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的关键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教学;习惯;幼儿行为;事半功倍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62-01
通常我们所说的习惯可以简单的分成两类,一种是好习惯,另外一种就是坏习惯。通过对习惯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不论是好习惯或者坏习惯,它都是可以通过行为来诱导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习惯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我国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马克吐温有句名言这样说到: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说明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作为老师要从自身的人格魅力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而作为父母更是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给幼儿起到示范作用。
既然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很受益,那我们要怎么样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良好品质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不同的时期我们对于幼儿所要达到的行为要求是不同的,明白了这一点,在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们就不会急于求成而是更可以让原本看起来困难的习惯培养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把0—3岁的孩子归类到婴儿期,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主要培养的方面是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3-6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6-11岁的儿童是处于小学时期,这个时期的重点应该放在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方面。我在这里重点要讲的是3-6岁的孩子,也就是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一些观点。
一、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一、两个习惯。这跟我们之前对儿童的划分是有相似的作用,不同时期的孩子在身心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结合幼儿自身的条件设定目标。
比如对于刚上小班的幼儿,特别是入园初期,我们给出的目标就是能够做到入园时情绪稳定,参与简单的集体活动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
有些人觉得这些要求太低了,可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小班朋友来说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刚入园那几周,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走进完全陌生的集体生活,孩子从内心到行为都会出现很多不适和慌张。记得我当时带小班的第一天,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幼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有的哭闹有的撕咬有的到处乱跑。
但是如果对于中班新学期入园的小朋友来说,稳定情绪通常最多只在开学第一天或者前几天比较注意,因为中班的孩子对于幼儿园生活已经很了解。所以我们对中班小朋友的要求比小班入园的幼儿要求就明显提高了,要求尽快回到幼儿园的学习状态,在小班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技能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等等,具体的一些要求是:对长辈会称呼“您”;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当别人碰撞了自己时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当自己碰撞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不说粗鲁话,不说谎话,做错了事能大胆承认,认真改正;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较自觉地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家的生活有规律;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乱跑、乱喊。过马路小心,听民警的话逐渐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这些目标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时习惯的培养和遵守。在培养习惯时,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在提出新的习惯要求。有一些富有经验的教育者曾提出习惯形成的时间,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可以了。所以家长和老师应当相互配合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不断的加强。
二、榜样示范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儿童的行为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有时候家长会因为偷懒或者自身的不注意忽视了这个问题,反而是我们的小朋友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上做的比较好。有一次在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她告诉我,某天她跟孩子一起过马路,交通指示灯是红色,但是母亲看看周围没有过往的车辆于是准备拉着孩子过马路,但是这位幼儿却及时的跟她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向前行。听到孩子这样说,那位家长告诉我当时她感觉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而给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相信,幼儿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大部分还是比较好的,可是为什么总是有家长跟老师交流的时候发现孩子在家一点都不如在幼儿园的表现。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让家长自己思考一下在家的行为有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榜样是最好的说服力。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的要求别人。
三、家园配合
一、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看美国金融海啸发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诸如债券、汇票等有价证券,股份公司的发展又形成了大量股票,从而产生了巨额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指独立于现实资本之外、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能给所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或者说,虚拟资本是同国际资产相分离的,本身无价值却可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各种凭证。
第一、银行资本的物质构成具有虚拟性
1,有价证券具有虚拟性。银行资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汇票。二是现金(金或银行券)。另一部分则是公共有价证券,如国债券、国库券。马克思是把银行资本第三部分有价证券称为虚拟资本,而且这种资本随着资本主义信用关系的广泛发展,资本越来越虚拟化,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马克思说:“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在这里,不要忘记,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即使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例如国家证券),或者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例如股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虚拟资本作为银行的资本是因为:一是可以获得定期收人,通过定期买卖证券大量赚钱;二是可以通过掌握股票、债券控制企业;三是可节约自己的预付投资。
2,金融衍生工具也是虚拟资本。随着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系统工程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等向金融领域渗透,特别是现代数学、博弈论、数理统计及信息经济学等也被运用到金融领域中去,出现了Blrdck-schole定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它们是期权定价理论的基石和金融创新理论之一。在这些影响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最近二三十年中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工具,诸如各种各样的期货、期权以及互换、远期利率协议、承诺、上限和下限、票据发行便利等等。这些金融衍生工具,在形式上是金融改革创新的结果,但其本质上也是虚拟资本的进一步深化,是金融信用的延伸与发展,展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衍生信用”和“虚拟货币”等概念的规定,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形式。
