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素食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食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食调查报告

第1篇: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如今现代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成的一个整体的“绿色”教育,即生态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互通互动,相异互补,二者是不可分割。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而离开人文教育的科学教育,也是一种残缺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协调、健康地育人,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追求目标,强大的工作能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造就既富有高洁的人性,又富有非凡的灵性,会创新的合格人才。那么,“老师,您对人文教育了解吗?您的课堂里,用什么感动学生?是高尚的人格魅力,还是丰富的学识魅力?您的学生快乐吗?他得到发展了吗?”这是一联串很现实而又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为了解当前我地区教师人文素养状况,促进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我们选择了对教师教学人文素养的调查。

2.调查情况

2.1 教师教学人文素养调查过程

首先,考虑到当前教师对人文素养的认知程度不高,为了探究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和特点,及在如何提高人文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更加正确认识人文素养以及明确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特开展此项调查。接着,我们做了周密的调查计划,设计了一份问卷题目数量63题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题内容涉及价值观、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历史等。然后,我们于 2012年1月6日落实两所乡镇学校作为调查点,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我们下发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3份。参与问卷的主要是在职在岗教师,其中汉族占4.3%,壮族95.7%,他们的教龄从5至27年跨度。最后,为了突出重点,我们选定了与教师教学活动密切联系的15道问卷题作为教师教学人文素养调查方向,其他问卷题只作参照数据。

2.2 调查结果

这些都是单选题,百分比如下:

问题一 对于日本地震,您的态度是

A因为民族仇恨,所以幸灾乐祸

B任何事物面前,生命最大,为之祈祷 77.2%

C事发不在中国,无所谓 13.15%

D只关注核辐射消息 9.65%

问题二 你对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构成的看法是

A 主要由师生互动得来 86.85%

B 以教师传授为主,偶尔穿插师生互动得来 1315%

C 来自于课本与教师自身知识

D 全部来自于教材

问题三 教学过程中,您是否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A 非常关注 9.65%

B 基本关注 67.55%

C 有时关注 13.3%

D 不关注 9.5%

问题四 课堂教学中你是否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

A 非常重视,经常交流 28.95%

B 视情况而定 48.25%

C 偶尔交流 13%

D 影响教学进度,从不交流 9.8%

问题五 提问学生时,若学生回答遇到困难,你会

A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共同完成问题 38.6%

B 为不影响教学进度,替他回答,课后再帮助他查找原因13.15%

C 让其坐下,再找其他学生来回答 48.25%

D 对其置之不理或进行批评

问题六 课堂教学中,若有学生对自己讲解提出质疑,你会

A 停止讲解,与学生进行探讨,虚心接受学生建议 77.2%

B 为不影响教学进度,和学生约好课下一起探讨 22.8%

C 装作没有听到

D 以影响教学秩序为由,对学生进行批评

问题七 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你是否会多一些关注

A 经常性的开小灶,给予更多的鼓励 86.85%

B 有时间就过问一下 13.15%

C 偶尔关注

D 从不过问

问题八 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的恶作剧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您怎么办

A 教学照常进行,课后再做适当处理 13.15%

B 对违纪学生提出口头警告后,继续上课 86.85%

C 置之不理

D停止讲课,找出违纪学生,严肃批评

问题九 你能否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相应的调整自己的教学

A 经常能及时发现 38.6%

B 有时能够发现 61.4%

C 很少能发现

D 只关注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问题十 如果有学生总是问一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你会如何处理

A 让他问其他同学48.25%

B 讲解,但是心里充满不耐烦 19.3%

C 告诉他自己看笔记 19.3%

D 不厌其烦认真讲解 13.15%

问题十一 对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你会

A 毫无保留,主动地无私帮助 38.6%

B 若向你请教,就指导一番 61.4%

C 讲一些基本经验,但有所保留

D 同行是冤家,对自己的教学经验保密

问题十二 您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A 只聊一些家常

B 偶尔谈一下教学问题

C 经常切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00%

D 不怎么交流

问题十三 您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是

A 职业理想,喜欢和学生在一起 28.95%

B 专业对口 38.6%

C 较长的假期与职业稳定 13.15%

D 为了生存 19.3%

问题十四 您认为学习知识的首要目的是

A 求取功利

B 实用 61.4%

C 挣钱

D 实现理想 38.6%

问题十五 当您遇到困难时总能通过集体的帮助来解决

A 通过集体 22.8%

B 偶尔通过集体 77.2%

C 不通过集体

3.调查结论

3.1 结论。教育就是生长,就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生命,这是人文教育的前提。从调查数据来分析,生命大于天,在灾难面前,教师对人的生命关注程度较高,体现了教师对生命的尊重和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学中,教师以鼓励为主,赞成及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喜欢通过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再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共研推动教学进程;当课堂中出现个别学生的恶作剧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时,没有因个别而忽视大多数,也没有偏离或停止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帮助他分析原因,师生共同完成问题。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就是对学生生命尊重,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思想,这些都是教师人文教育的表现特征。但我们也认为教师们对“如何尊重生命”理解不深不透,落实也不到位,部分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如:面对于日本地震,有13.15% 的教师选择“事发不在中国,无所谓”,9.65%选择“只关注核辐射消息”;教学中能经常做到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师仅为38.6%,甚至还有9.5%的教师不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对自我人文素养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意识和力度的偏弱,教师不关注人文素养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未来志向与抱负、人格情操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3.2 分析。教师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或处理办法与他本人的思想道德、经历、学识、情感性格和心智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所有这些都是教师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差,修养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因此,教师要了解人文教育,自觉地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魅力影响学生,感动学生,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自由、全面发展。

4.调查收获

第2篇: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农村学龄儿童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增多,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小学在校生班额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优秀教师外流、教学质量呈下降的态势等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在农村实施寄宿制学校是边缘山区地方未来农村教育的有益尝试。

(一)农村教师数量与质量的客观现实 农村师资匮乏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首先是教师严重缺编,文江镇的村小,除城郊的两三所以外,几乎都是一班一师,其中代课教师 26 名,占9.2 %,具有中师学历以上教师 267 占94 %,其次,师资不稳定,偏远村小由于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较差,村小教师待遇也差,造成教师不能安心工作。第三是师资结构不合理,村小均没有图、音、体、外语等必要的专业学科教师,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与管理的客观现实 其一, 村小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村小点多面宽,无法保证一一投入。薄弱村小的校舍简陋、设备设施不足(13所村小的学生都没有条件学习计算机),活动场地狭窄,许多必要的活动无法开展。村小生源逐年下降,盲目投入也将造成很大财力浪费。其二、村小管理相对薄弱。由于村小规模小,不能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缺乏规范管理。同时,村小得到上级直接管理的机会又相对较少,因此,村小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三)农村学生流动与留守儿童的客观现实 让农村学生如何能享受城市学生同等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现实性问题。一方面,农村学生流动问题普遍存在,村小向村完小流动,村完小向中心校流动,中心校向县城重点小学校流动,也给城市教育教学带来难度。另一方面,家庭条件较差、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则成为农村教育最大的难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具体实践

文江镇中心校通过深入调查,广泛宣传,本着调整布局、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稳步发展的原则,首先在偏远的滥田小学率先实施寄宿制,把离校太远、年龄偏小、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吃、住、学习和管理,经过教师广泛宣传动员、家访、调查核实,本着家长同意,学生自愿的原则,最终有27名学生参加了寄宿制,其中,男生14人、女生13名。

