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政区划范文

行政区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区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行政区划范文

战后日本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沿用了战前的二级制,地方政府的设置十分富有特色。地方公共团体的议事机关为一院制度议会,执行机关主要为首长。议会议员和首长均由本地公共团体的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不能相互兼职,首长和其他执行机关的成员不参加议会会议,但对议会通过的决议有异议时,首长拥有相对否决权。议会与首长各自独立,都对居民负责。但在执行机构的设置上设立各种各样的行政委员会和委员。行政委员会及委员与首长共同组成地方自治团体的执行机关,相互独立,各司其职。行政委员会及委员除承担行行政职能外,还行使准立法职能(制定必要的规则、规章)及准司法职能(公平委员会及劳动委员会的活动)。此举既避免了首长因过分集权而导致专制,又保证了执行机关的统一性、综合性和高效性。

这种特色设置其实是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实行科学管理。1947年日本在公布《日本国宪法》的同时,颁布了《地方自治法》,以后又连续出台了《公职选举法》、《地方公务员法》、《地方财政法》、《地方税务法》等一系列法规。每一项法律都十分明确和细化。各类行政单位也有相应的制度,如东京都制、都道府制、市町村制等,总的特色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国家权力归中央,地方权力归地方,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在权力行使过程中相互磨合,相互促进。日本行政区划由“政府权威”转向“法制权威”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

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尽管实行地方自治制度,但始终摆脱不了三分自治、七分集权的格局。中央采取多种手段对地方进行控制。

通过财政手段制约地方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地方财政法》对维护、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利益与相互关系做出法律规定。日本采用分税制确定中央与地方的总体财源结构,然后通过国家收入的再分配对地方财政进行调控。中央对地方财政监督的办法主要有控制地方预算、税收和分发国库支出金。地方政府必须根据中央政府的预算比例来制定自己的预算。国会每年通过预算时,规定地方税收的种类和税率,地方政府无权支配国家的税收,而是由中央决定拨给金额。

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表现为多方面:首先,内阁总理大臣可以对地方行政提出劝告、意见,还可以直接主持选举,调停都道府县的纠纷。其次,内阁总理大臣和自治大臣可以要求都道府县知事就市町村的特定事项进行调查,都道府县知事或市町村长缺位又没有职务者时,自治大臣可委任都道府县的职务者,都道府县知事可委任市町村长职务者。此外,中央政府各省、局基本上设有监督地方事务的机构。

第2篇:行政区划范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地理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我首先让学生填写课文标题下面的表格,即户口的具体所在地,然后引入生活实际:“尽管我国疆域辽阔,但只要你写清通信地址,邮递员便可很容易地将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我国实行了行政区划。”学生发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很有实用,因而积极地参与到本节地理教学活动中。此时进一步转入三级行政区划分原则的教学,学生既知道了三级行政区有哪些,又理解了三级行政区的划分原则。个别学生甚至脱口而出:“它就像学校里分年级、年级里分班、班里分组类似。”整个课堂气氛很浓厚,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由近及远,以熟激趣

学生往往对自己比较熟悉和自己联系比较密切的事物最感兴趣。所以我在教省级行政单位时,首先让学生找江西省的位置,辨认其轮廓,寻找其特征,就像一个布袋,由于是学生自己所在的省,比较熟悉,且有一种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

三、寻找特征,帮助记忆

认真观察,找出特征往往能把一些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变得趣味十足,既能把学生带到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去,又帮助了记忆,提高了记忆效率。

查阅《中国政区图》就会发现有4对省(区)的名称具有对称性特点,如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仔细观察还可以找出课本没有用文字叙述出来的特征:如我国位置最北、最南的省;最东、最西的省;最大、最小的省;人口最多、最少的省;邻国接壤最多的省;北回归线穿过的省;有长江、黄河流经的省……

