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热病人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热是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机体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机体的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调节超过正常范围,在西医学界我们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在中医学中的病症中分为: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两种;西医讲究对症处理,而中医则提倡对因治疗。正确利用中西医技术既对症又对因,又将中医国粹推向了国际社会。
1 资料与方法
1.2 病例分析 原因为过渡劳累,并且冷热交替太快,饮食失调至脾胃虚寒,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或脾虚不能化生阴血,阴血亏虚,无以敛阳而引发高热,病因机理是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应给予治疗通腑泻下。
1.3 用药以对因治疗方案及原理 根据上述病症选用藿香正气液,施以拔罐,刮痧,按摩针刺,加以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藿香正气液的成分为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叶等,其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作用原理是:藿香有解热发汗的功效,并能增强食欲和消化机能,并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之功效,白术有利尿的功效。
1.4 拔罐技术 是借助燃烧热力排出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中脘、神阙、关元等穴位。中脘穴位于胸骨剑突尖与脐连线之间的中点,主要治疗:腹胀、腹痛、呕吐、便秘、哮喘、正好解决病例的一些症状。神阙穴位于脐窝处。主要治疗:水肿、腹痛、中风、不省人事,即昏迷。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主要治疗是:腹痛、痢疾、尿频、产后腹痛、神经衰弱等。有辅的治疗作用。还有一方法是沿脊柱两侧督脉拔罐,每次15分钟,每天一次至数次,每次错开前次的部位为好。
1.6 按摩技术 也是达到上述的功效,但应注意动作要领,动作灵活,压力要均匀,频率要适度,要保证持久,柔和,有力,均匀。方法很多,在这一病例中我主张用推法和揉法,效果不错也很对症,供医学界借鉴,推法方法如下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三者为着力点,作直线平行移动。
1.7 针刺技术 需有医生来操作完成,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操作中要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同时给与开塞露通便,因高热体温未降,大便干结,基于体质虚弱不宜用泻药,只能局部用药达到同样效果,效果显著。
2 护理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避免情绪过度紧张而发生晕针现象,嘱患者放松情绪,在操作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来分散治疗,如发生晕针可先停针,让患者静卧,给予糖水,未能缓解还可采用西医急救技术,尤其在体温升高时病人会有恐惧、不安等心理,应安慰病人多关心病人,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
2.1 加强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油腻、煎炸类食物,且不宜大补,避免过度冷硬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利于通便通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
2.2 室内环境 要安静、清洁、舒适、安抚病人、避免烦躁。
2.3 加强病人的皮肤护理 病人大量出汗后,应勤换衣裤给与干净透气好的衣物。
2.4 加强口腔护理 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易于发酵,容易引起细菌繁殖,并且由于抵抗力低下,易引起口腔溃疡,炎症,口腔异味等。可影响患者食欲和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鼓励多饮水,每日饮用2500-3000毫升为宜,以补充消耗的水分。
2.5 拔罐后的护理 拔罐起罐后被吸附的部位涂上拔罐润肤剂,防止干裂刺痛。年老体弱者拔罐时应保暖,避免暴漏,病人皮肤应干燥,在半小时内避免温水擦浴,此时毛细血管扩张,出汗,温水擦浴后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寒气逼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津液,增强活血通络,托毒外透的功效,避免脱水,如有皮肤破损,因按西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来消毒和护理破损处。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35-01
流行性出血热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一种,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发的疾病[1]。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2]。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差异大、变化多端,易误诊、漏诊。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中心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了积极的预防,并加强了其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流行性出血热17例,均为男性,年龄25~56岁,平均45岁;住院时间17~65天;发病季节:春季8例,秋季9例。
1.2 结果 本组17例患者中,轻型7例无并发症,中型5例其中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重型5例中,分别并发肺炎3例,急性心力衰竭伴急衰竭1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临床上经过抗炎、抗休克、血液透析、支持治疗,本组17例均痊愈出院。
2 预防措施
2.1灭鼠和防鼠 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6月和10~12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目前常用的有机械法和毒饵法等,机械法可用鼠夹、鼠笼等捕杀鼠类。毒饵法主要用鼠类爱吃的食物作诱饵,按一定比例掺入灭鼠药制成毒饵,投放在鼠洞或鼠经常出没的地方。灭家鼠常用的有敌鼠钠、杀鼠灵,灭野鼠的有磷化锌、毒鼠磷、万敌鼠钠、氯敌鼠等。毒饵法灭鼠收效高,但缺点是使用不慎可引起人、畜中毒,故在田野投放毒饵的3天内应派人看守,3天后应将多余的毒饵收回销毁。家庭中在晚上入睡前安放毒饵、白天收回。因鼠类的繁殖能力极强,所以灭鼠工作应持之以恒,略有放松,即前功尽弃。在灭鼠为主的前提下,同时作好防鼠工作。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新建和改建住宅时,要安装防鼠设施。
2.2灭螨、防螨 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2.3加强食品卫生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2.4做好消毒工作 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2.5注意个人防护 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3 并发症护理
3.1 心理支持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发病急,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有效的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病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预后良好的同病病例,并要求家属亦给予患者以心理支持,调整患者心态。本组17例患者情绪稳定,积极支持配合治疗护理,无因心理问题加重病情。
3.2 发热护理 发热期间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定时监测体温,同时加强营养,补充水分及维生素。对于高热病人,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冰敷为宜,慎用退热药,根据病情适当补液。本组17例病程前1周均有不等程度发热,体温呈弛张热型,经过治疗与护理,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
