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记忆力的音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吃有利思考的食品
饮食与智力有关。首先把好早餐关。大脑要消耗葡萄糖,因此应提供定量的葡萄糖,但不是简单地吃糖就行。一项研究表明,早上常喝碳酸饮料吃甜点的孩子,其记忆力和注意力并不比同龄人出众。相反,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的研究发现,豆子等可提供碳水化合物和食用纤维的食品,能提高大脑的认知力。
午餐的明智选择是鸡蛋和沙拉。鸡蛋富含维生素B复合体,可用于产生神经传递素。研究表明,提高神经传递素的摄入量可减缓老年记忆力衰退。餐后点心首选酸奶酪甜点。它富含酪氨酸,是产生神经传递素的必需营养素。美国的研究发现,压力大时,体内的酪氨酸会加快消耗,补充酪氨酸能提高反应能力和记忆力。最后要用草莓和蓝莓来打发你的晚餐。实验表明,喂养这些水果的老鼠能提高协调能力、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力。
音乐改善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丝捷和她的同事研究发现,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人们对数字和空间的反应能力。最近她又发现,演奏莫扎特钢琴能刺激老鼠大脑发信号的神经细胞中的3个基因的活跃性。
一般认为,音乐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听故事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是,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使你变得聪明。相对接受戏剧教育或无特别教育的6岁孩子来说,接受音乐训练的同龄孩子的智商要高2~3分。罗丝捷还发现,接受2年音乐训练的学龄前孩子,与接受电脑训练的孩子相比,在空间反应测试中有更好的表现。
不要小看睡眠
不要小看睡眠。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肖恩・德拉蒙认为,如果你21小时不睡,则表现出的智能水平与醉汉无异。睡眠不仅可以使脑力得以恢复,而且还可以处理新的记忆,训练新的技能。如果睡足了觉,你的精神和注意力都会很好。而且,睡觉时大脑在处理新的记忆,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有证据表明,睡觉能产生瞬间灵感,疑难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锻炼肌肉也能健脑
锻炼强健的肌肉也能健脑。研究表明,一周3次散步半小时,就能使学习能力、注意力和抽象理解能力提高15%,对老年人尤其明显。经常运动的老年人较不运动的同龄人有更好的记忆力表现。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专家发现,10岁到11岁的孩子一周锻炼三四次,成绩会更好,其中男孩表现最明显。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运动能将更多的氧送入大脑。另一原因是锻炼促进新大脑细胞的生长,成年人也不例外。锻炼是促进细胞生长发育的最好办法。
增强记忆力能提高智商
关键词:音乐教学;形象思维;记忆力;创造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脑所分别具有的优势功能。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到形象思维是低级思维、抽象思维是高级思维的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即使像音乐这样一门主要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的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例如我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例如,在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
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
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
过去的观点总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也是大有益处的。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
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例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等音乐。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如一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一幅图胜似千言万语。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做法:1.听记旋律,学生模唱;2.旋律听记填空;3.记忆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4.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5.反复欣赏。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2、饮食调整:研究表明,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记忆力,糖和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记忆力下降。一些研究显示,饮食中含有饱和脂肪的人比回忆饮食中饱和脂肪较少的人更难以回忆。重要的是吃富含维生素和欧米茄酸的食物,如鳄梨和鱼。好的脂肪和正确的维生素有助于提高脑力。
3、适量运动:每天慢跑不只是让你精益健康。它也可以保持你的大脑顺利运行。每天锻炼的人比那些没有锻炼的人有更好的记忆。在一些研究中,记忆受损的人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注入更多的运动时间来改善记忆。每日运动也可以帮助减轻压力,这很重要,因为压力会导致记忆问题。甚至有人认为,经常运动的人比没有运动的人的大脑细胞更活跃。
4、脑力锻炼:重要的是要激发你的思想保持敏锐。通过填字游戏,数独游戏和脑筋急转弯的谜题,你可以刺激大脑并挑战你的思想。接受绘画或观鸟等新兴趣爱好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加入一个读书俱乐部,学习如何下国际象棋,或参加社交组成的课程也将有助于增强你的记忆力。选择一些符合您兴趣的东西,并确保定期参与其中。当然,请记住提高难度或每隔一段时间添加新的东西,以确保您仍然尽可能地挑战自己的思维。
关键词:音乐艺术;内心听觉;歌唱记忆力;歌唱想象力;听觉差异;声音调控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声乐大师都很重视内心听觉对歌唱的调控作用,认为它是进行声乐表演艺术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强调:“歌唱发声时,我刚准备好发声,还没有唱出的声音已传进我耳朵,好坏我都已知道。”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说:“发声时应把所要唱的每一个母音的音响,根据表现的需要,预先从心理上去想象、做形和着色,它就会引起有关部位的简单又自然的行动,这是我自己始终在做的也是我建议所有歌手去做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也说:“歌唱的声音是艺术家脑子里想好才唱出来的,唱之前好像能够看得见那音色是什么样的,就知道出什么声音,如果不知道,我就没法唱出来。”
