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续教育范文

继续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继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继续教育

第1篇: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继续教育;科学发展

1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密集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它的特点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技术和服务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学研究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不断更新为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智能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无形的资本。

2知识经济社会继续教育的主体地位

不同的经济时代总是伴随着不同的教育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加速与信息的爆炸性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时代任何教育机构或教育形式都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终身教育问题,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揭示了教育与经济这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具有更为紧密的联系,突出地显示出教育的经济价值。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智力资本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教育。教育是生产、积累、传播、使用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知识向经济过程融合和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知识经济必须以教育发展为基础、为后盾、为保证、为动力。教育是知识经济竞争的基点,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知识经济竞争中制胜的根本。

3知识经济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也将导致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将给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1)人力资源开发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占有量是决定经济增长。现代社会的竞争能力主要转移到三种能力竞争上:即获得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当今社会,只有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智能人才,各种经济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2)调整劳动力结构。知识经济的兴起标志着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产业结构也将进行大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导致社会劳动生产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简单劳动将被复杂劳动取代,知识型劳动者将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这种变化意味着绝大多数国民必须适应知识劳动的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劳动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形势下,传统的一般劳动者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面临下岗转岗的危险。

(3)迎接知识爆炸的挑战。知识社会的特征是知识生产快速,形成知识的爆炸以及知识寿命的缩短。随着知识产业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成果日新月异,新的知识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周期加快,新知识将产生新的产业和职业。一方面,新产业不断出现、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逐渐发展、转移、异化,甚至消失。许多新兴职业、交叉职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比较高,许多老的职业将被淘汰,即便是一时还保留的职业,也可能由于新科学技术的不断注入,要求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掌握新的技能。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设备陈旧,周期愈来愈短,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与产品换代加速相对应的是职业的更替。

(4)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知识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触及生产方式,还包括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分配方式等,人们的社会生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主要以知识创新为中心的知识产业背景下,绝大多数人从事智力劳动,其消费将由物质性消费为主转向以知识消费为主,社会分配转向基于知识的占有程度的分配,智力劳动将是绝大多数人谋生的手段,知识的占有量将是人们富裕程度的标准。同时,知识不仅给个人带来挑战,它也给人们带来生活、工作、消费等方面上的享受和乐趣。4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教育也必将随着社会变革产生一次革命性的变化。社会对继续教育产生了巨大需求的同时也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继续教育应该不断创新和加快发展。

4.1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观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动力的创新化、资产投入无形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经营活动国际化、科技发展高新化等要求决定了继续教育必须树立以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观。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创新,劳动者只有以良好的整体素质为依托,才能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迸发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信息时代,知识是成指数级速度增长和积累的,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每个人都要不断的接受新知识,包括知识的传授者。而社会实践是具体的,各有自身的特点和差异,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4.2树立通才教育的教育内容观

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综合化、整体化,而知识的综合和集成最能反映这一特征。在信息产业中,许多产品都是集各门学科的知识于一身而获得的成果,在科学研究领域,综合性的探索将成为主要方向,在技术领域,更多的将是科学与技术的综合或技术与技术的综合。知识经济社会最需要和最受欢迎的是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等知识于一体的通才。“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应该树立通才教育的内容观,宽广的知识不仅可以使人从容应对复杂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启迪人的智慧。通才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育内容上加强基础知识的铺垫,避免过分专业化,尤其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整合,注重文理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与交叉。一方面,人才的成长和素质的提高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综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人只有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雄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具有竞争力,开发复合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重要使命。

4.3树立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方法观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发展个性。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知识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是指尊重人本身的价值,使人的一切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包括人的兴趣、特长、身心健康、创新能力和自我实现。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继续教育应该遵循个性化的原则,根据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因材施教,积极为他们提供参与,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提供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条件,调动起每个人所蕴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走上一个最能发挥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人生之路,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达到最佳的状态,推动知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 英国;继续教育;立法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二十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浪潮逐渐席卷了整个欧洲,科技的发展促使产业工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继续教育的需求也随之旺盛起来,在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是欧洲最早进行继续教育立法的国家,其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配套措施,保障了工业革命在英国的顺利进行。其“以人为本,崇尚法治”的继续教育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着西方各国,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继续教育立法进程。在英国继续教育立法已近百年之际,梳理其立法沿革、分析其立法特色,将助力于完善我国继续教育的立法工作。

二、英国继续教育立法沿革

根据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可以将英国政府继续教育立法的发展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

(一)萌芽期(1919年-1943年)

二十世纪伊始,英国的继续教育立法初露萌芽。一战结束,为促进战后经济的恢复,英国政府成立了英国成人教育复兴委员会。1919年,该委员会制定的《史密斯报告》正式出台。报告中,委员会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论证了成人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国家应该重视每一个公民的教育权。继续教育作为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该报告中首次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官方承认,并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性保障。在这一意义上,《史密斯报告》的出台,拉开了英国继续教育领域立法的帷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史密斯报告》已经不足以应对继续教育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新常态。基于这一背景,英国教育部于1924年出台了本国第一个关于继续教育的部门规章,即《成人教育章程》。章程规定,申请财政补助的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单位应当满足一系列的考核条件,其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课程开设和收费标准等只有在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和许可后,才有资格进行办学招生及申请政府经费补助。同时,该章程首次将成人继续教育的入学者规定为18周岁以上(含本数)的成年人,并鼓励各培训单位制定以人文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为辅的教育方针,强调继续教育的平等性和非职业化。该章程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国继续教育培训单位的专业化和产业化,淘汰了一批低质量的培训机构,从而大力推动英国继续教育的产业化进程。虽然该章程没有对继续教育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但却表明了英国继续教育的价值导向,即注重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旨在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公民,而非仅仅以培训产业工人为发展核心。

