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眼下已到秋冬农村水利建设的黄金季节。我们组织召开这次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落实*8年度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动员全省水利系统紧急行动起来,迅速掀起秋冬农村水利建设新。会前,省厅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与省有关部门进行了协商沟通,基本明确了*8年度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投资计划。刚才,昆山、丰县、通州等地作了交流发言,分别介绍了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乡镇水利站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他们的经验很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7年度全省农村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7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将农村水利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加快发展,全省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7年6月底,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投入工日8450万个,兴建小沟以上建筑物4万座,疏浚县乡河道土方2.3亿立方米、村庄河塘土方2.3亿立方米,新建和改造小型泵站2148座,修复整治圩堤2385公里,新建和改造塘坝1817座。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规模和完成的工程量都超过了上一年度。农村水利建设继续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农村河道疏浚持续突破。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全省共有6545个村实施了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完成整治河塘59077条(个),土方2.33亿立方米,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55%。结合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复垦土地28359万亩,植树造林976万株。共投入资金11.7亿元,投工629万个。县乡河道疏浚完成土方2.3亿立方米,占年度计划的115%。5月下旬,省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三个部门,对全省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对18个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先进县(市、区)进行了联合表彰。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热情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扎实推进。今年,省厅审查批复了7个大型灌区改造项目和2个节水示范项目的实施方案;组织审查并批复了13个大型灌区改造和5个节水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与省发展改革委联文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申请列入新一年度国家计划;组织编制了徐州不老河灌区和南通焦港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研报告,并与省财政厅、开发局联合审查并上报国家开发办、水利部,申请列入新一年度计划。全省近10年持续推进农业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对有效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节约资源,降低农本,增加农民收益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圩区综合治理成效明显。近年来,各地将低洼圩区治理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里下河地区和沂南、沂北圩区的综合治理。今年省级补助2500万元,支持地方完成1073座圩口闸更新改造任务,有效地提升了上述低洼圩区防御雨涝灾害的能力,在今年淮河流域防洪排涝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加快推进。今年,省级落实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补助资金3000万元。各地针对不同的地形特点和水资源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拦蓄径流。全省共修建塘坝1744面,增加蓄水*0万立方米,为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水源保障。今年8月,省人大领导在对徐州市山丘区水源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视察检查时,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启动。今年,省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了农村新五件实事的重要内容,省政府第96次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十一五”要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工作目标,明确加大了省级财政投入的政策措施。省厅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今年计划安排的工程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六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展顺利。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行“民办公助”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去年我省争取国家资金2*万元,省级配套2673万元,在22个县(市)实施以小型灌排泵站改造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共修建灌溉站143座、机井8眼、塘坝162面、防渗渠道564千米,配套建筑物4310座。今年,我省计划争取中央资金3300万元,省级配套6000万元,进一步扩大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的实施范围。
二、全面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农村水利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8年度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改造、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圩区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灌排站改造等七大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水利的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保护能力。
*8年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计划完成建设土方5亿立方米,其中,疏浚县乡河道土方2亿立方米,疏浚整治村庄河塘土方1.5亿立方米,解决农村90万以上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3.4万座,加高加固圩堤1500千米,新建改造塘坝*0面。
*8年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的任务仍然艰巨,各地一定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建管结合,创新机制,又好又快地全面完成*8年度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的各项任务。这里,我要突出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全力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省委、省政府将农村河道疏浚列为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五件实事的重要内容,制定了五年实施规划,明确了政策措施。经过*6年和*7年两年实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的第三年,是完成五年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各级水利部门一定要依据规划,科学安排,加大力度,精心实施。一是要坚持五年疏浚整治的规划目标。认真分解落实年度工作计划,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五年规划目标的实现。二是要突出环太湖入湖河道疏浚整治。省委、省政府对全面彻底治理太湖,提出了明确的部署要求。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9年底前,完成环太湖入湖河流的疏浚整治,建设生态修复工程。环太湖有关市县(市、区)必须抓紧制订工作方案,逐条河道落实治理任务,确保两年内全面完成,有条件的争取在明年全部完成。三是要多渠道落实工程资金。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事关农村生态环境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一项纯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要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积极运用“一事一议”政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四是要切实加强建设管理。全面推进实施方案公示制度、施工招投标制度、土方工程监理制度、群众代表参与竣工验收制度,规范河道疏浚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确保质量和进度。五是要创新河道管理机制。总结两年多来各地的典型实践经验,积极完善政府补助、群众筹资、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高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成果。
