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范文

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

第1篇: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对神经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进行经验总结,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及安全管理的重视,使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得到安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 】神经外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医学知识不断普及以及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医疗护理安全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神经外科患者由于专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且由于长期卧床,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因此找出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1 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 病情观察不及时:神经外科是一个急、危、重病员多的科室,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护理工作要求高,如病情观察不及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导致患者死亡或永久丧失。

1.2 坠床 :神经外科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癫痫发作等异常精神症状,如床栏防护及约束带使用不当均可导致病员坠床或自伤的危险。

1.3 烫伤:神经外科患者多存在感知障碍,如使用热水袋保暖不当或红外线理疗时温度、距离调控不当,热水杯或热水瓶放置不当易发生烫伤意外。 1.4 皮肤损伤 ①神经外科患者大多长期卧床且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感知异常加之营养低下致全身抵抗力低,大小便异常,各种检查治疗搬动不当等均易发生皮肤受损的危险;②患者大多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对血管及皮肤刺激性强,加之病员燥动致针头滑脱出血管,液体溢致皮下导致皮肤损伤坏死。

2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分析

2.1 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如对护理核心制度掌握不全面,各项制度及岗位职责执行不力,病情观察不仔细;②人员素质不高,表现在不坚守工作岗位,护理不周,违反操作规程,协作能力及服务态度差,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

2.2 技术因素 :由于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新技术、设备的引进与使用,护士业务不熟,专业知识缺乏,对专科特殊疾病健康宣教不力,沟通不到位;技术操作时不明确操作规程与常见故障的处理,均会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2.3 管理因素 :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2〕。①业务培训或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管理督导不力,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②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或分工协调不当,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而出现体力不足,身心疲乏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而影响护理安全;③护理常用物品、器械、设备、药品的完好齐备与否,均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2.4 环境因素:病房结构不合理,用物,设施放置不规范或不妥当,如病床无护栏结构致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地面太滑,有障碍物致患者跌伤等。 2.5 患方因素 :护理工作是护患共同参与完成的医疗活动,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以及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家庭及社会支持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造成安全隐患。

3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3.1 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安全意识。 3.1.1 通过院、科培训,对护士进行素质教育及职业道德意识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急预案,医院护理管理规范等文书,使其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临床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隐患。 3.1.2 加强“三基”培训,提高专科技能水平,科室有针对性地对低年资护士及技术水平差的护士制定“一帮一”的操作月培训计划,护士长亲自督导考核过关;同时利用科室业务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时间组织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强化专科理论知识,并通过护理会诊、整体护理查房形式提高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护理安全。3.2 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预见性地制定干预措施,以防意外的发生。 3.2.1 有坠床危险的患者:如意识障碍、躁动、痴呆、高龄患者,护士应反复向家属强调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各种保护具如床栏、约束带的正确使用方法,检查、搬动患者的过程中,妥善防护,保证安全。 3.2.2 对感觉障碍或减退的患者,应向家属详细反复讲解热水袋正确的应用方法,强调热水袋应用时热水温度不应50℃并加用布套,严禁直接接触皮肤,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减少安全隐患;进行红外线理疗的患者,应告知其不能擅自调节温度距离及碰撞;热水瓶放于规范统一并妥当的位置,以防烫伤意外。因此,在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每位人员均应从思想重视护理安全,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规范自身行为并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苏兰芳.1028份护理记录相关法律问题分析和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39(9):687.

[2] 田继敏.某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37.

第2篇: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人工气道  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度危重,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紧急抢救措施.其术后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故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现就我科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2008年共有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均为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带有鼻饲管、导尿管及各种脑室引流管。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19~71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使用金属套管者29例,一次性Y型套管者17例。

        2  护理措施

        2.1切口的护理

        气管切口处用V型无菌敷料覆盖。每日常规清洁、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气管套管托,切口换药2次/日,随脏随换。换药时动作轻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切口周围用凡士林纱条环形围绕外套管,以保护切口周围皮肤。由于气管切开病人痰液较多,为了防止痰液污染气管切口,我们在敷料上贴上了3M透明膜,既可保持透气性,也便于清洁。

        2.2 套管护理

        2.2.1 外套管的护理

        外套管应妥善固定,不可过松或过紧,并经常调节其松紧度特别是皮下气肿者,以免过紧使切口周围皮肤受损及影响呼吸,过松使套管脱出或移位及摩擦切口皮下组织致切口粘膜出血。我们将传统绷带固定改为透明塑料带,有污染时随时可以清洁。

