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小学教研活动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研活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研活动计划

第1篇:小学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1 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回放

1.1 活动主题

如何指导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更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1.2 活动目的

(1) 促进教师认识到备课中目标先行的重要性;

(2) 提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1.3 活动形式

(1) 参与对象:全体学科教师(教研员与大备课组组长先行展开研究与展示)。

(2) 组织流程:找问题(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教研员先行研究与展示——大备课组组长讨论、模仿、研究与提升——备课组教师讨论、学习与展示。

(3) 活动时间:一个学期。

(4) 活动方式:教研员亲临课堂教学研讨;核心研究人员的区级展示与研讨;大备课组“同课异构”式的研讨。

1.4 活动过程

1.4.1 前期准备

(1) 教研员针对问题,思考与形成研究模式(图1)。

主题教研模式说明:

① 上层的三个环节是指对提供的案例在评价、讨论反思后,形成与自我教学特色一致的教学设计,然后经说课、同伴评价后的进一步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② 关于反思1,指研究者需反思已有的教学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关于反思2,指在反思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由理念向行为的飞跃。

(2) 与大备课组组长一起研讨学习,完善研究形式。

加强对主题活动课题核心概念内涵的研讨,形成统一看法。

如本主题教研活动中的核心概念为教学目标与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经过研讨认为在这个研讨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指依据学科课程目标要求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旨在使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或经验。“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指在仍沿用班组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下,从“教”的角度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备课中应先思考:采用的策略与手段是什么?需要完善教材的材料是什么?为什么要完善?针对的目标是什么?……

根据初步确定的研究模式,在研究使用中逐步修正与完善。

如一开始并没有框架结构中第一环节的“关注他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然而在自我研究中发现我们在设计一节课时会从网络、书刊上借鉴很多先行者的优秀做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与所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发展性使用。为此笔者将此补充为第一环节,让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明白借用其他教师的优秀做法是正常的,但要明白在使用中,必须要通过自我的评价、反思与重建,要和自己教学风格融为一体。

1.4.2 实践优化

(1) 教研员先行自我研究,形成指导性案例。

关于目标与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性案例举例:

教学目标:知道细胞识别的概念及概念形成的过程(威尔逊实验思想)。

教学活动设计:

① 设问:为什么免疫细胞能识别和区分“自己”和“异己”物质?是如何识别和区分的?

② 讲解威尔逊实验过程,追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结果?

③ 回顾与介绍细胞的识别功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有关引出细胞识别的概念划出概念提升:细胞识别是免疫的基础

设计意图:从对免疫概念中关键词的质疑,引出威尔逊实验,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中的思想与方法。

(2) 大备课组组长讨论、模仿、研究与提升。

大备课组组长对各自研究课题进行目标的制定,并在网络中展开讨论与确定,然后按“模仿设计教案——说课研讨——内化提升”的形式,加深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相匹配的教学活动设计的认识。

关于大备课组组长通过讨论、模仿、研究与提升的举例:

目标2:分析节肢动物繁盛的原因。

策略:假设可能的原因找证据分析结论。

教学活动设计:

(1) 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极为庞大,占了动物界的84%,在江河湖海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如此繁盛,你估计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猜测可能的原因)

(2) 大家有这么多的假设,你们的假设对不对呢?请各小组就其中的一个猜测,找寻证据分析你猜测的合理性。

(3) 交流总结节肢动物繁盛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假设、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核心成员展示研究成果,并展开进一步的研讨。

关于核心成员研究成果展示的举例:

活动3: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真菌;了解真菌对人类的有益之处和有害之处。

能力目标: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培养小组合作及资料整理和归纳的能力。

(4) 各大备课组展开相关学习与研讨活动。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层面是撰写教学设计,主要是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思考与目标相吻合的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层面是说课研讨,主要进行15 min片断课或一堂完整课的说课,通过研讨与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第三层面是课堂教学实践,主要是进行课堂观察,通过对听课后的感受、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及对引发的思考的讨论,改善和提升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实际的教学行为和能力。

