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分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32.5岁,其中,30例为已婚,2例未婚,5例未生育,32例均有异位妊娠病史。其中,9例曾行腹腔镜下电切患侧输卵管,4例为输卵管吻合术后患侧开窗术后,8例为开窗取胚保管术后,11例开腹患侧输卵管破裂切除术后,32例中1例距前次手术为6年,1例最短者距前次手术3个月。患者血HCG为阳性,B超诊断为患侧输卵管囊性占位,宫腔内不见妊娠囊,行后穹隆穿刺31例为阳性。本组32例异位妊娠的患者均为手术治疗,28例麻醉为腰硬联合麻醉,3例为局麻+静脉强化,手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后5~8d出院。
1.2手术护理
1.2.1术前护理因患者多为急腹症入院,就诊时观察患者的表情痛苦程度、情绪、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脉搏、血压做好记录,有无停经史有无阴道出血,有无下腹剧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休克。手术前责任护士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术前的注意事项和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缩短护患的距离,主动沟通以减轻患者焦虑心理。
1.2.2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要细心周到,开放两路静脉置管术,做好输血及抢救患者的准备,术中要备好热盐水,清理腹腔时用。术中巡回护士要高度警惕,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发现患者异位妊娠破裂立即进入急救状态,尽快手术,减少失血,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注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32例中腹腔出血<300ml的6例,500~800ml的13例,801~1500ml的13例。
1.2.3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出现,尤其要督促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在术后6h翻身活动,并观察尿的色、量。手术后要鼓励患者早日下床,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及肠粘连。术后第2天责任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情绪,针对其心理压力耐心地解释,认真分析,制订术后护理计划,术后第3天到病房询问患者伤口情况,了解患者的情况。
2结果
术中所见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由于间质部血供丰富,周围基层厚,故间质部患者停经时间较长,病灶大,手术时见腹腔出血较多,7例为输卵管峡部破裂伴活动性出血,3例为输卵管吻合处破裂,20例为壶腹部妊娠破裂。术中1例见患者的输卵管长约20cm。术后送病检均为异位妊娠,符合诊断。
3讨论
3.1观察面容、腹痛性质
患者面色苍白、表情痛苦,破裂的异位妊娠是以其剧烈腹痛为特点搀扶就诊,由于起病急、发展快,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要求护士要细心、耐心、周到地观察外观症状变化,准确评价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病情做好急救准备。由于患者已有异位妊娠病史、输卵管手术史,护士更应该重视病情的发生、发展,患者的紧张情绪较重,不愿接受再次异位妊娠的事实,不积极配合治疗,自己悲观的情绪不能排除,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担心自己的病情的焦虑心理,不愿做第2次手术,有害怕不能生育和影响健康等顾虑,对手术心存疑虑,因此责任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严守患者的病情,向其介绍手术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病情详细地制订护理计划对其实行心理干预。
3.2做好健康教育
笔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以患者手术前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评估和诊断,制订了相应的护理计划和组织实施,特别是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术后护理,缓解了患者的心理疑虑。由于患侧已经做过手术或做过治疗,现多情绪低落,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病史,护士要严守患者的隐私对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生殖道的感染及性疾病的发生率的升高,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异位妊娠起病急,常并发腹腔大出血,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终身不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有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为了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提倡固定[2],做好节育工作减少流产及多产,开展孕前指导,育龄妇女停经后应到医院明确是否妊娠及妊娠的部位。一旦停经应在孕40d到医院做B超检查确定妊娠部位,对有停经史、不规律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的生育妇女应高度警惕异位妊娠的发生[3],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妊娠破裂和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异位妊娠作为妊娠早期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组32例均为手术治疗,安全度过异位妊娠破裂休克期[4]。因患者为二次患病,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护士要多向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生命的重要性,异位妊娠本人无法预知,也增加预防的难度,尽管首次异位妊娠后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较少[5],其治疗原则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如果继续保留输卵管,还有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可能,并且残余的输卵管多是峡部和间质部,一旦妊娠容易破裂或者引起威胁生命的腹腔大出血。
责任护士要认真做好有关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宣教工作,如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术后1年内做好避孕工作,并告诉1周后来院复查HCG,以防止持续性妊娠的发生。患者如果出现腹痛、阴道出血量增多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复诊。
[参考文献]
[1]耿春惠,陈璐,黎冠环,等.异位妊娠破裂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07-908.
[2]冯秀梅.异位妊娠420例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98.
[3]曾菲,左绪磊.异位妊娠三种治疗方法与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39-240.
[4]许华,朱瑾.异位妊娠的诊治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8):627-629.
[5]张文森,周凯,周静.输卵管残端妊娠4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3(3):198-199.
