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

第1篇: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一、大学创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创业文化建设在我国初露端倪。很多高校都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程,做了不少探索,但总体上看,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文化建设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四个缺乏。第一是缺乏认识。当前,很多高校老师对创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讲授专业课程才是最重要的,学生也该把主要精力放到专业课的学习上,认为创业是学生毕业后才考虑的事情。部分老师对大学创业文化建设不置可否。还有一些老师虽然认识到了创业的重要意义,由于缺少实际创业体验,对创业文化建设的办法不多,积极性不高。第二是缺乏制度。当前多数高校关于创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几乎空白,创业文化建设负责部门,主要内容,建立什么样的长效机制等都缺乏明确规定。第三是缺乏师资。我国大部分高校很难从社会其他行业聘请到行业精英到高校任教,高校老师也很难投入大量精力深入行业获取实际经历和体验。尤其缺少通晓理论、善于实践的创业导师。第四是缺乏载体。当前,我国能够创办高水平创业园的大学较少,而以实践为典型特征的体验式教育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最佳方式,缺少了实践载体,创业文化建设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对绝大多数高校而言,缺少创业实践载体是面临的最大难题。

二、加强大学创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创业思想进校园。高校首先应注重舆论宣传,利用校园网、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刊等把政府对创业的鼓励扶持政策引入校园,把具有典型代表的创业成功案例引入校园,把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引入校园;同时,广泛挖掘校友资源,把一些创业成功人士请进校园,利用报告会、大讲堂、座谈会、创业大赛等形式,以推进原有校园创业文化与社会创业文化的融合,让内涵更加丰富的创业文化在大学这块沃土上不断茁壮成长。第二,创业知识进教材。创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创新活动,实践性强,需要运用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学校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指定阅读书目,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理论知识体系,为大学创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第三,创业教育进课堂。很多高校都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组建创业导师队伍,为学生介绍创业案例,分析创业环境,评估创业项目等。引导教师在授课和实习实训过程中渗透创业思想,启发学生结合专业搞创业。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召开创业主题班会、讨论会、创业竞赛、到企业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第四,创业导师进团队。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组建一个团队,集合团队的智慧来发现机会、调查分析,评估项目,书写创业项目计划书,组织人、财、物等孵化项目。在以上诸环节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很棘手的困难,容易动摇信心。此时如果有创业导师加入学生创业团队,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与创业导师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新的东西。第五,创业实践进社会。大学生创业不能在大学校园里闭门造车,应基于社会需求创业,深入行业企业,深入市场,通过大学和社会两个平台的对撞激发创业火花,选定创业方向。学校也应采取措施,挑选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帮助孵化,让创业项目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通过这种扩大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大学创业文化对社会创业文化的影响。

作者:苗祥坤 崔师锐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第2篇: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双创 创业项目 财务管理 课程改革 ERP沙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见》中明确了作为高职院校要重点抓好诸如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重要的任务。进一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随后《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又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国家多次发文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双创”上升到国策高度的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迎头赶上,调整和修订专业教学标准,积极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企业处于哪一发展阶段,财务管理都是为投资者服务的,因此,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太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殊性,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很难身临其境感受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环境。另外,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但是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也很难单独地将财务管理案例融入到课堂上,进而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致使教学效果较差。

(二)强调理论教学,疏于实践环节。财务管理是资金的管理,授课教师从资金筹集到资金投放、资金运营最后到资金的分配,结合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及评价考核等财务管理环节,完整地完成财务管理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财务管理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以及资本成本、资本结构等概念的体现和运用,完全是一套理论体系,最多结合财务个案分析某一财务管理的知识点,即便是财务管理课程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至于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如何结合其他的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将大学生创业融入到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突出财务管理教学的实践已经迫在眉睫。

(三)课程设置相对独立,与其他课程融合度低。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一般是设置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即属于基础会计的后续课程或基础会计及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仅仅考虑了财务知识而忽略了管理知识,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一旦教师将管理基础、经济学、市场营销、金融理论等相关知识融入到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时,由于这些课程要么学校不开设,要么开设滞后于财务管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知老师所云,一片茫然。因此,解决其他相关课程有机地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显著提高财务管理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势在必然。

二、“双创”形势下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结合创业大赛,提升学生参与度,以实践反刍理论。在全国各省市、各高校每年举办各层级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如火如荼进行的情况下,在创业者群体大众化的当下,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主体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因此,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项目与相关课程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

结合创业大赛,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可进行如下改革:第一,教学之初,以任务驱动教和学课程开始阶段,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形式、内容、成果等向学生予以介绍,布置寻找创业项目的任务。在这一阶段,财务管理课程上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确了企业的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再结合已经掌握的经济法的相关知识,经过社会调查及调研,确定创业团队及创业项目,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3周的时间。第二,教学深入,将项目融入教和学。随着财务管理课程的不断深入,创业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比如,讲到筹资管理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业项目筹资的形式及筹资渠道在课堂上予以介绍,并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第三,教学终结,展示创业计划书。在不断的过程考核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积累之后,在课程终结时,课堂即模拟创业大赛现场,每一创业团队将自己的创业项目以PPT的形式予以汇报,所有的任课教师及相关的专家对项目予以评价。

学生在实施创业计划的过程中,从原来单纯的“教室模式”的学习逐渐转变为“依据教室(课堂)――走出教室(课堂)――回归教室(课堂)”的三段式模式。也就是,理论依据在教室学习,创业项目计划实施必须走出教室付诸实际行动,进行社会调研,寻求利润增长点,最后将较为成熟的创业计划书及精心制作的PPT再回归到教室,向所有的师生予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学习可谓是颠覆式的,即,由实践入手,理论贯穿实践,再由实践反刍理论。

