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资储备范文

物资储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资储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资储备

第1篇:物资储备范文

关键词:救灾物资;物资储备;优化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为保障国家抢险救灾物资应急需求开展的物资储备工作。目前的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整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低效率的细节,这些不科学、低效率的细节需要加以改善和更新,即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

一、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意义

首先,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保障效益。救灾物资的保障效益体现在救灾物资由实物转化为保障力的水平,或者说其保障效果,充足和及时的救灾物资供应是获得最佳的保障效果的前提。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就是为国家提供充足和及时的救灾物资,满足救灾物资需求,防止物资供应短缺或不及时给抢险救灾行动造成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次,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是无法衡量的,救灾物资转化为的保障力(保障效益)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应该转化为最小化与救灾物资储备相关的成本开支。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则是通过分析与救灾物资储备成本产生的缘由,通过优化诸如储备规模、储备布局、库存等内容,分别最小化与之相关的各项成本。

第三,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为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能够为救灾物资储备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如储备规模优化能够获得适度的储备规模的参考值,而储备布局优化则可以直接用于救灾物资的长期规划中,储备库存优化则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基本的工作思路。

最后,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还可以促进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建设发展。国家救灾物资储备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储备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建设发展,这里的建设发展不仅包括设施上的更新换代,还包括储备的改革,如物流化改革、信息化改革,储备改革的思路可以直接应用于或者间接指导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建设发展。

二、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原则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能够直接运用或具有现实意义的前提。

一是满足物资需求的原则。救灾物资是国家抢险救灾时重要的物资基础,甚至直接决定抢险救灾任务能否顺利和有效完成。数量充足和供给及时是救灾物资需求的两个基本要求,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各个内容的展开,都必须要以满足物资需求作为根本原则。

二是符合储备实际的原则。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区别于企事业单位的物资储备。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救灾物资储备过程中存在的规律特点,主要是救灾物资的属性及其供需规律决定的。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要符合储备实际,在展开具体内容的优化讨论时,应把握各种规律特点,保证储备优化结论的可操作性或者应用性。

三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在整个物资保障中占有较大的成本份额,追求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一个有益作为。追求经济效益原则也为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这个问题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就是以降低与储备相关的各项成本开支为突破口,寻求最佳的救灾物资储备格局。

三、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内容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可以选取多个角度讨论它的储备优化问题,这些内容既可以是救灾物资储备组成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救灾物资储备这个整体,其中比较重要的三个内容是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布局优化和储备库存优化。

一是储备规模优化。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规模是指储备的救灾物资的数量或者计价后的金额;储备规模优化的实质就是确定适度的储备规模,既能有效的满足抢险救灾的需求,又可以避免过量储备带来的损失浪费。

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规模相当于物流系统中的物流量,因此储备规模的测算可以利用物流量的基本测算方法——物流需求预测技术。在开展国家救灾物资需求预测时,要把握救灾物资需求的规律性,选择科学、合适的需求预测技术。国家救灾物资需求预测需要用到救灾物资消耗量的历史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数量化,因此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平时要注意工作数据的积累和整理。

二是储备布局优化。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布局是指救灾物资储备节点的数量、位置和与需求点之间的保障关系;储备布局优化的实质是构造科学的储备布局,为需求点提供及时地物资供应的同时,最小化与储备布局相关的运输费用开支。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布局优化的基本方法是储备节点选址,主要通过构建节点选址模型抽象描述选址过程。储备节点的选址要把握救灾物资保障实际,在有效测量各项数据的基础上,寻找出科学的算法,降低选址模型的求解难度,利于实际应用和操作。

三是储备库存优化。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库存或者称为国家救灾物资库存是指处于库存状态的救灾物资;国家救灾物资库存的输入和输出保证库存处于有效平衡状态。库存优化的实质是保持库存的最优状态,包括库存平衡和最小化库存成本。

保持库存平衡和最小化库存成本的基本手段就是开展有效的库存控制,确定库存决策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即采购量、采购点和库存标准。国家救灾物资品种型号繁多,因此不同品种型号的救灾物资具有不同的属性和供需规律,需要分情况有区别的对待,而作为国家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库存控制还应该以不允许缺货作为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 孟参.基于模糊评判及灰色神经网络的应急物资库存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2] 张毅.基于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物流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10月

[3] 谢欢.应急物流中的优化储备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5月

[4] 曹卓君.应急物流中的物资储备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示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6月

第2篇:物资储备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风险级别;应急物资;储备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2-0092-05

