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心理学范文

消费心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消费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 消费心理学 广告 广告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它研究的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列宁认为心理现象是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摹写、镜像”。简单来说,也就是消费者在消费时所产生的想法。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是既包含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又包含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一、广告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

广告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产物,也是人类信息交流的必然产物,它是有效维持与促进现代社会身存和发展的一种大众资讯工具和手段[1]。由于广告的接受者是人,必须以人的心理为基础,因此研究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行为与广告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结合广告信息中贯穿并施加影响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理解广告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1.导入期广告与消费心理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产品款式新颖,功能性强。新产品的首要特点就是“新”上。这一特点正是新产品未来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所在。该时期是产品生命周期开始的广告阶段。消费者对此类产品毫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没有多大的购买欲。根据大众基本消费群的这一消费心理特征,广告应当加强对新产品的性能与特点的宣传,因此需要打开消费者需求的大门。不仅要告知新产品的特点及功能,而且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起到导入期该有的广告作用。

2.成长、成熟期广告与消费心理的特点。

产品的销售量较之前一阶段逐渐增加,在经过导入期的努力下充分吸收了消费者的意见,使产品不断完善,新产品基本定型。该阶段是商品生命周期的竞争阶段,由于导入期对商品的大量宣传,消费者不断增加,新的竞争厂商也开始加入市场,这一时期的不同公司的同类产品展开了全面竞争。这个时期的广告要竭尽全力发掘出与消费心理密切相连的诉求点。虽然已经有了导入期的“带头”消费作用,但已进入成长期,对众多消费来说,它的使用如果与消费者原有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一致,就不容易满足消费者保持原有的消费心理,因此,处在成长期的广告,应大力宣传本产品的优势,争夺销售市场,确保商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

3.衰退期广告与消费心理的特点。

该阶段产品经过前期的大力宣传及促销手法的配合,让消费者所熟知。然而产品更新换代过快,市场上出现了比它功能更先进更好的产品,它便开始显得陈旧,随之一部分消费者就对这一过时的产品不感兴趣了。这种产品除了一部分消费者由于一些特定心理仍会购买外,大部分消费者已不愿购买它。这时期广告的关键就是重新发起攻势,已达到保持原有的市场占有率。针对现有顾客的提醒式消费和新顾客的告知式消费会使他们继续购买该产品,与顾客保持紧密联系,可使之成为长期稳定的客源。

二、广告与消费者心理分析

消费需要一般是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由低档向高档发展,由数量上的满足向质量上的满足发展[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的消费市场不断细分。我们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对消费者分类别的方式分析如下。

1.儿童消费者。

(1)当我们提到孩子时往往会以为他们只有单纯的想法,我们保护他们,指导他们,希望他们成为有梦想有信念的人,借用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我们给了他们根,给了他们翅膀,年轻时的丰富经历给予他们创造未来的智慧和勇气。”然而为什么孩子对如今成人社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忽略了孩子,即意味着商机。据调查,某电视台曾经播放儿童电视连续剧《喜洋洋与灰太狼》,在儿童中收视率颇高,一些儿童用品生产商便以喜洋洋或灰太狼的图形作为商品包装,有文化用具、食品和服装等,孩子们见到这类图案的儿童用品就争相选购。一般来说,儿童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逻辑思维,主要是受商品外包装影响,他们最容易被结构简单、色彩分明、有声音、能活动的玩具吸引,这就使得儿童过分崇拜儿童剧里的英雄、偶像,再加上宣传、朋友的带动,从众心理使得儿童消费日益增高。

(2)就中国社会而言,“421”式家庭越来越多。现代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非常高,许多家庭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儿童成了家庭的“小皇帝”,出现了全家围着小孩儿转的现象,他们成为了家庭消费的“参与者”与“发起者”。所以,在制定有关儿童消费品的广告策略中,不仅要考虑父母的看法,还要充分顾及儿童的愿望和心理特点。

2.男性消费者。

(1)男性消费俗称理性消费,因为从身体结构及心理活动层面上来说男性都是趋向于理性化。他们的消费主要是必要型消费,但我们也不能忽略男性消费市场,尽管男士在网上浏览服饰商品的平均时间低于女性,但总体消费能力呈上升趋势。曾经被忽视的男性消费市场正逐渐受到关注。影响其消费上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购买者的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和教育程度等。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开发的新项目明确表示面向单身男士。这些连排别墅的厨房和餐厅都很大,内置深色木质橱柜和不锈钢厨房用具,厨房台面为黑色花岗岩;主卧墙壁为灰色,卫生间淋浴室比普通标准宽一倍,没有浴缸,盥洗台也高于一般水平――这些都是专门为单身男子设计的。

(2)通过对男性消费心理的观察,广告人应当充分了解男性,关爱男性,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解析男性消费者生活方式的特点。研究男性消费者对产品及其品牌的态度,才能制订最符合企业要求的广告方案,从而在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中取胜。

3.女性消费者。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及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女人的收入节节高升,流连商场时的心情也越来越舒畅。中国社会绝大多数家庭的财政大权在女人手中,百分之九十的活动与女性有关。因此最擅长经营之道的犹太人曾说:“想赚钱,一定要从女人与孩子身上打主意。”其中女性是消费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女性的消费心理。

如何打动女性消费者已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问题。用什么方法和策略能让女性成为品牌的忠实消费者呢?因此我们对女性的消费心理进行分析。

