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子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溶液电离上的和与溶液电离出的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溶液电离出的和溶液电离出的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而溶液电离出的与溶液电离出的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和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溶液和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而不是和。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和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培养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电离的本质。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
①
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
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
①
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
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
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1)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2)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3)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课本第14页。
[图示]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讨论后填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
强碱、强酸、大多数盐
弱碱、弱酸、水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灯泡将会由亮
渐暗
熄灭
渐亮
反应为:Ba(OH)2+H2SO4
==
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总结]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
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解质
(全部电离)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弱电解质
弱碱:如NH3
H2O、Cu(OH)2
(部分电离)
水:H2O
[布置作业]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对教材的接受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被置于课程的从属地位,单纯地成为课程的接受者。“自我即课程”这个理论意味着课程应向自我开放,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人的个人知识或自我知识,把学生当作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和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因此,课程应该作为学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他们在这里学会选择、自我创造,我们教师应使学生成为课程的构建者。
在工程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出示例题:“做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甲乙合做多少天能完成?”
师:你能估计一下他们大概需要多少天吗?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可能需要12.5天,我是这样想的
又一学生反对道:“不可能!甲单独做10天就完成,两人合做,肯定少于10天。”
师:那据你估计大概要多少天?
(学生陷入沉思并议论起来)
刚才的学生又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我想应该在5天到7.5天之间,因为如果他们各做一半甲5天就完成了,乙需要7.5天,然而乙做到5天时,剩下的还要合做。”
师:那是不是7天左右?
生:应该少于7天,少于7.5天和5的平均数。应该是6天左右。
因为我知道答案就是6天,正好因势利导:你可以验证你的估计吗?学生很快得到:
解:设两人合做需要x天。
x+x=1,x=1,x=6。
反思:知识和真理并不能复印到学生的大脑中,必须经过学生自己内在的建构,各个学生充满差异的建构过程不可能现成地呈现在教材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材直接安排了解法,教师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感悟知识的形成,对教材的教学思路作了相似的调整,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估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理顺了估算严整与方才解法的关系,使学生对于工程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使课程的实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息,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构建实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课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应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个性将诠释和建构富有个性的课程。
让学生成为课程的构建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给予他们足够的建构空间,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能主动建构。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教材的内容和思路可能并不适合学生的建构活动,这就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赋予的内容,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的交流与对话,把握切入点,使他们能合理建构。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对教材的接受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被置于课程的从属地位,单纯地成为课程的接受者。“自我即课程”这个理论意味着课程应向自我开放,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人的个人知识或自我知识,把学生当作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和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因此,课程应该作为学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他们在这里学会选择、自我创造,我们教师应使学生成为课程的构建者。
在工程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出示例题:“做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甲乙合做多少天能完成?”
师:你能估计一下他们大概需要多少天吗?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可能需要12.5天,我是这样想的,(10+15)12.5。”
又一学生反对道:“不可能!甲单独做10天就完成,两人合做,肯定少于10天。”
师:那据你估计大概要多少天?
(学生陷入沉思并议论起来)
刚才的学生又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我想应该在5天到7.5天之间,因为如果他们各做一半甲5天就完成了,乙需要7.5天,然而乙做到5天时,剩下的还要合做。”
师:那是不是7天左右?
生:应该少于7天,少于7.5天和5的平均数。应该是6天左右。
因为我知道答案就是6天,正好因势利导:你可以验证你的估计吗?学生很快得到:
解:设两人合做需要x天。
x+x=1,x=1,x=6。
反思:知识和真理并不能复印到学生的大脑中,必须经过学生自己内在的建构,各个学生充满差异的建构过程不可能现成地呈现在教材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材直接安排了解法,教师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感悟知识的形成,对教材的教学思路作了相似的调整,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估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理顺了估算严整与方才解法的关系,使学生对于工程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使课程的实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息,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构建实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课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应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个性将诠释和建构富有个性的课程。
Teaching methods:
Discuss in pairs and in groups.
Allow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omething.
Teaching difficulties:
The use of “be allowed to do sth..”
Be allowed not to do sth.
Teaching Steps:
I. Lead in
T:Do you love our class?
Ss:Yes.
T:Did you do anything bad for our class?Do you have any bad manners?
