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学专业实习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满意度[1]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待同样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满意度。但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其来衡量一个群体对某一事物或另一个群体主要的判断。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评价主要是指实习医院的药学带教老师或者其他药学工作者对我校药学实习生的实习生活、工作以及各方面的满意情况。它不仅仅是代表实习医院对学生的一个心理状况的反映,也通过实习医院对昆明学院药学专业专科实习生的满意度调查,了解实习医院对实习生的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学生知识结构框架、临床应变能力、实习安排不合理等,从而找出目前临床实践教学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为高等医学院校及临床教学医院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质量提供依据[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部分实习医院包括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人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红会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昆明解放军区总医院四十三医院;昆明学院2013级药学专业专科班学生。
1.2 研究方法
项目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昆明学院实习医院临床带教老师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的满意度的分析与调查。共发出实习单位问卷8份,每个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及其他药学工作者问卷50卷,收回有效问卷50卷,共400卷,回收率为100%;对各个实习单位的昆明学院2013级药学专业专科班实习生进行访谈,对访谈内容做好笔录。用Excel、Word软件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根据问卷、访谈的内容和数据提出对策和建议。
1.3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一所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或药学工作者若干名,对其分别分发调查问卷进行预实验,并修改完善调查问卷。②对每个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和药学工作者分发问卷50卷,回收调查问卷;对每个实习单位的药学实习生集中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做好笔录。③统计满意度情况,记录数据。用Excel、Word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其意义并得出结论。根据结论,提出拙见和建议。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总体评价
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的评价间接表明我校昆明学院医学院药学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从表1可以看出,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评价整体上处于“满意”层面。
表1 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总体评价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认为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的实习状态较好的比例占58.75%,较差的比例占26.军事文章75%。总体来说,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较高,间接表明我校医学院药学专业培养出的药学生基本符合具有药学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综合看来,我校昆明学院医学院目前的临床实践教学和教学模式对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关键重要的作用,说明我校医学院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较高,符合社会药学人才发展的要求。但根据问卷数据显示我校药学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依然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2.1.1 理论知识薄弱,技能掌握不扎实
48.25%的带教老师以及药学工作者认为,我院药学专业实习生的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不是很高,在参与制药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常识而会犯一些错误,例如,小品种中的石楠藤是蔷薇科的植物,而有时采购的药材表现出:节膨大、有扁节,这是胡椒科的石楠藤的特征,这样就很明确了只要石楠藤中出现以上两种特征就可以断定药材掺伪。有的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导致药物的错误配取,若不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技能,改正错误,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的生命危险。
2.1.2 实习态度不太端正
“昆明学院药学生来到实习单位,感觉一切与我无关,不考试,无人强制,光看着,但在实际操作中表现较其他高校的药学生较好;有些同学甚至把实习时间都用来找工作,他们认为找工作比干工作更重要”,这是一位带教老师说的话。由此可知,我校药学实习生在医院的工作态度不太端正,导致了对实习本质意义的错误认识。
2.1.3 无法承担简单的药学课题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68.5%的老师认为我校药学实习生没有能力承担简单的药学课题的研究。多数实习生在校期间没有承担过药学课题的研究,因此在实习单位如有课题任务分配下来,有些实习生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进入实习单位,有很多的现实难题需要(下转第80页)(上接第71页)解决,实习生科研能力的强弱对自己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扎实的基础知识在临床应用中尤其重要,掌握基础技能非常关键。在与药学实习生交谈调查中,60%的同学认为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教学对工作影响较大。有同学提到,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是必须建立在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上才能充分发挥。通过对实习生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调查发现,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课时有限,实验课课时不足,导致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临床反应性迟钝,动手能力不强等继发反应。
3.2 掌握基本技能,夯实提高
根据调查数据,我院药学专业实习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基本技能普遍熟练,但不熟练。掌握药学基本技能是立足于临床的根本。要鼓励在校药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跟随教师参加药物咨询,走进临床见习,参与临床用药,了解信息,收集资料并归档;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报告、处方统计及评价等工作,掌握处方结构、调配程序和原则,药物分类管理制度,药物清领登记、清账手续等,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3]。对药学实习生交谈发现,在进入临床前总认为液相色谱分析很简单,仅仅是配样进针,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难度要大很多,样品、流动相、仪器以及温度和湿度等外界因素对其都有很大的影响,任何一种因素出了问题,都不能得到一张合格的图谱。因此,在熟悉掌握基本的技能外,要深入了解技能的各种细节,全面缜密地思考任何可能对技能效果造成差异的可能因素,提高药学实习生思维的严密性,达到夯实提高的目的。
3.3 规范入科培训教育[4],提高科研能力
