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理课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年前刚入职时,我的办公桌上除了高中物理需要的教学用书、练习册外,还有学校推荐书目,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全面反映了作者30多年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但是当时我没有教学实践经验,很多问题只是在理论上明白,在具体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去应用上,我还没有完全领悟。好书常读常新,现在结合我五年的实际物理教学经验去理解,发现很多书中内容我其实只理解了一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我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初为人师:“一语道破,重在总结”
我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很看中知识点,注重导课环节,让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我再将知识点总结起来,最后让他们将知识点牢牢记住。能够总结知识点,“一语道破”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语言修养。我将课本读薄,上课时候我和学生基本都不用书,知识点识记之后,就进行习题练习。我感觉这样做的课堂效率很高,我也从中体会到了教学的收获和快乐。
但是不久之后,我发现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新课导入上,总是我在不停的设置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状况和能力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每节课的探究环节。但是在最后的知识点识记上,大家都做得很不错,我最看重的也是识记与应用这个环节。
二、常读常新:“让学生回归教材”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效率越高”。我反思了一下课堂教学过程,总是把知识点总结之后,在按照自己的模式一点一点灌输给学生,只是注意他们的回答,我总认为课堂比较积极的学生都是愿意动脑愿意思考的学生,他们成绩也必然会很好。但实际上,班上学习特别好的学生,其实在课堂学习上并不显眼,但他们的学习也一直有种优势,我想他们才是真正善于思考和学习的学生。我换了一种启发方式,并且回归到教材中。在新高一的新课教学中,探究阶段我增加了一个自学教材环节,教材是新课的必备内容。在配套的练习册上,也有针对自学教材情况的小练习。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很好,我以前很费劲需要学生理解识记的知识点,很多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就已经总结出来。我也明白了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而是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困难与挑战:“关心学生思维情况”
但是这种自学教材的方式,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去年新高二的新课教学中,每次让他们完成自学教材这部分内容时,他们做的都很不好,态度上看起来也很不情愿。我开始认为是他们刚刚换了物理老师,对我这个新老师很陌生,不适应。直到有一天下课时候,班级有一个各科成绩都很好的学生跟我说:“老师,能不能不让我们看书,我们以前上课时候从来都不用书。我们认为书上的话太幼稚太繁琐,大家都不爱看,你这样做还耽误时间。”听了他的回答,我才知道他们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对我的教学环节设计不满意。下课之后我问了班级其他几个成绩比较好学生,他们也都认为我的自学教材这部分环节没有什么意义,没有效率。我在班级上对他们说“这本教科书是全国教学专家和物理学者智慧结晶,你阅读之后一定会有很多收获。”虽然我反复强调回归教材重要性,但是学生依然保持自己的学习习惯。在班级整体都这么认为的情况下,我也疑惑了,当学生都很排斥时,我是否该坚持这样做呢?如何平衡这种关系呢?
【关键词】中学物理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47
长期以来,物理一直被很多学生称之为久攻不破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初中刚开始接触物理之后,学生因为一时难以适应物理教学的模式或者难以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也或者是因为刚入门时听不懂教师上课的内容而选择与物理绝缘。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原本学成绩尚且还可以的学生,自从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之后,因为物理成绩不理想而导致学名次下滑,最终因为学习上存在偏科问题而难以与自己理想的学校相遇。与之相反,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对物理有兴趣,当物理成为一门必修课程时,因为在物理学习上有所偏爱,从而使得成绩稳步上升。这两个方面都说明学好物理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学业走向和人生发展轨迹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学好物理这门课程,才能在与他人竞赛的征程中少走弯路。笔者结合自己以往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和自身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总结了几种个人认为比较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希望对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笔者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擅长做教学日记和教学总结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现在的中学物理教学存在很大的漏洞或者说是问题。比如说,现在很多教师倚老卖老,认为自己多年的教学方法用的很顺手,完全不考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进度,一直沉浸在自己教学的“乐趣”中大讲特讲。而学生实际上或者是自己学自己的,或者是云里雾里的听了很多,真正能够理解教师讲课内容,跟上教师上课进度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为了在物理课程上不至于被落下,只好选择在课下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学习物理知识。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的事情。还有的教师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学生往往是不知所云。还有的教师不注重与学生及时沟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并不会主动与之交谈,采取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针对物理学习,我们在讲课过程中要做到的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首先,想要将物理课程教好,教师需要做的是充分备课。说句不客气的话,把课备好了还不一定能把课堂掌控好,更何况是天马行空的讲课呢?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际授课时,一定要准备充分,将上课需要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以及课堂拓展部分的内容提前预想好。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对很多知识自己是不能独立完成的,很多知识必须要经过教师系统的讲述才能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在备课上的准备必须要充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授课,既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系统化了解,也有助于教师教学业绩的提升。
特别是新课改实施后,教育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作为教学工作具体实施者的中学教师而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教师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包括简单的教育教学,关爱学生、终身学习也是教师必须要实践的价值观。而认真备课,教案要与时俱进仅仅只是其中一方面的要求而已。简单一点说,充分备课是教师必要的功课之一,这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自身提高的必然要求。例如,当教师给学生讲述滑轮组的时候,在备课时,一定要由浅入深,既要准备告知学生什么是动滑轮,还要设置基本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准备向学生讲述滑轮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等。只有这样,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才不会中断思路、遗漏知识要点的讲解。