(二)发展期(1944年-1991年)

二战结束后,由于国家在经济上受到了重创,英国急需一大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投入生产以恢复经济,继续教育制度得到了英国当局的重视。1944年,《巴特勒法案》出台,英国继续教育正式走上了法治的轨道。这一里程碑式的法案将英国的公共教育体系划分为了相辅相成、彼此联系的三大部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根据法案内容,英国各地方政府应当在本地区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事业,以进一步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因此在法案出台后,英国各地方政府相继成立了继续教育组织部门,肩负起各地区继续教育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工作。除此之外,英国政府特批经费,成立全国成人教育研究所进行继续教育理论的学术研究。

1957年,英国政府出台了《继续教育条例》。该条例规定,英国各地方工人协会有权开设专业的成人继续教育课程。对于这些专业性极强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当地政府有义务提供相应的资助义务,资助细节由各地方政府制度和政府规章予以规定。英格兰政府依据这一规定,在1959年出台了《英格兰继续教育条例》,规定英格兰政府有义务提供土地、校舍和教学设备给工人协会所开办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

1964年,为改善当时英国继续教育中工业培训管理混乱、事故频发的状况,英国当局出台了第一个国家培训法案,即《工业培训方案》。法案规定,就业部长有权在各行业内部建立产业培训委员会,由各产业培训委员会负责本行业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产业委员会由行业资本家、工人和教育组织的代表组成,行业资本家每年应向委员会上交一定的经费用于委员会运作及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该法案出台后,工业培训的学费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得以接受国家继续教育培训。

为缓解移民潮带来的就业危机和社会问题,英国当局于1973年出台了《就业与培训方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成立人力服务委员会,对全国范围内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并负责移民工业语言培训业务。

1988年,随着经济的复苏,英国国会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案》。该法案首次将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区分开来,要求政府逐步开放教育资源市场,在强调地方政府兴资帮助地方继续教育事业发展责任的基础上取消了其兴办高等教育的义务。

(三)成熟期(1992-至今)

二十世o九十年代后,英国的继续教育立法开始进入成熟期。英国政府逐步对之前的继续教育立法进行了改革和完善。这一次的继续教育立法改革以三大国家法案为重要基石,分别是1992年的《扩充与高等教育法案》、2000年的《学习与技能法》以及2007年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法案》。除三大法案外,英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白皮书和绿皮书,作为继续教育法案的政策性补充。

《扩充与高等教育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继续教育立法走向了更为专业化的道路。法案规定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应为专业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校或行业协会所主办的培训单位等专门机构。1993年,英国政府成立了旨在为英国公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的扩充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这一委员会负责全国范围内继续教育发展的管理运作,并同英国各地方教育部门共同承担继续教育的公共费用支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的财政压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托尼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1997-2007)。这位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的法学博士,在其任期内完成了英国继续教育法律体系的建设工作。2000年7月28日,在经历长达五个月的国会审议后,《学习与技能法》正式实施。该法内容全面,结构完整,包含156个部分和11个附件,对继续教育的相关事务做出了诸多建设性规定。英国政府根据该法,分别成立了学习及技能顾问委员会和成人学习观察团,用于对继续教育进行技术指导和比较研究、培养英国国民终生学习的教育思想。之后数年,布莱尔政府还出台了《高技术移民方案》(2002年)、《技能策略》白皮书(2003年)、《技能在工作和商务中提高》白皮书(2005年)、《继续教育―提高技能并改善生活机会》白皮书(2006年)等相关法律文件,英国继续教育的立法工作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007年3月,布莱尔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内,推动了《继续教育与培训法案》的出台。根据法案内容,主管继续教育的学习及顾问委员做出了重大的结构性调整以满足继续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该法案对英国本土的继续教育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目标和措施,旨在持续提高英国继续教育水平,在保障学术自由的基础上大量引进国外高质量技术人才,以此促进英国本土经济的发展。

至此,英国的继续教育法律体系基本建成,继续教育作为终生教育思想的关键环节得到了法律的保障。纵观其发展历程,英国继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英国政府的财政扶持和一系列委员会、研究所的学术指导。

三、英国继续教育立法特色

(一)崇尚法治,保障公民教育权的实现

英国是传统的英美法系国家,自1215年《大》开始,英国就走上了民主法制的道路。虽然英国没有成文宪法,但其相关的宪法性文件,如1689《权利法案》、1918《国民参政法》中都注重限制王权,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英国法院也形成了一系列保障公民教育权的判决,这些先例直接影响了英国后来的继续教育立法工作。英国作为英美法系的始祖,自二十世纪开始逐步开始进行教育立法,以此来促进国民素质的持续提高,保障公民教育权的实现。可以说,英国继续教育的立法成功,不仅得益于近百年来历任英国国王和英国首相崇尚法治、重视教育的政治思想,更得益于英国本土数百年来滋润出的法治土壤。

(二)经费充足,保障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英国现有法律规定,英国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经费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行业资本家的捐款以及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在英国,继续教育超过一半的经费支出都来自于中央设立的继续教育拨款委员会。同时,各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均可向当地政府申请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补贴形式多种多样,除了现金之外,还包括土地、校舍、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提供。对于行业协会开办的培训机构,该行业的资本家应定期缴纳一定的税金,以满足本行业工人的职业培训,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英国国民将终生教育作为学习理论,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