实习生到科室报到后,由教研室组织学习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介绍科室的设置、管理要求、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核心制度,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实习生明白作为一名合格的药学工作者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工作的真诚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还应当具有对社会、对患者健康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应语言亲切、关心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同时,应向实习生反复强调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鼓励他们多学善问,尽快融入科室集体,提高他们的实习热情和信心。
【参考文献】
[1]李东月.广东药学院药学专业学生实习满意度调查[J].药学教育,2014,30(3):57-61.
校企合作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手段,也是未来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主要教学发展趋势。对于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讲,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其实习提供良好平台,使其通过顶岗实习来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术知识要点,从而提升其工作能力和自身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药学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更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以培养更多优秀药学类复合型人才。
1、药学类专业教学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其脱离以理论讲解为主的课堂,投入到以实践为主的生产中,使其能够是实践中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目前很多高校和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尤其是一些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药学类专业虽然相对更偏重于理论,但是也离不开实践。因此目前我国的药学类专业也要逐步实现校企合作,这是未来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药学专业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更是实现药学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当前药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现现状
虽然很多学校都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实习活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企业生产和教学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对于学校来讲,之所以要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主要的目的的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得到更系统的锻炼,因此学校往往希望学生的实习岗位都是对其教学有帮助的专业岗位。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其更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多为一个专业,而本专业的岗位又少,再加上考虑到学生的操作经验少,为防止生产效率降低,常常会将学生安排在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流水岗位上。这样一来,校企合作的教学意义就不复存在,顶岗实习的意义也大大削弱。
2.2分散实习。由于顶岗实习中学生要分散在各个岗位中,而老师和专业指导人员有限,无法像在课堂上一样对学生进行集中管理和指导,因此很难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
2.3学生对顶岗实习存在误解。很多药学类专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顶岗实习的积极意义,认为这是学校变相的为企业输送劳动力,还有些高等院校的学生认为这样有失身份。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也自然很难积极主动、负责认真的完成自己岗位职责。
2.4校企合作确保保障机制。虽然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国家教育部也对此提出了一些指示和要求。但是整体来讲,校企合作方面的保障机制还严重匮乏,尤其宏观指导力度较低,也没有相应的调控机制,使得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学生顶岗实习的最终目标。
3、药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的对策建议
3.1搭建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
学生顶岗实习的场所是企业,企业的支持、配合与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定期与合作企业联系交流,给校企提供交流沟通、共谋发展的平台,做好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实现与校企的“双赢”,为学生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3.2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同感
通过日常教育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积极开展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模式的校企文化建设,让学生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教师要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以不同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课堂教育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强烈的危机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内在动机。
3.3多管齐下实现教管结合
校企双方指导教师与学生工作人员相互协调,实现 “教”和“管”结合。“教”是指学院通过教研室、指导教师实现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自上而下的组织、教育、监督等,以达到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的活动;“管”是指通过学院和顶岗实习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和协调一致的管理运行机制。在严格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同时,加大师资管理中的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双重管理力度,建立一系列实习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抽检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并把顶岗实习的检查情况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考核的依据,以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4、基于校企合作药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的途径
4.1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基地的建立进一步拓宽了药学院的办学空间,不仅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而且为学校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辟新的途径;企业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4.2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构建校企合作
