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项目管理范文

企业项目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项目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项目管理

第1篇:企业项目管理范文

论文提要:本文在介绍项目管理研究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针对目前企业项目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为保证项目管理的成功实施而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应用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果说“运作”是维持企业日常经营必不可少的活动,那么,项目活动则是让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以此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可为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项目管理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企业项目管理理论及研究现状

1、企业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国际项目管理协会(1999)在其能力标准中提出了按项目管理企业的概念,认为按项目管理是管理长期性组织的核心。国际项目管理协会还提出了项目集管理的概念,认为项目集是通过对一系列项目和工作的完成以获取企业战略下的目标。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2004)在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三版中把项目与企业战略计划的内容写入标准,认为项目是完成组织战略计划的主要方法。该标准把企业项目管理细分为五个等级:战略计划、项目组合、项目集和子项目,根据不同的等级也会有不同的项目办公室来配合战略的最终实现。

2、我国项目管理研究现状。我国项目管理实践明显早于项目管理研究工作,从20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推广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华罗庚推广“统筹法”,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有计划地引进国外大型项目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我国项目管理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验总结。项目管理的实证研究已拓展到各个领域,包括r&d项目能源开发项目、交通项目、汽车工业项目、钢铁工业项目以及包括高校、政府、卫生系统,等等。

(2)实证研究。朱岩等人指出,m.y.yang等人曾对我国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的项目管理工具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在所调查的72个项目中,使用最多的项目管理技术是甘特图、挂图、工作日历等传统方法,其次是包罗关键路径法和计划评审技术的现代网络计划技术,再次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理论研究。主要有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工作分解结构和挣值分析法。任伟民对项目的3种基本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分别从方向性、效率性、沟通性、平衡性、创新性、激励和发展等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给出了国内关于组织结构的较为全面的分析,但仅停留在定性的层面。宋宝萍等人的研究则采用了定量的方法,他们在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中运用了模糊聚类方法,介绍了符合建立企业的项目注重结构选择的标准和如何进行模糊决策。在工作分解结构方面,任玉珑在工程项目的工作分解中提出了基于agent的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探索了智能体代替手工劳动进行工程量计算的可能性。挣值分析法方面,孙贤伟应用统计学讨论了“挣值”分析法的原理,并对该理论进行了拓展。

二、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

1、体现企业战略的项目管理。项目在企业组织内部进行,必然要求项目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与企业管理的方法相协调。为了保证项目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需要使用新的组织结构和方法,作为战略与项目之间联系的桥梁。

2、全寿命期的项目管理。企业项目管理必然要考虑项目组织的临时性与企业经营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因此,企业项目管理需要从全寿命期的角度,不仅关注项目的决策、实施阶段,还要包括项目在交付后的运营和服务阶段。

3、多项目管理。大多数企业需要解决的是对多个产品或多种服务共同进行管理的问题。因此,除了应用单个项目管理的技术、方法外,还需要项目集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等多项目管理的方法。

4、对于资源的管理。企业项目管理要求把企业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三、企业项目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项目临时性与企业运营长期性的矛盾。近年来,随着面向项目的企业越来越多,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企业传统的职能式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以项目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面向项目的管理与面向职能管理的冲突也逐渐增加。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企业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

2、项目生命期与产品生命期存在差异的矛盾。研发项目的生命期通常在规定的工期内,以新产品研发成果的交付为结束的标志。对于该产品的生命期,则还要经历企业的生产、销售、维护和服务、升级换代直至退出市场等相对较长的时间。

3、企业战略与项目选择的问题。企业项目管理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企业战略和具体项目之间构建良好的渠道,使各个项目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相一致,最终取得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当企业的管理者把项目管理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方法时,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已经由如何把项目做好转为如何选择好的项目。

4、多项目管理的问题。企业项目管理必然面临多项目管理的问题。很少有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只进行一个项目。随着企业项目管理理论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如何对企业多项目管理进行管理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四、项目管理成功实施的关键

1、项目的本质:不可套用以产品为对象的模式。产品与项目即具有生产关联性,有具有资源关联性,而生产活动一定是在企业内进行的,生产资源大多归企业产权所有,因而,以产品为对象的管理活动和以项目为对象的管理活动常被实际工作者认为差不多。

项目的一次性特征决定了项目管理的两个基本点:创新和协调。面对从未经历过的挑战性任务,没有模式可套用,唯有应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才行。构成项目的众多活动必须实施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才能井然有序,既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不至于浪费原本就稀缺的资源。