声乐大师们的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核心理念是相同的;即表明了内心听觉对美妙歌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在歌唱者中仍有不少人对内心听觉促进美妙歌声形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有甚者,在部分专业歌唱者中仍有人由于不知内心听觉这一重要歌唱心理现象的基本含义与作用,致使在歌唱中对声乐的一些基本矛盾和现象不明就里,很容易陷入迷茫困惑的境地,从而制约了声乐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内心听觉与形成机制
所谓“内心听觉”,是指人内心中以音乐听觉感知为基础,使以往感知过的音乐音响、歌唱语音声响在人脑中留下的映像得以现时反映,形成歌唱听觉表象。同时,凭借歌唱记忆力和歌唱想象力,从而使听觉表象能力得以较高水平的发展并逐步构成完善的听觉意象(内心听觉)。俄国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1844-1908)把“不借助于乐器或嗓音在思想中想象乐音及其关系的能力”称之为内部听觉。在此基础上迈卡巴尔进一步阐明:“通常把音乐听觉分为外部的和内部的,外部听觉是感知从外部来的实在的声音印象的能力;内部听觉是借助于不依实在的声音印象为转移的音乐想象的能力。”
(一)歌唱记忆力是形成内心听觉的必要前提
人类心理现象诸如感觉、知觉、思维、语言、记忆、想象、表象、情感、意识、意志等高级心理特征的产生表明,它们是人类特有的神经基础及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产物,其中感觉、知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感觉是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歌唱实践中,感觉一般都可以立刻转化为知觉,故而人们常常把两者统称为“感知觉”。同样,听觉表象这一心理活动也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并且与歌唱记忆、想象的心理活动关系密切。听觉表象能力“在比较高的发展水平上,它构成通常称之为内部听觉的东西,它是音乐硭忆和音乐想象的基本核心”。无疑,一方面被称之为内部听觉的东西它是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的基本核心,另一方面在构成内部听觉的过程巾,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则义是发展听觉表象能力的两大要素。其中,“想象活动最为广阔的领域是音乐的联想,音乐再创造的想象力是建立在音乐联想基础上的,而联想又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音乐记忆力既是形成内部听觉即内心听觉的必要前提又是音乐联想、音乐再创造想象力的根本保证。
所谓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从其形成的生理机制认为:“当客观事物以一定的关系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人脑时,在大脑皮质形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这些暂时神经联系在刺激物作用终止以后,以痕迹的方式保留在头脑中,这些痕迹在以后的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活跃起来,并且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其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重现和再认与其他如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认识过程巾,它们都会有记忆的基本特质。如果没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记忆,就没有感觉的印记。如果没有对事物整体的记忆,就没有知觉的存在。如果没有对过去感知的事物的记忆,缺乏可供加工改造的记忆材料,就不可能产生想象。如果没有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认识的记忆,就不能进行思维。同样,如果没有对声乐各要素的记忆,就不能实现艺术性的歌唱。可见歌唱记忆力对形成内心听觉的作用是巨大的。歌唱记忆力包括音高记忆、和声记忆、旋律记忆、节奏记忆、歌词记忆、歌唱表象记忆、声音表象记忆等等。从声乐艺术的角度说,这是人们确保歌唱艺术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歌唱记忆力能够将已经感知过的歌唱记忆表象逐步转化为记忆材料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并且通过想象对头脑中所积累的记忆材料进行不断加工、改造、筛选、提炼,以新的形象在人脑中留下其映像而形成富有想象的听觉表象进而构成内心听觉。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偶尔出现、转瞬即逝的正确的声音感觉,歌唱记忆力不仅能够牢同加以捕捉,而且借助内心听觉能够对其不断持续地酝酿、调整、发展、巩同。使其能够随机提取、运用、再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练习达到当你还没张嘴之前,自己耳朵里已经听到了,这样才会有把握。”它既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歌唱记忆力发展听觉表象能力促进歌唱练习(没有听觉表象是不能歌唱的),也是通过歌唱练习不断强化听觉表象的结果。由此可见,一方面歌唱者的一切艺术活动只有依靠歌唱记忆力的存在才能得以进行;另一方面歌唱记忆力对形成与发展内心听觉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由于歌唱记忆力与内心听觉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对人类歌唱艺术活动审美与实践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就应当不断地通过加强歌唱记忆力的训练来促进内心听觉能力的提升。然而,歌唱艺术活动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交融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对不尽相同的歌唱记忆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歌唱记忆方法和规律。根据歌唱者记忆功能和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分成: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等。其中形象记忆(又称表象记忆)是歌唱记忆重要的识记方法之一。所谓形象记忆,“就是以感知过的人、事物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可以帮助记住对象与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些形象可以是视觉形象,也可以是听觉形象,也可以是味觉、嗅觉、触觉的形象”。而与歌唱的内心听觉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当为听觉形象的记忆,其次为视 觉形象、运动形象和触觉形象的记忆,再次为味觉、嗅觉形象的记忆。