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

第1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它是计算机的联合体,是一种资源共享平台,可通过光纤、电缆和终端设备使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变为现实。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资源共享、传递迅速和管理方便等特点。该技术的具体构成。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电子信息工程,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2点:

①计算机网络技术奠定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包括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和其他信息系统,主要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信息,它是将信息集中后传递的过程,因此,必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

②电子信息工程可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工程有着广泛的市场和用途,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要想加大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力度,就要加大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研发力度。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1设备开发

新的电子设备的开发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新产品的参数设定、质量检测等方面,需要计算机网络提供大量的信息作为参考。设备开发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2方面:①通讯干线。当前许多局域网欠缺统一的信息系统,因此,通信就必须依靠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②通讯传播。信息工程中的新设备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实现,比如3G、4G手机网络的转换设备均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转换。

2.2信息维护

信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对工程的总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信息维护方面的影响很大。在信息维护方面,信息工程本身并没有独立的维护系统,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中的维护技术维护信息工程的系统和设备,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维护使用者的利益。

2.3信息传递

信息工程在通讯行业被运用得最多。信息工程并不能创造信息,它主要是将信息数字化后快速传播。在信息传递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传递的基础,具体有以下2方面:

①它为信息传播创建了中转站,使大量的信息可互相交流;

②它使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传递成为现实,比如无线通讯技术,该技术正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

3结束语

第2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考试改革 仿真平台 协议分析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行业在选用网络相关技术人才时考核学生掌握的网络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程度及网络规划、建设、管理、运维能力,这就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明确目标。

1. “计算机网络”考试改革提出的背景

适应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带来的新形势,为维护网络社会稳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公安院校需要为网络警察实战部门培养后备军。互联网是网络警察执法的工作阵地,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系统、扎实地掌握网络协议、工程、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日后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信息监控、攻击防御、侦查取证等执法工作。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课程改革和实战训练是实现网络保卫执法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1.1 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安全保卫执法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在大学二年级春季学期开设。网络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既为学生继续学习网络安全、信息对抗、网络犯罪侦查等专业课提供支撑,又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信息监控、攻击防御、侦查取证提供支撑 [1]。

1.2 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讲授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建设及网络应用。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掌握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及运维,精通协议通信处理过程及相关网络设备组件特性,灵活利用TCP/IP参考模型知识指导解决网络安全保卫、计算机犯罪侦查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即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解网络工作原理和网络工程项目实践并重。

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体系繁杂、互联网协议工作原理深奥难懂、实践能力培养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硬件依赖性强。为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基于“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如下图所示。

2.考试改革的目的

2.1原有考试存在的弊端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已经不适应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原因分析如下:

2.1.1将考试时间安排在期末,即所有教学内容已经完成,考试目的只是检测“教”与“学”的最终效果,虽然阅卷过程中教师可以统计分析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但因为课程已经结束,无法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不能良性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调整。

2.1.2采用闭卷、笔试考试形式[2][3],测试内容偏重理论及理论的运用,导致学生忽视平时积累、考前集中突击背诵,无法实现“养成素质、掌握知识、精通能力”的培养目标。

2.1.3纸质试卷无法检验“练”和“战”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借助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及硬件路由器、交换机等工具积累网络规划设计、运维管理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无法通过一张纸质试卷检测和评定。

2.2考试改革的目的

考试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网络原理解决网络组建、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考试改革的出发点符合公安院校应用型人才要“精于实战”的培养目标。

3.考试改革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为充分发挥考试的检验与反馈作用,“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改革设置课堂作业、实验实训、期中测试、课程论文、上机测试五个考核环节,占比权重分别为10%、10%、20%、10%、40%。具体分析如下:

3.1课堂作业考评

课堂作业考评重点检测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随堂布置作业,题目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通过重点讲解,结合案例深入剖析,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将理论部分扎实掌握。

3.2实验实训考评

实验实训考评重点检测学生对软硬件实验平台的熟悉程度,考核学生网络规划、设计、组建、故障诊断与维护网络的能力。通常“计算机”网络课一学期有四个实验实训项目,教师指导完成其中的两个验证性实验。另外一个设计型实验和一个综合型实验列入考试改革考评、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设定的网络情境,进行组网方案设计和故障诊断排除,考评侧重于方案设计、团队组织分工、网络性能评价等指标。

