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的数字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手段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否科学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能否高效完成,实现预期建设目标,能否完美展现建设蓝图。科学的施工管理离不开畅通的信息流动,即实现信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方面流动,包括从上层到下层或从下层到上层的纵向流动,也包括层次间的横向流动,使管理者及时了解施工信息,有效管理和控制施工进程等。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手工统计数据、编制报表的方式,这种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不高,也难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精确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管理被引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实现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手段的突破。
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及现状
相对于传统建筑工程中的人工信息管理,“数字化”管理具有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优势。它通过将施工过程的相关数据录入计算机资料库,运用智能化的整合分析方式,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分析和掌控;还能运用现代电子器材,对施工过程进行随时随地的监控和管理。不仅使管理者能够全面、精确地了解整个建筑工程概况或局部详细信息,还能通过系统仿真计算、虚拟现实等等手段,实现对庞大建筑工程的历史分析和前景推测。
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先后被引入建筑工程,除一些小型建筑施工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计算、人工管理的方式,大型建筑工程基本上都已经普遍运用数字化管理,从施工前的蓝图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完工后的工程检验、完工后的实际应用等,都已经离不开数字化管理手段了。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空间信息技术、系统仿真技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以及多智能体施工等方面。这些数字化管理新技术的运用,使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了质的飞跃。
(1)空间信息技术,即运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型空间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包括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状况、地面建筑物以及施工项目等一切空间信息,通过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这些数据,为科学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动态反应路基、建筑物的施工进展详细情况;此外随着三维、四维数据模型的日趋成熟,将GIS技术与系统仿真技术和结合,以三维或四维可视化方式逼真显现整个建筑施工概貌和流程,对于熟练掌握建筑施工情况,及时改进工程施工计划和方式,加强施工各方面的协调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系统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等设备为工具,运用相似性原理、系统工程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用系统模型对真实的或正在设想中的系统进行动态研究的一门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主要有分布式仿真、智能仿真、多媒体仿真以及可视化仿真等,被广泛运用于隧洞施工、桥梁施工、管道施工等领域。运用现代仿真技术,对实际系统和设计蓝图进行试验研究,是当前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是对庞大复杂的建筑工程的分析、研究、设计、评价等的重要手段。
(3)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的应用。可视化即指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等,将相关数据和文字信息转换成图像、图形,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使之更为直观和形象。虚拟现实即运用计算机相关技术生成逼真的集视觉、触觉、听觉等为一体的模拟环境,运用传感设备,如立体眼镜、头盔显示器等,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或体验。这种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或被培训人员的极度逼真的“实践”经验,可应用于一些由高难度、高危险度的操作,通过这种逼真的“实践”,提高在实际操作中的应对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或伤亡。
(四)多智能体,即能够为实现目标或任务独立运行,能适应所处环境,并能从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且具有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智能实体。在复杂的多智能体系中,每个智能实体都能作用于自身和环境,是解决复杂大系统问题的新型智能技术。当前,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愈加复杂的趋势下,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涉及的单位和个人都迅速猛增,以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驾驭,而采用多部门计划协调支持系统的智能体协同工作组织结构,则化解了这一难题,计算机智能技术就能够巧妙解决这一复杂系统中千头万绪的关系和问题。
三、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然,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更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作为由于建筑工程地面作业强的施工特点,数字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还是属于新兴事物,多智能技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的运用只存在于少数极端复杂的庞大工程中,而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对数字化的管理运用还处于初步阶段,也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应用的广泛性、普遍性还不够,还缺乏工程数字化管理的系统性的科学方法,大多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单纯的、教条式的模仿较多,缺乏创新意识,个性化、符合建筑施工特色的系统性数字化管理方式还亟待完善。
其二,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模式还不成熟,数字化数字化构架不够完善,各个建筑施工系统的相互协调性、综合运用性不强,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和指挥,还不能从整体上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的高效性能。
其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建筑施工相关管理数据和信息的保护乏力,也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由于疏忽导致的数据流失或被利用,给工程的建设以及相关方面的权益带来损害。
四、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的改进
(一)培养新型建筑工程数字化管理人才,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数字化管理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当前,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主要应用于基础管理阶段,而一些专业技术性的应用还较少。而当代土木工程大学生的大量出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数字化管理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如运用数字化管理,提升对大型构件安装的精确度控制、高层建筑中垂直度的控制、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性能的检测以及高空操作中混凝土自动化上料、建筑材料沉降检验等。及时改进更新建筑工程施工的设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立起一套与数字化管理相配套的现代化施工设备,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充分的硬件设备。
(二)搭建和完善基于网络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随着大型建筑工程的兴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变得极为庞杂。从以前单纯的进度管理和材料管理等基础性粗略性的建筑管理,成为如今涉及进度、审核、图纸、设计等各个方面,外向联系的对象也涉及颇广。因此,构建共享平台和网上办公系统,简化各个数字、数据传递的复杂环节,成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建筑工程管理者的数字化管理意识,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推动数字化管理更快更广泛地被应用到实际中来。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使数字化管理有章可循。并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建立先进的综合性强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胡鹏、黄杏元、华一新.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电力工程的建设及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推动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发展进度,世界范围内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国内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具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在发展上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就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现状进行必要的分析,寻求其更加健康的发展。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现状
