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才管理工作范文

人才管理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才管理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才管理工作

第1篇:人才管理工作范文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总体部署,以员工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主线,开展了员工管理、薪酬、人才选拔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在完成重点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部内员工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和爱岗敬业意识,但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管理方法与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半年主要开展了一下几项工作:

(一)人员管理工作。一是按照集团公司调结构组织机构优化要求,人员定编进行优化,配合集团公司完成并通过方案;二是开展选拔培培养工作;三是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了初步核查整理工作。四是开展了员工电子信息系统的培训和录入工作。

(二)薪酬管理工作。一是完善《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管理办法》,配合集团公司为专业技术人员发放津贴做好前期基础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对生产操作人员拟实行岗位聘用,通过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考核鉴定合格后,方可聘用上岗。

(三)组织管理工作。一是配合集团公司完成年度考核工作;二是配合集团公司完成部分职能部门领导干部的推荐考核及聘用工作。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人员管理工作。一是根据集团党委确定的组织机构优化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确定人员编制,重新界定各岗位的上岗标准,做好人员的调整和配备工作;二是组织进行人员的社会招聘,确保符合岗位要求、操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入岗。做好组织架构设置工作。按照工筹,制定组织架构、人员培训、企校培养等方案,逐步开展订单培养、招生选拔工作,确保大批量操作人员按规定时间到岗到位;三是对出台的公司原考勤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各中心针对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本着“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的原则,针对一些员工出现的懒、散、慢的工作态度和现象,从制度上形成纪律约束机制,明确请假、年休假的流程和管理办法;四是年底前,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按照组织管理权限,做好人员档案的移交和管理工作,使公司档案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正规化、规范化轨道在对档案资料严格清查的基础上,针对所缺材料,列出清单,按照清单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五是根据集团公司出台的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公司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和生产人员的技能等级评定工作,为稳定队伍、留住人才,打造员工成长空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第2篇:人才管理工作范文

1.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

现阶段各个企业单位在对人才进行选择时很多的是注重所选员工是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操作性以及实用性,而对于个人档案中所记录的内容不加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档案个人以及社会各界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严重的下降,而对于档案管理是否科学合理也自然被忽略了。为切实的加强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本文对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1弃档现象严重

人才市场所接收的档案主要有以下几类人群:需要办理接收手续的大中专毕业生;因私出国人员;在规定时范围需要组织评审或者是申报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人员;社会流动人员;其他人员。对于以上几类人群数量庞大,在人才市场对这些人群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分类困难等众多问题。再加之许多档案个人在将档案放到人才市场后就不再过问,久而久之就使得这部分档案在当事人未知的情况下被弃档。

1.2信息管理的职能化较低

现在是信息化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管理成为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合、资源优化、职能校对等过程。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工操作环节复杂,出错率高的难题。但是在实际的人才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的智能化较低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虽然国家已经就该项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但是并未起到较大的效果。在对社会人员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网络化还停留在就低的水平,尚不能和社会保险部门、人事部门、监察部门达成信息的共享。

1.3法律体系不健全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现在还没有比较完善细致的法律进行制约,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缺乏约束力。虽然早在数年前就有相关的法律对人才市场进行规定,但是对于档案的管理方面法律条文较为笼统。传统的法律只是对人才市场的活动进行了基本的规定,但是相对于档案的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做出规定,具体操作起来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此外我做人才档案管理立法相对滞后,尚未形成比较完整健全的法律体系。

2.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新路径

2.1规范档案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要确保档案的真实性。档案在进行整理时个人以及学校都应实事求是,做到档案的准确,逐步的提高档案的公信力。档案在人才市场放置时,要缴纳一定的费用避免弃档现象的发生。逐步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对档案的分类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市场档案放置的科学性和正规性。

2.2逐步提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步的应用在人才市场档案管理中,切实的做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于人才市场档案以电子数据的格式进行备份,将各种信息做好分类管理。一方面网络档案信息便于管理,另一方面又可以和其他部门更好的做到资源整合和共享。在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时,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3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根据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纠纷,制定出科学有效地法律法规。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在对档案进行管理时可以对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依据书面的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管理行为。以立法的形式将管理工作制度加以完善,提高档案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第3篇:人才管理工作范文

