时问里吃不到饺子的时候,他能改变主意去吃糖醋鱼又何尝不是他有效抵御挫折的种方式?挫折教育并非要教育孩子与挫折硬碰硬,一气干到底,而是要教育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挫折。有时候,放弃未尝不是值得称道的方式之一。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挫折教育是在孩子愉快接纳的时候实现的

类似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发生了。不管琛琛提什么样的要求,我都毫不犹豫地满足他,只是在答应他每一个要求之前,我都会为他事先设置各种难度适中的障碍考验他。

琛琛想要某个玩具,我给他的钱可能不够数,为了获得某个心爱的玩具,他首先必须跨越经费不足的障碍。

琛琛不想吃糖醋鱼而想吃饺子,他必须自己去买菜。他必须克服他的畏惧心理与卖菜的叔叔打交道;他必须自己付出劳动和妈妈一起择菜洗菜包饺子,同时必须学会等待。

琛琛想去游乐场玩,他得自己去买门票,他得自己去与管理人员和其他小朋友交涉。

当我每次很爽快地答应琛琛各种要求的时候,我首先给他的是一个愉快的心境。有了这个愉快的心境作为基础,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无论失败与成功,琛琛都不会过分在意结果了。

第2篇:放弃抵抗的妈妈范文

对热衷于收养流浪猫的一位母亲来说,

这句问话无疑是最大的误解与侮辱。

一个能够对猫狗都如此心软的母亲,

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只是当孩子长大之后,

            母亲只能到猫狗身上

 寻找被依赖的快乐,

甚至不能自拔。

田金平在常人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狗疯子”。12年的时间,她收养过千余只流浪猫狗,为此耗尽了万贯家财。可如今,孩子病重,需要心脏移植,她却早已一贫如洗,甚至为了照顾猫狗不能全心全意地守候在孩子的病床前。

社会学家说她是缺乏理智,爱狗而不爱儿子,忽视对孩子的关爱;心理学家说她是在寻找心理寄托,把缺失的情感转移到了猫狗身上。

然而,这些理性的解释对于田金平来说,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训话”,冰冷而又傲慢。

田金平只是觉得她用太长的时间,做了一场有关儿子与猫狗的梦―她越想抱住儿子,儿子反而离她越远,当她把注意力全部倾注在收养流浪猫狗身上的时候,儿子却在用生命把她从梦中唤醒。

就是那一刹那的眼神

1986年,35岁的田金平因感情不和,与丈夫离了婚,带着7岁的儿子雷雷艰难地生活。39岁那年,田金平办了病退,带着十几岁的孩子开始艰难创业,从一个小花店,逐渐办成了连锁企业,直至承担了国庆50周年天安门广场阅兵游行花车的鲜花供应。

然而,一条狗的出现却改变了田金平的生活,一个事业有成的女人10多年后变成了一个“狗疯子”。

田金平有些哀愁地说:“孩子从小就比较内向,不爱与人说话,经常帮我忙碌花店的生意,所以缺同龄的小伙伴。儿子想养条狗,可是,我原先对于猫狗非常排斥,曾经认为养狗的人都是疯子。每次到妹妹家串门,我都会被她家的大狗吓得不敢动弹,再看到妹妹家到处的狗毛,我心里就泛起一阵阵恶心。”

然而,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开玩笑。1993年,田金平的妹妹因出差,硬把她家的大金毛犬“大黄”,塞到田金平家寄养。

儿子雷雷见到狗后,高兴极了,又给狗吃冰棍、又给狗洗澡,玩得不亦乐乎。看着平日性格内向的孩子能够如此开心,连狗都不敢碰一下的田金平忍住了对狗的恐惧和厌烦。

然而,第二天“大黄”却开始呕吐、拉稀和抽搐,弄得家里到处都是狗的排泄物。田金平忍无可忍,她坚决要求儿子把狗处理掉。儿子拽住田金平的衣角央求着妈妈。

“人都养不活还养狗?”田金平一把抱起狗就向门口走去。

“妈妈!我求您了。不要把它拿走,他是我最好的朋友。”雷雷奋力拽着母亲,哀伤地哭泣着。

田金平的心开始有些软了,但她还是不愿意让一条狗打乱自己的生活。为了在心彻底软下来之前做出决定,田金平一把拽开儿子,抱着狗 “砰”的一声关上了防盗门,屋里依稀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号哭与哀求声―妈妈、妈妈,求求你。