(三)学术自由,促进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

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建立了多个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所和专门的委员会。这些专业机构均由中央财政拨款,有充足的经费进行学术研究,为本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巨大助力。除此之外,英国法律规定政府不得干预各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工作,尊重英国各大学根据本校资源、历史沿革等原因所设置的继续教育培训科目,并鼓励其进行学术创新和教学方式改革。通过近百年的发展,英国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推崇与借鉴,并因此享有“世界继续教育之乡”的美誉。

四、英国继续教育立法给我们的启示

随着二十一世纪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继续教育理念在我国得到普及。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建设,关于继续教育的相关法规政策已有很多,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专门针对继续教育的法律或者国务院行政法规,我国继续教育领域的立法仍旧空白。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英国继续教育领域的立法经验,继而有效规范继续教育市场秩序,以期提高我国继续教育的总体水平。现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我国继续教育立法工作:

(一)增强立法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立法的内容停留在宏观层面上,《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等只是原则性地提出了工学结合的建议,总体上比较宏观,具体该如何操作,比如经费从哪里来,如何在校企之间分配等,法律规范并没有加以明确,同时刚性约束少,无论是法律条文还是政策规定,往往以倡导性的要求居多,比如“可以”“鼓励”“应该”,刚性的要求少,更少对不按法律规范执行的情况明确提出要承担的后果是什么,谁来执行等。使这些法律在实施中变成了“软法”或者“宣传资料,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1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而对继续教育实施的责任部门和机构的建立、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资金筹集等等,几乎没有触及,法律规定与现状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在今后续教育立法中应尽量克服此类弊端,立法中应将对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部门、监督机关、财政投入主体、投入比例、教师资格的培训等实际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对不能履行职责的部门或者个人的处罚等进行明确的约定,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适应社会经济和继续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尽快制定我国的《继续教育法》

虽然继续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存在交叉,但把继续教育归到其他法律,会使本来就脆弱的继续教育更容易被忽视,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继续教育的专项法律,制定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公民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途径,对继续教育办学机构、教学设施、经费来源、师资人员等做好详细规划,最大程度地保证公民参加继续教育的可能。只有从法律上确认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规定政府应该承担的地位和职责,保证继续教育的财政拨款,理顺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并维护公民应享有的^续教育的权利,才能确保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终身教育体系才能得以建构。

因此,制定一部独立的、体现中国继续教育特色的《继续教育法》,即是继续教育顺利发展的需要,也是迈向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制度比不可缺的步骤。

参考文献

[1]徐枝海.当代世界教育改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李继刚.英国成人教育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金岳祥.英国发展终身学习的政策、举措与问题[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2).

[4]宋孝忠.欧美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立法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12).

第3篇:继续教育范文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在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论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继续教育;高职院校;学历教育

在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是相对于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言,通常是面向各类技术管理人员及其他社会生源的再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素质和从业技能,不断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继续教育体系可分为学历教育体系和非学历教育体系,其中学历教育体系包括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及自考教育;非学历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技术资格证书培训和各类短期培训等。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工作,既是高职院校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升自身办学能力的客观需求,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是,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和社会总体需求仍有极大的差距,发展现状依然令人担忧。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多层级、多形式、多门类的较完善的办学体系,形成了规模大、形式多的继续教育办学格局。具体来说,自学考试报考专业较齐全,合作本科院校选择多,项目如专转本、专接本、小自考等这些自学考试的形式灵活,报考方便,吸引了大批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报考。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好,专科层次需求大,网络教育特色专业受青睐,这类学历教育因为学习形式多样,学习时间灵活,受到社会成员因提升学历层次和自身素质需求的欢迎。非学历的教育培训不尽如人意,但市场潜力巨大,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应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收益指标差。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院会设立学历教育及非学历的教育培训,但两者之间是严重失衡的,培训工作业务量少且收益差,常态项目少,只是作为年底考核用以填充的工作内容而已。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仍以成人学历教育(成人大专、网络教育和自考教育)为主要业务;二是成人学历教育质量呈现下滑趋势。本科院校在做大做强的理念下,重心放在本科、研究生教育上,高职高专放在全日制大专的教育上,成人教育只是作为创收来源,只重视扩大办学规模,不会投入过多资源来开展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上依然是普高全日制式的理论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与成教生的实际教育需求有很大差距;三是成人教育的学生到课率极低,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差。参加学历教育的学生来自社会各界,在社会上工作多年,很多抱着混文凭的心态,不遵守课堂纪律,消极对待课堂教育。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实力不强,在继续教育及社会培训工作中面临极大的挑战。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的定位不清晰,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职责不明确。

继续教育尚未形成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下属的二级办学机构,可以自主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的教育培训,进行独立的学生及教学管理,可以自主招生。但是,项目及人员的管理由学校领导负责,运行机制滞后,财务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等都与市场脱轨,依然是体制内的理论,难以打开市场局面。非学历的教育培训分散在各个二级学院,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口径,职责不清晰,容易造成很多管理上的疏漏。

(二)高职院校自身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办学理念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虽然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模逐年在增长,学历教育依然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非学历的教育培训只是一种补充形式。继续教育不应仅仅将提高学历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应大力开展促进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为目的的培训工作。高职院校要抓住构建学习型社会及终身教育的机遇,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把非学历的教育培训工作当作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重点和未来的突破点。

