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情心理测试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测试是一个很好的打开话题的方式。
原因在于,很多人其实是了解自己的,只是需要心理测试的结果来给自己一种归属感。
当你终于可以和你的意中人共筑爱巢时,你想在你们的爱巢四周筑起一道围墙,下面4种形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A.房子周围有砖砌围墙
B.房子周围种许多小树
C.房子周围被铁栅栏包围
D.房子周围用木栅栏围起
这是一道很典型的,你可以在时尚刊物上、网站上、朋友发来的邮件里找到的心理测试题。从这道题目来分析,首先它简单直白,只要凭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答案,就可以一目了然知道答案。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假设了一个美满的场景一一和自己的意中人共筑爱巢,然后从有限的4个选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完完全全的私人主观判断,不管结果是不是让人认可,从看题到选择答案,再到查验答案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一个很好玩的过程,既符合了现代人浅阅读的习惯,又勾起了“达・芬奇密码”式的小悬疑,于是越来越多的媒介给这些占不了多少地方,却又可以吸引眼球的小测试开辟了一块自留地。“现在的社会已经很中性化了,不仅仅是一些女性杂志或者网站上有供大家选择的心理测试题,很多年轻的男性也愿意记住一些这样的题目,自己做做测试的同时,也可以逗逗女孩子,现在饭桌上除了荤段子之外,心理测试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打开话题的方式。”心理咨询师钟华说。
心理测试的大众风靡
国内权威的女性心理杂志《心理月刊》在2月份一期中赠送了一本心理测试的小册子,测试“别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心理月刊>主编王珲说明选择这个测试的原因:“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测试。每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带了很多期待的,这些期待就像一面凹凸的花镜,无法准确地反映自己。但别人的视角是一个校正器。”她认为心理测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自我定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本能最关注的事情,这也是心理测试在近几年风靡的一个主要原因。新浪网星座频道的编辑凯蒂阿则通过一个比较客观的事实一一网民的喜好和网站流量来作评价:“新浪从2000年开始做星座频道,从200 1年开始有了心理测试栏目。那时候的网络心理测试还不是很多,因为新浪有台湾站,我们主要依赖的是台湾那边的资源,后来发现心理测试逐渐成为新浪星座频道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虽然当时在做星座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星座就是一种迷信,其实荣格创造的现代派占星心理学,是把心理方面更深的作为星座的一个导航。我们觉得心理测试是星座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开始的时候,每条心理测试的流量占新浪星座频道的1/4或者1/3,也就是说人数达到五六十万,那时候的频率是一天1―2条,到现在每天4条,每天单个心理测试都有100万流量,心里测试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来新浪星座的人除了娱乐交朋友,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想解决他们爱情、人际关系的一些问题。现代人对心理测试感兴趣其实是对自己感兴趣,他们想知道更多关于自己的东西,包括自己的个性、人际互动、潜力等。现代人比较张扬个性,想激发自己做得更好。很多做新浪心理测试的人他们就是第一觉得好玩,第二确实觉得对自己有用,而且也是思路拓展的一个方式。一些心理测试的写的东西,对我们编辑来说都有很多惊喜,而那些网友也每天在等着这些惊喜。”
钟毕总结认为:“心理测试现在很热门的原因,我觉得是人对自己本身和其他人太感兴趣了,这种现象自古以来都没有变过,只是方式不同,前人用的可能是占卜、星相、算命、风水等等,现在有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分院系的,看上去很科学,而且也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不光是心理测试,现在其他和心理学有关的东西都很热门。很多人其实自己是知道自己的,只是需要心理测试的结果来给自己一种归属感。”
自然性和趣味性的辩驳
在Google的搜索拦里输入“心理测试”,可以发现很多诸如“哈佛大学超准心理测试题”、“外企面试时的有趣心理测试”或者“如果你一辈子只做一次心理测试,那么一定就是这个!”这样的语句来吸引点击率。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著名心理学家邱鸿钟教授介绍说:“心理测量可以分为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前者是指国际上或国内行业内公认的权威测验,这些测量工具都经过了非常复杂的研制程序和长期的流调与临床试验,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并大多有比较的常模标准。除此以外的测验工具都是非专业的和非权威的。心理测量的应用是需要专业培训的,测试员多说一句话、说错一句话都可能造成不同的后果,甚至使被试者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
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的王怀齐老师也认为:“严格意义来说,心理健康测试就像医院的体检一样,是基于来访者有疾病的假设为前提的,比较适合在医疗模式下的精神病院下进行,而作为社会健康服务机构,心理测试是起到辅助作用,一般是感觉来访者问题严重或者比如奇怪的情况下采用心理测试量表,要不就是来访者要求的。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来访者都是健康人群为主体的,使用心理测试的几率并不高。”
显然两种测试都属于心理测试,但是现实应用中的矛盾非常大,具有临床作用、准确性高的心理测试反而不为人知,很多心理学系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意到临床第一线工作,因为不受重视;而一些没有什么作用的心理测试则广受欢迎,甚至出现了大家普遍愿意接受趣味性的小测验,而不能接受一些正规测验检测出的心理病症。
新浪编辑凯蒂阿说:“在网友心目中,他们可能希望一些专业的人来写这些心理测试,但是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发现网友其实不太喜欢。因为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试比较枯燥。其实很多网友上来就是玩的,他更希望获得一些实践性强的东西,他想知道个性里面自己不知道的。我接到一些专业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比较闷,而且网友会觉得很怪异,因为大部分网友的心理都是正常的,所以拿专业的题目做出来的基本就是一个答案。所以我们后来找的作者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测试训练,都是自学的,例如说作者海衣,她创造了一个先河,是把很多电视剧、电影的情节加到题目里面,因为很多热片大家都会有兴趣。”
专业心理测试冷落于非专业的测试,王怀齐老师认为也有一个原因是国内心理测试工具都比较老,用在现代人身上其准确性就很会降低。目前的测试题要是有中国常模的就是1990年代以前的版本,如果是新的版本就是直接从国外引入,其效度和信度也不高。目前的测试题的标准都是以是否有在中国建立常模为标准的。
心理向左,情感向右
“在心理学上一直有一群人,想为心理学‘正名’,让这门学科成为和物理、数学一样的自然科学。专业心理测试也有往这个方面努力
的趋势。”钟华说。那些被视为“非专业出身”的心理测试也同样遇到不被认可的问题,新浪心理测试的“海衣苍十朵”说,很多人义正言辞指责她“不是学心理专业的,凭什么写心理测试?”她今年出书的时候,请新东方著名生涯规划师徐小平作序,请从小一起长大,现在就读北大心理系研究生孙鉴作序,都被他们很婉转地拒绝了。道理也很明白,“就是因为这些娱乐性的心理测试跟医学性的心理测试是有着暧昧不明的关系的,一旦沾了娱乐性,说话就容易变得没有力度了。更令我受不了的是,很多人会直接跟我说,你做心理测试就都是瞎编的吧?真是觉得备受打击。”
一个具有高度的专业精确性,一个仅供消遣娱乐;一个具有诊断疾病的功能,显得冰冷无情,一个全民参与,显得温情热闹。其实不同的心理测试有自己不同的受众,心理向左,情感向右,虽然两者都有一些缺陷,但是如同凯蒂阿说的,大部分选择做心理测试的人都反而越做越精,会有选择性地挑适合自己的。所谓的“心理测试癖”她也见得不多,很多人喜欢做,但做完交流一下、高兴一下也就过去了。只是有些越陷越深的现象需要注意,就像王怀齐说的,人们总有一种惯性,自己喜欢的就是说得对,自己不喜欢的就是不准确,用这样的心态来面对心理测试题可以让人越来越积极,越来越欣赏自己。但从反面来说,对于接受暗示性比较强的人,这样测试对测试者的影响可能就不好。林紫咨询中心经常有来访者就是由于测试的分析结果而变得越来越自卑。
如果你的面前有一个婴儿,你想首先摸他的哪个部位?选项包括脸颊、手、脚丫和肚子。
“肚子。”
“你的恋爱可能会谨慎过度,导致进展速度缓慢得像乌龟。”
这情节你我都不陌生。时下,五花八门的心理测试题遍布我们的生活,各种心理报刊、娱乐杂志附送的小别册、社交网站上的投票活动、或是门户网站上跳出来的网络对话框,它们在问你:“呶,你选哪个?”
