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像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版画制图逻辑
虽然在西方,机械代替了手工,照相机的诞生也渐渐消解了刻版的制图方式,然而当时图像的生产方式依然是以制版印刷为主。照相机是一个再现机制,而版画图像生产是具有诗性的,它是对再现机制修正后的一个呈现,修正了文字语言(文学)对于形象的图像基底。也就是说,版画的制作方式是跟人发生了关系了的。我们讨论形象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我们看到的实物它本身是怎么样的,它本身的存在。第二,通过我们去观察它,在我们的意识观念生成之后它变成了什么。第三,通过文字去描述这个形象,再转换成图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像。语言和文字跟这个实体它本身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在我们和这个实体之间,有所谓的识别中介,(比如一个人跟另一个人说石头,他的脑子里会产生一个石头的形象,或者是产生石头这两个字。这个字和石头和形象已经被转换掉了。转换成了什么,转换成了描述。这种描述要通过语言来产生,而语言产生的又是信息,这种信息又重新回到了文字和图像。这个过程比我们去模仿一个事物,更复杂,所牵连的过程更多。模仿一个事物是一个行动的过程,而去传播一个信息是一个制版的过程,这个信息必须具有目的的准确性才能起到作为信息的价值。所以作为制图是通过这所有的体系建立起来的制图逻辑。
这个制图过程本身是一个创作过程,它本身并不是说如何去再现一个实体,而更多的是有目的的信息生产作为有形象的制图。比如说,我们曾经制造的报纸,它是用制版的方式,有图像也有文字,但它的图像往往是被文字这种文学性所牵制的。然而,图像学在研究到今天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逃离出这种图像对文字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的修正,让这种制图图像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真正的通过意识机制直接再现的语言识别过程。比如在新兴木刻的时候,人们创作图像,更多的是再现图像本身的价值(图像信息和立场),而不是通过文字和文学的方式成为文学的附庸,这个时候图像更直接的识别价值大于这种文字被转换过的语言修饰,这种转换本身又具有语言性。就是说,为什么到了新兴木刻之后,版画被纳入艺术创作的范畴,可以来传达主体的意图和信息,这个时候的版画,它跟印刷的关系就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而人们的识别主体又已经在这个机制里面形成了本身的认知机制。这种本身的图像生产不会具有障碍性,包括后来虽然说技术逻辑到了新兴木刻之后停滞,它不再因为印刷而去生成版画的这种媒介机制,而更多的是作为主体欲望去生成的图像生产。由此,这种信息沦为了审美的一个体系当中去了。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今天的图像生产又有了更直接的工具和技术,新的制图方式已经产生(比如,电视机,网络,手机,以及其他信息媒体),让这一门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主导传播与媒介的技术生产失去了它的媒介价值而被机械所代替了。今天我们在生产一个图像的时候,也许就是动一动鼠标弄一弄照相机,这么一个问题。
二、识别心理
作为版画的创作领域,已经停留在一个非时间线性的逻辑里面。而曾经的这种制版方式和识别方式,又在今天的共知系统当中完成了一套图像识别逻辑,这套逻辑从本体在今天无法从形象上去再现它,而更多的它本身是一个抽象识别的精神概念。这个就跟人的生存观念和精神观念与形象的识别机制有关系。这种识别机制在信息与传播,及文字语言时期已经形成,所以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图像与制图方式,在我们的精神机制里面已经无法分离并且根深蒂固。就如精神分析在讨论一个人的意识形成,是跟他的生存维度发生很大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的关系,一个人生存在某一个固定的地形维度里面,那么就会生成这种地形维度所产生的信息所形成的观念和文化意识,也就形成了所谓信息和认知图像的方式。所以在图像维度讨论今天我们的共知识别逻辑,作为精神观念以及认知方式,也是有意义的。作为这种共识逻辑当中传播意义,并不是在媒介机制上发展的,而是跟它的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生存状态有关的。版画这种图像和制图机制,在传播中也形成了它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也形成了今天我们的识别方式。
三、结语
版画图像与它的制图机制,在传播中形成了自身的生态系统,而这个生态系统也影响着今天我们对于符号信息的识别方式。如今,在当下大众文化中,不论是当代艺术,设计,还是泛文化的大众领域,以及文化心理,都有作为传统视觉艺术的版画图像的存在,版画以它本身的图像形态进入我们的日常。作为版画的图像已经通过其他媒介方式进行生产传播,而这些媒介也成了新的版画式图像生产传播机制。
关键词:网络信息计量;网络下载频次;布拉德福定律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0-2307-02
One Method of Analyse Based on Web-download Frequency
XU Jun1, WANG Xiao-fang2
(1.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 of Anhui,Hefei 230051,China;2.Department of Computer,Artillery Academy,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ne method of analyse based on Web-download frequency, researching law of distribution in CNKI database ,through image verifying,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Bradford law is applicable to journals survey with some new features.