(1)俗话说女人是天生的购物者。女性在购物的过程中,往往会被折扣、限量和橱窗展示吸引,这时头脑最易发热产生冲动消费。女性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买完一件商品还没走回家门口就后悔了,因为你才发现你根本就不需要它。你接下来要么不穿,要么就是第二天为了搭配它,去买更多的东西回来。因此很多聪明的商家在做广告的时候抓住女性冲动消费这一点,进行大幅度降价,但前提是搭配购买,形成整体的购买行为,这样比单纯的促销打折更有针对性。

(2)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不论老少,对美的追求都是相同的。而追求美当然就是要花钱的,在这一点上女人毫不吝啬。有些女性一方面会花上几百元买一套流行时装,另一方面在菜场上买菜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所以说,在世上,最会花钱的是女人,最会省钱的也是女人。

由于女性消费者在消费者群体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企业在制定广告策略时,应特别注意女性消费者心理需求,尊重女性消费者的自尊心,赞美女性消费者的选择,只要能密切注意女性世界,随时把握住女性消费市场的新机会乃至整个消费市场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加上有力的广告诉求点,将潜在消费者转变为实际消费者,市场前景就一定是广阔的。

三、结语

就广告从业者角度来讲,研究消费心理学,把握顾客的消费心理与消费理念,认真揣摩消费者的真正购买动机,才能因势利导,使广告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我们在引导和指导消费时,针对各类消费者的多种需要、爱好和性格研究其不同的心理和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灵活地、高效地引导消费。

参考文献:

[1]陈培爱.广告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17.

第2篇:消费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商业展示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31

消费心理学在商业展示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那么如何正确的分析消费者的心理,使商场设计更加合理就是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通过分析、总结,调整以往的商业设计方案。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商场的设计,我们将其与消费心理学之间的结合进行如下的分析。

1消费心理学应用于商业展示的整体构思

商业展示是指商场的外展展览模式,是留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一般设计商场的建筑设计,商品摆设的位置等。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要从布局入手,正确使用商业展示能够突出商场的特点。在商业展示过程中,要从消费者的愉悦程度出发,利用简单的涂画增强商场的温馨程度,并且做到特征明显,增强消费者的感官认知。仅仅是少数几个突出的特征,就能够决定一个对知觉对象的认识,同时还能创造出完整的式样。展示设计具有独特性,与其它设计方式还能具有综合性强、时效性高且周期短等特点,因此规律性明显,在这一过程中应用消费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进一步保证商业展示设计的集中性和节奏性,如在超市中应用快节奏的色调和摆设,可以可消费者沉浸在超市的气氛中,并且体现出超市购买的快速性。对于设计师来说,首要问题就是弄明白展示的目的以及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将其作为目标,确保展示的设计能够给人们以好的感受,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消费心理学应用于流线设计

实践证明,人的需求会随着其周围环境和设计的形象而定。对于建筑流线设计而言,可充分利用消费心理学这一特征,目前,这一应用在景观建筑和商场的建筑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2.1消费心理学应用于超市捆绑销售

在超市设计中,存在一些捆绑销售的现象,这与活动所在的场地有关。捆绑销售要吸引消费者注意,其所在位置必须是超市最明显的位置,是所有消费者进入超市的必经之路。当然,展出的商品必须要具有独特性,要突出商品的真正价值。在设计上,可以采取一些出其不意的手段,如使设计与周围格格不入,从而凸显出其个性,来获得消费者的关注。捆绑销售目的性强,容易被误解,因此首先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让其有段时间驻足的欲望,进而有购买的欲望。消费心理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超市捆绑销售中,如在大型超市的酸奶的捆绑销售。首先要明确购买的主要对象,应该以老人,年轻的女性居多,为此应追求与其心理相适应的手法,将展柜设计成流线型,曲线形,使女性对其产生一种好感,在颜色上,可以绿色为主,可以唤起女性和老人的共鸣,使消费者的心理上产生平衡感。这是由于绿色代表了环保和健康,与消费者购买牛奶的目的是一致的。其次,灯光的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灯光明暗不定会给人们带来反感。当然,针对牛奶的捆绑销售,试喝是不可避免的,试喝阶段当然是你对真实的产品的展示,因此要注重质量,当然试喝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将其转化为大人的消费行为。

2.2消费心理学应用于超市展架

根据购买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一般我们都会在爱意留在我们身边的产品,太靠上或者靠下的产品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此要将重点销售的产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另外,摆放顺序也可能会影响销售的结果。掌握规律才能实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奖展架的距离设计成递进型,加强超市的管理,减少超市的囤货量。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将一些打折商品放在超市的过道上,消费者会在不经意间获得产品的信息,此外,还要正确的设计产品的疏密程度来影响消费行为,商场的设计人员要具有整体设计能力,做到整体布局合理,并且要做到注意细节。对于商场的电梯设计来说,尽量设计成透明的,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在进入商场后,就可以对商场进行整体浏览,通过重点位置好的商品的摆放来吸引顾客的注意。这提醒设计过程中要价格商场的电梯列入到整体设计过程中。

3总结

结合商场超市的设计分析了消费者心理学的作用和应用。展示设计来自于客观需求,是以满足客户为基本需求的设计过程,因此设计中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依据消费者的真实想法来进行设计与陈列是十分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需求问题,对于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准确的抓住需求,明确设计方向,为设计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顾客的需求虽有不同,但以人为本是其根本的方式。当然,不仅在超市设计中消费者心理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多种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未来设计过程中,设计过程还要进一步完善,要紧抓客户需求,要注重细节设计,从而设计出正确的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第3篇:消费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高职院校;实训课程;工学结合

《消费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并探讨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揭示消费者心理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规律。《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以及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一、强化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满足企业对现代营销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市场的供求关系、消费者在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的自主意识、成熟程度远远高于以往的任何时候,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从其经营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消费者是上帝,消费者是企业利润的来源,消费者的货币选票的投向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了争夺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选票,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便成为企业营销管理者的主要内容。

