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校长交流材料范文

小学校长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校长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校长交流材料

第1篇:小学校长交流材料范文

一、校长培训体系分类内容

目前,学院为中小学校长开设的专业培训体系可以按照任职时间跨度分为职前培训、新校长培训、在职培训和提高培训4个阶梯式项目。

1.校长职前培训

校长职前培训主要是NPQH项目,即国家校长专业资格(theNationalProfessionalQualificationforHeadteachers)培训项目。在英国,通过校长专业资格培训是获得校长职位的硬性要求,该项目以国家校长标准(NationalStandards for Headteachers)为具体依据,专门为那些有志于成为校长并有强烈动机的申请者而设计。培训时间通常为4~12个月,期间学员可以获得一对一的辅导,可以利用学院的学习资料、在线资源,并可以进入在线社区参与同其他学校领导的专业对话。

整个项目有5个阶段,一是预申请阶段,测试自己的准眢情况。二是申请阶段,通过在线申请,表明自己已经具备《国家校长标准》所规定的专业、经历等6个领域的要求,并提交单位领导出具的介绍信。三是评估阶段,在线申请通过后,申请者首先要完成在线自我评估和全方位自我诊断活动,然后参加为期两天的考评活动,主要测试申请者校长角色的定位以及个人实力和胜任校长所具备的发展领域,完成这两个评估程序,就正式成为NPQH项目的学员。四是4-12个月的专业发展阶段,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个性化发展道路,这个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另一单位挂职锻炼5~20天;与其他学员进行同伴学习;回本人单位,在工作中学习;参加全国性、地区性或当地专业发展活动,如会议、论坛和高级讲习班。最后是结业阶段,当学员感觉准备充分时,便可提交自己结业评价的证明材料,评价采用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一旦通过便可授予全国校长专业资格证书。

整个项目的培训费用将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收取,对于来自少于100人的小型学校的学员,费用由培训学院承担;对于来自各类直接拨款学校(Maintained sch001)的学员只收取整个培训费用3800英镑的20%,也就是760英镑;对于来自英国以外的学校学员则要收取全部费用。

2.新入职校长培训

承担这一培训任务的项目名称叫“开端计划”(HeadStart),主要为获得国家校长资格的人士和新人职的校长而设计。参加该项目的校长可以获得一位经验丰富的现职校长作为自己的专业伙伴(Professional partner),同时也可以利用学院的高质量、背景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本地的各种发展机会。该项目的时间对于刚通过国家校长资格、还未获得校长职位的学员可以一直延长到获得校长职位,然后可以注册参加下一轮培训;对于新人职校长则是职业生涯的前两年。

与校长职前培训相比,新人职校长培训最大的特点是新校长要与自己的专业伙伴密切配合,并在专业伙伴的建议、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作为专业伙伴,需要在新人职校长的前两年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基于个人需求的支持。具体包括:给新人职校长提供建议、支持和要求;利用基于行动的学习技能鼓励新人职校长反思他们的专业实践;支持新人职校长领导与管理的创新;帮助他们理解地方和国家儿童服务议程内容及其重要性。

这个阶段的培训费用一般由学院从新入职校长培训的国拨经费中为每个专业伙伴的学校提供1000英镑的补助费用,同时,专业伙伴到新人职校长学校指导可以获得每天150英镑的生活补贴。

3.雇职校长培训

承担这一培训任务的项目名称为“在职校长领导项目”(Leadership Programme for Serving Headteaehers),2003年升级被"Head for the Future"项目取代。这一项目主要是针对在一所学校任职领导岗位已3年以上的校长,帮助他们回顾他们在领导学校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侧重于领导者的个人发展、领导风格等方面的研究、诊断与分析。探讨管理层的实践和发展,如面对挑战和机遇,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对策。

在项目开始之前,校长和他所在学校的其他成员要完成一个诊断性问卷,分析校长的领导方式、校长特点和学校背景。校长还要为规划和目标设定准备好有关学校成就材料和评估数据,并考虑有关成功和没有解决的例子以在工作坊(Workshop)交流。工作坊为期4天,前两天,参加者会收到对他们的绩效做出的评估反馈,评估会分析从成功校长访谈中得到的信息,并探索领导方式、学校改进背景以及学校绩效之间的必然联系。工作坊的后两天,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让校长联系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提高目标制定一个行动计划。期间还向参加者介绍“信息和交流技术”以及“领导方案伙伴”计划。通常而言,每一个工作坊都有12-14位参加者,外加两位资深培训人员。

这个项目的培训费用在当时(1998年)完全由威尔士议会政府承担(Welsh Assembly Government),因此学校和代表不会支付任何费用,不仅如此,政府还支付交通和生活补助。升级为"Head for the Future”项目后,对于小型学校(百人以内)参训校长完全由学院支付,其他学校按照每人750英镑的标准收取。

4.校长提高培训

对于成功的和出色的校长,学院为他们推出了“地方级教育领导”(Local Leaders of Education)和“国家级的教

育领导”(National Leaders of Education)两个提高项目。通过前者培训的成功校长将被地方当局任命为其他校长的导师和职业教练而开展工作,地方级教育领导的产生需要经过学院的预选、正选、培训和持续发展四个阶段。培训出一名地方级教育领导需要为期8-12周,每周四天的时间,之后地方级教育领导们被安排到学校,与地方当局一周进行一天或一天半,连续几个月甚至一年或更长时间的研讨,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素养和能力。

国家级教育领导是那些同学校教职工一起,利用他们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表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的杰出校长。许多先前工作在具有挑战性的学校的国家级教育领导都曾有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他们工作的学校即成为国家支持学校(NSS)。国家级教育领导培训项目根据学校改善的情况,一般需要1~3年时间,成为一名国家级教育领导不仅意味着每个儿童获得了高质量的教育,学校和学校员工获得了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而且也意味着其将获得在参与国事活动中、学院未来发展战略建议等方面的发言权。因此国家级教育领导的选拔、培训将更加严格和艰巨。

以上两个培训项目中除了交通和生活费用外,其他费用全部由学院资助,地方级教育领导培训期间,其学校可获得地方当局每日300―500英镑标准的损失补助。而国家级教育领导者的学校,将得到国家大量持续的无偿补助。

二、校长培训体系的主要特点

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推动着英国校长培训的蓬勃发展,培训分类明确,注重个性、能力和实践,培训经费充足的培训特点,使英国的校长培训在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分类明确

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既有为愿做校长的人提供的“校长专业资格”项目培训,也有为新人职中小学校长和在职校长提供的各类人职与在职的资格与发展培训,还有为优秀校长和杰出校长提供的地方级和国家级教育领导项目的培训发展空间,形成了从“校长候选人”到“资深校长”的一套相对完整而又连贯统一的培训体系,具有分类分层培训的明显特点。分类分层培训不仅增强了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在校长培训与校长角色转换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2.培训注重能力和实践锻炼

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内容、方式上充分体现了注重实践、提升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一取向又决定了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者必须是成功的校长等具有实际经验的人,而不是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例如,在培训中非常注重学员之间、学员与当地专业伙伴以及地方当局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以解决自己学校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培训的方式上,理论面授课时较少,大量的时间是到别的学校挂职锻炼或在自己学校进行实践学习。如“校长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学习,全部面授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但持续的时间长达一年。学员接受面试后,便通过到学校担任领导职务进行实习,参加各种会议、论坛,在单位边工边读等方式进行大量的实践和反思,在行动中加以改进。

3.培训经费充足有保障

在加强对校长培训项目组织;管理和指导的同时,英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还有有力的经费支持。1995年4月英国正式出台的“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The Head一teachem’Leademhip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第二部分规定,在1995年4月1日以后新任命的校长均可获得2500英镑的培训资金,这笔培训资金可用于中小学校长上任两年内在任何部门任何时候的培训,从而为校长参加培训提供了经费保证。到2004年增加到4000英镑(学校或校长还相应地支付500英镑用于参加培训)。不仅如此,一旦校长获得地方级或国家级教育领导荣誉,所在学校还会得到来自地方当局和国家不菲的资助。