3.3期中测试

期中测试安排在期中教学检查周随堂进行,考核前半学期的教学重点,主要评估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程度。期中测试以笔试闭卷或开卷形式进行,题目难度应适中或稍微增加难度。增加该环节,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习主动性,坚持预习、学习、复习不间断。

3.4课程论文

增加课程论文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掌握现有网络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跟踪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发展,探讨前沿技术及应用在公安信息化、网络安全保卫执法领域应用的现状与趋势。

3.5上机测试

基于仿真的上机测试是安排在学期末进行的综合考试,在整个考评环节中占比最大,为40%,重点考核案例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上机测试设计三个大的题目,分别考评学生网络工程、协议分析、网络原理及应用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3.5.1网络工程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设定的情境,进行局域网组网方案设计、规划IP地址;在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平台上进行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设备选型,按照规划的网络进行网络设备联网和调试;分析网络连接状态,完成故障诊断;最终在实现网络连接、设备互联互通。测试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

3.5.2协议分析题是对于特定环境下的网络捕包文件进行分析,使用Wireshark软件对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还原,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测试学生根据捕获数据流重现通信主机IP地址、使用账号密码、使用的软件名称、传输数据内容等网络行为的能力。

3.5.3网络原理及应用题目属于综合性题目,从网络应用协议的工作原理、解释网络服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应用现象出发,内容覆盖了教学大纲中的多个知识点,这部分题目实际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4.考试改革实践

我校2006年建立计算机网络硬件实验室,实践教学增加了交换网络、路由网络、服务器搭建、协议分析等实验。2010年在教学中引入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工具辅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近年来,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改革过程中,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不断调整完善考试改革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最终形成课堂作业、实验实训、期中测试、课程论文、上机测试五个考核环节。根据连续两年实施考试改革的实践效果,对480名学生进行听课状态、作业质量、实践能力、考试分数,以及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知识储备能力方面进行跟踪评估,可以肯定该考试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网络知识和技能解决后续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结语

本文提出考试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习阶段全过程考核,可以检验课程“教”“学”“练”“战”的效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淑华. 网络仿真工具在警务实训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警察技术,2012(4).

第3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

引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被拓展应用到机械制造、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与企业管理等领域,进一步加大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1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特征

1.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过硬的技能操作水平。为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融合,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全面监督基层教职人员的教学工作[1]。

1.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目,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特征。与某一项独立的计算机技术相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涉猎范围更广、技术内涵更深。为此,在筹备课程内容时,要注重题材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实践教学过程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合理性。常规阶段性测试环节可以参照国际技能鉴定标准与认定标准,采取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机试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

高职院校为期3年的教学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后,加强实践模拟演练。通常来说,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模拟演练的课时比例至少要达到1∶1。针对强调实践技能的特殊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模拟演练的课时需达到2∶3。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后,应趁热打铁,立即组织为期1~2周的实训,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核心专业素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最后一年,以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社会实践为主。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同时夯实理论基础,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2]。另外,岗位实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策略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时,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灵活应用。所以,在教学体系构建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企业发展需求,完成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职业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要创建人性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实践教学渗透到整个教学流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完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要求为导向,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3.1编制实践教学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如IT行业、企事业单位等,且工作岗位种类繁多,如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工程设计等。但是不管哪个行业,其对人才的计算机技能水平要求都较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学生的职业规划为导向,完善实践知识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前沿技术。高职院校还应结合实际,将实践教学科学划分成以下3个阶段,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学生的综合技能。

3.1.1证书实习模式证书实习模式要求学生在院校提供的实训场地内开展技能训练,并获得相关技能资格证书。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在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的前提下,针对性、目的性、策略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在高职院校为期3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并为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融合提供帮助,为学生日后发展及就业奠定基础。

3.1.2生产实习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岗位较多,在第2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加强组建网络、管理网络与应用网络方面的职业能力培养。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校企文化交流与合作,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根据用人单位的标准要求,开展专岗人才培训。以某高等职业院校为例,该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当地小有名气的科技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且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该科技公司指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实践技能培训导师,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平台。这种学徒制学习模式,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其核心专业素养,满足社会岗位要求[3]。