在辨认各省级行政区轮廓时,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联想生活中的实物图形,就会发现不少省(区)还具有非常有趣的轮廓特征:如黑龙江省像展翅欲飞的天鹅,像草原上雄鹰,青海省像只奔跑的兔子,甘肃省像只哑铃,江西省像一个人的侧面像……当然也有学生把黑龙江想象成一个“大勺子”;把甘肃省想象成猪身上的一根“大骨头”;把江西省想象成一条悬挂着的“鱼”,鄱阳湖是它的“眼睛”等等。不管学生把某省想象成什么图形,我认为,只在达到能识记某个省(区)轮廓的目的,想象成什么都行。

四、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训练形成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教学目标来确定。为此,针对本节课的地理名称较多,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难形成的特点,我参照教材第九页“课堂活动”进行了如下训练:

1.找邻居。例如,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说出与江西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2.沿线路。例如,依次说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和沿海省级行政单位。

第3篇:行政区划范文

行政区划作为国家权力配置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实现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行政区划通过行政建制的设置,影响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与配置、生产力的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从而对城市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乡镇和街道(简称街乡镇)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础单元。街乡镇行政区划是否合理,对城市管理效率和城市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北京顺义区街乡镇行政区划设置为例,探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街乡镇行政区划设置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调整思路。

二、我国街乡镇行政区划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大城市内部和郊区,城乡界限日渐打破。从空间上看,城乡之间相互交错。在城市化较快的地区纷纷建起了街道办事处,实施城市管理体制;从人口上看,部分土地逐渐被征为国有,部分农民因拆迁而上楼,一部分人实现了从村民到居民的转变,也有一部分人保留着村民的身份;从管理模式上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村不管居(民),街不管村(民)”。街乡镇行政区划问题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关,是大城市人口、空间、土地等不同要素的交织点。当前街乡镇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区划设置不合理、管理负担不均、跨区建设和属地管理矛盾、村居并存,城乡交叉管理等。这些问题在北京顺义区这样的大都市郊区表现较为典型。

(一)北京市顺义区行政区划设置现状

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距市区30公里,北邻怀柔区、密云县,东界平谷区,南与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接壤,西南、西与昌平区、朝阳区隔温榆河为界,境域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19.89平方公里。顺义区目前形成了6个街道、7个地区办事处(镇加挂地区办事处牌子)和12个镇的行政区划格局。2015年底,常住人口为102.0万人。

(二)顺义区街乡镇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管理幅度不均。从面积、人口规模两项指标来看,顺义区存在管理幅度不均的问题。从面积看,胜利、光明两个街道管辖面积分别为2.93km2和4.11km2,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而地区办事处和乡镇普遍面积较大,如双丰街道29.46km2,杨镇地区96km2,人口密度较低,存在管理幅度不均的问题。

2.跨区建设与属地管理的矛盾突出。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属于跨区建设,开发建设主体在异地建设经营,管理权限不属于属地行政单元,造成属地管理主体无法管理的情况。例如:在石园街道,辖区内有部分道路和单位不在街道管理范围内。如:仁和商业大厦、石园南大街18号院3号楼(仁和商业大厦南侧楼)两栋楼属于仁和镇政府建设,所有商户均由仁和镇招商;通顺路6号(位于燕京桥东南侧,石园街道办事处北侧)金紫银酒店及周边门店(涉及生产经营单位43家)由仁和镇政府开发建设,周边门店由仁和镇政府开发建设。

3.功能区和行政区的管理冲突。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北京市设立了开发区、工业园、管委会等不同的经济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在性质上属于派出机构,享有不同的行政级别,在空间上嵌入到行政区之中,或者和行政区管理辖区相互交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的冲突。例如,在空港街道辖区内,多家处级单位并存。其中天竺房地产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天竺房地产)和原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原空港开发区)全部在街道辖区内,与天竺镇和后沙峪镇相互交叉并存,在管理土地、人口、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等方面存在重叠和交叉,导致职责不清、管理混乱、行政成本加大。