三、校长培训体系的经验启示

英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培训为我们勾勒出一张层次清晰、设计合理的路线图,同时反观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培训现实,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1.健全规章制度,狠抓校长培训实效

当前,提倡教育家办学已成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内在动力和目标追求,全国各地也在纷纷开展诸如“名校长”、“十佳校长”等评选活动。国家从七五开始,连续开展了多轮校长培训,这说明国家已经非常重视校长专业发展及其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但究其质量与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一些受训校长私下里对培训这样“总结”:“玩上几天、花掉几千、写上几篇”。国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却收效甚微,不得不令人深刻反思。与英国校长培训相比,不难发现,我国现行的校长培训规章制度一方面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可操作性不强。英国1995年、1998年分别颁行的《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国家校长标准》和《国家校长专业资格》,不久获得英国议会通过,《国家校长标准》随即被确定为校长行动的依据和培训的指南。这样,校长培训工作就纳入了一个系统和正式的轨道,从而使校长进修提高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得到了很好地承认。相比之下,我国原国家教委于1991年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以及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仍然属于部门规章,较之以国家意志确立的《校长标准》(或《校长法》),其立法技术和可操作性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国亟需出台具有法律性质的校长标准,完善现行校长培训法规体系,从制度上对校长专业培训加以约束和规范。

2.施行分类分层培训,在实践中提升校长管理个性和能力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培训模式和要求,各地在校长提高培训中缺乏经验,往往是将为期五年的专题培训内容集中到一年进行,正、副职校长以及中、小学校长也集中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进行培训,出现参训人员“一锅煮”现象。校长的培训层次不分明,培训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培训方式专家化、理论化、满堂灌,缺乏针对性、互动性、个性化,严重脱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和校长本人特点。因此,借鉴英国校长培训经验,我们在校长专业培训中应突出分类分层原则,按照校长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事先进行调查,做需求分析,征求校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实际需要。培训教师要多样化,要尽可能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中小学校长作为新人职教师的实践导师,对其学校管理与领导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的理论学时要缩短,要增加校长的实践培训时数,通过校长之间的交流、挂职锻炼、参观考察以及行动反思等方式,提高校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小学校长交流材料范文

教育系统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培训会就师德建设和如何做好中小学校长工作,要求全市各级教育干部,认清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学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校长。

我市教育系统利用暑期举办校长培训班,集中学习、研讨、交流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问题的做法。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市教育健康快速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新形势下,我市广大校长教师要从自身建设入手,以“八德”修养为目标,着力提升自身素质。

一要培养“为善”之德,对学生心存善心,让学生始终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二要奠定“仁爱”之德,倾注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依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要树立“无私”之德,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克服各种私心杂念,为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勇于奋斗,牺牲自我,把一颗圣洁的心灵奉献给学生。

四要恪守“淡泊”之德,专心致志做学问,一心一意干事业。

五要弘扬“敬业”之德,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精力用于教育教学,把自己手中的职业当作事业去做、去研究,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六要力行“公正”之德,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

七要确立“服务”之德,学校领导要为老师和学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八要锻造“博学”之德,爱学习,爱读书,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渊博起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就如何当好一名中小学校长。新形势下,各级校长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学校中的核心地位和导向作用,要具备七种能力。

一是科学决策能力,善于观察和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及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和部署,使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可持续地发展。

二是协调组织能力,学会用干部,充分发动群众,发挥好学校一班人和教职员工的集体作用。

三是指导评价能力,能够对一所学校一个时期内的成绩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四是约束控制能力,对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约束控制和把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工作按照正常秩序运行,新晨

五是说服教育能力,加强与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3篇:小学校长交流材料范文

■ 构建学习平台,提供氛围保障

■ 优化阅读环境,让校园散发书香

■ 有效机制保障,培养阅读习惯

■ 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阅读环境亟待优化

主持人提示:目前学生在阅读时间、阅读对象、阅读兴趣等方面存在缺陷,如何让校园阅读充满生机活力、更能充分彰显阅读的功能、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并要尽全力解决的问题。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志明:虽说阅读应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日常习惯,但作为传承文明主阵地的学校,应当让学生阅读更科学、更全面、更有品位。如何让校园阅读充满生机活力、更能充分彰显阅读的功能、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并要尽全力解决的问题。现在,“书香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校园阅读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校园阅读只停留在图书流通、阅览室开放等表层运动,缺少阅读――活动――交流――润泽的系统设计;校园阅读只满足于让学生读,而忽视阅读方向、阅读方法、阅读应用方面的有效指导,所以收效还不是很大;阅读内容相对单调,没能从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角度精心选择和安排;学生阅读还基本局限在学校内,与家庭和社会的对接还没能圆润妥帖;校园阅读的整体系统构建还不健全,相关的学校阅读规范还未能真正形成,阅读的评估体系需要指向明确、科学性强。

安徽省芜湖市柳春园小学校长昌献富:学校在校园读书节期间曾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生主要在阅读时间、阅读对象、阅读兴趣方面存在问题。在阅读时间方面,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学生疲惫地奔命于题海之中,一切可占用的时间都被占用了,没有独立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中平均阅读时间占比不足10%。在阅读对象方面,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以教辅书和漫画故事居多。此外,大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还是显得比较随意,多以个人的兴趣来选择课外读物。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阅读的兴趣、态度方面,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学生课余生活单调,他们除了看电视玩游戏之外,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特别是对读书缺乏足够的兴趣爱好,加之教师、家长在阅读方面不能给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一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动,阅读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更没有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校长张基钿:据媒体报道,中国读书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去年,中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同时,只有不足1000万人喜欢阅读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很多青少年甚至不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对于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及作者能说出一二的不足10%。就西柯中心小学而言,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55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39人。我校的外来民工子弟较多,他们的父母大部分忙于生计,有的家长虽然十分重视孩子的语文成绩,但往往把注意力停留在卷面的分数上,希望孩子通过看书能提高学习成绩,很少考虑对孩子整体语文素质的培养;还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喜欢在电视前或者搓麻将、打扑克中度过,几乎不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也是孩子没有兴趣来选择阅读的原因。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家中没有良好的读书环境也缺少书籍,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随迁子女存在松懈,学习基础差,阅读兴趣不高,综合素质欠佳等情况。

河南省商丘市民主路第二小学校长张国栋:尽管国家大力提倡全民读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把阅读提到很高的位置,但是,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以我们学校和周边中小学为例,校园阅读普遍存在学生“不好读、不会读、没时间读”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当地经济欠发达,阅读缺乏社会氛围;二是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使学生“没书”读,没“地方”读;三是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师、家长仍将提高学业成绩做为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阅读呈现功利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与时间基本上由家长支配,自由阅读的时间被剥夺。学生没时间阅读,享受不到读书的快乐,不快乐的结果只能是不好读,不会读。

江苏省泗洪县明德学校校长荀定永: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汇,是文化传承的钥匙、文明进步的阶梯。推进校园阅读、建设书香校园,是提高师生素质、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大事。可如今,师生阅读现状堪忧:“快餐”阅读、浅阅读、被动阅读多了,主动、深度阅读不够,更有人认为阅读多余,把阅读当负担。如何改变现状,推动书香校园建设,让阅读成为师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线,这是摆在我们校长、校领导班子面前最大的问题。