很多人也乐于做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用以消遣。从主题到选项五花八门,你尽可以把婴儿的肚子换成其他各种禽鸟或走兽,甚至一把水壶、一盏台灯或一只花瓶。揭晓的答案有时在意料之外,有时又在意料之中,它不声不响、却权威般地为你总结:因为选择了一组数字“7105”,它认为我想结婚。甚至,我选择从陌生的吉普赛人手中抽取一张红心扑克牌,他会告诉我:我未来的伴侣是位比我年长的辣妹!
我们都是测试狂
“测测你是《奋斗》里面的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间办公室里,黄端坐在电脑前,点开页面。《奋斗》是时下正红的一部青春偶像剧,剧中有不少外形抢眼又个性十足的80 后。
依次答完了包括“作为前男友/ 女友,你还会去他家喝可乐吗?”“你买股票赔了还是赚了”在内的15 道题,回车,结果出来了:“华子”(剧中角色,对朋友极尽宽容的男孩)。更详尽的分析是:“你这样的人经常从一个避难所逃到另外一个避难所,总是被命运推着走,回头又不能接受命运。”
作为心理测量专业的博士生,黄端坦言遇到这类题目也会忍不住做做看,权当放松。一位曾这样形容趣味性的心理测验:“如果说这些题目也像一次考试,那考官下发考卷时就需要声明――这不算真实成绩。”
海衣(网名)一直强调这些心理测试的娱乐价值,这篇人气颇高的“《奋斗》测试”正是出自她手。海衣是新浪星座频道的特约作者,不过她更愿意将自己比作一位设计游戏的工程师:“我的设计,是为让大家尽情欢乐。”
海衣把趣味性的心理测试和专业测试比做可乐和感冒糖浆――都是水质,可以解渴。但后者具有医疗效用,而前者主要用来满足感官享受,而可口可乐最初也是由感冒糖浆衍生来的。100 多年前,美国一家生产感冒糖浆的药房中,糖浆里被误加进了苏打水,结果诞生了一种可口的碳酸饮料,这便是日后风靡全球的可口可乐。
一个流传甚广的治感冒偏方是“可乐煮姜”,很多人觉得效果不错。同样,趣味性的测试题目中,也能窥到些专业测试的影子。虽然只是游戏,海衣和她的同仁依然用心。如果读者反馈不佳,她们会集体研究,对题目和分数段的设置进行修改。“可乐可能也有一些相关疗效,但更多还是满足人的感官享受。我很清楚这一定位,并没有把可口可乐当成感冒药来卖。”
除非有心理学的教育背景,我们一般称之为“心理测试”或“小测验”,少有人会提起“心理测量”这个看起来更专业的名称。但在黄端看来,“心理测量”和“心理测试”不过是名称不同。日常所见的趣味性测试,确切地说正是心理测量的一种――“人格测量”。
一份测试可不可靠,要以“信度”来衡量。信度即多次(至少相隔两周以上)进行同一测试,所得到结果的一致程度。比如上面的“摸婴儿”,就像一份“恋爱速度量表”,不同选项代表答题人在“慢――快”这一维度上的差异。但这份量表的信度有待商酌,假如某人选择“摸婴儿肚子”,两周后,也许就凭着一时心情摸了婴儿的“脸颊”或“小手”。如此,测试的信度便不理想。
除了信度,效度是另一个衡量测验的指标,效度就是测试的有效性。在黄端看来,就像量长度要用尺、称体重要用秤,假如用尺子测体重,效度自然不佳。除非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试测和修订,谁能证明“摸婴儿的肚子”和“恋爱速度缓慢”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趣味V.S 专业
当然,那只是调侃。一套合格的量表至少应包含5 个条目(5 道题目),或者题目涉及的每个维度至少包含3 个条目。
“心理测量不可能根据一个题目就下结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张厚粲教授认为,趣味性测试终归不是科学的心理测验。“一套测验从编题开始,需经过取样、试测、修改、数据计算、制定常模等一系列手续,再按心理测量学原理和统计方法技术检验其信度、效度等指标,那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上世纪40 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S•R• 哈萨维和J•C• 麦金利编制了一份量表,以区分精神疾病患者和普通人,这便是著名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简称“MMPI”。这份包含了500 多道题目的问卷流传使用至今,已经历了5 次完善。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对MMPI 进行研究并修订,形成了一个中国版本。
在其中一个老版本中,包括“我早起的时候,多半觉得睡眠充足、头脑清醒”,“我每个星期都要拉一两次肚子”,甚至“有时我真想摔东西”,“我想当一名歌唱家”⋯⋯这些条目都来自初期心理学家对社会各个阶层的走访,以开放式访谈为主,收集并汇总来的信息,确定下基本的项目库(题库),而后选取对象进行第一次试测。
第一次试测很重要。若将题目的编制比做雕刻,那么第一次试测相当于大刀阔斧的“凿”。对几百人试测后,会删除一些有缺陷的项目,比如很多人不回答,或得分比较集中、区分度不理想的题目。经过第一次的试测,一套问卷便初具形态。
而后,用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探索出问卷中待测的维度。上世纪80 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科斯塔和麦克莱提出了“大五人格模型”。在这套被众多心理学家公认为最有前途的人格描述模型中,研究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将所有描绘人的词汇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5 个维度因素:外向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责任性、开放性。像开朗或沉闷就可被归入“内向――外向”这一维度。
接下来便是修订――试测――修订的循环,直到各维度上的得分合乎数学上正态分布的标准。就像大多数的测验中,总是少有人获得满分或零分,而大多数人集中在中间的平均分数段,在坐标图上构成一个开口向下的“钟”型曲线。此时的测验便基本令人满意,并可以依照统计结果制定出常模,以供将来的测验进行对照。
常模就像附在测验后的“标准答案”,对照分数后可以推断受测者的分析结果。以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为例,它包含有十余个量表,分别与疑病、抑郁、精神分裂等指标相关。受测者根据第一反应选择“是”或“否”,而后进行计分。以“社会内向”这一量表为例,分数越高,则说明受测者的性格可能更为内向、守旧、易紧张。而在“轻躁症”这一量表中,分数高则可能意味着更擅长交际、冲动、乐观等等。
黄端认为,和普通测验不同,心理测验的分数高低与结果优劣并无关联。“我们仅仅告诉受测者,你的人格在某一维度上的表现处于何种位置。一般来说,心理测量不做价值判断。比方说,关于‘求知动机’的测量中仅仅是告诉受测者,是哪种动机促使他求知欲旺盛,但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坏不做判断和评价。”
