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吹泡泡教案范文

吹泡泡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吹泡泡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吹泡泡教案

第1篇:吹泡泡教案范文

一、运用直观教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直观性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用收集、自制等方法展示教具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收集的教具,一般是指图片和小型工业品,用于欣赏而且是层次较高,大多是名家之作和民间工艺精品。这种教具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但这些精妙的工艺品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所以教师在传授除欣赏以外的课题时,要配有另一形式的教具进行教学活动,即自制教具。自制教具在绝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形式的教具有图片等没有的真实感,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如讲授《纸筒人》,我自制了洋娃娃,学生马上被吸引住了,赞不绝口,并且产生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科学性和趣味性,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的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再者,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

二、创设游戏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思想是教育史的精髓。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变枯燥为生动,变理性为感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它调动了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促成学生乐学。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成游戏。”我觉得美术课堂中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语言等方面的锻炼,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在心理上感到极大满足,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如讲授《泡泡乐》这课,如果用一般抽象讲解孩子是很难理解的,而且也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在上课时,给每一小组发一个能吹泡泡的玩具,请一个人吹泡泡,别的同学注意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当教室里飘起五颜六色的泡泡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在学生对泡泡发生兴趣时,随之就引入美术课的教学中。这样,这节课的每个内容根本不用教师怎样刻意去连贯,学生主动按自己的想法——怎样留住泡泡做了起来。这样,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牢记泡泡的颜色和形状,既验证了各学科的共同性,提高了表演和语言组织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求新心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求知心理。老师要善于保护和利用这种心理,耐心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方法、简明通俗的语言,清楚生动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他们很容易由好奇心引起需要,引起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他们注重学习中的一切新动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新的东西,来点缀自己的生活。那么,美术教学就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我教他们做泥塑人物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帮助他们做成各具特色的精美泥塑人物来装饰自己的小书屋;再如快过元旦时,教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精美的立体卡片,用来馈赠亲朋好友师长。所以,课题的设计首先就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作业制作过程中通过思索、体验、尝试,实现自己的愿望,有了更多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余地,他们会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激动、自豪,教与学双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四、及时评价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兴趣

学生在完成每一幅作业时,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评价作业时,不要一味地找缺点,而是多给学生们一些鼓励,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心理学上讲,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多运用表扬性的语言,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主体自觉意识。

教师评价学生作业,要做到及时、恰当,多用鼓励的语言。比如在《手指偶》这一课中,作业空间较大,所以我采用了下课前十分钟开始为已经完成作业的学生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时及时指出优缺点,并且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学生可以根据我的评价保持优点,改掉缺点,重新创作,作业效果相当理想。

第2篇:吹泡泡教案范文

关键词:探究活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20-0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科学课堂中,学生活动热闹的场景,忙得不可开交,气氛很热烈,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实验层出不穷,但背后总让人感觉到一种忧虑,这就是探究活动吗?他们是怎样探究的?探究到什么?他们的探究,思维积极参加了吗?他们还需要些什么材料?他们对本节课的前概念又是什么等等这是我近年来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开展探究活动,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探究活动,而不是走过场,或形似而神非的所谓探究活动。

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起点。

课前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的已有学科知识结构和经验,而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这是开展探究活动成败的关键。

在《岩石和矿物》这一单元,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怎么样?有的说:“长得帅”,有的说:“穿上新衣服挺精神的。”还有的说:“老师口袋里鼓鼓的,不会是钱吧?”“这位同学看的仔细,那如果不掏出来,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同学们来劲了,提出摸、捏、闻、敲等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习惯,观察的方法,就被我了解了。我又适时地拿出一块碎红砖和一块砂岩,让同学们识别,有的同学说叫石头,有的说叫岩石,有的说是一块是砖,一块是岩石。从而让同学们自己修正前概念,也让我掌握了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然后有针对性地扩展了学生的观察方法,建构新的概念。

二、精心设计,富有智慧

1、教学设计需要有核心的,而非杂乱的探究目标,明确通过探究要提高某一认识,建构某一概念,解决某一问题,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情感。目标杂乱会影响核心目标的达成,挤掉对核心内容思考,修正评价的时间,使探究活动表面化。

2、整个探究活动环节要清晰,有层次性,要根据思考的价值和落实的方案选有代表性的活动。像《空气的热胀冷缩》用两个带玻璃管的烧瓶,已经很明显地比较出空气的热胀冷缩严重多了,正因为这样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现象产生“喷泉”现象,这些探究已足达成了目标。我认为不需要再搞其他什么实验了。