2 活动方案实施后的收获与启示

2.1 活动方案实施后的收获

从上述回放的活动过程可以看出,这个过程还是围绕大多数教学研讨中采用的一般环节进行的,主要由课前设计、过程描述、课后反思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构成。

图2示主题研讨活动的流程。

反思这种主题研讨形式的实践活动,由于活动的发展与每位参与者心路发展的历程紧密结合,促进和提升了教研员和教师们对专业发展的主动追求。

(1) 实现了自我超越。

因为人都有肯定自己,追求成长的动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自己以往的传统做法和传统观念,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由于初步获得成功,青年教师们有了发展自己和提升自己的信心。

(2) 培育良好的研究环境。

由于研究过程都是心与心的碰撞,强化教师之间的认同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的主体意识、研究的效能感、个人的反思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3) 构建研究的共同体。

由于主题活动的研究方式采用的是“行动研究”,这个过程更强调的是反思。而反思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集体性活动,在教师与教师合作的共同体中,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

(4) 完善了人格。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了教学合作的心理机制,在研讨的过程中,提醒自己与他人是否能做到:倾听(尊重与信任);交流(理解与沟通);协助(互助与竞争);分享(体验与反思);整合(对话与统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博取百家之长,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也会乐善好施,将教学经验与之分享。

从实施过程中透视的信息可以看到,在这个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力求以大备课组的形式弥补学科在学校中无研究氛围的局面,也由于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教师们熟知的研究方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教师们乐于参与,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但在实施中也发现缺少专业引领就会影响活动的效果,因此专业引领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主题教研活动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2 活动方案实施后给予的启示

从教研员工作定位看,教研员是教学研究的实践者和组织者,教研活动的本质是教研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或有效研究的活动过程。

(1) 教研活动主题必须是调研中的“真”问题的研究。

当前,教师们都有想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开拓自己的视野,并都有想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或别人的研究成果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或完善自己的教学的愿望。如本活动的主题是教师在课改研究逐步深入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且又是对课标要求、教材展开、校本教材开发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由于活动的主题与教师们的想法一致,为此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活动后也能真实谈出他们的观点和进一步的思考,也乐于模仿,并继续这个主题的研究。

(2) 教研活动方案的设计要与规划和研究的主题相“匹配”。

从有些教师的言谈中,发现教师们普遍感到没有吸引力的教研活动都有下列特点:教研目标不明,设计随意或无准备。要使教研活动具有吸引力,作为一个学科教研员,必须要有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围绕整体规划,设计一个个相对应的主题活动,由于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上一次或上阶段系列活动的延伸,这样教师们觉得跟随着的研究有连续性和可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空间,也就自觉自愿在日常教学中同步于学科倡议的教学改革研究。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既促进教师们业务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对教师们业务上的管理。

第2篇:小学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1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

应该说,一线教师中的一些中青年教师,对教研活动还是有迫切需求的。他们需要、也希望能够通过共同探讨、研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但农村学校往往缺乏能够真正带动教师进一步成长的“领头羊”。在没有专家引领的情况下,个人的需要真正要转变成现实,很难实现突破。

2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

虽然大部分农村学校都把定期、定时、定点开展教研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但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往往因人员少、工作忙等原因无法保证教研活动时间,是既定的教研活动计划受到影响。

3教研活动内容随意,形式与主体单一

在农村学校中,教师普遍缺乏研究意识,教研活动往往只重视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研讨。学习理论文章和组内听课几乎就能涵盖教研活动的全部。县内一年仅有几次观摩、研讨、个案研究、集体备课等活动,也因为面广人多,成了少数人享受的专利。

4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较低

由于结构性等多种原因,农村小学在编教师一般都承担着较大的工作量,可表上排的满满的,一旦因培训而外出,势必造成自己的课和搭班教师的课相对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无形中限制和削弱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有效提高校本教研的时效性,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制度为保障,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

我们要探寻合理的教研组人员构成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小学教研组相关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地修订教研组长和成员的职责,探索科学的优秀教研个人、团队评比办法和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让教研组与教师个人的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让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机制,有效调动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教研组建设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2深化课改、创新教研