        2.2.2  内套管的护理

        金属内套管一般煮沸消毒,每天3-4次。取出清洁后,先煮沸5min,彻底清洁套管内的痰液痰痂后,再煮沸消毒,时间30~60min。此方法对套管损害较大,且在科室处理不方便,时间也较长。现我们改为备6个内套管,供应室统一处理,快速灭菌[1]。灭菌既方便、又彻底。放置内套管时应先吸痰,用无菌镊子夹取内套管,弯曲弧度向下对准套管外口缓慢放入,遇有阻力时可轻微转内套管,对准套管托的卡口全部放置入内后,转动内套管卡紧,以防呼吸用力及咳嗽时将内套管脱出或喷出。

        2.2.3 气道湿化   ①持续滴注湿化,湿化液的选择一般采用0.9%~0.45%的生理盐水250ml加入庆大或其它敏感抗生素,再加a-糜蛋白酶和/或地塞米松,也可使用蒸馏水湿化[2],2-3d/min。②雾化吸入, 雾化液一般为0.9%生理盐水20ml+a-糜蛋白酶1支+庆大或敏感抗生素,有时加地塞米松、沐舒坦等超声雾化吸入,每4-6小时一次,每次15-20min。从而起到消炎稀释痰液的目的,同时保持气道内一定的湿度,特别是终末细支气管,有效地预防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2.3 吸痰护理

        我们适时按需吸痰,即非定时吸痰。当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窘迫;床旁听到痰鸣音或使用听诊器听到痰鸣音;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即可吸痰。[3]术后前3天痰液及分泌物较多时也可每隔1小时定时吸痰一次。当需要吸痰时,可先湿化,痰液粘稠时可先注入3-5ml生理盐水,吸入纯氧2~3min再行吸痰。先行雾化后给予翻身叩背再行吸痰效果最好。

 2.4 病情观察 ①观察气管套管装置是否固定牢固,检查套管绳结的松紧度,内套管是否卡紧,有无脱出的危险;伤口有无渗血及周围皮肤有无血肿及气肿;各引流管是否固定牢固及引流是否通畅。② 监护仪随时监测记录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体温、瞳孔、神志、尿量、出入量的变化及痰液及引流液的量、性质和颜色。③ 使用呼吸机时应严密观察呼吸机的各项指标及运转情况,翻身时防止衔接不牢等现象,防止管道脱落、漏气、扭曲和受压。同时备好人工气囊辅助装置。做好停电应急的准备。

        3  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上用于抢救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度颅脑损伤等危重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术后能更及时方便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梗阻,减轻阻力,使颅内压随之下降,从而能减少呼吸道死腔,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改善脑缺氧状况,降低脑水肿。因此,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急救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气管切开也大大增加护理难度,不仅要综合素质过硬,而且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及认真负责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才能达到确保护理质量的目的。我们对护理措施进行一些研究与改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 考 文 献

[1]车媛 ,王岩等.持续性植物状态伴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8,(4) 333-334.

第3篇: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5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01-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 86例中风患者,经临床和CT确诊,男50例,女36例,平均年龄67.75岁;脑梗死55例,脑出血31例,住院天数20~40天。

1.2 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脑出血。入院时神志昏迷,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微创硬通道颅内穿刺引流术,患者术后呈嗜睡状态,经仔细观察和护理,第7天转入中医科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护理人员耐心宣教和督促下,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逐日增加活动量。结果:瘫痪的下肢功能日渐恢复,大脑思维、语言表达日益清晰,患者共住院23天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全面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身状态、功能状态、心理状态、身体素质及家庭条件的评估,并对丧失功能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预测,制订出各阶段详细的康复护理计划。

2.2 积极观察病情进展 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意识情况,一旦发现患者能够做睁眼、闭眼、伸舌、握拳等动作,说明患者神志清,应抓紧训练患者进食、语言等功能,要求家属经常与患者对话,问简单的问题,同时利用各种刺激,强化患者的应答能力,让患者听音乐、认人、认数,做简易的加减法,以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思维能力。

2.3 重点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

2.3.1 肢体功能锻炼的原则 既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心身兼治,医患合作,又要方法有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脑损伤患者均有紊乱的思维和惰性思想,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对家属要详细解释,对患者要耐心开导,指出大脑功能用则进、不用则退的基本道理,强调早期锻炼的好处和不肯锻炼的严重后果,使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密切配合。

2.3.2 摆放 将易发生挛缩的肌肉及软组织保持伸长位,以预防肌肉缩短和僵硬,应每天对患侧肢体各关节做全范围的被动活动,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并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