(二)是实现工学结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类专业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基本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里现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能够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营销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特点与心理规律组织营销活动。但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撰写过程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没能很好实现,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相距甚远。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计划难以有效实施。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较少安排实训课程。即使有实训课程,课时的多少、实训的方式也很随意,实训的内容主要以案例分析,简单的市场调查为主,几乎没有综合实训。

2.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表现为大多少学生未真正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他们对消费者需求的关注仅停留在口头上,他们对市场的定义是通过他们销售的产品来定义的,而不是通过期望满足的需求诠释的。例如针对某一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活动,他们不是首先考虑诸如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是谁、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哪些利益、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有哪些、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点存在哪些差异等问题,而是一厢情愿地选择一个市场,将所有的市场推广方式广告、公关、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一股脑地全部搬出来,根本不考虑这样的市场推广能获得怎样的营销效果。

二、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训教学的思路和途径

(一)《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为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消费者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消费心理学》课程特点及其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为出发点设计实训教学。基于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特点,以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主线,培养学生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注重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的能力训练,突出“厚基础、重能力”的特点。通过实训力图做到:了解体会营销人员应该具有的职责、素质和能力,并逐渐培养所需能力;自觉地把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会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活动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能就具体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制定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组合方案。

结合课程特点和市场营销专业能力要求,本实训的内容应抓住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与消费体验,围绕两方面内容展开:一是进行各种以体验与加深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实训;二是各种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技能的实训。着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和引导能力的训练,实训形式以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实地调研与实地观察、典型案例分析讨论、游戏体验等为主,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在课堂、模拟实训室和校外现场三个环境进行,努力创造机会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训教学探索

1.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增强课程学习的参与感。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演示法是按教学项目,以一定的主题及情景为主线,先把模拟市场的情境确定下来,安排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角色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体验和感受角色心理的变化。情景模拟结束以后,请学生对参与演练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是否有意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识塑造自己营销素质。最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问题或角度写一份结论分析。在这一教学环节,我们并不探讨很深的理论内容,只强调学生知识的活化,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工作意义的学习结果,除了印证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游戏体验激发吸引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游戏体验实训就是将学生将来从事营销工作应具备的能力通过设计相关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边玩边学,有所感悟。我们知道企业市场营销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明确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产品心理属性的设计,得到消费者心理上的响应,赢得消费者忠诚。要明确目标消费者的心理就需要企业营销人员用心去体验消费者的内在需要,特别是蕴涵于消费者意识之中的需求。为提升学生用心去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设计了“蒙眼作画”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单向交流方式与双向交流方式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当我们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3.典型案例讨论提升课程学习的理性认识。

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案例教学,把现实的书面描述,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进入被描述的情景现场,进入营销者和消费者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寻成败得失,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塑造行之有效。为此,在讲授完某个重要的知识点后,向学生提供中外企业市场营销精选案例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情景进行分析讨论,完成案例中布置的问题,在实训课上由小组成员轮流一人向全班阐述对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让学生在自己和别人的互动讨论中获得新的认识,市场营销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实地观察与调查丰富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

观察法是消费者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深刻了解人和产品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购买与使用产品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观察。营销人员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不同需要的人可能选择同样的目标来寻求满足,有相同需要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的目标寻求满足,准确把握他们的购买动机非常不容易。因为动机是假设性的构建――即它们无法被看到或触摸、控制闻到或者被实实在在地观察到,动机无法从消费者行为中很容易地被推断出来,而观察与推断是常用的来识别和“测量”消费者动机的有效方法。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消费者心理具有较强的内隐性、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仅仅通过外部观察和判断,甚至在进行实地调查的情况下也很难获得消费者行为的真实动机以及影响行为的具体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消费者行为测量和推断能力应是《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下一步努力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小霞.消费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消费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 市场营销 消费心理学 教学研究

1 前言

我国自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大形势,我国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各个高职院校都必须切实结合实际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尝试,以应对当前迫切的形势。所以在《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营销之中,提出易于付诸于实际的教学方案。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都会产生情绪以及心理上的波动,这中心理上的波动以及变化就会影响着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及大量的数据显示,这种消费心理和行为是有规律的。而《消费心理学》研究这种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想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学会学懂《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只有掌握了它,才能在平时的营销中掌握消费规律做好市场营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1]。

因此,我们在教授消费心理学过程中应该着重提高营销能力,更加注重实践。但是,现在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也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掌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所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毕业后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必不可少的核心专业素质[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对于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营销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规律组织营销活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水平教学实践以及毕业后学生学以致用的程度来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能很好地实现,距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以及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2.1缺乏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有专业性教授《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的知识。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的任课教师缺乏知识积累,专业背景单一,并且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在教授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极大影响了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效果。

2.2教材选用不当,教学内容单一,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消费心理学》教材编写体系中普遍比较落后,虽然意识到已经很落后了,但是并没有积极的创新编译新型的适应当今高职教学的教材体系,而是像原来一样,将心理学知识和营销知识两部分独立,教材理论知识较多,实践部分较少。更多是偏重于理论演绎,根本不适合用于高职层次的教学需要,课程中只附有少量的练习题,只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过的课程,缺乏实践训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教授《消费心理学》的方法与方式上,并没有极创新的方法,也不去积极创新,还是采用传统灌鸭式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枯燥无味,让学生们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提高自己的能力了。过分地强调理论的传授,难以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实践性特别强的《消费心理学》。