【关键词】护理差错原因分析管理对策
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称为护理差错。[1]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范围广、工作环节多,操作具体,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的机会较多,抓紧护理差错事故的预防工作,可以防微杜渐,对预防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发生的78例差错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差错发生的主要类型、高发科室、高发人群及高发时间段,以便于管理预防。
1临床资料
2005年至2009年我院共发生护理差错78例,均按我院护理差错评定标准审定,其中2例严重差错,76例一般差错。
2结果
3讨论
3.1认清护理差错发生的高危环节,完善护理风险管理。
我院护理差错发生率中错抄或漏抄医嘱排在了首位,可见主班更容易出错,这与主班的工作性质有关,主班在护士站处理医嘱的同时,常承担接待新病人、办理出院、接待病人、家属以及其它各类到科室咨询人员等工作,环境干扰大,易打乱正常工作程序导致出错。处理的最佳办法为引入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医嘱执行单直接打印,不经过转抄,简化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出错机率。另外遗忘性护理差错(静脉给药或肌注给药漏执行、漏发口服药)占了总数的29.49%,是护理差错的高发类型。某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凭主官印象判断、交接班不清楚、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是发生此类差错的主要原因。李旭[2]等指出,护理差错是护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失控现象,是由质量管理缺陷造成的。护理部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中心,建立差错自愿报告系统,对上报的护理差错事件采用“护理差错环节讨论法”[3]分析,突出环节讨论,从事件发生全过程,分析每个人和每个管理环节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差错的再次发生。
一线护理人员为防止各种遗忘性出错,规定使用工作记录本,每天上班前计划好本班工作,对重点环节、关键环节作好记录,下班前参照笔记本检查本班工作完成情况。
3.2加强高危人群的培训,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低年资护士是发生差错的高危人群,这与护士的临床经险欠缺,业务技能掌握不熟练有关。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护理安全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特别是工作5年以内的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培训应从岗前培训抓起,制定合理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医疗纠纷防范、护理风险防范、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等方面,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入临床后制定详细带教及考核计划,强化基础护理技能训练,重点加强护理常规及抢救技能掌握,要注重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加强责任心,防范护理差错发生。
3.3护理差错的高发时间及对策
护理差错的发生时间以上午为主,这与大部份基础护理、输液、注射等治疗工作均在上午有关,护士长应根据本专科特点,计算每班工作量,合理进行弹性排班,并且制定具体到时间段的各班次职责,规范护士行为,也使护士的工作有章可循,减少差错的发生。其次,对一些长期医嘱的更改,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也可建议医生提前到前一日下午,避免在特别繁忙时又有大量医嘱更改,增加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3.4重视高风险科室的人力配置及人性化管理。
护理差错的高发科室为外科、内科,其原因为这些科室平时的工作任务较其它科室重,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外科病人病情急、变化快、病床周转快,护理管理者要重视这些科室的护理工作,不仅在人力资源上予以支持,在护理技术上也要给予重点扶持和专业培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接触多,护士每天围绕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工作,稍有处理不当,便可引发纠纷,因此,给护士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目前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工作高负荷,任何环节的问题均可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所以护理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管理者要经常深入一线,更多地关注护士的工作和生活,根据需要弹性排班,增设机动班,缓解护士的生理、心理压力。同时优化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流程,保证各项工作按规章制度进行,做到计划性强、时间观念强、工作效率高、质量安全性好。超级秘书网
护理差错事故的管理对病人安全至关重要。了解护理差错的分布特征,加强管理,控制护理差错事故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也是护理管理者和研究者应该积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3.
肝癌病人的护理是对护理护士整体素质的考验,做好肝癌病人的护理是每一个护理护士应尽的职责。本文从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两个方面介绍了肝癌病人的护理措施。
关键字:肝癌护理临床
一、心理护理
肝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要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就可能有奇迹出现。下面介绍对肝癌病人心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
1、怀疑心理:病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坐立不安,多方求证,心情紧张,猜疑不定。因此,医务人员应言行谨慎,要探明病人的询问的目的,科学而委婉地回答病人所提的问题,不可直言,减轻病人的受打击程度,以免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2、恐惧心理:患者确切知道自己患有癌症,常表现为害怕、绝望,失去生的希望,牵挂亲人。护士应同情病人,给予安慰,鼓励病人积极接受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3、悲观心理:病人证实自己患癌症时,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表现为失望多于期待,抑郁不乐,落落寡欢。此时护士应给予关怀,说明疾病正在得到治疗,同时强调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预后。
4、认可心理:病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接受自己患有此病的事实,心情渐平稳,愿意接受治疗,并寄希望于治疗。护士应及时应用“暗示”疗法,宣传治疗的意义,排除对治疗的不利因素,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
5、失望或乐观心理:因为个人的体质和适应程度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善于调适自己的心情,同时生活在和谐感情的环境中,病人长期处于一种乐观状态。有的逐渐恶化,治疗反应大,经济负担重,体力难支,精神委靡,消极地等待死亡。护士对消极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及时调整病人的心态,做好生活指导;对乐观的病人,要做好康复指导。留心观察心理变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护士也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使病人感到心理满足,情绪愉快。护士要富有同情心,冷静热情,耐心和果断,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不同年龄、性格和地位的病人应一律平等,公平公正,取得病人的信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善于谅解病人的过失,不与病人顶撞,宽宏大量。在语言上,应亲切耐心,关怀和体谅,语气温和,交谈时要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并注意观察病情,了解思想,接受合理建议。在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性语言,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要严谨,要有科学依据,切不可主观武断,胡乱猜想。
二、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是肝病护理中最重要的,护理措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情况。