一、引言

各类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冰冻灾害以及各类疫情等频繁侵袭着人类生存的世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尤其是近年来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如何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成为目前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应急资源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所谓应急,其本质就是对应急资源的充分占有、合理配置和快速展开的过程,所以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是保障突发事件物资供应、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重要基础,也是决定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成败的关键因素。2003年席卷全国的SARS给中国的应急物资储备带来空前的挑战,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应急物资储备与需求之间的矛盾[1];2008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再一次给中国的应急物资储备敲响警钟;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又再次出现了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的现象[2] [4],在地震发生后的48小时内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应急物资已被调空,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灾区对应急物资的需求。事实已经证明,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问题已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如Abend等研究了核事故发生时应急资源的需求特征[5];Pavel Albores等研究了针对恐怖袭击事件政府应急准备的问题[6];Timothy探讨了对于危险化学品事件地方政府和社区应该如何准备的问题[7],其中就包含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物资的储备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每一个普通民众都应该做好自己的准备,Brenda等研究了低收入家庭应该如何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准备的问题[8]。此外,医院应急医疗物资的储备以及医疗物资的整合问题也受到了国外研究者的关注[9] [10]。中国学者也对应急资源储备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包玉梅和陈桂香等分别探讨了中国应急资源储备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11] [12]。尽管政府部门和学者高度重视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然而政府部门如何储备的应急物资的研究却未见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中国是“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应急管理体制,这就要求各类政府作为主责部门,分别应对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本文以中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分级负责”原则为基础,重点研究基于风险级别的政府应急物资储备模式,以期为政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理论依据,优化应急物资的储备模式,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保障能力。

二、中国应急物资储备中存在的问题

应急物资就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物品、设备和设施的总称。应急物资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物资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1998年张北地震以后,民政部和财政部在全国建立了10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民政部和财政部又决定将中央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由原来的10个增加到24个,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将大大增加,但是中国应急物资储备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 没有建立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突发事件的风险大小决定了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品种和储备方式,而中国目前应急物资储备多是经验性的,缺乏科学的风险分析,没有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储备制度。

2. 应急物资分级储备的制度不完善。按照突发事件“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政府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级别,确定主要负责应对相应级别的突发事件,并需要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然而目前各级政府需要负责应对的突发事件的级别划分不明确,因而对应急物资的储备也没有明确要求,以至于部分地方政府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储备应急物资。

3. 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少、品种单一。中国目前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突发事件的需求;另外应急物资储备品种比较单一,也仅仅局限于帐篷、棉被等。

4. 储备方式单一。表现在只注重实物储备,对合同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尚未得到重视,虽然有些地方政府也开始了协议储备,但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管[13],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这些合同储备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不得而知。

5. 对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缺乏科学的评估。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评估是发现应急物资储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整应急物资的储备结构、合理安排应急物资储备方式、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对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尚缺乏科学的评估工作。

为了克服中国目前应急物资储备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须按照突发事件“分级负责”的原则,确定各级政府主要负责的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然后以此为基础,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这样对于科学储备应急物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突发事件应对的物资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三、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与应急物资储备

(一)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突发事件种类多、随机性强,如果仅仅依靠国务院进行应对不仅不现实而且也容易失去最佳应对机会。因此需要根据 “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与政府级别相对应的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即什么级别的突发事件由什么级别的政府为主负责进行应对。

中国已经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分成4个级别: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但是突发事件的级别和需要负责应对的政府级别缺乏必然联系,如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件导致72人死亡、416人受伤,属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但只需要当地政府就能够应对[14]。因此,需要建立与政府级别相对应的突发事件风险级别,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规模、受灾人口数和应急物资需求等要素,可将突发事件分为3个级别:

1. 大规模突发事件。大规模突发事件就是造成的受灾面积广、受灾人口多、经济损失大、应急物资需求量大、应急物资需求点多、持续时间较长的突发事件[14]。这类突发事件需要国家应对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迅速控制灾情、安置灾民、最大限度地减小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如2003年的SARS、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等。这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但是影响极大,甚至需要国家动员去应对。

2. 较大规模突发事件。较大规模突发事件一般指受灾面积较大、受灾人口较多、有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较多应急物资的突发事件,这类突发事件超过了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的应对能力,需要省级政府为主才能有效应对。这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较小。

3. 一般规模突发事件。一般规模突发事件是指超出当地政府的日常工作范围,但受灾面积较小、有一定的人口受到灾害影响,同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需要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的突发事件,这类突发事件只需要县级政府就可以有效应对。

(二)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

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实物储备、合同储备以及生产能力储备。

1. 实物储备。实物储备就是以实物的形式储存在仓库中,当突发事件发生后随时可调用的物资储备,实物储备是突发事件尤其是大规模突发事件初期应对的主要物资来源,实物储备对于生命的拯救、灾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全部或过多的依靠实物储备,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物资的有效使用期限等因素,往往会造成社会财富巨大的浪费和大量资产的长期闲置等。