它们都属于记忆表象的范畴,彼此之间既各具特点,又相互作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实际的艺术实践中,往往各类记忆是综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对歌唱而言,由于某些感觉形象其本身就存在着诸多识记方面的障碍,加之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往往给形象记忆带来重重困难。因此,必须遵循独特的歌唱记忆方法和规律,才能使形象记忆生动而深刻。比如,听觉形象的建立虽然有清晰可感的音乐音响和歌唱语音声响信号可供神经系统、听觉器官记忆、感知,但音乐形象的时间流程和音乐声响信号的时间因素,制约了具体记忆的效果。那么,我们的歌唱训练就应该根据歌者各自不同的嗓音特点和条件,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对相关伟大歌唱家的声音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研究和欣赏,加强对其歌唱中嗓音声学特征的听觉形象识记训练。从而在歌者头脑中形成其明晰又充满艺术魅力的声音表象,这样,歌者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中,声音表象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而这正是听觉形象识记的有效手段之一。再如,歌唱是情感的艺术,在注重情感记忆中各种情感情绪的体验、借鉴和积累的同时,根据不同声乐作品的音乐、语言、情感、风格等特点,结合以语言形式(概念、理论、定理、公式等)表达事物本质与联系为特征的逻辑记忆,两者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歌唱的记忆效果。同样,歌唱运动是一种歌者身体的机能运动,是一种混合着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智慧的运动。因此,必然会涉及到歌唱记忆中的运动记忆问题。歌唱运动记忆由于内感运动的感觉印象缺乏具体可感的外部特征,显得过于模糊、抽象。故而,针对运动记忆的特点,歌者应该充分运用联想、想象这个思维工具,使之将歌唱运动模糊、抽象的内部感觉体验与歌唱听觉、视觉形象相结合,使客观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规律紧密联系,采用比较、推理和联想记忆等多种记忆方法,确保歌唱运动记忆的效率。
如果没有很好的歌唱记忆力,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巾就不能得以很好反映,如果没有外部听觉的感知积累就不能形成听觉表象,也就不可能构成内心听觉。而没有内心听觉则势必影响歌唱甚至不能歌唱。因此,歌唱记忆力是形成内心听觉的必要前提。然而,仅有很好的歌唱记忆力尚不能完善内心听觉,还必须凭借歌唱想象力才能使内心听觉能力不断得以加强和完善。
(二)歌唱想象力是形成内心听觉的必要条件
所谓想象是指“利用原有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构成想象的材料均来自记忆表象,想象是记忆表象的进一步加工”。德同著名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认为:“最杰出的艺术家的本领就是想象。”这从一定意义上表明越是杰出的艺术家,其想象力越丰富。也表明艺术想象的表象材料与一般想象的表象材料不一样,它既以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作为想象的表象材料,同时又包含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歌唱的想象表象材料尽管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想象表象材料性质相同,但所采用的表象材料则以精神生活为主。同时,又由于歌唱艺术的特殊性,其歌唱想象必然有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讲,按照歌唱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具有不依据任何现成的描述而创造新形象的特点,再造想象则具有依据某种描述或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特点。一方面在歌唱训练中,丰富多变的音乐音响、艰深复杂的声乐技巧、歌唱语言声响一道与歌唱者自身的人生阅历、情感、修养、想象的相互交融,使歌唱者通过训练与聆听可以“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指声乐作品),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从而实际上构成了歌唱者的创造想象;另一方面歌唱者又可以根据音乐音响的表述,歌词语言的描绘,在词曲作者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在其他各个相关环节上建立联觉的对应关系与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过程并创造出新形象,从而构成歌唱者的再造想象。因此,歌唱活动实际上包含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想象。
在歌唱记忆力的基础上,歌唱者的歌唱想象竭力把视觉表象及其他表象抽象上升到纯粹精神高度的意象状态,同时对从感知觉中得到并在歌唱记忆力基础上保存的听觉表象作进一步分析、综合、提炼和转化。当想象在感知觉意象与听觉表象之间来往穿梭寻找到某个共同点,新的歌唱艺术形象和新的听觉表象就会浮现在歌唱者的脑海中,从而孕育出明晰的内心听觉。反之,在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环节中,内心听觉又可以借助歌唱想象参与到演唱思维中去,对不同声乐作品的内涵、意境、人物、情感、色彩、结构、音高、音色、表现、艺术形象等,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音乐音响表象和歌唱的声音表象,从而转化为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地比较具象的听觉形象。在实践中为了巩固这种想象中的听觉形象,内心听觉必然会对不理想的声音进行动态的不断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想象中的听觉形象进而为产生优美动听的歌声提供心理调控机制。可见演唱者的任何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语言、记忆、表象、情感、意识、意志等都包含着想象,都离不开想象。想象与任何心理活动是相生相伴互为条件有机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想象力越丰富,听觉表象能力发展水平就越高,听觉表象能力发展水平越高,内心听觉就越明晰。内心听觉越明晰,随意运用的能力就越强。
从声乐表演艺术的角度来看,歌唱者具有丰富的歌唱想象力可以使思维飞越平淡乏味的一维世界,感悟体验纷呈奇异的多维艺术世界。这样,不仅能提高歌唱者对美好事物的感性认识能力,更能提升歌唱者对美好事物认知和透析的能力。丰富的歌唱想象力既与先天的心理、生理素质有关,更与后天的社会学习实践锻炼有关。后天的学习培养对歌唱想象力的形成非常重要,它的形成是在长期刻苦的声乐学习中,融入学习者的创造性,依靠学习者的感知、记忆、情感、思维、经历、文化修养水平的不同而产生不同能力的歌唱想象力。它是在人类社会艺术实践活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心理素质,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同时,也要认识到歌唱者的主观意识、艺术经验、知识、修养和对音乐材料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想象力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虽然内心听觉本质上属于心理听觉范畴,但它却和生理听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听觉表象能力是形成内心听觉心理基础的话,那么,歌唱听觉感知能力则是形成内心听觉必需的生理基础。