(二)筑牢实施寄宿制学校的规范管理四个统一机制

一是统一作息:全体住校学生统一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作息,努力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二是统一食宿:学校安排专门负责学生食宿的生活教师,监督学生吃饭、睡觉,让学生逐步养成生活有规律,勤俭节约、不挑吃穿的好习惯。

三是统一活动:全体住校学生按时出早操和参加体育锻炼,统一收看《新闻联播》、少儿节 目。

四是统一辅导:教师进行统一辅导,学生有问题可及时问老师,老师也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

(三)强化实施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学生生活安全方面:生活上,采取教师采购,工友做饭,合理搭配,按需供应,按实结算,不让学生交一分钱的水电费以及燃料费,平均每周生活费不到20元,每月生活费不超过90余元。多数学生家长每月都能按时寄生活费到学校,大部分家庭对于此项支出完全能够承受。安全上,坚持每天学生睡觉前进行寝室检查,夜间至少查铺两次,如果遇到学生生病,值班教师及时送医院,并及时与家长联系。二是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由于留守学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多,缺少情感与心理关怀,亲情缺失,个性孤僻和胆小,甚至表现出偏执、冷漠和自私。为此,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让学生家长通过电话与自己的孩子说说心里话,使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可以向教师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三是值班教师的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全校教职工为成员的学生管理小组,每晚安排男女教师各一名进行值班,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按照值班考勤打分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值班考勤内容包括:按时清理学生人数,按时按实填写好相关表册,准时到岗,督促学生参加晨操,查铺工作,登记表现异常的学生情况,以及周五下午清校工作,早晚自习辅导,就餐管理记载等。

三、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基本成效

滥田小学在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甘共苦,爱教并举,大胆实践,取得五个转变和五个满意的成效。

(一)五个转变。一是思想转变了。因学生整天住在学校,学生的思想动向教师能及时掌控,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变得更懂事,变得不再整日思念外出的父母,学习也更用心,对父母外出务工挣钱的艰辛也更加理解。如:三年级的井小刚同学,住校前由奶奶带养,经常夜不归宿,奶奶也多次找到学校与教师交换意见,但均不见效,自从住校后,该孩子非常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就连星期天都不愿回家。二是成绩提高了。学生住校后,增加了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学生学习习惯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一期来,住校的27个学生,有17个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其中朱兴、叶凡丰、张萌、张洪皓、叶秋梅5个学生进步特别大,总体来说年级越高进步越明显。三是兴趣广泛了。学生住校后,课外时间安排恰当,每天除坚持两操一活动外,课余时间可打篮球、乒乓球、做游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四是行为转变了。学生住校后,由于学校对住校生实施了比较规范的管理,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四个统一作保障,学生行为习惯明显好转。一位住校生家长是这么说的:自从住校后,孩子回家没以前野了,懂事多了,也比以前听话了。五是,能力增强了。学生寄宿后,统一过集体生活,住校同学之间有事互相帮助,感情更加融洽,自主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二)五个满意 一是学生满意。寄宿制学生整天和老师在一起,丰富的校园活动和融洽的集体生活,与住校前的孤独闲散,枯燥无味,生活无规律,学习上有困难无人帮助的生活相比,满意率达92%。二是家长满意。一方面,寄宿制的实行,对留守学生进行 监护人――学校――外出家长双向互动管理模式,家长可通过学校的住校生管理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有专人管理,学习有老师辅导,外出务工家长可放心出去挣钱,所以学生家长对寄宿制学校管理满意。三是教师满意。留守学生往往在家缺乏管教,学习成绩不稳定,个人习惯差,好不容易在学校形成的一点好习惯,也因家教工作的缺失劳而无功,实施寄宿制后,留守学生思想动态全在教师的掌握中,师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学校成了温暖的大家庭。四是学校满意。实施寄宿制,缓解了农村教育发展与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发挥规模办学效益,将三年级以上学生逐步向中心校、完小相对集中,有利于师资的整合(如:教学质量薄弱教师可作为生活辅导教师,教师的结构也会得到相应改善),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管理成本相应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保证。五是社会满意。实施寄宿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农村教育和经济发展结合的最佳形式,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外出务工人员更安心工作,让留守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让整个社会更和谐发展。

四、加快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努力方向

XXX XXX文江镇滥田小学校寄宿制建设揭开了该县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序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显现出对学生发展的诸多优势,但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利因素,也必须不断加以克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3篇: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性喉病;人格因素

〔中图分类号〕R76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72-03

职业性喉病是教师易发的一种疾病,以失音、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1-4〕。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本病为过度发音与发声方法不当所致,经深入研究发现本病除喉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外,同时与心理、社会因素有明显关系。因检查发现本病有临床所见病理改变与失音程度相分离的现象,不能完全以生理病理学机制解释,故而在治疗过程中加以心理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本文有鉴于此,对患职业性喉病教师的人格因素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南昌地区两所高等院校428名一线教师,男238人,占55.6%,女190人,占44.4%;年龄23-65岁,平均33.3±8.8岁;教龄1-42年,平均18±5.6年。从两校选取无一线教师经历的行政人员382作为对照组,年龄23岁-65岁,平均32.6±7.8岁。对照组的性别和年龄构成与教师组无差异(P>0.05)〔5-6〕。

1.2方法

采取入校收集资料的方法,先由调查对象填写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嗜好、声嘶发生史等内容,自行设计的问卷,然后进行详细的喉部检查,包括间接喉镜检查和纤维喉镜检查,详细记录教师的主诉咽喉部检查情况。根据用嗓职业病史临床症状间接喉镜和纤维喉镜检查结果一般可确定职业性喉病的诊断。本病又可分为声带充血声带肥厚声门闭合不全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等类型。对已确诊的患病教师及对照组患者进行A型行为问卷和气质量表测定。

教师组和对照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3%和92.3%,回收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3.1%和91.8%。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诊断为职业性喉病教师组208例,对照组52例。将其分类为声带充血:教师组70例,对照组18例;声带肥厚:教师组36例,对照组17例;声门闭合不全:教师组59例,对照组8例;声带小结:教师组33例,对照组7例;声带息肉:教师组10例,对照组2例。

2.1教师职业性喉病与对照组胆汁质人数比较

见表1。表中结果显示:患病教师组中胆汁质总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教师职业性喉病与对照组忧郁质人数比较

见表2。表中结果显示:患病教师组中忧郁质总人数及各类职业性喉病患病忧郁质人数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2.3教师职业性喉病与对照组A型行为人数比较

见表3。表中结果显示:患病教师组中A型行为总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3.1有研究报导〔7-8〕在职业性喉病患者中,约半数以上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参与,且有着明显的人格背景。如患者的气质类型以胆汁质及忧郁质居多数。

然而,本文调查结果部分有悖于以上看法:患职业性喉病教师胆汁质者总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忧郁质者与对照组无差异。

有文献报导〔9-10〕这类患者多见于性格活跃、动作快速、精神较为紧张者,本调查显然符合这一看法。众所周知: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是胆汁质的特征;而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等是抑郁质的特征。故患职业性喉病教师中忧郁质气质者并不高于对照组。

3.2吴博亚认为〔11〕A型行为对声带小结的发生发展起着催化和增益的效应。本文调查结果支持以上看法,即A型行为不仅对教师的声带小结,而且对声带充血声带肥厚发生发展起着催化和增益效应,尤其对前者。同时,患职业性喉病的教师A型行为总人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A型性格的人脾气比较火爆、有闯劲、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等。这些表现比较接近胆汁质气质者。