2. 合同储备。合同储备就是政府部门与拥有应急资源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照合同约定,能够优先租用、调用这些单位或个人的物资进行救灾,这种物资储备方式称为合同储备。可采用合同储备应急物资很多,如建筑企业的铲车、挖掘机、大货车等设备,仓储企业的食品、药品等,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照合同约定优先调用这些资源进行救灾。但是,由于合同储备的应急物资无法对应急资源的具体需求时间作出约定,所以要防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合同储备的应急物资已报废、正在维修或者暂时没货,影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3. 生产能力储备。生产能力储备是对那些能够生产、转产或研制救灾物资的企业或其他单位,通过签订有关协议或合同,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按照合同要求迅速生产、转产或研制救灾物资,这类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称为生产能力储备。但是生产能力储备转化为应急物资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储备对大规模突发事件的长期救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过多的依靠生产能力储备,会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置尤其是前期的处置工作。

(三)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对应急物资储备的影响

1. 风险级别决定应急物资的储备数量和结构。政府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取决于需要应对的风险级别,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越高,需要准备的应急物资就越多,如大规模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大、受灾人口多、应急物资需求量大,因此国家就需要储备较多的应急物资;对于一般规模突发事件由于影响范围小、受灾人数少、应急物资的需求量小,因此县级政府应急物资的储备量也相对较小。

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对应急物资的储备结构也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是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结构有所不同,如巨灾不仅需要应急救援物资,而且需要灾民安置物资,但一般性灾害则更需要应急救援类物资;另一方面大规模突发事件如洪水和地震容易产生衍生、次生灾害,所以在应急物资储备中,不仅要储备突发事件本身所需要的物资,而且还要储备次生灾害所需的应急物资。

2. 风险级别影响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对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影响也非常显著。大规模突发事件要求国家不仅要做好实物储备,而且也要做好合同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因为大规模突发事件往往持续时间长,仅仅靠实物储备远远不够,而合同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是长期救灾的必要保障;对于较大规模突发事件,需要采用实物储备和合同储备并重的储备方式;对于一般规模突发事件则只需要实物储备。

四、应急物资的储备模式

政府是突发事件的主要应对者,同样也是应急物资的主要储备者。除了政府之外,家庭、企业和市场等也都需要储备一定量的应急物资,因为家庭和企业不仅是主要受灾者,而且也是灾害的第一应对者。企业、家庭和市场储备是对政府应急资源储备的必要补充,虽然数量较小,但是对于生命拯救以及灾情控制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整个应急物资储备就形成了以政府储备为主、其他储备为辅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图1给出了各类物资储备与突发事件应对之间的关系。

以风险级别为基础的政府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包括四个阶段:根据突发事件“分级负责”的原则,第一,确定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应对的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第二,以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为基础,确定各级政府需要储备的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第三,确定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第四,对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进行评价,提高应急物资的储备质量(见图2)。

(一)确定各级政府所要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

确定各级政府需要应对的突发事件风险级别,是各级政府应急物资储备的主要依据和前提条件。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主要针对大规模突发事件。大规模突发事件如汶川地震这类的巨灾,应急资源需求量十分巨大,如果按照这种百年一遇或者更小概率事件的风险标准来储备应急物资,显然不现实,因为应急物资的使用期限都是有限的,而巨灾发生的概率特别小,什么时候发生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这样就往往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因此需要科学确定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应对的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

在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级政府的经济实力,确定国家、省(市)、县级政府需要应对灾害的规模和级别。县级政府主要负责应对一般规模突发事件;省级政府主要应对较大规模突发事件;国家主要负责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或者根据风险概率确定各级政府需要应对的突发事件的级别。如国家主要负责应对50年一遇或更小概率的突发事件,省(市)主要负责应对20年或者30年一遇的突发事件,县级主要负责因对10年或者15年一遇的突发事件。

(二)确定各级政府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

各级政府根据本级政府主要负责应对的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级别,确定需要储备的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在确定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过程中,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做到规模适度,既要避免应急物资储备过少,无法满足突发事件应对的需求;又要避免应急物资储备过多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确定政府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

在确定各级政府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需要合理安排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在选择各类应急物资储备方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应急资源的用途、急需程度、有效使用期限等因素影响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第二,实物储备是应急救援的关键,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就可以立即调运这些物资;第三,存储重要应急物资,尤其是对生命救助和灾情控制起重要作用的物资;第四,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合理安排各类物资的储备方式,确定哪些应急物资需要实物储备、哪些需要合同储备以及哪些需要生产能力储备、哪些物资需要多种储备方式相结合,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既能够及时向灾区提供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最大限度地挽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又能够使投入和维护成本最低。