2、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基于生命周期和基于职能活动。项目管理实际上是在两个维度上展开的:时间维和活动维。基于生命周期对项目进行管理,符合项目自身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但有两个问题:单搞一套,开始成本和结束成本很大;项目团队成员的预期不稳定。基于智能活动对项目进行管理的优缺点与其正好相反:职能与重复性相适应,与项目的本质比不一致,因而效率受到影响;但它可有效地利用企业现成的职能组织框架和熟练的职能工作人员,首先是学习成本低、磨合时间短,其次是可同时参与多个项目,这样在企业层面上的效率并不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3、项目组织设计的选择:矩阵式结构的实质。人们在项目团队的工作不仅是临时的,而且是变动的,因为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及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人们一方面喜欢项目的挑战性工作;另一方面又为工作的临时性和变动性感到担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严重影响当今的工作情绪。矩阵式结构平衡了二者,同一个人,他在项目中的工作是临时变动的,但在职能部门中的职位却是长期稳定的。

矩阵式组织结构运行有效的关键是职能部门与项目成员的联系程度要合适。两者联系太弱,项目成员会过多考虑项目结束后的处境;两者联系太强,一方面是职能部门经理可能过多干涉项目事宜,形成多头指挥;另一方面项目成员会影响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

第2篇:企业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软件;管理;项目;软件企业;生命周期;流程控制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批批中小软件企业不断涌现。大大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有相当部分的软件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大多仍然处于一种手工作坊式运营阶段,处于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的混沌阶段,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质量和效率都不强。由于处于企业的初创期,中小软件企业忙于找项目、揽项目,从而忽视了自身的实力和行业专攻,从而造成了什么项目都接、什么活都做的局面,且公司人员较少,分工不明确从而造成了此类软件企业管理流程混乱,重编码轻设计,甚至到编码完成后再回头编写、应付各种文档资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不规范,项目延期、失败层出不穷。所以如何有效地对项目进行管理,有章可循,对于中小软件企业来说,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对于广大的中小软件企业而言,如何能有效且比较简单地对自己的软件项目流程进行管理呢?

项目流程管理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贯穿着整个过程,所以有时它也被称为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策划、分析、实现、测试、、维护等环节。

首先我们从软件工程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我们来说一下软件工程中开发模型的概念,无论大小,每个项目都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开发模型。软件常用的开发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螺旋模型、渐进模型。那么具体到中小软件企业,在这几种模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们针对这几种常见的模型做一下分析。

一般而言,瀑布模型常用于在开发时间内需求没有或很少变化、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很熟悉、用户应用环境稳定、用户除提出需求以外,很少参与开发工作、需求使用面向过程的语言或编程工具且风险较低的项目。

螺旋模型常用于在项目开发早期需求可能有变化、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很熟悉、用户可不同程度地参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使用面向对象的浯言或第四代语言、中等风险项目。

渐进模型主要应用于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需求都可能发生变化、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不熟悉、用户可参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面向对象的语言或第四代语言且高风险项目。

生存期定义可视软件项目特性识别和所选软件开发模型而异,对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几个环节来说,他们并不是孤立的、时间层次非常明显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时间的重叠交叉甚至错位。

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要注意区分这几个阶段并在不同的阶段定义不同的工作内容并严格执行。而具体到中小型软件企业,由于人员较少,各种工程外小组不太健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各个流程进行分解大致分为调查阶段、立项阶段、策划阶段、分析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阶段、维护阶段。

在调查阶段:我们要采集用户需求信息、拟定立项建议最后要生成用户需求文档及立项建议书。

在立项阶段:我们需要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立项申请报告并进行评审最后要形成评审记录。

在策划阶段:我们要任命项目经理、建立项目组。并对需求进行分析、评审。根据需求情况对项目进行资源准备(人、财、物)。在此阶段要形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及测试大纲及需求评审记录。

在分析设计阶段:我们要进行下面的工作系统设计(含数据库、界面设计)、设计评审、用例准备、测试计划评审、项目计划修订、复用元素提取根据情况要形成系统设计文档、集成和验证测试计划、系统设计评审记录、测试计划评审记录、项目计划修订记录。

在实现阶段,我们要进行详细设计、详细设计评审、构造软件(编码、自测)、模块测试、组装测试要形成详细设计文档,评审记录、源程序、相关的测试数据和记录。

在测试阶段,我们要进行集成测试、界面冻结、编写用户使用手册、填写申请单之后进行申请评审要形成集成测试测试记录、报告、安装母盘、用户使用手册子版)及产品介绍。

在阶段,我们要编写培训教材、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母盘准备、服务人员培训、光盘刻制、资料印刷、产品包装、产品检验、产品和交付井进行项目总结。