构建学习平台,提供氛围保障

主持人提示:规定阅读量,引领学生读书,让全体师生都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学校才会浸润在读书的氛围中。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校长张基钿:西柯中心小学自2004年建校来,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增加,短短的十年间,学校经历两次扩建,每一次建设中学校都注重为师生的阅读提供保障。在第一次扩建中,建成了拥有120个座位的学生阅览室;第二次扩建,高标准的图书馆落成了,现拥有36650册图书,还开设了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网络教室,教师书吧也在建设当中。学校师生随时都可以去自由阅读喜爱的书籍、报刊、杂志。同时,各班配备图书角,建立班级小书库,每班开展“献一本,读百本”活动,师生共建富有特色、童趣的读书角,如“畅游书海”“书海拾贝”等,开辟充实班级图书数量及类型;建立好书漂流站,开展跳蚤书市,定期进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学生在设计班级读书口号、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了读书的兴趣,增强读书意识。漫步西柯中心小学的校园,书香洋溢的环境,新颖别致的花园,处处可见孩子们静静阅读的身影,校园是最美的读书圣殿。

江苏省淮安市茭陵乡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开辟渠道,丰富书源,按照省规定标准装配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各班利用学生捐书、班级购书、社会赠书等多种途径建立起班级“书海拾贝”图书角,班级生均备书量5本左右。此外,学校将各班图书统一登记在册,采取“组内漂流、班内漂流、校内漂流”三种形式,加大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图书资源共享的目的。另外,校广播站每周三推出了“走进名家”“佳作导航”“美文诵读”“心声选播”“我是小明星”等读书栏目,学校按年级组织学生收看美文诵读视频、配乐朗诵等电子书刊,多渠道、多感官、多元化地进行立体阅读,真正让学生快乐读书、幸福读书。

广西南宁市逸夫小学校长李月葵: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了几年,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二,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放弃了课外阅读。为此,我校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100本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编排整理了“南宁市逸夫小学‘书香竹韵’阅读校本课程书目”。并根据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将这100本书科学合理地安排到每个月的阅读校本课程当中。按照“阅读导读课――自主阅读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拓展课”的模式,向学生进行集中系统授课,阅读该月推荐的新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除了开设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我们还规定有弹性的课外阅读时间。如晨午读、课间、无作业日、双休日等时间。无作业日,老师们只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如:低年级,背诵、摘抄精美词句;中年级,进行经典美文阅读训练,并仿写好句好段;高年级,了解中外作家,赏析经典佳作,撰写读书心得等。

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中学校长祝卫国:邢台十中把4月确定为学校读书月,4月8日确定为学校读书日。大家知道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围绕世界读书日纪念活动把读书推向。同学们征集设计出了读书活动标志,读书活动旗帜,推选出了几位读书形象大使,形象大使有学生、家长、老师、也有周边小学推荐来的小学生。教育影响未来,影响是重要的,影响靠得是榜样的力量,学校里的榜样是老师,为了推动老师多读书,让他们自己到书店里选自己爱读的书,不限制买哪些书,但不超过300元,时间为一个星期,过期作废。一个星期过后,图书馆里增加了许多有趣书,书法、绘画、收藏、集邮、机器人、生命科学等等,过去冷冷清清的图书馆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看到图书管理员开心的样子,我对他们说:“是这些有趣的书留住了老师和同学的心。”

河南省商丘市民主路第二小学校长张国栋:营造氛围,提高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校园环境布置,墙壁上有名人关于读书的格言,班级有读书角。时间上,每天有“晨诵课”,每周开设1节阅读课,定期开设“美文推荐课”。规定教师阅读量,引领学生读书。让全体师生都能认识到阅读的重大意义,浸润在读书的氛围。理解常阅读、会阅读才能成长的更快、走的更远,成长的更健康。班级还定期召开阅读心得交流会,同学介绍自己阅读感兴趣的情节,谈阅读后的体会,讲最感兴趣的片段、名言等。学校开展校园朗读比赛、故事会、阅读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开展学生与家长同读一本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读书,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学生读书快乐了,自然固化兴趣,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优化阅读环境,让校园散发书香

主持人提示:学校是读书的地方,学校最基本的工作是着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倾情于书香校园的打造,让每一个孩子保持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

安徽省合肥市望湖小学校长胡冬梅:学校是读书的地方,学校最基本的工作是让每一个孩子保持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把学校建设成图书馆中的学校,把图书馆打造成师生最向往的地方,让阅读成为最自然的最重要的事情,让全体教师都视推广从阅读中学习为一己的责任,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为此,合肥市望湖小学秉承“让每个生命自由舒展”的核心价值观,积极从书、时间、活动、人四方面打造望湖阅读环境,形成望湖书卷气质,展现望湖舒展教育魅力。目前学校藏书23951册,生均达到28册。值得骄傲的是,这里的藏书都是学生爱看而不是凑数应付检查的书。从今年3月借阅统计图中看出,生均借阅12本,每天中央图书馆的接待读者数在500人次,实际进馆达300人次。

江西省新余市五一路小学校长付志敏:学校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创设条件,使学生能读:一,完善“个人书橱”“班级读书柜”“学校图书室”三级书库。学生在家中建个人的小书柜,提倡在家中与父母共赏共读;每个班级完善读书角,做了一面墙的书柜,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学校图书室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师生图书借阅工作和图书推荐工作,每月拟出好书推荐目录。二,开辟学习园地。在学习园地里介绍好书,每天介绍一条成语典故,一首古诗,几条歇后语,或几条民间谚语,要求学生抄录背诵。三,设立学校图书走廊。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被图书所包围,犹如走进知识的殿堂,就能随时借阅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四,利用社区图书资源。每天利用下午四点半放学时间,辅导员老师将留守儿童带进社区图书室进行阅读交流。

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文小勇:近年来,学校立足于“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的办学理念,着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倾情于书香校园的打造,积极推进市教育局倡导的“快乐阅读”工程,用书籍点亮人生,让经典润泽生命,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阅读格局。形成了“乐于奉献,感恩为雅;乐于内省,自控为雅;乐于学习,勤奋为雅;乐享人生,幸福为雅”为核心的“乐雅”文化,校园内氤氲沁人的书香,用文化引领着师生的幸福成长。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为师生提供优秀的、充足的阅读资源。一方面,建好名师工作室,设立教师“书香氧吧”,为教师提供有助于专业成长的报刊专著,鼓励他们走近大师身旁;另一方面,开放校园爱心图书馆,设立“班级图书漂流柜”,鼓励家长给孩子设立“家庭个人书橱”,将《亲爱的汉修先生》《草房子》《城南旧事》《绿野仙踪》《昆虫记》等一本本好书作为精神食粮送到孩子身边。学校倡导的“为孩子买一本好书,可让孩子分享50本好书”阅读理念,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适合阅读的读物。

江苏省泗洪县明德学校校长荀定永:新学校投入使用以后,辅助用房首先投入使用的是学校图书阅览室。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书目,按照师生喜欢的自选书目,学校首次购入图书3万余册,师生们兴奋了。同时,还在校园里建立了近20处校园图书角。在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图书角,学校补充一部分、师生捐献一部分,充实了所有图书角。为了进一步营造阅读环境,在校园里建设了一组书的形状变迁史,从简、帛、折、线装、现代纸质书到电子书。此外,还在校园道路旁、广场上、花园里安置了座椅,以利于师生可以方便坐下看书。为了营造校园阅读环境,真正做到“让师生抬头看得见书,伸手拿得到书”。

新疆克拉玛依准东第三小学校长邹进勇:创建书香校园,认真开展好校园读书节、班级读书角、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进行“书香班级”“读书小能手”“读书好少年”的评选。学校藏书全部面向师生开放,每学期都在师生中开展“我讲我的课改、学习故事”活动和“读书交流会”。师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极大提高,读书热情更加高涨。很多教师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在教学平台中,撰写交流日志已经成为一些教师的必修课,全校教师累计在学校教学平台上发表日志6969篇,案例129篇。学校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积极向学生推荐经典文化读物,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倡导营造一个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各班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班级书架等有效资源,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确保学生阅读的健康。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校长曹进: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书香生活教育的旋律,打造有特色、有魅力的书香校园。实施了书香生活教育课题研究,全视角探寻做好校园阅读的机制。尤其是在阅读的背景下,形成了一批志向于阅读教学的老师,引领了校园读书的潮流。学校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语文教学风格,从童话阅读教学到经典阅读研究,从个性化阅读探索到童本作文漫步等,基于阅读的特色班级悄然形成。