对于大规模突发事件由于应急物资需求量大,中央在应急物资储备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物储备,同时还要注重合同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实物储备和合同储备要满足三天的基本救灾需求,一方面是因为生产能力储备、大规模的社会采购、社会捐赠等都很难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应急资源筹集争取宝贵的时间。

对于较大规模突发事件,省级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一般需要满足1―2天的救灾需要,同时也要进行一定比例的合同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由于各个省份的灾害类型、经济特征、人文因素差别很大,所以,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种类和方式也不尽相同。经济发达的省份可以提高实物储备的比例,经济欠发达省份除了以实物的形式储备最急需的应急物资之外,更需要注重合同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

一般规模突发事件所需应急资源较少,县级政府只需要以实物的形式储备应对中最急需的应急物资,以及市场上不容易采购或市场数量较少而突发事件又急需的物资,其他物资完全可以通过市场采购获得。

(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是发现应急物资储备中存在问题和不足、调整应急物资的储备结构、改善应急物资的存储质量、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案,如评价应急物资在应急处置的各个阶段――搜寻救援、医疗救护、灾民安置、恢复重建等阶段的保障能力;或者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评价应急物资在应对的各个方面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讯等方面的保障能力。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应急物资储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整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优化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提高应急物资的储备质量,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五、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中国执行的是“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应急管理体制,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部门,分别负责应对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因而也需要储备相应级别的应急物资。本文在分析中国应急物资储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突发事件“分级负责”的原则,提出以突发事件风险级别为基础的政府应急物资储备模式。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1. 界定了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将突发事件的级别划分为大规模突发事件、较大规模突发事件以及一般规模突发事件。大规模突发事件需要国家为主进行应对;较大规模突发事件需要省级政府为主进行应对;一般规模突发事件需要县级政府为主进行应对。

2. 界定了政府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储备方式,即实物储备、合同储备以及生产能力储备。

3. 提出了政府应急物资的储备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根据突发事件“分级负责”的原则,确定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应对的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第二,以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为基础,确定各级政府需要储备的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第三,确定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第四,对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进行评价,提高应急物资的储备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华,王继群,段晓军,等.“非典”物资装备应急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医疗卫生装备,2003,(8).

[2]赵文武,伍国正.我国南方冰雪灾害的特征与城市救灾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0).

[3]杨文键,胡文峰.优化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功能[J].中国减灾,2009,(3).

[4]刘宗熹,章竟.由汶川地震看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1).

[5]Abend M,Bubk O,Hotop S,et al. Estimating Medical Resources Required following a Nuclear Event[J].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1999,(29).

[6]Pavel Albores,Duncan Shaw. Government Preparedness: Using Simulation to Prepare for a Terrorist Attack[J].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08,(35).

[7]Timothy R. G. The role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Chemical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Preparedness[J].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5,(18).

[8]Brenda D P,William C. M,Leslie A N. Disaster threat: Preparedness and Potential Response of the Lowest Income Quartile[J]. Environmental Hazards,2005,(6).

[9]Robert K,Kanter,John R. Hospital Emergency Surge Capacity: An Empiric New York Statewide Study[J].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07,(9).

[10]Dent C M,Drake D. Development of a Healthcare Coalition for Emergency Prepar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06,(5).

[11]包玉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4).

[12]陈桂香,段永瑞.对我国应急资源管理改进的建议[J].上海管理科学,2006,(4).

[13]张红.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14]唐伟勤,张敏,张隐.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的调度过程模拟[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

The Study on Emergency Material Reserve Model of Chinese Government

Zhang Yongl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School,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第3篇:物资储备范文

一、医用防护用品:

平面口罩:目前生产15万只/日,产能40万只/日,目前库存约350万只,价格在0.6元/只。

N95口罩:生产线未开,产能2万只/日,目前库存约15万只,价格在6元/只。

防护服:生产线未开,产能2000套/日,库存2万套。

二、民用防护用品:

平面口罩:目前生产15万只/日,产能50万只/日,目前库存约200万只,价格在0.3-0.5元/只。

N95口罩:国标生产线未开,库存约140万只;欧标生产线目前生产20万只/日,库存约150万只,价格在5元/只。总生产能力约80万只/日。

防护服:国标生产线未开,库存约5000套,欧标生产线目前生产4000套/日,库存约3万套,总生产能力约5000套。

三、原材料

熔喷布:目前生产2.5吨/日,生产能力4吨/日,库存量约企业一月生产用量;