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大纲的编写、综合技能测试的考核、职业资格考证的培训、实训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毕业实习指导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校企在各方面的合作使高等药学专业在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越趋合理性与科学性,在人才需求、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教案制作、教师结构、课堂教学等方面构建校企合作的桥梁,真正做到所教、所学、所用紧密结合,切实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推动高等药学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化。
4.3学校与企业建立真正合作桥梁,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药学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毕业实习期间在企业实习、顶岗工作或参与企业营销和产品开发;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实训、实习岗位,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环境,学生大部分学习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实训工场(工厂)开展,在全真的企业生产线训练场地,实现“顶岗实习”。例如与多家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 分析化学 实验课 改革 创新
分析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我们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掌不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综合分析能力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实验内容重复多,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投入不足,扩大招生以后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等。为此,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
1 精选实验内容
以往我们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精选验证性实验,增加实践、综合设计性实验,建立了基础训练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层次ⅰ是基础训练性实验,以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实验常用仪器为主。如: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等,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 ,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层次ⅱ是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层次ⅰ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操作技术和仪器解决较复杂的综合性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综合实验,掌握对分析技术的综合运用的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汁中 vc含量的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河水总硬度的测定等。层次ⅲ是设计研究性实验,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实验课题,写出设计方案。在教师论证其可行性后 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写出实验小论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创新能力[1]。
2 转变实验教学方式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中心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辅导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实验开始时,请学生讲述预习的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实验结束时,请学生总结从实验中得到的体会、收获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不同的实验我们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基础训练实验,应以老师指导为主,给予简练的讲解和准确的示范,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综合设计性实验,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具体地去完成实验内容。注意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学生创造“勤于动脑”的机会。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弱点,加以引导,从而能够自己解决;设计研究性实验,以学生为主,老师只给出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并完成前期规定的实验项目的基础上自己查阅文献资料,根据学过的相关知识自主选题,独立完成方案设计和操作,自行获取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2]。
3 重视实验过程和原始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实验课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实记录并合理处理分析原始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3]。
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提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任何一个数据都如实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并当堂完成实验报告。如果出现与理论不符的情况,更是鼓励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得到的数据、现象进行解释,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任由学生忽略或篡改数据。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会与他们一起讨论,提出建议,由学生通过文献、 网络等途径去寻求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提高了,无形中也增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进考核方法
我们把实验成绩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平时、期终实验考试和笔试,以 4:3:3的比例计算总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学生的预习情况、当堂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论的合理性等等。期终实验考试一般是把最后一个综合性实验作为考试内容,由学生单独当堂完成所有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笔试是在期末进行,内容有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也有仪器的适用范围、仪器使用注意事项,还有实验设计题[4]。利用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5 设置开放实验室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我们对学生开放实验室[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储备,结合实验室条件,自行立题。通过查阅资料,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仪器和试剂材料、实验时间、实验注意事项等,制定出实验方案,实验教师给出指导意见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6 总结
实践证明,通过新模式的教学,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材施教,培养优秀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朱军,马松涛.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8,30(4):89.
[2]邢建华,侯巧芝,江书庆,裴岩岩.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 2010,07:152.
[3]包贝华,周灵君,郭戎,池玉梅.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2010,14(9):1108-1110.
