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音乐欣赏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欣赏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欣赏教案

第1篇: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材;学生;课堂;自我

一、读懂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1、根据音乐作品的类型,把握好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音乐欣赏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以领会,写教案时可简单一些。器乐作品没有文字的参与,作品内容比较抽象,编写教案就要详细,注重“导课”。例如,低年级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从听《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接近模仿的自然音响作品,通过这样的过渡,再逐步引导学生欣赏纯音乐作品,他们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由近及远的扩展。由于学生的生活接触面相对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品往往不易理解。编写教案时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视野。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内容的器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展到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使教案编写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借助联想、创造意境,诱发美感与创造力。编写教案要精心设计,安排好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成就感,感到“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把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投身其中,启发学生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想。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进行曲,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玩具让学生模仿玩具士兵,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描写小主人的玩具们等主人睡着或不在家时,它们进行的游戏。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

4、注重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小学生年龄小,兴趣容易转变,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及“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融抽象于直观中,提高上课质量,使学生在生动、形象、逼真的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提高鉴赏能力。

二、读懂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等因素,教学中,教师要分年段多创造给每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得到实际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或“生成无效”的状态。例如,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友好回家。教学中老师可扮作鸭妈妈,学生分别扮演小鸭子来进行游戏。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三、读懂课堂――科学施教

(一)教学态度“亲”。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密的师生关系。始终有一种“舞台意识”,这样会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同时又会随时在站立姿势、形体语言、发声、吐字等方面得到全面的不断提高,使自己从心理上适应音乐欣赏的环境,以自己高雅的艺术修养感染学生,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亲的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的“亲和力”,使学生逐渐的乐学、愿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氛围“活”。就是要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开放的学习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合谐的气氛和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知识。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图象情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课中可自制一些展示图片、绘制图画、播放录像、展示模型等引导学生欣赏;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在欣赏课中让学生从故事情境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还可创设声音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达到以课堂传情,以情添趣,以课堂启智的效果。

2、把握好听、看、说、动的有机结合。音乐欣赏需要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以出示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挂图,还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说。让学生跟着音乐边听、边说、边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能力。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模仿吹奏的声音及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准”。教师在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要敢于夸奖,更要敢于指出错误。若孩子唱歌出现错误,老师说:“同学们,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他的勇敢。”学生们掌声后,老师再说:“唱前后两个乐句是跑调了,再来唱一唱好吗?”这样既表扬了又批评了,还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将教学评价更准。

四、读懂自我――苦练内功

音乐欣赏能力往往是一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是活水。”要上好音乐欣赏课,教师要具备有关的素质和修养,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的引导学生学习。

1、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掌握有关乐理、美学等相关知识,广泛的涉猎不同时期,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不断扩展音乐欣赏的范围,丰富自己的音乐视野,全面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通过博采众长、吸收精华,潜移默化的提高专业素质,做到专博相长,相得益彰,并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教学积累和课后反思。平时尽量多欣赏中外音乐作品,培养自身艺术修养,提高歌唱技能和表演能力。每次教案写完后要反复进行说课试讲,发现问题,及时写教学反思,在不断探索中提高教学质量和讲课艺术。

【参考文献】

[1]门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9

[2]张春雷,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赤峰学院学报,2005.4

[3]杨莹,浅谈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作用,学习月刊,2009.4

第2篇: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课;生成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126-01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有着丰富的内容,教学活动也多种多样,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由于各种客观、主观的原因,难免会突发一些预料之外的生成性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坏,能够极大的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在中学音乐欣赏课生成性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备课环节实施全面的预设,授课中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充分的利用各种课内外的教学资源,灵活多变的开展差异性教学,在音乐欣赏课中,实现生成性教学。

一、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凸显生成性教学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堂中,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活力,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始,音乐欣赏课需要更加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倡导生成性教学。因此为了在中学音乐欣赏课堂中凸显生成性教学,中学音乐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上有所创新,授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关注学生的音乐欣赏角度和能力,充分的发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欣赏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内心情感也得到丰富的体验。在生成性教学中,教是为学而服务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整个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实践情况而变动,教师需要提前预设生成服务,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注重差异教学,重视个性生成。中学音乐欣赏课生成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二、中学音乐欣赏课生成性教学的策略