(一)一般护理
1、热情接待病人,做好入院宣教工作,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能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减轻肝脏负荷。
3、保证蛋白质摄入,进食适量的脂肪和高维生素。
4、对有腹水者,要限制盐的摄入,每日3~5g;对有肝昏迷先兆和肝昏迷者,要暂时停止蛋白质的摄入,摄入以糖为主。
5、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定时翻身,消瘦者每日用红花乙醇按摩骨突处,以防止褥疮。
6、对肝昏迷者和不能进食者做好口腔护理。
(二)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意识状态,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观察肝区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等。
3、肝介入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及伤口有无渗血,观察血压变化。
4、放化疗术后,应密切观察各种副作用的发生,做好对症处理。
(三)对症护理
1、肝区疼痛者,按三级止痛法给予镇痛剂,做好心理护理,做好缓解疼痛的心理宣教。
2、对食欲不振者应经常更换饮食花样,少食多餐。上消化道出血者活动期应禁食。
3、腹胀并伴有腹水者,应取半卧位,保持床位整洁,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4、各种并发症的护理。
(四)健康指导
1、积极戒烟、戒酒。烟草中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饮酒过度,加重肝脏负担,对疾病康复有害。
2、解除患者思想负担,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文娱活动,生活有规律。在病情得到缓解后,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消除“不治之症”的影响,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但在代偿功能减退并发感染的情况下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衣物,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经常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造成感染。避免碰撞和挤压水肿部位的皮肤。
4、积极预防褥疮,卧床病人每2小时更换一次。腹水合并肢体水肿者,应正确掌握记录出入量及测量腹围的方法。
5、饮食调护,特别是术后康复期和化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调护,以利康复。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水肿者不可食咸肉、泡菜,有肝硬化者禁食硬、热、刺激性食物。
6、对化疗患者应观察药物毒副反应,如口腔溃疡可用盐水或硼酸水漱口,局部涂龙胆紫;脱发者戴假发;定期复查白细胞,如白细胞低于4*109/L,则应暂停化疗,因化疗药品容易抑制造血系统并发感染;注意病室空气流通,室内定期消毒,限制探视。
7、肝癌手术者,术前全面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术前3天进行肠道准备,口服链霉素分2次吃,手术前晚再做清洁灌肠,术前3天肌注维生素K1。
作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应该灵活地应对病人出现的一切情况,所以针对病人的任何症状我们不能教条化地按部就班地处理,而应该灵活地应对,这样既会提高护理质量也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信心。所以,在具体的护理中,护士还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给病人带来最好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志国;牛久欣;肝癌疼痛的综合治疗.临床肿瘤学杂志,2000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嘱护理级别下达的准确性,完善分级护理制度,避免分级护理不当产生的负面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1848例,填写分级护理临床应用调查表,对医嘱护理级别是否与护士评定一致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医嘱护理级别准确性符合率:特级护理89.84%,一级护理85.31%,二级护理77.19%,三级护理90.60%,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医嘱内外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级护理制度相对陈旧,与整体护理不符,需要修订。建议应加强护理等级医嘱管理,对医生进行分级护理制度的培训;病情观察监护与护理级别分别开具,以保证执行制度的科学性、严肃性及可操作性。
分级护理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生活需求开具医嘱,护士按医嘱对病人进行相应级别的护理,并按护理级别收费,其级别规定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1]。由于临床护理级别医嘱的不准确性,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2],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现通过对护理级别医嘱准确性的调查,以期与同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2006年9月—2007年9月3所三级甲等医院内科系统、外科系统19个病区1848例住院病人,男872例,女976例,年龄15岁~71岁,平均年龄42.3岁。特级护理128例,一级护理735例,二级护理719例,三级护理266例,涉及128个病种。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根据分级护理标准分别设定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临床适用性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护士巡视病房间隔时间、生命体征监测间隔时间、病人自理能力及其他护理内容(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健康指导)。
1.2.2现况调查由1名经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护师深入病区,针对不同护理级别的病人用相应的调查表进行分析评价,如该病人医嘱为一级护理,就用一级护理调查表评估。共调查1848例病人,其中236例为手术当日病人,收回调查表1848份,将调查表汇总、统计,分析护理级别医嘱是否与护士根据病情和护理要求评定的护理级别一致。
1.2.3评价标准特级护理:能够24h专人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一级护理:每15min~30min巡视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二级护理:每1h~2h巡视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三级护理:每12h巡视病人1次,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生活完全自理,视为100%符合。
2结果(见表1、表2)
医嘱护理级别准确性符合率:特级护理89.84%,一级护理85.31%,二级护理77.19%,三级护理90.60%。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医嘱内外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医生对分级护理制度认知的差异性及习惯性造成级别护理医嘱的不准确性由于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中没有护理内容,绝大多数医学生在毕业前都不甚了解分级护理制度具体要求,即使工作数年的医生也有少数缺乏深入了解。王淑琴等[3]报道,医生对分级护理和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占20.63%,部分了解占79.37%;对护理要求了解12.70%,部分了解86.51%。
分级护理制由医生根据病人病情轻重缓急及护理要求开具医嘱确定级别护理。由于医生认知上的差异、侧重点不同造成级别护理医嘱的不确定性,如对潜在危险性大但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急性白血病病人,有些医生认为需要随时监测,开具高一级护理,有些医生认为病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开具三级护理;又因分级护理机械性地依据手术大小确定护理级别,未体现个体差异,分级护理规定普通手术后为二级护理。如调查资料中236例手术病人中年老体弱、有合并症者实施普通手术39例,手术后为一级护理,分级护理要求与临床病情不符。
医生下达级别护理医嘱与医生的习惯和科室管理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特级护理128例,其中不吻合者13例,其中9例为神经科病人因入监护室,医生认为有专人护理而开具特级护理,1例因手术过程不顺利、3例为心内科医生认为是潜在危险大的病人而开具特级护理。另外,手术当日下达的级别护理医嘱不吻合率为17.80%,其中临床外科11个病区236例手术病人,1个病区11例手术全部是二级护理,3例应为一级护理,不符合率达27.27%;另一个病区18例手术中4例二级护理符合护理评价外,其余9个病区医生对91种不同疾病207例手术当日下达医嘱均为一级护理或更高一级护理,39例普通手术按分级护理制度要求应为二级护理,医生均开具为一级护理,不符合率18.84%。内科医生习惯对新入院病人开具一级护理,新入院病人一级护理达69.40%[2],对潜在危险性大且生活能够自理的心内科病人开具高一级护理级别,心内科一级护理级别医嘱不符合率21.25%,而对一些瘫痪、晚期肿瘤卧床休息且生活不能自理,需解决生活各种需要的病人开具为二级或三级护理,从而使部分病人实际需求和护理标准相差较大。