关键词:校外实习;主动性; “知・熟・巧”;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93-01
校外实习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外汽修厂进行的顶岗实习。校外实习时学生主要是通过对汽车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修理,来缩短和社会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掌握对汽车故障点的判定方法和维修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习阶段是汽修教学的提高阶段,它需要依托汽修厂才能完成。校外实习对汽修专业学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校外实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修理厂进行岗位实习,学生以实习小组的形式进入到不同的岗位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实习小组再进行岗位轮换,学生通过和工人师傅一起动手修车,及时找到故障车的故障所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随时地向师傅探讨,引导学生自主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汽修实习不同于车工、钳工的生产实习,对于汽修实习中的汽车故障分析和排除训练,在校内一般都是教师人为设置故障进行演练,基本上处于纸上谈兵的模拟状态,不能完全体现现场实情,修理厂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汽修厂的车型比较多,车辆故障也不近相同,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更新,这是给学生讲授如何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故障的良好场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这是提高实践技能的可靠途径。
其次,通过校外实习能提高学生“知・熟・巧”的能力。学生在校外实习前,已经学过汽车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对汽车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等已有初步认识,对相应的一些设施设备也有所掌握,但这些都只是停留在汽车修理的表面认识阶段,许多专用工量具的使用、各种车型的维护、钣金喷漆等都要进入汽修厂以后才能进一步认识。同样,在操作熟练方面也一样,由于学校的设施设备有限,许多学生在学校只能对一种车型的发动机、变速器拆装熟悉,对常用工具的使用熟练,可换了一种车型、换了一套工具就又不熟练了,那么这些操作也只能通过校外实习才能达到熟练标准。另外,最后阶段的“巧”尤为重要,到了厂里以后我们会发现,许多汽车的故障主要都是常见的几种,只要我们沉着、镇静,根据故障的异兆、迹象、声响特征、产生部位,故障出现时机、变化情况等就能作出故障的正确判断,并及时地排除。而这样就能缩短修车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凭自己的经验判断和排除故障,并学会将相似故障的各种现象分类与区别,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可见,依托修理厂进行实践教学能弥补校内实习的不足,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兴趣
进入信息化时代,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08〕15号)中指出要“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05年与澳大利亚博士山TAFE学院共同开办高职药学专业。本文通过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探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生关键能力。TAFE采用国家职业资格框架(AQF)模式,根据国家能力标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国家认证。国家能力标准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它规定了每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澳大利亚国家能力标准紧跟行业脚步,根据行业需求,每3~5年更新一次,为了能时刻达到国家能力标准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中澳合作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自主学习目标不明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修改学习计划,对学习进行自主选择、调节和控制。所以,学习目标是自主学的构成成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截然不同。学生对教学目标不关心、不明确、不理解,就无法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换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意识缺乏
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学习自控能力较弱,仍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多数学生不愿主动思考问题,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还有一部分学生经历了中考失利,有强烈的挫败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欠缺。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一)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改善学习习惯
中澳合作药学专业采用澳方原版培训包BSB07。BSB07根据教学的先后顺序分成4个Stage,每个Stage对其中的课程有所说明:哪些是实训课,哪些是理论课,哪些是独立的知识,哪些是相互依存的知识体系。Stage中每一门课程都有PerformanceCriteria规定着每一章节需掌握的知识点。课前通过对Stage和PerformanceCriteria进行梳理,学生知道了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怎么用、和自己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等等,这就明确了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下面以PBL教学法为例,设计BSBMKG401AProfiletheMarket的课堂教学活动。PBL是基于建构主义、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任务单,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提供教学视频让学生提前观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在网上搜索信息等途径自主寻求答案,同时分组讨论并将答案汇总。课上,首先,学生分小组进行Pre-sentation,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其次,教师设置新的与工作情境相符的情境,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查找资料、汇总答案,进行演示;最后,教师点评,并综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三个方面来评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考核方式
自主学习意识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自觉实现学习目标。在BSBMKG401A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自主学习。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有意识地自主搜寻资料。考核时,BSBMKG401A课程使用了3种方式考核:笔试、小组合作报告及小组演示。小组合作部分的考核,小组成员在一个统一分数的基础上,根据组内表现,每个人会有一个系数,从0.8到1.2不等,系数乘以统一分数才是各自最后的得分,这就鼓励学生必须自主学习。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地学习。
作者:赵迎春 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专业;大学生;形体训练;良好形象;必要性
一、前言