3.1.3顶岗实习模式进入第3学期,通过综合性强化训练,以及到预分配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磨炼意志品质,完善自我。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真实的工作氛围,在企业文化熏陶下,在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习,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身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独立撰写毕业论文,完成毕业作品。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对于网络工程项目研究与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以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要积极参加技术研讨会与教学体验活动,并定期参加技术培训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高职院校可以组织青年教师与优秀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掌握最前沿、最尖端的生产技术,并将其融入实践教学工作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另外,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扩充理论知识储备,提升其实践操作水平。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加入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论知识储备充足、技术操作水平高超且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3.3设立教学实训项目,颁发职业技能证书

3.3.1实训项目的分类(1)以基础办公网络为主题的实训项目。以基础办公网络为主题的实训项目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安装及设备连接知识的掌握,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充分了解网络体系的构建内容,促使学生掌握有关基础办公网络体系的重点内容,了解连接路由器、连接因特网以及设置网络防火墙等重点内容。(2)以网络运行为主题的实训项目。以网络运行为主题的实训项目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抓包工具、如何调试基础设施,并根据网络数据运行情况客观分析网络故障问题;让学生掌握网络端口设置、网络地址规划与网络系统操作等基础技能;通过联合使用虚拟机,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故障处理技能。(3)以企业网络运行与管理为主题的实训项目。以企业网络运行与管理为主题的实训项目有助于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网络技术,如系统构成、设备安全、网络配置、局域网接入设计、广域网访问测试与诊断命令测试等,进而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与管理水平。(4)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实训项目。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实训项目有助于学生掌握网络风险防御技能,如主动防御、漏洞修复、清除木马与页面防篡改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网络维护能力与设备维护能力。(5)以技能竞赛为主题的实训项目。以技能竞赛为主题的实训项目是根据国家现有的技能大赛项目内容对学生进行培训的一种方式,以此改善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如构建企业网络体系、部署专用服务器、配置云数据平台、设计无线传感网络与评估信息安全等,以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

3.3.2颁发技能证书高校应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要求,统一安排学生参加技能考试。学生们根据自身的专业程度与个人职业规划方向,选择参加初级网络管理员考试和中级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针对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技能资格证书,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3.4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力度

3.4.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可以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参照企业工程概况、实践工作流程与职业技能竞赛需求,创建优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配置网络设备、构建云服务平台、综合布线与网络安全管理等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场所,让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不断优化其实践操作技能,以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3.4.2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并通过校内外的联合教学,共同促进知识与社会的连接,使学生学以致用。以某高等职业院校为例,该校与天津市某大型网络工程公司开展合作关系,建立了综合型、紧密型网络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系统集成化设计、网络工程项目开发等岗位拓展能力培训的定岗实习场所,力求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4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发现式教学 网络技术 工程应用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2]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 S.T.的《computer network》英文教材。

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3]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四个相关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使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网络辅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口、作业提交口、讨论区等;思科网络技术培训网站(http://cisco.netacad.net)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

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第5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思考

一、前言

现代的通信技术发展飞速,网络的普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成为我们与人联系的主要途径。但因为互联网往是开放的,所以在网络工程中还有着很多的安全问题,对我们的网络环境造成影响。所以,研究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非常重要,下面就针对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尽心初步的分析。

二、网络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黑客问题

黑客一词源于英语中的hacker,是指利用网络中的漏洞破坏他人的网络和窃取他人资料的人,在黑客进行攻击时,主要有两种方式:破坏性攻击、非破坏性攻击。破坏性攻击是指黑进电脑的系统中,达到自己盗窃信息的目的。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来说是妨碍电脑的正常运行,以妨碍为主要的破坏目的,但没有盗窃他人电脑中的重要资料,阻止计算机正常服务和信息轰炸对电脑系统进行破坏。黑客会对我们的电脑安全产生很大的隐患。

2.计算机中病毒

计算机中毒显现对网络工程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系统,传染其他电脑的特点,计算机的病毒不是计算机自身产生的,而是病毒的编写者将指令和程序植入到计算机的系统中,计算机病毒是认为制造的,它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危害。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力强、传播速度快而且不容易被发现,尤其是一些木马病毒、震网、火焰等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后,一旦被传播,会对计算机内的资源造成毁坏,所以,计算机中毒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问题。