2.3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课程是核心课程的有力补充,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我们却只注重了理论的重要性,很少重视甚至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课本上以及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只是在课本上学习,真正走入市场,走入社会的时候,颇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总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地应用。或者在有的时候不能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这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表现。

3 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关联度的教学策略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必须要和消费心理学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必须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手段为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3]。

3.1紧抓课堂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基本前提。实训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程之后,要基于理论课程进行相关的实训教学环节。既根据理论课程学习的内容,组织进行和理论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训课程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学习内容,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应用。例如,可以通过案例、课堂讨论、现场演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的完美对接,让学生们在生动的课程中学会分析思考问题、掌握实际操作。

3.1.1通过典型案例讨论提升课程学习的理性认识

老师不能仅仅将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现实的书面描述方式呈现,还要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案例情景进行分析探讨。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感受自己作为营销者和消费者,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事情的经过,运用课堂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分组,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阐述本组同学对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学生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互动讨论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更深的感悟,使市场营销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1.2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增强课程学习的参与感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属于巩固性学习内容,是增强对学习内容认识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设置一个有效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模拟市场、模拟环境,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分配角色,之后进行演练,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作为不同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变化。最后,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对自我做一个评价,讲述一下自己的心理变化,请其他同学则对其表现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了解学习,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的热情。

3.1.3游戏体验激发吸引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游戏体验教学就是把学生将来从来营销工作应具备的能力通过设计相关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边玩边学,有所感悟。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用心去做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设计 “蒙眼作画”的游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理解单向交流方式与双向交流方式的不同效果,充分意识到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处理和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这些都是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提高学生市场营销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3.2注重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教学是对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补充。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走入社会,接触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从而了解、认识市场营销。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侧重于认识实习、市场调研、策划实习和生产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营销这个职业,让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样学生对营销的职业生涯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才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才会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实地观察并且进行调查的实践教学可以丰富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观察法是消费者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深刻了解任何产品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购买和使用产品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观察[4]。营销人员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不同需要的人可能选择同样的目标来寻求满足,有相同需要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目标寻求满足[5]。这些我们必须通过实地的观察才会发现。所以,教师在课后闲暇的时间应该多组织学生去一些大型的商业场所去观察消费者购买活动,也可以通过问询等方式向营业人员了解各种资讯和信息。还可以利用一定的课下时间,让同学们走入到社会中,到各个商城或者营业场所进行实习,将专业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不断加深对社会、对营销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研究消费心理学对于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非常必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一定要提高消费心理学与营销能力的关联度。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教授消费心理学中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特别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实训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来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关联度,使学生通过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提高营销素养与营销能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合格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教育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31,341.

[2]李国建.市场营销基础[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8-69.

第5篇:消费心理学范文

消费者心理学是从广告心理学发展而来的。早期的消费研究主要是从消费者收集信息,以便制作更有效的广告。后来,重点转向研究产品设计前后消费者的意见和态度。这样一来,消费者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组建了消费者心理学分支。中国的消费者心理学研究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

自从消费者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研究重点有所改变,从着重研究消费者购买活动转向于更一般更全面地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决策观就是一例。这种观点认为,购买只是购买过程的一个阶段,消费者心理学还应当研究购买前后的事件。

要全面研究消费者的行为,研究影响这个行为的一系列社会、个人和体制变量。不仅要研究说服消费者购买已有产品的问题,还要研究消费者需求什么以及消费者福利等问题,进一步还要研究消费行为的两个方面,即社会对消费者的责任和消费者对社会的责任,前者包括卫生和文化娱乐系统的责任,后者包括消费者保护公共卫生、防止污染的责任。

产品测验是一类课题,它研究产品的特点和消费者对产品特点的反应。这种研究诵常采用蒙目测验来确定产品的非视觉特点是否是该产品特有的,如饮料的味道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主要依赖于通过产品测验从消费者收集到的信息。

另一类课题是消费者调查,主要是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和意见。这种调查既包括消费者对现有产品和劳务的意见,也包括有助于新产品设计的一般意见。所采用的方法既有一般人格测验法,也有为研究某一产品市场特制的测验法,既可用客观量表,也可用投射量表。

第6篇:消费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奢侈品 设计美学 消费心理

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消费者成为奢侈品消费第三大消费群体,与日本相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购物高消费市场。奢侈品展现了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品味,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尊贵、自信的心理情感。奢侈品牌也是对高贵和前卫新潮的生活观念引领。

随着消费者的年轻化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上奢侈品材料、加工工艺和制作技术的飞速进步,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促使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审美需求趋向个性化,奢侈品美学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通过奢侈品设计美学的造型、工艺、材质和色彩等外在形式美研究,分析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从而提升奢侈品的设计美学的认知能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潜在心理需求。

1 奢侈品的概念和特征

1.1 奢侈品的概念

奢侈品是一个主观性和相对性较强的概念。广义上定义为:“极致舒适且挥霍的生活调性,非必需品的、心中渴望的、昂贵的或是稀有的商品。”而在国际上常用的概念是:一种超出消费者基本需求之外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性的消费品,也称为非生活必需品[1]。

1.2 奢侈品特征

奢侈品产品有以下几个特征[2-3]。

(1)优越的品质。经典的设计,考究的用料,超凡的工艺成就卓越的品质。引领时尚潮流,使消费者获得愉快的审美享受和内心的满足感。

(2)稀缺性。奢侈品源于自然、技术、限量生产等的稀缺性使得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它,凸现其尊贵的特点。

(3)昂贵的价格。高价是优质的代名词,正因为高价才使得购买者获得独有的心理成就感。

(4)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的设计理念、深厚的品牌文化、传奇的经营方法、历史的考验等等使得奢侈品具有独特的诱惑力。