其次,教师讲课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课本、教学环境、教师三方面单独进行的过程,而是一个注重将课本知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四位一体结合进行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在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将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帮助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通俗一点讲,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新知识,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回应和反馈,那么这堂课算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讲课我们就需要仔细斟酌一番了。此外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随时沟通,在讲课过程中与学生及时进行互动,随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为基点,决定接下来的教学进度是快是慢。教师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随性而讲,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和对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举个例子,当教师讲到电池组时,当向学生讲述电池组的基本应用原理。如什么是串联、并联及其应用情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或者让学生上黑板上来连电池组等方式展开考查。
再次,中学物理教学离不开课堂实验的帮衬,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向学生宣讲基本的物理定理和物理应用原理,而忽视了物理与现实的结合,以及物理实验模拟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的重要性。教师空谈理论而不进行实验证实,很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按时进行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例如,当教师讲到拉力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将刻度提前归零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按照所学知识实际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让学生实际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学生及时掌握所学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方法建议
引言
物理学科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含了力学、光学、声学、运动学、电磁学等几大板块。不论是哪个板块的内容,其涉及到的概念、定理等都和现实生活存在一些差距,学生难以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其形成有效理解,甚至容易在生活经验的诱导下对相关知识产生认识误区。因此,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就需要着重对方法改进优化,消除学生认识上的不足,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1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较多,而且这些问题存在普遍性,即并非一个教师出现的单独个例,而是在大多数教师当中都产生了这样问题。所以,想要实现物理教学的进步发展,则必须对这些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具体说来,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1教与学相互脱离
教学活动实际上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活动。一旦出现相互脱离,那么就让原本一体的教学活动分裂成为两个互异的环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2教学方法较为局限
从教学方法这一个方面来看,虽然部分教师使用了课堂实验展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是仅仅是少数。而且课堂实验展示仅仅只能在少部分物理知识点上进行使用,并不能覆盖物理教学全局。教学方法的局限,会导致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方面,不能对物理知识实现多角度呈现,导致学生在理解上陷入困境。另一方面,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法教学,会降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
1.3教学活动对实践不够注重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对实践活动的渗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教学活动局限在理论化的模式下,缺乏对实践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差。
2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1加强教与学的结合统一
对于教学分离的问题,在物理课堂教学上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进优化,实现教与学的结合统一,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在思维上保持一致,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针对整体化和局部法进行教学的时候,这是解决受力体系相关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为了加强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可以采取讨论加验证的方法进行综合教学。首先,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整体法和局部法的内涵进行讨论,对二者的适用条件、解题思想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这两种解题方法的思想内涵。然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个例题,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课堂实验,切实验证这两种方法的解题效果。例如:一三角形放在粗糙桌面,有小物块b和c放置在两个斜面上,物块重量分别为m1和m2,且b大于c,现在三者都静止,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物体受到地面方向为右的摩擦力作用
B.三角形物体受到地面方向为左的摩擦力作用
C.方向无法确定,但是受到摩擦力作用
D.无摩擦力。
对于这个题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三角形物块和两个小滑块,对学生进行现场受力体系展示分析。如此可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并且让其掌握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具体应用。
2.2打破教学方法的局限
教学方法的局限对教学活动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想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需要打破当前的局面,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比如,针对概念性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内容转化成为视频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出来,让学生分析判断视频图片中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并说明理由。针对公式定理的教学,教师就一定要注重对其推导过程和核心内容的讲解分析。这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演示以及计算证明的手段进行。比如,还是在教学整体法和局部法的时候,由于力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能感知力作用的效果和现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演示的形式展现力的具体作用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再比如,针对某些物理实验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摆脱传统的示范式教学,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实验规则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要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依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之后,教师再依照标准流程进行实验,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教师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以及原因,从中渗透实验原理。