第4篇:物资储备范文

(1)种类上,加强储备各类传统实用器材和先进设备。包括抢险物料、救生救援器材、抢险机具、抗旱物资、冰冻物资等5大类共50多种,传统三防物资主要有冲锋舟、救生衣、土工膜(布)、编织布(袋)、水利笼箱、钢丝网兜、潜水泵、工作灯等,先进设备主要有应急监测无人飞机、“龙吸水”3000大流量排水抢险车、水陆两栖救援车、移动式虹吸抢险泵、潜水救援车、抗旱运水专用车、军用炊事车、挖掘机等,基本覆盖了防汛、防旱、防低温冰冻等突发灾情险情必需的物资。(2)数量上,严格按照定额标准规范储备物资。基于全省水利工程资料,历经两年多,与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制订了《广东省省级三防物资储备定额标准》,经初步测算,省级三防物资计划储备金额为2亿元,拟近几年每年按1500万元分步实施,其中中心仓库计划储备8000万元,4个区域仓库计划储备7000万元,5000万中国防汛抗旱第23卷第3期2013年6月元作为备用金,用于大涝大旱急难险重抢险救灾期间的三防物资购置以及物资报废后的补充更新。(3)布局上,构筑省级三防物资储备科学格局。根据全省四大江河水旱风灾害特点,省防总分别在韶关、梅州、惠州、茂名市建设了4个省级防汛物资区域性仓库。目前,4个区域仓库已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全省已形成了“一个中心枢纽、四个区域分支”的省级三防物资储备科学新格局,省级三防物资在服务全省防灾减灾中发挥的骨干支撑作用将更加明显。(1)业务制度化精细化管理。制定了岗位责任、值班管理等30多个规章制度,建立了出入库、验收等37个业务流程,修编了物资调运、灭火和疏散等8个应急预案,编制了物资管理手册、维护管养手册、物资调运手册。采取全自动、封闭式安全管理,实行主要领导带班、管理人员巡库签到制度,保安人员24h巡逻制度,建立了物资安全责任人制度。(2)仓储信息化现代化管理。仓储管理是防汛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仓储物资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1]。主要建设有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红卫防盗报警系统、门禁巡更考勤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配有恒温室、桥式起重机、载货电梯,购置了先进的层板式货架、楼阁式货架、移动式货架,4个区域仓库参照中心仓库设置。(3)物资维护管养静动态管理。静态管理上,物资实行分区、分类管理,科学堆放,并建立了物资维护管养档案,实行“一物一策”责任制度。动态管理上,探索实践技能人员自行维护、厂家限期定点维护、签订管养协议定期维护等方式进行管养维护,确保大型设备尤其是运输车辆性能良好。(4)人员队伍半军事化管理。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理论业务学习,开展消防演练、物资调运预案演练、物资储备管理和特种设备业务等培训演练,增强工作人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应急意识,提高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创新人员管理,探索实践了全省第一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人员管理模式。

(1)夯实基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非汛期,认真总结抢险救灾的经验和教训,完善《调运预案》,完善抢险救灾运输信息,整理了珠江流域和全省范围内仓库到各地级市、县的抢险救灾线路资料,统计了各地物资接站联络人及联系方式。加强与交通、公安以及物流运输公司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健全抢险救灾联动机制。(2)抢抓时间,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省防总启动应急预案时,第一时间启动抢险物资调运应急预案,调运小组相关人员、相应数量的运输车辆在仓库随时待命。同时,加强与省三防办的沟通协调,初步了解抢险救灾物资的品种和数量,在物资调度令正式下发前,预先制定装车运输方案,争分夺秒抢抓抢险救灾主动权。(3)精心组织,确保现场有序高效。接到省防总的物资调度令后,严格按照调度令上物资的品名、数量、地点、时间等要求,做到现场装车高效、调配科学。装车完成后,物资押运小组押运运输车辆赶赴救灾现场。综合优化多个运输方案,运输途中实行车辆全程跟踪,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把物资运送到灾区。物资到达现场顺利交接后,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做好救灾现场物资操作使用的指导工作。(4)科学决策,提高救灾实战水平。物资储备中心自成立以来,共有效完成了国家防总、省防总下达的15次抢险救灾和应急演练任务,其中,防汛抢险共9次,占60.0%;应急演练4次,占26.7%;抗旱救灾2次,占13.3%。据统计,累计调运次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移动式虹吸抢险泵、冲锋舟各3次,小型抽水泵(卧式离心泵)、柴油水泵机组各2次,水陆两栖救援艇、喷水组合式抢险舟、钢丝网兜等各1次。比较重大的抢险救灾任务有:中央防汛物资方面,2012年台风“韦森特”期间调运钢丝网兜、土工布支援广宁、四会、阳江、清远抢险,2013年广东遭遇多轮大暴雨袭击后国家防总从中央防汛抗旱物资肇庆仓库紧急调拨81匹马力喷水组合式抢险舟10艘支援广东粤东、韩江上游等洪涝灾害严重地区防汛抢险、转移群众工作;省级三防物资方面,调运3套移动式虹吸抢险泵支援阳春市大滑水库(溢流坝挑流坎崩岸险情)抢险,调运6套移动式虹吸抢险泵支援湛江市赤坎水库(输水涵管渗漏险情)抢险。