(二)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进度。省政府第96次常务会议提出,确保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是一件关系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的水。会议明确“十一五”期间要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扎扎实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要建立专门班子。各级水利部门都要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任务,主要负责同志要投入更多精力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具体抓,农村饮水安全任务较重的市县,要建立专门班子,明确职责和任务,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二要科学编制规划。要以县为单位,按照2010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目标任务,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一定要坚持城乡一体、区域供水、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编制原则,优先安排水源地问题严重的地区,优先发展区域供水条件具备的地区。各地要按照省厅明确的时间要求,抓紧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经市级审查后,报请县(市、区)政府批准,作为指导“十一五”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依据。三要做好年度工程前期工作。严格依据规划方案和基本建设程序要求,编制年度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并按照规定程序做好报批工作。项目一经审批,就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的方案和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四要抓紧落实资金筹措方案。三年要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任务重,要求高,投资规模大。省政府已经明确了省级资金补助政策,各地要积极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市县财政补助比例;还要通过运用市场机制,扩大社会资金的投入渠道,保证工程建设需要。五要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建立健全政府监管、专业监理、社会监督、企业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切实保证工程质量。要积??证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规范管理使用。要建立项目公示制度,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国家政策、实施范围、资金筹措方案、工程建设标准和财务决算情况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六要着力创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机制。按照建管结合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农村乡镇水厂和区域供水之间的关系,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
(三)要统筹安排农村水利建设的各项任务。继续实施农业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7年度中央安排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并抓紧做好*8年度项目申报的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圩区综合治理工程。里下河地区、洪泽湖周边以及宝应湖、白马湖地区要针对今年洪涝灾害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抓紧实施灾后应急治理的各项工程措施,着力提高圩区防洪排涝、防灾减灾能力。继续抓紧山丘区水源工程建设。做到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坚持蓄、引、提、调相结合,实行政府支持、民办公助,充分调动群众自办水源灌溉工程的积极性,提高丘陵山区水资源保障和供给能力。继续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今年国家安排我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规模都超过去年。项目所在市、县要抓紧细化实施方案,足额落实地方财政补助资金,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切实做好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前期工作。全省农村小型灌排泵站面广量大,但老化失修严重,大大削弱了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各地要抓紧做好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的编制工作,为适时启动更新改造工程做好准备。
(四)高度重视乡镇水利站的建设。乡镇水利站是水利系统的最基层组织。长期以来,乡镇水利站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把农村水利站作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明确要求。今年年初,在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扩大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和*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6个部门《关于印发乡镇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答复口径的通知》中,都对农村水利站改革明确了基本原则、主要政策。为配合做好扩大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省厅于5月18日召开了全省乡镇水利站改革座谈会,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乡镇水利站改革的政策精神,对农村水利站改革工作提出具体部署要求。这两年,各地按照省厅提出的要求,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全省农村水利站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必须指出的是,仍有少数县(市、区)对农村水利站改革工作不够重视,甚至在个别乡镇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水利站体制至今尚未理顺,经费也未得到有效落实,对全省水利站体制改革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省厅对乡镇水利站的改革早就提出明确要求,各地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理顺体制,核定编制,合理分流人员,落实保障政策。当前,推进农村水利站改革一定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水利站在水利建设、防灾减灾、河湖保护、资源管理、饮水安全、服务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农村水利站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二是组织到位。各级水利部门特别是县一级水利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重点抓,建立专门班子具体负责乡镇水利站的体制改革和今后的管理考核工作,更好地发挥农村水利站的功能作用。三是措施到位。就是要抓住体制、编制、人员分流和财政保障四个重点环节,积极争取政策,抓好改革试点,总结典型经验,形成改革方案,分期分批组织实施,高质量完成农村水利站的改革任务,夯实农村水利发展的基层基础工作。省厅要求各市水利(务)局要及时掌握农村水利站改革的动态,加强与省厅的沟通联系,凡是涉及农村水利站体制、编制等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厅汇报,维护农村水利站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迅速组织秋冬农村水利建设新