3.3 疼痛护理 7例均有三痛症状(头痛、眼眶痛和腰痛)。护理人员操作时动作轻柔,并保持病室安静,安置舒适床单位,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3.4 抗休克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本病病理变化,重视病情观察,低血压休克是常见并发症,定时做好血压监测及病情动态观察。本组17例中,其中1例老年患者当时神志清,患者无不适主诉,但血压监测为零。当即给予平卧、吸氧,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应用血管活性药,立即输血浆扩充血容量,经积极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心电监护正常指标范围。
3.5 做好出入量记录及血生化指标监测 本组17例中,3例重症患者,病理分期很明显,少尿期间甚至24 h无尿,此时加强进出量统计,对于治疗方案很重要。根据病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后血生化的监测,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进量,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品及药物。同时,在多尿期间,本组17例24 h尿量均超过3000 ml,此时应加强监测及时补钾,以口服为主,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给予输血浆、白蛋白,并根据体重、出入量、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3.6 加强恢复期的护理 护理人员往往在患者病情较重时警惕性较高,待患者病情稳定相应的病情观察也会疏漏。而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疾病对各脏器造成损害较广泛,给病人造成机体消耗较多,故恢复期患者身体虚弱,护理疏忽往往会酿成错误。本组17例中,其中1例患者恢复期出现晕倒(下床活动时),经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避免了意外。此类病人因卧床时间长,起床活动心切,故护理人员事先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知道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晓之以理,使病人理解与接受。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4 结论
临床护理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掌握病情动态。根据医嘱配合治疗,严密监测各项化验指标,积极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痊愈,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总之,减少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发生,关键是早治疗,以减轻其病理演变。而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操作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是在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措施中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方法:回顾分析35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人全部好转出院。
结论:加强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愈合。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出院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93-0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是由老鼠传播的。可通过接触传播及呼吸道传播。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伴有休克、肺水肿、心功能不全、尿毒症、腔道大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等。临床可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对本病做出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自2005年3月到2013年五月份,我科共收治了35例病人,由于治疗及时,无1例死亡。有2例需要做血液透析,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到2013年5月病历,其中男31例,女4例。年龄范围为38-55岁。有28例家居环境差,经常有老鼠出没,有5例家居环境好,但有野外坐卧史,有2例不明原因。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眼眶痛,头痛,肾区扣击痛少尿等症状。抽血送CDC显示出血热抗体阳性。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发热期的护理:早期卧床休息,给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果体温超过39度时可给予冰袋降温,退热贴敷额。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引起毛细血管的损害引起皮下出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发热期常同时伴有低血压休克期。做好口腔的护理,发热出汗时及时更换衣物。可叫患者适当饮水,防止虚脱。治疗上给予病毒唑抗病毒治疗。另增加补液量。
1.2.2低血压期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如发现血压偏低或偏高,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补液速度,低血压早期应快速补液。必要时给予双管静脉输液,可使用输液泵调速。但对老年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速度应适当放慢,减少用量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24h尿量。尽早发现少尿倾向;并要观察尿量的颜色及大便的颜色,如有血尿或者黑便应通知医生给予止血治疗的处理。低血压期患者注意保暖,禁止搬动患者。嘱严格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并协助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如床上浴,口腔护理及协助翻身等。
1.2.3少尿期的护理:此期患者会出现一个尿量的减少。严格控制液体量,本期由于泌尿功能障碍及大量组织间液回吸收,造成高血容量,故每日输液量不应超过500ml。应限制蛋白及钾的摄入,勿食含钾过多的食物,比如香蕉苹果,低脂清淡饮食。以免造成高钾血症及非蛋白氮的增高,注意热量的供应,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监测肾功能,密切观察病情,此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应常规查血型,配血并做输血准备,一旦发现DIC,应按医嘱及早应用肝素,输血,止血等抢救措施,抽搐者给镇静剂,输液和输血速度宜慢,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回升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1.2.4多尿期的护理。此期患者的尿量会大量增加,大于3000ml以上,有的一天的尿量可达到8000ml以上,此期易引起电解质的平衡紊乱。对此期病人应鼓励多喝水,增加补液量,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钾高的食物。比如可吃瘦肉、鱼、水果蔬菜等
1.2.5恢复期的护理。此期患者的尿量恢复到2000-2500ml。可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但切忌劳累,向病人解释恢复期还需要一段的时间疾病才能愈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尽快恢复体力。
2出院宣教
嘱患者做好家居中环境卫生,灭鼠和防鼠。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餐具消毒、食物加盖盖好,有条件放于冰箱内。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参考文献
[1]宋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治疗[J].预防医学论坛.2005(05)