心理博弈
上世纪30 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对霍桑工厂的工人进行管理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旦被测者意识到自己被关注,就很可能下意识地改变事实发展的动向,即“霍桑效应”。
而类似的现象也会出现在心理测量的过程中。因此,为了获得更接近真实的测量数据,除了为受测者创造平和的测试环境,在题目的编制上,心理学家也煞费苦心。
“我是一个乐天派”,这是一道测试“情绪稳定性”的题目。但心理学家经过考量,还是决定这样表达:“我不是一个喜欢担忧的人”。表达方式有变,一来显得不单调,二来可以模糊题目的测试目的,使受测者更容易做出真实反应。
下一道题目就和“情绪稳定性”无关了。它可能是“我喜欢诗”或“我喜欢捉弄动物”,这也是问卷的玄机所在。试想,假如下一道题目是“我时常发怒”或“有时我真想摔东西”,受测者联想起上下题,不难猜出测试目的,也就难免影响到答题的选择。
心理测试像是心理学家和受测者的一场博弈。心理学家要明确:“我们想测什么?”难免地,受测者也会揣度:“你想测我什么?”为使受测者最大程度的做出第一反应,并诚实的反馈,心理学家不断更新题目的伪装以模糊测试目的,将敏感的问题留在最后,以避免引起受测者的抵触心理;甚至还要注意措辞,题目读起来要简洁明了,因为人们总是本能地排斥更花费精力的事物。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黄端曾在趣味测试的一道题前停顿了一会。“吃桔子吗?吃,把爱人的皮剥了,不吃,爱人把你的皮剥了。吃桔子吗?”选项有:吃、不吃、逃。他琢磨了一会儿,选择了“逃”。
(感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研究员,北京大学心理系张智丰、侯悠扬,新浪星座频道李鼎新、常涛对此文的帮助。)
Tips:
心理测试的先驱
弗朗西丝• 高尔顿是公认的“差异心理学”之父。他是达尔文的姑表兄弟,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心理进化的思想影响,专注研究心理遗传和意想的个别差异。他采用问答法研究意向的个别差异,并首先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心理学。他还发明了许多测验的仪器,并在1884 年伦敦国际卫生展览会之际,开办了第一个人类学测量室。
J•M• 卡特尔是美国心理测量的先驱,也是他首先提出了“ 心理测验(psychology test)”一词。作为世界上第一位心理学教授,他主要研究单个心理能力的个别差异问题。
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比奈是智力测验的创始人。1905 年他与T. 西蒙共同编制了“比奈-西蒙智力测试”,这是世界上第一份智力测验量表,被引入许多国家,而他们首创的“心理年龄”和“年龄量表”,也成为广泛应用的术语。
你最想摸婴儿的哪里 ?
手象征着平凡。你选择手就表示你很容易落入老套。就算是谈恋爱也一样一成不变,因为你不敢冒险也不敢逾规,所以尽管高速公路上没有别的车子,你还是不敢超速。
会摸头的人,期待谈恋爱的速度跟新干线一样快,希望马上就能得到爱情。
脸的大部分都是脸颊,因此脸表示本位主义的程度。你未经深思就一股脑儿投入恋情,也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
测试题
1.你是否经常做心理测试?
a是(请看第3题) b不是(请看第2题)
2.你相信缘分吗?
a相信(请看第4题)b不相信(请看第3题)
3.如果彩票中奖,你觉得会是多少?
a 5块(请看第7题)b 500万(请看第5题)
4.你很在意他/她的外形吗?
a是(请看答案C)b否 (请看第6题)
5.是否不满意他/她的相貌?
a是(请看答案B) b否(请看第7题)
6.他/她爱好美食吗?
a爱好(请看答案E)b不爱好(请看第8题)
7.你相信两个人能厮守到老吗?
a相信 (请看答案D)a不相信 (请看答案A)
8.他/她最近是否压力大,经常抱怨?
a是(请看答案F)b否 (请看答案G)
测试结果
A杯具代表
爱情对你来说根本毫无意义,MI为你的另一半表示鸭梨很大,你能坚持完成这个测试并且看到这个结果,已经实属不易了。
B怨人忧天
MyCeleb
App Store,FREE
不要像个泼妇一样数落你的他/她,人各有所不同,也许他/她并不拥有完美的外貌,但他/她是自己选的,怨不得别人。用Myceleb看看他/她吧,只需用你的iPhone轻轻咔嚓一声,你就会猛然发现他/她竟然还会与这么多明星一样上镜。Myceleb不仅仅深受大众喜爱,各大明星也非常喜欢,它能够为你关联到和你最相像的明星。MyCeleb的原理是通过一张照片在网络上寻找最相近相似度的前3位明星样貌,搞不好大家会以为你是哪个明星的亲戚。他/她都有一副明星脸了,你还会不满意吗?
C爱美嫌丑
Ugly Meter
App Store,$0.99
如果很在意他/她的外貌,那就用Ugly Meter去做个测试吧。将拍摄对象对准屏幕上预设的眼、鼻、嘴等部位,按下快门,之后iPhone就能对你的相貌进行扫描,并作出“公正”的评价。为什么“公正”要打上引号?MI兴奋地对多个帅哥美女进行了扫描,它根本毫无公正可言,甚至还对全世界公认的超级美女赫本给出10.0满分的最丑评分,“你身边的水会瞬间结冰,因为它们不想映出你的丑陋模样”,这句话太可恶了。
D浪漫纯情
AgingBooth
App Store,$0.99
你真的确定你们可以厮守到老?不是MI不相信你,你做好准备看看你们两人变老的样子吗?AgingBooth会让你穿越几十年,看到你老去的样子。尽管AgingBooth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搞怪的程序,但是人老无非就是皮松、皱纹、斑纹等等,这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AgingBooth用法非常简单,跟Ugly Meter基本一致,准备好了就去看看吧。
E甜嘴达人
Fatbooth
App Store,$0.99
看得出来,你们其实是很幸福的一对,美食固然美好,可嘴上的毛病千万要注意。虽然有那么一群人怎么吃也吃不胖,但MI劝你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去以身试险。Fatbooth一款可以把人变胖的趣味程序,操作方法也非常的简单,自拍过后,将自己样貌定位后,一张自己有双下巴的照片就这样出来了。当被一张胖脸吓到时,千万别怪MI没提醒过你。
F鸭梨过大
BaldBooth
App Store,$0.99
如果发现你的他/她最近工作压力过大,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努力工作没问题,但焦虑过度会引起一个最直接的问题――秃头。尽管说地中海的男士看来好像比较事业有成,但正值风华岁月的我们可不想有这样的“成就”。BaldBooth可以瞬间将任何人变成秃头,比水果忍者的刀还快,你可得小心了。
G完美恋人
你是一个十分踏实真诚的人,也是一个人人都想要的完美恋人。你们的感情之路没有任何障碍,你们相处总是那么的融洽,MI羡慕死了!