二、听觉感知与主、客观听觉差异对形成内心听觉的制约
我们知道,歌唱中的想象是以丰富的歌声听觉记忆表象为加工材料的,并以此展开预想、联想与想象创造等一系列的加工,逐步达到对听觉生理机能更精确的把握。而歌声听觉记忆表象必然是在健全的生理听觉基础上产生的。先天性的聋哑者头脑中不可能产生动人的歌声听觉记忆表象,也就不可能产生音乐想象和内心听觉。由此可见,不仅歌唱运动中的心理活动与生理听觉活动是紧密相连的,而且生理听觉活动是先决条件。所谓听觉是指:“辨别声音特性的感觉”。“听 觉有音高、响度和音色的区别,这主要是由声波的频率、振幅和波形这三个基本物理特征所决定”。在听觉活动中,正常人的肌体听觉生理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构成听觉的生理的物质基础,它由末梢部、传导部、中枢部组成。它涵盖了人体听觉生理器官、机体组织和神经通路、听觉生理器官的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作为声源体物质基础的发声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受振动发声后,声波首先进入耳廓,然后经外耳道并达到富有弹性的鼓膜后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鼓室里的锤骨、砧骨、镫骨组成的听骨链,传人内耳的淋巴液并引起周期波动,而它又使得浮于淋巴液中的听觉末梢感受器――柯蒂氏器在接受到声波的刺激后,把机械的声波振动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沿着听觉神经纤维将这种冲动传输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颞叶),从而产生听觉。在这个过程中听觉中枢不断对传人的声音信息进行全面的识别、分析、处理和综合,把肌体的生理听觉刺激转换为心理思维信息,最终形成生理、心理听觉感受反应。
人们感知人声嗓音根据听觉途径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听觉类型:
(1)外传导听觉,即借助空气或其他外界固体、液体物质为传声中介,以听者自己的听觉器官接受并感知外界声音的听觉方式。而在日常生活中,外传导听觉最基本的途径往往以空气作为传声中介,故又称为气导途径听觉。
(2)内传导听觉,即以歌唱者或说话者在嗓音发声过程中经由自身的某些器官、组织如相关肌肉、骨骼和咽鼓管等的振动为传声中介,以自体内耳听觉生理器官接受并感知自身嗓音的听觉方式。而内传导途径传声中其音响的传递大部分是由骨骼主要由头骨振动影响内耳迷路外淋巴,使之产生振动,继而刺激螺旋器中毛细胞及底部的神经末梢,造成神经冲动引起听觉。它以骨骼作为传声中介,故又称为骨导途径听觉。
(3)内、外传导复合听觉,即歌喁者或讲话者自己在嗓音正常发声过程中,同时经由外传导途径和内传导途径感知自身嗓音的复合听觉方式。
(4)心理听觉,即内心听觉。它是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凭借歌唱记忆力和歌唱想象力形成较高水平的听觉表象能力而构成的。是歌者在正常状态下生理、心理听觉和思维意识活动的产物。
上述四种听觉方式不仅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且都与人的听觉生理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换句话说,人的听觉生理感知活动是获得歌唱听觉印象的源泉。然而,由于声音的媒介物质、听觉的感受途径、方式、环境、时空的差别,因而其产生的听觉印象、感受与效果就各有不同。由此可见,听觉信号、声音传播途径与方法、听觉的接受方式是影响听觉活动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特定条件下这三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带来人们听觉印象的改变,从而影响和制约人的听觉感知活动和感受反映。而在诸多影响和制约人的听觉感知活动和感受反映的因素中,最大的莫过于人们在听觉活动中所使用的听觉感知途径与方式了,其中生理性的主、客观听觉的差异对内心听觉的正确形成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在歌唱训练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事例发生:当声乐老师认为某学生唱出较圆润而通透的声音时,该学生的反映却很茫然,心里在疑问“这是好声音吗”?相反某学生自我感觉唱出较圆润而通透的声音时而声乐老师听到的则往往是干涩、单薄的声音。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完全排除人们在声音审美与评判标准方面出现认识偏差的可能性,然而。更主要的是由于两者对同一歌唱信号的感知途径、方式的不同带来的主观与客观的听觉感受不一样,故此造成主、客观听觉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当学生唱给老师听时其声音以空气作传声中介,老师以外传导听觉即客观听觉接收方式感知其声音。而学生听自己的歌唱时其声音则同时以骨骼作传声中介和空气作传声中介(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在现实条件下人们尚不能完全阻断空气传导的影响而获得单纯而完整意义上的内传导听觉体验,所谓的内传导听觉体验实质上是从内、外复合听觉方式中获得的),学生通过外传导途径和内传导途径以复合听觉即主观听觉接收方式感知自身声音。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他把外传导听觉途径基础上形成的歌唱听觉方式称之为“客观耳朵”,而将复合传导听觉途径基础上形成的自我听觉方式称之为“主观耳朵”,并特别强调通过加强听觉训I练促使“主观耳朵”适应“客观耳朵”,使歌唱者对自己嗓音的听觉认识和判断力上达到歌唱听觉客观效果与自我心理认同的主客观的高度统一。
事实上,内、外复合听觉方式中气导途径的声音信号要强于骨导途径,因此,人们的自我听觉相对接近于外传导途径,在心理上容易忽略内导途径的听觉存在,而这往往是导致主、客观听觉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歌唱者通过听觉双重途径获得的声音,也会使其产生判断上的错误。故而,主、客观听觉的差异性往往导致人们盲目轻信自己的听觉观念和印象,促使人们对自己嗓音的听觉主观观念的形成。而当主、客观听觉印象不一致时必然会加剧其刚惑。这种困惑如果经常出现在歌唱训练中的话,无疑会阻碍听觉表象能力的发展,制约内心听觉的正确形成,影响对美妙歌声的认知与判断,从而严重影响歌唱者歌唱技艺技巧水平的提高和歌唱能力的发展。
三、内心听觉对形成美妙歌声的调控作用
在声乐艺术中,因为“声音概念”即对听觉形象的深刻领会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混淆而导致形形的声乐理沦和歌喟技巧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总是与歌唱发声生理机能运动,歌唱技巧技术的操控运用,歌唱生理运动内感体验和歌唱心理感受反映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影响和制约歌唱的这些主、客观条件因素又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必然影响歌唱者对相关声乐理论和歌唱技巧问题的认识与看法,并最终由于认识混淆而引发各种错误。我们只有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意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相互协调、综合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培养和加强歌唱者的内心听觉,借助艺术通感(通过听觉引起视觉、味觉、触觉、运动觉等其他官能相近似的反映,彼此合作连通而产生一种统一的艺术形象感),使其对美妙歌声的形成发挥调控作用。