(5)非必需品。奢侈品的价值在于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而非仅仅其使用价值。

2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的本质特征:设计美学旨在探索和总结艺术设计的审美规律和美学内涵。设计美的本质在于自由地追求物质外观的变化和释放艺术精神的审美,可以说具有改变生活功能的设计活动从本质上反映出来的审美特性都带有精神游戏的性质。设计美学不仅要追问美是什么这类纯粹形而上的美学问题,同时还必须解释物质为什么需要设计,艺术设计为什么能够增强物质形态的审美度,怎样使物质形态达到人所喜爱的那种样子。由此说明设计美学非同一般美学的显著特征,它是把与物质相对应的精神现象设法回到物质上加以审美化表现[4-5]。尽管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终究却是与向往精神自由的境界相连接。因此,设计是借助物质载体进行精神寄托的自由象征。设计与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设计美学必然包涵技术美、材料美、结构美、形式美等要素[6]。

3 消费心理

消费者心理特征:奢侈品带给消费者除了产品本身以外的实质功能性价值以外,更多的是美学产生的情感上的附加价值。如形式上的协调、一种良好的型态、或是其它具有吸引力的特质[7]。人们在消费领域中具有一种情感需要,而其中表现的方式之一即为审美需要。

人的审美需要反映在消费过程中,表现为要求产品有美感,消费者对于美的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偏好,产品美丽的形式表现能够带给消费者情绪上的享受。奢侈品赋予更多的设计美学涵义,能够发挥使人们想起其它愉快事物象征符号的功能。而美感则是最直接勾起人们温暖、愉快回忆和经验的呈现。具有以下特征[8-9]。(1)追求自我实现的消费心理;(2)炫耀性消费心理;(3)从众性消费心理;(4)模仿性消费心理;(5)情绪性消费心理。

4 成都市奢侈品市场调查

不同的品牌服装有不同的服装设计风格特征,无论是形式美、色彩美、材质美、结构美上都有其独特明显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特征,根据成都市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香奈儿CHANEL、迪奥Dior、LV女装等三个品牌为例,重点研究这三个品牌的设计美学结构造型和设计风格特点[11-12]。

4.1 设计风格

(1)香奈儿CHANEL服装(图1),兴起于20世纪初,人们厌倦了拖着带有裙撑、腰垫和僵硬裙摆气喘呼呼地赶路,也看厌了繁琐的花边和巨大的帽子,CHANEL服装给整个时尚界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为女人们开创了一个尽情舒展肢体和展现优雅的广阔空间。它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刚柔并济的特点,将柔软的面料和男士服装的设计语言进行结合,塑造出独特经典的CHANEL女装,整个服装结构简练、合理、实用性很强。从祖母到孙女,CHANEL的经典套装为每个女人带来精致的奢华梦想。

(2)迪奥Dior女装(图2)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巴黎女子上着笨拙的“盒子式”平肩裙装,下着平地鞋。在颓废与无奈中怀想“优雅与富丽”,而Dior女装在此时推出的“新风貌(NewLook)”演绎了战后人们对“和平”和“美”的梦想与期盼,圆润自然流畅的肩线,丰胸窄腰宽臀,急速收起的腰身凸显出与胸部曲线的对比,长及小腿的裙子采用黑色毛料点以细致的褶皱,极富传统女性的优雅服装赢得看世界女性的芳心。

(3)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图3)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崇尚精致、品质、舒适的“旅行哲学”,作为设计的出发基础,提出了“从零开始”极简哲学理念。LV的服饰风格视觉识别性较强,衣服的大胆用色是路易威登的显著特征,靓丽动人花卉图案的设计,则被流行的时尚界誉为经典之作。

4.2 结构造型

香奈儿CHANEL女装(图1)所示,整体感觉成H型用直线构成方形轮廓遮掩胸、腰、臀的曲线,形成较平直的服装外形轮廓。以对陈的纵向分割,又叠门设计以及双排扣,带样等前胸装饰手法来达到外观平直的效果。有轻松、高雅、简练的感觉。将女性化设计语言与男性化设计元素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以及平整柔和的肩部造型设计,更加平易近人。而迪奥Dior女装(图2)所示整体感觉成X型,通过强调服装肩部的平款,袖冠部的高耸,中间部位的纤细和下摆的宽大,形成强烈的宽进对比的效果,有性感、华美、优雅的感觉。整个服装肩部造型较为宽大,袖山设计相对较高,袖肥合体,较为紧身,整个肩部感觉非常具有女性化特征,性感、成熟。路易威登LV女装(图3)整体感觉成A型,以夸张下摆,收缩肩部为主要特征。裙子强调紧腰阔摆使肩部适体,视觉上给人以稳重、优雅、浪漫活泼的效果。

结语

人们对于奢侈品的消费及认识,因消费者的审美及消费心理而有所不同。奢侈品利用卓越的品质与设计品牌文化全方位地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带给消费者美学结构性上的价值。通过对奢侈品设计美学分析,使消费者的美学意识和审美心理形成统一。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促使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审美需求趋向个性化,情感认知趋于理性化。

参考文献

[1]文庆.中国的奢侈品现状以及消费者消费动机研究[J].今传媒,2011,(06).

[2]汪轻舟.关于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的探析[F].中国商界,2011,(01).

[3]邢唯.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研究[J].市场论坛,2009,(12).

[4]刑庆华.设计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4).

[5]刑庆华.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的时空叠置[J].2008,(05).

[6]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7).

[7]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7).

[8]司金銮.消费心理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

[9]贺髅.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分析[Z].消费导刊,2009,(04).