有效机制保障,培养阅读习惯

主持人提示:落实扎实有效的保障机制,将阅读走向规范化,提升阅读的质量,保障学生在校阅读时间。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志明:校园阅读要落实扎实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是时间的保障。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早晨、中午或下午放学后的学生在校闲暇时间,统一安排20分钟左右的阅读。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要制定详细的学生读书计划,提出具体的读书要求。提倡“作业式”晚读活动,每天家庭作业可布置一定数量的读书内容,培养学生养成“与书为伴、快乐入睡”的习惯。二是方向的保障。要制定“学生必读”书目,明确分学段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到更多的好书。三是材料的保障。图书馆要认真做好新增图书及时上架与推荐介绍工作,做好定期、开架出借工作,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图书。学校阅览室要有较多的报刊品种,定时开放。各班级要建立并完善班级图书角,不断扩充数量,逐步完善管理,发挥其补充作用。四是考核的保障。可建立阅读考级制度。根据学段实际,从阅读数量、阅读方式、阅读成果等方面确定阅读的等级,完善考级目标、内容、方法、策略,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阅读等级评定,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让阅读考级真正助推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的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要涉及读书内容的考查。在经典背诵、读书心得撰写、读书笔记、读书手抄报编辑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数量质量要求。

安徽省合肥市望湖小学校长胡冬梅:为了将阅读走向规范化,提升阅读的质量,保障学生在校阅读时间,阅读走向课程化是必然的。学校以图书馆资源为依托,全方位构建开放有活力的阅读课程――基础课程,也是必选课程,包含诵读课程、自由阅读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图书馆课程、学科阅读课程。润色课程,即自选课程,包含主题下的群文阅读课程、小古文课程、读写课程等。除去间隔时间较长的阅读课程,我们已能保证学生在校每日阅读不少于30分钟,同时鼓励在家不少于30分钟的阅读时间。多样的阅读课程也保障了阅读的品质。

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文小勇:文化是魂,制度是纲。文化是引领,是浸润,要想真正将“快乐阅读”落到实处,使“书卷情怀”根植校园,还需要建立与完善长效的阅读机制,扎实抓好师生阅读的常态管理。为实现“书香校园”的发展战略,我校及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和全体语文老师为组员的阅读工程领导小组,集体研讨制定出周密的读书制度和详细的读书活动方案。从教师、学生、家庭三个层面,以“四个确保”为抓手,让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确保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我们突出了“四时检查”,由校教务处牵头,不定期,经常性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查,比如平时检查阅读课是否专课专上,常规教学检查学生的阅读摘抄本、读书笔记的实用程度,期中检测时,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古诗文背诵情况,学期末安排读写检查的笔试。此外,学校设计印发亲子阅读记录卡,请孩子和家长共同填写家校“阅读联系卡”和学生“阅读储蓄卡”,一起分享孩子的阅读快乐,鼓励他们将自己的阅读历程、读书感悟清晰地记录下来,真正使阅读成为生命成长的一种良好习惯。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校长王冀敏:要让儿童阅读走得更远更有力量,需要学校在制度上予以保障,提供多种适宜的平台,促进和鼓励教师投身于儿童阅读之中来。首先是把儿童阅读纳入课程。把儿童阅读看作学校一项重要的校本课程来实施。结合学校“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的核心办学理念,采取“编制-使用-修订”的循环递进办法,形成了我校校本化的阅读教材――《七阶阅读手册》,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我们把阅读排进课表,让阅读具有“法定意义”,确定其地位,以此来保障阅读的时空与质量。每个班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进行专题阅读。阅读课要有任务,有记录。另外每班还利用中午时间每周安排一次进馆自由读书时间。

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主持人提示:校园生活是多彩的,围绕读书这个主题,学生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参加。但是,在读好书的同时,还要注意引领学生走近自然,走向社会,读生活,读社会,读自己的人生目标,让他们全面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志明:目前,校园阅读从内容上看比较单一。一般重视励志类、文学类、社科类作品的阅读,而忽视科普类、实践类、创新类作品,造成学生素养发展有偏差,不全面。为此,“校园阅读”要进行顶层设计,要从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高度确定阅读内容,统筹兼顾,整体安排,让学生通过阅读,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步提升。学校阅览室要多订科普类期刊,图书馆要多购置科普类读物,让学生的阅读生活不但同文学大师握手,同时也同科学巨匠交谈,不仅在现实的世界中畅想,也在幻想的天宇中遨游,让他们的阅读与科学拥抱。

第4篇:小学校长交流材料范文

■ 良好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成长

阅读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主持人提示: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快乐,获得审美体验的最佳途径,更是直达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是中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也是他们将来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必备的素质。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志明:阅读对学生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德国文学家赫曼赫塞说过:“大自然是上天最伟大的创作,但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全部都在书本里。”作为成长中的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他就找到了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最佳途径,他的成长就能不断汲取充足的养料、不断修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找到提升的阶梯。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优秀的阅读能力不仅是中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也是他们将来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必备的素质。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校长袁景林:阅读应该是幸福的,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当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他们灵动的思维,闪亮的眼睛,无不流露出阅读带来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快乐,更是直达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书本或许能给孩子提供不同内容,但阅读却能带给孩子精神享受。当孩子们在琳琅满目的书丛中挑选着自己中意的书籍时,阅读就像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吸引着他们;当孩子们手捧书籍痴迷专注时,阅读能带他们进入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书的世界里体验百味的人生;当孩子们品味着绝美文字与华丽篇章时,阅读又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番美的境界。阅读就像是一把钥匙,它让孩子们在不同的书籍中找寻到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河南省商丘市民主路第二小学校长张国栋: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由喜欢阅读,到会阅读,到形成习惯,是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现代社会需要人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而阅读则是终生学习最为重要的载体。所以,认真做好校园阅读,把学生读书学习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应该成为学校校长、教师展示教育能力的体现!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校长袁炳飞:小学生就是正在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处在成长中的充满可能的未成年人。他们已有的身心特质、生命经验、文化阅历都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取向更多的基于天真自然的直觉感知。在阅读上,儿童的阅读进程与提升大致源自三个因素。一是因为好奇,文本世界是一个新鲜奇异的世界,对于儿童充满魅力;二是因为喜欢,了解、理解、掌握和探索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发展基因,儿童在阅读中会不断地为这一世界中的人事物景所吸引、感动、唤醒、点亮,于是,这种对于文本世界的喜欢会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由即时走向持久,由单一走向多元;三是因为期待,儿童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希冀会成为一种由内而外、内外协同的阅读驱动力,儿童会在自己不断深化丰富与自主的阅读中,产生对于认识和建设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更多期待。而期待又会转化新的好奇与阅读驱动力,于是儿童会逐步成为文本世界的自由人、探索者和创造者。所以,阅读不等同于语文学习的拓展与延伸,也不等同于学习生活的自主开发,更不等同于儿童走向成长成功的阶梯。理想的阅读,应是儿童自由、自主、自得、自享的一种富有意趣的精神文化生活。

良好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成长

主持人提示: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安徽省芜湖市柳春园小学校长昌献富:学生的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的要求,也是支撑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的阅读技巧必然会让学生受益终身。《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还相应地在各个年级段提出了“喜爱图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等具体目标,目标的细化量化更加凸显了阅读的地位,也反映出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立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和学校效率的提高。