3.IP地址被盗IP地址被盗用也是我们网络工程区安全中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的IP地址被盗用,我们的计算机就无法正常的上网,使用网络。在区域网络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用户被告知IP地址已被占用,使我们无法进行网络连接。这些IP地址的权限一般来说比较高,盗窃者会用不知名的信息来打扰用户的使用,使我们的自身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也对网络的安全性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4.垃圾邮件

现在的垃圾邮件让我们的网络安全受到了很多负担,垃圾邮件就是那些不是用户自愿接受的邮件,却无法组织收到垃圾邮件。垃圾邮件会严重损害我们使用邮件时的效率。对我们的网络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也让我们的网络安全收到了很大的威胁,垃圾邮件会减慢我们系统的使用效率,也浪费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如果垃圾邮件的数量过多还会危害整个网络工程。

5.系统出错

计算机系统出错也会给我们的网络工程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网络的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周全,各个岗位的工作分类还不够明确,在密码方面和权限方面的管理还不是很充足,这些因素会让我们的网络安全收到来自外界的破坏,而且我们的方位意识还不够完全,没有办法有效率的避免计算机系统出错,所以计算机系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系统无法正常的工作,最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威胁,所以,增加网络工程中安全防护技术十分重要

三、安全防护技术

1.设置防火墙

预防黑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设置防火墙,设置防火墙来过滤不需要的信息是我们网络工程中安全防护技术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一。设置防火墙在计算机的外部网络和局域网之间设置防火墙,网络防火墙是一个连接计算机和网络的软件,基本互联网安全机能有:防火墙、木马入侵检测、杀毒软体、信息清理、数值加固等等。基本互联网机能的建设就是互联网工作一个有力的屏障,能高效防止黑客打击、木马打击、无用消息散播以及机密文件被盗取。着重基本互联网安全机能的投资,努力推进基本互联网机能的建设。另外互联网风险是即时发生和变换的,那些已经建成了基本互联网机能的计算机,着重安全机能的提升和平时维修时特别重要的方式。

2.防病毒

着重互联网安全的扩散,安装防病毒软件,比如360安全卫士,金山杀毒等,着重私密信息保护。人类是互联网机能的缔造者,并且人类也是互联网安全中最主要的创造者,使用社会对互联网安全检举,趁早找到互联网发生的各种风险,另外能及时找到互互联网中违法资料扩散的位置,及时查处,保护互联网的纯净。

3.着重基本互联网安全机能的建设

如果缺少对互谅网隐患的认知和了解,一些公司和部门在互联网安全方面的重视度十分低,还未建成完整基本互联网安全机能,这样为互联网安全设置了重大风险。我们要在计算机在攻击前做到有效的识别,防止恶意攻击的破坏。基本互联网机能的建设有:防火墙、木马入侵检测、杀毒软体、信息清理、数值加固等等。互联网工作一个有力的屏障,能高效防止黑客打击、木马打击、无用消息散播以及机密文件被盗取。着重基本互联网安全机能的投资,努力推进基本互联网机能的建设。另外互联网风险是即时发生和变换的,那些已经建成了基本互联网机能的计算机,着重安全机能的提升和平时维修时特别重要的方式。

4.拒绝接受垃圾邮件

拒绝接收垃圾邮件,就要先保护我们的邮件地址,避免随便的使用邮箱地址到处登记,还可以用软件进行管理,过滤垃圾邮件,设置拒接接受垃圾邮件。

5.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提升网络安全的风险防范意识也不容小觑,在互联网工程隐患预防的路途中,使用数值锁住技能是特别正确的方式。要透过深化消息私密性管辖来确认计算机运营中的安全。在建设完美的互联网安全机能的基底上实行互联网的实名制梳理不仅可以高效提升自己消息的私密性,更可以更广泛高能的特省互联网的全面安全。另一方面,加深对私密用户的的长期管辖和监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控制号码被盗。

参考文献:

[1]吴志新.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思考[J].电子世界,2014,12:325-326.