随着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在大量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无论是电力工程起步较快、发展较快的国家,还是电力工程起步相对较晚的国家,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适于自身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的流程标准和技术经验。就国内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特点来说,最为突出的发展现状是,以施工图纸的预算管理来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以施工图纸的预算管理来强化施工过程中对材料、人力、设备等施工耗材的合理控制,在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承建企业中,采用内部定额方式来执行预算的编制、加强成本的控制等管理模式,来开展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为承建单位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和管理工作的开展,确立了完善、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使得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相应的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合理化。
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及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立项项目数量增多,施工及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给电力工程建设的多个参与方都相应的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引发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多,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业主建设任务,使业主的承建压力相对增大,业主很多时候无法针对每个项目开展细致的立项研究;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广泛开展也加重了工程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使电力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较难实现;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项目的增多,使得施工管理中所需的物资、设备、人员、材料等需求量增大,使得材料、物质、设备等供应现状相对紧张,如果生产厂家相应的提高物资设备的生产量,在物资设备的质量上就会相应的存在欠缺。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所需的材料设备等不合格、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都会影响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工作的开展,给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电力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技术关键
1.加强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质量始终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编制完善的质量控制计划,确保质量的科学合理控制,这都是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中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组成内容;对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管理职责的确立,在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计划编写来强化和提高工程质量,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电气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目标,主要是实现变电站机组在一次性点火操作中能够成功,保证变电站机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连续性运行。电气工程自动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指,为了符合工程项目的质量需求所采取的作业活动或采用的技术,对项目活动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监控,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进行判断,对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加强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可以从多个方面完善项目施工技术,促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有序开展,强化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可以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投入使用创建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条件及环境等。
2.加强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工程建设中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工作的难点,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成本管理一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加强成本管理,对于某些原因引发的成本控制不得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等能起到有效的规避,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是进行自动化施工工程全局统筹,以施工实践为基点,全面提升承建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技术关键中,要想实现施工成本的合理有效降低,必须要着眼于工程项目的全局,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在合理控制施工成本的同时,切实的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加强电力工程成本管理中,要强化专业化施工队伍建设,专业化、技能水平较高的施工队伍可以保证施工前期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的科学合理的制定,能够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现场实地工程的发生量,来进行施工材料、设备等物资的高效控制;在工程物资的选购过程中,采用招标形式进行物资采购,避免采购过程中弄虚作假等带来的成本损失,严格控制成本;认真审核施工图纸之后,严格按照图纸进行现场施工,严格管理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避免决策失误、操作不规范、施工现场物料及设备管理不善造成的成本损失等。
3.加强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较多、安全风险大决定了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特殊性,尤其是施工作业中涉及到较多的带电作业、高空作业等,为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的防范工作的开展,以及安全监督及管理工作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安全管理为电力工程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安全管理作为施工管理中的又一技术关键,要先做好施工现场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等实施现场勘察和详细的记录,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因素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排除,加强相应的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在施工方案及图纸的制定过程中,针对安全管理进行安全技术应用及安全措施的编制,充分发挥施工现场内安全警示标识的防护和提醒作用。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宣传及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强化针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考核,落实安全防护技术交底工作,严格的执行设计方案中安全技术及安全措施的应用与落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尤其是高空作业、带电作业要严格的执行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掌握施工现场的施工动态,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没有按操作流程执行的施工行为,给予及时的现场纠错和严格的施工管理等。