*8年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已经明确,各级水利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抓住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的黄金季节,加强宣传发动,抓好典型推动,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迅速掀起全省秋冬农村水利建设新。
(一)要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各地要根据省厅提出的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提出*8年度农村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真正到位。
(二)要多渠道组织水利投入。发展农村水利,关键在投入。农村水利的社会公益性很强,需要各级公共财政加大投入。各地要抓住这几年省级投入增长较快的契机,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盘子,省厅将实行省级补助与地方投入挂钩制度,共同促进地方财政投入增长。要认真落实中央政策明确的农民在农村水利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运用和规范“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筹资筹劳参与农村水利建设。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工程方案,推广“一土多用”、“一水多用”、“以土换资”的经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扩大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渠道。要积极落实“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筹资筹劳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的新机制。
(三)要规范建设管理。近几年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加强建设管理,完善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一定要按照“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要求,抓紧完善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建立法人负责制度、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监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运行,真正做到农村水利建设为人民群众办事,对人民群众负责,受人民群众监督,让人民群众满意。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来改变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服务,从而提高产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也就慢慢的被人们所发现,以下是一些我的观点:
①县市之间、乡村之间农田水利建设进度不平衡,部分地区行动迟缓。
②工程建设之前没有好好的进行策划,在设计中存在的很多理论值,与实际存在很大差别,设计工作应当详细的列出结构图、工程量以及工程费用计算等细化的问题,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多数单位仅仅是在设计方案完成时就进行了工程,导致了工程建设完毕后使得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很多方面不能互相兼容,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③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没有自始至终的认真完成农田水利工程,有一些工程甚至还有很多工程隐患,一些半吊子工程,其原因还是存在于施工队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监督机制不完善,施工管理中的风气不好,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④在管理工程建设中粗枝大叶,维护管理方面不到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其工程的建设标准极低,这也使得工程的使用率大大下降,导致今后需要重修等,费时费力,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⑤工程建设完毕后往往缺少人员的管理或者没有相应的技术去指导。绝大部门工程建成后丢给当地农民管理,所谓谁受益谁管理,美其曰“好”,实际上多数上老百姓根本不能管理,只知道用,这就导致一些本应能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水利工程往往只十几年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工程的设施老化严重,管理非常混乱,这也导致了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灌溉区域的农业产品出产率和经济效益。
⑥农田水利工程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我国目前对于水利工程的投入机制尚未健全,同时工程建设也面临着多头投资而缺乏统筹规划的局面,国家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农工作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各个部门也通过相应的渠道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因多头投资造成小型水利遍地都是但却缺少形成系统的统筹规划。
⑦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存在着“面子工程”,其存在往往是为了形象和政绩才出现的。在项目的规划中,小型水利工程往往注重路边形象而轻视了水利建设本身的目的和工程的隐性效益。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随着领导的意图转,从而缺乏了必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其经济性和使用性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很多需要工程的地方没有,而不需要的却一堆,形成了水利基础设施的两极分化。
⑧农民参与工程讨论的意识较低,所推崇的“一事一议”也难以实行,农村中的留守妇女与老人也缺乏决策能力,往往造成村内的议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受益范围比较大,一般会辐射周围的几个村,如果不能商议妥协,那么工程就不能及时的进行,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⑨农业生产水土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多沿袭以往的方式,这样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浪费,是对用地的浪费。全国每年的土壤流失量比较大,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成片成片的土地沙石化,平均每年要损失100万亩以上,同时农业用水也没有相应的处理,而是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建议与对策
1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农村的中小型水利工程比较多,缺乏统一的管理,因此需要一个统筹规划的思想,对各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合理的规划其布局,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完备的地方。在完善水利工程时要按规定的程序来,通过正规的审批规划手续,再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只有完善的规划审批制度,才能搞好工程建设,将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合理的结合兼容起来,发挥其最大的效益,造福广大农民。
3)紧紧把握设计资格证的审批制度,以及工程招标投标制度严格把握设计资格证的审批制度,能够在根源上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胡乱规划问题。严格把关工程招标投标制度也能从根本上杜绝一些工程队的参差不齐以及各种不负责任的问题。
4)施工准入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是今后工程的质量保证坚决打击二次转包或多次转包,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具有一定条件或技术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进入施工,在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具有一定水平且负责人的质监员,在工程的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并完全的记录能够影响工程的一些材料,为今后的工程验收作真是可靠的资料。