气质有着天赋的特点,而性格是在气质的基础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很难把气质和性格严格区分开来。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尤为密切。气质与性格往往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两者有着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的复杂关系。这似乎可以解释本文表1和表3研究结果比较接近的原因,即胆汁质气质也与A型行为一样对声带小结声带充血声带肥厚发生发展产生类似的影响和效应。

本文研究佐证了高校教师职业性喉病有心理社会因素参与的事实,临床案例也证明不少患病教师往往先就诊于耳鼻喉科,而实际上这是一种涉及多科性、病因复杂的心身疾病。故对待职业性喉病应强调心身综合治疗原则:消除不良心理一社会因素,诱导发音;调整植物神经机能;塑造良好人格,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的良好情绪;纠正不正确发音方法;避免刺激性饮食;上感时或过劳时禁声;暗示治疗、对症治疗以减轻咽喉部的不适症状等〔11-13〕。

4参考文献

1陈协云,田道法,孙静.心身医学与耳鼻咽喉科疾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1:13-16.

2许兰萍,郎森阳,姜凤英.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1-53.

3黄青琳,王波.教师与职业性喉病〔J〕.大家健康,2009,7:175-177.

4郭付清.声带及其保护〔J〕.生物学通报,1999,12:30-38.

5徐斌,吴爱勤.心理生理障碍-心身疾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3-15.

6彭波,王最青,王光却.湛江市霞山区中小学教师喉病喉病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539-540.

第4篇: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发展,信息技术已从教育改革边缘移向中心,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是信息技术实施者,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是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普及的关键。本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的中职语文教师为研究样本,调查了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现状,以期为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中职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方案找到现实可靠的依据。

数据及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的中职学校专、兼职任课语文教师65人为调查样本。

2. 研究工具

由于是现状初探,我们编制了《中职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计算机操作的相关技术,如Word、Excel、PPT等的操作熟练程度;第二部分是不定项选择题,主要用于调查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态度、能力、使用情况、培训意愿,以及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发展的看法等。

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计算机操作相关技术调查结果

问卷的计算机操作部分主要是调查中职语文教师在各种信息技术操作上的熟练程度,并分别在性别、所教专业、职称、学历、年龄、教龄等人口学变量上做了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北碚区的中职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分别在年龄、教龄、专业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中年龄段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明显高于低年龄段和高年龄段教师

研究中,我们将教师的年龄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至30岁为低年龄段,31至40岁为中年龄段,41至50岁为高年龄段。统计结果显示,三个年龄段教师的总体信息技术技能操作水平差异显著,其中31至40岁年龄段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分别优于低年龄段和高年龄段教师,低年龄段次之,高年龄段最差,见表1。说明处于中年阶段的教师可能随着教龄的增加,学习和运用各项信息技术的机会和频率最多,操作也越熟练。

调研数据显示:中年龄段与高年龄段教师技能操作水平差异显著,低年龄段的新教师还处于摸索阶段,可能除了课件制作外较少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与中年龄段教师的水平比较接近。低年龄段的教师对于当前信息计算素养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都比较了解,特别是当前的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他们大部分在网上都了解过,只是缺乏尝试使用和大胆探索,但特别期待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并对自身提升有较强的信心。而高年龄段的教师由于年龄较大,一直以来接触的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机会较少,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几乎是零。如果现在再要求他们重新学习有一定困难,所以总体技能操作较差,对于自身的信息素养提升也没有信心。

(2)中教龄段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显著高于低教龄段和高教龄段教师

研究中,我们将教师教龄分为了三个阶段,1至10年为低教龄段,11至20年为中教龄段,21至30年为高教龄段。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中职语文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在教龄上的差异与在年龄上的差异相似,处于中等教龄阶段的教师的操作水平最高,其次是低教龄段,最后是高教龄段。

调查数据显示:中教龄段教师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运用、操作、拓展是最好的。主要是由于职教学生知识学习的特点需要更加直观、简单、清晰的教学方式,在他们长期的教学中开始尝试把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教学;部分老师也由于参加过多次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大赛而提升了信息素养;部分老师是通过外出学习或网上学习而了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低教龄段教师主要是从高校到学校的适应阶段,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内容上的把握,而对于教学手段上的创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高教龄段的老师主要迫于心理压力,感觉学习困难。

(3)双师型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显著高于专职语文教师

研究中,我们将教师分为双师型和专职型语文教师两类。统计结果显示,两类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差异显著,其中双师型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信息素养水平明显优于专职语文教师,如表3。随着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也加大了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部分学科教师有机会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媒体技术,学会了独立学习,构建了学习团队,并着手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使得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大大提高。而对于大多数专职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或放弃对新技术的接纳和尝试,仍然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教学,而忽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影响,以及新形式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信息技术能较好地辅助教师教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的中职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有正确的基本认识,有84%的教师认为“相较于传统教学,非常喜欢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认为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较好地帮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有超过89%的教师都认为“身处信息时代的教师,非常需要具备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以辅助教学”。尽管如此,对于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仍有60.7%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取代传统教育方式”。

在考查中职语文教师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时,有84.2%的教师“很愿意”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而仍有10.5%的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言及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机时,有84.5%的教师选择“因为自己喜欢,觉的很有助于教学”的选项,但有11.3%的教师是“迫于学校的要求和压力才使用信息技术”,也仍然有5.3%的教师“不太喜欢使用信息技术”。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亟待提高

在中职语文教师自评信息技术素养时,39.4%的教师认为“自己能比较好地组织信息技术来组织教学”,52.6%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专业领域来选择和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同时,有26.4%的教师认为“自己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有61.3%的教师认为“自己还不太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但是想学习”,也有5.3%的教师“基本不会使用信息技术但想学习”,最后有7%的教师选择“自己不会用信息技术也不想学习相关技能”。

关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各项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分别有22.8%和31.6%的教师会“经常”或“有时”使用信息技术,有35.1%的教师只是“偶尔”使用,同时还有8.8%的教师只是在公开课时使用。另外,有47.4%的教师表示自己上课时仍只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仅有52.6%的教师会将黑板与各种信息技术结合使用。当具体问及教师会在教学的哪个环节比较多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有多达64.9%的教师选择“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使用,有17.5%的教师甚至会“全程使用”,而有12.3%的教师只是在“课程导入时”使用。在问及教师平时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要方式时,有19.3%的教师同时选择了“自己制作或上网下载再修改”的方式,有19.3%的教师主要是选择“上网下载,再结合自己所需进行修改”的方式。在问及自己运用较多的软件时,有66.7%的教师都选择了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三种软件。最后在谈到教师是否使用过校级或区级的教学信息平台上的共享资源时,只有22.8%的教师经常使用,有66.7%的教师只是偶尔使用,甚至有10.5%的教师从来不使用。同时有28.1%和63.2%的教师自己经常或偶尔会与其他教师共享自己的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

在调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效率和效果时,我们发现有47.4%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运用信息技术后备课量反而增加了”,也有21.1%的教师认为是“减少了”,还有17.5%的教师觉得“没多大变化”。在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时,有57.9%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很好地发挥了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也有33.3%和8.8%的教师认为“只发挥了很少的作用”或认为“与传统教学无异”。另一方面,有多达93%的教师都认为“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后确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87.7%的教师认为“确实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同时有91.2%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确实提高了课堂效率”,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