第二、虚拟资本的固有特性诱发金融风险
虚拟资本也是商品,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买卖,但虚拟资本的有价证券价格的独特运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的急增,有价证券投机活动就会盛行,虚拟资本的迅速膨胀往往快于实际资本的增长,使资本的所有者与资本的职能相脱离,使它们的票面价格往往与市场买卖价格相背离,必然使它们成为投机的对象,加剧欺诈、勒索等活动,最终导致资产贬值,形成“泡沫经济”现象。马克思说: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会随着它们有权索取的收益的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发生变化”,“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部分地有投机的性质,因为它不是由现实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入决定的”。
马克思把虚拟资本价格回落称为一个复归原点的运动,他说:“一旦风暴过去,这种证券就会回升到它们以前的水平。”这种“回归性”显示虚拟资本价格的暴涨必然要下跌,“泡沫经济”必然要破灭。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与金融货币市场中的汇票的暴跌,往往反映着“经济过热”或“泡沫经济”及通货膨胀或是上市企业业绩下降,经济结构出现不利增长的态势。虚拟经济对经济增长具有剧烈的冲击,尤其在开放的资本市场中甚至有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与金融货币危机的可能。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虚拟经济的交易特点所决定的。虚拟经济与实物的相分离意味着“信用货币的贬值会动摇一切现有的关系”。
信用危机导致虚拟资本那种带来收入的特性将大大丧失,虚拟资本量也将大大减少。马克思说:“虚拟资本,生息的证券,在它们本身是作为货币资本而在证券交易所内流通的时候,也是如此。它们的价格随着利息的提高而下降。其次,它们的价格还会由于信用的普遍缺乏而下降,这种缺乏强使证券所有者在市场上大量抛售这种证券,以便获得货币。最后,股票的价格也下降,部分是由于股票有权要求的收入减少了,部分是由于它们代表的往往是那种带有欺诈性质的企业。在危机时期,这种虚拟的货币资本大大减少,从而它的所有者凭它在市场上获得货币的力量也大大减少。”
美国金融海啸爆发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它具有必然的规律性,但也有人为的因素。
1,经济周期所致。经济的繁荣与萧条不断交替的周期性波动,一般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十年一次,经济周期决定金融周期,两者基本一致,这次美国金融海啸是受经济周期性因素影响的结果,无疑具有规律性。正如IMF研究部主任迈克・穆莎所说:“银行业所经历的困难,某种程度上都与宏观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周期有关。银行在繁荣期内常常发放一些风险很大的贷款,而这些风险大的贷款到了萧条期就会发酸,即变成呆账。”
2,人为的次贷危机的作用。次级贷款一般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贷款者信用以及还贷能力低,但贷款利率高,而收益也高。“9・11”以后,美国政府为防止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降低信贷利率,鼓励房地产迅速发展,以求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逐次调低到1%。在利益驱动下银行等贷款机构不断降低贷款门槛,给信用低或不具备贷款条件和还贷能力的人贷款买房地产。2006年底开始,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但利率上升,贷款者无法还贷,引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不断繁升。大量银行、投资机构、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连续不断出现亏损和倒闭,让人眼花缭乱,在这过程尽管布什政府出台了各种救市方案,但依然无济于事,最终引爆了震惊世界的金融海啸。
3,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不力。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追求高额利润,为达到目的必须依赖虚拟资本的高扩张、快速循环来实现。而虚拟资本的特征就是以少量的资产,通过负债融资,大规模扩张,获取比原资产高出几十甚至几百倍的利润。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美国实行宽松的金融监管政策,导致金融衍生品滥用,对冲基金大量涌现。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提供流动性防范风险的同时,也形成大批投机行为,造就了美国金融衍生迅速大量繁殖与成长,从而使美国的经济一定程度上成了空壳经济,泡沫经济,特别是,使美国乃至全球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美国这个链条环节出现了问题后,便出现连锁反应,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
总而言之,经济周期具有它的固有规律性,谁违背了它谁便会遭到惩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
次美国金融海啸之所以在美国发生,本质上就是由于美国的经济政策过“左”了,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从而遭到惩罚。
美国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
美国金融危机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实体经济。根据有关部门预测:中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约为0.34,即美国GDP每增减1%,中国GDP就增减0.34%。美国的金融巨头雷曼、美林、AIG等相继,造成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这里,仅以出口企业为例。中国每年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额的25%左右。危机导致美国进口需求大幅下降,2007年,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2008年我国出口下降20%以上。2009年1月,出口进一步下滑。我国出口增长的下降,必然造成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汽车、纺织品、家具、房地产等实体经济,又特别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更甚,企业产品出口大量受阻,利润骤降,倒闭企业剧增。而且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其影响程度还未见底。从而造成了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小于劳动力的供给,使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党和政府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经济问题就会变成社会问题。
二、美国金融海啸的启示:基于法律监督机制的思考
美国金融海啸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衍生金融品的膨胀,实质上也是虚拟资本的膨胀造成的。美国金融海啸的发生昭示我们:必须加大对虚拟资本的风险防范力度,特别是应将法律监督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结合起来,使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点。就一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一般应从如下考虑。
启示一:防范金融海啸,必须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推动国际金融法律监管机制的建立。
1,国际社会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如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通过的《防范金融危机宣言》。宣言强调,各国监管当局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加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及监管机制,确保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都受到相应监管或监督;根据公认和强化的国际行为准则,促进和保护世界金融市场的诚信,防范金融风险。
2,国际社会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在《宣言》框架下,应进一步完善或制定国家之间或地区的金融监督合作法律,积极采取一系列重大行动,防范金融危机,如欧共体成员国、东盟成员国等应进一步完善或签订谅解备忘录等金融监管区域合作协议。如1998年3月,我国在北京与法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签署了《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这种双边的谅解备忘录是通过两国就金融监管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取得共识,通过签订协议来明确双方在这一领域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合作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它有效地改善金融机构资本状况,刺激本国经济增长,防止金融危机在本地区成员国爆发,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些文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涉及防范衍生金融工具的内容极少等。同时与金融发达的亚洲与世界各国签署的备忘录太少,难以应对像衍生金融工具引发的金融危机。所以,进一步加强我国同韩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美国、德国、澳洲、加拿大等金融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的金融监管合作,互相帮助,共渡难关,势在必行,如签署发表联合声明,以及诸如《本币互换协议》、《金融合作基础建设协议》等文件,进一步增进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3,区域间的合作。在加强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同时加强我国地区之间的合作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如广东与香港、澳门之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框架下,完全可以签署《衍生金融产品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法律的层面上加强合作,防止金融危机在该地区发生。