Key words: Webmetrics; Web-download Frequrncy; Bradfordlaw
信息资源电子化、网络化以及网上文献信息数量激增,促进了网络计量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其次,电子文献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及研究成果为该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网上文献信息的日益增长,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必然要随之开展到网络领域,这是该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必然会为网络管理的定量化和学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定量依据[1]。
评价科技论文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有很多,如论文发文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自引数、他引数、基金资助论文数、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同排序作者对论文的贡献率、论文的合作人数、论文的参考文献数、论文被下载的次数等等。该文选取其中论文被下载的次数为研究指标,探讨文献计量指标的学术评价功能在网络计量学中的应用。
1 数据来源
海量的信息搜索具有一定难度,并且网络信息的组织和描述没有完全规范和统一,因此寻找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样本很复杂。由于SCI、EI收录的中文期刊数量很少, 不能在统计学意义上给出我国期刊的计量指标。为了具有代表性,本文选择CNKI作为统计分析的样本数据,将以“网络信息计量”作为主题词的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
2 实证分析
Web下载总频次是该期刊上网以来所登载的全部文献在统计当年被下载(包括全文浏览、转存和打印)的总频次。反映了该期刊在网络上的载体影响及被应用的能力。
本文数据选择时间间隔为2005年到2010年,统计这期间“计量技术”专业相关论文信息在数据库中的平均数量。共得到有中文“计量技术”作为主题的学术论文45篇,按照“下载频次”的降序排列,得到表1。本文取不同的分区值对数据进行区域划分,并分析计算,如表1所示。由表1中数据可知有下载频次的论文总数量N=45。全部45篇论文的“下载累计频次”A=R(45)=5292,我们取布拉德福分区数m为6来计算布拉德福常数am(m=8),比较布拉德福图形并探寻其规律[2]。
通过对原始数据按照“网络下载总频次”的递减顺序进行等级排列,当m=6时,共分6个区,同理,按照区域分析法[3],令每个区域文章下载总频次大致相等,计算平均值为A/m=5292/6=882,按照这一平均值计算各区域中的论文累计数Nj(j=1,2,…,6),得到区域划分的结果如表2所示。
计算得到均值a(6)= 2.06
依据表2的分析结果,当分区数m=6时,布拉德福常数范围为1-4.8,平均值为2.06。可以看出第四区的数目及常数偏大。以上分析表明,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利用规律与传统环境下基本一致,数据分布仍具有一定的布拉德福分布特点,但是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得不明显,并且有新的特点,文献计量指标的学术评价功能在网络计量学中仍适用。
3 图像分析
以“Nj的自然对数LnNj”为横轴,以“下载累计数R(nj)”为纵轴,以表2中的数据作曲线图,得到数据分布图形如图1所示。
以“论文累计数nj”为X轴,以“下载次数累计数R(nj)”为Y轴,以表2中的数据作曲线图,如图2所示。
图1 m 为6时(LnNj,R(nj))数据分布图形 图2m 为6时(nj,R(nj))数据分布图形
比较图1与图2中的曲线,可以发现具有相似性,曲线的走向与布拉德福图形一定程度上接近,当然不可能完全一致,结合区域分析、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论文Web下载总频次”分布具有一定布拉德福分布特征,可以用来研究网络信息分布规律[3]。
4 理论总结
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ford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其文字表述为: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对这个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个区的文章数量相等,此时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1:n:n2(n的平方)的关系。是用来描述科技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的,其数学表达式表示的是“期刊载文量累积数”与“期刊累积数(即期刊等级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期刊的载文量常常可以用其它指标来代替。例如, Wallace在1986年有关文献分散与老化关系研究中,就以期刊被引次数来代替期刊的载文量,即认为期刊被引用的次数也可以像期刊的载文量一样直观地反映该期刊对于该专业的贡献大小和在专业中的地位[4])。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仿照Wallace等人的思路,建立两个基本假设:1)在网络环境下,“期刊的Web下载总频次” “反映了该期刊在网络上的载体影响及被应用的能力”,也可以反映该期刊对于该专业的贡献大小和在专业中的地位;2)如果假设①成立,那么“期刊Web下载总频次”在期刊中的分布应该服从布拉德福离散分布规律。经以上验证该假设成立。
5 结束语
网络计量学基于Web和软件计量分析工具,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计量学方法、统计学方法于一体,揭示网络信息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本文参考了相关的知识和处理方法,对网络信息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次研究表明,布拉德福定律在网络环境下仍然适用,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变化。此研究只是冰山一角,网络环境下信息的计量问题研究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洋.期刊Web下载总频次的布拉德福分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6(6):38-42.
[2] 赵隽.基于布拉德福定律区域法的学术论文分布研究[J].现代情报,2007(05):26-28.
[3]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的兴起和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1).
关键词:中医医院;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一、特色数据库建设内容
1.中医药古籍数据库
中医药古籍种类多,查阅起来非常不便,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馆藏古籍进行扫描、分类,通过文字识别与转换技术可以使一些晦涩难懂的书籍更加容易理解,辅之相应软件可以提供多种查询手段,便于网络资源共享。一般而言,中医药古籍数据库有以下几种格式。
(1)文本格式。文本格式可以直观地呈现古籍内容,全面揭示古籍重点,借助全文检索软件可以实现不同方式的检索,如,关键词检索、内容检索、条目检索等,通过不同的检索方式,读者可以快速查阅到相关古籍内容。[1]
(2)图像格式。图像格式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古籍原貌,制作过程也比较简便,但是不能进行全文检索。
(3)图文关联格式。图文关联格式就是在图像存储的基础上,将古籍中具有检索价值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这种格式结合了文本格式和图像格式的优点,既有多重检索功能,又便于查看古籍原貌。因此,图文关联格式应当作为中医药古籍数据库的首选格式。中医药古籍不论通过何种格式数字化,均可被无限制地检索、查阅、下载、打印,其查阅率也将大幅度提高。[2]
2.中医药标本数据库
中医药标本数据库的建设目的在于全面收集中药材标本信息。中医药标本数量众多,在建设数据库之前需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植物志》《中国药材学》中的相关内容,详细论述各味药材的学名、拉丁名、别名、资源分布、用药部位、性味归经、炮制方法、药典处方等,数据库建成之后要便于从上述任意一个字段上进行检索。此外,还要提供原植物的图像信息,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标本形态及理化特性。还可以借助CALIS特色软件将中药材标本的文字信息、图像资料等以规范模式录入。提供查询、检索、援引、下载功能,借助本院的中药开发等途径补充药用植物资源,为用户建立一个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的数据库检索系统。通过互联网检索、查询,使宝贵的中药材信息能够得到传播和利用,从而实现重要标本信息的网络资源共享。
3.中医经验案例数据库