在维护阶段,我们要采集产品问题反馈单、登录问题反馈台账、编发产品问题的E—mail、采集、登录问题反馈跟踪记录表、编报问题反馈跟踪月汇总表、产品问题审核、分类和交付、产品问题回复、本版本产品问题维护、新版产品母盘制作、编、发产品更改公告、问题维护审核、新需求台账登录。

众所周知.影响项目进展的三个维度是成本、进度和质量。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尽力做到快、好、省?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将结果处理得最优?这就是项目中管理的学问了。任何项目要被视为成功,都要必须达到几个目的,这其中包括质量要求、截止期及成本限制。质量规定给出了一个最终的定义包括项目的形式、适配性和功能,它定义了项目提交给用户时的最终状态,而且要确保项目符合这些规定。

同时项目的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交付日期。这就是一处平衡的过程,协调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同时所谓一个项目,进度是主线,其他的因素是围绕它来做的,同时进度也是项目管理的标尺。所以在项目中一旦将会期确定下来,就要将它转化为进度表的形式,并告诉你的项目组成员。当编制进度表时,头脑中要牢记住这个日期。如果你的团队知道要求完成项目的实际期限,他们将受到更大的激励,对他们会更有帮助:当团队成员知道进度的情况时,他们将能够加快自己的步伐,从而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更大贡献。合理的进度,不应该让项目组成员感到紧张。紧张是个人绩效的一个主要杀手。紧张的人更有可能犯错误,而且一般来说其表现不如最佳状态:一个人犯的错误越多,他对其工作及对其本人的感觉就越糟糕,他就越有可能死火。高死火率意味着高的人员离职率,意味着你要花更多的时间用于更新雇人和重新培训。紧张的工作环境导致雇员的紧张,他们反过来又导致环境更加紧张。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对于人员短缺的中小软件企业而言,这显然是不希望被看到的。

作为一个项目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情况可能造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放松,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它又可能造成难以置信的紧张。那些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到底是什么的雇员,容易变得紧张;他们拿不准为什么来这里,这意味着不能担保明天他们还会出现。如果你向你的团队成员提出了足够明确的目标,并向

他们展示实现目标的途径,你的雇员不仅不会紧张,而会真的感觉自己是该项目的一部分。可能还会对自己取得的结果感到自豪。而当项目经理用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专门技术来影响员工的时候,项目成果的机率就会增大。

你不仅应当向你的团队成员说明目标,而且你应当让他们参与确定这些目标。并且一般来说让他们参与计划的编制,这是绝对必要的。如果你让团队成员帮助编制计划,你将更有可能提早发现可能发生问题的领域。团队成员也感觉到对项目承担了更大的义务,因为在使项目启动方面,他们有某种利害关系。

同时,在执行项目时,项目经理一定会面对这样的要求,即不超出某种成本限制。作为项目经理,应该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预算、计划,你应当告知你的公司或客户这项工作确切地说要花费多少成本:出于你的团队是执行项目的人此时也应该像客户一样,也需要尽可能地了解有关成本的信息,所以我们考虑软件的项目管理的时候,都必须在这几方面对其加以界定及规范,在日常的项目管理工作中要注重这几方面的协调、平衡。

一个项目组,我们也要关注于组织的建设。一个软件项目的成功,团队间的合作及有效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减少噪音,提高沟通的效率。几乎在所有的项目管理中,沟通问题是必不可免的,对于一些项目经理来说,沟通不佳意味着“没人听我的”,而对于另外的一些经理来说,沟通不畅意味着项目组成员每天到晚一直忙,却不见多少成绩,好多人做着重复的工作,因为彼此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的方式很多,比如说会议、电话、电邮、甚至行为等等。

如果团队成员看起来不愿意沟通,这并不一定表明他们不愿意合作。相反,他们仅仅可能是不愿意以自己不适应的方式进行沟通。所以,为了鼓励沟通,我们必须清楚应该选择哪种沟通渠道,应该选择哪些条件组合,以得到我们所期望的反应。

在项目工作中,万不能对他人颐指气使。维持团队的关系以促进项目组成员齐心协力地工作这才是项目经理所要取得的目标。如果项目经理过多地用权力、金钱或者处罚的手段来影响项目组成员的话,项目失败的几率会很大。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一样,项目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平时的管理工作当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将相关的管理知识及管理理论有意识的应用到管理实践中,我们更要发展艺术性的思维。没有完全相同的项目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才能深刻的体会到项目管理的精髓,不断的成长。同时作为一个项目经理,要有大局观,要具有系统思维。不要受单一项目的局限,要在一个更大的组织视野下考虑项目的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美)DalaielJ.Paulish.软件项目管理实用指南[M].白晓颗,邵忠岿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杜,2003。