Ss:Yes.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Students discuss in groups).
S:Some students often make noises.
S:Someone sleeps in class.
S:Someone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S:Someone often throws litter on the ground of our classroom.
S:Someone often draws on the wall and make it very dirty.
Students may be discussed in Chinese, you can help them to say in English.
II. Discuss in groups .
T:What should you do to make our class better?
You can make them into 9 groups, and there are 6 students in each group. Everyone have their own opinion, one of them take notes for what they say.
The following are the discussion of each group.
Part 1
S:I think students should keep quiet in class.
S:I agree with you. We should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make noise in the classroom.
Group Leader:Have you ever been sleeping in class?
S:Yes. yes,sometimes…
Group Leader:What should you do from now on?
S:No sleep.(Ss:Are you sure you will not sleep in class?We don't think you should be allowed to sleep in class from now on.
Group Leader:Do you know who often throws the rubbish in the classroom from the window?
Ss:He--(You shouldn't be allowed to throw the rubbish any where. You will be a good student if you don't do that again!
S;Sorry,anyone is not allowed to litter any where and I want to be a good student!
III. Make rules for your class.
The following are what the students say:
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sleep in class.
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make noises.
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throw the rubbish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ak English loudly.
Classmate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get to class late.
案例自我评析: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小组内合作学习法,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课的设计上,我根据本节课的语言目标(情态动词+be+v.pp),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制定班规),适当运用Body language来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方法上,通过“任务型”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生“成就感”的机会,特别是对于一部分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本节课我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学生反映较好,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我主要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活动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2)活动中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兴趣为焦点话题,内容形象生动,学生易理解掌握;
1.电子教案的主要特点
(1)高效率
(2)便交流
(3)多媒体
2.电子教案的制作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2)逐步引入原则
(3)简洁实用原则
3.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
(1)制作教案演示稿
(2)输入幻灯片的备注
(3)将演示文稿发送到Word中进行编辑
所谓电子教案,是将传统教案中的内容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息格式后存储子记录介质(如磁盘、磁带、光盘等)中的一种形态。因此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不是通过普通的纸和笔,而是将教案内容经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利用适当的工具软件编辑存储而成的,其最终的形式是计算机能读取的文件。
二、电子教案的主要特点
1.高效率
有经验的教师都要经常修改和订正教案,特别是在新的一轮课开始,更要对原有教案仔细推敲,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案的部分内容加以调整,甚至重写教案。因此,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能会有很多内容相近的教案。
而电子教案,对于内容的插入、删除、复制和改写非常方便,尤其是对文字块的编辑操作。对占有资料较多的教师来说,更是提供了方便。原本要几个小时来准备的教案,只要几分钟便可完成了,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真正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2.方便交流
磁盘、光盘与纸张相比,存贮信息的容量要大得多。一张1.44 MB、
3.5英寸大小的软磁盘可存储汉字(纯文本)大约75万字,相当于500页的16开书籍的文本内容,光盘就更大了。
因此,在进行教学研讨或学术交流时,携带存储于磁盘上的电子教案,显然要比携带纸张幻灯胶片形式的资料更方便,而且可以在与会者需要时,方便地进行拷贝,大大方便了教师间的交流学习。
3.多媒体
一般的教案或板书,主要通过一维方式,依靠语言、文字、数据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电子教案由于可以借助一些使用方便的软件工具,很容易编辑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平的动画图形、图像,并且可以配上语言和音乐,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形式,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自然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电子教案的制作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电子教案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文字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以暗色为主。对于文字内容中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可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
2.逐步引入原则
对于一屏文字资料,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逐步显示,引入时,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动画效果,也可伴有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较复杂的图形,如果一下子显示全貌,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应随着教师的讲解,分步显示图形,直到最后显示出全图,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循序渐进。
3.简洁实用原则
名词解释、数据资料、图表等文字资料,可采用交互形式提供,阅读完后自行消失。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学生可能一次没看清时,可重复播放,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控制操作。
四、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
1.制作教案演示文稿
运行PowerPoint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的“常用”选项卡中,选择“空白文稿”选项。当“新幻灯片”对话框出现时,为文稿中的幻灯片选择一种适当的教案版式,并单击“确定”按钮,按课程设置将相关内容输入到每一张幻灯片中,便可获得该课程的演示文稿。 .