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在医院或相关医疗机构工作,在医院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的是护士,所以,护士的整体素质对病人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大背景下,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护理专业大学生,逐渐从单一技术型人才向全面应用型人才转变。要求护士不仅具备人文护理的理念、熟练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内在素质,还要有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以使病人获得真诚、温暖和信赖。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顺应社会健康观念,各高校需要在保证大学生学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升个人形象和个人气质。形体课是以形体训练为主要内容,以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为基础,以塑造人的优美形态为目的的,借鉴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练习,提高身体灵活性和身体表现力,辅以音乐进行的一种技术教学方式。本文作者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开展形体训练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让人们认识到护理专业大学生开展形体训练的必要性。
二、开设形体训练课的必要性
形体训练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形象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开设形体训练课有其必要性,不仅能够培养护士的职业形象美,还有利于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1培养护士的职业形象美。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多数都会成为医院的一名护士,而护士这一职业是要经常与病人打交道的,积极健康的职业形象可以给病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在大学阶段接受形体、利益方面的训练能够有效的培养护士的职业形象美,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首先,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希望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形体训练,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开设形体训练课,既能提高护生的艺术修养,引导她们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又能培养她们端庄、高雅、挺拔的优秀气质。同时,形体训练课能调节学生心理活动和陶冶美好情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处于青春期的护生们认知能力很高,自尊心也很强。她们对形体变化尤为敏感,不仅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匀称、协调、线条优美的身躯,还希望自己具有心灵、气质、才学的内在美。形体课的内容以塑造形体美为主,动作过程大多是在轻松、柔和、缓慢的姿态练习中完成的,其强度负荷适合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同时,护理专业大学生大多处于18~22岁之间,该阶段学生精力充沛、可塑性强,通过形体训练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减少脂肪的堆积,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通过形体训练教学,使护生对形体训练产生自觉主动的要求,促进护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为护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形体基础。其次,护士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护理专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大部分都会成为医院的护士,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高度的责任心与爱心,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样才能给病人留下亲切、和蔼的印象,让他们在生病期间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护生掌握熟练的形体训练技能,拥有职业形象美,并运用于社会实践,是护生多种能力发展的通行证,是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基础,可获得药物无法达到的效果。另一方面,护士工作任务重、强度高、时间长,这使很多护士患有腰肌劳损、神经衰弱等职业病。而形体训练可以培养护士坚韧的毅力,增强体魄,使其能更好地适应这种工作环境,同时也能促进护士养成正确的操作动作。
2.2有利于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形体训练课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也重视课外教育,这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强化了形体训练的教学效果,把师生身体活动的姿势如站立、走路步态、面部表情、鞠躬、着装、发型、言行举止等相关礼仪姿态作为行为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小组,如在学校成立礼仪队、舞蹈队、韵律体操队、时装模特表演队等丰富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习惯,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
2.3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大学生正是追求完美的阶段,而这个阶段的训练强度相对较高,这样可以迫使大学生自觉接受和坚持锻炼,形成对美的正确的审视观点。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改善护生的基本姿态,消耗多余的脂肪,塑造优美的体型,可以增强护生的自信心,使其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
三、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存在问题分析
3.1教材不固定,教学内容不统一。形体训练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目前全国各高校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也没统一规定,这就造成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针对护理这一特殊的专业,教学内容要有其特殊性,如果像专业形体训练的课程那样,采用局限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手段,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针对护理专业开设的形体训练课程,要紧扣其培训目标和要求,明确与专业形体练习在内容上和目的上的明显区别,应该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体系安排上注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践”。同时,要根据形体训练一般要求和护理专业的职业特点进行整合。
3.2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师资源匮乏,学时不足。形体训练需要有一定的训练场所和训练设施及专业的教师,而针对医学类护理专业来说,更偏重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将大量资金倾注于基础教学设施,忽视了对形体训练教学设施的配备及完善。同时护理专业的老师大都是学本专业出身,对形体训练的教学有一定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欠缺,而且大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排课学时少。这就不能引起老师及学生的重视,不能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设形体训练课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良好气质、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所以,高校针对护士专业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学校领导要重视这一问题,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条件之外,教师也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断与时俱进,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训练,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宝珠.以形体训练培养高素质人才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68-70.