可见,分级护理制的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医生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制度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制度认识和重视程度,改变惯性思维,准确下达护理级别医嘱,以保证执行制度的科学性、严肃性及可操作性。
3.2分级护理与病人实际需求不符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一级护理15min~30min巡视1次者为25.40%,1h~2h巡视1次者为72.58%。一级护理要求护士15min~30min巡视病人1次,临床上有时很难做到,可操作性不强。有时也可能给病人造成不适,如夜间护士15min~30min巡视病人1次干扰病人休息。一级护理要求: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解决生活上各种需要,实际上,并非每位医生都要求如此频繁的监测,有的仅仅需要对疾病某一方面问题的监测,有的需要集中整块时间的护理,对生活自理病人不需要提供饮食、排泄、卫生护理等,但护理级别一旦确定,护士必须按要求执行相应护理,这样对部分病人既没必要又不现实,且增加护士负担。因此,要从病人实际需求出发,制订合理可操作的质量标准,提供人性化的护理,使病人得到身心的整体呵护,护理质量得以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得以保证。建议将病情观察与护理级别分别开具。我院目前将护理分级标准定为4级(病情观察监测)5度(日常生活能力),期望共同探讨。
3.3分级护理收费影响医嘱分级护理的准确性各地物价部门对于分级护理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医生从经济考虑来增加科室收入[4]。因此一级护理泛用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某病区一级护理为42.50%~60.97%。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病人对分级护理越来越重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认为护士没有落实一级护理措施,收费不当。有些家属甚至要求护理人员解释何为一级护理或提出根本不需要一级护理。有学者认为,护理收费可参考医疗收费的形式,应按实际服务项目的内容收费,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3.4及时修订护理等级在现行的医疗工作制度中规定,病人住院后,由医生根据病情制订级别护理医嘱。但在临床上医生有时不能随着疾病的恶化或痊愈及时修订护理级别,致使部分病人级别护理医嘱与病情需求的护理等级不相符[5]。本次调查显示,二级护理医嘱与护士评定符合率为77.19%,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修订护理等级,如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病人仍为二级护理;在病人病情变化时,临床上由于护理人员紧张,不能设专人护理,医生往往开具一级护理,不能及时提高护理级别。本次调查一级护理735例,不符合者108例,产科、儿科、消化科等无监护室的科室病人应为特级护理20例,医生开具为一级护理,致使护士巡视时间、病情观察、病人活动范围改变等一系列必要的护理措施不能按级别实施,使个别病人出现意外,给病人和家属造成痛苦和伤害。近年来,因未及时更改医嘱引起纠纷,其中典型案例是某医院医生为一位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开具了一级护理,在病人病情稳定且生活能完全自理后亦未及时更改医嘱,病人住院期间不慎意外摔倒造成损伤,以护士未按规定时间巡视、未得到相应护理为由提起法律诉讼,要求医院支付巨额赔偿。
总之,分级护理制度应与时俱进,目前分级护理内容已相对陈旧,需要重新修订,应对护理级别的界定做出明确规定。医生应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提高医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下达的护理级别医嘱科学、准确,与病人的实际需求相符。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3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分级护理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
[3]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A):77-78.
【关键词】护理投诉分析防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对医务人员期望值也不断攀升,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最前线,是医疗投诉的易发地,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护理投诉的发生。因此,正确分析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制定对策提高输液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医疗投诉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从我院1998~2006年间全部护理投诉中择出涉及门诊输液室投诉共计43起,通过对医患双方提供的陈述材料、相应依据及医学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归纳出引起护患投诉的原因。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投诉患者年龄0~72岁,其中婴幼儿19例,20~40岁14例,40~60岁5例,60岁以上5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20例,高中9例,初小10例,文盲4例。
2.2投诉原因静脉穿刺未一针见血12例占27.91%,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配错药、换错静滴药3例占6.98%,服务态度生硬解释欠详尽20例占46.51%,观察不仔细致液体外渗未及时发现3例占6.98%,医疗收费不满2例占4.65%,其他原因如抢救药品准备不全、贵重物品丢失、等候时间过长3例占6.98%。
3分析讨论
3.1从资料分析结果上看,因服务态度问题导致的投诉占了46.51%,居第一位,说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而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服务行为没有因为当前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期望的提升而改变,换位思考和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注射室承担全院门诊注射工作,任务较繁重而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无充足时间与患者解释、沟通,这些都可引起患者不满,导致投诉。
3.2业务技术不过硬,注射未能一次成功。尤其是婴幼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未及时道歉或措辞不周导致投诉也比较多。
3.3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按操作规程要求工作。如三查七对不严格,配错药、换错瓶;巡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意外情况等说明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3.4护士缺乏法律意识,忽视病人的权益。对一些容易引起的护患纠纷认识不足;对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缺乏充分的认识;另外忽视病人的知情同意及隐私等权利引发的护患纠纷也日趋上升。
3.5病人对医疗收费存在不解。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医疗收费的不断增长,当医疗收费负担过重,尤其病情未能缓解时,病人或家属则有埋怨情绪,而输液室作为就诊的最后一步,护士首当其冲成为病人发泄迁怒的对象;再加上病人或家属询问时个别护理人员态度冷淡、不耐烦,便导致投诉。
3.6从投诉者一般情况中看,文化程度高者投诉比例较高,说明越有文化的人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高;在年龄分布上,因婴幼儿输液引起的不满所占的比较也较高,说明家长们对儿女的重视胜过自己和小儿静脉穿刺的不容易性。
4对策