教研活动内容须与时俱进,除了资料学习、听课研讨等常规性教研活动内容外,还应该包括教材处理研究、信息传递的更多的内容。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去实践和验证课改效果。同样,教研活动形式还需要进一步多样化,应更加注重观摩、研讨、个案研究、集体备课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第3篇:小学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一、本学年度双江小学有教师10名,分别承担小学一至六年级各科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师资水平不齐,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以此推动教学工作上新台阶。在学年度开学之初,教研组便制定了教研工作计划。既按上级要求,又结合本校实际校情,学情。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二、本学年度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教研工作,专门开会研究教研计划。上下学期各开展全校性教研活动四至五次,上学期开展了“作文描写指导”、“小学分数运算教学”、“科学课如何上”、“品德课的实践性”、“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等专题教研活动。下学期教研组开展了“语文课背诵”、“小学数学小数运算法则”、“品德课与学生言行教育的关系”、“重视小学音美课教学”等专题教研活动。各位老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有的老师还撰写了小论文,教研心得等文章。大家教研热情很高,渴求知识,渴求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愉快,一边教学,一边教研。这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也大有帮助。

三、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是事先布置,让老师们作好充分准备,在进行教研活动时,认真作好会议记录。因为大家忙于教育教学,即使是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也不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由于忙,大家更没时间撰写教学论文,而现在不管是评职称,晋级等,都要求要有专业论文,所以我们坚持作好教研活动记录,为老师们保留下教育教学经验体会以备以后急时之需。本学期全校老师有5人撰写了教学经验文章。

第4篇:小学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二、工作要点:

1、对全镇信息技术课程教研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由于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不多,难以真正地开展校本教研,因此,需要将全镇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我镇实际,本学期小学教研活动将采取片、区结合的形式开展。组建片级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分片教研活动,在片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镇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全镇按区域分为四大片:西河、滑石、鹅塘、大石,相关区域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相关片的教研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上午。全镇教研活动间周一次,主要内容是进行了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及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老师以全镇教研活动为主,每两周一次,周五上午进行,主要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及主题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较少,因此,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与初中教师结合在一起开展。

2、坚持深入基层下校调研活动,到信息技术教学现场进行调研,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本学期下校调研范围将由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扩大到全镇各级各类学校,以求全面了解全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并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相应的指导,制定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规范。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教科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携手,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在镇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为原语文中心组成员),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并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逐步将学科整合研究范围推广到其他学科。

4、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工作。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网上教研是一种非常有效教学研究新途径。本学期,我们将建成全新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该网站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了教学资源共享和网上教学经验交流。

5、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组织信息技术创新与初中活动。

6、逐步组建各校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重要阵地,各校要建立本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组织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竞赛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组织初中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3、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研究中心组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讲座。

5、下校调研(中小学各4所)

十月:

1、组织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指导活动。

4、筹备组织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第5篇:小学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 课题研究 主题式 教研活动 活动策划

中小学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如何摆脱无主题或频繁更换主题的游击状态?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如何避免无过程或过程不扎实的哑铃状态?教研组能否把平常的校本研修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整合起来,开展系列化的主题研修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尝试课题研究引领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把课题研究的问题作为教研组研修的主题,试图通过开展系列化的主题式教研活动,逐步破解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从而在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中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下面结合近三年来我校几个课题研究,谈谈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操作经验。

一、制订课题方案,充盈主题选择和提炼的“源泉”

一个完整可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背景的阐述、研究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的提炼、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的设计及研究分工,历经专家的开题论证和课题组的多次研讨。一份完善的课题方案就是一枚“指南针”,解读课题方案,从中选择和提炼出主题,便可寻找教研的“源头活水”。

(一)源自研究背景的“炙热点”。教研组可针对课题研究背景的难点、热点问题,提炼研修主题。如四年前我校申报了一项市级课题――《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当时还没有刮起“生本课堂”这一阵教育改革风潮,可参阅的文献资料不多。我们基于研究背景中教师评课视角“偏离学生”的现状,提炼出我校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后来经课题组讨论,课题题目调整为可操作的《关注学习状态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研究》。