启示二:防范金融海啸,必须进一步完善世界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法律体系,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现阶段的国际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法律体系,主要是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各国国内法,监管的国际组织有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券业协会、国际会计师协会、三十集团、全球金融衍生工具研究集团等。
虽然金融衍生产品的国际组织也颁布了一些统一的国际规范性文件,但很少,更谈不上形成法律体系。如国际证监组织1993年的《衍生品市场、产品和金融工具的监管》等。这些规范性文件主要是金融衍生品国际监管组织所的,但这些国际组织的级别并非国际组织中最权威的,因而难以监管美国、英国等经济大国的金融衍生品,这次金融海啸在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爆发就是权威的证明。
美国金融海啸昭示人们,必须进一步完善世界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法律体系是当务之急。
1,提高金融衍生品国际监管法律组织的级别。由原先国际证监会组织等,调整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金融机构与金融衍生品国际监管组织共同,或分级别。
2,统一的国际规范性文件,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并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3,完善金融衍生品国际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如金融衍生品国际监管主、客体法律制度、宏观调控以及保障制度,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危机的预警、防范和处理等制度安排。
启示三:防范金融海啸,必须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律体系,维护我国金融经济稳定发展。
1,进一步完善《证券法》。我国颁布的金融证券法虽然不少,截止2007年8月,已达72部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欠缺规范化,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仅法律法规的内容要完备,而且各项法律法规所构成的系统的覆盖面要完备;有关条款也应具体明确。修订后的《证券法》,对法律责任的条文有30多条,但绝大多数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民事责任的规定只有5条。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是市场的主体,范围广大,直接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对保护我国证券市场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证券法》作为规范证券市场根本大法已不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以美国金融海啸为鉴对《证券法》进行大修订,特别是增加证券市场中的民事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刻不容缓。
2,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律制度。我国制定的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法律法规极少。目前主要有2007年的《期货交易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等十几部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本身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更谈不上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笔者认为,制定单独的《金融衍生品监督管理法》现在是一个好时机。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特别是金融机构的金融衍生品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果立法跟不上,一旦我国某个时期经济出现紊乱,很容易造成大的问题。同时,在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未造大破坏之时,对金融衍生品进行单独立法也是我国金融机构真正走向世界的需要。
3,要进一步加强网上银行的监管。网上银行也称
虚拟银行,新式的网上银行包括有虚拟家庭银行、虚拟私有银行、虚拟银行金融业以及虚拟金融世界等,它实际上是银行业务在网络上的延伸,因而它几乎包含了所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其特征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既然网上银行也称虚拟银行,而且绝大多数业务属虚拟资本。网上银行的虚拟性特点,它实质上也是金融衍生品,因而它具有风险性。除了像幽灵一样计算机病毒侵袭外,更可恨的是网络黑客成灾,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同时我国计算机系统的薄弱性,也会造成计算机技术和产品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完善性。这些特殊性要求我国加快和完善电子商务立法体系。2003年2月1日,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电子商务法一《广东省电子交易条例》正式实施。随后几年我国陆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几部重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显示了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水平还远不适应我国经贸发展的需要,还没有形成体系。当务之急是建立我国的网络银行安全体系,从而维护我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安全与稳定,防止金融海啸的发生。
启示四:防范金融海啸,必须将法律监管与宏观调控政策等配套措施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
法律监管与宏观调控政策是互相作用的,两者互相匹配,才能有效防范金融海啸,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1,扩大内需
我省的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靠“三来一补”起家,现在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依然是外向型的,产品主要靠外销,但受美国金融海啸的影响,美元贬值,购买力大下降,产品出口国对我国的产品需求骤减,国际市场订单大幅减少,同时我国的结构性矛盾恰好就是出口比重大,内销比重极少。所以,必须加大扩大内需力度。
一是出口转内销。特别是注重开拓农村市场,建立农村商品市场销售基地,政府应加大对生产厂家的支持力度,采取更加优惠政策,鼓励产品下乡,增加产品在农村的销售量,提高生产产品的经济效益。
二是调整开拓国际市场结构。我国对美贸易大,就广东而言,占40%。在对美贸易受阻的情况下,应主要扩大东盟、南美、中亚等市场。东盟国家是华人聚集地,对我国的产品需求大,而南美、中亚等国家,与我国也有一定的贸易往来,扩大出口这些地区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三是国家扩大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消费需求。如“三农”建设、交通和能源重点工程、节能工程和循环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等的投入,从而扩大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四是加大全民社会保障力度。如果全民都有社会保险,生活有了保障,广大群众就会无忧无虑地买车、买房、旅游、消费,就会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五是各省、市可以发行购物券。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全国各地的做法应有不同,各地必须从实际出发,量力而为,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可以指定在哪些行业购买,也可以不指定,购物券的发行要适度,不能一窝蜂而上,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诱发通货膨胀。
六是把扩大内需保增长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保民生结合起来。特别是要调整出口产业结构,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贸易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从而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