第6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全局;知识性;教学方式;自主提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3-0139-02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针对信息社会日益增大的网络应用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因而在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院校中都受到较高的重视。依据专业的教学培训计划及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一般在高年级的课程中会设置网络工程课程。网络工程课程在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专业学生迈向职业之路的桥梁。因此,教师在讲解该课程时需要做好课件设计,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明确课件的教学内容

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网络调试和服务器配置技术,规划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网络,达到职业网络工程师的任职资格。课程的性质主要以实践为主,知识脉络以网络工程的完整实施过程为依据,包括网络基本概念、IP地址和综合布线规划实施、网络设备选项和调试、服务器系统运行维护等知识。课件设计中知识性是第一准则。因而,在设计课件时教师要把这些内容全部包含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案例的方法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而笔者建议,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课件的全局任务是网络工程设计实施的理念。因而,教师在开篇就应从工程概述的角度向学生传达IT类工程的实施过程,并解析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在设计这部分课件时,要包含多个知识点的提示,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工程实施理念的提纲,并运用图文、动画来丰富课件,对知识内容进行解析,使学生对每个环节的知识都留下一些印象。同时,这部分内容还包含很多设计的理念,属于高层次的内容,相对整个课件内容来说比较枯燥,因而,教师必须采取灌输性质的课件展现。课件的局部任务是重点内容的反馈和解析。在教学中,要想把工程设计中的知识点都展现出来,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个完整的小型案例来综合展现。在网络专业实验室中最好的应用对象就是充分利用标准的42U机柜,它能够安装标准的机架路由器、交换机、机架服务器,对布线系统的使用,在机柜中也能够很好地反馈出来。另外在课件展现上,教师可以很容易找到标准机柜的标准安装和布线系统,这些都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在这部分课件内容的安排上,教师需要提供标准的参考,如设备的配置脚本、设备调试的结果,另外在教学方式上需要灵活地安排。课件中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工程案例的实施。这也是全局和局部相结合的最有力的实证。工程案例的实施在课件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对教师来说是最难的,很多教师都没有参与过具体的网络工程,所以很难提出并实施完整的工程案例。而随着各类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竞赛的开展,教师则可以通过技能竞赛官方网站获得样题,并将其作为课件综合案例在网络工程课程中实施。

分析课件的教学对象

课件不仅要能够被学生接受,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做课件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课件。针对综合能力强、能够轻松学习网络工程课程的学生,在课件设计方面,教师不仅要巩固自身技术知识,还要继续提升其能力,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优质地完成相关任务。而针对网络技术掌握不是很熟练、兴趣不是很足的学生,教师在课件设计方面就需要设置符合他们自身水平的任务,使其能够自主完成任务,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虽然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做合理的教学课件是很难的工作,但是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事各类网络工程师的技能,并且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因而,教师可通过知名招聘网站了解同层次的网络工程师的任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树立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现在很多教学课件都只作为知识传授的工具,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件罗列大量知识点,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活动变得单一乏味;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纯粹是教材内容的复制,根本没有利用价值。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设计并利用课件展开师生、生生交流的环节。例如,IP地址规划在企业网络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的提出有严格的定义。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提问性质的注释,先引导学生自主了解私有网络地址出现的背景和应用范畴,然后进行讨论,让他们探索私有地址是如何访问外网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可以通过课件提出任务,并引导学生自行分组、自主学习。学生要完成任务,就需要依据课件设计中的任务要求来自主组建任务小组。而如何使全部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教师就要对任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解析、说明,如对一个案例中不同任务的比例,以及考核的要求等都能够刺激学生团队尽力完成各项任务,另外教学课件在非课堂时间也能够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团队继续深入学习。

结语

网络工程课程作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必须要有一个设计巧妙的课件辅助。另外,对于专业学生来说,利用课件能达到不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有一个良师益友的目的。尽管教学课件在教学效率上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但是教学活动是教学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活动,两者不能偏废,否则教学课件给教学工作带来的不利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课件设计。

参考文献:

[1]刘育涛,安素平.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4(13).

[2]侯琳.CAI课件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作用及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4(14).