5)建立完备的工程奖惩制度年内新建的工程项目具有评优的资格,年底对国内各个水利工程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工程凭借真实的证明来兑现一定的奖励,在媒体上加强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那些没有按照规定程序施工的,根据相关法律有相关的部门对其进行惩罚,一些半吊子豆腐渣工程要严厉打击曝光。
2加强现有的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1)加强安全管理,水利工程能够防洪、防涝,能够保护人民的安全,而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在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蚀时也要防止认为的破坏,当然工程本来的配套设施的质量也要抓紧。
2)工程建设时相关的记录要登记在案并详细记录,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也要一并详细记录,各类记录应妥善分类并保存。
3)对各个工程的等级进行划分,重点工程挂牌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态度,保各设施项目的管理安全。3.2.4工程建设的经费要单独设立一个账户,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实施,制定合理的工程维护费用,向受益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3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机制
①对于农田水利设施相关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要落实。增加地方对于水利工程的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②保障各级政府土地优先用于水利建设,加大中央对水利投资的倾斜力度。
4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到效益的工程,因此在规划时需要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及政治素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及时的宣传与推广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让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合理开发出其相应的经济效益。
5明确产权归属
在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地明确工程的产权归属,办理相关的发露手续。在管理维护方面可以通过承包、股份制等形式交由各单位实施。很小的水利工程可以由村或者农户分散管理维护。
1.1信息不完备,采集方式单一杭州市水利建设市场主体是指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供货、招标、质量检测、安全评价等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执(从)业人员。据了解,仅杭州市境内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施工、监理单位就超过100家,执(从)业人员数以万计。但是,截止目前,杭州市水利建设信用信息平台采集到的信息总共只有500余条,信息的不完备显而易见。其次,已采集到的信息,也仅限于基础信息,其以往的信用信息未能得到及时采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手段约束市场主体自主完善自身信息。目前杭州市的信用体系的信息采集,主要依靠项目申请质量监督时的信息和企业申报水利施工三级资质时提供的信息。如果企业承接的水利项目未在杭州市质量安全监督站申请质监,或者不是新申请水利施工三级资质的企业,就无从下手采集其信息。
1.2信息未进行有效传递浙江省水利厅已建立浙江省水利建设市场信息平台,并于2013年4月1日正式启用。但是,截止目前,省级信息平台与杭州市信息平台却相互独立,互不衔接,信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资源浪费。此外,杭州市境内的各区、县(市),尚未开展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导致部分在区、县(市)承担水利建设任务的市场主体的信息未及时录入杭州市水利建设信用信息平台。同时,在杭州市信用平台上已经进行信息录入的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也未能被各区、县(市)进行有效利用。比如,某施工企业在杭州市某县的某一工程中严重违约、违纪,并受到了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由于各地区的信用信息相互独立,该违约信息并不能传递到其他地区,那么该施工企业在其他地区可能仍被看作是信用良好企业,这无疑会给在其他地区与该承包商交易的市场主体带来信用风险。
1.3惩戒措施不能有效实施随着水利建设信用体系的建立,信用体系的运行也需要法律法规作保障。目前各地在对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后,通常采取曝光、与资质年检挂钩、进行招投标“标前提示”等办法,进行失信惩戒。但这些惩戒措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障,行政监督机构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对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的惩戒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2思考和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杭州市水利建设信用信息平台,提出一些建议:
2.1进行纵向和横向信息采集横向信息采集是指与杭州市各行政部门做好信息衔接。目前,杭州市的信用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或授信者手中,如工商局掌握法人资格、注册资本和年检情况;公安和法院系统掌握合同纠纷判决等情况;税务部门掌握纳税情况;银行掌握借贷还贷情况等[4]。只有与各部门所掌握的信用信息互通,才能全面掌握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纵向信息采集是指与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信用信息平台。由县(市、区)信用信息平台负责将各县(市、区)收集到的第一手信用数据收集汇总,上报至市级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必须真实、及时。在县级上传数据的基础上,由市级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录入和上报至省级信用平台。最终由省级信用平台汇总和管理。同时,各市、县也可在省级信用平台上查询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了解市场主体在浙江省其他地区的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
2.2大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共享,离不开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信用的基础是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使信用信息在建筑市场内充分流通和共享,才能有效解决水利行业信用信息不传递的情况。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和个人高度重视其信用,正是基于强大的信用信息平台。所以,各级政府应当引起重视,统一部署,加大投入,建设并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并逐步实现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平台对接,从而为解决信用问题提供可能。
2.3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一套完善的信用相关的法律体系是建立、健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这是一个长期过程[5]。就杭州市实际情况而言,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公示和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虽然相关部门已出台有关政策,但是实际操作性较差,各地也未严格遵照进行。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其次是要建立并完善奖惩机制,尤其是失信惩戒机制。在资质管理、工程招投标、执法检查等多方面,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惩罚力度,逐步扭转失信违规成本小的现状。同时,通过信息平台,扩大失信的影响范围,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制约。如此,才能提高信用体系的威信,逐步建立水利建设诚信市场。总之,要形成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载体,以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各级各部门联合制动的信用体系。
3结语
1.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