人事管理是指以人力资源发展为核心,通过科学方法,合理管理单位相关人事方面的问题,调整人与人、人与单位的关系,确保单位的稳定发展。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承担着创新国家农业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兴农等重任。党的十以来,总书记就人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人才管理工作,准确把握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对有效发挥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起着重要作用,是农业科研院所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人才工作模式创新主要做法和成效——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为例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简称橡胶所)是我国唯一以橡胶树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属的5个非营利性科研所之一。近年来,橡胶所大力实施“人才强所”战略,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的凝聚和培育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建立激励创新、民主管理、开放办所和高效快捷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才效应,为单位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1.优化机构调整和布局,用好用活人才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只有用好用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橡胶所注重科学配置和整合人才资源,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目前设立12个科研部门、21个课题组,建有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等9个研究平台,研究领域涵盖天然橡胶全产业链。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工作目标与任务,明确各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定位,按照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布局重组全所研究室及课题组,完成了全所研究室、课题组负责人聘任和专技、管理、工勤岗位聘用,围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合理配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人员的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了科技、辅助和管理三支人才队伍。落实岗位聘任制度,推进岗位竞争,不断完善岗位动态管理,积极稳妥实现人才有序流动。

2.坚持引培结合,提升人才效能

完善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大重点学科领域的扶持力度,对新引进人员,给予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等优厚待遇和平台建设、科研立项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近三年来,新引进人员26人,其中硕士14人,博士5人,每年组织新引进人员岗前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拓宽人才培训培养渠道,近三年选派29人次参加国家部委、博士服务团、省科技副乡镇长、省驻村第一书记等挂职锻炼。鼓励科研人员在职攻读高层次学历,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天然橡胶科技事业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各类专家的申报评选。目前,拥有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海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等各类高级专家30多人。

3.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发挥整体优势

人才组合不一定追求“强强联手”,更重要的是优势互补,要体现知识、能力、年龄、性格等多边互补原则。橡胶所以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和项目实施为抓手,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大胆使用德才兼备的年轻专家担任学科平台负责人,并根据研究方向、领域构建团队,让每位成员各得其位,各展其能。团队实行建立部、院、所三级创新团队管理机制,对创新团队给予稳定的经费支持。目前牵头建设有“橡胶等主要热带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和“热区耕地土壤改良”2个院级科技创新团队,参与建设“重要热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利用”,“热带农业废弃物利用”,“热带生态循环农业”和“热带木本油料产业”等4个院级科技创新团队。同时拟建设4-5支所级创新团队,培养科技骨干15-20名。大力引导团队创新,提倡团队合作,弘扬善团队精神。团队建设成果明显,2个团队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创新团队”。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积极性

制度建设是提高科研院所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橡胶所通过规范人事管理,完善引进、培养、使用和考核评价的相关制度体系,创新单位、个人的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办法,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绩效工资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和“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为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梳理完善现有制度,对课题组绩效考评和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对其中过时的、不合理的指标进行了修正,探索实行充分体现科技创新特点和人才价值的管理办法,打破制度对人才发展的束缚和制约作用。同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建设,把创新导向、行为规范转化为科技人员的行为模式,为人才的效能发挥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5.创新人才管理工作,科技创新有突破

通过实施“人才强所”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活力进一步释放。近三年,橡胶所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87项,获准立项232项,获批经费593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0项;成果公告登记39项;申请知识产权272项, 已授权知识产权216项;出版著作9部;发表科技论文556篇。共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农业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产胶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了橡胶物种进化和乙烯刺激产胶的新观点,该结果在顶级植物学国际期刊Nature Plants上发表,并入选Nature杂志研究亮点;联合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发现一组可能促使橡胶树进化出高产橡胶特性的基因,从源头上阐述了乙烯刺激橡胶增产的原因;建立我国第一条电动胶刀生产线并实现量产,以电力辅助人力割胶不仅能降低割胶技术难度和胶工劳动强度,还可以实现快速、轻松割胶,保障产量水平。

二、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工作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兴学科的领军人才缺乏,某些学科领域创新型人才引进较为困难。我所近年新引进人员力度持续加大,在职在编人员已达到20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70%,35岁以下人员占45%,学历层次显著提高,队伍年轻充满活力。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新兴木材综合利用、天然橡胶加工等学科的领军人才不足问题仍未解决,在新兴学科建设方面较难有突破性的科研进展。

