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 ,职业学校生源的质量下滑现象日益突出,大多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不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职学校时,对数学不感兴趣,有的望而生畏,多数成绩低下,形成了数学学习障碍,给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如何上好中职的数学课,是中职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与体会。
一、激发兴趣,打好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是花时间最长、费精力最多而又是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一门课。害怕数学的学生非常多,都认为数学很难学,很枯燥,以后也用不上。之所以产生这些误解,是由于数学本身的某些特点,如抽象性、严谨性、形式化等。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讲课时要有意地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点,从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趣味题出发,并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所学知识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设计并组织好新课导入,为上好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良方。新课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则笑话,一个小故事,一个好的问题,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教具或数学模型。不过任何一种方法都要简单扼要且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以便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节数学课的导入设计得巧妙,就能引起学生的“疑”。疑则思,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这种求知欲和学习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讲三角函数的周期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时钟,当时针指向3点时,时针走过12小时之后,指向什么位置?从而把学生思维都调动起来,之后又让学生判断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经济变化的周期情况。让学生总结其中的性质得出周期的定义,为后面的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学习做足充分的准备。
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就要把握时机进入学习主题,打好学生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础作用是不能低估、无法替代的。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辅导和反馈评价。例如,讲正弦函数的性质时,函数的性质包括有界性,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讲完性质时,及时给出相应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去掌握。例如,有界性说明函数的值域为[-1,1]即-1≤sin x≤1,这时给出相应例题:已知sin x=a-4,求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根据正弦函数值域[-1,1]这一性质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一例题能训练学生掌握值域的情况并加深对值域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适度够用,分层教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而在教学上不能搞“一刀切”。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地授课往往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还会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加厌恶数学。因此,要使所有的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这样才能让学生认真学好数学,对数学感兴趣。这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在同一个班级体里,学生的数学基础分为几个层次:好的,一般的,差的。针对学生基础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放开走”的方法,学习要突出重点,重点强调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要采用 “领着走”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是要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使他们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的应用。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采用“扶着走”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学一些基础知识,懂一些简单的知识。
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在具体的练习中,教师必须把工夫花在习题的设计方面。习题难度应遵循从低到高的原则,习题的选择应以能促进各层次学生能力提高为原则,并能检查和反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掌握知识,不至于坐着发呆。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避免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的尴尬。笔者曾在任教的两个计算机专业的班级中利用这种方法。在一班用了层次教学的方法,在二班就用原始的教学方法,结果很明显,一班的学习气氛很浓厚,并且第二学期的考试成绩明显比第一学期进步了,平均分由50.3上升到了66.6。而二班学生学习气氛极不浓厚,课堂上学生大多发呆,即使听了课,练习时仍有大半学生不会做,也不愿意向老师请教,考试的平均分也没有明显提高。
三、完善评价,给学生于自信
新大纲强调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评价的导向、激励的功能,为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提供了保证。合理评价每个学生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要建立完善评价体系,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既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大多数是初中期间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所以在评价学生时,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全面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每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把握,重视学生课堂上每一次成功的表现,重视每一次学生质疑的追因,同时把学生数学学习评价贯穿于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半期、每一学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后,让学生写出六个三角函数,虽然没有完全写正确,但笔者感到十分欣慰,六个三角符号都写对了。这样几经循环,学生从一开始怕老师提问到敢主动上台答题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一个班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掌握的内容也不一样,作为教师,应在学生不够自信的时候给予一定的信心,这样才能让学生坚持努力学习下去。例如,在讲完正弦函数性质,学生做完相应练习之后,给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必须客观合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信,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有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突出重点,分层次巩固
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是不同的,基础好的学生掌握自然多一些,学困生虽然在别人的帮助下会解一些题目,但对整节课的重点和该掌握的内容却是模糊甚至是不知,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给予提示,让他们去思考哪些是重点,要如何去掌握。
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数学课考核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数学教学的考核可分为必修基础学习模块考核和选修学习模块考核两部分,由于基础部分的重要性,第一部分的基础数学不妨作为考试,而第二部分的选修知识,要多一点侧重应用的实例,根据知识的要求决定考核方式,主要在于应用能力的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习,体验应用知识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知识点模块化教学 民族院校财会专业 技能型人才 资金时间价值论
民族院校财会专业技能型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传统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因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富有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改进和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本文以资金时间价值论教学为例,打破课程壁垒,整合课程资源,优化专业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构建知识点的模块化教学,培养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
一、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含义及意义