(1)定额储备模型还需进一步优化。目前,省级三防物资储备长期规划还未出台,《储备定额》编制和细化物资储备的政策依据不足。《储备定额》仅对种类与数量总额进行了测算,并未对中心仓库、4个区域仓库和各代储点之间进行分区(点)细化、优化。同时,省级三防物资储备主要以政府储备和实物储备为主,高科技的物资相对较少。(2)大型设备的维护管养机制不健全。大型重型设备维护管养难度大、成本高、经费偏少,维护管养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大型设备操作使用经验不足,尤其是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欠缺,设备器材的操作使用技能和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设备闲置在仓库或露天放置,难以发挥效益。(3)抢险救灾系统化调运效率有待提高。省级三防物资还未实现联网调度,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型设备装卸慢、固定难,装卸效率相对不高。此外,重大险情还需通过社会渠道物色运输车队、装车劳务队伍,在仓库驻地偏僻的条件下,需进一步探索高效的应急调运机制。(1)构建全省三防物资储备管理科学体系。发挥省级三防物资储备管理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建立健全以省级三防物资储备中心为枢纽,以各区域仓库为分支,以市、县两级三防物资仓库为单元的全省三防物资储备科学体系,增强复杂险情和重大灾情条件下全省三防物资保障能力。(2)建立省级三防物资“储管调”网络系统。建立省级三防物资区域“储管调”网络系统,将省级三防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纳入网络系统进行动态管理[2],为以后接入国家和省三防指挥系统信息网络打下基础,并实行多仓库区域一体化联合调度,真正实现物资储备管理调度一体化。(3)加强省级三防物资储备规范化、数字化。做好省级三防物资储备管理的顶层制度设计,制定省级三防物资储备管理长期规划。学习构造储备数学模型[3],优化中心仓库和区域仓库协同储备模型。储备实用、先进的高科技装备,探索社会储备、资金储备等方式。(4)推动省级三防物资管养科学化、标准化。学习借鉴黄河河务局大型设备的管理使用走“平战结合”的做法,完善大型设备维护管养办法,建立与省防总机动抢险队日常训练和应急演练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探索大型抢险设备汛期参加防汛抢险,非汛期参与训练演练的管养模式。强化应急抢险救灾技能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5)注重省级三防物资调运高效化、区域化。加强与部队、抢险队、公安、消防、交通、物流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健全有效的抢险救灾救援信息共享、应急响应等机制,完善物资应急调运预案,开展抢险救灾应急调运多部门联合演练,增强抢险救灾协同能力。根据最短路算法和优化模型的一般原理,建立物资调运模型,解决复杂情况下的物资调运问题[4],有效提高应急抢险救灾效率。

本文作者:康雄王奇李荣利工作单位:广东省三防物资储备中心

第5篇:物资储备范文

2020年上半年,我股室克服人员知识层面等各方面不足的实际,扎实抓好全县粮食统计、粮食安全、市场监管等各项工作,基本按时完成了本股室对应上级部门及局领导等交办的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了粮食流通统计工作

逐步完善了企业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直接报送,建立了“建平县粮食统计、安全、通知”微信群,统一规范了各企业统计人员的联系方式、电子邮箱,使粮食企业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统计报表步入正轨。

二、认真地完成了社会粮油统计工作

粮食流通行业统计及分析工作(月报)、粮食价格监测报表(周报)、粮油收购及价格日常报表(五日报)、玉米市场化收购资金日常报表、粮食加工行业统计及分析工作(月)、粮食加工行业经济报表(季)等各类报表都能够基本认真完成。

三、认真及时完成社会粮油平衡调查、统计及上报工作。

全县114户城乡居民粮油固定调查点信息采集、调查、统计、分析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及时完成上报。

四、认真、及时完成了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统计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报送。

五、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杂粮产业基本情况调查及上报。

六、及时完成粮食企业安全保障调控(粮食物流设施项目)资料整理及上报。

七、及时完成粮食企业“十四五”规划及上报工作。

八、对全县政策性临储粮、地方储备粮、应急储备粮的收购、销售、储存、轮换等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和监管,没出现任何问题。

九、强化“两个安全”工作,保障粮食安全

1.粮食安全生产

指导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一规定两手则内容进行作业,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制度、风险防控措施、隐患排查机制、应急处置预案等各项工作,加强企业出入库生产、用电、用火等管理规范、化学药剂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必须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自查及上级部门安全检查中,检查出的问题及安全隐患都能认真整改,总结报告及整改情况都及时上报。我县粮食企业上半年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安全生产事故。