可见,将创业项目融入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有效利用“ERP”沙盘,整合财务管理课程资源。ERP沙盘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模拟沙盘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财务中心。各职能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受训者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5―6年的经营,通过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讲师评析学生感悟等一系列的实验环节,其融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的设计思想,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

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开设“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建议各高校将该课程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这样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创业项目计划运用到“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去,在课堂上就实现了财务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环境的有机结合。学生运用“ERP”沙盘这个工具完成了由专业知识到应用能力的有效转换。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揭示了企业内部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和销售之间的关系,理解任何一个部门的行动对整个公司全局的影响,实现企业整体产供销平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模拟中深刻全面理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现金流预测与财务管理及对企业全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明确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深刻领会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对财务报表的了解与分析,学习调动资金、控制成本及效益,认识变现计划与部门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对成本进行准确计算及良好管理,学会节约资金使用成本。让学生学习掌握企业最佳采购模式、企业合理库存的管理,配合市场需求与产能从事全盘生产流程规划及策划生产的产能与弹性。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也了解如何构建有效的市场营销体系与销售体系,准确把握最佳赢利机会,更好地服务于内外部客户。鉴于“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上述功能,建议各学校开设该课程时,强化教师的培训,同时本着术业有专攻的原则,适当安排市场营销、金融理论等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举办适量讲座,以便于沙盘模拟企业能够在资金流顺畅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此,通过创业项目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的运用,将财务管理课程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以资金流管理为主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过去的经验和历史表明,许多中小企业乃至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企业发展、风险管理、收益管理、公司治理等多个层面的掌控能力较弱,最终导致这些企业发展停滞甚至破产倒闭。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熟悉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之间的关系及内在联系,且从企业成立之初就得以运用。这就要求各高校对财务管理课程实施全方位的改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当今的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的扶植下,各高校应不断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课程改革,为大学生创新创意和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X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S].[2015]36号.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S].教学[2015]12号.

第3篇: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一长春市(20xx年)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由共青团长春市委、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春电视合举办。大赛旨在进一步倡导创新创业文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引导和带领一大批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重点培育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创业企业,助力我市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业型城市建设。

一、大赛时间

20xx年 3月12日 20xx年11月20日

二、大赛主题

青春飞扬 激情创业

三、大赛目标

(一)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培养青年创新创业意识,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鼓励创业、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拓宽青年自主创新创业的渠道。

(二)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青年就业创业的有关部署,提升青年创业能力,有效引导和促进广大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

(三)建立功能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及健全的组织网络平台,积极提供政策解读、资金帮扶、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切实提高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和青年就业创业成功率。

四、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长春市委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长春电视台

承办单位:长春青年创业园

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

吉林省高新创业孵化产业园

大赛组委会:由大赛主、承办方有关领导组成,负责大赛领导工作。

孙亚明 长春市副市长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赵心锐 共青团长春市委书记

王志强 长春电视台台长

石 威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姜晓东 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

路良魁 长春电视台副台长

大赛秘书处:由大赛主、承办方有关人员组成,为大赛组委会的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宣传推广、培训辅导、大赛评审、会务与活动等工作。

董鲲鹏 共青团长春市委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

刘长乐 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王 伊 长春电视台专题节目中心主任

刘叔杨 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大赛联络处:

徐宇红 联系方式:88787889

宋庆宁 联系方式:88776425

五、参赛范围

全日制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创业青年或创业团队。

六、赛程安排

大赛整体分为宣传报名、初选、初赛、复赛、决赛、项目推介和倡树典型六个阶段。初选采用书面评审方式,以参赛者(团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为准。初赛和复赛采用答辩方式进行评选。决赛以电视大赛的形式进行,现场确定比赛结果。

第一阶段:宣传报名(03月12日至06月30日)

利用媒体和团组织的力量,对大赛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大赛知晓率,为大赛进行全面预热。组织参赛选手报名,收集整理、审核项目计划书及参赛者基础信息。

第二阶段:项目初选(07月01日至08月10日)

深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项目调研,根据项目实际反馈情况,由项目初选专家组对所有资料完备的项目进行初审,确定进入初赛项目。

第三阶段:初赛阶段(08月11日至08月31日)

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负责人进行创业计划书编写培训,参赛选手修改完善、递交创业计划书;大赛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进行评审,确定进入复赛项目。

第四阶段:复赛阶段(09月01日至10月10日)

大赛组委会对进入复赛的项目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参赛选手(团队)对创业计划书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大赛专家组对复赛项目进行评审,并确定进入决赛项目;进入决赛的团队需在长春青年创业园完成工商注册工作。

第五阶段:决赛阶段(10月11日至11月20日)

大赛组委会在长春青年创业园设立联络处,组织对进入决赛的项目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创业者(团队)进一步完善创业计划;参赛选手参加创业大赛节目录制,组委会确定比赛最终结果并进行表彰奖励。

第六阶段:项目推介和倡树典型阶段(12月至20xx年3月) 建立创业青年与导师和风投机构的对接机制,帮助青年做好项目开发、设计、完善和实施;倡树宣传创业典型。

七、参赛要求及报名方法

(一)参赛项目要求

1、具备创业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的创业项目。具体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项目;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业项目。

2、参赛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创业项目体现可操作性、相对超前性、新颖性。

4、参赛团队需对参赛项目具备完整的知识产权或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授权委托,科技成果来源不限,可为自行研制或购买,无知识产权纠纷,科技成果可转化性强。