如此,学生必然可以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依照标准流程进行一次实验,如此必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加强实践教学活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过于理论的教学模式不能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培养,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偏弱,无法将相关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些实践活动,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关于力学知识的教学中,有一点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不可能单独存在,必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至少两个对象。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个“大力水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到讲台上两两站好,伸出手掌两两相对,然后一起用力,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可以发现比较瘦小的同学往后倾倒,这是因为在相互施力的过程中,力气大的同学力量大,所以合力指向力气小的同学,并且在合力作用下发生身体倾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力的根本性质,从而对受力体系的分析更加轻松。
结语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对于教师而言,应该认识到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加强教学统一、打破教学局限以及加强实践活动,将物理课堂教学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使其能够实现提升学生物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两方面作用。
参考文献:
[1]傅永鑫.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刘亚明. 实验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107.
[3]毕志刚.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6,08:134.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优化课堂结构,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关爱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我们做好如下几点:
一、要精心设计,体现最新课程理念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由知识传授――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由学会知识关注全人的发展。
为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最新课程理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要巧妙地凸显大纲规定的要点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比如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力学和电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恒定电流等主干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在此,我们还要整合整个知识体系并适度延伸拓展,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容易掌握和吸收。
二、要整体把握,实现学生的快速跨越式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并产生成功的自豪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讲方法、讲技巧、讲典型思路、讲学生的错误根源。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能够讲解知识的系统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深化和升华。让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顺畅和精彩。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我们要牢牢抓住五点: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总之,教师要对教案做到胸中有数,同时让学生对教学各主要环节的整体把握也要了如指掌。
三、要精选精析,拓展提升,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呼之欲出。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无一不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关。有时,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精选精析,强化训练,做好适度的拓展提升,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比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B.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各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它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和小磁针放在该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C.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N极出发,到S极终止的
D.磁感线可以用细铁屑来显示,因而是真实存在的
在讲这道选择题时,我们不妨先做如下分析:条形磁铁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C项不正确;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假设的一组有方向的闭合的曲线,实际上不存在,所以D项也不正确;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所以A项正确;磁感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小磁针静止时北极受力方向和北极静止时指向均为磁场方向,所以B项也正确。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借题发挥,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磁感线虽是假想的闭合的曲线,但是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四、要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让课堂得以真正的优化
“问渠哪能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大家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以事实为依据,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做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如果教师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把自由还给学生,学生定会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活动.信任,使师生关系能够彼此相容,让课堂充满阳光.信任学生,是指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另外,教师设计的练习不能脱离课本基础,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用信任的力量诱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不同形式交流观点、分享体会、展示自我,使学生以放松心态在轻松的物理课堂学习中展示自我,尽情释放自我的能量.给学生自由是信任学生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情感人、以心育人、以理服人,鼓励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初中物理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打造活力课堂的关键所在是赏识学生
教师的积极肯定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赏识和欣赏学生才能在情感上激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重视.通过赏识,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这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也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和生长点.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看看能够得到什么结论,让他们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探索有效教学的主战场.另外,教师课堂语言交流要有艺术性,说话要幽默风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放松,快乐学习.