第3篇:企业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客户导向、团队合作

1企业文化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柱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绝大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在该价值观支配下形成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与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企业环境变化过程中,培养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包括企业价值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行为规范等企业精神。其中企业价值目标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其它文化元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作用在于增强凝聚力,调动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创造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总之,企业文化是培育一种企业和员工为目标奋斗而共同遵循的精神。

企业项目管理是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及工具对企业的项目进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管理虽然是一门学科,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使用的知识,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它不是一种超乎价值的科学。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根植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观、习惯和信念之中,根植于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国际上的项目管理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推行项目管理需要相应文化(价值观)的支撑的论述,项目管理是“管理哲学”(ClelandandGareis,1994),和“系统的方法和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项目管理文化”(HobbsandMenard,1993)。从项目管理的长期实践和发展阶段来看,现代项目管理从单纯的计划与控制技术发展成为一系列的工作价值观和一种独特的、与传统管理有显著区别的管理哲学。企业项目管理是根植于企业文化的土壤之中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软环境,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柱。

2企业项目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与传统管理相区别,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在其组织及价值观层面上有以下核心内容:

(1)项目组织特殊性。企业项目管理采取面向对象(即项目)的管理模式,项目的临时性决定了项目组织或项目团队的临时性,任何一个项目团队都是为某项目而特别组建的,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解散。而且,在项目周期的各个阶段,项目团队的成员会有很大的变化,项目的组织是柔性的。

(2)以目标为导向。企业项目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管理方式,项目成员根据协商确定目标及时间、经费、工作标准等限制条件,独自处理具体工作,以目标为导向来解决问题。

(3)项目经理是基于团队建设的横向管理。项目经理没有足够的上级对下级的正式权力,不可能像传统职能部门经理那样依靠上级对下级的控制、指挥而进行纵向管理,而只能依靠项目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在项目团队中进行跨部门、跨专业的横向管理。

(4)团队受到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必须是依靠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的,不能只靠少数“精英”。所有团队成员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结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5)强调速度、灵活和双向交流。项目是一次性的商业活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就要求处理问题要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速度,尽量缩短组织中的信息传递路线,减少决策层次,实行双向交流,以达到项目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和信息共享。

从企业项目管理的组织及价值观层面上的要求,可以发现支持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企业文化必须具有如下特征:其一是客户导向的价值观,其二是团队合作的价值观。没有这样的企业文化的支撑是很难推行现代项目管理的,这往往是许多企业无法全面推行现代项目管理的原因所在。

3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从公司创立起就采用企业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项目实施,从1997年公司创立以来得到超常规的发展,每年以80%销量的增长额增长,远远高于国内乘用车67.7%的平均增长水平。2003年底跻身国内轿车市场的三甲,企业利润值位居汽车行业的榜首。在短短的六、七年内公司为何取得如此引人瞩目的跳跃式发展?这与企业从公司创立开始,就注重培育公司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以一个个对公司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的成功,推动公司的超常规的跳跃式的发展分不开的。而项目的成功又是与坚实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

上海通用从创业初期就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公司成立之初就通过管理层的多次充分的讨论,明确了公司的宗旨和价值观。上海通用的宗旨是依靠一支训练有素,富有使命感和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贯彻精益管理原则,注重不断学习和积极创新,安全地为顾客提供世界级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上海通用的价值观共有五条:以客户为中心;安全;团队合作;诚信正直;不断改进与创新。其中对企业项目管理有最主要的支撑作用的是两条:以客户为中心及团队合作。

3.1以客户为中心

上海通用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是公司的第一价值观,因为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在上海通用就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要求每个员工首先要明确内外客户需求,其次要保持客户的长期热忱。

以客户为中心有着深层次的含义。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作为公司的一种工具用以识别更多的顾客价值。从公司范围来看,购买上海通用产品的是公司的客户,在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按照价值链的流动都有其内部客户。在上海通用的项目环境中,项目经理以市场的要求为导向,各职能部门经理以项目经理为客户,当发生冲突及争执时,以客户的导向为准。公司的项目由各个项目总监负责,由各项目总监通过项目章程的规定具体对项目负责,确保各项目的执行和完成。项目章程明确地规定了项目的利益相关方的各项要求。项目总监将项目分解为许多小的交付物,由项目组的各分管经理负责按照要求完成目标,每个交付物都明确规定了交付物的责任人及交付物的客户,分管经理在将其交付物交付时,必须得到交付物的客户方的认可方才得到完成的确认。这种理念及价值观的确立,减少了企业内部门和人际之间的摩擦,容易形成通力合作的氛围。