(三)非学历的教育培训特色不突出,市场开拓途径单一。

培训市场的竞争很激烈,专业的社会培训机构机制灵活,宣传手段高,市场挖掘能力强,学院在提供师资、场地方面有优势,其他方面不能与社会培训机构相比。目前,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由于缺乏创新性,忽视广告及媒体的宣传,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调动积极性去开拓新项目,造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很难形成大的培训规模。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开展的培训项目还是针对校内学生,如会计资格证培训、专升本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等,即使在针对校内学生的培训项目中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依然抢占了大部分生源。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展相关的特色的专业培训,但在开设培训课程时,没有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不能打造本校的特色课程体系和品牌,导致好项目吸引不到足够多的生源,“酒香也怕巷子深”。反观专业的社会培训机构具有很强的灵活自主性,针对需求开发符合市场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并可以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因此占据了大部分的培训市场。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对策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背景下,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工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探索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定落实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的创新进行的积极探索,要充分考虑到学员继续教育的特征,实现管理科学化,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要制定奖励机制并落实到位,以促进继续教育项目优质高效地发展。

(二)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整合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加大投入,把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统筹经费规划中,提升继续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三)加快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不能照搬全日制的教育模式,要根据实际结合学员需求制定符合人性化的制度。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学员的思想教育管理,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学有所获;其次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探索建立适合继续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继续教育的教育评估体系,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力度;最后要加强建设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品牌,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

(四)利用自身优势,多渠道开拓市场,打造专业化的特色继续教育品牌。

在完成每年的常规业务外,还应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发掘外部资源,多渠道寻找合作伙伴和生源。一是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学生群体资源,与行业管理协会、考试认证机构合作开展职业和考前培训;二是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如金融、商务、财会、法律、工科类方面的培训,既可以取得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对本校的认知度,扩大品牌效益;三是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项目。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转变自身的继续教育观念,提升质量强化管理,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要把继续教育做强作大,实现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文辉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见.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5.

[2]林葵花.成人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6.3.

第4篇:继续教育范文

继续教育的登记证书:根据人事部、信息产业部(2003)国人发39号文件和信息产业部(2004)47号文件规定:对自2004年1月1日起取得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

实行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定期登记制度是促使持证人员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保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用人单位聘用和使用人才提供客观公正、科学有效的依据。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会计继续教育;现状;建议

财务共享是一个新事物,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它在给会计人员带来了考验与机遇的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综合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过程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一、财务共享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与现状

(一)财务共享要求会计人员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综合素质,但个别人员工作不认真,缺乏敬业精神。(二)财务共享需要既懂得专业又懂得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复合人才,但当前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水平普遍不高。(三)财务共享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具有适应会计新业务的能力,但当前不少财务人员专技能力不强,不注重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缺少想继续学习新知识的意识。(四)财务共享需要工作人员要有协调沟通管理能力,但当前不少会计人员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与能力,工作效率不高。

二、对财务共享来说,需要对现行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在以下问题上应给予改进

(一)继续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不能及时使会计人员掌握当前财务共享所必须的财会知识。现行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无论你是企业会计,还是预算单位会计,都集合在一起进行三统一的面授(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的培训内容),从培训的实用性上说,培训内容的覆盖面是很低的,没有考虑到广大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实际需要。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不得不求助于其他渠道获取急需的知识。这既加大了培训的支出,又加重了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无所谓思想。(二)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非常单一,不能为财务共享提供复合型人才。现在绝大多数的会计培训项目是关于企业的新制度新准则知识教育,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实务案例等几乎没有时间顾及。至于核算中心已涉及或即将涉及管理会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金融、证券等实用的技能和知识更是不用说了。(三)单一的面授培训方式,不能及时提高财务共享中心会计的整体业务素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财务共享后的会计职能已从单纯的会计核算服务,逐步向单位的经营管理、决策等高端服务拓展,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掌握财经财税法规和财务管理、审计、金融、人力资源等相关学科知识,这些综合知识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的获取,仅靠单一的面授培训掌握不了的。

三、搞好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构造全社会重视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工作及其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宣传,促使全社会提升对会计工作及其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并能大力支持会计继续教育,调动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使全社会形成一个重视会计工作关心会计人员学习良好氛围。(1)对会计人员来讲要使他明白继续教育的作用,让他把“强迫我参加培训”理念改变成“我想参加培训”的理念,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教育。(2)对所在单位领导来讲要提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认识。单位领导要懂得“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道理,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财会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二)在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在分类培训的基础上既有多个培训项目又有多种培训方式供学员选择的新型的切合实际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1)实行多种多样的培训模式。如传统的集中面授,在线教育,考察交流,实践实习等,为会计人员提供快速,方便的学习环境和切合实际的培训模式,提高他们对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财务共享中心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考察交流、实践实习等形式获得“待人接物,协调沟通”的能力提升。(2)继续教育培训要严格按会计的性质分类培训。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要分开培训,虽然大家都是会计,但它们从属于两种不同性质会计制度,涉及的内容虽有交集,但会计业务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因此它们的培训要单独进行。企业会计除了培训财税财经法规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外还要结合实时的政策变化注重会计实务的培训,同时开展如经营管理,合理避税,内部控制,人力资源会计等内容培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除了培训财税财经法规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外还要注重预决算的培训同时开展如财务共享需要的管理会计,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会计等内容培训,确保会计人员适应会计工作的持续发展。(3)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要既丰富又实用,注重成人教育的特点,以补充急需更新的技能,知识,结构调整等为目的,充分考虑各行业会计岗位的特点,设立不同培训课程,以满足会计人员的培训需求。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不能局限在会计法规、制度培训这一个方面,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应该要有长远的预见性,在培训课程设置上除了针对实用外,还应加强其他必要的相关知识培训:如财务共享需要的电算化计算机的操作维护技能、人员沟通管理交流技巧、经济一体化后世界交流语言英语等各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三)加强培训管理,严肃考纪考风。“组织者为完成培训任务组织培训,而一些会计人员为会计证年检而参加培训。”这是当前一些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突出表现,使继续教育成为表面文章,已严重影响了全社会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知。因此,(1)财政部门要加强和学员的沟通,听取他们对培训单位、培训项目与内容的意见和建议,据此制订合理的年度培育计划督促培训单位能够认真对待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对培训单位建立“优胜劣汰”制度,对不符合继续教育要求的单位取消其培训资格。要确保对培训内容、过程、师资的全方位监督,从而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2)加强检验培训效果的考试管理。杜绝考试舞弊行为,让考试能实事就是地体现会计人员掌握程度,从而真正体现出培训效果,督促培训机构加强自身不足的改进,督促会计人员端正学习态度,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总之,参加会计继续教育是帮助会计人员学习掌握新知识,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财务共享后,会计人员执业要求将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拓展拓宽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渠道,让会计从业人员及时提升继续教育理念,紧跟时代脉搏,加快提升专业技术水平,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新的工作新的环境,贴近新兴业务形态财务核算模式,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毕明,张旋.财务信息共享对会计职业及学科教育影响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5(01).