临朐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西南部,沂山北麓,弥河上游,总面积 1834 平方公里。 境内地形复杂,平原占总面积的 12.8%,丘陵为 31.3%,余为山地。 境内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湿季明显。 年平均降雨量 700 毫米左右,平均气温 12.4℃,年平均日照 2578.6 小时,无霜期 191 天。 临朐县水资源总量为 55665 万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37200 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22765 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15000万立方米。 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642.3 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是典型的贫水区。县境内弥河、汶河两大河流贯穿,共有较大支流 230 条,南部山区,比降均大于 1/40,且多属暴雨中心,部分河流具有水利发电的条件。城关街道位于临朐县城区,总面积 90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2 万亩,辖 30 个行政村,13.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 万,西部多为山区丘陵。 地理位置等影响,城关大部分地区降雨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因此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是由当前现状决定的。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就必须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关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现有的灌溉、储水、排涝等农田水利设施,因长年失修功能退化
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任务是防旱、排涝和储水,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和生态环境。 数据显示,城关普遍存在灌溉设施设计标准差,工程建设质量弱,配套设施不完善,工程长期超期服役,老化严重,功能退化等问题。 造成排水、储水功能退化的表层原因,是因水利设施长年失修所致,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因为水利设施的投资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所致。
2.2 水利工程兴建,维护资金不足;水利设施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水利工程的兴建除政府投入以外,其他资金来源较少。水利工程建好后,对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有待加强。 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工作任务, 忽视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逐步弱化。 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确,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
2.3 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组织管理
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使本来就很有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资金来源于不同渠道,没有统一规划管理,造成资源浪费。二是由于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不规范,对民间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建设市场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设施管理不善,毁损严重。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健全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有效避免自燃灾害对现代农业的影响,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也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是现代农业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因此要立足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具体有以下几点:
3.1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政府财政在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的同时,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临朐县城关街道近年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保证农业增产增收,一方面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资:西横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总投资 990多万元,计划一年内完成,其中农田水利工程投资 590 多万元;规划从嵩山水库西干渠埋设主管道 6 条,配套田间官网及灌溉出口;规划农田排涝工程,龙泉河河道清淤工程等,另一方面不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服务好农业。
3.2 建立具体的管理保护制度和实施细则 , 加强工程建成后管护工作,发挥工程最大效益
明确主体,只有明确的主体,管护的责任才不会落空。建立正常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费用、维修费用、使用费用的来源机制。根据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 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制定实施细则,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
3.3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同时重视对水利技术人力资源的培养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 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用方便、水压要求低,同时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与相关院校、有关单位搞好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对现有农田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各尽其才,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使他们能独当一面。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水利基础设施得以改善,灌溉水利用率明显提高,盆地地下水开采量得以削减,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但是,部分制约发展的因素尚未达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工农业、生活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生态用水无法保障,用水矛盾依然突出。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效果尚未显现,“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生产模式正在实施,温室产品产、供、销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温室种植还未成为受益显著的主导型产业,特色林果业尚未取得实际效益。三是水工程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受市场调节、分散经营模式的影响,滴灌工程节水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后续运行所需大量投入农民无力承担。四是流域内水资源总量不足,沿边沿沙关井压田区域内部分植被已枯萎退化,地下水位持续回升,仅靠民勤县相关部门单一力量,在流域治理及成效上进展缓慢。五是分散承包的土地经营模式制约了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滴灌工程实施区域种植品种繁杂、灌溉制度不协调,使其高效节水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结构调整中土地种植布局变化的机动性,损害已建节水工程效益的发挥,“建了改、改了建”的短期行为造成水利投资的极大浪费。