二是人才发展的机制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加强和完善。当前,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在人才发展的机制和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岗位责任、监督管理等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对科研绩效的评价,往往注重专著、科研经费、承担课题数目等量化指标,忽视对成果的转化率、转化效果、应用推广等质量指标,容易造成科研人员的急功近利及科研评价的短视性,限制了科技创新的效果,难以出现有重大价值的成果。

三是人才管理手段、数据处理创新不够,人事工作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员流动、职称晋升、工资调整、培训学习等行为的频繁发生致使人事信息数据的变动频率较高,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无法及时、有效的对变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更新,导致人事管理人员掌握的数据信息滞后与农业科研院所职工当前的真实数据,为科研院所战略决策提供的高质量信息不够。

三、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工作创新的建议及对策

1.转变人事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思路真正转变到服务人才、开发人才,使人才努力开拓以保证实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目标上来。在人事管理过程中,要摒除传统人事管理中各种保守思想和做法,引进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注重以能力和岗位匹配的要求来决定人才的引进,注重吸引和吸收高层次人才,并力求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发展快,科学合理发现、使用、培养人才,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注重人才引进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环节,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建立人才流动制度,采用客座、特聘、项目合作等灵活的用人方式,拓展人才培训培养层次类型,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快农业科研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

3.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

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业绩和贡献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保障机制。以推进“责任绩效”施行为重点,完善收入分配体系。进一步研究改进部门、课题组和人员考核办法,在收入分配上向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倾斜。对高层次及柔性引进的人才和智力,制定专门的激励政策和待遇标准。健全人员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构建适合不同工作类型、不同岗位的科学评价体系和人才评价标准。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专家推荐选拔、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和单位业务考评等制度,力争客观、公正、准确地对人才进行评价。

4.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进一步收集并整合人事信息、整理人事工资历年数据,探索“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建设,结合单位特点设计适合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完善包括人才招聘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考勤系统和目标绩效考核系统等,改变现有效率不高、数据割裂的现状,加快信息整合,加强和完善人事管理对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奖酬、调控和开发等方面的系统化管理职能作用,实现科学动态和实时的管理工作模式,构建现代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5.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农业科研院所要加大投入,建立人才保障机制,改善人才工作环境,加强以“团结、协作、竞争、公平”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和谐进步的创新文化建设,调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职工的潜能,增强科研院所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坚持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鼓励和培育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为人尽其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叶,张晓婷,钟鹏等. 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现状及相应改进问题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4(10):50-51

[2]张爱武,郭建强,朱利军,等. 提高农业公益性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6):44-46

第4篇:人才管理工作范文

今年上半年,我科室在区人力社保局、区就业服务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就业相关各项优惠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积极为全区流动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提升我区流动人才党委党建工作质量,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下半年工作落实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概况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是继续实施“一揽子”服务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揽子”服务的实施方案已提报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会上讨论通过,目前正在逐项落实。二是全区共有就业见习基地xx个,其中:今年新申报成立xx家区属就业见习备案企业,新增xx人参加就业见习,留用xx人,留用率为66%。三是完成今年市人才中心下达我区大学生暑期实习岗位收集任务,收集到辖区xx家单位提供的就业社保服务、医疗临床服务、农技服务、水务综合服务等xx基层一线实习岗位。

(二)流动人才服务管理

一是流动人才党委党建工作。党委现有党员xx名,通过“互联网+”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xx次,专题研讨xx次,专题党课学习xx次,“组织生活日”xx次,报送党务宣传信息xx篇;6月12日,区委组织部组织全区流动支部书记培训班的xx名参训学员到流动人才党委参观学习,党委组织委员兼二支部书记xx在培训课堂上进行了“现身说法”。二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我区现存xx万余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工作正式启动,市人才中心委托的专业机构已于6月1日进场开展档案整理、扫描工作,目前已整理完成xx余卷。

二、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目标任务下达滞后。每年市对各区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实绩目标考核任务(市教委提供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名单)一般在10月底才能全部下发,而考核截止时间为当年12月底,区县就业服务经办机构还要采取逐一联系、实名登记、定制服务等一系列就业帮扶服务措施,工作周期较短,完成工作任务略显紧迫。