第6篇:继续教育范文

1继续教育的形式单一,主要以知识讲座讲为主,自学及外出脱产培训为辅

1.1医药生产或销售企业提供的新药介绍,此类讲座通常是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其内容也只限于产品介绍,主要宣传其功效,其它方面诸如:不良反应、具体的临床使用等介绍的较少,并且通常占用的是休息时间,易产生反感。

1.2某些学会或协会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其内容多,时间短,而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并且没有可以复习使用的教材,上完课没法消化和复习讲课内容。

l.3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布置学习内容,要求自学,缺少必要的学习指导及学习监督考核,因此学习效果和自觉性无法保证。

1.4选派人员进行系统化的脱产培训,主要是参加临床药师培训,这种继续教育系统而且有针对性,但由于名额限制,没法普及至所有人,因而无法得到整体提高。这几类现行的培方式说明了在医院的管理中药师素质的提高开始受到重视,继续教育也正在大力的开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学习监督考核制度,学习效果无从考评,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缺乏奖惩制度和具体的措施,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结果使继续教育沦为走过场,以至于使人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2安排的学习内容存在知识结构上的不合理

目前很多院校培养的面向医院的药学类专业时,所设置的课程涉及医学类的主要为生理解剖等专业,没有如: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而工作后接受的培训内容也只限于药学相关知识,缺少医学相关知识,并且药学类知识也主要以巩固为主,缺少最新的医药知识及行业动态的学习,这样一来药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无法满足现代新的药学服务的需要。

2.1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够充裕,提供的知识讲座次数较少一月一次都无法保证,可以听讲的名额也是有限的(尤其是某些学会或协会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通常每个医院只有二至三个名额),并且每次多则三小时,少则一个小时,学习频率和总的学习时间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2教育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上,没能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因素,由于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职称的不同、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大课性质的集中学习,在内容安排上深浅不好把握,学习效果也就无法保证。那么如何才能使医院药师的继续教育不流于形式,并且能提高药师学习的主动性,有针对性系统化开展培训,体现出继续教育正真的意义?

3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台、相互补的学习方式

3.1根据人员按职称及学历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组,指定理论水平较高的药师任组长,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成员的情况安排学习计划,统一组织学习,小组之间定期开展学习竞赛。

3.2外出脱产培训的药师在科内开展学习讲座,系统地教授其培训期间所学习的内容,临床药师定期将其参与的临床案例在科内进行学习讨论,使人人都有参与临床的机会,这样理论结合实践更加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3.3聘请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授课,如针对药师们医学相关知识的缺乏,可以和相关医学院校合作,请专职的教师为药师讲解医学相关课程。

3.4邀请医院各科有关临床专家系统地讲授相关专科的知识,这样作为药师可以对相关的临床疾病有所了解,还可以了解各科的用药习惯,从而达到既避免内部误会,又能更好的为患者释疑解惑,还可提高药师的知识。对于一些专科医院这样做更有利于专科医院的发展。

3.5全员参与编写药讯,使得药师们为出药讯而主动学习,及时地最新的药学知识及政策法规告知临床,从而指导临床,做好医生的助手。

4科学规划学习内容

4.1在以药学为主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医学理论的学习(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心理学等)。

4.2定期收集最新的医药信息及相关政策法规,及时安排学习计划。

4.3还应加强医学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学习教育。

4.4合理安排,充分保证学习时间: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时计划好学习课时,可以利用上班前、下班前或午餐后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每次半小时,保证高频率(如做倒每次一小课、每月一大课……)。

第7篇: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颜元;创新教育;继续教育

收稿日期:2007―04―15

作者简介:张新红(1972―),女,汉族,河南浚县人,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务处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是我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颜元的创新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梁启超所言,颜元是当时“思想界的大炸弹”。①侯外庐也曾评价说:颜元“在当时启蒙的人物中,对于理学的批判,比王、顾、黄三人更加彻底,毫无保留”。②重温颜元的著述,对于他大力提倡尊重人的价值,经世致用,敢破敢立,敢冲敢闯,勇于创新的精神,仍然能够借鉴于继续教育创新,古为今用。