2.库存粮食数量质量

企业仓储设施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粮食库存账实相符、帐帐相符。辖区内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质量、储存品质、食品安全指标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通过了上级部门政策性粮食大清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回头看”验收,并及时上报《关于开展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回头看”的工作报告》。

十、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圆满完成(可研报告已批复)。

十一、不折不扣的完成本局及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其他各类临时性报表、报告都能按时完成及上报;本局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也积极、认真按时完成。编制完成《建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建平县粮食应急供应预案的通知》(建政办发【2020】3号);编制完成《建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县成品粮油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建政办发【2020】2号);疫情期间联合工信局、农业农村局三家共同行文编制完成《关于开展建平杂粮进商超活动的通知》(建发改发【2020】7号);编制完成《建平县发改局粮食安全工作》进行上报;根据建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求,按时编制完成《做好保障粮食安全工作》,并及时上报等等。

虽然本股室承担的工作较繁琐,各类电子软件较多(以后逐年还在不断增加),我们克服人员知识层面等各方面不足的实际,各项工作都能在限定时间内认真、及时地完成。 

第6篇:物资储备范文

教育系统防疫物资储备、使用情况汇报

前期在区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鼎力支持下,教育系统多方筹措,广开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圆满的完成了防疫物资储备工作。

具体为:共储备口罩82万个,按照学校师生10天的使用量进行分配;已配备红外线测温仪82台、额温枪2063支,确保每校至少一台红外线测温仪和每班一支测温枪;已库存84消毒液约219吨(折合成标准液),按照学校建筑面积进行测算分配,可满足全系统约60天消毒需求;储备防护服2500套,按照每班级一套及临时留观点的数量进行分配;储备普通体温计1100支,按照在校师生人数进行分配;共储备消毒洗手液1.7万瓶,洗手液3.3万瓶,按照学校班级个数及100人/天/瓶标准进行分配,可满足全系统约90天的需求。共储备40顶帐篷,160套折叠床、枕头、棉被、棉褥和320套一次性床单、被套、枕套等住宿用品,均按照应急处置要求配齐临时安置场所需物资。

截止5月22日,共发放口罩12.3万个,消耗消毒液34吨,防护服452套,体温计96支,消毒洗手液8700瓶,洗手液2600瓶,惠及在校师生5.8万余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第7篇:物资储备范文

关键词:三角模糊数;应急物资;储备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各类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冰冻灾害以及各类疫情等频繁侵袭着人类生存的世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尤其是近年来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如何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成为目前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应急物资就是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应急物资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应急物资储备的多寡直接影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成败。所以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是保障突发事件物资供应、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效率、减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出现了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的现象,在地震发生后的48小时内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应急物资已被调空,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灾区对应急物资的需求。事实已经证明,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是客观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目前应急物流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三角模糊数评价法对我国应急物资储备能力进行研究。为便于专家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更加真实地表达专家的评价信息,在专家采用语言变量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三角模糊数将专家给出的定性评价结果和各指标权重值进行量化和规范化。从而构建起系统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评价体系。

第8篇:物资储备范文

关键词:联合储备;Flexsim;仿真技术;库存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1 引言

对于库存问题[1-3],已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而物资联合储备问题的研究却不多见。电力企业间的物资联合储备问题,是指电力企业间相互配合,联合储备某些应急物资,以使得当这些电厂中的一个或几个电厂中的某种关键件出现故障时,这些电厂可以通力配合,共同应对出现的设备故障,并根据各自仓库中该种关键件的库存量适时向供应商订货。一般来讲,多种关键件的联合储备问题可以分解为单种关键件的联合储备问题进行解决,但考虑关键件之间的相关性时,联合储备问题就变得非常复杂了,所以在本文中我们以引风机为例研究单种物资的联合储备问题。

2 问题描述

已知:A公司有五家下属的电力企业,它们分别是信阳电厂、安阳电厂、洛阳电厂、三门峡电厂和禹州电厂,这五家电厂的位置、各电厂之间的距离、各电厂对引风机的固定需求周期(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得到)和随机需求的分布函数,以及各电厂与引风机供应商(上海电机厂)的距离、供应商(上海电机厂)生产引风机的生产周期都是已知的。

求:各电厂应该如何联合储备引风机(由哪些电厂储备?储备总量为多少?)才能使得出现引风机故障的电厂对引风机的需求能够及时地得到满足同时又使得引风机的储备总量尽量少。

3 电力企业物资联合储备库存问题研究

3.1 分析关键备件的故障处置流程

对于A公司来说,各电厂引风机的故障处置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A1电厂引风机故障处置流程图