因此,政府部门应对县域土地利用、种植布局进行顶层设计,分析县域经济,立足长远,以促进生态修复为基本出发点,以保证县域群众生存为着眼点,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保障产业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使水利工程建设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通过加快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土地联户承包、家庭农场等集约化经营模式进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农产品单方水效益,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科技支撑体系,从水资源动态循环、水资源保护管理、水资源配置、生态修复、节水技术措施等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开展适合县域条件的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同时,加大对高效节水工程、地下水计量设施等后续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减轻群众负担。探索建立节水奖励基金,对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使用管理优秀的用水户给予奖励,提升农民应用高效节水技术的积极性。建立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运用水价杠杆调整用水结构和产业布局;继续改革田间工程管理体制,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管理形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长效运行机制,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和效益,为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水利投入的筹集
民勤是典型的农业县,工业企业少,矿业资源贫乏,地方财政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尚显不足,加大水利投入困难重重。农业作为民勤支柱产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处于转型阵痛期,经济效益不明显,扩大再生产、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不从心,自筹资金从事水利建设尚不现实。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维护费用筹措难度较大,水费计发工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用于县域水利工程建设维护,也未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群众参与节水改造、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责任、创新意识不强,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使用还未形成自觉行为,不利于节水工程投入机制的良性循环。建议切实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经费、水利收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经费财政供给、水费用于水利基本建设和运行维护,同时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逐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探索建立节水奖励基金,对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使用管理优秀的用水户给予奖励,提升农民应用高效节水技术的积极性,促进水利基础建设良性循环。
3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充分认识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自年中央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来,我市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问题,对农民投工投劳积极性高且灌溉矛盾突出的部分末级渠道进行了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受益区群众的高度肯定。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破损严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必须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整体推进,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把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确保顺利完成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目的,遵循“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优先的原则,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护机制改革为手段,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确保“建一片,成一片,效益一片”,迅速提升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设原则。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民办公助”机制,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发展可能,由市水利局组织专班编制松滋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2、集中连片、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集体效益,重点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优先安排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
3、尊重民意、民办公助。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有关要求,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筹资、投劳、建设、运行、管护的全过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
4、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积极整合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强部门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继续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投入机制,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
三、主要任务与目标
(一)主要任务。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各地要结合实际,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增强示范效应。建设适度规模的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合水价改革)示范片。
(二)主要目标。通过若干年的建设,基本完成全市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任务,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目的。使项目区内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60%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为切实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管理办公室(名单附后),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乡镇要大力宣传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大张旗鼓地宣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农民成为“政策的明白者、项目的建设者、工程的受益者”。要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工程规划、建设、运行、管护。财政、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审查申报、建设管理、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公安、广播电视、国土资源、林业、农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二)科学编制方案。以《松滋市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为指导,依据立项指南的各项具体要求,按照“轻重缓急、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编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按照“领导重视的优先、成片推进的优先、农民用水者协会真正发挥了作用的优先、有项目捆绑的优先、农民积极性高的优先、灌区下游优先、提灌渠道优先”的原则,结合筹资情况、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等情况,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合理确定年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实施方案。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积极整合资金。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36号)要求,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市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立足民生搞配套,改善生态抓提高”的总体思路,以加快水利现代化为统领,整合水利建设资源,健全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利建设转型升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二、目标任务