(一)全面预设,精彩生成

全面的进行课前预设准备,是中学音乐欣赏课生成性问题产生的基础和前提,课堂的生成性依赖于教学授课前的预设准备,课前预设的质量也积极的影响着课堂生成性的质量。因此中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前,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预设,深层次的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注重因材施教,将教案、课堂开展形式以及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更为详细的准备。如,在欣赏大型的歌剧、外国乐曲或者是协奏曲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整编和改组,对欣赏乐曲的歌词或者是剧情给予详细的解释,对于乐器也给予说明,对作品的创作者和创作背景,及其奇闻趣事给予恰当的介绍,通过这种恰当的解说点拨,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的亲近,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便于中学生对音乐作品更好的理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成性教学。

(二)利用教学资源,动态生成

第一,在生成性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自制小黑板、多媒体教具等等。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也是及其丰富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只有充分的调动课内教学资源,多角度的使用教学资源,才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形成强烈的思想碰撞,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认识,积极的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对所欣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在课外,学生多半都会欣赏音乐,因此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这种课外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布置适当的任务,如给予学生一个音乐作品,让学生找出同作者的其他作品,并逐一写出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不限字数和题材。同时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工,给予每组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小组分工合作收集,并且录制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通过这些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收集信息、动手能力,而且这一过程中还为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差异教学,重视个性生成

在中学音乐欣赏课生成性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考虑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层次性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方式,实施有差异性的层次教学,重视学生个性的生成。同时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案也不是一层变的,它需要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综合调整,在学生能力的实际差异基础上进行中学音乐欣赏课生成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的满足学生的各个感官认知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音乐欣赏课。在综合测评中教师也需要采用层次测评,通过对测评题目的层次性设置。如:设置不同题材形式的选做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中学音乐教师面对生成性问题的策略

第3篇: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多媒体技术高校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容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外,还需要讲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

1高校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1.1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1.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同时用到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在上课之前不得不派学生将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搬到教室,下课后又得将这些设备搬走。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带上教案和存储课件的光盘或移动硬盘等即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1.3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音乐的解释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1.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下一轮上课前不必再整理众多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只需打开课件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真可谓“一劳永逸”。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会被发现。任课教师只需在课后根据课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件进行调整或修正,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使课件设计越来越完善。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上音乐欣赏课可以使我们获得越来越理想的课堂效果。

2多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2.1设置良好的音乐情境

引导学生欣赏美是高校音乐审美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的审美活动均从对美的形态进行直接感受开始。所以,唯有首先感受美与欣赏美,然后才能理解美,同时发展想象美和创造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极为注重美育,要求学生应当兴于诗、立于礼,并成于乐。可见,引导培养学生欣赏音乐之美,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有助于发展其创造性才能。

2.2强调多媒体教学具有的辅助功能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能简单地让课件完全取代教师的讲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同时还应当强调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辅助。课件的制作应当做到简洁、大方、美观,操作应当做到简单可行,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合理,做到点到即止。教师不能过分地将追求课件的美术效果,避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美术欣赏课。在课件制作上,画面不应当太过繁杂,在实际操作中不应当太过复杂,不能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心灵感悟。

2.3采取声画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件制作中,一般可以采取声画结合与动画演示等方式。采取哪种形式,必须要根据视听统一的原则,使学生所看到的画面与所听到的音乐协调一致,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地调动起学生的欣赏感受,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不会导致青年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被限制。保护与鼓励大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持有独立的见解,就是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自身感受,切实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彰显学生个性。运用音乐多媒体技术,可采用声画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能够不断地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但是,不应当在课件中太过具体地表达出音乐的所有内容,因为这样做反而容易限制学生的情感想象及联想。

参考文献:

[1] 陈景来.以人为本优化音乐教学:浅论音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5(1).