[2]唐正运,叶晓光,廖云珍,李石好.103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5(02)
[3]黄桂梅,邓友,邓练贤.流行性出血热35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1997(03)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热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72-02
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是一种凶险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治疗效果不良。HIH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病发病急,病情危重,如处理不及时,死亡率极高,而正确及时处理HIH并发症发热,对HIH病人的抢救及预后非常重要。为了提高HIH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自2005年1月~2008年11月,我院对132例HIH并发症发热病人进行积极的救治,临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HIH并发症发热病人132例。其中男76例、年龄在24~84岁之间,女56例、年龄在28~82岁之间;老年患者102例,年轻患者30例;抢救成功108例,死亡24例。
1.2临床表现:HIH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但近些年来高血压发病年龄的前移,使HIH发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多在情绪激动,劳累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生,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寒冷季节多发。病人发病后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着多在30min内进入昏迷状态,眼球固定于正中位,面色潮红或苍白,鼾声大作,大汗,尿潴留等,神志清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述头痛,以病灶侧为重;朦胧或浅昏迷者可见病人用健手触摸病灶侧头部,病灶侧颞部有明显叩击痛,亦可见向病灶侧强迫性头位,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出血量大时,可出现阵发性去皮质性强直发作或去脑强直性发作,病人一般呼吸较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1.3临床分型:根据HIH出血量的多少分型,轻型52例(出血量
1.4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可高达20×109/L;尿常规可出现蛋白或糖。②脑脊液:脑脊液压力多增高。③超声波:可见中线结构移位,有时可见血肿波。④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MRI):CT扫描及磁共振可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形状以及有无脑室移位及血灶周围水肿等变化。
2抢救与预后
2.1抢救方案:根据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怀疑HIH,立即行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轻型患者以及部分中型重型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①给予吸氧,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对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③头部降温,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④调整血压:血压升高着,可给予降压药物,硝普钠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每5min增加5~10μg,直到满意为止。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左右为宜。⑤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依照病情每6~8h1次,7~10d为1个疗程;利尿剂速尿40~60mg静脉注射。⑥补充热量及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⑦给予止血药物6-氨基己酸6g,加入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⑧脑代谢活化剂的应用,给予胞二磷胆碱或脑活素。
2.2外科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引流术。
2.3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①发热的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处理;②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及时给予奥美拉唑针剂治疗;③呼吸道并发症的处理。
2.4预后: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全身情况和并发症等有关。轻型脑出血以及外囊出血、脑叶出血预后较好。内囊、脑室和脑桥部位的出血,预后较差。我科对轻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中型患者37例抢救成功,9例死亡;重型患者19例抢救成功,15例死亡。
3讨论
内伤发热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均以发热为主症,故须加以鉴别。可从病因、病程、热势及伴发症等方面进行鉴别。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所致,体温较高,多为中度发热或高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重,常见其他外感热病之兼症,如恶寒、口渴、面赤、舌红苔黄、脉数,多为实热证。内伤发热,由脏腑之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热势高低不一,常见低热而有间歇,其发病缓,病程长,数周、数月以至数年,多伴有内伤久病虚性证候,如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短气乏力,倦怠纳差,舌质淡,脉数无力,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热者寒之”,外感发热以清热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性质、病变脏腑、影响气血津液的不同,又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腑泻下、清泻脏腑、?养阴益气等治法,以达清除邪热、调和脏腑之目标。清热解毒选用具有解毒作用的清热药物来治疗外感发热,此法为治疗外感发热的主法,可应用于外感发热的各个阶段,是顿挫热毒,防止传变的关键,也是退热保阴的重要措施。此法常与清脏腑、除湿、凉血等法配合应用。·
评价答案
您已经评价过!
好:0
您已经评价过!
不好:0
您已经评价过!
原创:0
您已经评价过!
非原创:0
万水千山
回答采纳率:33.3% 2008-11-09 20:24
ξ冰の断痕的感言:
我想问楼下是不是有病啊,有病就去医院,没法医就去死算了,你敢说重来没抄过东西
我有更好的回答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转播到腾讯微博
相关知识
外感发热是什么?1回答2009-02-03
外感发热是怎么回事1回答2009-07-20
中医的内伤发热,还有退热的方法和药2回答2008-11-09
中医中内伤是怎么回事?6回答2009-09-26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区别?3回答2009-11-07
更多外感高热与内伤发热要点相关知识>>
猪高热病的治疗要点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 退热治疗
什么叫做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 中医退热
内伤发热
【关键词】中枢性高热 物理降温 护理
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出现的临床症状。持续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高热还可导致机体代谢大量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1]。护理研究者[2]实验发现物理降温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对中枢性高热患者的降温作用。因此,对ICU患者采用及时有效的降温措施,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并对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在物理降温材料、方法、程序方面做了许多探讨,现就中枢性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护理及进展综述如下:
1 传统降温方法[3]
1.1 冰袋(冰囊)的使用 方法是将小冰块装入冰袋1/2~2/3满,将冰袋装入布套,放置所需处,置冰袋于前额、头顶部和体表大血管流经处,不可直接接触皮肤,每次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0min,应加隔一层治疗巾以防皮肤冻伤。
1.2 冰帽(冰槽)的使用 方法是头部置冰帽中让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后颈部、双耳廓垫海绵,双耳塞不脱脂棉球,防止冰水流入耳内。
1.3 擦浴法 达到全身用冷降温目的。用32℃~34℃的温水或30℃的25%~35%乙醇200ml~300ml擦浴。擦浴时冰袋置头部,热水袋置足底。擦浴顺序及手法按护理操作常规要求进行。
1.4 环境降温 空气对流散热受外界空气流速即风速的影响,一般的说,风速越大,散热量越多,但风速较快时,散热量的增加减慢[4]。体温升高的患者需要一个安静,空气流通和温度适宜的环境。可将病人置空调间,室温一般维持到20~23.9℃为宜[5]。
2 改进后的降温方法
2.1 冰袋制作的改进
2.1.1 化学冰袋 化学冰袋是以化工原料为内充物常温填充、低温凝固而成,使用时将化学冰袋放人冰箱中吸冷,由融胶状态变为固态,取出后置于所需部位,可反复使用,摒弃了传统冰袋烦琐的缺点[6]。
2.1.2 柔软酒精降温袋 研究者[7]利用低浓度酒精的物理特性,经配置实验,10%酒精溶液放置冰箱冷冻室约-4~-15℃,结成了冰沙(半固体),制成后在冰袋内柔软不结块,使用方便快捷。
2.1.3 10%盐水冰袋 10%的盐水冰袋在室温18~24℃环境下持续3h时其温度仍在-5℃,低温持续时间长,在融化过程中其形态为霜水混合,冰袋松软,接触体表充分,易于固定。降温效果优于传清水冰袋[8] 。
2.1.4 10%芒硝冰袋 研究者[9]使用芒硝10g加清水100ml制成10%芒硝溶液于-18℃冰箱中放置12h即成冰袋,取出后呈冰霜状,松软,可塑形。使用后患者体温下降的幅度显著加快,降温效果优于清水冰袋。
2.1.5 其他 在冰袋材质、固定方法等方面的改良。研究者[10]采用麦杰克冰袋(超吸湿树脂材质)进行物理降温,麦杰克冰袋是一种高冷容量的新型冰袋,需要时在冷冻柜内取出置于所需部位,在常温下吸热,再由固态变为凝胶状态,能反复使用。
2.2 冰帽制作的改进
2.2.1 硫酸钠冰帽 研究者[11]采用采用自制硫酸钠冰帽,方法为按硫酸钠10%浓度进行配置成硫酸钠溶液,用无纺布制成双层帽袋,内置浸润硫酸钠溶液的棉纱垫。密闭后置于-18℃冰箱中12h,取出呈冰霜状冷敷头部,观察发现硫酸钠冰帽降温效果、速度、维持时间均优于普通冰帽。
2.2.2 颅脑降温治疗仪 将病人头部置于降温头盔内,头盔内温度控制在(0±4)℃,应用颅脑降温治疗仪与传统物理降温方法(冰袋置头部、乙醇擦浴)对中枢性高热病人进行降温比较,发现颅脑降温治疗仪降温效果佳,持续时间长,而且对减少病死率、提高预后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12]。
2.3 擦浴法的改进
2.3.1 温热乙醇擦浴 采用41~43℃温热酒精擦浴,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增大,出汗时带走体内大量的热,加之热乙醇挥发快,从机体带走的热量多。因而使降温效果更加明显[13]。
2.3.2 薄荷乙醇浸剂擦浴 将薄荷100g浸泡在95%的乙醇1000mL中,密封72h后加蒸馏水1500mL,过滤除去薄荷即为薄荷乙醇浸剂。其降温效果大大超过单纯乙醇的物理降温效果,是因为薄荷油刺激皮肤汗腺分泌,可带走机体大量热量,所以降温效果显著[13]。
3 新型的物理降温方法
3.1 静脉降温法 中枢性高热是护理难点,为提供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研究者[14]开展了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中枢性高热的临床研究。为中枢性高热病人静脉输入0~10℃低温液体(10%葡萄糖、5%葡萄糖、5%葡萄糖盐水、林格氏)500mL~1500mL,滴速:40滴~60滴/min,结果降温疗效显著,有效率100%。
3.2 热交换导管血管内降温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是一种新型的降温技术,具有降温速度快、既定温度维持准确、波动性小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特点,目前已在欧美诸多医疗机构推广应用[15]。使用时将热交换导管通过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于上、下腔静脉中,血管内降温仪把冷却的无菌生理盐水泵人导管的流人道,再进人导管末端的3个腔内,与静脉内的血液充分接触进行热交换,然后再经导管的流出道回到血管内降温仪系统中。热交换导管的血管内降温法与传统的外部降温法相比,血管内降温方法降温迅速,除插入导管所需的15min,仅3~4h就能达到目标温度,而且能够稳定维持低温,热交换导管血管内降温这种全身性的降温方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体表外部降温方法[16]。
3.3 动脉降温法 研究者[17]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直接向机体核心注入低温液体是一种有效的快速降温方式,其输人通路可有静脉和动脉两种方式。动脉内低温液体输入可以达到组织局部低温而避免全身温度变化。当前,神经介入技术的可靠性使得局部脑组织低温液体灌注是可行的,所以完全可以在合理选择患者(排除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严密监护的情况下对脑组织局部使用亚低温,进行临床试用。
3.4 灌肠降温法 研究者[18]报道,对中枢性高热的老年病人以冷生理盐水行灌肠治疗,其方法是将500~1500mL生理盐水置于冰箱内,待温度降至12~18℃时取出,按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把液体灌人病人直肠内,保留30min以上再排出,观察降温效果满意,而在冷盐水灌肠前后除体温有明显变化外,其他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转贴于
3.5 医用控温毯降温法 经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控温毯治疗中枢性高热降温效果显著,具有传统降温无可比拟的优点。该机设有自动控温系统,病人体温均能按设定的温度值平稳降温,降温效果持久而恒定,不易反弹。同时,通过调节毯面的循环水温,可控制病人体温的降温速度,不易发生寒战,克服了传统物理降温中降温速度和效果无法控制的缺点,有利于对病人的保护。控温毯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护理所需时限,解决了中枢性高热护理的难点[19] 。
3.6 亚低温治疗仪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人工冬眠疗法,是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低温状态以降低机体组织细胞的代谢,特别是脑细胞代谢,减少能量消耗,从而达到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耗氧,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功能的目的。操作方法:将水槽内注入常温下纯净水至水溢出,接通电源,连接好管道,将控温毯平铺于患者身体下面,与其皮肤充分密切接触,患者头部置于控温帽中,通过温度传导而发挥降温作用。体温传感器插入内。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参数,也可有“高热降温”及“亚低温”两种功能选择。直至使患者体温达到预设定的温度,体温不反弹则撤机。亚低温治疗仪温度恒定,自动调节良好。该仪器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
4 程序降温法
有研究者[21]认为,传统降温法即在病人发热时实行降温,体温正常时停止降温,不但不能有效地达到降温的目的,而且体温容易反弹,反弹后的体温更难控制。为此,根据中枢性高热的诊断标准,提出一种特定的、方便有效的降温方法即程序降温法,其包括预测评估、降温措施、降温速度、体温监控、复温管理、症状监测等6个步骤进行并实行亚低温管理。通过临床观察,其效果明显高于传统降温法,可明显改变患者的意识状态,并且降低了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因此,中枢性高热的降温可采取程序降温法,但程序降温中相应的护理理论和操作步骤还应进一步研究完善。
物理降温治疗中枢性高热,其降温方法已得到较大进展,尤其是先进降温设备的问世及采用亚低温治疗,已经取得较大成就,临床效果显著,既极大地提高了中枢性高热的治疗水平,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在物理降温期间,应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肺参数,此外,降温的速度不宜太快。但对于ICU患者发热的处理非常复杂,很难给出一个公式化的物理降温方案,目前就物理降温而言仍缺乏标准性的指导,还存在不少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 考 文 献
[1]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69-470.