4.“村居并存”现象较多,城乡交叉管理问题突出。由于城市规模扩张,建设规模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村庄拆迁,回迁农民上楼,回迁小区数量增加很快。这些回迁小区既有商品房又有回迁房,且行政区划在街道范围比例大。回迁村民包括物业由村委会负责管理,有的因未建居委会,商品房居民由物业代管,有的甚至出现无人管理服务的状态,导致很多矛盾显现,问题突出。在仁和镇,因为“村居并存”,交叉管理,导致一些社会服务无主管、无主责,居民办事难的情况时有发生。仁和街道辖区回迁小区的村民和商品房居民不交物业费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回迁小区物业由村委会代管,物业收取率低。每年小区管理费用除开发单位担负部分费用外,村级要支付大量资金,来维持小区物业管理问题,给村财政支出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5.行政区划界线划定问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原有的街道和乡镇的区划界限被打破,造成界限模糊,无法辨认。在安全生产和城市管理上,划定的行政区域范围不清,出现工作职责无法界定现象。如:在首都机场地区,机场街道办事处因隶属于区朝阳区管辖,由于行政区域界线不清晰,造成范围不清、职责无法界定问题。2008年顺义街道设置调整后,划定的行政区划界线部分地段不易辨识。由于规划滞后、规划局部变更等原因,使界线的部分地段本应是条路但至今未贯通,造成街道的界线不易辨认。如石园街道的“仁石线”的临河村部分、空港街道的“空天线”天柱东路延长线部分。

三、街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

(一)优化行政区划布局的需要

如前所述,我国大城市地区普遍存在街道乡镇面积过大、管理幅度不均衡、行政区划界限不清、属地管理不明确,空间布局凌乱等问题。以北京顺义区为例,从行政区划格局来看,顺义区仁和地区呈现“凹”字型,将旺泉街道、石园街道、胜利街道、光明街道包围,形成了西部和南部的狭长地带以及河东地区的边角地带。仁和地区的驻地还坐落在胜利街道范围内。首都机场又在天竺地区的包围下,形成朝阳区的“飞地”和“斑块”。从管理幅度来看,也存在幅度大小不一,街道办事处面积过小的问题。旺泉街道总面积,大于胜利街道和光明街道的总合。

行政区划作为行政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它是城市空间划分和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设施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调整街乡镇行政区划设置,有利于优化行政区划布局,合理划分城市管理单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要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在区划界限清晰的情况下,逐步实现乡镇向街道转变,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均等化配置。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是适应城市化建设,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条件。

(三)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精确、细致、严格、明晰”的原则,以数字化、标准化、科学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思路,细化城市管理空间,量化城市管理对象、规范城市管理行为,创新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管理[2]。明确行政区划界限,精确划分管理单元,是推进丰台区网格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四、街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行政区划的调整,涉及到行政单元的空间划分、辖区变动,由此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的调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因此,行政区划调整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遵循一定的思路。

(一)顺义行政区化调整的基本原则

1.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统一。行政区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行政区一旦划定,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应发生频繁的变动。但是,行政区划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密切关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使行政区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因此,行政区划的调整应该兼顾历史和现实,保持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2.管理幅度适中。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或管理跨度。与管理幅度相关的另外一个概念是层次,亦称组织参差,是指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层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层次中间的级数,管理幅度过大和过小都会对行政管理效率产生影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管理幅度也应与之适应。

管理幅度适中是指每个乡镇街道的管理面积与人口规模适当。行政区划应该坚持管理幅度适中原则,以优化配置辖区内部资源,使行政管理效率达到最佳。

有效率的行政管理必须与区域人口、面积相适应,管理幅度过载或宽松都意味着行政资源配置失衡。具体来说,面积幅度大意味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往往鞭长莫及,从而出现管理空缺、监督力度不够、政策反馈速度慢等问题。人口管理幅度过大最直接的影响是集聚的负外部性,污染、治安、噪音以及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致使管理部门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效率低下。管理幅度过小,造成行政资源和财政资源的浪费。适度调整行政区区划,进行必要的整合,适当调整乡镇街道办事处数量,是均衡行政区管理负担,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