总结: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技术关键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施工过程中的某个点或者面上,它贯穿于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每个环节中,施工单位要强化施工队伍的管理,以已有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创新管理思想和理念,以独立性强、专业化的管理,促进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强化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质量及进度管理,科学合理的控制电力工程的建设成本,全面提升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善平,谭继文,王晓华.地下电力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改进设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05)
[2] 颜世伟.探讨电力工程自动化使用管理的技术关键[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1)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自动化;技术管理;研究
引言
现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关的仪表自动化的技术,也是在飞速的发展过程当中,针对仪表的自动化技术,可以作为是电气工程当中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并且,对于实践工作,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针对信息进行必要的采集以及测量,并且将相关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等,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是针对数据等进行必要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和重点的步骤。针对仪表的自动化施工过程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针对其技术方面的管理,进行必要的加强,而在相关工作当中,这也是对仪表的工作质量以及运行的效率等进行有力保障的关键点。
1. 仪表自动化概述
全面的针对仪表自动化的主要内容以及内涵等,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是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并且也是首要的步骤。首先,仪表自动化,指的是利用相关的光、电、声、微电子等技术手段,将涉及到自动化控制以及计算机等等多个学科的综合体系结合在一起,运用最为先进的材料以及技术手段、应用的方式等,使得仪表可以逐渐的往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这一点是其本质的内涵。而在针对自动化的仪表进行选择之时,还需要注重几个方面的原则,即科学性、满足工艺技术的实际要求、全面的保证选型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等等,这几点,是逐步的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关键点,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坚持科学性的原则,是力求科学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联系,针对控制系统以及检测点之间的生产过程,其实质的影响,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而工艺技术的要求,则是指的仪表的工艺参数以及其技术方面的特征等,可以满足使用的标准,同时,根据实际的使用以及操作的环境等,对其管道当中的材质,进行必要的筛选,这一点也较为重要。最后,则是选型的统一,对于比较大的项目而言,如果技术的特征、类型以及仪表等的技术方式存在不同,可能会对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还需要保证其工程项目当中的仪表选型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2. 仪表自动化技术管理研究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仪表的自动化当中的主要内容,有着明晰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将针对仪表自动化的技术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力求更进一步的为其实践当中的操作和应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1)材料安装的技术管理。首先,是针对压导管件的选择,这一环节的工作,是其重点步骤,需要使用相关的气体,来针对压力进行必要的测量,运用压导管件,来作为压缩空气等的介质,对于气源类型的压导管件,需要使用相应的DN25类型的无缝隙的钢管,在仪表以及总管之间,还需要使用紫铜管,来进行必要的连接。在其中的流通的压力大袋一定的数值之时,则需要使用镀锌的钢管,来作为压导管件,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以及不同的使用环境,来进行恰当的调整;其次,则是针对电线以及电缆等的选择,电线电缆,是相关工作当中用来精确的进行数字测量的工具,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由于会受到电气的性能等方面的实质性的影响,导致其工作的环境以及电磁干扰等,所以,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使用的情况,来进行明晰的选择,在高于六十五摄氏度的条件之下,应该选择一些耐高温的材质,作为其电线电缆,而在零下十五摄氏度至六十五摄氏度之间的环节当中进行工作之时,则需要使用相关的与氯乙烯,来作为电缆的主要材质,在有着相关的防爆要求之下时,需要选择防爆类型的电缆,这一点极为关键;最后,则是针对控制管道的阀门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的压力数值以及温度等实际的工作条件,进行细致的选择,同时,还需要很好的考虑到技术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具有较强的控制性的阀门,在一般的情况之下,将液体或者是气体作为介质的管道,可以选择高压类习惯的截止阀门,而对于氧气的管道而言,则应该选择铜质类型的阀门,更加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以及工作的环境。
(2)施工项目当中的技术管理。首先,需要针对施工的过程,进行必要的组织以及安排,针对其整个施工的进度以及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协调,及时的了解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实际状况;同时,还需要针对施工过程当中的技术交底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根据实际的验收标准以及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来进行具体额操作,经过相关的技术人员的严格审查之后,才能够进行技术的交底,以此来全方位的保障施工可以满足相关的技术规范。最后,还需要针对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技术管理,进行必要的重视,在仪表的自动化施工操作过程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安全技术的管理。所以,在实践的操作当中,需要对安全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严格的按照施工操作的技术规范以及技术方面等等的需求,来进行施工操作,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全方位的保证其工作的效果,降低安全的隐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仪表自动化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针对其技术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细致的阐述,针对仪表自动化的主要概念、遵循的几点基本的原则、材料安装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施工项目当中的技术管理,进行探究。力求更进一步的加强实践当中的操作和应用,力求为相关工作的进步以及工艺技术水平等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华.浅议仪表自动化的技术管理【J】.现代机械工业,2009.1:67-68
论文摘要:在总结对政府工程项目资金计划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电子信息处理时代下由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实现资金计划安排、工程进度统计与工程资金拨付功能的基本构思。
政府工程存在项目多、单个项目投资总额大等特征,对应的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相对来说就复杂许多。政府工程资金计划是政府年度财政经费计划的一部分,如果资金计划做得不合理,资金利用不充分或发生超投资计划的情况,都将会影响整个财政资金年度预算的执行不到位。
就目前政府工程投资资金管理的流程来看,工程资金的管理涉及到的部门主要有发改部门、财政部门及建设部门,数据使用部门除上述三个部门,还有审计部门、使用(管理)单位等。其中,发改部门负责区域内政府投资工程资金的计划统筹、资金安排,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建设部门主要是统计工程项目的进度情况及根据相关规定、合同条款计算应付工程款,工程资金的整个管理过程紧紧围绕年度资金计划进行,也就是说,无论财政部门的拨款还是建设部门的资金使用都必须严格控制在发改局下达的工程资金年度计划额度内,因此做好政府工程资金计划工作在整个政府工程资金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工程年度进度预测工作由负责政府工程建设工作的建设部门完成。建设单位完成了项目的年度进度统计后,由发改部门根据项目年度预算安排资金。因为工程的进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天气的影响较大,因此,工程进度的预算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所以工程资金计划最好采用滚动预算的办法,一般可以以季度或月份为预算滚动周期。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的情况,比如说,某个项目的工程进度比年初的预测完成得快,通常会发生年初安排的资金计划不够用的情况,有些项目也会由于某些原因出现进展停滞、年度资金计划过于充裕的情况。由于工程进度是由建设部门统计的,而资金拨付现在都由财政部门负责直拨,即直接由财政部门根据建设部门申核过的工程进度量将工程款直接打到施工单位的银行账户上,而不经过建设单位的银行账户。所以当工程款支付请款单到了财政部门后才能发现这个问题。发现问题后再由建设部门以公文函件的形式报告发改部门,发改部门再重新安排计划资金。