3、在设计教案时,尽量挖掘每块内容的价值,对那些无意义或意义不大或起干扰作用或脱离学生已有知识的活动不设计;奉行“一寸宽,一里深”的宗旨,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为真实,更具意义和价值。

4、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效的探究预设与生成缺一不可。没有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是不精彩的课堂,备课时要尽可能多的预设,挖掘教材与学生经验的连接点,对学生在探究中可能会有的疑问,见解,发现,设计什么样的教案,需要的材料,实验过程中可能要碰到的困难等要心中有数,要有应对预案。对课堂上学生一些不寻常的举动和发现,老师要及时捕捉,筛选,放大那些充满灵性富有个性的方案设计,操作实践,感知的过程,各种发现和启迪。

上《彩虹》一课时,课件打出“雨过天晴彩虹图”,学生们迫不及待的讲述了自己所看到的自然景象,我就及时抓住,吹泡泡的时候也有,对着太阳喷水雾时也有,放大这些现象,很快地便提出探究的问题:彩虹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究竟和什么有关呢?有的说光线,有的说太阳光线,有的说水,有的说与光和水都有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预设各种实验的方案和器材,我让他们说出理由之后,分小组设计活动方案,由老师尽可能的提供器材,完成探究活动。在汇报交流阶段,汇报的五花八门,老师及时抓住光线和太阳光线的区别进行放大,及时抓住玻璃也有这种景象,在这个过程中玻璃与水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三、让小学生感受这个世界远比理解这个世界更重要

小学生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各种幻想,脑子里有许多的为什么,可以说很想认识这个世界,但还没有储备起应有的知识,有的连一知半解也没有,你却要让他们理解这个世界,那不是空中楼阁吗?所以我想,让小学生感受这个世界,远比理解这个世界更重要,更切实际。

以前我上《空气》这一课,总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空气的了解,说出空气的特点,说出空气对人的作用,还往往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发现,最后老师问:关于空气你们还想研究点什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能去研究空气的成分吗?所谓的探究也只是发个保鲜袋,气球什么的,让学生玩玩,总结一下,就是“现解”空气了。其实这样学习应该是误导,学生根本就不构建起新的概念,学到的所谓知识,那是老师灌输的。现在我上《空气》这一课之前,却让学生带空气到学校里来,要求只有一个,只要能证明确定有空气就行了,并展示给同学们看。第二天同学们带来的“空气”可真不少,有气球,风车,打气筒,雨伞,风筝,瓶子,鼓鼓的塑料袋,小电扇电动直升机,火柴等等。然后分组展示,说说空气在其中还起到了什么作用,一堂空气课就变成了感受空气的课了,然后让他们涂颜色区分哪里的空气质量好,那些地方的空气可能受到污染了,最后,让学生闻闻老师事先收集好的清新空气和受到污染的空气,说说感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反对污染空气的行为情感。

第3篇:吹泡泡教案范文

[关键字]美术课堂;学生;活动;绘画创作;随心所欲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而如何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变成孩子们乐于学习的场所,就必须解放孩子们的思想,让美术课堂充满灵性与活力,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对美术课堂进行了一些改革,改变以往的一些旧观念,让学生随心所欲一点。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教师角色要随心所欲――“入情入景”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美术老师抱着厚厚的一叠绘画本走进教室,首先把上堂课画得好的作品的同学表扬一番,然后把画得不好的作品的同学指出来,得到表扬的同学洋洋得意,受批评的同学沮丧着脸。而且,上课时强调规矩:要求身体端正,不要“乱讲乱动”,更不要弄出声音,眼睛注视黑板和老师。你瞧,规矩太多,学生如何创新,学生兴趣如何激起。这样的教学只会束缚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孩子们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有想法也不能说出来。

因此,我认为我们美术教师角色要转变,努力改变“一言堂”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坐到学生的座位上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真正地理解美术作品。当然这不是每节课都适用,因此,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点,随时改变我们老师的角色。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范围,不同的环境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是朋友关系或者是亲人关系。总之,学生希望你像谁你就尽量去满足他们,当然在某些严肃的场所,学生会自动你当老师,尊敬你。

二、教学情境创设要随心所欲――“意想天开”

1.导入课题情境要出奇制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一样。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进入课堂,要改变以往的“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请坐”……导入课题模式,要用生动幽默的开场白,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很快能被教师的话所吸引,并注入自己的兴趣,换言之即是学生的思维会不自觉地被教师牵引着往纵深走去。美术教师尤具需要这种课前导入艺术。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美术课开始就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进入角色,是提纲挈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抓好了,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我在上《童话王国》这一课时,我一走进教室我就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啊。”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动画片!”我就问:“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演呢?”这样,同学们一下就来了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了。又比如我上《美丽的昆虫》这一课时,我先来个抛砖引玉,自编故事,题目叫《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我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把昆虫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学生个个听得很投入。这时,我发动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觉把小朋友的思路带入昆虫王国,产生无限的遐想……作画中,小朋友们落笔大胆、线条幼稚、外形奇特的十几个“昆虫”被邀请到了黑板上。