5、创业项目投资预算合理。

(二)报名

时 间:3月12日6月30日

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

咨询电话

报名网站:

电子邮箱:

(三)材料报送

网上报名后需提交创业大赛报名表,参赛选手身份证复印件,创业计划书2份。在校学生需提交学生证及其复印件,以及校团委开具的在校证明。已毕业者需提交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

报送地址:长春高新区硅谷大厦1021室(硅谷大街1198号)

长春高新区锦湖大路1357号914室

全日制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材料需报送至校团委,由校团委统一报送至大赛秘书处。

八、大赛奖励设置

大赛设立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十项,优秀奖20项,大赛组委会将为每项获奖项目分别颁发奖杯、证书,并在社会上进行宣传推介。

对落户长春青年创业园并签订入驻孵化协议且完成工商注册的获奖团队(团队中大学生持有股份不少于30%),将给予以下的创业扶持政策:

(一) 创业资金扶持

一等奖,无偿资助创业扶持资金人民币20万元/项

二等奖,无偿资助创业扶持资金人民币10万元/项

三等奖,无偿资助创业扶持资金人民币 5万元/项

(二)配套优惠政策及措施

1、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在符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简称创新基金)申报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支持申报创新基金,并优先给予资金配套。

2、创业资金资助计划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300万元专项孵化资金,对符合其政策扶持的获奖项目,优先给予扶持。对列入长春创业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优先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

3、孵化服务计划

长春青年创业园将为获奖项目,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导师、运营指导、项目申报、企业诊断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同时为获奖项目提供一定面积的优惠孵化场地(第一年免费,第二年减半)。

4、科技资源平台

获奖项目可获得长春青年创业园免费提供其公共技术平台开放服务、优先获得其提供的市场拓展、供应链整合等机会。

5、项目推介

大赛组委会将择期举办项目推介会,重点向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推介大赛入围项目,并组织力量做好其他参赛项目的跟踪工作,努力促成创业投资的成功介入。

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二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意创新意识、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勇于开拓的创业者,经研究决定,学院每年将举办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计划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一、 大赛简介

(一)活动名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计划大赛

(二)活动时间

每年11月底,12月初

(三)活动宗旨

活动旨在通过大赛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热情和动力,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化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四)活动主题

积极创新 快乐创业

(五)参赛对象

全院在校大学生。

(六)主办部门

院团委、院就业指导中心、院思政部

二、 活动要求

(一)参赛要求

参赛者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每个参赛者必须是我院在籍的学生,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二)作品要求

1.参赛者应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项目计划书。计划书应着眼于特定市场、竞争、营销、财务等策略方案,阐述把握机会的过程并说明所需资源;

2.参赛项目需立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

3.参赛项目中所提出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是参赛者参与或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的概念产品或服务;

4.参赛作品字数在3000-7500之间,作品必须符合本次大赛的主题和要求;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格式清晰,版面美观大方,创意新颖;文笔流畅,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与现实联系紧密;能充分展现参赛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创业新人形象。

(三)项目计划书评分细则

1.清晰性:考虑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合理。(10分)

2.完整性:是否包含项目计划书所需的各个要素。(10分)

3.实际性:现实项目设计目标的途径是否考虑到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特质、社会环境以及相关的因素。(10分)

4.变动性:目标是否具有弹性或缓冲性,能否依循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10分)

5.具体性:项目设计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是否具体可行。(10分)

6.前景发展性:是否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景可行性,设计是否具有事实依据。(10分)

7.持续性:对于市场每个发展阶段是否持续连贯。 (10分)

8.可评估性:设计是否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目标,能否随时掌握市场的执行状况,能否为设计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10分)

9.全程性:拟定计划时是否考虑到项目发展的整个历程,并作出全程考虑。(10分)

三、 活动流程

(一)初赛。各院(系)对学生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和初评,评选出2-3项参赛作品进入决赛,(如参赛作品数量众多,可按比例提高进入决赛的作品数,最高不超过5项)。初评结束日期为每年11月中下旬;

(二)决赛。学院将在每年11月底,12月初对各院(系)选报的参赛方案举办院创新、创意、创业计划大赛,参赛选手现场陈述作品,评委对选手提问,最后由评委根据选手现场表现及作品进行评选、打分。

四、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决赛得分最高的方案。奖励:获奖证书+奖品

二等奖2名:获得相应排名的选手。奖励:获奖证书+奖品

三等奖3名:获得相应排名的选手。奖励:获奖证书+奖品

鼓励奖若干名:所有通过初评的参赛者都获得鼓励奖。奖励:获奖证书

优秀组织奖一个:学院根据各院(系)组织、宣传和推动情况结合参赛学生数量、成绩等因素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并颁发奖牌

五、 注意事项

(一)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原创作者,并保证其拥有该作品的合法著作权;

(二)获奖作品如发现有抄袭、盗用、作弊等不法手段、或有出售、商业推广及直接或间接商业目的的、或不符合规定及违反他人著作权的,即予取消其参赛资格并要求返还奖励,一切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行负责;

(三)学院保留进一步补充本比赛规程的权利;

(四)学院不承担因参赛作品所致的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院团委、院就业指导中心、院思政部

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三根据《科技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xx102号)精神及大赛方案要求,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统一指导下,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赛事并制定安徽赛区实施方案。

一、赛事名称

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

二、主题

科技创新 成就大业

三、大赛目的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搭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四、组织机构

(一)参与单位

1、主办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2、指导单位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3、支持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人社厅