一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继续扩大预算赤字,扩大政府投资,激活市场需求,从目前的投资状况看,主要用于基础项目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增加政府支出与补贴。继续扩大社保和医保的覆盖面,加大农业直补的方式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减免税收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减税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供给,增加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如可以取消利息税、进一步提高所得税的免征基数、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贴等等。但必须对我国的税收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就广东而言,必须及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主要是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等等,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
二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地说货币政策包括三大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同时也包括利率、汇率等。要有效地应对当前的金融海啸,应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有步骤地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再贴现率等,但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与经济改革和发展相适应。
把握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期
科学研究表明,2~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会成为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著名的“印度狼孩”就是这样。虽然辛格博士花了很多精力去恢复其语言和人性,但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家长要抓住和把握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去培养他的语言能力。
注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现象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人们在“听”的过程中,语言仅仅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并作为第一信号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它只是一种输入信号,其本身并无任何意义。人们在“听懂”即理解其中含意时,它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作为第二信号,刺激、作用于大脑听觉语言中枢。而“说”是人在思维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发音器官输出,同时不断调整自己思维。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言自语,就是孩子通过外部语言来进行思维的具体表现。家长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语言的音形外壳与其本身的语义结合起来,否则“鹦鹉学舌”似的训练,不但无法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时间久了还会使他产生厌学情绪。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时,往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持久性。一些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往往出于逗孩子玩的目的教他说话,而到孩子二三岁时,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说话而撒手不管,以致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家长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可不闻不问。
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等,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孩子。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时要比较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语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或者在他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家长对孩子说话,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语言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父母要多讲、多鼓励。对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去强化它,最好是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去讲。
洁洁是班里的“小不点”,她比同学们小半岁,个子小,胆子更小。她经常坐在椅子上发愣,反应也没有其他小朋友快。老师讲的东西常常听不懂,干什么都落在最后,所以总是一个人呆着,从来不敢主动发言、主动与别人交往。连说话都吞吞吐吐说不清楚,老师也不喜欢她。
3岁半的小雯家里并不富裕,妈妈还是省吃俭用为她买了架钢琴,并专门请老师来教她。然而,以小雯的年龄根本就理解和掌握不了那些复杂的乐理和技巧,妈妈却不管这些,要求她天天都要弹够3个小时。小雯很无奈,弹得毫无情感,而且常常一边弹琴,一边幻想着家里突然着了大火,把钢琴烧掉了,这样妈妈就不会再逼她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其实,让孩子过早地进入某个阶段,过早地开始某种学习到底好不好,专家早有论证,它属于发展心理学中“教育要在成熟之前还是之后”之争。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甲在第46周时开始训练学爬特制小梯,6周后学成;双生子乙在第51周开始训练(比甲晚了5周),2周后,其爬梯的速度就赶上了甲的水平。
这个实验证明,赶在成熟之前进行的教育是费力不讨好的,尤其是一些有关动作技能的训练,这些活动往往需要手指动作的精细协调和控制,比如学写宇、弹钢琴等等。有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用手握住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地写字,往往要到六七岁才能做到。
除了收效甚微,过早开始某项学习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小孩子的年龄哪怕只有半岁的差距,在思维和动作技能上的发展,都可能会相差很远。让孩子过早地进入某个阶段或过早地开始某种学习。可能让孩子在年龄比他大的群体中处于劣势,从而过早地体验到失败,丧失自信,在心灵深处埋下一生中自卑的阴影。
那么是不是就应该坐等成熟,不要教育了呢?当然也不是。心理学家们已经证明,教育或训练进行得太早或太晚效果都不好,最佳的时机是在成熟早期,即所谓的关键期。
【关键词】师爱;幼儿;快乐“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滴。曾经听过一位苏州名教师的讲座,她说:“教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如果你不热爱自己职业,我劝你乘早离开!”我想,她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在内心也同样充满着对自己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强烈的使命感。
一、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师爱的真谛
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面对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对社会、同伴、他人启蒙的阶段,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话语都将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内心。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我也感受到了许多弯下腰,真正接近孩子后,我给孩子带来的温暖、快乐!1.给孩子暖心的爱。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是:“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陶行知先生伟大的人生格言也在激励着幼教工作者,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时间,为孩子献出满满的爱。在幼教工作中,在面对最纯净的孩子们时,这样的伟大的爱,也能变成一种相互的爱。离园的时候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各自的家长接走。但是我发现家长们领着孩子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在帮孩子整理身上的衣物。我反思着离园前,我为什么不提前帮孩子整理呢?于是,每次离园前,我都会抽一点时间,从头到脚看看孩子,帮助他们整理好衣裤。家长来接孩子时,看看没有什么可整理的,露出欢喜的表情,那一刻有一股暖暖的爱在心中流淌。2.给孩子平等的爱。我们班初入园就能不哭闹,适应幼儿园的日常作息,十分乖巧,这使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于那些总是哭闹、情绪不安的孩子。这天,早晨来园时,皓皓奶奶告诉我,皓皓说,老师是不是不喜欢他?他举手了,可是老师却叫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自此之后,我便对皓皓多了一些关注,不仅请他上课时回答问题,还表扬他坐得神气。晚上回家后,我收到了皓皓妈妈给我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师,皓皓回家说,今天是他上幼儿园来最高兴的一天,谢谢老师的关心和照顾。读到了这条短信,我的心里也淌过一丝暖流。其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换来了孩子极大的快乐。我们应该更平等地关注每个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爱和鼓励,让他们更快乐的成长!