(二)购买就业创业服务成果有待细化。按照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可按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定,用于向社会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具体范围由省级财政、人社部门确定。”但由于市级还未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各区县在就业补助资金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三、意见建议

(一)适当提前下达目标考核任务。建议市局协调市教委,尽量于8月份前提供并下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名单,为区县开展就业帮扶服务提供更充裕的时间,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出台购买服务成果实施细则。建议市局协调市财政局,尽早出台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用于向社会购买服务成果的实施细则,以方便区县执行,有利于提升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率。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揽子”服务。

1.开展实名制登记和定制服务计划。做好xx届高校毕业生回区报到工作,依托镇(街)、村(居)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利用电话问询、入户走访等方式,通过开展实地摸排、窗口办理、网上在线登记等渠道,全面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和就业创业需求。将有就业创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定制服务计划,并为其提供“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为缓解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移动通讯、车旅等费用压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参与实名制登记和定制服务计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门针对市下发我区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微信红包、手机话费派送活动”。通过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完成今年市下达我区实名制登记和定制服务计划实绩目标考核任务,确保全区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年底登记就业率保持在xx%以上。

2.举办就业见习对接活动。优化辖区就业见习备案企业(单位)质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见习岗位,提升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备案企业(单位)深入xx大学、xx学院等辖区高校开展就业见习对接活动2场以上,为高校毕业生、毕业学年在校生参与社会实践搭建通道和平台。

3.实施职业指导素质测评。引进专业的职业指导素质测评系统,针对辖区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素质测评,帮助高校毕业生全方位了解自身素质,为其就业、择业提供参考和指导。今年计划针对辖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学年在校生实施免费测评服务xx人。

4.开展就业创业宣讲行动。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宣讲队成员,充分挖掘典型资源,从辖区高校增选部分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典型、扎根基层的就业典型充实宣讲队成员。今年下半年,将深入辖区高校和镇街开展至少x场“就业创业宣讲会”,宣讲队员用自己的创业就业亲身经历和高校毕业生谈经验、摆感情,激励其调整好心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5.举办创新创业活动。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营造更加积极的创业氛围,充分调动全局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今年下半年,将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创业沙龙、创业导师进高校“专家问诊”等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针对性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难题。

第5篇:人才管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领导班子工作分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班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49-01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给青少年传授书本知识,同时要按社会需求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进行培养,塑造完美的青少年形象。那么如何让一所学校有一个严格的管理体制,端正的校风呢?这不仅取决于每个教师的德、能、勤,更重要是取决于一所学校的领导班子。因此有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学校管理人员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影响非常深刻。

列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认可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思想政治工作方向,这方向由什么来确认呢?完全只是由教职员工来决定”,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刻、长远的影响。不可否认,小孩从入学之日到毕业时始终把教师看成是自己的榜样,在儿童心目中教师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教师的威信甚至超过自己的父母。因此我认为没有良好道德素养的教师,他的手下出不了合格的新一代人才。学生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引导下,作为教育主体的他们正处于寻找方向、塑造自我的阶段,如果学校管理者、教师德才欠佳,那么下一代也无望成才,更无法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为此,怎样才能做一名成功的管理人员,我想谈以下三个方面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要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要想做到成功的学校管理者,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因此,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必须选择优秀人才来担任学校领导职务,把不称职或不适合担任校领导的调换下来,或经过多次培训后再上岗。要将思想好,作风端正,懂得现代教育情境,能保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上的人才提拔任用到领导岗位。在校内能依靠广大教职工,在校外能得到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协作,才能更好地管理整个学校。

二、要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点加强教职工树立“学校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意识,对一所学校来讲,能否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益,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思想素质较高,对自己工作意识性较强的师资队伍。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正确树立教职工的思想观念。由校委会,校党支部带头,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提高教职工的教育认识,并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有益于培养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团体荣誉感的活动,教职工必须要有“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观念。

2、以典型促人奋发。以眼前的先进典型来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对自己学校涌现出的先进典范工作者,各校应公平公正地按照思想政治和业务成就作为考评标准,每月总结和公布。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在校内掀起向典型员工学习的热潮,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要合理安排领导班子工作分工

第6篇:人才管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职称晋升;人才管理;公平公正;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57-01