(3)教师需求多层面的信息素养培训

调查中发现,54.4%的教师通过了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考试,或参加过相关培训。在考查教师对于参加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意愿与态度时,多达71.9%的教师希望“通过学校组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其中有71.9%的教师希望“在培训中获得技术与理论结合的培训”,并有21.1%的教师希望“以演示的方式获得培训”,同时有47.4%的教师希望的培训方式是“讲授、演示、讨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提到对于在中职加大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时,多达94.2%的教师赞同并非常支持。同时也有63.1%的教师认为目前的障碍主要是学校硬件设备欠缺、教师自身的相关知识技能不够以及教师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重了教师的备课等工作负担。。

讨论与建议

1. 提升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师中的专项培训

在前面的结果分析中我们看到,一是中职学校关于信息技术的软、硬件支持在不同方面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部分中职学校的软硬件设备不足,不能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信息技术需求;二是部分教师缺乏正确使用信息工具、收集、筛选、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用于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所以,强化对中职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培养教师应用各种软硬件工具的能力和组织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开展有关网络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各类培训;培养教师调整课件以改善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教师进行课件的创意、设计和制作的能力;鼓励教师制作微课程、录制教学视频等。另一方面,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优先集中培训,再开展学科帮扶培训、校地合作培训(即高校和地方的合作),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2. 强化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各中职学校都大力提倡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教师需对信息技术本身对教学的作用有足够清醒和客观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尝试和探索,让文化课真正为专业课服务,让枯燥的文字变成跳动的音符。把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语文学科变得更加生动、灵动,真正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文字的美而乐在其中。

3.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探索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势在必行,要提高语文学科信息技术素养,重在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培训。教师是学校第一硬件,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能力需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开展培训,教师更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对于学科教师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探索路径、手段、内容和策略都有待加强。

4. 构建多方位教师交流平台

学校不仅要开展好区内语文教研活动,加强中职语文专业教师的沟通合作,同时还要多组织开展跨专业、跨区县交流,建立联系,成果共享,相互取长补短。当前,网络研修是研修发展的新方向,要为加强区域教研网络建设,教研资源适度开发,区域部分共有资源整合,重点专业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际交流、师师交流、生生交流,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学科赛课、区域交流等提供更多机会与平台,助推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郭连锋,王宏利.论中职语文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J].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1).

第5篇: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一、全市法院诉讼证据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诉讼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目前本市三级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总的来讲,我国的诉讼证据制度基本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社会对司法公正与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则显得比较突出,主要有:

第一,当事人举证没有时间的限制。举证期限问题是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法律对法院审理案件有审限的限制,但对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则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审判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当事人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可以提出证据,使相当一些当事人在庭前故意不提交证据,而在庭审中突然提出新证,或只在二审中才提交关键性证据,以达到“突袭”对方当事人、限制对方当事人的答辩权或上诉权的目的。由此往往导致遭受“突袭”的当事人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中由于对“新证据”缺乏了解而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法院裁判的公正性。二是拖延诉讼,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增加诉讼成本。当一方当事人在法庭上突然提出“新证据”下,对方当事人自然不愿处在被动地位,其通常要考虑用一定时间对对方的“新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力求找到能够作为反驳意见的相关证据材料。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该当事人向法院提出延期审理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应当讲是合法的,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在个别情况下诉讼就有可能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这样,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而且扰乱了法院正常的审理秩序,降低了审判效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

第二,举证责任不清,法院职权主义较浓,直接影响群众对裁判的公认度。目前我国法律实行的是当事人举证与法院调查取证相结合的证据制度,但由于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对此项制度的规定相对原则,弹性较大,对于在何种情况下应当由法院调查取证、何种情况下由当事人举证的标准不够明确。实践中,法院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过多地主动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甚至包揽调查取证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不少案件在收集和提出证据方面存在较大的任意性和随意性。其结果,导致在此案中法院主动收集和调取证据,在彼案中又不这样做,或者只主动收集和调取一方当事人的证据。这不仅造成了个案中当事人之间心态的不平衡,而且使一些当事人认为法院有意偏袒一方,进而怀疑法院裁判的公正性;同时由于法院力量与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审判人员疲于奔命,而案件仍然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助长了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惰性和对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依赖性,从而导致诉讼责任不清,使当事人负举证责任的法律规定没有得到真正贯彻。

第三,鉴定的效力认定比较混乱,存在着多头鉴定和重复鉴定的问题,常常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造成案件久拖不决。在司法实践中,鉴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同一专门性问题存在着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的问题;二是鉴定结论互相矛盾,造成众多案件难以及时下判,有的案件陷入了鉴定的怪圈,使案件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不能审结;三是鉴定、勘验人不出庭接受质询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审判工作的开展;四是鉴定的提起程序混乱,有诉讼前的鉴定,也有诉讼中的,有法院提起的鉴定,也有当事人委托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鉴定效力的认定。

第四,证人不出庭问题严重。目前法律关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规定得比较原则,只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但对其出庭的费用如何补偿,对其人身安全如何保护等等,均缺乏明确规定。实践中,证人拒不作证,或即使作证,出庭率也极低。据统计,目前在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率仅8%;在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出庭率也只是10%左右,通常是由当事人或者公诉机关向法院提供一些证人证言或者讯问笔录。这些证人证言或者讯问笔录在法庭上也仅是出示而已,无法在质证中进行询问,导致一些证人证言存在着虚假和证言反复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证人证言作为证据的认定效力,在有些情况下,审判人员为核实一些比较关键的证人证言,又不得不作一些调查工作。这也成为制约我国落实公开审判、强化庭审功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第五,法庭质证与认证等做法不统一,有损法庭审判的严肃性。各法院对法庭证据的出示和质证上标准不一样,有的法院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全部出示,有的是有选择出示;在质证方式上有的采用一证一质,有的采用综合质证;证据在裁判文书中的表述不一,有的详细表述,有的综合表述,有的仅仅列举了证据名称便得出“足以认定”的结论。这样做弊端很多,不能反映庭审情况、不能反映法院对证据的分析和采纳的过程,使当事人难以相信裁判是公正的,不能让当事人明明白白诉讼。

二、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的紧迫性

第一,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是法院审判工作的迫切需要。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证据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全市法院审判方式的改革,影响着法院审判工作的开展和审判工作水平的提高,其结果是直接制约着人民法院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诉讼证据工作的改革与完善已成为法院的当务之急。调研中各法院对此呼声很高,反应强烈。

第二,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是我国诉讼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现代诉讼机制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主体要参与市场经营和活动,就要求主体必须是平等的,交易是诚实信用、公平的,出现纠纷就应当有一个公平、公开的解决机制去裁决。而我们的诉讼证据还不能适应,法院的职权主义打破了当事人在举证方面的平衡,有失法院作为中立裁判者的地位;证据的公开的力度不够,使当事人对法院裁判产生不信任感等等。因此也造成社会和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的结果还不能完全认可。

第三,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是我国诉讼机制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我国即将加入WTO,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市场经济的最终到位。WTO是在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基础上运行的,它将一些共同的和先进的以及最能体现市场经济精神与自由平等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法治原则、观念确定下来,作为各成员国建立自己的法律制度的指导,世贸规则要求各国的司法裁判与之相适应,建立“平等、统一、独立、透明”的诉讼机制,而目前我国的审判独立性问题、法院的职权主义与当事人的平等地位问题、司法的透明度问题、裁判的统一与执行问题都不适应要求。