[10]陈醒诺,邱松.浅谈设计在构建奢侈品牌中的作用[R].里昂证券亚太市场报告.

第7篇:消费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商品包装心理学应用

现在市场上很多商品都有着精美的包装。包装是商品的信息载体,是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视觉形象。包装最初只是承载和保护商品,使之避免损坏、散落、溢出或变质,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奇趣的提到,消费者对商品的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不仅要能保护商品,还要美化商品,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或心理功效。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要求,就必须考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动态的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动机,使包装在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中日益完善,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1.包装对消费者的心理作用

1.1引起注意及诱发兴趣

给大众以直接的视觉冲击的包装设计就是完美的。它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购买兴趣、愿望及动机。购买心理的三个阶段一般依次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决策过程。认知是购买心理过程的基础,从注意开始,注意又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查表明,我国超级市场中没有购买计划的情况下购物的顾客占62.6%,而全国有54.9%的人有这种购买习惯,对多数产品来说,在这类人们的眼里,产品即包装,包装即产品。包装是商品的代言者,在缺少消费信息或者是质量、价格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独具特色的外部包装能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和兴趣,进入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其中包装的色彩是首要因素。人们对商品的感觉第一是色彩,其次才是形状。而且更富有吸引力是色彩。顾客在最初20秒内接触商品时,色感为80%,形感为20%;在20秒至3分钟内,色感为60%,形感为40%。测定表明,消费者用来观察每一种商品的时间大约0.25秒左右,在这0.25秒的一瞥中,就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所以注重以“色”夺人是商品包装设计首要任务,人们对商品的评价和购买行为是通过刺激视觉唤起联想,从而做出买与不买的决定。当然商品本身的用途和特性要与包装的色彩相适应。

1.2促进消费者形成商品意象

包装通过可视的商品图形(图形包括绘画、图形和摄影等类型)或是一些可见商品实物的透明和开窗式包装比一般广告更容易产生信任感和保留印象。将相同份量和质量的芦笋做一个试验,一份装在可见的玻璃瓶里,另一份装在不可见的罐子里。前者不但售价虽比后者高,而且在市场中销路也比后者好。这说明,感染力强的还是具有真实可见产品形象的物品。在包装中图形一般是离不开,而且图形是信息包合量最大的部分,其次才是文字。图形还可以具体化、比喻化、象征化和联想化的对产品进行描述,使图形成为商品特色的放大镜。现代包装集保护、表现于一体。跟商标一样,它也是一种知觉线索。在提供信息这方面,包装是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之一,当商品的质量不容易从产品本身辨别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凭包装作出判断。它不仅可以展现企业的形象特色,还可以说明产品的商标、名称和品质,介绍产品的特效和用途。消费者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商品的有关信息可以通过包装。因此,想增强商品的吸引力,就要恰当地针对目标顾客的心理需求增加相关的信息容量。在诸多包装信息中最常选用的是:商标、商品名称、价格、规格、风味、储存需知、厂址等。

1.3消费者社会心理需求的满足

对形成大众的商品意象有直接作用的因素有包装的造型、材质、图形和文字。这是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以联想为中介。精美华丽的包装会让人联想到高档精品,朴素大方的包装容易唤起经济实惠的感受。设计中的心理联想也很微妙。如葡萄酒瓶的可旋密封盖,比传统的软木塞盖开启方便得多,而且,用可旋的瓶盖还能很方便地重新封盖。但受长期历史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把好葡萄酒与软木塞联系在一起,并以此作为区分名贵酒与廉价洒的不同知觉线索。又如食品真空塑料包装使人觉得方便卫生,药品铝箔包装让人觉得科学可信,而小五金产品的贴体包装又令人感到质量可靠。所以包装的造型和材料只要符合人们的社会心理,贴切地表现出商品的特征,就能起到促销效果。精美华丽的商品包装还可以激发购买者的社会性需求,让他们在拥有商品的同时感到提高了自己的身份,从而体现出商品包装的增值功能。

2.包装的含义与功能

2.1包装的含义

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睹运、促进销售,依据不同情况而采用的容器、材料、辅助物及所进行的操作的总称。

包装从商品流动中起的作用,可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商品的流通中保护商品。销售包装又称内包装,是指接触商品并随商品进入市场销售的包装。除了保护商品的作用外还具有宣传介绍商品、美化商品、方便消费者携带及使用等作用。此外对包装认知心理的研究是专指商品的销售包装。一般来说,销售包装是由商标、造型、颜色、图案和材料等要素组成。

2.2包装的功能

商品包装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已不可缺少了,包装直接影响价格和销路。包装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专门的学科,包装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和行业,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包装有下面几个功能。

(1)保护商品。保护商品是包装的重要作用之一。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引起商品破损、污染、渗漏或变质,使商品降低或失去使用价值。科学合理的包装,能使商品抵抗各种外界因素的破坏,从而保护商品的性能,保证商品质量和数量的完好。

(2)便于流通。包装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条件和方便。将商品按一定的数量、形状、规格、大小及不同的容器进行包装,而且在商品包装外面通常都印有各种标志,反映被包装物的品名、数量、规格、颜色以及整体包装的体积、毛重、净重、厂名、厂址及储运中的注意事项等,这样既有利于商品的分配调拨、清点计数,也有利于合理运用各种运输工具和仓容,提高运输、装卸、堆码效率和储运效果,加速商品流转,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

(3)方便消费。销售包装随商品的不同,形式各种各样,包装大小适宜,便于消费者携带、保存和使用。包装上的绘图、商标和文字说明等,既方便消费者辨认,又介绍了商品的成分、性质、用途、使用和保管方法,起着方便与指导消费的作用。