一、人为万物之灵

在宋明理学中,天理与人欲的冲突,天理总是占据着不可怀疑、不可逆转的霸权地位,人的生命价值在这种下根本就没有对话的权利,仅能成为天理的附属物而不被社会重视。而颜元公然与程朱理学叫板,把人们的关注目光从天上拉回人间,充分地肯定人的价值,“耳目、口鼻、手足、五脏、六腑、筋骨、血肉、毛发俱秀且备者,人之质也。虽蠢,犹异于物也。呼吸充周荣润,运用乎五官百骇粹且灵者,人之气也,虽蠢,犹异于物也。故曰:‘人为万物之灵。’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③“人为万物之灵”回答了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的问题。颜元认为欲望与创造是人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人人都可以通过创造而成为圣人的观点。他也认为形与性是统一的,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是统一的。“形,性之形也。性,形之性也。舍形,则无性也;舍性,则无形也。失性者,据形求之。尽性者,于形尽之。贼其形,则贼其性矣。”④创新是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不断创新的基石。颜元倡导人的价值,包括每个人,每个渴望知识的人,顺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者须振萎惰,破因循,每日有过可改,有善可迁,即成汤‘日新’之学也。”⑤可见,要成为尧舜一则创新,戒“因循”;二则锲而不舍,“日日创新”。颜元还十分强调意志坚定,“凡读圣人书,便要为转世之人,不要为世转之人。”“转世之人”是要胸怀大志,有所建树;“世转之人”是随波逐流,墨守成规者。“须知圣人是我做得。不能作圣,不敢作圣,皆无志也。”教师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能、胜任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靠高层次的创造去摘取“圣贤”的桂冠。其途径不外乎攻读学位、在职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讲座、科研论文等。无论哪一种形式,教师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多元化继续教育中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

二、只因是个活心

对教师,“看圣人之心随触便动,只因是个活心,见可喜便喜,可怒便怒,推而至于万应曲当,天下归心,总是个活心。宋儒言不为事务所胜,以‘呼人不至,声不加大’、‘远近一般缓走’状德行,恐正予所谓禅家死其心也。”⑥禅家一门心思静坐悟佛,是“死”心,毫无“活”的气象。颜元主张要学圣人“活”的灵魂,“活”的处事方法。创新具有很多特征,如思路畅通,灵活变通。如果把“活”心借鉴于继续教育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就能够把教学工作做“活”,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对学生,“诵圣人之经,须心会其理而力行之。”将书读“活”,一是对书的道理心领神会;二是身体力行。“今之读书者,止以明虚理、记空言为尚,精神因之而亏耗,岁月因之以消磨,至持身涉世则茫然。”⑦这样的教育是难以培养创新人才的。颜元实际上是将“活”作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准。畅通性和敏捷性是创新教育训练的目标,畅通性指心智活动畅通无阻,能迅速地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思维成果。敏捷性是指思路灵活,反应敏捷,随机应变。颜元强调学生学“活”,读书要读“活”,具有前瞻性,对今天的继续教育创新仍有积极意义。

三、不必附和雷同

“是,则一二人之见,不可易也;非,则虽千万人所同,不随声也。岂唯千万人,虽千百年同迷之局,我辈亦当以先觉觉后觉,不必附和雷同也。”⑧“朱学盖已参杂于佛氏,不止陆王也;陆王亦近支离,不止朱学也。痛尧舜周孔三事、三物之道亡,而生民之涂炭至极也。遂有《存性》、《存学》之作,聊伸前二前年圣人之故道,而微易后二千年空言无用之新学。”⑨颜元著作的一句一字,都不是兴之所至之作,都具有挑战性,都是自己提出的“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创新原则的践履,做出了示范,对人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增强有积极作用。比如,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必附和雷同”,追求单一模式。发展特色化的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新的内涵。继续教育只有不断地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与特色,才能满足灵活多变的培训市场的需求。凭借其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来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出色的继续教育服务。同时满足“独特”与“出色”两方面要件才表明继续教育符合特色化的标准。“独特性”是继续教育特色化的横向指标,“出色成效”则是继续教育特色化的纵向高度。“独特”、“出色”的继续教育超越传统教育藩篱,赋予继续教育全新的要义,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多元的市场需求,践履“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创新原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注重研究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生存境遇和不同的发展需求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践行教育的个体性。

四、学则真学,圣则真圣

创新的过程,就是求真的过程。“习只难处,来问后,再与讲。”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颜元是十分重视的。他要求学生成为能够“转世”的有“经天纬地之略”的人才,必须达到“学则真学,圣则真圣”,不做那些读了一肚子死书的“将就冒认标榜之圣”。颜元的教育内容主要由“真学”和“实学”所组成。继续教育应该是和正规教育并列的两个系列,职业教育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成人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模式。新时期的继续教育不能只是适应工业化社会的人力资源要求,而应该转为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它包括所有已经离开正规教育的人们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学则真学,圣则真圣”,尊重理性,追求真理,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寻求继续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

五、继续教育创新必须以批判地继承为立足点

创新,既不是简单地凭空捏造,更不是随意的修补,它需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因此,继续教育创新研究也必需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深化;继承与创新都是为了发展,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继承的过程也是一个借鉴、启示、吸收的过程。颜元的知识观中具有丰富的反传统思想,这种思想中包含有丰富的创新教育思想。虽然颜元的整个教育思想还带有明显旧教育的痕迹,实际上还是在传统教育俗套中兜圈子,但他的创新理论建树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一分为二、辩证地借鉴颜元的创新教育思想,吸收其合理因素,借鉴颜元所倡导的重视人的价值、“实学、实习、实用”的创新教育思想,促进继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注释:

①李国钧,金林祥.中国教育思想史(第四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226.

②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24.

③颜元.存性编(卷一)•性理评〔A〕.颜元集(上)〔C〕.北京:中华书局,1987:15.

④颜元.存人编(卷一)•唤迷途〔A〕.颜元集(上)〔C〕.北京:中华书局,1987:128.

⑤⑦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学须第十三〔A〕.颜元集(下)〔C〕.北京:中华书局,1987:669.