[关键词]双导师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63-02
自2009年教育部提出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来,双导师制对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高校落实双导师制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落实双导师制仍处于探索阶段,落实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双导师制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2.学校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3.校内导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待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专硕的需求;4.校外导师缺乏教学经验,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5.校内外导师缺乏交流和沟通,合作意识较弱,合作机制缺失;6.双导师的选聘不够严格,缺乏有效调动校内外导师积极性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因此,高校要进一步落实双导师制,首先应厘清落实双导师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重点建设这些要素;其次,要采取符合不同高校和专业实际情况的运行模式,使双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
一、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涉及学校师资、科研、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资源和条件。在师资上,涉及校内外导师的观念和能力情况;在科研上,涉及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平台建设情况;在教学上,涉及体现专硕特点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情况;在管理上,双导师制运行的各项机制,对落实双导师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导师的观念和能力要素
该要素主要包括:1.校内导师的观念,即校内导师应该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具有充分的认识,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对如何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2.校内导师的能力,即应及时把握业界的动态,开发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和教材,积极应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3.校外导师的观念,即应积极转变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对学生的实践环节、毕业论文和就业等方面提供指导;4.校外导师的能力,即应提高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二)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平台要素
该要素是指学校应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使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平台的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保障,应将实践平台建设成为学校、校外机构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平台,成为切实落实双导师制的重要载体。实践平台的建设需要政府、学校、教师等多方努力,其中政府应积极为学校和企业等搭建桥梁,从政策、资金上对建立实践基地的企业等给予支持;学校应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等校外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为不同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立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教师应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以合作项目为依托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平台。
(三)体现专硕特点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要素
该要素是指学校应精心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引导校内外导师共同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大多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因此,学校首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体现专硕特点的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校内外导师的职责,使校内外导师的指导能无缝衔接,并引导校内外导师进行合作;其次是积极推动校内导师走入实践基地,及时了解业界的动态和实际,与校外导师共同合作开发教学案例等,改革教学内容,编写体现实践性的教材和教案,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有利于双导师制运行的机制要素
该要素是指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双导师制运行的各种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内外导师选聘机制、合作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是落实双导师制的关键要素。
1.双导师选聘机制。一是明确选聘的条件,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校内外导师应具备的条件;二是制定选聘的程序,严格选拔校内外导师,保证导师的质量,并与校外导师签订聘用协议,明确校外导师的地位和责任;三是学生和校内外导师采取双向选择,以学生为中心合理配置校内外导师。
2.双导师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求校内导师深入基地顶岗实践,加强与校外导师的合作,并了解学生在实践基地实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引导校外导师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关键环节,比如参与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案例的开发、开设实践类的课程或者讲座,及时反馈和沟通学生实践情况,参与学生论文的开题、撰写和答辩环节等。
3.双导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一是要根据校内外导师的职责制定考核细则,采取自评、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校内外导师指导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二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校内外导师进行激励,筹措专项经费,保证双导师队伍建设经费,使尽职尽责的校内外导师获得相应的报酬,并给予校外导师相应的头衔,而对那些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应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