3.尽量保持基层行政区划完整性。属地管理,以界行政,依法行政是行政区划管理的基本原则。保持基层行政区划完整性,是指在进行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划调整时尽量保持转变前的村与转变后的社区相对应,尽量不将一个行政村划入二个或多个街道。行政区的完整性是完善基层组织进行社会化管理的前提,也是坚持属地管理,以界行政,依法行政的重要条件。同时,保持行政区的完整性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利益矛盾与冲突。社区是城市或城镇最基本的地域管理单元,是由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联系的地域性质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化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社区化的管理会使城市化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应该在保障城市化推进的质量和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坚持社区完整性原则。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民变为居民的同时,农村这种基层组织也会随之转为社区这种管理机构,而社区的完整性指的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以完整的行政村为转变对象即尽量的将一个村的居民转为同一个社区。

4.区域界线易于辨识与管理。区域界线易于辨识与管理是指行政区域界线一定要依据可清晰辨认的标志物。行政区划一般要以道路、铁路、河道等永久性显著地物作为参照物。坚持区划界线易于辨识与管理原则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明确划分并具体落实边界地区的管理职责,避免基层管理的扯皮、互推责任而导致的行政效率低下。

5.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前瞻性是指,街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要和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可操作性指,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不能超越现有的行政资源配置、财力保障、社会管理现实条件,能够依法有序的推进,并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街乡镇行政区化调整的基本思路

围绕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区划设置调整为前提,以空间优化为抓手,以体制创新为支撑,以管理幅度为尺度,以加强城市管理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优化行政区划空间格局,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限,分步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合理划分街乡镇大小,明确属地管理范围,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佰瑞,行政区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河北学刊,2015年第11期.

第4篇:行政区划范文

在保持社区格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对琥珀街道、三里庵街道、五里墩街道、西园街道和南七街道的部分社区进行适当调整。通过调整,使每个社区的面积、人口、工作量大体相当,每个街道的社区数目保持在5—6个。

二、微调方案

在本次行政区划微调中,全区拟撤销4个社区,即琥珀街道花园村社区、*新村社区,三里庵街道梅源里社区、松涛里社区;新设立3个社区,即五里墩街道龙居社区、西园街道美虹社区、南七街道丁香社区。调整后,全区社区总数减少1个。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一)琥珀街道

撤销花园村社区、*新村社区。

微调后琥珀街道辖6个社区,即琥珀潭社区、北苑村社区、翠竹园社区、奥林花园社区、飞虹社区和安农社区。

(二)三里庵街道

撤销梅源里社区、松涛里社区。

微调后三里庵街道辖6个社区,即二里街社区、杏林社区、竹荫里社区、龙河路社区、梅山路社区和绩溪路社区。

(三)五里墩街道

增设龙居社区。龙居社区范围:东起青阳北路,西至潜山北路,南起史河路,北至清溪路。面积0.44平方公里,户数2326户,人口6382人。(预计2010年入住率将达到80%,户数增加到5800多户,人口增加到14000多人。)办公地点拟设在金牛路龙居山庄恢复楼。

微调后五里墩街道辖6个社区,即青阳路社区、清溪路社区、团安村社区、陈村路社区、家家景园社区和龙居社区。

(四)西园街道

增设美虹社区。美虹社区范围:东起合作化南路,西至青阳南路,南临贵池路,北到长江西路(不含贵池路以北的光明社区北新庄村民组)。面积约0.5平方公里,户数近2800户,人口近10000人。办公地点待定。

微调后西园街道辖6个社区,即安居苑社区、七里塘社区、汉嘉社区、光明社区、岳西新村社区和美虹社区。

(五)南七街道

增设丁香社区。丁香社区范围:东至合作化南路,西到石台路,南至铁路专用线,北到望江西路。面积0.608平方公里,户数4235户,人口13500人。办公地点拟设在丁香家园住宅小区内。