(二)源自研究目标的“着力点”。课题方案中研究目标的设定是教研组活动的有效“着力点”,找准它,课题研修主题就自然诞生了。如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提出如下的研究目标:1.通过对阅读练习设计,提炼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需求的阅读练习集;2.依托课例研究,积累典型的阅读教学练习设计案例;3.探索出指向阅读能力的练习设计的可操作模式;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阅读练习设计理念。根据第一、三项目标,分别提炼出教研组研修大主题: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

(三)源自研究内容的“空白点”。课题的研究内容提示教研组活动的导向,好的研修的主题可以来自课题研究内容的“空白点”。如我校一位骨干教师研究的一项《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地理素材”教学实践研究》,针对地理素材研究的“空白点”提炼出街道品德教研组的研修主题:积累素材,服务课堂。又如我校2000―2001年低语组教研活动主题,就是源自小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语言》研究的内容“故事引领,发展语言”。

(四)源自研究过程的“生成点”。通过序列化教研活动,主题的研讨逐渐深入,还会生成新的主题。如高段语文组根据小课题《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定的研修主题是“整体设计,有效提升”,但在研究过程中,又生成新的操作性更强的研修主题:1.单元导读课研讨主题:关注起点,有效引导;2.单元总结课研讨主题:有序梳理,有效提升。

总之,课题实施方案是课题组立足学情,多次研讨,专家论证后深思熟虑写成的,就像研讨主题提炼的“原始森林”,处处充满研讨的生机。

二、制订研究计划,提炼与分解主题

研修主题明确后,需要对它进行分解与梳理,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循序推进的子主题。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为分解主题提供研修的“轨道”。如根据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制订的研究计划,将“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这一大主题分解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分层练习,提高阅读实效。将之具体细化为可操作性强的子主题:1.星级作业,分层练习;2.课内阅读一页纸专项练习设计;3.课后阅读加餐分层作业设计。

(二)第二阶段指向阅读,有效练习。可分解如下:1.指向阅读能力的练习设计(又可分解为提取文本信息、整体感知文本、语言积累运用、解释评价文本的练习);2.指向阅读方法的练习设计(又可分解为摘录批注式、统整归纳式、联结推论式、图表归纳式)。

根据细化的主题,教研组长要系统策划学期教研组活动。如以下的学期教研活动序列:

案例1:“指向阅读,有效练习”高语组学期教研活动策划

主题序列化的教研活动立足学情和现状分析,以课例研讨为有效载体,在同伴研讨中分享智慧,在课堂实践中反思,借鉴他人成功经验。这样的教研组活动策划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焕发出的是团队真正合作、个体自主反思的有效研修的激情。

三、设计研究过程,促进主题的互动与深入

学校有关制度规定,落实课题研究有几个必走流程: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方案――邀请专家开题论证――阶段行动研究(结合课例)――一次中期汇报,梳理课题成果――后续改进行动研究(结合课例)――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市区级课题的开题论证和结题指导由教科室牵头落实,小课题在教研组组内论证。

(一)开题论证:主题的互动从笼统到明确。来自课题的研修主题刚开始可能是模糊笼统的,但课题开题论证时,课题组成员通过与专家的对话,对研修主题的认识从笼统到明确。如几年前我校申报了课题《减负背景下中高年级有效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时,专家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过大,可操作性不强,于是我们根据专家的意见做了如下调整:

1.调整研究内容使主题细化,研讨更深入。(1)以分层作业设计为核心辐射全课题研究;(2)研究作业形式和指向性目标。建议作业设计的指向性是阅读能力: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做成评价、整体感知及产生文学体验的能力。考虑文体指向不同的阅读能力,学生的真实起点、教材特点、阅读过程、方法的体验。

2.调整研究方法使主题明确,更具有操作性。(1)设计分层作业,通过前后测数据对比,检测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业成绩,验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2)设计作业序列表,尝试设计一页纸作业并逐步积累;(3)针对阅读题进行质量分析对比评价。