二、在教育反思后,发现师爱的意义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有被尊重、热爱和理解的权利。”从尊重人权到尊重儿童的权利,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只有真正尊重了儿童,给儿童他们需要的爱,才是符合儿童正常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才能产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井然有序的条件;才能真正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愉悦。1.给孩子足够的爱,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成人的关爱下获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使幼儿情绪安定和愉快,也是帮助幼儿建立起与他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会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妈妈和同伴。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能建立起对幼儿园秩序、规则的认同感,有信心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得到社会认同感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才能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学习的动力,为他们向着更高更广阔的天空飞翔而壮实臂膀。2.给孩子足够的爱,使幼儿快乐学习。传统的中国式学习和教育是以规矩和方圆定教育,将学习的方式统一在一条道路上,让所有的受教育者沿着同一条道路前行。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者的个性、特点、特长都被限制,使得受教育者都变成了同一版本的翻版,学习的道路也尤为艰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幼儿快乐度过成长关键期。秩序的关键期、情感的关键期、空间、时间的关键期,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幼儿时期有很多,这些关键期如何得以顺利度过?这都依赖于家长和教育者的爱和自由。只有用爱为孩子关键期的成长奠定夯实的垫脚石,孩子的未来才能向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我们今后的社会才能更文明、更进步!
三、在教育生涯中,坚持走师爱的道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爱,孩子便无法成长,没有了爱,教师的工作便失去了意义。其实,从教的这些年里,能给我心里留下暖意的事情远远不止以上的三件。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着自己对孩子的爱意,对孩子的关爱,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暖流流过我和孩子的心田,孩子自由成长的天空也一定会更明亮、广阔!
参考文献:
[1]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
[2]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4]爱满天下的陶行知[M].群言出版社,2000.10.
婚配 下一代的奠基。
受精 精卵结合之时,便是新生命的开始。
畸胎关键期 受孕头三个月。
行为关键期 怀孕第13周以后。
智力关键期 第一智力关键期 怀孕三个月到7岁;第二智力关键期 出生到7岁;智力增长期 4~5岁;智力高峰期 青年、中年;智力衰退期 老年期(因人而异)。
诞生时刻
断奶最佳期 8~12个月(农村可延至18个月)。
形状知觉关键期 出生到4岁。
语言关键期 渴望理解语言期 1岁左右;口头语言关键期 2~3岁;书面语言关键期 4~5岁;丰富词语高效期 3~6岁;第二语言关键期 7~9岁。
掌握概念最佳期 5~5.5岁。
形象视觉最佳期 4岁左右。
数字敏感期(口头数数,按物占数,说出总数) 2~3岁。
音乐能力敏感期 5~6岁。
语文敏感期 0~6岁。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守规矩时期) 3~4岁。孩子对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秩序性、生活习惯的要求上,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构建。
感官敏感期 0~6岁。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吸收性心智”来吸收周围的事物;3~6岁则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来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细微事物兴趣敏感期 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能捕捉到个中奥妙。
动作敏感期 0~6岁。坐及咀嚼关键期 出生到6个月;学爬关键期 8个月;学步关键期 1岁左右;集体游戏关键期 3~7岁;速度和灵敏性发展最佳期 6~7岁。两岁的孩子是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他(她)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注意平衡,使其左右脑均衡开发。
社会规范敏感期 2.5~6岁。两岁半的孩子已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应教育指导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 3.5~4.5岁。父母多准备纸笔等用具,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习惯。
阅读敏感期 4.5~5.5岁。父母可多选择适合此时期的读物,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文化敏感期 6~9岁。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妙的强烈要求。
音乐敏感期 3~5岁。
儿歌、童话、故事敏感期 5~6岁。
涂鸦、绘画敏感期 1.5~2岁。
反抗期 心理第一反抗期 2岁左右;心理第二反抗期 12~14岁。
情感共鸣期 出生后。
体形关键期 第一肥胖期 出生至3岁;第二肥胖期 青春期。
身高关键期 第一身高关键期 1~4岁;第二身高关键期 男11~15岁,女8~14岁;第三身高关键期 18~20岁。
模仿能力最佳期 9~12岁。
平衡能力最佳期 8~11岁。
柔韧性最佳期 幼儿期。
爆发力、弹跳力最佳期 12~13岁。
灵敏素质发育期 速度素质 16~17岁(男)、14~15岁(女);耐力素质 25岁左右;力量素质 13~30岁;协调性、灵敏性、反应性素质 8~11岁。
自知能力关键期 2.5~3.5岁。
培养良好习惯关键期 2~4岁。
他知能力关键期(交友、性萌芽期) 3~4岁。
形象视觉常见关键期(绘画、空间能力发展期) 4~5岁。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期 6~7岁。
变声关键期 12~14岁。
性成熟期(初潮、遗精) 12~14岁。
英雄崇拜期(偶像期) 少男少女期最盛。
青年时期(19~35岁)