(一)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从声乐心理学观点看,任何歌唱表象都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内心听觉又是在听觉表象能力发展到较高水平的过程中构成的,其中歌唱记忆力、歌唱想象力则是形成内心听觉的必要前提与条件。一旦构成内心听觉,它既可为歌唱记忆力、歌唱想象力提供基础保证,又可为具体歌唱思维提供依据,从而成为其基本核心。内心听觉是一种区别于一般听觉感知行为能力的高级听觉意象思维能力,是歌唱者在不断的声乐艺术实践中以听觉感知经验积淀为基础,对歌唱声音表象群即人声歌唱音响物理声学特征的抽象与概括。它是歌唱者在知觉的过程中保留在头脑中的痕迹,是长期生理、心理听觉和思维活动的产物。因而,它具有相对稳定的概念化的听觉声音观念性特征。在歌唱听觉感知的基础上,一经确立便不再依赖直接的生理听觉感知行为来维系其存在的完整 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歌唱者的声音概念一时产生模糊、偏离或无所适从时,它可以适时的给予调控、纠偏,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好的声音概念是非常要紧的,声乐教师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教唱的全过程就是不断改变学生声音概念的过程,训练老师和学生的耳朵,培养歌唱家的耳朵”。这一方面表明好的声音概念对于形成美妙歌声具有重要意义,而好的声音概念必然是建立在正确听觉表象基础上的;另一方面也表明歌唱中的关键是洲练“耳朵”,我们不仅需要训练敏锐的歌唱听觉,而且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加强“耳的意识”。德国伟大音乐家舒曼(1810-1856)认为:“耳的意识并不次于其眼,这个繁忙的器官从周围世界的一切音响和音调中搜取一定的轮廓;经凝练后形成清晰的形态”。舒曼所认为的“耳的意识”显然就是在听觉感知基础上形成的听觉表象,而听觉表象能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内心听觉则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二)可以帮助我们缩小主、客观听觉差异
如前所述,在歌唱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内心听觉一经确立便不再依赖直接的生理听觉感知行为来维系其存在的完整性。即使假设某些歌唱者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听觉,乃至于丧失控制喉头运动的能力而丧失正确歌唱的能力,但听觉表象的明晰性和精确性丝毫不会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说,它那概念化的听觉声音观念性特征,先导性与创造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则会更加凸显。它们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听觉意象在知觉之后向思维过渡时出现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一般性的演唱心理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主体不断寻求感觉调控的过程,而听觉意象则可以自发地填补其中某些点上的空白;而在更高层次的演唱创造心理中,听觉意象可以发挥日益主动的调控作用,并且反作用于感知,彼此相互促进。因此,在内心听觉的调控作用下,可以使主观性占主导的复合传导与内传导听觉更具客观性,使客观性占主导的外传导听觉更具真实性,从而有利于我们不断的缩小主、客观听觉差异。使歌唱者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声音,全面提升其歌唱能力。
(三)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对声音音色的调控能力
所谓音色即“声音感觉中反映复音的音质成分方面,即反映构成复音成分的音(和声和非和声的)的相对强度方面,通常称之为音色”。从声学物理的层面说,声音中所含波形的不同、泛音的多少决定音色;从歌唱与发声层面说,嗓音先天条件是基础,后天正确培养、训练则是改变、调整、美化音色的关键;从艺术审美层面说,人们对音色的审美取向决定其喜好。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审美趣味、文化修养、情绪状态、个性差异等等,对声音色彩会有不同的感受。尽管从声音表象(不包括语言、情感、表现、风格等在内的某种具体歌唱的声音在人脑中留下的映像)层面说每个人对音色的感觉是各种各样的,有人喜欢明亮的音色,有人喜欢黯淡的音色,也有人喜欢深厚的音色,还有人喜欢柔和的音色等等,但对构成美妙歌声的基本元素如纯净、圆润、畅通、透明、华丽、宏亮、淳厚等音色其审美取向却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当某个歌唱者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往往长时间找不到歌声的优美音色时,我们通常会说:“不入门”、“没上路”,实际上反映了该歌唱者缺乏运用内心听觉调控歌唱声音音色能力,也就是说其内心听觉缺乏随意运用的能力。歌唱者只有在不知疲倦、百折不挠、刻苦训练的感知基础上,在对歌唱声音表象(同属某一特定流派唱法艺术体系的各人声嗓音声部类别演唱共性特征)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条件、自身嗓音的特点和特定声乐作品的风格要求,随意运用内心听觉调控声音音色。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世界著名歌星沙拉・布莱曼、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著名歌星谭晶等,在具备高超发声技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声乐艺术形式、不同艺术风格的表现需要,既能演唱歌剧、又能演唱民歌,既能演唱艺术歌曲、又能演唱音乐剧以及流行歌曲等风格各异的声乐作品,他(她)们之所以能跨越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经典与流行的界限,固然得益于综合歌唱能力和审美、文化、艺术修养,但其高水平的听觉表象能力与随意运用内心听觉自如地调控不同声音色彩则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四)可以帮助歌唱者在声乐表演中获得审美体验
如果没有敏锐的内心听觉的调控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歌声。而敏锐的内心听觉的建立必然有赖于在听觉表象能力发展较高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全面而正确把握同属某一特定流派唱法艺术体系的各人声嗓音声部类别演唱共性与特征的歌唱声音表象。它是对歌唱声音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是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验的至高境界,反映了歌唱者的审美追求与审美价值取向。从而有利于歌唱者听觉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声乐作品特定人物内心的情感体验、寻找灵魂深处的歌唱情感,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刻画艺术形象和挖掘出作品内涵,而这正是内心听觉帮助歌唱者在声乐表演中获得歌唱审美体验的重要功能之一。