职称改革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科研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学校教育的竞争主要取决于教学人才的竞争,而学校职称晋升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措施。近几年来,我国职称晋升工作得到不断改革并逐步完善,在学校人才管理中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我校也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梯队式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教学中坚人才,打破了原先那种禁锢人才、一潭死水的局面,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使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都在与本人的知识、能力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职称晋升可以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技术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认定,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资格认定,其职称的高低一般也反映出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职称改革更进一步使学校德才兼优、学术造诣高、发展后劲大的人才脱颖而出,从而调动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相对于其它激励措施,晋升职称可以鼓励教职工不断进取的长期行为。我校教师在晋升前校内需要对被晋升者进行长期的业绩评价,所提供的激励是一种长期的激励,进而鼓励教师的行为要符合学校的长远利益。但是,职称晋升必须遵循评聘分开原则。这样,职称晋升不但让被晋升者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在更大的范围施展其才华,也给未晋升者或新教师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期望,使他们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学校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与忠诚感,防止了人才的流失。

二、职称晋升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

职称晋升是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学校合理地利用人才、稳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有力地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变革,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果没有一支动手能力强、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实现的。我校根据《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规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到教学第一线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以及接受远程教育,规定每人每年累计不得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

所以,教师的继续教育只有与职称晋升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继续教育与职称晋升挂钩,使学校内部学习风气高涨,继续教育主动意识增强。这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了平等竞争机制,稳定了教师队伍,使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三、坚持职称晋升的公平公正可以增强学校教师的凝聚力

学校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是教师的管理。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办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是否调动了教师这个团队的积极性与潜能。职称晋升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激励措施。晋升结果的公正性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公正的职称晋升程序的一方面可以消除或降低晋升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教师的不公平感与消极情绪,稳定和保持大多数人员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还能为未能晋升的教师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建立恰当的职业发展期望,引导教职工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学校教育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培育教师对学校的心理认同、敬业精神与忠诚感。

学校管理层在晋升决策过程中公平地对待每位申报人员,可以体现出学校对教师的尊重与赏识。当然,坚持晋升决策的公正原则并不是正确发挥晋升激励作用的唯一措施。为每个人员设计其职业发展道路,为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的人员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让各位教师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也是学校留住并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因此,只有充分调动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教师的凝聚力。

四、完善职称晋升工作,促进学校人才管理

职称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在人才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专业技术人员的“铁饭碗”,现行的聘任制,虽为一部分中青年人才创造了一定条件,但从总体看,人才竞争机制仍十分疲软,突出地反映在论资排辈上,由于学历、资历到时间后,一般都能评高一档职称,评上就等于聘上,聘上又难于再下来。这样,不仅使专业技术人员产生了熬年头也能评聘的心理,淡化了竞争意识,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第7篇:人才管理工作范文

一、评估工作对教学档案的要求

评估工作是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情况和办学特色等进行全面评价的一项评估活动,它需要各个方面的材料、数据、指标,这些信息可以从两个方面的途径进行收集,一是由学校档案部门特别是教学档案部门提供准确,详细的佐证材料及信息,二是评估专家组可以通过在校内进行视察、抽查、民意调查、考试、考核以及听取汇报等形式,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信息,做出价值判断。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看,该方案共有六项一级指标,可分解成15项二级指标。其中涉及到有关教学档案内容指标占了二级指标中的10项,占总评价指标数的2/3,充分体现了教学档案在高等学校办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专业剖析”需要提供的相关支撑材料中,也有绝大多数的项目涉及到有关教学档案内容。

二、教学档案的作用

为什么在评估指标体系和专家组实际评估工作过程中对教学档案如此重视呢?教学档案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呢?笔者认为建立教学档案,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留存和管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更主要的是为宏观的教学决策、微观的教学管理及教学科研服务。

1.教学档案为改革教学方法提供素材。

通过对教学档案,分析研究可以革除以往教学方法的弊病,发扬以往教学方法的优点。

2.教学档案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与教学档案息息相关。只有吸取已有的经验和成果,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提高,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档案为加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而全面的原始记录,它是检验高校教学工作优劣的一个原始依据。教学档案通过学校会议决定、领导批示,在教学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实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教学档案可以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优劣。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教学档案。通过对教学档案中有关内容的分析、总结、预测,从宏观上可以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制定教学计划,更好地安排师资,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特别是根据师生的奖惩材料、思想汇报材料等,可以适时调整对师生的思想工作,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使他们以全部身心投入教与学。