田金平靠在门外,听着儿子的哭号。自从和儿子住在一起后,她还从没有看到儿子如此悲伤。7年前的一幕仿佛又重新浮现在她的眼前。

1986年,倔强、好强的田金平离婚后,只身带着7岁的儿子雷雷回到了母亲家。然而,母亲家当时也没有地方住。田金平每天只能在下班之后,匆匆地赶到母亲家,陪上孩子一两个小时,然后,再回到单位宿舍。

当田金平准备离开时,年幼的雷雷拼命地抓住她的衣角,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妈妈,妈妈不要走。”看着儿子泪流满面的小脸、绝望而又祈求的目光,田金平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助与愧疚,她无法割舍对孩子的依恋。

回想起当年情形,田金平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然而,就在那一刻,田金平的生活开始改变了。田金平说:“我低头看到了狗的一双眼睛,充满了悲伤与祈求。它似乎是在哭泣,似乎已经猜到了自己命运的结局。除了儿子,我还从没有这样凝视过一个生命。”

田金平的心门被打开了,最终,她花了两千多元治好了“大黄”。当妹妹出差回来,田金平说什么也不肯把“大黄”再还给妹妹。就这样,田金平从此再也无法面对伤残猫狗祈求的眼神。

狗是不会长大的孩子

“有人说,我爱狗胜过爱儿子。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母亲呢?” 田金平说,“我最开始收留流浪猫狗还是十分有节制的,从1993年到2000年,7年间,我最多的时候也就收养过7条狗。那时,每当我看到需要救助的流浪猫狗时,总会犹豫不决,我想我还有年幼的儿子需要照顾,我要给儿子打扫卧室,我要督促体胖的儿子运动,我要看着儿子好好学习……”田金平总是认为,儿子从小比较内向,心智发育不如同龄的孩子,所以儿子的生活必须由她来周密安排。

然而,随着儿子雷雷渐渐长大,他不再满意母亲对自己生活的安排。1995年,15岁的雷雷初中毕业,面临升学的选择。田金平一如既往地安排着儿子的前途。她认为儿子应该报考职业高中,将来学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为此,田金平跑遍了北京市大大小小的职业高中了解教学质量和就业情况。每当田金平满怀热情抱回一摞职高招生简章让儿子挑选时,雷雷却对母亲的忙碌无动于衷。

起初,田金平认为儿子心智迟缓,根本就没有在思考自己的前途。然而,当儿子拿着报考志愿表让田金平签字的时候,田金平却惊异地发现,第一志愿竟然是一家重点高中。田金平的一腔热情被儿子当头泼了一瓢凉水。

田金平愤怒了,一把撕碎了儿子的报考志愿表。她觉得儿子怎么如此不懂事,辜负了自己的完美安排。她对儿子喊道:“你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你的能力根本就不可能上大学,你不要再做白日梦了。听见没有!”

雷雷沉默地哭泣着,捡起撕碎的志愿表默默地拼接。16年来,雷雷像小鸡一样被母亲呵护在翼下,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做一次人生的选择。

“我告诉你,乖乖地给我上职高,即使你现在上了高中,今后也考不上大学。”田金平依然怒火难平地说,“将来你找不到工作、没饭吃,可别怪妈妈心狠不管你。”田金平希望用这样的威胁来让雷雷放弃上大学的念头。

然而,让田金平没有想到的是,雷雷并没有妥协,而是小声地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你不管我,我去找爸爸。雷雷随即跑出了家门。