三、智慧,构建灵动课堂
新时代呼唤“灵动”的课堂.运用智慧,可以构建灵动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唱主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那时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教学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全新的规律方法,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初中物理知识.用我们的智慧,激扬每个师生独特的禀赋,经营我们共同的梦想.
四、创新,营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把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成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让他们体验物理规律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使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初中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将新学习内容同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回忆与理解初中物理实验达到对相关初中物理原理与知识的掌握与内化.
关键词 物理学科故事 拟人化色彩 课堂教学
从事了这几年的物理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了恐惧。也许是因为物理课课堂不生动、活跃。其实,只要老师注重课堂内容的合理安排,物理课也可以很精彩。
一、在讲课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些物理学科的故事
物理是自然学科,不同与人文学科。有时需要在课堂上保持课堂的严肃性,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板着脸施教。很多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和语文课,原因很简单它们有故事所以学生爱听。而我们打开物理课本,里面不是公式就是定律,虽有人物,但学生知道的也许仅是他们在物理学中的一些成就,时间一长这些人物就在学生心中成为神。这好像就是自然学科的特点,但课本仅仅是纲需要我们把他生动起来。实际上我们物理学科也有很多很多故事,只不过我们关注的不够,或者是我们给学生讲述的不够。如果我们也时常在课堂上讲一些有关物理学发展的人和故事的话会加强物理学科在学生心中的亲和力。比如通过落体试验去体现伽利略为了真理而不畏权贵;通过布鲁诺坚因持日心学说而被教会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上,体现在人类对自然的探究过程中付出的不止是幸苦的汗水甚至是血和泪。有励志故事,比如法拉第从小家贫小学没完就辍学,但他经过业余时间自学物理和化学。爱因斯坦小时候在手工课学做小板凳,最终数次才略有板凳模样体现了只要努力就有进步。当然还有很多体现物理学家人格魅力的故事。这一系列的故事讲述会让我们物理课变得鲜活,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还获得了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给物理规律增添一些拟人化色彩,让其鲜活起来
比如,在讲摩擦力这一节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弄不清楚。课本上说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这句话学生很难理解,我是这样给学生说的:因为滑动摩擦力的目的是阻碍彼此间的相对运动,所以当A、B间发生相对运动时,A对B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可以按下面的顺序判断:让A去感觉B在向什么方向运动,然后A会给B一个相反方向的滑动摩擦力,以达到阻碍B相对A运动的目的。至于B给A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则可以由牛顿第三定律来判断。总结一下就是:“谁施力,谁感觉,凭感觉,给阻力”。再比如,在讲静摩擦力时,课本上说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且,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这使学生对静摩擦力的学习更加困难,因此,对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经常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静摩擦力仍存在问题。于是,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问他们有没有觉得静摩擦就像一个很聪明的人,只要能够达到他保持相对静止的目的,他的大小、方向是随着需要而定的,很灵活。或者可以说静摩擦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只要在他在最大静摩擦的范围内,需要他的大小、方向怎样他都会满足的。我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多赋予这些物理知识一些拟人化的色彩,学生接受起来可能就没那么生硬与枯燥了。
三、自制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并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实验仪器
一、做好课前备课。
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
1.钻研教学大纲,明确考题方向。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明确每一个知识点,注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做到了解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点,看准命题方向,做好备考对策。在此前提下,确定这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拟定详细的教学实施过程和环节,并以教案的形式写好;保证讲授的都是知识的重点,不出现冗余的内容,不浪费授课时间。
2.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明确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接受水平、存在的知识缺陷、学习方法、兴趣与习惯等,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和质量。
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成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尽量让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例如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用加分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认真听课。只要能第一个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能指出老师讲授知识时有错漏的,都能加分来提高平时成绩,并给予表扬,累积到一定分数的还能获得奖品。这样,学生就乐意在上课时集中精神,调动了积极性,渴望得到奖励和老师的表扬,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三、以训练分层为第二基本点,加强针对性。
