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photoshop教学论文范文

photoshop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photoshop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photoshop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字: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PhotoShop是功能强大、迄今为止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它可以把数字化摄影图片、剪辑、绘画、图形以及现有的美术作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处理,使之产生各种绚丽甚至超越意想的艺术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二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异常强大,编辑手段和技巧层出不穷,不愿主动去熟悉掌握PhotoShop的各种功能造成处理问题能力差的情况;二是学习过程中对素材的收集单一,难以完成复杂的图片处理,对图片处理的风格基本相似。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关键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美感的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关键。下面,根据上述问题对PhotoShop的课堂教学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使用网络实施Photoshop教学的方法

1.1Web教学网站的建立

专用教学网的建立真正实现了网上教学。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专门的Web教学站点。把制作的课件保存为Web的格式后到专用的站点上,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站方便地反复浏览网页中的课件内容,实现了教学的互动。在建立Web教学站点时,如果我们使用的是Windows98,可以安装PWS,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Photoshop课堂教学的Web站点。如果我们使用的是Windows2000、WindowsXP那就更容易了,因为Windows2000和WindowsXP有现成的Web站点。我们可以在开始菜单中的程序P管理工具中找到Internet服务管理器,打开Internet服务管理器窗口。通过右单击默认的Web站点,打开属性对话框,在Web站点选项卡中指定IP地址,在主目录选项卡中指定本地路径的文件夹地址。然后右单击默认的Web站点,选择启动。这样一个Web站点就正式启劝了。无论是Windows2000还是WindowsXP,Web站点默认指定的主目录是C:\Inetpub\wwwroot。有了Web站点,只要直接向指定的站点主目录位置相应的内容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有现成的校园网站点,最好在主页上建立一个链接。

1.2文件传输协议(FTP)的使用

在图片的传输上如果使用Web网站就不太合适。开始我们使用的是共享文件夹的形式,这种方法也很好,但是学生在使用时要一层层的打开文件夹才能找到相关内容,学生的机器一般速度较慢,所以很不方便。经过多次实践,我们开始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TP)。(FTP)是一种特殊的数据传输机制,它简化了文件在电脑间的传输。并且通过(FTP)传输的文件格式没有任何限制。文件传输的方向可以是从服务器端到客户端,也可以是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

在Windows2000中有现成的(FTP)站点。我们可以在开始菜单中的程序P管理工具中找到Internet服务管理器,打开Internet服务管理器窗口。通过右单击默认的FTP站点,打开属性对话框,在FTP站点选项卡中指定IP地址,在主目录选项卡中指定本地路径的文件夹地址。然后右单击默认的FTP站点,选择启动。这样一个(FTP)的站点就建好了,我们把每节课所需要的图片放入站点指定的文件夹里,学生就可以在本地机上直接输入你的IP地址找到你所提供给他们的图片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很多方法让提交学生图片,关键是让学生可以方便地把处理好的图片上传到教师服务器上来,便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把平面设计精要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项目要求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时不在于寻求答案的一致性,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尝试。研究性学习实践后教学与过去传统的教学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变化,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只是依赖某个单一学科的知识,而更多的是知识的综合使用;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它不是非要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标准,而更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它要求学生去发现学过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切的体会,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平面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多样,有启发式、讨论式,做到师生互动,选择经典案例和优秀作品点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人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平面图像处理的知识和技能,是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在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效果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作品,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例如在制作。隐形眼镜广告。这副作品时,教师先布置题目,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广告的主题创意,进行作品的观摩,再根据调查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以综合使用,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教师对这些作品进行评讲,好的给予肯定,不足之处加以补充,使学生在完成每次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图像特殊效果处理的能力,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手段、进行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优点,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特点,能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优势,为教学联系实际提供了条件,扩大时空,大大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益。在教学方法上,大量采用案例法,因为案例法能将需教授的内容,化解到具体独立的实例制作中,教师可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对制作的实例进行剖析,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和掌握PhotoShop的各种功能,避免注入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各自的风格,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如:制作一个奔驰的效果的课件,来反映奔驰这一自然现象。首先告诉学生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第一种方法是使用滤镜菜单中的动感模糊和辐射模糊加以实现;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滤镜菜单中的风滤镜来实现的。然后以一个汽车奔驰效果为例,对这两种制作方法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哪一种制作的方法效果更佳。最后让学生将这种制作的方法进行练习,并要求学生用一些实践中接触和感受的事例。

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由于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异常强大,编辑手段和技巧层出不穷,熟悉PhotoShop的各种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多学、多用、多练、多体会,才能插上创意和想象力的翅膀;只有巧用现代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多彩的画面激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

又让教师解决了教材重难点,即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才能给PhotoShop带来生机,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郑晖,李莉。关于PHOTOSHOP的教学。南昌高专学报。2004

王少萍,徐勇。浅谈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

第2篇:photoshop教学论文范文

在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情况下,电教网络、校园网站能否提供高效率、高水准、高技术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其能否存在和发展下去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校园多媒体信息库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立多媒体信息库的基础――设计

建立校园多媒体信息库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自己怎样才能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而又合理高效的校园多媒体信息库呢?