三、目前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有些教学档案记录缺项。如各科试卷的试卷分析报告,部分实验报告未作存档。2.有些日常教学档案缺少归类统计。3.各有关职能部门档案记录不相一致。4.一些教学档案记录缺乏完整性。5.有些教学档案因为范围不清而存在明显的记录混乱现象.6.系教学档案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把教学档案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一般性的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工作在整个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出现了什么都入档的繁杂现象和入档不完整的断章现象。导致工作和活动都开展了,唯独没有形成记录,或者记录不全,或者记录散失了,致使教学档案杂乱而无体系性,残缺而无完整性。7.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差,服务水平低,开发利用不足。教学档案都还停留在纸质档案,档案柜保存的状态,大部分档案管理还依靠手工处理,工作效率低,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增加了师生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四、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①档案意识薄弱,②缺乏足够的业务指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高校的档案机构一般由专职档案人员负责档案工作,而各系、部、处、所等部门必须有一名负责人分工主管该部门的档案工作,并视情况配备一至两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而各院系兼职档案员的角色通常由教学秘书来担任。有些教学秘书忽视教学档案工作,错误地认为教学档案工作就是简单整理,装订,应付了事.另外,部分教师的档案意识也比较淡薄,收集资料困难。

五、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和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要加强宣传,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采用会议、橱窗展览、参观学习、档案利用事例宣传教育等形式,向全体员工宣传《档案法》、教学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宣传教学档案的重要性及作用,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学档案,熟知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原则、要求及时间,重视并进而支持教学档案工作,主动配合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2.加强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应首先考虑适当减少兼职档案管理员的其他工作,保证其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其次应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专业理论,掌握档案工作的原则、方法,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学习教学管理规范,了解教学活动过程,熟悉教学档案的范围及具体内容,熟悉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的规律及特点,确保教学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规范;学习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掌握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现代化。

3.建立教学档案工作的检查、考评制度

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将其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之中,纳入教学管理制度当中,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并作为年度考核内容之一。针对教学特点,实行“三纳入”、“四同步”的管理,即将教学档案工作纳入教学计划、规划、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检查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情况同步;评审、鉴定教学质量、教材、优秀教学成果与审查、验收档案材料同步;毕业分配、上报评审考核晋升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同步。

第8篇:人才管理工作范文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随之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这要求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完善,着重强化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

 

一、社会快速发展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能力与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行政管理类属综合性工作,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就目前社会企业及党政机关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进行衡量:首先,在政策把握能力方面要求人才能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大政策和国家在行政管理领域的相关政策;第二,要求人才能够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如口头总结汇报、即兴发言、草拟文件、制定工作计划和撰写工作报告等公文;第三,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行政管理人才处理工作业务和获取信息的必备技能;第四,对国家公务员来说,必须具备良好的调查研究能力,而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和手段;第五,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此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和业务合作能力,只有良好的沟通合作才能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此外行政管理工作对外语的应用能力也尤为重视,随着各领域在国际间的交流扩展,很多企业开始对行政管理工作岗位提出外语交流能力新要求。需求决定目标,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结合社会新要求来规划教育管理方向、确定培养目标并重点培养人才的管理能力。

 

二、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展露出一些缺陷,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失衡,其内容普遍存在范围较窄、知识面杂乱、空洞问题

 

部分高校采取增加选修课程的方式来对专业课程进行扩充,但由于其课程内容相对宽泛、不够系统完整而无法满足行政管理专业化要求。此外,目前现行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科分类杂乱且学科之间的衔接性相对较差,导致人才缺少实践操作。

 

(二)在实践环节的设计比较松散,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操作机会较少,针对性较差,进而影响实践教育的效果

 

我国高校多对实践课不够重视,大部分高校将实践设定在8周左右,并且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自主安排实习时间和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引导较少,对于实习指导通常以实习单位的鉴定评价为主。这样松散的实践环节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与技能形成消极影响。

 