4.1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医疗主体在重视医疗质量的提高、医疗环境改善的同时,更要顺应病人的心理需求,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观念、优化护患关系;应树立“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服务观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宾馆式人性化服务。多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解释,并注意语言艺术,要善于倾听,化解矛盾和分歧[1],体现理解和关爱;重视患者需求,多进行换位思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4.2加强业务学习和操作技术培训及考核。对新进人员组织岗前培训和专人帮教;对在职人员定期组织分层次的在岗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操作水平。在学习相关的各科专业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同时,强调进一步提高精明穿刺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若在诸多因素下穿刺不成功,要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表示歉意,作出必要的解释、安抚以取得谅解与支持,而决不能责怪患者;再次穿刺失败及时换人进行。
4.3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三查七对制度、巡视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有效的制度;护理常规及规范更是重要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2]。在操作前、中、后都要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在注射时要向病人仔细交代,要讲清药名和剂量,并做好记录,并随时查看病人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出血,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4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应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知法、守法、懂法、护法,尊重患者的权利,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和理解,避免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而引发投诉。
4.5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安全意识。有效的管理可能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3]。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有前瞻性,要及时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纠纷的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还要善于总结分析,组织讨论,吸取教训,杜绝类似现象再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兴容.加强门诊护理管理的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4(3):69.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诸多组成元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将不安全因素分类列出、对症解决。结果: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大大地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也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
AnalyzetheManagementStratagyofNursingFactorofDangorousinOperatingRoom
Abstract:ObjectiveAnalyzesomecompositionelementandthemanagementstrategyofthenursingfactorofdangerousinoperatingroom.MethodsTolistthefactorofdangerousandsolvedit.ResultSafetycontainmentmeasurewhichwastoaimdirectlyatcoulddegradeincidenceofthenursingerrormanterially,atthesametimeitcouldelevationtheconsciousnessofsafequalitativeofnursinginnursingstaff.ConclusionItcouldmakeagoodsupervisingsystemonnursingsecuritycontrolwhichtomanagethenursingfactorofdangerousinoperatingroom,andwarranttopracticeinfineaboutqualilymanaoementprogramwholerange、wholemember、overall.
Keywords:Operationroom;Nursing;Factorofdangerous;Management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指病人在手术室内不给病人造成意外的伤害,根据不安全因素种类而采取的各种安全措施。包括有医护人员的医德教育、工作技术提高等,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处理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6000多例手术病人。在各科各类手术中容易出现的差错事故归纳起来有以下各种情况。
感染:手术切口感染、输液针口感染;误用未消毒手术器械、物品;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用错药物及输入异型血;灼伤、烫伤病人;异物遗留在体腔内;遗失病理标本;不当而致神经麻痹或长时间手术而致组织压伤;病人坠床、碰伤;物、器械管理或使用不当引起爆炸。
2方法与管理对策
2.1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2]。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做到“三预、四抓、两超”[3],即预见、预查、预防;对容易出错的时间、容易出错的环节、容易出错的部门、容易出错的人,进行超前教育和超前监控。在每月及年终总结中对那些虽未造成病人伤害,但造成负面影响,为事故隐患,给予早会通报及口头警告。对检查中发现违规、违纪现象,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并提出整改措施,使护理工作安全警钟长鸣。
2.2重视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将成为21世纪护士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护士必须懂法、守法。使广大护理人员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自觉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4]。我们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文件,增强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全科护士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严格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2.3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要有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准。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的充实和更新知识,同时不断的增强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各种自考、函授,撰写论文、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对新毕业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理论、操作考试。请技术尖子来传授护理经验和技术。
2.4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缓解超负荷工作状态[3]手术室长期存在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时间长的问题,护士长应该合理排班、弹性排班,关心护士生活、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精神饱满的、全情投入工作中去,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5针对手术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2.5.1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制订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完全消毒达标,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使病人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手术治疗。