一些名老中医的经验,是其通过多年的科研、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的,是中医研究领域的宝贵财富,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一些驰名海内外的老中医的经验和实践案例未能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因此,可利用这些中医的经验和案例建设数据库,可以将他们多年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永久保存下来,给后人参考。中医经验案例数据库应当包含各位中医的生平、人物肖像、主要成就、验方、偏方及对特殊案例的分析记录等,具体建设前,要广泛搜寻有关名老中医的资料,不仅是纸质文献资料,还包括光盘、录像等,这些资料可以来自于图书馆自身馆藏,也可以来自于家属亲友及师承弟子的口述,建库前要将资料搜集妥当,避免丢失重要信息。[3]中医经验案例数据库来源广泛,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形成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特色的文献集合数据库。
4.中医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
中医硕博论文是一种重要的文献来源途径,虽然国内已编制有多个硕博论文数据库,但是在收集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全面、权威的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针对浩繁的硕博论文,可以采用激光扫描转化技术,将文本资料快速输入计算机,传输过程中需要重点揭示论文特征,包括作者姓名、导师姓名、摘要、关键词等,为了保证论文收集的连续性,应当建立相应的论文呈缴制度。
二、特色数据库建设方法
1.图书馆自建
自建图书馆数据库需要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先进设备,如,配备一批专业的编程人员、具备扫描仪和大容量存储设备等,这种建设方法成本较高,需要医院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行。
2.委托建设
图书馆可以将数据库建设任务委托给更加专业的数字化加工公司,在委托之前,需要将全部业务信息交付给加工公司,这种建设方法可以为图书馆节省软硬件购置、人员培训、组织协调等大量的业务工作,只需要与专业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即可。[4]在专业公司交付标的时,图书馆需要进行严谨的质量审查,确保数据库满足图书馆实际需求。
3.联合共建
联合共建即由某些专业公司与图书馆合作共同建设数据库,图书馆的任务是提供各种馆藏资源和文献资料,而专业公司的任务则是根据汇总信息制作数据库。这种联合共建的方式可能会出现版权争议问题,因此,选用联合共建方式之前,需要与专业公司协调好,避免出现版权纠纷。
三、注意事项
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版权问题,一些公共领域的资源和中医古籍可能不会涉及版权侵犯问题,但是一些硕博论文和中医经验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侵权问题,虽然版权法赋予图书馆一定的信息资源使用权利,但是这种使用权只能在适当范围内应用,其前提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利益,而且不能以任何方式牟利,否则就会构成侵权。图书馆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信息资源,可以不征求著作权人同意,也无需支付费用,但是需要保证使用目的具有公益性。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版权法所赋予的权利,努力开发建设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色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使宝贵的中医信息得到资源共享。
四、应用实例
某中医医院自2008年伊始坚持开展特色数据的建设,2012年版《医学总览》的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所占比例与2008年版相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医学总览》中还收录了多种国外医学系列期刊,涉及卫生学、免疫学、生物医学工程、脑血管疾病等。此外,除了在内容上愈加丰富外,《医学总览》还增加了下载量评价指标,评价体系也更加完善。2009年黑龙江某中医医院基于对本草古籍的专项信息需求,成立专门的建设小组,对国内中医古籍的数字化整体情况进行实际调研。项目建设小组对国内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本草古籍进行了系统收集,收录典型的本草古籍作为数字化范本,结合学科用户的需求,设计开发出了一款B/S模式的结构化数字信息系统――本草古籍数字化信息平台。该平台集阅读、检索、维护于一体,并加入了辅助利用功能,用户既可以纵观体会本草古籍研究成果,又可以横向比较现有研究热点,因此,该平台的建设为有本草古籍需求的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数字化检索平台。
五、小结
为建成专业、规范、系统的特色数据库,图书馆首先需要明确数据库建设内容,其次是选择建设方式,不论是数据库内容还是建设方式,都需要图书馆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权衡,确保数据库符合本馆使用和发展需求。中医医院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建成后还要经常进行维护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特色数据库特有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周 建.中医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探讨[J].华章,2013,19(14).
[2]许敬丽.科技兴院背景下医院图书馆建设与服务[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04):80―82.
[3]朱 蓉.医院图书馆特色化建设刍议[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04):70―74.
英文名称: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8860
国内刊号:42-1676/TN
邮发代号:38-31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本刊为测绘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测绘、遥感、图形图像处理等专业及相关学术论文。强调先进性、创造性。该刊发表的论文部分收录于EI、SCI、AJ等。
主要栏目
院士论坛、学术论文、科技信息
题目:涂鸦艺术的图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选题来源
信步于欧洲城市街头,不论是在罗马、巴黎、柏林、马德里等各个文化都市,还是在街头的门窗、墙壁、抑或飞驰的地铁上,都充斥着一种兼具野趣与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涂鸦。上个世纪末,嘻哈文化如泉涌般不断四散,涂鸦艺术这方丽水也开始缓缓流入亚洲大地,这一新生的艺术文化现象相继出现在日本、中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涂鸦艺术这种生长于草根、丰富于后现代主义风格上的艺术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蓬勃壮大,可谓是影响到了当代生活的各式领域。
笔者在欧洲以及国内各大城市走访时,便被这种开放的艺术形式所震慑。涂鸦艺术家们将自身对世界的体验与感知,透过最质朴、原生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创造出一系列或惊艳怪诞、或趣意童稚的绘画图式与艺术符号。涂鸦艺术纯真朴实、个性时尚的特质和自由的创作精神亦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核相得益彰,它也开始悄无声息地渗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方面,在颠覆与整合中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视觉元素进入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
从一方面而言,涂鸦艺术尽管看似处于“亚文化”之中,但却是真正来自民间的艺术,其大众性和视觉传达设计实质相同,反映出平民化的审美需求;从另一方面而言,涂鸦的绘画图式、艺术符号及其色彩均是视觉表达的形式之一,与视觉传达设计有种不尽相同但又密不可分的联系。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目前对涂鸦艺术的图式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中,部分是以一种陈旧和静态的观点去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美“泛化”的时代,如何让视觉传达设计与个性化的涂鸦艺术结合产生新的形式?如何不仅仅停留在涂鸦艺术的表层,而是内外深度剖析寻找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桥梁?在当代语境和新媒体科技下,涂鸦艺术介入设计领域后又会有怎样新的发展?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与思考,笔者立足于涂鸦艺术的图式,开始了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提升涂鸦艺术的社会影响,赋予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多维度价值;更为此艺术形式的多元和发展添砖加瓦,开启一种与视觉设计联结的跨界新形式,也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研究背景