微调后南七街道辖5个社区,即洪岗社区、丁岗社区、新华社区、科企社区和丁香社区。

三、工作要求

1、有关街道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微调工作有效实施和及时到位。区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加强对微调工作的指导,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5篇:行政区划范文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区域经济 信息不对称 行政区划改革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保证国家各种生产要素持续保持较理想的空间配置,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以较高速度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是在计划经济年代逐步建立起来的,政府管理层次多,隶属关系复杂,管理半径过长,行政分割严重,行政成本庞大。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是相互矛盾的,有非常尖锐的问题,行政区划定下的官员在执行经济区划的功能,完全割裂。在这样的行政区划架构下,再加上它所特有的政绩考核体系,并将行政区划下的垄断与地方保护推向了极至,从而造成行政区划对于资源优化配置的阻隔与排斥。这就是所谓的行政区划分割经济区域的格局。这种格局显然不利于区域政策产业化,以及产业政策区域化。

一、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协调性的不利影响

1.行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协调性的不利影响的理论基础

(1)地方利益主导下的“囚徒困境”

在囚徒困境博弈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者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却是最差,要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双方放弃背叛战略,转而实行合作,就是实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统一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然在我国长期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地方政府受到利益最大化和理性“经济人”的双核心利益驱动,在与其他地方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保持贸易自由或地方保护的两难选择。虽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选择合作会带来巨大利益,但是由于双方在各自的利益主导下,政府之间往往会选择贸易保护政策。这不仅会造成区域经济间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困难,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而且还会对已经形成行政区经济体内部造成不利影响。

(2)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合作失败

由于新古典经济理论假定信息是完全的,即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只能达到一种和帕雷托最优相比的次优状态,既存在市场的失败。具体来说,经济主体的经济决策的合理性取决于其所依据的决策信息,如果交易者决策所依据的信息是片面的甚至是被扭曲了的,则其决策就不可能是最优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会导致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达不到最优。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可以从以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信息的交流、共享和互补,从而促进地方政府获得“完全”信息建立良性合作。然而,在信息共享合作中,由于地方政府难以消除的地方保护主义观念,始终以地方利益高于共同利益的发展心理,以及彼此竞争的发展思维影响,使得获取区域合作成员的完全经济信息很困难,成本非常高。此外,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获取其他合作地方信息的要求和保留自身信息的矛盾难以解决,易导致决策的片面和失误。不仅造成信息建设重复投入,资源的浪费,更难以整合成为区域发展共同合作的信息平台。

(3)难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里,指出了由于个体之间的协商需要成本,他们之间达成一致以获得某种“集体产品”就很困难,因而外部性问题又体现为个人行动和集体行动的对立,其程度与决定协商成本多寡的人数有关。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外部性问题又是表现为各地政府部门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显然不同于一般外部性问题,是非常复杂和难以解决的。在区域经济合作实践中,许多生产、生活中存在着显著的负外部性问题,譬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具有正外部性的一体化的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人力资源流、物流、资金流等建设,以及一体化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搭便车”行为。

2.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

从理论上讲,一国内部如果没有政治上的割据,区域经济应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经济运行应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在较大范围内按经济区网络进行合理组织。我国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在现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行政区为区域框架展开的,区域经济运行中,地方政府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各行政区谋求本行政单元内利益的最大化,行政区划阻碍着区域经济的联系和发展,限制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序流动。

中国的各省区经济大多自成体系,表现为“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结构特征,这就阻碍了资金、劳力、技术、物资等生产要素的空间交流。近年来,中国政府虽然积极倡导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大市场,但在行政区经济运行下,地方政府又争相建立缺少特色的市场,使市场向“切块”方向演替。从市场结构来看,商品市场发展较快,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地方自逐步扩大,实行地方财政包干,强化了地方利益动机,加大了地方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手段,较好地调动了地方积极性。但同时也带来各地竞相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业,地区间分工淡化,产业结构趋同,经济分割和封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珠三角”地带一直处在国内前列。但是正是由于现行的行政区划“拖累”了它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各级行政区划层次较多、分割繁细(珠三角横跨9个地级市),一个城市群可能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在发展目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城市群区域与各行政区域之间、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都有可能存在明显的冲突。 这集中表现为区域行政壁垒对要素自由流动的限制,导致要素流动与进入成本偏高,致使区域资源要素不能顺畅流向优势区位城市,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群的发展。同时,由于区域内城市不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局来正确定位,导致城市之间缺乏整体规划与协调,在珠三角经济生态格局里,出现了争资源、争项目、争中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产业同构。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两点建议