第4篇:企业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监理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转型

近年来的监理单位增加比较快,但受整体经济下行的影响,中国的建筑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投资的项目个数增长的速度跟不上监理单位增加的速度,从而导致有许多小的监理单位会竞标不到工程项目,就去导致恶意报价,影响了整个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渐渐形成,国外监理单位对国内公司产生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一、建设工程监理的有关概念

建设工程监理的内涵是指符合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接受项目业主的委托,根据工程监理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业主对承包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活动且满足与业主所签订的合同。工程监理的主要性质有独立性、服务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工程项目管理就是指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单位接受业主方的委托,并按照与之签定的合同的要求,对工程项目实施全方面和全过程所实行的一种有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的相关管理服务活动,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和优化。

三、工程监理企业转型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方式

(一)企业内部的自我转型

企业内部的自我转型是指监理企业通过对企业自身的多个方面进行转变,使之成为项目管理公司。企业内部的转变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加大资金的投入,项目管理公司的工作内容要比监理企业广,不管是哪个方面的改变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人才结构的调整,人才是项目管理公司最重要的财富,通过吸收大量的管理服务相关与人才,如: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注册工程师,保证企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充足的专业性人才来指导,在吸纳专业性人才的同时又要裁掉那些充数的临时人员;申请新的资质,在我国承接的项目大小取决于公司资质的等级,只有申请到了新的可以承接项目管理工作的资质后才能算是转型成功。

(二)企业间的收购和兼并

企业间的收购和兼并就是指行业内的工程监理企业的重组,大企业通过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来兼并小企业,从而扩大自身企业的规模和综合业务资质,来实现企业的转型的完成。(监理企业与监理企业)和纵向(监理企业与其他建设管理相关企业)合并的方式与其他规模相当的企业进行合并对于规模较大的监理企业,其自身具有相当的人力、财力资源,有能力收购那些中小型的项目管理公司。规模中等的监理企业,可以通过横向(监理企业与监理企业)和纵向(监理企业与其他建设管理相关企业)合并的方式,与其他规模相当的企业进行合并比如规模较小的设计院和招投标公司等。这种企业间的重组具有高效快捷的优势,但同时又是不同企业间的重组,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会使其重组以后产生内部的文化差异。

(三)企业间的战略联盟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是指工程监理企业与建设相关的其它企业,其有设计单位、招标单位、咨询单位等企业间通过协议等方式来组成一个共同的合作体:项目管理联盟。其每个公司都具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相关资质,就能各自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得和风险共担。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个企业间各自都出资金和人力形成一个新的法人实体,在以后的项目招投中可以用这个新的法人实体去进行竞标;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能同时竞标到一个项目而达成的临时联盟,共同为这个项目而服务,项目完工后,联盟也自行解散。这种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对企业的资本金的要求较低,不需要企业重组那样大的资金量;能提高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知名度,这相当于是这几个联盟企业的各自知名度的集合,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四、工程监理企业转型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需求

在我国,一个项目的完成是由许多的职能机构共同完成的,每个职能单位之间的联系并不太密切,这就会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沟通的障碍,严重的影响项目的进度。这种职能分割使各职能机构仅从项目的各个阶段出发,缺乏整体的观念,前后信息不连贯,缺乏完整的信息支持,使决策的正确性、设计的合理性、监理的有效性大受影响和项目整体性就会有受到影响。因此就要找出一种模式可以包括上面的各个职能单位,而全方面的工程项目管理则恰好符合上面的所说的这种模式,工程项目管理有各种模式,但其的共同点是就是会使各个职能机构的联系和沟通能够通过合同或者其它的方面来达到进一步的加强。从监理转型为项目管理以后就会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同时又会保证质量。做到了保护业主利益的同时又会保证项目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二)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国际上发达国家类似监理企业的发展己领先了我国几十年,其发展模式主要有PM、PMC、BOT、CM等,在这些模式下,提供的是项目管理的服务而不同于我国的提供的监理服务。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建筑行业的市场己对国外开放,国外的项目管理企业凭着其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己占据了国内很大的市场。中国的监理企业如果想在国内生存下来和走出国门,就必须要学习国外项目管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提供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服务。因此,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是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三)更好的实行“三控”的选择