涂鸦艺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俨然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这种在争议中发展却又兴盛不绝的图画传统,起源于 60 年代美国城市底层大众的街头文化。西方的涂鸦艺术从违规的街头肆意创作、涂鸦地区划分的合法化、到涂鸦艺术学科的设置和博物馆的诞生,再到如今多元化、多媒体结合的涂鸦艺术形式发展,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演进历史。
文化研究领域上,早在 1983 年,美国便诞生了两部有关涂鸦影像的经典纪录片--Charlie Ahearn拍摄的《野性风格》(Wild Style)与Tony Silver导演的《风格大战》(StyleWars)。片中呈现了对各涂鸦者在家中或街上的创作片段,真实还原了艺术家们涂鸦的构思过程与生活状态,为世人提供了研究涂鸦艺术的宝典与创作的基础范本。同时,也逐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影响力的涂鸦艺术家,如Blek Le Rat,Jean-Michel Basquiat,Keith Haring,Banksy,Pure Evil,Faile,The London Police,WK Interact等。笔者在欧洲走访期间,在街头任一书店均能翻阅到大量与涂鸦艺术相关的英文专着,因此不论从历史还是大众渗入度而言,都可见国外对于涂鸦艺术的研究及其所涉猎的领域探索相对更为宽泛,在视觉艺术、图式领域等也都有着诸多论述及相关着作。
就国内而言,涂鸦艺术这股艺术的春风在 20 世纪末开始吹入国土,尽管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已然成为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长期艺术运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它的踪影。国内涂鸦艺术家不断涌现,涂鸦艺术的创作语言和内容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本土文化元素被纳入其中,成为新的表达形式。如老一辈涂鸦艺术家叶永青,曾灶财,张大力,黑荔枝,李球球;当代青年涂鸦艺术家DEBE,4Get,Candy Brid,黑鸡先生Mr.OGAY等。同时,涂鸦团队遍布中国各大城市,不论是民间的自办活动,还是全国性的大规模比赛或展览,都可见此艺术形式正以其张力迅速走入年轻人的文化圈之中。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鲜活、创新的视觉传达语言,萦绕于大众生活周围,重塑着人们的都市文化,它的发展空间无疑不是广袤且具有潜力的。近年来我国对涂鸦艺术的研究虽与日俱增,但多以“网络涂鸦”盛行。在目前我国所涉猎的各中学术论文中,研究涂鸦艺术与视觉语言特征并将其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之中、科学讨论两者的交融与差异尽管俯拾皆是,但对此课题部分仍是泛泛而谈、观点老旧,且举例的论证大多仍是多年前的案例。笔者在图书馆翻阅中文专着时,国内有对涂鸦艺术作理论研究的专着相对较少,多以图片展示为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多维度去探讨涂鸦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两者的关系,而不仅局限于对它们外部形式的分析以及往昔案例的陈旧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试图从涂鸦艺术的历史溯源、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入手,从“外”的具象表达去感知涂鸦艺术,同时以对涂鸦艺术图式的研究角度,剖析其“内”的艺术符号、图像叙事与审美精神,以求对涂鸦艺术有更进一步和深层次的认知。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都市视觉文化符号,出现在大众生活周围,并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如今以涂鸦为表现风格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已是恒河沙数。但鉴于涂鸦艺术进入中国时间尚短且无完整的中文理论支持,人们对涂鸦艺术表现语言的应用上大多流于表面与外在的形式。本文将对现有的国内外涂鸦着作及相关文献进行旁征博引,并对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们的涂鸦或相关结合的视觉设计作品进行分类与解析,观察其在审美与创作手法上的方式和特点,对比涂鸦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在创作与思维甚至精神内涵上的异同,尝试探索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创新方向,为现有的理论做出完善与补充。
同时,在观察对比中融入时间维度--结合当代语境(如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试图找寻对涂鸦艺术的图式又一崭新认知,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提升涂鸦艺术的社会影响,赋予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多维度价值;更为此艺术形式的多元和发展添砖加瓦,同时开启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大门,打开一种和视觉设计联结的跨界形式,也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三、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阐述涂鸦艺术的图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研究,所以首先简要介绍了涂鸦的历史发展与创作风格,再通过对涂鸦艺术艺术符号概念以及涂鸦大师作品的剖析,探求涂鸦艺术的内在审美与符号。然后将此与视觉艺术设计结合,在当代的作品案例下,分析两者的表达应用与拓展的可能并进行总结与展望。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绪论。讨论了选题的来源、背景与目的、意义,及论文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涂鸦艺术综述。阐述了涂鸦的源起、发展与创作手法和表现内容,对涂鸦的历程有一个简要的梳理以及对涂鸦的工具和形式等进行了详解。
第三章 涂鸦艺术的图式研究解析。在本章从“符号学”与“图像学”相关角度,深入分析涂鸦的艺术符号与图式的内在审美。同时结合典型的涂鸦艺术大师的作品作为例证解析其艺术符号的运用。
第四章 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将对涂鸦艺术的研究与视觉传达设计联结,通过对当代作品的解析,分析两者的互动与表达。
第五章 设计实践。本章是笔者在对本文进行总结后结合自身兴趣点所作的涂鸦插画设计。
四、提纲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背景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涂鸦艺术综述
第一节 涂鸦艺术的源起与发展
一、涂鸦溯源
二、涂鸦艺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涂鸦艺术的创作形式演进与表现内容
一、涂鸦艺术的创作手法演进
二、涂鸦艺术的基本表现内容
第三章 涂鸦艺术的图式解析
第一节 涂鸦艺术图形符号简析
一、涂鸦艺术的符号概念
二、涂鸦艺术大师们的艺术符号解析
第二节 涂鸦艺术的图像表达
一、文本与图像的互动转换
二、图像表达的即时性思维
第三节 涂鸦艺术的图式审美
一、表达心灵的幻象之美
二、荒诞世界的童趣之美
第四章 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
第一节 涂鸦艺术的视觉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
一、色彩的情感表现
二、线条的运动性与笔触肌理
三、图形空间的形式与构成
第二节 视觉传达设计中对涂鸦艺术表达语汇的应用
一、字体设计--风格化与情感化的应用
二、海报设计--个性与趣味的相映
三、广告设计--时尚与公众娱乐性的结合
三、插画设计--手绘的自由表达
四、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的点缀
第五章 设计实践-毕业设计
第一节 创作背景
一、灵感来源
二、借鉴资料
第二节 《山海经》手绘涂鸦画作创作
一、草图绘制
二、画作表现
第三节 设计延展应用
总结与展望
参 考 文 献
致 谢
五、创新点
把涂鸦艺术与的图式与视觉传达设计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融合图像学、符号学、心理学、视知觉的方式来探究其多元价值,让对涂鸦艺术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进行深度的内外剖析,解析其内在的图式审美。
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跨学科研究和人物走访的研究方法,将涂鸦艺术的纵向时间发展和多元化价值的横向拓展相交叉结合,对涂鸦艺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让其风格形式更好地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在涂鸦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它具有更大众、时尚、潮流和个性的特质。
结合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在当代语境下进行更新的深入研究,不仅给涂鸦艺术带来一种新的扩展可能性,也让涂鸦艺术这种独特的语汇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新的形式。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一)中文原著[1]陈琦。城市节奏系列:画在墙上的声音--涂鸦文化史[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11:87.