第7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实践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部分国外知名大学,这些学校的实验室采取24小时对外开放的运营模式,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这种模式得到了国内很多高校的借鉴与推广,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也是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关键。目前,国内的教育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政策和制度,从体制角度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哈尔滨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号召,在分析总结实验教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开放式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总结了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和具体内容。

1 计算机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必不可少的补充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深化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课时不足,学生上机和思考的时间不足;

2)综合性内容少,实验内容大多是验证和重复性的,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内容较少;

3)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要素;

4)设备落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硬件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学校的实验环境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

5)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科学化管理制度,实验资源很难得到统筹调配和综合利用;

6)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学校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

2 开放式实验教学建设思路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把灵活掌握理论知识、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实验的根本目标。由此可见,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提是转化教学观念,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进行角色转化,学生则应该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角色转化。这里以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建设思路为例来介绍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等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看,这几门课是前后连贯和延续的,并且每门课程都有与之对应的实验教学要求。从知识连贯性和技能延续性的角度出发,把网络基础实验项目、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项目和网络管理实验项目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开放式设计实验项目。开放式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要突出综合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的内容除了要涵盖这几门课程中所有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和网络管理课程的知识点外,还要把网络工程课程的工程思想融入项目中。整个实验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制定方案和具体实施,最终提交能体现创新性和能力培养的科研小论文。

3 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3.1教学观念革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一种验证教学,即以重复课上的知识和技能为主,教师提供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实验内容,机械地重复每个步骤然后提交实验报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设备和课时的限制,实验教学一般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这样就很难保证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亲自操作和掌握教学内容。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设备和时间,教学不再围绕教学指导书展开,学生要融入实验项目中积极思考和认真操作,突出了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就是观念的转变,教师和学生都要走出以往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开放式的实验项目是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案的,学生要自己去思考、分析和选择解决方案,方案设计、实现和测试都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开放式实验教学之所以会比传统的实验教学效果好,就是因为进行了角色转换,教师要把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标,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自主完成实验内容。

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教师演示授课、学生重复验证的陈旧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开放式实验教学提倡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在教师观念革新后展开的,同时教师在实践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3.2实验环境革新

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性化发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为了保障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构建与之配套的软硬件实验环境,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综合实验,使用了拥有先进技术设备的网络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实验室由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网管平台和学生用机组成,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完成实验内容、复习课上内容、研发项目。网络实验室采用完全开放式的管理制度,对学生24小时开放,可以作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网络竞赛、项目开发等活动的专业实验室。开放式网络实验室的结构如图1所示。

3.3买验内窨革新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内容从形式上可分为操作型、设计型、研究型和综合型4种。根据哈尔滨师范大学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要求,网络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应精简操作型实验,加大研究型、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比重。实验教学内容要参考国内外知名院校的课程内容和权威性学术成果,保持每年20%以上的更新率,并在不断补充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库。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挖掘出可以深入思考或创新提高的内容,去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实验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要循序渐进地展开,寻求课程之间的关联点,这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根据不同课程和项目分类确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3.4考核方式革新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体现形式,现行的实验考核方式一般由一名老师负责学生的上机检查。学生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上机情况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来给出实验成绩,这种考核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突出设计类、综合类和研究类的实验内容,不能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结果评价,必须采用与实验内容相匹配的考核方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考核方式,针对验证类的实验项目,一般采用现场抽查和批阅实验报告的形式;对于设计类和综合类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编写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和安装配置等过程的阶段报告,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演示和互评;对于研究类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总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记录每个方案的实验步骤和数据,撰写论文或报告。

第8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 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必考课程。所以,能否很好地完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任务将直接影响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

然而,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动性。(2)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以OSI模型为基础,讲解各层结构和通信协议的原理,而实际的网络应用中却是以TCP/IP协议集为主,这样就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3)虽然目前普遍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是对多媒体器材的利用却很不充分,多媒体课件变成了“光影的讲稿”,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一、基于VOD视频点播教学模式

(一)教学流程。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视频教和学习资料存放在学VOD视频点播服务器上,学生利用连网电脑登陆视频点播服务器点播自己想收看的教学节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意地控制教学节目的播放进程。VOD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特点。

VOD教学光盘的质量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基础,VOD视频教学系统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体现出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学生可以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出适合自己的VOD学习光盘。在选择时应注意VOD光盘学习的内容应符合学习目标,VOD光盘应具有良好的导航机构,VOD光盘内容应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VOD光盘内容不应使学生产生认知超载。

二、基于Internet上的(在线学习平台)教学模式

(一)教学流程。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它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资源,Internet相关技术。教师把教学课件和学习资源,挂在在线平台服务器上,学生经过在网络平台上注册,就可以登陆学习平台访问教师的WEB页面。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学生通过Internet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自己喜欢的教师进行学习,而且还可以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发言,以及开展网上答疑等。