三、诉讼证据制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相对原则。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证据法典,相关的证据规定散见于三大诉讼法和有关的司法解释之中,而三大诉讼法对证据问题的规定比较简单,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单独规定仅有8条,民事诉讼法有12条,行政诉讼法有6条。这些条文都比较原则,不能适应审判的需要,即使最高法院对三大诉讼法的证据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司法解释,但审判实践中,操作起来,还是不解决问题。

第二,诉讼理念上的偏差。法律规定的原则并没有对司法公正与高效的实现构成障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我们在旧的思想认识基础上造成的。我们对公正的主流理解是实现绝对的客观公正。表现在诉讼制度上,特别是作为其核心内容的证据制度的设计是追求案件的客观事实。一个案件的审判,当事人可以在一审期间举证,二审还可以举证,甚至案件终审后,还可提出新的证据予以进行再审。当事人举不了证的,法院也有权、或者有责任进行调查取证,确保案件案情的真实,否则就不是公正。这样一个案件的反复审判,导致社会对司法审判失去了信任感,有的人就质问法院,法院判案还有没有谱?且不说最终结果的公正与否,即使是绝对的公正,但也难以说服社会。最终败诉的当事人会指责法院不公正,有关社会各界及新闻舆论也会根据自己的公正价值观对生效或未终审的裁判进行评论,甚至指责。其实质是当事人及社会对法院诉讼程序的不认可、不认同。

事实上,案件时过境迁,案件的真实情况很难再现,只能靠一种诉讼规则去认定一个强制性社会接受的事实。人们常说,空口无凭就是这个道理。诉讼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案件的客观事实,只能是一种相对性的追求,只能是依据现有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过分强调人民法院必须在查实、查清案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才能下判,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是违背诉讼规律的。其结果导致让社会实现不了的东西抱有起了过高的希望;特别是在社会风气不正的情况下,当事人常常会将此归于法院裁判的不公。

第三,法院职权主义色彩较浓,对当事人的合意尊重不够。诉讼是控辩双方的诉争,法院只是一个中立的裁判者,诉讼法的任务不是让程序当事人沦为法院审理活动的客体,相反,应赋予对程序的进行有利害关系的人以相当的程序保障,保障当事人参与诉讼的充分性,保障其能适时、适式提出证据、陈述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机会。但目前在诉讼证据制度中还存在着法院职权主义,没有把诉讼双方置于平等的地位,也没有形成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对抗。

第四,法庭审理的证据公开性不够。尽管本市法院采取了一些措施,实行了公开审判,公民可以凭有效身份证明旁听案件的审理,可以查阅有关的法律文书,但是在诉讼过程中,与诉讼结果直接相连的、当事人十分关注的证据问题的公开性相对不够。目前法官有一个心理,认为“这案件我判的没有问题,就不怕你不服”,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存在着较大的随着性,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不全部接受,而是按照其主观认为而定,对于哪些证据在法庭上进行质证,对于哪些证据被采信,哪些证据没有被采信,从法庭上没有给当事人以明确的说法,一纸判决下来,对于证据的采信情况也是十分简单的概括,甚至看不出双方当事人举证的情况,更不用说证据采信中的认证与否,常常被当事人或者社会嬉为不讲理的判决。其实并不是法院判决不讲理,而是法官裁判的根据和理由不被当事人所理解。

四、关于改革与完善诉讼证据制度的调研建议

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改革和完善诉讼证据制度当务之急是,转变诉讼证据的观念,按照现代诉讼理念,在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制定本市法院办理各类案件有关证据问题的规定,规范全市法院不统一的诉讼证据行为,改革影响和制约司法公正与高效的传统做法,通过操作规程,予以调整,确保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

根据我们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对相关理论和法律规定的学习研究,现对制定本市法院证据规定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

(一)关于制定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问题

证据规定应当着眼解决当事人和社会对法院诉讼程序和诉讼结果的认可度问题,主要是转变诉讼证据理念,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从操作上倡导一种现代诉讼的意识:对法院在诉讼中的中立裁判者地位进行定位,在此定位下对证据问题进行规范和引导,从操作上规范法官的诉讼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诉讼的公平、民主、公开。

第一,确立控辩双方在诉讼证据上的平等地位。公正是按照一种科学的诉讼规则得出的一个诉讼结果,其不仅仅表现在诉讼结果上,更重要的是诉讼过程的平等、公平,参与诉讼的各方共同遵守,并获得对等的机遇。在证据规定中,一些证据制度应围绕这要求进行设计,平等在赋予当事人的举证权、质证权、知情权等。

第二,法庭要最大限度地保持中立,淡化职权主义,有限的职权要被动的提起。从诉讼理论上讲,诉讼就是诉讼双方,或者说是控辩双方之间的对抗,法院只是居中的裁判者。我们必须按照这个定位设计诉讼制度、诉讼证据制度,法庭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中立,淡化职权主义,有限的职权将被动的提起。

第三,树立法院审判案件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进行裁判。法院认定的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客观事实,而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案件的客观事实,实际上是根据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运用证据来认定一个法律事实,不能一味强调人民法院必须在查实、查清案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才能下判,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违背诉讼效率和效益原则的。鉴于此,我们在制定“证据规定”时应当遵循现代诉讼证据理念树立了“法院审判案件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进行裁判。”的现代诉讼理念。

第四,突出诉讼证据的公开性。在制定证据规定时,公开性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则。突出证据的公开性对法院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抑制法官滥用、懈怠职权,对法官形成约束;另一方面也能树立法院裁判公正的形象。因此,诉讼中,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情况应该在法庭上进行质证、认证。如果在法庭上认证确有困难,则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进行叙述,给当事人以明白的结果。不透明的诉讼机制使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缺乏可预测性,难免使当事人,包括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裁判顾虑重重,缺乏可信度。

(二)关于制定证据规定的体例问题

关于制定证据规定的体例问题,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主张刑事、民事、行政分别制定;另一种是主张制定一个包括三大诉讼有关证据问题的统一证据规定。经研究,我们认为宜制定一部统一的诉讼证据规定,理由如下:一是三大诉讼虽各有特点,对证据问题也各有不同的要求,但其均拥有共同的诉讼证据属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许多适用规则上也是相通的;二是目前全市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诉讼证据问题还存在着许多认识模糊和运用混乱的地方,分别制定三大诉讼证据规定,有可能会出现基本原理上的不一致或相通问题的重复规定;三是既便于审判人员学习掌握,也便于审判领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制定“规定”的技术问题上,可以将三大诉讼证据所共同适用的原则和要求规定在总则部分,将其特殊性要求规定在分则中,分别适用。这样,可以使全市法院在诉讼证据的基本理念上统一认识。

(三)关于制定证据规定要结合国情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市场观念已深入人心,建立发达的市场经济已成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处于一个过程之中;我国加入WTO后,又对我们的诉讼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现代国际规则办事,必须在审判工作中充分体现现念。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毕竟并不十分发达,国家并不富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正在进行之中,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公民法律意识还有待加强。从本市来讲,地区社会状况差异较大,在远郊区县,特别是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群众法律意识淡漠,一些当事人能出山“打官司”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的要走上一天的路。因此,我们在制定证据规定时,必须考虑我们的国情,必须坚持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此相适应的诉讼制度,特别是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必须有一个过程,在个别地方,这个过程可能还会比较漫长,有些条款必然具有过渡性质,如我国的证人制度还不能完全与国际接轨,必要限制的人民法院司法调查权还须保留等,这些反映国情的规定在一段时期还必须有所体现。