四、结语
关键词:音乐;幼儿;智力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68-01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是情感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的特点。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新纲要中提出:"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如何根据幼儿习得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培养幼儿音乐素养,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1.音乐活动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
音乐对幼儿智力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欣赏或演奏乐曲能强化幼儿的精神系统的功能,使幼儿的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记忆,所以,音乐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雨果曾经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再一把就是音符。"因此,音乐在对智力的开发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效果。孩子的好奇心很强,脑子里总会浮现"十万个为什么",尤其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敏感,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促进脑发育最好的途径就是音乐,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科学研究还发现,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后,大脑的左、右半球在平衡发展方面有了很大改观。经一些社会调查发现,在音乐方面优秀的儿童,往往在其他学科方面也很优秀,数学需要的是幼儿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体现音乐对幼儿智力有直接性的影响,此外,音乐还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音乐的影响,他的一生与音乐有很深的缘分。在爱因斯坦6岁时就已经能够很好地演奏乐器,在他上大学时,还一直在学习小提琴。科学研究证明,从小进行音乐教育的儿童比没有进行过音乐教育的同龄儿童智商要高;国外一些研究还证明,给宝宝听一些世界名曲能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活泼。可见,早期对幼儿进行音乐熏陶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发育可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
音乐恰恰迎合了幼儿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更能满足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在他们学习音乐和参与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体验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与美感。由于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所具有的和谐旋律以及其所具有的富有变化的节奏,能够使人的记忆力进一步加深和巩固。音乐不仅能够开发孩子的感知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智力等的诸多因素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智力的开发就会因为音乐活动的参与而加快步伐。
2.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很多时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的,音乐游戏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从而对幼儿活泼快乐情绪的培养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使幼儿的社会性得以发展。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参加游戏的目的性不强,心理特征带有明显的随意性,而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吸引着他们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幼儿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顺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来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会得到其他幼儿的提醒和督促,从而使其有效地矫正自己的行为规则,养成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的良好习惯。这样的能力有助于幼儿在社会大环境下的人际交往。
3.幼儿智力发展中音乐的关键作用
幼儿通过参加音乐活动,能够增强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在孩子幼儿时期,给他们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融入一定的音乐教育,这样对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在对幼儿进行早教过程和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在教孩子唱儿歌的过程中,谱上曲子的儿歌和没有谱曲子的儿歌,前者往往会更快地被孩子记住,伴有琴声的舞蹈和只有动作的舞蹈,也一定是前者更容易让孩子学会,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语言和音乐分别是由左右脑分管,只有词语的儿歌只被一侧大脑接受,而谱上曲子的儿歌因为增加了音乐的功能,有利于同时被儿童的两侧大脑接受,使儿童有效、合理、全面地激发左右大脑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力,外加有些音乐旋律的舞蹈和只有基本舞蹈动作的舞蹈也是如此,正因为这个道理,所以,音乐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地开发和使用人类的左右大脑,才能让我们的智力得到平衡而稳固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大脑得到全面、充分利用,因此说,音乐是开发儿童智力很重要的一个途径。