新建圩口闸45座、排涝站45台套,维修圩口闸100座、排涝站50台套;疏浚农村河道450万方;加修圩堤100万方;新建小型电灌站310座。启动川东港工程,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完善城市防洪工程,完成幸福河整治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水环境整治,编制完善全市退渔还湖规划,加快退渔还湖进程。
三、工作重点
1、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围绕建设较为完备的引排水系,集中精力,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川东港整治工程沿线征地拆迁工作,启动青龙桥建设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幸福河整治工程。
2、完善防洪排涝体系。立足防灾减灾,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完善防御水旱灾害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响应制度,对影响安全度汛的险工患段等薄弱环节,逐一落实处理措施,确保安全度汛。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对病险圩口闸、排涝站进行维修改造,计划维修圩口闸100座、排涝站50台套。积极抓好圩堤加修,提高防洪标准,重点对乡镇结合部、坝头、庄圩、场圩等圩堤险工患段进行除险加固,完成圩堤加修土方100万方。继续完善城市防洪工程,新建长安北桥,新开红星美凯龙南河道125米,畅通森林公园与乌巾荡公园水系,扩大城区防洪保护范围。
3、加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围绕水利现代化目标,推进电站提水灌溉,新建小型电灌站310座,对配套灌排沟渠进行清理、整坡和夯实。实施__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三期工程,在西郊、老圩、钓鱼等乡镇建成3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计划拆建圩口闸45座、排涝站14座,新建排涝站9座、小型电灌站98座,砼衬砌渠道71公里,圩堤硬质化6.8公里,加修圩堤土方11万方,新建圩堤土方3万方。
4、组织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按照河道疏浚规划,__年计划疏浚县级河道4条,工长29.55公里,土方52.5万方;疏浚乡级河道9条,工长25.8公里,土方37.5万方。启动农村生产河疏浚整治工程,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结合废沟废塘复垦,对急需疏浚的生产河进行清淤,恢复其原有生产、交通功能,畅通圩内水系,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同时增加土地面积。__年全市生产河疏浚整治工程总投入资金3000万元,计划完成生产河土方360万立方米,复垦废沟塘1200亩以上。
5、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取水许可制度,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加强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管理,着力提高用水效率,突出节水管理能力建设,提高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强化排污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积极实施退渔还湖规划,加快退渔还湖进程,加强河道、湖泊保护,全面落实管护措施,保持湖泊健康稳定;进一步完善“河长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发包、加强监管”的原则,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加强督查考核,确保水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6、全面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认真落实工程管理措施,加大工程管理力度,确保各类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编制重点河道保护规划,严格实行河湖岸线开发利用行政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有效补偿制度,切实加强河道水域岸线管理。加强执法巡查,及时查处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占用水域岸线资源、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取土以及设置阻水障碍物等行为,加强水域、岸线等资源管理。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把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来抓,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市发改、财政、农业、农开、国土、供电、林业、宣传等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投入保障、建设用地等方面积极支持水利事业发展。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介入,对重点水利工程实行效能监察。市水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统筹做好各项水利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2、加大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加大水利投入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不断加大水利事业投入,确保当年本级财政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认真落实“城市建设维护税15%用于城市防洪建设、土地出让纯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加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同时,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严格执行“一事一议”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对各类中央财政项目,要加大财政资金配套力度,确保足额到位。
3、科学制订规划。各地要围绕农业现代化总体目标,把水利建设规划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力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水务部门要加强与发改、农业、农开、林牧、国土等部门的协调,全面把握工程现状和有关项目规划要求,本着统筹整合、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水利现代化规划,明确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措施,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建设目标和分年 实施方案。要进一步做好上争工作,通过项目包装,争取国家、省更多的水利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2.4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加大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的经验与实践,概述了我国水利工程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1.1 管理工作体制不完善。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在一定意义上是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来,但实际却因为管理工作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农民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不高。他们并没有将水利工程看作是与自身的利益有关的生产设施,从而对水利工程的维护与管理漠不关心,根本对水利工程的功能与作用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管理,目前现状就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上级部门进行安排或是自愿性质的,并没有深入到农民的思想中,导致管理上的混乱。