2.5.2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接病人时要认真核对病人的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部位,特别是接台病人更要加强核对。5岁以下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更要小心核对。不能将两小儿放于同一车床上。手术开始前,再与麻醉师、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手术部位,或术前在手术部位画―个手术标记。
2.5.3用错药物及输入异型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时用药通常是口头医嘱,要做到重复―次口头医嘱,吸药后与麻醉师核对药瓶后方可用药,用药后药瓶保留。输血时严格执行输血规程,血液需经血库人员、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2.5.4灼伤、烫伤病人常见为电刀灼伤,使用电刀时注意负极板的放置,酒精消毒时不要太湿,电刀不用时固定放置,避免无意中启动开关烧伤病人。防止碘酒、酒精、双氧水等化学药物灼伤。
2.5.5异物遗留在体腔内洗手、巡回护士严格执行清点、核对、登记制度,术前、术后认真清点物品,特别是术中剪下的钢丝,克氏针,注射器针头套等,及时清理手术切口周围的物品,不用时及时回收。
2.5.6遗失病理标本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在病人机体上切下的任何组织,洗手护士都要认真保存。对护生及进修生单独洗手时尤其注意,做好带教工作。大标本可用治疗巾、弯盘、盐水盒存放,小的标本(淋巴结、囊肿等)用湿纱布包好,用钳夹住,放于弯盆内妥善保管,术后标本连同填好的病理单送到存放标本的地方,用10%甲醛固定,贴好标签。
2.5.7不当而引起的神经麻痹或因长时间手术致组织压伤掌握各种手术的摆放方法及注意事项。摆的原则:保持呼吸、循环功能,充分暴露手术野,使病人舒适,固定牢固。机体的着床支点避开神经走行的部位,避免肢体受压造成神经麻痹。使用气压止血带时严格掌握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气压止血带,压力适中,记录时间,定时松开。术后检查受压皮肤是否损伤。
2.5.8误用未消毒的手术器械和物品消毒和未消毒物品分开固定放置,使用前检查消毒效果、日期、名称、包装是否松散、潮湿、破损。
2.5.9物、器械管理或使用不当引起爆炸氧气、乙醚等吸入药严格管理,使用电刀时注意提醒。
2.5.10病人坠床、碰伤对于小儿、老人、术前使用镇静药。全麻病人清醒前期出现躁动,侧卧位进行腰麻、硬外时,病人均可能出现坠床、碰伤,要上好约束带或专人看护。
3结果
通过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制订相应的管理对策,我科1a来各项工作指标有显著的提高,手术事故隐患风险大大降低。通过护理安全质量的管理,把手术室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1a来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护士的法制教育,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工作责任感,也对护士的言行举止起到自律作用,2004年无一例护理纠纷出现。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使手术室护士在器械准备和配合方面有所提高,大大减少了因器械准备不足或不良而延误手术的情况。从2002年有2例电刀放置不当引起轻度烫伤情况后2003、2004年无一例此类事故发生,新护士专业技术及基础护理操作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操作技术合格率由原来的81%提高到90%。科学安排护理人力,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休息合理搭配,提高了工作质量,减少了差错苗头。有针对性地预防手术常见不安全因素,提高效率,减少了护理缺陷,减少了护理纠纷。
4讨论
手术室工作是―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在繁忙的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的隐患,任何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手术过程都带着潜在的风险,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质量监控,引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管理,有效的运用现代质量管理办法,使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通过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我们体会到,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强化安全质量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专业技术教育是防范差错事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9.
[2]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210216.
NurseSpecialityActuality''''sAnalyseandDevelopDiscuss
Keywords:Nursespeciality;Actuality;Develop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增加,护理工作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社会经济、医疗技术发展及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仍存在差距,护士的专业化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相对滞后。护理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对护士的专业角色、专业形象、专业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亟待突出重围。
1现状分析
1.1护理器具原始落后,护理操作简单、刻板当今社会电子、信息、机械资讯爆炸、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层出不穷、目不暇接,医疗设备也不断更新,其精巧、周到令人惊奇,然而护理专业的发展却步伐缓慢,全国各级各类医疗行业中的130万护士依然是一把剪刀、一根锯条,手握注射器,锯开一支支安瓿、撬开一瓶瓶密封瓶吸取药液。工匠式作业令众多护士手缠胶布,老茧重重。打开中国专利网站,翻阅各家护理期刊,各种专利、设想多如牛毛,其构思之巧妙、制作之灵活,令人叹服,遗憾的是这些专利、成果被束之高阁,令各位护理人扼腕叹息,她们翘首以盼这些研究成果早日得见天日、被开发利用。
1.2护理常规多年不变、操作标准繁琐别扭低效机械的手工操作与日益增加的护理劳动难以匹配,于是最简单、最方便的操作方法成为护士的必然选择,违规操作即应运而生(如注射器抽取药液),因为规范操作不可能,为完成任务,右手抓握式的操作方法成为临床护士无师自通的操作形式,既然操作方法不易改变就变得相对合理[1],管理者只能视而不见、心照不宣、无可奈何。另一方面,新的理论犹似脱离实际的高架桥,可望而不可及,护理人员在摸索中行进、步步艰难。
1.3护理劳动价值过低、护士地位难以提升众所周知,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中最辛苦、最繁杂的工作,她们执行治疗、护理,兼做勤杂、内务,还充当财务、总管,终日忙碌不堪而默默无闻,繁杂的非护理劳动占据了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和有限的精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加大了医疗投入,从院外招聘、引进各类人才、学者;在院内设立各级专家、学科带头人,给予高薪收入、特殊待遇。使得医疗与护理的待遇落差进一步扩大,部分护士一时难以接受,出现失望、不平情绪,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自豪感。甚至有些护士选择放弃自己的专业,转到医院其他部门,造成护理人员的流失。再者,如今的护理教育的现状参差不齐,本科、专科、中专教育三剑齐发,一方面输送了高学历的护理人才,而另一方面又招进来低能力的中专护士(当今中专卫生学校招生是在普通高中招生后,生源素质难以保证。可以看到这几年工作的中专护士,她们和70、80年代的护士相比,无论从智力、情绪、学习能力、意志、态度等各方面都要稍逊一筹),如何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值得护理管理者深思。同时,医院为降低护士人力成本,以合同工的方式和待遇聘用护士,也影响了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1.4护理管理误区重重、步履蹒跚、劳神费时、收效不大护理管理历来被认为是医院管理中最有力、最有效的管理;同理,护理队伍也被称作最听话、最好管理的队伍。毋容置疑,现今的护理质控体系,几经修改,不断完善,不能说面面俱到,但可以说细致入微。但是,面对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责任和风险与日俱增。护理管理者整日忙于检查、质控、讨论、整改、培训;护理人员则疲于奔波、应付,护理质量提高收效不明显。
2发展探讨
2.1改革护理器具迫在眉睫请出有实际意义的设想、专利,变纸上谈兵为实际效益,可以通过进一步探讨、论证,确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通过委托、合作等方式进行护理器具工艺、工具的改革与创新,推广、使用科学、简便、高效、实用的护理器具,实实在在解放护理劳动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2.2修订护理教材不容轻视陈旧落后的护理常规、传统机械的操作方法是阻碍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护理事业送来希望的春风,护理科研、护理设计渐成气候。我们期待科学、合理的护理常规,先进、高效的护理器具,跟随时代前进的脉搏,走向护理科学明媚的春天。