1.改革行政区划体制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层级太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完整的区域经济版块。而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数量却偏少,各行政区域所辖地域面积相差悬殊,这就极大地助长了区域经济分割,造成各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平等。基于此,可以增设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缩小省级行政区划规模。一般地说,增设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工作,可先在有双中心或三中心城市的省级行政单位试行。特别是应考虑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东北、华中等城市密集地区,增设若干个城市圈或城市带型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针对于层级过多,可以逐步在撤销地区级建制的同时,实行市县分等,可以合并一些行政乡镇。

2.建立经济协调机制

面临着区域经济合作与行政区划之间的固有矛盾,面临着市场分割、外部性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各国都积极探索一种有效的,符合本国国情的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以解决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的难题。经过几十年的区域经济发展,国内外已经建立起了一些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区域协调组织来协调区域发展。通过各种制度、机制安排来协调和配置区域内部的各种资源,通过提供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解决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共同面临的各种区域公共问题,就成为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关键。建立经济协调机构,可以从行政权力结构的调整入手来解决行政区域经济问题。可以削减省的一部分权力,其中主要是经济管理方面的权力,同时,把削减出的这一部分权力集中到高于省级政府的行政协调机构,由该机构统一筹划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解决省行政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问题,并组织和协调全区经济活动,合理配置区内资源、优化区内产业结构,从而实现区内地域分工的合理,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我国自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各个新兴区域经济板块迅速出现,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各层次的区域经济体之间“纵横交错”。而在这期间我国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协调性的不利影响也逐步突显出来。特别是面对今年这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实体经济已经受到了冲击,如何增强各大“经济圈”互利合作,增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整合区域经济内部的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因此,进行适当行政区划调整,建立经济协调机制来增强他们之间协调性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参考文献:

[1]常 黎: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朱永达 张永贞 刘思峰:区域经济的协调性[J].1993 (02)

[3]刘 生 邓春玲复合:行政:我国中部区域管理之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08 (01)

第6篇:行政区划范文

一、科学合理划定社区

按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便于管理和服务,便于社区自治,便于社区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以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区域沿革等因素,对原社区居委会的规模进行适当调整,以调整后的社区居委会所辖区域作为社区区域。社区规模一般以1500-3000户为宜,个别社区居委会可视情况适当增减。在划定社区时,提倡因地制宜,多种类型,多种规模,不搞“一刀切”。社区划定后,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原有社区居委会的资产进行登记,妥善处置,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二、社区的整合和新建

按照社区规模应达到1500户以上的标准要求,对我市现有的108个社区居委会进行整合,不足1500户的社区居委会必须合并,整合后我市共有97个社区。区划调整后市区内都市村庄和生活小区需新建社区29个。各区要按照设置标准和有关规定,做好社区整合及撤村建居和生活小区的新建社区工作,于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社区居委会的设立要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三、按照标准化社区建设要求,做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根据社区建设年的要求,今年全市现有的108个社区居委会用房要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从2006年开始,全市各个社区要根据《关于推进社区建设的补充意见》(汴办〔2005〕58号)的规定,社区基础设施建筑面积按每一住户不低于0.2平方米(不得低于26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居民户外活动场所的标准,进行改建、扩建和新建,此项工作于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按照《河南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标准》,各社区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争创省示范社区。

国土资源、城建、规划、房产、拆迁、城管等部门,要全力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申请建房的社区要优先审批并免收相关费用。

第7篇:行政区划范文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朝阳产业,其发展需要金融产业的支持。在提供金融资金投资机会的同时,文化产业也促进金融产业进行机构改革和产品创新,二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催生出文化金融产业。文化金融产业是当今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金融产业,可以提高两个行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本文就两区合并对原宣武区的文化金融产业发展带来的优势、威胁和机遇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城市规划;文化金融业