4、承办单位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简称孵化器协会)

5、协办单位

各市科技局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杭州银行合肥分行

徽商银行合肥创新大道支行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芳晟创业投资基金(北京)

仙瞳芳晟基金(北京)

(二)安徽赛区组委会

主任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 兰玉杰 副主任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 刘明平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和平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吴天宏 安徽省人社厅副厅长 刘少华 委员

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 李 林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储常连 安徽省财政厅企业处处长 汪代启 安徽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 刘晓燕 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调研员 管荣生 安徽省科技厅宣传中心主任 凌 岚 组委会办公室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高新处,负责大赛的整体方案策划、指导、协调并确定重大事项。办公室下设四个组。

秘书组 承担大赛的具体事务和组织工作。

项目组 负责参赛项目报名、资格审查及初审等工作。

会务组 负责大赛会务、赛场安排、协调,专家接待等工作。 宣传组 负责与省重点媒体单位联络沟通,在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赛区创新创业氛围。

(三)专家指导委员会

由组委会聘请成功创业企业家、创投专家、金融机构及行业知名专家等组成,负责参赛项目评审以及大赛选手的创业指导和辅导等工作(人员待定)。

五、参赛条件

安徽赛区赛事分设团队赛和企业赛。参赛企业应为符合国家划型标准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及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的非上市企业。前三届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获得名次企业不参加本届大赛。

(一)创业团队组参赛条件

1. 在20xx年6月15日前尚未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的、拥有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计划的创业团队(如海外留学回国创业人员、进入创业实施阶段的优秀科技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等);

2. 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3. 计划赛后6个月内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

4. 参赛项目的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归属参赛团队,与其它任何企业无产权纠纷。

(二)企业组参赛条件

1. 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 20xx年销售额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

六、安徽赛区赛事流程

(一)报名

安徽省参赛创业团队、企业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报名注册,并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参赛相关信息。

报名时间:20xx年5月1日-6月15日

(二)资格确认

报名截止后,由安徽赛区组委会工作人员根据参赛条件,对报名注册的参赛企业、团队进行形式审核和资格确认。

确认时间:20xx年6月1日-6月30日

(三)安徽赛区赛事安排

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制定的统一评审规则和流程组织安徽赛区赛事,通过逐级淘汰方式产生优胜企业和团队,并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分配的晋级名额推荐进入全国比赛的企业、团队名单。晋级企业需接受安徽赛区组委会组织的尽职调查工作,不接受尽职调查的企业视为退赛。

1. 初赛:时间:20xx年7月1日-7月20日

组织天使投资人和机构评委对报名企业参赛商业计划书进行初评,符合条件企业和团队参加赛区复赛。

2. 复赛:时间:20xx年7月20日-7月30日

对进入复赛的企业和团队进行相关赛事培训。晋级企业按照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7个领域进行复赛,组织评委现场评选,从复赛的企业组选取前35名、创业团队组取前10名进入决赛。

3. 决赛:时间:20xx年8月1日-8月15日

对进入决赛的企业和团队进行相关赛事培训。晋级决赛的35家企业和10家团队进行决赛。组织评委现场评选,赛出安徽赛区企业组、团队组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企业奖、优秀团队奖。

七、评选规则及评选标准细则

(一)复赛规则:

1. 晋级企业、团队分7组平行进行复赛,每组设3名评委(1名投资评委、2名专业评委);

2. 每家企业25分钟时间,15分钟企业自我展示(企业PPT和产品),10分钟评委提问、点评及打分;

3. 参赛企业按照抽签次序,依次进入所在分组会议室参赛;

4. 小组赛事完成后,评委对结果进行合议。根据合议情况最终确定进入决赛企业和团队。

(二)决赛规则:

1. 晋级决赛的企业、团队进行决赛,设5名评委(2名投资评委、2名技术评委、1名企业评委);

2. 每家企业12分钟时间,其中8分钟企业自我展示(企业PPT和产品),4分钟评委提问、点评及打分。评分结果现场公布,以全体评委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得分,赛出安徽赛区团队组、企业组的一、

二、三等奖及优秀企业奖、优秀团队奖;

3. 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分配的晋级名额,分别从企业组、团队组按获奖排名推荐优胜企业、团队进入全国赛。

评分标

八、比赛奖项及支持政策

(一)安徽赛区将评出团队组一、二、三等奖各1名,企业组

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3、6名),优秀企业奖20名,优秀团队奖5名。

(二)安徽赛区决赛评出的获奖企业,将获得以下政策支持:

1. 符合相关科技计划要求的,予以优先支持;

2. 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3. 杭州银行合肥分行予以创新创业贷款支持;

4. 优先推荐给创投机构、金融机构;

5. 企业所在地方科技部门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

(三)入围全国赛的优秀团队

1. 获得创业导师的创业辅导;

2. 选择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以及众创空间(苗圃、创业咖啡)落户的,享受一定期限免收房租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

3. 获得创业政策、创业融资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4. 优先推荐给大赛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支持。

九、安徽赛区评选机构

第4篇: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旅游专业

一、创业教育的定义

创业教育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第一本为学术性护照,第二本为职业性护照,第三本创业教育护照能证明个体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这一说法其实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柯林·博尔先生提出,创业教育在此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等同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研讨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用人机构或个人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它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结合以上观念,创业教育其实就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及创业技能的活动,即是培养大学生的适应社会生存能力和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渠道。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就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和建立健全民族创新体系的深谋远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功能的扩展。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实意义