2.3优化护理管理多重挑战最佳的技术,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效果是护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科学的评价体系、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关键。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要提高医疗质量,必须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关心护士、爱护护士,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护士地位、提高护士待遇、改善工作条件、简化护理劳动、鼓励护理革新、帮助自我实现。只有通过科研和技术革新,才能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只有通过管理双方共同探讨、论证、交换、沟通才能实现全员参与、自我管理。达到人人关心质量标准,个个参与质量控制,变领导要求为自我约束、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追求卓越。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全面发展。
2分级护理的质量标准
特级护理: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特级护理记录。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一级护理:15min~30min巡视病人1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二级护理:每隔1h~2h巡视病人1次,观察病情。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病人身心需要。三级护理:每日巡视病人2次,观察病情。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1]。
2.1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缺编现象严重卫生部2003年曾调查全国210所医院,按1978年我国卫生部规定病床与护士之比为1∶0.4的标准进行检查,护士缺编医院占93.3%;实际病床与护士之比平均为1∶0.296[2]。中国护士与人口比为0.97∶1000,而绝大多数国家为3∶1000[3],2000年全国平均护士与床位比为0.4∶1,而许多国家都在1∶1以上;美国1.6∶1、法国1.2∶1、日本(0.9~1.2)∶1[4]。可见,我国目前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尚达不到28年前规定的最低标准,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分级护理制度的真正落实。
2.2分级护理质量标准要求的护士人数按分级护理要求的护理内容所需要的护理时间计算,应编护士数=各级护理所需时间总和/每名护士每日工作时间+机动数[5]。应编护士数=病房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平均护理时数(min)/护士平均每日工作时间(min)+机动数。2005年底我院工作总结公布数字显示,全院平均床位使用率为120%,每名护士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480(每日上班时间8h)-240(每周学习时间)/5(减2日周休)=432(min);每科住院床位数40张,一级护理病人每日所需时间为4.5h,二级护理所需时间为2.5h,三级护理所需时间为0.5h[5]。如某病房一、二、三级病人数分别为10人、20人、10人,该病房平均护理时数=4.5×10+2.5×20+0.5×10+13.3/40=2.83h=170min;按护理级别计算应编护士数=40×120%×170/432×(1+25%)=23.6(人),而我院平均每科护士人数15人,每科平均有2名护士工作在门诊,有1名护士总管费用,参与病房护理人数约12人,随着护理记录书写要求的不断提高,每科室至少有1名或2名护士的工作时间用于书写护理记录,实际参与病房护理工作的护士人数仅为应编人数的50%,远远不能满足分级护理工作的需要。
2.3分级护理制度在医护间存在差异医师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病人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内容,但当护理级别与该病人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以医疗为职业的医师,对护理级别的实施及要求较含糊,仅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角度出发,产生了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不但造成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6]。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与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病人身心整体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因此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制度内容的学习[7],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标准性认识[8]。
2.4分级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经济困难与法律纠纷护理人员的低配置,出于管理者经济的考虑,面对过于低廉的护理收费,增加护理人员数量,无疑等于负债经营。增加护理收费已刻不容缓。目前我省护理等级收费标准:一级护理5元/24h,二级护理3元/24h,三级护理1元/24h。而我市医疗市场上普通护理用工最低收费标准为4元/h。我们再次以40张床的病房一级、二级、三级病人数分别为10人、20人、10人为例计算该病区24h护理收费=10×5+20×3+10×1=120(元),仅够雇佣1个普通护工,而护士是经过高等护理教育培养出的医学技术人才,所提供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护理服务,其所从事专业护理服务的价值却低于普通护工,这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质量、分级护理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一定要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使护理工作主体的配置及待遇参照国外同等医院标准。
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分级护理就不能很好的落实,而分级护理又是绝对不可回避的,每一份完整的医嘱必须有护理等级的体现。这一深层次的矛盾不能很好的解决,使护理工作在法律面前,在常规检查中显得被动,护理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努力的工作换不来社会的认可,护士身心疲惫,又难以摆脱法律的纠纷,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由护理工作不到位引发的护理纠纷不断增多,现已有不少省份将分级护理制度公布于众,这本无可厚非,但在缺少实施客观支持的情况下,对护士是不公平的,使护士陷入极为艰难的困境,护士的从业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加班加点工作,身心疲惫,护理质量难以保证,病人的认同性较差,也常因在上级质量检查中出现漏洞受到严厉批评。
3对策
3.1增加投入,转变观念实施分级护理是护理人性化的需要。而分级护理的真正实现,依赖于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增加护理人员的投入,其经济保障应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护理收费的合理增加。改变人们重仪器轻人工,重医疗轻护理,重医药轻护理的错误观念,合理增加护理收入的比例,使护理收入与支出维持平衡,为分级护理提供客观保障和物质支持。实施分级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保护人权,使病人享受到真正的分级护理所带给他们的生命的尊严,使病人得到身心的整体呵护,使护理质量得以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得以保证。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康复的需要。
3.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成为国际竞争的根本点,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点。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价值已成为衡量企业或部门整体竞争的标志。所以,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优势的竞争[9]。人力资源能否发挥最大作用,主要在于科学有效的管理。分级护理制度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政策的有利支持,护理人力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按制度办事,用科学去说话,用制度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
[2]王硕,王薇.困扰与对策——聚焦护理管理座谈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3,3(3):5-6.