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中学校长祝卫国:学生的阅读是持续的,要说这持续应该是阅读不能停止、阅读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持续不断地阅读,才能解开束缚中学生的思维翅膀。然而现在的中学普遍的应试教育思想十分坚固,一味地坚持认为只有把学生关进教室死学才能取得高分数、升入好学校,在这样顽固教育观念的高压下,学生哪里来得时间去阅读?所以,一些学校开展的阅读课活动,完全是一种形式,只是为了证明一下,学校也要求学生阅读。其实,与其做样子让学生上阅读课,倒不如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一些喜欢的书籍,这种方法好在省去了做做样子浪费掉的大量时间,也好活跃一下思维,开阔一下视野,获得一些灵感。邢台十中从2012年初课改,改变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生听,成为学生主动的课堂。学生学习的习惯也随着发生变化,前提是他们在学习,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想着要补充一些什么。这一补充的思考,他们就要翻看一些相关的书籍,阅读习惯自觉就有了。这样的阅读,不是强调学生阅读,而是学生根据课程的需要阅读,跨过了搞形式、做样子、被阅读的阶段,直接进入了需求阅读的自发、自愿、自由阶段。学生的阅读是重要的,因为阅读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可以学习书中的榜样、可以找到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校长袁炳飞:阅读,不只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相对于现实生活更为主观间接的文化生活,也正因为间接,自然可以超越时空,可以弥补现实世界对于具体某一儿童的不公、不平与不及。更重要的是,文本世界又是更普及更平民更经典更开放的文明世界,因此,儿童是否真正进入和有效享用文本世界,对于其一生发展的基础奠定、走向优选和品质提升关系重大。对于儿童的学生时代,文本阅读世界显然不只是其成长发展的一个基本路径。儿童通过阅读可以促进自身的认知发展、个性优化和社会性优化,从而在不断地了解世界中成长自我,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建设世界。

第5篇:小学校长交流材料范文

1、教学观摩。三名毕业班教师分别上了一节复习课:x村小学马x的语文课《母亲的耳朵》,x小学苏x的数学课《分数应用题》,中心小学康x的英语课《howdoyoumakebodyspronganbhealphy》(中文:你如何使你的身体强壮又健康)。为了上好这三节课,镇中心教研组于5月13日下校听了这几名老师的课,对3节课分别作了指导;之后,这几名老师又修改了导学案,对其中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又作了改进,以此体现课改精神,为其他教师更好地把握复课方向提供了借鉴。

2、分组开展复课研讨。我们将参加会议的教师按照所任学科分为语文组、数学组和英语组,由一名教师主持。上课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围绕所上的课进行了热议,大家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言来语往,讨论热烈,争辩中充满智慧,讨论中富有激情,体现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整个研讨活动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效果。

3、镇中心教研组对小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成绩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4、大会交流发言。镇中心小学和袁科小学作了毕业班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两所学校围绕复课工作、毕业班学生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后勤保障服务等话题发了言。

第6篇:小学校长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促进 中学校长 专业发展 培训模式

校长培训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教师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校长专业知识训练。因此,科学系统的培训就成了校长专业化的捷径。也正因为如此,教育部于1999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其中第五条规定:“参加培训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在职校长每五年必须接受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并提出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较系统学习校长专业理论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再从校长培训的实践层面看,我们对70所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86.1%的校长认为校长培训对自己的管理工作影响较大,其中认为影响很大的占35.4%。说明校长参加培训确实很重要,而且也有较好的效果。当然,校长培训非常重要,并不能证明每一次校长培训都很有效果,因而,培训的质量就成为培训机构的重点研究课题。为了通过校长培训有效促进农村中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我们积极开展了促进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在众多的校长培训模式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模式的实践,同时认为这三种培训模式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是比较有效的。

一、“主题组班,滚动培训”的模式

这是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提出的,借鉴德国教师培训中的“主题核心模式”,结合农村中学校长实际需要组织实施的一种农村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的模式。是“主题形式、教师组班、菜单操作、校长自选、分年(滚动)培训、累计学分”的简称。即每年由培训院校根据基础教育形势发展及应训校长的实际需要,确定若干个主题(每年10个左右),由教师组班,每个主题围绕一个中心,或专家讲学,或参观考察,或组织研讨,或经验介绍,校长在给出的若干个主题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选2-3个主题参加培训,每修完一个主题,给予登记相应的学时,一轮培训(5年)中累计修满240以上学时者,发给浙江省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结业证书的一种培训模式。该模式有九个主要环节,其运行程序:确定培训对象调查分析需求确定培训主题制定主题计划公布主题安排组织校长报名实施主题培训培训总结反馈培训学分登记。①这是一种以人(校长)为本,以校长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较强针对性和较高的校长需要满足度的一种培训模式。其适用对象为应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

实施该培训模式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选择好组班教师。组班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制定主题计划,开发培训资源,聘请主讲教师,组织参观学习,组织培训研讨,做好培训考勤等。为此,组班教师必须始终关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校长、教师一线工作情况,深入到中学去,熟悉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之适应高要求的培训工作。必须不断进行总结反思,重视对校长培训工作的研究,探索培训的内在规律,提高培训质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培训特色,真正使自己成为以培训专家为主,以学科专家为辅的“双料”专家。我们不但精心挑选组班教师,选派组班教师到中学挂职锻炼,而且每年召开组班教师座谈研讨会,不断提高组班教师实施主题培训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精心设计主题培训方案。主题培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理论型和研究型。理论型的主题培训,以开阔校长视野,拓宽校长思路为主要目的,其主题结构由单维的专家讲学(围绕主题开设几个前瞻性的理论专题)组成。研究型主题培训,其选题范围一般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也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问题。通过培训、研讨可以让校长们对这些问题有比较正确、清晰和透彻的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这一类型的培训要解决两个问题,即观念(认识)问题和行动(操作)问题。因此,一个完整的研究型主题的结构应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学习、实践借鉴、分层分组研讨。

第三、加强过程管理和培训服务工作。实施“主题组班、滚动培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1)树立为校长服务的理念。培训也是一种服务,培训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要想校长之所想,给校长之所需,急校长之所急,为校长排忧解难,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以及对校长的吸引力。(2)认真做好培训前的报名、场地设施、培训资料等准备工作,为培训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3)扎实抓好培训过程中的考勤、考核及服务工作。校长在学校是领导者,管理者,但在培训时的角色是学员,要接受较为严格的纪律约束。我们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培训签到制度,严格考勤纪律,并按校长出勤情况确认相应的学分。(4)认真做好反馈工作,包括各县(市、区)校长培训情况向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反馈,校长年度培训情况(主要是所修的学分)向校长本人反馈。

第四、积极开发培训资源。“主题组班、滚动培训”模式中开发校长培训资源的途径主要有:(1)理论学习中主讲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建立专家讲学效果的学员测评制度,建立干训兼职教师师资库等;(2)金华市名校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我们聘请金华市的名校长作为中学校长培训的兼职教师,将他们最拿手的、研究最深入的、对中学教育及管理最具价值的内容(管理经验,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刻独到见解、教育艺术等)组合进我们的培训主题中,培训时请他们来主讲。另一方面,带参训的校长到这些学校,请名校长进行现场教学,同时进行实地考察,切磋交流;(3)本市范围内的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典型经验及科研成果的开发与利用。我们重视发掘我市范围内与开设主题相关的典型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并使之成为主题培训的来自第一线的生动素材,从而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通过主题培训研究,加深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认识,有助于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并将一批具有办学特色或有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校作为我们主题培训的基地学校。(4)参训校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培训中开展一些诸如学术沙龙,交流研讨、现身说法等活动,引起参训校长思想的碰撞。(5)相关科研部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加强与市教研室、市教科所、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市教育学会及各分会、各种教育研究会的联系,将他们的优势变成我们的培训优势,为我们的培训所用。