所谓的“三控”是指工程项目中的进度、质量和费用三大目标的控制管理。在进度控制上,传统的工程建设是要求业主与各个项目参与方进行协调沟通,这会使得业主方任务量繁重,业主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本来就比较不足,会造成项目存在进度的延期、质量的缺陷及费用的增加。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实行转变后,业主方就会委托一个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来协助自身或者完成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一个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对进度会有一个最优化的管理,同时也会减少因多方的进场时间不同而带来的进度拖延。在质量控制上,现阶段我国的工程监理单位对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集中在施工阶段,尽管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很重要,但同时在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绝对不能被忽视。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它不仅会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同时也还会对设计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因此工程监理企业转型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后对质量目标的控制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费用的控制上,设计阶段对项目完成的费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设计阶段不能得到很好的监督,很可能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停工或拆除重建的事情,这就会大大的加大项目的费用。同时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运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相关成本控制的方法可以对成本进行最优化。而这些都是监理单位所缺少的。由此可以看出工程监理单位转型为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后会使费用目标控制得到更好的完成。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是从项目本身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而言,还是外界的竞争而言,工程监理企业转型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结语

监理制度发展到今天,己经偏离了最初实行的目的,尽管不能说现在的监理制度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它的存在的意义己大打折扣,其存在的问题比较严峻。监理企业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只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一步的进行改革,其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型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企业内部的自我转型、企业间的收购和兼并、企业间的战略联盟等方式进行转型发展,以便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周刚,万东东,李明,等.工程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研究[J].建设监理,2016(3):21-23.

第5篇:企业项目管理范文

1.1项目计划难以贯彻到底

项目计划是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结构、掌握客户需求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而制订出的企业项目发展方针。在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当中,所有的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都是在项目计划的指导和约束下来进行和完成的,所以说项目计划作为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方针,其不仅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更是企业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多企业却都存在着项目计划难以真正的贯彻、落实直至项目管理工作完成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企业来说是极为重大的打击。从发展角度上来说,企业项目计划的无法实现会使企业失去发展的机遇,这会让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劣势,不利于企业发展。从效益角度上来说,企业项目计划的无法实现,使企业的财力、人力、物力支出都打了水漂,不仅企业的盈利效益目标没有实现,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浪费,给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1.2过于重视项目的盈利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盈利是维持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的动力。项目管理是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盈利和长远发展而进行的工作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管理行为都会直接带来盈利,因为很多时候项目管理为企业带来的是持续性的、长远的效益,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项目管理与企业盈利之间都存在直接关系。但是很多企业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项目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盈利的方法,如果项目管理工作无法为企业带来直接盈利,那么其就是毫无价值的,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与思想指导下,企业出现了非盈利性项目管理而不为的情况。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体,只有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扭曲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意义,更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

2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坚持阶段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作内容,想要真正的发挥出项目管理在企业当中的作用,工作人员必须要坚持阶段项目管理模式,以阶段性为目标导向,通过对每阶段工作的核查来保证阶段工作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进一步实现对项目工作进展的控制,为实现项目管理总目标提供保障。阶段项目管理模式除了能够保证每阶段工作行为的正确性外,还可以通过阶段划分来给予各阶段之间的衔接缓冲,通过衔接缓冲可以在项目实际执行进度和预计进度之间取得平衡,达到项目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

2.2开展量化项目管理模式

第6篇:企业项目管理范文

1.管理体制不健全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严重的束缚了国有施工企业,特别是在管理体制分工上不明确,没有具体的部门或者机构专门负责项目管理,很多时候只是有项目经理负责,而分管具体工作人员还要肩负其他技术业务工作,导致施工管理人员偏少,随意减少岗位人员编制,使得一些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落实,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另外,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管理观念尚未转变,项目管理过程不按章办事,习惯于凭借经验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设计和监理,干扰的合同履行进程。

2.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

作为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选拨和任用方面还有所欠缺,因为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涉及的人员很多,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项目施工人员、项目技术支持人员。工作人员的施工质量的高低与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工程管理。而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急剧的匮乏,现有的能够胜任工作的管理人才少之又少,公司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必要的绩效考核机制,致使优秀人才外流,特别是对符合规定的、有潜力的人才进行培养和重点提拔还没有落实到位,在加之工程项目数量的剧增,而工程项目人员的匮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部门的需要。为了满足工程进度的顺利开展,只能抽调一些基础单位(铁路电务段)的人员来救场,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就硬性走向前台,势必会影响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

3.项目施工质量不高,监管机制不完善

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通常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有施工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项目管理中主要体现在投资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模式,指挥部负责全程跟踪,而项目管理部门与施工工程部门分别管理,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造成资源的浪费,施工工期的延长,施工质量的下降,已经无法与世界先进项目管理模式接轨。与此同时,在项目工程的监管方面还不规范,监督管理方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管理主体,在施工中还依附于建设方,在职能上还只是发挥着检查部门的作用,而未达到监理的真正意义。另外,监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许多是退休返聘的,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过大,而具有管理、技术、施工三者全懂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制约了监理作用的发挥。