信息沟通不及时的根本原因在于涉及到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部门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在整个资金计划管理的流程中出现了工作脱节的情况。工程开展需要充足并及时的资金保障,传统的资金安排管理程不顺畅,手续烦琐,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工程的正常开展。下面简单阐述如何通过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工程资金计划相关数据的共享。
多个用户共享数据库中的集成数据数据库的所有者允许其他用户访向它的数据库,称为共享数据库。可以利用局域网作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发改部门、财政部门、建设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库按部门划分模块,即分成建设部门(项目单位、建设单位)模块、发改部门模块、财政部门模块三个大模块,其中建设部门模块里面实现工程进度预测、工程完成进度的统计功能,发改部门模块负责资金统筹安排功能,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拨付统计功能,由各相关部门将本单位负责的数据录入数据共享平台,各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快速地到数据共享平台取数,从而实现工程资金管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数据其享平台图示如下:
数据共享电子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工作思路是:
第一步,由建设部门根据下年度的工程进展安排预测下年度的工程进度,工程进度预测按 ABC类别进行分类,在每一类下再按项 目作为统计口径,利用数据库对共享数据进行管理,必须赋予每个工程项 目唯一的编码,所有的数据统计均按唯一的编码进行。
第二步,发改部门根据建设部门的年度工程进度预测,在资金总盘子内安排年度工程计划资金。
第三步,由建设部门按项目将每月的工程进度录入电子信息系统,由信息系统自动统计所有工程项目的累计完成进度情况,财政部门根据建设部门统计的工程进度,在发改部门安排的年度资金计划内支付工程款。
第四步,由电子信息系统定期对比工程累计进度与年度资金计划之间的关系,并由电子信息系统自动在年度资金总盘子内实现项 目之间的资金计划调整功能,调整后的资金计划可以由人工审核批准,经审核批准后的资金调整后计划作为下一轮预算期初的资金使用计划。
通过这三大模块、四个步骤的周期性工作,实现“年度工程进度预测一年度工程资金安排一年度工程实际进展情况统计一年度工程资金拨付一年度工程资金调整再安排”的功能,直接由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完成工程资金的计划调整管理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数据 的准确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统计工作量。
政府工程投资管理对项目的总投资计划控制非常严格,上述的电子信息处理系统也应该将这个问题考虑在内,加强对项目总投资计划的控制管理。凡是累计完成投资进度达到了原总投资计划一定比例 (可以设为 90%或其它的比例)的工程项目,将不再根据实际完成的累计进度由电子信息处理系统自动调整资金计划,而必须由项目单位或建设单位以正式的公函将超投资的情况详细说明后,由发改部门审核批复。
在电子信息、网络应用日益发展的时代,利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对政府工程投资资金计划的管理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政府工程资金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资金管理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应用软件、网络使用方面的基本知识,以跟上不断发展的信息经济时代的前进脚步。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人力资源管控 材料管控 机械设备管控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白热化趋势加剧,一方面建设单位提高建设标准、缩短工期、压低合同单价,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人员薪资不断上涨,施工企业面对重重压力唯有实施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加强目标管控,把“三控三管一协调”认真落到实处,才能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并争取目标利润最大化。
2.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是以法律法规、合同文件为依据,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以规范化为前提,以系统论为观点,以数据化为标准,以信息化为手段,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对涉及工程项目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链,达到精确、全面、快捷的管控。
3.应用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对施工资源要素实施管控
实施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明确各管理层级职责定位、构建高效精干的管理体系,并将项目管理目标分解,实现管理标准化、流程化,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实现项目管控目标。
将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施工生产最基层,既是要对施工项目所涉及到的人力资源、材料、机械设备这三大资源要素进行精细化管控,以下结合项目部实际试述如何针对此三大资源要素开展精细化管理。
3.1人力资源管控
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一切流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实施的重点是各司其职,但同时也鼓励全员参与,。鉴于项目流动性与分散性的特点,人员不集中,刚性的管理流程与制度必不可少,同时也要提倡柔性管理,实施人本管理,刚柔结合。
一是以人为本,实现有效管理。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强调各司其职的同时也提倡全员参与,首先,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整合人力资源,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以充分发挥其能力;其次加强员工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充实培训内容、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第三是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针对项目管理的特点,在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第四是加大员工创新激励强度。精细化管理要求规范化与创新性相结合,正确引导员工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充分激发员工内在的潜力,使每个人都能做到尽其所能,展其所长。二是把好劳务队伍准入关和评价关。首先严把准入关,严格按照有关劳务队伍准入程序,以项目经理部为主体,由经理部主导,公司审批把关,建立相应的责权机制,在合格名录中通过竞标方式择优选择;其次是把好劳务队伍评价关,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对劳务队伍进行考核、奖惩,对不合格的坚决淘汰,以确保其服从施工管理,满足施工要求。
3.2材料管控
材料费用一般占整个项目成本的60%以上,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成本,提高物资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对提高管控绩效、控制项目成本、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程项目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要保证材料及时、准确的供应,必须要有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具体到各分部分项工程,这样才能对材料成本控制有指导性意义。
一是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在整个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中,涉及到材料供应商、建设单位、承包人以及劳务队伍四方,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工程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在各相关方之间沟通,就容易造成材料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故优化整个物资材料的采购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流通,至关重要。承包商应与建设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及时报告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需求计划,便于建设单位能准时向项目提供所需材料,避免因材料不到位而造成停工,增加施工成本。对于项目来说,可以采用供应链的方式进行采购,即通过招投标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通过向市场要“库存”,向供应商要“储备”,不仅可以减少订货周期和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减少了资金的占用成本,同时还不会给施工企业造成过多的存货压力,降低了库存成本。
二是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控制材料价格。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方案及有关技术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质优价廉地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三是严格把控材料进场质量关。对原材料的进场控制管理是项目施工质量和成本效益控制管理的第一关,确保原材料的高质量和低成本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基础。采购前应制定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满足业主要求的原材料技术标准,使采购人员掌握采购物资的统一标准和统一要求。选择供应商时要切实做好考察评定工作,要确保供方资质合法,质量保证,价格合适(相对低廉),供应及时,服务优良,要建立合格供方档案,做好供方业绩的记录,作为再次评定的依据。材料进场后要严把质量关,做好材料验收、检验、试验和验证工作,对不合格品施行拒收、退货或经领导授权批准降级接收。