(一)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随着高校扩招而迅猛增长,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经达到了699万,比去年2012年增长了19万人,是有史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招生数量和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地方上还要与本科和中专旅游专业毕业生展开竞争,眼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但从长远来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创业教育的加强势在必行。相关研究显示,如果有10%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就能有效地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若有30%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就能产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故此,只有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力度,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提高,才能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学生培养目标的重大转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2002年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试点才开始尝试创业教育,严重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我国培养的大学生仅局限于基本就业、升学深造、考取公务员等比较狭窄的就业方向,创业带动就业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是“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就业理念。

(三)转变旅游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方式,适应旅游行业发展要求。

旅游行业的旺盛需求使职业适应性较宽泛的旅游产业产生了大量创业机会,而旅游中小企业主要是旅游创业的实体形态,这些企业已遍及各个城镇,有着比较大的发展前景,如乡村生态旅游,现已逐渐成为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的主体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基层旅游创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缺口,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迫在眉睫。现今,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技能型人才向高素质人才,单一技能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科班型人才向创业实践型人才转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只能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征服旅游创业教育领域。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业的认识及准备。

相关调查显示:询问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结果统计出,71.1%的人认为创业就是创立公司,34.3%的人认为创业是从事科研发明,这就充分说明,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是社会精英所从事的事业,有点高不可攀,但有52.5%的人认为在自己的本职岗位做出一定成就也是创业。在回答为什么要创业的问题时,70.2%的人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2.1%的人认为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与此同时68.6%的人认为创业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在创业相关知识储备方面,90.4%的人曾经读过一本以上的创业图书,在是否有过社会实践方面,52.7%的人从事过收银员、推销、发放传单、家教、服务员、导游等兼职工作,或多或少地磨炼过自己的意志。关于创业意识,92.4%的人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可能去创业,7.9%的人表示创业只是毕业后的事情,有2.3%的人坚定自己不会去创业。毕业后若没有理想工作,仅17.3%的人会立刻选择去创业,其他人或选择降低择业标准或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或升学深造。

(二)女生创业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中女生的数量一般占绝对优势,不过其创业的意识、意愿、信心和能力明显欠缺,绝大多数女生对创业没有任何准备,相对于男生,女生在个人性格特点上缺乏敢闯、敢拼的魄力,受家庭和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她们更愿选择安稳工作,再加上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也是制约女生创业的比较深层的障碍,例如在某些地方或企业,男性通常对女性参与社会活动持反对态度,对很多女性工作的能力持否定态度,周围亲朋好友对女性创业也不持信任和支持,沉重的心理负担压迫在想创业的女大学生身上,除去缺乏社会经验,欠缺创业能力,缺少创业知识等诸多大学生创业不利因素外,贬低自身能力,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情绪化比较激烈,缺乏理性及耐挫折能力差等创业心理因素也羁绊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女生的创业步伐。

(三)创业教育与支持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创业教育与支持方面的现状:(1)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创业动机绝大多数不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成果;(2)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工作缺乏很多实质性的内容;(3)学生一般认为其父母应是其创业的最大支持者,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不大;(4)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缺乏自信,不知从何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相结合。(5)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社会交往能力。以上情况表明:首先,学校目前在创业教育方面力度有待加强,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其次,相关政策扶持比较缺乏;再次,各方面的社会支持需加强,包括一些金融部门的资金、社会组织的技术、行业企业的经验;最后,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理解仅停留在表层,对创业的认识、动机、方向及创业支持的理解具有一定的距离,这将成为其今后创业的阻碍。

(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相关调查表明: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排在首位的是资金缺乏;其次是创业教育的内容单一和方法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后是师资力量不足。另外,“创业教育活动的满意度”方面,表示满意的比例只有8.2%,表示基本满意的比例只有35.7%,表示不满意的达到了51.2%,另外很不满意的为9.9%,不满意的比例远远高于满意的比例,说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创业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

(五)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单薄。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就业创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时间不长,同时也很少开设职场礼仪、商务经贸、法律等课程,学生非常缺乏创业基础知识。就已经开设的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而言,课程没有针对性,更无操作性,以纸上谈兵为主。每一位学生有着不同的能力和特长,他们的就业需求也不一样,但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学生的创业知识往往来自于刚刚毕业的学生和网络上的信息,而就业指导课给学生带来的就业信息比较少。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就业指导课以知识传授居多,技能培养内容较少,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教学方法滞后,与社会需求与用人单位实际明显脱节。

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对策探讨

(一)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

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前提条件,除了进行课堂形式的创业教育之外,还需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社团等各项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创业教育的熏陶。旅游业可称为创意产业,创业教育也可以围绕着创意大做文章。例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创业项目比赛,围绕着当地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一些市场前景广阔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创业项目,如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挖掘、旅游运作模式创新等要求结合主题,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撰写一份能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创业项目计划书。同样也可以组织一些创意设计大赛,设计具有独特性且应用性较强的创意方案,包含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市场营销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个性化设计、旅游广告创意设计及旅游工艺产品外形设计等方面的创意作品等,并将较优秀的设计项目付诸实践,转变成现实,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业成就感。

(二)加强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经费保障和长效制度建设。

创业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科学完善和保障有序的长效管理制度。只有政府、社会、高校的全力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才能得到运行良好的保障。政府部门应制定和颁布一些与旅游行业有关的创业优惠政策,全面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投入创业,尤其在税收、融资、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扶助计划等。社会应该首先为旅游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社会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充分发挥旅游专业优势,形成大学生创业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应成立针对旅游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部门,特别是在创业资金、创业渠道、创业项目等方面,还需广泛地寻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建立充足的创业项目和保障资金,增强对创业大学生的鼓励和资助,要从实处支持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活动。政府和高校要制定详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规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推动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多渠道地培养与引进创业师资。