[2]鞠兰.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观察与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81-82.
[3]李小寒,尚少梅.护理学基础(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3-189.
[4]姚泰.生理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9-210.
[5]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
[6]赵小彤.巧用化学冰袋行物理降温[J].护理研究,2010,24(14):1307.
[7]钟冬秀.柔软酒精降温袋的制作与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32.
[8]钟俊华,李静.10%盐水冰袋用于颈髓损伤致非感染性高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l6(l2):101-102.
[9]李艳玲.芒硝冰袋用于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08,23(17):6-7.
[10]陈军华,,肖受莉,黄菊九,等.麦杰克冰袋用于物理降温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7,22(15):12-13.
[11]种翠红,张裕华,李兴侠.硫酸钠冰帽对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高热降温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3):23-24.
[12]张会娜,张春玲,梅海霞.颅脑降温仪应用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生命体征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10.
[13]刘增梅.乙醇的温度对高热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4):97-98.
[14]戴晓婧,江新.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颈髓损伤所致高热的临床研究[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9,11(4):46-47.
[15]刘春风.开展新的降温方法,探索低温治疗的临床价值[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2):84-85.
[16]陈香风,谭丽萍,袁利群.重症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热交换导管血管内降温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80.
[17]王鹏,吉训明.低温液体灌注产生亚低温的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5).
[18]牛静,于学洁,王素婷,等.老年中枢性高热病人降温方法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杂志,2002,11(13):214-215.
[19]李晓婷,彭慧,陈爱清,等.降温毯对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病人降温效果的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211-212.
学校是人员密集密集区,为保障全校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我校甲型H1N1流感预防和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制定《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等规定,特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校医院成立甲型流感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后勤服务总公司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后勤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杨本珍以及分管校医院的副总经理李权任组长,校医院院长程雅菊、副院长燕涛、院长助理刘雅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公司办公室、督查办、生活服务中心、学生宿舍管理中心、校园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动力中心、修缮中心、商务部、车队、市场发展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护小组、物质后勤保障小组、疫情报告与消杀小组。
(二)人员和职责分工
1、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杨本珍(13508161989) 李权(13908160913)
副组长:陈雅菊 燕涛 刘雅
成 员:刘学勤 廖鲁澜 许丹丽
2、 医疗救护小组
组 长: 燕涛(13981607572)
副组长: 刘雅 刘学勤 廖鲁澜
成 员: 陈文彩、张晋蜀、蒋代芳、段晓云、王华、卢成芳、彭唯、林远秀、胡奇章、王光丽、陈亚英、杨晓萍、周进、顾燕、陈媛、杨思琦、杨雪娇、陈晓清、谢宇
3、物质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 陈雅菊(13981619685)
副组长: 刘 雅
成 员: 廖鲁澜、许丹丽、杨群英、钟敏、周进、冯春莲、付静、邱超兰
4、疫情报告与消杀小组
组 长:刘雅(13981607532)
副组长:廖鲁澜
成 员:杨群英、郑秋、钟敏
二、工作职责及任务
1、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甲型流感的宣传、预防培训和疫情检测与报告工作。
2、组织相关专家技术指导小组进行会诊、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及进行事件后果评估。
3、组织领导甲型流感诊治、疑似病人(病人)的隔离、救治、病区和环境消毒,协调病人的转送。
4、组织医务人员实施医疗救治、现场救援等应急处理。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应急演练。
5、协助雅安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部门作好甲型流感应急处置和相关工作。
6、负责与校内各单位的密切联系,监测师生健康状况。
三、日常监测预警机制及信息报告程序
(一)日常监测机制
1、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由校医院各诊断室、发热门诊、急诊室、预防保健科、护理部、化验室和放射科组成,预防保健科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2、确定责任报告人:首诊的医务人员,检验科人员、护理人员、放射科人员。
3、建立校医院发热病人登记制度,对来诊病人基本信息、诊断、去向等进行登记。
4、校医院加强对校食堂、学生公寓的卫生监督检查,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
甲型流感期间的专线联系,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5、建立校医院值班电话,并24小时开通(2882437)。
6、保持信息畅通,有疫情及时按程序上报上级部门。
(二)信息报告程序及时限
1、各单位如发现疑似病例或传染病病例时,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校医院,校医院责任报告人立即上报医院甲型流感应急领导小组,由小组会诊,按“甲类”传染病在2小时内报告地方疾病控制中心和学校主管部门。一旦发现甲型流感病例,应实行每日报告制度。
2、发现来自疫区发生地的人员,体温在38℃以上疑似病例时,立即送往校医院,在运送校医院的同时向单位领导报告或报告相关部门,校医院值班人员按照发热门诊工作流程进行诊治处理。不能除外甲型流感的病人时,立即就地隔离病人、医务人员及在场人员,首诊医生立刻电话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电话:2611599)同时报告校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四、应急技术、人才储备