(一)知识点模块化教学的含义 朱建君(2006)认为模块化教学,是指将主干课程按单位会计工作的具体岗位划分为若干模块。财会专业的模块化教学的特色就是将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从学科体系转化成岗位体系,以强化主干课程中对岗位职业能力实践操作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李艳(2008)和韩意(2010)认为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开发的技能培训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王晓辉等(2008)认为模块化教学,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它是在既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将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地重新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在模块之间进行选择搭配,以实现不同的目标,从而达到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实践要求。卓成秀(2009)认为模块式教学是指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蒋胜梅(2010)认为模块化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明确学习内容和任务、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三个“中心”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知识模块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为中心。沃雅珍(2008)认为能力观、基础观、过程观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前提条件,特点是对专业采取核心课程模块与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知识点模块化教学是指从素质技能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出发,从强调系统性、理论性、独立性的“学科体系”,向体现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的“行动体系”转变,实现多维度的课程目标,打破财会专业主干课程分割,优化和整合知识点及能力面,将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岗位实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划分成若干独立的知识模块,为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有利于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也便于改革和创新,形成个性化课程群和知识群。知识点模块化教学以财会课程群和财会知识群为主体,可以把财会专业课课程切割为专业基础理论支撑模块、专业技能应用模块、会计职业发展模块。在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和平衡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财会专业知识点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财会类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群,不能被高度仿真模拟,并且现有课程设置自成体系且各自为政现象,阻碍了财会专业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具有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特征,造成课程设置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教材适应性差、教学形式陈旧、不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如关于长期投资决策的内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投资学等课程都将其视为重要的知识点,是几门课程都要讲但都不深入。财会专业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加强了同一结合点上相关专业课程的协调配合,避免了知识重复讲授。为此,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可以打破主干课程分割,优化和整合知识点及能力面,将理论教学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突出素质技能的培养,正确地解决了会计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现行“学科化”教育以知识为本,财会专业使用的课程及教学模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现有财会专业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方法不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致使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缺乏计划性,实践性教学的环节与现实单位具体的岗位操作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脱节,影响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学科化”教学体现不出专业培养目标的层次化,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需要实施知识点模块化教学。现行财会专业以课程为主的考核方式,不利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知识能力的发展。现行课程结业考核,以及格为通过标准,继而,开展下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通过该门专业课程考核后,课程的核心知识点遗忘殆尽,缺乏将多门专业课相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分析的能力。实施财会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可将课程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弥补知识能力构建不系统、不全面的缺陷,还财会知识集群的本来面目,克服单门课程单独结业,互不影响的弊端,变知识识记导向为能力应用导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实例:以资金时间价值为例
(一)核心知识点:资金时间价值的本质及来源 资金时间价值论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它准确地提示了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资产评估、项目投资中有广泛的应用,是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证券投资等课程重要的交叉知识点。笔者将该知识点的教学优化核心知识点、思维全新拓展、能力点交叉、决策实际应用四个层面,核心知识点是基础,思维全新拓展是激发,能力点交叉是深化,决策实际应用是提高。四个层面构成四个维度,将财会专业课程中有关货币时间价值的知识和内容凝练在一起,构成一个资金时间价值论的知识模块。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关于资金时间价值来源的解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资本家和消费者心理出发,认为时间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活偏好、消费倾向等心理因素。投资者进行投资就必须推迟消费,对投资者推迟消费的耐心应给以报酬,这种报酬的量应与推迟的时间成正比。显然,这些没有提示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的形态是G——W——G’,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其中的 G’=G 十G,G’比G有G的增值额,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可见,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增加了自己的价值量,称为剩余价值。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精辟地论述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机制和过程,因而,资金的时间价值只能来源于生产过程,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不仅揭示了时间价值量的规定性,还指明了时间价值应按复利方法来计算,他认为,在利润不断资本化的条件下,资本的积累要用复利方法计算,因此资本将按几何级数增长。从综合技能培养的层面,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并非所有的资金都具有时间价值,只有投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资金,才具有时间价值。同时,善于从阶级分析的观点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货币时间价值不是时间和耐心创造的,真正唯一的来源只能是工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二)思维全新拓展:资金时间价值系数的相互关系 资金的时间价值随时间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即资本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数增长。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有单利和复利,单利的核心思想是“本金计息,息不生息”,复利的核心思想是“本金计息,息又生息”,可谓生生不息。复利方法计算方法更为常见和实用。复利和年金都是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现,复利是年金概念的基础和平台,年金是复利概念的延伸和深化。年金按收付的时间和次数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本文涉及的年金是指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是指每期期末有等额的收付款项的年金。这种年金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专业思维,推导出资金时间价值系数之间存在的九个关系式:复利终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关系;年金现值系数转化为年金终值系数;年金终值系数转化为年金现值系数;年金终值系数递推公式;年金现值系数递推公式;年金现值系数分解公式;复利现值系数分解公式;复利终值系数分解公式;年金现值系数半期分解公式。以上关系式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让他们不能仅仅满足现有教材的知识点内容,要把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知识点培养的过程中构建扎实的综合技能。以年金现值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的相互转化为例,从实际过程来看,如果利率和计息期相同的条件下,年金现值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实为同一笔资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其内在的联系是复利现值和复利终值,年金的计算是复利计算的延展和深化,此例形象地揭示出了复利和年金之间内在的联系,比单纯的理论推导更加生动。