4.双导师培训机制。校内导师培训主要以研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规律、把握业界发展动态、增强实践能力为主,形式可采取专题培训、讲座和挂职、实践锻炼等;校外导师培训主要以加强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培训,形式可以采取讲座、研讨会、交流活动等。
二、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目前各高校在把握各要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联合培养模式、导师组模式和导师转型模式等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落实。
(一)以实践基地为依托的联合培养模式
联合培养模式是以实践基地为依托,学生在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然后在企业等校外机构进行一年左右的实践,最后完成毕业论文和设计的学校和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学生长时间浸入式地在基地进行实践,实践的时间和质量更有保证,尤其适合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联合培养模式的校内学习、基地实践和毕业论文三个阶段应该是有机统一,而不是是校内和校外割裂的。这需要校内外导师定期沟通和合作,全过程参与学生的培养,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毕业论文等;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基地实践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基地实践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需要校内导师积极与基地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使学生基地实践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灵活组合为特点的导师组模式
导师组模式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导师组成团队共同指导学生的模式,其中包括一名校内导师加一组校外导师、一组校内导师加一名校外导师、一组校内导师加一组校外导师等不同组合形式。比如有些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一名校内导师加校外导师组,校外导师组是由各轮转科室的导师组成,各轮转科室导师负责学生在本科室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有些高校采取由一名校内导师为组长,若干校内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为组员的导师组;有些高校的导师组由同一学科方向或课题组的校内导师组加上校外实践基地同一项目组的校外导师组。导师组模式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导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应同时建立和完善责权利统一的导师组管理机制。
(三)以分类为方式的导师转型模式
导师转型模式是指学校通过政策引导、培训宣传等引导校内导师更新观念,并且通过实践锻炼、横向课题合作等加强与校外机构的联系,具备一定实践经验,主动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为主,其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念和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有些高校采取对导师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有效激励措施,促使部分校内导师主动转型,在落实双导师制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
除了以上三种模式,各高校应该以重点建设某一个或若干个要素为切入点,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和不同专业的特点,不断创新模式,促进双导师制的落实,从而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焱,董增川,刘平雷,周林.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河海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2):75-79.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药用植物学实习;带队教师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之间、植物种类繁多,经济植物丰富[1]。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河南省共有药用资源2302种,其中药用植物1963种,药用动物270种,药用矿物69种[2]。药用植物学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野外实习历来受到生命科学技术系领导的重视。实习过程中除实习指导教师外,还组织生物工程专业相关专业课任课教师组成带队小组,在实习过程中负责向学生讲授本门课程和专业的关联,具体情况下面详细介绍。
一、实习过程
我系生物工程专业药用植物学理论课程由药学院的教师讲授,故实习的时间和地点由生命科学技术系和药学院领导共同商定。时间一般选在学生放假后第一周,地点一般选择八里沟景区。每次实习前都会派遣教师到预定地点进行实习考查及安排实习的交通、食宿等事宜;专业课程教师根据考察的反馈意见和实习的时间安排,查阅相关资料,预设4~5个较小范围的题目。
在每次实习前一天指定1名教师讲授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分组安排。
学生一般按每10人为一组安排,每小组安排1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实。每个实习小组配备河南植物志、小铁锹、剪枝剪、标本夹、吸水纸、标签、采集袋、常用药品等物品,并指派专人负责。
实习的过程中,植物的识别分类及标本的采集、制作由药学院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完成。
二、带队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的带队小组除了负责学生的安全、食宿等事情外,还要在此过程中寻找一切机会,比如休息间隙,根据预设题目,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所讲授的课程引导学生分析眼前的实习与本专业的关系。以笔者为例,笔者所讲的课程为《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了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围绕药用植物学进行相关学科的阐述。
(一)与植物分类学的关系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历史瑰宝,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其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国家开展了中医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工作,而这一项工作的基础就是中药,其中药用植物占据了绝大部分。药用植物的多源性、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使科研人员必须具备分类学的相关知识。
分类学研究除经典的形态学分类法,DNA分子标记技术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APG)提出的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一种全新的被子植物分类法,其最新更新于2009年[3],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其分类的依据主要是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序列,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