现在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男主角:麦克金雷,35岁,未婚,身材干瘪,头发稀少,在外表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他是美国4000万网络相亲大军中的一员。OkCupid曾经依照它的算法给麦克金雷推荐了几十个与他“很般配”的姑娘,而麦克金雷给她们之中的大多数都发了自我介绍的信息。大多数人都无视了他的信息,只有六个跟他进行了初次约会,但没有一个能更进一步。这时候他突然醒悟过来,原来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一直像其他用户一样使用这个在线相亲网站,他现在意识到,他应该要像一个数学家那样相亲。
用算法找到你的灵魂伴侣
2004年,四个哈佛数学专业的学生创办了OkCupid,其卖点就是“用算法来找到你的灵魂伴侣”。这个网站精心设计了若干生活态度和心理测试题(他们甚至还开发了一个平台以供会员自行创建心理测试),会员们需要回答十个必答问题和若干个其他附加题目。这些题目都是选择题,覆盖面囊括政治、宗教、家庭、爱情、性甚至是智能手机品牌。比如,“下面哪种情况最可能吸引你去看电影?”或者“宗教和上帝在你的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
会员们不仅需要记录自己的答案(单选),还需要选择可接受的伴侣回答(可多选),以及认为这个问题有多重要(从“没有关系”到“至关紧要”)。据统计,该网站会员平均每人会回答350个问题。
回答的问题越多,匹配的精准度就越高――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数据,OkCupid的算法引擎会自动测算两个会员之间的匹配度,100%就是数学上的灵魂伴侣,于是,当然越接近100%的越好。
但就算是数学上,麦克金雷与洛杉矶女人的匹配度也很可悲。主要是因为,OkCupid在选择潜在匹配对象时,首先会锁定回答了同一个问题的人群,然后再根据性别性向进一步筛选,最后再根据答案计算两两之间在这个问题上的分值。问题是,麦克金雷都是随机选择问题的,而他回答的问题,最终看起来都是“不受欢迎”的问题,也就是说,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很少。所以,在一个拥有200万女性的大都市里,起码有8万女性在使用OkCupid,可是麦克金雷的90分以上匹配者只有不到100个。在一个匹配度等同于存在感的网站上,他实际上就是一个透明人。
他意识到,他必须提升这些数字。麦克金雷认为,他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来获知哪些问题对他喜欢的女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然后他就可以建立一个新的交友档案,诚实地回答这些“正确”的问题,然后其他的问题都不用管了。理论上来说,这样他就能够匹配到洛杉矶里任何一个适合他的女人,而不会遇上任何一个不适合的。
科学地寻找真爱
首先,他需要数据。他建立了12个虚拟的OkCupid账号,并通过一个Python脚本来控制它们。这个脚本会寻找他的目标(25岁到45岁之间的异性恋及双性恋女性),浏览他们的网页,抓取所有公开的信息:种族、身高、是否吸烟、星座等等。
要找到她们的问题和答案,他必须再多做一点事情。OkCupid让用户看见别人的回答,不过只能是他们自己回答过的问题。于是麦克金雷让他的代码操纵着各个账号回答随机的问题――反正他不用这些账号来吸引任何人的注意,所以答案并不重要――然后,将姑娘们的答案存入自己的数据库里。
麦克金雷满意地看着他的程序满载而归。不过,他只收集了1000个账号的资料,就遇上了新的屏障:OkCupid有一个防滥用系统,专门用来防止此类数据收割,于是没过多久,他的虚拟账号就一个个地被封了。
他决定两者都试试看,于是他创建了两个账号,分别针对A类优化和B类优化。
他翻阅这两个类别的女性档案,寻找她们感兴趣的东西。结果,原来教师还是很受欢迎的,所以他在介绍里强调自己是一名数学教授。当然,最重要的部分还是那些问题。他选出在这两个类别里最受欢迎的500个问题,然后如实作答――他不希望未来的恋爱和婚姻建立在虚假之上。
这样,他就创建了两个账号,其中一个的资料照片是他攀岩的样子,而另外一个则是他在弹吉他。“不管未来的计划如何,你现在更感兴趣的是什么?性,还是爱?”他的答案是爱。但对于比较年轻的A类别,他按照机器的建议为这个问题评分为“非常重要”,对于B类别,则是“至关紧要”。
他还需要再做一件事来提升自己的受关注度。OkCupid是这样的,如果有人访问了你的页面,你就会收到一条通知。所以麦克金雷写了一个新程序,去自动访问那些评分最高的匹配对象,按年纪降序进行:星期一是1000个41岁的女性,周二是1000个40岁的女性,如此两个星期后,是1000个27岁的女性,然后再重复。来访问他的页面的女性也很快增多了,有时候达到每天400人,而他的消息箱里也涌入很多信息。
“我从来没见过跟我匹配度这么高的人,而且我觉得你的资料还挺吸引人的,”有个女人写道,“而且一个擅长数学的糙汉子感觉总会有些故事……我觉得自己得来跟你打声招呼。”
“嗨――你的资料看起来真的很吸引我,所以我过来打声招呼。”另一个这样写,“我想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虽然数学方面不是,但其他方面像得惊人!”
“你真的可以翻译中文?”还有一个问题。“我曾经上过一堂课,但实在太难了。”
真爱在相遇之后开始
数学和算法的部分到此结束。在麦克金雷寻找真爱的道路上,他还需要做一件事:离开他的四方格工作间――约会。
2012年6月30日,麦克金雷在UCLA体育馆洗了个澡,然后去见了他的第一个约会对象,Sheila。她是一个设计师,A类别,那种年轻的艺术家类型。
但当他跟Sheila告别时,很显然,他们彼此都没有动心。于是他第二天又进行了他的第二次约会,是一个来自B类别的博客。这次约会甚至感觉有些抑郁。
他只跟三个人见了第二面,只跟一个人约了第三次会。
大多数失败的约会让人怀疑人生,但对于麦克金雷来说,这更糟糕,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算法。
直到他收到王恬(音译)的信息。她是个28岁的艺术家,还是监狱废止运动的积极分子。她正在UCLA读艺术硕士,希望在UCLA附近寻找到身高180cm左右蓝眼睛的家伙,然后,她就找到了麦克金雷。他们的匹配度是91。
他们约在校园的雕塑公园相见。从那里,他们一起走到了一家校园寿司连锁店。他立刻就感受到了真爱的电力。他们从书籍讨论到艺术和音乐,聊着聊着,她承认,在给他发信息之前,她特地在自己的资料上做了小小的改动;然后他给她讲了他的爱情算法,从头到尾,这一整个故事。
“这事儿可实在有点神经质,”她说,“不过我喜欢。”
她是麦克金雷约会的第88个人。但跟以前的87个人都不同,他们进行了第二次约会,第三次……两个星期后,他们都冻结了自己的OkCupid账号。
现在麦克金雷已经获得了他的博士学位,继续教授数学;而王恬正在卡塔尔进行一项为期一年的伙伴活动。在与记者见面后的一周,王恬回到了卡塔尔,而在他们每天的Skype对话里,麦克金雷突然掏出一枚钻戒,放在摄像头面前。
她说她愿意。
我们经常会抱怨找不到真爱,经常会发觉身边的这个人如此陌生;我们经常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争吵,经常会在结婚多年以后才发现,两个人原本不该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那么,谁才是那个可以让我们幸福一生的人?我们又该到哪里去寻找?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想成就婚姻大事,要靠巧舌如簧的媒婆。后来自由恋爱了,我们可以在单位、学校、商场,甚至公共汽车上邂逅我们的真命天子。如今,时代在发展,进入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反而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在抱怨――身边无处觅知音,于是无处不在的“网络”便成了“恋爱多发地”。
各大网站异常火爆的交友平台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然而低门槛的准入、正确引导的缺失,使得网恋很难转化成真正意义上的婚恋关系;即使转化成真正的婚恋关系后,也无法避免从虚拟网络回到真实世界所带来的心理冲突。
然而,无独有偶,最近以来一批以“严肃科学”为旗帜的交友网站蓬勃兴起,一股清新健康之风正在网络流行。这些网站在“严肃交友”的前提下,将心理学体系引入到交友过程中,让你更了解自己,让你知道和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会更默契。
大多数人在择偶的时候会开出一大串的条件,大多是年龄、身高、收入、有无住房等外在标准。即使有人关注内心世界,也无非是希望对方具备温柔贤淑、正直善良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性格特点。先不说人性是如此的复杂,即使对方是一个百分百好人,生活在一起也未必就幸福。
人们还常常凭感觉来断定一个人是否适合自己,可感觉是模糊不定的,于是很多人就相信血型、属相、星座等,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感觉,更多的是在给自己的爱情寻找信心。不能说血型和星座这类东西没有一点道理,但解解闷娱乐一下尚可,以此来决定婚姻大事,未免幼稚可笑。
而严肃交友网站推出的“心理测试”系统,打破了过去以貌取人的误区,避免一些人谈了很多年恋爱仍然彼此缺乏真正了解,而是一步到位直指内心,迅速缩小包围圈,帮你寻找到最适合的另一半。同时,网站还有专家对交友全程进行跟踪服务,提供问题预警及诊断咨询服务。
无疑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方向,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恋的成功率,对于提高未来婚姻的幸福度和美满度也不无裨益。也许我们可以这样预言:一个“后网络婚恋时代”已经到来了!