二、民营企业项目管理改革的相关对策

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主体

在项目管理上要大力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建立一整套适合集团企业运营的项目管理机制。剔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三位一体的施工管理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明确项目管理的职责和范围,在项目管理的专业化道路上,加大考核力度,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主体管理监督机制,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同时,明确管理主体,把行政管理机构与建设部门分开,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各个环节的工程预算费用范围。

2.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

企业在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培养方面应该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聘请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的实际操作演练,并对有潜质的人员到各大管理院校进行培训,重点对优秀人才进行储备。另外,加大项目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在人才的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利用合理的薪酬体系与丰厚的待遇,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项目管理人才。从而帮助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

3.完善法规、制度,发挥监理职能作用

第7篇:企业项目管理范文

所谓信息化项目,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依托一定的资源,为达成一定的信息化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信息化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定义,至少有三个关键要素,即:时间、资源、目标。其中资源的最终体现是成本,目标的最终体现是绩效。因此,一个信息化项目最核心的制约因素就是这三要素:时间要素、成本要素、绩效要素。而绩效的评价和控制往往量化到质量上,即质量要素。

所有项目的失败必然是失败在这三个要素中至少其中的一个要素,即要么是项目进度控制不够,要么是项目成本超标,要么是项目质量失控。

而项目管理正是对项目计划、组织以及对项目所需资源的控制,目的是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规定预算内达成预定的绩效目标。项目管理落到实处,就是对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

项目管理中有五个方面的角色在发挥影响和作用。

一是用户方的业务人员。他们是信息化项目需求的主要提出者,也是信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同时也是信息系统的最终评价者,因此,他们往往在信息化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是用户方的决策人员。他们是信息化项目立项的决策者和项目规划的拍板者,以及项目资源的预算批准者。因此,他们往往对项目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

三是开发方的技术人员。他们是信息系统的直接研发者和系统建设的实施者和技术支持者,他们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第8篇:企业项目管理范文

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招投标价格逐级走低,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压价让利、甚至为中标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价作为投标报价,即使中标,盈利空间也很有限,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在这种情况下,迫使施工企业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内部的成本管理。目前企业大部分项目成本管理都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管理效果比较差,成本控制并不理想。因此,对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就日益被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项目成本是指在工程项目上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活动所发生的现场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财产保险费、临时设施费等。项目成本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建设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成本意识薄弱

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可以促使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但是,项目经理与相关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在项目经理部,往往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缺乏全员的成本管理思想。如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这些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项目经理成本意识比较淡薄,不少施工项目开工前没有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即使编制了,也常常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项目经理关心利润,但是对成本开支的情况较少过问。有的企业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管理基础工作不落实,如领料无限量,用工无定量,费用开支无标准等,导致成本管理失控,以致出现亏损时找不出问题的关键,更无法“对症下药”,致使企业效益下滑。

2.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不健全

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不落实,工程项目各部门、各岗位没有具体、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难于考核其优劣,没有真正将项目成本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的情况。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是满足于产值、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指标的完成,对直接关系到成本费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的节约控制关心较少。即使上级部门强令其开展成本管理,项目经理及工地管理人员也是被动消极的,流于表面形式的比较多。

3.缺乏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管理应当不仅仅包含成本核算,作为事后控制主要内容的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归类和计算,反映实际执行的结果,并作为对下一循环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本的管理重心应当移向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对项目的成本管理缺乏事前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仅仅在项目结束或进行到相当阶段时才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显然已经为时过晚,成本控制的效果可想而知。

4.对质量成本缺乏管理和控制

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比如总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中的压价行为,使得转包、分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综上所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应如何适应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建立与项目管理改革相适应的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使建筑企业摆脱困境,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1.加强项目经理的成本效益观念

成本效益观念是项目经理应当具备的一种内在的管理素质,它体现着项目经理对投入产出的判断。在施工项目中,有收益就必然有相应的耗费,控制不适当的耗费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经理应当具有很强的成本效益观念,围绕项目成本展开工作,通过预算资料和管理运作中所反馈的各项成本信息有效地抑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另外,应当教育每一个员工,使其树立成本效益的观念。利用激励机制使各项成本消耗与职工利益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应当包括: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和职权结构。由于成本管理相关部门较多,在纵向结构上层次也较多,为防止责任不清造成相互扯皮推诿,工程项目一定要成立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必须明确项目经理是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建立项目成本管理岗位责任制,确定项目管理成员在管理中的具体作用、地位和所负责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