(二)与生物物质分离的关系
药用植物治疗、预防疾病的基础是其所含生物活性成分,这其中不仅含有我们所熟知的蛋白、脂类等成分,还包括其生理生化过程的次生代谢产物,如黄酮、生物碱、萜类等。我们要对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开展抗菌、抗癌等方面研究工作,其首要工作就是各类成分的获取,而这项工作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手段在生物物质分离这门课程中都可以得到系统的学习,这里包括某种药用植物采摘以后如何对其进行粉碎,粉碎以后活性成分的萃取、分离(离心、过滤、膜分离、层析等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纯化(层析、结晶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干燥[4]。
(三)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的关系
在获得了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信息后,有一个问题会很快摆到我们的面前,即含有高效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是否满足我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就会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首先我们可以运用细胞工程的相关技术开展植物培育工作,很少量的野生植株获得后,及时进行分割,培养愈伤组织,在此基础上诱导试管苗,最后对试管苗进行炼化,以使其适应野外环境,为下一步的野外种植打下基础。我们也可以采用直接从愈伤组织收集生物活性成分,如利用紫草养细胞生产紫草素。其次我们在获得少量的药用植物后,可以迅速粉碎原材料,并破除细胞壁,获得具有生命力的原生质体进行细胞培养,然后从细胞培养液中或培养的胞内分离所需生物活性成分[5]。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具体的来说就是在野生植株中分离、纯化其内生菌,在此基础上进行发酵工艺的研究,以获得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6][7]。
(四)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通过基因工程控制某一特定次生代谢物合成的限速酶活性,或在植物中引入新的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可提高转基因植物目标次生代谢物含量。对于涉及多个基因表达的植物次生代谢,同时增强多个基因的协同表达是提高次生代谢物产量所必需的[8]。上述工作的展开,离不开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如目的基因的获得、序列的测定、目的基因的扩增、目的基因导入植物DNA及表达等。
三、结论
作者所在单位生物工程专业药用植物学理论课程学习安排在第四学期,在随后的暑期野外实习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除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相关知识外,其指导老师对这门课程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介绍相应的会减少。这时,由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的带队小组就要发挥其长处,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学制定几个小型讲座,在实习的间隙随机同学生展开交流,提高实习目的性,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总之,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要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对药用植物科、属、种的实际鉴别能力,掌握药材采集的基本常识,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药用植物是其专业原材料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参考文献:
[1]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张红瑞,兰金旭,高致明,等.河南省常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108-110.
[3]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owering plants:APG III[J].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2009,(161):105-121.
[4]严希康.生物物质分离工程(第二版)[M].北京:化学出版社,2010.
[5]孙启时.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6]郑维发.真菌代谢产物的药物发现――资源、问题和策略[J].菌物学报,2011,30(2):151-157.
【关键词】 药房;带教;实习生;实践
实习是学生毕业踏入工作岗位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他们毕业择岗的基础,如何规范带教,保证实习效果,不同科室有其自身特点,药剂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如何带教好实习生也是药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深药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带教实习生迈向药学岗位,将所学理论知识向具体实践工作进行转化,使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药学工作者。结合我们几十年来分批带教过的实习生,浅谈这方面的工作时体会。
1 提高带教老师的知识和修养
带教老师是药学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其能力是关键,作为一个带教者,要有丰富广博的医药学知识宽度,具有扎实的基本技能熟悉本专业国内国际的发展动态,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医德医风,这样才能在临床带教中运用自己丰富广博的知识和自身修养的感召力,促使实习生学习动力和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准则。
2 加强实习生的专业
知识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我们在带教中要使他们将所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习工作中更加深刻理解所学专业知识,还应加强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以便他们知识水平能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药学。实习生大多在药房实习,在操做过程中尤其应坚持“四查十对”,严格遵守上级药师的指导,不得自作主张,随意更改处方,不按处方规定调剂药品,没有老师在指导不得单独调剂。
3 营造和谐
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刚到实习单位时,往往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不敢大胆主动的学习和工作,因此作为带教老师要主动去掉尊卑之别,以全新的教育理论定位师生关系,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助的工作伙伴关系,少批评,对他们的工作成果给予肯定,重视实习生的不同见解,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尤其在上小课时,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利于自己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