(二)课例研究:主题的互动从理论到实践。课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再现,课例研究是行动研究的重要形式。主题式教研活动凭借行为跟进式的课例研讨,设计集体备课活动、展示研讨活动、反思总结活动等活动步骤。每个环节如何设计教师的参与点,让教师真正融入研修活动?精心策划每次教研活动,得先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可操作的课堂观察视角,并给每位教研成员一定的研修任务。

1.分点观察,点式评课。主题式研修的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怎样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尝试角色分工,分点评课。如在主题为“精选内容,有效语用”的高段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尝试“点式评课”,即将课堂观察视角分为两组“教学内容的选择、语用的有效性”,并设计以下A、B两份观察记录表:

2.全体参与,主题解读。课题研究引领下的主题式研修的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提炼教学策略。怎样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设计参与式任务。如以下是课题《基于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的研究》子主题“感悟型文本教学价值”的教研活动现场,展示的课例是《给予是快乐的》,每位老师就“给予”这个关键词画简笔画,并简短地进行解读。

3.团队认领,小组展示。课例研究中课堂观察评课是关键,如何发挥团队的智慧?在“借助学单,促有效阅读”课例研究中,先就主题分解三个课堂观察点:“助学单设计解读、助学单效果呈现、怎样在助学单中渗透阅读方法。”将教研组成员按年级组分成三组,每组认领一个观察点。主题评课时小组讨论后,以”招贴画“的方式展示评课(如下图)。

(三)专家引领:主题的互动从肤浅到深刻。教研组活动策划中如何围绕主题进行理论的有效指导?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主题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教研活动从实践到理论,从肤浅到深刻。如在区级小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语言》的引领下,围绕“故事引领,发展语言”这一主题进行学期教研活动时,邀请区教师发展中心董晓群老师做《阅读,让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课外阅读指导专题讲座,对课题组老师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利用故事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有深层次的指导,这样的理论指导无疑是“及时雨”。又如区级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面临“中原期”――阅读练习的设计如何推陈出新,指向阅读能力?课题组又请来董晓群老师做《课堂练习: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快捷键》专题讲座。董老师从教材的独特解读,对阅读课现状归因的透彻分析,到课堂练习设计的精辟论述都让人耳目一新。把脉课堂练习设计,聚焦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出七个“指向”,从理论高度到实践操作深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范例或可操作的方法。专家的引领使主题教研活动从实践走向理论,又将理论运用实践中验证。

(四)中期汇报:主题的互动从零乱到整合。借力课题研究的主题式教研组活动不仅有针对性的研讨主题,最重要的是主题研讨始终是教师自发、自觉的研究行为。如果举行课题中期汇报活动时,教研组就会精心策划研讨活动,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盘点研究成效。如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教研组活动展示了精品课例,在同行的互动评课和专家点评中提炼出故事引领,发展语言的简约策略:1.凭借故事“语言链”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2.寻找故事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3.探索文本与语言的“撞击点”,发展学生语言。这样主题研修具有层次性的提升。

四、提炼研究成果,促进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通过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教研组的研修主题在同伴互助中得以延续和突破。如在提炼品德课题《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地理素材”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修主题从“积累素材,服务课堂”延续到“巧用素材,服务课堂”,又延伸至“运用现代技术,优化素材呈现方式”。又如我校高段语文组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将原来的研修主题“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延续为助学单设计的专项研修。

总之,课题研究背景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主题研讨有计划、有成效、有突破、有跟进,解决教研组活动主题针对性不强、缺乏连续性和生成性等问题,我校的校本研修逐步走上主题式教研组活动的“轨道”。同时主题式教研活动助力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走出无过程或过程不扎实的哑铃状态,促使我校课题研究成果的精品化和具有连续性特色。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一、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为了做好本期的教研工作,推动本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的放矢,我们开学伊始,计划先行。我们根据我镇的教育教学现状,认认真真地权衡利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二 、狠抓有效课堂教学更多教师第一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根据县教研室的要求和我镇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有效课堂教学。首先,我们特邀教研室陈林青副主任到我镇作了效课堂教学的讲学,同时为我镇的全体小学教师送了两节课。这两节课生动具体,有效可行,教师易学易仿。听了讲学和课后,教师们感触很深,纷纷跃跃欲试,每个村校都进行了一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并邀请我们听课指导。为此,我们还特地写了《如何让课堂有效》和《新课改课堂需要我们做些什么》两篇论文与各校教师一起学习。其次,我们还分别进行了备课、听课的指导。指导教师领会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把握教材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每位教师都能做到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高标准地完成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及时对全册教材进行集体教研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明确教学思路。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观摩学习,及时进行了教研探讨,并把学习到的教育新理念运用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本校互听、校际交流、外出观摩,每个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