四是建立严格的领发料制度,建立健全出入库台帐。领料时按照施工进度所需的材料实物消耗量,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按照目标指标控制,领料时要求领用人签字确认,同时建立健全的入库、出库台帐,防止因记录误差造成材料消耗失真。
五是建立小型机具周转料、剩余料及废弃料管理流程。建立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制度,定期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将实耗数与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3.3机械设备管控
实施精细化管理控制好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选配、使用及日常管理对工程质量、工期安排、施工成本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开工前应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和合同承诺要求,合理选择配置机械设备方案(型号、数量及进退场时间),并按预定程序进行报审。其次,进驻现场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机械设备配置方案,并按预设程序进行报审。三是制定机械设备采购、租赁决策机制和流程,确保所选择的机械设备实用高效且综合单价较低。四是加强现场机械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定人定机,明确责任,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五是严把使用关,做好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建立与机械操作手沟通机制,确保机械高效运转。六是建立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核算制度,实行日分析、月核算,适应于单机核算的,进行单机核算。七是合理安排完好机械设备转场。制定机械设备进退场流程和评估程序,及时对闲置设备进行转场退租。
【关键词】国际工程 数字化施工管理 应用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灵活展开,国与国之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建筑企业在拓展国际建筑市场中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不仅在数量规模上实现了巨大跨越,而且在市场区域、产业结构、业务范围等领域也进一步优化,抒写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战果。
根据商务部合作司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66亿美元,同比增长39.4%;新签合同金额1046亿美元,同比增长34.8%。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630亿美元,签订合同额4341亿美元。2008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0.6亿美元;新签合同额7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全年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2.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5万人;2008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4万人。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559亿美元,签订合同额599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2万人。同期,我国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4.48亿美元,新签合同8.88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26.7亿美元,签订合同额46.6亿美元。如今,在激烈的国际建筑市场竞争中,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的建筑服务出口国,国内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众多国际工程的成功履约,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建筑工程管理的根本是施工管理,是工程从施工准备、建筑安装到交工验收的全部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劳动管理、经济管理等管理工作,它考验着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调度、协调平衡等能力,施工管理的好坏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数字化施工管理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借助于系统仿真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可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施工管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工程施工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将数字化施工管理用于国际工程,通过信息从国外到国内或从国内到国外的纵向流动,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将为建设行业加快工程进度、节约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等起到巨大作用。
一、数字化施工管理的实质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看看NBA、欧洲顶级足球联赛的数字统计我们就可以明白数字化管理运用的广泛性了。随着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与ERP系统的日渐普及,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一些行业领军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将成为下一轮竞争的焦点。传统质量管理办法存在着质量信息采集与管理不规范、质量问题追溯不易;质量过程控制有法不依,效率低下;质量决策与分析信息不全,决策拍脑袋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研发、生产、采购和销售过程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质量管理部门越来越迫切地希望采用质量信息系统来辅助质量管理并和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化沟通。在施工领域,要实现优质工程的基础是有效地实行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
“数字化施工管理”就是将施工管理过程数字化,它包括工程管理全过程和全部施工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数字化施工管理”的实质就是在数字化施工的基础上,用数字化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工程施工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数字化施工管理是以信息化网络为基础,运用空间的概念整合信息及资料库体系,是一种强调知识共享与更新的机制及过程,注重将原始资料经过整理、统计与分析后变成信息,而信息经过充分运用及共享,则可转化为有用的知识。本文作者认为数字化施工管理在国际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系统仿真模拟;可视化施工现场;资料信息数字化;智能化施工。
二、数字化施工管理在国际工程中如何应用
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差异性非常大,因此国际工程数字化施工管理需要建立适合该项目的运作体系,将数字化施工管理应用于国际工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项目的全方位仿真模拟系统
通常情况下,国际工程大多为大型项目,设计的工作面特别广,项目资金投入大,因此国际工程数字化施工管理的一个首要工作就是在项目实施前将项目进行仿真模拟。其主要工作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强有力的计算功能与高效的图形处理能力,来直观、智能的辅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过程设计与分析的一种技术。它同时实现整个施工过程的可视化与智能化。它包括工程设计条件可视化(地质、水文、地形、建筑物布置及施工条件等可视化),设计建模可视化,计算分析过程可视化与成果设计可视化(三维真实感图形显示及空间数据的图表,文档输出)等。力求把整个工程的设计、管理以及主要涉及到的水文泥沙、地质、地表(含规划、环保)、水工、施工、机电等专业的设计工作的过程、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结果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平台及辅助设备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虚拟设计的目的。虚拟设计技术的应用和实时仿真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动画渲染,它是满足设计详细要求的具体施工计划的真实三维显示,这就是数字化施工管理的系统仿真模拟。
2、建立可视化施工现场
可视化施工现场就是在项目实施前,构建整个项目的可视化识别系统。并通过对施工现场设施和设备的分类和分析,提取出能够反映其空间几何特征的关键属性,可在图形平台上构造3D实体模型,并可以从任意位置和角度对3D模型进行动态显示变换,以实现施工现场和3D可视化。每个实体不仅有其位置、形状、大小等几何特征,还包含该实体特定的场地属性,如施工设备的名称、型号以及相关技术指标等。
3D场地模型与进度计划实行双向链接,通过分析场地布置与施工进度之间、各种施工设施之间、材料供给与需求之间等诸多复杂的依存关系,研究施工资源的“时间―空间―数量”关系以及定义这些关系的规则、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施工效率的影响因素,实现3D场地模型与进度计划之间的双向据交流和反馈,从而保证了场地布置与施工进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一致。可视化施工现场真实地反映了任意时间和场地的施工状态,当施工进度发生变化时,自动计算出任意时间段、任意施工状态的工程量和人力、材料、机械等资源需求以及场地空间状况,为场地布置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同时,可视化施工现场还为项目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并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资料信息数字化