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以案例为教材是校长培训的一大特色。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成功的或失败的),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员们分析、思考、讨论并做出各自判断的一种培训模式。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以培训者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及指导为前提,以学员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的观察和分析为前提;以研讨总结规律、特点和问题以及学员间相互借鉴、启发、提高为重点;重视理论知识与典型事物(情境)的有机统一,重视他悟与自悟的有机统一。”②对于新任的校长来说,他们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管理理论,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提高新任校长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打破了学科的藩篱,把真实的问题展现出来,将学员置身于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的“真实”中。有利于发展学员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观察力、思维能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因此,它丰富了培训教学内容,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了学员思维,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通过案例教学,为学员(新任校长)提供可借鉴的具体生动的管理情景。当然也可适用于校长提高培训。

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模式要抓好以下两个关键点:

第一、选择好典型案例十分重要,应突出针对性、运用性、新颖性和前沿性。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学员集体讨论点评,将某些具体的管理事例、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富有启发性的管理事实材料作深入的了解,最后转化为可借鉴、可操作的知识与技能。根据上述要求,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现成的案例。由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教材中撷取或上网搜集。可选择国内外名校校长的管理案例,研究名校校长的教育管理思想,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与策略。(2)培训教师通过深入学校,收集学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依据相关资源,创设一定的情景,亲自动手进行编辑组合一个新的案例。(4)学员按照案例撰写的要求,收集自己或他人的实践材料撰写案例。如我们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中指导学员收集自己学校发生的典型事件,然后编制成为案例。案例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音像材料,就像中央电视2台的《经济与法》栏目中的案例一样。

第二、抓好案例教学的实施工作。案例教学的实施有三个主要环节,其运行程序为“案例引入案例分析概括总结”。案例的引入主要通过“听”(如果案例是音像形式)或“看”(案例是文本形式)的形式,将学员引入案例情境之中,全面、深入地了解案例。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重点环节,能否实现启发学员思维,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案例分析环节。概括总结是通过案例分析,得到规律性的结论。

运用案例分析模式进行培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准备要充分。包括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教师方面:选择的案例要生动、新颖、切合学校实际,并提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要向学员布置每次案例教学应参阅的课程教材资料目录,让学员提前认真阅读理解,掌握本次案例教学应用的理论框架,制定好包括案例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教学程序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在内的教学方案。学员方面:认真阅读教师布置的有关材料,掌握教师提示的理论框架所涉猎的理论知识,联系学校实际进行认真思考。

(2)重点要突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环节是重点。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案例,要让学员有充分的时间对案例进行酝酿讨论,要让学员联系自己的管理实践进行解读,要鼓励学员发表不同的见解,要协助学员理清思路,使他们的观点更能站得住脚,要通过案例分析,将“案例”转化成可借鉴、可操作的知识与技能。总之,要将案例分析得深入、深刻、全面、透彻,举一反三。

(3)总结要“点睛”。通过详尽、深入的案例分析,教师要进行概括总结,引申出一定的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点睛”),对今后学员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当然,在集中多数人的意见时,观点不一定强求一致。

(4)角色定位要正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助学者,而不是主讲者。学员的角色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包括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辩论、扮演、反思等,而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只有师生的角色定位正确,学员积极参与,教师做好指导和助学,案例教学才会收到预期良好的效果。

三、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模式

中小学校长校本培训是针对参加院校组织的集中培训而言的。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在学校里进行的一种培训与学习。这种培训与学习有如下特点:培训的目的是基于学校并为了学校的发展,重点解决校长现有素质水平与学校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培训的目的由学校决定,而不是由上级领导或培训院校决定的。培训的内容是以学校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这些问题往往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有关,因此,培训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培训的主体不是上级培训机构的领导和教师,而是与其有联系并受其指导的本校校长。自我培训与培训自我是校长校本培训的重要特点。培训的过程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特点。培训的方式不是以课堂教学传授为主,而是通过以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方式为主。

农村中学校长校本学习与培训的主要方法有:(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是校长校本学习与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校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存在的若干问题,经过梳理,确定一些涉及全局的问题,作为校本学习和培训的研究内容。(2)严格要求,自我诊断。在安排校本学习与培训之前,校长面对学校的工作进行自我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是提高校本学习与培训实效性的关键。(3)学习理论,自我感悟。学习理论,主要是校长修养和教育思想方面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理论。在学习时运用“案例+反思=发展”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悟出道理,提高认识,有助于解决问题。(4)群体互动,共同研讨。在校长校本学习与培训过程中,校长之间(包括与外校校长)的互动,共同研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互动、研讨可以达到共同提高认识的目的。(5)积极互动,争取指导。校长在校本学习与培训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一些理论问题,这时请专家来校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校本学习与培训也是专门培训机构专家、教师的研究范围。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校本学习与培训质量。(6)加强评估,提高质量。校本学习与培训要进行评估,不能流于形式。评估的标准是问题解决得如何,校长素质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

校长校本培训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校长校本学习,校本研究的过程。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我院积极开展校长的校本培训工作,比如,一年中要求校长读一本教育理论和一本管理理论的专著,并摘录其精华性的观点,撰写体会和反思笔记。以片区为单位,组织片区校长成立校长合作学习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学校管理的交流研讨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教育及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等。我们定期组织检查及指导。

反思能力是校长必备的能力。反思与研究能力指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校长反思与研究的过程是校长自我学习的过程,是校长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过程。校长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校长自我提高的程度。农村中学校长自我反思与研究能力主要包括: 自我诊断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提高能力。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为了促进校长反思与研究能力的提高,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第一,要求校长平时记反思日记、月记以及学期、学年反思工作总结。对学校日常工作中有意义的事件,值得注意的问题,要求校长通过教育叙事的形式,加以记录,成为反思日记。对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工作,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反思性总结。这种反思性总结有别于一般的总结,应该渗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对管理行为的深入探讨,提出自己的管理思想。这种反思性总结比一般的总结更深刻,更具有理论性。

第二、在集中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撰写管理案例,并对管理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通过撰写管理案例以及对管理案例的深入分析,促进校长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提高校长的反思与研究的能力。

第7篇:小学校长交流材料范文

1、总体要求:2011年度的考核工作,要在总结近年来年度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上级关于考核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程序,认真实施。既要延续过去芮校长领导时某些成功的做法,也要有所体现我这个新校长的思想。2、年度考核优秀指标分配:15个优。

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给予嘉奖奖励;对连续三年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给予记功奖励(有关年度考核记大功的规定暂停执行)。记功的对象均必须从连续优秀等次人员中产生,不能同时推荐嘉奖和记功两种奖励。受嘉奖奖励的,奖金500元;受记功奖励的,奖金800元。由教育局开年后颁发奖金,在绩效工资考核中不作安排。

3、考核程序和办法:

(1)推行以考绩为主的绩效考核办法。考核既要注意兼顾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内容的全面性,更要突出工作实绩的重要性。按照文件规定,病假累计超过半年的人员,不参加当年度考核。

(2)完善民主测评办法。首先分年级组第一次测评,推出30名考优候选人(组内要按票数排列);其次突出主管领导的考核评价作用,在适度增减的基础上确定全校民意测评的候选人;第三是全校教师对候选人进行民主测评;第四是领导小组根据民意测评情况对候选人进行综合审议与票决,确定15名考核优秀嘉奖人选与25名的校级先进教育工作者(校级先进工作者将在绩效工资中安排奖励)。

(3)坚持师德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凡师德考核未达到“优秀”等次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且取消各类评优资格,凡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当年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等次定为不合格,并推迟两年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晋升高一级职务。

4、时间和材料要求:1月4号动员部署,个人完成年度小结初稿;1月5日上午孙会计到学区领取年度考核和行政奖励有关材料,分发到各组并填表完成,1月5号下午4点在各年级一班教室分组交流、推荐5名优秀候选人(按票数高低排列),4:40前各组长将推荐出的候选人名单报陈校长。1月6日上午10点召开教师大会搞民意测评。下午1点,领导小组开会审议票决并公示结果。1月7日前完成个人考核表及评审意见,相关人员填写好奖励表格,按年级组为单位交会计处。1月10日孙会计完成各类表格汇总,并上报学区。年度考核表、工作人员奖励审批表必须用黑色或蓝墨水手工填写(不能打印)。