3.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必须健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计量和验收制度以及各种分类账,按劳动定额签发施工任务书。尤其应当制定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因为这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的基础,更是企业班组成本控制与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各企业应根据体制、管理机制、施工技术水平,制定符合企业管理与施工技术水平的施工定额,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以保证定额水平的先进性。项目开工前要编制出施工图预算,项目竣工后要按规定时限准确及时提供竣工决算。一切物资的收、发、领、退都要按规定手续办理,对库存物资和现场材料定期进行盘点,保证据物相符。

4.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

对于施工项目成本来说,应当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方案,为今后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由于成本盈亏基本已成定局,即使发生了误差,也已经来不及纠正,因此,应当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主要施工阶段上,对成本实行动态管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控制成本。

5.加强质量控制

第9篇:企业项目管理范文

投资项目管理投资决策评价制度

1概述

投资活动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一个正常的企业正经济运营中,每一项投资都是在相对开放的、不确定的环境下开展的独特的、一次性的活动、投资一旦实施,则不可挽回,尽管还可通过转让、拍卖等其他形式回收,但必然伴随着损失。加强投资管理,提高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成为企业经营规范投资行为、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基础。而就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投资项目来说,并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项目投资行为,和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的投资管理机制,致使项目投产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设计指标存在较大差距,项目的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确保企业建设投资项目的高效运行,实现企业投资项目的良性发展,有必要对企业项目投资的相关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

2当前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财物管理混乱,缺乏监督、监控,造成资金漏洞

一些企业投资项目在财务与资金的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体现在项目配套资金有缺口,不落实;项目财务管理严重弱化,存在截留、挪用、挤占、浪费建设资金的现象等;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监督失效失控的现象,而对于资金运动环节进行的监控工作甚至存在人为的控制现象,这更是加大了企业资金管理的难度。尽管企业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为监督者并没有全面地掌握投资项目资金的必要信息,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专用,但同时又因为没有建立长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使得企业个人性垄断严重,企业投资风险加大。

2.2缺乏准确有效的市场信息,导致投资的盲目性、风险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投资活动面临着各种风险:首先,在没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及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导致企业投资活动存在盲目跟风的问题,从而使得投资项目效益较低。其次,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忽视对资金成本以及运用效率德尔控制,缺乏资金运用风险的意识,导致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利息负担较重,使得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再次,在当下的网络化和虚拟化的时代,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加快,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接收信息的机构,必然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最后,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同时加大了存货风险和产品设计、开发风险。

2.3监理工作不规范,导致投资招标不规范,存在暗箱操作

这是问题工程不断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由于一些企业监理队伍不足和素质不高,使得企业无视国家规定搞议标发包或直接发包甚至是少数领导内定中标单位搞假招标,这种感情工程,势必引发质量事故。

2.4“项目估算超概算,概算超预算,预算超决算”的“三超”现象严重

这是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在投资项目资金核算中,大多数企业严格遵循企业投资财务制度,对投资项目进行统一的核算。但也有一些企业在方法操作上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这种“三超”现象导致企业资产的严重浪费。

3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

企业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建立科学的项目决策、项目实施、项目后评价制度,才能避免企业的投资风险,获得理想的投资效果,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3.1投资前,应该加强投资项目的决策管理

首先,重视前期准备工作,做到项目决策科学化。企业决策者及领导阶层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理性、科学和民主的方法,遵循合理的科学的企业决策程序,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战略,按照企业资源整合的需求,由掌握科学知识的整体,即专家、学者及领导者,应用集团智力的优势,经过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筛选出最优方案,这样才能提高决策项目的正确性,避免决策损失,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

其次,以市场为导向,做好项目评估论证工作。企业决策者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还必须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于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把握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项目的目标市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为项目的建设和未来运营提供可靠基础。在进行融资方案分析时,要着力采用市场价格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全面预测投资项目的未来投资利益,只有运用多种专业知识,通过定量与定性的分子,才能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市场应对策略。

3.2做好投资项目的竣工后评价机制,确保企业投资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

一般来讲,企业投资项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建立项目后期评价机制,可以分析出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所在,避免不合理的投资再次发生。在投资项目竣工后,要对项目实际投入与项目前期设计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和出入,同时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投资项目相关负责人追究责任,对总项目建设好的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奖励,从而实现投资项目管理的良性循环。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一种先期投入,既可能为企业带来发展后劲,创造客观的经济收入,也可能血本归,将企业拖入深渊,因此,科学稳健的投资项目管理决策是企业投资项目的前提,而“三制”管理又保证了企业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能够及时应对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临时问题,是项目优质、高效建设的关键。峻后评价机制,更是决定投资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性环节,所有这些环节综合协调,统一调度,从根本上保证了投资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廖运臣,王增德.投资建设项目实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