三 开展活动促教学

为了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所发展,我们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研活动。本期开展的教育教研活动主要有:校际教研交流活动、电化教学公开课、作文改革公开课、复习研讨课、语文青年教师比武课、有效课堂送下村、还举行了五年级学生语数知识综合竞赛、小学生读书活动演讲、征文比赛、小学数学一、二、三年级口算竞赛 等活动,从多方面开展素质教育。              

四、抓常规保质量

为尽可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从教学计划到备课到上课到课后反思、批改作业、校本培训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段考后督促各校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6月23至30日,组织检查组进行了一次教学常规大检查,表扬奖励了一批教学常规先进教师,对一些教学常规优秀典范的做法进行推广学习。

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第7篇:小学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科组将贯彻区教研室及市教研室小英科新学期的工作要求,继续以新课程实验推进为中心,通过学科教研工作机制的改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并结合我校英语教学实际,开展活动教学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以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英语课程标准》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对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努力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积极做好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和“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的英语课堂实践探究”研究课题的实施。以区教研室、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积极推进校本教研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更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科骨干教师为根本,以课堂教学创新为主旋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英语学科的教研工作,为转变教研职能,探索新形式下的教研工作模式。

二、主要工作:一实施新课程1、继续做好以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新课程实验为主要内容的教研。全方位了解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现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诊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教研要体现教师主体取向的评价理念,营造平等尊重的交流氛围。2、继续做好新课程学习工作。倡导参与式培训方式。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教师实践反思为着力点,辅以专题理论讲座、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加强对新教材使用的研究,要抓重点,如某些具体问题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词汇教学、阅读课教学、课文教学的处理,口试研究、新课标实施与新教材使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困生问题等。3、继续以学习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为研究内容,建设系列学科资源。以学科资源的建设与运用为突破口,利用天河部落,丰富本校教研活动内涵,将定点教研与网络教研,定时教研与随机教研结合起来,编织一张突破时空的教研网。4、以发展性评价研究为突破口,继续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做好以发展性教学评价为核心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继续做好三至六年级评价改革实验。5、加强学校科组建设,增强科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健全理论、业务学习制度,做好新教师的传、帮、带和教学能力较差教师的扶持工作,积极向区、片推出骨干教师。要做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他们在新课程、新教材、教法改革实验中的示范作用,通过学术研究、汇报交流、研讨课例等形式,整体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我校英语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鼓励学校英语科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1、为了加强外语基础教育,创造听说条件,创设英语的氛围,提供说话情景,在校内开展“英语广场”活动。计划祥见《侨乐小学英语广场活动计划》2、继续实施每月一检查的“Englishchamps”的评比活动,争取各班班主任的配合,实施多种奖励、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以最大热情投入到情景活动中。

周次具体工作九月1——51、课堂常规教育。2、各年级参加教材分析。3、制定学科计划。4、教研活动:制定、落实本学期工作计划。着手准备本学期三大重要工作。5、开展英语广场活动十月6——91、课题组的研究计划及个人的子课题研究计划在科组内进行交流。2、织全校师生周二午会英语广播学习、周三早上英语广场学习。3、教研活动。4、研讨课邝慧莹十一月10——131、体备课、上研讨课、评课。第九周:集体外出听课。2、开展课题研究。3、案抽查、交流、评比。4、组织全校师生周二午会英语广播学习、周三早上英语广场学习。5、研讨课第十周覃晓明,第十二周张匀,第十三周韦老师十二月14——181、教研活动:3、三至六年级十六周开展英语学科演讲竞赛活动4、新课程标准理论学习。5、