5、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陈克副组长:钱曙光

组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以及语数英三大组教研组长华伟英、梁勤芳、何英

材料员:孙红武

最后我对考核评优还要谈四个观点,供大家体会:

1、评优对象可与去年重复,不搞轮换制、摊派制。我认为确实成绩突出、表现优秀者可以连年评优、甚至记功奖励,当然重复评优的人数不宜太多。

2、给大家算笔账:如果搞平均的话、按照教育局意图每8人可以有一个优秀指标,也就是平均8年才能轮到一次。所以8年内评到几次优的通知要满足、是沾光了;8年来都没评到优的同志呢有点“吃亏”,可以考虑照顾。

3、在相似情况下,为了覆盖面更广,我们也鼓励有的同志主动谦让,这是风格问题。

4、领导小组终审时会尽量考虑到年级组之间、主科副科老师之间、教学一线与后勤之间、领导与普通教师之间的覆盖面与相对平衡,但不可能面面俱到。

第8篇:小学校长交流材料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19号)和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加强县级政府对各乡镇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等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保证经费投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县、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责任,加强对义务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1、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县农村义务教育负有重要责任。负责制定全县中小学的发展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负责制定全县教职工编制方案,根据省政府核批的教职工编制总额,核定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决定农村中小学校长任免,负责教职工的人事管理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育事业费的法定增长,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和师生安全;安排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资金,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指导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加强对乡(镇)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乡(镇)政府和中小学实施奖惩。

2、乡(镇)政府义务教育主要管理职责是:根据国家规定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适当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承担实施布局调整学校的相关工作;组织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承担校舍安全以及学校治安的直接责任,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协助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本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加强中小学乱收费治理工作。

3、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村民自治组织参与、支持和监督村小教育工作并为改善本地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力所能及的投入;组织动员本行政村内的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积极协助做好学校学额巩固工作,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积极主动配合所在区域内学校的治安管理工作,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改革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

4、撤销乡(镇)教育委员会。原乡(镇)教委人员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乡镇妥善安置分流,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充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原乡(镇)教委进行全面资产清理和财务审计,按照不将债务留给学校的原则,所属资产全部划拨给中心学校,原乡(镇)教委保管的农村义务教育相关档案资料和财务管理职能全部妥善交至中心学校。

5、成立中心学校。目前我县有13个乡镇教委,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我县实际,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立13所中心学校,其中11所中心学校设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管辖本区域内的小学;两所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设在初中,既管辖区内的初中,又管辖区内的小学,中心学校设校长一名,副校长2名。中心学校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同时接受乡镇政府监督和指导。中心学校是法人单位,主要管理职责是:负责全乡(镇)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全乡(镇)师资队伍,实施教师晋职、晋级、评优、培训等工作;负责所辖学校的财务收支管理工作;负责本乡镇教育统计工作,负责管理教育教学资料等。中心学校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依法享有学校人事聘用权,教育教学管理权。

6、全县5所农村初中和两所县直中学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农村初中同时接受所在乡(镇)政府监督和指导。主要职责是:负责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本校师资队伍,实施教师晋职、晋级、评优、培训等工作;负责本校的财务收支管理工作;负责本校的教育统计工作。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它行政管理工作,依法享有学校人事聘用权、教育教学管理权。

7、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管理作用。乡(镇)教委撤销后,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乡(镇)政府在行政编制内确定专人协助乡(镇)长管理具体教育事务。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监督和指导本乡镇初中、中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教育投入。

8、确保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依据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确保教职工工资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地方性津补贴的发放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教师工资与县直机关工作人员一致,不低于本县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9、合理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县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核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统筹安排,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中小学公用经费资金来源除按规定收取学生杂费外,不足部分由县、乡两级政府在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同时,多渠道筹措经费,逐步偿还农村中小学债务,保证不因债务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10、保障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的必要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以县为主”,县政府将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3年内完成农村中小学D类危房改造工作。县政府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危房改造。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加大对师生安全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跟踪督查、督办和查处力度。

11、强化义务教育经费和资产管理。各中小学作为法人单位,校长是法定代表人,依法享有财务资产管理权。按照“收支规范、事财统一、监督到位、快捷高效、方便学校”和中小学预算外资金“校收、县管、校用”原则要求,成立“**教育经费结算分中心”,业务上接受县财政部门的管理,县教育经费结算分中心依据《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现行有关规定,对全县中小学校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统一核算和管理,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核算和管理好中小学校的各项收费收入。

12、强化审计制度。组织力量、集中精力,对全县乡(镇)教委财务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摸清乡(镇)教委资产构成情况,债权债务情况及其成因。对乡(镇)教委的所有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实登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3、严格管理全县中小学编制。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根据学校学生数、班额变化等情况每年对学校编制进行适当调整,并报县编制部门备案。县财政部门依据核定的人员编制,核发人员经费。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变相占用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占用学校编制而不在学校工作的人员要限期全部归队。擅自离岗人员,根据人事管理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14、加强中小学人事管理。成立“**教育人才,业务上接受县人才中心的指导与监督,主要职能是关系代管、信息咨询、市场交流等。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对全县初中和中心学校的校长选拔、任用、培训、考核、交流和管理,并将逐步完善校长选拔考核办法。

三、组织领导

为保证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成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教体局、财政局、人事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教育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承办具体事务)。同时,县教育局成立县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指导小组,具体承担方案实施指导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也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四、时间步骤

《工作方案》实施从20**年3月开始,到20**年8月底结束,分启动准备、宣传部署、组织实施、总结完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准备。召集教育、财政、人事等部门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方案》,县政府审定后,报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

第二阶段:宣传部署。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动员大会。各乡(镇)按照县总体方案的精神和要求,上报本乡(镇)的具体实施方案至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教委,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宣传实施方案,统一思想认识。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根据各乡镇上报的实施方案和现有的乡(镇)教委工作人员结构状况,拟定人员分流方案,组建乡(镇)中心学校,考察校长人选,聘任中心学校校长,配备中心学校领导班子,清产、核资、审计、划拨原乡(镇)教委财产和资金,资料移交,实现平稳交接,中心学校试运转。原乡镇教委公章及财务专用章上交县教育局封存。

第9篇:小学校长交流材料范文

一、实现幼小的自然衔接

加拿大安大略省4~5岁幼儿的教育是纳入小学实行统一管理的。由于加拿大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各省享有教育自,因此每个省的教育制度不尽相同。安大略省教育部门对4岁以下婴幼儿的教育采取的是完全放开的政策,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把孩子送到政府办的、教会办的或私人办的教育机构中,其费用是昂贵的。然而,从4岁起入幼儿园(kindergarten),直到高中毕业(一般为18岁,最大年龄可达21岁),则完全纳入全民免费的公共教育体系。幼儿园附设于小学,由小学校长管理。从2010年9月开始,安大略省将原先为4~5岁儿童提供的半日制学习项目升级为全日制学习项目。他们认为个体发展的差异在入小学前就已产生,提供全日制学习项目可缩小孩子之间入学时的差距,让孩子更顺利地升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并提升中学毕业率。

那么,将幼儿园附设于小学,是否会导致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呢?对此,安大略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规定小学校长和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适用于幼儿园阶段教学的教师资格证,其中,小学校长更是需要具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三个阶段性教师资格证,这不但保证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能遵循各自的特点,也保证了两种教育可以自然衔接。

第二,出台全日制早期学习幼儿园项目大纲,具体规定了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引领学校科学实施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避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呈割裂状态,使孩子能够自然适应一年级的学习任务。