第4篇: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容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外,还需要讲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

1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同时用到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在上课之前不得不派学生将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搬到教室,下课后又得将这些设备搬走。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带上教案和存储课件的光盘或移动硬盘等即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3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音乐的解释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下一轮上课前不必再整理众多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只需打开课件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真可谓“一劳永逸”。

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会被发现。任课教师只需在课后根据课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件进行调整或修正,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使课件设计越来越完善。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上音乐欣赏课可以使我们获得越来越理想的课堂效果。

5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的学习

一些复杂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往往涉及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Photoshop),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如CoolEdit,AdobePremierePro,UleadVideoStudio等),动画制作软件(如AnimatorPro,3DMAX,Flash等)和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的操作,单独完成困难较大。这就需要多位老师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使教师们在课件制作中得以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一些积件式课件信息量大,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应用于教学。对于拥有校园网络系统的学校而言,可以将这些课件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其他内容,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6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提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否则很难体现出自己的意图和教学特点,只能充当“课件放映员”。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非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内容,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特性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补充。第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授课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即使是精心制作、功能全面的优秀课件,也容易使学生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第四,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件能非常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整体思路,但由于所有的内容和走向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所以它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的播放会使学生变成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讲稿演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

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但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毕竟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直至成熟运用还需一个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明确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扬长避短的对策,探索出一条高效音乐欣赏课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更新之路。

参考文献:

第5篇: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容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外,还需要讲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

1 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2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同时用到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在上课之前不得不派学生将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搬到教室,下课后又得将这些设备搬走。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带上教案和存储课件的光盘或移动硬盘等即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3 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音乐的解释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下一轮上课前不必再整理众多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只需打开课件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真可谓“一劳永逸”。

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会被发现。任课教师只需在课后根据课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件进行调整或修正,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使课件设计越来越完善。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上音乐欣赏课可以使我们获得越来越理想的课堂效果。

5 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的学习

一些复杂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往往涉及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Photoshop),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如Cool Edit,AdobePremiere Pro,Ulead VideoStudio 等), 动画制作软件( 如AnimatorPro,3DMAX,Flash 等)和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的操作,单独完成困难较大。这就需要多位老师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使教师们在课件制作中得以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一些积件式课件信息量大,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应用于教学。对于拥有校园网络系统的学校而言,可以将这些课件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其他内容,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第6篇: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一、一次音乐教学引出的思考

青年教师张老师设计并组织了大班韵律活动《下雪天》,一磨课中,她为活动制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参与性歌唱,感受旋律的上行,用模唱的方式学习下行旋律。

2、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乐段

3、学习合作创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身体从头顶开始的全身放松。

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参与性歌唱(10分钟)——结合图谱进行律动音乐欣赏(10分钟)——在老师引导下创编音乐动作(10分钟)——完整表演(3分钟)。仅看教学现状,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参与性歌唱时童声好听、音乐欣赏时图谱形象生动、动作创编时幼儿掌握很快……,但反思活动过程,整个音乐活动更多的是幼儿在老师的高控制下进行的模式化表演,究竟何为韵律活动、在韵律活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能力和情感?幼儿的自主性何以体现?……

问题的出现,不由引起我们思考: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涵盖几个版块——歌唱教学、打击乐教学、音乐欣赏和韵律活动等,而很多青年教师在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对音乐活动的性质不能很好把握,需要帮助其转变音乐教育观,以提高其音乐课堂教学能力。

二、深入理论,解答关键词

针对问题,我园组织了不同能力层次的教师作为团队展开了磨课研讨会,首先抛出问题:如何理解幼儿“韵律活动”?以下为研讨实况:

解答(青年教师):我理解的韵律活动就是通过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比如:音乐的节奏、音乐对情绪的感染……表现出来:(新教师):韵律活动就是让孩子听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高级教师1):用“有节奏地”做动作来解释“韵律活动”不太准确,韵律活动应该在音乐背景下,有节律的进行动作的表现,这里的“节律”和“节奏”是有区别的,有节奏指必须区分二拍子、四拍子节奏,而“节律”是指配合音乐旋律进行合适的动作表演,是“韵律活动”。(高级教师2):幼儿园的韵律活动面比较宽泛,比如像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歌表演这些内容都属于韵律活动的范畴,他们都是在音乐伴奏下,让幼儿根据音乐性质,以动作姿态和表情来表达音乐形象的。

通过“关键词”答疑,不同梯队的老师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畅谈“韵律活动”,并在思维碰撞、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提高了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论认识。所谓韵律活动,是指幼儿在音乐伴随下做相应的动作,也即幼儿用身体动作这种语汇来表达和表现他所听到和理解的音乐。它包含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歌表演。

三、答疑解惑,分析选材

研讨过程中,有教师对此次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提出疑问:执教老师为韵律活动选择的曲目是《水族馆》,而教学主题是《下雪天》。水族馆作为一首名曲,老师在教学中让幼儿改变了对它音乐原著意义的理解,这样的做法是否可行?