(二)教学特点。

基于Internet上的教学模式具有投入小、收效大的特点,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媒体,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网上教学能力。由于教学双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学习更自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员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和阅读教学资源数据库中的信息,调用网络上的教学软件进行学习。由教学软件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E-mail或MSN等软件向教师提问,还可以在网上BBS(电子公告)上提出疑问,征求解答。这种模式的特点可以24小时进行,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的内容或向教师请教。这正是建构主义提倡的随机访问学习方法。它有助于学习者掌握非良构领域知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缺乏教学的实时交互性。  三、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总结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条原则。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均以OSI七层体系结构为基础内容。所以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时也以OSI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为主。实际上,OSI在网络应用中是很少见的,它只是描述了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方法和规则。其参考价值远大于实用价值。因此,在规划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更加具有实用性的TCP/IP体系结构上。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方法就是运用成功的案例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首先将该方法使用在工商管理教学中。随着网络工程的规模化、正规化,在网络技术领域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所以,在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中引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情景的差距,还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四、总结

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但与此同时,不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建设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而目前网络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契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领治,陆建德.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教育, 2010, (23).

[2]陈敏,谭爱平,徐恒.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 2010, (01).

第9篇: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提升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和项目操作实践能力,是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体系知识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的前提下,计算机网络课程中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十分必要。 

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通常采用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展、硬件组成等内容进行介绍、讲解TCP/IP 协议、OSI 七层模型、各种网络的功能和网络的应用与网络安全的防范等知识。 

一、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背景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知识为背景,任务为主线,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引导示范,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任务项目案例和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对各章节的任务要点构建成课程知识网络,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的创新 

学习情境的构建:教师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包括黑板构图分析、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方式传播给学生,已达到使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协作情境的构建:以任务为主线,教师把课程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的小项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同时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会话情境的构建: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同学们可以选择团队学习、求助教师、个体寻求解决方法等方式完成实践练习。 

意义建构情境的构建:通过多次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更加主动的拓展新的知识。 

三、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系列具体项目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巧妙地穿插在每个项目当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独立解决问题,寻求自主学习的方法。 

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我们以综合布线项目施工流程来确立综合布线技术知识体系结构,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测试和验收5个部分。 

教师讲解常用网络布线工程施工案例、施工材料及常用技术,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样板工程,切实掌握从设计到验收所涉及的必要技能,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达到教学目标并填写教学实践表单。学生通过完成实践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独立探索及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强化。 

项目教学法实践操作教学流程分为实验准备、示范教学、模拟现场、庖丁解牛4个步骤: 

(1)实验准备。确定课题和明确教学目标,将学生分组,选择实验工具与材料。 

(2)示范教学。实践指导教师逐一演示操作步骤,讲解操作要领和操作用途,指出可能会出现的故障,强调重点,提示安全操作事项。 

(3)模拟现场。分组按实验指导书步骤操作,指导教师在一旁巡视,为存在问题的小组提供帮助并作解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动手练习。 

(4)庖丁解牛。指导教师给出应用练习题,要求学生快速、熟练地解决问题。指导教师边指导边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与学生谈话、提问、检查工作质量等方式评定出成绩。 

建立模拟工程现场教学环境 

模拟现场就是让学生体验现实中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营造现场氛围,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建立真实工作环境,工作中要求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对工作要求、工作规程、标准规章、工程现场相关指标进行评分,针对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及职业专业性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训练项目要真实环境布置: 

教师给出一套经典建筑楼房计算机网络施工图纸(包括楼房说明),要求包括网络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测试、验收各个部分。现场提供6 类、5 类UTP、水晶头、管线桥架、大对数电缆、LIU、交换机、各种机柜配线架、光纤熔接机、室外光纤、FLUCK 测试设备(DTS1200)、各种常用工具及模块等工程设备及材料。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综合布线系统采用AutoCAD 或Visio 软件绘出布线各类设计文件,包括设计总说明、主要材料设备清单、总平面图、楼层弱电平面工程图及管线预埋;根据施工、管线图纸,运用工具对楼层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安装,水平链路管线铺设,工作区安装,运用FLUCK 测试设备抽样测试安装好的线路,做好验收记录。 

四、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应参与动手操作,体验实践过程。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选择实用、精炼的项目任务 

2.团队任务要妥善安排 

3. 教师的指导很重要。 

4. 实践任务要总结、拓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