1、做好师生甲型流感的预防宣教工作包括:网上宣传、专栏、发放宣传单等。
2、负责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防控甲型流感应急处理技术操作和协调配合演练。
3、校医院建立常设的应急医疗队伍,人员变动及时报告,确保召之即来。
五、应急物资、设备、设施储备
校医院按照甲型流感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保证其开展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物质条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医院应配备相应的抢救设备、隔离服、口罩、鞋套等必要的预防设施及药品。要求储备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有关器材、消毒和预防药品,登记入库,及时补充,确保质量,以保证防治工作中的物资供应。
六、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一)处置原则:甲型流感传染性和致病力强,应按“甲类”传染病加以管理,即疫情报告、疫点和疫区处理均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二)甲型流感疫情发生后,校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协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同学校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甲型流感疫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上报学校后,采取控制措施。
(三)甲型流感疫情发生后,校医院立即对疫情所致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校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及时请求上级医院予以支援。同时校医院对前来就诊的疑似甲型流感患者, 实行首诊负责制。接诊医生应当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
(四) 现场处置:对甲型流感病人的分泌物、接触过的物品进行严密的消毒和处置。病区、环境、地面、墙壁、门窗,物品表面、病人痰液、分泌物等用含氯消毒剂。
(五)病人转送:发现甲型流感疑似病例或传染病病例时,应当将病历复印件随病人转送到指定的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和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是雅安市甲型流感监测哨点医院。
(六)当发生甲型流感疫情时,校医院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设立发热门诊分检处,为每个发热病人发放一次性口罩,测量体温做到每人一表一消毒,在发热门诊安排医生专门接待发热病人。
2、急诊病人体温在38℃以上不能除外甲型流感的病人要及时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同时详细了解、记录患者家属情况及接触过的人员、去向、联系电话,为流行病调查提供详实的流病资料。医院坚持每天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相关情况。
3、对来自疫区发生地的人员,体温在38℃以上不能除外甲型流感的病人,立即就地隔离病人、医务人员及在场人员,首诊医生立刻电话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电话:2611599)同时报告校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4、甲型流感疑似病人需要转诊,报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意,按规定程序转运。决不轻易放过一个疑似病人,不漏掉一个需观察病例。疑似病人或需留观病人不得自行离开隔离区,去向必须明确,校医院要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对甲型流感疑似病人进行就地隔离。
5、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按照防范“甲型流感”消毒的规定进行环境或室内的消毒,特别加强对校医院发热门、急诊、治疗室、留观室等重点区域的消毒工作。
6、要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给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设备、备用品,提供饮食、休息等方便条件。
7、建立晨检制度,为每个学生宿舍发体温计,号召学生自检晨间体温,及时掌握健康状况,一旦发热超过38℃,有发热、咳嗽、流涕、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要立即报告宿管人员和老师,并立即就医。
七、 一旦发生甲型流感疫情建议学校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甲型流感疫情的医学观察点(隔离区),有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凡与甲型流感病人和疑似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学校应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动员其隔离,进行1周医学观察。
2、组织广大师生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清理污染不留死角、环境清扫消毒不留空白。学校的教室、食堂餐厅、师生集体宿舍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随时保持通风换气。学校应重点加强排水沟、污水排放沟、垃圾堆放点、厕所等重点区域的消杀灭工作,消除蚊蝇孳生,认真开展除“四害”工作。
3、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为师生员工提供有关药品,实行药物预防。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4、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5、 在公共场所工作的职工,如:食堂员工、医院医护人员等,以及其他窗口服务人员和就医的病人要加强防护措施,要加强健康和卫生情况监控。
6、 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人员来源复杂的各种培训班、课程班尽可能调整、推迟来校授课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7、一旦发生甲型流感疫情,对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制定学生外出校门的管理规定,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活动。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提醒和动员学生、教职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从甲型流感发生当日起各单位外出人员必须向其所在单位行政管理部门请假登记,并要求到过重大传染病疫区的人员返回时必须到校医院报到,由校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8、 对从甲型流感疫情重点区域返校的人员, 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对其作出隔离医学观察的决定。对外地返回学校的实习学生、教职工进行登记,安排体检,对有症状者行必要的留诊观察,对无异常的教职工安排居家观察,对无异常的学生由学校安排集中观察。
9、 做好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向校内所有教职工、学生发放甲型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单。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媒体,普及预防甲型流感知识。同时,消除恐慌心理、稳定情绪,做好群防群治,保持校园的稳定环境。