傍晚时分,田金平接到了久违的前夫打来的电话―雷雷真的在他父亲那里。田金平心里凉凉的,独自抚养了8年的儿子,还是去找了他父亲。

是自己太严厉了?还是儿子真的长大了,已经不再需要自己?田金平想了一夜,哭了一夜,她感到满腹的心酸、委屈,然而,又无可奈何。在儿子去找父亲的日子里,田金平只有与狗为伴,寻找被依赖的快乐。

从此后,儿子雷雷开始和父亲有了接触,时不时就去父亲那里住上两天,对于母亲的管教也不再言听计从。1998年,19岁的儿子职高毕业。雷雷的父亲给了他20万元创业资金,支持他开网吧创业。儿子忙于事业,与母亲的相处时间更少了。

对此,田金平常常感到莫名的失落,甚至认为儿子是为了金钱而“背叛”了自己。但是,她对儿子恨不起来,看到儿子长大成人,不再依靠母亲,田金而有些欣喜和轻松。“不能再为儿子活着了,我要开始自己的生活。”田金平暗暗地对自己说。

于是,田金平开始一心沉醉于养猫养狗的生活。在她眼中,猫狗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可以依赖在她的身旁。

她把儿子“丢”了

1999年,北京市出台了犬类限养令,当时,田金平已经收养了7条大狗。为了能给狗狗们找条出路,田金平和妹妹在北京市通州区的农村租了一个院子,把狗都迁移到那里。田金平渴望过上一种“天明闻狗吠”的田园生活。

然而,让田金平没想到的是,在城市里,人们是拿狗当孩子养,而在农村,狗就是畜生。田金平经常会看到奄奄一息的猫狗被主人抛弃在垃圾堆旁。

最初,田金平总会把狗儿们抱回自己的小院中救治、收养。她天真地希望,当这些猫狗救治好后,能够送给别人领养。然而,农村的流浪、伤病猫狗太多了,来到农村半年的时间里,田金平的狗舍就已经“狗满为患”,仅狗就达到了100多只。很快,这些狗花销掉了田金平几乎全部的收入和积蓄,她的生活开始陷入了窘境。

正当田金平为资金问题愁眉不展、夜不能寐的时候,一天早上醒来,发现一只病狗不知被谁遗弃在了她的门前。

救还是不救?田金平犹豫着。理性似乎告诉田金平,不能再救了―自己当初渴望的田园生活即将被猫狗吞噬。可是,当田金平俯身看到狗狗那孩子般祈求的眼神时,她无法接受理性的忠告。

然而,田金平没有钱,她翻遍了自己的所有口袋、抽屉,只有不到30块钱,还有一张儿子委托保管的银行卡。这张卡里是孩子平时攒下的零用钱。

自己已经把这个家的积蓄都“败”光了,怎么能再动孩子仅有的一点积蓄呢?田金平犹豫着。可是,那条狗再不救,就没有希望了。钱没了可以再赚,可是生命一旦逝去就无法重来。想着,田金平把卡揣进了衣兜,来到银行。

“请输入银行卡密码。”取款机提示。密码?田金平想打电话向儿子询问,可又实在不好意思向儿子开口。“请输入银行卡密码。”提款机再次催促着。还是先救狗要紧,田金平下了决心。

她猜了一个密码,机器显示密码错误。她又猜了一个密码,机器显示又错了。儿子用了什么密码呢?田金平思忖着,最后输入了又一组号码,成功了。然而,田金平却站在取款机前默默地哭了起来,继而,泣不成声不能自抑。

这组号码正是田金平的生日。儿子依然深深地爱着他的母亲。田金平哭了,她知道自己爱狗已经陷入了痴狂,她对于泛滥的爱心已经没有了任何抵抗的能力。她这时多么希望儿子就在身边,抓住她取钱的手,责怪她、痛斥她,只要儿子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可以把她带离对于猫狗的眷恋。田金平主动给儿子打去了电话。

然而,儿子虽然有些不高兴,但并没有愤怒,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有钱。这些钱您留着用吧。您把咱家的房子也租出去养狗吧。”