2.输入幻灯片的备注
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需要通过投影机,显示其内容。因此,这种演示文稿还不为真正的电子教案,要制作真正的电子教案,必须加入一些注释内容,如重点提示、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等,供讲解时参考。这些内容可输入PowerPoint备注页视图的“演讲者备注”中。
具体做法是:在PowerPoint中显示要输入备注的幻灯片,“视图”
菜单选择“备注页”,输入注释内容,然后更换幻灯片,继续输入相应的注释内容。
3.将演示文稿发送到Word中进行编辑
由于PowerPoint的备注功能不能进行字、段落等格式设置,因此,如果想将演示文稿及其备注打印出来,可将其发送到Word中进行编辑。
将PowerPoint演示文稿保存后,单击“文件”菜单下“发送”命令中的“Microsoft Word”项,并按“确定”按钮,系统自动运行Word,可通过鼠标来调整:幻灯片编号区、演示文稿内容区、备注内容区三部分的大小,对备注进行格式等的编辑后保存,用打印机将其打印出来就是打印文稿。
我总想着你,却又盼不来你。我整天孤独地在房间里跺来跺去。不知是焦急,是孤独,还是恐惧,却又是一番哭泣。我回想以前的自己,待在黑暗的角落里,不知道干些什么。她占据了我的心,我的身体。
“杰逊,你不要总是把玩具乱扔!听见没有?”
“哦!”传出一个稚嫩的声音。
我记起了你,跑到院子,你依然随风飘荡,夜多梦长啊!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成人高校 《电子商务》 价值 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和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因特网实现商务活动的国际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已成为各国商务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经济生活、产业和市场带来了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促使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贵州财经学院成教学院的学生一部分来自企业,一部分来自社会青年,针对生源状况,成教学院在很多专业都开设了《电子商务》课。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了解电子商务的常见处理方式和运作手段,已成为我们教师研究和探讨成人高校《电子商务》教学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法在成人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应用,是我们在成人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拓宽了成教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的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时代,基于Internet开展的电子商务已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同时电子商务也成为国际通行的贸易手段。通过《电子商务》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了解电子商务的常见处理方式和运作手段,同时也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把握信息善于决策的能力,培养他们掌握相关的策划、管理、网上操作技能、应用、创新的能力。
1.案例教学的应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子商务本质是商务,电子是手段,它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最主要的有两点:既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也要掌握经济与管理,特别是营销、贸易、商品流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对《电子商务》案例具体分析,加深了对《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理解,了解了Internet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应用给商务活动带来的优势和新概念,提高了学生网上操作技能。学生认识到对于不同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解决方案或不同的电子商务类型具有不同的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组成。其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商务模式(如B to B、B to C、C to C、B to G),具体设计电子化市场研究(Electronic marketing research)、电子目录(Electronic catalogs)、网站管理(Website management)、自动化撮合(Automated negotiation)、安全电子支付(Secure electronic payments)、分布式交易处理(Distributed transaction processing)、定单执行(Order fulfillment)、客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数据挖掘与分析(Data mining and analysis)。电子商务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易。学生通过对B to B(企业对企业)、B to C(企业对消费者)、C to C(消费者对消费者)、B to G(企业对政府)具有代表性网站进行访问,了解电子商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握电子商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系统地掌握网络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理论,以及网络设计、网页制作、信息维护、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开发管理,交互功能开发使用,网络营销等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这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未来企业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合格的经理、规划人、分析家和编程人员。
2.案例教学的应用,改进了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是对一系列学科知识的融合,最主要的是对计算机技术知识与商务贸易知识的融合。适当的课堂讲授方法用以传授知识是必要的,但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是一种静止、被动的知识。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提高其运用知识,驾驭、丰富和发展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亲历实践、亲身感受、勤于思考来培养。在《电子商务》案例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自己总结原则并归纳方法,这样不但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巩固他们现有的知识。有些问题的答案没有固定的对与错,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大胆的思维、激烈的讨论与自由的辩证,使他们在独特的构思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培养他们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进而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日本学者川上井光说:“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可是考虑出新思想、新方法、新方案,却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