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三个梯级,按三个梯级进行出题、复习,做到三个有效训练。
1.课前有效训练,检测曾经复习的内容,分为必做和选作题。加强习题选择的典型性,通用性。以“学生做得了,教师改得完”为基本衡量尺度。
2.课外作业的有效训练,选取可以选择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题,能举一反三、注意习题有一定的过程训练。培养学生错题改正巩固的习惯:及时在作业之前对已经发生的错误问题进行类型的归类,解题方法的归纳;对自己错误较为集中的试题找出错误根源,建立错题档案,错题收集,从而使复习更加系统、规范,提高复习效率。力争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月月清”。作业的分层训练,高端学生巩固、中端学生加大针对性的训练和针对学生个人的问题的训练,这些学生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点;中下端学生重基础,适度提高难度。课后训练作业有针对性,有梯度,有选作,不打疲劳战。鼓励学生结对互学,不让学生留问题,不让学生掉队。
3.阶段和模拟的有效训练。训练要适度适量,注意解题训练的规范化要求,比如作图、语言叙述、解题过程等,处理好“求快与求准”、“会做与得分”、“难题与易题”的关系。对于解题中常犯的“五错”: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问题可以展开一些限时训练,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训练时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辅导和帮扶不要硬性地作统一要求。
四、重视集体备课,共同提高。
重视集备,提高学案编写的实用性。每周一次的集备为大家的思想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各抒己见,共议重难点突破的方法,明晰课堂教学的流程,确定课堂小测的内容,为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精益求精的作用。
教师可利用集备的时间畅谈上一周课堂教学得与失,比如哪个环节设计很好?这个环节是怎么组织的?学生的思想活动是怎样被调动起来的?或者是哪个环节感觉处理得不太顺手?哪个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等等,以此为今后的教学作以借鉴。同时,也充分利用这一活动探讨课堂的管理,习题的设置,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初三学生学习一年半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讲受新课―小结―评阅作业―章节复习―考核”几个有机的环节,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当中当堂或在考核过程中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讲授新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并最终获得知识.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
在《密度应用》教学中,老师提如下问题: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烧杯、适量的水、一段细线,请设计实验测量一金属螺母的密度.刚接触密度这一抽象概念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下手,霎时课堂陷入了冷场.面对这样的情景,老师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缺少必要的铺垫,于是很快提出了几个补救性的问题:问题1、要得到密度,首先应该找到哪些物理量?问题2、质量如何测?问题3、那么剩下的仪器又如何测量体积呢?通过问题的分解,学生们很快找到了方法,并经过讨论把实验步骤归纳了出来.
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问题设计的不当,导致学生不理解或误解是一个极易出现的问题.所以,备课时的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所提的问题应该由表到里,由浅入深,梯度分明.通过这样层层深人的问题设计,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变得有趣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获得知识也愈加牢固.
二、素材选取必须具有生活性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识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素材的选取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曾听过《照相机与眼睛》一课,充分体会到“教学素材生活化”的魅力.老师首先利用校运动会的照片,引出照相机,接着展示了照相机的发展史;接着引用老师工作的视频——数学老师带着眼镜批改作业,而看人时却摘下眼镜,自然过渡到睛眼的教学;接着用学生自己带来的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探究“视力的矫正”;当教师让学生讲完如何防止近视时,教室里适时的响起了 “眼保健操”的音乐,学生开始进行眼保健操.纵观整节课,教学素材基本上都源自于学生身边,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真实,学生学起来更积极!
三、课件使用必须具有灵活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的应用给教学带来活力.然而一味强调多媒体应用的教学,暴露出的问题也渐渐增多.本来课堂应该活泼、互动的,会有很多“惊喜”,但在多媒体的应用中却常常因为缺乏灵活性而显得死板,有时一定程度上还成了束缚教学的枷锁.
某次上课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原本用课件设计好的情景,却因为学生不能很好的切入到设计的情景中,使得一开始的过渡显得很僵硬,课堂气氛很尴尬.如何才能运用好多媒体呢?我的观点是:在教学设计中,充分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两者的优点,课件的制作不必面面俱到,不要给人这样的感觉——看到了课件就等于看到了教案.其实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多学学“百家讲坛”,在关键的时候展示一个视频、几张图片、投出两三个关键词语即可.对于概念、公式等还是可以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板书.这样不仅可以保持课堂的灵活机动,还可以充分应用到多媒体的优点.吹得黄沙始得金,多媒体的使用也应做到精选,如果任其泛滥、面面俱到,只会使自己作茧自缚、深陷其中.