第8篇:小学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研活动;教研组建设

一、教研组建设的意义

教研组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学校某一学科成员的集合。教研组建设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教研组的建设对于学科发展乃至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素养有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但是当前教研组的建设还没有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足够重视,教研组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

二、当前教研组建设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1)大部分学校没有摆正体育教研组的位置,也没有充分发挥和体现体育学科教研组长的价值。学生的体育发展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指导,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者,而体育教研组长从整体上来说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设计师”和“领路人”,因为他要认真研究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出体育学科活动的计划,并落实在任课教师的具体行动上,因此广大体育教师身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了,@势必会在教学工作组织管理上体现出教研组长的地位和价值。

(2)教研活动组织流于形式,过于简单化,学校疲于应付组织检查,缺乏对教研组建设的重视和正确认识。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科研水平提升的关键,大部分教师把教研活动等同于集体备课,还有体育教师把教研活动等同于写文章,做课题研究,其实教研活动高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解决某项教学任务,是解决某个问题,而教研活动是高级形态的教学研究活动。广大体育教师应该揭开教研活动神秘的面纱,正确认识教研活动,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研究活动是来自于教学实际的需求;来自于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来自于优秀教师内心的呼唤。通过研究活动揭示教学活动的内涵和本质的东西,它可能是教学活动中某个疑难问题的专题研讨,也可能是教学方法的选择的研修,它更具有育人的效果,它对完善教师形成系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提升和促进。

(3)教研活动目的的功利化,搞形象工程,是教研组建设中的一股歪风。时下的教研活动确实有功利化趋向,关注的是教研活动开展与否,而不注重教研活动开展的质量,这样的教研活动纯粹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评和检查,教研组的成员都是在做好好先生,教研活动也敷衍了事,这必将限制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其本质上是轻教研,却没有注重教研活动的内涵发展。

(4)教研活动没有规范化开展,甚至有些学校缺乏教研组建设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不以规矩,无能成方圆”,教研组同样需要一套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否则,教研组建设就缺乏了相应的监督和约束。制度建设是管理学中重要的有机构成,在对教研组没有更好的考评方案的情况下,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保障教研组活动是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

三、教研组规范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1)教研组建设要突出教研组的位置,摆正教研组长的地位。由教研组长制订出教研计划,扎实有序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体现本质内涵的发展,教研活动的内涵发展关注的是教师发展的内在价值和内在利益,教研活动不仅是完成一件件任务,而是通过完成任务来总结其内在本质的规律属性,形成规律,以便更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要务实,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依据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的理念,教研活动的内容更加广泛,它包括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内容,也包含校本课程的内容,教研活动形式更加灵活。教研形式包括教学反思、教学研讨、各级各类专题研讨、体育沙龙等,活动记录要详细记录,积累教研组教研资源。

(3)教研组建设要依托有效的载体和名师引导实现有效发展。教研活动不是个体的活动、单一的行动,要实现教研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名师引领的作用,教研组长要带好头,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促进学校之间乃至校际之间教研组互动交流。

(4)教研组的建设需要辅之以制度配套建设。制度的修订要科学,能更好地为教研活动建设保驾护航,制度是保障,制度是避免教研活动边缘化和随机化的重要举措,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哪一个行业,要想做出成绩,都要有规范和制度,这就是管理学中的制度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体现。

第9篇:小学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一、以同课异构为价值的主题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一般理解为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不同老师采用不一样的教学策略,构成了同一内容不同风格、方法、策略的教学课。教研活动听课的老师就通过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上过这节课的反思自己所经历的过程,没上过的、准备上这堂课的进行第二次备课。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优点在于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例如:从2011年11月由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沈斌校长发起的“侧手翻”同课异构到2012年6月14日的“五城区联合体育教研活动”“足球正脚背踢球”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模式,每个城区选派一名老师展示25分钟的片段课,授课年级为四年级,教学内容为《足球——正脚背踢球》。在本次活动中不同的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例如教师把正脚面踢球的辅助练习用小垫子解决;把小垫子作为球门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在近距离的踢足球“射门”过程中,小垫子对解决踢球时的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非常的巧妙;在处理教学重难点时,教师用原地脚正面踢小垫子和跨一步用脚正面踢小垫子,都对学生建立正确的踢球方法进行了巩固。还有的教师用纸团来代替足球进行正脚背踢球等等。这样的同课异构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寻找不同老师的问题、学会比较各个环节,给自己带来启发和收获。总之,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是很有价值的,关键在于要明确研究体育教学的什么问题,怎么去研究,最关键的是要让上课教师、观摩教师通过活动有所获,有所悟,有所通。