一、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优势

1.增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首先,新西城的构建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专项规划,核心区与旧城保护区基本重合。两区合并后可以使新西城历史文脉更加完整,文化资源更加充裕,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区划调整后,新的西城区将会继续在已有的基础上,按照“低碳、宜居、科技、文化”的标准修缮一批会馆,使之成为承载和弘扬宣南文化的重要文化阵地。新西城计划用10年的时间,到2020年,打造会馆和名人故居产业集群,形成一个文化地标。宣南文化则将会以区划调整为契机,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传承与超越。

2.加强行政,均衡发展,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步伐

之前由于行政区划分过细,宣武区和西城区的发展受到空间因素的制约,宣武区发展受空间因素制约更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相对滞后。通过核心区行政区划的合并调整,既有利于对现有的空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核心区南北均衡发展。又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合并后的两个区的综合实力,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可以解决之前管理薄弱的状况。通过行政区域的合并更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可以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

3.整合商业资源,加强文化金融产业发展

原西城区是经济繁荣、金融活跃的商贸金融区。全区55%地域在二环路以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既有传统优势,又具备现代化发展优势,规模较大、行业齐全、设施先进。宣武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大量的老字号品牌资源,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西城区。而两区合并后,在金融产业方面,新西城的优势十分显著。新西城将以金融街的建设发展带动全区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和高端服务业的大发展,不断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的优质化。北京金融主中心区 金融资产规模近40万亿。雄厚的金融资产可以为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更好的铺路,提供资金方面的帮助,更好的宣传推广文化金融产业。

二、文化金融产业遇到的威胁

1.经济结构有待调整

原宣武区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体,占全区的GDP90%左右,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原西城区是党和国家机关的首脑办公区,政治文化以及对外交流活动频繁,是全国政治中心的重要载体。总部经济是原西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家经济指挥中心、国家级银行、金融机构总部大多设在区内,金融业是主导产业,其经济总量占全区GDP40%以上。从原宣武区经济结构第三产业来看,第三产业都主要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可以看出,虽然原西城区和原宣武区在合并前后,在金融业都有很大的投入与发展;但反之,在文化创意产业所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很小,发展就较为落后与薄弱。

2.相关经验缺乏

从先今新西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在某些行业还在出现亏损的状况下。2010年1月8日,北京首家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专营机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在原宣武区成立;而且这也是原宣武区首次尝试发展文化金融产业。尽管,原宣武区政府联合北京银行为无担保或为曾得到过贷款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在与原西城区合并后,宣武区也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在金融业方面,也会以依托原西城区的发展优势,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会使从事文化金融业的企业无法有效地利用充足的资金支持帮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创新性人才的流失

从薪酬体系来看,多数企业的薪酬设计还没有充分考虑创意人员及创意工作的特点,现有薪酬体系不能充分调动创意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单位还以学历、资历为主要评价指标。而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收入差距也很大,一般的创意设计、创意文案等职位一般月薪在3000~5000元,创意总监的年薪则可达二三十万元。薪酬分配的差距过大,会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从业人员转入到其他行业中,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两区合并后,将会给新的西城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提高人均收入,也会给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遇,从而造成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流失风险。

4.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有待加强

通过核心区行政区划的合并调整,可以有效整合现有空间资源,提高合并后的两区综合实力,也有利于旧四区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的管理。同时减少两个行政机构,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这样符合北京历史名城、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但是,四个城区的政府构架是长期形成的,非常完整,合并之后,在区域整合中也面临着难题,譬如人员处理、机构管理过度等问题。

三、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机遇

2010年1月8日,北京首家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专营机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在宣武区成立,该中心将为包括宣武区在内的全市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创新模式的金融服务,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快速的审批渠道和优质的金融产品服务方案。