[2]赵毅衡。广义叙述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2:211-213.
[3]孟瑾,方二。涂鸦Urban Wallpaper[M].第1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3.
[4]曹方,乔爽。视觉图式[M].第1版。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19-42.
(二)中文译著
[1](美)丹尼格雷戈里。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德)Rose Fleck-Bangert着。许玉梅译。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3](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着。朱光潜译。美学[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7:81.
[4](德)瓦尔特·本雅明着。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01:101.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着。孟沛欣译。艺术与视知觉[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8:228.
[6](美)科德瑞着。陆香,丁硕瑞译。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1.
[7](美)苏珊·朗格着。刘大基译。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2.
[8](俄)瓦西里·康定斯基着。吴玛悧译。艺术与艺术家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08:83-136.
[9](英)安娜·瓦克拉维克。赵成清译。全球视野艺术丛书:涂鸦与街头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90-136.
[10](西)吉玛·嘉丝奇,琼瑟·阿什辛着。黄超成等译。西班牙现代绘画教程:色彩[M].第1版。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12:10
[11]刘隽编。鄢格译。涂鸦变迁Graffiti Now[M].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
[12](英)E.H.贡布里希,(美)朱利安·霍赫伯格等着。钱丽娟译。艺术、知觉与现实[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62.
(三)期刊论文
[1]林家阳。涂鸦艺术与涂鸦文化[J].中国广告,2006-03: 23.
[2]杨时旸,张大力。我无法脱离底层[J].中国新闻周刊,2009: 3.
[3]李永超。城市中的涂鸦文化:一种空间社会学的解读[J].美与时代·城市,2017.7:109-110.
[4]晓东。概念流利与图式理论[J].山西师大学报,2010.3:150-152.
(四)学位论文
[1]樊清熹。后现代视角下的涂鸦艺术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6:33-35.
[2]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3.
[3]王冰冰。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审美取向研究[D].湖南:湖南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6:38-39.
论文摘要:对摄影与美术比较、摄影艺术的本体性及边缘性的美学理论探讨,更新数码摄影理论与教学知识结构等,都是这门学科在教研中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艺术高职院校里,摄影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起着培养美学品味、提高审美水平的作用。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从数码摄影理论与实践、摄影美学与摄影教学结合等方面予以加强。
1摄形与美术的横向比较
在横向与美术比较,纵向与摄影历史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摄影艺术的自律性及与兄弟艺术的联系性,能促使摄影眼光、品味和美学理论修养的提高。
美术的特性具有造型性、视觉性和空间性,在平面或三维空间塑造形体、创造可视性的艺术图象。绘画雕塑具有瞬间凝固或静态的特性,与摄影关系最近。所不同的是媒介材料。美术思潮的写实技法、流派在摄影发明后,趋向更为主观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甚至有意与摄影拉开语言距离。摄影以纪实性语言特性见长,深受美术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等影响。
从媒介材料上看,摄影是光与影的色彩交响的瞬间组合。摄影通过光化学、数码等成像,极具感性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的空间交融。
以当今电脑技术数码影像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高科技为后盾的映像艺术(电视、摄影、计算机)昌形成规模,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视觉艺术形象,不仅意味着它从根本上制约着设计艺术的更迭和演化(手绘、喷绘等手法己逐步被摄影图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高新技术所代替),反作用于美术、设计艺术,而且还对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数字图像后期处理的方便,颠覆了传统暗房复杂繁琐的工艺。美术构成了新的设计艺术形成的技术基础,数码影像则是新的艺术形成产生的审美心理基础。
在这一单元中,结合美术与摄影的共同点,重点讲授构思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同时,将美术与摄影碰撞交融所产生的流派风格等,融合在纯粹的技法传授中,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2摄影艺术的本体性
摄影与美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摄影自身语言特性及其艺术规律的研究,属于摄影美学的范围。
随着艺术思潮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典型性的瞬间艺术,已成为传统艺术或一种流派风格的代名词,艺术图像越来越多元化了。摄影象美术那样,可以表达类似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多种图象,可以先设计构思,再摆放物体来摄影和后期进行特别加工。电脑数字软件使这类摄影变得越来越可行,更具有视觉传达效果上的陌生感。这类观念性图象的特征,是具有可计划性和可预见性;而且,摄影也可以象现代美术那样,表达一种多义化的“有意味的形式”。仅靠“纪实性”、“典型性”已远不能解释摄影的本体性了。因此,艺术摄影是包含着具有艺术真实的纪实性或观念性的图象信息,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摄影具有自己所特有的静态的二维图象性。摄影作为静态的图象,与动态摄像、三维雕塑区别开来;二维空间的绘画尽管也是一种决定性的瞬间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但它的完成并非是瞬间成像的。而且媒介材料根本不同。从摄影的媒介方式上看,前期有银盐化学媒介感光、电子感应技术数字成像两种;后期是传统暗房冲印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数字软件加工。用“画笔”—各种照相机进行前期拍摄和后期暗房(数码暗房)加工,实现图象的产生。
摄影具有独一无二的自身语言。摄影的光圈与速度的组合,可以产生虚实快慢的各种变化。’镜头长短的选择,可以表现不同透视效果的图像视角。在一个底片上,用多重曝光可以产生多重图像的特株效果。一幅平庸的素材,在后期处理中,可以升华成鲜明生动的艺术性图象。胶片的颗粒性如加以突出,能具有语言的纯度、冲击力和缺陷美感。摄影构图剪裁的可塑性,往往能使素材“废片”成为好片甚至是艺术品。对光影造型元素的巧妙组合,更是摄影的长处和奥秘。越是切近这些语言特征的图像,越能体现摄影的自身魅力。
综上所述,艺术摄影是以决定性瞬间的曝光成像,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经过后期暗房加工,塑造鲜明生动的光影形象用以表情达意,或通过观念性图像来体现意境、意味的视觉艺术。摄影是外在客体和内在主体的统一,或是内在世界在外在客体上的投射。其中,“决定性瞬间”的摄影前期是最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这一单元中,着重把握摄影自身规律,通过典范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提升对摄影语言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借以摄影艺术的大众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3摄影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