1.认清概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校园多媒体信息库的资源内容仍然简单地定位在课程信息已经远远不够了。它要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涵盖名校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办学经验、名师的教学论文、优秀电子教案、授课心得、教学素材、经典题库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经验等信息资源。

2.弄清状况。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是授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声像设备使种种教学媒体信息有机地结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依然是教学进程的主导,多媒体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助燃剂”刺激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认知,但其本身并不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人机交互、直接对话的方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学习。

因此,计算机管理技术人员在设计和建立多媒体信息库时,必须清醒地认识自身所处位置、周围的环境、发展的状况以及资金的投入量、未来发展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等各方面的因素,以教学应用为主,将多媒体信息库设计的立足点放在既要满足当前应用需求,又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形势,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扩充性、升级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信息库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3.构建模式。一个信息资源库的建立,首先要基于科学系统分类的原则,它要由多级搜索目录组成,信息资源库的技术管理人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制作不同类型的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然后将它们或以磁盘阵列或以光盘库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存入到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库中。

二、多媒体信息库形成的前提――构建

校园媒体信息库的信息流通和运行维护与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因此,进行信息收集、制作、存储之前,必须建立科学、合理以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为核心的电教网络系统。

1.所需的硬件环境

(1)图、文、声、像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VCD、DVD及网络设备等;(2)图像处理系统;(3)文字处理系统;(4)音频处理系统;(5)视频处理系统;(6)图、文、声、像输出设备:光盘刻录机、磁盘、打印机等;(7)网络舆设备:网卡、Hub。

现行多媒体信息主要是文本、音频、静止图像、动画、视频等种类,合理地配置软件环境对建立高效、适用的校园多媒体信息库有着重要的意义。

2.构建多媒体信息库常用的软件配置

(1)操作系统平台:MICROSOFT WIN-DOWS95、98NT及NOVELL、UNIX等。(2)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Sybase、Informix等。

(3)素材创作软件: ①文字处理软件:Office毓软件、WPS系列软件等:②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Free-hand、COREL Draw、Illustrator、paintshopPro等;③二维动画软件:Flash、Director、Anamitor等;④三维动画软件:3DSMAX等:⑤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等;⑥音频编辑软件:解霸、作曲大师等等。

(4)多媒体编辑软件:方正奥思、Au-thorware、Director等。

(5)光盘刻录软件:CreateCD等。

现代网络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随时通过校园电教网络的任一计算机终端将信息库中的图、文、声、像等媒体素材调用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学习中去。由于多媒体教材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使教育教学中抽象、深奥的理论能够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传统的启发式、诱导式教学方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信息库存在的关键――资源更新

一个校园信息数据库建立得是否适用、能否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教育教学中所需的繁杂信息,辉煌或崩溃的关键已不在于技术到底是否先进,而在于它的系统的管理。资料的收集和材料的组织更新甚至比技术更重要。

第3篇:photoshop教学论文范文

搭建信息化发展平台

2004年,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开始逐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学校认为:教育信息化,能够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手段;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从而推进优质、均衡教育的发展。当时,在各级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持续投入下,学校的信息化硬件水平处于全市中学前列,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处于兄弟学校领先水平。基于上述事实,学校将“教育信息化”确定为特色创建主题,把“打造教育信息化立体环境,全方位育人”作为指导思想,开始了一系列探索。

为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抓手,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居于威海市中小学同时期前列:2002年,建设4个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了300台学生计算机,教师人手一机;2006年,迁入新校后建设了50个多媒体教室、11个多媒体实验室和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综合电教室;2009年建设了1个全自动录播教室,2个数字探究实验室;2010年,建成了一个集影音播放为一体的法制电教馆,升级了数字化校园电视台,与有线模拟电视节目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直接连接,节目容量更大,节目质量更高;2012年,48个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2013年,增设了一个120平方米、配有55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2014年,新增两个电子书包教室。这些设施和场馆的建设,为学校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09年,以环翠区第二轮特色建设启动为契机,结合学校特色和学校历史,通过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启动大会,举行老教师座谈、师生论坛、家长参与投票等活动,经过网上投票及反馈意见,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学校特色文化理念体系――清泉文化,进一步丰富提炼学校的精神内涵,锻铸学校品牌。在特色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采取三步走策略,即从宏观的把握(打造教育信息化的立体环境,全方位育人),到中观的设计(技能、操作、应用、创新),从而实现课堂的自主、合作、高效、创新、快乐,及至微观的实施,全面推进特色建设,在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打造高效课堂方面,都踏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教师是学校赖以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在“教育信息化”特色工作建设中,教师更是关键因素。针对教师层面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提高教师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如Frontpage、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技术熟练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针对培训目标,学校采取的培训方式是“全员培训――按需培训――骨干培训――达标培训”相结合。