由于公共行政具有公共性、依法行政性以及发展性,因此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和教学就应注重学生的公共精神、法治观念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应用性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和操作能力方面进行针对性提升,可通过改革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体系,并建立与完善校内教学实践环节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对接来实现合格人才培养目标。行政管理实践基地的建立能够为专业人才提供其进行自我检验与深化理论知识的平台,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情操,还能够实实在在的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传统型高校是培养行政管理人才的正统代表,由于其在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此类院校多以政治学为主导

 

新兴型的院校凭借人才培养特色而赢得一席之地,此类院校研究和教育背景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交叉性,在研究内容和范围上有所突破,定向培养了大批量优秀人才。我国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理念、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及培养对象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与完善。

 

三、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完善

 

(一)改革与完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能够明确行动方向与目标。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完善的指导思想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并树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观念。在改革与完善中要遵循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的原则、追求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二)改革与完善的具体措施

 

结合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过程、培养制度以及培养对象来进行改革与完善。

 

采取目标专业双管齐下的培养理念。目前我国高校大致分为研究性、教研型和教学型三类,其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遵循科学系统原则基础上可将各高校特点融入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去,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而采取不同的侧重点,以此实现培养目标的专博并重。专业设置上可以进行复合化改革,使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之上选修另外的第二专业,这能够有效实现行政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对接与相互补充、扩展,例如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上可通过选修计算机专业来进行补充深化。

 

通过学校政府齐抓共管的培养过程来实现改革与完善。这就要求学校方面要进行课程改革与教材的重新编制,课程改革中需处理好专业课与公共课间的关系,避免公共课的大力压缩情况出现,科学合理的分配各学科能够有效为行政管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基础。此外学校方面还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完善,倡导教师多参与领域内学术交流与教学研讨活动等能有效保障师资队伍的成长与进步。政府方面则要为高校提供有效资源配置,通过建立法律机制来保证教育投入落到实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社会对教育的投资力度。

 

实施“招评激分”多措并举的培养制度。通过改革招生选拔制度,优化招生结构、完善考评制度、进行激励制度改革并建设有效的就业分流制度。

 

对培养对象进行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能够积极应对工作中的挑战,进而成为行业内的优秀人才。

 

结束语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而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则是应对复杂行政环境的有力保障,因此,加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第9篇:人才管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采矿专业;教学活动;综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33-03

多年来,作为传统的艰苦行业――煤炭开采在世人的眼中一直没有大的改观,总认为煤炭开采就是脏、苦、累的代名词,总认为进了这个行业没有前途,总觉得会低人一等。而殊不知,正是煤炭等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才成就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2010年GDP为例,与2000年相比翻了一番,达到近四万亿元,令世人瞩目。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次性能源,煤炭的再生需要经历亿万年之久,并且还要有复杂的地质活动及物理化学作用,在找到合适的替代能源之前,我们需要更为合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充分开采和利用。

居安思危方能未雨绸缪,才能谈可持续性发展,处于如此形势下的高校更应如此。那么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形势的危急,扎实地打好采矿基础,掌握前沿科技动态,这就对学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刚入学的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来说,班主任在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快地转变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班主任思想工作

学生管理与专业教学活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深入分析这一问题后会发现,其实两者是密切联系,互不可分的。做好学生管理和思想工作,能促使他们更认真地上好专业课,学好专业知识;而从专业教学角度来说,教会教好学生专业知识,让其充分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不同于中小学班主任,也不同于一般专业的班主任,担任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寻求因材施教的方法。例如,常规工作中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最重要的思想工作就是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一种理想。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但是还没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班主任,需要把这方面的问题讲清讲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是在为国奋斗为社会做贡献,但是只有将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和富强联系起来才更有意义,才能获得社会的最大认可以及自我内心的高度满足感、成就感。

众所周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尽管目前各种新能源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煤炭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到目前还占60%以上的份额。投身煤炭开采行业,保证煤炭资源的稳产就是非常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勇气。

2.还有要做好思想教育,深入转化学生的固有思维,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采矿业、采煤专业不是垂暮老人,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首先,煤炭行业不仅仅作为能源供应支撑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运行,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已不能单纯作为燃料使用,现在已经能够从中提取多种化工产品,如烃类、煤焦油(多种油料的来源)等等,其次就是煤炼油技术迅速发展和成熟,可以依托我国蕴藏量丰富的煤炭资源缓解石油供给的严重不足和巨大供需矛盾。其中的重大技术工作和新行业的发展,需要年轻一代快速成长来支撑。