(4)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精美的商品包装,可起到美化商品、宣传商品和促进销售的作用。包装既能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又能以其新颖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顾客、指导消费,成为促进消费者购买的主导因素,是商品的无声推销员。优质包装在提高出口商品竞销力,扩大出口创汇,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3.包装设计的心理要求与策略

3.1商品包装设计的心理要求

(1)求实心理的满足。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的包装设计必要的设计,也就是说货真价实。虽然对于同质量的商品,包装较精美的比起包装较普通的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若过度强调包装的作用,以致包装超过质量的商品对长远的商品销售是绝对不利的。例如,老年人在所有年龄的群体中是最讲求质朴、实在,而现实中五花八门的老年人健康滋补品却普遍是“形式大于内容”的过度包装。这些产品即使能够吸引到偶然的礼品购买,也难以赢得消费者的忠诚,缺乏长远发展的动力。

(2)求信心理的满足。在产品上突出了厂名、商标,有助于减轻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怀疑心理。特别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这样做,对产品和企业的宣传一举两得。美国百威公司银冰啤酒的包装上有一个企鹅和厂牌图案组成的品质标志,只有当啤酒冷藏温度最适宜的时候,活泼的小企鹅才会显示出来,向消费者保证是货真价实,风味最佳,以满足他们的求信心理。

(3)求美心理的满足。装饰艺术是商品的包装设计的结晶之一。精美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高层次的社会性需求,深具艺术魅力的包装对购买者而言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促使潜在消费者变为显在消费者,变为长久型、习惯型消费者的驱动力量。大凡是世界名酒,其包装都十分考究。从瓶到盒都焕发着艺术的光彩――这是一种优雅且成功的包装促销。

3.2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

(1)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增强包装效果的首位因素。“注意”是心理认识活动过程的一种特征,是人对所认知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们无论在知觉、记忆或思维时都会表现出注意的特征。心理学研究分析,一件包装设计要想使消费者注意并能理解、领会并形成巩固的记忆,是和作用于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包装中的文字、色彩、图形以及声音等条件的独特性分不开的。

在人们的视觉认知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而是在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商品包装的文、图、色及造型形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视觉元素,而这些元素必须具备一定的个性特征才可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情感与联想。设计师对包装要做到与众不同,又能体现出商品文化内涵则是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在商品包装设计的诸多元素中,色彩的视觉;中击力最强。商品包装所使用的色彩,会使消费者产生联想,诱发各种情感,使购买心理发生变化。但要注意的是,使用色彩来激发人的情感时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设计食品包装时,要少用蓝色、绿色、紫色等,而尽量多的使用橙色、桔红色等使人联想到丰收、成熟的色彩,从而引起顾客的食欲促使购买的行动。消费者购买滋补类产品时,大多会对大面积暖色调包装的商品感到满意,而对洗洁用品则对冷色调包装比较感兴趣。

商品的包装还要考虑与商品的市场定位、等级、价值、成本相匹配。消费者普遍认为包装的好坏反映了产品的质量与形象,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包装,以免消费者产生华而不实、上当受骗的感觉。这就是商品包装作用于消费者心理的效果。

第8篇:消费心理学范文

[论文摘 要]高校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通过从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特征和消费心理的特点入手,总结了影响高校学生消费的四大因素,并做出总结。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消费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并表现出特殊的消费行为。 

 

一、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从消费水平来看,有数据显示,2006年高校学生约有74.3%左右的学生平均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另有11.2%左右的学生月消费在200元左右,600元左右的占10.5%。与此同时,有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如武汉某高校学生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高校学生的月食品支出在230元左右,与生活费月均支出(480元)的比率是47.9%,这可视为高校学生的“恩格尔系数”,从长期趋势来看,这一系数呈现出整体的上升趋势。 

从消费结构来看,目前对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多数人认为目前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高消费和浪费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高校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和朋友之间活动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从消费方式来看,消费方式可以是消费观念及行为的统一体,是同主观意念或动机相联系的消费行为。总体上来说,高校学生消费仍可看作是经验性消费,但表现出了一些特殊的消费方式:第一种是旅游消费:有调查资料表明,有46.5%的高校学生在节假日时曾和同学或朋友外出旅游,有12.3%的同学在寒暑假曾和家人一起旅游过,表明旅游是高校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活动,旅游被高校学生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消费行为;第二种是电脑消费,1995年电脑开始步入高校学生宿舍,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最能改变高校学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因素之一;第三种是电话和手机消费,随着电信资费的一次又一次下调,201卡或ic卡电话在大学校园内普遍开花,调动了高校学生的购买欲望;第四种是恋爱消费,大学校园恋爱被视为一项不谈婚姻的爱情,但两个人的学习生活中也相应增加了额外的消费。 

(二)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分析 

高校学生的消费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消费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决定高校学生消费的不平衡;二是消费的多样性。高校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高校学生消费的多样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而在消费层次、消费的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高校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寻求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三是消费的主导性。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是在满足生活消费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以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的原因。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高校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个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误导的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 

二是社会环境原因。目前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高校学生高消费的心理。近几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学校的贷款往往贷不出去,有的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宁可在家向亲友东拼西借,也不愿向学校贷款,把贷款当作是丢人的事。 

三是高校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高校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中学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此外还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高校学生消费中常见的。 

四是教育薄弱和管理工作有关。有人认为现在高校学生的消费是偏高、不合理的,这与教育薄弱和管理有关。有的报刊、电影和电视进行错误的报道,片面报道一些高消费和享受的主题,给高校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点子上,对有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引导。 