3.案例教学应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面对电子商务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公司网站,开展了新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把企业在不断地探索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问题带到课堂上讨论、分析、判断,客观上起着诱导、启发学生思索和钻研的作用。在案例讨论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而是可以担当课堂主角,运用驾驭知识,纵横驰骋,学到了解决问题、分析决策的方法。教育家普捷洛夫说:“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思维由问题而产生,通过《电子商务》教学案例分析,学生经过思索原来不懂的懂了,原来认识不全面、不深刻的,经过思考不断加深了认识。案例教学法在成人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应用,能培养、锻炼、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探索
案例教学的“教”不在于讲授,而在于启发、诱导。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讲解、分析、讨论,是教师讲解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在其中起着诱导讨论、诱发智力的特殊作用。
1.精选案例。
我们选择的案例来自《电子商务案例教程》一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姜旭平、邵兵家等。该书选取了在电子商务浪潮中突出的企业,包括了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教育业、服务业、电子政务、电子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环境等九大类的30个案例,并且以国内企业为主,分析这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做法、成功经验及教学。我们选这本书中的15个典型案例与《电子商务》教科书配合进行教学,目的是帮助成人高校学生了解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动向、电子商务引发的社会、组织的各种变化、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型企业的运作模式、电子商务的各种创新模式。
2.网站体验,了解社会。
商务案例按九种类型来分析:(1)电子商务环境。以上海EDI中心和上海市电子商务安全证书管理中心有限公司两案例,分别介绍电子商务活动中数据交换和安全认证的解决过程。学生到该认证中心网站体验如何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安全确认。(2)电子交易市场。网上交易市场这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能帮助企业迅速与新经济模式接轨。通过阿里巴巴网和中国五金电子商务网络访问,学生可以浏览中国电子市场的风采。阿里巴巴是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这个市场开拓了学生的眼界。(3)电子政务。它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对外贸易、税收、工商行政管理三个部门的电子政务进行介绍,学生对电子政务的运作有了全面的理解。(4)服务业。通过对中国万网分析,学生知道了域名注册、域名保护的重要性。(5)教育业。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学易网的学币制度对学生就有较大吸引力。(6)金融业。通过对招商银行电子商务评析,学生了解了网上银行具有的五个职能(企业银行、个人银行、网上支付、网上商城、网上证)。(7)商业。通过对北京图书大厦网上书店进行访问,学生体会了电子商场是产品信息和接受定单的站点。无论其经营规模大小,人们都可以通过Internet建立一个跨全世界,没有营业时间限制的电子商场。(8)农业。通过访问中农网,学生知道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实现农业品供需信息的沟通。(9)工业。通过对DELL、海尔、联想三大公司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经营模式、管理现状、竞争分析、分险规避、业务流程的认识。
通过对九种类型网站的访问,学生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体验了电子商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进行购物、交易或得到服务,分析、总结它们在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中的成功与不足。
3.课堂讨论,培养思维。
物理学家劳厄有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要有相应的教材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我在讲授每一案例时都与具体的网站相对照,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并定出案例讨论的步骤,引导学生作分析。案例讨论大致经过寻找问题,搜索原因,网上浏览,提出分析看法几个步骤。根据这些步骤,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选一小组长负责。把课堂交给全体讨论着管理。为了使讨论充分展开,要求每个学生在案例讨论前必须访问该案例网站。提供分析讨论用的问题(“从政府信息公开化角度分析,外经贸网应该增加哪些内容?”“网上电子报税的优势是什么?”“红盾315网为工商企业提供哪些相关服务?”等),让学生带问题访问案例网站,借以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独特的构思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培养他们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进而对问题进一步分析。对课堂案例讨论,教师要总结,对小组进行评分。因为在案例讨论中,每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如何总结就颇有讲究。总结不是就讨论的问题小结,而是就整个讨论工作进行情况小结,诸如发言是否热烈、踊跃,争论有否展开、深入,对问题分析是否独到,评述说理是否恰当、透彻。
三、结语
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培养电子商务实用人才便是当务之急。案例教学法在成人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应用能使成教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了解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向,活跃了他们思维,培养了他们把握信息善于决策的能力,实现了由常规思维向创造性思维的转化,使他们在走上社会后能适应知识经济时展。
参考文献:
[1]邵兵家.电子商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电子技术;案例教学;应用创新型人才
[DOI]10.13939/ki.zgsc.2017.06.174
1 引 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生产建设需要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更多地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更多地以关注教学内容为主,而不追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而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缺乏特定应用背景的电子电路,它们是孤立的,仅H靠抽象的理论讲解,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导致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