记者亲历
在趣味中充满期待
在朋友的强力推荐下我来到一个大型择偶网。我感觉网站的建设非常人性化,它区别了以往传统的婚介网站,通过评估会员的性格进行配对,而不是根据身高、职业等一些外在的条件来进行测评。
整个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完成相容性关系问卷;第二,查看个性特征报告;第三,系统为您配对;第四,成为标准会员;第五,开始与匹配者交流。
测试的问题纷繁细致,几乎包括了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有“每次给自己定了一个提高计划的时候,没坚持多久就泡汤了”“许多人都认为我是个冷酷的人,不容易接近的人”等等这样的问题来让你选择是与否,还有一些问题是我平时从来没想过的。在做这些测试题的过程中,有的问题让我发现,其实我是一个自卑的人,在得不到别人的称赞时,我就常常自己给自己鼓劲;有些问题也会偶尔让我想到自己的小聪明,于是会禁不住高兴一下。
连续做完20页的测试题,历时30多分钟,我看到了我的个性报告。这份报告结果分为5个部分,是对自我认知、情绪状态、社交倾向、沟通技巧和心理需求的分析。在个性分析中说我偶然会体验到不愉快、悲伤的感觉,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对未来生活比较有信心;在情绪状态中说我想象力丰富、爱幻想,认为想象力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有创造力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渴望寻求感官刺激,喜欢冒险体验,在热闹缤纷的环境中会过得比较舒适。这些分析都很符合我的性格!看过评估后,我的感觉是:这个网站很专业,通过问题的回馈映射出一个完整的我。
做完测试和读完性格分析后,第二天我查阅Email时惊奇地发现网站上已有应征者,通知我去网站上回复。登录网站那里已经有5位应征者的资料正待我审阅呢。资料完整且多方位,有他们对某些问题回复的答案。比如,一个男士说,除了外表以外,人们最先注意到的是他的谈吐。这个问题跟我的选择一样,我喜欢谈锋犀利的人,喜欢与幽默风趣的人谈话。此人除了父母以外最崇拜的人是卡耐基,因为这个人带给他全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从这个问题上看,他一定是个勤奋好学,而且有理想有生活情趣的人,这一点让我更加欣赏。另一位男士回答的“最强的三项生活技能”中的一项也吸引了我,他说他最擅长创造安宁、良好的家庭氛围,这一点我觉得胜过一个男人的成功,跟他做朋友一定不会有很多压力。
看到以上速配者的回答,我回想了一下我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让我对以后的接触充满了期待。后来我又比较了另一家网站,在征婚流程上与前一个网站基本相同,只是在答题上更人性化一些,把回答过的问题和未回答的问题用颜色区别开来。
在初步对对方有了一些了解并产生了一定的印象后,你可以选择让对方继续回答你5个问题,而你可以从网站预先给你准备的问题里挑选出你最想了解对方的,我发出了问题,问题的答案我期待着……
幸福报告
让爱百分百
那年秋天,树叶凋零,小青的心也跟着萧条和落寞起来,相处了半年的男友和她分手了。她曾经单纯地想要和他走过一生,但男友却在和她发生了关系之后提出了分手,而且走得很绝情。
分手的那天晚上,小青一个人茫然地在街头走了好久,她不明白,男友怎能一句“我们不适合”就结束了他们之间的一切。想想刚认识的时候,他那样知冷知热地关心自己,到最后却如换了个人一般,小青就感觉心寒。这次分手让小青第一次知道了,爱情没有地久天长。
虽然失恋了,可生活仍然要继续,小青开始了没有爱情的生活。慢慢地,小青发现自己的心境不同以往,她开始害怕与男性接触,尤其是谈恋爱。虽然有好友想给她介绍男友,但小青却总是拒绝对方,她没有了再爱的勇气,甚至开始怀疑真情的存在。
小青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这家择偶网站的,她给网站的专家发来的第一封信很简单:
“我现在十分怀疑,人世间,是否有可靠的爱情?”
――小青
专家在无法对症下药的情况下,给小青回复:
“当你自己首先怀疑或者否定这个世界上还有真情时,那么即使真情来临,你也会因为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而感受不到,所以,真情于你就真的不存在了。因此,请调整自己的心态,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
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个世界上虽然有不美好的感情,但也有完美的感情。因此,如果遇到一份值得信赖的感情,那就投入自己的真诚,不要让它与你擦肩而过。”
小青又发了第二封信,在信里,她向专家敞开心扉,讲述
了自己的遭遇。她说自己没有勇气再去爱了,因为她害怕受到伤害,也害怕面对自己的过去。
很快,专家告诉小青,纯真的心远比处女身份更重要。不要在意别人是怎么想的,做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受伤害才是最重要的。在一段感情中,两个人是否真心相爱,是否真正合适,彼此是不是都具备良好的品性,才是重要的……
这封信让她理清了思路,笼罩心间的阴霾仿佛照进了些许阳光,她感到窒息过后喘息的快乐。
小青开始把网站当成自己的老朋友经常登录倾诉心声。慢慢地,在这个“大家庭”里,小青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像以前那么拒绝谈感情。
在这里她通过测试匹配结识了小峰,小青觉得和他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在日渐增多的交流中,小青对他的好感渐增,以前恋爱中的那种感觉又渐渐复苏,有一种甜蜜在心间滋生。3个月后,小峰提出见面,然而小青却犹豫了,她不知道是否该和他见面。想起以前的那段感情,小青的心里就感到战栗,她不知道是否该相信网络里的感觉7网络里建立起来的感情是否真实可靠?