⑥四书正误(卷三)•子罕〔A〕.颜元集(上)〔C〕.北京:中华书局,1987:201.

第8篇:继续教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进入我科的护士11人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本科3人,专科8人,年龄21.5岁±0.84岁。2011年9月─2013年8月进入我科的护士19人设为试验组,均为女性,本科6人,专科13人,年龄21.6岁±0.79岁。两组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继续教育方法进行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按护理部和科内教学计划进行,每周集中授课1次,其他内容以自学为主,日常工作由具有带教资格的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带教,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完成对新护士的传、帮、带的教学任务,注重专科知识与实践操作。试验组在传统的继续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用同伴教育干预的策略,加强服务内涵建设的教育。由总带教老师制定同伴教育计划、护士长审核计划,依据同伴教育计划选择同伴教育者,在科室内由总带教老师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前期教育,再由同伴教育者对新护士进行教育。具体如下。

1.2.1.1同伴教育计划同伴教育计划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①知识目标。以我院2011年─2013年《临床服务科室护理质量》为标准,结合我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环境物品管理、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沟通技巧、应急处理、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讲解,再结合科室建设布局及物品摆放要求进行实践,同时新护士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交流,再由同伴教育者结合案例进行情景描述,以此来帮助新护士在分析问题和制定措施时清楚聚焦。②技能目标。基础技能:吸氧、输液、输血、吸痰、鼻饲、导尿、灌肠、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糖监测等;专科技能:心肺复苏和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测仪、静脉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方法及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和护理。每周科室集中培训1次,业余时间护士互相学习、交流,随时将有疑问的地方向同伴教育者、总带教老师或护士长咨询。

1.2.1.2同伴教育者的选择和培训由科室护士长、总带教老师负责同伴教育者的选择和培训。同伴教育者的入选标准:在护理部教学科具有带教资质的护理人员;在护理部教学科连续3年组织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考核中成绩大于95分;工作年限>3年;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表达及应急处理能力;热爱护理事业、有奉献精神。选择符合要求的2名护师作为同伴教育者。将试验组的护士分成2个小组,一组10人,一组9人。2名同伴教育者分别负责两组同伴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同伴教育者培训:先由总带教老师制定同伴教育的目的、培训方案及考核标准,再由护士长审核;护士长认可后,由总带教老师对同伴教育者先进行前期培训指导,同伴教育者培训合格后,由其根据护理部教学科及科室教学计划,列出培训重点,并将培训内容做成幻灯片进行授课,解答学员的疑问;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旁听,负责纠正不准确的部分,同时对授课时新护士讲出的工作中遇到的事及处理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保证培训效果。

1.2.1.3同伴教育计划的落实护士分两组在同伴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计划的实施。同伴教育者进行示范教育,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负责日常质量控制。每月总带教老师组织1次理论、操作考核,掌握进展情况。6个月后进行综合能力测评。护士长不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考评,还从不同的角度,如病人和家属、科室医生和护士、科内进修人员和实习人员处收集护士信息,以了解培训效果。

1.2.2评价指标①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每月1次,满分100分。取6次平均成绩为最后得分。②综合能力。科室自行制定考核标准,从护士的工作态度、观察病情、沟通能力、病房管理、应急处理能力方面考核是否合格。由同伴教育者、总带教老师和护士长进行考核。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同伴教育在病区新护士继续教育管理中具有可行性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人年龄偏大、病情重、突发事情多,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且目前科室护士年轻化。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似年龄、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在彼此间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和知识,以唤起共鸣。人们的许多行为可通过角色示范来学习,当榜样与个人年龄、文化、经历、工作环境等有较多相似时,个人更易受到榜样的影响。新护士的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思维活跃、自信心强,对工作和未来充满激情,选择优秀护士担当同伴教育者,使他们觉得榜样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内在动力,形成良好的赶、学、超的学习氛围。同时他们的工作环境相同、学习需求相似,更加利于沟通和交流。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士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较对照组高,说明同伴教育者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2.2同伴教育有助于病区新护士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2.2.1同伴教育有助于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护士在学校都学过相关知识和技能,但缺乏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两者的结合。同伴教育者用其言行激发新护士学习的热情,增加感性认识,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示范传授给护士,使其以较快的速度掌握专科理论与技能。同时进行小组比赛,促进学员的积极参与,在学习、练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提高效果。

2.2.2同伴教育有助于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护士长是病区护理管理第一负责人,护士同样也肩负管理病区的责任,故而培养护士综合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小组成员在情感、心理、技术、服务方面相互支持,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护士间相互交流,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获得了同伴和带教老师的认可,增强了自信心。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护士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也是采用同伴教育模式的原因。

3小结

第9篇: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师 继续教育 高校

[作者简介]杨艳艳(1977- ),女,湖北武汉人,广东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广东 东莞 52380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064-02

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以几何速度向前发展,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信息智能化等的出现,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公布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战略思想的提出,对如何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等问题,给高校管理者们提出了更为艰巨的历史命题。科教兴国,教育先行;振兴教育,师资先行。高等教育要面对挑战,冲出重围,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就是进一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本文试从分析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现状的角度出发,探讨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革对策,以期给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以借鉴和启示。

一、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模式

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再教育。目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实践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种模式:

1.校本教育模式。校本教育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进行的教育,主要是利用学校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对本校教师进行再教育。如针对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师德师风等方面的系列再教育。校本教育模式具有成本低廉、形式灵活、针对性强等优点。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不仅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寓教于学、寓学于教”,而且能将本校的价值观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予以灌输,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校本教育模式是高校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历教育模式。学历教育模式包括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通过到其他著名高等院校进行深造,获取更高层次的专业学历、学位或参加专门培训机构举办的课程进修、专项培训、讲座和研讨班等途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学历教育模式具有专业性强、能及时掌握本专业最新知识和前沿发展动态等优点。同时,学历教育还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开拓自身的科研视野。学历教育模式是高校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