 

三、基本结论与讨论 

 

关于高校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有的主要在高校学生中多进行国情和勤俭节约教育并加强相关的管理;有的认为应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的消费意识,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引导高校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教育他们讲究消费道德。笔者认为,应加强对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的消费教育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主要为消费观念、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消费市场和消费营销等知识;消费品常识教育,主要为常用的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消费生态意识教育,让高校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持续的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认识生态需要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消费文明教育,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消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它对高校学生的消费伦理、消费质量、精神文化消费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主要是帮助高校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抗逆能力,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法规等。总之,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21世纪国家栋梁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赵祥禄,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3) 

第9篇:消费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时尚 炫耀攀比 享受 物美价廉 娱乐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的正在不断的增强,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人们消费行为的发生较前几年而言频繁了很多。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群体在中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0 年-2011 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中,18岁-30岁网络购物用户占总网络购物用户的57.1%。而这一年龄段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推动消费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展开显得异常重要。

1. 文献综述

从90年代起,对于大学生的研究逐渐的多了起来,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谭华青(2004) 分析了大学生购物决策风格及其与人格的关系发现,人格因素对其消费决策存在显著的影响。刘世雄(2005)通过对上海、广州、珠海三个城市1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消费群体的个人价值观存在显著的差异。崔敏(2011)山东生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需求与动机、网络购物的行为及对网络购物的满意度。

从以上综述来看,自90年代以来,较多的学者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而对于大学生的具体哪些心理因素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学者们有较少的研究,本文拟对具体哪些心理因素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做详细的研究。

2. 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

大部分消费的目的是满足衣食住行,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人们的消费已经不在是围绕着吃饱和穿暖,更多的是满足心理上的一些需求。满足心理需求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动机之一。然而,是哪些心理因素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呢?

2.1炫耀和攀比心理

炫耀是一种强烈的自尊需要, 是过分注重自己形象的一种表现,也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大学生在生理上处于成熟期,在心理上却处于成长期。他们对“自尊”的追求是强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他们对“自尊”的追求是强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求独领的畸形心理,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品。反映在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 力争主宰校园消费文化。由于这样一种炫耀和攀比心理的存在,大学生们总是不甘心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从而就导致消费行为也就产生了。

2.2消费是一种享受的心理

买食品不一定是饿了,买衣服并不一定是没衣服穿了,在商场里,你也许会看到很多的顾客朋友们推着购物蓝,漫无目的的逛着,然后看着喜欢的东西就拿,不知不觉等到了收银台的时候已经是满满一篮。这一部分顾客也许她们在进商场的时候并没有想买东西,而是这一美好的过程,造就了他们的消费行为。不可否认,大学期间有很多的课余时间,而且很多学生并不会把这些课余时间利用起来,而是用来休闲,对于大部分女同学,以及谈恋爱的同学们来讲,闲逛就成了他们主要的休闲方式,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讲,购物也就成了他们快乐的来源之一。

2.3与时尚接轨的心理

当代大学生大多年龄为17-27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将,在这一阶段是最希望自己被注意、重视、赞美、羡慕的年纪。这也充分体现在他们对美丽和时尚的追求上,尤其是女性同学。他们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喜欢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他们要求所消费的东西要体现出自我特点以及个性。

2.4注重物美价廉的心理

有一部分的学生,他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他们炫耀和攀比行为的指导,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们在追求时尚和个性的时候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考虑问题。他们希望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有的大学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他们不愿意给他们的父母增加额外的负担。效用最大化的可能是用有限的钱买最多的喜爱的东西。这一种消费心理直接导致了大部分大学附近的店家的经营理念为薄利多销。所以不难发现,在高校附近有很多的“两元店自选店”。

2.5锻炼性和娱乐性消费

当代大学生似乎越来越觉悟到,他们在大学里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需要发展各种社会能力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而且,大学生们的空余时间相对较多,并且他们的生活压力并没有社会人士那么大,因此他们娱乐的次数可能要比其他人多。因此聚餐、KTV等就成了他们常有的消费。因为这类消费既可以锻炼他们交际及为人处事等能力又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所以当他们每逢节假日或者是生日等认为需要庆祝的时候都不会放过聚餐的机会,KTV也成了他们锻炼自己将来工作能力和释放自己的不二场所。所以任何一个高校旁边都有很多的中低档餐厅及KTV。

3. 小结和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受其环境和成长过程的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其独特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炫耀攀比心理、享受过程心理、追求时尚心理、追求物美价廉心理、锻炼性娱乐性消费心理等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企业和经营者们应当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按需供给,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扩大市场份额,占领较多的客户资源。为此笔者提出一下建议:

3.1产品质量细分,以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为主打,同时生产一些高质量的高端产品。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消费的时候偏好物美价廉的产品,但也有即较多的学生喜欢炫耀和攀比,为了迎合这两种学生的消费需求,商家应当多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也应该生产一些高质量的产品。

3.2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应当多元化,体现大学生所具有的活力和个性,并且能够体现出时尚因素。生产者在设计其产品的时候应当体现特性,注重质量的同时注重产品品种的创新,体现时尚特点。

3.3注重产品的外包装,并且零售产品的每份产品的净含量不宜过重。产品的外包装新颖特色,净含量合理等特点比较容易捕获享受性消费群体。

参考文献:

[1] 谭华清 大学生的消费决策风格及其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2004年硕士论文.

[2] 刘世雄.基于文化价值的中国区域消费差异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99- 10.

[3] 崔敏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一以山东省高校为例 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4年4月.

作者简介:黄小娟 (1987-)性别:女,江西南昌人,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