在数码图像器材占压倒性优势的时代,传统摄影理论必须变通是肯定的事实:胶片暗房实践和理论更多地让步于数字暗房。
数码图像全方位的知识结构更新有如下方面:
传统摄影理论与数字成像的交融。各种不同档次的器材、特色、成象介绍和探讨等。
加强教学相长的互动性。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到国内外网上优秀的摄影网站自学、互动等,用QQ群进行作业互动交流、和作品品评等。
在教学条件受限制时,要善于因陋就简,进行简单实践。大部分学生只有小型自动数码相机,而不是可以控制快门速度、光圈的准专业以上的相机。这些相机,也可以对摄影色温、构图、用光、色调深浅、闪光摄影、恰当的曝光等等做现场简易实践。用些黑、白卡纸、专用灰卡和简易的反光板,也能在每节摄影课中,结合理论讲授来就地取材,穿插摄影实践。
对各种品牌的相机生产商的图象处理软件和专业的图像软件的把握有较高水平,能指导学生进行创意摄影或后期加工。熟悉这些软件,对专业摄影或普通摄影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设计、观念性美术等与摄影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战意义。
针对在校生业余相机的特点,重点讲授色彩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对以美术设计为专业的学生,则在广告摄影、摄影图像与设计的结合方面以重点,收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结合观念摄影等主观艺术摄影作品赏析,做一些画意摄影的实践。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一组志愿者日前借助美国宇航局进行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数据的检查,在我们的银河系银盘结构中发现了超过5000个“气泡”结构。这是年轻高温的恒星“吹出”的尘埃和气体气泡结构,这些气泡说明这些位置正有新生的恒星诞生。
超过3.5万名“公民科学家”翻遍宇航局斯皮策望远镜的红外波段观测数据,他们参与的是一项旨在从海量数据中帮助科学家们找出这些气泡结构的志愿者参与项目。到目前为止这些志愿者们找出的气泡结构已经超过了之前被发现的气泡结构总数的10倍以上。
艾利・布列斯特(Eli Bressert)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在设在德国境内的欧洲南方天文台以及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攻读专业课程,他是有关这一研究的论文合著者,他们的论文已经被提交给《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他说:“这些发现让我们感觉银河系在恒星新生方面似乎是一个比我们原本认为的更加活跃的星系。银盘就像香槟酒一般,到处都是泡沫。”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计算机程序很难准确地从图像中识别出这些气泡结构。但是对于这些暗弱纤细,有些地方破缺的环状体,人类的肉眼和大脑却能进行非常精确的识别,于是“银河系项目”(Milky Way Project)应运而生。它邀请广大公众参与到这些图像的识别工作中来,并且为了确保准确率,规定必须经过5名参与者确认,某一被认为是气泡结构的图像才能被确定并编目。借助一种复杂的画图工具,参与的志愿者们可以在斯皮策望远镜拍摄的大量红外图像中任何他们认为是气泡结构的位置上做上标记,并随后移交给下一位志愿者重新检视并进行判断。
罗伯特・辛普森(Robert Simpson)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天文学博士后研究员,他是银河系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这一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说:“银河系项目是一项尝试,即将斯皮策望远镜获取的海量美丽数据提取出来,并让信息的提炼工作变成一种公众参与的有趣的事情。”
所有这些数据都源自斯皮策望远镜的GLIMPSE和MIPSGAL两个巡天项目。这些巡天获取的数据覆盖了天空中一道狭长区域,宽130度,而高度仅有2度。如果你伸出手对准夜空,你的食指的宽度大致就相当于这2度的张角。这两项巡天项目都覆盖了银盘区域,并直指银河系的核心。
志愿者们标记出的气泡结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距离的远近不同,以及当地气体云团实际大小和形态的差异。这些结果帮助天文学家们更加精确地在银河系中确定恒星诞生的位置。目前正在进行探讨的一项课题是“触发式恒星新生”,即由于大质量恒星的爆发压缩周遭气体尘埃云,导致在这些区域出现物质聚集塌缩形成新生恒星。
马修・帕维奇(Matthew Povich)是这份论文的合作者之一,他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是一位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天文与天体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员,他说:“银河系项目的成果显示这些气泡中超过2/3拥有等级结构,在较大型的气泡内部或四周几乎都发现了较小型的气泡。这证实了新一代恒星的诞生是受到了较大型爆发事件的触发和影响。”
而这些气泡的不同分布同样暗示了银河系的精细结构。比如说,一些气泡数量突然上升的区域恰好和银河系的旋臂位置相吻合。或许最大的意外在于靠近银河系中心的区域气泡数量竟然相对较少。布列斯特说:“我们原本以为星系核心位置的恒星诞生密度是最高的,因为那里的气体密度最高。但是这项研究的结果让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样的说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背景音乐;多媒体
前言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生动的图形、图像,高科技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使理论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体独立学习变为群体合作学习,由复制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软件,通过Fireworks8.0创作动画辅助,将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完成《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课件设计。
1 课件的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应用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新知识点较多的一门课程。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我们主编了《电子测量技术》规划教材,200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数已达3万册。因此,从教学角度出发,考虑该教材已获得广泛承认,课件内容以该书为基础,涵盖《电子测量技术》全书12章节内容,并且借鉴原来基于PowerPoint课件的经验,各章节自成体系,按教学大纲划分出知识点;其次是课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视觉、听觉效果,课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兼容,便于升级扩展。
1)脚本的编写
编写详细的脚本,是整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课件设计与制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课件制作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风格设计3个方面[2]。
界面是教学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及用户操作区域,设计时我们主要突出“教为学”的思想,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既防止课件界面色彩、声像效果等过分浓烈、喧宾夺主,影响学习内容;又考虑课程部分内容如仪器内部电路抽象、枯燥,而学生需要感官刺激,激发兴趣的特点。
同时,我们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交互能力上,比如只需通过单击屏幕上某个特殊的链接设置,方便实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跳转。本设计中创建了两个导航结构,一种是利用“导航”图标指向框架图标中的某一页,来实现程序内部的跳转和调用。另一种是通过“框架”图标内嵌的导航控件来实现不同页面间的浏览、翻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超文本链接来实现交互性能。
在风格设计上主要体现界面、字幕和显示对象上整体的和谐统一。
2)框架结构的设计
编辑之前考虑到有大量的文本的输入,实现各个章节之间的翻转如果只使用“交互”图标,也是可以实现翻页功能,但硕士论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查找页和指定固定页方面力不从心。因此运用“框架”图标及“导航”图标制作文本浏览,就方便多了[2]。