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教”与“学”和“用”严重脱节。教师授课单纯地讲解电路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没有电路具体的应用背景和应用对象,学生即便听懂了,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状态。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愿与教师交流、互动,继而逐渐失去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排斥进一步地学习。
2 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即以“知识为本位”,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在教学上强调“识记”,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三个中心”,即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为了赶教学进度,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只知道被动接收,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与当今社会对人才教育注重实用技能、注重知识创新等素质教育同步,从而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案例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从德国引进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1],这种教学方法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一些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等,这些关键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适应飞速发展和不断变换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尤其能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能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它,这对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很有诱惑力和针对性,必然会受到学生广泛的欢迎。[2]因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工科院校多数教师钟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领域,将来必然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文提出的案例教学法以工程案例为出发点,将理论学习适时地用于指导实践,反之,让实践来验证理论,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最终使理论在工程案例的实践过程中得以体现。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3 案例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学到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诸多原因,目前高等院校的学生普遍感觉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抽象,不知教材中涉及的各种单元电路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学生往往有“想学但学了又有啥用”的矛盾心理。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解逻辑电路理论的同时,多讲逻辑电路的应用,并且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制作逻辑电路。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这一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费时费力,学生学完后对如何设计组合逻辑电路依然似懂非懂、似会非会[3],但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并搭建了一个会议投票表决器的电子电路,学生通过整个设计过程以及对自己所设计电路功能的测试,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这部分内容豁然开朗。
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4]而进行,具体过程如下:①教师就工程案例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然后分组并确定各组的设计内容和任务;②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利用业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根据项目内容和任务制定设计方案;③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和逻辑电路图。结果可谓五花八门,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所设计逻辑电路的合理性,在这种渴望及需求下,教师再适时地把逻辑电路的设计思路及方法介绍一下,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并通过互相指导和互相帮助来完善自己的设计,最后教师再以总结的方式跟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他们所设计电路的合理性及优缺点;④教师要求学生按照逻辑电路图从教师提供的材料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器件,并按照设计连接电路及完成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从而验证自己所设计电路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在整个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互帮互学,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会议投票表决器的设计先由学生设计逻辑电路图,然后在实验课中利用实验室所具备的元器件完成,由于会议投票表决器在实际生活中很常见,所以该电路的设计引起了同学强烈的兴趣,提问声此起彼伏。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则转换为教学的引导者及服务者。案例教学法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不仅可以体验到创造的艰辛与乐趣,而且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工作中与其他成员的协调合作能力,可以充分激发或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4 结 论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氛围,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懂得了怎样灵活应用这些书本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展示了现代高等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小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J].文教资料,2005(5).