众多的工程资料是国际工程的一个特点,无论是技术资料还是商务资料都使得施工现场的资料室变成了一个档案室。工程建设资料是多样性的,有文字、表格、图形、图片、视频等,由于信息量的巨大,如果平时不注意整理或是中途换人,都会在工程竣工时花费大量的人力去整理。在国际工程数字化施工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利用发达的数字化技术使所有工程资料实现数字化变为可能,所谓资料信息数字化简单的讲就是将资料档案转化为电脑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它解决了传统资料难以保存、流通和查阅的问题。
资料信息数字化一旦建立,项目的所有资料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接近真实的再现。信息的丰富程度、传播的便捷程度等方面都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这一切使得传统的资料管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目前,在一般国际项目中,资料信息数字化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具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全面收集、整理工程数字化资料,按照工程档案整理的规范要求对其进行编辑,并通过现场播映、信息查询、宽带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监理、业主服务。实现了国际工程资料信息数字化,就能在公司及所属基层单位和项目部任何一台电脑上,只要输入正确的代码和密码,就可以进入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掌握工程项目施工进展、安全质量等各方面信息,并且实现了远程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可谓是“重洋几渡隔不住,尽收眼底在瞬间”。
4、智能化施工
智能化施工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施工机械降低人工劳力的使用量,并实现智能机械的独立运行,并与其它智能设备一起,实现施工作业的质的飞跃。
智能化施工具有自主性、分布性、协调性,并具有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采用多智能化施工系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并具有较高的问题解决效率。因此,智能化施工系统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随着国际工程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益复杂,工程建设过程涉及的单位和个人也越来越多,因而对建设工程管理的统筹性、协调性、时效性提出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应用智能化施工系统来保证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合适的。
三、数字化施工管理前景展望
目前数字化施工管理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相关理论和技术尚不成熟,尤其是在国际工程应用才刚刚起步。但数字化施工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势在必行的趋势,将数字化施工管理应用于国际工程管理,并不断总结提高,是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位建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某高校2006~2009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近四年就业的毕业生中,到第四航务工程局、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中交四航局、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等大型国企工程单位的毕业生分别占到了就业总人数的51.2%、67.4%、58.5%、48.8%,占有很大比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致为:咨询事务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类,而无论学生工作单位选择的是哪一个方向,从事的工作都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或其中的某一个过程进行工程管理。当现在大学本科教育遭受社会猛烈抨击其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时,本科阶段的实践性教育教学越显尤为重要[1-2]。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对数字化实验室的需求
结合数字化实践教学需要,可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划分为: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数字化实验室的需求有所不同:
1.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实践的第一步,是真正了解专业性质的学习活动。然而,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土木类水工、港工专业建设地点偏远,环境复杂等因素,使得认识实习成了“走马观花”,学生只看到一些建筑外型,了解不到工程实质,与认识实习初衷相悖,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目的。并且由于之前学生对专业没有具体和感性的认识,有的学生到了工地甚至不知道要看什么,问什么,学什么。如果在认识实习期间,增加专业多媒体演示,可以提高学生认识实习的效果。
2.课程设计
传统的课程设计类实践课程,只能让学生熟悉某个技能,如软件的使用、理论知识的实例化,但知识的学习与实际运用是两个层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必须使学生了解社会实际问题,亲自动手操作。所以,课程设计阶段对数字化实验室的需求是很明显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需要给学生开设工程施工实训实验课程,有针对性的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施工技术、施工工序进行演示、讲解,让学生在室内教学中身临其境般地得到感性认识。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建设投资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评价分析能力,学会利用经济评价软件,完成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工程项目工作分解、施工组织设计,并完成资源分配,能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通过责任分配和资源计划优化项目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真正理解管理内涵。工程估价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算量软件,完成工程结构三维图形的绘制、工程建模、工程量计算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合同管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法律法规,并清楚了解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全过程及各方责任义务,通过场景模拟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整个流程,对课题的抽象知识学习有主观能动的认识。
3.生产实习
传统的生产实习,让学生去施工现场,也只能看到钢筋绑扎等技术层面问题,真正管理性质的内容学生很难接触到。并且,往往由于安全和施工现场实际工况等原因,学生在现场的学习很难深入实际,造成学生很难对建设领域庞杂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组合和深入的理解。由于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比较肤浅,因而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若拥有数字化实验室,通过模拟沙盘,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人员、材料、机械等资源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还可以对文本信息如合同、报表等材料的作用进行了解,在较短的有限时间内,较全面的熟悉施工现场和一系列管理流程。
4.毕业设计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总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算量计价软件,如鲁班、广联达为工具的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其中包括较为重要的商务标编制,即工程算量和合理报价,以及技术标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平面图布置、施工进度网络图和横道图的绘制;另一类是房地产项目的可研。无疑两类毕设都是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考察,是将学生送上社会实际岗位的最后一道关卡,所以,还应在此期间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若通过数字化综合实验室,让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完成此阶段的学习任务,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还可以锻炼和培养管理专业学生必要的人文素质和协作沟通能力。
三、工程管理专业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框架