解答(执教者):我选用的曲子是圣-桑(Saint-Saens)在《动物狂欢节》中的曲目《水族馆》,一方面,我觉得这首曲子特别能表现出冬天的感觉;另一方面,我查阅了许卓娅老师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它明确指出:在大班阶段,那些具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某些成人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对象。

解答(高级教师):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包括三种类型:①中外民间舞蹈音乐、②中外作曲家以各国民间音乐为基础创作的舞蹈音乐和轻音乐作品的片段、③少儿或成人歌曲[4]。今天选用的音乐就属于第二种类型:中外作曲家创作的音乐片段。从孩子的反映来看,他们在欣赏音乐后,完全沉浸在冬天的想象中,能感受到“很冻、很冷”、“打雪仗”、“溜冰”、“推雪人”……的情景,这个是孩子对音乐的主动感受和理解,我觉得比较适合选用。

对音乐选材的分析,让大家认识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必须遵从音乐作品原著中所表达的讯息和含义;而在韵律活动教学中,只要是适合幼儿接收、表现的曲目我们都可以选用。这是音乐欣赏教学和韵律活动教学之间的一个差别所在。此次活动选用的原曲在音乐表现上流动的、幽冷的感觉也能迁移到冬天下雪的场景中,作为韵律活动让孩子尽情联想,尽情表现。

四、发现问题,重组目标

1、目标太多,太杂。要学习参与性歌唱,又要学习区分乐段,还要合作创编……在仅仅3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落实的目标就太多了,所以首先要精简目标。

2、目标的陈述不明确。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目标陈述分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那么,一磨课的目标在这三大版块的分配不明确,所以要精确陈述目标。

3、重点不突出。我们在讨论后,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把重点定位在“自由创编动作”、“尝试用动作的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通过二磨课的实践说明,由于目标定位重点、难点突出,执教老师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组织也显得流畅了很多,孩子的情绪也很高涨,热情很高。

五、优化教法,调整方案

根据修订后的目标,大家围绕课题开始以下几个问题的讨论;

1、教学模式是否恰当?分析(高级教师):从今天的教学模式来看,这个活动不单纯是一个韵律活动,前半段的重心是教孩子们唱歌,后半段又像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前后部分有些割裂,韵律活动的定位并不是很清晰。

分析(青年教师):张老师的教学手段比较丰富,首先用了一首比较好听的歌曲导入,后面还结合图谱让幼儿理解音乐。但我认为,在韵律活动的教学中,应该以孩子的动作表现为主。短短3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取”和“舍”,应该明确整个活动的重点是韵律活动,而不是音乐欣赏,因此后面一部分的环节也值得我们仔细斟酌,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充分地用动作来表现出他们所理解的、所感受到的音乐。

达成共识:在韵律活动的组织上,我们要避免课堂教学中盲目无效活动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因此第一个环节歌曲《冬眠的小熊》只需要用作简单的导引,可以作为进场热身活动。而过早出现图谱,恐怕会局限了幼儿的思考空间,在最初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时,不妨插播一段清凉的雪花纷飞的简单画面,有音乐伴随的画面,更能让孩子浸入到对音乐的联想中来。

2、教师支持是否有效?通过活动孩子们获得了什么?分析(高级教师1):张老师用了图谱教学作为支持手段,图谱的设计能比较清晰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段落,感受音乐的变化,但是对后面的韵律活动并没有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幼儿在进行动作表现时几乎是在老师的高控制下进行,而不是孩子由内而发的表现。其实当孩子们在第一次欣赏音乐后,就说出了“冬天里和妈妈一起堆雪人、去踩雪、打雪仗……”多丰富的联想啊,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立刻试着用动作表现出来呢?(高级教师2):韵律活动的选材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的成品舞蹈教学,而应该是幼儿自己用动作对外界事物进行模仿、象征性表现的一个律动模仿活动,那么围绕目标,就应该给幼儿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第一遍音乐欣赏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充分表述了自己的经验后,就可以立即让孩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示,为他们配上音乐。而老师的作用就是观察孩子的动作、表现,并帮助他们进行动作提升。(高级教师3):这段音乐从头到尾性质落差不是很大,在动作表现中幼儿会逐渐加深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这时,再适当出现图谱就能帮助幼儿对动作表现做进一步的提升,因为图谱可以帮助幼儿作音乐视觉上的提示,我们可以试试把整首音乐按照段落编成一个小故事,把孩子自己创造的动作都编进故事里,这样就等于把孩子很零散的、随意的动作进行了组合、提升,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配合音乐来进行韵律表演。