“我还没有做好见面的准备。”小青在网上回绝了小峰的见面要求,她害怕失望,害怕再次受到欺骗。然而执著的小峰似乎并没有气馁,他在一周之后又向小青发出了邀请。小青有些不知所措,她再次向专家求助,在专家的许可下,小青和小峰见面了。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一个阳光男孩向小青走来,她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有一种复苏的力量在小青的血管里涌动。那天,她和小峰谈得很融洽,他们给彼此留下的印象都很好,那次美好的相见打破了小青“网络中的感情是否可信”的顾虑。之后不久,小青和小峰在生活中确定了恋爱关系。
然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小峰在小青身上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他们的关系很好,彼此很用心地去体谅和关心对方,但让小峰不解的是,小青却总是对他很不信任。有一次,他去小青的住处玩,其间他去了趟卫生间,出来的时候却发现小青正在查看他的手机。看到小峰不解的神情,小青尴尬地解释着:“我随便看看。”小峰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他们刚确立恋爱关系不久,那件事情就那样过去了,然而小峰的内心却生起了疑惑,他不明白小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之后不久,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这让小峰感到苦恼,而且更让小峰感觉无法接受的是,随着小青查看手机在他面前曝光次数的增加,她已经开始将秘密行为变成“光明正大”的举动。小峰无奈地接受着眼前的事实,而且为了“包容”小青,小峰反倒每次都要给她解释是谁打来的电话,是什么样的朋友。每次都要等他解释清楚之后,小青才会高兴。
除了在电话上严加盘查,有时小峰在街上和女性朋友打个招呼,都会引来小青的不满。
这样的交往让小峰感觉压抑,他无法忍受小青无休止的怀疑、猜测,他感觉有一块无形的大石头压得他无法喘息。有几次,小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过和小青分手的事,但一想到她对自己的好,一想到自己不能没有她,小峰就犹豫了。
这时,小峰又想到了他和小青的“红娘”。
网站的专家在接到小峰的来信之后,迅速给予了回复:
“小青之所以对你猜疑很深,是因为她对感情缺乏安全感。小青也许是因为曾经的伤害,从而在潜意识里对感情缺乏信心。但这样的人并非不会改变,只要给她足够多的温暖和关怀,她的依恋类型就会从焦虑型转变为安全型,重拾对感情的信心。
看得出来你对她的感情很深,但你有没有表露给她?她是不是知道你的感情呢?我建议你要把自己的感情传达给她,让她确定她在你心里的地位,她的独特和重要;让她时刻感受到来自你的温暖,这样可以给她多一些信心和安全感。同时,给她一些时间,相信她会改变的。”
专家给小峰回复之后,又迅速联系了小青并将小峰的来信转给她。专家在与小青进行了几次交流之后,小峰向专家反馈:小青似乎有所改变。
如今,小青和小峰甜蜜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希望通过彼此的尽心呵护,让爱情充满阳光。
小青的个性特征测试报告(部分):
比较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将对情感体验的评价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体验到的情感不仅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且强度也比较高。情绪不是很稳定,心态不够放松,总是惴惴不安的,容易感到害怕紧张,倾向于担心事情是不是要出差错。偶然会体验到不愉快、悲伤的感觉,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对未来生活比较有信心。
小峰的个性特征测试报告(部分):
情感体验通常不很敏感,不太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体验到的情感强度一般偏低。情绪稳定性处于中间水平,一般情况下心态会比较放松,有时也会出现情绪波动、不安、担心。乐观性处于中等水平,能够感受到生活和工作中各种积极体验,比较快乐,但不总是很兴奋激动的。
专家分析:
所有的匹配都是基于36维度的相容性,我们把它们归为核心品质和关键品质。核心品质是一个人一生中很大程度上保持不变的一些品质,关键品质是主要基于学习和经验,更可能受到日常生活事件以及个人所作决策影响的那些品质。这些品质会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起到巨大影响作用。
具体到婚姻,两个人在36个维度上,有些维度要相似――比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有些维度要互补――比如情感体验、情绪指数等。当双方在36个维度上都合适时,他们的感情和婚姻就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婚姻里更容易磨合,发生争执的几率也越小,而一旦有什么争执,也更容易沟通解决,婚姻当然就更幸福。
在截取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小青属于那种比较敏感比较情绪化的个性;小峰则是比较粗犷、乐天的性格。他们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互补性。实际上,在没有公开的报告中,还有关于小青和小峰其他维度的分析和匹配,是一个相当复杂精密的过程,而并不仅仅是基于以上性格方面的简单互补就把他们配在一起。
调查资料
美满婚姻的N种匹配
国内几家知名机构进行了一项名为“中国城市人群婚恋心理研究”的调查,研究涉及全国各地的5018对夫妇,采用的就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婚恋匹配研究方法――CCA,以夫妻为中心的取向,着重研究中国夫妻在心理特质上的契合情况,即两个人在哪些特质上“相似”或“互补”;从个性、价值取向、依恋方式、情感平衡等方面探察“相似”或“互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夫妻双方客观上的幸福程度和主观上的幸福感。
NO 1.相似者更容易相爱
本次研究中第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考察夫妻双方在中国人4个典型性格纬度和28个相对独立的性格方面的契合度状况。研究发现,在28个性格方面,夫妻之间竟然有27个显著相似。但在这27个性格契合方面,真正能够影响到中国夫妻双方婚姻质量的只有“面子”上的契合度,也就是说,一个爱讲面子的人和一个同样爱讲面子的人结合,双方的婚姻质量通常较高。但是在“外向一内向”性格方面,夫妻双方竟然没有任何关联,既不明显“相似”,也不明显“互补”。
NO 2.个性强势+个性弱势=双方满意
研究同时得到另一个重要发现:“领导性”纬度上分数高的男性和“领导性”纬度上分数低的女性相结合,他们婚姻满意度较高,反之亦然。这也就是说,个性上强势的男性配上个性上弱势的女性,或者强势女性配上弱势男性,双方的婚姻满意度都较高。这种家庭性别角色的互补,一定程度上为“互补优势说”增加了证据。
NO 3.丈夫情绪稳定、循规蹈矩,女性婚姻质量高
在丈夫的全部性格特质中,能够显著影响妻子婚姻质量的有“情绪性”和“纪律性”。丈夫的“情绪稳定性”不仅是影响其自身婚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其妻子婚姻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妻子的“情绪性”个性特质则没有这种效应。
NO 4.妻子观念传统,男性婚姻质量高
在妻子的全部性格特质中,“亲情”和“传统现代”能够显著影响丈夫的婚姻质量。在当代中国,总体而言,具有较传统观念的妻子通常其自身婚姻质量也较高。而喜欢冒险,尝试新事物的丈夫,其妻子的婚姻满意度通常较低。
NO 5.丈夫重视金钱和权力的度,决定妻子的婚姻质量满意度
丈夫越是重视金钱和权力,妻子的婚姻质量越高;而丈夫如果把工作成就看得非常重要,妻子的婚姻质量反而较低。这也反映了作为妻子的矛盾心理――既希望丈夫职业有成、收入丰厚,同时又不希望丈夫成为工作狂,忽略家庭和夫妻情感。
NO 6.妻子对工作成就的重视,对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有正面影响
虽然女性的传统观念对婚姻质量有正面影响,但从主观上的“婚姻满意度”这一指标来看,当代中国男性并不排斥一个事业型妻子。这一结果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一个对事业有追求的独立女性,才能真正理解丈夫在事业上的理想和抱负。
NO 7.伦理道德对婚姻的影响
丈夫能够影响妻子“婚姻满意度”的价值观和依恋特质有:品格公益、人伦前提、负向情感、重视民主、平等和良心,同时看重爱情和家庭完整性的丈夫,其妻子的婚姻满意度较高。这说明伦理道德也能够影响到婚姻的满意度。
火眼金睛
交友网站的良莠之辨
交友网站有许多种,既有以娱乐为目的的,也有以严肃婚嫁为目的的。而目前在中国,交友网站这个市场正在逐步秩序化起来,所以在这样新旧局面交接的阶段,我们自己选准目标很重要。如果你本意是想找一个合适的人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却跑到一个娱乐交友网站,那难免会失望。
判断一个交友网站的性质其实并不难:
首先看网站的整体格调。娱乐性质的交友网站难免会有一些哗众取宠的内容,火爆的标题、惹眼的图片;而严肃交友网站更偏向于服务和专业水准,内容方面往往言之有物。
其次,娱乐性质的交友网站往往跟随潮流的走势,缺乏自己的核心产品;而严肃交友网站往往有自己的核心理念,甚至专业支持和专业服务。
最后,二者用户群体截然不同。在娱乐交友网站,其会员是抱着玩乐的心理和目的:而严肃交友网站的用户则真正渴望爱情和婚姻。这在各自网站的互动区,如BBs上往往有鲜明的体现。
专家提醒:小心!