2.3.3 被动运动 病人病情平稳后,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是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开展被动运动。 ①肩关节屈、伸、外展、旋内、旋外等,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昏迷病人最大可达功能位,不能用力过大,幅度由小到大,共2~3min为宜,防肩关节脱位。②肘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用力适宜,频率不可过快,共2~3min。 ③腕关节背屈、背伸、环绕等。各方位活动3~4次,不可过分用力,以免骨折。④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活动、拇指外展、环绕及与其余4指的对指,每次活动时间为5min左右。⑤髋关节外展位、内收位、内收旋位,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昏迷病人外展15°~30°,内收、内旋、外旋均为5°左右,不可用力过猛,速度适中,共活动2~3min,各方位活动2~3次为宜。⑥膝关节屈、伸位、旋内、旋外等,共活动2~3min。⑦踝关节跖屈、跖伸、环绕位等,共活动3min,不可用力过大,防止扭伤。⑧趾关节各趾的屈、伸及环绕活动,共4~5min。 被动运动每日可进行2~3次,并按摩足心(涌泉穴)、手心(劳宫穴)、合谷穴、曲池穴等,帮助病人按摩全身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

2.3.4主动运动 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应开展主动训练关键性活动,病人应穿适合训练的衣服,包括合适的鞋。治疗时应包括练习坐、站位的主动控制及主动移动。练习作业应在坐、站(尤其是在上肢长度以外够物)、站起和坐下、行走和操练时进行。①翻向健侧并从床的一侧坐起对建立独立性很关键。②增加肌力训练能恢复更多的运动单位,增加运动单位放电的频率,增加运动单位的同步性,特定的下肢肌力训练要与练习行走一起进行,并且注意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击球、编织毛线、捡豆子等。③行走训练由患肢负重,在等速训练仪进行抗阻练习,以及在吊带支持下在跑台上行走。④吊带支持(减重)跑台上行走是一种有效的步态训练方法。病人开始时每次在跑台上行走15min,5天后增加到30min。经过25次的跑台训练,耐力、行走速度、步频、跨距均增加。跑台为病人提供练习全部行走周期的机会。

2.3.5 按摩:急性期即可进行从远端至近端的手法按摩,可沿经络循行做头部、上下肢、背部按摩,对患肢按摩配合循经点穴,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的按摩手法使其放松。此法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压疮和静脉炎。如果患者在清醒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自我按摩效果更好。

2.3.6 床上翻身训练:首先Bobath握手,双上肢上举至头顶,然后返回原位。做此动作的同时注意肘关节伸直,双上肢同等程度旋后,其次进行Bobath握手,肘关节、腕关节伸展,向左右方向摆动上肢,用肩胛带或盆骨带带动躯干,向左右翻身,然后进行桥式运动和健侧的髋关节、膝关节伸肌肌力增强训练。以上方法应在患者清醒后进行,注意痉挛性瘫痪和松弛性瘫痪在康复活动中的不同点,根据每位患者的评估要求制订出每天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每天由少增多,训练时要强调一对一的训练方式,加强对患者的监督指导,注意动作完成的质量。

2.3.7 下床后主动功能锻炼:让患者在家属的搀扶下站立,患者的双手勾住两家属的头颈,再由家属帮助搬动患腿,跨步时膝关节要伸直,身体挺直,在锻炼时对患者的微小进步要加以表扬及鼓励,增强患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锻炼时间一般每日3次,安排在补液前、补液后、睡觉前,活动量要逐日增加。出院前将具体的训练方法、训练工具作为出院康复指导重要内容传授给患者及家属。

2.3.8 中国传统医学的应用:针灸对病人功能恢复有很好作用,取换侧肢体的穴位进行针刺、电针配合TDP治疗。3 经验总结

应该在中风的第二时间窗即中风后1天~2周这一阶段进行积极、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因为关节挛缩等继发的出现是中风患者预后不良、致残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68例中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观察进一步证明,及早有效地实施康复护理指导,可以减轻中风的致残率。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调动机体内部的潜能,调节神经中枢的兴奋性,促进新的神经网络建立,调动处于储备休眠状态的神经组织发挥代偿作用,以实现神经功能重新塑造,为以后的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于兑生 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467~487

[2] 王新德.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40~184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第4篇: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3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力求恢复病人的功能。康复(Rehabilitation)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整体功能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发展,给广大残疾人回归社会带来了希望,也标志着国家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1]。这一学科的发展顺应了人类医学发展的趋势,因而社会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康复医学的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各基层医院的康复科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笔者在县级综合性医院工作20年,从事康复医学科建设4年余,有以下几点工作体会与同仁交流。