“妈妈错了。只要你不让妈妈养,妈妈就不养了。妈妈希望你回到妈妈身边。”田金平哭泣着、祈求着。

“养不养狗是您自己的事,只是今后不要把我牵扯进来。今后,我就不回家了,就在父亲那里住下了。您也不用老来看我,更别老来电话,太烦。”说完,儿子挂断了电话。

田金平愣在了那里,轻声地问自己:“儿子在埋怨自己?儿子再也不回家了?儿子……”当田金平当天赶回家中的时候,儿子的卧室已经空空荡荡。田金平感觉浑身冰凉,她把儿子“丢”了,同时,也丢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勇气,只有猫狗能够带给她被依赖的感觉。

从此以后,田金平不再挣扎于对流浪猫狗救治的理性与情感,任凭自己越来越深地陷入收养流浪猫狗的情感“迷梦”。最高峰时,田金平收治的流浪猫狗竟然达到了一千多只。直到儿子的一场重病,才再次将田金平从“梦”中惊醒。

儿子的生命在召唤

2009年夏天,儿子雷雷给母亲打来了久违的电话,说自己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田金平急忙带着儿子去医院。当田金平拿到诊断书时,她的心突然被掏空了,她想喊,却喊不出声,她想哭,却哭不出泪。尽管田金平埋怨孩子,但是,她没想到儿子就要离她而去。儿子雷雷被诊断为心脏扩张性心脏病,心衰三期,需要心脏移植才能挽回生命。

儿子被安排住了院。田金平躲在医院的角落里黯然哭泣,不敢让儿子看到。田金平后悔,自己曾花费掉上百万元,挽救过千余只猫狗的生命,然而,当亲生儿子需要救治的时候,自己却拿不出几十万元的手术费用。

田金平打电话叫来了孩子的父亲,她责备他为什么之前没有发现孩子身体的异常,她责备他为什么没有照顾好儿子的生活。然而,田金平更加自责,她希望用自己的心脏来挽回儿子的生命,她希望用自己的余生来弥补对儿子的亏欠。

儿子病重住院期间,医院不许陪床。田金平每天早上都要4点钟起床,匆匆地给猫狗们放上一天的狗粮和饮水,然后,火急火燎地从北京通州区坐3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安贞医院照顾儿子。

她给儿子带来了自己种的蔬菜,她给儿子带来了换洗的衣服,她给儿子喂饭,她给孩子擦洗身体。抚摸着儿子虚弱的身体,田金平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与自省,她回想起,当年与孩子分离时,孩子那撕心裂肺的哭泣;回想起,平日里对孩子的训斥;回想起,儿子对自己的疏远。而现在,儿子似乎正在用生命召唤自己回到他的身边。

第3篇:放弃抵抗的妈妈范文

关键词:作业布置;有效性;巩固;延伸

中图分类号:TG31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新课标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了,教育工作者们纷纷使尽浑身解数投入这一历史洪流中。其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更是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到底应该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既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知识,又能让他们上升到深化知识、联系生活的一个层次,做到学以致用呢?我认为,这除了与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息息相关之外,与作业布置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下是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作业布置有效性这一问题提出的几点浅薄看法。

一、现状分析。

大多数教师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果上,而忽略了作业布置这一环节所起的总结、巩固、拓展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1 知识记忆性练习。如抄写生字、课文的重点段落等。

1.2 课文知识点掌握情况检查。如做课后习题、与课文同步的练习。

1.3 拓展、发散性思维训练。如延续课堂上某一话题,让学生课堂交流后,课后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这些作业布置的内容只让学生掌握了书本的知识,却没有让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其它学科、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作业沦为了负担,不受学生欢迎,不被教师重视,只是完整课堂的其中一个小环节。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迷惘心理,对现阶段所学知识的用途产生怀疑,甚至演变成厌倦。同时也不利于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学习习惯分析。