心理断乳期 18~20岁。一个人从进入青春期,便迎来了心理断乳过程的开始,直到能在这个世界上完全站稳脚,才宣告结束。
女性身体“黄金期”(美丽巅峰期) 皮肤 20~30岁;睫毛 5~15岁;头发 20~50岁;嘴唇 16~18岁;鼻子 20~45岁;牙齿 20岁左右;弹性 青少年后期(18~19岁);嗅觉 孕期;性反应巅峰期 30岁(女)、25~30岁(男);手 15~35岁;腿、膝 15~30岁。
人生形成期 18~20岁。
生长停止期 23~25岁。
女性最佳育龄期 24~34岁。
体力高峰期 25~35岁。
动脉粥样硬化快速增长期、健康易损期、慢性病高发期男性在30岁以后。
中年及老年时期(36~55岁)
智力最佳期 35~55岁。
人生睿智期 第一睿智时期 40~49岁;第二睿智时期 30~39岁;第三睿智时期 50~59岁;第四睿智时期 60~69岁。
人生用脑最佳期 脑力最佳期 18~25岁;头脑反应最快期 20岁左右;智力高峰期 30~40岁;思维能力最佳期 60岁左右;创造能力最佳期 30~39岁;脑功能最佳期 40~49岁。
女性改善体质最佳期 首次月经来潮期;妊娠期;绝经期。
婚姻转折期 婚姻七年之痒;中年婚姻危机;应对丧偶期;黄昏恋。
生命高危期 45~55岁。
更年期 45~50岁(女),50~60岁(男)。
衰老危险期 50~59岁。
疾病关键期 60~69岁。
易死亡期 69岁。
长寿关键期 40~60岁。
浙江杭州的周先生有一个5岁的女儿,最近他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女儿的两个小伙伴,一个已经认识很多字,甚至可以看书读报了;另一个虽然认字不多,但已经在上识字兴趣班。他很想让女儿也去参加识字班,然而女儿去旁听了一次课以后,坚决不愿再去了。为了让女儿对识字感兴趣,周先生上网寻求相关知识。搜索的结果让周先生大吃一惊:在google上与幼儿识字教育相关的375000条信息中,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幼儿识字不是难事,家长如果不及时抓住孩子认字的关键期,就会错失良机,影响孩子日后各方面的发展。最直接的结果是,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会跟不上小学新课程标准中认字的要求,这将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二是幼儿识字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3岁识字智商可以达到135,4岁识字智商可以达到120,5岁识字智商只能达到95……看了这些信息,周先生更着急了:如果不让女儿提前识字是不是以后智商就不如别人了?会不会上小学后就落后于他人?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人士。
提早识字可以提高智商吗?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正奎博士:这样的观点显然是在以偏概全。一方面,语言和智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说,语言的发展能够促进智能的提升。但是反过来,语言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智能水平为基础。也就是说,这样单向判定提早识字可以提高智商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另一方面,和智商相关的是语言的发展,而语言也包括口头语言,因此用识字来代替语言是一种偷换概念。对于学前期的幼儿来说,语言的获得是多渠道的,此时最重要的是口语的发展。因此,家长不要因为强调让孩子识字而错失了孩子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我敢断定,“提早识字可以提高智商” 的说法是某些商业机构的断章取义。
关键期真的那么重要吗?
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在识字机构的宣传广告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关键期的理论。我认为目前有些人有些机构出于商业目的,放大了关键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当我们一味地强调让学前儿童识字时,很可能忽略了孩子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口语学习良机。尤其那种将孩子关闭起来专门识字的“超前教育”、“智力学校”,集中地让孩子提前学下一阶段才该学的大量文字,实质是从根本上剥夺了儿童很好地获得语言发展的机会。这种做法在使他们失去口语发展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向了这些孩子获取书面阅读策略的能力。另一个问题是,这些早期识字的活动将儿童的阅读注意力主要引到识字方面,使得他们一拿起书本就联系到早期枯燥、机械、乏味的认字经验,最终导致儿童厌烦阅读,缺乏阅读兴趣。一味地强调“早期识字” 而非真正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可能会培养出一代失败的阅读者。
其实,幼儿阶段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阶段,除了认知的发展,更重要的,它是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我要提醒家长,在孩子的童年时期,还有比识字、数数、学英语更重要的事情。不要把孩子是否识字看成衡量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志。
识字与否对入学以后的成绩有重大影响吗?
浙江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杭州学军小学校长、作文教学专家杨一青:根据我们的观察,幼儿期是否认字,在孩子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初期会有差异。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这种差异不太明显。
关于识字,新“课标”的要求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要会写100个字,会认400个字。”基于这样的要求,我认为在学前期,大班的孩子如果有兴趣,让他们适当地认一些字,也是可以的。但是我要强调,一是学前期的识字应以认读为主,而不要求会写,因为这时孩子的小肌肉群还没有发育好,所以不应对学前期幼儿有写字的要求。二是在让孩子认字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常用字,而不应该为了认字而认字。三是要承认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对认字非常有兴趣,那就不妨让他多认一些;有的孩子没兴趣,那就不用学,毕竟这不是他这个年龄必须学的。小学里有专门的课程让孩子认字。提前认字可能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些已经有识宇基础的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在认字的过程中表现得很自信、很有兴趣;但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已经认识了某些字,上学以后就对认字不感兴趣了。
所谓美术才能指儿童对形象中的线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而引起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那么怎样及早地发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并及时加以培养和教育呢?