[3]蒋艳,沈宁,闫瑞芹.我国护理专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改进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19-21.
[4]刘雪琴,陈玉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8-929.
[5]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3-138.
[6]毕慧敏,蒋兰芬,米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
[7]和书玲.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难点讨论[J].护理研究,2006,20(6C):1664-1665.
1.1一般资料本组198例,男56例,女142例;年龄25~75岁,平均41岁。甲状腺功能亢进53例,甲状腺腺瘤10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5例,甲状腺癌8例。
1.2手术方法单侧甲状腺次全切116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66例。双侧全切加清扫6例。
1.2.1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多发生在术后48h内,是最危急的并发症[1]。常见原因:①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因手术时止血不完善,或血管结扎线滑脱所引起;②喉头水肿:主要是手术创伤所致,也可因气管插管引起;③气管塌陷:是气管长期受肿大甲状腺压迫,发生软化,切除甲状腺体后软化的气管失去支撑的结果等。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甚至窒息,可有颈部肿胀,切口渗出鲜血。术后注意观察颈部是否迅速增大,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术后血压平稳后取患者半坐卧位,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变化,一旦出现血肿压迫或气管塌陷,需立即进行床边抢救,剪开缝线,敞开伤口,迅速除去血肿,结扎出血的血管,待病情好转,再送手术室做进一步检查止血和其他处理;对喉头水肿者立即应用大剂量激素,地塞米松30mg静脉滴注,吸氧,呼吸困难无好转时行气管切开。因此,术后应该常规地在患者床旁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和手套以备急用[1]。
1.2.2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观察发现,危象发生和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急有关。危象时主要表现为高热>39℃,脉搏>120次/min,同时合并有神经、循环和消化严重功能紊乱。表现本组1例患者因急于手术,术前服药时间短,术后27h发生危象。患者表现为高热40℃,脉搏130次/min,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立即予以处理。口服碘化钾溶液3~5ml,紧急时将10%碘化钠5~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以降低循环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氢化可的松200mg或地塞米松2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用退热、冬眠药物或物理降温等综合措施,尽量保持患者体温在37℃左右,吸氧,减轻组织缺氧。预防关键在于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了解心理状况,针对性的解释、开导和安慰,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常规给患者口服2周卢戈液,心率较快者给予心得安,精神紧张者给地西泮,使患者情绪稳定,睡眠充足,体质量增加,脉率稳定在90次/min以下,脉压恢复正常,基础代谢率增加20%以下,腺体缩小变硬。术后早期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发现危象,及时处理。
1.2.3喉返神经损伤主要是手术操作时损伤所致,如切断、结扎、钳夹或牵拉过度,少数是由于血肿压迫或瘢痕组织的牵拉。一侧损伤患者表现声音嘶哑,两侧损伤导致声带麻痹,引起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预防关键在于术中操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血管。术后鼓励患者发音,向患者提问,力求回答简短,以早期判断有无神经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急救药品。本组1例因手术中钳夹、牵拉所致,经理疗处理后,3个月恢复。
1.2.4喉上神经损伤多在结扎,切断甲状腺上动脉、静脉时受到损伤,患者表现声带松弛,声调降低;在进食,特别是饮水时,容易发生误咽、呛咳。应协助患者坐起进食或进半流质食物,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1.2.5手足抽搐手术时甲状旁腺被误切除、挫伤或其血液供应受累都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随着血钙浓度下降,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显著提高,引起手足抽搐,多发生在术后1~2h。预防关键在于切除甲状腺时,注意保留位于腺体背面的甲状旁腺,定时巡回,严密观察,注意面部、口唇周围和手足有无针刺和麻木感,饮食适当控制,限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黄、鱼类等。给予患者高钙、低磷食物,如绿叶蔬菜、豆制品和海味等。症状轻者,口服钙片和维生素D3;症状较重者,口服双氢速固醇,可迅速提高血钙。抽搐发作时,应立即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
1.2.6甲状腺机能减退根据甲状腺体大小和甲亢程度确定切除范围。甲亢一般需切除腺体的80%~90%,腺体切除过多易发生甲状腺机能减退,过少易复发。每侧腺体保留成人拇指末节大小较为恰当(约3~4g)。
1.3护理与观察内容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甲状腺危象,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本组198例,均临床治愈。并发症:切口内出血1例,甲状腺危象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1例。喉上神经损伤1例。
3讨论
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肿瘤和甲亢的基本方法,只要熟练掌握手术要领,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操作轻柔,止血彻底可靠,充分显露甲状腺体,合理切除腺体多少,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是预防并发症的最根本的方法。手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并发症,准确无误的处理并发症,是防止其继续发展的关键。本组切口内出血1例,及时床边处理,缓解呼吸困难,避免了窒息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一般是0.5%[1],本组发生1例,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说明为粘连牵拉所致,非真性损伤。总之,甲状腺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精心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和谐医疗、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