第一,全员培训:特色建设之初,由于教师都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培训侧重于转变教师观念,通过播放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秀课例,对教师的思想造成冲击。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后,开始进行全员培训。一方面把有一定基础的骨干教师派送到外地培训,另一方面请教研中心的老师为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并提出了“领导要通,骨干要精,全体教师要会”的口号,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档案,将培训是否合格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培训内容都是一些基础的办公和动画软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后,又引导教师走优化信息技术的路子,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电子教案展评、网络多媒体操作、青年教师网页制作比赛等活动,培训采取逐一过关的方式,并按评选的等级与年度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不断提高。

第二,按需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主要是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进行培训。例如,语文组和英语组的PPT提高培训,主要让教师们掌握在PPT中插入音画效果,根据PPT的路径制作动画等,这些提高培训让PPT课件不仅仅只是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而是在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2014年3月份,数学组组长张宁老师对全区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的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学校进行了学科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大赛。此外,还有理化生组的数字探究实验室软件培训。这些分门别类的按需培训,使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服务于教学的作用。

第三,骨干培训:DMS(“D”develop,“M”make,“S”service)团队是学校2009年成立的一支由34名教师组成的信息技术团队,以“开发――制作――服务”为宗旨,旨在带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团队建设之初,就对DMS团队成员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把重心放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几年来,针对这个团队先后进行过网页、动画、色彩搭配以及各学科所需软件的专题应用培训,开展了“DMS团队成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展示课”活动,团队中的多名年轻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第四,达标培训:基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不同,学校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深化培训。例如:去年开学初,采取问卷和上机操作的方式对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了一次摸底,根据摸底结果,编写了《Word、PPT和Flash三种软件的校本培训》教材,并对教师的参训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为主,之后由教导处利用活动课时间分批组织教师参加指定内容的考试。对于考试通过的教师,学校颁发证书并存入教师成长档案;对于考试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分层培训,之后再进行达标考试。

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依托“教育信息化”,在实践中,学校一手抓课题研究,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从最初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到“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及至如今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四课型――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课堂教学改革步步推进,每一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即一切教学活动和环节都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能力的提高为落脚点,立足课堂,同研共议。

在课题研究方面,学校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市级课题“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研究”的引领下,要求各学科组依据学科特点,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专家引领、榜样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帮助教师们解决科研过程的困惑,使科研成果更有成效、更有价值。各教研组的课题研究颇具成效,如语文组的“构建网络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英语组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个别化学习模式”、地理组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习模式的构建”、政治组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等。课题研究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得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2003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学校紧紧围绕新课改理念、素质教育三要义对课堂进行改革。“教育信息化”特色确立之后,为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学校确立“先点后面,逐步铺开”的实施策略,以实验年级、实验学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教材、集体备课、实地讲课、评课改进等环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四课型――四环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立足学情,注重创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正由于学校关注教师素质的提升,关注有效课堂的打造,仅2014年就有4位教师在国家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位教师的数学化探究实验作品在山东省创新实验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有50余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

开发教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修订信息技术课程体系。2009年,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城里中学网络环境下的实践活动》。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今年暑期,学校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对其进行重新修订。课程内容实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线并行”的方案。必修课程分别为初一《Photoshop图像处理》,包括绘画和编辑工具的应用、图层的应用、图像处理、图像合成等;初二《Flas制作》,包括绘图、文本、视频与声音的处理等知识,并且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学校动漫小组,学习创作脚本、进行人物与场景的设计及完成动漫作品,其中法制类作品将择优充实到学校法制电教馆,这一做法改变了以往采购作品的状况,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起到非常好的引领作用;初三电脑硬件维修及拆装,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本领,学会处理简单的电脑硬件故障;初四几何画板,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选修课程有《电子报刊的制作》《电脑绘画》《网页的制作》《动漫制作》《理化生探究实验》等,这些课程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主要利用活动课的时间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