国家在宏观战略上也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并把它列入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煤化工中重要提取物,甲醇不仅是重要基础有机化工原料,更是替代石油的重要清洁燃料。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达到1.5亿辆,这将使我国承受巨大的能源供应压力。众多专家认为,我国应从战略角度出发,突出发展高硫煤制造甲醇、二甲醚等清洁汽车燃料,代替石油。而目前,我国已自主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年产60万吨高硫煤制甲醇新工艺。计划中兖矿、国宏化工公司、晋中、陕北以及吕梁等地区均计划发展或者已在建设相关项目。高硫煤的规模化开发,将大大延长我国煤炭开采期。

3.从开采技术角度讲,煤炭行业当属大有可为行业。

首先,采矿业的工作对象是岩层和矿石,它们是作为地质结构体的一部分而存在,是由多种物质经各种作用组成的集合体,是非匀质体,不进行破坏性试验、不进行细致物理化学分析之前无法获知其具体组成,无法掌握其物理性状和特点,随之而来的关于岩层断裂、破坏,裂隙的产生和发展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深入完整系统的认识和解决,所以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其次,经过近百年的开采,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需求量的急剧攀升,浅埋煤层和赋存稳定、埋藏条件较好的煤层基本开采结束,转而开采埋藏深、埋藏条件复杂的煤层。但是在开采过程中,各种安全问题随之而来,例如深部矿井的顶板来压和巷道支护,地下水的控制和抽取,井底巷道、工作面的降温,大型露天煤矿对大型化、自动化设备的需求等等,而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发展都会推进相关科技工作的进步,带动岩石力学、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的迅速发展,可以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及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都需要老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答疑解惑工作。

4.关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和去向问题。

这是学生包括家长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众所周知,个人发展与成就大小应符合国家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1999年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发展才能的大好契机,在这场盛世乐章中唱主角的是青年人,是胸怀雄才伟略的毕业大学生,在十多年之后的现在依然对年轻才俊充满渴望。

在这个各显才能的大舞台上,采矿行业的大学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西部地域广大,煤炭等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国未来的能源供应在西部,采矿专业学生的发展在西部,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更在西部。

二、采矿专业教学工作

除了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努力之外,在采矿专业教学中也需要做好相应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相呼应,共同完成采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1.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完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可根据此特点在课堂讲授时充分注意穿插现场生产实际的资料,照片、视频非常直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视觉冲击力,对于吸引当前思想活跃、喜好感官直接感受的当代大学生很有帮助。从理论教学引申到生产实践,从讲解现场的生产情况、特点、存在问题、整改思路、可行解决方案的规划一直到最优方案的引出,形成完整的教学及实践思路,对提升教学效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难于表现的生产过程可通过动画等手段再现,把主要教学对象凸现出来也可获得良好效果。

2.重视模型讲解、实验以及生产实践等环节,强化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充分利用我校的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以及各类教学实验室等各种资源,创造并把握好每次课堂内外的教学机会。博物馆内的露天开采物理模型将现场生产各部分及生产环节等比例缩小,是非常好的实物化微缩版生产矿山;“边坡稳定”课程的野外地质结构面调查可让学生切身体会采矿边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特点和作用;充分利用难得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机会,实地参观考察现场生产,把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相对照,用生产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用理论指导现场生产。

三、结论

没有过硬的思想工作,采矿专业学生不会安心学习,不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没有优秀的专业教学工作,采矿专业学生也无法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以上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班主任思想管理工作和采矿专业教学工作完全有需要也有必要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只有充分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为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袁.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实践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5):98-101.

[2]宋劲松.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54-58.

[3]邵殿春.关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3):86-87.

[4]杨晓峰.谈谈课堂教学艺术[J].管理观察,2009,(7):168-169.

[5]寿莉,刘文洋.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7,(8Z):13.

[6]王文赤.浅谈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14(4):60-61.

[7]郭文兵,周英,王永建.采矿专业人才培养中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8]戳新献.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C]//高等教育质量:改革、发展、创新.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9]郭文兵.采矿工程学科产学研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10]徐学锋,刘少伟,韦四江.基于采矿工程人才素质教育的井巷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