3.2 物资联合储备库存问题的仿真

借助Flexsim[4]这一款3D显示效果好、模型扩展性强且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仿真软件,根据问题描述及各电厂引风机的故障处置流程图,可将各实物在Flexsim中用对应的实体一一表示,通过建立各实体间的逻辑连接和设定参数,便可建立如下布局的电力企业物资联合储备库存问题的仿真模型:

图2 物资联合储备库存问题的仿真模型布局图

3.3 电力企业物资联合储备库存问题研究

由于引风机较为贵重,所以在保证各电厂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的情况下,减少引风机的存储量可以少占用流动资金,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假设每个电厂最多储备一台引风机,则根据储备点的数目及储备点的位置,可知共有如下一些情景:

设置模型的终止时间为43200小时(5年),通过运行仿真模型,可得到不同储备点数对应的平均等待时间所占百分比和各电厂储备库中有引风机的平均概率如下表:

根据A公司的实际情况,由于有引风机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维修或更换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平均等待时间所占百分比最小,由以上的结果可知当信阳电厂和安阳电厂分别储备有引风机电机时,选择3个储备点、4个储备点和5个储备点时都能使平均等待时间所占百分比接近0。这7种情景对应的各电厂的等待时间及平均等待时间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最短平均等待时间为2.1小时,分别对应着储备点个数为3的情景1、储备点个数为4的情景1以及储备点个数为5的情景1。又由于引风机属于贵重物资,在保证各电厂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的情况下,减少引风机的存储量可以少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这对企业来说将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鉴于以上情景,我们最终选择储备3台引风机,将这3台引风机分别储备在信阳电厂、安阳电厂和洛阳电厂。

4 结束语

通过描述电力企业物资联合储备库存问题、梳理各电厂引风机的故障处置流程,可以在Flexsim中建立电力企业物资联合储备库存问题的仿真模型;将储备点数目及储备点位置组合得到的多种情景进行仿真实验,可以得到各种情景对应的平均等待时间所占百分比和各电厂储备库中有引风机的平均概率,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了最优的物资联合储备库存策略,该库存策略可以很好地为实际运行的参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戴更新,张辉.资金约束下多品种服务备件的库存控制策略[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7,22(4):85-87.

[2]Kamath k.Rajashree, T.P.M.Pakkala. A Bayesian approach to a dynamic inventory model under an unknown demand distribution[J]. Computers&Operations Research,2002,(29),403-422.

第9篇:物资储备范文

按照惯常的思维,教育学博士的孩子一定是高才生,但事实上,崔元浩博士的孩子,开始却是班里倒数第1名的学生。对此,他也有去参加家长会的不安和脸面问题,他也是很难坦然面对的。不过正因为是教育学博士,他注重了孩子个性健康的培养,顺其自然的发展,最终收获了孩子成绩保持前5名的良果。因为书里的理论知识,加上崔博士自我育儿的有效的实际经验,增加了该书的可看性和可读性。

崔元浩长期从事教育咨询职业,阅人无数,他如是说,很多父母和孩子的事例,印证了他的判断:在孩子问题背后,总有问题父母存在。面对这种存在,他总结出了“自卑父母”的概念。因为“自卑父母”,就会在身体、经济、社会、家庭和学业等各方面,对孩子形成困扰和影响。因困扰和影响,又会产生出没有想的孩子、爱说谎的孩子、注意力分散的孩子、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离不开妈妈的孩子、无法控制情绪的多动症的孩子……如此等等的问题孩子,又反过来困惑了现今的多少家长呢?好在崔博士在书中,从解析父母的“自卑情结”开始,细致入微地讲解原因,链接父母问题到孩子出问题的环节上。最关键的还在于,每一节解析链接后,他都会给父母支招,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是本书可看可读的又一个亮点。

除了理论实践的结合,在剖析概念上,崔博士还有深入浅出的功力。下面摘录一段《母爱无边养育有度――给孩子一个不卑不亢不纠结的人生》书中的文字:

“无论是谁,如果被人指着说‘你很自卑’,他(她)都一定会感到很羞愧,甚至感到悲伤。在人类的情绪中,自卑感是最能在短时间内将人击倒的一种情绪。”

这是一段十分“柳暗”的文字,但看下去,您又马上会得到“花明”的感悟:

“严格来说,自卑感本身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它只是‘自我概念’的一种而已。自我概念,指的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与外部世界缔结关系,了解并评价自我,因而具备的一种对于自我的认识。人从一出生就具备自卑感……自卑感是弥补不足的动力。”

这种本源概念的清理,是崔博士对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研究后,作出了一个能让大众明了的普及工作,“自卑情结”放入“自我概念”之中,只不过就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的方式而已。也可以使人们不再害怕“自卑”,并学习借助崔博士的理念,把它成为“动力”。那么,被“击倒”的可能性,也将减小。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