总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表达心灵和心理感受的语言。音乐能促进智力、社会性、身心的健康发展,能提高对情感的敏感性和体验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等。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模式,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音乐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在无形之中美化幼儿的生活。通过长期的音乐熏陶,使孩子成为具有良好音乐素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参考文献:
[1]孟娜. 论音乐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音乐有促进免疫功能的效果,科研人员说,那些产生乐观向上情绪的音乐,能引发体内促进免疫功能的激素分泌增加,这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听音乐或唱歌也能降低体内皮质醇的水平,这是一种与应激性相关激素。皮质醇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增强记忆力
音乐是如何增强记忆的,对此人们十分好奇。莫扎特的音乐或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其节拍是每分钟六十次,这使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激活。左右大脑同时工作,使学习和记忆存留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学习过程输入的信息激活了大脑左半球,而音乐激活大脑右半球。同样地,使二侧大脑半球同时工作,如演奏乐器或唱歌,能是大脑对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听音乐促进信息的回忆。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音乐对于勾起回忆十分重要。听某一首歌时同时所学习的信息,常常在心里暗自唱那首歌时,从脑子里冒出来。
学习音乐的效果比单纯欣赏古典音乐更好。有十分确切的证据表明,与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孩子相比,上音乐课的孩子,其记忆力要好得多。
注意:对于学习时同时播放音乐以期提升记忆力这个办法,主要原因是音乐没有文字的成分,否则,你就更容易记住歌词,而不是你应该回忆起的学习内容。
使注意力更集中
无论你多大年纪,无论你健康或卧病,听那些令人放松的音乐都能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虽然尚不清楚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或者哪种曲式更有益,但有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对注意力集中有明显的效果。
音乐提高运动成绩
选个刺激的音乐有助于让你动起来,健走、跳舞,或其他任何你喜欢的运动。音乐能使锻炼活动更像是玩起来,而不是辛苦地运动。此外,音乐还能增进运动成绩。那些戴着iPod长跑或者跳操的人,都知道。
改善机体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音乐能降低肌张力并改善身体的运动协调能力。对那些有运动功能障碍的人,音乐在恢复、维持和发展和机体的运动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
能抵御疲劳
聆听那些乐观向上的音乐是一种“加油”(补充能量)的好办法。音乐能有效地消除运动疲劳,以及那些单调的工作所引起的疲劳。
但是要知道,如果总是听那些流行音乐或“硬摇滚(Hard Rock)”音乐,则会使你惴惴不安,而不是精力充沛。你应该先试听各种不同的音乐,从中找出对你最有益的。例如,第一天听古典音乐,第二天听流行乐,第三天爵士乐,等等,轮流下去,进行选择。
提高工作效率
许多人喜欢边听音乐边工作,我也这样,你呢?你知道吗,听着音乐,工作可以做得更好。在工作时听音乐,的确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无论背景音乐播放的是摇滚乐还是古典音乐,人们对于视觉形象(包括字母和数字)的辨识,在听音乐时会更快些。
令人镇静、放松,有助于睡眠
对付失眠的既安全又便宜的良药就是那些轻松的古典音乐。许多失眠的人发现巴赫的音乐很有效。研究人员发现,在睡前听四十五分钟轻松的音乐,能让你安睡一夜。
轻松的音乐减轻交感神经的张力,减轻焦虑,降低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同时通过放松肌张力和消除杂乱的思绪而有助于入睡。
改善情绪,减轻抑郁
音乐是对付忧郁的良药,无论哪种文化,音乐都被认为是“心灵的鸡汤”。大家都能体会到音乐能使人精神矍铄。现代研究已经证实音乐的心理治疗作用。明亮、乐观的音乐,犹太音乐,萨尔萨舞曲,瑞格舞都是对付忧郁的良药。
有助于病痛痊愈
音乐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总体上来说,音乐对缓解疼痛是非常有效的。对于慢性疼痛和手术后疼痛,音乐都能减轻患者的痛觉感受和紧张情绪。
1、快速完成作业,学习速度将提高2—10倍;
2、大脑充满活力,思维敏捷,常有灵感出现;
3、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提升理解能力;
4、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5、缓解学习压力增强体质,激发创造力。
二、超级记忆音乐
这是巴洛克音乐中60拍的非高频音乐,在这种音乐中进行理解、思考、背诵可以让你:
1、头脑聪明,记忆力提高5-10倍,充分开发记忆潜能;
2、轻轻松松记忆大量内容;
3、巩固记忆效果,使学习过的内容保持长期不忘;
4、注意力更集中,有效排除外界干扰;
5、心情轻松应考,超常发挥,获得高分。
三、适用对象
1、在校大、中、小学生、研究生、成人高考、自考和职称考级人员;
2、需要大量记忆背诵外语单词、课文者;
3、需要背诵记忆文理科复习题、法律条文、竞赛题者及准备应付各种考试的人员;
4、需要记忆大量汉字的儿童;
5、需要记忆符号、图表、密码、字根等各界人士;
6、需要改善提高记忆力的中、老年朋友。
四、注意事项
本音乐在作背景音乐时,音量在30-40分贝左右,隐隐约约即可。
其实呢,并不是如上所说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才有这神奇的效果,不同的音乐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不同性格的人需要不同的音乐。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很好的音乐。(QQ音乐中都可以搜索得到)
数学:学习数学需要的是内心的平静但不时的也需要灵感的涌流,所以推荐一些既安静又不失趣味的歌曲.全部都是无歌词的歌曲,毫无疑问歌词会影响到我们的几何或逻辑思维.
1.Summer-久石让 2.流动的城市-林海 3.夜曲-纯音乐 4.The rain-久石让 5.Snowdreams-班得瑞
6.The Truth That You Leave-piano boy 7.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神秘园 8.杨柳-范宗沛
理化:理化公式和理论的结合,可以用一些稍明朗欢快的歌曲或带歌词的轻音乐来激发它的趣味性,提高书写计算的效率.
1.回梦游仙(力荐)-仙剑奇侠传4 2.爱的筵席(LOVE SONGS FEAST)-莎拉布莱曼 3.Craigie Hill-Cara Dillon
4.valder fields-Tamas Wells 5.Inside-Bang Gang 6.Tango in my heart-QQ音速(爆好听,上网查)
7.Dying In The Sun -小红莓 8.Nocturne-神秘园 9.May It Be-恩雅 10.30 Minutes - T.a.T.u
语文:语文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只要不是中文歌词都可以.歌曲就不做推荐了,上面的都可以.