(一)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儿童美术才能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已决定了。笔者曾先后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只有20%有艺术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遗传素质仅仅为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美术才能的形成必须通过环境和教育的良好影响,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和培养儿童美术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1.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尤喜爱涂涂沫沫。2.视觉感受和辩别能力较强、能分辩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研究表明: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辩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其次,给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等,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找出特点变化规律。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知功能,使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儿童美术才能与家庭教育环境
美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等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大师,是与他们从小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分不开的。
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些美术家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2.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3.善于言传身教;4.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5.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6.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
(三)儿童美术才能与好教师的作用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或协调运动障碍,而导致在发音时一些字或词读音不准的现象。功能性构音障碍(简称FAD)又称为发育性语音不清或发育性发音障碍。国外报道FAD的发病率为1 O%左右,我国报道4~6岁儿童FAD的发病率为2.14%。
语言是人们思维、交流的工具,这些儿童因发音不清楚让人听不懂,而不爱说话。家长往往认为这不过是儿童性格内向,而忽略了孩子的语言能力问题。
儿童的语音不清不仅影响口语表达,造成交往困难,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和内向性格,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语言发展,长期的吐字不清还会影响儿童发音器官的发育。学龄儿童还可能出现学习困难,成年后就业率较低。
多数家长苦于救治无门,往往费尽周折依然无济于事。
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
2-3岁是幼儿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可以使孩子口齿伶俐。孩子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3岁,4~5岁则进入书面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孩子一般从8~9个月开始呀呀学语,1岁就能掌握900~1000个字词,发展迅速。此期应与其勤对话,教其识字,以增强背诵能力、对话能力,为人学做好准备。
孩子的语言发育一般要经过发音-理解-表达这三个基本阶段。
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
“落地哭”是新生儿的第一个行为,婴儿会用哭声表示饥饿和疼痛;约从第五周起,乳儿开始发出一些非哭叫的声音有a、o、u、e等,随后出现h、k、p、m等。这些声音都是反射性发出的,对于乳儿来说不具备信号意义。
呀呀语阶段(4~8个月)
2~4个月时会咿咿呀呀的发出一些喉音,6~7个月时会发出单字的唇音,8个月时能发出双字重音如“爸爸”、“妈妈”。这是孩子无意识的发音阶段,说明孩子的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当孩子长到半岁时已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在爸爸妈妈呼唤时,孩子会有愉悦的表示,这说明孩子的听力是正常的。
学话萌芽阶段(9个月~1岁)
大致从第9个月开始,孩子会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会常变换,这段时间近似词的声音增多。幼儿大约10个月左右开始能模仿发音,如ba、ma、da等,这已是学话的萌芽状态。幼儿在语言发生阶段是先听懂词,后说出词。当孩子满一岁时,才会有意识地说简单的单词,如“再见”等。
幼儿期语言的发展(1岁后)
一岁半时能说出2-3个字的词组,会用代词你、我等。不但能认识和指出自己身体的部位,而且能指认并说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当孩子满2岁时,能指出简单的人、物名和图片,而到3岁时能指认许多的物品名,并说出2~3个字组成的短句,会唱歌谣,会用形容词、副词等。4~5岁的孩子语言发育已经比较成熟了,能用流利的语句讲述完整的故事。以上说明了孩子语言的发育过程,先要经过语言的理解阶段,再发展成语言的表达阶段。
关键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一旦错过关键期,语言发展就失去了最佳时期,甚至将来都可能难以弥补,遗憾终身。如果孩子的语言功能明显地落后于同龄儿童,如1岁多的孩子还不会叫“爸爸”、“妈妈”,3岁后的孩子还吐字不清时,就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需要进行观察和注意了。父母也可以抓住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矫正,不要错失良机。
4岁以后发音不清应就医
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说话晚、娇气、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等状况长大后会自然转好。说话早晚和好坏,家长自己很难判断,若有疑问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发现小孩在3岁后还吐字不清晰,就要做耳鼻喉的全面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如果这一切都没有问题,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孩良好的语言习惯。小孩“大舌头”多数因为构音器官发育不够成熟,或是还没有养成发音动作和方法。