“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密切相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导航结构提供了选择路径的方法,可以根据设置自动跳转到指定的目标页上;“框架”图标可以方便地设计含有图形、声音、动画等组件的页面,最重要的是在“框架”图标的内部内嵌了一整套导航控件,通过这一控件可以更容易实现页面之间的来回翻转。
基本框架结构设计后,对有的地方进行了编辑,如更改控制按钮的位置和图标、设置按钮防止页面回绕、编辑进入和退出画面等,使其更适合课件的使用。
2 多种媒体素材的使用
要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使用多种媒体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文本、图形、图像是最基本元素,此外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考虑到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测量原理部分的讲解应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工作总结便于自学,因此课件这部分主要以文本、图片形式,比较详细;而测量方法则应突出操作应用,在设计时则主要以视频演示为主;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在设计时主要以动画、网页内容为主,整个课件设计力求对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布局,使它们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体特征。
1)文本的输入
Authorware可以直接将外部的文本输入到其内部,但是它有一特点就是在文本的输入格式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它只能输入TXT、RTF格式的文件[3]。对于不是这种格式的文档如果采用常规直接进行输入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利于课件的开发。因此借助系统剪贴板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添加文本。当文本过长时,或者输入的文本篇幅较大,采用滚动文本的输入方式,这样在预览时会显得更方便。
2)图片的应用
使用系统本身的绘图工具箱可以绘制出比较简单的画面,但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仅仅依靠绘图工具箱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如大量的仪器原理图、接线图、仪器面板图等,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采用Authorware7.0提供的插入外部对象的功能,将原来以Protel99SE、Word、LabVIEW等制作转换为图片形式,医学论文使设计的原料变得更加丰富。
3)添加背景音乐
在Authorware7.0系统中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声音文件格式,如WAV、SWA、AIFF、PCM、MP3等[3],在制作课件时,通过“声音”图标来插入音频和设置声音播放,如控制播放次数、设置播放时间、速率等,可以轻松引用这些声音素材添加到课件中。在课件中导入背景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音乐,因此通过对“计算”图标和按钮响应的设置,编写按钮激活代码使课件在播放时可以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单击相应的按钮,实现有声和静音之间的转换[4]。
4)动画的调用
动画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但使用Authorware本身只能制作出二维的动画,即动画的对象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这样使演示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这并不说明Authorware不能演示三维动画,它可以通过文件插入的方式来演示其他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同时系统本身也提供多种效果的页面切换功能,对各种外部和内部资源加以利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很多,使用起来也各有特色。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是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Authorware系统提供了对GIF动画图像的支持,可以将其应用到课件中。GIF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格式,其中包含了多帧图像,这些图像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交替显示,从而达到动画显示的效果,具体是通过Macromedia Fireworks 8.0来设计。在Fireworks中制作动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创建元件并不停地改变它们的属性来产生运动的错觉。当按顺序播放所有的帧时就成了动画[5]。
5)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
智能对象就像一个插入Authorware作品的逻辑包,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工具,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向导的联接,向导可以给Authorware作品提供设置界面,职称论文并且可以在插入智能对象的位置添加各种变化、新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它能使看似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也更容易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实际上智能对象在多媒体编辑上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比如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的结合应用[3]。在课件中引入数字电影如果只是采用之前的方法,就是在流程线上添加相应的图标进行导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执行到该图标,系统会直接弹出播放的窗口,不利于下一操作,但是通过Movie Controller智能对象可以容易实现播放进度的调节。
6)网页链接
在课件设计时,考虑到有些仪器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其他原因,学校无法购置,如数字通信测试用误码仪、逻辑分析仪等,课件设计中考虑实现网页的链接,链接到知名企业的网页上,已加强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功能是通过Fireworks中使用URL来实现,编辑选中的热点并对其指定URL路径,最后导出此URL即可实现指定网页的链接。
课件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课件第1章界面如图2所示。
3 课件的调试与打包
课件主要是为《电子测量技术》教材而制作的,因此为方便发行和使用,课件的后期工作就是进行调试和打包处理。
由于课件发行打包后将不允许用户再修改,打包之前应尽可能排除其中的错误,确认课件可以正常运行。英语论文调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利用区段标志(开始/停止标志),另外一种是通过控制面板的使用。通过使用调试工具可以控制程序流程执行的区段,逐个执行程序流程中的设计图标。将制作好的课件与课件中的库文件一起打包能够提高文件的性能,减少文件的数量,使最后的作品的安装、运行更为容易,并且增加了作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运行时因为找不到外来函数或库文件而发生错误。
打包好的课件进行设置,可以运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或者是WindowsNT、Windows2000这样的32位操作系统中。其中要求的CPU应该是Pentium166以上兼容机种、内存是64M以上、硬盘容量780M、支持DirectX的显卡、光驱是8倍速以上的光驱,此外由于演示窗口大小设置为832*624像素,因此可以用于不低于16英寸显示器。制作好课件并打包后,就可以,课件时必须随同程序中用到的外部媒体文件或外部函数文件一同,Authorware7.0提供了作品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将运行作品所需的各种文件及外部函数输出到指定的目录中,从而形成用于发行的最终作品[3]。
4 结论