达成共识:支持、鼓励幼儿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达、表现的同时,要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技能、技巧和表现、创造是和谐统一的,老师在不同类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获得技能与创造两方面的共同提高。

六、方案定稿,有效教研

在整个磨课过程中,全体参研者互动对话,集结智慧,修改教学方案、改良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我园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以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调整方案如下:

幼儿园“磨课”研讨记录表

活动课题:大班音乐韵律活动“下雪天” 时间2010年12月25日

教案初稿:教案修改稿

活动目标:1、学习参与性歌唱,感受旋律的上行,用模唱的方式学习下行旋律。2、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乐段。3、学习合作创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身体从头顶开始的全身放松。

活动准备:CD,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是参与性歌唱

1、老师讲解“冬眠”2、老师演唱歌曲《冬眠的小熊》,请孩子们仔细聆听,听听是谁在冬眠?3、再次演唱,请孩子仔细听内容:小熊在哪里冬眠?小熊冬眠需要多久?小熊冬眠时发出什么声音?4、老师请孩子模唱“呼噜噜噜噜”的旋律部分(下行音阶,老师以手势表示)5、老师和孩子一起进行参与性歌唱,孩子们唱“呼噜噜噜噜”

二是音乐欣赏

1、纯音乐:今天我还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也是讲着冬天里发生的一些事,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听听看,听着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冬天里的哪些事?2、你听到音乐好,像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冬天里的哪些事?3、边听音乐,边画图谱,帮助幼儿分清乐段ABABA'C4、你最喜欢哪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可以用动作来表演吗?

三是创编动作“雪花飘”“堆雪人”“雪人融化”等动作

1、讨论、示范堆雪人的动两人一组合作堆雪人的造型。2、学做雪人是如何融化的。请孩子们站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雪人,并做出一个雪人的造型,保持不动,根据老师的提示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雪人的融化过程。

四是律动《下雪了》

1、A段音乐,孩子们可做堆雪人,也可做下雪。2、B段音乐,雪人开始融化。3、C段音乐,雪人和雪花交流,游戏

活动目标:

1、聆听音乐,能根据音乐想象下雪天的情景并自由创编动作。

2、尝试用动作的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CD,简单图标

活动过程:

一是热身活动:歌表演《冬眠的小熊》

二是音乐欣赏并创编动作

1、纯音乐欣赏并展开想象(配合雪景的画面)引导语:“仔细听一听,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下雪天里的哪些事?仿佛看到了什么?”2、幼儿尝试自由的用动作表现音乐。3、幼儿自创动作的交流、分享,老师帮助其进行动作提升。

三是尝试动作组合进行韵律表演

1、欣赏音乐故事并观察图标:(整合幼儿的创编动作)。引导语:“你们会用动作表演音乐,我要把你们表演的事情都编进我的音乐故事里,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

例——音乐故事《下雪天》:“一天清晨,雪花纷纷扬扬的到处飞舞;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雪地上玩着踩脚印的游戏;雪花到处飘呀~转呀~,真美呀~;孩子们在雪地里滑雪啦;大家在一起堆着雪人,真高兴呀;太阳出来了,美丽的冰雪世界开始慢慢的~慢慢的融化了~~~~”。

2、欣赏后讨论:故事里说了些什么事情?你们会用动作把故事表现出来吗?

3、配合音乐进行完整动作表演。引导语:“原来,音乐就和故事一样,一直发生着变化,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用动作把下雪天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吧!”

4、根据幼儿的表演帮助幼儿适当提升动作。

5、完整表演韵律活动“下雪天”。引导语:“让我们跟着音乐的变化,用优美的动作来表演下雪天的故事吧!”

第7篇: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音乐欣赏

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似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健在教师

第8篇: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着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的关健在于教师

第9篇: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健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