通过上述实践性教学阶段和相关专业理论教学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构件工程管理专业数字化实验室是十分必要的。拟构建从工程项目招投标开始,到工程项目竣工为止,包括项目的招标、编制标书、项目评标、项目策划、项目实施与监控、项目收尾等全过程项目管理内容的数字化实验室[3-4]。具体建设框架如图2所示。1.工程招投标综合模拟平台将学生分别组成6家“施工企业”,每个投标团队4~5人;老师模拟中介单位、交易中心等情景角色;工程项目招投标情景再现,模拟整个招投标过程(图3)。通过招投标模拟,实现如下实践性教学目标:(1)体验和理解招投标全过程的主要工作和流程;(2)理解招投标全过程的主要角色及其职责;(3)理解招标书的内容构成和分析要点;(4)了解实践中主流的一些招标和评标办法;(5)理解如何应用电子标书进行招标、投标和评标;(6)应用工程造价系列工具软件生成投标书和电子标书;(7)了解实践中主要的一些投标策略及其应用场景。2.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沙盘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是模拟工程项目从工程中标开始,到工程竣工结束的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其间学生将考虑如何做工程计划、业务操作,如何整合利用资源等决策,并且有计算机软件协助老师进行过程控制及结果分析(图4)。具体实施步骤:(1)由学生组建项目工作团队,包括项目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和财务经理等管理层;(2)使用模拟的现金、资源及现场场景布置;(3)通过沙盘中的模拟卡片学习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资源平衡,体验合同管理;(4)通过模拟报表,模拟实际业务单据,体验项目管理业务操作、信息流转;(5)通过项目管理系统界面,模拟计划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各种业务管理;(6)模拟不同工程实体,体验工程施工现场以及施工组织。3.网络自主学习平台[5]数字化实验室搭建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得共享学习资料,完成教学作业、进行功能操作。
关键字: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业作为跟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并不是很到位,造成各种各样的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管理在工程质量的好坏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施工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工程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作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施工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施工管理的加强,避免建筑工程因为施工质量不合格而出现返工、补强甚至是重建工作,从而对建筑工程承包单位带来资源、资金上面无法挽回的损失。加强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而且对施工企业的信誉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避免造成国家以及百姓的财产损失。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参与人员越来越多的重视整个工程的管理工作,虽然管理的加强对工程整体质量有一定提升,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帮助。但是,目前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多数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将工作的中心放在了对施工的监管上,但是对于整体的管理工作没有建立一个详细的体系,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不是很有效。比如,当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项目的管理者找不到相应的责任人,不能及时的解决出现的问题,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为现阶段建筑工程的工程项目较大,参与的主体单位较多,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与,很容易出现各主体之间的管理协调不到位,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同时,建筑工程的各项目主体单位为了减缩部门内部的开支、提高经济效益,一味的减少管理人员,造成参与管理的人员不充足,责任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管理工作不能达到应有的目标。
2.2 技术和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中对相关技术的监管不到位,造成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没有深入到项目实际中,对整个工程项目没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只是凭借经验或者早期的勘察资料去设计,导致设计的图纸与施工实际不相符,造成施工中的一些误工或者资源浪费。同时,因为管理中对技术的不重视,施工前没有进行必要的施工图纸会审,使得施工中一旦出现技术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甚至找不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为后续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工艺时刻在发展,如果在管理中不加强对施工技术的重视,不可避免施工中因为技术问题而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
2.3监管体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中法律法规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国家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的从业人员进行约束。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对工程项目进行控制和监管,但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到位,加上整个工程项目的参与主体过多,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监管工作不能落实到位,这就使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有了可乘之机。在工程项目中材料问题、擅自变更等问题都经常出现,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监管体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2.4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国内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因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责任的落实不到位,使得大家相互推脱。再者,建筑工程的施工参与人员多为农民或者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所以,一旦管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造成一些安全、质量隐患。这也进一步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提高自身管理意识的同时,加强对施工参与人员的控制、管理,使每一个工程人员都切实负起管理责任。
3 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
现阶段,随着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也得到广大工程参与人员的重视。但是,目前的管理工作主要还是局限于安全、进度和施工质量等方面,没有对建筑工程的实际进行考虑,提出比较高效的应对策略,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效果不甚理想。下面就从施工技术管理、施工现场管理以及施工的数值化管理几个方面提出应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措施。
3.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在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并将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从而避免施工中因为技术管理不到位而出现技术问题。比如,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管单位等相关参与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对于会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组织相关人员在工程开工前解决,避免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带来影响。同时,应做好每道工序之间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得工序之间能够很好的衔接,避免因为工序之间不协调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项目的施工质量。
3.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3.2.1 健全施工现场管理体系
施工工作开始前,管理人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定详细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将施工中的管理工作落实到相关的负责人,使每个施工阶段、每道工序都有管理负责人,并使每个管理人员明白自身应负责的管理责任。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从而达到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目的。
3.2.2 加强材料、机械设备管理
对于材料的管理一定落实到位,管理人员对于进场的材料一定要严格检查,必须有材料合格的相关证明,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材料一律不能进场。同时,施工过程中随时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找到问题根源。对于一些新型的材料,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做到正确的使用这些新型材料。机械设备要及时的保养,并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以应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复杂多变的情况。
3.2.3 注重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对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进行严格监控,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对于质量问题及时解决,不能出现因为加快工期进度而质量控制不到位的情况。