作业的布置不应被简单地作为知识巩固的手段独立开来,应成为学生沟通书本与生活、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桥梁。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有效的作业,那么就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情况。

2.1课堂注意力。

学习环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育工作者们常用的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手段。有研究显示,用多种方式呈现的内容、有趣的内容、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内容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这就意味着,学生喜爱的或有价值的刺激,更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2.2 学习无力感。

很多成绩不理想或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想法:自己之所以在学习中屡遭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比别人低,或是作业难度高,自己当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足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些消极的想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习得性无力感,从而放弃在学习中争取成功的机会。

2.3 避重就轻。

这一问题在作业中表现得尤其突出。举例一份课文内容练习。由基础题、课内阅读题、课外阅读题和拓展提升四部分组成。学生基本上能在自学、结合课堂讲解的基础下独立完成基础知识和课内阅读两部分的练习。而对于课外阅读和拓展提升练习中难度稍高的问题,许多学生都是望而却步的。这是由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面对同等难度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学习自主性不同。

2.4 课本与生活联系较少,学生缺乏新知识练习的对象。

要使新接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除了知识本身的新奇吸引了学生外,更重要的是让知识与生活形成纽带关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反复练习新知的机会,从而达到牢记的效果。但一般的语文课本内容都着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这方面,这似乎与生活技能的习得没有明显的联系。这都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三、问题解决。

针对以上提出的种种情况,以下将联系实际的教学操作,提出几点本人在作业布置有效性方面的一些看法。

3.1 注意力的唤醒。

要把枯燥、乏味、任务式的作业与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把从事游戏等其它活动的兴趣和动机转移到作业上,使学生产生通过作业,巩固、延伸课堂知识的需要。

学生都愿意在游戏中自己动手探究新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把作业结合游戏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愿望。例如在教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面对困难必须要有积极的态度,勇于尝试不同的方式解决困难这一道理,并加深印象。我在作业布置时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迷宫,迷宫中设置了不同的考验,要求学生找出解决的路径,并把自己游戏后的感受写下来。接着我在阅读课中,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做法。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使书本上难懂的道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又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3.2 消除无力感。

当一个人屡遭失败得不到成功的体验时,就会渐渐丧失对成功追求的动力。因此,我在作业设计时会特别设计不同难度梯级的问题,难度稍大的题目要求学生先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我会把难度大的问题放在小组讨论或阅读课讨论中,集大家的力量一起想办法解决。

例如在教授《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我在第一课时后设计了以下两道问题:⑴请妈妈给你买点花生,尝一尝,并想想花生有哪些好处与不足之处,并对花生作简单的评价。⑵你还能在生活中列举出哪些与花生相似的物品呢?能否说说这些物品象征着我们身边的哪些人?第一个题目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观察,说说自己的实际的感受,学生都愿意亲自去做一做。但第二个作业题目是对花生揭示的道理的升华,学生不一定能做得到。于是我为学生展示了几种物品的特点,象征的性格。通过这种提供示范榜样的方式,教会学生一些解题方法,为学生指明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3.3 把语文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

很多学生只知道学习语文可以认识字、词、明白道理,其实语文是一门沟通多门学科的科目。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在作业布置中适当地联系其它学科,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学习了课文中介绍的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后,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预习《品德与社会》中有关介绍圆明园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结果,第二天上课时,学生都能够讲出一些关于圆明园被毁灭的情况或自己的感受。此时,我再恰当给学生展示一些圆明园被毁前后的图片,北京城景点介绍。第二课时的作业,我布置给学生一道题目:搜集一则我国近现代史中,我国人民受外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历史故事,在阅读课中与同学交流。这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主动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热情,更为这一单元的课文学习,习作练习定下了基础。

作业的布置不应简单看作是知识技能、情感技能的习得,而应该把语文课程放在其它科目,放在生活实际中理解,作业的布置也会变得有趣、吸引,学习效果才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安奈特.布鲁肖 托德.威特克尔. 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得大改变[M]. 2010.6.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阅读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