附件一: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图
四川农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
二00九年五月八日
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图
发热门诊分检处
首先让其戴口罩(本人如无,发给一个)
体温≥38℃
发热门诊就诊、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学史)、门诊记录
测体温、开胸片、血常规申请单,
综合分析
疑似甲型流感
排除甲型流感
就地隔离(上报区疾控中心电话:2611599
转普通门诊
和校医院应急小组),请专家会诊
疑似(转送定点医院)
医学观察
确诊
(按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转送)
排除甲型流感
[关键词] 伤寒;中西医;观察;护理
传统性护理是按医嘱处理,病人被动,盲目接受治疗,缺乏医学知识,作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采取中西医结合及预防性护理,以病人为中心,进行各阶段性护理,并及时效果评价。
1 临床资料
1.1我科自2006年至2010年底由门诊入院,男,22例,女,18例,年龄:12―68岁,40例除临床表现外,全部经细菌学和血清学证实确诊,3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1 2临床表现
1.2.1发热 稽留热7例(17.5%)、不规则热11例(27.5%)、驰张热19例(47.5%)、3例无发热(7.5%)。
1.2.2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肠鸣,便糖11例、相对缓脉9例、表情淡漠8例、玫瑰疹2例、肝脾肿3例、频繁解暗红或鲜红血便4例、因出血量多出现休克。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来观察分析病人的思想情绪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消除病人的一切思想顾虑,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来战胜疾病,提高治疗护理效果,能起到药物所不能起的作用。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有不同的影响,“怒伤肝”、“思伤脾”等。具体从生活的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介绍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介绍周围环境使病人不感到陌生而孤独,深入了解病人的情绪活动,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做好心理护理。
护士要经常与病人交流,细心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如不遵医嘱型的病人,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时,认为病好了,就不加节制地什么东西都吃,因此时肠壁较薄弱,病变溃疡未痊愈,很容易导致肠出血,肠穿孔的发生,护士要及时指导病人对家属及病人自带的食品进行认真检查,判定是否符合病情需要后再准许食用。
2.2饮食护理、中医饮食调护
合理饮食,不仅能满足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目的。根据病人的体质给予相应的饮食,如寒证给予温性食物,忌生冷、寒冻之品;热证宜给凉性食物,忌辛辣、温热之品;虚证宜进补寒食物;阳虚宜温补,如羊肉、鸡、鸽、桂圆、板栗、胡萝卜等;阴虚证宜清补:如鸭、鹅、兔、蟹、鸡蛋、白木耳、豆腐、菠菜、蜂蜜等;虚证忌活血、利尿等攻削之品;实证宜进清淡食物,忌滋腻之品。食物若搭配得当可相互加强作用,起到良好的预防疾病。因而,科学的应用饮食调护特别体现在中医的因人、因地、因时的具体应用,及时给予家属或患者必要的指导。
按病情不同情况,病程不同时期,辩证施护适时调整饮食,病人从住院后,护理人员即向病人宣传饮食的重要性。具体如下:
2.2.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伤寒的典型的临床过程分为四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初期:病人食欲减退,体质消耗大,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中医膳食配方:用鸭煮汤,加黄芩10g,黄连6g。既能补能量,又能清热燥湿。
2.2.2极期:应给少渣饮食,少量多餐,如有腹胀,腹泻时,宜少糖少脂肪,不吃牛奶等胀气食物。中医膳食配方:实热型:萝卜加槟榔10g,枳实10g,厚朴10g,葛根10g,能宽肠理气止泻;虚寒型:用鸽子炖汤,内加木香6g,砂仁6g,陈皮10g,佛手片10g。
2.2.3缓解期:病情好转,患者食欲常亢进,由于肠壁病变未完全愈合,肠壁较薄弱,此时饮食不当很容易出现肠出血,肠穿孔,必须及时指导病人的饮食,禁生、硬刺激性及多纤维的食物,要逐渐增量。中医膳食配方:虚寒型:用茯苓15g,米仁30g,淮山15g,煮稀饭或熬成粥,少量多餐。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原因更多是感受湿热病邪所致。初期湿热郁结于卫气,阻滞脾胃,日久则湿热稽留于里,阳明胃热壅盛,化火化燥并熏蒸少阳胆腑,病人可出现持续高热,面色红烦躁、口渴、口苦、耳鸣、耳聋、腹胀胁满、舌红苔黄等。若胃肠热盛导致腑实燥结病人可出现腹痛剧烈,胀满拒按。若热邪炽盛入营血。肝肾阴伤,心神受挠,络伤血溢,病人出现神昏肢厥舌绛苔少,斑疹,衄血,便血甚至阴竭阳越,而危及生命。根据上述原理医生临床辩证施治针对湿热郁结证给予以芳香化浊清热利湿法投三仁汤加减治疗的病人,在护理上我们则要病人忌辛热,油腻,糖,酒等食物。令他们煮苡米粥少量频服。湿热化火证给以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减治疗的病人。在护理上我们则要求病人忌产热食品要他们服西瓜汁、藕汁、藕粉糊等。气阴两虚给予以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的病人我们在护理上则要求病人适当服葛粉糊、百合粉糊等。
中西结合护理要点:护理上除按医嘱处理外,应着重下列几个方面的护理
(1)按消化道传染病常规护理:重点是床边隔离,排泄物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其目的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的产生。如药物无效,则体温持续升高;如发生心肌炎、周围循环衰竭、肠出血,则血压、脉搏均有变化;如肠穿孔,除腹痛外,体温亦升高;还应严密观察医生用药过程,尤其是使用激素及退热药后病人可大汗淋漓,体温不升,发生虚脱。故伤寒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有极为重要意义。
(3)注意腹部症状的观察。伤寒患者多有腹胀,腹泻,肠鸣音改变,这些肠道症状如发现不及时,得不到有效处理,易诱发肠出血,肠穿孔,发现病人腹痛,并伴有脉搏加快时,则因想到肠出血,肠穿孔的可能,立即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注意粪便的次数及性状,及时报告主管当班医生,送大便做潜血实验,力争早发现,早处理。
(4)出血时护理。一般小量或中等量肠道出血,只要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都能得到控制,一旦有肠出血,应嘱患者禁食,并给予止血剂应用,嘱绝对卧床休息,从精神上安慰和鼓励,密切观察血压,脉率,出血量,出血停止后,给予全流、半流饮食。中医膳食:藕汁,藕粉糊等。
3 治疗
3.1氯霉素是治疗肠伤寒的首选药,但不良反应会抑制骨髓等,故我科采用抗生素左氧氟100ml,bid;头孢曲松钠2g0.9%NS100ml,bid静滴。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防止并发症综合处理,也取到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伤寒柴胡汤(柴胡15g、黄芩15g、石膏25g、知母10g、人参8g、茵陈20g、制半夏10g、藿香10g、薏仁米15g、滑石14g、甘草6g)随症加减化裁,每天1剂,1剂分为3-4次口服,5剂为一个疗程,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象、舌象、饮食、出入量、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大便情况、肥达反应、血清抗体及细菌培养进行观察。