(四)关于证据规定中几个主要具体问题

第一,关于法院调查取证与当事人举证的关系问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现行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和要求,应当明确:在观念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具体的法制环境和审判方式改革的大方向,应当淡化法院调查取证的职权主义,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一般不主动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法院的职权调查取证活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而启动。只有在当事人已充分举证,对于影响查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经过庭审质证仍无法认定其效力的,法院方可依当事人的申请或职权调查收集证据,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调查收集证据的内容不得超出当事人申请的范围。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对此条件,应当明确。

第二,关于举证期限问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规定”必须明确诉讼双方向法院提举证据应有时间的限制,法院不得因当事人举证而影响审限。在具体操作上,鉴于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可以采用当事人协商的方法解决:一是由当事人对举证期限进行协商,法院确认后,由诉讼各方共同遵守,当事人协商的举证期限应在开庭日之前;二是在当事人协商不一致时,或者根据案情的需要,由法院在合理的期限内指定举证期限;三是如果当事人在上述期限内提交证据确有困难,可以向法院申请延期,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同时处理好当事人在上述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证据时的一、二审之间的关系,应充分保护及时举证一方当事人的权益。

第三,关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鉴于我国国情和目前法律依据的欠缺,我国的证人制度还很难一步到位。为在全市法院最大限度地解决证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力求确保证人证言的真实性,目前我们所能尝试的方案只能是尽量增加证人出庭作证的操作性:一是将证人出庭作证作为当事人举证的一部分,规定证人除正当理由外,均应当出庭作证,并将“正当理由”予以了明确限定,加重提举证人的诉讼方的责任;二是在现有条件下,尽量落实证人出庭作证所产生的必要费用,规定“证人出庭作证所产生的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必要费用,证人要求补偿的,由法院审查决定,并计入必要的诉讼费用,由申请证人到庭的一方当事人先予支付,法院根据双方过错程度予以判定”。

第四,关于鉴定、勘验问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的管理现状,我们无法真正解决审判实践中鉴定内容正确与否的实质性问题,只能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鉴定的程序问题,增加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认可度,主要是通过尊重当事人合意意志、减少法院职权的方式实现,规定鉴定机构的确定由诉讼双方共同选择,同时增加对有争议鉴定结论的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的规定。版权所有

第五,关于建立证据交换制度,突出证据公开性问题。近年来,全市部分法院积极实践,在知识产权、民事、经济和行政审判的普通程序中尝试适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使诉讼各方对对方的诉讼证据情况在开庭前能有基本了解,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诉讼一方在法庭上搞“突袭”;二是有利于法院裁判的公开透明,增强了当事人对法院判案的信任度;三是有利于案件的快速审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判效率;四是促进了当事人间的和解,使相当一些纠纷在开庭前可以得到解决。应该肯定,证据庭前交换制度是实现诉讼民主和公开的一种有益探索,我们应在总结各法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规定中对此予以明确。

第6篇: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盐酸多西环素; 过敏反应; 布鲁氏菌病

中图分类号 R37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9-0066-03

Reports of Allergic Reactions of Doxycycl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Investigation/YANG Xiao-hua,ZHU Xin,LIU Yi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19):66-68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allergic reactions of Doxycycl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brucella bacillus disease(brucella).Method:1168 cases of brucella infection from January 2014 to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etrospective analyzed,the patient’s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ing with Doxycycline Hydrochloride.Result:Since 2014,a total of 20 cases of Doxycycline Hydrochloride allergy were reported in the city of Luoyang,the average incidence was 1.71%,which included 6 cases in 2014,the incidence was 0.91%,and 14 cases in 2015,the incidence was 2.8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oxycycline Hydrochloride; Allergic reaction; Brucell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Luoyang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Luoyang 471023,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9.03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1-2]。盐酸多西环素又称强力霉素,是土霉素的脱氧物,为广谱抑菌药,高浓度时具有杀菌作用,抗菌谱和四环素相同,但抗菌作用强2~10倍,口服吸收快而完全,是目前治疗布病的一线药物,具有方便,价廉,疗效好的特点。使用多西环素治疗布病,一般情况下较为安全,尚未见到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本文收集了2014年以来洛阳市应用多西环素治疗布病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报告,以期为临床治疗布病提供可靠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布病诊断标准

患者有羊及羊制品流行病学接触史,典型的布病临床症状和体征,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试管凝集试验1∶100++以上,或布鲁氏菌血培养阳性。

1.2 过敏反应诊断标准

布病确诊患者,采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规格为100 mg/片,用法:成人2次/d, 1片/次,21 d为一疗程,一般使用2~3个疗程,每疗程间间隔7 d或连续口服60 d。治疗期间如发生全身过敏性皮疹,皮肤发红,发痒,剥脱性皮炎等,停用盐酸多西环素片,或抗过敏治疗后痊愈。

1.3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本单位及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治疗患者中服用盐酸多西素片过敏者,详细记录病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日-2015年7月31日,洛阳市共确诊布病患者1168例,其中2014年发病670例,2015年1月1日-7月

31日发病498例,均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了报告;地区分布上,全市9县6区均有病例报告;性别分布上,男838例(占71.75%),女330例(占28.25%),男女性别比为2.70∶1;年龄分布上,2~85岁均有发病,但以50岁以上患者居多,其中

2.2 患者过敏反应发生情况

2014年以来,洛阳市共报告盐酸多西环素过敏20例,平均发病率为1.71%。其中2014年报告6例,发病率为0.91%,2015年报告14例,发病率为2.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下6例,30~49岁6例,50岁以上8例,患者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12岁,不同年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30岁以下者为多(P

2.3 患者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患者的过敏症状和体征以全身皮疹瘙痒为主,全身和局部皮肤皮疹16例,皮肤瘙痒12例,皮肤烧灼感9例,面颈部皮肤发红皮疹6例,面部脱皮5例,双手发红皮疹水泡4例,头皮发痒脱皮3例,双手双足脱皮2例,双手发麻2例,足部静脉血管肿胀2例,头晕,眼花,皮肤溃烂各1例,1例患者瘙痒严重,有自杀想法.

2.4 过敏反应的发生时间

20例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分别为:服药后1 d 1例,2 d 1例,3 d 5例,7 d 4例,8 d 1例,15 d 2例,30 d 3例,22 d 1例,38 d 1例,42 d 1例。

2.5 过敏反应的临床药物治疗

轻度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皮疹轻微疼痛,皮肤瘙痒能够忍受,不影响劳动和休息,反之为重度过敏反应。20例过敏反应患者中,轻度患者11例,重度患者9例。轻度患者不需要抗过敏药物治疗,首先停用盐酸多西环素片,用阿奇霉素片代替盐酸多西环素片治疗[3]。重度过敏患者需要抗过敏治疗,9例重度过敏患者在以上轻度过敏患者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口服扑尔敏片,4 mg/片,3次/d,2片/次,强的松片,5mg/片,3次/d,2片/次,每疗程为7 d,服药后多数患者于1~2 d瘙痒症状明显缓解,7 d左右瘙痒症状基本消失,皮疹脱皮,15 d左右治愈,之后停用抗过敏药,继续服用布病治疗药物。