1.政府政策支持

宣武区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文艺院团聚集,拥有充满京味儿文化的特色项目,如前门、大栅栏、琉璃厂,北京会馆,天桥演艺园区等。目前,区域合并后,原宣武区可依托西城区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资源以及金融街对宣武区金融业发展的促进,西城区的金融街为北京金融行业重点区域,宣武区可以借助金融街的优势及专业知识和人才使自己的文化金融产业得到更好的资金支持及金融产品服务。同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完善文化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形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2.人才资源保障

对于区域文化金融产业的长远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宣武区的特色是京味儿文化,所以应注重传统民间技艺、习俗、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使京味儿文化形式更多样,内容更精彩,对于一些老字号应更加多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使之能够有长远发展的空间和能力。同时,也应培养引进大批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等高端人才,为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为传统文化开辟出新的道路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对外合作。

3.特色品牌培养

促进特色文化金融产业发展,展现特色文化魅力。按照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的原则,应仔细选择适合宣武区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形象,积极吸引有优势的文化创意企业,鼓励扶持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形成以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主体,各类中小型企业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出特有的文化品牌形象。依托宣武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应鼓励各个企业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和精品化经营,不能一个模式发展。

4.竞争力加强

政府应鼓励文化金融产业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立足宣武区自有的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为了防止资金、技术和人才浪费,政府应提高审查扶持企业的资质与发展潜力的力度,对有发展空间的企业大力支持,对缺乏特色和创意企业可适当减少支持。引导优势企业扩大交易规模,提升交易质量,鼓励科技、工业、建筑、规划等领域的设计产业与关联产业间的沟通合作,加速设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建议

1.培育文化金融产业的企业主体,打造优势品牌

每个城市的创意产业由于受文化、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台湾建筑设计师登琨艳先生曾强调:法无定法,创意是不能复制的,每个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发展创意产业。因此,每个城或地区的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实际情况,适应所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如在2010年,新西城区在文博会亮相的西长安街现代演艺街区、天桥演艺区等七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就是新西城区发挥的经济基础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独特区位优势,打造优势品牌的代表。

2.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

各金融机构应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消费信贷市场,通过消费信贷产品创新,不断满足文化产业多层次的消费信贷需求。可通过开发分期付款等消费信贷品种,扩大对演艺娱乐、会展旅游、艺术品和工艺品、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报刊、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等出版产品与服务、印刷、复制、发行、付费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电影产品等综合消费信贷投放。加强网上银行业务推广,提高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设计服务和休闲娱乐等行业的网络支付应用水平。

3.加强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和创造力,具有研发设计投入高、复制成本低的特点,如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设计创作人员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便难以收回。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尊重创新及其成果的氛围,为创新和创意成果的传播及推广应用创造有利的环境。北京市版权局则通过数字版权保护服务平台的开发和使用等手段,加大了对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4.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尽快出台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配套措施,出台相应的企业、产品标准,把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扩大文化体制改革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同时,考虑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建议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化产业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倾斜政策。

经过区域整合后,合并成新西城,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面对发展新形势,充分发挥金融优势,加强金融产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服务。重点培养相关人才,保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术支撑。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文化金融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合作提供优良发展环境。增强服务能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西城区七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亮相文博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J/OL].

[2]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J/OL].

[3]陈新湖,杜一宪,温建平,梁峰.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对成都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思[N].天府新论,2007(05).

[4]北京四区合二崇文宣武成历史,金羊网—新快报,2007年7月2日[J/OL].

第8篇:行政区划范文

1、宪法规定我国分为中央、省、县、乡四级,而实际是五级。

2、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 、省政府(同级:直辖市政府、民族自治区政府) 、地区级市政府(同级:地区行政公署、州) 、县政府(同级:县级市政府、县级区政府) 、乡政府(同级:镇政府)。

3、1949年以来,全国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动。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行政区划范文

区划代码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识别符号,也称行政代码,一般执行两项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和《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由9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相当于机关单位的身份号码。按照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规定,行政区划代码由民政部门确定、。

2010年5月20日国家统计局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的有关规定为编制原则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的区划范围,是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调查的区划范围。未包括中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