一个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也是旅游专业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当前没有哪所高等院校把就业创业当成专业来开设,且那些科班型、讲说型的教师队伍无法真正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因此完全依赖高等院校培养与提高师资是不切实际的。一是动员有过创业经验的教师,鼓励其在教学中将亲身创业经历或体会与旅游专业知识紧密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规划有序地派遣一部分教师到与旅游专业有关的企业中挂职锻炼,充分融合到企业的创业与运营过程中,全面吸收及总结企业和行业的失败和成功经验,为返校后开展创业教育课做好铺垫。三是发现和吸收在旅游行业领域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若是杰出校友效果会更好)走上学校讲台,聘请其担任旅游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用其亲身经历传授贴合实际的创业知识及如何规避创业风险的经验,但对于这些教师,走上讲台前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必要的,要对他们进行诸如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规等有关师范素养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具有传授引导修正能力。四是组织无专业区分的创业师资培训班,请校外一些知名的创业培训专家集中讲授一般创业的理论、过程经营等知识与技能,短期内提高学校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以上四个渠道可解决创业教师缺乏的燃眉之急,但长远来看,条件优越的高校很有必要设立就业创业教育专业,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培养专业师资,建立起完善的旅游专业创业师资的保障体系。

(四)校企合作,加强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在实施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与社会取得多渠道和多方位的密切联系。可以在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中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岗位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将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当然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创业实践环境。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仅可以是真实的创业环境,而且可以是模拟的创业环境。因此,在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第一,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小组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同时最好鼓励学生结合实践深入企业实岗学习。第二,加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把校内和校外的创业实践教育资源用好,将足够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第三,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主要是师资),优化调整理实教学的比例,加大实践课比例。第四,进一步加大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从而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第五,高职院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从企业中获取一定资金赞助,举办一些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竞赛,奖励一部分优秀学生,进而鼓励学生的创业行为。

参考文献:

[1]邹伏霞.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3.

[2]杨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0).

[3]邓清南.对高校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的探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第5篇: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高校 创业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89-02

一、创业教育概述

创业教育,英文表述为“Enterprise Education”,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又称“第三张教育通行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的描述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定义为: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

二、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美国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概况比照

1.美国创业教育的萌芽、发展与完善成熟阶段

美国是最早开始创业教育的国家,早在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教授率先在美国高校为MBA学生开设了《新创业管理》(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这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被人们认为是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也是创业教育在美国开始真正的萌芽。

尔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变革,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创业的先锋和典范,如微软的比尔•盖茨、Dell的戴尔等,他们所掀起的“创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也使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应运而生。1973年,东北大学开设了第一个创业学本科专业,这也意味着美国高校创业的发展阶段就此拉开帷幕,自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期,创业教育在美国迅速发展,1999年已有1060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

进入21世纪,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种类都已相当完善,其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也达到了两千多门,美国现在已经在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全面普及了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己形成了一个有力的组织支撑网络,且拥有一支专业而雄厚的师资力量。可以说,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走向成熟阶段。

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可以作为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开端,而直到2002年教育部才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在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中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创业教育,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策略,此后“就业促进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通知”等文件的相继出台,2011年,国务院又下发通知各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与推进下,目前,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一百多所高校开设了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课程,参加学生超过3万人,KAB创业教育正受到高校师生的追捧。

(二)美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和启示

1.拥有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美国的创业教育至今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学习领域,其创业教学大纲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即公共课程与核心课程,公共课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其课程内容包括经济、管理、营销、组织等创业教育基础学科;而核心则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内容有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企业融资、快速成长和创业者五个部分。至今美国约有1900多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两千多门的创业学课程,可以说创业教育体系已经相当完备。

2.建有一支良好创业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雄厚而专业的师资队伍,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创业教师的实战经验,鼓励和选派教师到社会上进行创业实践,以提高教师创业实践经验。很多大学的创业教师都曾有过创业,或在企业做董事、顾问的经历,而他们可以把这种的实践经历很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另外,聘请社会上创业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到高校开设讲座,兼职教学。

3.创业教育文化浓厚。

由于社会制度与文化的原因,美国高校被非常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包围着,美国政府、社会、学校为高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条件和良好的政策,包括充足的资金支持、广泛的社会援助、健全的信用制度、简便的新公司申请手续等。在美国,创业备受人们的认可,人们对创业者都怀有很高的敬意,由于社会大环境的熏陶,高校学生更愿意投入到创业中来。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一)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特别是进课堂的工作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声势。目前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还处在探索阶段,甚至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存在认识观念不正确、开展范围不广泛、理论体系不健全、文化氛围不浓厚、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二)高校创业教育对策探析

1.课程结构需调整。

在课程结构方面,目前高校的创业课程多是直接引进国外的教育体系,针对中国文化、学校特色进行系统研究和修订得不够。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编写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业教育教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课程设置从创业项目计划书、融资到资本利用再到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等要有专业性和层次性,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商业模拟游戏)”。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现阶段各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仍以老师传授书面理论知识为主,应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多与真正的企业家接触,获得“实战知识”。由学校组织,社会支持,多方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活动,通过完善的专家评审、资金扶持和优秀项目孵化等配套服务,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不断提高其创业能力。另外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联系,让他们跟学生直接接触,讲创业经历、管理经验,让KAB课程中关于企业的知识能在这种接触中成为活生生的东西。