2.创设问题情境要“捕风捉影”

问题情境就是要在教学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美术教师须充分发扬民主、和谐的教学思想,将自由、开放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敢说、想说、要说。要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使学生进入“心欲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一方面针对不同班级的水平差异,对同样的问题灵活把握,用不同的问话方式或难易程度不同来创设问题;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自己大胆创设问题。如:我在上《春天的畅想》这课时,不急着让学生去表现春天,而是先设计有关春天景象特征抢答题目,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冬雪消融、小溪潺流、嫩柳生机萌动这景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景象。想当然,学生这时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是春天,趁这学生沉浸在得到答案的喜悦中,我却提出:“还有更恰当的答案吗?”学生顿生疑窦重新投入到思索之中,有学生突悟:“早春”。这时又可提出春一般可有几种分法及各时期的景象。一时间群情沸腾;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学生在成功――受挫――成功的过程中磨练了思维,拓宽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美术、学美术的热情。

3.反馈信息时言语要不吝其辞

我们有些美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往往就一个分数就算是批改了。在课堂上画得好的就夸几下,画不好的就批评。其实,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而且都希望得到赞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获得赏识、增强自信是他们心灵深处强烈的需求。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进行教学时,善于并抓住每一个机会,使用“不错”、“很好”、“非常好”、“真聪明”、“老师相信你”等话语鼓励学生,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有愉悦感,从而增强自信。另外,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用一些简短的赞美的批语,这些信息也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反对一味地、简单地为学生叫好,一节课中“你真棒”“真了不起”“表扬他”“不错”……不绝于耳,这种过滥的激励,不求实际的“廉价的表扬,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反而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歧途,甚至步人误区。因此,相同的夸奖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如:可以夸奖学生想的不一样:“你真爱动脑子,会联系生活想出与众不同的内容”“你真会创新……”等;当提出开放性或答案多样化的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过早做总结性评价,可以表扬学生“爱思考,有独到的见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以此鼓励引导其他学生说出更多的想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

与进来,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在课堂上不仅要多夸学生,还要夸到骨头上,不动脑子不负责任地以“你真棒、真聪明”一概而之,久了学生也会对表扬产生麻木。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评价尺度,针对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以自然、真诚、恰当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否则被表扬的学生就会骄傲,还需努力的学生呢,也不知该如何努力。有一次,我让学生们画一幅想象画,一个平时画画不是很认真的学生画了很多在云上建造的造型简单又可爱的房子,同时很仔细地涂好了颜色,虽然在造型的塑造上面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但是总体来讲,比平时的画有很大进步,我适时表扬了他。从那之后,他在美术课上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兴趣十分高涨。看来,这次鼓励对他内心的影响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绘画相对较弱的同学自信心尤其不足,他们对于老师的鼓励更加敏感,更加需求。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形式和方法要随心所欲――“幻影迷踪”

大部分美术老师上课都是一本教案,几只彩色粉笔走课堂,努力点的花点时间画个范画,课堂设在教室。而且不少美术教师也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改变,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也尝试着做了些改变:首先我尽量打破常规,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操场上,菜市场去写生,让他们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了解大自然的风景及人文景光、了解不同职业的人们的形象,收集生活中的形象帮助自己提高创作,由于平时的积累,所以学生画《卖菜的老爹》《我的家乡》等课时创作兴趣极浓,采用的技法也各异,创新出不少活生生的画面。其次,在中低年级的教学中多数通过游戏活动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我在上《吹泡泡》这一课时,我与学生一道玩起了吹泡泡的游戏,有的同学玩累了就去画,画好了就来玩,随心所欲,自由创造不受拘束,创造的作品也丰富多彩,有写实的,有夸张的,有变形的,令人耳目一新。再次,在方法上面我变化多端,有时用课件的直观法,有时组织学生主动论法,角色对换或用观察发现,操作等相结合的方法。我认为,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旧围,创造新的见解。

四、学生的思维要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思维呆滞,课堂没有一点欢声笑语。这样的结果就是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思维的发展。传统的儿童画教学总是按照先勾线,再涂色的方法进行。这样画面是工整了,但也从另一方面局限了一部分儿童的思维。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