除了卷舌音zh、ch、sh等发展较慢外,大多数三岁半到四岁的儿童应说得清楚大部分语音。所以,孩子在三岁半以前,说话有语音不清楚的现象时,如一个2岁的孩子把“姥姥”说成“脑脑”(方言除外),可先观察;如果一个4岁多的孩子仍有口齿不清现象,甚至一个已经上学的孩子仍说不清“哥、了、鸡、七、西”等音,那就有问题了,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原因,对症治疗。
孩子吐字不清的预防和训练
父母要给予示范和讲解
2-3岁是婴儿学说话的关键期。这时婴儿对人的声音有一种内在的兴趣,对语音敏感,且学很快。父母要给予示范和讲解,教给正确而清晰的发声。
首先,父母要口齿清晰、亲切而通俗地和孩子说话。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因此你要特别注意自己发音的正确性。和孩子讲话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语言生动形象,尽量让他理解自己的意思。
当孩子使用不完整的语句时,你要有意识地用完整的句子帮他重复,最好让他再表述一次。比如,孩子管小狗叫“汪汪”,看到小狗跑过来,会指着小狗说“汪汪,汪汪”,你可能会觉得这种说法充满童趣而一笑了之。此时,你要用完整的语法来引导他:“哦,小狗跑过来了。”
一般翘舌音比较难发,对这些孩子容易念错的音,你不妨多多示范和讲解,告诉他发音的要点,同时示范时速度要慢,口型要夸张,必要时多重复几次,以便他能够看清楚、听明白。如果孩子个别音发不准,父母也不用着急,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其次,能给孩子多听一些儿童教学录音。让孩子每天多接触清晰准确的发音,科学又合理的发音速度,这样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减少压力,多多鼓励
当孩子口齿不清时,你肯定会很着急,但不要强迫孩子开口说话,不要给予压力,尤其不要指责、嘲笑,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可以耐心倾听。可用“点头”或“嗯”、“是”等表示你接受了对方的内容,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以鼓励对方继续往下讲。在交谈中要观察患者的表情,高兴还是疲劳,这也是沟通效果的一种反馈。
多多鼓励孩子,使他知道你不会因为他吐字不清就不爱他了。
父母也可以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使孩子有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一个人心情不好时,就会闷闷不乐,没有说话的兴趣。父母可以用亲切、温柔的目光和孩子交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微笑着和孩子说话。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模仿不同的声音说话。
国外幼儿园教材中介绍一种训练儿童说话的办法,叫做“你能像我一样改变你的声音吗?”教师用8种声音说:“我
的名字叫xx”这句话,说完一句让孩子模仿一句。这8种发音是:用温和的耳语说、粗嗓门说、细嗓门说、快速说、慢速说、闭嘴说、张嘴说、捏着鼻子说。
当孩子发声不准时,要及时纠正。次数多了,孩子也就记住了。孩子说话发音不清,大多是因为在学说话时父母没有注意纠正而习惯的。
呼吸训练
呼吸是发音的动力,而且必须形成一定的声门压力才能有理想的发音。呼吸引导气流法是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减少鼻漏气。如吹乒乓球、吹吸管、吹喇叭、吹哨子、吹奏乐器、吹蜡烛、吹气球、吹纸张等都可以用来集中和引导气流。如用一张中心有洞或靶心的纸,用手拿着接近患儿嘴唇,让他通过发“u”的声音去吹洞或靶心,当患儿持续发音时,把纸慢慢移向远处,一方面可以引导气流,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患者延长呼气。
进行发音器官协调性训练
父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如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和节奏训练。
舌唇运动训练:通过构音器官检查可以发现,多数患者都存在舌唇的运动不良,它们的运动不良会使所发的音歪曲、被置换或难以理解,所以要训练患者唇的张开、闭合、前突、回缩。
口脸部功能训练:口腔运动功能问题会影响说话的清晰度。因此临床上要改善口腔协调运动,如吹泡泡、喇叭、模仿动物叫、口腔快速轮替运动。另外,做一些锻炼舌头的灵活度和肌力的小游戏,如将蜂蜜涂在他嘴唇的,鼓励他用舌头把嘴唇周围的蜂蜜舔干净,让他的舌头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加舌头的灵活度,有助于他说话时能将舌头放到准确的位置,也有助于他在语速快时保持发音清楚。
改善食物硬度:由软到硬,同时刺激舌、牙龈、硬腭。按压或弹击儿童的面颊、下颌、唇部。孩子开始长牙后,一些适度的需要咀嚼的食物,不只是营养的补充,更是脸颊上小肌肉和上、下颚的咬合能力的练习,这也会影响到未来孩子的发音。
有些家长喜欢将所有的食物放在一起熬成粥喂孩子。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缺乏口腔的咀嚼运动,孩子学说话时口型会不准确,舌头和上、下颚运动不协调。造成口齿不清。适当给他吃些玉米、干果之类的“硬东西”,教他吃东西时牙齿要派用场,要把食物嚼碎了才能吞下肚子。
在趣味游戏中进行语音训练
在娱乐游戏中训练儿童的语音,既好玩有趣又学得快。当孩子无法正确地说出某些语音时,家长可与语言治疗师配合,设计一系列孩子喜欢的游戏,让孩子在听、模仿以及学习中去体验正确构音的技巧。最好结合孩子喜爱的内容丰富的游戏,寓教于乐,如念儿歌、唱歌、看图说话、绕口令等来练习,因为单调无味的发音训练会让孩子厌倦。这些游戏我们称为构音游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每次只教一个音,直到孩子完全学会该音。再开始另一个音的矫正。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孩子认识正确音。准备“t”音的图片十张(如兔子的兔、头发的头、脚踏车的踏),再加上其它图片十张,由妈妈念出图片内容,要求孩子每听到“t”音的图片时,就在盆子里放一颗弹珠,直到孩子听到所有的“t”音图片时都做对为止。
第二步,语音听辨力的训练。这步是要帮孩子分辨正确音与错误音,让孩子听到的音应包括正确音和错误音两种。利用上述图片,由妈妈分别用正确音和模仿孩子错误发音来念图片内容,并给孩子一个铃,要求孩子每听到妈妈发出错误发音时,就摇一下铃。当孩子可分辨正确音与不正确音时,就可进行下一步了。
第三步,把“音”说对。当孩子能正确地分辨语音后,他就会试着去发音,这时,应协助孩子看他的舌头、唇齿所摆的位置。告诉孩子:“注意看t是要把舌头放在牙齿中间,让空气跑出来,不要像以前那样舌头没伸出来,就变成c了,先看妈妈做一遍”。如孩子可正确发出单音,就可进行下一步了。
第四步,让孩子在“词汇”和“短句”中使用正确语音。当孩子可发出正确单音后,就可帮助孩子将正确语音加入“词汇”中,拓展成“短句”。将“t”音图片夹入回纹针,再给孩子一根绑有磁铁的小木棒,就可玩钓“鱼”游戏。先由孩子钓起一条鱼,取下图片并说出图片内容,这时必须把音说对,若没说对,就将“鱼”放回盆中;换妈妈钓,妈妈有时可故意将“t”音说错,让孩子指正,最后看谁钓的多。
第五步:在日常生活中把话说对。许多孩子可以很快地学会正确语音,但在日常对话中仍用错误的发音,因此,协助孩子将正确语音固定,是很重要也很耗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