二、以体育单元教学为思路的主题教研活动

单元教学一般是指从某一个教材内容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单元中不同重难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实施,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总之,以单元教学为思路的教研活动有利于帮助教师理清教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梯度分解、把握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层次性,抓住课时重难点,体现运动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整合,关注学习中多元目标的落实等。例如:水平二“跪跳起”单元教学分别有三位老师来上课。从不同练习手段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开展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的教研活动课。第一课时:初步会做跪跳起动作、培养学生的跪跳起兴趣;第二课时:60%的学生模仿掌握跪跳起动作,学会帮助完成动作;第三课时:结合已学过的动作(滚翻),形成跪跳起组合动作,进行拓展练习等等。通过研究该教材同一水平上的各课时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教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单元教材体系。总之,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最为基本的完全单位,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加强单元集体备课的思路,通过有效实施好体育单元计划来达成各水平阶段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各学习领域的目标。

三、以中小学衔接为系统的主题教研活动

体育新课程标准把体育分为水平一(一、二年级)、水平二(三、四年级)、水平三(五、六年级)、水平四(七、八、九年级)。因此,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为我们研究和实践教学的衔接提供了学科教学理论方面的支撑。

例如:杭州江干区体育教研员莫豪庆老师开展了“中小衔接·系统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研讨活动以四个课例的形式展开,分别是一年级《前后滚动》、三年级《前滚翻》、七年级《远撑前滚翻》、八年级《鱼跃前滚翻》。本次研讨活动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体育教材:体操和技巧,通过小学老师对体操教材的处理、中学老师对技巧教材的处理,让两者进行有效的衔接。研讨现场,中小学教师们通过彼此的对话和交流发现,从目标、内容、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多个研究点去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适应中学的体育学习。教师对每个教材的处理,要用系统性的眼光去对待,每个水平阶段、每个教材,必须要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才能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同学段对学生体育能力要求的不同,学习目标达成度的不同,学生心理变化的差异,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等等,为老师找准学生能力发展的起点提供了帮助。

总之,通过中小学衔接的研讨活动,中小学老师发现了应该通过寻找中小学体育技能动作学习的衔接点,以动作技能学习为主线的同时,更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学生的体能和个性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取得不同层次的进步。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落实每个水平学段应该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在中小学衔接中要重点考虑几个衔接的问题,如:学习兴趣的衔接、教材内容的衔接、对体育运动习惯的衔接、对运动技能的衔接等等。中小学衔接研讨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聚焦课堂、系统教学、寻找衔接要点、携手研究探讨,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四、以解决疑难问题为目的的主题教研活动

这个主题的教研活动主要就是通过预设一些疑难问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教师的集体交流讨论来共同解决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这类教研活动是指引教研活动的风向标,具有创新意识的教研活动形式,可以把自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提炼出来作为教研活动进行研究。例如:如何把体育教学目标细化、分解,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达成、体能与技能有效统一、目标与过程和谐统一、主导与主体和谐并存。2011年浙江省中小学体育“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研讨了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目的性及适用性、评价标准的确立等,重点对单元课时之间如何衔接、课时安排是否合理等进行探讨,如《前滚翻成直腿坐》《后滚翻接跪跳起》《立定跳远》《跳上成蹲撑——各种姿势下》。通过体育专题研讨的形式,发掘教材的内涵,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提高。总之,这类教研活动要求目标低、问题小,要带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并有具体的反思点,互动点评围绕课堂疑难问题的解决展开,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五、以校本教研为特色的主题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