[2] 张文才.技校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标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逐渐消除高中英语教学“低效”,甚至“负效”现象,构建“有效”或“高效”的先进主流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要求实现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本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和发现学习为支撑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标准,旨在改变传统的学生接受式教育,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实施教学案一体化,以学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和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真正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以人为本,切实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题研究是进一步推进学科课程改革的具体化应用研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较强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其目标在于丰富新课程改革应用研究宝库,为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范例。通过研究,最终达到实现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以期达到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
1、“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核心概念的界定
高中英语“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点拨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全程创造性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外语交际能力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2、本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3、流程解析:本模式教学流程包括“两条活动主线”(教师以案导学和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三个“教学时段”(课前、课堂和课后)。整个教学过程凸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重点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迁移规律的作用下,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去探究,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寻找,结论由学生去总结。但学生的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导学,虽然教师不在前台,而教师的“导学”始终融合于“学生自主探究”流程之中,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不俗表现”来折射教师“导学”的精妙之处。学生依托学案,进行学习探究的程序为:明确目标――依案自学――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当堂训练――拓展延伸――能力提升。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编制学案――创设情景――示案激趣――启思导练――精讲点拨――评价激励――教学反思。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此外,该模式还体现了孔子“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提升自身外语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活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自然生成精品学案和精品课堂等研究成果,实现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如下:
(1)以案导学,据案自学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学案导学的第一步是出示学案,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新课伊始,教师先用1-2分钟时间,运用导语、演示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自学,以旧启新,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2)合作探究,尝试解疑
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学,原有知识结构根据新知识的不同类别分别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疑问、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但时间不宜过长,经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决不浪费时间。
(3)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对于疑难不决的问题,通过教师引导个体发言、同位商讨、小组讨论、同学辩论、教师点评等多维互动形式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时,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点拨或精讲,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抓住要害,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重点内容,梳理语言知识,从而使新知和旧知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网络结构。在学生归纳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
(4)评价激励,当堂训练
学生在自学、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好方法,教师应大力表扬;不明白的,要鼓励其大胆去探索。“学案”中的训练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及时矫正,并补充补偿性练习题,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知能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及时矫正,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
(5)知识拓展,创造运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内化知识点,进一步延伸学习内容。学生掌握知识不是目的,其根本目的是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发生了哪些错误,原因何在。同时,还要对问题进行发散式延伸。
三、学案设计的基本方法、要求和种类
学案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学案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课本紧密相连,做到“学教合一”,反映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背景与发生过程。学案的内容一般分为学习目标和要求、问题探析、基础训练、课内摘录和拓展提升。编制时要注意: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做到一目了然。二是以语言知识为主,从问题的内容着手,使之问题化,体现学生学习体验过程和梯度逻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量不在于多,一课时一般8开一张(一面留下空白),书本例题学生在书本中参照,书本练习题合理选用;空白处用于课内学生摘要、习题探讨、课后感悟和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自己补充习题。
高中英语学案的类型从学习时段设计为三种:
(1) 预习学案:用于指导学生预习, 在课前的适当时间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提前预习。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熟悉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以便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提高自学能力。
(2 ) 课堂学案:用于课堂学习, “学案”中所提的问题,并没有加以解答,迫使学生展开思维,积极思考。但有很多问题,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无法解决。学生就会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钻研、讨论、听讲,主动用脑。
(3) 复习学案:用于课后检测、单元知识点归纳等
(4) 扩展学案:与所学相关的语言背景材料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课型实际需要编写学案,如阅读学案、写作学案、听力学案、词汇学案、语法学案等。
四、“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价值取向
1、“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使课堂教学成了开放的,发散的,迁移发展式的积极思维王国,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生有了长期的自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必然随之大幅度提高。而更重要的的收获在于几年、十几年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机械的“书橱”,知识的“容器”,而是会学习、有头脑、有胆识的高素质人才。
2、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使高效课堂教学的成为可能。该模式是在遵循中学英语教学基本规律和课堂教学特点的前提下对课堂结构和学习方式进行重要的变革。因此,变革后的课堂结构清晰、简洁,更加科学,突出学生主体,优化合作方式,关注教学实效,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从过程上看,学生的参与充明显提高了,尤其是后进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大幅度提高。从习惯养成上看,学生预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作业、合作学习、交流互动、质疑与争辨、知识整理等习惯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学习能力上看,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发展。从学习体验上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
3、“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都从被动听课中解放出来,学习主动性强,探究意识强。加之学案设计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了梯度导学、导练等
学习内容,使各类学生知识上学有所得,能力上学有长进,学有所长。该模式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学、易学、活学、会学。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加深了师生情谊,消除了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有效地抑制了教学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4、“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师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模式确实凝聚了团队的力量,倾注了集体的心血.。集体备课编写学案、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年轻教师大胆创新、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等都体现了课题研究的群体性。教师直接接受来自学生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信息,使教师的施教思路更加开阔。同时,它使教师摆脱了个体经验、习惯定势和教学思维定势的束缚,能更加科学地导学施教。青年教师在与老教师一起通研教材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学到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大大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熟时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探求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在探究、体验、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借鉴、交流,密切配合,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该模式不仅能提高英语学科整体教学质量,而且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促使教育科研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和追求,进而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自然一批外语教学名师也会随之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L]
[2]教育部. 2003.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3]李陆林.2011.关于小学英语“四学三练”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8):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