3.3 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建筑业的管理是通过监管部门制定一系列制度并要求工程管理人员人工完成管理工作,这样的管理办法不仅效率比较低,而且管理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不确定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信息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将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就很有必要,也将成为今后我们实现高效的工程管理工作依靠的一个重要力量,对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将带来很大帮助。
所谓的数字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就是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系统的模拟仿真等方法与实际的智能化施工的结合,将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工作模拟控制,提前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虽然这比起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点复杂,对专业技术和施工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只要参与的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在管理中运用得当,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对工程进度的加快、造价的节约和质量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4 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才能很好的完成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场的施工管理以及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等措施,并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从而达到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保证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泛华建设集团.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滨城区河道工程分布在黄河下游左右两岸,共设有5个工程管理段,包含51.2千米的堤防、4处险工、9处护滩、5座引黄涵闸、18条穿堤管、缆线,公路大桥2座,浮桥1座,以及正在建设之中的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等工程。
多年来,滨城区河道工程管理一直采用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模式。自2000年试行了“管养分离”运行模式以来,群众护堤员全部下堤。各工程管理段根据所辖堤线长度,结合各自人员情况,把堤防分段落承包给专职堤防管理人员,进行堤防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险工、控导实行班坝责任制,根据工程长度、管理工作量,按一定坝段数量承包给专职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对涵闸工程采取了闸管任务岗位分工承包制的管理办法。
二、滨城区河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管理作为水管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能,各级重视程度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有些时候认为工程管理光花钱不出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运行管理模式落后,工程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瓶颈。由于管养分离经费迟迟不到位,既要管理好防洪工程,又要稳定发展养护队伍,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以每年有限的岁修经费难免顾此失彼,出现了饿着肚子搞工管的局面,养护队伍的生存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养护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劳动技能偏低,生产生活设施简陋。
3.劳动工器具缺乏,机械化程度低,职工劳动强度大。
4.工程建设、管理、经营三者关系不顺。比如某些防洪基建工程的附属设施设计不健全就通过了验收(如护堤地未整理、排水沟等问题),给日后工程管理带来麻烦;利用黄河工程搞淤区经营开发时对工程管理面貌的影响考虑不足,给工程管理制造了障碍(如有的单位淤背区对外承包开发时,未落实好承包户相应的工程管护职责,影响了工程完整和工程面貌)。
三、滨城区河道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1.发展思路
滨城区河道的工程管理应认真贯彻中央水利方针,依照黄河治理开发的总体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视野,提高境界,理清思路,开拓创新,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以保持工程完整坚固、增强抗洪能力为重点,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建立“管养分离”良性运作机制为动力,以工程绿化、美化、建设工程景观点、“管养分离”亮点、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程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2.发展目标
要切实按照黄委会和山东局的总体布署(规划),消除近堤坑塘、堤河、井渠等险点隐患,强化工作质量,确保工程安全运用,逐步实现堤防标准化,控导工程标准化,继续开展工程管理“管养分离”工作,进一步完善、优化河道目标管理,实现工程管理数字化、养护机械化、人员专业化。加强植树绿化,抓好淤背区开发,实现重点险工公园化、淤区开发园林化、庭院、闸所环境优美化,实现黄河工程生态景观线的目标。创造出工程管理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搞好工程管理应采取的主要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树立争先创新意识
工程管理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又是治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工程的抗洪能力,而且还体现着一个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全面提高对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执行、落实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全面加强对工程管理各类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直至上升到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程管理工作。
2.加强日常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各工程管理段要结合实际制定全年的工程管理工作意见和详细的实施计划,有条不紊地加强和开展工程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使工程常年保持完好和坚固。要坚持“月检查、季评比、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的检查评比制度,制定出适合本单位便于操作的工程日常管理办法和工程管理奖惩制度等制度办法。靠狠抓各项制度、办法及责任制的落实,来促进工程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建设。
3.启动“亮点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管理技术水平
“亮点工程”建设是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和工程管理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须抓紧启动“亮点工程”建设。“亮点工程”建设应集工程标准、经营收入、生态环境于一体,加上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形象工程。并以此带动全局创名牌、上档次,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技术水平。
4.开展“数字工管”建设工作
“数字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各部门除了抓紧学习和研究外,还要注重这方面的动态。“数字黄河”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作为“数字黄河”工程五大应用系统之一的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现代化(即“数字工程管理”)建设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因此,必须了解“数字工程管理”的概念。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各部门一要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做好“数字工程管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二是认真组织有关人员研究摸清工程管理及系统建设需求等基本情况,关注首批“数字工程管理”试点工程的进展情况,明确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三是以完成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为突破口,认真总结经验,全面促进“数字工程管理”建设。
5.加快黄河水土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滨城区黄河水土资源。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对淤背区实现有一定规模的集约经营,引进推广优质林木新品种,建立起有规模、有特色的河防工程淤背区高效生态园。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经营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淤背区土地开发利用创收,弥补工程管理经费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