网爱的陷阱
无论在任何情境里,保持理智的判断都是必要的,网络中同样如此。避免网络交友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品行之前,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
他谦和得令人动容:那么大的“腕”儿,进到屋里还是会客气地鞠上一躬;因为采访而推迟晚餐明明令他饿得肚子咕咕叫,却坚持要采访完再吃,在我的极力劝说下才忐忑地让人把晚饭端过来;餐毕,工作人员撤餐具时,他也一起帮忙,拿餐巾纸仔细地擦弄脏的一小块桌面。
亲情:我是母亲晚年的肩膀
2002年3月22日,29岁的苏有朋重新站在舞台上,上海体育馆涌进了1.8万余名歌迷。吴奇隆、陈志朋都来了,大家一起合唱《星光依旧灿烂》,接着是“小虎队”组曲《快乐主义》。刚开始时,苏有朋忍着没有哭,直到看见妈妈、弟弟就坐在第一排,想到妈妈一路陪自己走过来,他感觉自己成了母亲晚年的肩膀,这才落泪。
记者: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的?他们现在情况怎么样?
苏:妈妈是老师,怕她太辛苦,前几年就让她退休了。爸爸很会做菜,本来计划让他来北京开一家台湾餐馆,但是怕他累,最终放弃了。希望他们过得好一些。现在最操心的事就是爸妈的健康状况。我常跟他们讲,关心我的话,就要把自己照顾好,千万别出状况,否则我会担心,工作也受影响。(回神凝思)咦?这好像是小时候父母对孩子说的话,现在情况倒过来,轮到我跟他们讲了。(笑)
记者:艺人一般都会有绯闻,尤其是漂亮的艺人。你的绯闻不算多,但也不少。爸爸妈妈看到这些绯闻会怎么想?
苏:呵呵。妈妈因为对演艺圈不甚了解,看了就会担心,想东想西地不能睡觉,常常是经过一个晚上的失眠,第二天告诉我说:“阿朋啊,妈妈告诉你啊,要注意啊!”我就会哭笑不得:“妈,好啦,好啦,这些东西你又不懂!”可是讲了一堆又没用,妈妈仍然会东想西想。
记者:看来他们是很谨慎、很传统的一代人了?
苏:是啊,他们不太喜欢被打扰,不是那种喜欢出风头的星爸星妈。有时在媒体上看到关于他们的报道,就对我抱怨:“你看,连家里的事情,报纸都知道!”我说:“哦!不是我讲的,都是公司同事说的。”(笑)
记者:你是独生子吗?有没有兄弟姐妹?
苏:有个弟弟,比我小6岁。我15岁出道,读高一,那时候他才小学四年级。对小朋友来讲,年龄相差太大,没有什么交流。
记者:有兄弟姐妹的人,常常会觉得父母偏心。你觉得父母比较喜欢你们兄弟俩中的哪一个?
苏:小时候,我觉得妈妈比较疼弟弟。因为小时候我会主动念书,弟弟特别顽皮贪玩,不爱念书,妈妈会多花时间照顾他,陪他念书应付考试。
记者:所以你可能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苏(笑):是啊,那时候我就会嫉妒地用鼻孔出气:哼!我明明比他乖嘛,你就不理我?
记者:你们兄弟俩现在的感情如何?
苏:出道以后,就很忙了,跟他交流较少。等到长大了,间隔6岁就不算什么了。有兄弟的感觉非常好,现在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回台湾就住一起。
记者:他会不会步你后尘进入演艺圈呢?
苏:不可能步我后尘,因为他不是很喜欢被那么多人关注。
记者:弟弟漂亮还是你漂亮?
苏:长得不太一样。他酷酷的,不太爱说话,比我高,小时候胖胖的,比较壮,呵呵!他胖,也可以说他壮,反正是有肉有型的那种啦。
记者:人家都说长兄如父,你会不会经常教训弟弟,或者有没有指导他做什么?
苏:曾经有过兄长代替父亲的那种。但现在他大了,不太爱听我的,他有自己的想法。网络刚出现时,我会告诉他,你可以去接触一下,我会帮你买电脑。但现在他比我还擅长,网络游戏呀什么的。
记者:他这样玩,你当时会不会担心他的前途?
苏:以前会。但人各有志,条条大路通罗马,赚最多钱的不一定是书念得最好的。弟弟的想法是不会照常规的,念书不一定争第一名。如果他的兴趣不完全在念书上,那就别再逼他拿硕士博士,这样他会很痛苦的。
记者:关于亲情,你觉得最享受的是什么时刻?
苏:很少有时间跟他们在一起。以前没有那么强烈的感情,但现在在台湾待的时间不太多,回去了就会找个时间,大家一起出来吃个饭,只要他们都健健康康,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就觉得很幸福。每次会带数码相机,我就会给大家拍照,这是最享受的时刻。
记者:感觉你在网上很性情哦!高兴时,写些意气风发的词句;沮丧时,连词句也是灰暗的。
苏:是啊!我觉得没办法隐藏自己,而且在网上感觉像一家人。在台湾我一定每天上网,常常在零点以后上去溜达。有时不注册就“潜水”上去,看到有人乱说话就突然跳出来。哎,吓他们一跳!你没看到他们在讲吗?小心!有时候”老大”会偷偷来看我们说话!
记者:在网上你一般会充当什么角色?
苏:在网上我是”家长”。有些小朋友不太懂得网络礼仪,沟通没有技巧,讲话太冲,只有我站出来维持秩序,教大家。比如他们会问网站上怎么不公开你的歌曲下载呀,这是很离谱的事情,没有版权概念,我有义务让他们明白这些。
爱情:初恋时爱上周小姐
记者: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
苏:喜欢智慧一些的女孩。聪明是第一位的,因为交往是一辈子的事,大家都有想法才好交流嘛,如果你讲的话她不懂,就没法子交流。所以说,“花瓶”式的女孩能维持一时,但没办法长久相处。
记者:预备谈一场“有头脑的恋爱”?