四、教学探究必须具有合作性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物理学科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实验,它要求我们“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更要让学生看做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如何组织探究活动也成了物理课堂上十分关键的问题.
多次听课发现,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分组不可能均衡,学生探究也就显得或热烈、或冷清.如此设计只能使学生探究活动虚有其表、徒具形式,学生个体的探究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探究活动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独角戏、个人秀.所以,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首先把学生以前后四人分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他们进行分工合作.在每次实验探究活动前,都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探究思路,然后让小组成员介绍讨论实验方案,最后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这样的探究实验不仅让大家看到了探究热烈的场面,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素养.
五、实验设计必须具有直观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但有些实验过程抽象复杂,利用文字描述显得十分空洞,学生听完之后并不一定完全明白如何操作,更不要说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细节.
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教学规划,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体现。每门课程都有其独具的教学思路,作为物理课堂的教学规划也有其独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具体来说,物理课堂的教学理念以物理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其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教学的课堂设计;物理课;探究式教学
1问题形式讲课,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意识非常重要,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来源。问题意识的培养,这过程需要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而,培养这种学习习惯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主探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提出新颖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学领域中不乏有趣儿新颖的物理现象物理课题。比如:信息高速公路,纳米技术等名词术语。当学生第一次听到这些新鲜的物理名词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就会问:“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什么是纳米技术。”这样老师就可以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提高教学的效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既能让学生接受更多新鲜的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②通过问题中的矛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原有的新知识和教材中的知识有一部分在表面上看与原有的知识相矛盾,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发现表面上的矛盾,通过这些表面上的矛盾来解决思考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③从源头发现问题。很多学科内部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物理学科也是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把握学科内部固有的因果结构,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追根溯源。④纵向比较出问题。规律概念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将概念规律进行对比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教学不再是单个的概念教学而是变成了成组的概念讲解。通过概念的对比,深化学生的理解,对比中出现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
2情景形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情景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方法。他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效率,方法是通过教具教学设计等引入教学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进入教学情景,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激感共鸣,增强学生学习中产生的感受性,学习不再枯燥,提高学习的娱乐性,享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设计教学情景的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功能方面的设计与方法的设计。功能设计是为了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而设计的教学情景,教学计划等。比较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①引出内容。通过教学的情景设计,引出教学的内容,从而使教学的物理概念与原理的学习变得形象鲜明。②奠定感情基调。情感语言奠定情感氛围,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理,不但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③调动思维。教学情景的设计不但能够引发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方法设计指的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有以下几个方法:①利用模型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利用模型来讲课,创设情境。②利用图画授课。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突破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利用教材或者多媒体进行讲课。③语言的讲述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灵活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通过利用语言来讲述丰富生动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创设教学情景。④实验法。通过教学的实验演示,来创设教学情景。
3在平等的交往中进行互动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互动式教学是以平等教学理念为基础,师生平等的交流,探索问题。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现在的就教学不再同于以往的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师生平等交流互相探索的教学方式。因此老师与学生都需要转变教学的理念,有原来老师主导课堂变成学生自主的参与课堂,由原来老师讲授知识变成学生自主的探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彰显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物理互动式教学是以思维的交流为基础。思维的互动是教学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学互动。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以思维互动的程度为标准,而不是课堂的活跃气氛,与频繁的语言层面的交流。实现思维交流的方法:①通过趣味引发学生的思维的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的情景,思考问题。②问题牵动思考。问题的提出应是师生双方,实现问题的互动,思想的沟通交流。③实验来激发思考。实验可以让问题变得具体化,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观察到问题所在,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在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无形的就纳入了思维的含量。
4设置开放题,进行开放式的教学
开放式的教学是相对而言的,突破教材的束缚,文本的限制,结合文本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的需要为教学进行的依据,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活动。打破单纯以教材为主线,以老师为课堂主导的教学模式,加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进行开放的教学。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人成才。
作者:宋继华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陶忠林.教学设计要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