3.2采取用乌梅流净膏治疗:服我们制好的本膏20ml每日4次,另用黄连煎剂50ml每天4次,送至床边。既缩短了疗程,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结果证实,中西药联用,加用伤寒、柴胡汤对肠伤寒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肠伤寒属于祖国医学温病中湿热病的“湿温”范畴,病型分为湿热并重。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之类,治则为祛湿、泄热、清热化湿或宣化湿热等伤寒柴胡汤具有3种共同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与柴胡汤有诱导产生干扰素,增加产生抗体的作用。
4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该疾病的知识教育,如发病情况及规律,药物治疗情况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其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情观察和饮食调配,共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以共同缩短康复的时间,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使伤寒肠出血、肠穿孔的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5 效果观察
观察组与对照组用统计学软件处理,组内结果比较,p
风湿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出现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坐卧位;长期卧床者,尤其是水肿病人,要定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对关节肿痛者,应让其保持舒适,采取热敷、按摩、理疗等方法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病人活动感觉疲倦时予以适当的协助,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限制探视,以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禁止有感冒、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者探视。
2饮食护理
①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限制脂肪摄入,少食腊制品和罐头食品。取清淡、高蛋白、高糖饮食和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来维持营养,以对抗发热和感染。
②鼓励病人多喝水,预防发热导致脱水。
③如果病人有充血性心衰的征象,应摄取低钠饮食,限制水分摄入。
④可进适量蔬菜、水果等纤维食物,保持排便通畅,不偏食、挑食。
3症状护理
1)胸痛: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注意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并观察用药后效果。
2)发热:做好皮肤护理,多汗者应及时更衣,防止受凉,预防呼吸道感染。给予清淡、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体温过高者应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3)水肿:严格控制入量,减少水、钠摄入,详细记录出入量,每天测量体重,观察体重变化。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观察用药后效果,并监测电解质变化。对于卧床的水肿患者,要定时协助翻身,注意保护皮肤,防止发生压疮。
4用药护理
心脏瓣膜病病人需长期服药治疗。因此,须告知病人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服药注意事项。
(1)用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时,应告知病人饭后服用,并注意是否有食欲下降、上腹疼痛、排黑粪等情况发生。
(2)服用激素时应向病人讲明服药的目的,并要求其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加量、减量或突然停药。注意病人有无血压升高、血糖升高、溃疡生成或发生感染及情绪、行为变化等情况。
(3)服用地高辛,告知病人洋地黄制剂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易发生中毒,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悸、头痛、黄绿视、视力模糊时可能是中毒反应,应及时告诉医生。在服用洋地黄制剂前应先数心率,若<60次/分,或心律从规整变为不齐或从不齐变为规整,应暂停用药。
(4)服用利尿药,应详细记录每日出入量,观察体重与水肿变化,并注意利尿剂的副作用如低钠、低钾、低镁、低钙等,低钾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肌无力及心律失常;低钠时可出现肌无力、下肢痉挛、口干;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可出现神志淡漠、呼吸浅慢等。出现低钾时鼓励病人多食入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苹果、鱼、肉和青菜,必要时口服钾盐。
(5)服用抗凝剂,应向病人说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注意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向病人说明在开始抗凝后1~2周内,为了调整抗凝药的口服剂量,一般1~3日左右抽血查INR,使之维持在2.0~2.5。指导服用抗凝药患者的饮食,避免食用含大量维生素K的深绿色叶菜如菠菜,以免影响抗凝效果。严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血尿、黑粪、月经量增多等,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结合INR予以调整抗凝剂剂量。
5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病大多数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使病人及家属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而易产生焦虑、恐惧、消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关心病人,评估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病人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激动,防止活动和激动而引发急性心衰。护理人员跟病人多交流、解释,让病人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6并发症的护理
栓塞:以脑动脉栓塞多见,可出现头晕、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昏迷、脑疝等征象;外周动脉栓塞表现为肢体末端苍白、疼痛、坏死;累及肺部常表现为突发胸痛、气促、发绀、咯血等;累及肾脏可致肾绞痛及血尿等。对有房颤患者及心脏腔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加强病情观察,重点观察瞳孔、神志、肢体活动及皮肤温度等,有异常及早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参考文献:
[1]方文,陈永彤,梁继娟,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康复干预对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2002,6(8):110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