3 讨论

布病疫情扩散导致病情复杂化,需重视布病诊疗等防控工作。布病原为地方性疾病,多发生在我国东北、西北等牧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羊及羊制品的需求量增加,布病疫情逐渐扩散;洛阳市也是如此,疫情已从既往只有宜阳县有病例扩散到9县6区均有病例报告。由于布病低发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其认识不足,易导致布病慢性化、复发等,疾病负担严重,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布病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4-5];疾控机构应和动物疫控机构开展联防联控、健康教育、动物检疫、淘汰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布病疫情传播[6]。

过敏反应多样化,应不断总结经验,防控多西环素治疗导致的过敏反应带来的新的疾病负担。既往虽无多西环素治疗布病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但有盐酸多西环素片在治疗面部痤疮中发生心绞痛、盐酸多西环素针剂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致复视和严重过敏的报告,本次20例过敏反应则以全身皮疹和皮肤瘙痒为主[7-9]。皮疹可见于面部、胸部、上下肢和背部,部分患者皮疹处皮肤发红,皮疹有密集型和稀疏型两种,某些患者皮疹密集并有小水泡呈片连接,轻度患者只有皮肤轻微瘙痒,停药即可痊愈,不必抗过敏治疗,2例仅双手和双足发生剥脱性皮炎,2例过敏患者临床表现奇特,足背部静脉血管肿胀,其中1例全身有皮疹和瘙痒症状,1例则无皮疹和瘙痒。方宝霞等[10]报告盐酸多西环素有7大不良反应,可诱发低血糖,引起颅内高压,致肝损害,牙齿发黄,塞阴道致后弓窿灼伤,光敏反应,消化道损伤和胃溃疡。除此之外,盐酸多西环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消化系统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舌炎、口腔炎,早产儿与新生儿大剂量可致灰婴综合症,长期应用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及视神经炎[11]。盐酸多西环素过敏虽不如布病病情的发烧、发冷、出汗、关节疼痛等痛苦,但瘙痒十分难受,使患者心情烦躁,痛苦不堪,影响休息,皮肤越痒越挠,越挠越痒,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个别患者皮肤溃烂出血引起局部感染,严重影响劳动和生活,疾病负担严重[12]。

需强化对布病过敏反应的认识和研究。同样患布病,服用盐酸多西环素为何有些患者过敏,而有些患者不过敏,有学者指出,布病常比内外科患者多见药物并发症,其续发性免疫缺陷状态与机体特有的过敏性改变相结合是形成药物副反应的动因[13]。本研究中见20例过敏反应,不同性别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为了防治盐酸多西环素的过敏反应,医生应了解盐酸多西环素的不良反应,过敏后的临床表现和抗过敏治疗方法,向患者告知药物会发生过敏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药,并服用代用药阿奇霉素片,由于盐酸多西环素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建议患者在服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布病时,服药前、中期和治疗后期对血常规和肝功能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治疗处理。

参考文献

[1]陈丽萍,陈晓能,骆玉萍.博罗县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状况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64-65.

[2]杜玉峰,李冬梅,任学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72-73.

[3]王大力,李铁峰,江森林,等.布氏菌对新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1,16(6):343-344.

[4]郭正印,吕家锐,郝宗宇,等.71例复发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调查报告[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28(2):57-59,69.

[5]刘丽波,冯军.20例布鲁氏菌病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120-121.

[6]程卫平.贵州市花溪区2005-2010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79-80.

[7]姜卫平.盐酸多西环素片致心绞疼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3(10):637-638.

[8]胡玉梅,盐酸多西环素针致复视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4):217.

[9]汪庆洋,周丽,杨秀霞.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致严重过敏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1,8(9):576.

[10]方宝霞,陈富超,李开俊.多西环素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0):4084-4085.

[11]张爱如,马伴吟.实用药物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95-497.

[12]李艳艳,马建新.浅谈布鲁杆菌病健康教育的几个要点[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45.

第7篇: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能治疗酒精中毒的大米

韩国成功开发出能有效治疗酒精中毒的大米“密阳263号”。这种黑糯米巨胚芽大米同时具备黑米、糯米和巨胚米的特性。

研究组称,鉴于人体中神经传达物质――氨基丁酸(GABA)含量越高、酒精摄取量越少的特点,研发出了该大米品种。该大米中GABA的含量比普通大米高9倍,其中抗氧化成分花青素和具备皮肤美白功能的谷维素成分含量也比普通大米更多。

纯素食可能增加

心脏病风险

遵循纯素食生活方式的人们出现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会增加。纯素食者的食谱倾向于缺乏几种关键的营养物质,包括铁、锌、维生素B12和n-3脂肪酸。尽管平衡的素食食谱可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在脂肪和脂肪酸方面它并不总是如此。其结果是,纯素食者倾向于具有更高的血高半胱氨酸水平和更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水平。这两者都是心脏病的风险因素。

春季常吃山药大枣

不易患流感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如果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因此非常适合春天食用。

美国称紫罗兰等

12种保健食品原料

可能危害健康

美国权威消费杂志《消费者报道》的调查报告指出,包括乌头草在内的12种草药制成的保健食品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消费者应避免服用。

这12种保健食品虽不是最畅销的,但却是市面上相当普遍的,在全美各地一般健康食品专卖店都能买到:紫罗兰(Country Mallow)、乌头草(Aconite)、苦橙(Bitter Orange)、榭树(Chaparral)、胶体银(Colloidal Silver)、款冬(Coltsfoot)、紫草(Comfrey)、锗(Germanium)、白屈菜(Greater Celandine)、卡瓦椒(Kava)、半边莲(Lobelia)和育亨宾(Yohimbe)。

喝牛奶不宜添加果汁

牛奶中的蛋白质80%为酪蛋白,当牛奶的酸碱度低于4.6以下时,大量的酪蛋白便会发生凝集、沉淀,难以消化吸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因此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饮料。

睡眠不足

增加患结肠腺瘤风险

第8篇: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出院后的我,立马开始实施素食计划,每天就吃些水烫过的鸡毛菜、胡萝卜等蔬菜。

勉强坚持了一年下来,血压、胆固醇都低了,人也苗条了。可是,有一天,我的腿突然不能动了,这可吓坏了家人,去医院检查,原因竟然是严重缺钙。医生说我矫枉过正,劝诫我不要如此彻底地食素,可适当吃些蛋奶食品,补充钙质。自打那以后,我活的动物的肉都不吃,如鸡鸭鱼虾等,但每天会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听说,这就叫蛋奶素食,是素食的一种,现在的我恢复了健康。

(读者 刘宏舜60岁)

更利于健康长寿的一种素食 ―― 蛋乳素食

人类合理的膳食结构中,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最佳比值为7:1,任何偏食、挑食或长期素食都不利于健康,对于中老年人,日常膳食中以素食为主或一周中有几次荤食,有利于健康长寿。如采用广义素食的膳食方式,即蛋乳素食,适当辅以蛋、奶类食品,则膳食结构更为理想。

素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膳食方式,但是它容易导致营养不全面

美国著名的营养学家哥林・坎贝尔表示:绝大部分的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形式的退行性病变可以通过素食来预防。

调查报告显示,100名素食者中,患心血管疾病者只有18人,而100名荤食者中却多达67人;100名素食者无疾病者57人,而100名荤食者中无疾病者只有8人。这证明素食有益于人体健康。