英语:不像语文,英文歌词不仅不会影响到学习英语,也许还在不经意之间惯了耳音呢!除背单词时需要无歌词的低频率音乐,别的时候听上面的歌都是可以的,下面再推荐一些英文学习感到疲惫无聊时或想加快速度时的歌曲.
1.Chocolate Ice (听身体唱歌)- 卫兰 2.Beat It -MJ 3.Heal The World - MJ 4.don't cry - 枪花
5.Anything But Ordinary - 艾薇儿 6.Nobody’s A Nun - 王若琳 7.Behind Blue Eyes - Limp Bizkit
8.Zombie - 小红莓 9.Time after time - 仓木麻衣(柯南) 10.remember the name - 林肯公园
政史:自由发挥的时候到了,喜欢的歌都打开吧,应付作业的放快歌,巩固知识的放慢歌,心情好才是最终目的。没什么好说的,推荐几首被遗忘的经典老歌。
1.旅行的意义 - 陈绮贞 2.彩虹天堂 - 刘畊宏 3.太早 - 刘允乐 4.心里有个他 - 俞思远 5.白月光 - 张信哲
6.天天想你 - 张雨生 7.我爱你 - 王菲 8.宝贝 - 张悬 9.Forever Now - Bang Gang 10.借我一生 - 水木年华
关键词:丰富表象积累 培养联想和想象力 加强音乐记忆
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他们随时随地注意搜集各种音乐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以俄罗斯民歌《田野里有一棵小白桦》为主题、我国作曲家刘炽的《我的祖国》的旋律则是从几十首中国民歌的旋律中诞生的。大量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丰富了人的形象思维,对发展创造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大量掌握音乐作品,从最新的音乐教材统计在中学阶段学生将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135首,这将大大地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比如在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二泉映月》虽然是一首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同样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
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乐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丰收的舞蹈,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像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像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开始音乐等。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启蒙教育的含义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启蒙教育已经受到了全世界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是在儿童最具有可塑性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最低限度的教育,充分对其智力进行开发,挖掘其潜力。儿童的启蒙教育必须是建立在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前提之上的,只有依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极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开发儿童的智力,甚至可能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智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其进行适当的训练,相比于让其自然发展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正所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一个人在三岁之前所积累的才华能够使其受用一生。儿童阶段是大脑生理发展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给予儿童足够合理的刺激,促进其大脑的开发,对其终身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钢琴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能够培养儿童的协调配合能力
儿童在学习钢琴的时候,身体的肌筋运用是最基本的,各个器官要进行配合才能够成功演奏出优美的旋律,例如眼睛要观看谱子,对每个音符的律动进行观察,口中要轻哼旋律,双手要配合着按键,手指、手臂、手腕都要进行协作,耳朵还要判断弹奏的旋律是否正确,脚踩踏板或者轻打节拍,大脑还要对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和含义进行理解。因此,钢琴是需要身体多个感官的配合的,在儿童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其协调配合的能力。
(二)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想象是人脑对已经存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思维方式。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钢琴已经走进了不少家庭之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学习钢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开发和运用,对想象力的挖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要更加重要,毕竟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能够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在儿童启蒙教育中,通过钢琴的学习,能够对其想象力进行挖掘。
(三)能够培养儿童的思维力
学习钢琴,离不开对抽象的音符背后所蕴藏的意义的理解,这包括一首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及其在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在当今音乐界的艺术价值等。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不可能只接触一个流派的音乐,这就需要儿童对各个流派的风格特点进行理解,需要思考作曲家是以怎样的取舍标准将不同的音色、高低、强弱等构筑在一起创设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同时,还要对儿童与作曲家的思想进行沟通的能力进行训练,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四)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学习钢琴,不单单学的是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挖掘儿童的想象力,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创造音乐。如前所述,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之上,锻炼其即兴创作的能力,培养其创造力。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丰富多彩、感情细腻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教师对此进行引导,使其在演奏的过程中加入个人的意图,展示个性和创作的能力,使儿童的想象力和创作的才能得以发挥,在大家的鼓励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培养其创造力。
(五)能够培养儿童的记忆力
钢琴弹奏不仅是手指的长期磨练,更是对记忆力的锻炼。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背琴谱、记节奏、记乐曲的旋律等,从每一个手指的动作,到乐句再到乐曲,直至个人弹琴模式的记忆积累,都是对儿童记忆力的培养。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儿童的大脑将音响信息进行在现,也需要对发生该音响的动作进行记忆,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进行再现。由此可以看出,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是对听觉、视觉、动作等一系列信息进行记忆的过程,并且在弹奏钢琴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及结果、情感与情绪、技能和技巧等都在其头脑中保存了起来,也是对记忆力的锻炼。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是有分工的,其发展也不尽相同。左脑更多的体现为理性与分析记号等,又被称为语言脑,右脑主要体现为直观形象的感受和认知,又被称为音乐脑。儿童时期对其进行钢琴的教育,能够促进其右脑的发育,培养其记忆力,使其大脑更加的灵活。
(六)能够培养儿童的耐力与意志力
弹奏钢琴需要很强的技巧性,从开始的入门指法,到初步的演奏技巧,到加入情感的因素,再到自如的演奏乐曲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坚持练习。要想学好钢琴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但是纯技巧性的练习曲比较枯燥,钢琴又要求每天都要练习手势、指法以及演奏方式等,因此,在坚持练习钢琴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儿童踏实、认真的品质,也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和意志力,培养儿童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好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