3.打造雄厚的师资力量。

开展创业教育师资是关键,首先培养和配备出一批优秀而富有经验的创业教育专业讲师。高校创业教育的老师必须具备“学者+企业家”素质,要求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理论健将,也是创业的实战高手。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能够不断地在外部引进实践型的创业教育专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技能,获取创业教育、教学的新材料和新信息,同时还可以鼓励年轻教师到基层创业去挂职锻炼,让其体验创业过程、丰富创业经验。

4.营造高校创业教育良好的创业氛围。

首先,要广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举办各类创业教育讲座、报告、第二课堂活动,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在校园里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创业一条街”,或在企业设立“创业基地”。再者,要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三者的协作互动机制,共同加大扶持力度,制订系列优惠政策,利用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贷款担保、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户籍迁移等优惠政策,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张革华.大学生创业教育刍议[J].创业经济,2006.4.

[2]李春琴.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7):73-74.

[3]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6期.

第6篇: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59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金政发〔20*〕10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政府责任,确立就业工作优先地位

(一)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履行促进就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职责;要把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就业稳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责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经济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实现社会经济与扩大就业同步发展。

(二)建立就业工作考核协调制度。建立市政府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和日常工作协调职能,将做好就业工作、就业政策绩效、社会充分就业和扶持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年度考核指标,考核各镇乡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并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的衡量标准内容。坚持就业联席会议正常例会等制度,完善协调功能,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发改、财税、人劳社保、行政执法、工商、人行等部门要作为主要联席会成员,按职责分工履行职能,并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交流情况,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它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减少失业。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我市非公有制企业、来料加工等行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等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及退役军人就业和创业工作。制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同步的产业政策,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单位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考虑就业的因素,并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建立健全的失业随机调查和失业预警制度,对因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而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情况制定失业预案,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四)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镇乡街道、各相关部门要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各镇乡街道和各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将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市政府将按照目标责任制度的要求,依法加强对所属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考核、检查和监督,对促进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促进充分就业

(一)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财税、金融、工商、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帮扶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和创业扶持服务平台。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信息服务,创造条件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支持,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改善就业环境,依法规范招聘行为和企业裁减职工行为。加强对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介绍行为的依法监管,保障妇女、残疾人、农村进城就业人员等各类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对就业岐视行为依法实施处罚。用人单位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裁减不足20人但占单位职工总数10%以上的,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后,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继续实施各项优惠政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东政发〔20*〕8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困难人员再就业的通知》(东政发〔20*〕61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20*年底前已审批但尚未享受到期的,继续享受。其中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2009年以后,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认真落实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创业和充分就业,让失业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工作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1.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本市各类登记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资金不足的,根据项目情况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1-5万元,贷款期限2年,到期确需延期的,可展期一年。对提供有效抵(质)押物进行反担保的失业人员,贷款额度可扩大至10万元;对合伙经营的,可按每一名合伙者不超过3万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标准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要切实设立好贷款担保基金,增加由贷款担保基金直接为小额贷款担保的方式。同时,失业人员也可自行选择以下反担保方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有稳定职业、单位正在为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且已缴纳一年以上的人员;以拥有所有权的房产等不动产进行反担保的。

失业人员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或自行通过其他途径申请银行贷款从事服务业项目(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除外),在小额担保贷款标准额度内,对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复退军人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其他失业人员给予50%贴息(展期不贴息)。具体办法由市人行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共同制定。

2.建立和完善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对充分就业社区当年小额担保贷款3人以上,到期贷款回收率达96%以上,并且进行借款人和社区签订《信用承诺书》,社区就业服务站建立借款人贷后管理跟踪服务卡、同时积极配合欠款追索工作的,可授予*市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称号。信用社区由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人行*市支行共同认定,每年认定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市财政按信用社区当年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总额的1.5%对信用社区核拨奖励工作经费。

对信用社区内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创业项目经市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开业指导专家组论证的人员自主创业的,经具体经办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或担保机构资信评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可免除反担保手续。对因免除反担保手续造成的贷款呆帐损失,由贷款经办银行和担保公司分别承担50%,市财政按相关规定核定后,分别给予贷款经办银行和担保公司贷款呆帐损失承担额60%的补偿。

3.统筹解决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经营场地。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在政府投资创办的商贸市场内首次经营满1年以上的,每年给予年租金10%的优惠,年优惠最高不超过3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在其他场所首次经营满1年以上的,凭《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完税或免税证和户籍地、经营地社区证明给予年租金10%的租费补贴,年补贴最高不超过2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便民利民微利项目的,给予年租金15%的租费补贴,年补贴最高不超过3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4.适当增加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岗位补贴。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的人员从事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凭工商营业执照或有关证明,一次性给予应领取失业保险金总额20%的自主创业补贴,低于500元的按500元补贴。城镇其他失业人员从事自主创业的,给予500元的自主创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从事文化产业和"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服"(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管"(物品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便民利民微利项目的,按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20%给予岗位补贴,期限为2年。

5.针对性减免一定的税费。失业人员从事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除外),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和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限制行业同上),按每户每年8000元定额依次减免其当年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截止日延长至2009年底,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6.认真做好失业人员创业服务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设立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项目论证、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一支由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创业相关单位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推动创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公安、税务、行政执法、卫生、工商、消防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应积极为失业人员办理相关证照开设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手续,提供便捷服务。由失业人员创办的经市失业人员创业服务中心开业指导专家组论证的、不危害公共安全的项目,给予3个月的孵化期;由社区组织的来料加工项目,给予1年的孵化期;失业人员从事设计、咨询、中介、翻译和"三托"、"三服"、"三管"等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自主创业项目,经所在社区同意,本人已取得合法产权或使用权的住宅、辅房,可作为经营场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失业人员从事其他个体经营的,凭建设、规划、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核批的临时用房或占道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