苏(哈哈一笑):也没那么严重了,那样会特难找噢!
记者:浪漫的事做过吗?
苏:年轻时也有,那时我还没变成事业型。
记者:什么时候的事情?哪个女孩子这么幸运?
苏(大笑):高三最后一个月,在K书中心(读书场所)遇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啊,修正!应该用英文的惊叹语句来读的。
记者:愿意公开她的名字吗?
苏:不行。但我可以称她为周小姐。我第一眼看到她,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她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字条,送花给她的人始终不断,我想,这么多人喜欢她,还是算了吧!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去认识她,没想到她居然接受了我。我的同学中也有人喜欢她,但他们都知道不是我的对手。
记者:胜利者的感觉如何?你们当时怎么相处?
苏(笑):呵呵,不错。整个过程很像“追赶跑跳碰”,在K书中心远远地看到了,双方对视一下,又赶紧避开,回到自己座位躲起来。想见面,见了面又不好意思地擦身而过。
传一句话,也要像击鼓传花般经过许多人,才会到达对方耳中。她的意思如何,再照原路径返回。
记者:这么害羞,那怎么约会呀?
苏(不好意思地笑):等终于约好了地点和时间,两个人还会一前一后走出电梯,到餐厅同样是有先来、后到,让别人看起来像是不经意的巧合。那时她有一个好朋友帮我们传话,被我们叫做“青蛇”,周小姐是“白蛇”。
记者:你们在一起做过的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
苏:在一起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她毕业那年我去献花,那是第一次买花,以前都是收花,不知道花那么贵,此后再收到花就会告诉人家,不要再买这么多啦,好贵呦!几枝不记得了,反正花了我好多台币。
记者:初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美的。是吧?
苏:是这样吧!到现在我还很怀念她,但是她已经是我一个高中同学的女朋友,据说两人的感情很好。(陷入怀想……)
记者:给你出个心理测试题:在沙漠里行走时,发现一个空瓶子,你会如何处理?
苏:带走。
记者:空瓶子代表初恋,你是那种对初恋念念不忘、永远为初恋情人在心里留一份空间的人。
苏(惊奇):真的吗?是吗?那个比喻有点道理吧。在我心中,她很完美,现在想来我没有好好待人家,那时不懂得珍惜,觉得比较愧对她,考完大学那年暑假,“小虎队”第一次到内地做巡回演唱会,工作忙得没法子顾上她。你看看,一考完大学就把人家给“抛弃”了!
记者:如果每个女人都是男人的一所学校的话,那她算是你哪个阶段的教育?
苏:应该是我的小学吧,入门教育。毕业成绩不敢说及格。希望吸取以前的经验,对下一个好一点啦。
记者:初恋后是否再有过深刻难忘的恋情?
苏:当然有,先别挖了!(挤眉弄眼)
记者:但总是比不过初恋,是吗?
苏:那倒也未必啦!
记者:现在有没有女朋友?
苏:工作太忙,顾不上啊!好不容易有现在的机会,希望多做些,所以没有那么急地去找一份感情。随缘吧!
记者:你希望下一次找一个什么样的女朋友?
苏:没有太固定的要求,只是希望对方喜欢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我这个身份,身份是虚无的身外物。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有一些作为常人的缺点。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容易辨清她喜欢我还是我的身份;但对我来说,却是件费尽心机的事情。
记者:是不是也受媒体的影响?
苏:是啊。如果媒体公开,我会搞不清楚,感情里面是否带有一些需要宣传的意味,因为你身在这个位置,很难搞清楚她喜欢的是什么。我是那种谈恋爱较认真的人,恋爱时就在考虑成家之后会怎样了,所以会想得多一些。
记者:你未来的家庭梦想是什么?是想像刘德华一样做一辈子大众情人,还是想像张学友一样建一个幸福家庭,再兼顾一下事业?
苏:不想当一辈子大众情人,事业、家庭并行、兼顾更好。要有一个舒服、满意的家作为休整的港湾,地方要足够大。找个我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结婚,大家志趣相投,生活在一起就好,应该是那种雅皮的生活,大家都有很高的生活品位,有假期时一起去旅行。
记者:会生一群孩子吗?
苏:暂时不会生小孩,二人世界就挺好的。
记者:如果有了孩子,你会是个什么样的父亲?
苏:可能会是严肃的父亲吧!我绝对会给他一个大方向,不可以是个坏人,可是还会给他空间,就像我会护着我弟一样。我是个骨子里道德观念较强的人,什么事都要规范化。
记者:你觉得好男人的定义是什么?有句歌词说“好男人不会让心爱的女人受一点点伤”,你是这样的好男人吗?
苏:我觉得好男人首先要专一,有责任感。“不让女人受一点点伤”,这个压力太大了吧?一点点伤都不能受?有时候情绪不好,骂她两句,就受伤了,回家哭呀,怎么办?
求佛:想做梁朝伟
记者:你有信仰吗?
苏:有,信佛。我小时候就觉得蛮有佛缘的,进了寺庙很容易感动。尤其是高三那年,面对升学压力,佛就成了心灵的寄托,也是舒缓情绪的通道。慢慢就很虔诚了,信得不得了,曾经有一段时间连蚊子都不杀,看到洗手台上的蚂蚁都把它救走放到安全的地方,后来对蚊子开了“杀戒”。
记者:为什么单单对蚊子开“杀戒”?
苏(低头,难为情地小声嘀咕):后来想开了,蚊子太讨厌了。
记者:你的信仰对你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吗?
苏:影响蛮大的。在这个圈子里能找到什么?浮浮沉沉的,佛教我放下很多事情,教我豁达、洒脱些,也教我如果不尽如人意的话,就睡一觉,OK,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信佛让我比较平和了。人要顺天一点,不要太执著了。
记者:你觉得自己聪明吗?
苏:小时候觉得自己聪明,大了才知道自己很平凡。我的机缘很好,老天给了我很多机会,没让我一路“暗”到底。但你要努力,有机会抓不住,等于没有。给你一部戏,本来演好了,全世界都会为你鼓掌;但你演砸了,全世界吐你口水。
记者:你怎么看待自己今天在演艺圈的地位和成绩?
苏:在演艺圈十几年,我曾经有过辉煌,也有过低潮,一步步走到现在是当初所不能想象的。我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小朋友了,不奢望演完一部戏就会一步登天。但我坚信,现在的苏有朋,不管外界给他什么,心还是自己。有些事情可以豁达、洒脱些,不要那么强求,只要在过程中尽了力,就OK。
记者:佛说苦海无边,你觉得人生苦不苦?
苏:也没那么苦。无欲则刚,一旦无所求,就无所谓了。
记者:你现在最想向佛求什么?
苏:想做梁朝伟。(沉思)可是有几个梁朝伟?就一个!别焦躁,急不得。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你只要抓住机会,好好做就行了。想那么多,没用。嘿嘿!
记者:看到自己现在的成绩,满足吗?
苏:不太留恋过去,大部分时间往前看。有时上节目,会聊聊过去。好汉不提当年勇嘛!我要求自己永远要有变化,那是对粉丝负责。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把我神化了,在他们眼里,我戏演得真好。哇,每次看到这个,压力好大,其实我知道没那么好啦。但既然他们把我说得那么好,我就必须弥补这个缺陷,要真做到人家说的那样好,才不会让大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