植物类食物中蛋白质的质量较差,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全,多为不完全蛋白质,而且不同植物的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全,即使不同食物混合食用,也不可能使它们的蛋白质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无法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维生素B12只存在于动物食品中,素食者容易缺乏,时间一长,可能导致贫血。维生素B12只有微生物能够制造,畜、禽、鱼、贝类含有维生素B12,吸收后可存在于肌体内。此外经过发酵的食品中如豆豉、酱类含有少量维生素B12,素食者可适量食发酵食品,防止维生素B12缺乏。

素食中含有植酸、草酸多,可降低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因而发现许多长期素食者多有营养不良之病症,如贫血、骨质疏松等。文/张洪军(济南第五人民医院)

蛋乳素食更适合中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进食量减少,消化功能减退,容易缺失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缺钙。

在素食的基础上,增加奶品、蛋类等,可弥补蛋白质含量低,钙、铁、锌等元素不足的缺点,更有利于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及养生、抗衰老作用。这样的膳食结构更适合我们中老年朋友们。

聪明吃素法

1.在“素食”的基础上,每天可尝试吃1~2个蛋,早上喝一杯牛奶。蛋类可补充人体不可缺的优质蛋白,而牛奶中含钙高,可帮你强健骨骼,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

2.均衡摄取豆类(如黄豆、毛豆、绿豆或豆腐、豆干等豆类加工品)、根茎类、叶菜类,一餐最好能有四五种变化。平日里不偏好几种菜,这样才能摄取到足够的、均衡的营养。

3.每周吃一到两次海鲜鱼类,它们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适当吃些锌、铁、锰含量特别丰富的水产品,如紫菜、蛏子、蚌肉等,补充微量元素的不足,以提高免疫能力。

5.主食建议要吃得杂一些,不妨将米、面、高粱、玉米、小米、红薯等轮换混合食用。因为杂食具有多种营养元素,尤其适合中老年身体需要。

主食推荐:黄金丝香茅糙米饭

材料:糙米饭1碗、香茅2支(剁碎)、香菇2朵(切丝)、胡萝卜1/4条(切丝)、金瓜2汤匙(切丝)、鸡蛋1个(打散)、食油

调味料:泰式辣椒酱、盐

做法:1)爆香香茅,加入香菇翻炒。2)加入胡萝卜和金瓜拌炒,再加入调味料。3)加入米饭炒香,再倒入蛋液翻炒片刻即可。

达人的饮食建议

营养健康十谷粥(读者 韩玉芳)

少林寺果林老和尚,现年103岁,仙风道骨,精神矍铄,声若洪钟,健步如飞,貌似六十开外。有人求长寿之道,师傅说:“每天一碗十谷健康粥。”

一日,友人传来一条信息,推荐我用糙米、黑糯米、小米、小麦、荞麦、燕麦、麦片、芡实、莲子、红苡仁十种谷类煮成十谷粥食用。他介绍,据科学分析此粥有一百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物质,具有降血压、降胆固醇、清除血栓、舒缓神经的功效。对便秘、高血压、皮肤病、失眠、口角炎等症,效果不亚于医药,最重要的是没有副作用。吃了十谷健康粥,有人多年嘴角破皮的毛病竟自然治愈,有人解决了陈年疑难杂症,有人50岁了还像30岁一样青春、健康、美丽。

友人这样大力推荐,我自是要尝试一下的。我将这十种谷类等量拌匀,一杯米加7杯水,晚上八点洗净后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十点后用电压力锅煮(可以省一半电),自动保温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十分方便。

此粥男女老少皆可食用,若小孩因口感问题可加几粒龙眼或葡萄干,若不喜欢甜食,可加茶叶蛋一个,风味绝佳。

我食用此粥不到两个月,最深切的体会就是它清肠通便的效果很好。以往每到秋季,我就会有一段时间为便秘苦恼,自打去年吃了此粥后,再没有发生便秘的现象,每天排便十分通畅,整个人感觉很轻松。至于降血压、降胆固醇等功效,也确实有效用。

素食巧做,口感不差肉类

人们以前对素食存在一定偏见,认为素食比不上肉类味美,因此算不上美味佳肴。实际上现在的素食无论是选料还是烹饪过程都已经有很大的改进,味道和口感可以说跟肉类不相上下。

红烧素牛腩

材料:西红柿、洋菇、猴头菇、白萝卜、茼蒿、芹菜、红辣椒、面肠、香菜适量

第9篇: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褚仁远认为,遗传在近视眼的形成中大约起50%的作用,但另外50%取决于环境因素。对此,他表示,无节制上网以及握笔姿势不正确是导致青少年近视的最常见原因。另外,照明亮度对青少年的视力影响也很大。

南京鼓楼区实施“馒头计划”干预慢性病

南京鼓楼区实施的“馒头计划”正在使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受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参与到这项计划中。

这项“馒头计划”其实是通过倡导居民每天吃一个粗粮馒头,对居民的慢性病进行干预。根据对参与人群定期体检的结果可看到,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在肥胖患者中,有36%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在腹型肥胖人中,有61%的人腰臀比下降。粗粮馒头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的患者都有一定的效果,在吃粗粮馒头的糖尿病患者中,有70%的人血糖在下降。

专家提醒:不要神化普洱茶

最近,我国一些茶叶专家再次重申,普洱茶只是饮品而非药品,不能神化或无限夸大其功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和我国著名茶叶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施兆鹏都指出,普洱茶不能包治百病,但它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健康饮品,有降低由高脂肪诱导的体重增加趋势,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更适合饮用。

上海女白领太“苗条”

一项对京、沪、穗25~40岁白领女性调查显示,上海白领女性在三地女性中最瘦,有34%的白领女性已经处于消瘦状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蔡美琴教授指出:“现在很多年轻的白领女性饮食非常不合理,吃的主食太少了,大多数人每餐只吃少量的素食和水果,根本不吃大米、馒头等主食和含脂肪的食物,这是他们身体偏瘦的主要原因。”

洋快餐口味重让儿童上瘾

英国最新调查报告称,通过对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快餐连锁店出售的346种食品、饮料以及264种套餐的调查发现,吃一餐比萨、炸鸡等快餐食品摄入的盐分是专家建议每日最高摄盐量的两倍多,一些快餐食品含盐量甚至堪比海水。专家说,“如果你吃了高盐食物,舌头对盐的味觉感受功能会受到抑制,致使你对高盐食物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北京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北京市计划通过目前已遍布全市街乡的数千家社区卫生机构,对全市所有户籍居民和在京生活半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全民健康状况普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慢性病、家族病史等全部个人身体状况。该项健康状况调查将于近期开始部署。

此外,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病4种主要危害老年人的疾病,将在有这4种慢性病患者的家庭中选择1名家属,免费将其培训成家庭保健员。今年的目标是培训1万名家庭保健员。

1.“多嚼硬的老得慢。”

――北京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教授说,当人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因此,中老年人每天嚼点硬的东西,不仅能充分品尝到食物的美味,又能锻炼大脑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2.“吃过。照片就登在肝炎基金会的网站上。”

――针对记者“您跟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过饭吗?”的提问,著名肝病专家贾继东教授如此回答,他的举动也批判了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误解。

3.“每年至少查一次尿,这对所有人都适用,40岁以上的人更得坚持。”

――在广东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广东地区有10.8%的人患有慢性肾病,更可怕的是,其中九成以上的人并不知情。对此,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余学清教授指出,定期体检是第一时间发现慢性肾病的最有效方法。

精选范文推荐