1 统一认识,确立康复医学服务理念

康复医学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目前,在基层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康复医学仍缺乏深入了解,对现代康复认识模糊,有的认为康复就是推拿按摩,或与其相差不大。而大部分患者对康复更不了解。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注重于临床治疗早期同步介入,注重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注重功能的重建,强调整体康复,注重团队工作方式,是新医学模式向旧模式模式的挑战[2]。为统一认识,确立康复医学理念,由院长组织,邀请青大医疗集团的康复专家来院,给全体医护人员授课,进行康复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并由分管业务院长带领神经科、骨科、康复医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参观学习和现场观摩,以加强对康复的深入理解。

2 康复医学科人才建设

现在,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疗市场的竞争就是医疗技术的竞争,也就是医疗人才的竞争。莒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于2007年就开始组织康复医学人才建设,选派科室成员到上级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系统学习现代康复医学理念,进行康复人才储备。康复医学科所有医生均以参加康复医学会议、进修、短期培训等方式,轮流派出到北京、青岛、南京等地学习康复知识,并邀请上级医院的康复医学专家来康复医学科坐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康复医学科队伍的建设。目前整个康复医学团队有康复医师15人,康复治疗师11人,推拿理疗师13人,护理人员15位。整个康复医学科按专业侧重的不同,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运行团队:神经康复病区,骨科康复病区,康复治疗区。三者分工合作,密切协调,为以后康复专业的细化、术有专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康复医学科场地、设备建设

莒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临床兄弟科室的协调帮助下,科室得到迅速发展,于2010年5月随着康复楼的启用,进入第二建设阶段。目前,康复治疗区域面积大约2500m2,设有物理治疗(PT)室、作业治疗(OT)室、言语治疗(ST)及吞咽障碍治疗室、心理辅导与治疗、针灸室、推拿室、文体康复治疗室、功能评定等多个治疗区域。按国际专业康复机构的先进标准,投资300余万元配置上肢连续被动运动CPM机、下肢膝关节CPM治疗仪、智能下肢训练系统、多功能神经功能重建仪等先进的康复设备。病房建设面积约2600m2,按专业分为神经康复、骨科康复两个病区,共设有60张床位。所有康复治疗区及康复病房均采用无障碍设计,方便病人转移及活动。

4 康复医学科运作流程

莒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定位为临床一级科室,按专业设立神经康复、骨科康复2个病区,病源组织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康复医学科门诊收住入院;二是神经内、外科和骨科经住院病人病情稳定后,经过康复会诊,转入康复医学科。为了支持康复医学科建设,莒县人民医院成立了康复医学治疗组,由医院院长主持,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各相关临床科主任为小组成员,业务副院长每周带领康复医学科主任到神经科、骨科检查病人的康复会诊情况。病人经过康复医学科会诊后,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可以转入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根据专业不同分别转到神经康复病区、骨科康复病区进行康复治疗;不适合转到康复医学科治疗,需要床边康复的,定出康复治疗方案,由康复医学科派康复治疗师到病房做床边康复治疗。这样,全院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与康复医学科分工合作,密切协调,从病人的治疗早期就介入康复治疗,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5 康复医学科经济效益评估

莒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以来,取得的经济效益见表1、表2。

表1 2007~2011年康复医学科年门诊人次、

出院病人数一览表

年份门诊人次增长(%)出院病人数增长(%)

20071498124

2008202935.414214.5

2009269933.015912

2010313416.1351120.8

2011382122.053251.6

表2 2007~2009年康复医学科经济效益分析(单位:万元)

年份门诊住院总收入增长率(%)

20074.119.123.2

20085.121.826.915.9

20096.528.134.628.6

20107.6139.2146.8322.8

20118.9239.6248.569.3

从以上表中可见,康复医学科门诊与病房的经济效益成上升趋势,说明康复医学科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随着科室业务水平的提高,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康复医学科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提高。经过这几年的运行,我们发现康复医学的介入加快了病人的功能恢复速度,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病人满意度大大提高,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日渐体现。

在县级综合性医院建设规范化、现代化的康复医学科往往很难一步到位,康复医学科建设的开展离不开宣传,加强医院内部的宣传教育,使康复医学痛两次了医学一样受到各级医务人员的重视非常重要[3]。在莒县人民医院由于院领导对康复医学的认识非常具有前瞻性,所以对这一学科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从建科初始就按照规范化、健康化的路子发展,所以使莒县人民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建设得以健康、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鹿均先,陈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4):188-18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