3.合作教育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机遇。为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的要求,开展区域间和国际教育协作、项目合作成为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新途径。通过与国际或地区间的高校、企业组织、社区、政府等进行项目合作、交流,学者访问、交换,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吸取最优教育成果和最佳教学经验,提高自身产学研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国际间和区域的交流与合作,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教育资源,在国际或区域舞台上有所建树。

4.网络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模式是信息智能化的产物,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兴模式。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广播、电视或网络课程的培训,自主、自助地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育模式具有成本较低、高效便捷、选择面广、培训自成体系等优点,尤其是对远程教育、送教上门提供了可能。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不足

随着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个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硕果。然而,纵观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现状,不难发现继续教育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地方政府缺乏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的顶层设计,相关的继续教育政策法规极其不健全。由于没有统一的有关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各地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责任、权力不清,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和力度也差别甚大,造成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使用率低下。

2.继续教育关注度低,经费投入虽逐年增加,但缺口仍旧很大。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经费的逐年增长,高校对教师再教育投入也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其他投入,如校园建设、重点科研项目资助等投入相比,缺口仍然很大。普通一线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关注,即便想参加短期进修培训或外出学习参观,也往往止步于“经费不足”的门槛。

3.继续教育模式设计存在不足。纵观目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培养现状,人才培养结构不明确、规格不清晰,注重学历、专业等职业预备教育,轻实操技能、道德修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继续教育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效果不明显。

4.受完全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过分功利化和对主流价值观的趋同性,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不良竞争。为了迎合市场,继续教育培养项目的设置越来越重视收益与回报,发展目标越来越凸显短期化;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也越来越重视其学历、科研成果等这些“看得见”的指标,忽视了潜心学习、深入研究的价值,导致功利化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增多。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发展路径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不仅仅是继续教育部分行为的简单叠加,而且是以教师施行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中心,具备明确教育层次、结构和框架,注重相应方式、方法的一个系统过程。针对这一过程,笔者就目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健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所依存的体制系统。(1)出台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法规、条例。对继续教育的实施原则、适用范围进行明晰,对政府、高校及各相关组织主管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定,对高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进行表彰奖励或处罚等激励内容进行详细规定,注重与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相衔接,使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进一步完善涉外培训管理法规、条例。针对目前合作教育模式的广泛开展,对涉外项目合作、访问交流等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也要进行规范,使其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更新观念,增加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投入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1)更新观念。不仅是管理者、施训者,包括受训者本人乃至整个高校、组织、政府和社会都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关注度,将继续教育的持续性、终生性予以贯彻,使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为常规性、长效性工程予以实施。(2)尽快引进高校教师的职业规划管理。参与继续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选择和管理自己,如何挖掘自己的特长,认识自己的风格,明确如何才能作出最大贡献,为自己的后续学习与工作创造机会。高校教师职业规划管理能帮助教师对自我进行合理认知、科学定位,从而更有目的性地参与到继续教育项目中来,帮助其抓住机遇,将事业的成功与自我激励、创造性、想象力紧密联系在一起。(3)整合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做好“开源”。例如,通过开展“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个体的教育潜能,把那些资深的施训者和在“人人教育”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培养成本校的内训师,创建自己的大学培训团;让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组织的实践平台相结合,利用政府的政策优势从中协调,从而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开辟新途径;充分利用区域沟通、国际交流、项目合作等机会,尽量吸取国内外最先进的知识、技能,为我所用,提高对继续教育的成果吸收与转化;通过成立区域性或国际性的协会、联合会,加强不同语言、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资源大融合,取长补短,培育新一代综合性知识人才;等等。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拓资源流,才能真正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4)进行继续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效率,做好“节流”。面对资源投入始终不足的情况,作为高校和政府组织应当继续保持当前好的、有利于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长期、稳定化实施;同时,进一步改革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培养架构和程序方法,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审查”,不断提高继续教育投入的透明性,达到资源分配合理、成本投入节约,提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运行效率。

3.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内容设计。(1)全面施行素质教育。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应注重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平衡;注重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相平衡;注重理论与实践教育相平衡。(2)调整继续教育类型结构及培养规格。进一步反思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规格和结构,真正做到“按需”教育。例如,根据职业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教书型人才与科研型人才不同的继续教育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应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针对高校教师的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层次水平的高校教师,构建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注重对新步入岗位的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3)找准定位,培养特色和专长。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施训者,甚至是受训者,都应根据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突出自身的教育特色,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持和发展自身特色和专长的同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建立科学的继续教育评价体系。合理利用评价体系的两个重要手段——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引领、导向、提升和激励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应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和知识技能,定制不同的考核模块和评价标准,大胆采用先进的统计分析知识和技术,对继续教育前、中、后等各环节进行科学评估,从而为薪酬体系的合理分配提供标准;同时,应采取更加公开透明、开放竞争的奖惩措施和有差异性的薪酬体系为绩效考核体系予以辅助,使受训者得到激励。评价体系的重点在于考核手段的科学性,关键在于利益分配的激励性,重要目标在于教师综合能力的进步提高。(5)多种模式的综合运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还有着其他更为广泛、丰富的施教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每一种模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即便是前述四种主要教育模式也是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一个成功的继续教育案例往往需要两种或多种教育模式交互作用、影响、组合、分化来达到继续教育的终极目标、任务和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