随着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留学生论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要想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关键是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6]。我们的作品虽然完成了,但是在各院校使用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将与时俱进,将作品更加完善,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欣杰.时尚教师多媒体课件DIY[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14-18
[2] 孙印杰,李春晖,封新亚.新世纪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Naheeda Ravjani.Using Authorware7[M/CD]. Macromedia,Inc.600 Townsend St.San Francisco, CA 94103, 2003
[4] China-pub.com. Authorware 5多媒体制作实用教程[DK/CD].北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2000
关键词:VSAT,卫星通信,消防指挥
一、引言
新形势下消防部队面临更多繁杂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消防通信更加重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消防部队正面临着更多、更繁杂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社会的动荡、自然气候条件异常、地质灾害等,如美国911、沿海地区台风、汶川大地震,对救援现场的指挥与决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这样一些重特大突发灾害事故的处置现场,尤其是在一些区域性灾害的处置过程中,由于情况特别复杂,需要在抢险救灾现场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间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平台,以便后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最为科学的技术支持和物质支援,而这种全方位的信息沟通仅仅依靠语音和数据通信是不够的,还需要信息量更大的实时图像、图形、数据传输,让指挥中心的指挥员对现场能“一目了然”,及时获得现场信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本文就如何将VAST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移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以实现前后方快速高效的信息传输作儿点探讨。
二、我国消防通信的现状
长久以来无线通信是我们消防作战指挥中应用最多的通信方式,其主要应用有常规中转对讲系统、集群系统、公众移动系统等。这些系统各有各自的优势,但是由于技术特点的不同在运用于消防指挥中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常规中转对讲系统的优点在于它组网灵活、费用低廉、反应快捷、使用方便。但是由于受到组网复杂或者同频干扰的限制要做到大面积覆盖,同时又简便,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近年推出的数字集群系统在通信质量、快捷应变等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系统过于昂贵。公众移动系统覆盖面、通信质量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不太适合消防指挥体制,虽有一些单位利用CDMA进行图像传输,但功能还比较单一。
三、VSAT卫星通信概述
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卫星通信技术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并从9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中国通信市场。VSAT通信网一般由同步卫星、功能强大的地面主站和众多较小的、易于安装的VSAT地面小站组成。小站与小站之间的通信要通过主站进行交换和中继支撑,建在用户所在地的小站无需人员值守,主站则配备专业值班人员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各小站及卫星全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调度、维护和管理。与传统的地面通信线路相比,VSAT卫星通信具有以下优势: (1)高可靠性。卫星在离地球36 500km外运行,不受地球所发生的灾害影响。而地面网络的诸多环节中的任一环节都有可能引起通讯中断。论文参考网。(2)覆盖范围广。可实现多址通信和信道的按需分配,通信灵活机动。(3)组网简单,速度快。最简单的网络只需一对卫星小站即可开通,卫星可在数分钟内“一键开通”通信链路(4)通信容量大。卫星通信一般使用1~10GHz的微波波段,有很大的带宽,可传输多路视频和大容量的电话。一般小站下行可以达到40+MBPS,上行可达到6~8+MBPS(这个数率可传输清晰的电视信号,而其他无线手段的速率难以达到)。论文参考网。(5)可以和其他网络有效融合,其他网络可在卫星链路的基础上快速组网。(6)易扩容。可无级不间断扩容,大部分卫星通信系统甚至可按需分配带宽。(7)安全性好。卫星频段已经过协调,卫星传输的干扰很小;可使用VPN技术。论文参考网。而集群和其他无线手段,除移动电话外,基本使用公用频段,安全和干扰问题隐患大,即使是专用频段,也比较容易被截听。
四、VSAT技术在移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的应用
(一)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消防指挥中心对化学生产、仓储等重点防火企业监控点进行实时监视的有力武器。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一个宽带网络和广域VSAT网络,能对监控点进行远程监视,远程遥控、传输数据、话音和连续图像〔24帧/秒以上的活动图像)。一旦出现灾害报警时,消防指挥中心便可以收到监控点的报警号;消防指挥中心可与监控点进行话音双
向通信;并能将监控点的图像传输到消防指挥中心,消防指挥中心还可远程遥控摄象机和其它有关设备,实现有效处警指挥。VSAT卫星通信系统还可以与其他通信系统特别是地面网络包括地面蜂窝系统、其它的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等密切结合,优势互补、互为补充与延伸。
(二)VSAT卫星通信移动指挥中心接普处带迅速,实现了接处一体化。VSAT卫星通信的消防指挥辅助决策系统技术先进,卫星链路和各小型地球站的MODEM通过网关设备把报警系统、监控系统、计算机系统、图像系统、话音系统、ISDN综合业务网系统有效地综合设计在一起,可实现卫星的VSAT网与ISDN网的结合、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结合、报警监控网与卫星通信网的结合、无线网与有线网的结合,是实现消防接处警一体化最可靠和有效的传输手段。到达灾害现场后,卫星指挥车车顶上自动卫星跟踪天线迅速采用卫星应用视频软件,将灾害事故现场的实况和相关资料进行实时传输至消防调度指挥中心,以便指挥员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
(三)VSAT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卫星转发器可以通过卫星通信指挥车装载,实现移动作战的功能。通信指挥车是VSAT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小型移动地面站,它可以迅速在灾害事故现场建立指挥所,可实现对消防部队实施灭火救援和灾害事故处置的直接指挥,VSAT卫星通信指挥车通过卫星信道可实现现场指挥,同时与消防指挥调度中心进行话音、数据、图像的双向
通信,接收调度指挥中心的指令;利用通信指挥车上装载的公安350MHz车载台与消防调度指挥中心保持实时联络;利用GPS系统报告指挥中心,车辆行进的具体方位和行进的路线,实时接收指挥中心发来的信息,实时向中心传递消防车的状态信息,同时也可接收指挥调度中心指挥员的指令,形成固定指挥中心与移动指挥中心的无缝链接。在地面通信设施容易受到火灾、咫风、地震等重特大性灾害的破坏、面对重大灾害事故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严峻形势下,VSAT卫星通信系统功能强大,适应性宽广,己经成为当今处置灾害事故现场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消防信息化今后发展的趋势。随着它在消防领域中的应用,必将大幅度提升消防通信指挥体系的指挥、控制能力,为消防部队现场指挥决策提供科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消防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
【2】陈振国.卫星通信系统与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年.
【3】钟琳,浅谈vSAT卫星通信在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05(7).
【4】姜学贇,范玉峰,隋虎林,王军.卫星通信———消防通信的终极解决方案[J].中国公共安全, 200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