(三)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切实解决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1.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就业援助制度。全市上下要充分依托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为载体,积极帮扶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且积极求职的*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包括城镇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失业登记1年以上就业转失业人员、持有《特困证》劳动力、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需赡养经医保机构确定特殊病种的直系家属人员,农村复转军人和被征地农民中生活困难的"4050"人员;同时,各镇乡街道、社区要合理有效的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城镇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帐,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对首次通过市级评估考核的充分就业社区或创业型社区给予2万元的补助,通过市级复评的充分就业社区给予每年1万元的补助。

2.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机关、事业单位利用勤杂岗位(含社区从事就业援助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也按公益性岗位标准给予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按企业应缴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费最低标准之和计算,个人应交部分由个人承担;岗位补贴标准按本市企业最低月工资标准的50%给予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405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连续就业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可适当延长。

3.鼓励其他用人单位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按企业应缴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费最低标准之和计算,个人应缴纳部分由个人负担。新增就业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每招一名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新增就业岗位1000元标准的奖励。

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增加的岗位,招用符合贷款条件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20%以上(100人以上企业达10%),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贴息贷款(贴息50%),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经办银行可按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财政贴息和呆、坏账损失补助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当年新增就业岗位新招用本地劳动力20人以上,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没有发生劳动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向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进行空岗报告和就业登记的,按新办单位每招一名200元,非新办单位每招一名5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奖励。

4.鼓励"4050"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的稳定性。对"4050"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以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以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月收入达到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户籍所在镇乡、街道劳动保障机构或社区就业服务站申报就业,经市就业管理机构审核,财政部门审批,给予上年度本市平均工资11%的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养老保险补贴为上年度市平均工资的6%;医疗保险补贴为上年度市平均工资的5%,连续享受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享受期满,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可继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在2009年内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且家庭有特殊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补贴的期限可再延长1年。

5.实施就业援助补贴。对本市城镇户籍,失业保险金领取期满12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且因经济困难未能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城镇"4050"失业人员,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80%的就业援助补贴;对失业保险金领取期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未能重新就业且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城镇失业人员,按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的100%享受就业援助补贴至法定退休年龄。农村户籍相同人员按城镇标准的60%发放就业援助补贴。

(四)鼓励失业人员从事来料加工。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从事来料加工,月收入达到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可凭《来料加工劳务协议》等认定材料和个人社会保险费凭证享受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保补贴,补贴标准和从事灵活就业人员相同。从事来料加工全年收入达不到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可按全年加工费收入总额除以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折算给予社保补贴的月数。

(五)努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推荐、未就业毕业生人事等服务。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管理等新兴社会公共服务工作岗位上就业。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本市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一年以上未就业的,凭《就业和失业登记证》享受就业困难人员创业扶持相关政策。

四、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要完善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二)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和失业登记证》人员、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凭《职业资格证书》或劳动就业部门确认的其它培训证书及相关资料提供一次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三)培训补贴标准:

1.创业培训:对本市城乡劳动者中有创业意向的、凭创业项目计划书,自行选择创业培训基地或参加统一组织的创业培训,凭《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给予1500元的创业培训补助(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天)。

2.职业技能培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困难人员给予800元以内,被征地农民及其他失业人员给予600元以内的培训补助;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外来务工人员、本市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300元、500元、700元、1000元、1200元的政府补助。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后取得结业证书的给予每人80元的补助。

3.职业指导:失业人员参加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就业指导、开业指导、就业政策、职业道德等职业指导的,按每人80元的标准拨付给培训单位。

(四)进一步完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3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预备制培训。

要强化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完善的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补贴和培训质量挂钩机制,充分调动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提高政府培训资金使用效率。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一)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据《就业促进法》有关规定,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与职业培训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定期职业供求、工资指导价位和职业培训信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鼓励中介机构和街道(镇乡)社区就业服务站介绍失业人员就业。对成功介绍和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和街道(镇乡)社区就业服务站,按就业困难人员每人100元,其他人员每人50元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扶持创业成功的按职业介绍补助的2倍给予创业帮扶补贴。境外输出机构成功输出本地人员就业的,按就业困难人员每人600元,其他人员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境外劳务输出补贴。

(三)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市、街道(镇乡)、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明确服务职责,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按照"六到位"(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要求,在街道(镇乡)建立综合性的服务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社区(村)要设立服务窗口,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根椐就业服务工作日渐繁重的情况,合理增加并落实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并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每个社区配备1至2名专职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根据工作需要配备1名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

(四)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办理、发放登记证,做好相应的登记、统计工作,并注明可享受的相应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在登记证上予以注明。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其中没有就业经历的城镇户籍人员,在户籍地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具体登记办法按上级规定执行。

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就业的资金保障机制

(一)根据我市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要加大资金投入。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确保就业政策资金支出的需求。

(二)促进就业专项资金管理。要切实加强对资金拔付的审核、审批和支付管理,建立健全的资金运行全过程内控制度,具体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另行制定。

七、加强宣传督导,贯彻实施好《就业促进法》

(一)深入做好《就业促进法》的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及其促进就业政策法规,宣传促进就业的好做法、好典型,宣传和表彰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的先进典型,为贯彻《就业促进法》、促进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