(三)能力点交叉:资金时间价值论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按照一定的方法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原因而引起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如机械磨损和自然条件的侵蚀。无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从专业的角度讲,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因为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消逝(功能的降低或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将其成本逐渐转化为不同期间的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既然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及补偿的过程,计入生产成本或计入经营费用的过程,那么,合理地计提折旧,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过程,贯彻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利润,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回收与更新改造的顺利进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可分为两类: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直线法包括平均年限法、产量法、工作时间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偿债基金法和年金法等。我国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笔者以平均年限法为例,探讨货币的时间价值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其包含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两大知识模块。开辟此主题教学,目的是引导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找出相关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培养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和交叉应用能力。平均年限法下若不考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应该为:(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即D=(C-S)÷N,若考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实际上是求年金问题。可以将给定的最低收益率或银行储蓄利率为贴现率,首先把净残值贴现,然后用原值因素以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速度大大加快,这正符合加速计提折旧的思想和基本要求。在当前科技飞速发达的形势下,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在损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迫切需要加速计提折旧。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视。考虑时间价值可使固定资产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增加,因而可加速固定资产的更新与改造,为企业带来纳税的好处。因此,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除现有规定外,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且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和船舶运输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运输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还应鼓励其他企业在使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此外,应积极引导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以知识模块化的思维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论在证劵股价、长期投资等领域的应用。如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时,应特别关注:(1)前提假设的规定性。在股票分段计算价值时,往往会忽视时间的阶段性,而简单套用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由于期数的有限性,计算结果出现偏差。(2)现值和终值计算的相对性。由于时间点选择的相对性,使时间价值的计算具有相对性,只有时间点的参照物选定后,才有现值和终值的具体数额,复利和年金概莫能外。(3)东西方计息方式的差异性。在经济实践的具体应用中,我国金融机构计算存贷款利息时采用的是单利计息的方式,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计算存贷款利息时采用的是复利计息的方式。为真实反映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过程和结果,理论研究中大多默认采用复利计息的方式。(4)不要忽视时间价值对项目投资回收期的影响。不考虑时间价值前提下计算出的回收期为静态回收期,考虑时间价值前提下计算出的回收期为动态回收期。
(四)决策实际应用:资金时间价值论在定期存款转存临界点计算中的应用 资金时间价值论在决策中的实际应用相当广泛,利用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定期存款转存临界点。每次央行加息时到银行办理转存业务的人数都会骤升,储蓄存款利率上调后该不该转存?转存是否真的能够获取更高收益?储蓄搬家与转存都需要谨慎,因为根据储蓄条例规定,支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银行只能按活期利率付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六条《条例》实施后,新存入的各种定期储蓄存款,在原定存期内如遇调整利率,不论调高或调低,均按存单开户日所定利率计付利息,不分段计息。第二十七条 《条例》实施后,新存入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和部分提前支取的部分,均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利率计息;未提前支取的部分,仍按原存单所定利率计付利息。”如果定期存款存入的天数已大于转存临界点就不要进行转存;如果小于转存临界点,就可以转存。银行界人士提供的存款临界点的计算公式为:转存临界点=360天×存期年限×(新利率-原利率)÷(新利率-活期利率),需要说明的是,按《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储蓄存款计息每年按360天,每月按30天计算。存期超过这一时限的存单转存反而吃亏。此实例涉及三个知识点:货币的时间价值、盈亏平衡点分析、决策方案选择,为了培养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激发他们学习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兴趣,拓展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一年定期转存的计算公式按货币时间价值的思维,可以表述为:转存临界点÷360×活期利率+(360-转存临界点)÷360×新利率=原利率,这要比银行界人士提供的存款临界点的计算公式要易于理解和应用。如央行决定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了3.25%。如市民在2011年4月5日和4月6日分别存入一万元一年定期存款,则到期后利息分别是300元和325元,调正后要比调正前多出25元利息。如张先生持有一年定期的80,000元储蓄存单,计算到此次加息的当天,该笔定期储蓄存款已经存了20天。是提前支取后进行转存合算,还是继续持有这张存单合算?一年期定期存款的转存临界点=360天×存期年限×(调整后定期年利率-调整前定期年利率)÷(调整后定期年利率-活期年利率)。即:一年期定期存款的转存临界点=360天×1年×(3.25%-3.00%)÷(3.25%-0.50%)=33天。笔者建议,做定期存款期限不要太长,以不超过半年的短期为宜,以定期转存临界点为决策的标准。这样,一旦利率再次提升,投资者存款到期后可迅速转存,享受新利率带来的溢出收益。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民族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YX1101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蒋胜梅:《浅谈模块化教学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新课程》2010年第6期。
[2]李艳:《高职成本会计模块化教学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0期。
[3]汪冠群:《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综合实训中的运用对策》,《当代经济》2010年第6期。
[4]王晓辉:《谈启发式教学在高校模块化教学模式中的运用》,《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5]朱建君:《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主干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年第17期。
[6]卓成秀:《会计专业模块教学浅析》,《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第2期。
[7]苏亚民、翟华云:《财务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王华、石本仁:《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李金泽:《银行新业务法规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