1.2 管理工作资金不足。资金不足的现象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小型的农村水利工程,它的收入来源单一,以灌溉所收取的水费为主,但其需要支出的费用却远远大于收入,如维修费、电费等,部分水利工程所收取的费用甚至连管理人员工资与电费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闲置的设备得不到保养,其报废机率也大大增高,形成在设备管理上的恶性循环。这种资金入不敷出的状态,必将挫伤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
1.3 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职能不清、运营模式单一、体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农田水利工作的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充分调动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其运行管理没有保障。在部分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只有少数设置了管理部门,水库则根本没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只是由村镇人员兼管,而水利渠道更是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1.4 设施养护机制不健全,工作不到位
长期以来,许多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建设、轻改造、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很多地区片面地将农田水利建设看作是大规模新建、扩建、而忽略了对已建成的各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养护。
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措施
2.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村中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要广泛宣传,实行科学、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按照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使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不断规范有序发展。
2.2 改革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取消“两工”以后,除国家投资的大型水利工程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筹措已经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瓶颈,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应该开拓思路,以经济手段建立长效节水、办水利的机制。除用好国家安排的各项支农资金向农田基本建设倾斜外,应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国家已经立法对水资源收费、对环境污染收费,则水资源使用和环境改善的收益方自然可以视为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因此,水利及环境保护项目均具有企业的特质,可以招标由企业、集体、个人投资兴办。
2.3 积极推进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做好该项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2)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 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 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3)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 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使管理责任、工作效绩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 应加大以下3项改革的力度:(1) 加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力度。(2)积极推进水价改革。(3)加快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出台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办法和章程, 对资金投入使用和建设管理加以规范。
2.4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申报、确定及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和确定上, 要公开申报程序, 公布审批结果, 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坚决杜绝项目申报和确定上的人为操作因素, 真正把那些群众呼声最高、投资效益最好的水利项目确定下来, 并建立和完善项目库, 分清轻重缓急, 分期、分批解决, 真正体现党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的要求。水利项目确定之后, 还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工程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认真执行“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的有关规定, 坚持“质量终身负责制”, 严格工程建设管理, 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 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 切实把住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竣工验收“三道关”, 把好材料设备采购、施工队伍选择、工程检查验收、资金管理使用、技术质量监督5个环节, 做到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要加强对各类水利资金的管理使用, 决不允许挤占、挪用、乱用水利资金, 要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好, 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
2.5 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 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是, 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 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2.5.1 安全管理。加强《水法》的宣传, 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 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
2.5.2 内业资料管理。工程设计、施工、交付管理各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必须妥管齐全, 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等应立项建档; 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2.5.3 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 等级造册, 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 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 设专人重点管理, 落实目标责任制, 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2.5.4 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水利部门应高度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建设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农”问题是水利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水利工程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必须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苏盛龙. 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措施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