第三,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培养机构和中小学密切合作,强调职前教师培养的实践性,凸显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的一体化。

在与此次访问的Pelmo Park公立学校的校长交谈时,她也谈到了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一些观念。她认为教师要胜任幼儿教育工作需独特的专业能力,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是一个新的充满挑战的项目,因此,她鼓励全校教师中有兴趣的都来报名参与此项目,经过严格培训和专业评估获得认可者才能担任幼儿园教师。她还计划让学校里所有教师都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的专门培训,让他们都能胜任从幼儿园到小学高年级的教育工作,以保障教师在实施教育时既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又能实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良好衔接。

二、追求自然、朴实的教育

在听加拿大学者的讲座时,我们感觉许多理念和做法和我们国内的差不多,在实地参观时,我们甚至觉得无论在装饰上还是在设施上都还不如我们国内的一些幼儿园和学校。但当我们真正了解他们的用意时,我们立刻感受到两国在文化、教育理念上的不同。

当来到安排我们参观的学校门口时,我们甚至都没意识到这是学校,因为它的建筑实在太普通了,与周围的房舍没有任何区别,既没有围墙,又没有“气派”的大门,和周围的社区完全融为一体。一楼门厅的玻璃门就是学校的入口,进门就是一条长廊,两侧分布着各班教室。无论我们到哪一所学校,校长都将我们带到图书馆进行交流,因为他们都没有专门的接待室。学校的图书馆不仅用作接待来访者,而且是孩子们放学后教师们开展教研的场所。我们参观的每一所学校,无论是新建的还是老的,都是这样合理运用内部资源的,绝不贪大浮夸,也不会闲置任何一处空间。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校园内的大型运动器具并不多,有的学校甚至一件都没有,但是学校都紧靠社区公园,每个社区公园里都放置着醒目、鲜亮的大型器具,可供学校里的孩子们使用。同时,学校还与社区合用一些场馆设施。他们认为没必要重复建设,而且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让孩子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走进幼儿园活动室,我发现他们用来装饰的物品很少,几乎所有材料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相关。门口的墙上贴有每天从早上8点30分到下午3点的活动日程安排,不仅写明了每一项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还对校内公共场馆的使用作了统筹安排。在Pelmo Park公立学校幼儿园的一周日程表中,我看到读写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地毯活动等每天都有,且每项活动不少于40分钟,在安排时注重动静交替和室内外交替。值得介绍一下的是其中的读写活动。由于安大略省实施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的目的是缩小孩子之间入学时的差距,让孩子能顺利升入小学一年级,所以幼儿园每日都安排了针对4~5岁幼儿年龄和学习特点开展的读写活动。比如,集体活动中,教师会带着幼儿坐在地毯上一起发现和讨论单词读音和拼写之间的联系;区域活动时,幼儿可选择阅读区和写字区活动。阅读区不仅有各种图画书,还有可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图画的视听设备等,幼儿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是听故事还是自己阅读。写字区的桌面上和柜子上贴有适合此阶段幼儿学习读写的一些单词,教师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这些单词,比如,单词red用红色笔书写,单词green用绿色笔书写;又如,单词camera旁边画了一个照相机的示意图。写字区桌上有各种不同色彩、粗细的铅笔、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等供幼儿选择,写字用的纸张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桌上还有图文结合的卡片,供幼儿自由选择认读。总之,无论是内容还是材料,都给予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幼儿更有兴趣且更个性化地进行读写活动。

教师利用玩具柜及不同颜色的地毯和地垫把活动室分隔成不同的活动区,有科学区、角色游戏区、数学区、搭建区、读写区、主题活动区等。他们在区域设置上与我们国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一是他们有读写区,而我们国内一般不这样设置;二是他们有一个专门的主题活动区,这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相联系,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内容更具有整合性。比如,我们去参观时,他们正在进行关于秋叶的主题活动,因此,在主题活动区中,不仅有关于秋季、落叶、四季变化等内容的图画书供幼儿阅读和查询,还有一些容器供幼儿收集捡来的树叶、松果等,有放大镜等工具供幼儿研究叶脉等,有纸张、画笔等方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与秋叶相关的探究、创作。

活动室墙面几乎全部是用幼儿作品来布置的。有的是美术作品,有的是幼儿写的单词,有的是幼儿自创的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模式图,有的甚至只是一些涂鸦作品。这些作品的展示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无论幼儿作品是“好”还是“不好”,是完成的还是未完成的,教师都一视同仁,将其悬挂起来进行展览。此外,他们非常强调废旧材料的利用――在活动室内,用由废旧纸箱制成的柜子放置各类纸张和材料;在开展关于超市的主题活动时,“超市”的柜台是用大型废旧纸盒做的,其他材料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美工活动中,很多材料是幼儿捡来的松果、松叶、枫叶、折成一截一截的树枝等。

在活动室门口的墙上,教师将班级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用照片展示出来,并加上文字说明,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并给予支持。对家长进行指导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会发给家长详细的指导手册,如关于怎样帮助孩子学习阅读和写作、怎样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等。指导手册中会分年龄段给家长提供具体化的指导方法,让他们知道“我的孩子是怎样学习读写的,我可以如何帮助我的孩子……”。有了这样具体的指导,家庭才能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三、培养独立自主的儿童

加拿大整个社会文化倡导的理念是从小培养独立自主、能对自己负责的人。这一社会共识在学校环境的设置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校园内随处可见大口径的垃圾桶,以便孩子们随时准确放置垃圾。在幼儿园活动室里,男厕和女厕都只有一个蹲位,可供洗手的水龙头也只有两个,一个是教师用的,一个是幼儿用的,分处于两个不同区域,但幼儿在盥洗时从不会出现拥挤、碰撞的情况,因为他们都会自己根据需要安排好如厕、洗手的时间,人多时会自觉排队,会自己找物品当脚垫以便够着教师用的水龙头。吃饭时,幼儿会从自己的包里取出家里带来的午餐来吃。午睡时,他们会自己到柜子里取一张垫子铺在合适的地方睡觉。加拿大的教师在照料孩子生活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国内教师少得多,他们更强调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规则意识,更强调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更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让孩子学会自己作出选择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我访谈了几位移民的中国家长,问他们:你们感受到中加两国幼儿教育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他们谈到,在国内,我们是事事处处都为孩子操心,替孩子做主,生怕他们冷了、饿了、迷路了、受苦了,而在加拿大,他们从幼儿园起就让孩子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位家长谈到了一次让她印象深刻的经历。她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在接孩子时,她听见教师轻描淡写地告诉一位加拿大家长,说他的孩子不愿意吃午饭,所以没吃。这位加拿大家长对老师说了声谢谢,接着对孩子说:“你中午不吃饭,那要等到晚上才能吃饭了。”她当时就问那位家长:“你真的要到晚上才给他吃饭吗?”他说:“当然。孩子应当自己承担起选择不吃午饭的后果。他体验到肚子饿了,以后就会吃了。”她很感慨,国内的家长常常拿着食物在幼儿园门口等,生怕孩子中午没吃饱,这样几次下来,孩子就知道不吃午饭没关系,因为父母会给他带来更好吃的食物。如果孩子体验不到不吃饭的后果,就可能继续选择不好好吃饭。

另一位已移民十多年的中国家长告诉我这样一个事例。一天,他把孩子接回家后发现小石子嵌进了孩子手心里,他很生气,认为教师没有把孩子照顾好。第二天,当他去幼儿园责问教师时,教师却淡然地说:“我不知道。孩子没有告诉我。”而一旁的其他家长见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很诧异。后来他才知道,在整个加拿大社会中,人人都认为孩子要自己承担责任,孩子应该知道这是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若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请求帮助,但决不是由家长或教师代劳。所以,遇到这类事件,加拿大的家长从不会去责问教师。相比之下,这些事情要是发生在国内,家长只会谴责教师甚至幼儿园没有尽到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